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萧的基本演奏方法

萧的基本演奏方法

萧的基本演奏方法
萧的基本演奏方法

箫基本吹奏法

箫基本吹奏法

(一)演奏姿势

吹萧首先要讲究正确的姿势,这不仅仅是演奏形象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人体本身的生理特点。演奏姿势分立式和坐式两种。一般在台上独奏和个人基本功练习时采用立式。要求演奏者身体站稳后、两腿直立,两脚分开呈八字形,一脚稍在前,一脚稍在后,同时身体重心要偏重于前面的脚,腰部要直,胸都要挺、头正、肩平、双眼平视,两时自然下垂,双臂张开45度左右,萧管朝前与上身形成七。角,风门正,下唇贴在吹口内侧四分之一处。坐式的上身与立式相同,座位的高低要适当;座位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正常呼吸,坐式最好不要架腿,两脚。

(二)持箫按孔法

持萧按孔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指肚按孔法。“一般用第一节指肚与第二节指肚的中间部位按孔,具体情况可变。两手的手指要求自然弯曲,另一种是指尖按孔法,这种按孔法手指的弯曲度较大。我主张用指肚按孔法,不管采用哪种按孔法,原则上是以自然、舒服、灵活、松驰为标准。用右手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肚分别按放在第一、二、三孔上,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托住萧身二、三音孔的背面。小指自然贴放在萧身上,与其它手指相配合,时起时落。左手无名指,食指的指肚分别按放在第四、五音孔上,中指按放在食指与无名指之间的萧管上,大拇指第一节指肚按住萧管背面的第六音孔,小指轻放在萧身上用右手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指肚分别按放在第一、二、三、四孔上,左手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按放在第五、六、七孔上,大拇指按放在萧管背面的第八孔上,小指自然轻放在萧身上。

(三)呼吸方法

节奏萧的呼吸方法是指吹奏中气息的运用。正确运用呼吸方法对于吹好萧来讲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方法不对,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正确的呼吸方法除了能吹好萧外,还能锻炼吹奏者的肺活量,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的能力,横嗝膜的运动也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增强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总之对身体健康有益。

呼吸方法通常分为三种:

1.胸式呼吸法

它主要依靠胸廓中,上部肋间肌参与进行的呼吸形式,有似平时的呼吸方法,这种方法吸气时横隔膜有些向上收,不能主动地帮助完成呼吸动作,吸气量受到限制,同时由于肋骨支撑,肋间肌的伸缩力受到制约,缺乏弹性,不易控制,因此容易使人感到疲劳和紧张。

2.腹式呼吸法

又称丹田式呼吸法,它主要依靠横膈膜和胸廓下的腹肌和腰肌的运动来完成,它的特点是整个腹腔向外扩张,腹部的肌肉灵活,富有弹性,吸气量较大,但因胸部没有充分的运动,整个腹部运动量过大,容易使人疲劳。

3.胸腹式呼吸法

它是由胸式呼吸法和腹式呼吸法自然结合而成的。这种方法类似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深呼吸。吸气时,胸腔的下部和腹腔的上部同时向四周扩张,但气要归丹田,呼气时要求意守丹田,提气自然,使胸腹恢复自然状态。

以上三种呼吸方法,我认为对萧演奏者来讲最适合的呼吸方法是胸腹式呼吸法,其次是腹式呼吸法。

下面我们具体来讲讲胸腹式法的要领、体会与运用。

初学者先找到深呼吸的感觉,吸气的过程要馒一些,让自己感受到气慢慢地吸人胸腹部,包括腰部,如同日常生活中闻花香或吸新鲜空气时的感觉,开始体会时先用鼻吸气,等掌握方法后,再用鼻口同时吸气,吸气时双肩不可上耸,胸腹不要挤压。吹奏时的呼气要求腹肌、横膈膜等肌肉均有控制地收缩,使气息有控制地向外缓慢而均匀地呼出,只有这样用气呼吸才能自如,气息才能悠长。

吹奏中的呼气可分为两种:

1.平吹(缓吹):吹奏时)气流速度较为缓慢而平稳,气束稍粗,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小,较放松。

2.超吹(急吹):吹奏时,气流速度较急促有力,气束稍细,呼吸肌肉组织的收缩力较大,较用力。

(四)口形

口形是指吹萧时口的形态,它包含了“风门、口风,口劲”三方面的因素。口形与发音是直接相关的,正确的口形才能发出良好的音色。吹奏时口形是唇部肌肉和面部肌肉共同协调配合而形成的。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同时两边嘴角稍稍收缩(象微笑一样),使上下唇肌的力点集中在中间,使双唇中央呈椭圆形风门,舌头呈自然状态,口腔稍有扩张,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基本一致,但上唇略微向前,吹奏时唇肌受气流冲击而自然向前游动,这样在唇肌控制下的口形便是正确的口形。吹奏时的口形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大小,口劲大小及上下唇的移位上。

(五)风门、口风、口劲的关系

当我们拿起萧,风门对准吹孔,下唇贴住吹孔内侧的边缘,盖住吹孔约四分之一处,将气流汇成空气柱,以“呜”的嘴形来吹奏,以求气流的集中和稳定。吹奏中的呼吸和口形是多变的,呼吸变化集中表现在吸气量的多少和呼气的缓急和粗细上,口形的变化则集中表现在风门大小,口劲大小和上下唇的移位上。风门是吹萧时上下唇肌中央形成椭圆形气流经过的空隙,风门的大小是随着吹奏高低音时气流的速度而变,它用口劲的大小来控制,吹低音时的气流速度粗缓,风门放大,吹高音时的气流速度细急,风门收小。因此,风门的形状是决定口形的主要因素。

口风,也称为气的流速。它是从风门吹出来的气流,口风的急缓(气的流速快慢)主要靠丹田气息控制,它随着音的高低变化而变化。如吹奏低音时口风较缓,流速较慢,吹奏高音时口风较急,流速较快。

口劲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部肌肉收放所用的力量,吹奏低音时,风门较大,口气较缓,口勤则较小:吹奏高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则较大。

因此掌握好风门、口风、口劲之间的关系是吹好萧的关键因素。

(六)气息、舌头、手指的关系

气息是吹萧的首位要素,其次才是舌头、手指。气息看不见,摸不着,掌握它较难,我通常把气息比作弦乐器的右手弓子,如运弓不当,琴就不能很好地震动,也不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我们很多吹萧者气息沉不下去,浮在上面,就象拉琴右手大臂夹在肋下一样。如果气息没有解决,

舌头和手指的功能是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要吹好萧气息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难掌握的一关。它看不到,也摸不着,全凭感觉。吹奏者气息沉不下去,浮在上面除了气息的原因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气流速度与口形没有协调好,就象弦乐中弓子在弦上运走的速度与弓子压弦的磨擦力的关系没有解决好一样。吹奏者只有反复体会琢磨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良好的气息需要运用胸腹式呼吸方法来完成。做到吸气到位,呼气与口形的肌肉要协调,同时还要加强口形肌肉、呼吸肌肉的控制能力。

舌头在吹奏中运动一方面依靠舌的肌肉收放来进行,另一方面是依靠气息的冲击而进行的,我认为不能单纯地依靠其中某一方面来完成舌头在吹奏中的运动。

吹萧需要双手持萧,手指必须开闭指音孔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要求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紧密配合。手指开放音孔时,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的速度,也不宜过低,过低会影响发音的准确和音量,声音也会含糊不清。手指按孔要严密,不能漏气,但也不要按得僵硬,要有弹性,要使吹奏出的音色有弹力,不仅仅依靠手指的运动来达到,还要有饱满的气息来配合。箫的构造与指法

