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译《梦十夜》之第一夜

学译《梦十夜》之第一夜

学译《梦十夜》之第一夜
学译《梦十夜》之第一夜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

前 言

近一段时间,迷上了夏目漱石的《梦十夜》。看着《梦十夜》当中“唯美”的描述,有了一种用中文把这种美感传递出来的冲动。于是乎,真庸开始学译《梦十夜》。

为什么叫“学译”?因为在文学作品方面,我不敢使用“翻译”这个词。当然,如果是电气方面的科技文章,就另当别论了,毕竟在这方面我还是蛮有自信的。

通过学译《梦十夜》,我受益良多。这是因为我从名家译文的字里行间,体会出了名家翻译的功力和中文造诣。那么到底跟谁学译呢?跟着李振声教授学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梦十夜》是李振声教授翻译。我对照李教授的译文,学习翻译的技巧和中文的遣词造句,有很多体会,同时也对李教授译文的几句话有不同的看法。我想把我学译的体会以及不同的看法,拿出开来与大家分享,请诸位朋友斧正。

用于对照学译《梦十夜》的译文作者,分别介绍如下:

李振声:我国著名翻译家、文学史家。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任教于日本国立信州大学人文学部。著有《季节轮换》、《书架上的历史》、《幻视中的完美》等,译有夏目漱石随笔集《梦十夜》、横光利一长篇小说《上海》等多种。

华南虎:著名网络日文翻译,在网络上发表了大量日译汉的译文。

真庸:就是本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日语爱好者,电气工程师。在科技杂志上,发表过日译汉的译文,在全国性的日语翻译大赛当中,蒙了一个三等奖。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得到诸多网友的指点,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一

原文:腕組うでぐみをして枕元まくらもとに坐すわっていると、仰向あおむきに寝ねた女おんなが、静しずかな声こえでもう死し

ますと云い

う。

李振声:我抱着胳膊,落坐在枕边,仰面躺着的女人用静静的语调说道:我快要死了。 华南虎:我抱着胳膊坐在女子的枕边,仰卧着的女子平静地说:我就要死了。

真庸:我抱着胳膊坐在枕边,仰颏儿躺着的女子淡淡地说道:“我就要死了。”

体会:

这里,有3个要点需要注意。

1、坐すわ

っていると……:我们知道,坐る是自动词,用坐っている是表示结果的残留,后面加と,表示后面的动作、作用与之同时进行或者与之有很紧密的先后关系,表示“一……就

……”的意思。那么这个坐すわっていると就应该表示坐着的时候,有后面的动作(这里是云い

う)发生。华南虎把坐的地点——枕边——添加了“女子”这个定语,这是原文没有的,真庸我觉得没有必要。

2、关于坐る的翻译:李教授的译文是:落坐。这个“坐”字错了,应该用“座”,是“落座”而不是“落坐”。估计是笔误或者排版时候出现的失误。另外,真庸觉得,在这里用“落座”也不大合适。虽然说,句子当中用2个子的词“落座”,比用1个字的词“坐”显得更上口,结构更稳定,可是“落座”这个词的意思是“坐到座位上”(《现代汉语词典》)。我们可以说“分宾主落座”,是指大家都坐到座位上,而不能说“分宾主落座到炕头上”,毕竟落座的“座”字是座位的意思嘛。

3、静しずかな声こえ

:三个人的译文各不相同。李教授的译文是“静静的语调”;华南虎的译文是“平静地”,没有“声音”;真庸的译文是“淡淡地”。真庸以为,李教授的译文不正确,问

题出在“静”字上。好像“静”字不能形容“语调”吧。而且声こえ

是指声音,而不是指“语

调”。华南虎的译文也存在着问题,虽然静しずか也有“平静”的意思,可是在这里静しず

か用来

给“声こえ

”作定语,好像不大合适,我的译文把定语转换成了状语,译成“淡淡地”,显得有美感。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二

原文:女おんなは長ながい髪かみを枕まくらに敷しいて、輪郭りんかくの柔やわらかな瓜実顔うりざねがおをその中なかに横よこ

たえている。

李振声:女人的长发披散在枕头上,轮廓柔和的瓜子型脸横卧其间。

华南虎:那女子的长发铺陈在枕上,长发之上是她那线条柔美的瓜子脸。

真庸:女子把长发铺展在枕头上,轮廓柔和的瓜子儿脸横在其间。

体会:

