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杀行为原因和预防方法的分析

自杀行为原因和预防方法的分析

自杀行为原因和预防方法的分析
自杀行为原因和预防方法的分析

自杀行为原因和预防方法的分析

2008级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系 1013408006 何凌江

一、何为自杀行为

自杀可以说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无论是古往今来,还是中外各国都非常普遍地出现过自杀现象。可以这么说,自杀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自杀行为是指有意识、自愿的直接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它主要是一种个体行为。它与心理过程、社会环境和文化影响等因素密切相关。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状况的迅速变化与前进,以及很多不可控的社会问题,致使人们也产生的更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问题,从而也导致了更多的自杀问题的出现。据WHO 统计,2000年全球自杀死亡的人数达到100万,自杀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

二、自杀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内因

在诸多研究中,无论是什么原因直接导致了自杀,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自杀者的心理绝大多数是不健康的。归纳起来,引起自杀行为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躯体的折磨。在自杀的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为身体有残疾,或得了重病乃至不治之症,因而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也有些人是为了不给身边的人增添负担),觉得前途暗淡,看不到光明,不如一死了之。这类原因是比较多的,尤其是在车祸中受到伤害和他人人生攻击等(如女孩遭遇强暴等)。

2、自身性格上的弱点。性格对人的行为产生非常大的原因,很多自杀的人都或多或少会有性格上的缺陷和不完善。可以说性格是产生自杀行为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最根本原因,夸张一点,无论遭遇什么坎坷,只要性格足够完美,是永远不会产生自杀行为的。所以说,性格是最大的内因,它直接决定了人们对外界的感知、判断以及行为。好的性格能够很容易化解外界的很大挫伤,而不健全或者是消极的性格,纵是小小摩擦,也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说性格是影响自杀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

3、有严重精神病。精神病患者一般非常容易产生自杀行为,因为患有精神病的人性格当中多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换句话说就是性格(或者人格)弱点增多,被疾病控制。所以当出现激进刺激时,容易产生自杀行为。医学上认为,大约有72%的自杀者在自杀前情绪

恶劣或有非理性狂乱冲动,抑郁症患者自杀率约为15%,研究表明36%的自杀者是精神病患者。

4、有不良行为或犯罪行为。吸烟、酗酒、赌博、吸毒等不良行为都有可能导致心理不健康,最终引发自杀。有不良行为的人群,性格怪癖,自制能力差,在面对挫折时,很容易出现自杀行为。有犯罪行为的人也极易出现自杀行为,原因是犯罪人群一般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一旦走投无路,便极有可能一死了之。

(二)外因

除上述内在原因之外,还有纷繁复杂的外因,可造成自杀的悲剧。导致自杀的外部原因我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点:

1.人际关系僵化。可以说,人际关系矛盾是引起自杀生的主要外部原因。如果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比较和谐,与周围的人能融洽相处,他(她)就比较容易找到倾诉的对象,内心的种种痛苦、压抑都会得到缓解,一般情形下是不会自寻短见的。

2.家庭原因。家庭原因是一个很重要的隐私,与配偶的关系恶化,是自杀行为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与配偶离异,也很大可能会带来自杀行为。众多科学家研究表明,与配偶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家庭出现了不和谐,是很大可能带来自杀的。

3.意外的挫折和打击。失恋,考试失败、受坏人恫吓,丢失了重要财物、亲人突然去世等突然打击,都有可能使感情脆弱的青少年心灰意冷,悲观绝望。

4. 失去社会归属感。

感觉到被抛弃,被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抛弃、被恋人抛弃,有时社会角色扮演失败也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情绪极端时可能感觉到被整个社会所抛弃。失去社会归属感往往使人失去在社会中的坐标和参照系,引发绝望。有时担心失去社会归属,或者预计自己将失去社会定位也可能诱发自杀。

三、自杀行为的预防

(一)完善自身性格,加强承受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提升自身面对逆境的能力,是消除预防的最有效的方法,消除自杀行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加强自身性格优化。只要性格得到了美化,心理承受能力加强了,心理素质、心理排解能力增强了,一般的挫折也就没那么容易对人产生致命的打击了。

(二)心理疏导及心理治疗

自杀行为不是突然爆发的,而是有一个渐变的过程,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所以在他们选择自杀之前,我们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悲剧的产生。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和心

理咨询,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自杀行为的产生。此外,对与有精神病的患者,我们也可以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最大限度的降低其采取自杀行为的可能。、

(三)减少挫折

对于我们生活的这个团体,这个社会来说,要尽可能的为每一个人提供最好的环境,减少挫折,增强人们归属感,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对这个群体、对这个社会是很重要的。增强人们幸福感,这样也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的自杀者了。

(四)建立自杀预防中心

预防中心的作用是针对数以万计的潜在自杀者,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及时消除他们心中的抑郁和自杀念头。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自杀者的救护,临时救护措施要完备,对已经出现的自杀者,要采取强有力的挽救措施,珍爱每一颗生命。

