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学期

期末测试卷

一、填空题(共6题;共26分)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教室的墙高3________

鞋子长26________

洗衣机高90________

集装箱长12________

2.二(1)班和二(2)班共有80人,从(1)班调5人到(2)班,两个班人数就一样多,原来二(1)班有________人,二(2)班有________人.

3.在横线上填上“>”、“<”、“=_______”.

(1)62________50+12

(2)2+76________76

4.看图写数并比大小.

________

5.(对的画“√”,错的画“×”).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说说怎样数得快,并把数填在( )里.

一共________个蘑菇

二、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7.38+4=()

A. 22

B. 42

C. 61

D. 34

8.82米-6米-40米=()米

A. 5

B. 15

C. 25

D. 36

9.一棵树大约高20().

A. 厘米

B. 分米

C. 米

10.一根电线杆高6 ,在横线上应填的单位名称是()

A. 厘米

B. 米

C. 元

D. 分

11.17厘米+8厘米=()厘米

A. 56

B. 15

C. 25

D. 92

12.下面()比1米长.

A. B. C.

13.你知道小兔去谁家吗?()

A. B.

14.比一比.哪个长?长的是()

A. B.

15.68比()多8.

A. 6

B. 60

C. 70

16.妈妈今年45岁,儿子今年8岁,10年后,妈妈比儿子大()岁.

A. 17

B. 27

C. 37

D. 53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

17.89+9=99()

18.字典厚40毫米.()

19.一张沙发长为4厘米.()

20.《新华字典》厚5米.()

21.79加上一是7个十.()

四、计算题(共2题;共15分)

22.我帮小兔采蘑菇,答对一题就采到了一个蘑菇.(先从左到右计算上一行,后计算下一行)

23.算一算

50+2= 56-6= 3+70= 82-80=

17-9= 88-8= 7+60= 95-5=

15-7= 16-8= 12-4= 37-30=

五、解答题(共3题;共15分)

24.量一量每条线段的长度.(单位:厘米)

量一量4条连长,再填空.

25.

26.量一量

六、应用题(共3题;共14分)

27.

小兰想花最少的钱买两样东西,她应该买哪两样东西?

28.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你打算怎样计算?

29.各买一个,共需多少钱?

答案与解析

一、填空题

1.【答案】米;厘米;厘米;米

2.【答案】45;35

3.【答案】(1)=

(2)>

4.【答案】80<100

5.【答案】×;×;√

6.【答案】36

二、单选题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A

14.【答案】A

15.【答案】B

16.【答案】C

三、判断题

17.【答案】错误

18.【答案】正确

19.【答案】错误

20.【答案】错误

21.【答案】错误

四、计算题

22.【答案】28;67;47;31;24;21

23.【答案】50+2=52;56-6=50;3+70=73;82-80=2;

17-9=8;88-8=80;7+60=67;95-5=90;15-7=8;16-8=8;12-4=8;37-30=7.五、解答题

24.【答案】

25.【答案】

26.【答案】

六、应用题

27.【答案】围巾,帽子

28.【答案】15;+;8;23;个

29.【答案】50元

【强烈推荐】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综合练习题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共3套)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 中有 ()直 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小学二年级角的认识练习题(B)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数学二年级上册单元练习——角的初步认识 姓名: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3、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大的画△;小的画○。 □□□□ 三、我会数。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四、我会画。 1、画一个角。 2、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直角。

新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分香蕉》公开课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第4课时分香蕉 教学内容: 教材第64、6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平均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除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你们知道小猴子喜欢吃什么吗?出示智慧老人画面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 二、问题探究。 1、通过看图,同学们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多少?