1、李教授和华南虎,都把原文句中的主题“女おんな

”转换成了汉语的定语成分。 这一转换也是挺好的,值得借鉴。

2、关于“敷し

く”的词义,李教授翻译成了“披散”,华南虎翻译成了“铺”,真庸根据网友的意见翻译成了“铺展”。查《现代汉语词典》,“披散”一词的解释为:“(头发、鬃毛)散着下垂。”在这里,女子无疑是躺在枕头上的,头发没有下垂的空间,所以翻译成“披散”并不合适。据日本友人介绍,在日本,长头发的女人,为了睡觉方便,有在睡觉之前把自己的头发铺到枕头上的习惯。为了读起来上口,网友建议加一个“展”字,译成“铺展”更好,我认为用这个词最好。

3、关于“輪郭りんかくの柔やわ

らかな”的意思,李教授的译文是“轮廓柔和的”,华南虎的译文是“线条柔美的”。看起来,“轮廓”更接近原意,而“线条”演绎的成分大了些,多用于描绘人的

体型,细致到描绘人脸的时候,却是很少用到的。柔やわ

らか本身只有“柔”意,没有“美”

意。但是说她脸的轮廓“柔”,其实已经包含了“美”的意味。因此,把柔やわ

らか翻译成“柔美”就不如翻译成“柔和”更含蓄、更美。

4、关于“その中なかに横よこ

たえている”的意思,李教授的译文是“横卧其间”,很简洁。然而,

用“横卧”一词描述一张脸似乎不妥,不如改成“横在”更好。华南虎把“中なか

”翻译成“上”,差距较大。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三

原文:自分じぶんも確たしかにこれは死しぬなと思おも

った。

李振声:我也觉得,此番是必死无疑的了。

华南虎:我也感到,她真的快要死了。

真庸:我也觉得,这个人真的要死了吧。

体会:

我把这句话的前后文摘录如下,以便大家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真白まっしろな頬ほおの底そこに温あたたかい血ちの色いろがほどよく差さして、唇くちびるの色いろは無論赤むろんあか

い。とうてい死しにそうには見みえない。しかし女おんなは静しずかな声こえで、もう死しにますと判然はっきり云い

った。自分じぶんも確たしかにこれは死しぬなと思おもった。そこで、そうかね、もう死しぬのかね、と上うえから覗のぞき込こむようにして聞きいて見み

た。

翻译这句话颇费了一番周折。

主要原因是对于“これ”的认识。有人说,可以表示对前面提到的事情的预测;有人说,表示当时的状态。还有人说,代表前面女子说的话;更有人说,表示不确定她是死还是活。

但是,这些说法都不能恰当地解释“これは死しぬ”为什么动词死し

ぬ前面用これ这个代词。

其实,动词死しぬ一共有三层含义,现在把死し

ぬ这个动词的有关句型详细摘录如下:

1、死,死亡

句型1:[人·活物]{が/は}([年龄·病·事]で)死ぬ。

例句:犬が病気で死ぬ。/狗病死。

句型2:[人]{が/は}[场所]に死ぬ。

例句:スパイが敵地に死ぬ。/特务死于敌占区。

2、死板;沉闷;无光彩。

句型:([人]は)[眼睛·表情·心理·场所·话]{が/は}死ぬ。

例句:彼は目が死んでいる。/他目中无神。

特别说明:这个义项上使用“死んでいる”的形式

3、无价值,没用。

句型:[物·事] {が/は}死ぬ。

例句:住む人がいなくてせっかくの高層アパートが死んでいる。/没人住,本来不错的高档公寓毫无价值。

说明:以上文字,摘录于《日本语基本动词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

上面3大类用法,是动词死ぬ的全部基本用法。可见,如果これ指物,只能是第三个义项——无价值,没用。这个义项不是原文的本意。

如果これ指[眼睛·表情·心理·场所·话],动词要使用“死んでいる”的形式。而原文当中使用的是词典形式,所以也不能取这个义项。

只剩下第一个义项“死,死亡”可以选用了。但是,根据词典给出的句型——[人·活物]{が/は}([年龄·病·事]で)死ぬ——が/は的前面只能接[人·活物]。可是,原文中却是“これ”。这样看来,这个これ除非指人,否则句子是不能成立的。

等等,真庸你没发烧吧!怎么胡说八道?