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论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则 摘要: 会计政策是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应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企业各契约主体的经济利益,因此,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必须控制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关键词: 会计政策选择利益共享 会计政策是一种核算的规范和标准。现代企业实质上是由与企业合同有关联的并在企业具有一定产权的各种利益集团组成的。为了避免某个利益集团产生有损于企业价值增长的行为,便产生了会计政策如何选择的问题。新会计准则在基本准则的第二章对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包括:真实可靠性与内容完整性、相关性、清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八个方面的要求,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在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的同时必须遵循以上原则,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 一、会计政策的概念及特性 (一) 会计政策的内涵 会计政策作为政策的外延之一,有其具体的限定内容。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会计政策是“那些被报告会计主体的管理当局认为在当前环境下最能恰当地表述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从而被依循的会计原则及运用这些原则的方法”。上述定义都强调会计政策要能“最恰当地表述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我国具体会计准则认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应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就现实而言,会计政策根据其指定的面向整个国家及社会的,一些通用、重要的会计方针、原则及方法程序,通常以准则的形式固定下来;第二层是企业根据微观实际“, 量身定做”制定出的会计政策,其适用范围仅限于自身。在我国会计实务中,人们给了会计政策不同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企业会计政策包括在编制财务报表上,企业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二是企业会计政策也称企业会计方针,是指企业编制会计报表时,为正确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原则及程序和列示方法。三是企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四是企业会计政策实质上是企业为编制会计报表而对会计原则、会计方法和会计程序的选用所作的决定。 (二) 企业会计政策的特性 1. 企业会计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则、基础、方法、惯例、规则和程序。但会计政策的实现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政策的阶段性,显示出重大政策、特殊政策和创新政策的区别,从而形成企业会计政策体系和过程,相辅相成,互为推动。 2. 企业会计政策的功能和作用,首先不是面向过去,而是面向现在和未来;其次它不仅解决局部问题,主要是解决大大小小的全局问题,一项会计政策往往影响一项业务、一张报表,甚至一个企业。 3. 企业会计政策的目标,包括日常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记录以及会计报表的编制和揭示行为。会计政策是报表编制的重要依据,也是报表揭示的组成部分,但它贯穿于日常的会计处理过程。通过日常业务和报表业务的规范,以正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报表使用者的要求。 4. 企业会计政策必须具备公认性。企业会计政策必须符合会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规范要求,一般不允许制定和使用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的会计政策。 5. 企业会计政策必须具备适用性。企业会计政策必须站在企业的角度,从本企业实际情况出发,适应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报表以及会计管理需要。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摘要:会计政策的选择是指企业在进行日常会计核算时所应遵循的相关具体准则及所采纳的具体会计方法。国家财政部门根据各个行业及企业所处的具体经济环境不同,而制订出诸多会计政策供企业选择。客观的讲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都具有一定的动机,同时也会影响到不同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本文将通过对一些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进而分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并提出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政策;治理结构;会计准则 企业管理当局或是管理者在确定一项会计政策时,会按照企业的长、短期经营目标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不可否认的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是需要相关人员来完成的,因而在选择的时候就难免会有人为的动机在其中,最终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本文从企业的上市融资动机、企业避免处罚及企业避税动机三个方面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动机进行分析。 一、企业会计政策的涵及选择的动机 1.企业会计政策的含义 会计政策(英文Accounting Policies),是企业在进行日

常会计核算及出具会计报告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会计政策其实质是会计人员在处理日常业务过程中所采用及遵循的会计准则、会计方法。会计政策的选择与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及其自身的职业操守有着很大的关系。往往是同一个经济业务,由于选择了不同的会计政策所产生的会计核算结果将不尽相同,最终影响到企业披露的资产状况、营利情况等方面。所以说,会计政策存在一个“选择”问题。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 (1)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一般取决于该企业的外部因素及部因素。外部因素包含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宏观经济政策、行业通行惯例等;部因素一般包括企业组织结构、资本构成状况、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及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个人职业操守等因素。 (2)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会计政策的选择过程中应遵循合法性与独立性相结合的原则、一贯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及适应性原则等。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一般受到个体需要、环境制约以及管理者的意志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出发点是基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实施,改变相关会计数据的分布,进而影响到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由于会计信息的需求角度的不同,导致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不同。

