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普通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

普通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

普通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
普通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

五种版本教材比较

关于五种版本必修教材章节设置的比较研究 ──使用人教B版教材后的思考 北京人大附中吴中才 人教B版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一套教科书,与人教A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湘教版一样,属于“一纲多本”。这些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什么不同呢?它们难道就是呈现知识的背景材料不同、习题设置不同吗?或者说简单的就是难易程度不一样吗?或者说是体例不同?栏目设置不同?本文将研究其核心的东西——课程内容,就目前五套教材必修教材的章节设置作一比较与分析。 特别说明之一,由于笔者使用的教材有的是电子版,教材具体版本不详,故可能会有一些章节目录设置存在一些出入;之二,各套教材表示章节的符号有所不同,为了便于对比,本文统一了表示符号;之三,本文仅比较到二级目录,不比较到更细致的目录。 一、各版本必修教材的目录设置

几 何 点、线、面 关 何 和 解 方 角第一章三角函数[1] 1.1 弧度制与任意角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4 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向量2.1 什么是向量 2.2 向量的加法 2.3 向量与实数相乘 2.4 向量的分解与坐标表示2.5 向量的数量积 2.6 向量的应用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3.2 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3.3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第三章概率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随机抽样 2.2 用样本估 计总体 2.3 变量的相 关性 第三章概率 3.1 事件与概 率 3.2 古典概型 3.3 随机数的 含义与应用 3.4 概率的应 用 字特征 1.5 用样本估 计总体 1.6 统计活动: 结婚年龄的变 化 1.7 相关性 1.8 最小二乘 估计 第二章算法 初步 2.1 算法的基 本思想 2.2 算法的基 本结构及设计 2.3 排序问题 2.4 几种基本 语句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 的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模拟方 法――概率的 应用 1.4 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 抽样方法 2.2 总体分布 的估计 2.3 总体特征 数的估计 2.4 线性回归 方程 第三章概率 3.1 随机事件 及其概率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3.4 互斥事件 2.1 点的坐标 2.2 直线的方 程 2.3 圆与方程 2.4 几何问题 的代数解法 2.5 空间直角 坐标系 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 数 1.1 任意角和 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 的图 象 1.6 三角函数 模型的简单应 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平面向量 的实际背景及 基本概念 2.2 平面向量 的线性运算 2.3 平面向量 的基本定理及 坐标表示 第一章基本初 等函数(Ⅱ) 1.1 任意角的 概念与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向量的线 性运算 2.2 向量的分 解与向量的坐 标运算 2.3 平面向量 的数量积 2.4 向量的应 用 第三章三角恒 等变换 3.1 和角公式 3.2 倍角公式 和半角公式 3.3 三角函数 的积化和差与 第一章三角 函数 1.1 周期现象 与周期函数 1.2 角的概念 的推广 1.3 弧度制 1.4 正弦函数 1.5 余弦函数 1.6 正切函数 1.7 函数的图 象 1.8 同角三角 函数的基本关 系 第二章平面 向量 2.1 从位移、速 度、力到向量 2.2 从位移的 合成到向量的 加法 2.3 从速度的 倍数到数乘向 量 2.4 平面向量 第一章三角函 数 1.1 任意角、弧 度 1.2 任意角的 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第二章平面向 量 2.1 向量的概 念及表示 2.2 向量的线 性运算 2.3 向量的坐 标表示 2.4 向量的数 量积 2.5 向量的应 用 第三章三角恒 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 差的三角函数 3.2 二倍角的 三角函数 第一章解三角 形 1.1 正弦定理 1.2 余弦定理 1.3 解三角形 的应用举例 第二章数列 2.1 数列的概 念 2.2 等差数列 2.3 等比数列 2.4 分期付款 问题中的有关 计算 第三章不等式 3.1 不等式的 基本性质 3.2 一元二次 不等式 3.3 基本不等 式及其应用 3.4 简单线性 规划

