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古典舞之云肩转腰

中国古典舞之云肩转腰

中国古典舞之云肩转腰
中国古典舞之云肩转腰

中国古典舞之云肩转腰

中国古典舞是从我国的传统戏曲舞蹈、武术、古代艺术资源中挖掘筛选、整合创造而来的。在中国古典舞中,“拧、倾、圆、曲,形、神、劲、律”是总体要求与突出特征,而这八个字都是通过腰部的运动来演变产生姿态及动律的。腰的运动为中国古典舞的各种姿态、韵律及动势提供铺垫。“云间转腰”正是中国古典舞中以腰为核心的代表性综合训练动作,它独特的阴阳之美、圆游之韵、轻盈之柔无不体现出中国古典舞形神结合、相互转化、相得益彰的美学思想。

一、“云肩转腰”的形态特点

其外部形态是七大元素的综合体现

以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的基本元素——“提、沉、冲、靠、含、腆、移”组成的“云肩转腰”,以“三圆“路线为运动轨迹,其规格主要是严格地围绕着“点上划圆”的动律进行展开的。其具体的做法是:在盘腿原地坐固定、下肢不动的基础上,上肢以腰为轴进行前、后、左、右的平圆动律,配之以出肩、冲肩、移肩、靠肩、裹肩的环动,形成一个以腰、胸、肩为整体的360度平圆运动。

其内在气韵的形成是呼吸的巧妙配合

在学习“云肩转腰”之初,首先要接触到的就是呼吸。气韵中的“提沉”是训练的首要内容,它是将自然气息艺术化了的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提沉”所带动的身体中段和头部的上下运动是呼吸与外部动作相配合的第一步,再配合不同的节奏及身体方位不同的变化,可以使人体逐渐对呼吸与身体的关系有了体验和认识,并掌握呼

吸与外部形态相结合的方法,赐予动作以生命力,形成古典舞所有的气韵。“云肩转腰”因为有了呼吸而充满活力,呼吸则在“云肩转腰”中得到升华。如果在中国古典舞中缺少了呼吸的韵律,那么动作、舞姿、动律及组合等一定会使人看起来僵化而没有味道,所以在“云肩转腰”的动作过程中应注意合理地运用呼吸,在动作或节奏中找到呼吸的换气点,“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才能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云肩转腰”在中国古典舞中的独特地位

动作形态具有典型性,为中国古典舞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典舞除了对头部、上下肢体及各关节进行严格的训练外,更重要的是解决体态特征的“拧、倾、圆、曲”的曲线美。“云肩转腰”中的“平圆”是古典舞中,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形态。它是上肢水平线划圆运动,必须经过以腰为轴的“腆、冲、横移、靠、含”的过程。而“腆、冲、横移、靠、含”等又必须借用提、沉来带动,这就说明要完成“平圆”这个形的轨迹,就要扎实地掌握“提、腆、冲、横移、靠、含、沉”这些基本体态特征和动律元素。

“云肩转腰”是中国古典舞训练中的基本动律元素之一,是身韵课中的主干教材,全身传播运动信息的枢纽,可支配全身肌能达到协调感。它以腰为轴心,贯穿并聚集多种元素,扩展至全身的运动,其目的是要为身体线条的拉伸,从而达到各关节横、纵向、开关、屈伸、肢体的放收、弯曲等活动效果。因此它的价值除了可以灵活地掌握腰部韵律之外,最重要的是为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动作风格具有民族性,集中体现着中国古典舞的精华

“云肩转腰”是从戏曲、武术中提炼,发展和创新的。中国舞蹈的各种舞姿,如武术的太极;戏曲中的趟马、起霸;民间的花鼓灯、秧歌等,都贯穿着以腰为轴的运动。其本身带有强烈的风格性,以腰带动,横向的平圆动势,区别于芭蕾舞,体现出民族性;既是身法和神韵的统一,还兼备“形、神、劲、律”,最重要的是为阴阳、柔刚做了铺垫。这其中凝聚着中国传统的体态美——拧倾圆曲,及动态美——点、线、面变化的空间路线,集中体现着古典舞的精华。

动作语言的衍生性,扩大了中国古典舞的横向发展空间

首先,作为中国古典舞中的一个动作载体,在古典舞语言中频繁的出现,当熟悉并掌握后可以千变万化,以腰为轴的“平圆”练习应是基础中的基础,除了包含腰的元素外,手臂的配合也是训练协调性的必要之举,如平穿手、反穿手、抹手等。除此外可作为单纯的身体训练,可以与跳跃、舞姿转等技术相结合。如“云肩转腰”可接抹手吸腿舞姿转、掰扣步青龙探抓舞姿及云间双盘腕等多种衍生。

其次,从其观赏性来看,以元素中“提、沉”呼吸来连接,线中有点、点中有线;它的眼随手动,肢体与气韵的融合;节奏的处理、横移的动势、点线的关系等均可空间支配发展。

最后,“云肩转腰”除了在课堂的训练中可用到,还能创出丰富的舞蹈语汇,及其训练的肢体松弛度也非常适用于舞台,这为舞蹈的表演与创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从“云肩转腰”分析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

“平圆”路线之美

由基本元素“提、腆、冲、旁移、靠、含、沉”基础上组成的云肩转腰,其圆润而优美的路线,形成了古典舞中具有典型性的磨式平圆,它的产生既是动作韵律的出发点,也是上肢表现力的重要手段。而它本身带有更多层面的是指方圆之圆,在各式各样的手、眼、身、法、步里都采取曲线弧线,是圆转之圆;讲究流动自如、如云如水,是圆浑之圆;重视收敛含蓄、富有弹性,因而动静都有韵味,是圆熟之圆,熟能生巧。“云肩转腰”这磨式平圆可派生出多种舞姿。当内容与动作的差异及对立方面互相结合,互济补足,从而构成协调、平衡及多变的路线,这和谐而统一的整体,形成一种“平圆”的艺术。当舞姿与动作中有了“平圆”的迹象,我们就会感到一种独特的美,因为它在舞姿中所体现的是饱满的,也是完整的。在动作中,它的美可以照顾到各个方面,给人的视觉感既韵味浓厚又干净利落。倘若动作与动作之间没有了联系、没有了圆,它便会显得僵硬、空虚,在与外在的审美意义,这种动作既没有美,也缺乏真实的内容。

