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员育人方案、制度

全员育人方案、制度

全员育人方案、制度
全员育人方案、制度

全员育人方案、制度

为进一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充分满足学生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形成学校全员育人的局面,经研究,学校决定试行“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并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发挥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对学生实施亲情化、个性化教育,深入学生心灵深处,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

2、查找发觉学生的进展潜能,使学生在学业、道德、心理等方面得到更深入、更充分、更全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进展,满足学生个性化进展需求,努力做到不使一个学生掉队。

3、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艺术水平,促进教师的全面进展。

二、成立学生导师制领导小组:

组长:马建春

副组长:李芳林徐厚红

组员:魏国栋王明礼冯攸源高超忠魏敏孙洪国

三、操作方法

(一)工作流程

第一时期:宣传发动

第二时期:选聘导师,确定受导学生

第三时期:展开活动

第四时期:考核评估

(二)导师资格

本班课任教师

(三)受聘受导形式:

由学生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具体步骤如下:

1、通过简单的调查咨询卷了解学生的需要,向学生提供所在班级的任课教师名单。。

2、按照学生的选择情形,初步列出导师名单。

3、导师按照自己所把握班级的情形,选择受导学生。

4、按照师生双方选择的情形,适当进行调配,最后确定导师与受导学生。其中导师和受导学生的比例操纵在1:7左右,受导学生优秀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兼顾。

5、“学生成长导师制”领导小组对导师进行聘任、发聘任书,明确导师的职责。

6、导师和受导学生见面。

(四)导师的工作原则与方法

导师工作原则

1、个性化原则。承认学生的个不差异,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善于发觉个性、研究个性、进展个性。

2、亲情化原则。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和学生交朋友,给学生以父母般的关爱,导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发觉学生成功、成就,鼓舞学生的进步。

3、渐进性原则。遵循青青年学生的身心进展特点和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

4、实效性原则。建立工作机制,加大过程治理,注重工作实效。

导师的工作方法

1、“身教”育人、人格熏陶。导师只有重视自身的人格修养,注重身教,才能以自己的榜样人格为学生树起前进的目标,导师应以自身的人格魅力“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阻碍学生人格的塑造。

2、交流谈话、心理相容。导师通过经常性地与学生谈话,以多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田,建立心理上的认同,达到心理相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能够按照导师自己的特点与学生的特点运用有特色的交流方式,如:能够有意识地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操作技巧运用到导师制工作中,运用行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技术来矫正学生的咨询题行为;能够通过周记、书信等方式和学生进行“笔谈”,关心学生解决咨询题,培养健全人格;能够利用学校网站的论坛、电子信箱

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为学生分担苦恼和忧愁。

3、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导师制造条件,培养学生自我评判和自我认识的能力,激发学生自我调剂的内部动机,通过学生对自己心理和行为上主动主动的自我调剂,达到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治理的目的。

4、教育与研究相结合。导师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项日常工作,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课题,关于所引导的过程与成效进行记载、分析,撰写个案分析材料,定期开展研讨,促进理论与实践上的交流与完善,持续提升“导”的水平。

(五)导师工作职责:

能够归纳为"思想引导、行为训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具体有以下职责: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2、关心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检查和督促学生的行为适应。

3、负责学生的学业指导,指导学生把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适应,关心学生解决学业上的困难。

4、关心学生解决生活、生理、心理上的困惑,做学生生理的长辈,心理上的大夫,生活中的益友。

5、经常与学生家长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形,主动争取多方协作。

(六)导师工作制度:

学校将建立“学生成长导师制”有关工作制度,对这项工作提出差不多要求:

1、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制度。对每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档案,追踪学生成长轨迹。内容包括:学生家庭及社会关系详细情形;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适应、道德素养、爱好爱好的一样状况;学生心理、生理、躯体健康状况;对学生每月的表现及每次考试成绩逐一登记,分析对比。