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

人教版新老教材的分析对比 各位老师: 上午好! 2010级的四川高考,是新教材的第一年考试。对这级的补习班应该怎么样来上课,我相信老师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试试方案和方法。下面就我把我的一些想法说说,请在座各位老师和陈老师刘老师,指导一下。 我觉得我们上补习班的老师们,在上课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新教材到底与老教材有什么地方不同。它们的教学要求有什么变化。做到心中有数,在我们复习的时候我们才能掌握好度,什么地方应该要补充新内容,什么地方的难度应该降下来。不能想当然的说,这个点在老教材他都是重点,现在也肯定是。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我对新老教材的一些分析比较。说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们多指教。 高中化学新课标新人教版完成的教学任务有必修1、2和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共5本书的教学。和老教材的比较总结如下: 在必修1中,第一章实验学化学与元来的老教材相比变化不是很大。涉及的知识点包括1化学实验安全2物质分离与提纯(1)过滤和蒸发(2)物质的检验(3)蒸馏(4)萃取。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与老教材基本没有什么变化。 第二章物质的分类里面增加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应用,虽然是新的知识,都是老教材里也涉及,对补习生来说难度不大,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略讲。分散系和原来相比,胶体的性质要求比老教材要简单。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和老教材基本不变。但是氧化还原反应对配平要求降低了。我们在复习这部分的时候可以降低难度。一些比较复杂的配平就没有必要再讲。基本的化合价升降法的配平让学生掌握即可。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Na Fe Mg Al及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与老教材也是基本相同。第四章本章主要介绍Si Cl S N 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减少,比如水泥玻璃陶瓷P的性质硫酸工业等相关知识相比老教材就减少了,我们在处理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再进行补充。因为考试基本不作要求。必修2和选修3选修4以及选修5可以整合后加以复习。如果按书分章节进行会的话,时间上来不及,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学生的知识比较零散,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也会比较差。第一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与老教材的要求差不多,不过在选修3里面新增加了元素周期表的区的划分,电离能和电负性等知识。我们在复习的时候可以在这个地方把新增加的知识加进来,一起讲解。没有必要单独几堂新课来讲解。第二节的化学键知识点要求与原来差异不大。主要是在选修3里,多了共价键电子云重叠方式不同的分类,δ键和π键。 选修3内容与老教材变化较大,基本为全新知识。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新增能层、能级、轨道等概念,构造原理,泡利原理、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等。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新增周期表分区,对角线规则,电离能、电负性等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新增共价键的方向性、饱和性,σ键π键,键参数,等电子原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高中数学新教材中的数学文化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对高中数学教学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不仅要摒弃传统的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容、教学方法,更要重视新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渗透,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积累,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本文立足于新教材中数学文化的体现,致力于探究如何使学生更好的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文化,更好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数学文化 引言 数学文化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主要包含数学的思想、语言、方法、特点及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等,即从文化的视角分析数学。除此之外,数学文化还涉及数学史、数学教育以及和其他学科的交叉等。本文将对数学文化容展开分析,促进学生对数学文化的理解,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 一、数学文化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 数学是具有独特文化的学科,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指引。数学作为一种精神,与我们的社会环境、日常生

活密切相关[1]。其符号语言简单,思维方式独特,理性思维严谨,概括又抽象,不仅应用于教学中、生活中,更能促进人类思维品质的形成。 数学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种文化,数学教育就是要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从高中新教材可以看出,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应发挥作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体会数学文化的精髓所在。因此,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既要注重数学知识的讲授,更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二、教材对数学文化的诠释 数学文化对学生影响深远,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使学生形成独立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人格品性的提高。[2] 新教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老师应将教学模块和数学文化结合起来,并给学生提供相关模块进行参考。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价值及美学价值。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相结合,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站在文化的角度感悟数学。

新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对比分析与教学建议

新旧九年级历史上册教材对比分析与教学建议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九年级上册部编教材特点分析、新旧教材比较、新教材使用建议。 一、九年级上册部编教材特点分析 1 、注重时序(时空观念)。新教材改变模块结构,突出时序观念,不论每一单元的单元标题上,还是在具体的每一课的课题上都明显的可以看出,新教材强调从古至今的历史发展线索、顺序和脉络,在时序观念的基础上,按照点线结合的方式来呈现: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选择特定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用这些点,生动的体现历史发展的脉络,也就是历史发展的线索。使学生在人和物的互动中,增强对历史的了解。 PPT :展示新教材单元课题名称 2 、注重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历史(唯物史观)事物的发展是相互联系的,不论是横向发展的同一时期还是纵向发展的历史