如此看来“云肩转腰“以上肢划圆为特征,它不仅体现出表层外化的形式,也正与内涵审美原则相统一。不仅是体现在动作上的形式美,而且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艺术风格。

“横向”动势之美

中国古典舞的动势实质,其实就是一种“气象”,即“气之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运动气象,而这种“气象”的体现为何不是别的形态,而是圆呢?因为中国古典舞以传统戏曲和武术为基础形成的当

代民族舞,它对圆的认识在结合舞蹈自身规律的同时,保持了传统当中的风格特征。并且,归纳出了以“圆”为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轨迹。“云肩转腰”是古典舞中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因为它包括了“提、腆、冲、移、含、沉”的全过程,其自身的“横向”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指在朝着左右两旁的方向的基础位置上,水平线的大幅度平移。再加上“形”与“神”也极富有风格性和韵律性,这正集中体现了传统对身法所概括的“起于心、发于腰、形于体”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主干动作在技法上的规律特点,再将各类主干动作同归一起综合运用,就会产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繁衍效果。如在“云肩转腰”的基础上,接掰扣步,上身的流动感保持靠着倾斜,加上脚的外掰里扣圆式规律,这整体的上下肢配合,反映出中国古典舞动作中鲜明的“横向动势”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古典舞动作在整体上具有典型的“横向动势”特征。

“阴阳”气韵之美

中国古典舞讲究“阴阳”和“气韵”之说,在中国古典舞中处处都有这种“阴阳”对称之美。在美学的范畴中,气韵也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特点和美学品质。如把“气韵”和“阴阳”两者相结合,也可以说成“气韵”中的“气”和“韵”,可理解为体现宇宙万物阳刚、阴柔的特性。这已经在中国古典舞“云肩转腰”元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如:“提”、“沉”为“气”,由多种元素从中贯串起,从动态至静态的停顿来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相”,体现舞美阳刚的一面;而从身体的磨式的“划圆”动律来看,为“韵”,则体现舞美阴

柔的一面。其动势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反映了中国古典舞的刚柔之美。

无论是从外表至内在、还是从元素到动势都是通过从身体、手、脚、头、眼之间的协调配合,从而展示出的“阴阳”、“气韵”之风。如“呼是提、吐是沉、冲既出、靠既回,含乃开、腆则合”等,这些动势来表现阴与阳的融合之态,以体现动势之间的对称;还有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异向及协调来表现出阴阳的对称,这种异向的对比使古典舞的舞姿呈现出一种和谐对称的效果。

“圆游”意境之美

从“云肩转腰”动势可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一切从反面做起”之说,既“逢冲必靠、逢左必右、逢开必合、逢沉必提、逢前必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游”的特殊审美。无论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承的逆向动势,这正是中国古典舞“圆游”意境的精奥之处。

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于运动的过程。我们常常用“行云流水、龙飞凤舞、曲折婉转、闪转腾挪”等词语来赞赏中国古典舞。这一形象化的描述,实际上离不开的“圆”的空间美和“游”的流动美这两个特征。中国古典舞的“圆”在某一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特点。中国古典舞也同样受到“圆”这一思想的影响,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特征——“圆”起到了一个指引、导向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

“云肩转腰”是整个中国古典舞中的核心,也是身韵训练中主要

元素。我们只有掌握了“云肩转腰”的动律元素,并贯穿于中国古典舞始末,才能把握古典舞的“形、神、劲、律”,才能开启古典舞的玄妙之门。

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中国古典舞作为历史传承最悠久的一种中国古代舞蹈,舞姿更是含蓄优美,令人陶醉,之所以跳的好看中国古典舞身韵是非常重要的,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因此小编今天特意为艺考生整理了一篇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艺考生必看的,中国古典舞身韵八个基本动作要素 一、沉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是躯干之上下动律,主要掌握躯干上提下沉纵向的动势与呼吸的配合关系。先“沉”后“提”。 做法:在盘坐的姿态上通过呼气,使气息下沉,感觉气沉丹田,以气息带动腰椎从自然垂直状一节一节下压而形成胸微含,身微弯状,眼皮随沉气慢慢放松。 二、提 同是躯干之上下动律,主要掌握躯干上提下沉纵向的动势与呼吸的配合关系。先“沉”后“提”。 做法:在沉的基础上,感觉气由丹田提至胸腔,同时以胸之力带动腰椎从微弯状一节一节直立,感觉头顶虚空,提至胸腔之气不能憋住,随着头顶虚空而感觉向上延伸,同时眼皮逐渐张开,瞳孔放神。 三、靠 是在“提沉”的基础上躯干“斜移”的动律。掌握以拧带动向侧后形成的横向动势,体现古典舞的饱满、端庄、妩媚、含蓄的气质特点。 做法:首先“提”,然后在“沉”的过程中,用后肩部及后肋侧带动上身向4点或6点水平拉出,感觉前肋往里收,后背侧肌拉长,要求肩与地面保持水平拉出,决不能有躺倒之感,身如向右靠,头则微向左转,眼平视放神,头及颈部略向下梗。 四、冲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是在“提沉”的基础上躯干“斜移”的动律。掌握以拧带动向侧前形成的横向动势,体现古典舞的饱满、端庄、妩媚、含蓄的气质特点。 做法:在“沉”的过程中,用肩的外侧和胸大肌向8点或2点水平冲出,肩与地面保持水平线,切记上身不要向前倾倒,感觉腰侧肌拉长,头与肩相反,肩向左冲,头略向又偏,眼和冲的方向一致。 五、含 躯干向后移动,形成”内收“的过程。是后肩缩力的向后动律。 做法:过程和“沉”一样,但加强胸腔的内收,双肩向里合挤,腰椎形成弓形,空胸低头。”里含”不是旁腰,而是感觉双肩里合与胸腔收缩,可用双手抱肩寻找感觉。 六、腆 躯干向前移动,形成”外开“的过程。是胸腔推力的向前动律。 做法:和“含”相反的动作,在“提”的过程中,双肩向后掰,探胸微抬头,使上身的肩胸完全舒展开。 七、移 腰、肩进行左右水平运动的“横线”动律。

