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_新课标2

2015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_新课标2

2015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_新课标2
2015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和答案_新课标2

2015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1.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B.P2O5不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六水合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D.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2.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18H26O5,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子式为

A.C14H18O5 B.C14H16O4 C.C14H22O5 D.C14H10O5

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

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 、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4.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1L 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235g核互235

92U发生裂变反应:235

92

U+1

n90

38

Sr+136

54

U+101

n净产生的中子(1

n)数为10N A

5.分子式为C5H10O2并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量立体异构)

A.3种B.4种C.5种D.6种

6.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向苦卤入Cl2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SO2将其还原吸收

7.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相符的是

选项①中物质②中物质预测②中的现象

A.稀盐酸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立即产生气泡

B.浓硝酸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红棕色气体

C.氯化铝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D.草酸溶液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溶液逐渐褪色

8.(14分)酸性锌锰干电池是一种一次电池,外壳为金属锌,中间是碳棒,其周围是有碳粉,二氧化锰,氯化锌和氯化铵等组成的填充物,该电池在放电过程产生MnOOH,回收处理该废电池可以得到多种化工原

料,有关数据下图所示:

溶解度/(g/100g水)

0 20 40 60 80 100

温度/℃

化合物

NH4Cl 29.3 37.2 45.8 55.3 65.6 77.3

ZnCl2343 395 452 488 541 614

化合物Zn(OH)2Fe(OH)2Fe(OH)3

Ksp近似值10-1710-1710-39

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电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维持电流强度为0.5A,电池工作五分钟,理论消耗Zn g。(已经F=96500C/mol)

(3)废电池糊状填充物加水处理后,过滤,滤液中主要有氯化锌和氯化铵,两者可以通过____分离回收,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锰、______和,欲从中得到较纯的二氧化锰,最简便的方法是,其原理是。

(4)用废电池的锌皮制作七水合硫酸锌,需去除少量杂质铁,其方法是:加入新硫酸和双氧水,溶解,铁变为加碱调节PH为,铁刚好完全沉淀(离子浓度小于1×10-5mol/L时,即可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继续加碱调节PH为,锌开始沉淀(假定Zn2+浓度为0.1mol/L)。

若上述过程不加双氧水的后果是,原因是。

9.(14分)甲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又可称为燃料。利用合成气(主要成分为CO、CO2和H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甲醇,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O(g)+2H2(g)CH3OH(g) △H1

②CO2(g)+3H2(g)CH3OH(g)+H2O(g) △H2

③CO2(g)+H2(g)CO(g)+H2O(g) △H3

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键H-H C-O C O H-O C-H

E/(kJ.mol-1)436 343 1076 465 413

(1)已知反应①中的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由此计算△H1= kJ.mol-1,已知△H2=-58kJ.mol-1,则△H3= kJ.mol-1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图1中能正确反映平衡常数K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为(填曲线标记字母),其判断理由是。

(3)合成气的组成n(H2)/n(CO+CO2)=2.60时体系中的CO平衡转化率(a)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

图2所示。a(CO)值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其原因是。图2中的压强由大到小为_____,其判断理由是_____。

10.(15 分)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易溶于水的气体)是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答下列问題:(1)工业上可用KC1O3与Na2SO3在H2SO4存在下制得ClO2,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

为。

(2)实验室用NH4Cl、盐酸、NaClO2(亚氯酸钠)为原料,通过以下过程制备ClO2:

①电解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溶液X量存在的阴离子有__________。

③除去ClO2中的NH3可选用的试剂是(填标号)。

a.水b.碱石灰C.浓硫酸d.饱和食盐水

(3)用下图装置可以测定混合气中ClO2的含量:

Ⅰ.在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碘化钾,用50 mL水溶解后,再加入3 mL 稀硫酸:

Ⅱ.在玻璃液封装置中加入水.使液面没过玻璃液封管的管口;

Ⅲ.将一定量的混合气体通入锥形瓶中吸收;

Ⅳ.将玻璃液封装置中的水倒入锥形瓶中:

Ⅴ.用0.1000 mol·L-1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溶液(I2+2S2O32-=2I-+S4O62-),指示剂显示终点时共用去20.00 mL硫代硫酸钠溶液。在此过程中:

①锥形瓶ClO2与碘化钾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玻璃液封装置的作用是。

③V中加入的指示剂通常为,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④测得混合气中ClO2的质量为g.。

