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时段及标志性事件1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时段及标志性事件1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时段及标志性事件1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时段及标志性事件1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时段及标志性事件

中国近代史

上 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

(1840-1919: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重要历史时段及标志性事件

中国近代史

1949年 1956年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中国现代史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古老的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其古老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始终走在世界前列。(二)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1、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经济束缚和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

2、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

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3、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

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封建社会的思想文化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三)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14至15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14世纪至15世纪,在欧洲地中海沿岸,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为欧洲开拓世界市场、发展海外贸易和推动殖民扩张提条件。

1640年至18世纪,欧美纷纷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2、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确立起来。从18世纪初开始,英国就以走私的形式向中国输出鸦片

3、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并出现瓜分世界的狂潮。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的更完整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二、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一)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概况

19世纪初,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开始积极扩张,掠夺殖民地,扩大商品市场。

但是,英国的对华贸易却长期处于入超状态,英国工业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和闭关政策的顽强抵抗,销量不大。

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造成了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和财政危机,还导致银贵钱贱,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负担,并直接毒害了中国人的身体和精神。

清政府实行禁鸦片措施,完全是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正义行动。英国政府针对中国禁烟,更加紧了发动侵华战争的准备。

3、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英国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蓄谋已久。

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和转移人民的视线,英国政府迫不及待地要发动一场侵略战争。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爆发式。

战争结果:签定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10月,中法《黄埔条约》。

4、战争影响

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开始发生质的变化,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

第一,独立的中国逐渐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第二,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

1、独立的中国逐渐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

①西方列强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控制中国的

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②由于中国人民的顽强反抗以及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使他们无法共同瓜分中国,只

能与中国的封建和买办势力相勾结,共同压迫、剥削中国人民。

2、封建的中国逐渐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①列强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世界市场之中。它们的经济入侵,破坏

了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同时也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列强并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在中国倾销商品,对中国民族

工业进行直接的经济压迫;在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中,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居于主导地位;在农村,封建生产关系依然占着显然的优势。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三)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即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不过,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官僚地主、军阀、城居地主,一部分地主转化为资产阶级。

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自耕农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农民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主要来源于城乡破产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民。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主要由一些买办、中国旧式商人、华侨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构成: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他们是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三、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一)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1、两对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2、两对主要矛盾的关系:

总体: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具体:当民族矛盾特别尖锐时,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例如,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时期。当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结成同盟,尤其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而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例如,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辛亥革命时期

(二)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两大历史任务

近代以来,世界上的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曾经欺负过中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以前,无不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其根本原因“一是社会制度腐败,二是经济技术落后。”

因此,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只有先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①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②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③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

怎样才能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必须首先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决不会自动放弃在中国攫取的特权,封建主义势力也决不肯自动放弃自己控制的政权,所以,以改良的方式是不可能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合统治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的。

只有通过革命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

小结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两条基本线索,三个基本问题

两条基本线索: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三个基本问题: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节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一、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迫签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领土主权; 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二、政治控制

三、经济掠夺

四、文化渗透

(一)发动侵略战争 屠杀中国人民

发动侵略战争 :

1.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1840-1842年,英国,第一次鸦片战争

1856-1860年,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1885年,法国,中法战争

1894-1895年,日本,甲午战争

1900-1901年,英、法、德、意大利、俄、美、日、奥匈帝国,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三次武装入侵:

1871年沙俄侵入新疆伊犁;

1874年日本进攻台湾南部的军事侵略;

1903-1904年英军入侵西藏

3.奇怪的战争:日俄战争

云变幻的

八十年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

半封建性质 近代中国的

要矛盾和

历史

任务

屠杀中国人民:最为臭名昭著的三大惨案:

第一大惨案:1894年日军制造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第二大惨案: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屠杀义和团民和平民的惨案

第三大惨案:1900年沙俄在东北制造的江东64屯惨案

(二)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从1840-1919年,资本帝国主义通过各种手段,迫使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签下了几百个不平等的条约,最主要的有7个:

《南京条约》、《瑷珲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堪分西北界约记》、《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二、政治控制

列强在政治上采取的主要方式,是控制中国政府,操纵中国的内政、外交,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一)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1.逼迫中国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鸦片战争期间,列强通过清朝的妥协派如琦善、耆英、伊里布等人来施加压力。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联军采取又打又拉的手法胁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北京政变后公开勾结

