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 北方地区

中国区域地理北方地区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高二地理限训(3月9日)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7月等温线、年等降水量线和年等日照时数线(单位:h)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小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A、B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

A. 200小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B. 4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C. 600小时地形和人类活动

D. 800小时地形和海陆位置

3.石家庄与太原纬度相当,但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距海远近

C. 洋流

D. 植被

2016年11月30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根据太阳在黄道面上位置确定(下图)。二十四节气由七十二物候构成,物候内容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环境时令变化的观察。读图回答。

4.大暑节气包括“腐草化萤”“土润溽

暑”“大雨时行”三个物候,以此推断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地域是( )

A. 江淮地区

B. 华南地区

C. 黄河中下游地区

D. 川渝地区

5.二十四节气在不同地区的时令意义不

同,河南、山东“寒露种麦最当时”,

而北京“秋分种麦最当时”,形成此地

域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

A. 降水

B. 霜冻期

C. 光照

D. 热量

中原经济区提出要大力构建竞争力强的

现代产业支撑体系,重点打造现代农业产业链,做优做强装备制造、精品原材料、中高端消费品三大优势板块,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下图为中原经济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中原经济区北部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 荒漠化

B. 洪涝灾害

C. 水土流失

D. 赤潮

7.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原经济区()

A. 提升本区域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B. 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C. 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D. 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

8.促进中原经济区现代物流快发展的措施有()

①完善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②大幅度提高物流收费水平③推动生态物流发展④鼓励企业自营物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分界线,而实际上并非真正的“线”,而是有一定宽度,准确地说应该叫“中国南北分界带”,而且东西宽度不同(如下图),其南北两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都有显着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 )

A. 梅雨锋南北摆动

B. 夏季风势力强

C. 受沿岸洋流影响

D. 地形平坦开阔

10.在分界带西段,北侧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 )

A. 京剧

B. 豫剧

C. 秦腔

D. 川剧

边坡绿化客土法是将草种、肥料、保水剂、土壤、有机物、稳定剂等物质充分混合后,通过喷射机按设计厚度均匀喷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上,以达到近似于自然景观的一种绿化方法。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我国北方地区实施绿化客土法的最佳施工期是

A. 1~2月

B. 3~6月

C. 7~9月

D. 11月~次年1月

12.实施边坡绿化客土法之前,需要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等,对于光滑岩面还要通过挖掘横沟等措施进行加糙处理,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 避免客土下滑

B. 利于客土和本地土壤的融合

C. 提高草种的发芽率

D. 利于地表水下渗

13.该绿化方法宜选择的植物类型是

①耐旱植物②耐盐碱植物③耐贫瘠植物④高大乔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15年初,农业部发布消息称,今后要推进土豆主粮化,土豆将成为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生产的马铃薯产量高、品质优,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都”。下图为我国马铃薯主产区分布图,下表为乌兰察布市五个代表旗气候资料统计表。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4.关于a,b,c,d四处马铃薯优势产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 a处,石漠化现象严重,地表水缺乏 B. b处,围湖造田,灌溉水源不足

C. c处,降水丰沛,光热条件不足

D. d处,多冻土,土壤贫瘠

15.根据材料,判断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品质优良的原因主要有( )

①热量充足,无霜期长②光照充足,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

③多为草原植被下发育的栗钙土,土壤肥沃④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吉林雾凇的形成,关键是因为这里存在着“严寒的大气和温暖的江水”。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关于雾凇的分析,错误的是

A. 低温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前提

B. 阴天比晴天更容易形成雾凇

C. 空气湿度大,水汽易饱和,容易形成雾凇

D. 出现逆温时近地面空气相对稳定,有利于雾凇的形成

17.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气温年较差小

B.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C. 夏季多雨

D. 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最初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发明的。下表为二十四节气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A.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

B.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提前

C. 惊蛰节气错后、霜降节气错后

D. 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提前

19.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极地高压不断增强,冷空气活动频繁,降温显着

B. 由于天气晴好,夜晚地面辐射增强,一夜冷过一夜

C. 冬季风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

D. 此季节多气旋活动,多降水天气,使气温不断降低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景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图示地区

A. 位于我国西南山区

B. 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C. 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生产

D. 主要运输方式为内河航运

21.图示聚落在

A. 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

B. 农田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 民居远离山坡以利于修建

D. 民居靠近坡地上部可避免滑坡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22.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

①干旱②台风③凌汛④泥石流⑤寒潮

A. ①②

B. ①③⑤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23.适宜在图示平原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 )

A. 水稻、油菜、茶叶

B. 春小麦、亚麻、甜菜

C. 棉花、玉米、甘蔗

D. 冬小麦、棉花、花生

24.改造黄淮海平原大面积的中低产田,应采取的措施是( )