没有发烧,我真的没有发烧。我没有说夏目漱石的句子不成立,而是说“これ”在这里应该指人,指这个人,指眼前的这个女人。

想到这里,觉得还是不要懒惰,看看字典吧。翻开字典一看,我惊呆了,原来字典上对于“これ”的解释真的有“这个人”的义项。下面是几本辞典的摘录:

これ[此れ·是·之](代)(1)此。这。(2)现在。现在这样。(3)(谦)这个人。例句:これは私の長男です/这是我的大儿子。(4)(用「これという」的形式)特别值得一提的。

(5)(特别强调指出的对象)此。这。

——《新日汉词典》(辽宁人民出版社)

これ[此れ](代)(一)話し手に近い事物を指す語。[身内の人や、話し手側の目下の人を指して言うこともある]これは私の長男です(二)その時まで話題になっている事柄を主体的に指す語。(三)自分たちが共にかかわりあっている事物を指す語。

——《新明解国语辞典》(三省堂)

还有更详细解释的辞典《国语大辞典》(小学馆),太长了不抄这么多了,只摘录对说明我的观点有用的部分:

これ[此れ·是·之](代名)(一)他称。(近称)(1)事物についてさし示す。(2)人物についてさし示す。平安時代では、敬意を含めた例が多い。このかた。現代では目の前にいる自分の妻や子供などを話し相手に示す場合言う。

大家注意,上述三本辞典当中都有“这个人”的义项。当然,《国语大辞典》解释得更详尽一些。如果选取“这个人”的义项,原文的这句话就通了。

费了这么大的劲,搞清楚一个特别常用的词汇(これ)平常很少用到的义项(“这个人”),值了。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四

原文:そこで、そうかね、もう死しぬのかね、と上うえから覗のぞき込こむようにして聞きいて見み

た。死しにますとも、と云いいながら、女おんなはぱっちりと眼めを開あ

けた。

李振声:于是,深深地俯视着,问道:是么?就快死了么?就快死了,女人答道,女人答道,并睁开了大大的眼睛,

华南虎:于是,我俯视着她的脸再次问道:是吗?你快要死了吗? 那女子睁大双眼,答道:是啊,我一定会死。

真庸:于是,我低头凑到她脸前观察,问了问:“真的吗?真的要死了吗?”“当然要死了。”女子说着,睁大了双眼。

体会:

这句话有3个地方需要注意:

1、覗のぞき込こ

む:[他五]首をのばすようにして中をのぞく。また、顔を近づけてそれを見る。

小一点的辞典当中没有收录这个词,我在《国语大辞典》当中找到了上面的解释。

根据上面的解释,我把这个词翻译成了一个短语:凑到她脸前观察。至于其前面的上うえ

から,则以“低头”二字来译。这样一来,就把原文当中主人公的动作全部刻画清楚了。李教授的“深深俯视着”,不够准确。华南虎的“俯视着她的脸”意思接近原文,但是没有原文当中从上往下探身、低头的动作描述。

2、聞きいて見みた:李教授把它译成了“问道”没有译出“て見み

た”的含义。华南虎把它译成

了“再次问道”,添加了“再次”实属多余。实际上,……て見み

る是惯用型,表示尝试做某个动作的意思,翻译成汉语应该是“…… 一下 ……”、“…… 一 ……”、“ …… 一 …… 看”。这个句子当中的动作是“问”,那么就应该翻译成“问了问”才有原文的味道。

3、ぱっちりと眼めを開あ

けた:李教授翻译成了“睁开了大大的眼睛”,与原文的差距太大了,应该是“睁大了眼睛”,而不是“睁开大眼睛”,毕竟原文当中并没有描述她的眼睛大嘛。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五

原文:自分じぶんは透すき徹とおるほど深ふかく見みえるこの黒眼くろめの色沢つやを眺ながめて、これでも死しぬのかと思おも

った。

李振声:望着这双清澈见底的黑眸子的色泽,我不禁思忖,连这眸子也要死去么?

华南虎:我望着这清澈透底的黑瞳色泽,暗忖,这模样真会死吗?

真庸:我盯着这对清澈见底的黑眼珠子放出的光泽,心想:“就连放出这种眼光的她也会死吗?”

体会:

这里有4个要点是需要注意的:

1、色沢つや

是光泽、光亮、光润的意思。李教授和华南虎都译成了“色泽”,意思有些偏差。我翻译成了:“光泽”。

2、……ほど……:……得……。原文应该译成:清澈得能望见眼底,稍显罗嗦,比较一下,还是清澈见底简练一些。

3、これ:就是第三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研究出来的那个义项——“这个人”。

4、……でも:提示助词。提出一个极端的事例,类推其他。原文之中的これでも,李教授译成:“连这眸子也……”,把これ理解成眼睛,似乎不妥。华南虎译成:“这模样真……”少了でも的含义。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六

原文:それで、ねんごろに枕まくらの傍そばへ口くちを付つけて、死しぬんじゃなかろうね、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

ろうね、とまた聞きき返かえ

した。

李振声:便体贴地将嘴凑近枕边,又反复问道,不会死吧?你没事吧?