同学用小棒代表香蕉分一分。 2、谈话:把12根香蕉分成2份,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法的运算符号是÷ 读作:除以 (把12分成2份怎样列式?为什么等于6?如果把12平均分3份能用除法表示吗?) 3、讲解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三、体验感悟。 出示18根小棒图片,让学生自己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 组织学生汇报,并说出算式表示的意义。 四、实践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1、2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一练第3、4题。 板书设计: 分香蕉 12÷2=6(根) 12÷2读作:12除以2 教学反思: 前面大量的平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

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学生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为本节课认识除法做好了准备。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这个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必要的讲解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使学生知道把物体平均分可以用除法来表示,经历把“平均分”的结果抽象为除法算式的过程。

人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案

人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案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过程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每几个一份的要求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的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平均分,比较两种不同的分发,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准备 图片、小棒[来源:ZXXK]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图片:有6个桃子,想把它分给我的两个好朋友,你能帮我分一分吗?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们赶快行动吧,用眼前的6张桃子图片摆一摆,分成几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2〕、把学生的分发展示在黑板上,再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讲述:〔结合板书〕象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者每份都是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发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学生之间互相之间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不仅帮助小白兔解决了问题,还知道了〝每份分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学30页〝试一试‘ 动手分一分、再说说你是怎样分的。然后集体交流。

教学例2 看图理解题意,小组合作分桃,再集体交流。 教学31页〝试一试〝 教师口述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再指名说。 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完成〝想想做做〝习题 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1〕 贴图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3页 教学目标 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分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通过动手〝分一分〝,体验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这种平均分的操作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例题 1、出示情景图:谈话: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 2、观察得出:一共摘了8工人桃。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的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分苹果》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与教材分析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课本34——35页的内容“分苹果”。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学会了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初步体验平均分的意义,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动手操作与概念思考对于认识除法的重要性,是后续学习、体会除法意义的重要基础。 二、了解学生 低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而这些学生活泼好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本课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三、授课目的要求: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理解平均分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同时对学生进

行团结友爱、互相谦让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关键:让学生充分参与分的过程。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授课方法 我认为,教学方法不应以直接传授知识为主,而应以促进学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个性优秀品质发展为主。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因此选择的教法应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而服务,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目的,以学生的发展为方向。因此在本课中,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故事情境法; 2、激励法; 3、多媒体辅助法; 4、开放式教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可见教学贵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探究,动手实践,讨论交流,获取新知,领悟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授课过程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以“分苹果的”这个故事情境贯穿课的始末,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兴趣是学习入门的向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专项专题训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专项专题训练 1. 窗户、门上的角一般都是()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2. 长方形较短的边我们叫他______,较长的边我们叫他______。 3. 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是直角?() 4. 比直角小的是() A .直角 B .锐角 C .钝角 5. ____________ ______ 6. 长方形的相邻两条边一样长() 7. 黑板的角都是______角,它是一个______形。 8. 红领巾有几个角?() A .1 B .2 C .3 9. 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

10. 国旗有四个直角。() 11. 观察角的大小,要看( )。 A .所画两边的长短 B .两边张开的大小 C .两边的粗细 12.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13. 一个角有______个顶点,______条边。 1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长,角也会变大。 B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短,角就会变小。 C .一个角的两条边变长了,角的大小不变。 15. 30°与30°C的意义() A .相同 B .不相同 16. 你能从中找到______图形。 17. 3时整,时针和分针成() A .一条直线 B .锐角 C .钝角 D .直角 18. 数一数,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19. 数一数,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______)个角(______)个角(______)个角(______)个 角 (______)个 角 20. 锐角拼在一起,拼成的有可能是钝角.______(判断对错) 21. 选出比直角大的角() A . B . C . 22. 下面图形中,有两个直角的是______。 23. 这六个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所组成的角,______是直角,______比直角大,______比直角小,请你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24. 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25. 红领巾有几个锐角?()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案