最新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舞蹈的地面训练,是舞蹈训练的一种空间占有形式。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在形式上包含了地面训练,亦是如此。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训练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柔韧训练(俗称为软开度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能力训练),技术、技巧动作训练三个方面。柔韧、力量、技术技巧是构成舞者职业生涯的三个主要技术性成分,亦是一名职业舞者所必须具备和达到的身体基本条件和技术条件。 地面训练,就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为舞者身体柔韧性、力量、技术技巧动作的具备与掌握,给予基础的、全面而系统的训练。地面训练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地面训练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 方法/步骤 1.基础训练 (一)坐姿(如图) 基础训练中的坐姿是:双腿伸直绷腿端坐于地面,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放于腹部横膈膜处,沉肩,双手以手指尖为点置放于身体两侧地面的一种姿态。它的具体要求是: (1)后背直立,并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此形态。 (2)坐姿平伸的双腿绷脚,用力意误集中在双脚的脚趾尖上,大腿肌肉松 弛。

2.绷脚与勾脚(如图) 绷脚与勾脚是地面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动作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是动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识。绷脚与勾脚在训练的过程中包含着勾绷脚趾,它是一组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动作,一般来讲绷脚与勾脚放在一起练习。 (1)绷脚:自脚腕处用力,推动脚弓绷直再依次用力推动脚趾绷向斜下远 处。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推动脚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脚弓延伸至脚趾,形成绷脚。绷脚在动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开的,单腿的,双脚的。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防止趹脚。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用力方法,脚趾用 力的方向一定是要向远处伸展。 ②注意腿部肌肉的用力是松弛的,向外延伸的。 (2)勾脚: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经过勾脚趾、脚掌,将力量集中在踝关节处。勾脚在训练形态上可以有正的、外开的、双脚的、单脚的。勾脚的分解练习方式可处理为先做勾脚趾再做完整的勾脚。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勾起的脚掌要正对前方,并要求踝关节屈折到最大 限度。

浅论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一)

浅论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一) 【摘要】中国古典舞作为一门独立的舞种,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鉴于中国古典舞的精髓——“身韵”,在古典舞中的灵魂作用,文章从身韵的艺术特征、身韵之“形、神、劲、律”、身韵中的艺术呼吸、以及身韵对中国古典舞发展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认识。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呼吸;艺术特征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为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中国古典舞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它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戏曲舞蹈。但它却蕴含着千百年来传统舞蹈的神韵,脱胎换骨于戏曲舞蹈而演变发展成为具有时代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古典舞的诞生与发展,反映了人们对古老舞蹈文化的尊崇,显示出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独特风韵。 中国古典舞在继承传统舞蹈的基础上,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精华,并结合中国古代舞蹈美学以及当代审美观点和原理,在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北京舞蹈学院的唐满城、李正一教授通过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上的探讨,创立了“身韵”,使古典舞彻底摆脱了古典戏曲的束缚,从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身韵形成了当代中国古典舞风格和形式的基础,在中国舞蹈史册上,书写了崭新的一页。本论文便是从中国古典舞的灵魂——“身韵”出发,对其进行初步的探讨与认识: 一、身韵的艺术特征 所谓“身韵”顾名思义,“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身韵的产生使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和特征,这些艺术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艺术创作。 身韵的主要艺术特征,是对形体动作的要求以神似为主,从而突破了戏曲舞蹈的动作程式化模式。将身法与韵律相结合,其结合点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从而突破了戏曲舞蹈的“做、打”程式化动作模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以神韵带动形体的艺术特征。在更高的文化层次上体现了中华民族宏扬的神形兼备的审美特征。根据舞蹈自身的特性,提炼出了元素化动作,在新的基础上,达到了形与神的独特结合。身韵元素化动作中以“拧、倾、圆、曲”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表演者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身韵要求表演者的动作必须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一点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艺术特征。 凝聚着中国舞蹈文化精神与民族审美观的身韵,以其丰富多变的舞姿,浓郁的民族风格及强有力的表现力,已经成为中国古典舞的立身之本及其艺术特征的主要标志,甚至成为中国古典舞的代名词。 二、身韵之“形、神、劲、律” 任何一种训练都是从属于某种舞蹈形式的需要的,任何一种舞蹈形式也必须有它自己的训练体系。身韵便是古典舞的训练体系。身韵为古典舞提供了最核心、最本质的“元素”,它将训练身法和陶冶神韵相结合,把“形、神、劲、律”作为古典舞动作元素,并将它们结为一体。身韵具有自身的系统性和训练要求,它要求舞者“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有着很高有艺术欣赏价值。所以说,身韵成为整个中国古典舞训练、表演等诸环节的精髓和有机组成部分。 身韵包含着的“形、神、劲、律”是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所谓“形”,包括直观的动态,动作之间的连接和姿态之间的路线。身韵的“形”,要求首先解决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其次要把握“平圆、立圆、8字圆”的三圆运动轨迹,尤其要注意以腰部运动为核心的“提、沉、冲、靠、含、仰、移”的动律原则。所谓“神”,即钱宝森先生所说“形三、劲六、意八、无形者十”,所谓“无形者十”意为舞蹈摆