附:八孔箫指法表

萧的长度约60-80公分,上端利用竹节封口,在封口处开半椭圆形吹孔,管身开有六个至八个音孔(前5-7,后1),下端背面有出音孔(底孔),两个至五个不等,为调整筒音音准而设,数量以筒音准来走。

有的为了美观和演出需要,常常在底孔挂一个彩穗。

早期的箫只有四个音孔,加上筒音可吹奏五声音阶。现代箫主要以六孔、八孔居多,能吹出七声音阶和十二平均律全部半音阶。

箫定调六孔以第三孔的实际音高为G,即为G调箫。所以,专业用的箫都在六孔箫的第三孔、八孔箫的第四孔旁刻上F、G、A等调名,以表示这支箫是什么调的箫。

在箫传统的调名称呼上,不管箫的长短,还是调的高低,凡是六孔箫以第三孔作“1”八孔箫以第四孔作“1”,都称为“小工调”,凡是六孔箫的第六孔作“1”,八孔箫以第八孔作“1”都称为“正宫调”,凡是六孔箫以第四孔作“1”,八孔箫以第五孔作“1”,都称为“凡字调”,凡是六孔箫以第五孔作“1”,八孔箫以第七孔作“1”都称为“六字调”,凡是筒音作“1”,都称为“乙字调”,凡是第一孔作“1”,都称为“上字调”,凡是第二孔作“1”,都称为“尺字调”。

箫转调是靠改变指法而成的,一支六孔箫从理论上讲,每一音孔都能吹出一个调,再加上全按的筒音,用七种指法便可吹出七个调,但因按半孔的指法在音准上有很大的难度,所以,一般只用四种指法,这四种指法分别为:

1、筒音作低音5,传统称小工调,指法表如下:

2、筒音作低音2,传统称正宫调,指法表如下:

注:筒音作2的4音指法最好用按半孔法,因为叉指音偏高,如果要用叉指一定要用气息来控制音高。

3、筒音作1,传统称乙字调。指法表如下:

注:筒音作1的7音往往偏低,需要用气息加以控制。具体办法是:缩小风门,加强气息,呼气角度大一些。

4、筒音作6,传统称尺字调,指法表如下:

注:筒音作6的1音最好用按半孔指法,因为叉指音偏高,如果要用,气息要加以控制。具体办法是:放大风门,减弱气息,呼气角度小一些。

箫的选择、保护与修理

选择箫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选择竹质坚实,生长期在三年以上的老竹做成的箫为好,箫身要直而圆,粗细均匀,箫管厚薄适中,内壁平整光滑,无虫蛀和裂痕。二是要从制作工艺上去检验箫的音准。首先是检验筒音上的三个八度音程,如果以上检验标准均合格,那就是一支好箫了。

一支好箫来之不易,应该好好地保护,以免损坏。箫不宜风吹日晒,水浸火烤。所以平时吹奏完以后要放在箫套中,最好用通条缠布擦干里面的水汽,然后放在箫套里。

箫的修理也是每个吹箫者必须掌握的一门手艺。它对演奏好箫带来许多方便。下面介绍几种吹箫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及修理调整方法:

当某个音不准时,可用“挖补法”来调整,如果音孔偏低,可用尖刀把此音孔朝吹口方向一端挖掉一点,这样音就会升高;如果音孔偏高,可用黄蜡在此音孔朝吹口方向一端封上一点,这样音就降低了。在用“挖补法”调整时,一定要挖补一点试吹一下,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免得适得其反。

浅谈乐器中阮教学的几点看法

浅谈乐器中阮教学的几点看法 琼中思源实验学校陈红花 【摘要】阮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弹拨乐器,有历史有文化,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陌生,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为学生打开对中阮的兴趣大门,兴趣是成功的第一步。应教授学生正确规范的弹奏技巧,在教学过程中要宽严相济,教学内容应活泼向上,贴近现实,以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同时形成竞争机制,辅以适当物质与精神奖励。应鼓励学生多参加公开比赛,多参加舞台表演,树立学习信心,强化学习兴趣。注重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作为社会人的素质,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大师,但每个学生都应该成为一个高素质的社会人。以下是我对中阮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内心听觉 首先,内心听觉有助于提高换把和音准的把握性。换把和音准是弓弦乐器演奏中的技术难点,而内心听觉是帮助换把时改善音准的最佳帮手。在换把时,通常是先有外部的动作,发出声音后,再由听觉系统接收。如果我们把过程反过来进行,先从内心预听,再产生动作的话,效果会大不相同。当一个换把已经完成以后才发现音高了或低了,这时的演奏者处于被动的状态,只能改正错误并不能做到防范于未然。但如果我们在换把前就对换把后的那个音有 "音高预听"的话,那么手臂就会自动估算出预听音与现在音的距离,而手指就会做出更有效的动作来到达"目的地",就算仍会有些微小偏差,也可在极短的、难以察觉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加以调整,使内心听觉与实际音高达到统一。其次,内心听觉有助于改善音色。音色的好坏是识别一个演奏者优劣最重要的标准之一。就像歌者如果拥有一副识别度高的好嗓音,那么,人们就更容易记住他们,因为他们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名片,不可复制。拉琴的人也是如此,耳朵与心灵相连,属于自己独有的、优美的音质往往会常驻听者的心田。比如很多小朋友在学琴初级阶段很长一段时间都发不出优美的乐音。这时老师应作出及时的示范,让学生能够最直观地感受什么样的音色是好的,什么样的音色是不好的;另一方面,学生则需要对他听到的音色作出判断,无论是从老师现场演奏或是通过其他音频资料而获得的声音信息,都要经过大脑分析,树立起正确的内心听觉。树立起这种内心听觉了以后,还要能运用。小孩的内心听觉往往在他们自己拉琴时没有启动,不觉得自己发的音不好听,也没有对音色做出过选择。如果内心对音色时刻有一种期待值:"我需要的就是这种声音!"那么当自己发出的声音与想象出来的声音不相符合时,会积极地想办法修正自己的技术方法。 二、基本功的训练 我接触中阮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我觉得要想学好中阮必须基本功要扎实,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是这样做的。我把每次课的前半个小时用来做集体的基本功训练,让学生的脑、嘴、手一起动起来,让手型好的学生轮流到前面给大家做表演、做示范,在不断的曲鼓励比较差和接受比较慢的学生,要更用心去关心他们,要让他们明白,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只是看你自己有没有信心,想不想做而已。在她们出现问题时,要先让学生自己说出错在哪里,然后再说出正确的方法,如果在学生说不出来的情况下,也不要直接告诉答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说出正确答案,这样会给学生带来一种成就感。记得在一次练习中,有一位同学弹错了,她以为我没有发现所以就一直在滥竽充数,这时我一直用眼睛瞄着她,直到她低头。我问她:你错在哪里啦?"老师,对不起,我错了。""知道错就好,那你再找找哪个音错了?错在第几小节?"于是我再让这位学生从新再来一遍。 三、多参加舞台表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舞台才是她们真正的成绩。说到练琴就等于正式登台演出,用演出所具备的条件约束练琴规范,避免舞台演出时,面对观众心发毛手发抖曲不成调、心发慌的尴尬局面。良好的舞台演奏经验仅靠舞台演出是不够的,要创造条件,模拟舞台表演的