《分香蕉》三上教案 教材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香蕉》 教材分析:《分香蕉》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 除法中的第四课。通过对前面的“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学生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中积累了一些平均分的经验。但这些平均分的活动都是在没有学习过除法基础上,只从活动操作和生活经验出发的,从这节课开始认识除法。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让学生认识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和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从而理解平均分与除法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体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目标: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 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是森林小猴的生日,瞧,它准备了什么呢? 生:香蕉。 师:有多少? 生:12根。 师:小猴想要和它的伙伴们分享香蕉,需要大家帮忙分一分,今天我们就来和小猴一起分香蕉。(板书课题)生:小猴现在很苦恼,它说:‘分12根香蕉,每份同样多,可以怎样分?’(课件展示)你能帮帮它吗?用你的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课件出示)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学生自由汇报) 生: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板书) 教师继续出示情景图,展示将12根香蕉平均分的6种情况,并请孩子们一起说一说。 生1:把12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根。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3根。 生3: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6份,每份有2根。 师:刚刚汇报的同学用的都是确定份数的方法来分,你能用我们学的确定每份数的方法来分一分,说一说吗? 生:把12根香蕉每6根一份,可以分2份。 生:把12根香蕉每4根一份,可以分3份。 生:把12根香蕉每3根一份,可以分4份。 生:把12根香蕉每2根一份,可以分6份。 师:同学们真棒,全都知道,所以智慧老人要来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它是谁。(课件出示新方法) 齐读:把12根香蕉平均分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们都可以用除法表示。 师:请看这幅图,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我们就可以用算式12÷2=6

新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教案

平均分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平均分”,同时学会判断是否是“平均分”。 2、能根据生活实际分东西,明白生活中有两种分法,一种是“平均分”,一种不是“平均分”。 3、学会运用“平均分”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平均分”。 2、难点:学会用“平均分”的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 1、教具:电脑、课件、投影、18支铅笔 2、学具:小卡片(12个×32组)、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平均分” ⑴师:同学们,动手实践探究也是我们学习数学的好方法,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分一分、摆一摆小卡片开始,能把黑板上的小卡片分成左右两组吗?生:1,5;2,4;3,3;4,2;5,1。你觉得哪一组

比较特别?3,3。因为每份同样多。生:都是一样的,都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评价:你观察的很仔细;好,这是你的发现,还有么?你讲的也很好。)3人回答。 刚才有个同学提到平均分,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么?能用自己的话讲讲什么是平均分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所知道的是平均分。 同学们讲的都很好,已经很接近科学真理了!数学上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板书)齐读 现在要求把你手中的12张卡片平均分,平均分也就是要求小朋友……(每份分得同样多)边分边把你的答案写在练习纸的第一大题,开始吧。抽生说,看看和我一样吗?(出示表格) 能用“平均分”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分这些小卡片的过程么?用数学语言怎么表达呢?我们可以说把12张卡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张。(板书) 谁能学着老师的样说说其他的情况?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用上“把”和“平均分”解释后几种分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情况和同桌说说是怎么分的? 隐去一些,你还会说么?抽生说,这里颠来倒去要反复讲。说得明白,真了不起! 同学们说的这么起劲,老师也想来分分,5,5,2,这种情况是平均分么?那么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个词最关键?为什么? ⑵师:18个小磁铁平均分给这3个小动物,怎么分比较方便?请学生上台演示。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分香蕉教学设计

《分香蕉》教学设计 伦教仕版奋扬学校陈小翠 一、教案背景:面向小学二年级学生,数学科,1课时。 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8页。 三、教材分析: 通过“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等教学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理解用除法表示并解释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分一分”、“说一说”的过程,抽象出除法算式,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除法表示等分的过程,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称。 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六、课型:新授课(计算教学) 七、教学课时数:1课时 八、教学准备:课件、20根小木棒 九、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的教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十、教学过程 (一)温故铺垫,复习导入(3分钟) 师:同学们,这几天我们一直在学习些什么内容?(平均分)师:怎样分才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一样多、分得公平)

师:说得好!那下面老师想考考你们,你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1、我会填(抢答题): 二六()()十二六三()()十八 3×()=12 ()×5=15 6×()=30 ()×4=16 师:同学们的乘法口诀学得这么好,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但平均分的知识你掌握得如何呢?请看第二题: 2、☆☆☆☆☆☆ (1)平均分给了三个人,每人分得()个。(生:每人分2个。) (2)每人分三个,可以分给()人。(生:可以分给2个人。) 设计意图:由练习入手,既复习了平均分,又为新知的学习找到了知识的生长点,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二)情境创设,引入课题(2分钟)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最喜欢吃什么吗?(香蕉) 师:猴子兄弟在学校的学习表现非常棒,所以,猴子妈妈买了它们最喜欢的香蕉回来奖励给它俩。可猴妈妈想:要是把这些香蕉分给猴兄弟分得不公平,这两个调皮鬼准会闹翻天了。所以,猴妈妈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帮帮忙,你愿意吗? 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分香蕉”。(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新知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自主合作,学习新知(23分钟) 活动一:(15分钟) 1、分一分,说一说(3分钟)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应该怎么分呢?请用你手中的小木棒代表香蕉同桌之间分一分,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分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小组分小木棒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二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_《分一分》例题1