(4)O2处理过的饮用水会含有一定最的亚氯酸盐。若要除去超标的亚氯酸盐,下列物庾最适宜的是_______填标号)。

a.明矾b.碘化钾c.盐酸d.硫酸亚铁

11.[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A、B、C、D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索,A2-和B+具有相同的电子构型;C、D为同周期元索,C核外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3倍;D元素最外层有一个未成对电子。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其中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布式为__________。

(2)单质A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其中沸点高的是(填分子式),原因是;A和B的氢化物所属的晶体类型分别为和。

(3)C和D反应可生成组成比为1:3的化合物E,E的立体构型为,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4)化合物D2A的立体构型为,中心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单质D与湿润的Na2CO3反应可制备D2A,其化学方程式为。

(5)A和B能够形成化合物F,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晶胞参数,a= 0.566nm,F 的化学式为:晶胞中A 原子的配位数为;列式计算晶体F的密度(g.cm-3) 。

2015年普通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答案7.1.【答案】C

考点:考查干燥剂的有关判断

8.2【答案】A

考点:考查酯类化合物性质及分子式判断

9.3【答案】B

考点:考查元素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0.4【答案】C

2015年全国1卷高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2015年全国1卷高考化学试题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 B.硝酸 C.醋 D.卤水 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 量之比为()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实验现象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 后滴加KSCN溶液有气体生成,溶液呈 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 Fe3+ B. 将铜粉加1.0mol·L-1Fe2(SO4)3溶液 中溶液变蓝、有黑色固 体出现 金属铁比铜活泼 C. 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 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熔化后的液态铝滴 落下来 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D. 将0.1mol·L-1MgSO4溶液滴入NaOH 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 0.1mol·L-1CuSO4溶液 先有白色沉淀生成 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Cu(OH)2的溶度积比 Mg(OH)2的小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正极反应中有CO2生成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2015年全国新课标2卷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文科数学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B A x x B x x 则,30,21 A.(-1,3) B.(-1,0 ) C.(0,2) D.(2,3) (2)若a 实数,且 =+=++a i i ai 则,312 A.-4 B. -3 C. 3 D. 4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 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2700 260025002400210020001900 ) 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显现成效; 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已知向量=?+-=-=则(2),2,1(),1,0( A. -1 B. 0 C. 1 D. 2 (5)设{}项和, 的前是等差数列n a S n n 若==++5531,3S a a a 则 A. 5 B. 7 C. 9 D. 11 (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 81 B.71 C. 6 1 D. 51 (7)已知三点)32()30(),01(,,,,C B A ,则ABC ?外接圆的 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A. 35 B. 321 C. 3 5 2 D. 34 (8)右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 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为 A. 0 B. 2 C. 4 D.14 (9)已知等比数列{}=-== 24531),1(4,41 a a a a a a n 则满足 C A. 2 B. 1 C. 2 1 D. 81 (10)已知A,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为该球面上动点,C AOB ,90?=∠若三棱锥O-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36π B. 64π C. 144π D.256π (11)如图,长方形的边AB=2,BC=1,O 是AB 的中点,点P 沿着边BC,CD,与DA 运动,记 的图像大致为则数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函到将动点)(),(,,x f x f B A P x BOP =∠ x P O D C B A