不同时期,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更加突显唯物史观的指导思想,主张以科学合理的史学观念来解释历史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等。 例如变动最大的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增加了法兰克王国、西欧庄园、大学的兴起等内容。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的萌芽不是凭空兴起的,恰恰产生在中世纪之中。黑暗的中世纪的观点现在已经不再被史学界接受,我们开始更加客观的认识中世纪。强调城市的产生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大学的兴起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旧教材的表述:教皇和教会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3 、教材的编排丰富了学习内容,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部编教材通过新增加的人物扫描、以及课后探究,丰 富教学内容,促进了学习目标的有效落实 (1)借助历史人物的描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家国情怀)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马老师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 编撰:马琪翔 时间:2019年12月4日

目录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 (3) 二.情景式话术 (4) 三.具体内容更替 (4) 四.内容更替说明 (7) 1.蓝细菌的表述更加准确 (7) 2.肽键的准确表示方法 (7) 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 (8) 4.内质网参与了分泌蛋白的合成 (9) 5.水有两种运输方式 (9) 6.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统称转运蛋白 (9) 7.ATP的表述及作用方式 (10) 8.NADPH也能提供能量 (10) 9.细胞全能性的定义 (11) 10.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11) 11.着丝点改为着丝粒 (11) 12.胞吞胞吐的范畴相关变化 (12) 13.格式相关变化 (12) 14.增加的知识点 (12) 15.实验探究的改变 (13) 16.章节和顺序的改变 (13) 附表一: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旧试题的影响统计表 (13) 附表二: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教材对知识树的影响统计表 (14)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内容变化 新教材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 总体上看必修一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用,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一改一增加” 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高)。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行性更强了。 增加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的实验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新教材必修一知识框架 旧教材必修一知识框架

高中数学新教材的优缺点

浅析高中数学人教A版教材的优劣 数学组朱国民 我们市十五中通过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详细地分析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内容,对其优点和课程上的不足分析如下: 高中数学教材历来在编排上重视学科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比较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也存在内容跨度大,结构不合理,应用重视不够等方面的不足。 一、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如下优点: 1、教学新思想 新教材提高了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启发性,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 与旧教材相比较:旧教材对学生学习规律研究得不够,缺少启发性和趣味性,有些学生把教材当成查找公式的工具书。而新教材则加入了一些插图和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文字叙述通俗易懂,知识的剖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习题的设计层次分明,灵活多样,同时删减了部分复杂公式的推导和记忆,如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只给出了最基本的三个公式,柱体、台体、锥体的体积公式只给出了结果,而对蕴含了“微积分,极限”等数学思想的球面积及体积公式给出了详细推导过程, 这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新意识 新教材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新教材的正文一般都注意概念从实际引入,问题从实际提出。例题,习题多增加联系实际的背景。如数列中联系经济生活中的储蓄,函数中联系增长率的变化,直线和圆的方程中增加线性规划初步知识,圆锥曲线联系行星卫星运行轨道等。

