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单子叶植物茎一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椴树属 (Tilia )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黑松木材三切面。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三)试剂

40%盐酸、5%间苯三酚。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生。取向

日葵幼茎横切片,观察如下结构

(图10-1):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3.1维管束

3.2髓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

茎、南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

面,注意维管束的区别。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

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

生结构。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重要的

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结构为观察对

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特点。

1.表皮

2.基本组织

3.维管束

3.1木质部

3.2维管束鞘取水稻茎的横切面加以观察,注意与玉米茎的横切面相比较。

(三)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取三年生以上的椴树属茎横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如

下各部分的结构(图11-1)。

1.表皮多数已脱落,有时仅有残余部分存在,可

根据表皮细胞上厚厚的角质层来确定。

2.周皮在茎的外围,由数层排列整齐而致密的细

胞组成。可分为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皮孔结构

具有何种生理功能?注意观察椴树茎上的皮孔是否具有封

闭层,是属于哪一类皮孔?

3.皮层周皮下方的多层皮层细胞属于厚角细胞,

厚角细胞内方的数层细胞为薄壁细胞。

4.韧皮部外形略呈梯形放射状,与喇叭形的韧皮

射线相间排列于形成层之外。

5.形成层(维管形成层) 形成层细胞在每次分裂

后,产生两个子细胞,其中的一个仍然保留细胞分裂能力,

而另一个则分化为次生维管组织的母细胞。

6.木质部年轮中,由口径较小的导管和管胞所组

成的面积较小的部位,是夏、秋季所形成的,叫晚材(秋

材)。由于该时期植物的生长渐缓,小管径的导管能够满足

降低的生理需求,同时,这种结构能增强植物的支持能力。

木质部的细胞成分为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7.维管射线

8.髓

(四)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取黑松幼嫩枝条,做徒手横切片,以间苯三酚染色法染色后加以观察,了解其结构特点。

观察松树木材的三个切面:横切面、径向切面和切向切面。了解次生木质部中管胞、射线、具缘纹孔、树脂道等结构特征。

四、作业

1.绘椴树属茎的部分横切面结构图,分别标明各部分名称。

2.绘向日葵茎部分横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玉米茎的一个维管束,注明各部分名称。

五、思考与探索

1.根据观察结果,比较茎和根的次生结构的异同点。

2.比较双子叶植物木本茎和裸子植物茎的结构,并加以分析。

3.试列出双子叶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试列出玉米茎和水稻茎在结构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最后的姿势

主备人: 陈莉主备研讨人: 陈国胜洪文杰审核人:

个案修改人: 个案修改审核人:审核时间:

【教材分析】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课文以感人的笔触,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生的无私大爱。课文集中笔墨刻画谭老师的形象,主要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除了语言和行动的描写,还借助三类角色不同人物的语言来侧面刻画谭老师。另外,对地震情形的三次描写,也从侧面很好地衬托了谭老师的形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注意“漱”的字形和“凹”的笔顺。联系语境理解“诠释、绘声绘色、生死攸关”等词语。

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法。

4.品读语言文字,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并学习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了解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写法。

2.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理解“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

【资料链接】

资料一: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共遇难69227人,受伤374643人,失踪17923人。

资料二:谭千秋

谭千秋,四川绵竹东汽中学教师,被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中,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谭千秋在危急时刻用双臂将四名学生掩护在身下成功获救,自己献出了51岁的生命。

