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桂林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桂林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桂林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系别: **************** 年级专业: **************** 学生姓名: **********

学号: **************** 实习时间:2011-4-11——2011-4-24

指导老师:****************

****************

2011 年4月24日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学完地质学、地图学、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课程后,组织的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我们能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我们野外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地理教学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1.实习时间:2010年3月22日——2010年4月4日

2.实习地点:广西桂林市等

三、实习过程概述

1、2011-4-11 *** 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以及收集实习资料。

2、2011-4-12 **市火车站乘车前往桂林,以及安排食宿。

3、2011-4-13 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参观岩溶模型及标本;请专家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2011-4-14 桂林园林植物园考察珍稀植物及亚热带生物群落特征

5、2011-4-15.16 桂林——阳朔漓江沿岸岩溶地貌,观察漓江沿岸地下河及溶洞特征。

6、2011-4-17 七星岩、芦笛岩考察地下喀斯特地貌和观察漓江沿岸多层洞穴特征。

7、2011-4-18 月亮山、象鼻山、伏波山考察穿山、孤峰等喀斯特地貌特征。

8、2011-4-19 桂林市郊唐家湾一带观察大型直立倾伏背斜,认识大型褶皱和张性构造角砾岩。

9、2011-4-20 桂林市郊刘家村北渡口观察桂林市区漓江沿岸河流的

地质作用及主要产物。

10、2011-4-21 桂林市火车站乘车返校

11、2011-4-22、23、24 *** 学生根据实习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完成实习报告的撰写。

四、实习内容和要求

1、实习内容

(1)实习动员与准备:包括教师介绍考察的目的、任务和安排、强调纪律;收集调查资料,如文献、地图等资料。

(2)参观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请专家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3)考察桂林园林植物园珍稀植物及生物群落特征。

(4)考察桂林——杨堤——兴坪——阳朔一带的漓江沿岸岩溶地貌,观察漓江沿岸地下河及溶洞特征。

(5)考察七星岩、芦笛岩等典型溶洞的地下喀斯特地貌。

(6)考察月亮山、象鼻山、伏波山等穿山、孤峰喀斯特地貌特征。

(7)观察唐家湾一带大型直立倾伏背斜,认识大型褶皱和张性构造角砾岩。(8)观察桂林市区漓江沿岸河流的地质作用及主要产物;观察下石灰统岩关组岩性特征及构造现象。

(9)实习总结:整理资料,撰写野外实习报告。

2、实习要求

(1)认真阅读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大纲和实习指导书,依据实习指导书的内容,明确野外实习任务。

(2)每日作好实习记录和写好实习日记。

(3)根据每天的实习情况认真做好资料积累工作。

(4)遇有参观、听课或报告,则应详细记录这部分内容。

(5)实习结束后学生按照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大纲的要求,对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完成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一)桂林市(实习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

1.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1)地质地貌和地层概况

①地质构造:总体看来,桂林是一个走向近南北向的复式向斜构造,常山旗背斜,潮田背斜,右隘背斜,书家堡向斜等组成,向斜轴部由下石灰统灰岩组成,产状平缓,两翼较陡,分为中、上、泥盆统。桂林附近,尚有些小褶皱,这些褶皱构造多被后期的断裂所切断破坏,形成断层。喜马拉雅山运动以后,本区表现为缓慢的间歇性上升运动,在气候、地质构造、岩性以及地表、地下水系等有利条件下,岩溶作用和河流下切作用十分强烈,形成奇特的地貌景观。

②地貌:桂林属于峰林溶蚀谷地和孤峰溶蚀平原地带,是亚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喀斯特地貌发育很好,溶洞的发育属于地下卡斯特地貌类型。溶洞幽雅深遽,仅桂林市区144平方千米内竟有洞穴300余处,大小、深浅、形状各不相同,以芦笛岩、七星岩最为著名。洞内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等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古人用“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洞洞相通”来形容桂林的奇穴异洞。

③地形: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平均海拔150 米,典型岩溶地貌。岩溶峰林地貌是桂林重要旅游资源。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南岭山系西南部,109°45''-104°40'',北纬24°18''-25°41''。

④地层:桂林附近主要是上泥盆统灰岩,层厚,质纯,为岩溶地貌的广泛发育提供的优异的物质基础,同时桂林至阳朔地区优势一南北走向的复向斜,复向斜构造控制了本地区的基本格局,复向斜核部为下石岩流灰岩,其初始地形低浅。地层较完整。

(2)气候和土壤概况

①气候:桂林市地处低纬度,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桂林年平均气温18到19摄氏度,最热的天气在七、八月,平均温度为二十八点五摄氏度左右,偶而也有达三十多度的。年降雨量900毫米,每年都偶降小雪,持续时间都不长。雨水最多季节为四月至七月,降雨量占全年的百分之四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之说。无霜期长,全年无霜期309天,最冷的天气在一、二月,平均温度为八点三摄氏度左右,偶而也降到零度以下的。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条件十分优越。

②土壤:桂林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属红壤土带,以红壤为主。酸碱度为4·5~6·5。依其成土的母质可分为红壤土、石灰土、紫色土、冲击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4个亚类,36个土属,89个品种。河流冲积母质砂壤土和水稻土,土层深厚,耕作性良好,是水稻和蔬菜高产区。中色石灰土和黑色石灰土,宜旱地作物和林业生产。

(3)水文和矿产概况

①水文:水文桂林境内河流密布,有漓江、湘江、洛青江、浔江、资江5条江,另有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65条,全市多年平均总水量为403·81亿立方米,河流落差大,水利资源丰富,水能理论蕴藏量约270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07万千瓦,开发潜力巨大,已建成亚洲第一座超千米高水头电站——全州天湖水电站等一批水电站。秀丽的漓江发源于桂林市北苗儿山,自北而南流经石灰岩地区,泥沙含量极低,据测每吨水含泥沙仅67克,因而清澈碧透,逶迤流转于千峰万壑间,映得群峰碧翠,倒映清明,舟行江中宛如画中游。

②矿产:桂林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赤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铅、锌、锡、钨、铝、铌、锰、滑石、重晶石、萤石、花岗岩、石灰石、大理石等40多种。其中17种位于全国前列。

(4)动植物资源

①动物资源:桂林市的动物种类繁多,有1593种,隶属60目295科。陆栖脊椎动物有400多种,其中有云豹、黄腹角稚、穿山甲、果子狸等;水生物有144种,有珍贵的娃娃鱼、鳗鲡等。

②植物资源:全市有高等植物1000多种,包括银杉、银杏等名贵树种;自然植被以马尾松为主,市区以桂花树为主,桂花是桂林市的市花。林业主产杉木和毛竹,全市森林面积121·56万公顷,森林储蓄量3774·42万立方米,每年可提供木材40余万立方米、毛竹1600多万根。

2、实习区人文地理概况

(1)桂林地区地理概况: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北起兴安,南至阳朔,东临海洋山,西抵架桥岭。市辖象山、秀峰、(高新)七星、叠彩、雁山五城区及阳朔、临桂、灵川、兴安、全州、荔浦、恭城、资源、永福、龙胜、灌阳、平乐十二个县,总面

积为4195平方千米,市区面积565余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桂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有壮、瑶、回、苗、侗等几十个民族,市区现有人476万人。桂林交通方便,湘桂走廊是湖南进入广西的一条交通要道,公路可通全区各地;铁路北通湖南,南达湘宁,西通贵州、云南,水路南可至梧州、广州。