二、新教材相比有如下不足: 1、内容跨度加大 新教材中,数学的应用比以前重视了许多,但跨度似乎大了一些,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距离,比如高一(下)按知识体系就要上必修4、5、2共3本书,而且还要调整在上必修5线性规划前先讲必修2的直线的方程;高一(上)讲必修1集合的运算前要进行初高中衔接,补充讲解一次、二次不等式,这部分内容又在必修5。另外,应用题或者数学建模题很大部分需要用到计算机或者计算器才能完成.在实施过程中不好操作。 2、教学进度难以把握 在新课程的实验中,很多教师都感觉到新教材知识点多、内容广,教学进度不好把握,新增的一些知识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体会到新教材教学进度太快,学生对所学知识学不牢,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强,不如原来的老教材的知识体系。 总之,我们认为如果将新教材的理念溶入到老教材知识体系中编写出来的导学案就能结合二者的优点,扬长避短,更有利教学,我们现在就是按照这种思路编写十五中导学案进行教学的。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仅供个人参考 中外高中数学教材比较研究 一、香港、台湾地区及国外(以下简称“境外”)高中数学教材的特 占 八、、 1提供丰富背景,引导探索感悟,强化应用意识 境外许多优秀教材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突出数 学的有用性。如日本教材充分突出数学应用的工具性,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 际。比如,其中的一套教材在每一章开头都配上与本章课题相应的图案,“平行与合同”一章的标题图是一架静电复印机在复印。讲等式的性质时联系天平称量,讲函数时联系电灯的亮度等。新加坡的教材也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过,他们没有把“应用”单列成一块,而是体现和渗透于整个课程中,贯穿始终。不是人为地拼凑应用问题,更不是先有纯粹的数学知识,然后才有数学知识的应用。美国教材更是将数学的有用性发挥到极至,如其 UCSMP教材中的三角函数部分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芝加哥1951年一1981 年的月平均气温、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一年中有代表性的10天的白昼时间、 单摆、风车等与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被安排在例题、习题中。 境外教材普遍重视数学交流,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探索、发现的机会。 如英国教材重视对问题的开放化,美国教材中有《数学万花镜》、《数学游戏》、《错在哪里》、《想想看》、《数学史话》等栏目,有的教材还在引入概念时提供启发发现的原型(思考题),以引导探索的方式进行知识呈现。很多美国教材都有供进一步研究的参考书目、供进一步了解或研究的相关网址等。 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同样也强调增强探索性。如美国UCSMP教材中三角函数一章有这样一个问题:大风车的轮子顶点离地面45英尺,轮子以每分钟 2周匀速运动。某人登上车轮,10秒后到达顶点,……。这个作业告诉你如 何导出这个函数关系式。……。在对这个问题的探索性活动结束后还给出了一个“实习作业”:到娱乐公园收集有关风车轮的尺寸和转速,并用一个模型来描述人在风车上离地面的高度与登上风车的时间的函数关系。 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用于探索、发现,更是境外教材普遍使用的。美国

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与探索

第16卷第5期重庆教育学院学报V ol.16No.5 2003年9月Journal of Chongqing College of Education Sept.2003 文章编号:1008-6390(2003)05-0101-02 新、旧版高中历史教材的比较与探索 詹青 (咸阳师范学院附中,陕西咸阳712000)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旧历史教材内容、形式等的比较分析,指出了两者在框架结构、内容编排、作业处理及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不同特点,肯定了新教材的可行性、科学性、逻辑性、直观性及历史的借鉴功能。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旧教材;特征;比较 中图分类号:G633151文献标识码:A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合格人才,国家已对中小学教材进行了数次的修订和改动。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中国历史教师,我经历了这些变化,感受到每次变化所带来的喜悦。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文化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6和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实验修订版)6,在此基础上,人民教育出版社对以往的历史教材进行全面修订。现在,这本5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修订本必修)中国近代史上册6已开始使用。 该书与1992年编著的教材相比,从结构到内容都有较大的变动,其特点如下: 一、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调整学科体系 1、对整个高中历史学科体系的调整 现行教学中,中国史、世界史构成了中学历史教学内容的整体,旧教材中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高中一年级学习世界近代史,高中二年级学习中国近现代史。而新教材则将中国近现代史调整到高一,我认为这种调整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虽然,历史课程从初一年级就开设了(初一、初二年级学习中国历史,初三学习世界历史),但由于历史课不纳入中考范围,故学校、家长、学生对本课的学习都不十分重视;加之世界史内容杂、头绪多,教材又过于学究化,而高一学生又处于初高中的过渡期,对历史课的兴趣还停留在听故事阶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历史思维的能力还没有建立,故世界史令学生望而生畏,学习效果不是特别好。将中国近现代史调整到高一,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首先,从中国到世界,由里到外,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在充分了解中国历史的基础上,学习世界历史更容易理解、掌握人类历史发展的特点;其次,中国史脉络清晰,承前启后,关系明确,学习比较容易掌握;再次,近现代史年代距离我们比较近,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就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史料、遗迹保存较多,除教科书外,学生从其他途径获得的知识也相对较多,所以学习起来难度较小,容易引发学习兴趣。 2、教材体系编排更突出了事件的内在联系 虽然新旧教材都是以章节编排,内容都是讲述从1840到1927年这段历史,但教材体系编排却不相同。 新教材把这87年的历史以四次革命高潮作为主干,以先后顺序为框架,全册内容分为六章。第一章:1840年鸦片战争,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导致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互相交织,引发了近代史上的第一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国运动;第二章:19世纪70年代,由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它们疯狂地抢占殖民地、瓜分势力范围,中国成为列强共同宰割的对象,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由此掀起了第二次革命高潮)))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第三章:从19世纪末开始,资产阶级民主派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掀起了近代第三次革命高潮)))辛亥革命;第四章到第六章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时期。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国共两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第四次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四次革命高潮,勾画出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与中华民族反复抗争的历史脉络,把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探索救国真理,反抗侵略与封建压迫的斗争贯穿始终,从而揭示了中国 收稿日期:2002-11-05 作者简介:詹青(1962)),女,陕西咸阳人,咸阳师范学院附中,中学一级教师。 # 101 #