浅析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和空间

浅析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和空间 摘要: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改革也越来越多地体现“灵活性”,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从相关理论角度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和空间进行分析。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空间 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在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对会计原则、方法、程序和惯例等作出选择的一种决策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影响会计信息系统的产出,最大化目标主体的利益。由于会计计量属性的多样性,会计实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会计准则发展的滞后与职业判断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存在,使会计政策选择便成为一种必然。 会计政策的选择,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转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同时,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使会计政策选择这项工作变得十分必要。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现代企业是由众多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每一个企业,其具体的利益相关者又处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各利益主体均会关注会计政策的选择,也会试图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通过对会计政策进行选择来实现对于自己有利的经济后果。因此,管理当局在面临会计选择时,势必会根据各个利益主体的博弈结果,选择“最优的”会计政策。本文将从股东、管理者、债权人、员工以及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考虑出发,分析他们对会计政策的偏好或选择。 (一)股东价值最大化 企业的财务报告和会计信息是股东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一个重要渠道。股东是企业财务资本的投入者,其对资本有保值增值的要求,希望从企业获得更多的利益,会计政策选择关系到他们财富的多寡。 会计政策选择直接关系着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程度,对股东来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例如,资产减值损失通常是企业管理层依据有关因素对资产的可收回可能性做出的一种估计,这里存在着较大的利润调节空间。而新的会计准则不再允许大多数资产减值的转回,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管理层利用资产减值操控盈余的可能性,维护了股东的利益。 在不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下,市场并不能有效识别不同的会计政策。同时,不同会计政策下的财务信息会产生不同的市场反应,这必然会影响股东财富的变

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纳税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企业的纳税支出不仅是单方向的经济利益流出,而且还体现现金支出的刚性特点。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通过有利的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会计政策与税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自的出发点却不尽相同。政府为了节约企业的纳税申报成本,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有一定的空间,即税法有规定的,按税法规定处理,税法没有规定的,按会计政策的规定进行处理。由于会计政策存在可供选择性,这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机遇,企业管理当局会通过合适的会计政策竭力降低相关税负的税基和税率。 (三)规避市场管制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 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收入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增加该期间的会计收益;费用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减少该期间的会计收益。因此,为了盈利的稳定性和可扩展,企业往往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影响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分期收款销售商品影响收入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分布。 (二)对企业的股东产生影响 企业股东的目标是追求财富最大化,而在现代化的企业里,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互分离的。这样,企业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会首先考虑股东的利益。因为当企业满足了股东的相应偏好(比如派发现金股利),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股东往往会愿

意为所“喜爱”的企业支付较高的股票价格,从而实现企业资本效益的最大化。 (三)对企业的债权人产生影响 债权人主要关心其债权的安全,即贷款本金和利息是否能够按时足额收回;而管理者往往较多考虑股东和自己的偏好,思考如何运用负债的杠杆为股东和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债权人为了降低风险,保护自己的利益,在出借资金的时候会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当企业可能会出现债务违约时,管理者可能会选择将报告收益从未来期间转移至当期来的会计政策。 (四)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产生影响 当会计政策选择的效应传导至资本市场时,必然会影响企业的股价,而企业管理者的报酬可能是与股票的价格挂钩,而股票的价格又受管理者的选择行为的影响,管理者的报酬又是来源于股价的。所以,管理者往往会通过会计政策选择这种特殊的手段来进行操纵收益。 三、完善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路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在制定会计准则等相关会计规范时,要适当缩小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操作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选择空间是必要的,但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健全,会计信息可靠性不高,企业的信任度严重不足,现阶段应适当收紧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这样才可以有效遏制企业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和随意变更以粉饰财务报告的蔓延趋势,努力降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增进相关利益人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和运用。 (二)完善公司治理机构 会计政策选择动机与公司治理机构具有内在重要联系,合理的内部结构是达到会计政策目标的一份保证。公司具有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才会更加合理化。因而要积极完善公司

浙江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现状与动机分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会计学 浙江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现状与动机分析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会计政策选择在企业财务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政策的选择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导致企业不同结果的会计信息,会对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而且还是各相关利益集团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政治博弈和竞争。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正式颁布并在上市公司范围内的先行施行,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某些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为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利润操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严重干扰了我国资本市场的运作秩序,挫伤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与信心,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及成果对于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浙江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研究了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并对形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其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希望对优化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有所借鉴。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会计政策选择的概述 国内有关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国内资本市场发展水平决定,实证研究缺乏必要的基础,极大地制约了会计政策选择实证研究及其深入;二是我国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与西方国家不太一致,西方会计政策选择理论能否解释我国的会计现象,值得思考;三是国内会计制度的相对统一性,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具有同质性特征,使得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难以有效地进行;四是没有适用的模型、样本容量不足、数据不可比、结果解释的乏力、研究成本较高等因素。 陆建桥(1999)通过应计项目来研究会计政策选择。证明营运资金项目——尤其是应收应付项目、存货项目等有可能是当时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进行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工具。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以某企业为例

