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脱硫和脱硝设备检修规程(DOCX 199页)

脱硫和脱硝设备检修规程(DOCX 199页)

脱硫和脱硝设备检修规程(DOCX 199页)
脱硫和脱硝设备检修规程(DOCX 199页)

目次

第一部分总则?1

1 要求 (1)

2术语定义?1

3 设备检修管理通则 (2)

第二部分电气设备检修规程?4

1 范围 (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错误!未定义书签。

3 术语和定义 (4)

4 电动机检修 (5)

5 高压开关设备检修......................................................... 18

6 400V低压开关(PC)检修 (23)

8干式变压器检修 (28)

7 400V低压开关(MCC)检修?

25

32

9 电力电缆检修?

10 UPS配电柜检修........................................... 错误!未定义书签。

38

11 照明检修?

12 继电保护检修 (40)

43

13 低压直流系统检修?

第三部分热控设备检修规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47)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7

3 术语和定义 (47)

4 DCS控制系统检修?48

5温度检测仪表检修 (67)

6 压力检测仪表检修 (71)

74

7 变送器检修?

8 执行机构检修............................................................ 77

9 质量流量计检修 (85)

10 PH分析仪表检修 (87)

90

11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检修?

12 颗粒物监测检修 (97)

13氨泄漏检测探头检修 0

14 氨逃逸激光气体分析仪 (101)

第四部分脱硫机务设备检修规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10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3脱硫系统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吸收塔及烟道检修?105

107

5 增压风机检修?

6 斗式提升机检修?112

7 称重皮带给料机检修..................................................... 1148湿式球磨机检修. (117)

9 流化风机检修 (124)

10 浆液循环泵检修 (124)

11 吸收塔搅拌器检修....................................................... 127 12立式离心泵检修?129

13 罗茨风机检修?131

14 离心风机检修?134

16真空皮带脱水机检修?138

136

15 卧式离心泵检修?

17 水环式真空泵检修?141

19厢式压滤机检修?146

18 立式搅拌器检修?错误!未定义书签。

20污泥输送泵检修........................................................ 147

149

21玻璃鳞片、衬胶防腐?

152

第五部分脱硝机务设备检修规程?

1范围?

152

15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脱硝系统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液氨卸料压缩机检修........................................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废水泵检修?155

6 尿素制备区泵类设备检修 (158)

7 尿素雾化喷枪检修........................................................ 159

8 稀释风机检修?160

9 蒸汽吹灰器检修?

162

10 声波吹灰器检修 (164)

11 催化剂检修 (166)

12脱硝SCR反应器检修?168

170

附录1:联轴器校正中心?

附录2:滚动轴承的拆装工艺................................................ 172 附录3:轴找弯曲的方法.................................................... 173附录4:液氨储罐类定期检验规定和要求?174

第一部分总则

1要求

1.1贯彻GB/T 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 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标准,推行全过程管理和标准化作业。

1.2各级检修人员应熟悉脱硫、脱硝系统和设备的原理、结构和性能,熟悉相关检修工艺和质量要求,并掌握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

1.3为了确保检修维护质量,保证脱硫、脱硝装置的可靠性和效率,检修维护工作应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完成。

1.4检修周期和工期宜与主机组同步。本规程未涉及到脱硫、脱硝系统的设备及其检修周期、工艺质量及各级检修项目,可根据实际参见DL/T838《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中国大唐集团企业标准Q/CDT207 0002-2010《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统定期工作指导意见》和Q/CDT210 06002—2015《选择性催化还原法(液氨)脱硝系统定期工作标准》。

2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2.1检修等级

2.1.1检修等级

检修等级是以脱硫装置的检修规模和停用时间为原则,将脱硫装置的检修分为A、B、

C、D四个等级。

2.1.2A级检修

A级检修是指对脱硫装置进行全面的解体检查和修理,以保持、恢复或提高设备性能。

2.1.3B级检修

B级检修是指对脱硫装置某些设备存在的问题,对部分设备进行解体检查和修理。B级检修可根据设各状态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实施部分A级检修项目或定期滚动检修项目。2.1.4C级检修