1861年,在外国公使驻京前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即“北京政变”,恭亲王奕?和慈禧太后掌握政权。

3.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

4.通过总税务司把持中国海关

(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列强还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反封建斗争。

为了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他们不但向清政府供应军火,甚至还直接组织军队对太平军作战。

(三)扶植、收买代理人

为了深入控制中国政治,列强特别注意在中国政府中扶植、收买自己的代理人。

三、经济掠夺

(一)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

(二)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三)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四、文化渗透

(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第二节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一、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历程

(一)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二)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二、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一)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二)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列强没能实现瓜分中国的原因:

1、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和互相制约;(重要原因)

2、中华民族进行的不屈不挠的反侵略斗争。(根本原因)

义和团运动(虽有局限性)在粉碎列强瓜分中国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的历史作用。第三节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从1840年至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战争都以失败而告终。

内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一是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一)社会制度的腐败

总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制度决定的。

具体:政府腐败(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忠奸不辨),官员腐化(混用愚昧、贪污腐化、克扣军饷),将士不忠(贪生怕死、临阵脱逃、出卖民族)。(二)经济技术的落后

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经济技术和作战能力的落后

二、民族意识的觉醒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想

(二)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

甲午战争后,全民族开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识的觉醒。

民族危机激发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农民阶级)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地主阶级洋务派)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资产阶级维新派)

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 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背景

(1)清政府为了支付赔款,拼命搜刮百姓

(2)鸦片输入引起白银外流、银贵钱贱

(3)土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

(4)人民反抗彼伏此起

2. 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进程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群众

战争性质:是一次反对清政府腐朽统治和地主阶级压迫、剥削的正义战争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1)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

(2)建立农村基层组织政权“两”

(3)设立“圣库制度”

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是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社会改革方案。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希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进步性: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等贵贱”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局限性:

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这种社会理想,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一)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

1.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

2.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它把千百年来农民对拥有土地的渴望比较完整地表达了出来。《资政新篇》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

4.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严禁鸦片贸易。他们同中外反动派进行英勇的斗争。

5.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在19世纪中叶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中,太平天国起义是时间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

(二)太平天国起义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不能制定出科学的革命纲领

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

2.不能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3.不能正确地对待儒学,保留了封建纲常伦理原则

4.不能把西方国家的侵略者与人民群众区别开来

5、封建势力和资本—帝国主义的镇压(外部)

教训: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它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

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

一、洋务事业的兴办

(一)洋务派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

洋务运动是在19世纪60年代初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过程中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兴起的

兴办洋务的目的:①镇压农民起义。②加强海防、边防,并乘机发展本集团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

2.洋务派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洋务派的主要洋务事业

1.兴办军用工业以自强

2.兴办民用工业以求富

3.建立新式陆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

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标志: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维新运动的背景条件

1.帝国主义掀起划分中国狂潮

甲午战争的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3.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强国

日本向西方学习有成效,中国人也想向日本学

二)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

宣传维新主张:

1.向皇帝上书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

4.办学会

5.设学堂

6.办报纸

(三)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维新派与封建守旧派、反对改变封建政治制度的洋务派。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论战的实质与意义:

这场论战,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论战进一步开阔了新型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人们长期受到束缚的思想。通过论战,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维新变法运动的帷幕随之拉开。

评价:

戊戌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是,在光绪皇帝发布的新政诏令中,并没有采纳维新派多次提出的开国会等政治主张。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所要推行的是一种十分温和的改良方案。

2.百日维新的失败

(1)慈禧太后控制用人大权

(2)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光绪皇帝被囚禁

(3)康有为、梁启超被迫逃亡国外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维新派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虽未成功,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3.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有利于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有利于人们的思想解放。

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反跪拜等。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失败原因:

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①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②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③惧怕人民群众

2、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太强大(重要原因);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十分微弱,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基础狭窄。

评价:

戊戌维新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社会制度。

戊戌维新的失败再次暴露出清朝统治集团的腐朽与顽固,“戊戌六君子”血的教训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一)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2. 清政府的反动统治使民怨沸腾

3、人民群众反侵略斗争日益高涨

2.清末“新政”的破产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阶级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

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他们是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出现与戊戌维新运动及20世纪初清政府兴学堂、派留学生的措施有关。

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发动的。

1905年至1907年间,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了历时两年的大论战。

在民族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在民权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在民生主义方面,主要问题是要不要平均地权,实行社会革命