(2)桂林的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根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经考证,甑皮岩人已进入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距今约一万年。夏商周时期,这里是“百越”人的居住地。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桂林又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汉至清乃至近代,历代都在这里留下了灿烂的文化遗产,如兴安灵渠、恭城文庙等,文物古迹丰富,市区范围内有文物古迹共552处,被列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17处,其中国家级5处、自治区级23处、市(县)级89处。

(二)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之溶洞(或洞穴)调查与浅析1.喀斯特地貌的分布概况

可溶岩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据统计,碳酸盐类岩约占全球沉积岩的15%,面积4100 万平方千米,硫酸盐岩面积为1100万平方千米,合计面积为5200 万平方千米,占全球面积的10.2%,因此由可溶岩所成的地貌分布也很广。

在我国,碳酸盐类岩的分布可分为裸露、覆盖和埋藏等三种类型,面积共346万k㎡,占陆地面积1/3强,其中裸露型面积为90.7万平方千米,为我国陆地

面积1/10。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和云南等地,(例如: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等,广东则有英德英西峰林,怀集桥头镇燕子岩、肇庆七星岩等)。它们是世界上岩溶地貌最发育的地区之一。

2.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之溶洞(或洞穴)调查与浅析

(1)喀斯特地貌概述

①桂林山水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就是地下水对碳酸盐岩侵蚀作用的结果。喀斯特地貌是指石灰岩地区的地表常见的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天坑、落水洞、溶蚀洼地、坡立谷、盲谷以及地下发育的溶洞、地下河等各种洞穴系统以及洞中石钟乳、石笋、石柱、石瀑布等地貌形态。对于石灰岩地区上述独特的地貌,国内外学术界均以南斯拉夫典型的石灰岩地貌区喀斯特地貌高原的地名来命名,即“喀斯特地貌”。

②堆积地貌:溶洞景观中的精华部分,在我国西南地区的溶洞中你尽可以欣赏那神奇的洞天世界。重力水的堆积是溶洞堆积地貌的主要形成方式,溶解了大量可溶性岩的水滴断续的从溶洞顶部落下并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绚丽多彩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边石堤等。

(2)溶洞的分类

①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m深后形成落水洞。

②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③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在旧日的溶洞和地下河之下继续进行。桂林的象鼻山,则是原地下河道出露地表形成的。在广西境内,经常可看到这种抬升到地表以上的溶洞。

(3)桂林地区典型溶洞(或洞穴)形成及特征分析

①溶洞(或洞穴)的发育过程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石乳石、石笋等。如果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在自然界,溶有二氧化碳的雨水,会使石灰石构成的岩层部分溶解,使碳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CaCO3+CO2+H2O=Ca(HCO3)2

当受热或压强突然减小时溶解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变成碳酸钙沉淀Ca(HCO3)2=CaCO3↓+CO2↑+H2O

大自然经过长期和多次的重复上述反应。从而形成各种奇特壮观的溶洞。

②芦笛岩成因及特征分析

芦笛岩位于桂林市西北郊桃花江右岸的光阴山南侧,所在地层是上泥盆统融

县组下部,岩性为亮晶砂屑灰岩及残作微晶

砂屑灰岩,质纯层厚,岩层向西北缓倾,倾

角小于15度,北60~70度西及北30度东两

组节理或断层十分发育,常形成强烈的构造

破碎带,因此,岩溶发育强烈。

芦笛岩为囊状溶洞,洞口绝对高程比七

星岩高1-2米,洞穴东西长240米,南北宽50-90米,洞高多在10米以上,最高处为18米,游程500多米,洞内有从洞顶垂下的石乳,有从地上向上生长的石笋,还有石乳与石笋连接而成的石柱、石幔、石枝、石花、石瀑等;有些石头内空,敲打时会发出悦耳的声响,根据其声音的高低,分别称做石琴、石鼓、石钟等。同时洞内堆积有大量的化学堆积物,其规模宏大,形态万千,实为罕见,洞内堆积物西半部有大量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幕、石瀑布等;东半部洞顶逐渐向边缘降低,显得十分开阔、空旷,洞底相对较低,利用积水,故近期有边石发育。

a.狮岭朝霞

狮岭朝霞是一幅由许多钟乳石组成的壮丽图景:有挺拔的山峰,有茂密的森林,有一头大狮子,还有浓阴遮天的千年古树。这些都是由洞顶滴水形成的钟乳石含有钙离子的水从裂缝中滴下来,经过上万年以至几十万年的积累,结晶成悬

挂在洞顶的石钟乳;水滴到地上,形成从下往上长的石笋;经过漫长的年代,石笋和石钟乳连接起来,形成了石柱。这一类由滴水形成的钟乳石称为滴石类次生化学沉积物。中国有句成语说“水滴石穿”,在芦笛岩却是水滴石长,只要有滴水活动,钟乳石就会不停地生长。

b.瓜菜丰收

这座山上有许多瓜果和蔬菜。这是莲藕、豆角、高脚白菜、花菜、丝瓜、苦瓜、冬瓜、花生,山下还有西瓜与一个广西特产田柚。这一带是洞顶裂隙最丰富的地方,每逢雨季就会有大的流水、滴水,还有从高处落下溅散成雾状的水珠,这些富含酸根与钙离子的水形成以石煤为主的协同沉积,造就了这一幅丰收图景。

c.水晶宫

这里是芦笛岩最宽阔的地方,最宽处有93米,最高处18米,这里平整,空空荡荡,没有密集的钟乳石,有两个原因:第一,这里的岩层平缓。古地下湖的湖水顺着岩层溶蚀了整层岩石,留下的层面平平整整,成了这个大厅;第二,是因为这里的洞顶岩石比较完整、裂隙小,水不能渗透下来,所以钟乳石也少。洞底更显得平坦宽阔。

d.边槽状侵蚀:岩层软硬相间,发育于潜水面附近的溶洞,受到水面的溶蚀、侵蚀,使坚硬部分突出,而软弱部分被侵蚀。侵蚀过程中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微向下倾斜的层叠式边槽状地貌。而受侵蚀更深、裂隙较大的部分,形成与边壁微相连、如刀状的形态较大的“千年古刀”。

e.石幔:含碳酸钙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时,因二氧化碳迅速逸散而产生片状和层状的碳酸钙堆积,其表面具有弯曲的流纹,高者达数十米,非常壮观。

f.边石堤:是指溶洞底部两侧堤状堆积物,高度一般几厘米到几十厘米,呈弧形阶梯状。

g.石锅:如果一个溶洞顶部的某一局部地点受到较为强烈的紊流作用,随着水压增大,溶蚀能力增强,这些地方的溶蚀量比周围大,从而形成向顶侧凹入的弧形面。

h.边槽:是指溶洞的边壁在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向洞测凹陷的槽状地貌

③七星岩成因及特征分析

七星岩又叫栖霞洞、碧虚岩,在普陀山西侧山腰。上泥盆统融县组的中上部,厚层块状碎屑灰岩,倾向西南,倾角5~15度,北西及东北两组高倾角裂隙特别发育,使岩层具有较好的次生渗透性,并在地下水的长期作用之下,形成七星岩这个绚丽多彩的洞穴系统。现在供我们游览的是中层。游程814米,最高处27米,最宽处49米,洞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左右。

