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
马江权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

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总体和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

2. 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概念,它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3.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4. 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无论是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不尽相同的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或称变动标志)。

5. 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所谓统计指标体系,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

2. 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

3. 数量性、具体性

4. 数量、概率论、大量观察法

5. 总体、方法论

6. 信息、监督、信息

7. 质量

8. 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

9. 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

10. 同质、相对

11. 离散变量、连续变量

12. 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13. 数量、外延、质量、内涵

14. 物质、模糊性

15. 定性规范、指标数值

三、选择题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

2. B

3. C

4. C

5. A

6. C

7. AB

8. BD

9. AB 10.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C

16. C 17. C 18. ABCD 19. C 20. ABC

四、判断改错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统计研究事物的量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性认识开始的,必须以事物质的规定性为基础。(√)

2. 统计是研究现象总体的,个别事物对总体不一定有代表性,因此不需要对个别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3. 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科学技术问题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不同的观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差别较大的结论。(√)

4. 我国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只是调查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这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全国的城市居民家庭总体不具有代表性。(×)

具有

5. 统计是研究总体的,统计分组法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或组,所以统计分组法不是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

它是

6. 我国的企业有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在工业企业中还有钢铁企业、建筑企业、轻纺企业等,因此我国所有的企业不能构成总体。(×)

能够

7. 当我们把全国的工业企业构成总体进行研究时,每一个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一个可变标志。(√)

8. 学生的学习成绩既可以用定距尺度分析,也可以用定序尺度分析。(√)

9. 将工业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类型是运用了定

类尺度。(√)

10. 定距尺度与定比尺度的区别是:定距尺度中的“0”,表示“没有”或该事物不存在、未发生;定比尺度中的“0”表示一个有特定内涵的数值,不表示“没有”。(×)定比尺度,定距尺度

五、简答题

根据题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

1. 为什么说社会越发展,统计越重要?

【答题要点】

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

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为改造客观世界提供依据。

2. 怎样理解社会经济统计学的性质?

【答题要点】

统计学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表现和数量关系,研究这一对象的认识活动和认识过程,通过对数量的描述揭示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指导统计实践活动。

3. 统计认识事物有哪些基本方法?如何理解?

【答题要点】

认识统计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统计模型法和统计推断法。

大量观察法是指运用大数定律、把握事物总体的方法。

统计分组法是研究事物内部结构的方法。

统计指标法是认识事物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的方法。

统计模型法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原形进行模拟或仿真。

统计推断法是以局部推断总体,以现在推断未来。

4. 统计工作有哪些阶段?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题要点】

统计工作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

统计设计是统计认识事物的开始,体现统计工作目的,决定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设计的要求搜集资料,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基础;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审核、分组、汇总和编制统计表的过程,反映总体的综合特征;

统计分析是将统计整理的资料深化以揭示总体的本质特征或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四个阶段密切联系、相互融合,构成定性认识、定量认识到定性认识与定量认识相融合

的升华。

5. 举例说明什么是总体和总体单位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答题要点】

为了研究某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该班的所有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其中每一个学生就是一个总体单位。

如果要研究某一个学校的学生学习情况,假定以班为总体单位,在这种情况下,班显然就不再是总体了。

由此可见,总体和总体单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总体单位是针对具体的总体而言,构成总体必须有具体的总体单位。

六、论述题

根据题意回答要点,并适当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1. 统计活动有何特点?如何认识这些特点?

【答题要点】

统计活动的特点是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和社会性。

数量性的特点是在事物质的规定性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事物量的多少、数量之间的关系和质量互变的数量界限。

总体性的特点是进行大量观察,消除个别现象存在的偶然性和特殊性,防止“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

具体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活动都是研究一定地点、一定时间、一定条件下事物发生的数量。

社会性的特点是指社会经济统计认识的事物具有社会性,认识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社会性。

2. 如何理解标志表现的四种计量尺度?请用实例说明。

【答题要点】

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对标志表现的计量可以划分为四种尺度,即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

四种计量尺度的涵义,适用对象,尺度本身的层次,四种尺度的转化。

假定我们研究某地商业企业情况,企业所有制性质只能用定类尺度观察,企业资质(即企业等级)可以用定序尺度观察,企业利润可以用定距尺度观察,企业产值既可以用定距尺度也可以用定比尺度观察。

3. 指标和标志之间有何区别和联系?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

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指标针对总体而言,标志针对总体单位而言;指标必须能计量,标志并非都能计量。

联系:指标由标志汇总而来;指标与数量标志具有相对性,当总体转化为总体单位时,与此相对应的指标就转化为标志。

例如,当我们研究某班学生学习情况时,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是一个标志,该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就是一个指标。当我们研究这个学校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如果以班为单位,那么这个班的“平均成绩”就是一个标志;全校的平均成绩才是一个指标。

在研究学生情况时,学生“性别”是一个标志,但它不能成其为指标,因为性别是不能计量的。

七、案例讨论

把学习过的统计学原理与教科书中的案例内容结合起来,讨论案例后提出的问题。

案例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见梁前德主编的《统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问题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了哪些统计学基本概念和统计认识的基本方法来反映中国小康进程及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答题要点】

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了总体、指标和指标体系等统计学基本概念来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指标中,有数量指标,也有质量指标;有总量指标,也有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在指标体系中,运用框架式联系的指标体系、从宏观层面来说明社会、经济方面的内容。

②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构建的资料来源而言,涉及到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指标法和统计推断法等统计基本方法。其中,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资料,都来源于统计推断法。

问题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借用了相关学科的哪些概念?这种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方法有什么特点?