二胡的基本构造

《二胡的基本构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二胡的基本构造 2、二胡的发生原理 3、怎么保护二胡 教学重难点: 1、二胡的发生原理 2、怎么保护二胡 教学用具:二胡 教学过程: 介绍二胡的基本构造: 二胡由琴筒,振动膜,琴杆,琴头,弦轴(轸子),千斤,琴马,琴弓和琴弦等部件组成。 琴筒,是二胡发音的共鸣筒,起着扩大和渲染琴弦振动的作用。它多用红木,紫檀,黑檀或乌木等硬质木料制作,也有用花梨木,竹筒和硬质色木作成的。传统的琴筒都用块状的木料拼粘制成,前端稍大,后端略小,筒腰略细,筒前端蒙有振动膜,筒后口装置音窗。音窗多用木料制成,上面镂成各种装饰图案,既可美化二胡的造型,还有助于二胡发音。 二胡的琴筒有多种形状,除正六方形的以外,还有八方形和椭圆形的,它们各有其发音特点,但因为它们的形状基本上都是有规则的,所以琴筒和振动膜的共振频率范围也就比较狭窄,要扩大二胡的音量,特别是高音区的音量,就必须改革二胡的琴筒,使之更科学合理。新中国建立后的30年里,仅传统的六方形琴筒直径,就经历了8.4 8.6 8.8cm 等多次规格上的变异。形状不规则的琴筒要比形状规则的琴筒音量要大,因此在这基础上,又研制出扁圆筒二胡,扁六角二胡和扁八角二胡等,这些琴筒的音量有明显的增大,但音色不够优美,我们江南的味道不太浓,其中扁八角二胡的音量大,而且不失二胡特有的音色,此类二胡都为专业演奏。 琴皮(振动膜),是一块薄而坚韧,弹性很好的蟒皮和蛇皮,鞔于琴筒前端,它是二胡发音的振动膜,琴弦的振动经琴马传导给振动膜,振动膜随之作强烈的

振动,强化和过滤琴弦的振动,从而扩大了音量,产生丰富的音色。琴皮的厚薄是很重要的,也是影响声音的主要因素。但琴皮只是二胡的一部分,在音色方面琴筒和琴筒的制膛工艺,以及琴杆角度等都是决定二胡音色和音质的重要原因。作为制琴者来说,强调琴皮美观的同时重要的还是要以琴皮是否会使二胡有好的音色和音质方面来考虑。 蟒皮的结构是网状的,这也是其它动物不能替代的原因,所以有一种放重物的编织袋叫蛇皮袋,不但牢固而且还有非常好的弹性,就是这个道理。蟒皮的格子是蟒皮的花纹,就像布料上的印花,蟒皮并不是靠许多格子组成的,所以花纹对蟒皮的质地自然也不會有影响了更不会影响音准或调音等,是没有依据的。琴皮主要是厚薄、弹性和加工工艺,它起的是传导作用,过厚音色发闷,过薄音色发虚发空,而不厚不薄的就是肛门那段,在琴皮处理时往往会主动避让,让(不规整的花纹)怪纹处于琴马和音垫的位置,这些完全是出于美观方面的考虑。 琴杆,又称担子,通常都用于琴筒相同的木料制作。上部顶端为琴头,装有两个弦轴,下端插入琴筒。琴杆的制作很关键,对整个二胡的振动和音色都很重要,也是二胡制作中往往被忽略的一部分。著名制作师周荣庭在长期的实践中,认为二胡的各部分的定位都非常的科学,在制作中都应精确的把握,不能马虎,对二胡的耐用性,音色,演奏技巧的发挥都是至关重要的。 琴头,琴杆上端的装饰部分。通常有月弯,龙头,逥纹头,平头等或其他形状。月弯形琴头,由下而上逐渐缩小,近顶端面积渐大,顶部嵌以椭圆形骨片为饰,琴头的不同造型丰富了二胡的款式。二胡的琴头款式有很多,下面几款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任何琴头都是根据需要粘合后再加工的,并不是整体的。 弦轴,又称琴轸(枕),多用红木,香红木,黄杨木等硬木制成。外形呈纺锥形。轴顶加饰,用多层骨片于木片胶合,轴身开有纵向沟槽,弦轴有两个,上轴栓内弦,下轴栓外弦。弦轴的细端钻有小孔,用以穿系琴弦。20世纪60年代,张子锐发明了直行式二胡螺丝弦轴(铜轸)。 千斤,一般是用棉线或丝线绕扎而成,材料的不同会影响到二胡的音色,千斤是琴弦振动发音的起点,从千斤到琴马之间琴弦的长度,也称为有效弦长。南方的千金都用纯棉细线,出来的音色圆润,浑厚,这也是南方二胡的特色。千金的宽度一般是琴杆平面到弦的直线距离1.6cm左右。千金线的作用和调节在二胡的

京剧乐队阮的定弦法[教学]

京剧乐队阮的定弦法[教学] 京剧乐队阮的定弦法 杜江 阮已经成为京剧乐队中不可缺少的常规伴奏乐器,京剧乐队中的大阮、中阮怎么定弦才能与四大件完美融合,获得最佳伴奏效果,这个课题很多人都在探索。下面是我用阮伴奏京剧唱腔的定弦法。 定弦方法一: 源于民族乐队大阮的固定音高定弦法,空弦音定D A d a。无论遇到哪种调的唱腔都用首调唱名伴奏,用改变空弦音唱名、变换1音位置的方法转调,空弦音名始终不变。这种定弦法需要演奏员熟悉各种调指法,有过硬的演奏技术才能b##完成。这种定弦法的缺点是:为1=E调、E调、F调、B调、C调这些京剧常用调伴奏时空弦音使用率低,指法不顺畅,阮的自然音阶质量不好,空弦音不能与b京胡同步,与四大件的共振合鸣效果差;为1=C、D、F、G、A、B等调伴奏时空弦使用率提高,阮自身音质有所提高,但手指顺序与旋律走向不符,自然音阶中的优质音不易与皮黄腔需要的调式主音相符。固定音高定弦法的优点是演出中转调不用定弦。 定弦方法二: 由于京剧唱腔伴奏的特殊性,为了伴奏效果有时也要重新设计符合京剧唱腔调式需要的空弦音高。设计空弦音高时要综合一场晚会的所有调门合理的设计空弦音高,多调兼顾,演出中尽量不拧轴定弦或尽量降低定弦次数。兼顾阮的自然音阶质量,与四大件的合鸣效果。兼顾琴弦的张力与左手指法的顺畅。下面以大阮伴奏现代京剧,沙家浜,为例设计空弦音高。

b#b 沙家浜剧中1=E调唱腔居多,兼有1=D调、1=F调、1=A等四种调门。除 1=E调外,其他三种调门都只用一次。:沙:剧1=E调西皮唱腔多,二黄唱腔少,就以1=E调西皮唱腔为主设计大阮的空弦音高。 #### 把大阮弦定成C G c g伴奏西皮唱腔比较合适,这样的空弦音比固定音 高定弦低小二度,琴弦的张力仍处于比较好的状态。这种空弦音高能多调兼顾,伴奏1=E西皮唱腔空弦音为6 3 6 3,与京胡西皮弦同步,指法顺畅。用6 3 6 3弦可以伴奏二黄唱腔,指法稍有不顺,音阶质量不高,但毕竟空弦音可以使用。 bb# ,沙,剧第二场老旦唱腔为1=A调(A=G),大阮伴奏老旦唱腔用4 1 4 1 弦,这种弦法上奏出的自然音阶中1、4、5、3(按声音质量排列)音质优秀,2、6、7为孤独音,权衡全剧四种调门,此弦法可以使用。若想提高自然音阶质量,与四大件增进合鸣共振,捋顺指法,可将第二弦临时提升大二度,空弦音为4 1 5 1,即可收到理想的二黄伴奏效果。 bb# ,沙,剧第六场阿庆嫂唱腔:风声紧…:为1=D调(D=C),大阮用1 5 1 5弦 伴奏二黄唱腔:风声紧…:。大阮1 5 1 5弦的音阶质量如何呢?下面用自然音阶音质鉴定方法检验一下。 弦序基音泛音列(弦分二至六段泛音列) 第一弦 5 5 2 5 7 2… 第二弦1 1 5 1 3 5… 第三弦5 5 2 5 7 2… 第四弦1 1 5 1 3 5… 大阮1 5 1 5弦自然音阶音质检验结果: 5音在泛音列中出现十次(含基音),5音音质最好;1音在泛音列中出现六次(含基音),1音音质居第二位;2音在泛音列中出现四次,2音音质居第三位;3、7两音在泛音列中出现二次,3、7两音音质并列第四位;自然音列中的4、6未在泛音列中出现,4、6两音音质不好,是孤独音。