资料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环境描写

正面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作用:一、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二、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三、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环境描写: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芽的构造。 2. 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认识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二、实验原理 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芽称为花芽。枝芽的结构决定着主干和侧枝的关系与数量,也就是决定植株的长势和外貌。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的结构和数量,并决定开花的迟早和结果的多少。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组成了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和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个部分,但裸子植物茎没有双子叶植物茎的那种一生只停留在初生结构中的草质茎类型。单子叶植物的茎和双子叶植物的茎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所以结构比较简单。少数的虽有次生结构,但也和双子叶植物的茎不同。以禾本科植物的茎作为代表,说明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最显著特点。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不具形成层(束中形成层)。维管束彼此很清楚地分开,一般有2 种排列方式:一种是维管束全部没有规则地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愈向外愈多,愈向中心愈少,皮层和髓很难分辨,如玉米、高粱、甘蔗等的维管束,它们不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维管束形成一环,显著地把皮层和髓部分开。另一种是维管束排列较规则,一般成两圈,中央为髓。有些植物的茎,长大时,髓部破裂形成髓腔,如水稻、小麦等。维管束虽然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但维管束的结构却是相似的,都是外韧维管束,同时也是有限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发育到一定阶段,茎中的侧生分生组织便开始分裂、生长和分化,使茎加粗,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的次生组织组成茎的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通常包括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包括切向分裂和径向分裂。切向分裂向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原有木质部的外方;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原有韧皮部的方。在形成次生结构同时,形成层细胞为扩大自身圆周还必须进行径向分裂或横分裂以适应方木质部的增粗,同时形成层的位置渐次向外推移。双子叶植物茎中次生木质部的组成包括轴向系统的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和径向系统的木射线。次生韧皮部同样包括轴向系统和径向系统,轴向系统由管胞、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有时也有石细胞;径向系统则由韧皮射线组成。韧皮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原始细胞与木射线相连,合称维管射线。芽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主要的生理功能是支持和输导的作用。水分与矿质元素的长途运输依赖于导管和管胞;同化物的长途运输主要依赖于筛管和筛胞。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大叶黄茎尖纵切片、向日葵和玉米茎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蚕豆茎、盆栽木槿

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单子叶植物茎一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椴树属 (Tilia )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黑松木材三切面。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三)试剂 40%盐酸、5%间苯三酚。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生。取向 日葵幼茎横切片,观察如下结构 (图10-1):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3.1维管束 3.2髓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 茎、南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 面,注意维管束的区别。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 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 生结构。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重要的 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结构为观察对 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特点。

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教学提纲

实验六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单子叶植物茎一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 椴树属 (Tilia )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黑松木材三切面。 (二)仪器与用品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三)试剂

40%盐酸、5%间苯三酚。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 生。取向日葵幼茎横切片, 观察如下结构(图10-1): 1.表皮 2.皮层 3.维管柱 3.1维管束 3.2髓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茎、南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面,注意维管束的区别。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生结构。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重要的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结构为观察对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特点。 1.表皮 2.基本组织 3.维管束 3.1木质部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与双子叶区别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⑴表皮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外壁角化并硅化. ⑵机械组织是位于表皮内的厚壁组织. ⑶基本组织占茎的大部分体积的薄壁组织,其中常有气腔或气道. ⑷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在实心茎中星散分布,在中空茎中排成疏松的两环. 双子叶植物有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之分 A.初生结构 ⑴表皮是茎外表的初生保护组织,其最显著特征是细胞外壁角质化,并形成角质层. ⑵皮层由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组织构成.厚角组织及近外侧的薄壁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皮层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作用,并可产生木栓形成层. ⑶中柱(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构成. ①维管束多数双叶植物的维管束为无限外韧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束中形成层.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初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成熟方式为内始式.维管束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②髓是茎中央的薄壁组织,起贮藏作用. ③髓射线是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和髓的薄壁细胞,起贮藏和横向输导的作用,正对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可恢复分裂转变为束间形成层. B.从外至内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成.同皮上通常有皮孔,是老茎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2) 被挤压的皮层:有或无,是初生结构的皮层在次生生长过程中,被挤压破坏留下来的一些残余. 3) 次生韧皮部:由韧皮薄壁细胞、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射线组成.主要起输送有机养分和机械支持作用.在木本植物的老茎中,次生韧皮部还是木栓形成层发生的场所,一旦在此处形成周皮,其外方的部分韧皮部即死亡成为干树皮的一部分 4) 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组成. 5) 次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木射线组成.起输送水分、矿质营养和机械支持作用. 6) 初生木质部:是由初生结构中初生木质部保留下来,在次生木质部的内方.木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射线原始细胞和韧皮射线相连,共同构成维管射线(vascular ray).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又称木材 7) 髓:在茎的中央,由薄壁细胞构成,常含淀粉粒等贮藏物质.髓边缘常有环状的环髓带.