【答题要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借用了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学)、高中阶段毕业生(教育学)、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政治学)、社会安全(社会学)、预期寿命(人口学)、综合能耗(工业经济学)、环境质量(环境学)等基本概念;用其指标体系认识社会经济现象有数量性、总体性、具体性、社会性的特点。

问题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否符合统计指标及其体系的设计要求?是否需要完善?如有必要,应该怎样完善?

【答题要点】

①无论是从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还是指标体系设计的可行性等方面来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均符合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与“‘全国人民小康生活水平’指标体系”相比有一个相当大的进步,但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观察,仍然应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就总体而言,这一指标体系基本符合其设计要求,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们当时对小康生活水平的期望,但从局部来看还需要完善。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首先需要完善的是指标的内涵与外延,如“城镇人口比重”、“城乡居民收入比”中的“城”与“乡”的概念;其次是指标的综合性,如何用较少的指标反映较多的内容;第三是指标的代表性,如何在众多的指标中选择较少的指标组成体系来说明总体的问题。

八、能力训练

根据提供的训练资料和相应的训练要求,用已经学过的统计学基本原理和统计方法,分析一些具体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加深理解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和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训练目标

掌握统计指标及其体系的设计方法和操作过程。

【解答】1

初步了解同学们生活消费的基本情况(略)

【解答】2

“大学生生活消费指标体系”参考:

大学生生活消费指标体系

一、饮食开支

(一)主食

1. 校内开支

2. 校外开支

(二)副食

1. 糖果糕点

2. 饮料

3. 烟

4. 酒

5. 茶

二、学习开支

(一)校内学习开支

1. 学费

2. 书本费

3. 其他学习费用

(二)校外学习开支

1. 专项培训费

2. 考级考证费

3. 其他学习费用

三、娱乐旅游开支

(一)娱乐

(二)旅游

1. 集体旅游

2. 个人旅游

四、日用品开支

(一)洗涤用品

(二)化妆用品

五、穿戴开支

(一)服装

(二)鞋袜

(三)饰品

六、通讯交往开支

(一)电话费

(二)交往费

七、住行开支

(一)住宿费

1. 校内住宿

2. 校外租房

(二)交通费

八、其他开支

第二章统计调查与整理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统计调查:是按照统计工作任务的要求,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组织地搜集各项

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

2. 一次性调查:是不连续登记的调查,它是对事物每隔一段时期后在一定时点上的状态进行登记。其主要目的是获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水平、状况的资料。

3.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

4. 统计分组: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

5. 分组标志:是将统计总体划分为几个性质不同部分的标准或依据。

6. 复合分组:按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对总体进行分组。

7. 分布数列: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

8. 统计表:是把统计数据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顺序,用表格显示的一种形式。

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设计、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2. 准确性

3. 每一个单位

4. 非全面调查

5. 调查单位

6. 报告单位、填报单位

7. 调查项目

8. 单一表、一览表

9. 调查期限

10. 绝对大比重、重点单位

11. 一次性

12. 随机原则、数量上

13. 普查、统计报表制度、抽样调查、重点调查

14. 直接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调查、在分类的基础上、选择一部分典型单位调查

15. 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16. 重点单位、非全面调查

17. 简单分组、分组体系

18. 标志、层层

19. 离散、组距式

20. 反比

21. 组中值、一般水平

22. 同一个数值、不同数值

23. 总标题、数字资料

24. 调查表、分析表、分组表、复合表

25. 几何图形、具体形象

三、单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

2. D

3. A

4. B

5. C

6. B

7. B

8. B

9. C 10. D

11. D 12. A 13. A 14. C 15. B

16. C 17. D 18. C 19. A 20. C

21. A 22. B 23. B 24. C 25. A

26. D 27. A 28. C 29. B 30. C

四、多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ABC

2. ABD

3. AB

4. BC

5. BCD

6. ABC

7. AC

8. A

9. AC 10. AC

11. BCD 12. AC 13. CD 14. ABD 15. AD

16. AB 17. ABC 18. ACD 19. A 20. ABC

五、判断改错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统计调查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2. 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调查内容应限于反映国情国力的重要统计指标。(×)

主要用于

3. 凡属于反映一定时期内事物发展过程累积总量的指标,其资料都需要通过一次性调查来取得。(×)

连续性

4. 在统计调查中,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任务,决定着不同的调查内容和范围,调查单位的确定取决于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5. 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普查中,每个企业既是调查单位,也是报告单位。(×)

设备是调查单位

6. 在统计调查中,如果调查项目较多,宜使用单一表。(√)

7. 如果调查的是时期现象,统计调查方案中则要明确规定统一的标准时点。(×)

时点现象

8.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抽样调查主要用来搜集某些不能够或者不适宜用定期全面统计报表搜集的统计资料。(√)

9. 在重点调查中,一般地讲,选出的单位应尽可能少,而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应尽可能大。(√)

10. 重点调查的资料能推断总体,抽样调查的资料不能推断总体。(×)

抽样调查、重点调查

11. 根据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需要,典型调查既可研究量的方面,也可研究质的方面;既可以进行非全面调查,也可以进行全面调查。(×)

它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12.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和要求,在对被研究总体作全面分析以后,随机地从中选择少数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有意识

13. 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

重点单位所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14.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

15. 简单分组涉及总体的某一个标志,复合分组则涉及总体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志,因此,将两个简单分组排列起来,就是复合分组。( ×)

或两个以上分组标志层叠

16. 经过统计分组后,各组内部单位之间的差异被模糊了,不同组别之间的单位差异被突出了。(√)

17. 编制变量数列时,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极端值,则采用开口组较适宜。(√)

18. 某公司将员工按文化程度分组而形成的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布数列。(×)

品质数列

19. 划分各组界限,就是要在分组标志的变动范围内,划定相邻组的性质差异和数量界限。(√)

20. 组距的确定,主要是考虑组内的同质性以及能否反映总体分布特点或原始资料的集中程度和实际情况,在变量值分布不规则、有疏有密的资料中,适用不等距数列。(√)

六、简答题

根据题意,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回答问题。

1. 简述统计数据整理及其原则和步骤。

【答题要点】

统计整理是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反映现象总体综合特征的工作过程。其主要步骤包括审核原始资料、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表与绘图。

2. 什么是统计分组,它有哪些作用?