论战的意义: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论战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比如,对“革命是否会招致帝国主义干涉”?他们所说的“国民”,主要还是指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他们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否应该改革的问题也是语焉不详。

1905年11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是指“创立民国”,就是孙中山所说的政治革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忽略了广大劳动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因而难以使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真正的保证。

民生主义指的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其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

★“平均地权”的主张,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一)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元年,并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1912年3月11日,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意义: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1.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给予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势力以沉重的打击;

2.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3.使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4.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民族资

本主义的发展;

5.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1. 南京临时政府出现危机

一是在外交上,没有取得各列强国的承认;

二是经济困窘,几乎寸步难行;

三是在革命党人内部,意见不统一;

四是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威胁要武力讨伐。

(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

1.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专制统治

(1)建立军事官僚机构

(2)暗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

(3)逼选总统,解散国会

(4)修改《临时约法》,走向独裁

(5)投靠帝国主义

(6)复辟封建帝制

总之,北洋军阀政府从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思想上对辛亥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攻倒算。

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一)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1、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

2.蔡锷发动“护国运动”

3.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

4、第二次护法运动

孙中山并没有找到中国的真正出路。护法运动的失败不仅是孙中山个人的失败,也标志着整个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5、联俄联共

(二)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客观上: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革命

从客观上说,辛亥革命发生于帝国主义时代,而帝国主义决不容许中国建立一个独立、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帝国主义与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一起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了这场革命

2.主观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根本原因)

(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

(2)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不敢依靠反封建的主力军农民群众。

(3)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派系纷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弱点,根源在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成长起来的。

正因为如此,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社会性质没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社会主要矛盾没变: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

革命的主力没变:仍然是农民;

新发展的社会力量: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的领导力量:工人阶级。(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影响

(1)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

(2)性质:

帝国主义各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进行的不义战争。

(3)后果:

促使欧洲走向衰落;

促使美国、日本作为世界大国兴起;

对中国来说,大战结束后,英国势力又卷土重来;随后,日本对中国的威胁越来越大

2、俄国十月革命及其影响

(1)十月革命建立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

(2)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①削弱了国际帝国主义的力量,直接援助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②促使中国产生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③多方面促进和加强了中国革命和世界各国人民革命斗争的国际联合;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成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世界革命的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援助。

1、二战背景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和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矛盾,导致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德国、日本先后确立法西斯统治,成为欧洲和亚洲的战争策源地。

2、二战的发动

1931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迫使中华民族开始了局部的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首先在亚洲爆发;

1939年9月1日,德军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

中国是首先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

中国人民在东方开辟了反对法西斯的主战场。

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二战后国际格局的深刻变化

1.战后世界政治形势中的新情况

第一,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英、法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第二,苏联成为足以与美国抗衡的世界一流强国。欧亚出现很多由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三,亚非拉美及南太平洋地区,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殖民主义体系急剧瓦解。中国人民继续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来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一)外国垄断资本的在华扩张(帝国主义)

2、扩张的影响

(1)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2)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发展

(3)使中国的反动势力更加依靠外国垄断阶级

3、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

“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与之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毛泽东

正因为如此,反对帝国主义,打破垄断资本主义对中国的控制,就成为新民主民主革命的首要的历史任务

(二)占优势地位的中国封建经济(封建主义)

1、封建经济的基本状况

(1)封建经济的基础是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

(2)以土地出租,借以收取地租、剥削农民。

(3)农民还受到商业资本、高利贷资本的剥削。

(4)国民党当局通过征收赋税等直接对农民进行掠夺。包括:征收田赋;征收盐税;征收各种杂税;强迫农民服劳役

2、封建经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使中国的广大农民处于极端贫困的状态。

(2)严重阻碍中国工业的发展。由于农业生产水平低下,无法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原料等条件。

(3)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官僚军阀推行专制政治的社会基础

正因为如此,反对封建主义,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三)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官僚资本主义)

1、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内涵

1927年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买办资产阶级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控制了全国政权。

毛泽东: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在他们当权的二十年中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同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以及旧式富农结合,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资本,在中国的通俗名称叫做官僚资本”,这个资产阶级叫做“官僚资产阶级”。