七星岩山体已洞穴化,其洞穴系统主要有:霞洞(游览进口),弹子岩,曾公岩,元风洞,省春岩,老虎岩,抽水洞及豆芽湾水洞口等23个洞口,洞穴呈层状分布,共有四层:上层相对高度(指洞底高出平原面)为35-40米以上,以普陀茶室洞穴为代表;中层,相对高度为25-30米,以游览廊道为代表,是典型的“地下沙道”型洞穴,其长度大于1300米,中层与下层洞穴一般不易区分,下层洞穴有以下特征:a:洞壁边槽发育,说的当时地下水流长期不稳定,对洞壁侧蚀

作用强烈,同时多层边槽的存在说的地壳的多次上升,洞壁

还发育有蚀坑、蚊蚊等,说的地下水承压的性质。

b:洞内化学堆积物有石幕、石幔、石钟乳、石柱、石笋、石葡

萄、边石。

c:有多处洞道和底层的现代河道垂直并且连通,洞内多处有塌

陷坑,陷落及陷裂隙。

从龙隐洞左壁张定叟等人的石刻上发现的石钟乳长 1.6米,据考证石树是宋代的,距今已有800年历史,依此可以推算该石钟乳的生长速度为20厘米/百年。

④芦笛岩和七星岩的对比

芦笛岩与七星岩比较,芦笛岩的洞穴化学堆积规模宠大,而七星岩则广泛发展有边槽和石窝,一般认为七星岩距主河比芦笛岩要近得多,在洞穴形成过程中,七星岩与地表水的水力联系自然密切得多,岩溶水的水平活动也必然强烈得多,其流速和能量都很大,侵蚀作用十分明显,因而洞穴旷阔幽长,边槽和石窝引人注目。

⑤高位溶洞即穿洞成因及分析

a:穿洞的成因

溶洞形成以后,如果地壳上升,或者潜水面下降,原来发育于水平流动带上

的溶洞,使抬升至季节变动带以至垂直渗透带中,成为长期干涸或间歇性的溶洞。由于这些溶洞通常位居山体上部,而且有时多层出现,因此,又把它们称为高位溶洞。当高位溶洞穿过山体时,就成了穿洞。

b:典型穿洞分析

阳朔的月亮山在阳朔城南8.5公里桂荔公路西侧高田乡凤楼村境内,海拔380米,长410米,宽220米。它是由流水对其进行溶蚀成溶洞,后因地壳上升或潜水面下降,露出水面并在外力作用如风力和雨水冲刷作用下形成一个形似明月的穿洞,故名为月亮山。

另一个典型穿洞则为象鼻山的水月洞。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在3.6亿年以前,海底石灰岩沉积,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形成溶洞。在距今约1.2亿年前,由于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了一个东西通透的穿洞。

两个典型穿洞在后期影响因素存在不同,月亮山现期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风化作用,而象鼻山以流水的机械侵蚀为主。

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桂林喀斯特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因喀斯特发育使地表严重缺水,或在雨季时地表水来不及排泄,使喀斯特洼地积水成灾,影响农业生产;喀斯特洞穴导致坝区、库区发生渗漏;采矿或开挖隧道时发生涌水;喀斯特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导致地面的塌陷;路基或铁路建筑物遇地下喀斯特泉水受淹等。但是,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运动和贮存的良好场所,可利用洞穴作为地下水库,进行发电和灌溉;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于灌溉、饮用,且有承压性,便于开发利用;喀斯特区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尤以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种沉积矿产最为丰富。近年来,随着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采,发现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喀斯特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具有突出的美学和自然科研价值。桂林喀斯特类型齐全,自然景观秀美,赏心锐目。桂林这么美丽的风光,使我感到大自然是如此的伟大,神奇。它鬼斧神工,不仅给人们带来忙碌后的轻松享受,还有如此打的科学价值,而且给人民以及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三)桂林地区唐家湾一带地质构造地貌调查与浅析(1)大型直立倾伏背斜

唐家湾地区的地质构造属于典型的大型直立倾伏背斜,大型褶皱和张性构造

角砾岩。组成褶皱的各

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

楚,则较老岩层位于核

心的褶皱称为背斜;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新岩层位于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直立倾伏褶皱,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倾伏角10°~70°。桂林市党校对面的山头可见一完整的背斜构造,并且是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背斜成山是因为背斜受到张力的作用,从而使中间的岩层破碎,又受到风化、流水等作用,从而形成了谷地;向斜成谷因为受到岩层的挤压作用致使中间的岩层向上突出,加之中间的岩层比两侧的岩层要坚硬因而两侧的岩层被侵蚀掉留下的是中间的岩层,从而形成了山。该处岩层的核部地层为中泥盆统信都组(D2X)石英砂岩、泥质砂岩和泥岩。植被发育,地貌上表现为负地形,两翼地层为中泥盆统东岗岭组(D2d)白云岩和灰岩,表现为陡峭的石山地貌,东翼产状为260o∠35o西翼产状为110o∠28o。背斜轴面近于直立,枢纽向南倾伏,为一直立倾伏背斜。(2)张性构造角砾岩

桂林市牛奶场小西山的南侧面山脚下,在此处可见一断裂破碎带。破碎带中构造角砾岩发育。构造角砾岩指由于应力作用原岩破碎成角砾状被破碎细屑充填胶结或有部分外来物质胶结的岩石。将这样的结构称之为破碎角砾结构,因为它是动力变质岩中碎裂程度中等的岩石。构造角砾岩在断层破碎带广泛分布,其厚度取决于破碎的强度,有时可厚达数百米,延伸数十至数百公里。角砾岩呈粉红色,角砾构造,块状构造,角砾呈深灰色,大小几厘米—几十厘米不等,棱角分明,杂乱分布,成分为灰岩,钙质、铁质、泥质以及不规则网脉状方解石胶结。

张性角砾岩是由张性破裂作用产生的角砾岩。显著特征是:①角砾大小悬殊混杂,分选性差;②棱角张性角砾岩显著,圆球度低;③排列紊乱,无定向性;

④近源物质,成分简单。此外,它常以角砾岩带形式出现,带内变动程度往往不同,变动剧烈的岩石十分紊乱,变动轻微的甚至保存着岩石层理等原生构造。此乃张性构造的定性标志。

(3)地下暗河、盲谷及落水洞现象。

暗河的定义:在喀斯特地区由潜水石灰岩形成经常流水的地下通道。

桂林市委党校西边黄村西南600m 的小型盆地中,此处为以小型的峰林盆地,面积约0.6 Km2,四周被峰丛环绕,峰顶到盆地中心的高度约140—180m,盆地中部发育一条延伸方向NEW—SEE的地下河。自盆地中水泵房边进入地下开始,向南东方向约100 m的地段内时隐时现构成明流与暗流交替出现,最后转为地上河的奇特地形。在最西端的出口处可见到随季节变动的水位,水位随季节变化,水温较稳定,常年在10—20°C之间变化。水质优良,无色无味,可供饮用。

暗河的作用:暗河的水位、流量不稳定,旱季与雨季流量差数可达10倍或100多倍。有些暗河水流湍急,有跌水,甚至有瀑布,有的可形成地下湖泊。有一部分暗河水流具承压性。暗河也可发生袭夺改道,使水流集中,河水比降减小。暗河水可用于供水,在一些落差大的地段,可建造地下水电站。