【答题要点】

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重要标志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部分。统计分组作用主要是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揭示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结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间的依存关系。

3. 单项数列、组距数列各适用哪些范围?

【答题要点】

单项数列适用于离散型变量,且变量值变动范围不大时;组距数列适用于变量值变化范围较大的离散型变量以及连续型变量。

4. 什么是分布数列,它有哪些种类?

【答题要点】

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将总体所有的单位按组归类整理,并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总体中各单位在各组间的分布,称分布数列。分布数列分为品质数列和变量数列。

5. 累计次数有哪几种、各有什么作用?

【答题要点】

累计次数分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向上累计:每一组的累计次数表示小于该组上限的次数共有多少。向下累计:每一组的累计次数表示大于该组下限的次数共有多少。

6. 编制统计表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题要点】

统计表的编制原则是简明、清晰、准确、醒目。总标题须简明扼要表达出全表的内容;各标目要确切反映表的内容,且表格安排合理;指标数值位数要对齐;表的上下边线(基线)用粗实线或双线,表的两边是开口式;纵栏较多时编栏号,指标数值栏要注明计量单位和资料表示的时间。

七、论述题

根据题意回答要点,并适当从理论上进行阐述。

1. 拟定统计调查提纲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题要点】

在进行统计调查之前,必须设计一个周密、细致的调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的内容。(1)确定调查目的,明确调查要解决什么问题。它是统计调查的根本问题,有了明确目的,才能确定调查的内容和方法。(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是需要进行研究

的总体范围。调查单位是所研究的总体单位,也是要登记的标志的承担者。(3)确定调查项目。调查项目是调查的具体内容。要注意调查项目要少而精,只列入能够得到确定答案的项目。拟定调查表,分单一表和一览表。(4)设计调查问卷。注意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主题问句类型,主题明确、提问科学、逻辑性强、容量适度。(5)选择调查方法: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网上调查法等。(六)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调查时间是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调查期限是调查工作的起讫时间。(七)制定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包括调查工作完成的期限和工作进度;确定调查的方式与汇总的方法;组织领导;调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2. 几种统计调查方式有何质的区别?

【答题要点】

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现象的总量,主要用来全面、系统地掌握重要的国情国力方面的统计资料。统计报表是按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统一的指标项目、统一的报送时间,自下而上定期提供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属于经常性调查,有全面统计报表和非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重点调查:为了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对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典型调查是先对总体进行分析,然后有意识地选取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按照随机原则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推断总体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的资料能推出总体的情况,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的资料只能反映总体的一般情况,不能推断总体。

3. 如何正确选择统计分组的标志?

【答题要点】

统计分组的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定各组界限。分组标志的选择要注意以下三点:(1)统计研究的目的。任何事物都有许多标志,标志选择不当,分组结果就不能正确反映总体的性质特征。如,对工业企业进行研究,如果目的是了解工业企业生产计划的完成情况,就以工业企业计划完成程度作为分组标志。(2)被研究现象的本质特征。在相同的研究目的下,应以相关的理论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选择最能反映被研究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如研究国民经济的现状、发展和平衡关系时,按所有制分组、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都是最基本的分组或分类(3)具体的历史条件与环境。社会经济现象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历史条件不同,事物特征也会有变化。因此,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分组标志也应作相应改变。

4. 编制组距数列怎样确定组数和组距?

【答题要点】

编制等距数列时,确定组距及组数,要注意组距与组数的乘积应大于等于全距。确定组距有三个原则:(1)要能区分各组的性质差异。(2)要能反映总体资料的分布特征。(3)为方便计算,尽可能为5或10的整数倍数。确定组数时应注意组数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数,当商有余数时,组数等于全距除以组数的整数部分加一。编制异距数列时,组距的确定要能够区分各组的质的差异,或者根据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状况组距作

相应变化。

八、案例分析

把学习过的统计学原理与教科书中的案例内容结合起来,讨论案例后提出的问题。

案例分析:《居民住宅消费需求调查方案》(见梁前德主编的《统计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问题1. 你认为该“居民住宅消费需求调查方案”中调查对象、调查单位、调查方法的设计是否科学?假若需要改进,应如何完善?

【答题要点】

就总体而言,调查对象、调查单位、调查方法的设计是比较科学的,其中,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数量显得较少,因为单位对职工住房问题的解决,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居民购房的决策。故此,应适当增加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数量。此外,最好是对中高收入层现有住房情况初步了解以后,再确定不同收入层的调查比例和户数。

问题2. 你认为调查项目的具体内容有无缺陷?如果需要修改,应增删哪些内容?