C级检修是指根据设备的磨损、老化规律,有重点地对脱硫装置进行检查、评估、修理、清扫。C级检修可进行少量零部件的更换、设备的消缺、调整预防性试验等作业,以及实施部分B级检修项目或定期滚动检修项目。

2.1.5D级检修

D级检修是指当脱硫装置总体运行状况良好,而对不影响脱硫装置正常运行的附属系统和设备进行消缺。D级检修除进行附属系统和设备的消缺外,还可根据设备状态的评估结果,安排部分C级检修项目。

2.1.6质检点(H点、W点)

质检点(H点、W点)是指在检修工序管理过程中,根据某道工序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设置的关键工序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不经质量检查签证不得转入下道工序。其中,H点为停工待检点,w点为见证点。

2.2检修类别

2.2.1定期检修

定期检修是一种以时间为基础的预防性检修,根据对设备磨损和老化规律的统计分析,事先确定检修等级、检修间隔、检修项目、需用备品配件及材料的检修方式。

2.2.2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指根据状态检测和诊断技术提供的设备状态信息,评估设备的状况,在故障发生前进行检修的方式。

2.2.3改进性检修

改进性检修是指对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按照当前设备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的技术改造,从根本上消除设备缺陷,以提高设备的技术性能和可用率,并结合检修过程实施的检修方式。

2.2.4故障检修

故障检修是指在设备发生故障或其他失效时发生的非计划检修。

3设备检修管理通则

3.1检修前准备

3.1.1进行检修作业前设备状况分析,确定检修项目,制定检修计划。

3.1.2检修作业前要对本次检修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措施。

3.1.3为保证检修工作按计划完成,应事先准备好备品备件、检修工器具、起吊设备和所需材料。

3.1.4现场布置好检修电源、灯具、照明电源。

3.1.5清理现场,规划场地布置,安排所需部件、拆卸件及主要部件的专修场所。

3.1.6应成立检修组织机构,准备齐全整套的检修记录表、“三措两案”等。

3.1.7应严格按照有关安全工作范围的要求,办理工作票和不同级别的动火票,严格执行工作票内容;大型或范围较大的检修,现场应设安全警戒线,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完成各项安全措施。

3.1.8现场和工具柜工具、零部件放置有序,拆下的零部件必须妥善保管好并作好记号以便回装。

3.1.9冬季停运检修时应做好防冻措施,确保设备安全。

3.2检修过程控制

3.2.1检修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佩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应急防护用品。

3.2.2设备检修过程应严格按照事先制定好的技术措施执行,满足质量要求。

3.2.3检修人员持证上岗,检修人员的自检和验收人员的检查应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做好检修记录、试验记录等;对不符合项,应填写不符合项通知单,并按照相应程序处理。

3.2.4检修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要分类正确处置。

3.2.5认真遵守起重、搬运的安全规定。

3.2.6有限空间作业遵守《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有限空间作业防止人身伤亡事故重点要求》。

3.2.7检修作业应遵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第五章的有关规定。

3.2.8检修管理质量严格实行质检点(W点、H点)检查和三级验收相结合的方式。

3.2.9所有更换的备品备件应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检修工器具应在有效期内具有合格证。

3.2.10检修工作应严格遵守工作票和各级动火票制度,确保系统安全、长期稳定运行。3.2.11检修施工宜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方法,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具等,以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修周期及节约成本。

3.3检修后验收

3.3.1实行点检定修制的企业,按照检修作业指导书要求执行。

3.3.2工作结束后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3.3.3设备检修后的整体验收、启动按照电力行业和国家安监机构相关规程执行。

3.3.4A/B级检修检修完毕,热态运行1个月后,进行热态考核试验,以检验检修效果。

3.3.5检修完毕后,应对检修资料包括影像、图片、检修记录等进行归档。

3.3.6各专业人员应对检修情况进行总结、汇报。

3.4氨区作业注意事项

3.4.1任何人进入氨区必须经过运行值班人员的许可,按规定办理登记手续后方可进入,禁止与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氨区。