中阮的艺术特点及文化价值

HUANGZHONGDALV 黄钟大吕 中阮的艺术特点及文化价值 ■ 赵 昕 沈阳音乐学院附中 〔摘 要〕中阮是我国传统民族器乐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它展现了许多 传统的民族元素和民族音乐精髓,经过数百年的沧桑历史磨练,在许多专业人士及爱 好者的再创造,中阮最终形成的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器乐。 〔关键词〕中阮器乐 艺术特点 现代文化 价值 中阮最早是一门独奏器乐,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它的作用和功能已经多样化,可以和许多器乐共同合作,因此变得更加具有艺术活力,因此很快就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在对于中阮器乐的研究和认识,较之以往有很大不同。在现代,每一个中阮学习者在学习作品之前,都要通过严格科学的系统训练,才能具备演奏的基础和条件。对于学习者,必须要明白中阮艺术特点在哪里,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要领。作为一种民族音乐演奏的器乐,中阮在现代传承发展,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一、中阮的历史发展概括简述 中阮,也叫次中音阮。它中国弹弦乐器阮的一种类型。阮包括大阮中阮小阮,中阮基本属于中音阮。它由琴头、琴杆、圆形共鸣箱、琴码和音窗等组成,并且由四根弦组成,一共分为二十四个品格。中阮在音色上面属于中音乐器,表现出来的音色柔美优雅、同时极具美感,中阮既可以伴奏也可以独奏,在伴奏时候,通常演奏旋律,起到衬托的作用。甚至可以演奏和声部分的内容。独奏时候,可以演奏华彩、主旋律,总之表现力很丰富。作为一种弹拨器乐,中阮音色醇正、不高不低,给人一种流畅的感觉,让人听觉十分享受。在历史上受到了许多名人雅士的高度推崇,例如东晋的阮咸等人就十分重视中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动荡,中阮一度失传,建国以后,通过许多人的努力,中阮又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上世纪五十年代首次对阮进行了一些改造,这种改革的后果就是中阮具有了四个声部。包括高、中、低、次中音等。音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音程也丰富了许多,对于半音的演奏也实现了。在吸收了其他民族弹拨器乐的优点之后,1977年研制成功了一种双层共鸣箱的中阮器乐,原理就是在加大的琴箱内增设一张较薄的共振板,把腔体隔成前后两部分。于是中阮的音色变得更加圆润浑厚,音量也加大了不少。1979年制成的电扩音中阮,更是有所突破,结合了时代的特点,让中阮变得更加富有时代性。 中阮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器乐,它从中亚传入后,经过许多的改良和发展,这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中阮。目前的中阮既可以作为民族乐团的独奏器乐,也可以作为伴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我国民族乐团不可或缺的器乐,正是如此,我们才对这种器乐进行了不断的研究,通过研究它的艺术特点,宗旨是服务现代文化生活,为现代文艺创作更多的作品。 二、中阮器乐的艺术特点之演奏变化丰富 中阮是弹拨器乐,可以用手指弹,也可以用拨片来弹。现代的中阮由于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多变,技巧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密度很高,颗粒感很强,甚至在一首曲子里面,可以只用轮指来完成,极大地丰富了演奏的风格。中阮可以表现许多类的音乐。比如中国的传统五声音阶为主的音乐,也可以表现西方的各种节奏型音乐,比如布鲁斯等等。大和弦色彩明亮,情感外向饱满;小和弦较为忧郁,情感内向含蓄。目前对于和弦的创作运用呈现出复杂混合的局面。许多音乐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种方式结合的和弦组合运用,因此表达的情感也丰富多样。现代的中阮是一种富有朝气的器乐,生命力极其顽强,变化多样,无论是年长者还是年轻者都可以演奏,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音乐魅力。 另外,中阮由于其独特的音域、音色表现力,还可以演奏一些西方风格的节奏型的音乐,听起来效果很好。比如著名的中阮演奏家冯满天,他曾经在德国汉堡音乐节上,和钢琴家玛雅共同演奏了一首西 43

二胡学习方法

一、目标:把握技法、感悟音乐、享受音乐 二、学习重点:演奏方法、左右手技巧、音乐表现 1、 三、每日练习:原则,不同阶段应有不同要求和侧重解决问题,循序渐进。 技巧:音准、换把、揉弦、弓段、连贯歌唱的、音乐风格的演奏方法:技法、弦式、调与调式、节奏、节奏与节奏篇二:学习二胡的几个基本的特别重要指法和技巧学习二胡的几个基本的重要指法和技巧 学习二胡的学生可以在老师的讲解后,用录影机录下老师对以下技巧的演奏,回家后反复练习,二胡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这几个方面,不用光花钱一直在老师那里学习,回家练好后,叫高水平的老师纠错就行,还省钱,还可随时自学。(高水平的老师不太希望录音,得说服,但得记住下面的曲目) 一、二胡指法技巧 (1) 揉弦演奏技法 练习曲示范 (2) 颤指演奏技法 练习曲示范 (3) 滑音演奏技法 练习曲示范 (4) 装饰音演奏技法 练习曲示范 二、二胡弓法技巧 (1) 揉弦演奏技法 (2) 快弓技巧 (3) 颤弓技巧 (4) 抛弓技巧 (5) 击弓技巧 (6) 垫弓技巧 (7) 波弓技巧 (8) 跳弓技巧 三、二胡特殊技巧 (1) 泛音 (2) 拨弦 (3) 双弦奏法 (4) 骏马嘶鸣的奏法 四、乐曲示范与欣赏篇三:学习二胡的基本条件 学习二胡的基本条件 如同学习其他乐器演奏一样,学习二胡演奏也需要具备较敏锐的听觉、较轻松和较灵活的手指状态以及较好的音乐感觉等条件。我们知道,二胡是没有任何品位和按音标记的拉弦乐器,演奏时包括内外弦的空弦定音在内,全部音高都要由演奏者自己调准和按准。这无形中给学习二胡的人提出了一个先决条件,即具备较敏锐的听觉。那么,什么事叫敏锐的听觉呢?就音乐的范畴而言是指具备能够辨别明显的音高和音色差异的听觉能力,这方面在平时聆听人们唱歌时的音准状态以及测试他们对于不同音高的听辨能力即可得出较为客观的结论。我曾在许多次的考级活动中看到一些考生在琴弦上贴胶布,有的甚至在琴弦上点满了白色的小点作为音位的标记。在他们演奏的过程中也自始至终地歪着头,用眼睛盯紧琴杆或琴杆上