2014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2014年江苏省高考化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2014?江苏)水是生命之源,2014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的空间取向图象,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弱电解质 B.可燃冰是可以燃烧的水 C.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D.0℃时冰的密度比液态水的密度大 2.(2分)(2014?江苏)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的电子式: B.质子数为35、中子数为45的溴原子: C.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间二甲苯的结构简式: 3.(2分)(2014?江苏)25℃时,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pH=1的溶液中:Na+、K+、MnO4﹣、CO32﹣ B.c(H+)=1×10﹣13mol?L﹣1的溶液中:Mg2+、Cu2+、SO42﹣、NO3﹣ C.0.1mol?L﹣1NH4HCO3溶液中:K+、Na+、NO3﹣、Cl﹣ D.0.1mol?L﹣1FeCl3溶液中:Fe2+、NH4+、SCN﹣、SO42﹣ 4.(2分)(2014?江苏)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5.(2分)(2014?江苏)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 B.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 C.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 D.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2?4H2O 6.(2分)(2014?江苏)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 A B.0.1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 A D.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 A 7.(2分)(2014?江苏)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Cu溶于稀HNO3:Cu+2H++NO3﹣═Cu2++NO2↑+H2O B.(NH4)2Fe(SO4)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制Fe(OH)2:Fe2++2OH﹣═Fe(OH )2↓ C.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 D.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Al(OH)3:CO2+AlO2﹣+2H2O═Al(OH)3↓+HCO3- 8.(2分)(2014?江苏)下列各组物质中,不满足组内任意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反应的是() 甲乙丙 物质 组别 A Al HCl NaOH B NH3O2HNO3 C SiO2NaOH HF D SO2Ca(OH)2NaHCO3 A.A B.B C.C D.D 9.(2分)(2014?江苏)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Z2+与Y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r(X) B.Y分别与Z、W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C.X的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比W的弱 D.Y的气态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W的强 10.(2分)(2014?江苏)已知: C(s)+O2(g)═CO2(g)△H1 CO2(g)+C(s)═2CO(g)△H2 2CO(g)+O2(g)═2CO2(g)△H3 4Fe(s)+3O2(g)═2Fe2O3(s)△H4 3CO(g)+Fe2O3(s)═3CO2(g)+2Fe(s)△H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A.△H1>0,△H3<0 B.△H2>0,△H4>0 C.△H1=△H2+△H3D.△H3=△H4+△H5

2015全国二卷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2015年高考真题及答案——语文(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内蒙古、新疆、宁夏、吉林、黑龙江、云南、海南、广西)新课标II)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主考正好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卸载答题卡上。卸载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

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 =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

2015年 山东省 高考化学 试卷及解析

2015年山东省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5分) 1.(5分)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制备乙烯时向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液中加入碎瓷片 2.(5分)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 Z X W A.原子半径:X<Y<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Z C.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3.(5分)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1

2 A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 .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 .1mol 分枝酸最多可与3molNaOH 发生中和反应 D .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4.(5分)某化合物由两种单质直接反应生成,将其加入Ba (HCO 3)2溶液中同时有气体和沉淀产生.下列化合物中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A .AlCl 3 B .Na 2O C .FeCl 2 D .SiO 2 5.(5分)下列由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操作及现象 结论 A 向AgCl 悬浊液中加入NaI 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 K sp (AgCl )<K sp (AgI )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 溶液,溶液呈红 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 C 向NaBr 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溶 液上层呈橙红色 Br ﹣还原性强于Cl ﹣ D 加热盛有NH 4Cl 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失,试 管口有晶体凝结 NH 4Cl 固体可以升华

2014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鲜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 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 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 10.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B.碳酸氢钠受热分解

C .除去CO 气体中的CO2气体 D .乙酸乙酯制备演示实验 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pH=5的H 2S 溶液中,c(H +)=c(HS -)=1×10-5mol?L -1 B .pH=a 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 ,则a=b+1 C .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 溶液任意比例混合: c(Na +)+c(H +)=c(OH -)+c(HC 2O 4-) D .pH 相同的①CH 3COONa ②NaHCO 3③NaClO 三种溶液的c(Na +):①>②>③ 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 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a 为电池的正极 B .电池充电反应为LiMn 2O 4=Li 1-x Mn 2O x +xLi C .放电时,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D .放电时,溶液中Li +从b 向a 迁移 13.室温下,将1mol 的CuSO 4?5H 2O (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 1,将1mol 的CuSO 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 2,CuSO 4?5H 2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为:CuSO 4?5H 2O(s) =====△CuSO 4(s)+5H 2O(l),热效应为△H 3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H 2>△H 3 B .△H 1<△H 3 C .△H 1+△H 3=△H 2 D .△H 1+△H 2>△H 3 26.(13分)在容积为1.00L 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 2O 4,发生反应N 2O 4(g) 2NO 2(g), 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生物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生物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II 理综生物 一、选择题 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的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 收量(%) 空气17 100 氮气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 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 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2015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

2015年高考(全国Ⅰ卷) 理科综合能力能力测试 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8.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 g D2O和18 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 N A B.2 L 0.5 mol·L-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 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 N A D.密闭容器中2 mol NO与1 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 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N N N N A.1:1 B.2:3 C.3:2 D.2:1 10.下列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11.微生物电池是指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微生物电池的说法错误.. 的是 A .正极反应中有CO 2生成 B .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 .质子通过交换膜从负极区移向正极区 D .电池总反应为C 6H 12O 6 + 6O 2 = 6CO 2 + 6H 2O 12.W 、X 、Y 、Z 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加,且原子核外L 电子层的电子数分别为0、5、8、8,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单质的沸点: W>X B .阴离子的还原性:W>Z C .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Y