2、谈心辅导与汇报制度。每2周至少与结对学生谈心(面谈、书信、周记、电子信箱等)辅导一次,并记录辅导内容,学生每周一次向导师汇报生活学习情形。

3、建立家长联络制度。每月至少一次电话访咨询,每学期至少一次家访,导师必须对学生本人及其家庭有清晰的了解,对家庭情形进行简要分析,包括家庭的结构(单亲、重组更要作为重点)。

4、建立个案分析制度。学校每月集中组织导师进行个案分析,必要时对重点案例进行集体会诊,提出解决方法。

(七)考核评估

学校将建立和完善对导师及学生进步考核评判机制,将考评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四、工作要求

1、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切实提升对“学生成长导师制”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将建立实施“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分管领导,明确工作职责,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2、要及时总结体会。“学生成长导师制”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治理制度,因此,在试行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的咨询题和困难,学校要善于发觉和总结体会。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借鉴、整合已往成功体会,使导师制更具生命力。另一方面,要勇于创新,鼓舞年级大胆尝试,主动探究切实可行、具有年级特色的操作方法。

3、要持续扩大推广面。富有亲情化、个性化的导师制度是德育工作增强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我校今后探究德育工作新途径的有力尝试,为此,各年级要在认真抓好试行工作的同时,持续探究,持续推广,努力做到“教师人人差不多上导师,学生个个受到关爱”,最终使“学生成长导师制”成为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治理、具有西安小学特色的教育工作新亮点。

2011年4月

西安小学班教诲会制度

为进一步加大班级治理,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实现学生综合素养大面积全优,学校要实施班教诲会制度。

具体做法:每个班以班主任为主,再配备一名中层领导,担任班级的副班主任,另加两名任课教师,四人组成班级治理教诲会。

每个班级治理教诲会确实是一个学生治理与辅导团队。班教诲会成员经常交流班级存在的咨询题,一起出谋划策,共同协商解决班级存在的咨询题;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形,个不进行思想交流或心理辅导。

班教诲会制度将学生的过程性治理与终结性评判相结合,使学校级部治理工作科学化、全面化、制度化。

2011年4月

西安小学导师制考核评判制度

为保证导师制的实施,学校将建立和完善对导师及学生进步考核评判机制。

1、建立对导师工作的评判机制。

学校成立“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形成有目的、有打算、有重点的工作检查、督促、评估制度。每学期由领导小组对导师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考核,考核采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其中量化考核包括:导师自评(10%)+导师领导小组评分(师德师风评判)(30%)+受导学生评分(30%)+班主任评分(30%)。考核的结果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导师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导师,以促进教师德育工作专业能力的进展。

2、建立对“被导学生”的跟踪评判机制。

建立学生成长档案,畅通班主任、任课教师、同班同学甚至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信息来源渠道,对“被导学生”的进步和进展情形作出合理评判。并设置适当奖项,对进步明显的“被导学生”进行奖励。学校将加大对评判机制的探究和研究,在工作中持续改进和完善评判方法,促进“学生成长导师制””工作的持续完善。

2011年4月

西安小学家校联系制度

为了促进教育多元化,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立体化教育网络,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营造同一的教育氛围,形成教育合力,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员、全面、全程教育,特制定家校联系制度:

一、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年级组设置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是家校联系的常设机构。

二、家访:每学期每位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两至三次家访,填写家访记录,作为年度德育考核的一项内容。

三、家长开放日:上学期9、10、11月每月的第二周星期二分不为三、二、一年级家长开放日,下学期3、4、5月每月第二周星期二分不为四、五、六年级家长开放日,家长能够到校与学生共同生活一天,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教师的教学状况,学校的治理状况。教师要热情接待家长,同意家长的咨询、建议、检查和听课等,并做好记录。

四、校长接待日:每双周星期五定为校长接待日时刻,校长随时接待家长的来访来信,并予以明确答复。

五、教师与家长应经常保持电话或信件联系,随时反映学生动态,共同教育学生成人成才。

2011年4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