①合理排灌,防止土壤次生盐碱化②大量施用有机服,改良红壤

③兴修水利,减少旱涝灾害④实施平原绿化工程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

我国的( )

A. 青藏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26.该地区的地形特征是

( )

A. 地势高峻,气候高寒,

雪峰连绵

B. 西高东低,三角洲平原

海拔很低

C. 三面环山,中部为平坦

开阔平原

D. 地形复杂,山地、盆地交错分布

“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描写的即是下图我国某地居住景观的特点。结合其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27.形成这一居住景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风俗习惯

B. 地表形态

C. 土壤性质

D. 地质构造

28.这种居住景观的地区,主要种植的粮食作

物是( )

A. 水稻、小麦

B. 小麦、谷子

C. 谷子、青稞

D. 青稞、玉米

读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完成下列各

题。

29.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 西北地区

B. 西南地区

C. 华北地区

D. 华南地区

30.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冷锋影响频繁

B. 受东南季风影响

C. 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

D. 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

31.关于东北地区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工业基础对农业发展几乎没有影响

B. 工业对原料的需求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农牧兴工、工促农牧的农村经济发展格局

C. 地广人稀,有利于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D. 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32.读我国东北地区图,图中A—B—C年降水

量的空间变化为

A. 自A到C降水逐渐减少

B. 自A到C降水逐渐增加

C. 自A到B降水逐渐减少

D. 自B到C降水逐渐增加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回答问题。

33.(右下图)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

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

产粮食,不利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热量条件

B. 土壤条件

C. 降水条件

D. 光照条件

34.目前国家决定停止在P平原开垦荒地,同

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

对象是

A. 天然林

B. 水源林

C. 湿地

D. 草地

35.东北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

区,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欢迎,

与其有关的因素有

①东北水稻的生长期长②东北

地区气候寒冷,病虫害少③东

北地区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

对少④东北地区水稻生产机械

化水平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甲图中M处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试说出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并分析原因。(4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甲图中≥10℃的年等积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太原和石家庄两地≥10℃积温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3)甲图中N所在的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最可能为________。(2分)

(4)说明乙图所示省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4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地区≥ 10 ℃积温(单

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

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

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联系

材料,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

产提几条建议。(6分)

高二地理限训答题纸

姓名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

36.

(1)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甲图中M处有一瀑布,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试说出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并分析原因。(4分)

(2)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甲图中≥10℃的年等积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并分析太原和石家庄两地≥10℃积温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3)甲图中N所在的年等降水量线的数值最可能为________。(2分)

(4)说明乙图所示省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4分)

37.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联系材料,请你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6分)

36.(1)夏季。该瀑布位于黄河的中游,夏季是黄河的汛期,水量大。(2)地形。太原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上,气温较低(或石家庄位于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上,气温较高)。

(3)600mm

(4)矿产资源(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动力供应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价格、土地租金低;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等。37.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参考答案

1.B

2.B

3.A

【解析】

1.读图可知,②地年降水量在600 mm以下,因为②地位于太行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距海较远且地处夏季风的背风坡,所以降水较少。

2.计算可知两地年日照时数差值为200~600小时;读图可知,B地位于内陆高原,A地位于沿海丘陵;B地海拔相对较高,晴朗天气多,年日照时数大。

3.石家庄与太原分别位于太行山东西两侧,虽纬度相当,但地形差异较大,石家庄位于华北平原,太原位于黄土高原。受地形影响,两地7月气温和年降水量差异较大。

4.C

5.D

【解析】考查二十四节气。

4.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大暑时,一候萤火虫卵化而出,二候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三候是常有大的雷雨会出现,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7、8月份锋面雨带推移到华北地区,华北进入夏季下雨时节,此时正是大暑时节。故选C。

5.8~11月份播种冬小麦,海拔越高,纬度越大的地区,越应偏早播种;北半球越向北温度越低,热量越少,向南麦子播种应该迟些;地理位置由北向南:北京、山东、河南,麦子播种由先到后。故选D。

6.C

7.B

8.C

【解析】

6.读图可知中原经济区北部(长治、晋城等所在山西省)为黄土高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故C正确。

7.材料指出“……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区域服务业发展强势品牌,而这些都离不开现代物流业的支撑”,因此现代物流能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故B正确。现代物流业不能提升所有产业的经济竞争力;不能直接带动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不能提升聊城的核心城市地位。故A、C、D错误。8.“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因此②错误。企业自营物流会提高运输成本,因此④错误。故C正确。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但视角新。解答时需仔细阅读图文材料以及关注选项中的关键词:“所有”、“直接”等。

9. D

10.C

【解析】

9.“中国南北分界带”东段较中、西段宽,是因为东部地形平坦开阔,便于湿润气流的北上也便于同类自然带的延展,选D。

10.根据图示信息,在分界带西段、北侧为陕西省,陕西省的代表性地方戏曲是秦腔,选C。

11.B

12.A

1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水土保持工作,要求我们掌握水土保持的方法,熟悉我国各地的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