例题 例.看图列除法算式,再把算式所表示的意思补充完整. 6个, . 。 6,每 个 分析:第一幅图的意思是把6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里 放2个苹果.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第二幅图的意思是求6里面有几个2. 解:(1)66,平均分成 (2)66个 ,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 ?个 ?个 ?个

乘法口诀 1.☆☆☆☆☆ ☆☆☆☆☆☆☆☆☆☆ 每份是()个☆,有这样的()份,一共有多少个?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 2.一共有几个◎?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 这是()个()相加。 3. 要付()个()元,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 4. 每组有()名同学,有这样的()组,一共有()名同学。 □×□=□ 5.填空 (1)81、72、63、54、()、()、27、18、9 (2)1、4、9、16、25、()、()、64、()、()(3)7、14、21、28、()、()、49、56、()

(4)5+5+5+5+5+5=(),这表示()个()相加。 (5)一个星期有7天,4个星期一共有()天。 6.□+□+□=15 ○+○+○+○+○=20 □+○=()□-○=() 《乘法口诀》答案 1.3个,5份;3+3+3+3+3=15,3×5或5×3=15(个) 2.2+2+2+2+2+2=12(个);2×6=12(个);6个2相加; 3.5个7元;7×5=35(个); 4.5名,3组;3×5=15或者5×3=15; 5.填空 (1)81、72、63、54、(45 )、(36 )、27、18、9 (2)1、4、9、16、25、(36 )、(49 )、64、(81 )、(100 )(3)7、14、21、28、(35 )、(42 )、49、56、(63 ) (4)5+5+5+5+5+5=(30 ),这表示( 6 )个( 5 )相加。 (5)一个星期有7天,4个星期一共有(28 )天。 6.□+□+□=15 ○+○+○+○+○=20 □+○=(9 )□-○=( 1 )

二年级数学平均分及初步认识除法的练习题24286

一、下面哪种分法是平均分在它下面画“√”。 二、先用6根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1)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2)每3根一份,可以分成()份。 三、你能按要求圈一圈,填一填吗 (1)☆☆☆☆ ☆☆☆☆ 8颗☆,每4颗一份,分成了()份。 (2)☆☆☆☆ ☆☆☆☆ 8颗☆,每2颗一份,分成了()份。 (3)□□□□□□□□□ □□□□□□□□□ ()个□,每()个一份,分成了()份。 四、先想一想怎么分,再填空。 (1)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2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2)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4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3)16个桃子,每只猴子吃8个,可以分给()只猴子吃。(4)6棵松树,每2棵种一排,可以种()排。 (5)10个○,每5个可以拼成图形五环,能拼成()个。