【答题要点】

调查项目存在一定缺陷。①一般调查不应有“被调查者的姓名”,以减少其顾虑,在调查项目中应删去“姓名”。②调查对象中有企事业单位,调查项目中显得不够,应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包括职工住房解决计划、具体解决的实施办法等等。

九、能力训练

根据提供的训练资料和相应的训练要求,用已经学过的统计学基本原理和统计方法,分析一些具体的社会经济问题,以加深理解统计调查与整理的方法及其运用。

训练目标1

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制订、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统计资料的搜集过程。

【解答】【训练资料】(略)

训练目标2

掌握统计资料整理的整个过程。

【解答】【训练资料】(略)

训练目标3

掌握组距数列编制,统计表的设计和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解答】【训练资料1】

某月20家企业工业增加值分组表

工业增加值(万元)企业数(家)

20~40 40~60 60~80

80~100 100以上

3 5 7 3 2

总 计

【解答】【训练资料2】

抽查灯泡耐用时数分布表

抽查灯泡耐用时数分布曲线图

【解答】【训练资料3】

标准组距次数计算表

【解答】【训练资料4】

1. 设计生产能力分组表

某地区某种产品设计生产能力分组表

2 设计生产能力分布图

“1

3. 企业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企业规模与劳动生产率分析表

从统计分组资料观察,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其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可见,企业规模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属于一种正向变化的依存关系。

训练目标4

理解统计表在显示数据中的作用,掌握统计表的制表规范。

【解答】【训练资料】

某厂职工人数分组表

按性别分组按年龄分组

男女25岁以下25~4545岁以上甲车间105 45 30 95 25

乙车间120 80 60 120 20

合计225 125 90 215 45

某厂职工人数复合表

25岁以下25~45岁45岁以上

男女男女男女甲车间23 7 60 35 22 3 乙车间35 25 70 50 15 5 合计58 32 130 85 37 8

训练目标5

理解累计次数的作用,掌握累计次数的计算方法。

【解答】【训练资料】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布表

累计指标的实践意义:

1. 同一数值的向上累计和向下累计次数之和等于总体总次数,而累计比率之和等于1。表中资料显示,60分以上(即考试及格)的人数占95%,其中8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占50%,说明整体考试较好;值得注意的是,还有5%的学生不及格。

2. 80分以下累计20人,比率50%;80分以上累计20人,比率50%;两个累计人数之和等于总体的40人,两个累计比率之和等于100%;累计次数分布是确定各种位置平均数的依据,该班的平均考试成绩约在80分左右。

3. 累计次数分布曲线,可以用来研究土地、财富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的问题。

第三章静态分析指标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用规范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总量指标:指反映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某种现象的总体范围、总体规模、总体水平的指标。

2. 强度相对数:指同一时期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之比。

3. 平均指标:指将同质总体内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同类现象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4. 算术平均数:指总体标志总量与总体单位总量之比,它是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一般水平和典型特征的最基本指标。

5. 调和平均数: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也称为倒数平均数。

6. 众数:指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标志值,它能直观地说明客观现象分配中的集中趋势。

7. 中位数:指现象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按大小顺序排列,居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标志值。

8. 标准差:指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算术平方根。

9. 标志变异指标:指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之间差异大小的综合指标,又称为标志变

动度。

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内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平均指标、相对指标

2. 两个有联系、联系程度

3. 10

4. 系数、成数、有名数

5. 相对数、平均数

6. 期中

7. 102.22、660、648

8. 水平法、累计法

9. 结构相对数

10. 高

11. 不同空间

12. 计划完成相对数、结构相对数

13. 总体标志总量、总体单位总量

14. 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

15. 集中趋势、离中趋势

16. 那个标志值

17. 绝对数、比重

18. 同质总体

19. 平均差、标准差、离散系数、标准差

20. P

21. 标准差、其算术平均数

22. 3600

23. 平方、平均差

24. 412.31元、103.08%

25. 相等、中位数

三、单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B

2 D

3 C

4 B

5 C

6 D

7 C

8 B

9 B 10 D 11 D 12 B 13 B 14 D 15 D 16 C 17 A 18 B 19 B 20 B

21 A 22 C 23 B 24 B 25 B

26 A 27 D 28 B 29 A 30 B

四、多项选择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AD

2 BD

3 BC

4 BC

5 BC

6 BD

7 ABD 8 CD 9 BCD 10 ACD 11 AD 12 ABD

13 AC 14 AB 15 AD 16 ABC 17 AD 18 ABC

19 ABD 20 ABC 21 AC 22 AD 23 ABD 24 ABCD

五、判断改错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内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内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内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总量指标(或称为绝对指标)随着总体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2. 总量指标会随着时间范围的扩大而增加。(×)

时期

3.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不能转化的。(×)

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4 以国有商业企业为总体,则所有的国有商业企业的总数就是总体单位总量,所有的国有商业企业的职工人数、商品流转额、利税额的合计数就是标志总量。(√)

5. 我国某地区人均粮食产量为480公斤,这一指标是平均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6. 某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对成本实行定额管理,计划本期成本比上期成本降低5%,实际执行结果是降低了4%,该企业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4%/5%=80%。(×)96%/95%=101.05%

7. 某年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为北京市的80%,这一指标属于比较相对指标。(√)

8. 某商业企业经营的甲、乙、丙三种商品2010年销售额之比为1:3:2.5,这是比例相对数。(√)

9. 结构相对数的数值不能大于1。(√)

10. 水平法和累计法的选择依据是计划指标的规定方式。(√)

统计学(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Hah 和网速是无形的 1:各章练习题答案 2.1 (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服务质量等级评价的频数分布 服务质量等级家庭数(频率)频率% A1414 B2121 C3232 D1818 E1515 合计100100 (3)条形图(略) 2.2 (1)频数分布表如下: 40个企业按产品销售收入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 (个) 频率 (%) 向上累积向下累积 企业数频率企业数频率 100以下100~110 110~120 120~130 130~140 140以上 5 9 12 7 4 3 12.5 22.5 30.0 17.5 10.0 7.5 5 14 26 33 37 40 12.5 35.0 65.0 82.5 92.5 100.0 40 35 26 14 7 3 100.0 87.5 65.0 35.0 17.5 7.5 合计40 100.0 ————(2)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 100.0