3.4.2任何人员进入氨区不能穿有铁钉子、铁掌的鞋和穿化纤服装,进入氨区前需用手触摸静电释放装置。

3.4.3进入氨区手机等通讯工具必须关机,把火机等火种交给运行值班员放在门口保管。氨区设备检修必须办理工作票,如需要动火时,必须办理“一级动火工作票”,并对工作区域氨气含量进行测定,氨含量必须小于20ppm。

3.4.4氨区设备检修用的置换氮气必须抽样合格。

3.4.5在氨区进行检修工作、运行操作时,必须选用铜质工具。

3.4.6设备系统运行时,不准敲击,不准带压修理和紧固法兰盘。

3.4.7氨区作业应严格遵守国家、行业和集团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第二部分电气设备检修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各燃煤发电企业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SCR)装置电气设备的检修指导。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50150-2006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T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

GB/T7261-2000继电保护及继电保护装置基本试验方法

GB755-87 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DL/T 838-2003 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

DL/T 596-1996 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573-95 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

DL/T 727-2000互感器运行检修导则

DL/T 995-2006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

DL/T 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

DL/T 593-2006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16版)

火力发电厂安全性评价查评依据第二版电气设备相关章节

3 术语和定义

3.1 设备检修管理用术语

3.1.1 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

主要设备是指开关、电动机、变压器、UPS装置等设备及其附属设备;辅助设备是指主要设备以外的生产设备。

3.1.2 停用时间

至设备从系统解列(或退出备用),到检修工作结束,设备复役的总时间。

3.1.3 不符合项

是指由于特性、文件或程序方面的不足,使其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无法判断的项目。

3.2 设备预试用术语、符号

3.2.1 预防性试验

为了发现运行中设备的隐患,预防发生事故或设备损坏,对设备进行的检查、试验或监测,也包括取油样或气体进行的试验。

3.2.2 在线监测

在不影响设备运行的条件下,对设备连续或定期进行的监测,通常是自动进行的。3.2.3 带电测量

对在运行电压下的设备,采用专用仪器,由人员参与进行的测量。

3.2.4 绝缘电阻

在绝缘结构的两个电极之间施加的直流电压值与流经该对电极的泄漏电流值之比。常用兆Ω表直接测得绝缘电阻值。若无说明,均指加压1min时的测得值。

3.2.5 吸收比

在同一试验中,1min时的绝缘电阻值与15s时的绝缘电阻值之比。

3.2.6预试补充规定所用符号

3.2.6.1 Un-设备额定电压

3.2.6.2 Um-设备最高电压

3.2.6.3 U0/U-电缆额定电压(其中U0为电缆导体与金属套或金属屏蔽之间的设计电压3.2.6.4 U为导体与导体之间的设计电压)

3.2.6.5 U1mA-避雷器直流1mA下的参考电压

3.2.6.6 Tgδ-介质损耗因数

3.3 设备检修用术语、符号

3.3.1 绝对湿度

是指单位体积气体中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单位为g/m3。

3.3.2 相对湿度

是指在某一温度下,每立方米气体所含水蒸气的质量与同温度下每立方米气体所能含有的饱和水蒸气质量之比。相对湿度常用%表示。

3.3.3 温升

被测设备表面温度和环境温度参照体表面温度之差;温升的单位为开氏(K)。

3.3.4 温差

不同被测设备或同一被测设备不同部位之间的温度差;温差的单位为摄氏度(℃)。3.3.5 电机工作制

电动机承受负载情况的说明,包括起动、电制动、空载、断能停转以及这些阶段的持续时间和先后顺序。可分为在规定持续时间内由一种或多种恒定负载所组成的连续、短时或周期工作制;或者是负载和转速通常在允许运行范围内变化的非周期工作制。共分9类:S1-连续工作制;S2-短时工作制;S3-断续周期工作制;S4-包括起动的断续周期工作制;S5-包括电制动的断续周期工作制;S6-连续周期工作制;S7-包括电制动的连续周期工作制; S8-包括变负载的连续周期工作制;S9-负载和转速非周期性变化工作制。