一、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空。 1. 12根小棒,平均分成2堆,每堆( )根。 2. 12根小棒,平均分成3堆,每堆( )根。 3. 12根小棒,平均分成4堆,每堆( )根。 二、先画一画,再填空。 1. 2. 三、先分一分,再填一填。 1. 2. 有12篮萝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只小兔分( )篮。 四、看图填一填。 1. 2. ( ) 个☆,平均分成( )( )个△,平均分成( ) 10把香蕉,平均放在2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放( )把。 ○○ ○○ ○○ ○○ ○○ ○○ ○○ ○○ ○○ ○○ 有20个○,平均分成( ) 份,每份( )个。 △△ △△ △△ △△ △ △ △ △ △△ △△ △△ △△ 有( )个△,平均分成( )份,每份( )个。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平均分(三)一、先圈一圈,再填空。 (1)○○○○○○(2)△△△△△△ △△△△△△ 6个○,每2个一份,分12个△,平均分成4份,成了()份。每份()个。 二、想想填填。 1. 2. 3. 4.(1)12颗糖,每3颗分一份,分成了()份。 (2)12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颗。 (1)每束有()个气球,()束一共有()个气球。(2)一共有()个气球,每束有()个,分成了()束。(3)一共有()个气球,平均分成了()束,每束有()个。 (1)有()副手套,每副()只,一共有()只。 (2)一共有()只手套,每()只配成一副,配成了()副。 (3)一共有()手套,分成了()副,每副有()只。 (1)15只蜜蜂,每()只排一队, 排成了()队。 (2)15只蜜蜂,平均排成()队, 每队()只。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苹果∣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学案分苹果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体会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情形。 2.通过独立操作与合作交流,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 3.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表达、思考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验分东西的方法的多样性。 教具: 圆片 教学过程: (一)激活自主探索与解决问题的兴趣。 师:看,谁来了? 生:智慧老爷爷。 师:智慧老爷爷不但来看同学们,还给同学们带来了礼物(师把12个苹果卡片很整齐地贴 在黑板上),智慧老爷爷要求: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咱们班最爱吃苹果的四个同学。怎么分?师:你怎么分得这么快? 生:我用“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个同学分得三个苹果。 师:用乘法口诀来帮助我们解决平均分的问题,这个办法好,值得大家学习。嘿,老师刚把话说完,机灵狗不服气了,他说:“这不就是昨天学过的平均分吗,我这里有一个难题,你 们敢和我挑战吗?” 师边讲边把机灵狗贴在智慧老爷爷的旁边,机灵狗的问题是:“每个盘子放2个,可以放几盘?”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可以分6盘。用12小棒代替苹果,每次取走2根,取了6次就全部分完。 生:我是想到“二六十二这句乘法口诀,知道可以分6盘。” 师:(小结)机灵狗提出的新问题,实际上也是平均分,因为每盘放的苹果是同样多的。所 以,平均分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平均每盘放几个”,一种是“平均可以放几盘。” (二)提供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1?小熊分苹果 师:小熊最佩服智慧老爷爷了,因此他向智慧老爷爷学习,把家中吃不完的10个苹果拿来

第1页 了,他要分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同学们愿意帮助他吗?[投影出示:(1)如果每2个装1 袋,可以装几袋?(2)如果每3个装1袋,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或动手操作,教师指定一名学生把答案填写在投影卡片上,再展示,并请他说 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提倡并鼓励学生尝试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2.小松鼠分松果 师:小熊回到动物王国后,夸同学们聪明,已经学会分东西了!可小松鼠听了,又不服气了,他给我们送来难题,你们能猜测到是什么难题吗?[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挂图,让学生猜一 猜,说一说。然后投影出示:(1)每个篮子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2)有六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让学生独立解答,把结果填写在书上的方框内。培养他们自主探 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汇报交流时,用乘法口诀计算松果共有18个的,给予表扬;进而还 会用乘法口诀解决平均分问题的,给予肯定和鼓励。] 3.小兔运萝卜 师:同学们,动物王国里的孩子们可佩服你们啦!开始向同学们学习,看看:这六只小兔子 用课余时间,帮助农民伯伯在收萝卜呢!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拔到12根萝卜。唉,他们怎 么一个个愁眉苦脸的,好像遇到了什么难题,那是什么难题呀?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三)活动延伸,检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平均分”的问题?在咱们学校生活中有吗?师: 做操的方阵有3排,每排8个学生,一共有多少个学生?请在草稿本上列式计算。 生:共有24个学生(3 X 8=24,三八二十四)。 师:还可以排成什么样的队形? 生: 排成 3 列, 每列8个学生。 生: 排成 4 排, 每排6个学生。 4 X 6=24,四六二十四。 生: 排成 4 列, 每列6个学生。 生: 排成 2 列, 每列12个学生。(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把4列,每列6人,并成2列,每列就变成了12人。 师:真聪明,只要动脑筋,每个同学都会变得越来越聪明。 (四)赋予学生总结评价权利。 师:今天,咱们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 自己用18根小棒进行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 学生 一、我会填。(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一个角是由()个顶点和()条边组成的。 2、一个三角板有()个角,其中有()个直角,()个锐角。 3、红领巾上有一个()角,两个()角。 4、拿一张纸,先上下对折,再( )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5、在我们学过的角中,( )角比直角小,( )角比直角大。 6、写出下面角的各部分名称。 6、下面的图形中,是角的在( )里打“√”,不是的打“×”。 ( ) ( ) ( ) ( ) 7数一数下面图形按要求填空。 ()个钝角()个直角()个钝角()个角 8、下列各角中,( )是直角,( )是锐角,( )是钝角。 ①②③④⑤⑥ 二、我会连.12分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2分共14分)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3、直角比锐角大,但比钝角小。() 4、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5、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6、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7、用一副三角尺拼出来的角一定是钝角。() 四、我会找。(每小题5共20分) 1、下面图形哪些是角?在下面的()里画“√” ()()()()() 2、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3、下面哪几个图形是锐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4、下面哪几个图形是钝角,在它下面的()里画“√ ()()()()() 五、我会比。(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下面各题左右两个角,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在○里填上“>”“<”或“=”)(10分) ①② 六、我会画。(每小题5分共20分) 1、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2、以下面的点为顶点,画一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重点知识及练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认识》重点知识及练习题 1、一个角有(1)个顶点,有(两)条边;两条边是(直直的),都从顶点出发。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再画边。 画角时,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3、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0页图例)。画角时应写上角各部分的名称。(课本44页第7题以及给出顶点和一条边,把角补充完整。)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 量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一条边,看另一条边是否重合,重合就是直角,没有重合就不是直角。 5、三角尺都有(1)个直角和(2)个锐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6、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程度有关。