华南虎:然后恳切地将嘴凑近枕边再问:你不会死吧!没事吧!

真庸:我亲昵地把嘴贴近枕边,又反复问道:“你不会死吧?你没有事吧?”

体会:

这里有2个要注意的地方。

1、ねんごろに:词典上的解释有2个义项(1)恳切。诚恳。殷勤。仔细。(2)(男女、朋友之间)亲密,亲睦。

李教授翻译成了“体贴”,我觉得不准确,华南虎翻译成了“恳切”,意义偏差较大。还是“亲昵”准确一些吧。

2、また聞きき返かえした:华南虎翻译成“再问”,缺少了返かえ

した的意思。应当指出,这时候男

主人公不是问一遍,而是反复问,因为是返かえ

した嘛。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七

原文:すると女おんなは黒くろい眼めを眠ねむそうに睁みはったまま、やっぱり静しずかな声こえで、でも、死し

んですもの、仕方しかたがないわと云い

った。

李振声:于是,女人睁着迷离惺忪的黑眸子,仍以静静的语调说道:可是,死,是奈何不得的呀!

华南虎:那女子睁着昏昏欲睡的双眸,依旧平静地答道:不,我还是会死的,没办法呀。 真庸:女子瞪大了惺忪的黑溜溜的双眸,依旧用冷静的声音说道:“但是,因为是死亡,所以无法抗拒呀。”

体会:

这里有2个地方值得讨论。

1、睁みはっ

た:瞪眼。李教授和华南虎译成“睁”,估计是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这个词义不是睁眼的“睁”,而是瞪眼的“瞪”。

2、死し

ぬんですもの:华南虎翻译成了“我还是会死的”,与愿意差距较大,并且,没有表达出最后那个“……もの”的意义。应当指出,“……もの”附在句尾,表示原因、理由,年轻女性和小孩子常用。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八

原文:じゃ、私わたしの顔かおが見みえるかいと一心いっしんに聞きくと、見み

えるかいって、そら、そこに、写うつってるじゃありませんかと、にこりと笑わらって見み

せた。

李振声:那么,看得清我的脸么?她专注的问。看得清么?呀,正在那里边映着呢!她微微绽出了笑容。

华南虎:于是我急切地问道:那,你看得到我的脸吗? 她轻轻一笑,说:什么看得见看不见,你呀,不就在哪儿吗?

真庸:“那么,你能看到我的脸吗?”我一个劲儿地问。她露出微笑道:“能看到吗?瞧,我

的脸不就映在你眼里吗!”

体会:

这一句话,有6个地方值得讨论。

1、かい:终助词。用亲切的口吻发问,只限于男人使用,也就是说,发问的一方是男人,而不是那个女子。李教授把发问和回答的双方给弄拧了,翻译成了女问男答,这应该算是一个不小的失误。

2、一心いっしん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李教授翻译成“专注”,比较接近原文的意思。华南虎翻译成了“急切”,差距太大了。我翻译成“一个劲儿”,口语味道更浓一些。

3、……って:重复对方说的话,表示反问等。李教授和我的译文当中都体现了这一点,而华南虎的译文就没有翻译出来这个“……って”的意思。

4、そら:喂,瞧,唉。表示惊叹,促使对方注意。华南虎的译文缺少了这个词。

5、そこに、写うつ

ってるじゃありませんか:そこ和あそこ都是那里的意思,前者指近,指听话一方的那一侧。后者指远,指离对话双方都远的地方。可是翻译成中文都是“那里”,无法分出远近。为此,我在翻译的时候,特意指明了应该是指男主人公的眼睛。华南虎的译文“不就在哪儿吗?”,其中“哪儿”应该是“那儿”当属笔误(确切地说应该算“键误”,打字的时候选错了词),最后的问号为误用,应该用句号或者感叹号才对,因为是反问句嘛。

6、……見み

せた:露出……。原文是“露出微笑”,李教授翻译成“微微绽出了笑容”,符合原意。华南虎翻译成“轻轻一笑”少了“露出”的意境。我的译文直接译成“露出微笑”,因此我的译文更简洁一些吧。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九