3.3.6 开关额定开断电流

开关在开断操作时,首先起弧的某相电流称开断电流。在额定电压下,能保证正常开断的最大短路电流称为额定开断电流。

4 电动机检修

4.1设备规范

电动机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是利用通电线圈(也就是定子绕组)产生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如鼠笼式闭合铝框)形成磁电动力旋转扭矩。电动机按使用电源不同分为直流电动机和交流电动机,电力系统中的电动机大部分是交流电动机,可以是同步电动机或者是异步电动机(电动机定子磁场转速与转子旋转转速不保持同步速)。电动机主要由定子与转子组成,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磁场方向)方向有关。电动机工作原理是磁场对电流受力的作用,使电动机转动。

4.1.3 脱硝低压电动机技术参数

4.3 检修项目

4.3.1 A级检修项目

4.3.1.1电动机解体,清除灰尘、污垢

4.3.1.2电动机定子检修

4.3.1.3电动机转子检修

4.3.1.4电动机轴承的检修

4.3.1.5冷却器检修

4.3.1.6绕线式电动机滑环的检修

4.3.1.7电动机的电气试验

4.3.1.8电动机的组装、试运转及验收

4.3.2C级检修项目

4.3.2.1电动机C级检修应对电动机外壳及启动设备清扫

4.3.2.2高压电动机应打开接线盒检查接头是否过热变色,引线是否完好

4.3.2.3打开电动机小盖检查,润滑油脂应无变质,不清洁现象,必要时需更换或补充新油4.3.2.4检查轴承是否完好

4.3.2.5直流电动机和绕线式电动机应检查清扫电刷、刷架、整流子等,必要时更换部分电刷

4.4 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4.4.1电动机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

4.4.1.1抽转子的工具,如假轴、拐臂、横梁等要牢靠,倒链、钢丝绳、卡环应符合拉力标

准并完好。

4.4.1.2检修场地要有充足的照明,定子膛内检查应使用安全电压行灯。

4.4.1.3检修所用的电气工具,如手电钻、手提砂轮、电动吹尘器等,使用时外壳一定要接好接地线,并要可靠。

4.4.1.4在解体过程中,严禁发生定、转子之间的碰撞、摩擦;端盖、钢丝绳、工具等任何东西都切勿碰触定子线圈端部,滑环、风扇等部位也要保护好。

4.4.1.5转子端部线圈、鼠笼条端环、滑环引线绝缘套及风扇,均不得做为着力点及支撑点。

4.4.1.6用钢丝绳吊起转子、大盖等重物时,要绑扎或挂牢,防止起吊后滑动或滑脱,避免发生设备及人身事故。

4.4.1.7阴雨天或周围环境湿度大,应注意防止电动机绝缘受潮,工作间断时,定转子要用帆布盖好,室外长期存放,除用帆布盖好外,轴头及无漆部位要涂油防锈。

4.4.1.8电动机解体时,所拆下的螺丝、垫圈及其他零部件要做好标记,妥善保管,以备装复使用,装转子前应仔细检查定子膛内,防止金属小用具、垫圈、锯条等物品遗留于内。4.4.1.9如遇有高空作业,要扎安全带,并遵守高空作业规程。使用火焊应遵守其注意事项,并做好防火措施。