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改为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以某企业为例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会计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会计政策产生的原因,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及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提出了解决我国会计政策选择存在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经济的发展;会计政策;存在问题的对策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rporate accounting environments become increasingly complex, Reasonable choice of accounting policy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accounting policies, the objective necessity of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s and choose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orporate accounting policie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our problems accounting policy choice. Key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Accounting policies ;Existing Problems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暴力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一概念 暴力行为是由于愤怒、敌意、憎恨、不满等情绪对他人。自身或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 攻击行为,可造成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如个体针对自己的伤害则属于自残、自杀、自伤行为。暴力具有极强的爆发性和破坏性,会对攻击对象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甚至威胁生命。 精神病人由于心理活动紊乱,是发生暴力行为的主要危险人群,他们的暴力行为可能发生在家中、社区、医院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依赖等。精神病人常见的暴力行为有口头的攻击,如谩骂、威胁、讽刺、嘲笑等;身体攻击,如打人、踢人、咬人等。) 二防范与护理 护理评估 发生暴力行为原因评估 1.精神疾病:其中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等最高。这主要是与精神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躁狂状态、冲动和意识障碍等因素有关。因此,在临床中认真评估与暴力行为有关的精神症状和精神状态,对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非常重要。 2.心理因素:个体在早期心理发育过程中,经历过严重的情感剥夺或性格形成期处于暴力环境容易采取暴力应对方式。社会学习理论也认为,暴力行为是在社会化过程中,由内在和外在的学习而来的,内在学习是实行暴力行为时的自我强化;外在学习是对角色榜样的模仿,如父母、同伴、娱乐界偶像等。此外,特殊的处境、某些功能性精神疾病、人格障碍的人有暴力倾向。 3.生特因素:智力低下、内分泌失调、脑器质性疾病、精神疾病引起的神经系统改变、疾病、药物、脑外伤等。 4.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是导致暴力行为的因素。如对成员、同辈、媒体或周围人们不良行为方式的模仿会增加暴力倾向,尤其是从暴力行为中获益之前后更容易产生暴力行为。环境中的不良因素如炎热、拥挤、嘈杂、冲突、缺乏交流也可引发暴力行为、精神科病人如果在病房聚集一起、过分拥挤、处于被动、封闭式管理、天气炎热等环境因素中时更容易发生暴力事件。 暴力行为发生征兆评估: 1.行为评估:早期兴奋行为,如不能静坐、来回起动、击打物体、握拳、下颌或面部肌肉紧张;一 些具有暗示性的语言,包括对真实或想像的人与事进行威胁,或提出一些无理要求,说话声音较大并具有强迫性等,护士要警惕病人兴奋激动表现,加强防范,尽可能预防暴力行为的发生 2.情感评估:随着暴力倾向的增加,病人情感的光奋也逐步升级。如不愉快、激动、愤怒等,一旦 失去控制将产生不良后果。 3.意识状态评估:意识状态的改变也提示暴力行为可能发生,如思维混乱、精神状突然改变、定向 力缺乏、记忆损害、无力改变自己等。 护理诊断 有暴力行为的危险(针对他人)与幻觉、妄想、焦虑、器质性损伤等因素有关。 护理目标 1.短期目标1病人没有发生暴力行为;2病人能够确认造成自己激动、愤怒的因素,并能控制自己的

浅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

浅析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

摘要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一种投资时间长研发难度大,但是一旦研发成功其回报率也是超过一般场上的投资回报率,所以高新技术产业在研发阶段如果没有之前产品所带来的利润的支撑,财务报表反应出的营业利润应该并不会特别的显眼。而我国对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的规定的具体实施却是由企业进行的自主判断来区分阶段的,因此对于企业所投入的研发费用的处理,就可能会根据企业当年自身的需要或者外部的影响来进行特殊的处理以此来达到特殊的目的。 本文以总结的形式叙述分析各种可能的政策选择动机,这些动机包括:收入平滑动机,债务契约动机,政治成本动机,税收优惠动机,资本市场动机。并以此为依据选择分析了河南部分本土高新技术产业的财务报表,从其披露的信息中分析其采取政策的动机,而对于已经上市的高新技术产业,他们可能会受到更多方面的影响。研究采取河南的本土上市或者非上市公司来看,企业发展遭遇阻碍收入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采取研发支出费用化减低本年利润来消除税率带来的影响;或者在企业刚刚起步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的情况下,资本化的处理会让企业的报表更加符合企业申请获得资金的一种途径; 关键词:研发支出会计政策研发支出资本化选择动机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选题背景 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承受着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结构调整取得标志性进展,科技创新实现重大突破,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结果,向国家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2015年12月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报告中,中国研发支出总额占全球研发支出总额的20%,升至全球第二。这表明我国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以及经济转型的规划。 从目前看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各地区的发展良好。昆明高新区在2015年财政总收入约41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约18多亿元,基础设施投资额约为14亿元;另外实际引进市外到位资金额约为105亿元,实现了引导昆明经济转型,带动昆明经济增长的作用;而对于河南省这个内陆城市,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2年高新技术开发区技工贸总收入38亿元,工业总产值245亿元,占河南省省工业总产值的4%,并且出口创汇621万美元。可以说高新技术产业,不仅成为河南需要着重对待的经济增长因素,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2)研究意义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科技创新战略重要突破口,也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把握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我国科技强国