生物新老教材的区别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区别 与大纲版相比,新课程标准教程删减的部分: 第一册: 第三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高等动物三大营养物质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 第五章:生物的生殖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 第二册: 第八章: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的类型 第九章:生物圈的稳态、氮循环、硫循环 选修: 第二章: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C3和C4植物、提高光能利用率、生物固氮 第三章:细胞质的遗传、基因的结构 第四章:细胞工程 第五章:微生物的类群、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发酵工程酶工程简介 从新课程标准教程删减的部分来看,少了许多比较难记忆的知识点,比如C3和C4植物叶片的结构、微生物的代谢、微生物的生长等等。 新教材中新增的具体内容: 必修1《分子与细胞》: 新增的具体内容 第一章:走近细胞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是酶降低了活化能 第六章:细胞的生物历程细胞凋亡 本册新增内容比较简单,在高考中基本以选择题 ...的形式出现。 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本册内容基本上没新增内容,大致与老教材第二册第六、第七章大致相同 ....,只是章节出现的顺序有点差别,新教材中按理论出现的先后顺序所编排。 必修3《稳态与环境》: 新增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群落的演替 第五章:生物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第六章:生物环境的保护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考纲中只要求该书中的七个 ..实验 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2.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3.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4.菊花的组织培养 5.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6.血红蛋白的提取和分离 7.胡萝卜素的提取和分离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旧教材对比初探 [摘要] 2009年9月,甘肃省正式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笔者在教学实践的同时,更对新教材全新的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对比和思考。 [关键词] 人教版自然地理教材对比 一、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呈现方式的变化 1.新旧教材内容结构对比 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必修一更注重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角,注重地理知识在社会中的实用价值,而对学科的系统性则考虑的较少,故而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有了不少的增减,现将新旧教材自然地理部分内容变化如下: 第一章:删除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月相及其变化规律,新增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二章:删除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全球热量平衡、大气环境保护,新增全球气候变化。第三章:删除海水的盐度和温度、洋流的分类及形成、地壳物质组成与循环、地浅表东与地表形态、生物、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新增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四章:删除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的内容,改为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五章:新增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新旧教材课文内容呈现方式对比 教材的主题是课文,它以文字叙述形式储存和传递信息,重要性不言而喻。旧教材内容多偏重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就难免“繁、难、偏、旧”;其中有些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生学习时,会感到枯燥乏味,晦涩难以理解,从而丧失学习兴趣。新教材依然以地理学中的主干知识为主,重要原理规律几乎全部保留,包括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规律,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性规律,相比而言,新教材增加了地球的圈层结构、河流地貌的发育等内容,使得知识更加完整。新教材内容突出了地理学科的地理性、实用性和发展性,对于需用的相关学科知识,新教材只是拿来结论,如地转偏向力,只讲现象,不讲成因;对于与其他学科重叠部分,新教材便毫不吝惜的删掉,如生物部分;新教材还保留和发扬了现行教材中所有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如地球的运动、洋流、大气环流等;并加强了对地理事物现象及其成因的分析过程,如地球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就分别从宇宙环境和地球本身两个方面加以说明;这样,教材负担便大大减轻,并有余力去强化那些最基本的知识、原理和规律,从而突出地理性。新教材更加注重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在学习自然环境时强调环境的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比如气候的变化,水资源的减少,地貌形态等等都以一个完整的章节呈现出来,相比旧教材中的意义就更加醒目。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