4.4.1.10起吊所用单轨吊、倒链应由专业起重人员操作,操作时应精力集中,听从指挥。

4.4.1.11如遇有其他工作小组或其他班组在工作现场有交叉作业时,应互相照顾,注意安

全。

4.4.2电动机解体的工艺要求

4.4.2.1拆除电动机接线与底脚螺丝及外壳接地线,做好标记,将三相电缆短路接地,解开4.4.2.2靠背轮,拆除温度测点连线。

4.4.2.3将电动机吊离基础,放在平地用方木垫好,准备检修。

4.4.2.4扒下电动机靠背轮,测量定、转子气隙并做好记录。

4.4.2.5拆除两侧端盖,调整好吊钩与端盖的中心位置,扶好端盖用撬棍将端盖撬出,当脱离轴承套时,要注意切勿碰伤端部线圈。

4.4.2.6吊装拐臂于靠背轮轴面,拐臂套尽可能的装到轴的根部,如果轴面与拐臂套间隙超过10mm时,应用木条填充其间隙,使其紧固,防止转子滑脱,目测调整吊环于转子重心处。

4.4.2.7抽出转子放到检修位置,用木垫垫好。

4.4.2.8一般低压电动机,用假轴法抽转子。

4.4.2.9做好记号,拆除电动机接线及外壳接地线,解开靠背轮。

4.4.2.10拆除地脚螺丝,吊离基础,就地检修或运送其他场地检修。

4.4.2.11扒下靠背轮,拆除风扇罩,风扇卡子,小型电动机要松开风扇顶螺丝或紧固螺丝,用撬棍在风扇内套两侧同时向外撬动,即可取下风扇,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损坏风扇。

4.4.2.12拆除两端油档盖,如果是绕线式电动机,还要取下刷架,然后做端盖定位标记,

取下端盖时,防止碰伤定子线圈。

4.4.2.13将转子非负荷侧挂好钢丝绳,用行车吊住或两人抬起,靠背轮轴面穿过假轴,视

转子长度挂好钢丝绳,调试转子处于定子膛内中心,移动行车或其他起吊工具,使转子向非负荷侧移动,即可抽出转子,放平垫牢后抽出假轴。

4.4.3交流电动机定子检修项目与标准

4.4.3.1定子各部位吹扫灰尘,清除油垢,若线圈端部与铁芯油垢太多,可用带电清洗剂或

其他电子清洗剂进行清洗。

4.4.3.2检查端部垫块、绑线、固定一端部线圈的端环有无松动,或因松动使绝缘产生严重磨损,如有以上现象,应进行加强绝缘与加固处理。

4.4.3.3检查端部线圈表面应清洁,绝缘完好,无过热、膨胀流胶、绝缘老化和脱胶等现象, 电动机引出线和过桥线绝缘应完好,绝缘无破裂、老化及机械损伤的痕迹。

4.4.3.4检查槽楔,应无松动、过热、磨损、变色、凸起等现象,垫条槽楔应无移出,如有应重打槽楔处理。

4.4.3.5定子铁芯检查:铁芯表面应清洁无生锈,通风沟应畅通,端部线圈应无开焊现象,铁芯无松散、过热、磨损的痕迹,如铁芯损坏严重应进行处理,并做铁损试验,合格才能使用。

4.4.3.6接线盒绝缘板(绝缘瓷瓶)或支架应完好无损,接线柱螺丝、平垫、弹簧垫应齐全完好,电缆及电动机引线鼻子的焊接(或压线板)应好。引线与线鼻子焊接(或压线板)应良好,引线与线鼻子焊接点外侧如有断股现象,且超过截面积的20%,应进行补焊或重焊。

4.4.3.7定子线圈的绝缘电阻

1)定子线圈耐压试验:使用2500V摇表测量时,6kV高压电动机绝缘电阻应在6M?以上;使用1000V摇表测量时,380V电动机绝缘电阻应在0.5M?以上。

2)5Ue交流耐压通过,2.5Ue直流耐压通过。

3)低压电动机用2500V摇表,一分钟通过。

4)定子线圈直流电阻:与过去比无大变化,3kV及以上或1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各相绕组直流电阻的值互相差别不应超过最小值的2%;中性点未引出者,可测量线间电阻,其相互差别不应超过1%。

4.4.4交流电动机转子检修项目与标准

4.4.4.1清扫灰尘、油垢、通风沟应畅通无堵塞现象。

4.4.4.2转子铁芯检查:检查转子铁芯应无过热变色、磨损、烧伤、锈蚀等现象,转子铁

芯应压接紧,压铁应无开焊等现象。

4.4.5风扇及平衡块的检查

4.4.