2.3 频数分布表如下: 某百货公司日商品销售额分组表 按销售额分组(万元)频数(天)频率(%) 25~30 30~35 35~40 40~45 45~50 4 6 15 9 6 10.0 15.0 37.5 22.5 15.0 合计40 100.0 直方图(略)。 2.4 (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100只灯泡使用寿命非频数分布 按使用寿命分组(小时)灯泡个数(只)频率(%) 650~660 2 2 660~670 5 5 670~680 6 6 680~690 14 14 690~700 26 26 700~710 18 18 710~720 13 13 720~730 10 10 730~740 3 3 740~750 3 3 合计100 100 直方图(略)。 (3)茎叶图如下: 65 1 8 66 1 4 5 6 8 67 1 3 4 6 7 9 68 1 1 2 3 3 3 4 5 5 5 8 8 9 9 69 0 0 1 1 1 1 2 2 2 3 3 4 4 5 5 6 6 6 7 7 8 8 8 8 9 9 70 0 0 1 1 2 2 3 4 5 6 6 6 7 7 8 8 8 9 71 0 0 2 2 3 3 5 6 7 7 8 8 9 72 0 1 2 2 5 6 7 8 9 9 73 3 5 6 74 1 4 7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统计描述 【】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 45 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 即产量超额完成%。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 -18% -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 即成本超额完成%。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 85%.101100%8% 110% 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 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 【】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在五年中,该矿实际开采原煤情况如下(单位:万吨) 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 (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 ?数 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 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75%.12610 21025357 4 =??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 要求:

(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 (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解】(1) (2)是比例相对数; 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 .13800≈; 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 .296826 .21670≈ (3) %37.251%) 451( 2824851353 ≈-+ 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 【】某乡三个村2000年小麦播种面积与亩产量资料如下表: 要求:(1)填上表中所缺数字; (2)用播种面积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3)用比重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解】(1)

统计学课后习题和答案

第一章 1*.下面的列联表是根据一个小城市的居民教育水平(以获得了高中文凭和没有获得高中文凭分类)和就业状况(以全职和非全职分类)所做出 如果原假设即在教育水平和工作状态之间没有联系为真,那么下列哪一个选项表明了获得了高中文凭并且是全职工作的期望值? A. 9252157g B. 9282157g C.528292g D. 655292g E. 9252 82 g 1*. Answer :B Analysis :本题考查二维表中两个变量的独立性,如果原假设独立成立,那么cell “earned at least a high school diploma ”和“ employed full time ”的期望值为: 92829282 (,)()()157157157157 P Earned Employed Total P Earned P Employed Total == = g g g g g g 2*.一次实验中,每一个随机样本中的成人都有他的最喜爱的颜色,下表展示了按年龄分组 的试验结果。 如果对于颜色的偏好是同年龄组相互独立,下列哪一个选项表明了年龄组30到50岁,喜爱 绿色的人数的期望值? A. (99)(108)314 B. (69)(108)314 C. (99)(35)108 D. (35)(108)314 E. (99)(35) 314 2*. Answer :A Analysis :本题考查二维表中两个变量的独立性,如果两个变量独立,那么cell “aged 30 to 50”和“prefer green ”的期望值为: 1089999108 (3050,)(3050)()314314314314 P green Total P P green Total -=-= = g g g g g g 第二章 1*.下面的直方图代表了五种不同的数据集的分布,每个都包含28个整数,从1到7,水平和垂直比例对所有图形都是相同的。下面哪个图代表了有最大标准差的数据集?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 (1)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 1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3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14,p (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 0.05= 0.623 ; r 0.01=0.765。 因为0.765 >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1=12.037 ?X 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2=12.437?X 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00?=X S CV S =12.037/29.00×100%=41.51%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 S =12.437/56.00×100%=22.27%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 2=(X -?X) /S= (73—56)/12.437=1.367 Z 9=(X-?X)/S=(68—56)/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

2014统计学课后复习题答案

《应用统计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1】指出下列变量的类型: (1)汽车销售量; (2)产品等级; (3)到某地出差乘坐的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 (4)年龄; (5)性别; (6)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赞成、中立、反对)。 【解】(1)数值型变量 (2)顺序变量 (3)分类变量 (4)数值型变量 (5)分类变量 (6)顺序变量 【1.2】某机构从某大学抽取200个大学生推断该校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要求: (1)描述总体和样本。 (2)指出参数和统计量。 (3)这里涉及到的统计指标是什么? 【解】(1)总体:某大学所有的大学生 样本:从某大学抽取的200名大学生 (2)参数:某大学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统计量:从某大学抽取的200名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3)200名大学生的总消费,平均消费水平 【1.3】下面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常用的统计指标: ①轿车生产总量,②旅游收入,③经济发展速度,④人口出生率,⑤安置再就业人数,⑥全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⑧恩格尔系数。 在这些指标中,哪些是数量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如何区分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解】数量指标有:①、②、⑤ 质量指标有:③、④、⑥、⑦、⑧ 数量指标是说明事物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表现为绝对数的形式,并附有计量单位。而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相对规模、相对水平、工作质量和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的结果。 【1.4】某调查机构从某小区随机地抽取了50为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表示满意,70%的居民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生活压力大。 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 (2)月收入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型变量? (3)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是什么变量? 【解】(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某小区的所有居民。