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2015年高考新课标2卷英语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 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本试卷上,否则无效。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试题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1. What time is it now? A. 9:10. B. 9:50. C. 10:00. 2. What does the woman think of the weather? A. It’s nice. B. It’s warm. C. It’s cold. 3. What will the man do? A. Attend a meeting. B. Give a lecture. C. Leave his office. 4. What is the woman’s opinion about the course? A. Too hard. B. Worth taking. C. Very easy. 5.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do? A. Speak louder. B. Apologize to her. C. Turn off the radio.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 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 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How long did Michael stay in China? A. Five days. B. One week. C. Two weeks. 7. Where did Michael go last year? A. Russia. B. Norway. C. India.

2014年浙江高考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解析版】

2014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解析(浙江卷) 7.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 B.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 C.某种光学检测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可检测到单个细胞(V≈10-12L)内的数个目标分子,据此可推算该检测技术能测量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L-1的目标分子 D.向汽油中添加甲醇后,该混合燃料的热值不变 【答案】D 【解析】发电需要能源,光催化还原水制氢比电解水制氢更节能环保、更经济,A正确;氨氮废水(含NH4+及NH3)可用化学氧化法或电化学氧化法处理,B正确;物质的量为6.02×1023mol-1根据浓度单位,细胞内浓度约为10-12~10-11mol ·L-1的目标分子,C正确;汽油与甲醇的热值不同,D错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汞一旦洒落在实验室地面或桌面时,必须尽可能收集,并深埋处理 B.用pH计、电导率仪(一种测量溶液导电能力的仪器)均可监测乙酸乙酯的水解程度C.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小 D.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则可判断该溶液含有蛋白质【答案】B 【解析】A金属汞深埋会产生汞蒸气,汞离子本身也是污染物,A错误;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乙酸是弱电解质,导电性增加,B正确;邻苯二甲酸氢钾可用于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假如称量邻苯二甲酸氢钾时电子天平读数比实际质量偏大,即实际计量减小,滴定加入的体积偏大,则测得的NaOH溶液浓度比实际浓度偏大,C错误;向某溶液中加入茚三酮试剂,加热煮沸后溶液若出现蓝色,可能含有氨基酸,D错误。 9.如表所示的五种元素中,W、X、Y、Z为短周期元素,这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三种元素最低价氢化物的沸点依次升高 B.由X、Y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 C.物质WY2、W3X4、WZ4均有熔点高、硬度大的特性 D.T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特性,T与Z元素可形成化合物TZ4 【答案】D

2015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2卷 答案及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 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栽,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镝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场,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温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料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领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拉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

2015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高考真题)

2015年重庆市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6分)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下列发明创造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A.用胆矾炼铜B.用铁矿石炼铁 C.烧结粘土制陶瓷 D.打磨磁石制指南针 2.(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I的原子半径大于Br,HI比HBr的热稳定性强 B.P的非金属性强于Si,H3PO4比H2SiO3的酸性强 C.Al2O3和MgO均可与NaOH溶液反应 D.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3.(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醋酸中加入少量醋酸钠能增大醋酸的电离程度 B.25℃时,等体积等浓度的硝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pH=7 C.25℃时,0.1mol?L﹣1的硫化氢溶液比等浓度的硫化钠溶液的导电能力弱D.0.1mol AgCl和0.1molAgI混合后加入1L水中,所得溶液中c(Cl﹣)=c(I﹣)4.(6分)下列实验中,所使用的装置(夹持装置略)、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A.观察Fe(OH)2的生成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NO3溶液 C.实验室制取氨 D.验证乙烯的生成 5.(6分)某化妆品的组分Z具有美白功效,原从杨树中提取,现可用如图反应制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X、Y和Z均能使溴水褪色 B.X和Z均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C.Y既能发生取代反应,也能发生加成反应 D.Y可作加聚反应单体,X可作缩聚反应单体 6.(6分)黑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其爆炸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S(s)+2KNO3(s)+3C(s)═K2S(s)+N2(g)+3CO2(g)△H=x kJ?mol﹣1 已知: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 S(s)+2K(s)═K2S(s)△H2=b kJ?mol﹣1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