高中生物必修一新旧版教材内容变化 原创马琪翔徐说生物3天前 新教材是由《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修订而来,修订的主要依据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在修订过程中,吸收了高中生物实验教材的优点,在继承的基础提升了教材价值。 一.教材知识框架分析 总体上看必修一新旧教材思路没有变化,以前的内容基本都可以使用,只有部分内容略微调整(下图为新旧教材知识框架),总体上来说是“三删一改一增加” 删除3 个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需要耗费大量的实验材料,实验的价值也不高)。其中“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保留了该实验的思维训练价值。 更改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调整为“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可行性更强了。 增加了一个实验: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的实验为: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的作用,该实验可以说明酶的专一性。

新教材必修一知识框架 旧教材必修一知识框架

二.情景式话术 新教材在具体落实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没有采用贴标签的方式,而是结合具体的知识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发展核心素养。 第一,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无论是章首页,还是各节,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上,都强调了“真实的问题情境”(原实验教材中,有些问题情境为虚拟情境,教材修订时都改为真实的问题情境)。例如,第3 章章首页问题情境为胰岛分泌胰岛素这一真实的问题情境。 第二,强调情境的贯穿性,注意前后呼应。有些章节,“问题探讨”创设的情境,到教材正文介绍和习题中,还在不断呼应。例如,第1 章第1 节的“问题探讨”的情境是:大熊猫与它吃的冷箭竹虽然形态迥异,但都是由细胞组成。从这一情境切入,引发学生思考,同时正文内容也呼应这一情境。在这一节“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的学习内容里,再次出现这一情境,但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深入到了为什么说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这一深度。 第三,部分概念的也直接带入具体场景,比如,旧版课本中对种群的概念为:在一定的区域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新版课本中为:在一定区域内,所有大熊猫形成了一个种群。 三.具体内容更替 必修一新旧版各章节内容变化对比表

2020年-2019年高中人教版新教材介绍--及新旧教材对比

2019年5月9日,新教材正式发布!新版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包括数学(A、B两个版本)、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体育与健康、美术、日语、俄语、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期投入使用的还有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即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自 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 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 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 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国家统编教材三科 语文 新版教材语文必修共两本,分为上下册,如下图: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袁隆平、屠呦呦等事迹入选。 新版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诗文67篇,占课文总数(136篇/首)的49.3%。《短歌行》、《归园田居》、《声声慢·寻寻觅觅》、《静女》均被选用。 高中语文新教材共5册28个单元,册数较以往版本有精简 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据悉,高中语文教材较以往其他版本相比,总册数上有所精简。 教材设计了28个学习单元。其中包括22个以课文为核心的单元,以及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其中,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 温儒敏特别指出,在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 课文选材上体现了革命文化。其中,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改造我们的学习》等5篇(首)文章,鲁迅《拿来主义》《纪念刘和珍君》等5篇文章,还有《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百合花》等多篇作品。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教材中也有所体现,如《哦,香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此外,教材也选入了十多篇外国文学文化经典作品,有《复活》《百年孤独》《哈姆雷特》《致云雀》等。 编排体例变化:旧教材的单元是以年代和文章体例来区分,新教材的单元主要以表达情感、态度、思想价值观等来区分。 政治