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如果张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用放大镜看一个角,这个角的大小不改变。】 7、用三角尺画直角的方法:三角尺的直角边,沿着一画是直角(一点、二线、三标记。) 8、所有的直角大小都相等。数学书的封面上有4个角,4个都是直角。 9、怎样在一张不规则的纸中得到一个直角? 答:拿一张不规则的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可以得到直角。 10、数角的个数时,可以先数单个的角,再数由两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再数由三个单个的角组成的角,依次这样数下去,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有多少个角。 11、拼角:一直(角)加一锐( 角)就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12、当钟面上是(3)时整和(9)时整时,时针和分针都成(直)角。 练习题 一、填空 1.一个角有()个顶点,( )条边。

新北师大版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8页“分香蕉”。 教学目标: 1、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重点: 知道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出示课件)老师给小朋友先讲一个故事。森林里有一只勤劳善良的猴妈妈。有一天,猴妈妈到森林里采果子,她找啊找啊,终于找到了一些香蕉。 回到家,猴妈妈从篮子里拿出了一些香蕉分给她的两个孩子,猴大宝和猴小宝。 数一数,有几个香蕉?12个。猴大宝和猴小宝看着这些香蕉直流口水。 猴妈妈心里很清楚,要是分得不公平,这两个小鬼一定会闹翻天的,那怎样分才公平呢? (设计思考:通过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情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 (出示课件)请你拿出12根小棒代替香蕉分一分,如果没有小棒,也可以用身边的其他东西代替。 我们看猴妈妈是怎样分的。 可以看出,猴妈妈把12个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6根。 (出示课件录音)猴大宝说:妈妈,你分得可真公平,我们喜欢你这种分法,就是急得我口水流了一大堆。 (设计思考: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操作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2、认识除法算式 (1)读法、写法 两只小猴等得着急了。那么能不能把这种分法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呢?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一)》精品教案

《认识平均分(一)》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认识平均分(一)。(教材第42、第4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 使学生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平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 培养学生善于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体验平均分。 体验平均分。 教具学具 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能帮老师把这6个桃子分成两堆吗?先用圆片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分法有: ·一堆1个,另一堆5个。 ·一堆2个,另一堆4个。 ·两堆都是3个。 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平均分”,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平均分”的兴趣】 自主探究 1. 教学例1。 师:这6个桃子还可以怎样平均分? 生1:还可以平均分成3份,每份2个。 生2:也可以平均分成6份,每份1个。 师:是啊,这两个同学说得都对,只要每份的数量相同,我们就说是平均分。 2. 教学例2。 师:能帮助老师按要求分这8个桃子吗?