中国古典舞历史和发展方向

中国古典舞历史和发展方向 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 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 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

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 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 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 一方面,舞蹈家们突破了仅仅局限于研究戏曲舞蹈的范畴,涉足到古代

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

“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说课稿 前言: 尊敬的给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我的说课内容主要分为: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五个方面。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中国古典舞身韵一些基本元素的学习。古典舞“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术语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学习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的是为以后一些大舞姿或者成品剧目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习好古典舞身韵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用身体去诠释一个完整的舞蹈。 2、教学课时:本节课时间为5分钟,。 3、教学目标:让同学们掌握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的基本做法。 4、教学重点:中国古典舞身韵并不是外在的动作的笔画,而是靠身体中的气息去带动而完成,这一点与太极有一点相似。这节课的重点就在于让学生在完成古典舞身韵学习的同时,对用气息带动肢体的运动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让他们认识运用气息来带动肢体的舞蹈才更能吸引人的眼球,是整个舞蹈更具有生气。 3、教学难点:中国古典舞身韵基本元素的做法。 二、说学生

本课所针对的学生是大二的学生,他们已经经过了一年的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身体各方面的条件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个时候开设的身韵课在进一步训练学生们的身体的同时还能让学生们理解由气气息带动身体运动的作用,为以后完成成品的舞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说教法 1、讲解:在学习之前学生对身韵的了解还不够多,所以要先给学生说规定和要领,让学生有一个大致的概念。 2、示范:标准的示范是很重要的,在讲解完以后,应该自己示范给学生看,在示范的同时再给予一定的讲解,如重点、难点、要注意的地方。 四、说学法 1、观察法:学生通过老师的示范,自己开始进行一定的模仿,但是这只是存在于对动作的学习和识记。 2、加强对动作的练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不断的练习,已达到动作的规范度。 3、在将动作做到规范的同时,加入身韵中最重要的气息。 五、说程序 1、首先是讲解动作的要领和规定 2、教师示范给学生看。 3、然后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每一位老师都希望点亮自己,将自己散发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 (2)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女班)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代码:E2201 2、英文译名:Classical Dance Training 3、课程性质:专业课 4、适用专业和年级:表演(舞蹈表演-古典舞)专业/二、三、四年级 5、学时与学分:900学时,35学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是为培养中国古典舞优秀表演人才设立的专业主干课。本课程在中专舞蹈教育的基础上,对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材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使学生具有规范、扎实的基本功、达到身法与技法的和谐统一,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开发和训练,同时掌握理解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方法,为今后成为优秀的舞蹈表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 第一学年——基础训练阶段。主要对肢体的基本形态、用力方法进行专业化规整 第二学年——短句强化阶段。从单一的基础素质能力,单一技术技巧训练转向“短句形式”的训练,即把动作多种因素组成相对独立完整的动作语言,形成身法与技法相结合的训练短句,为综合性组合阶段作好铺垫和过度。(第三/四学年省略) 二、教学内容 一年级 三、把杆部分训练: 1、活动 2、蹲

3、擦地 4、小踢腿 5、单腿蹲 6、腰 7、弹腿 8、控制 9、大踢腿(前、旁、后) 四、中间部分训练: 1、大踢腿(前、旁、后、蹁、盖) 2、控制 3、旋转: 单一旋转:a掖腿转 b反跨腿转 c旁腿转 d拧身吸腿转 行进旋转:平转 4、翻身: a踏步翻身 b点翻身 c 吸翻身 d串翻身 5、小跳: 原地小跳: a一位 b变位 舞姿小跳: a射燕跳 b旁吸腿跳 流动性小跳:a擦地 b舞姿跳 6、中跳:

古典舞基本功课程教案

古典舞基本功教案 一、指导思想: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舞蹈的基本要素是动作的姿态、节奏和表情。舞蹈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培养教育对象具有健美的身体姿态,培养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而且可以抒发和表达感情,加强相互交往,美化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任务: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三、授课时间: 每周一至周五中午、周六上午、周日下午

四、授课地点: 音乐教室 五、内容安排: 第1-2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型 第3周:中国古典舞基本脚型 第4周: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 第5周:中国古典舞基本脚位 第6-7周:单手基本动作 第8-9周:双手配合动作 第11-14周:身体各部分中间活动训练 第15-16周:以上基本动作练习 舞蹈队活动计划 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和舞蹈的基本技能,可以训练学生感受美、体现美的能力。以活跃少年儿童的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少年儿童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学习、排练、表演

的过程中,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功能。 本学期我从低年纪学生开始选拔,通过舞蹈基础的教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进本动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掌握儿童舞和进本动作、基本能力、训练过节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为上台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如:通过对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用各种类型动作,发展身体个部分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各种技巧动作。 通过作品排练使学生尽可能地掌握部分代表性民族舞蹈,为随时扮演各种人物形象作好准备。 活动时间:每周六 活动地点:舞蹈教室 活动内容: 一、身体基础训练 1、基本脚位