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下册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材总体比较 1、教学内容比较 教材 原义务教育教材 人教版教材 数 与 代 数 六上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分数乘法应用题;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除法应用题;比(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应用题。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百分数应用(一般应用、纳税、利息) 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应用);倒数的认识。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运算;分数除法应用题(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应用); 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般应用、打折、纳税、利率)六下 比例:比例的意义、性质,解比例,比例尺;正比例和反比例; 负数 比例:比例的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比例尺)。 空 间

与 图 形 六上 圆:圆的认识、画法;圆的周长和面积;了解扇形;轴对称图形 位置:用坐标表示某一位置。 圆:认识圆,画法,轴对称图形;圆的周长;圆的面积 六下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球(了解) 圆柱:圆柱的认识;圆柱的外表积;圆柱的体积。 圆锥: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 统计与概率 六上 无 统计:对比“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优点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 瑞昌二中高三生物备课组李军 人教版新教材从2004年开始在很多省市试用,我们江西省2010年开始进行新课改,使用了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新旧教材显然有很多不同之处:第一、学科能力的考查要求 旧教材强调对考生“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新课程标准更强调三维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落实,既重视知识本身,也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教育,更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关于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等。这种能力要求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高校对人才的选拔。 第二、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 人教版旧教材必修部分以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为主体构架形成整体编写思路,按照这种方式依次呈现9个章节,表现出以知识发展过程为核心的呈现方式。而人教版新教材总体上打破了以知识为主线的呈现方式,新教材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注重创新性,内容全面而丰富,体现了时代性与选择性。 第三、章、节编排结构的比较 人教版新旧教材体例比较 教材章编排结构节编排结构 旧教材章题名→引言→题图→第一节→第二节…引言→正文→练习→课 外读(或无) 新教材章题名→引言→题图→第一节→第二节…问题探讨→本节聚焦→ 正文→练习 →本章小结→自我检测题→课外阅读资料可以看出,新教材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再是旧教材的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更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终身发展、长远发展,因此,结论型的东西少了,探究型的东西多了,死记硬背的少了,独立思考的多了。 第四、新教材更注重了学科间的联系 如用数学模型画种群增长曲线利用了数学中指数函数的特征,以及用物理、化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等。 总之,新教材的编写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帮助学生较好的落实三维学习目标,更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更能使教学内容简洁流畅,从而更适合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高中数学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是体现课程理念的重要媒介。人教03版教材是依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在《全日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的基础上修订而成。指导思想是: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教材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生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北师大版教材是按照国家教育部于2003年4月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编写的。该教材强调了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和整体性,突出了数学的思想性和应用性,尊重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多层次的学生活动,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平台,注意发挥数学的人文教育价值,使学生通过高中数学学习,能获得是一个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素养,满足他们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本文试图对新旧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目标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材比较,人教03版,北师大版

目录 一、新旧教材编写理念对比 (1) 1 旧教材编写理念 (1) 1.1 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1) 1.2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1) 1.3 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 (1) 2 新教材编写理念 (1) 2.1 构建共同基础,提供发展平台 (1) 2.2 提供多样课程,适应个性选择 (1) 2.3 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 (2) 2.4 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2.5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 2.6 与时俱进地认识“双基” (2) 2.7 强调本质,注重适度形式化 (2) 2.8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2) 3 新旧教材编写理念对比——以函数概念为例 (2) 二、新旧教材教学目标对比 (3) 1 旧教材教学目标 (3) 1.1 集合与简易逻辑 (3) 1.2 函数 (4) 2 新教材教学目标 (4) 2.1 集合 (4) 2.2 函数 (4) 3 新旧教材目标比较 (5) 3.1 主要目标比较 (5) 3.2 基础知识要求比较 (6) 3.3 能力要求比较 (6) 三、致谢 (7) 四、参考文献 (8)