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例2。 师:题中要求我们每个小朋友分2个,大家先在图中分一分,再和同学交流吧! 生:因为要求每个小朋友分2个桃子,所以在分的时候,我把每2个桃子圈一份,表示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圈出4份,所以就可以分给4个小朋友。 师:说得真好!我们可以摆圆片帮助分一分,还可以画图圈一圈来帮助我们完成分一分的任务,今后解决问题时,可以借助这两种方法哦。 3. 教学“试一试”。 师:12根小棒,每2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自己分分看。 生:先数出12根小棒,每2根放一起,这样就可以分成6份。 师:如果是每3根一份,每4根一份呢?先分一分,再说一说。 学生尝试自己分一分,然后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经历由实物分法抽象出画图表示分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总结提升 师: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是“平均分”了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平均分现象,收集后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认识平均分(一) 平均分:分得同样多 教学反思 1. 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2. 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的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它或替换它。教学时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每只小松鼠分到( )个松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分苹果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分苹果 1. 在分苹果的过程中体会除法竖式的实际含义,掌握除法的竖式书写格式和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体会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能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掌握表内除法计算(包括竖式计算和试商)的基础上,安排有余数的除法。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可以加深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知道什么是余数及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同时又可以巩固表内除法计算,还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教材从学生已知的表内除法引入,通过分苹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并主动探索试商的方法,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要引导学生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在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认识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市级重点实验校,师资力量强,学生的素质也比较高。部分学生以前就接触过除法竖式,但是对于竖式的含义、书写格式及应用还并不明确。教学时可以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分成一课时或两课时完成。我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除法竖式和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安排在一课时内进行教学。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妈妈昨天买了20个苹果,要把这些苹果放在一些盘子里面,你愿意帮妈妈分一分吗? (揭示课题:分苹果并板书) 师: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这些盘子里,你准备怎样分?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的分法主要有:平均每盘放4个、5个、6个、7个。个别学生说每盘放2个、10个,其他同学都说出了这样分的不合理性。学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精品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平均分》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上册第48页~第50页。 教学目标: 1.在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认识并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动手操作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用具、学具:小棒糖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探索新知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森林里有两只笨狗熊,一天它们在寻找食物,发现了6个野果。熊哥哥抢到了4个,熊弟弟只抢到了2个。熊弟弟当然不愿意,坐在地上哭起来。这时狐狸大婶走过来,小狗熊急忙去找她帮忙,狐狸大婶笑着说:“那好办!”它走到熊哥哥旁边拿起两个野果一口气就吞了下去。这时熊弟弟高兴的拍着手说:“哈哈,现在我们可一样多了!”(现在它们每人有几个?)狐狸大婶走后,熊哥哥突然说:“哎呀,上当了,上当了,其实不用狐狸帮忙我们也能一样多!“小朋友们想一想,它们怎样做才能一样多? 通过这根故事,今后碰到问题要互相谦让,肯动脑筋,做一根聪明的孩子。接下来老师领着大家去参加一场动物聚会,看看那里又发生了哪些分东西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两只笨狗熊”的故事,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思

想教育,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和不平均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了桌子上有20个桃子、10根竹笋、12根萝卜、15个松果。 师:竹笋是为谁准备的? 生:竹笋是给熊猫吃的。 师:快看这两只熊猫,它们正直瞪瞪的看着这些竹笋,你知道小动物们在想什么吗? 生1:我们多想吃这些竹笋呀! 生2:该怎么分这些竹笋呢? 师:咱们来帮帮熊猫吧!(同学们表示一致赞同。) 师:如果用小棒来代替竹笋,你准备拿多少根根小棒?(10)得分成几份?(2份)好。那就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来分一分吧!(学生动手操作,同桌合作分一分)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汇报: 分法1,10根分成3根和7根; 分法2,10根分成4根和6根; 分法3,10根分成2根和8根; 分法4,10根分成5根和5根。(学生分别将分法在展台上展示出来,教师随机板书出学生总结的几种分法。)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苹果》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苹果》教案教学目标: 1、结合“分苹果”的详尽情境与操作过程,认识平衡分的两种现实原型,进一步体会平衡分的意义。 2、能通过详尽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一些平衡分的简单问题。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与分享的欢愉。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分物游戏”,初步理解了平衡分的含义,能够详尽操作平衡分的过程,这节课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平衡分的两种情况,同时也为下一节课的大数平衡分做铺垫。在课本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重点: 能够通过详尽操作或画图的方法解决平衡分的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平衡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逛超市吗? 小熊猫笨笨新开了一家笨笨超市,他正在忙着打理超市呢,想去看看吗?(想)师播放动画片。 二、新课学习 (一)活动一:按份数平衡分。