原文:しばらくして、女おんながまたこう云い

った。

李振声:过了好一会儿,女人又说:

华南虎:过了一会,那女子又开口说:

真庸:沉默了一会儿,女子接着说道:

体会:

这个“しばらくして”,表示的时间跨度太大了。可以翻译成短暂的“不久,一会儿,片刻”,也可以翻译成较长的“好久,许久”。“しばらくして”所表示的时间很主观,从几分钟到几年都可以用其表述,所以才有了如上三个人的,时间从长到短的不同译文。我的理解,女子说这句话的时间,与上一次说话的时间间隔不太长,所以翻译成“不一会儿”。考虑到2次说话的间隔期间,2人沉默无语,所以采纳网友“克隆人”的建议,翻译成“沉默了一会儿”。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

原文:女おんなは静しずかな調子ちょうしを一段張いちだんはり上あ

げて、

「百年待ひゃくねんまっていて下ください」と思おもい切きった声こえで云い

った。

「百年ひゃくねん、私わたしの墓はかの傍そばに坐すわって待まっていて下ください。きっと逢あいに来き

ますから」 李振声:女人用越发显得寂静的语调,断然绝然地说道:

请等上一百年!

请在我的墓旁坐等上一百年!因为我一定会来见你的。

华南虎:那女子提高了原来平稳的声调,说:

「请等我一百年。」又用坚决的口气说道:

「一百年,请你一直坐在我的墓旁等我。我一定会回来看你的。」

真庸:女子用更淡的口吻,断然决然地说道:

“请等我一百年!”

“在我的墓旁边坐守一百年,我定来见你。”

体会:

1、静しずかな調子ちょうしを一段張いちだんはり上あ

げて:这是这句话的主要问题。李教授翻译成“越发显得寂

静的语调”,意译了“張上げて”这个词,甚妙。华南虎的译文基本接近原意。因为有一段いちだん

这个词,一定会有一个前后音调的对比。

2、思おもい切きった声こえで云い

った:李教授的“断然绝然地说道”比较接近原意。华南虎的“用坚决的口气说道”,与原文差距较大。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一

原文:すると、黒くろい眸ひとみのなかに鮮あざやかに見みえた自分じぶんの姿すがたが、ぼうっと崩くずれて来きた。静

しず

かな水みずが動うごいて写うつる影かげを乱みだしたように、流ながれ出だしたと思おもったら、女おんなの眼め

がぱちり

と閉と

じた。

李振声:于是,清晰地倒映在漆黑眸子里的我的身影,便一下子土崩瓦解了,就像映在平静水面上的倒影被人搅动后星散流走了似的,刚察觉到这一点,女人的眼便啪地一声阖上了, 华南虎:刚说完,我那鲜明地映照在黑色眼眸深处的身影,一下子变得模糊不清。宛如静止的水突然荡漾开来,撩乱了水中的倒影一般,我的身影似乎就要流淌出来的时候,那女子的双眼磕然闭上。

真庸:接着,在黑溜溜的双眸当中清晰可见的我的脸影,朦朦胧胧地变了形,宛若寂静的碧水泛起涟漪,搅乱了映出的倒影一般,随后流了出来,我刚一想这个情景,女子就“吧嗒”闭上了双眸。

体会:

这段话写得太美了,美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一段话描绘了2个动作:我们来看这段话的2个谓语动词,前面一句是“崩くずれて来き

(走了样,变了形)”,后面一句是“閉と

じた(闭了眼)”。

1、先说“走了样”:什么东西走样了?当然是“自分じぶんの姿すがた

が”走了样。怎样变形的了?朦胧地变形了。李教授的译文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这个“朦胧”的感觉,也没有包含“变形、

走样”的意思,从李教授的译文可以看出,李教授把“崩くずれて来き

た”理解成“崩溃”了,我认为不妥。试想,一个影子能到达崩溃的地步吗?充其量可以说“变形,走样”而已。

2、再说“闭了眼”:先解释一个惯用型“……たら……た”:……了……就……。原文当中

是……思おもったら……閉と

じた,可以翻译成“一觉得……就闭上了双眼。”李教授和我的译文都忠实地体现了这个惯用型的意味,虽然华南虎的译文用“时候”体现了这一点,但不是特别准确。

3、思う:想,思考,思量;认为;决心;相信;看做;感觉,觉得;想象,预想。所有的义项都说明,思う是内心活动的动作,而不是感官上的,所以李教授的“察觉”是错误的。华南虎在译文中没有翻译这个词,也是不妥的,还是忠实地翻译原文好。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二