沿暗河可到小型天生桥和落水洞。暗河出露地表后的明流地段称为盲谷,盲谷中可见到很多落水洞非原生的灰岩露头,产状各异,表明该盆地溶蚀坍塌时岩块杂乱堆积,致使灰岩产状多变。

五、实习收获和心得

通过这次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让我把所学的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野外实践考察联系起来,真正地用理论指导于实践,也使我更深刻地理解和巩固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应用理论的能力和实践工作能力。同时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了人身安全和同学团结的重要性,并且也发现了在实习的过程中应秉正自己的态度,要注重细节及善于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的重要性。还有一点就是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加深了与同学交流和感情。但在实践中也发现自己的理论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而且在相近事物之间挺容易混淆,这为我在以后的学习中敲响了警钟、提升了危机感、指明了方向,懂得了自己更应该往哪方面去努力,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待知识点不仅仅是要填充它的长度更重要的是要扩充它的深度、深入的理解。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实习报告

地理科学野外实践实习报告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基本的野外调查工作方法和一些简单的技能。 2、通过野外实习,了解调查地区气候、地貌、母质等成土因素的特点及其和土壤发生的关系。 3、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集,掌握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发生演变和分布规律,学会土壤剖面点的选择和修整、土壤剖面层次划分,形态描述和记录。 4、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和变化的影响。 二.实习地区自然概况简介 地点:浙江省杭州地区 时间:XX年8月27日—XX年9月2日 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____(省、市、区、县)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0°16'、东经120°12'。杭州西北部和西南部系浙西中山丘陵区;东北部和东南部属浙北平原密布,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的一部分。全市丘陵山地占总面积的65.6%,平原占26.4%,江、河、湖、荡、水库占8%。 杭州地区处于中北亚热带过渡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夏季平均气温 28.6℃,冬季平均气温3.8℃。无霜期230-260天。年平均降雨量1435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76%。

杭州地区大地构造处于扬子准地台钱塘台褶带,中元古代以后,地层发育齐全,岩浆作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较好。近期由于现代构造运动趋向缓和,地震活动显得微弱,地壳相当稳定。区内地层出露和岩石种类组成较齐全,地质构造复杂而地貌类型多样,有火山熔岩地貌、构造地貌、岩溶地貌、流水地貌等等,地表起伏变化大,山、丘、岗、沟和平原组合,更添人类文化(特别是杭州城市文化)因素影响之叠加。由于以上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作用,使____(省、市、区、县)域土壤、植被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野外实习报告书格式

海南师范大学资地理与旅游学院野外实习报告实习课程:综合地理实习 姓名:李芳 专业班级:_ 地理科学一班 学号:___ 完成日期:2014年9月6日

4 实习报告正文部分: 海南岛旅游业的发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海南是我国最具热带海洋气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热,雨量充沛,干湿季节明显,常风较大,气候资源多样。海南岛年平均气温在23-25摄氏度之间,全年无冬。大部分地区降雨充沛,全岛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海南岛海岸线长达 1617.8千米,沿岸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18个。海南岛四周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海滨旅游胜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内的大陆架渔场6.65万平方千米,水温适中,海洋生物丰富,有鱼类1000多种,藻类200多种。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态的热带珊瑚礁鱼和各种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潜水旅游的观光美景。海南已经成为一个着名的旅游胜地,以海口和三亚为两个端点,海南的旅游行程基本分为三条线,一条是东海岸的海滨旅游风景线,一条是中线的黎苗少数族风景线,另一条是西海岸的原始丛林风景线。这些无一不吸引着世界的游客 第一站:儋州蚂蝗岭地区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调查 蚂蝗岭方圆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坏,加之土质疏松,水土流失日益侵蚀沟壑纵横密布,最深的达20多米,蚂蝗岭日趋荒漠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33.4平方公里,导致附近上百亩农田被泥沙淹没,河道淤积,严重影响了附近村庄农民的农业生产。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蚂蝗岭水土流失综合治

理项目被列为国债项目。针对蚂蝗岭的土壤特点,儋州市水利、林业等部门采取工程措施(开挖挡土坝)与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结合,分期对蚂蝗岭进行综合治理。水利部门在林间开挖谷坊、截水沟等,并进行沟头防护,这些水土保持工程发挥了拦沙蓄水的作用。林业部门则全力实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选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强且能够改良土壤的马占相思树和桉树树种,实行科学造林,据统计,几年来已完成人工造林3万亩。同时在行间种植覆盖物,以减弱洪水的冲刷力。经过几年的综合整治,治理区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渗,地表径流得以控制,减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渗量,极大地促进了植被的生长,小鸟、兔子等野生动物相继出现,使蚂蝗岭地区的生态系统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 (蚂蝗岭水土流失严重区域) (治理后的蚂蝗岭) 第二站:儋州千年古盐田 儋州千年古盐田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新英湾南面的盐田村,距今1200年,是我国最早的日晒制盐点之一,也是我国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晒制盐方式的古盐场。盐田村是个非常平静悠闲的海边村庄,入村后,一眼就可看到海边散落的大小不一的石槽,它们像像一方方砚台错落分布在一垄垄的盐田周围,颇为壮观,有些上面还雕凿着古朴的文字。石槽间散落着许多不知名的植物,以仙人掌居多。儋州千年古盐田总面积750亩,有砚式石槽7300多个,年产量500吨。因其保留了最古老的晒盐工艺,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里的盐工们根据海南岛高温烈日的特点,改变过去“煮海为盐”的方法,用经过太阳晒干的海滩泥沙浇上海水过滤,制成含高盐分的卤水,再将卤水倒在石槽内,经暴晒制作成盐巴。现在盐田村仍有30多户盐工,每天都在这片盐田上沿袭着古老方式劳作。 第三站:龙门激浪 龙门激浪位于儋州市峨蔓镇海滨龙门山。龙门山是座屹立于海岸的岩石山,最高点39米,山上怪石嶙峋,从北望南,延绵起伏,状似万里长城一段,雄伟壮观。山之东有一瓮门,素称"南天第一门",高30多米,宽阔20来米,中空通风,岩石呈拱形,北风掀浪,撞于石门,鸣声如鼓,回响10余里,故得名"龙门激浪"。这里绵亘4公里的海岸,沙滩洁净,岸上巨石千姿百态,风景别致,站在岩石观涛,心旷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游景点。龙门激浪于明代得名,向受游人称奇。前清拔贡陈有壮题有七绝一首:"龙门峭石势嵯峨,远望潮来卷白波。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