11.我国北方地区3—6月正值绿草发芽生长季节,此时实施绿化客土法,有利于种子发芽,为最佳施工期,选择B。

12.清理岩面的碎石、松散层,对于光滑岩面进行加糙处理,主要防止避免客土下滑,选择A。

13.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少,春季多干旱的天气,选择植物应该以耐旱植物为主,工程坡面土壤肥力低,应该选择耐贫瘠植物;坡面盐碱不会太大,考虑耐盐碱植物可以少一些,坡面不适宜种植高大乔木,选择C。

14.A

15.B

【解析】

14.图中a为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地形起伏明显,降水丰富,因植被破坏导致水体流失,石漠化严重;喀斯特地貌发育,多地下暗河,水分下渗严重导致地表水缺乏,故A正确。b处位于湖南省,当地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足;c处位于甘肃和宁夏(西北地区),距海远,降水少,气候干旱,光照条件充足;d处位于东北地区,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故B、C、D错误。

15.乌兰察布所在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无霜期短;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该地植被为草原,发育栗钙土,土壤较肥沃。因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故B正确。

16.B

17.C

【解析】

16.雾凇俗称树挂,是由于雾中无数零摄氏度以下而尚未结冰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粘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粒状结构沉积物。只要雾中有过冷却水滴就可形成,因此低温是吉林雾凇形成的前提,A项说法正确;阴天晚上的保温作用差,晴天晚上的保温作用差,因此晴天晚上温度比阴天低,更有利于雾凇的形成,B项说法错误;空气湿度大,水汽易饱和,容易形成雾凇,C想说法正确;雾凇需要静风或微风条件,因此出现逆温时近地面空气相对稳定,有利于雾凇的形成,D说法正确。故选B。

17.根据题意可知,吉林雾淞、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都位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区,共同特征为夏季高温多雨,C正确;吉林雾凇需要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中形成,A错误;吉林位于温带,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错误;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是桂林山水、云南石林的地理特征,D错误。故C正确。

点睛:雾凇形成的条件:

(一)冬季漫长寒冷的基础条件。气温在零下26℃以下时,多数能形成雾凇.由此看出,低温是形成雾凇的前题和基础。

(二)低空水汽量多的充分条件。不冻江、雾多、雪多、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易饱和,这是形成雾凇的充分条件。冬季,不冻的江面向空中源源大量蒸发水汽,雾多、雪多,有利空气湿度增大及雾凇出现频次增多。不论是平均的雾日、雪日及雾凇日,还是最多的雾日、雪日及雾凇日,均是呈同步成正比例的,即雾多、雪多、雾凇也多。冬季空气湿度大、水汽充足、易饱和,从而雾淞的凝华过程显着,使形成雾凇更加充分。

(三)辐射降温强烈的有利条件。冬季辐射降温强,因而气温日较差大,并常有逆温层,使大气层结稳定,是形成雾凇的有利条件。

(四)经常碧空微风的必要条件。碧空、少云、静风或微风,是形成雾凇的必要条件。

18.A

19.C

【解析】

18.由题中材料可知,二十四节气是黄河中下游劳动人民发明的,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哈尔滨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温低。所以与哈尔滨实际物候相比,惊蛰节气提前、霜降节气错后。故答案选A。

19.过了白露后,季节开始进入秋季,冬季风的势力开始增强,冷空气分批南下,带来多次降温,C正确;天气晴朗不一定造成一夜比一夜冷的现象,B错误;我国气温降低主要是亚欧大陆高压影响,A错误;白露以后,降水量逐渐减少,D 错误。故答案选C

点睛:(知识拓展)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白露时节,晴朗的白昼温度虽然仍旧可以达到30多摄氏度,但夜晚会降到20多摄氏度,其温差达10多摄氏度。这是全年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以后,夏季风逐渐为冬季风所代替,多吹偏北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加上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日照时间变短,日照强度减弱,地面散热快,气温下降速度逐渐加快。此时,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凉爽的秋天来了。

20.C

21.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黄土高原地势崎岖,除了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传统民居是窑洞,窑洞建在山坡。同时还要掌握黄土高原的交通、农业发展、水土保持工作。

20.图示地区地形崎岖,分布有窑洞,属于我国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A 错;以流水侵蚀地貌为主,B错;春季降水少不利于种植业生产,C对;主要运输方式为铁路和公路,D错。

21.农田临近河流以方便灌溉,A对;农田接近坡地中部容易造成水土流失,B 错;民居靠近山坡,利于建设窑洞,C D.错。

22.B

23.D

24.A

【解析】

22.图示区域为华北地区,春季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春旱、寒潮影响,①、⑤对。黄河冬季结冰,图示河段从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动,因此春季有凌汛现象,③对。故B正确。华北地区纬度高,春季不会受到台风影响;春季降水少,不会发生泥石流,②、④错。故A、C、D错误。