最新实验六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六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 1 2 茎的初生结构是由茎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产生的。双子叶3 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可分为三个部分,即表皮、皮层和维管柱。单子叶植物茎一4 般不具有形成层,仅有初生结构。 5 茎的次生结构是由侧生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所形成的,产生次6 生结构的过程叫次生生长。裸子植物茎的次生结构类似于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7 次生结构。 8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9 1. 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0 2. 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11 3. 掌握双子叶植物木本茎的次生结构。 12 4. 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 13 二、仪器、药品与材料 14 (一)实验材料 15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蚕豆(Vicia faba L.)、青菜16 (Brassica chinensis L.)、南瓜(Cucurbita moschata D.)、玉米(Zea mays 17 L.)、水稻(Oryza sativa L.)的茎 18 椴树属 (Tilia)茎横切片,黑松(Pinus thunbergiana Franco)茎横切面,19 黑松木材三切面。 20 (二)仪器与用品

21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刀片、镊子、培养皿、滴管。 22 (三)试剂 23 40%盐酸、5%间苯三酚。 24 三、实验步骤与方法 25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26 由顶端分生组织所产生。取 27 向日葵幼茎横切片,观察如下 28 结构(图10-1): 29 1.表皮 30 2.皮层 31 3.维管柱 32 3.1维管束 33 3.2髓 34 3.3髓射线观察蚕豆幼茎、南瓜等葫芦科植物茎的横切面,注意维管束35 的区别。 36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37 单子叶植物茎的维管束为有限维管束,维管束中没有形成层,因此只具有初38 生结构。由于禾本科植物是单子叶植物中 39 重要的一大类,本实验以禾本科玉米茎的 40 结构为观察对象,了解单子叶植物的结构

单双子叶根初生结构

单双子叶根初生结构

植物学 第1题: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双子叶植物: [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原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后生木质部+原生木质部)----显微镜结构下后生和原生基本区分不开 举例:花生、大豆、蚕豆、油菜、向日葵、白菜等 单子叶植物:[由外到内] ①表皮 ②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 ③维管柱:(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髓) 举例:小麦、玉米、甘蔗、兰花、水仙、百合、凤梨、香蕉等 第2题: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结构 次生分生组织: ①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薄壁组织 生长--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维管射线 次生韧皮部:筛管、伴胞、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 次生木质部: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细胞 年轮形成原因:形成层逐年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

②木栓形成层: 来源:中柱鞘 生长:向外形成木栓层+向内形成栓内层 最终发育--形成周皮(皮孔) 第3题: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异同点 同: ①初生结构的基本结构相同(表皮、皮层、维管柱); ②初生韧皮部发育顺序均为外始式。 异: ①根表皮具有根毛,没有气孔,角质层薄;茎表皮无根毛有气孔,角质层厚。 ②根中有外中内皮层,内皮层细胞上有凯氏带,维管柱有中柱鞘;而茎中无显著的内皮层,没有凯氏带,茎维管柱也无中柱鞘,但维管柱占比大,皮层中有厚角组织。 ③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相间排列,各自成束,呈辐射状;而茎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内外并列排列,共同组成束状结构。 ④根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外始式;而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⑤根中无髓射线;茎中央为髓(环髓带),维管束间有髓射线。 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