原文:自分じぶんはそれから庭にわへ下おりて、真珠貝しんじゅがいで穴あなを掘ほ

った。

李振声:于是,我走下庭院,用珍珠贝壳挖出了墓穴,

华南虎:然后,我到院子里用真珠贝壳开始挖坑。

真庸:随后,我来到院子里,用珍珠贝壳挖墓坑。

体会:

其实,这句话很简单,几乎没有讨论的必要。可是,我发现李教授的译文容易产生歧义,因此还是罗嗦几句吧。

容易产生歧义的是“走下庭院”,日语原文是“庭にわへ下お

りて”。仅从中文考虑,“走下庭院”,可以是从比庭院高的地方下来,到达庭院。也可以是从庭院走到比庭院还低的地方。二者都可以称为“走下庭院”,很显然,原文说的是前者,可是如果有人说是后者也没有错,这便是歧义所在。

说到这里,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说中文奥妙无穷,截然相反的两句话,表达的却是同一个意思,弄得外国人都无所适从了。这截然不同的两句话是: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胜”也好,“败”也好,反正都说的是中国队胜利。当然了,这两句话用词虽然相反,可是不会产生任何歧义。

还有一件事情,是我亲身经历的。有一次,打电话找日本友人,其家人告诉我:“風呂から上がりました。”让我等一会儿,马上就到。当时我就认为他家的浴室在1楼,电话在2楼。等跟友人通话一问才知,浴室在2楼,电话在1楼。我就奇怪了,问道,那怎么说“風呂から上がりました”?答曰,一般来说,日本人家里的浴池都比地面矮,从浴池里出来要往上走,所以洗完澡了就叫“上がりました”。不仅如此,就连进屋也叫“上がりました”,

这是因为屋里的地面比外面高,进屋以后所在的地势比外面高。反之,出屋可以用其反义词即可,因为要往下走嘛。我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种讲究。

言归正传,原文当中的那个“下りる”,说的应该是出屋来到院子里的意思,李教授把这句话翻译成了带有歧义的译文,真是令人费解。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三

原文:そうして柔やわらかい土つちを、上うえからそっと掛か

けた。

李振声:然后在上面轻轻地撒上柔软的泥土。

华南虎:再轻轻覆上柔软的细土。

真庸:然后缓缓地撒下松土。

体会:

这句话有3处需要探讨。

1、柔やわらかい土つち:毋庸置疑,柔やわ

らかい当然是柔软的意思啦,可是形容土的时候,一般要

用“松软”,而不用“柔软”。李教授和华南虎的译文都把柔やわ

らかい翻译成“柔软”,这是错误的。

2、掛か

けた:在这里描述的是“撒”这个动作,华南虎翻译成“覆”,与原文出入较大。 3、上うえからそっと掛か

けた:李教授翻译成“在上面轻轻地撒上”,意思对了,可是这样翻译存在2个问题:

(1)原文描述的“撒”这个动作是“上うえ

から”,即从上面撒,这是符合逻辑的。主人公挖完墓坑以后,要爬到墓坑的上面来再撒土,否则岂不是要活埋自己。“从上面撒”与李教授的“在上面撒上”是有区别的。

(2)从视觉角度上看,主人公已经爬到墓坑上面来了,他所看到的墓坑中的一起都应该在他的下面,所以用“撒下”就比用“撒上”更好。原文的意思是:“从上面轻轻地撒下松软的土”,因为译文当中已经用了“撒”这个动词,又用了“下”这个表示方位的名词,足以说明是“从上面”撒的,如果再加上“从上面”,就显得画蛇添足了。所以应将“从上面”删除,同时把“松软的土”简化成“松土”,才有了我前面的译文,这样翻译,语言更简练、准确。

类似的例子还有:

原文:糸の先に錘をつけ、水そうの水に浸す。

译文:在绳的一端系上重锤,浸入水槽中。

译文中已经用了“浸”这个动词,又用了“水槽”这个名词,重锤浸在水中已经很明显了,所以要删除“水”这个名词。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四