2.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

(1)垄断和控制金融业

(2)发行内债

(3)从事商业投机活动

(4)对工业实行垄断性的掠夺

总之,官僚资本不是在正常的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累起来的,而是官僚资产阶级利用超经济的特权,通过掠夺广大劳动人民和兼并工商业而发展起来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

正因为如此,反对官僚资本主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就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状况及其艰难处境

1、中国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受的阻碍

外国资本的压迫;

官僚资本的排挤;

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

军阀官僚政府的压榨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第一民主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第二、在民族工业中,工业资本所占比重很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比重大。

全国抗日战争前,民族资本中80%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工业资本只占20%。

第三、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第四、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

低。

第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经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特点:受压迫的时候会起来进行革命

*自己的利益受损害时候会反对革命

三、两个中国之命运

(一)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1、地主阶级与大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1)是中国社会的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

(2)建国方案:继续实行地主买办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2、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1)民族资产阶级包括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

(2)其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

3、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及其建国方案

(1)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2)建国方案: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并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二)两种基本的选择,两个中国之命运

1、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这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状况所决定的

(1)帝国主义不允许:帝国主义列强来到中国,不是为了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

(2)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软弱。它没有勇气和能力去领导人民进行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地主阶级与买办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是祸国殃民、毁国害民的方案,它最终遭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唾弃

3、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国方案逐步地获得了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乃至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由此成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选择。

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正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制度,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基本上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

北洋军阀是在清朝末年由袁世凯建立起来的封建的买办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以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作为主要社会支柱,以外国帝国主义作为主要靠山。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①中国主要是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

②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军队是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主要支柱。为了支付庞大的军费,军阀政府对各阶层人民进行直接的掠夺。

2、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指导思想:民权、平等和进化论

主要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民主”(Democracy) 与“科学”(Science)

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科学知识

(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性质: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①对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提倡,在客观上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②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进行独立思考

他们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

③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这股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

(5)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①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

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有效地改造中国社会。

②他们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和有

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③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

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一)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2.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沟通了东、西方革命的桥梁

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二)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的启示

1.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走向解放之路

2.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先例,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社会主义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第一次对华宣言声明放弃沙俄在中国攫取的一切特权。

3.使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无产阶级的力量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1.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一战期间,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进一步成长起来。

(群众基础)

2.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影响了年轻一代知识界(骨干力量)

3.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直接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四)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1.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在这场运动中,提出了“改造强盗世界,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和“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的口号。

2.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五四运动本身就是一场群众性的革命运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打破了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列强的幻想。

那些初步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开始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

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1920年8月,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成立于上海,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陈独秀为书记,它是各地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11月,创办《共产党》。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

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时间、地点:1921年7月23日;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

12名代表:

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陈公博,周佛海

内容: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通过党的纲领;

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

选举产生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意义: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

(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特点

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

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给屡遭挫折和失败的中国革命带来了新局面;

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一)制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中共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

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1922年7月,二大指出当前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

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第二,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这是其他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方法。(“二大”提出)

(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掀起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192

2.1-192

3.2月)

2.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一)国共合作的形成

二七惨案(1923.2.7京汉铁路罢工)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决定实行“党内合作”。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作出正式决定。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使之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本情况

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

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民生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

合作后国民党的性质

国民党已经由资产阶级政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

(二)大革命的准备

1. 全国工农运动在共产党领导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1924年,工人运动开始复兴,农民运动也有了初步开展。

2. 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军校,为革命战争准备了军事力量的骨干

3.举行广东战争,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4.1925年7月,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随后组建了国民革命军。

(三)国民革命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四)大革命中的共产党

在大革命中,中国共产党起着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口号下进行的,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2.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而中国共产党是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3.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五)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

1.大革命的失败

(1)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北洋军阀势力的迅速崩溃,使帝国主义列强感到震惊。它们在中国集结兵力、制造事端,企图以武力相威胁,阻挡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2)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

(3)汪精卫召开“分共会议” 1927年7月15日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1)客观上:一是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二是蒋介石、汪精卫分裂统一战线。

(2)主观上:中国共产党幼年的不成熟

中央领导机关在大革命的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放弃了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3)共产国际的影响。共产国际及其在中国的代表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的情况,出了一些错误的主意。

3.大革命的意义:一次伟大的演习

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革命工作,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途径,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并且从大革命的失败中汲取了严重的历史教训,开始懂得进行土地革命和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经历了这场大革命,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胡汉民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仍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宁汉合流→南京国民政府改组