中国舞蹈古典舞身韵教材法

1.身韵的基本动律元素包括了“提、沉、冲、靠、含、腆、移、拧、倾、仰”等10种。 2.横拧是髋关节固定在一个水平面上,以腰部为中心,向左或右作水平横向转动的动作元素。 3.穿手亦称“穿掌”,穿手的形象含义是包含了钻和穿这两层意思,一般地讲,“钻”是指它的运动路线是 和“含”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穿”是指它的运动感觉是有向外放送的形象。它的动作特点偏向于干脆,利落的。 4.“云肩转腰”是武术上的叫法,实质上,它是综合了“提沉、冲靠、含、腆、移”的七种基本动律元素,并将其串起来,使腰部作横向水平转圆的一种运动形式,他是中国古典舞的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也是古典舞风格性,韵味性集中体现的动作之一。 分析题 5. 穿手是一个系列动作,它包含了单臂穿手、双臂交叉穿手、平穿手、反平穿手、斜上穿接背 手穿、横拧反平穿、反平穿接背手下穿等形态。它的动作特性,包括“穿”与“钻”,动作用力特点偏 向于干脆、利落。 6.云手的教学要求:1云手整个过程要连绵不断,保持圆弧线的运动轨迹。2在起始后,一直要有揉球的形态和运动路线。3身法,眼要协调地与之相随。 7.燕子穿林动作要点:1前一动律是后一动律的铺垫和对比,如冲、靠、含均是“穿"一仰的铺垫,仰、旁 提恰是后一动律蹲,横拧的准备。2整个燕子穿林动作的完成要连绵不断,行云流水,一气呵成。3大开大 合,高低起落是它的特点,所以,就要求有一个良好的重心支撑,要求要掌握它的动势特点。 8.圆场有快,慢之分,对于初学者,一般以慢圆场“开法儿" ,无论是慢,快圆场都要求在行进过程中,膝关节以下的松弛和裸关节的放松。归纳起来膝关节的微弯是走好圆场保持平稳的关键,勾,压脚掌是形成 圆场中国风格的外形所在,腿部(膝关节以下),裸关节的放松是圆场灵活,具有行云流水般舒畅的重点。 9.古典舞身韵训练的方法和步骤是:以腰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云肩转腰为重点。“三园"路线为运动路线为运动轨迹,以传统典型动作为依据,组合为归宿的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方法。按照以上的方法和原则, 身韵训练要遵循从元素,动律训练过渡到完整的动作训练,再由动作训练发展到单句,复句型的小组合训练到,最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性格型的组合训练。 10.形神劲律的有机融合和完整体现是身韵的典范,所谓“形"是指外部动作,凡是动作,舞姿等一切可视的包括动作之间的点线连接,都是“形"的范畴。“神"是指人内在的气质,舞蹈的韵律,它是古典舞“形" 的生命力之所在。“劲":是指内在的动作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动作幅度处理。律 身韵”从字面上来解释,可以说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 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其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 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它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虽然把训练身法”与陶治神韵”的方法统称为身韵",但进一 步去剖析,便可了解它包涵着形、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 一、形:一切外在的、直观的体态、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 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 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作为中国古典舞而言,它在解决形” 的训练上要注意以下3点要领:1、舞蹈者在静止的体态(或姿态)情况下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审美意识与气质。比如:挺拔而含蓄”、刚劲而柔韧”这种矛盾而统一的审美意识。2、掌握姿态与姿态、动作与动作的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与轨迹。正如书法艺术上的笔法一样,横、竖、点、撇”是有极其严格的规范 而又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体运动艺术也是具有其自身严谨的规范和规律的。 3、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变化的运动法则。由动到静”在戏曲艺术中称之为亮相",亮相”是戏曲 艺术的精华之一;舞蹈虽不于戏曲,但舞者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之后,将一切美凝于富有回味的如雕塑般的一个造型上,这种对于

中国古典舞论文: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中国古典舞论文:浅析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摘要]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而“身韵”则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本文在阐述中国古典舞和“身韵”等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身韵”对于中国古典舞的重要价值,并且着重从“形、神、劲、律”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表现风格。 [关键词] 中国古典舞身韵表现风格 一、概念阐述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是中国的传统舞蹈,是基于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通过专业人员的调整、提炼、创新,并且结合长时间的舞蹈实践的经验流传下来的。中国古典舞主要是借鉴了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戏曲,并且加入了武术、芭蕾等原形的成分,成为了中国特色的传统舞蹈。中国古典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在中国舞蹈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堪称为中国舞蹈的艺术典范。中国古典舞凝聚着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与民族审美风范。它既非古代舞蹈,又非戏曲舞蹈。但它却蕴含着千百年来传统舞蹈的神韵,脱胎换骨于戏曲舞蹈而演变发展成为具有时代性的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古典舞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并且最终形成了一门单独的学科,并且逐渐走向成熟,而“身韵”可以说是这一学科建设

在舞蹈本体观、舞蹈方法论方面成熟的标志。 2.身韵 北京舞蹈学院的唐满城、李正一教授在创新性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创立了“身韵”,使中国的古典舞彻底摆脱了古典戏曲的约束,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舞蹈种类。所谓“身韵”顾名思义,“身”即身法,指中国古典舞的外部表现技法;“韵”即韵律,指中国古典舞的内在气韵。身韵的产生使古典舞从此摆脱了对古典戏曲舞蹈的依附,并形成了自己的舞蹈模式和特征,这些艺术特征直接影响着、规范着古典舞的艺术创作。 身韵的主要特点有:一是在形体动作上要求以神似为主。主张将身法与韵律结合与集中在“变其形而扬其神”上,目的是突破戏曲舞蹈的“做、打”等程式化动作模式,形成古典舞自己独有的特点。二是展现出神形兼备的审美特点。身韵主要以“拧、倾、圆、曲”动作突出人体的曲线美,以及表演者的气质美,还要求表演者的动作遵循“三圆”运作轨迹和“动、静”,“点、线”互含的审美原则,这集中体现了古典舞民族性的“形”“神”统一的特点。 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发展,成为了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手法。而其中的“身韵”是中国古典舞发展至