精神科患者出走的预防及护理

精神科患者出走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分析患者出走的原因,制定防护措施,预防减少患者出走的发生。方法:回顾性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患者出走24例分析。结果:15例因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出走,9例因环境设置不安全导致患者出走。结论:医院加强管理,医务人员加强责任心,可有效防范患者出走而产生的各种意外事件。 标签:精神患者;出走;预防;护理 精神患者出走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医生的同意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1]。患者出走会导致治疗的中断,可能造成自己受伤或伤害他人,危害社会,出现严重的后果。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4例患者,男13例,女性11例,年龄17~45岁,平均28岁。其中精神分裂症12例,情感障碍8例,其它4例。 2患者出走行为产生的原因 2.1精神症状所致精神患者由于受病态支配大多不承认自己有病,缺乏自知力。还有的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认为住院是受廹害而逃离医院[2]。 2.2社会心理因素强制住院的患者由于生活受到限制,认为自己没病等因素的影响想尽快离开医院。病情好转的患者因为思念孩子、家庭或挂念工作离开医院。 2.3环境影响如患者感到住院条件差,伙食不好,生活单调苦闷,受约束和限制,处处不自由等而出走。 2.4对治疗恐惧或不理解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作用,患者感到头晕、心跳加快、胃肠道不适,惧怕药物给自己带来记忆力下降,智力出现问题成为残疾。 2.5工作人员疏怱或态度造成如责任心不强,态度生硬,方法简单,不耐心造成患者不满而出走。 3出走患者的征兆评估 及时发现患者出走的征兆会帮助护士提高警惕,加强巡视,重点观察护理,预防患者出走行为的发生。如有出走行为的历史;有明显的幻觉、妄想;不愿住院或强迫住院的患者,对住院和治疗恐惧不适应住院环境;强烈思念家人急于回家的患者。 4出走患者的行为表现 意识清楚的患者多采用隐蔽的方法,平时多与医务人员拉关系取得信认、窥探情况、寻找出走的途径,在防备不当时出走。患者在准备期间情绪上也会表现焦虑、失眠、坐卧不安、烦躁等。意识不清楚的患者出走时无目的、无计划、不讲究方式,一旦出走不知道防范、危险,容易受到伤害。 5出走行为的防范及护理 5.1重点监护在掌握患者病情的情况下,对不安心住院有出走企图的患者必须重点监护,严格交接班,尤其在人员少的节假日、夜晚更要注意。 5.2加强安全防范措施注意病房门窗的安全检查,患者外出活动检查时要有专人陪护看护好患者。工作人员出入病房时要锁好大门,注意观察禁止患者冲门、伺机出走。 5.3丰富患者的住院生活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安排工娱疗活动鼓励其参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与对策-企业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与对策-企业会计论文-会计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 (一)税收筹划 纳税是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必然的环节,企业的纳税支出不仅是单方向的经济利益流出,而且还体现现金支出的刚性特点。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通过有利的会计政策进行税收筹划,从而达到少交税或不交税的目的。会计政策与税法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各自的出发点却不尽相同。政府为了节约企业的纳税申报成本,给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留有一定的空间,即税法有规定的,按税法规定处理,税法没有规定的,按会计政策的规定进行处理。由于会计政策存在可供选择性,这就为企业进行税收筹划提供了机遇,企业管理当局会通过合适的会计政策竭力降低相关税负的税基和税率。 (二)融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等金融机构往往贷款的安全