原文:すると石いしの下したから斜はすに自分じぶんの方ほうへ向むいて青あおい茎くきが伸のびて来きた。見みる間あいだに長なが

なってちょうど自分じぶんの胸むねのあたりまで来きて留とまった。と思おもうと、すらりと揺ゆらぐ茎くき

の頂いただきに、心持こころもち首くびを傾かたぶけていた細長ほそながい一輪いちりんの蕾つぼみが、ふっくらと弁はなびらを開ひら

いた。 李振声:于是,斜对着我这边,从墓石下探出一枝青茎,转眼间就长高了,长到我齐腰高时便停住了。颤巍巍的颈端,像是向人点头致意似的一轮细长花蕾绽开了蓬松的花瓣。

华南虎:看着看着,墓石下方,竟然斜斜地长出一根青茎,伸向我,眼瞅着越来越近,竟探到了我的胸前,然后停住。颤巍巍的茎端,一朵看似微微歪着头的细长蓓蕾,盈盈绽放。 真庸:这时,从石头下面钻出一根青茎,斜着冲我探过来,眼瞅着愈来愈长,正好长到我的胸前止住。紧接着,婆娑舞动的茎端上,花颈稍斜的一朵修长花蕾,扑地一下蓬松绽开,展出了花瓣。

体会:

这段话,写得很美,也让人颇费思量。李教授和华南虎翻译时,不约而同地都把这段话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演义。

1、关于青茎的生长:原文当中提到了,这一根青茎是从石头下面长出来的,不是直着往上,而是斜着长的,是斜着长长,而不是直着长高。所以,李教授的“长高”并且“长到齐腰高”,是错误的,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2、……と思おも

うと……:刚……马上就……。

这个惯用型在这里用得比较怪,正常使用时,前面的と直接接一个句子。可是,原文中

的这个と前面是一个句号,从表面上看,原文中的这个惯用型……と思おも

うと……,与前面的句子没有关系,这就让人费解。经过我苦思冥想,得出的结论是:原文多了一个句号,把

这个句号去掉,让……と思おも

うと……与前一句话紧密结合,整个句子就通了。即使不去掉句号,也要把前后句子用惯用型连接起来理解才行。

这样一来,译文当中就应该有一个前后动作的接续词“刚……马上就……”。这里,前面的动作是青茎停止生长,后面的动作是花蕾绽开,即“青茎刚一停止生长,花蕾马上就绽开了”。李教授和华南虎都把这个动作的接续忽略掉了。我的译文使用“紧接着”来连接前后动作。

3、すらりと:嗖一下。形容动作快。李教授和华南虎把这个词给忽略掉了,这样不太好,还是描述一下这一朵花蕾瞬间即绽放的情景吧,毕竟是梦里面与众不同的开花方式嘛。不过,嗖一下描写开花这样美妙的情景有失雅致,不如用“扑”一下代之。

4、关于演绎:李教授把“花颈稍斜的”的故事,演绎成了“像是向人点头致意似的”,实在不可取。华南虎翻译成了“看似微微歪着头”,有一点儿拟人的味道,如果把“看似”二字去掉就好了。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五

原文:そこへ遥はるかの上うえから、ぽたりと露つゆが落おちたので、花はなは自分じぶんの重おもみでふらふらと動うご

いた。

李振声:露珠在它的上方遥遥滴落下来,花便因自身的重量而前仰后翻地晃动。 华南虎:自遥不可知的天空,滴下一滴露水,花朵不胜自身之重,随之轻轻摇摆。 真庸:一滴露珠从遥远的天空“吧嗒”滴落在花瓣上,百合花便借自重婀娜地扭动。

体会:

1、ぽたりと:(水滴声)吧嗒。不知道为什么,李教授和华南虎都不把这个象声词翻译出来。如果翻译出来,岂不更形象。

2、ふらふらと動(うご)いた:其中,ふらふらと:踉踉跄跄。摇摇晃晃。东倒西歪。蹒跚。李教授翻译成“前仰后翻地晃动”,动作幅度是不是太大了。华南虎翻译成“轻轻摇摆”,动作幅度是不是又太小了。我翻译成“婀娜地扭动”,是不是更贴切、更美呢。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之十六

原文:自分じぶんが百合ゆりから顔かおを離はなす拍子ひょうしに思おもわず、遠とおい空そらを見みたら、暁あかつきの星ほし

がたった一ひとつ瞬またた

いていた。

李振声:我把脸从百合那里挪开的一刹那,无意中瞥见了远处的天空,晨星正眨了眨眼睛。 华南虎:当我从百合上抬起头时,情不自禁遥望了一下高远的天空,孤单单有一颗晨星闪烁着光芒。