[古典舞,中国]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之我见

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之我见 一、中国古典舞的产生 中国古典舞的概念是欧阳予倩先生所提出,经过多次研究与讨论得到了当时舞蹈界人士的最终认可,因此在1950年被正式确定下来。从字面的视角来说,中国古典舞有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的中国古典舞是指所有被古典化过程化过了的中国舞蹈;而狭义的中国古典舞所指的则是已经被中国舞蹈界所承认并且达成了共识的、被我们今天称为"中国古典舞的特定舞种,即指在某些指定的传统风格和民族审美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芭蕾训练中与之有共同性的因素,再加以发展当代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要求的舞蹈形式的舞蹈。它的产生是对中国传统古典舞蹈的复兴,更是对传统古典舞蹈的再造。因为中国古典舞的历史只有60多年,出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所以我们在中国古典舞中加上了"当代二个字。 中国古典舞曾经被一些人称为"戏曲舞蹈,是因为从它的诞生日起就与戏曲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关系,直接以戏曲京、昆中的舞蹈为载体。虽然,从本质上讲戏曲舞蹈和传统舞蹈拥有共同的原则和审美特征,但戏曲和舞蹈也是各自拥有自己特殊规律的两种类型的表现艺术。中国古典舞只有把自己从戏曲舞蹈中摆脱出来找到属于自己特色的舞蹈规律,才能真正地成为一门单独的艺术形式。因此,这就成为今后舞蹈研究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二、中国古典舞的争议 我们都知道,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破坏,即新事物,而非旧事物。已故中国新舞蹈事业的先驱吴晓邦先生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古典舞的名称,是从北京舞蹈学校成立以后才形成的。30多年来古典舞走过了摸索、尝试的过程。由于对传统理解的概念不同,所以时至今日对古典舞认识上的争议最多,而古典舞的发源地舞蹈学院,又是认识上最为活跃的地方。我认为最值得我们今天研究的,应是古典舞如何表现给今人看的问题,是如何超越旧传统建立新传统的问题。因为越是严格的学习,表现古人的动作越是学得准确,那么越不易走出古人情感与形式的模式。我担心有的人学传统会学得太死,因此应认真研究古为今用的问题,不是表面应付,而是应该实质上的接触。[1] 那么,传统是什么呢?我认为,传统就是历史的延续,是当下文化对过去文化的有机复合体。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它不是一味地在原方向延伸,也是会在过程中变革和发展。中国古典舞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兴盛有衰落,但它的审美传统却一直在延续,以追溯看得见、摸得着、学得来、用得上审美基石为准则保留了戏曲和武术中大量的传统舞蹈形式,这其中蕴含着许多实用理性的成分。因此,在客观理性地处理继承传统的问题时,我们要寻找传统与当代的共性,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中国古典舞自己的个性,继而展示中国古典舞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 如何处理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是困扰中国古典舞学科发展的问题,也因此引起了舞蹈界的争议。一个是中国古典舞应不应该当代化,另一个是中国古典舞如何面向当代。我认为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全面创新,避免对整体复古文化的全面复制。因此,所意含的不是消极地对待传统的巨大摧毁,而是积极地去挖掘如何使传统成为获取当代中国目标的发酵剂,也即如何使传统发生在这年的功能。[2]所以,中国古典舞的继承与创新,应继续探究。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重点

舞蹈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男子) 执教年级:青少年。 教学目标: 1、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员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发展学员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能力,训练关节的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本学期舞蹈基训主要是中国古典的基本手型、脚型、手位、脚位以及手臂的基本姿态。 3、提高青少年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和动作到位程度。 教学重点:想办法运用不同部位移动身体,开发学生的创新技能。 教学难点: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到位程度。 教具准备:音乐排练厅。 教学过程: 一、教学任务 1、舞蹈教育是艺术教育。掌握舞蹈的基础理论知和舞

蹈的基本技能,可以训练学生感受美、体现美的能力。以活跃青少年的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由于青少年舞蹈的主题、体裁、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在学习、排练、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力和创造力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功能。 通过舞蹈基础的教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进本动作,根据学生的特点,初步掌握基本动作、基本能力、训练过节柔软性,控制身体活动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等各种技巧,使学生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如:通过对学员基本能力的训练,使其身体运动更符合舞蹈规律的要求,以适用各种类型动作,发展身体个部分的能力,灵活性和稳定性以及跳、转,翻各种技巧动作 2、交流活动。 提出问题:"该动作的要求以及训练目的。"(屈膝、弯腿、直腿、勾绷脚等)。师生共同小结身体不同部位的作用。 二、探索活动 1、古典舞技巧。(蹦子、大拉腿) 1)学生一次探索。 教师示范技巧以及告诉要领,师生交流。

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方法

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方法 古典舞基本功的地面训练方法 中国古典舞基本功地面训练的内容,主要可以概括为柔韧训练(俗称为软开度训练),力量训练(又称为能力训练),技术、技巧动 作训练三个方面。柔韧、力量、技术技巧是构成舞者职业生涯的三 个主要技术性成分,亦是一名职业舞者所必须具备和达到的身体基 本条件和技术条件。 地面训练,就是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为舞者身体柔韧性、力量、技术技巧动作的具备与掌握,给予基础的、全面而系统的训练。地 面训练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 由地面训练所具有的特殊性决定的。 一、基础训练 图2-1坐姿 (一)坐姿(如图2-1) 基础训练中的坐姿是:双腿伸直绷腿端坐于地面,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放于腹部横膈膜处,沉肩,双手以手指尖为点置放于身 体两侧地面的一种姿态。它的具体要求是: (1)后背直立,并在动作过程中保持此形态。 (2)坐姿平伸的双腿绷脚,用力意误集中在双脚的脚趾尖上,大 腿肌肉松弛。 1.绷脚与勾脚 绷脚与勾脚是地面基础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涉及动作的基本形态,更重要的是动作的`用力方法和意识。绷脚与勾脚在训 练的过程中包含着勾绷脚趾,它是一组存在内在逻辑关系的动作, 一般来讲绷脚与勾脚放在一起练习。