23.华北地区,是我国冬小麦的主要种植区,冀中南、豫北、鲁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区,油料作物主要是花生。故D正确。华北地区是半湿润区,降水少,蒸发量大,不适宜种植水稻;油菜主要产自长江流域;茶树主要生长在亚热带、热带地区;春小麦、亚麻、甜菜主要产自东北地区;甘蔗是热带经济作物。故A、B、C错误。

24.黄淮海平原又名华北平原,土壤类型棕壤或褐色土,红壤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故A正确。

【点睛】本题易采用排除法。

25.D

26.C

【解析】

25.据图中信息“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冻土”等信息可判断,该地区为东北地区,D对;青藏地区属于高寒气候,A错;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的干旱气候,B错;华北地区地处暖温带,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C错。故选D 26.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三面分别由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环绕,中部为广阔低平的东北平原。C对,ABD错。故选C。27.C

28.B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文景观和农业。

27.黄土高原的黄土土层深厚、直立性强、富含钙质、具有一定的胶结力、不易崩塌。窑洞的开凿主要是利用了当地土壤的特性,依山而建。当然也与当地气候

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环境相适应。因此当地就地取材,建造窑洞,又不占用过多耕地、不破坏自然风貌与生态环境,冬暖夏凉。因此黄土高原地区居民修建窑洞最主要的原因是借助黄土的特性而建,C选项正确。

28.黄土高原地区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和谷子,B选项正确。水稻主要分布在湿热多雨的地区,A项错误。青稞是青藏地区特有的粮食作物,C和D选项错误。

29.C

30.A

【解析】了解我国不同区域降水量分布特点,降水集中的时间范围。华北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华南、西南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份。华北地区春季大风天气,主要是快行冷锋造成的。

29.读图,图示该地区的年降水量较少,且集中分布在7、8两月,该地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华北地区,C对。西北地区是干旱区,年降水量200mm以下,A错。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年降水量多,且雨季时间长,B、D错。

30.结合上题分析,该地区是华北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距冬季风源地较近,受冷锋影响频繁,A对。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天气,主要受冷锋影响,是西北风,B错。风形成主要是空气的水平运动,C错。地面摩擦力弱不是风力强的主要原因,D错。

31.A

【解析】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地,可以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和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故A正确。

32.C

【解析】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北地区降水大致为从东南向西北递减,B处于闭合中心,依据大大小小原则,B处降水应低于400毫米,因此从A到B年降水量逐渐减少;但B与C之间为大兴安岭,受地形影响,从B到C年降水量先增加后减少。故C正确。

【点睛】本地有一定难度,容易错选成A答案。

33.A

34.C

35.A

【解析】

33.P平原为我国的三江平原,土壤为肥沃的黑土,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丰沛;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好。但纬度较高,热量不足,影响农业生产。故A正确。

34.读图可知,P处有大面积沼泽,属于湿地。故C正确

35.水稻的生长期长;气候寒冷,病虫害少;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相对少,符合东北事实且均为大米质量优良的条件。大米质量优良由机械化水平无关。故A 正确。

38.(1)夏季。该瀑布位于黄河的中游,夏季是黄河的汛期,水量大。

(2)地形。太原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上,气温较低(或石家庄位于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上,气温较高)。

(3)600mm 该地区夏季盛行东南季风,N处位于山地(太行山)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N处的降水量要大于周边地区。

(4)矿产资源(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动力供应充足;交通便利;劳动力价格、土地租金低;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好等。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我国区域图为背景,重点考查气温分布特征、工业区位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瀑布位于黄河的中游,由于夏季是黄河的汛期,水量大,因此夏季最为壮观。

(2)首先找出≥10℃的年等积温线的走向,太原位于地势较高的黄土高原上,气温较低,石家庄位于地势较低的华北平原上,气温较高。

(3)从图中可以看出,N处位于太行山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因此N处的降水量要大于周边地区。

(4)乙图所示省区为山西省,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动力供应充足、交通便利、土地租金低、距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近、市场广阔。

39.1) 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

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

(2) 500~1 500 ℃。

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 ℃积温高于②地。

(3)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解析】(1) 从图中可以看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分析自然原因主要联系这一地区的地形条件、气候条件、水源条件、土壤条件等相差知识回答。(2) ①地在3000—3500之间,②地在2000—2500之间;可以估算图中①、②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是500~1 500 ℃。从地形和冬季风的影响分析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 ℃积温高于②地。

(3)发展粮食主要从粮食的品质,科学的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处长产业链进行回答。①(发展生物技术)培育优质、高产品种;②(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③(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绿色食品基地;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涝、低温冷害等)自然灾害的能力;⑤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