地理野外实习考察之土壤调查——一、土壤调查的目的与任务 1.通过实地调查了解土壤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分布的规律; 2.掌握观察和描述土壤剖面的基本方法; 3.根据成土因素,综合分析成土过程和土壤性质,鉴定土壤发生类型,诊断土壤肥力水平,评价土壤质量。 二、准备工作 1.人员组成 级地理专业学生;指导教师。 2.实习计划的拟定 2.1地点:三清山 2.2时间:年月日——月日。 2.3路线:以金沙为基地,进行四条路线的土壤勘察 (1)金沙——地震台——岭头村——玉帘瀑布; (2)金沙——西坑村——紫湖镇中学; (3)金沙——玉灵观——风门——三清福地——玉京峰; (4)金沙——西坑村——南山乡(枫林)。 2.4内容:本次考察的主要内容有两项 (1)三清山水稻土类型与特点,分布状况,土壤质量评价,利用改良措施等。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一、二两条路线进行。 (2)三清山自然土壤的发生学分类,各类型的剖面特点,土壤分布规律与垂直带谱。此项主要结合上述第三、第四两条路线进行。 2.5主要观察剖面点的选址范围: 01号点:金沙断桥处,实习考察方法与程序的训练;新生体观察:铁、锰结核的特征及分布层的位置关系;冷浸田特点及改造、农耕措施的理论解释。 02号点:三清山山门处,自然土壤的发育程度:母岩矿物组成与土壤矿物组成的关系;根据水稻土的水热条件、地形、母质来源等的综合影响进行分类、分布的考察研究,并绘制路线分布草图。 03号点:西坑村,自然土壤:丰厚均质土状堆积物,淀积层特点、剖面中粘粒含量情况,基岩与母质的关系等;水稻土:平田、冲田的物质组成特点,访问农户作社会经济条件调查 04号点:紫湖镇中学,自然土壤:剖面颜色特点,利用现状观察;水稻土:平田特点,访问农户作调查;等高线种植方式的考察。 问题与讨论: (1)山地红壤与基带红壤的区别与联系;(2)成土因素在地带性土类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不同母质的红壤剖面形态的特殊性;(4)不同水稻土类型的分布规律;(5)等高线种植方式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05号点:金沙原锯木厂,花岗岩母质山地红壤剖面特点观察。 06号点:石鼓岭电站,粗骨性土剖面特点观察。 07号点:吊桥与岭头山分叉路口,山地黄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 08号点:距岭头村300米处(油茶林下),砾质石灰土剖面特点观察。 09号点:岭头村旁(银杏树旁),山地红壤的剖面特点观察,诊断土层:网纹层特点与成因;水稻土各类型的分布组合模式考察,并绘制草图。

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4篇 *目录2017自然地理实习报告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大学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自然地理学的相关实习报告例文自然地理学实习报告 *由小编推荐给大家参考阅读! 一、实习目的 1. 了解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2. 了解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3. 溶洞形成相关地质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二、实习内容 1. 瑞晶洞位于浙江临安市昌化地区的石瑞乡蒲村。东距杭州130公里,南邻千岛湖125公里西离黄山166公里,北连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51公里。该洞洞体呈垂直状,异常高大。第一洞厅垂直高度达82米,堪称国内第一,洞内岩溶景观密度大、品种齐全,尤其是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花”,大大小小的石花布满洞顶,使瑞晶洞成了世上罕见的地下花园。 2. 地下溶洞的形成过程 地下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转化为微溶性的

碳酸氢钙。由于石灰岩层各部分含石灰质的量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不同,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陡峭秀丽的山峰和奇异景观的溶洞。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溶洞顶滴到洞底时,由于水分蒸发或压强减少,以及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的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如果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上滴落,随着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挥发,则析出的碳酸钙就会积聚成钟乳石、石幔、石花。洞顶的钟乳石与地面的石笋连接起来了,就会形成奇特的石柱。 3.石菊花、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帘和边石坝的形成条件和机制 (1)石菊花 石菊花是石灰岩溶洞的特有品种,在洞内有着大量的石菊花。大大小小的石菊花布满洞顶,形态各异。石花的化学成分为碳酸钙,由针状、细柱状晶体组成,其多直接长在石灰岩石上。石化是包气带毛细渗水的产物,即含碳酸钙的地下水通过岩石缝隙缓慢从岩石中渗出,碳酸钙中氧气不断溢出,形成结晶。 (2)石笋、石钟乳、石柱 洞中长着高大的石笋和石钟乳。石笋是直立在洞里的尖锥体。当饱含着碳酸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滴至洞底,由于在洞穴内有时温度较高,水分蒸发,水中二氧化碳溶解量减少,钙质析出,沉积在洞底,日积月累自下向上生长的就形成了石笋,自上而下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通过这次野外的实习与实践,加深了我对课本中理论知识的巩固,以及加强了我的动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本次杭州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共7天,这7天里我们去过许多地质地貌明显的地方。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地理野外实习报告,请笑纳!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1 为期一周的北京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结束了。这是我第二次去北京,但是,与第一次旅游相比,本次带有旅游性质的实习让我对很多景点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于城市面貌、城市规划、城市发展历史等专业问题也有了进一步的具体认识,对我来说,本次实习可以说是获益匪浅。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自己北京实习的收获。 一、现代城市建筑与古代建筑格局的破坏 在北京待了一周的时间,在各个景点中我印象非常深刻的地方是什刹海地区和颐和园公园。我的很多同学与我有同样的感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什刹海地区和颐和园公园是老北京遗留下来的古老建筑,而除了这些,北京留给我们的只有钢架建筑和仿古建筑,让人看了除了厌倦就是乏味。北京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北京城不仅是辽、金、元、明、清的“五朝古都”,

而且早在西周时期便是燕国的都城。明清时期,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行改建的,全城分为官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四重,有一条7.8km 的中轴线纵贯南北,南起永定门,北抵钟鼓楼,整个外城、内城、皇城和宫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完整和谐、举世无双的巨大建筑群。而现在,除了孤零零的紫禁城和景山公园,北京的古城墙和古城门早已经被拆除,世界著名古都的称号名不副实。近年来,随着北京现代建筑的迅速发展,很多建筑已经违背了古都的文化内涵。比如说,位于北京西客站的高大门洞上的大亭子和____________广场西侧的 国家大剧院就是其典型代表。北京西客站仿照景山的万春亭建设,造型看调似具有中国传统特色,但实际上华而不实,体现出一种强调形象而忽视现实功能的时代特色。国家大剧院被称为”漂浮在碧波中的水晶球”,但是这个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极不和谐的建筑横亘在南北中轴线旁,缺乏文化衔接,割裂了传统与未来。现在站在景山和天安门城楼举目眺望,北京无不是林立的高楼,北京古都的传统风水格局被禁锢在有限的几个地方。现代城市的表情显得蓬勃生机,势不可挡,但传统古都的安宁与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北海公园四周的建筑群(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2021年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考察报告

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考察报告 华盖路步行街商业地理 胡舜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初二(5)班邮:528300 调查目的: 通过对华盖路及其附近环境的调查,了解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特点;培养自己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资料,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的能力。 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查找有关华盖路步行街的资料; 2、带齐笔记本和笔到该地进行实地调查; (注:被调查商店为:班尼路服装专卖店、日顺皇皮鞋专卖店、意法运动系列专卖店、大众眼镜连锁店、卡西欧钟表专卖店。)

调查结果: 1、华盖路步行街的概括: 华盖路长约1千米,于前几年曾进行大型改建、维修与装修,使其变成为一条富有古式欧陆风格的步行街,有数百家商铺。现已有数家着名品牌的商店进驻,人流不断,商机无限,使步行街成为大良最热闹的街道之一,也成为大良着名的旅游区和象征之一。 2、调查华盖路步行街商场店铺类别、商品基本结构。 商场店铺类别 鞋类 服装类 百货类 眼镜类 钟表类