统计学课后第一章习题答案.doc

第1章导论 1、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哪些因素有利于成年松树长到60英尺以上的高度。经估计,森林公园生长着25000颗成年松树,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该研究的总体是() A、250颗成年松树 B、公园中25000颗成年松树 C、所有高于60英尺的成年松树 D、森林公园中所有年龄的松树 2、某森林公园的一项研究试图确定成年松树的高度。该研究需要从中随机抽取250颗成年松树并丈量它们的高度后进行分析。该研究所感兴趣的变量是() A、森林公园中松树的年龄 B、森林公园中松树的数量 C、森林公园中松树的高度 D、森林公园中数目的种类 3、推断统计的主要功能是() A、应用总体的信息描述样本 B、描述样本中包含的信息 C、描述总体中包含的信息 D、应用样本信息描述总体 4、对高中生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85%的高中生愿意接受大学教育。这一叙述是()的结果 A、定性变量 B、试验 C、描述统计 D、推断统计 5、一名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学作业,在图书馆找到一本参考书中包含美国50个州的家庭收入中位数。在该生的作业中,他应该将此数据报告来源于() A、试验 B、实际观察 C、随机抽样 D、已发表的资料

6、某大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主任需要研究公司雇员的饮食习惯。他注意到,雇员的午饭要么从家里带来,要么在公司餐厅就餐,要么在外面的餐馆就餐。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司餐厅的现状。这种数据的收集方式可以认为是() A、观察研究 B、设计的试验 C、随机抽样 D、全面调查 7、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问题的是() A、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 B、感兴趣的总体或样本 C、图、表或其他数据汇总工具 D、了解数据分布特征 8、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 A、该大学的所有学生 B、所有的大学生 C、该大学所有的一年级新生 D、样本中的200名新生 9、某大学的一位研究人员希望估计该大学一年级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为此,他观察了200名新生在教科书上的花费,发现他们每个学期平均在教科书上的花费是250元。该研究人员感兴趣的变量是()A、该大学一年级新生的教科书费用 B、该大学的学生数 C、该大学新生的年龄 D、大学生的生活成本 10、在下列叙述中,关于推断统计的描述是() A、一个饼图描述了某医院治疗过的癌症类型,其中2%是肾癌,19%是乳腺癌; B、.从一个果园中采摘36个橘子,利用这36个橘子的平均重量估计

梁前德统计学(第二版)课后习题与指导答案

第一章概论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用规性的语言解释统计学中的名词。 1. 总体和总体单位:凡是客观存在的并至少具有某一相同性质而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构成的整体,当它作为统计的研究对象时,就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就称为总体单位。 2. 标志和标志表现:标志是与总体单位相对应的概念,它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的属性或数量在总体各单位的具体体现。 3. 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品质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质的特征的名称。数量标志是表明总体单位的量的特征的名称。 4. 不变标志和可变标志:无论是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都一样的标志就称为不变标志。同一总体中各个总体单位上表现不尽相同的标志就称为可变标志(或称变动标志)。 5. 指标和指标体系: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综合数值,故又称为综合指标。所谓统计指标体系,就是若干个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特征的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整体。 二、填空题 根据下面提示的容,将适宜的名词、词组或短语填入相应的空格之中。 1. 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学 2. 总体性、社会性、数量关系、数量界限 3. 数量性、具体性 4. 数量、概率论、大量观察法 5. 总体、方法论 6. 信息、监督、信息 7. 质量 8. 统计数学模型、统计逻辑模型 9. 静态统计推断、动态统计推断 10. 同质、相对 11. 离散变量、连续变量 12. 品质标志、数量标志 13. 数量、外延、质量、涵 14. 物质、模糊性 15. 定性规、指标数值

三、选择题 从各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正确的答案,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1. D 2. B 3. C 4. C 5. A 6. C 7. AB 8. BD 9. AB 10. A 11. A 12. A 13. A 14. A 15. C 16. C 17. C 18. ABCD 19. C 20. ABC 四、判断改错 对下列命题进行判断,在正确命题的括号打“√”;在错误命题的括号打“×”,并在错误的地方下划一横线,将改正后的容写入题下空白处。 1. 统计研究事物的量是从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定性认识开始的,必须以事物质的规定性为基础。(√) 2. 统计是研究现象总体的,个别事物对总体不一定有代表性,因此不需要对个别事物进行调查研究。(×) 但 3. 社会经济现象与自然科学技术问题不同,站在不同的立场,持有不同的观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可以得出差别较大的结论。(√) 4. 我国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只是调查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这部分家庭的生活状况对全国的城市居民家庭总体不具有代表性。(×) 具有 5. 统计是研究总体的,统计分组法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部分或组,所以统计分组法不是统计工作的基本方法。(×) 它是 6. 我国的企业有工业企业、商业企业、金融企业等,在工业企业中还有钢铁企业、建筑企业、轻纺企业等,因此我国所有的企业不能构成总体。(×) 能够 7. 当我们把全国的工业企业构成总体进行研究时,每一个工业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是一个可变标志。(√) 8. 学生的学习成绩既可以用定距尺度分析,也可以用定序尺度分析。(√) 9. 将工业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等类型是运用了定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Chap1.2)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统计学怎样理解统计学与统计数据的关系 2.试举出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统计数据及其规律性的例子。 3..一家大型油漆零售商收到了客户关于油漆罐分量不足的许多抱怨。因此,他们开始检查供货商的集装箱,有问题的将其退回。最近的一个集装箱装的是2 440加仑的油漆罐。这家零售商抽查了50罐油漆,每一罐的质量精确到4位小数。装满的油漆罐应为4.536 kg。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描述推断。 答:(1)总体: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全部油漆; (2)研究变量:装满的油漆罐的质量; (3)样本:最近的一个集装箱内的50罐油漆; (4)推断:50罐油漆的质量应为×50=226.8 kg。 4.“可乐战”是描述市场上“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激烈竞争的一个流行术语。这场战役因影视明星、运动员的参与以及消费者对品尝试验优先权的抱怨而颇具特色。假定作为百事可乐营销战役的一部分,选择了1000名消费者进行匿名性质的品尝试验(即在品尝试验中,两个品牌不做外观标记),请每一名被测试者说出A品牌或B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要求: (1)描述总体; (2)描述研究变量; (3)描述样本; (4)一描述推断。 答:(1)总体:市场上的“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 (2)研究变量:更好口味的品牌名称; (3)样本:1000名消费者品尝的两个品牌 (4)推断:两个品牌中哪个口味更好。 第2章统计数据的描述——练习题 ●1.为评价家电行业售后服务的质量,随机抽取了由100家庭构成的一个样本。服务质量的等级分别表示为:A.好;B.较好;C.一般;D.差;E.较差。调查结果如下: B E C C A D C B A E D A C B C D E C E E A D B C C A E D C B B A C D E A B D D C C B C E D B C C B C D A C B C D E C E B B E C C A D C B A E B A C D E A B D D C A D B C C A E D C B C B C E D B C C B C (1) 指出上面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 (2)用Excel制作一张频数分布表;