性放在首位。金融机构在决定贷款的额度和期限时,必然会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并提出一些限制性条件。偿债能力是指企业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扩大经营规模离不开资金,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的途径就是通过企业财务报告,因而企业的管理者为了能融资的需要去选择能够提高企业资信能力的会计政策。 (三)规避市场管制 我国的资本市场还是受政府管制的,政府并没有完全放权。政府往往通过一系列的指标对企业的市场行为进行考核和管制。比如,上市公司如果连续三年亏损,其股票将被终止在证券市场挂牌交易。为避免被摘牌,管理层往往会采取有利于自己的会计政策,如利用资产重组或债务重组转移不良资产增加收入、冲销资产的减值准备增加公司的利润。 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的影响 (一)对企业的损益产生影响 由于企业的会计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收入确认于某一会计期间,就会直接增加该期间的会计收益;费用确认于某一会计期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 摘要: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因素是选择的动因、经济成本、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外部因素是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环境。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以至于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 摘要: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内部因素是选择的动因、经济成本、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外部因素是经济、政治、法律和社会环境。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以至于影响市场经济秩序,因此,会计政策选择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因素;遵循原则 一、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 (一)企业内部的因素 1.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从契约理论的角度 在契约框架下,企业被看作是理性主体之间的一组契约。这些主体包括股东、经理、债权人、职工、政府、顾客、审计人员等,这些主体之间自发的相互合作使这家企业成为可能。不同主体有不同的偏好和不同的资本、技能和信息禀赋。契约要求每个主体向组织贡献资源资本、技能或信息,并且,作为回报,允许每个主体从组织获得利益。主体是理性的,这就意味着在他们的机会和信息的约束范围内,他们将选择对其获取资源有利的行动、方针。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企业中,我们主要来关注一下这几个主体——股东、经理、政府三者的贡献和利益。 政府、股东、经理等各契约主体出于不同的动机而选用不同的会计政策,从而影响企业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的信息质量。政府作为契约主体的一部分,本身也是一个利益集团,在我国,政府是会计政策的制定者,通过制定管制性的规章、制度,将社会资源的控制权转移到自己的手中。经理和股东作为契约的一部分,他们的利益存在不一致,通常会签订奖酬契约,主要包括经理人报酬计划、分红计划和业绩计划。这些计划则是通过会计收益来衡量经理人的业绩并对之进行奖励。根据信息不对称原理和代理理论,经理往往拥有大量股东所没有的信息。这样经理就存在利用其所拥有的私人信息,行使其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如根据奖酬计划来选取会计信息,将会计收益由未来期间提前到本期确认,以提高自己的报酬。而股东作为投资者,处于剩余价值要求的地位,对于因会计政策的不同而造成的盈余差异,则试图作出调整,可能选择将现在的盈余递延至未来期间,以避免因高额利润而受到政府的管制。会计信息的公开披露对股东尤为重要。股东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大股东希望采取能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而小股东则更偏好能增加当期收益、发放更多股利的会计政策。大股东比小股东承担更多的会计政策选择成本,所承担的风险也更大。这样,大股东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权力,要求经理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而牺牲小股东利益的会计政策。 整个社会的财富总量是一定的,各契约主体的经济利益是相互冲突、此增彼减的,各契约主体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必然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最终导致一部分契约主体在会计政策选择中获益,而另一部分契约主体在会计政策选择中则蒙受损失。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各主体利益调整和利益分配的过程。各个利益主体的相互作用,制约着会计政策的选取。

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发展趋势

论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发展趋势 内容提要:会计政策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是一项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制度安排,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业企业不同结果的会计信息,会对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产生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因此会计政策选择不仅具有广泛的经济后果,而且还是各相关利益集团为转移财富而进行的政治博弈和竞争。国外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重视和研究初始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取得了累累硕果;我国对该问题的研究则只是近几年的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该问题的研究价值日益凸现,并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我国会计研究特别是资本市场会计问题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而重要课题。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本质特征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 ①”。会计政策有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企业)会计政策之分(黄菊波,1995),企业会计政策是企业在宏观会计政策的范围内,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所选择的最能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我;宏观会计政策是指一国政府或政府授权的机构为了规范企业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制订和发布的会计准则规范的总和,其核心是会计准则;“所谓会计选择行为,即指前述利害集团(指股东、债权人、注册会计师和企业管理人员等—引者注)选择会计目标和会计准则的行为。 ②”。从会计政策及会计政策选择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政策在形式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其本质上却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的博弈规则和缺席安排。会计准则的制订过程实质上是会计报告的编制者与会计报告相关利益集团合作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已出台的会计准则则大都是各方利益均稀与妥协的产物。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在现有的以会计准则为会计政策规范主体的模式下,对某一经济事项的会计处理有多种备选的会计处理方法,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留下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会计其实是一门貌以精确但事实上并不精确的科学,会计理论和实务的中的好多问题并没有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取舍标准,因此会计过程的最终产品——会计信息多半是主观判断的产物,是各个利害关系集团如股东、债权人、政府、企业管理当局等各方利益博弈均稀的结果(张为国,1997)。不同的会计政策选择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利害关系集团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投资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正如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所说“倘若使用了不恰当的会计方法,就可能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在资本市场上,资源就会被错误地配置。……如果说财务报表是一种资源分配的手段,那么,相互对抗的会计方法的滥用就会导致在整个经济中效率不高地分配投资资本 ③”。所以相关各方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订和选择问题。 在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会计研究主流方法的西方国家,实证会计理论致力于根据各利害集团选择会计准则、会计政策和方法的行为,来解释现存的和预测未来的各种会计实务。他们认为,会计理论的效用在于解释和预测两方面,会计研究中应联系不同的利害关系集团、社会资源的分配及有关的经济理论,运用实证的研究方法,证明有关的会计假设,从而能对会计实务进