双子叶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双子叶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⑴表皮由长细胞和短细胞(硅细胞和栓细胞)组成,外壁角化并硅化。 ⑵机械组织是位于表皮内的厚壁组织。 ⑶基本组织占茎的大部分体积的薄壁组织,其中常有气腔或气道。 ⑷维管束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在实心茎中星散分布,在中空茎中排成疏松的两环。 双子叶植物有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之分 A.初生结构 ⑴表皮是茎外表的初生保护组织,其最显著特征是细胞外壁角质化,并形成角质层。 ⑵皮层由厚角组织和皮层薄壁组织构成。厚角组织及近外侧的薄壁细胞常含有叶绿体。皮层具有光合作用和贮藏作用,并可产生木栓形成层。 ⑶中柱(维管柱)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构成。 ①维管束多数双叶植物的维管束为无限外韧维管束,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有束中形成层。初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纤维组成;初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茎中初生木质部发育成熟方式为内始式。维管束起输导和支持作用。 ②髓是茎中央的薄壁组织,起贮藏作用。 ③髓射线是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连接皮层和髓的薄壁细胞,起贮藏和横向输导的作用,正对束中形成层的髓射线细胞可恢复分裂转变为束间形成层。

B.从外至内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周皮: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构成。同皮上通常有皮孔,是老茎进行气体交换的通道。 2) 被挤压的皮层:有或无,是初生结构的皮层在次生生长过程中,被挤压破坏留下来的一些残余。 3) 次生韧皮部:由韧皮薄壁细胞、筛管、伴胞、韧皮纤维、韧皮射线组成。主要起输送有机养分和机械支持作用。在木本植物的老茎中,次生韧皮部还是木栓形成层发生的场所,一旦在此处形成周皮,其外方的部分韧皮部即死亡成为干树皮的一部分 4) 维管形成层:由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组成。 5) 次生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木纤维、木射线组成。起输送水分、矿质营养和机械支持作用。 6) 初生木质部:是由初生结构中初生木质部保留下来,在次生木质部的内方。木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射线原始细胞和韧皮射线相连,共同构成维管射线(vascular ray)。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又称木材 7) 髓:在茎的中央,由薄壁细胞构成,常含淀粉粒等贮藏物质。髓边缘常有环状的环髓带。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植物茎得结构及其功能得观察(图) 一、实验目得 1、了解芽得构造。 2、了解双子叶植物茎得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单子叶植物茎得构造。 3.认识植物茎得输导功能。 二、实验原理 芽就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得枝、花或花序,也就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得雏体。以后发展成枝得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花序得芽称为花芽。枝芽得结构决定着主干与侧枝得关系与数量,也就就是决定植株得长势与外貌。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得结构与数量,并决定开花得迟早与结果得多少。茎得顶端分生组织中得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得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得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组成了茎得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与裸子植物茎得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与维管柱三个部分,但裸子植物茎没有双子叶植物茎得那种一生只停留在初生结构中得草质茎类型。单子叶植物得茎与双子叶植物得茎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得茎,只有初生结构,所以结构比较简单。少数得虽有次生结构,但也与双子叶植物得茎不同。以禾本科植物得茎作为代表,说明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得最显著特点。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得维管束由木质部与韧皮部组成,不具形成层(束中形成层)。维管束彼此很清楚地分开,一般有2 种排列方式:一种就是维管束全部没有规则地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内,愈向外愈多,愈向中心愈少,皮层与髓很难分辨,如玉米、高粱、甘蔗等得维管束,它们不像双子叶植物茎得初生结构内,维管束形成一环,显著地把皮层与髓部分开。另一种就是维管束排列较规则,一般成两圈,中央为髓。