高中历史新旧教材的区别和结合的教学

高中历史新旧教材的区别和结合的教学 一、教材结构体系上的不同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细碎繁琐、面面俱到的“通史”体系,建构了“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的专题史体系。这是新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相比较于旧课程,新教材改变了过去编写教材的模式,以“模块”加“专题”的形式,依据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革新了教育内容,增强了教育内容与社会进步、学术发展和学生经验的联系。以“学习模块加专题”的形式构建了高中历史教学的新体系。按照《课程标准》,高中历史教材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与科学技术三个必修模块和《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六个选修模块。精心选择典型的、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历史事实,构成一个学习模块,每个学习模块都以古今贯通、中外相联的若干专题构成。既重视每一个模块的相对独立性,构建便于学生学习的体系,各个模块又很大水准上是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模块的组合化。构成了一个视野更广阔、内涵更丰富、联系更紧密的历史学科体系。 二、课文结构设计上的不同 每本新教材前设“导读”,每单元前设“单元导语”,每课前设“导引”。既概括了主线、提示了重点,又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兴趣。 课文中大小字相间,大字为正文,小字为阅读文字,二者互补互动,生动活泼。正文叙述主题内容,小字阅读部分是对正文的阐释或适当补充与扩展,起到串联线索、协助理解正文和开阔视野的作用。 课文设教学插入语,或概括、提示重点,或历史概念理解、图片、地图与表格或启发性设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常规课后分别设“知识链接”、“解析与探究”“自我测评”、“活动建议”等环节,引导学生参与历史探究、历史调查、历史习作、历史制作等,有利于锻炼学生历史思维、语言文字表达和处理历史信息水平,以及综合使用历史知识、创造性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水平。 单设“综合探究”活动课,作为对单元学习主题的深入探讨与拓展,有的还起到了勾连相关单元、贯通古今的作用。 三、在史学观点上有创新。 新教材使用了很多史学新观点,如旧教材关于社会发展进程的演进基本上是史学界长期沿袭的“五大社会形态”单线演进的分期模式,虽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世界历史发展是多样性的,如果无视各地区、各国家的历史发展实际,机械地用这种模式剪裁各国历史,并非真正的科学。新教材在注重各地区、各国历史发展差异性的基础上,采用了学术界比较认同的观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何成芝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赶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继承老课标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应的新课标教材(简称新教材)。人教版新教材从2004年开始在很多省市试用,贵州省2010年开始进行新课改使用了新教材。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老教材显然有很多不同之处。本文着重从新老教材编写依据、内容呈现方式、章节编排结构、实践学习活动板块、课后习题设置等几方面将二者从宏观上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领会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展开。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新旧教材;对比分析;特点 为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更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更好地贯彻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人教版那旧教材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应的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简称人教版新教材。新教材于2004年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用,其全新的理念,翔实的内容,灵活而又独特的知识呈现模式在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感受的同时也给习惯于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惑。新教材从教育目标到课程结构都出呈现看全新的面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学科体系。本文希望通过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在编写依据、内容呈现方式、体例结构、实践学习活动板块、课后习题设置等几方面的对比分析,为使用新教材的教师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提供一点帮助。 一. 新旧教材编写依据的比较 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规定,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基础上修订而成的。高中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的毕业生。本文讨论的旧教材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出版第二版,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分必修本两册,选修本一

《欧美初高中数学教材与我国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欧美中学数学教材与我国教材的比较分析与思考 重庆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专业2008级张亮 指导老师:童莉 摘要:本文主要从国内外教材的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首先介绍欧美部分国家的初高中数学教材,从中归纳外国初高中数学教材的特点,并进行总结。其次分析我国教材的不足。最后尝试提出一些对教材修改的建议。以期能为即将踏上教师行业和已经投身其中的老师打开思维,更多的借鉴国外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做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数学教材;比较分析;差异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which of the materials at home and abroad, First introduced that some countries in Europe and America middle and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which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ginning of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xtbooks in the foreign, and summarize.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deficiencies of our textbooks. Finally, trying to put forward some recommendations to modify the textbook. The writing of this paper so that it is about to embark on the teaching profession and to join one of the teachers to open thinking, more to learn from good foreign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xperience, learn from each other, so that a valuable role. Key words:Mathematics teaching material;Comparative analysis;Differnce 从当前中国提出素质教育,以及初高中新课程改革等多方面来看,初高中数学的教材总是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无法脱离应试的教育影响,但这是由国情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