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动机

的角度研究了“五粮液”的高派现行为并发现,大股东利用其控制权将上市公司的现金或其他资源转移到了自身手中。陈信元等(圆园园猿)通过对“佛山照明”的案例分析发现,大股东占用大量资金是发放现金股利的真正原因。 可见,我国股市问题的根源在于同股同权的前置条件出现了问题。在我国不完善的市场条件下,流通股与非流通股事实上已经变成了不同性质的股,分别具有可流通与不可流通的不同权利,但这不同权的不同股却具有同等的投票权和分红权。由于三分之二的股权不流通,尽管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买入的是高溢价的股票,但是决策权还是落在投入资本很少的非流通股股东手中,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决策自然只会是有利于非流通股股东的分配。发放相同的现金股利能否做到“同股同利”?由于投资成本不同,发放相同的现金股利,不同的股东获取的净收益是截然不同的,出现了目前这种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的局面。大股东由于投资成本低,享有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而中小股东的投资回报率却要低得多。这种市场的分割对股利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笔者认为现金分红应与再融资脱钩。用友公司的高派现现象是在政策和舆论导向都在鼓励现金分红并将现金分红作为配股等再融资前提条件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但在目前不成熟的市场条件下,同股同权的现金分红不能不说是对流通股股东权益的合法侵占。实际上,在对流通股股东进行补偿的股权调整之前,分红分多了是侵占,分少了也是侵占。同时,对流通股股东来说,一边交钱配股一边现金分红,除了多交纳一些税款之外,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在非流通股股东放弃配股权的情况下,流通股股东配股而非流通股股东享受大头分红这种“前者掏钱、后者装腰包”的做法,几乎是对流通股股东明目张胆的掠夺。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一般概述 会计业务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使得会计在计量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估计与判断,而经济环境又是复杂且难以预测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不可能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具体业务都制定出确切的处理方法与程序,仅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框架,因此可以说,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空间。同时,依照契约理论,企业是一系列复杂契约关系的连接点,会计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为企业各类契约的订立与执行提供相应的数据,以界定契约关系。企业的经理人员利用可供选择的会计政策来改变契约中的会计数字,以协调与契约各方的利益关系。会计政策选择是以真实和公允地反映公司经济业务为目的的,在形式上表现为会计过程的一种技术规范,但本质上却是一种经济和政治利益博弈的规则和制度安排。会计政策的选择不是一个单纯的会计问题,它是企业的各相关利益主体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的一项重要措施。选择恰当的会计政策,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会计政策的选择涉及企业的各相关利益主体,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上市公司作为我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股份公司,其会计政策的选择有着特殊的动机因素。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并以恰当的表述将会计信息传递给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已成为企业会计工作中不可回避的问题。为此,笔者拟对我国上市公司当前会计政策选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动机予以分析,以期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 1.内部监控缺失。 根据现代企业理论,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的标志,契约是企业组成的前提,投资人拥有企业资产的所有权,并把管理资产的权力通过契约交给管理者,管理者有权决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甚至会计政策的选择,但其会计政策的选择是在股东代表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监控下进行的。然而,我国资本市场有其特殊性,“内部人控制”和“一股独大”始终是股票市场诸多问题中的两个主要问题。这导致股东大会难以发挥其监控作用,董事会的独立性不强,“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监事会作用甚微,原来的三位制衡发生缺失,会计政策选择权也就产生了失衡。会计政策选择成为经营者调节利润的一种重要工具。 2.职业经理人机制不健全。 在我国,对职业经理人的评判标准与激励机制是不健全的,致使经理人往往以完成委托责任为目的,并利用会计政策调整利润水平。就目前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并不是以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经济业务为目的的,而是为了操纵利润。这种利用会计政策操纵利润的行为源于经理人对其自身利益的追求,并不会增加企业总体价值。也就是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符合机会主义行为观。经理人要享受职务消费、要有政治前途,就必须完成委托者托付的经营管理目标,如保配股、扭亏摘帽等。这些考核指标会迫使他们在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时利用会 陕西省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杨昀改革与发展窑□ 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动机 .财会月刊(综合)·员怨·□