有些植物得茎,长大时,髓部破裂形成髓腔,如水稻、小麦等。维管束虽然有不同得排列方式,但维管束得结构却就是相似得,都就是外韧维管束,同时也就是有限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茎发育到一定阶段,茎中得侧生分生组织便开始分裂、生长与分化,使茎加粗,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得次生组织组成茎得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通常包括维管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形成层细胞得分裂包括切向分裂与径向分裂。切向分裂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原有木质部得外方;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原有韧皮部得内方。在形成次生结构同时,形成层细胞为扩大自身圆周还必须进行径向分裂或横分裂以适应内方木质部得增粗,同时形成层得位置渐次向外推移。双子叶植物茎中次生木质部得组成包括轴向系统得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与径向系统得木射线。次生韧皮部同样包括轴向系统与径向系统,轴向系统由管胞、伴胞、韧皮薄壁细胞与韧皮纤维组成,有时也有石细胞;径向系统则由韧皮射线组成。韧皮射线通过形成层得原始细胞与木射线相连,合称维管射线。芽就是植物地上部分得轴,主要得生理功能就是支持与输导得作用。水分与矿质元素得长途运输依赖于导管与管胞;同化物得长途运输主要依赖于筛管与筛胞。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大叶黄杨茎尖纵切片、向日葵与玉米茎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蚕豆茎、盆栽木槿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植物茎的结构及其功能的观察(图)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芽的构造。 2、了解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次生构造及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 3.认识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二、实验原理 芽就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就就是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以后发展成枝的芽称为枝芽;发展成花或花序的芽称为花芽。枝芽的结构决定着主干与侧枝的关系与数量,也就就是决定植株的长势与外貌。花芽决定着花或花序的结构与数量,并决定开花的迟早与结果的多少。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中的初生分生组织所衍生的细胞,经过分裂、生长、分化而形成的组织,称为初生组织,由这种组织组成了茎的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与裸子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包括表皮、皮层与维管柱三个部分,但裸子植物茎没有双子叶植物茎的那种一生只停留在初生结构中的草质茎类型。单子叶植物的茎与双子叶植物的茎在结构上有许多不同。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茎,只有初生结构,所以结构比较简单。少数的虽有次生结构,但也与双子叶植物的茎不同。以禾本科植物的茎作为代表,说明单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的最显著特点。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维管束由木质部与韧皮部组成,不具形成层(束中形成层)。维管束彼此很清楚地分开,一般有2 种排列方式:一种就是维管束全部没有规则地分散在整个基本组织内,愈向外愈多,愈向中心愈少,皮层与髓很难分辨,如玉米、高粱、甘蔗等的维管束,它们不像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内,维管束形成一环,显著地把皮层与髓部分开。另一种就是维管束排列较规则,一般成两圈,中央为髓。有些植物的茎,长大时,髓部破裂形成髓腔,如水稻、小麦等。维管束虽然有不同的排列方式,但维管束的结构却就是相似的,都就是外韧维管束,同时也就是有限维管束。 双子叶植物与裸子植物茎发育到一定阶段,茎中的侧生分生组织便开始分裂、生长与分化,使茎加粗,这一过程称为次生生长,次生生长产生的次生组织组成茎的次生结构。侧生分生组织通常包括维管形成层与木栓形成层。形成层细胞的分裂包括切向分裂与径向分裂。切向分裂向内形成次生木质部,加在原有木质部的外方;向外形成次生韧皮部,加在原有韧皮部的内方。在形成次生结构同时,形成层细胞为扩大自身圆周还必须进行径向分裂或横分裂以适应内方木质部的增粗,同时形成层的位置渐次向外推移。双子叶植物茎中次生木质部的组成包括轴向系统的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与径向系统的木射线。次生韧皮部同样包括轴向系统与径向系统,轴向系统由管胞、伴胞、韧皮薄壁细胞与韧皮纤维组成,有时也有石细胞;径向系统则由韧皮射线组成。韧皮射线通过形成层的原始细胞与木射线相连,合称维管射线。芽就是植物地上部分的轴,主要的生理功能就是支持与输导的作用。水分与矿质元素的长途运输依赖于导管与管胞;同化物的长途运输主要依赖于筛管与筛胞。 三、实验用品 (一)材料大叶黄杨茎尖纵切片、向日葵与玉米茎横切片、椴树茎横切片、蚕豆茎、盆栽木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