讨论中阮曲《山歌》的艺术特点

讨论中阮曲《山歌》的艺术特点 一、阮的起源与历史 阮,属于中国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古人称之为琵琶(原名批把)。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东汉刘熙《释名》卷七中说:批把,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日批,引手却日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 古代人们对弹弦类乐器基本没有分类。从参考资料上来看,历史上秦、汉至唐一段时期,琵琶二字曾是作为多种弹弦乐器的总称。秦汉时期,人们对于所有奏法相似的弹弦乐器一律统称为琵琶,虽然各类乐器在外观形状、材质、弦的数量、横竖弹奏方式、琴杆的长短上存在着差异。当时同时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琵琶。约在公元前214年,我国人民参考鼗鼓的型制,创造出一种柄为直、箱为圆、两面用皮蒙住、用手弹奏的乐器,叫做弦鼗,也叫做琵琶。如东汉傅玄《琵琶赋》序中言:社挚,以为赢之末,百姓弦鼗而鼓之。这种琵琶后来的发展,可能就是现今所用的三弦。此外,还有一种是约公元前105年发现的琵琶,古人参考了筝、箜篌等木质乐器,创造出来的一种木制直柄、圆形音箱,有四根琴弦、十二品位,竖抱演奏,用手指弹奏的乐器,也称之为琵琶。如东汉傅玄《琵琶赋》序中记载闻之故老云;今观其器:中虚外实,盘圆柄直,柱十有二,配律吕也:四弦,以方语目之,故云琵琶,取其易传于外国也。后人把这种琵琶称之为秦琵琶,晋人阮咸因演奏此类乐器闻名,后人又称之为阮咸,简称阮。 阮由于有12柱位,每个柱位横贯于定音不同的四根弦之间,为四根弦所共用这样的构造说明,古人对平均律的运用是很有研究的。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社会变迁及动荡因素的存在,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发展,其外形和功能基本没有变化,甚至在民国初期还曾一度发展乏力走了下坡路,其琴弦数量也由原来的四弦变成了二三根弦。当时的表现手法也极为简单,主要在乐队中弹奏一些单音及长音,为主旋律伴奏。琴线也只是丝线或尼龙线。音量、音色比起现在的阮相差甚远。 二、《山歌》的艺术特点 我的乐曲多以四个字的成语命名。《山歌》的由来,大概是因为此曲的风格与其他乐曲有所不同,是我为数不多、听来较为开朗的作品之一,加以慢板部分似有对句的意思,所以?刘星先生自述乐曲一开始引子部分采用对比的主题材料,通过传统技法上的长轮和捏弦技巧,将点与线鲜明地表现出来,如山歌对唱般柔美抒情,充满民族风情。

二胡基本功每日练习重点教程文件

二胡基本功每日练习 重点

二胡基本功每日练习重点 经典回顾1.练习二胡的七种方法 2.自学者每日必练的二胡基本功重点(附:二胡演奏家赵寒阳成功秘诀- 含每日必练曲谱和曲谱) 3.一套价值10万的一周练琴计划表! 4.业余学习二胡如何巧选练习曲 5.文章 | 二胡音准练习技巧 6.巧学二胡如何“巧” 7.练习二胡“六必练” 8.文章 | 二胡基本功的练习重点 9.文章 | 胡琴教习格言说明有些朋友经常在中国二胡艺术网论坛咨询我这样的问题:拉琴也有好些年了,可是演奏乐曲仍觉得有心无力,完成的不够顺畅。其实此类的问题多原于两方面,第一就是基本功不够扎实,技术不过关,支撑不了音乐。第二,没有耐心进行基础的技术训练,求成心太重,过于着急。针对这个,帮大家总结一些必练的技术内容,希望大家能够长时间坚持基本功的训练,相信您一定会有所收获。 1、音阶音准必练 二胡不像吉他、钢琴乐器有品有键,所以音准是比较难掌握的。因此练习二胡音准练习尤为重要,有人说二胡演奏把音拉准了,就学会二胡演奏的百分之七十了,这一点我有同感。怎样才能把握音准呢?除了必要视唱练耳外,音阶练习对二胡演奏着来说,是提高音准是不可缺少的练

习。因此必须加强练习。在音阶练习时要特别注意音位和指距,注意大二度和小二度的关系,也就是说要处理好全音和半音的指距关系。(其中音阶中的34和7i是小二度,手指之间要挨着)要注重各个调的音阶练习,音准是二胡演奏者表现乐曲达到优美动听感人的基础。 2、慢长弓必练 俗话说,三分指法,七分弓法,这足以说明二胡运弓的重要性。二胡属于弓弦类乐器。运弓是二胡发音的基础,关系到二胡发音的音质和音色,而慢长弓又是运弓的基础,是二胡演奏者需要认真对待、细心练习的。慢长弓的练习,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持弓方法,右手要松肩垂肘,强调大臂、小臂和手腕以及手指的协调运动,做到平、直、韵、稳。 3、短快弓必练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二胡作品的表现力极为丰富,对二胡短快弓的要求提出了新的挑战。快弓的热烈奔放,对表现好一首二胡作品极为重要。快弓要演奏的清晰、明快且富有颗粒性,加之力度的变化,可以将乐曲推向高潮,给听众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若短快弓基本功不好,就很难完整的表现好一首二胡作品。这一点不言而喻。要练好短快弓一方面要掌握它的正确方法,同样的节奏时值尽量保证弓距一致,这样演奏出来的音比较平均,一般十六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多选用中弓,比较容易控制,注意手腕的

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

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上) 作者:秩名| 来源:赵寒阳二胡艺术网| 添加时间:2006-10-31 | 点击数:900 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大致分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正确的演奏方法,通常以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生理运动的规律和尽可能地提高能量的转换率为原则的。现在我将二胡基本的演奏方法简要地介绍如下: 一、坐姿。椅子的高度以两腿放平,两脚着地为标准。坐椅子的时候不要坐满椅面或后靠在椅背上;两腿应与肩同宽;身躯要正直,保持自然、挺拔,不可养成驼背、斜肩、歪身、低头等不良习惯。 二、持弓。右手放松、弯曲呈半握拳状,将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处,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杆上方,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演奏外弦时,由食指、拇指及向外顶弓杆的中指这三个力点控制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磨擦发声的;演奏内弦时,是以食指、拇指及向内勾弓毛的中指和无名指来控制弓子,使弓毛贴住内弦磨擦发声的。 三、持琴及按弦。二胡的琴筒应该放在左腿靠紧小腹的位置上,琴杆正直,略向前倾;左臂自然弯曲,肘部不要过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将琴杆置于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以指尖与指面交合处触弦。手指在按弦时,各关节要自然弯曲;拇指不可向下弯曲勾住琴杆。手指的起落动作,要以左手的掌指关节运动为主,以手掌的运动为辅。 四、长弓。拉弓时,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注意大臂不要过早地向外伸展,以免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倾向。推弓时,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此时,手腕应呈“内屈状态”。演奏长弓时要特别注意运弓的平和直。 五、换弦。在慢速换弦时,要尽量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的动作为主,以手臂的动作为辅。快速换弦又分为正向与反向两种。在正向快速换弦时,手指的动作是由腕部来带动的;在反向快速换弦时,换弓的动作是由臂部来带动的。 六、分弓。分弓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拉推弓的时值和运弓的长度往往不同,但发音却要求一致,这就需要调整弓与弦的“压速比例”来达到这一点了。 七、连弓。连弓的几条原则是:1、要合理地分配弓段。2、用弓较长的连弓与长弓一样,需要调整“压速比例”以求得音质的平衡。3、运弓要柔软、均匀,右手动作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4、连弓在换弓时,要尽量地减少痕迹。