会计政策选择动机文献综述

会计政策选择动机文献综述 s王婕李艳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是财务会计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国内外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实证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经济动机实证研究 一、引言 会计政策选择是指企业根据特定主体的具体环境,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会计处理时依据既定规范,对可供选用的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后,拟定决策并加以执行的过程。现今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给企业更多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而企业如何选择会计政策取决于其经济动机。研究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是准确理解会计信息的前提,同时对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和会计监管机构具有政策含义。本文就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对国内外的相关实证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二、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研究是从1953年赫普霍恩的实证研究开始的,结果表明管理者的目标并非是使报告的利润最大化,而是使各期的收益均衡化。随后戈登(1964)和梅耶斯(1977)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70年代以后,人们认识到会计政策选择并非单纯追求收益数据的均衡化,而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过程。1986年,瓦茨和齐默尔曼根据经济学的契约理论,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提出了三大假设:分红计划假设、债务契约假设和政治成本假设。随后,不少学者对三大假设进行了检验,主要分为两种:(1)单一会计程序选择研究。Dy2 ckm an和S m ith(1979)利用石油和天然气行业所选择的会计程序:完全成本法与成功成本法对上述三个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与负债对权益比率假设和规模假设相一致。Dal ey和V i gel and(1983)对研究开发费是否资本化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报酬计划假设和规模假设相一致。Dhali w al和S m it h(1982)对折旧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与三大假设相吻合。(2)组合会计程序选择研究。泽米鸡斯基和黑格曼(1981)率先利用折旧政策、存货政策、养老金成本的摊销政策和投资税减免政策的组合选择问题,对三大假设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证明:管理人员对某一会计程序组合的选择取决于是否以盈利为基础的报酬计划、负债与权益比率、企业规模和行业集中度。另外,由于分红计划假设所作的检验没有多大的说服力,希利(1985)用应计项目检验了分红计划对管理者会计程序选择的影响,结论支持了分红计划假设。这里,希利利用分红计划的细节进行检验,提供了一个利用契约的细节来发展理论的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者们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类型进行的。切瑞斯特和齐默尔曼(1994)以企业契约观为基础,研究会计政策选择的两种类型:效率型和机会主义型,并对效率型和机会主义型进行了界定。鲍尔(1989),霍特豪森(1990),瓦特和齐默尔曼(1990)等认为不同公司间会计程序的多样性可能是由于契约效率而非管理者的机会主义。F i elds(2001)则将会计政策选择动机分为三大类:契约动机、影响资产定价的动机和影响外部集团的动机。 三、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学者对会计政策选择动机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王跃堂(2000)借鉴泽米鸡斯基和黑格曼(1981)的研究方法,以A股公司三大减值政策(短期投资减值、存货减值和长期投资减值)的选择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决定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不是西方三大假设,而是证券市场的监管政策、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水平以及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随后,不少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对三大假设进行了检验。由于各种因素,学者们检验的结果并不一致。李增泉(2000)以1998年年度报告中经理人员持股情况和报酬的数据运用回归模型,结果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企业绩效并不相关,而是与企业规模密切相关,从而证明了分红计划假设在我国不成立。同样地,魏刚、杨乃鸽(2000)也得出相同的结论。他们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数量与公司绩效不但不存在所谓的/区间效应0,而且高级管理人员持股比例越高,与上市公司业绩的相关性越差。闵庆全、刘云中(2000)以存货计价方法为例,从契约成本的角度讨论了我国上市公司对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选择,从而部分验证了会计政策选择的规模假设、代理成本假设和效率假设。刘斌和孙雪梅(2005)则以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选择为切入点,结果也证实了政治成本假设和报酬契约假设。但是,乔永波等(2005)以存货中原材料和产成品发出计价方法、存货中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两项会计政策的选择为研究对象,以2003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表明我国上市公司规模与会计政策选择没有明显的关系,即政治成本假设在我国不成立。另外,徐维兰、曹建安(2004)以上海证券市场上机械、设备、仪表板块类A股公司的存货发出计价方法、折旧方法、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方法的选择为例,从契约理论的角度,结合我国政治和经济环境的特殊性,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证明三大假设在我国未得到证实。 当然,也有学者不仅就三大假设进行检验,而且试图建立新的理论或者从新的角度来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研究。新夫、陈纪南和徐青(2004)认为由于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经理人激励机制,债务约束软化以及企业家/官本位0等现实情况的存在,三大假设在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时并不适用。他们通过对1993年到2000年期间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考察,发现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与证监会发布的有关增发配股和摘牌等政策密切相关。因此,提出了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两大经济动机:/壳资源0假设和/配股生命线0假设。邵翠丽(2009)从沪市2006年公布年报的上市公司中随机挑选300家企业作为研究样本,从管理者的视角出发,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企业的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并无与自身相关的偏好,只是在不同的企业和外部环境条件下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并且认为我国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动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1)基于筹措资金的会计政策选择;(2)基于上市、配股和避免处罚的会计政策选择;(3)基于避税考虑的会计政策选择。而叶建芳等(2009)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的分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公司资产负债率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正,体现了债务契约对于管理层的威慑作用,债务比例较高的条件下,管理层希望将金融资产定义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从而拥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为盈余操控和降低债务违约概率提供有利条件。其实证结果为研究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债务契约假设提供了依据。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在会计政策选择方面的研究还较落后。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首先,注重对会计准则的研究,特别是类似于西方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会极大地促进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其次,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应该采用综合的观点,并且应该多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来进行研究,比如进行细节研究或者引入其他新的理论进行研究,可能会得到一些不同的结论,进而探求到我国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的真正动机。最后,有选择的借鉴和吸收西方实证会计理论,从理论和方法上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实证会计研究,以提高对会计实务的解释和预测能力。 参考文献: [1]新夫、陈纪南、徐青.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动机[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2]叶建芳等.管理层动机、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基于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金融资产分类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9,3. [3]乔永波、闫予磊、王宾.关于政治成本影响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研究[J].财会月刊,2005,20. 64 理论探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