统计学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 A.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B.编制统计表 C.统计汇总问题D.汇总资料的再审核 2.统计汇总要求资料具有() A.及时性B.正确性 C.全面性D.系统性 3.某连续变量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依习惯上规定() A.50在第一组,70在第四组B.60在第二组,80在第五组 C.70在第四组,80在第五组D.80在第四组,50在第二组 4.若数量标志的取值有限,且是为数不多的等差数值,宜编制() A.等距式分布数列B.单项式分布数列 C.开口式数列D.异距式数列 5.组距式分布数列多适用于() A.随机变量B.确定型变量 C.连续型变量D.离散型变量 6.向上累计次数表示截止到某一组为止() A.上限以下的累计次数B.下限以上的累计次数 C.各组分布的次数D.各组分布的频率 7.次数分布有朝数量大的一边偏尾,曲线高峰偏向数量小的方向,该分布曲线属于()A.正态分布曲线B.J型分布曲线 C.右偏分布曲线D.左偏分布曲线 8.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临组的组限一般要() A.交叉B.不等 C.重叠D.间断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A.统计分组B.逻辑检查 C.数据录入D.统计汇总 E.制表打印 2.影响组距数列分布的要素有() A.组类B.组限 C.组距D.组中值 E.组数据 3.常见的频率分布类型主要有() A.钟型分布B.χ型分布 C.U型分布D.J型分布 E.F型分布 4.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组数列可以分为() A.组距数列B.品质数列 C.单项数列D.变量数列 E.开口数列 5.下列变量一般是钟型分布的有()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统计学贾俊平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亲爱的,一章一章来,肯定能弄完的,你是最棒的! 统计学(第五版)贾俊平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一章思考题 i.i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关于数据的一门学科,它收集,处理,分析,解释来自各个领域的数据并从中得岀结论。 1.2解释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 描述统计;它研究的是数据收集,处理,汇总,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推断统计;它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1.3统计学的类型和不同类型的特点统计数据;按所采用的计量尺度不同分; (定性数据)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是对事物进行分类的结果,数据表现为类别,用文字来表述; (定性数据)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它也是有类别的,但这些类别是有序的。 (定量数据)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其结果表现为具体的数值。 统计数据;按统计数据都收集方法分; 观测数据:是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这类数据是在没有对事物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数据:在实验中控制实验对象而收集到的数据。 统计数据;按被描述的现象与实践的关系分;截面数据:在相同或相似的时间点收集到的数据,也叫静态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按时间顺序收集到的,用于描述现象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也叫动态数据。 1.4解释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 答案同1.3 1.5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1.6变量的分类变量可以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1.7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性变量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值,取值以整数位断开,比如“企业数” 连续型变量,取之连续不断,不能一一列举,比如“温度”。 1.8统计应用实例 人口普查,商场的名意调查等。 1.9统计应用的领域经济分析和政府分析还有物理,生物等等各个领域。 第二章思考题 2.1什么是二手资料?使用二手资料应注意什么问题 与研究内容有关,由别人调查和试验而来已经存在,并会被我们利用的资料为“二手资料”。使用时要进行评估,要考虑到资料的原始收集人,收集目的,收集途径,收集时间使用时要注明数据来源。 2.2 比较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的特点,指出各自适用情况概率抽样:抽样时按一定的概率以随机原则抽取样本。每个单位别抽中的概率已知或可以计算,当用样本对总体目标量进行估计时,要考虑到每个单位样本被抽到的概率。技术含量和成本都比较高。如果调查目的在于掌握和研究对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得到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就使用概率抽样。

统计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题与练习题 参考答案 【友情提示】请各位同学完成思考题与练习题后再对照参考答案。回答正确,值得肯定;回答错误,请找出原因更正,这样使用参考答案,能力会越来越高,智慧会越来越多。学而不思则罔,如果直接抄答案,对学习无益,危害甚大。想抄答案者,请三思而后行! 第一章绪论 思考题参考答案 1.不能,英军所有战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英军返航的战机+英军没有弹孔的战机,因为英军被击毁的战机有的掉入海里、敌军占领区,或因堕毁而无形等,不能找回;没有弹孔的战机也不可能自己拿来射击后进行弹孔位置的调查。即便被击毁的战机找回或没有弹孔的战机自己拿来射击进行实验,也不能从多个弹孔中确认那个弹孔就是危险的。 2.问题:飞机上什么区域应该加强钢板?瓦尔德解决问题的思想:在她的飞机模型上逐个不重不漏地标示返航军机受敌军创伤的弹孔位置,找出几乎布满弹孔的区域;发现:没有弹孔区域就是军机的危险区域。 3.能,拯救与发展自己的参考路径为:①找出自己的优点,②明确自己大学阶段的最佳目标,③拟出一个发扬自己优点,实现自己大学阶段最佳目标的可行计划。 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调查。