中阮和大阮

这篇文章写得不错, 可以参考. 中阮和大阮已成为京剧乐队中的常规伴奏乐器。阮的声音柔美、丰厚、音域宽广。在京剧乐队中与四大件结合的很好,既能完整的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中阮属中音乐器,大阮属低音乐器,中阮和大阮填补了京剧乐队的中音和低音声部。尽管常用随腔齐奏的方法,但也加强了声音厚度和节奏烘托。 上世纪有一段时间中阮的定弦模仿小提琴,自四弦至一弦定为G、d、a、e1;大阮的定弦模仿大提琴自四弦至一弦定为C、G、d、a。这种弦与弦之间均为纯五度音程关系的定弦称为“五、五、五”定弦法。 阮演奏家在实践中发现“五、五、五”定弦法不是阮的最佳定弦法。把中阮定为G、d、g、d1;大阮定为D、A、d、a,让一弦和二弦、三弦和四弦成为相邻的二个八度关系,这种五度、四度、五度音程关系的定弦演奏指法更方便,弹和弦音更快捷。也有把中阮定成A、d、a、d1(四度、五度、四度)的,指法也很科学。现在艺术院校的阮教学多见“五、四、五”定弦和“四、五、四”定弦。这种定弦称为固定音高定弦法。 京剧乐队中的阮可以采用固定音高定弦法。但这种定弦弹奏京剧常用调bE、E调时空弦音用的少,没有开放音,阮的四根弦共振不好,阮与其他乐器的共鸣也不好,指法不顺,演奏技术要求严格。固定音高定弦适用F调、G调、A调、

bB调、C调、D调等。 京剧乐队中阮的最佳定弦法是和京胡同步定弦,伴奏二黄用5 2 5 2弦;伴奏西皮用6 3 6 3 弦。若考虑弦的张力,阮的四根空弦音中至少有两根和京胡一致。和京胡同步定弦,指法就能和京胡指法近似,演奏顺便,能充分发挥器乐性能,乐器与乐器之间的共鸣也好。有时E调二黄和E调西皮相继出现,这时阮的伴奏就不分二黄、西皮了,二黄唱腔所需要的音符在西皮弦上都有。两种唱腔共用一种指法,保证1=E音就可以。随京胡的定弦法能导致演出中因转调经常拧轴调弦。 伴奏京剧的阮演奏员要学会空弦音高设计。一出戏中有D 调、bE调、E调、F调、G调、A调、bB等多种调门出现时,则应该选择固定音高定弦法,靠变换指法转调,演出过程中不用调弦。一出戏中大多数唱腔均为E调,只有少数唱腔为其它调,中阮和大阮的定弦可以根据需要将空弦音名改变,改变的目的是让阮的空弦音和指法向京胡靠拢,以便统一风格,增强共鸣。比如现代京剧“沙家浜”中1=E调唱腔居多,兼有1= #G(bA)、1=#C(bD)、1=#F 等调门。中阮可以将空弦音定成#G #C #g #c(E调的3 6 3 6 弦);大阮可以将空弦音定成#C #G #c #g(E调的6 3 6 3 弦)。1=#G调中阮用1 4 1 4弦,大阮用4 1 4 1弦;1=#C调中阮用5 1 5 1弦,大阮用1 5 1 5弦;1=#F调中阮用2 5 2 5弦,大阮用5 2 5 2

自学二胡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自学二胡的方法技巧有哪些 对二胡有兴趣的朋友,想要自学二胡,就要下很大的功夫,掌握二胡拉奏的方法技巧。下面整理了自学二胡的方法,供你阅读参考。 入法万变不离其宗 不管自习方法各持何道,总的说来,最有效的方法应遵循:“一个坚持,两项规律,三大克服,四不放过”的基本原则,万变不离其宗。一个坚持作为业余自学者,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形成的压力,因此首先要有坚持始终的学习精神,充满激情、自我施压,多听多唱多模仿,持之以恒。“爱它一生不容易,持恒方称二胡情”两项规律一是对每首新曲,一定要遵循‘会唱才会拉’的规律。人的一切动作靠大脑指挥,先消化入脑,动作反映才会敏捷不走弯路。这里指的唱曲不仅是识谱,而是按一听二唱三放开的规律进行。一听就是对全曲的演奏首先应对照曲谱反复收听,直到曲谱听熟、音韵入心,然后把该曲应有的风格和韵味哼出来,对乐曲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上再动手大胆放开练习,首次能拉多少是多少,无需拘谨。二是‘熟才能生巧’的规律,长弓稍快后慢解决力度均衡、短弓稍慢后快解决快捷清晰,某些章节甚至要一小节一小节地练习,在此基础上再逐渐达到要求的速率。急于求成则欲速而不达,很可能高不成低不就,或迟迟不能过关,甚至丧失信心拉一辈子也残缺不全。“律遵高一尺,艺出高一丈”。三大克服即克服随意性、盲目性、

浅表性等三性。随意性:指法不按规矩,弓法随心所欲,兴致来了,猛拉一通,忘乎所以,不讲效果。盲目性:没有目标,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曲曲缺臂、调调少腿;或自不量力,哪壶不开提哪壶,结果事与愿违,进展迟缓。浅表性:不求胜解,自鸣得意,技无一所长,意不知所云,会拉一大筐,曲曲不咋样。“三性为大害,自学难成才”。四不放过音准失度不放过:每按一指,都要力求准确到位,这可是最基本的要求,一‘准’压三丑啊! 节奏不符不放过:特别对于引子、华彩及自由部分,这是乐曲的精华之一,专家演示了最动听的优美节奏,老老实实模仿学练,即可以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遇到难点不放过:对于疑难章节,如高难指法、重点弓法,一定要做到不到位不放过,切莫半途而废,坚持下去,技能必将水涨船高; 贯气不够不放过:贯气是全曲演奏要尽力体现‘节奏有序、强弱分明、前后呼应、整体性好’,或荡气回肠、或行云流水,如同书法作品一样,要凸出神韵,才能挥手惊人。“要想二胡拉得好,四不放过必经道”。 自学二胡的方法2基本功是骨架,感情是血肉 二胡演奏其基本功技巧只是骨架,沉入意境奏出感情才能有血有肉地凸出神韵。业余爱好者在技能上与专业人员相比,可以说有天壤之别。科班培养的专业人才,一个学期只教练2~3首独奏曲,大部分时间是学拉枯燥乏味、奇难无比的练习曲,他们一年等于业余五年有余。他们的基本功肯定让你自叹不如,高者可令业余人士无地自容。但对乐曲的理解和表达,专业人士能达到的业余人士也未必不能达

中阮演奏方法

中阮演奏方法 中阮演奏方法 刘星 前言: 方法的形成来自演奏中的实践,不是孤立的,是有对应目标的,是演奏者达到目标的手段。目标(演奏标准)越低,对方法的要求也越低。比如侗族的小伙子们拿起小木棍就弹侗琵琶,他们不必考虑如何拿木棍更合理,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唱和跳。再如一些老年乐团,他们的目的是自娱自乐,目标是极简单的小曲,方法对他们来说是不重要的,因为任何方法都能达到这个目标。 同样,目标越高,对方法的要求就越高。本书的目标是本书九段的综合练习曲,其难度比目前出现过的最难的中阮作品要高得多,而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可以做到强而不燥、弱而不虚、能圆润、能结实、能通透、能细腻、能快速而结实、能高质量的炫技。最终能够游刃有余的表现更多风格、更高难度的乐曲。这是现代音乐的演奏标准,如果把这些标准去掉,那么任何方法都无妨,都是好方法。 总之,对方法的评价不是靠个人意志或个人习惯,也不能就方法本身而论,而是在实际演奏中能够得到检验的真实能力展示,最终由

乐曲的实际表现来决定的。对于中阮这件待完善乐器,目前存在多种差异很大的演奏方法,我不排斥任何与我不同的方法,无论采用琵琶、柳琴、月琴、三弦、古筝或其它乐器,使用什么样的拨片或指甲或小木棍,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任何方法来演奏中阮,因为不同方法之间没有所谓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想要达到的目标之分、表现力与能力的强弱之分。因此:如果你能均匀地奏出ppp~fff、fff~ppp慢速无痕迹渐强与渐弱的弹挑及轮奏;每分钟30次弹挑~每分钟760次(190的速度)无痕迹渐快弹挑至轮奏;每分钟180拍十六分音符ff 力度的清晰演奏;准确的奏出八种基本力度;奏出通透、具穿透力的超强音;能有效的使用三种不同的揉弦法表达韵味;能准确的理解及娴熟演奏各种基本技法及特殊技法。如果你能做到,哪怕你告诉我是用脚弹的,我都会向你致敬。 一、持琴 1.琴杆与身体的角度大约45~55度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低于40度(靠近垂直),人体较自然便于用力的手腕摆动就难与琴弦保持最佳发音角度而影响音质。如果高于60度(琴头向下),也会增加琴体控制、左手按弦难度以及拨片角度过小等影响音质。 1 / 13 中阮演奏方法 * 两肩放平,两小臂抬起,左手高一些,然后用这样的姿势拿琴。不