蒋介石1928年2月召开了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改组了国民政府,谭延闿为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军委主席、国民党中常委,后来又出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

(二)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4月,国民党蒋、桂、冯、阎四派联合军阀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6月4日,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军炸死。12月29号,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当然,国民党的统一是表面的、不稳定的,即使在蒋介石集团确立了在国民党内的主导地位之后,这个集团内部以及这个集团与其他集团也仍然矛盾重重,冲突不断。(三)国民党政权的性质

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1928年10月《训政纲领》:“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

1. 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据1929年3月的官方材料,“全国军额达二百万”。

2. 建立了庞大的特务系统

“中统”和“军统”

3. 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十户为甲,十甲为保。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

4. 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大批进步书刊被查禁,许多进步作家被监视、拘捕乃至枪杀。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1)革命势力遭到了极大的摧残

1927年3月—1928年上半年,被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万人,其中中共党员为2.6万人,共产党被宣布为非法,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党的活动转入地下。(2)工农斗争走向低落

工人斗争由政治斗争为主转变为以经济斗争为主,而且取得胜利的很少;农民斗争

分散而不集中。

(3)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

民族资产阶级追随蒋介石离开了革命。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八七会议

1927年7月,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①将党所掌握的部队向南昌集中,准备起义;

②组织湘、鄂、赣、粤四省的农民,准备秋收暴动;③召开中央会议,讨论和决定

新时期的方针和政策。

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①彻底清算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②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③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八七会议是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2.发动和领导了三大起义

1927年8月1日,共产党率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总之,大革命失败,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中国革命由此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或称十年内战时期。

三、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一)世界近现代革命都是以城市为中心

1.近代无产阶级革命都发生在大城市

欧洲无产阶级三大革命运动、187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都是发生在中心城市。

2.中国近代革命也曾在大城市进行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国共两党合作进行的北伐战争,也都是发生在中心城市(二)毛泽东的艰难探索

1.最早关注农民问题

2.最早提出要进行农村武装斗争

3.明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4.领导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5.明确提出以农村为中心思想

6.最早提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阐明了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

随着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红军游击战争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成为主要战略阵地

(三)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1.连续取得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2.制定了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开展土地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制定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

世界近现代史标志

《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总结 1.世界近代史的最主要线索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壮大及其在全球确立统治地位。由这一主要线索可以看到,一方面资本家对内剥削引起的无产阶级运动史,对外掠夺引起的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史;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列强之间争夺霸权,无产阶级要求加强国际团结以及殖民地人民在反侵略斗争中形成的国际关系史。 2.近代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从分散走向整体。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人类历史并非自始就具有世界全局的意义,历史之成为世界历史,其自身经历了一个历史的过程,由原始的各族互相闭塞的历史发展成为世界连成一体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最初主要是以各民族各地区封闭的分散发展为特征的(当然这并非说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决不往来,只是来往较少)。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种隔绝状态,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到1760年前后,欧洲同这些殖民地之间已形成密切的经济联系。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先后渗透、控制和征服世界许多地区和国家。1850-1870年间,以英国为中心形成了世界市场。在争取原料和市场的趋动下,世界开始走向一体,19世纪60、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垄断组织形成,垄断的形成又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世界不再是亚欧大陆加上地中海南岸的世界了,南北美洲、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东西两岸,稍后还有大洋洲,都加入了以亚欧大陆为主体的文明世界,世界的范围空前扩大了。与此同时,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也日益密切,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世界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3.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不同有三点。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前资本主义时期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里所说的“足”决非富足,而是指生产者或经济单位几乎能够生产出自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因而基本不必进行经济交换,这就注定了这种形态必然是闭塞的,因而其发展滞缓,少有活力。而商品经济恰恰相反,它是一种直接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态,它是外向的、开放性的,充满了活力。第二,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近代社会以国家取代王朝,以法律取代专制与特权,实行代议制度,建立法制社会。第三,公民取代了臣民。在奴隶社会,奴隶不过是“会说话的工具”,被完全剥夺了人格;在封建社会中的农奴,也只是处于半人格状态。只有近代以来的公民,才开始真正有了自己的人格。强调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第一次被提上了历史日程。因此,公民取代臣民,也是一种人的解放。 下面列举一些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标志性”事件。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建立在雇佣劳动基础上的手工工场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转变,而手工工场只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组织形式,其本质是对劳动剩余价值的剥削。 2.“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标志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伟大发明”。主要是指这三项古代中国的发明传播到欧洲,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制度。

考研政治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完整版)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 协商。 →《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 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 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 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 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 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 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 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 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 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 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及分期!