商场店铺名称 日顺皇皮鞋专卖店班尼路服装专卖店意法运动系列专卖店大众眼镜连锁店 卡西欧钟表专卖店商品主要 国内 国内 国内、外 国内

国外 商品档次情况中低档 中档 中高档 低档 高档 经营情况评价比较好 好 比较好

好 一般 生意好坏原因分析 位置好,价钱比较合理 位置好,品牌较有名,但价格较高 位置好,信誉好,有固定客源 位置一般,价格偏低,但质量一般 位置较一般,且价格较高 问题分析: 1、如果你开店经营,你考虑的主要货物(类型)有哪些? 答:我会考虑销售一些顺德的特产,如崩沙、牛乳等。

2、请你对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进行评价,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答:我认为华盖路步行街的布局不错。我的建议是:其一,将步行街内显得格格不入的华盖市场搬走,将其改建成一个购物中心;其二,将步行街内一些不该出现在旅游区的店铺,如游戏机室等坚决取替;其三,多派保洁人员清洁步行街,使其更加整洁。 调查体会: 我觉得这次的考察活动开展得很成功,原因在于准备较充足,途中也没遇到太大的困难;不足的是,可能写得不够全面。但总的来说,还是成功的。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地貌学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考察时间:10月28日——31日考察目的和要求:1,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安顺主要地貌类型,基本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分析其成因。了解地质、水文、气候、土壤与植被对地貌发育,地貌灾害与防治的影响。2,使学生学习掌握地貌野外考察全过程的程序和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野外观测、标本与样品的采集等3,通过实习,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了解掌握有关一起和工具(罗盘,海拔仪等)的使用原理和方法。考察内容;(一),区域地貌观测实习1,认识安顺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其特征。2,通过对地形图地貌的判读,观察安顺地貌的分布规律。3,认识地貌灾害(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滑坡等)及防治。4,初步分析地貌对农业产业布局的影响。(二),北盘江河流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河流侵蚀地貌特征。2,观测河流阶地地貌特征。3,观测河流凹凸岸的流水作用特征。4,观测河流干流交汇处的地貌特征。(三),喀斯特地貌观测实习1,观测地表喀斯特地貌特征和分布 1 / 6

野外地理考察报告

地理教师培训基地野外考察报告 时间: 考察地点:江苏省中北部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 参加人员:陈胜庆、李功爱、陈大旺、杨志荣、费燕杰、张慧娟、顾四新、马莉、王保卫、董训跃、罗芸英、杨丽萍 一、考察目的: 为了提升浦东新区地理教师的整体素质,培养一批地理教育观念较新、地理教学方法灵活,且能适应“二期课改”教育要求的地理教师,浦东新区地理学会、地理骨干教师培训基地联合组织了长江三角洲北翼地理野外考察活动。一行的39人中,绝大多数是浦东新区地理骨干教师或陈胜庆、吴根才、李功爱地理培训基地的成员,通过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如GPS全球卫星定位仪、数码相机、电脑网络等技术,收集沿线考察的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景观资料,将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树立新的资源观、能源观和生态环境观。旨在将实践中获取的知识通过加工运用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提升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考察内容: 1、我们考察了江苏盐城大丰--世界 目前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这里风光秀 丽,生态环境独具特色,生态湿地旅游资 源非常丰富,有“东方湿地之都”之称。 这里建立了麋鹿、丹顶鹤和中华鲟自然保护区,是地理考察的好去处。

2、参观了施耐庵纪念馆及陵园--施耐庵是历史名著《水浒转》的作者。 3、考察了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对了解我国近代历史收集了难得的资料。 4、参观了“中国水晶之乡”--连云港市东海县水晶洞、水晶生产和销售基地--我们亲眼目睹了岩浆活动、地质作用的产品:各类岩石、矿产,特别了解了内生矿产的形成条件及产品、水晶矿的价值及加工过程,学习了辨别真假水晶的简易方法。 5、参观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了解了我国大陆的钻探技 术,这项工程的胜利竣工获取了大陆基 岩研究的宝贵资料,对地质勘探提供了 许许多多的科学依据。对进一步研究地 球的演化历史、发展变化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主钻孔位置:38.095300N、40.3778740E,该工程利用现代深部钻探高新技术,在具有全球地学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部的江苏省东海县钻探一口深达5000米的科学钻井。 6、考察了位于连云港附近的花果山--花果山是拍摄电视《西游记》的主要外景地,这里的山石、树木、花草都较特殊,对地质、地貌、生物、土壤、气候的考察意义较大。也使我们对自然地理要素

南京综合自然地理实习报告

目录 前言 一、实习目的 二、实习方法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第二章地质地貌 一、南京地区地质地貌简介 二、典型的地质地貌地区 第三章土壤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内容 三、实验工具 四、实验步骤 五、黄棕壤概述 第四章植物地理 一、实习地点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区域气候条件 四、本区与山东地区的植物群落比较 五、主要植物 第五章水文学 一、长江 二、玄武湖 结束语 前言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大纲中有明确规定的教学内容之一,观察与实践是学习、研究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物地理学等的重要方法,因此,野外实习对于自然地理学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 首先,印证课堂上学习的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收集第一手资料,为解释相关现象和自然演化规律,了解实习地的地质地貌演化过程; 第三,发现问题,培养并激发兴趣点,培养科学家探索精神。 第四,开阔视野,增加阅历,为将来相关专业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二、实习方法

1.?踏勘法。通过对实习地线路的观察和资料分析,了解地质地貌的总体特征。 2.?定量研究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3.?地图法。利用已有的地形图资料,填注调查区的相关内容,并进行专业分析。 三、实习的相关课程 实习课程包括本科期间学习的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学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矿物和岩石的识别,地质地貌类型与构造岩石的关系、了解地层分布、火山活动及其产物的特点、河流与地貌形成、生物分布与地理特征间的关系、不同的土壤类型与母岩间的关系等。 四、实习时间与地点安排 根据地理与旅游学院实习课程计划,本次本科二年级综合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安排在11月下旬进行。根据实习内容、实习条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实习地选为南京及周边地区,主要实习地点根据实习内容,按照“点”、“线”、“面”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具体实习线路。 实习出发前两天:开准备动员会;实习前室内辅导,进行野外实习的准备工作。第一天:早晨乘客车从日照至南京,途中观察沿线景观变化。下午到达南京前观察六合瓜埠火山。 第二天:南京汤山—孔山—棒槌山—湖山—大石碑—国家地质公园 第三天:紫金山天文台—中山植物园 第四天:小茅山及中山垭口—中山陵 第五天:燕子矶—玄武湖 第六天:地质博物馆 第七天:返校 五、实习内容与具体要求 这次南京野外综合实习,地质地貌部分是在学完《地质学基础》、《地貌学》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实习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基本地质现象的感性认识,包含对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认识底层剖面,识别主要的化石,判识基本的褶皱和断裂构造,了解重要的内外动力地质现象,使书本知识更好地和实际相结合。同时,还要使学生在判读地形图,在地形图上定点,使用地质罗盘测量产状,记录地质现象、地质示意削面图、地质素描图,采集和编录标本以及编写地质报告等基本地质工作方法和技能受到初步训练。通过实习,使学生对地质工作的性质与内容有所了解,开阔眼界,培养对地理科学的热爱,巩固专业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野外实习是地质地貌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要靠教师讲解,更要靠学生刻苦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第一章实习地域地理概况 一、实习区域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与南京市,地理位置为北纬31度14分—32度37分、东经118度22分—119度14分。 二、实习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南京为江苏省会,地处长江下游平原景色优美是我国着名的风景旅城市,地理优越,风景佳丽,有国家生产力布局中最大的经济核心区——长江三角洲、宁镇丘陵小区、江淮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能资源充足,