2014年高考全国二卷化学试题(卷)答案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Ⅱ卷理综化学试题赏析 7.下列过程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用活性炭去除冰箱中的异味 B.用热碱水清除炊具上残留的油污 C.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藻土保存水果 D.用含硅胶、铁粉的透气小袋与食品一起密封包装 【答案】A 【解析】 考察化学变化的概念。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是物理吸附作用。热碱溶液有利于酯类物质的水解,可用热碱液除去油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乙烯可以用来保存水果;铁粉可防止食品被氧化,硅胶可使食品保持干燥。选择A。 【知识点】 8.四联苯的一氯代物有 A.3种B.4种C.5种D.6种 【答案】C 【解析】 考察同分异构体种类。根据四联苯的两个对称轴,联苯的一氯代物有5种结构。选择C。 【知识点】

9.下列反应中,反应后固体物质增重的是 A.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B.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 C.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D.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 【答案】B 【解析】 考察化学反应中固体质量改变的分析。氢气通过灼热的CuO粉末后,CuO→Cu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碳通过Na2O2粉末后生成Na2CO3,固体的质量增大;铝与Fe2O3发生铝热反应生成Al2O3,固体的质量不变;将锌粒投入Cu(NO3)2溶液置换出铜,Zn→Cu,固体的质量减小。选择B。 【知识点】

【答案】D 【解析】 考察实验基本操作。解析:A错,玻璃棒应靠在滤纸的三层处;B错,固体加热试管口应朝下;C错,进气管应长,进入溶液中。D正确,是乙酸乙酯的实验室制法。选择D。 【知识点】 1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pH=5的H2S溶液中,c(H+)= c(HS-)=1×10—5 mol·L—1 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其pH=b,则a=b+1 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 c(Na+)+ c(H+)= c(OH-)+c( HC2O4-) D.pH相同的①CH3COO 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 【答案】 【解析】 考察离子浓度的关系。A错,由电荷守恒,c(H+)=c(HS-)+c(OH-)+2c(S2-);B错,弱碱溶液稀释电离平衡正向移动,稀释10倍,溶液的pH减小小于1;C错,c(Na+)+c(H+)=c(OH -)+c( HC2O4-)+2c(C2O42-) 。D项,根据酸性:CH3COOH>H2CO3>HClO,相应的盐在PH值相同时,C(CH3COO Na)>C(NaHCO3)>C(NaClO) 。选择D。 【知识点】 12.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离子电池体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15年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14套)

目录 (按住Ctrl键,点击下超链接进入相应文档)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理综化学试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2015年山东理综-化学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省) 江苏省2015年高考化学试卷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7.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第,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8.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8gD2O和18g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2L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密闭容器中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9.乌洛托品在合成、医药、染料等工业中有广泛用途,其结构式如图所示。将甲醛水溶液与氨水混合蒸发可制得乌洛托品。若原料完全反应生成乌洛托品,则甲醛与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014年高考真题(化学)山东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 7 A CH3CH3+Cl2CH3CH2Cl+HCl CH 2=CH2+HCl CH3CH2Cl 均为取代反应 B 由油脂得到甘油由淀粉得到葡萄糖均发生了水解反应 C Cl2+2Br ̄=2Cl ̄+Br2 Zn+Cu2+=Zn2++Cu 均为单质被还原的置换反应 D 2Na2O2+2H2O+4NaOH+O2↑ Cl2+H2O=HCl+HClO 均为水作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8 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 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 C.Cl ̄、S2 ̄、Ca2+、K+半径逐渐减小 D.35 17Cl与37 17 Cl得电子能力相同 9.等质量的下列物质与足量稀硝酸反应,放出NO物质的量最多的是 A.FeO B. Fe2O3 C. FeSO4 D、Fe3O4 10.下列实验操作或装置(略去部分加持仪器)正确的是 A.配制溶液 B.中和滴定 C.制备乙酸乙酯 D.制取收集干燥氨气 11.苹果酸的结构简式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苹果酸中能发生酯化反应的官能团有2种 B.1mol苹果酸可与3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C.1mol苹果酸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生成1mol H2 D.HOOC—CH2—CH(OH)—COOH与苹果酸互为同分异构体 12.下列有关溶液组成的描述合理的是 A.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 ̄、S2 ̄ B.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 ̄、SO42 ̄、I ̄C.弱碱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K+、Cl ̄、HCO3 ̄ D.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K+、Cl ̄、SO42 ̄13.已知某温度下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相等,现向10mL浓度为0.1mol?L ̄1的CH3COOH溶液中滴加相同浓度的氨水,在滴加过程中 A.水的电离程度始终增大 B.c(NH4+)/ c(NH3?H2O)先增大再减小 C.c(CH3COOH)与c(CH3COO ̄)之和始终保持不变 D.当加入氨水的体积为10mL时,c (NH4+)= c (CH3COO ̄) 29.(17分)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 K1?H < 0 (I) 2NO(g)+Cl2(g)2ClNO(g) K2?H < 0 (II) (1)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K= (用K1、K2表示)。(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II)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时反应(II)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 mol,NO的转化率а1=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II)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а2а1(填“>”“<”或“=”),平衡常数K2(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是。(3)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吸收NO2,反应为2NO2+2NaOH=NaNO3+NaNO2+H2O。含0.2mol NaOH的水溶液与0.2mol NO2恰好完全反应得1L溶液A,溶液B为0.1mol?L ̄1的CH3COONa溶液,则两溶液中c(NO3 ̄)、c(NO2-)和c(CH3COO ̄)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已知HNO2的电离常数K a=7.1×10-4mol?L ̄1,CH3COOH的电离常数K a=1.7×10-5mol?L ̄1,可使溶液A和溶液B的pH相等的方法是。a.向溶液A中加适量水 b.向溶液A中加适量NaOH