一、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1840年) 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1921—1949)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共创建时期(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也称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也称国民大革命时期。 (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也称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也称土地革命时期。(4)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也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5)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又分为和谈阶段,战争阶段。 三、中国现代史:(1949—至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也称土地改革时期,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的任务,新中国成立,推翻三座大山,所以这段时期亦称新民主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为完成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过渡,进行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3)社会主义社会探索时期(1956——1966年前)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的开端,接下来的探索道路中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探索时期特指中共八大到文革前的时期。 (4)文革时期(1966—1976)1966年由于毛泽东对当时国情的的错误估计,开始了大规模的阶级斗争,文革开始,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采取果断措施结束了这场内乱,文革结束。 (5)社会主义建设的徘徊时期(1976—1978)文革后,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至今)也称改革开放时期;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世界近代史大事年表 九上·世纪至世纪初 ——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年但丁创造《神曲》 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 年哥伦布第一次航行到美洲 ——年达·伽马开辟从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 年马丁·路德发动宗教改革 ——年麦哲伦环球航行 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提出“日心说”,标志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年英国国王查理—世被处死 年英国“光荣革命” 年月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出版,系统阐阐述“三权分立”学说 年卢梭《社会契约论》一书出版 世纪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年瓦特完成对蒸汽机的改进 ——美国独立战争 年月日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殖民地独立。月日为美国独立日年亚当·斯密《国富论》一书出版 年月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月日为法国国庆日 年月法国“热月政变” 年月日法国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年富尔顿制造的第一艘汽船试航 年——年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年月日卡尔马克思诞生 年月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诞生 年斯蒂芬孙试运行“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年和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年英国宪章运动 年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年月《共产党宣言》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 年——年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 年月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正式提出《进化论》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年美国内战 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 年巴黎公社 年德、奥、意三国同盟形式 年月日卡尔·马克思逝世 年月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逝世 年爱因斯坦提出“侠义相对论“,现代物理学诞生 年英、法、俄三国协约形成 年——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历史事件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从广州转攻厦门,攻陷定海,北犯天津。 1841年三元里人民进行抗英斗争。9月,定海再次陷落,三总兵抗敌牺牲。 1842年8月英舰到达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第一个不平等中英《南京条约》。 1843年7月和10月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附件 1844年7月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中法《黄埔条约》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在永安州城建制封王。 1853年3月太平军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英法联军占领天津。俄、英、法、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61年 11月那拉氏发动政变(史称“辛酉政变”或“北京政变”)。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曾国藩创设安庆军械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4年 7月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轮船招商局。它是洋务派办的第一个与民用有关的工业。广东南海商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创立。 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 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成立兴中会。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1898年(戊戌变法) 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任康有为为总理衙门章京。接着又派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参与变法。 9月,那拉氏(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六人(即戊戌六君子)。史称“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义和团运动爆发 1900年夏在京津地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下,其他各地也爆发了义和团运动,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浪潮。 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义和团在廊坊、老龙头车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击八国联军,围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在北仑配合清军阻击八国联军。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提出政治纲领,选举孙中山为总理,创办了《民报》。中国拍摄了第一部电影——京剧《定军山》 1909年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接着成立临时参议院,不久,颁布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接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宋教仁等准备组织责任内阁,以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 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杀害了宋教仁。7月,爆发“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他为正式大总统,权力进一步扩大。 1915年1月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2月袁世凯当上了中华帝国皇帝,改年号为“洪宪”。蔡锷在云南起义,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掀起新文化运动。 1917年段祺瑞下令对德宣战,宣布不再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孙中山在广州发动护法运动。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号召人民起来推翻吃人的旧社会。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热情歌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中国近现代史大事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1、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基本上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 2、指导思想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从君主立宪制到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作为政治目标,主张走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思想武器,以争取创建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为政治目的 3、革命发展与群众发动的程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4、结果与前途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后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完成,社会性质没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5、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1949年,此间的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始时间是1919年,标志性事件“五四”运动。 民主主义革命(1840—1949)分为两个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族主义革命,革命的目的都是反帝反封建,或者说反封建反侵略;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起始时间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进入现代史。 结束时间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外重大标志性事件汇总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标志:鸦片战争(1840─1842)。 2.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 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150多万平方公里)。 5.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中俄《瑗珲条约》。 6.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7.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4.5亿两白银)。 8.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标志:1894年威海卫战役。 9. 第一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马关条约》。 10.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 11.标志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12.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13.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标志:《辛丑条约》的签订。 14.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15.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的是:洋务运动。 16.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17.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军事企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18.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事企业: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19.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20.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公车上书。 21.戊戍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不甘当亡国奴的皇帝:光绪帝) 22.戊戍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戍政变。 23.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 24.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25.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26.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君主专制)结束的标志:辛亥革命。 27.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的标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8.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29.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为《新青年》)。 30.第一次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人:陈独秀。 31.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