5.1风扇叶片应无弯曲,歪斜、裂纹、掉叶片等现象。纠正风扇叶片时应注意防止断裂。

4.4.

5.2风扇应固定牢固,热装风扇的止动定位锁(或螺丝)应坚固,风扇螺丝应拧紧不松动。

4.4.

5.3检查平衡块螺丝应紧固,无位移现象,锁口应可靠。

4.4.6转子鼠笼条的检修

在检修鼠笼型转子时,要仔细检查转子导条是否断裂,短路环是否有裂纹及断条现象,若发现短路环有裂纹,应及时进行补焊(铝焊或铜焊),或重新更换新鼠笼条。补焊完后,锉平,以保证定子转子间隙。

4.4.7轴承的检修工艺及标准

4.4.7.1两端轴承应用汽油或煤油清洗干净,禁止使用棉纱、破布清洗,清洗干净后仔细检查内外轨道、滚柱、滚珠表面应无破碎、脱皮和麻点。轴承卡子应完好,无裂纹破碎现象,并且不摩擦内外套。

4.4.7.2轴承游隙测量

用细铅丝放于轴道和滚珠之间(滚柱)使其转动轴承后压扁取出,用千分尺测量铅丝受力点的厚度,即为轴承游隙,其标准如下:

裂纹及磨损痕迹。

4.4.7.4更换轴承时,加热温度应均匀,不超过80℃~90℃,扒卸轴承时应尽量使其内套两侧均匀受力,防止扒偏,装轴承时要装到位。

4.4.7.5轴承润滑油脂的更换

轴承轨道间要填充足够的润滑脂,内外油档盖润滑油脂量应占容积的1/2~2/3,以运行中能与轴承卡子接触为宜。加油时,轴承及轴承盖内须清洁干净,新润滑脂应清洁,无杂物,无异物,型号必须正确,加油量应符合标准要求。

4.4.8电气试验

绝缘、直流电阻及耐压合格,空载试运行良好。

4.4.9电动机的组装

电动机的组装工艺程序与解体相反,注意事项相同,组装后应达到下列要求。

4.4.9.1组装后应经预防性试验合格。

4.4.9.2电动机定子、转子、铁芯、线圈、端盖外壳、风扇、接线盒各部位应无灰尘、油垢、锈斑等,槽楔应打紧,定子膛内严禁有任何遗留物。

4.4.9.3复测电动机定、转子气隙,定、转子气隙S最大—S最小/S平均应小于10%。

4.4.9.4端盖、轴承套、弹簧卡、油档套、接线盒装好后,接缝应严密,螺丝应旋紧,垫圈应齐全,键槽与键应完好,靠背轮与轴应紧固配合。

4.4.9.5风扇完整无损,固定螺丝应齐全,紧固可靠,外风扇装后不应磨擦端盖与外罩。4.4.9.6绕线式转子的电动机,刷握下沿与滑环应有2~3mm的间隙,并调整好刷握与滑环的相对中心位置,电刷与刷握应有0.1~0.2mm的间隙,刷架滑环与转子回路绝缘应良好,非同相刷辨不能互相接触,更换电刷应有75%接触面,刷握刷架以及定转子接线都应牢固可靠,引线应完好。

4.4.9.7轴承应完好,更换的润滑脂规格、数量应符合要求,电动机整体组装完毕后,用

手转动转子应灵活,无卡涩及磨擦现象。

4.4.9.8接线应按标记正确无误,引线截面应足够,线鼻子焊接或压接线应牢靠,两线鼻子结合面应无氧化层及污物,螺丝压接应牢固,接头相间及对地绝缘应良好。

4.4.9.9电动机检修完毕,现场清扫干净,移交运行。

4.4.10电动机修后试运转要求

4.4.10.1试运转前应测量绝缘电阻,其数值应合格。

4.4.10.2电动机检修后试运转应取得运行人员的许可,并共同对设备进行外观检查,熟悉

故按钮所处的位置,直到确定无异常情况,方可联系运行人员起动。

4.4.10.3一般电动机冷态下允许连续起动2~3次,热态时只允许起动一次。

4.4.10.4试运中如有振动、冒火、噪音等异常时,应视其情况立即停止试运,查明原因。4.4.10.5电动机空载运行至少应在40min以上,检查电动机各部位,如轴承、滑环、电刷