云南师范大学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地科)

目录 一、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1) 1.1 实习时间 (1) 1.2 实习地点(路线) (1) 1.3 实习目的 (1) 1.4 实习人员 (1) 1.5 实习准备 (2) 1.6 实习基本内容及经过(4月16日~4月23日) (2) 二、实习沿线和实习区地理概况 (3) 2.1 自然地理 (6) 2.1.1 石林 (6) 2.1.1.3植被与土壤 (8) 2.1.2 蒙自 (12) 2.1.3 屏边 (13) 2.1.4 马关古林箐自然保护区 (19) 2.1.5 马堵山水库 (19) 2.1.6 澄江县抚仙湖 (21) 2.2 人文地理 (22) 2.2.1 石林 (22) 2.2.2 蒙自县 (26) 2.2.3 屏边县 (33) 2.2.4 河口县 (37) 2.2.5 建水县 (41) 三、专题报告 (43) 四、实习总结 (48)

一、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基本概况 1.1 实习时间 2012年4月16日至2012年4月23日,历时8天。 1.2 实习地点(路线) 昆明市呈贡区→石林县→蒙自市→屏边县→河口县→建水县→江川县→澄江县→昆明市呈贡区。 1.3 实习目的 (1)培养学生自然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工作意识,了解自然地理野外工作的基本思路与途径,并初步掌握自然地理学野外调查与研究的基本方法。理解自然地理学各个要素之间、各个地域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 (2)通过这次对实习使我们对云南省东南部的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分析实际问题。 (4)通过对对实习区域的自然资源、人文风情、经济发展状况的进一步了解,更加全面的认识到了实习地区人地关系的相关问题。 (5)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能力,锻炼意志。 1.4 实习人员 09级地理科学专业92人以及王平、左俊辉、段勇、吴宁、丁文荣五位指导老师,因徐伟同学未参加本次实习,因此实际只有91人。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从5月3日开始进入了为期3周(5月3日—22日)的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周,本次实习分为校内准备阶段、野外实习阶段和校内考核总结阶段。实习区主要有潮汕实习区、厦门实习区、湄洲湾实习区和泉州专题调研实习区。 本次野外实习方法主要是在指导教师的现场讲解下对野外实习区进行考察,实习区域路线考察与定点专题调查研究相结合,区域专题实习与不同区域同类专题的比较研究相结合。在分配到的小组专题调研——“泉州中心城区交通”中,以教师指导调研线索为辅,小组自行调研为主,通过小组成员的配合、研究,对泉州中心城区的交通,即四纵八横进行交通道路系统、道路布局、节点、停车场、公交停靠站、交通问题等方面的调研。 1、潮汕实习区 5月5日在潮州参观了开元寺泰佛殿、韩文公祠、广济桥。开元寺泰佛殿属于南传佛教,其建筑是泰式建筑,金、白为主色,三角形、大坡度的屋顶,鱼鳞片状、墨绿和黄色的瓦片。孔雀头麒麟身的吉祥物别有特色。整个泰佛殿的结构为T字形。韩文公祠位于城区东面的韩江东岸。韩愈被贬至此后整治了当地的水患和鳄鱼之灾,对于当地而言功不在禹下,因此当地人民特地建立了该祠庙来歌颂他。广济桥,又名湘子桥,横卧在韩江上,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启式大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并且其桥墩之上的亭阁,受中元文化影响,又融合潮州地方风格,形成了以中原文化为主的闽南文化特色,如具有燕尾翼,却是灰砖灰瓦。韩江江阔水深,具有航运价值。 5月6日上午途径国家跳水训练基地,到达位于汕头湾南侧的千佛塔和白花尖大庙进行考察。千佛塔共有7层,呈四方形,每面铸有大小佛像250个,四面合计为一千佛,故名千佛塔。白花尖大庙,分三进,一天井,第二进是拜亭,第三进是主殿。该庙属于道教,但却有属于佛教的双龙戏珠,燕尾翼的部分也是具有闽南特色。 下午和晚上以公园和广场为线索参观了汕头人民广场、滨海公园、时代广场、中山公园和潮州人民广场。广场是城市的名片,是市民表达政策需求的地点。广场的类型有市政广场、商业广场、站场广场、文化广场、体育广场和综合性广场。其选址也有不同的特色,如被称为城市心脏的市政广场通常选址在城市的几何中心或中轴线或重要区域。广场的设计主要是硬化面积必须大,有中心公园、绿地。广场前段是人民活动、集会的场所,后段则是休闲空间。例如汕头的人民广场,主要是以植物配置为主,楼亭阁较少,硬化空间不足,并且无地下空间。而时代广场却不时代,主要功能是乘凉乘风,广场以草地为主,硬化空间少。周边以居住区为主,浪费广场周围的高价值公共空间。汕头中山公园是汕头市现存建园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它四面环水,北面濒临韩江,可以眺望韩江的自然景致,三面是人工河道,用三座桥与市区相连。中山公园地处闹市区又没有闹市的喧嚣。园内水面宽阔,绿树成荫,被称为是汕头的“市肺”,还是汕头新八景之一。潮州人民广场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大众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在空间形式上划分了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域。广场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气势磅礴的水幕电影、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使中心广场增充满了现代感。最后去了北回归线纪念塔,塔身为火箭型,塔基部建筑是天坛式样。 5月7日上午走访了潮州开元寺和牌坊街。潮州开元寺位于老城区,是城区型宗教地,因此面积较小。大雄宝殿为5开间,结构为半封闭式回廊,两侧回廊封闭,建筑风格为闽南式的红砖红瓦。树木、塔较少。与泉州开元寺相比,泉州开元寺中轴长,结构为开放式宽回廊,两侧也是开放式回廊,且有百年榕树。牌坊街是旅游步行街,两侧是两层为主的西洋式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949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Let All Personnel Enhance The Executive Power, Avoid Self- Development And Collective Work Planning Violati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Mode To Form Daily Report To Hand In, Finally Realize The Effect Of Timely Update Progress, Quickly Grasp The Required Situa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报告文件可用于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绪论:自然地理实习是自然地理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使学生在课程理论学习基础上,通过对基本自然地理(地质、地貌、土壤、植物、水文等)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理解,获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的必要手段。搞好实习工作对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地貌学 考察地点:新铺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北盘江大桥龙宫格凸河

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阿坝师专人文社科系 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项目:乐山—峨眉山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业:地理教育 年级:2010级 学号: 20102385 姓名:吴丽 实习地点:乐山、峨眉山 实习时间:2012年5月 30日—6月1日

本次野外实习主要区域是在乐山、峨眉山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乐山、峨眉山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二)实习成果 1、乐山、峨眉山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乐山市位于四川省中南部,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中下游,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的过渡地带,总体趋势西南高,东北低,高差悬殊大。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主峰金顶的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峨眉山发脉于 2

