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毛概选择题(1)

毛概选择题(1)

(单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新时期全党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要通过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创新的基础),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把握时代性,规律性,创新性(与时俱进)。

6.《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7.“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8.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

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企业的利润仍为“四马分肥”。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0.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1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12.《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4.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

15.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6.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17.1988年9月,邓小平进一步强调:“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8.科学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

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设创新型国家。19.党的十八大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统一的

21.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多种不同的形式,就其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

22.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党制度,也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在这一制度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多党合作是核心内容,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民族区域自治是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核心是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阶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4.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群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制化;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25.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第一,推动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第三,发展基层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

26.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27.十八大首次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9.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1.社会保障就是保障国民最低的生活标准。

3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体现了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发展的思想。

33.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应秉持的首要态度。顺应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保护自然,是人与自然相处时应承担的重要责任。34.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36.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代替“解放台湾”的提法。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记者发表了被称为“叶九条”的谈话

1982年1月,邓小平指出:“九条方针是以叶副主席的名义提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3年6月,邓小平在会见美籍华人学者时,进一步阐述了实现台湾和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构想,后来被称为“邓六条“

1985年3月,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正式把“一国两制”确定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37.和平与发展史当今时代的主题

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1、贸易自由化。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自由化程度提高,国际贸易量迅速增长。国际贸易手段、商品标准以及合同样式逐步统一和规范。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化。

2、生产全球化。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其商品生产环

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并因此使相关各国间的经济关联程度提高。

3、资本流动国际化。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对外资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投资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高速成长导致的国际游资的形成,使得资本流动性进一步加大。

38.新形势下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从国际来看,一是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二是虽然国际金融危机下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使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面临困难,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不会中断,促进共同发展的有利因素增加。三是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条件更多。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面临新的机遇

2.从国内来看,一是经济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更加强固。二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三是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四是制度优势日益显现。

39.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来的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方针。

1953年12月,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对外宗旨)

4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习近平指出,中国将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将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坚持劝和促谈,为通过对话谈判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作出不懈努力。

4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就是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

42.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我们坚持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外交工作布局。

43.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坚持党宗旨的原因:第一,一切为了人民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

第二,一切为了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

第三,一切为了人民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内在要求。

44.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第一,共同富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价值诉求。

第二,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

45.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始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取向。

46.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工人阶级的特点及其历史地位决定的。

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建设者,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仍然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体现在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人数最多)

知识分子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47.全党和全社会都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

劳动在其中居于核心和基础的地位。

48.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49.党的领导问题是统一战线中的核心问题。

50.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中国民族政策的基石

51.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革命化是军队建设的政治方向

现代化是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

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的重要基础

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5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为什么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呢?这是因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

53.必须清醒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飞,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在面临上述四大考验的同时,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必须对此保持清醒认识。

54.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党的建设面临的根本问题和时代课题。

55.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把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战略目标。

学习,服务,创新,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学习是基础。服务是目的。创新是动力

(多选)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3)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

3.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原则。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

4.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5.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以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

6.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主要有: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