等应无异常。

4.4.10.6测量三相空载电流应平衡,并与过去比较无大变化。

4.4.10.7测量电动机轴向串动,滑动式轴承应在2~4mm之间,滚动轴承应小于或等于

0.5mm。

4.4.11电动机的干燥

4.4.11.1应进行电动机干燥的条件

1)在检修中全部更换或部分更换过线圈的电动机。

2)因受潮而使电动机绝缘电阻降低,额定电压1000V以下的电动机。

常温下的绝缘电阻低于0.5M?,额定电压1000V以上的电动机。接近运行温度时的绝缘电阻低于每千伏1M?,转子绝缘低于0.5M?。

4.4.11.2电动机干燥的注意事项

1)进行干燥时为避免不必要的热损失,应用石棉布或绷布将电动机盖好,为达到持续通风,在电动机覆盖物的最高处与最低处应留通风孔。

2)进行干燥时,线圈的最高温度,按照电阻法不得超过90℃,按照温度计,不得超过70℃,开放冷却电动机的出口空气温度,最高不得超过60℃,用外部加热法进行干燥时,距热源近的地方,用温度表测得最高允许90℃。

3)进行电动机干燥时,须在线圈、铁芯的几个部位进行测温,测温表应和电动机各部位接触良好,测温头应用油泥封于测温部位上,使其与空气隔绝。

4)干燥时要逐渐加热升温,容量在50kW及以上的电动机,一般应3~4小时达60℃,7~8小时达70℃(测温仪测量),对于小容量的电动机温度升高所需要的时间较短达到允许的最高温度后,应将温度保持平衡,直到干燥结束。

5)在整个干燥过程中,应测定线圈的绝缘电阻,并测量铁芯与线圈的温度,在温度尚未稳定前,至少每30min记录一次,在温度稳定后,则每隔一至二小时记录一次,干燥开始前,应测量绝缘电阻,然后在记录温度的同时,再测量绝缘电阻,采用电流干燥时,在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将干燥电动机所用的电源断开,按要求记录温度与绝缘电阻,并记录定子电流的大小。6)干燥时初期绝缘电阻下降,以后绝缘电阻下降停止,然后再逐渐升高,最后直至绝缘趋于稳定不变,并要保持3小时以上可认为干燥完毕。

4.4.11.3电动机干燥的几种方法

1)定子铁损法

用定子铁损干燥法时,对于大型电动机励磁线圈可以穿过定子膛,小型电动机可直接绕在电动机的外壳上,励磁线圈的绝缘应良好,几个电动机同时干燥时,可以把每一台电动机的励磁线圈串联在一起,接在一个电源上。进行干燥前,要先测量定子铁芯的尺寸,经过计算,然后确定励磁线圈的匝数,励磁电流和导线的截面。

由于测量误差计算出的匝数通电流后,应检查电流大小是否合适,一般要选截面较大的导线,相当于导线的额定电流50~70%即可,否则导线在干燥中会造成过热而损伤。

2)外部加热干燥法

此方法一般适用于小型电动机,可置白炽灯或红外线灯泡于定子端部或膛内,外部加以遮盖进行烘烤。

3)短路干燥法

用短路电流进行干燥时,通常是将降低了的电压通入定子,此时应将电动机转子卡住,干燥电压应选择适当,在转子卡住时使定子线圈不致过热,此电压一般为额定电压的8~10%,可由现有线路供给,也可由另一绕线式电动机的转子供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