中阮基本功及技法定义

中阮基本功及技法定义 基本功定义: 1,从每分钟30次弹挑~每分钟760次(190的速度)无痕迹渐快弹挑, 2,ppp~fff的轮奏,节奏均匀,力度均匀。 3,每分钟180拍十六分音符ff力度的清晰演奏。 4,准确的理解及演奏ppp~fff的音质。 5, 有效的使用三种揉弦表达韵味。 6,准确的理解及演奏各种基本技法及特殊技法。 技法定义: 1,基本技法是指:打音、勾音、滑音、揉弦、推拉、捏、压弹等常用技法。 2,特殊技法是指:拨片角度变化,下靠、上靠、击面板等以及各种根据乐曲需要的非常用技法。 我已经按照刘老师的要求练习了一个多月了,很有效。轮奏的密度不比专业院校的老师差,也得到了他们的肯定,颗粒清晰、有较好的线性,但由于是按照与琴弦垂直90度得要求练习,手腕儿要翘成45度左右,不能坚持太久时间,长轮时只好将手腕儿放平了,但垂直90度未变。持琴的角度非常有效,很舒服,但与乐队的其他同事就不一致了,但指挥到挺支持我的。刘老师您认为像我们这些中年人,平时练习基本功应该如何炼习才更较科学呢? 右手有这几个角度: 1,手腕摆动线路与琴弦接近90度 2,手腕入弦角度为测下、侧上,比如弹第三弦,以不碰到第四弦为准 3,拨片触弦角度 4,拇指尖至手腕与小臂的角度,约45度 我认为无论是中年或少儿,首先,持琴与左右手的手型是最重要的。这关系到练琴的效率以及未来是否能够可持续进步。 昨晚回家又弹了一会,经过比对,是手腕儿与琴弦的摆动线路为90度左右,拇指尖与小臂形成的自然弯度为45度左右,但因为是本人的腕力不够,才造成长轮不能持久。我在演奏中,如果有较长的轮子时,尤其是三弦时,拇指第二关节的下方、手掌较厚的地方就要轻擦到四弦,但并不影响长轮的进行,而却形成了较稳定的轮奏效果(中阮还可以有一定翘曲度,大阮就要将手掌放的较平了),也较省力。拨片入弦角度基本按照刘老师的要求进行,很有效。 手腕儿弯曲弹奏过弦角度必须逞45度至55度左右,否则影响速度、力度和清晰度(比如独奏曲“流”)。 我在长轮拨片的入弦方向大多为“侧上”,不知是否科学,与刘老师的方法要求一致吗?是这样的,在第三弦进行长轮演奏时(尤其是大阮的轮奏),手腕儿要向胸前弯曲,如果仍然呈45度的话,对于我来说就比较难了,弦太粗,有些支撑不住,这时手腕儿就自然放平了,那么手掌拇指下的肌肉也就轻擦到第四弦了。这样可以有点依赖,较省力,并不影响第三弦de轮奏,效果也可以,只是那块肌肉经常被四弦蹭得发黑,很难看。 刘老师是从小进行练琴,又有正规的系统学习及长时间的刻苦基本功练习,尤其是练习月琴时的童子功,腕力功夫一定非常过硬,非我辈可比(月琴是所有弹拨乐器中最吃腕功的),对我们这些中年后半路出家的人,还是有些难度的。扎实的基本功决不是短时间就可炼成的,灵活、有力的指力与腕力需有刻苦的磨练与时间作代价的。烦请刘老师指正。

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

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 二胡的基本演奏方法大致分为左手技法和右手技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法技巧和弓法技巧。二胡正确的演奏方法,通常要符合以下两条原则,即:最大限度地符合人体生理运动的规律和尽可能地提高能量的转换率(即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奏出最佳的效果)。现在我将二胡基本的演奏方法简要地介绍如下: 一、坐姿 椅子的高度以两腿放平,两脚着地为标准。坐椅子的时候,只可坐椅面的三分之二,而不要坐满椅面或后靠在椅背上;两腿应与肩同宽;两脚应平放于地面,左右脚前后相距半脚的距离,一般都以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身躯要正直,一定要使上身保持自然、挺拔,肩、肘、胯、膝、踝等部位都要自然、松驰,不可养成驼背、斜肩、歪身、低头等不良习惯。 二、持弓 右手放松、弯曲呈半握拳状,将弓根部位放在食指第三关节处,食指自然弯曲轻扶于弓杆之上。拇指用指面按在弓杆上方靠近食指第三关节稍左的位置上。中指和无名指伸入弓杆与弓毛之间。演奏外弦时,由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中指第一关节稍后处向外这三个力点控制弓杆,使弓毛贴住外弦磨擦发声。演奏内弦时,以食指第三关节向上、拇指指面向下作为支撑点来控制弓杆,中指和无名指的指面向内勾弓毛作为力点,使弓毛贴住内弦磨擦发声。 三、持琴及按弦 二胡的琴筒应该放在左腿靠紧小腹的位置上,琴杆正直,略向前倾;左臂自然弯曲,肘部不要过分抬高;手腕微微突起,将琴杆置于虎口之中,手指自然弯曲呈半握拳状,以指尖与指面交合处触弦。在演奏上把位时,左手虎口要放在靠近千斤的位置上,食指根部最好要与千斤接触,这对培养把位概念大有裨益。手指在按弦时,各关节要自然弯曲,任何一个手指关节反弯都是不允许的,但过分的正弯也不科学,手指的弯曲一定要以自然、松驰为原则。拇指在演奏中应放松持平或微微翘起,不可向下弯曲勾住琴杆。手指的起落动作,要以左手的掌指关节运动为主,以手掌的运动为辅。尤其是快速的按指动作,更需要依靠掌指关节动作的灵活与敏捷。手指的触弦应该是富有弹性的“击”弦,而不是僵硬的“按”弦。 四、长弓 拉弓时,右手腕要稍稍向外突起呈“外伸状态”,以腕部为先动点向右拉出。要注意大臂不要过早地向外伸展,以致肘部过分抬高,造成“大臂架起”的不良倾向。另外,在拉弓时,右臂不可向右后方运动,使弓子拉成一个园弧状。推弓时,要以大臂往回收作为先动点,带动小臂向左推进。此时,手腕应呈“内屈状态”。当大臂收完后,小臂继续向左推;小臂收完后手还要将弓子推进几公分,使手腕再次转换成“中间状态”,以便开始下一个拉弓动作。 五、换弦 换弦分慢速(包括中速)换弦和快速换弦,在快速换弦中又分为正向换弦和反向换弦,它们在动作上是有一定差别的。在慢速换弦时,一般来讲要尽量以右手中指和无名指的动作为主,而以手臂的动作为辅。在换弦过程中,通常要求弓毛往弦上“靠”,而不是往弦上“撞”。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弓子运行速度的均衡,不可因换弦而突然改变弓速。快速换弦因为速度快,如果以中指和无名指的主动运动来换弦,手指就会因负担过重而不能持久,也不易均匀。因此快速换弦的手指动作实际上都是由右手其它部位来带动的。快速换弦分正向和反向两种,先拉内弦,后推外弦称为正向换弦。在正向快速换弦中,手指的动作是由腕部来带动的。因此手腕的动作就要相对地主动而灵活。先拉外弦,后推内弦的快速换弦称为反向换弦。在反向快速换弦中,换弓的动作是由臂部来带动的。 六、分弓 分弓通常是指在中等速度下每弓演奏一个四分音符或一个八分音符的一种弓法,一般用中弓部位来演奏。因为一音一弓的演奏带来了频繁的换弓,所以换弓的技法在分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分弓的组合是千变万化的,拉推弓的时值往往不同,运弓的长度也必然不同,但发音却要求一致,这就需要调整弓与弦的“压速比例”来做到这一点了。