(1)绷脚:自脚腕处用力,推动脚弓绷直再依次用力推动脚趾绷 向斜下远处。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推动脚弓向斜下方伸展,再由脚弓延伸至脚趾,形成绷脚。绷脚在动作形式上可有正的,外开的,单腿的, 双脚的。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防止趹脚。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用力方法,脚趾用力的方向一定是要向远处伸展。 ②注意腿部肌肉的用力是松弛的,向外延伸的。 (2)勾脚: 准备:坐姿 动作:自踝关节处发力,经过勾脚趾、脚掌,将力量集中在踝关节处。勾脚在训练形态上可以有正的、外开的、双脚的、单脚的。 勾脚的分解练习方式可处理为先做勾脚趾再做完整的勾脚。 教学要求: ①动作的形态要准确,勾起的脚掌要正对前方,并要求踝关节屈折到最大限度。 ②强调腿部前、后对抗肌群的收缩与放松。 2.压前腿(如图2-4) 压前腿是以坐姿为基本姿态,双腿并直平伸,双腿在勾和绷的形态上,结合平伸手、双托掌手位,以拉伸柔韧度为训练目的的一个 基本动作。在地面以髋关节为支点,躯干直立、气息松弛地存于横 膈膜处,同时向前延伸和向下压。 准备:坐姿

论述中国古典舞三大流派

摘要 中国古典舞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国家的大力扶持,挖掘古代舞蹈结合当代舞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舞蹈形式,经过无数舞蹈艺术家的辛苦工作才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无数著名的老艺术家付出了长达30多年的潜心研究才使得中国古典舞成为舞蹈史上一朵奇葩。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舞的三大流派即新古典舞、汉唐舞、敦煌舞的分析比较,让更多的舞蹈工作者能够清楚全面的了解中国古典舞,寄希望于本论文可以为舞蹈的教学带来参考意义。能够传承中国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让其发扬光大,同时通过对比分析能够在古典舞的编创上创新再提高。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汉唐舞敦煌舞新古典舞不同风格相同点不同点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was after R.P. China was founded after the country's aid, dig with the ancient dance and a new dance forms of dance, the artist's work hard to form a complete teaching system. many famous old artist paid for as long as thirty years of research tha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be dancing in the history of a miracle.The text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of three major subsystems of the new classical dance, HanTang dance and dance of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more of the workers a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our hopes on this paper to the teaching of dance with reference to tradition. china 5000 years of civiliz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they will, by comparison to the classical dance create on innovation to improve.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dance,HanTang Dance,Dunhuang Dance,Newclassical Dance,The Same,The Diffience

对现代舞蹈的了解和认识

对现代舞蹈的了解和认识 本学期通过现代舞蹈课程的学习,自己对现代舞蹈也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首先,我认为情感的表达成为贯穿现代舞蹈始终的主线。近几年来,现代舞蹈的编创者们在作品中越来越注重对情感的表现与把握,情感因素的介人赋予了现代舞蹈真正的生命力。在编创过程中,有时是针对个人情感的直接宣泄,有些时候又完全是对一种民族情感的间接表达,你会从不同的作品中看到我们中国所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那种含蓄的,深沉的,细腻的真情流露,以及那些坚强的,刚毅的,执着的性格张扬,编创者们集合了历史变迁的流程中或日常平凡的生活中,人们不同的情感经历再利用艺术的手段表现于作品之中,使得舞台上下紧密相连,作品内外息息相关,这时的舞蹈便真正达到了编创者们所追求的“艺术的生活,生活的艺术”的最高境界。 其次,我认为现代舞蹈注重技术的运用使肢体语言更具表现力。我这里谈到的技术并非是通常意义上讲的旋转或跳跃等单一的技巧动作,而是身体在运动过程中对节奏与幅度的准确把握。在现今中国的现代舞蹈中,已经很难再看见一味的对高难度技术技巧的炫示了,编创者们所追求的是对动作进行解构后,身体各个部份在运动过程中对速度、力度及强度的充分展示。我们看到,中国现代舞蹈作品中所强调的动作的快与慢,疏与密,轻与重,张与驰等等一系列变化都己作为某种特殊的技术处理,从而成为肢体表达的最强有力的语言。与

此同时,编创者们对于一些特有的极具民族风格的技术技巧的运用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他们对这些技术的准确把握使多数作品风格鲜明,更加民族化,更富异域魅力。这时的技术技巧己成为了制造高潮的手段,也达到了服务于舞蹈的真正目的。 作为一种文艺现象,现代舞蹈近年来也引起了中国舞蹈界的注意,对现代舞的研究,也正在开始。分析起来,现代舞蹈之所以在中国形成热潮,除了一些客观原因外,还有一些自身原因,主要是:首先,它更加符合人体运动规律。也就是说它更加符合人体动作、节奏和动力的基本律,使舞蹈者身体各部分更符合自然的运动规律,消除拘束和紧张,更加突出表现自然和线条美。其次,它更有机会表现人的情绪和抒发人的内心世界,把人心中最深的情感挖掘出来,使舞蹈随情绪而变化自如。表现人的心灵冲动,成为表现精神世界的最好手段。第三,它是从自然中寻求动作的最好形式,和大自然的旋律相呼应,它可以从树叶飘荡、云雾涌动、波浪翻腾、机器运动、太空宇宙……中寻求人的自我感受,传达人类的创造性意识。最后,更加有机地同音乐达到融汇统一,乐为舞心,舞为乐容,音乐发展到今天,节奏、音响都发生迅速变化,因此它可能激起舞蹈的心灵,激起表演者本身和观赏者的共鸣。 现代舞蹈中,舞蹈内容、舞蹈动作和现实生活非常接近,是反映当代人思想感情、心理特征以及整个社会的有力武器。现代舞蹈使我国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和改变,使停止不前者有所意识和创新。它丰富了中国舞蹈艺术,给中国舞台增添了一枝新花。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 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 30人 【教 材】 中等职业教育《舞蹈》 (主编:吴彬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 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 【授课形式】 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 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案 2011年10月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