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

中国近代史重大事件(必修一)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近代史开端) 1841年三元里抗英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1年金田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 1853年洪秀全定都天京(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8年中英、中法签订《天津条约》 1859年洪仁玕颁布《资政新篇》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中英、中法签订《北京条约》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875年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 1878年基本收复新疆 1881年中俄签订了《改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3年中法战争开始 1884年清朝设立新疆行省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开始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 1905年同盟会成立(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清宣统皇帝退位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签订《凡尔赛条约》 五四运动爆发(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宣告中共的成立)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 1927年四一二政变 七一五政变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南昌起义 汉口会议 秋收起义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4年万里长征开始 1935年遵义会议 华北事变 一二九爱国运动

近现代历史大事件汇总

近现代历史大事件汇总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复习指导:中国近现代历史大事件汇总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8年:签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 1898年:戊戌变法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 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一.重大历史事件时间及标志性事件 1.中国近代史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 2.旧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840年鸦片战争结束:1919年五四运动 3.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1919年五四运动 4、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6月,英军舰开到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 5.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 结束:1860年7月,天京陷落 6.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1856年10月英国首先挑起战争,炮轰广州 7.甲午中日战争开始:1894.7 日本海军在朝鲜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运兵船,清对日宣站结束: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8.戊戌变法开始: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 结束: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10.革命统一站线开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结束: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或国民革命运动) 开始: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革命统一站线的建立 结束:1927年7月,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2.土地改革时期 开始: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结束:1937年7 月卢沟桥事变 13.抗日战争时期 开始: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结束: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1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其间历经清王朝时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 2.19世纪上半期英国把鸦片运到中国的目的是扭转对华贸易逆差,鸦片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的灾难,道光帝派林则徐查禁鸦片是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企图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产地。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其殖民地。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的主要依据是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沦为半封建社会的依据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中英〈南京条约〉,割地最多但是中俄〈瑷珲条约〉,赔款最多的是〈辛丑条约〉,最早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是中日〈马关条约〉,从此,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业输出变本输出,〈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清政府的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5.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的是《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关税自主权的是《南

中国近代史大事件

年代重要事件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6月英军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南京条约》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逐渐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签订; 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41年5月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 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846-1850年两广自然灾害 1851年1月洪秀全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1853年3月,占领南京,定为首都,改名天京,正式宣告太平天国农民政权的建立。颁布《天朝天亩制度》、天平军北伐1856年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法国利用“马神甫事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9月天京事变,严重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成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1857-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一阶段 1858年1、清政府与英、法、俄、美签订《天津条约》: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 1859年洪仁圩提出了一个统筹全局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1859-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阶段 1860年 1、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太平军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进军苏南、上海近郊、退回苏州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无产阶级诞生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兴起早期维新思想:王韬、郑观应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一场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个人整理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条约》割占,勒索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和澎湖列岛,勒索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使馆区和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意义:

初中历史266个中外标志性事件

初中历史 266个中外标志性事件 七年级上册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的国家 生活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子。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 生活于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 3.传说中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炎帝黄帝 (“人文初祖”)部落结盟,为汉族前身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4.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5. 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禅让制”。 6.“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标志

禹传子,家天下。(第一个世袭的国王是启) 7.西周时期,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而形成的制度 分封制。 8.目前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的司母戊鼎。 9.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最久的水利工程 战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筑的大型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10.战国时期改革最成功的是秦国 商鞅变法。(我国由奴隶向封建制的转变是通过变法来完成的) 11.商鞅变法中最重要的措施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12.商鞅变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措施 建立郡县。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这是因为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1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春秋晚期的孔子,他的言行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15.最早提出自然资源可持续使用的思想家 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 16.建立和谐社会与儒家的仁政有关 提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是庄子。 17.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孙子兵法》,由兵家鼻祖孙武所著。 1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由秦始皇(赢政)于公元前221年建立。 1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皇帝制度的创立者) 20.汉武帝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839—1949)重大事件整理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