2015年高考全国二卷文科数学试题(WORD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2卷) 数学(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已知集合{}|12A x x =-<<,{}|03B x x =<<,则A B = A .()1,3- B .()1,0- C .()0,2 D .()2,3 2.若为a 实数,且 231ai i i +=++,则a = A .4- B .3- C .3 D .4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显现成效 C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已知()0,1a =-,()1,2b =-,则(2)a b a += A .1- B .0 C .1 D .2 5.设n S 是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1353a a a ++=,则5S = A .5 B .7 C .9 D .11 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1. 8A 1.7B 1.6C 1.5 D 7.已知三点(1,0),A B C ,则ABC ?外接圆的圆心 到原点的距离为

5.3A B C 4.3 D 8.右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为( ) .0A .2B .4C .14D 9.已知等比数列{}n a 满足114 a =,()35441a a a =-,则2a = .2A .1B 1.2C 1.8 D 10.已知B A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90AOB ,C 为该球面上的动点。若三棱锥ABC O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π36 B 、 π64 C 、π144 D 、 π256 11.如图,长方形的边,,是的中点,点沿着边,与运动,记,将动点到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的函数,则的图像大致为 A . B . C . D . 12.设函数21()ln(1||)1f x x x =+- +,则使得()(21)f x f x >-成立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1,13?? ??? B .()1,1,3??-∞+∞ ??? C .11,33??- ??? D .11,,33????-∞-+∞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函数()3 2f x ax x =-的图像过点(-1,4),则a = . 14.若x ,y 满足约束条件50210210x y x y x y +-≤??--≥??-+≤? ,则z =2x +y 的最大值为 . 15.已知双曲线过点(,且渐近线方程为12 y x =± ,则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16.已知曲线ln y x x =+在点()1,1 处的切线与曲线()221y ax a x =+++ 相切,则a = . 三、解答题

2015年高考全国2卷理综化学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Al 27 P 31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Zn 65 Br 80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食品干燥剂应无毒、无味、无腐蚀性及环境友好。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硅胶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B.P 2O 5 不可用作食品干操剂 C.六水氯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C.加工后具有吸水性的植物纤维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8.某羧酸酯的分子式为C 18H 26 O 5 ,1mol该酯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羧酸和2mol乙醇,该羧酸的分 子式为 A.C 14H 18 O 5 B.C 14 H 16 O 4 C.C 16 H 22 O 5 D.C 16 H 20 O 5 9.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b、c、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的电子层 结构与氦相同,b和c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和d+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b、c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10. 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 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235g核互235 92U发生裂变反应:235 92 U+1 n90 38 Sr+136 54 U+101 n,净产生的中子(1 n)数为10N A 11.分子式为并能与饱和NaHC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有机物有(不含立体结构)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12. 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 ..的是 A.向苦卤中通入Cl 2 是为了提取溴 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 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 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再用将其还原吸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