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 “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韵味是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的完美体现。中国古典舞融合了中华舞蹈文化神韵的精华,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由李正一、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整理、创建的古典舞“身韵”课,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新理论,为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唐满城教授对身韵的论述,“身韵”从字面上解释,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韵”字包含着“韵律、韵味、意韵、神韵、气韵”等含义。一切内涵的气韵、呼吸、意念、神采都可以称之为韵。“身韵”则是“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可以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目的。古典舞演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术技巧,还须具备古典舞的身法与韵律的表现方法。因此,掌握好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是古典舞演员必备的素质。 古典舞身韵的韵律特征表现在许多方面,我归纳、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人体的造型及动作规律讲究“拧、倾、圆、曲”的基本形态和势态,通过身体各部分的互相拧倾错位,形成不同角度配合后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的造型,以及各种大小圆曲线的充分运用,使动作柔和自然、没有棱角、流动自如圆润;身韵中动作轨迹多以划圆形为主,人体的任何运动路线都应呈现出圆或圆弧的走向,强调以腰为轴的“平圆、立圆、八字圆”运动路线;而身韵的“形、神、劲、律”四大核心中的“形”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唐满城教授的《论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一文中对其也有较全面的阐述。身韵之“形”,一是指“平圆、立圆、八字圆”的运动轨迹;二是指动作呈现“拧倾圆曲”的外部形态特征。一切能够看得见的动作形态和过程都可以称为是形,它的表现为形形色色的体态、千变万化的动作及动作间的连接。就“形”而言,通过对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分析,首先必须解决体态上的“拧、倾、圆、曲”和“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及“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内在气质。此外,舞蹈的生命力不只是静止的“形”,而在于运动的过程,在瞬息万变的运动中,我们的前辈将古典舞的形象定位为“圆”的艺术,它基本上离不开“平圆、立圆、八字圆”这三种最基本、最典型的运动路线和轨迹。这些正是训练上必须重点解决的。

我为什么喜欢中国古典舞

我为什么喜欢中国古典舞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偶然的原因,我坠入中国古典舞的迷梦,至今沉睡,久久未醒。在梦里,有同样的爱恨情仇,有同样的悲欢离合。我忽然觉得,这世界,不论是几次元,不论是过去还是未来,都躲不过人这种复杂动物的复杂情绪。 自私、自利、自信、自负、恻隐、冷漠、羡慕、嫉妒、遗憾、孤独、惆怅、彷徨、恐惧、勇敢、疑心、疑惑、背叛、狡黠、隐忍…… 槛外人只说槛外事。我所理解的古典舞不过是外行人的热闹,只能谈谈看中国古典舞(广义来讲包括中国民族民间舞)的一些直观感受。我为什么喜欢中国古典舞? 首先,是文化血脉的传承。记得看《传承者之中国意象》中国歌剧舞剧院的《大美中国》时,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说,他很理解朱丹女士为什么流泪,是因为她找到了心在哪里,中国意象首在传递中国之心,中国的文化需要一代代传承下去。所以,我们在“启程”“书简”中看到了意气风发,在“采薇”中看到了东方女性的含蓄之美,在“玉人”中领略到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内涵。我相信,很多人也会去查看《诗经》,辩论“采薇”到底是讲得是征夫之苦,还是女子踏春,去查看“玉”到底有哪些品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传承的过程。至少于我而言,通过舞剧《赵氏孤儿》的“盛世”是把《诗经黍离》给背下来了,不对,应该是哼下来了,虽然可能

不在调上。 舞蹈是视觉的艺术,虽然它很依赖音乐。不过中国的舞蹈自古以来好像都是歌、舞、音乐一体的。其实,一体不一体似乎也不重要,因为它传达的是意。比如胡阳的《士风》,如果不是舞者现身说法,它的四个部分是较难理解的。即便如此,当他在舞台上挥舞着锤子打铁的时候,你也能大概猜到是嵇康,当张迪(或者是窦率方)在舞台上类似于“跳皮筋”时,你也大概能想到可能是阮咸。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它要的是超越舞者舞蹈自身之外的东西。中华文化底蕴深厚,即便无知如我的外行人,也能看懂之中皮毛,这就是古典舞的魅力。 近代以来,不管是洋务运动、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还是其他文化思潮,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仍然顽强地延续着,时而如涓涓细流,时而如汤汤大河。不可否认,现代文明主要是西方文明,我们用的汽车、电、计算机都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然而,就文化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仍未断绝。世人皆有心事,只是隐匿人前。现代化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故事,大多数人叙述这种故事的方式都是中式的、改良中式的,极少有西式的。我逝去的父亲没有太多文化,但在我小时候教育我时,我仍然记着他告诉我:孔子叫孔丘、孔仲尼。他不知道海德格尔是谁,也不知道卢梭是谁,虽然他的《忏悔录》写得挺好玩的。 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反正喜欢的人还在传承,厌恶的人还在嘲讽。习惯了,一直不都这样吗?哪里不是这样呢?事物始终是在变化的。虽然中国古典舞创立才20多年,虽然据说古典舞借鉴了芭蕾的基训和现代舞的编排,但是哪一种舞蹈又是纯粹不变的呢?就好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