中阮演奏方法

中阮演奏方法 刘星 前言: 方法的形成来自演奏中的实践,不是孤立的,是有对应目标的,是演奏者达到目标的手段。目标(演奏标准)越低,对方法的要求也越低。比如侗族的小伙子们拿起小木棍就弹侗琵琶,他们不必考虑如何拿木棍更合理,因为他们的主要目标是唱和跳。再如一些老年乐团,他们的目的是自娱自乐,目标是极简单的小曲,方法对他们来说是不重要的,因为任何方法都能达到这个目标。 同样,目标越高,对方法的要求就越高。本书的目标是本书九段的综合练习曲,其难度比目前出现过的最难的中阮作品要高得多,而本书的终极目标是:可以做到强而不燥、弱而不虚、能圆润、能结实、能通透、能细腻、能快速而结实、能高质量的炫技。最终能够游刃有余的表现更多风格、更高难度的乐曲。这是现代音乐的演奏标准,如果把这些标准去掉,那么任何方法都无妨,都是好方法。 总之,对方法的评价不是靠个人意志或个人习惯,也不能就方法本身而论,而是在实际演奏中能够得到检验的真实能力展示,最终由乐曲的实际表现来决定的。对于中阮这件待完善乐器,目前存在多种差异很大的演奏方法,我不排斥任何与我不同的方法,无论采用琵琶、柳琴、月琴、三弦、古筝或其它乐器,使用什么样的拨片或指甲或小木棍,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任何方法来演奏中阮,因为不同方法之间没有所谓的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想要达到的目标之分、表现力与能力的强弱之分。因此:如果你能均匀地奏出ppp~fff、fff~ppp慢速无痕迹渐强与渐弱的弹挑及轮奏;每分钟30次弹挑~每分钟760次(190的速度)无痕迹渐快弹挑至轮奏;每分钟180拍十六分音符ff 力度的清晰演奏;准确的奏出八种基本力度;奏出通透、具穿透力的超强音;能有效的使用三种不同的揉弦法表达韵味;能准确的理解及娴熟演奏各种基本技法及特殊技法。如果你能做到,哪怕你告诉我是用脚弹的,我都会向你致敬。 一、持琴 1.琴杆与身体的角度大约45~55度左右是比较合适的。如果低于40度(靠近垂直),人体较自然便于用力的手腕摆动就难与琴弦保持最佳发音角度而影响音质。如果高于60度(琴头向下),也会增加琴体控制、左手按弦难度以及拨片角度过小等影响音质。

阮初级演奏与合奏教学 教案

三水区乐平中心小学卢志毅老师 教学内容:大中小阮的简单合奏 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听从老师的指挥,按照稳定的节拍进行演奏,感受乐器合奏的乐趣,提高学生对学习民族乐器的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稳定的节奏演奏自己的声部,学会中阮大阮的伴奏声部。 教学难点:能根据老师指挥的节奏进行合奏。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简谱视唱,并掌握了阮基本的右手弹跳演奏,左手的上把位音阶,因此可以较快地学会一段简单的旋律。但乐器的合奏并未开始接触,训练乐曲的合奏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准备:大中小阮若干台、指挥棒、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弹奏上一课乐曲《三只小鸭》。提问学生齐奏歌曲的旋律是否觉得有 点单调?有什么方法可以丰富乐曲?引出合奏方式,播放弹拨乐合奏视 频,让学生分辨不同的乐器并回答不同乐器演奏的旋律是否相同。让学 生谈谈齐奏与合奏的区别。提问学生想进行一次小合奏吗?于是引出课 题——《三只小鸭》合奏。 二、乐曲教学。 1、出示大中小阮的合奏谱。讲解合奏谱的演奏法,指挥棒的指挥法。 2、让学生看着指挥分别演唱自己的旋律。 3、然后让学生按照自己所演奏的乐谱进行自由练习,学会自己所弹的声部。 4、分别让大中小阮各齐奏一遍,同时要求其他不需演奏的学生注意聆听其 他两个声部的旋律,然后老师指出演奏的优点与不足,并有针对性地进行 改进练习。 三、合奏教学。结合多媒体音频软件,示范各种合奏形式。 1、由老师挥动指挥棒,先让大、小阮按照节奏慢速合奏,指出优点与不足 之处,再细化练习。 2、熟练后,再由大、中阮按照指挥的节奏,慢速合奏。最后大中小阮三类 一起慢速合奏,熟练后渐渐加快速度演奏。 3、使用录音机对学生的合奏进行录音,让学生自己听听自己弹的效果如何, 应该怎么改正,再进行细化训练。 四、让演奏得好的学生上台示范。指出优缺点。全班再一次合奏。 五、学生总结、老师总结。

二胡考级的基本要求

二胡考级的基本要求 一级: 1. 演奏姿势正确,左手持琴自然,手型放松;右手持弓正确,运弓平、直、匀,连弓与分弓变化自如;掌握好换弓、换弦的正确方法。 2. 熟练运用1—5,5—2两种弦[调]式第一把位的指法,音准感觉好,全音与半音关系交代得清楚。 3. 节奏稳定,能初步掌握强弱关系的对比变化。 4. 须掌握的练习曲《一个把位的D调音阶练习》(王国潼曲)等。 5. 须流畅演奏乐曲《田园春色》(陈振铎曲)及儿歌等。 二级: 1. 正确掌握持琴,运弓,音准,节奏,强弱变化等基本技巧。 2. 初步掌握1—5弦几种不同的换把技术。 3. 学习并能运用“腕揉弦”的基本方法。 4. 初步掌握6—3弦式切把位的指法及1—5,5—2,6—3弦式两个把位间的换把技术。 5. 初步把握左手的滑音技能。[上,下滑音] 6. 须掌握的练习曲:《一指换把练习》(刘天华曲),《二指换把练习》(刘天华曲),《中把位综合练习》(王国潼曲),《快弓练习一》(刘长福曲)等。 7. 须流畅演奏《弓桥泛月》(陈振铎曲》,《小花鼓》(刘北茂曲),《快乐的校园》(孙奉中曲)等:三级: 1. 掌握2—6弦式的演奏方法。 2. 掌握控制抛弓(拉抛,推抛,连抛弓)的演奏法。 3. 学习掌握快弓及快速换弦的演奏法。 4. 掌握各种滑音和自然泛音的演奏技巧。 5. 认识二胡谱(各种教材)。 6. 须掌握的练习曲《换把练习》(赵寒阳曲),《小指练习》(张韶曲),《指序练习》(刘德海曲)等: 7. 须掌握的乐曲:《良宵》(刘天华曲),《小花鼓》(刘北茂曲),《小扁担》(丰芳,毓华曲)等。四级: 1. 掌握左手的三个把位内各种换把技术,动作要熟练自如。 2. 揉弦技术动作规范,熟练,且具有变化。 3. 学习并熟练掌握3—7,4—1弦式的演奏。 4. 能自如调整左手指距,准确地演奏变化音及各种音程关系。 5. 能较熟练地演奏跳弓,顿弓(包括分跳分顿弓与连跳连顿弓),较好的掌握左手四个指的打音,颤音和人工泛音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