中国古代史1840年以前包括原始。奴隶。封建社会 近代史1840-191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现代史1919-1949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842年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意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56-1860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期间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国发生了太平天国运动,后被中外反动势力镇压。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掀起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以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而告终。积极作用:为中国近代企业累积了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消极作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19世纪80年代左宗棠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意义:拯救了新疆各族人民,巩固了西北边防,维护了国家统一。 1894-1895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意义:大的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程度。 1898年六月到九月戊戌变法,也称百日维新,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败了。历史意义: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为无产阶级的思想奠定了基础。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辛丑条约》,意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911-1912辛亥革命结果,1912年3月,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历史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性质: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局限性:辛亥革命的果实月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在报刊《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上宣传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性质: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积极作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呈现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偏向。 1919年五四运动商人罢商,工人罢工,学校罢课,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地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性质:是一次彻底的反地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921年7月中共一大,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立了党的目标,确立了党的中心任务,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为建立国民党革命军奠定了基础。1926-1927年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军阀统治,但在将要胜利时,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后来,南京政府统一了全国。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占领了南昌城,准备南下在广东建立根据地,但在途中,遭到失败,部分队伍转战到湘南。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 党统治的第一枪

中外历史标志性事件汇总(紧密复杂版)

中外历史标志性事件汇总 一、中国史标志性事件 (一)奴隶社会 1、夏(统一的奴隶制国家建立)(前21世纪——前16世纪) 2、商(奴隶制社会的发展时期)(前16世纪——前11世纪) 3、西周(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前11世纪——前8世纪即公元前771年) 4、东周(奴隶制社会的衰落时期) ①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②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二)封建社会 1、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前221年——公元220年魏取代东汉)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大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公元220年魏国建立——589年隋朝建立) 3、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589年——907年) 4、五代十国时期(大分裂时期)(907年唐灭——960年北宋建立) 5、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时期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960年北宋建立——1368年明朝建立) 6、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1368年——1912年清帝退位) (三)中国人民的爱国救国 1、1852—1864年,农民阶级救国——太平天国运动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运动 3、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戊戌变法 4、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辛亥革命 5、1915—1919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陈独秀、李大钊)——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6、1921年——1949年,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 (四)中国学习西方实现近代化

1、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2、地主阶级(洋务派)——学习西方军事和民用工业 3、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学习西方君主立宪政治制度(学日本) 4、资产阶级革命派(孙)——学习西方的三权分立的民主共和制度(学美国) 5、资产阶级激进派(陈李)——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6、无产阶级(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 二、政治史标志性事件 1、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清朝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顶峰。 3、1856年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4、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 5、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8、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 9、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形成。 10、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标志着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大革命)的失败。 11、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2、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也标志着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13、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4、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15、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1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18、1976年10月江清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标志着文化大革的命结束。 19、1979年元旦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和邓小平讲话标志着祖国大陆对台湾政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世界近代史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学习主题欧美国家的巨变与扩张 第12课文艺复兴与新航路的开辟 一、文艺复兴 1.时间:14至16世纪 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7.代表人物及作品 (1)但丁: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杰出的文学家,被称为“由旧时代走向新时代的第一位诗人”。他的长诗《神曲》无情地揭露教会会的黑暗,热情地歌颂现世的生活,对封建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 (2)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的卓越画家。他的绘画《蒙娜丽莎》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 二、新航路的开辟 2.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1)积极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引发了欧洲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第13课英国的新生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领导力量: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从事资本主义工商业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 3.经过 (1)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重新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2)内战:经过两次内战的较量,克伦威尔领导的议会武装—“新模范军”打败了国王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3) 共和: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5月成立共和国。 克伦威尔掌握了政权,竭力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53年,克伦威尔用武力驱散议会,成立护国政府,就任“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4)复辟:1660年5月查理二世回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光荣革命:1688年6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反王朝力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邀请他在荷兰执政的女婿威廉到英国当国王,其妻玛丽为女王,史称“光荣革命”,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2.时间:1689年 3.制定机构:议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