1、明确任务。 师:xx笨笨现在做什么呢?谁来读一读 (12个苹果分成3盘,每盘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师:读懂要求了吗?(读懂了)这节课我们就和笨笨一起来分苹果(板书课题),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帮小白兔分胡萝卜的吗?(记得)课件出示 师:都可以怎样分? 预设: 生1:可以1个1个分。 生2:可以2个2个分。 生3:还可以3个3个分… 师:是啊,方法可真不少!现在请你用圆片代替苹果帮助熊猫笨笨来动手分一分。 2、动手操作。 3、组内交流。 师:老师看每个同学都分的很认真,把你的分法和组内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交流时要说清晰这3个问题(课件出示)谁来读一读? 师:任务明确了吗?(明确了)那就开始吧! 4、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演示你的分法?(两个学生在黑板前边说边摆,演示分的过程。) 师总结:现在我们回忆一下,方才在把12个苹果平衡分成3盘时,同学们想到了好几种方法,有的是1个1个分,有的是2个2个分,有的是先3个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20201014230555)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分香蕉》教学目标: 1. 结合“分一分”的具体情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 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教学重点: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记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今天,猴妈妈给猴兄弟俩准备的早餐是香蕉,请看一看,给它们准备了多少根香蕉?猴妈妈怎样分才公平呢? 二探索新知。 1.分一分,说一说师:请小朋友用小棒代替香蕉,帮猴妈妈分一分。 (学生分)师:请回答。(并请他上台演示。)师:像这样,把10根香蕉平均分成2 份,每份5根,我们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样表示吗? (师板书:10-2= 5 (根)) 师:10,2,5 分别表示什么?生:10 表示有10 根香蕉,2 表示两只小猴,5 表示每只分得5 根。师:谁知道这个算式怎么读? (师板书:“ 10- 2”读作“ 10除以2”。) 师:你愿意教大家读吗?(愿意)那全班同学跟他一起读 生跟着读) 师:谁知道这个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生:10是被除数,2是除数,“宁”是除号,5叫做商师:你怎么知道的?生:我是从书上看到的。 (师板书:10 - 2 = 5 (根)

被除除商 除 数号数 师:真能干!你敢上讲台教教大家吗?大家会认了吗?同桌互相说一遍。 2 猜一猜,分一分。 师:到了中午,猴兄弟家来了客人,猴妈妈把剩下的12 根香蕉全部拿了出来,让兄弟俩平均分给客人吃。猜一猜,兄弟俩是怎样分的呢?它们家来了几位客人?把你的想法用除法算式表示出来。四人小组讨论,先分一分,再写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指导,学生在投影仪上演示。 生1: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6位客人,每人2根。算式是:12十6= 2(根),小猴家来了6 位客人。 生2: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4位客人,每人3根。算式是:12十4= 3(根),小猴家来了4 位客人。 生3:小猴家来了3位客人,每人分得4根。12-3 = 4 (根)。 生4:小猴家来了12位客人,每人分得1根。12- 12= 1 (根)。 师:你能说出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吗?(教师指着生3 写的算式。) 生:12 是被除数,3 是除数,4 是商。 三巩固练习,辩证运用 师:客人们高兴地走了,猴妈妈夸兄弟俩真聪明。猴兄弟俩想:今天我们既招待了客人,还学会了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分一分的活动,不知小朋友们是否学会了,咱俩去考考他们吧!小朋友们,你们敢接受小猴子的考验吗? 生:(齐答)敢。 1. 连一连。 (1) 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10 - 5 (2) 有10个梨,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10-2 (3) 27除以9,商是多少?27- 9 (4) 有5个盘子,每盘放2个包子,一共需要多少个包子?32 -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