昆仑山的北岭,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雄秀西南。 (2)地质背景:乐山地质结构较为复杂,蕴藏着钙芒硝、磷矿等多种矿产资源。地域范围相对较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多种多样,浓缩了蜀山岷水秀丽景色。峨眉山保存了从前寒武纪以来比较完整的沉积地层,为研究地壳及生物演进历史提供了难得的地质史料:岩浆侵入与喷溢所产生的侵入岩与火山岩,为研究上地幔的深部作用过程、岩石圈的拉张破裂、地壳的动定转化提供了典型的实例。燕山运动、喜马拉雅运动所产生的复杂的地壳构造变形,又为研究地壳的表层构造,提供了充分的依据。峨眉山处于多种自然要素的交汇地区,这里区系成分复杂,生物种类丰富,特有物种繁多,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珍稀濒危物种繁多。保存有完整的亚热带植被体系,森林覆盖率达87%。 (3)地貌特征:乐山市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48%左右;丘陵占38%左右;平原占14%左右。峨眉山由于山顶上是一大片古生代喷出的玄武岩,其下岩层受到保护而得以保持高度,又因山中内部“瀑流切割强烈”,进而形成了高2000米以上的“峡谷奇峰地形”。登山沿途地形因地层之分而多貌并存。 (4)气候环境:乐山因地域处在北纬29度附近,全市属中亚热带气候带,具有四季分明的特点,受季风影响和地形的抬升作用,气候湿润,雨量丰沛,水热同季,无霜期长,农业气候条件优越。 3

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 自然地理野外考察 实 习 报 告 曹洪生2012063145 土地资源管理一班

目录 一、报告主题 (3) 二、实习目的 (3) 三、实习时间 (3) 四、实习人员 (4) 五、实习路线 (4) 六、实习区域概况 (4)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二)云门镇紫色土 三)涞滩古镇文化景观 四)乡村聚落“空心化”调研 五)缙云山植被演替 七、总结评价 (7)

一、报告主题 —土地资源管理第一次野外实地考察 二、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考察是培养我们掌握野外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初步的地理科研能力,巩固我们的书上知识。1.掌握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提高野外调查的能力,并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加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实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社会发展、地域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基本特征,深入认识其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3.通过对实习区域自然、人文等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的观察、感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去发现、认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学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并为以后的学习和参加社会经济建设研究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 三、实习时间 6月1号:1.上午8点在兰花湖出发 2.上午考察观音峡地质构造 3.下午合川地区 4.在缙云山农家乐住宿 6月2号:1.上午考察缙云山植被 2.下午西南大学博物馆 3考察结束返校

四、实习人员 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土地资源管理带队专业教师—王爱民,臧业君等。土地资源管理一,二班全体同学。 本队组长:李爽 本队组员:曹洪生,陈钊,张程晨,邬普芬,黄晓宇 五、实习路线 本次实习区域位于重庆市北部,考察地点主要有5个:北碚嘉陵江小三峡,合川区云门镇紫色土,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涞滩古镇,古村落,国家级森林公园缙云山植物园;室内参观点1个:西南大学地质实验室和天文馆。 六、实习区域概况 一)观音峡地质构造 我们首先在嘉陵江边从车上停下来了,观看周围的群山及巍峨的岩石,特别的壮观,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些岩石的构造,教我们如何运用罗盘测量岩石的倾角,岩石的走向,以及嘉陵江的两岸的景观,江边构造,水的流向,还讲了观音峡的由来,观音峡在文笔石旁的悬岩高处,有一个古刹,叫观音阁,观音峡由此得名。嘉陵江也是要通过这里形成壮观的景象,江水比较波涛汹涌,与两岸的岩石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思考题—用地质思维分析峡谷的形成:观音峡属于背斜,夹在水土和北碚两个向斜中间。嘉陵江从西北向东南横流过,切岭成峡,遇谷成沱,分别形成著名的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

桂林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系别: **************** 年级专业: **************** 学生姓名: ********** 学号: **************** 实习时间:2011-4-11——2011-4-24 指导老师:**************** **************** 2011 年4月24日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根据地理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在学完地质学、地图学、气象与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学、生物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等自然地理课程后,组织的一次野外实习,通过本次实习,要求我们能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并能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感性知识结合起来,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我们野外独立研究与考察的能力,提高实践工作能力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将来从事地理教学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1.实习时间:2010年3月22日——2010年4月4日 2.实习地点:广西桂林市等 三、实习过程概述 1、2011-4-11 *** 实习准备:实习动员、安全教育以及收集实习资料。 2、2011-4-12 **市火车站乘车前往桂林,以及安排食宿。 3、2011-4-13 中国岩溶地质博物馆参观岩溶模型及标本;请专家讲解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形态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2011-4-14 桂林园林植物园考察珍稀植物及亚热带生物群落特征 5、2011-4-15.16 桂林——阳朔漓江沿岸岩溶地貌,观察漓江沿岸地下河及溶洞特征。 6、2011-4-17 七星岩、芦笛岩考察地下喀斯特地貌和观察漓江沿岸多层洞穴特征。 7、2011-4-18 月亮山、象鼻山、伏波山考察穿山、孤峰等喀斯特地貌特征。 8、2011-4-19 桂林市郊唐家湾一带观察大型直立倾伏背斜,认识大型褶皱和张性构造角砾岩。 9、2011-4-20 桂林市郊刘家村北渡口观察桂林市区漓江沿岸河流的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9 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前言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地理专业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12年月13日至2012年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陈群利副教授、丁卫红副教授、张群生老师的带领下,和全体毕节学院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景观的实习活动。 1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堂教

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2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21实习时间:2012年月13日至2012年月19日 22实习地点:广西北海 23考察路线: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地貌 3实习区域概况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0′4″~109°47′28″,北纬20°4′~21°′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

云台山综合自然地理实践报告 院 别: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年 级: 2011级 专 业: 地理科学 指导教师: 王家录 职称: 2014年 5 月 20 日

目录 1引言 (1) 2前期准备 (1) 3云台山区域概况 (2) 4考察内容 (3) 4.1云台山地质地貌 (3) 4.1.1白云岩与石灰岩的区别 (3) 4.1.2岩土体地貌 (4) 4.1.3典型的喀斯特地貌 (5) 4.2云台山气候 (6) 4.3云台山水文 (6) 4.4云台山植被 (7) 4.4.1云台山植被的分布规律 (7) 4.4.2云台山植被的种类 (8) 4.4.3云台山植被的基本特征 (8) 4.5云台山土壤 (10) 4.5.1土壤的主要成分及其特性 (11) 4.5.2土壤的生产力 (11) 4.5.3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 (12) 4.5.4土壤的保护和改善 (12) 5云台山申遗 (13) 5.1云台山申遗的条件 (13)

5.2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4) 5.2.1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 (14) 5.2.2云台山申遗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5) 6结论与讨论 (15) 6.1结论 (15) 6.2建议 (16) 参考文献 (17)

成绩表 学号姓名工作任务成绩201107074008 张良佳引言 201107074024 龙启迪前期准备 201107074030 郑杰云台山概况 201107074034 张荣升云台山地质地貌 201107074036 张达波云台山气候 201107074043 徐玲云台山水文 201107074044 徐国江云台山植被 201107074047 韦月丹云台山土壤 201107074053 施勰云台山申遗的条件 201107074066 李昌群云台山申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01107074081 吴秋芳结论和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