2.探索、调查、发现。 3、目的。 二、简答题 1.瓦尔德;把剩下少数几个没有弹孔的区域加强钢板。 2.统计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即基本步骤就是:①提出与统计有关的实际问题;②建立有效的指标体系;③收集数据;④选用或创造有效的统计方法整理、显示所收集数据的特征;⑤根据所收集数据的特征、结合定性、定量的知识作出合理推断;⑥根据合理推断给出更好决策的建议。不解决问题时,重复第②-⑥步。 3.在结合实质性学科的过程中,统计学就是能发现客观世界规律,更好决策,改变世界与培养相应领域领袖的一门学科。 三、案例分析题 1.总体:我班所有学生;单位:我班每个学生;样本:我班部分学生;品质标志:姓名;数量标志:每个学生课程的成绩;指标: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 ;指标体系:上学期全班同学学习的科目 ;统计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 ;定性数据:姓名 ;定量数据: 课程成绩 ;离散型变量:学习课程数;连续性变量:学生的学习时间;确定性变量:全班学生课程的平均成绩;随机变量:我班部分同学课程的平均成绩,每个同学进入教室的时间;横截面数据:我班学生月门课程的出勤率;时间序列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面板数据:我班学生课程分别在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第四个月的出勤率;选用描述统计。 2.(1)总体:广州市大学生;单位:广州市的每个大学生。(2)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价格高低,为定序尺度;如果调查中了解的就是商品丰富、价格合适、节约时间,为定类尺度。(3)广州市大学生在网上购物的平均花费。(4)就是用统计量作为参数的估计。(5)推断统计。 3.(1)10。(2)6。(3)定类尺度:汽车名称,燃油类型;定序尺度:车型大小;定距尺度:引擎的汽缸数;定比尺度: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4)定性变量:汽车名称,车型大小,燃油类型;定量变量:引擎的汽缸数,市区驾车的油耗,公路驾车的油耗。(5)40%;(6)30%。 第二章收集数据 思考题参考答案

精选-《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A.x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y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y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D.x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答:(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者正确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3)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 (4)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训练科学的推理与思维方法。 2.统计图表的作用有哪几方面? 1)表明同类统计事项指标的对比关系; (2)揭示总体内部的结构; (3)反映统计事项的发展动态; (4)分析统计事项之间的依存关系; (5)说明总体单位的分配; (6)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7)观察统计事项在地域上的分布。 3.简述相关的含义及种类。 答:相关就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统计学 课后习题答案

附录:教材各章习题答案 第1章统计与统计数据 1.1(1)数值型数据;(2)分类数据;(3)数值型数据;(4)顺序数据;(5) 分类数据。 1.2(1)总体是“该城市所有的职工家庭”,样本是“抽取的2000个职工家 庭”;(2)城市所有职工家庭的年人均收入,抽取的“2000个家庭计算出的年人均收入。 1.3(1)所有IT从业者;(2)数值型变量;(3)分类变量;(4)观察数据。 1.4(1)总体是“所有的网上购物者”;(2)分类变量;(3)所有的网上购物 者的月平均花费;(4)统计量;(5)推断统计方法。 1.5(略)。 1.6(略)。 第2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2.1(1)属于顺序数据。 (2)频数分布表如下 (4)帕累托图(略)。 2.2(1)频数分布表如下

2.5(1)排序略。 (2)频数分布表如下 (4)茎叶图如下

2.6 (3)食品重量的分布基本上是对称的。 2.7 2.8(1)属于数值型数据。

2.9 (1)直方图(略)。 (2)自学考试人员年龄的分布为右偏。 比A 班分散, 且平均成绩较A 班低。 2.11 (略)。 2.12 (略)。 2.13 (略)。 2.14 (略)。 2.15 箱线图如下:(特征请读者自己分析) 第3章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3.1 (1)100=M ;10=e M ;6.9=x 。

(2)5.5=L Q ;12=U Q 。 (3)2.4=s 。 (4)左偏分布。 3.2 (1) 19 0=M ; 23 =e M 。 (2)5.5=L Q ;12=U Q 。 (3)24=x ;65.6=s 。 (4)08.1=SK ;77.0=K 。 (5)略。 3.3 (1)略。 (2)7=x ;71.0=s 。 (3)102.01=v ;274.02=v 。 (4)选方法一,因为离散程度小。 3.4 (1)x =274.1(万元);M e=272.5 。 (2)Q L =260.25;Q U =291.25。 (3)17.21=s (万元)。 3.5 甲企业平均成本=19.41(元),乙企业平均成本=18.29(元);原 因:尽管两个企业的单位成本相同,但单位成本较低的产品在乙企业的产量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拉低了总平均成本。 3.6 (1)x =426.67(万元);48.116=s (万元)。 (2)203.0=SK ;688.0-=K 。 3.7 (1)(2)两位调查人员所得到的平均身高和标准差应该差不多相 同,因为均值和标准差的大小基本上不受样本大小的影响。 (3)具有较大样本的调查人员有更大的机会取到最高或最低者,因为样本越大,变化的围就可能越大。 3.8 (1)女生的体重差异大,因为女生其中的离散系数为0.1大于男 生体重的离散系数0.08。 (2) 男生:x =27.27(磅),27.2=s (磅); 女生:x =22.73(磅),27.2=s (磅); (3)68%; (4)95%。 3.9 通过计算标准化值来判断,1=A z ,5.0=B z ,说明在A项测试中 该应试者比平均分数高 出1个标准差,而在B 项测试中只高出平均分数0.5个标准差,由于A 项测试的标准化值高于B 项测试,所以A 项测试比较理想。 3.10 通过标准化值来判断,各天的标准化值如下表 日期 周一 周二 周三 周四 周五 周六 周日 标准化值Z 3 -0.6 -0.2 0.4 -1.8 -2.2 0 周一和周六两天失去了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