真庸:我把脸从百合花上移开的一刹那,无意中望了望遥远的天空,就见启明星才闪了那么一下。

体会:

1、这句话中的“暁あかつきの星ほし

”特指启明星,不是泛指的星星。

2、たった一ひとつ:本来たった表数量很少之意,一ひと

つ点明了很少的具体数量。二者合起来,夸张地表示数量极少。我翻译成:“才……一下”。李教授和华南虎的译文没有这个词义,应该补上才对。

3、李教授的“晨星正眨了眨眼睛”,是有语病的句子。“正”和“了”,两个字不兼容,去掉任何一个,方能成为正确的中文。

学译《梦十夜》(第一夜),一共发了十六篇啦。文中,就主要的句子作了分析,写了一大堆所谓的“体会”。这些分析,都是把原文中的句子单独拿出来进行的,很少有前后文的对照。更没有涉及放到整段文章当中,甚至放到整篇文章当中时究竟怎样翻译更恰当的问题。

大家知道,翻译文章不能孤立地一句话一句话地翻译,而是要整段话整段话地翻译。单独分析一句话的时候,可能是一种译法,放到整段文章中再译,为了保证文风、笔调的整体性,可能要进行一些演绎。毕竟我们翻译的是“文学”,而不是“文字”。因此,后面要讨论的是整篇翻译《梦十夜》(第一夜)的问题了。

附录:《梦十夜》之第一夜原文:

夢十夜ゆめじゅうや

夏目漱石なつめそうせき

第一夜だいいちや

こんな夢ゆめを見み

た。

腕組うでぐみをして枕元まくらもとに坐すわっていると、仰向あおむきに寝ねた女おんなが、静しずかな声こえでもう死し

にますと云いう。女おんなは長ながい髪かみを枕まくらに敷しいて、輪郭りんかくの柔やわらかな瓜実顔うりざねがおをその中なかに横よこ

たえ

ている。真白まっしろな頬ほおの底そこに温あたたかい血ちの色いろがほどよく差さして、唇くちびるの色いろは無論赤むろんあか

い。

とうてい死しにそうには見みえない。しかし女おんなは静しずかな声こえで、もう死しにますと判然はっきり云い

た。自分じぶんも確たしかにこれは死しぬなと思おもった。そこで、そうかね、もう死しぬのかね、と上うえ

ら覗のぞき込こむようにして聞きいて見みた。死しにますとも、と云いいながら、女おんなはぱっちりと眼めを開あけた。大おおきな潤うるおいのある眼めで、長ながい睫まつげに包つつまれた中なかは、ただ一面いちめんに真黒まっくろ

であ

った。その真黒まっくろな眸ひとみの奥おくに、自分じぶんの姿すがたが鮮あざやかに浮う

かんでいる。

自分じぶんは透すき徹とおるほど深ふかく見みえるこの黒眼くろめの色沢つやを眺ながめて、これでも死しぬのかと思おもっ

た。それで、ねんごろに枕まくらの傍そばへ口くちを付つけて、死しぬんじゃなかろうね、大丈夫だいじょうぶ

だろ

うね、とまた聞きき返かえした。すると女おんなは黒くろい眼めを眠ねむそうに睁みはったまま、やっぱり静しず

な声こえで、でも、死しぬんですもの、仕方しかたがないわと云い

った。

じゃ、私わたしの顔かおが見みえるかいと一心いっしんに聞きくと、見みえるかいって、そら、そこに、写うつ

てるじゃありませんかと、にこりと笑わらって見みせた。自分じぶんは黙だまって、顔かおを枕まくらから離はな

た。腕組うでぐみをしながら、どうしても死しぬのかなと思おも

った。

しばらくして、女おんながまたこう云い

った。

「死しんだら、埋うめて下ください。大おおきな真珠貝しんじゅがいで穴あなを掘ほって。そうして天てんから落おちて来

くる星ほしの破片かけを墓標はかじるしに置おいて下ください。そうして墓はかの傍そばに待まっていて下ください。また逢あい

に来き

ますから」

自分じぶんは、いつ逢あいに来きたるかねと聞き

いた。

「日ひが出でるでしょう。それから日ひが沈しずむでしょう。それからまた出で

るでしょう、そうし

てまた沈しずむでしょう。――赤あかい日ひが東ひがしから西にしへ、東ひがしから西にしへと落おちて行い

くうちに、

――あなた、待ま

っていられますか」

自分じぶんは黙だまって首肯うなずいた。女おんなは静しずかな調子ちょうしを一段張いちだんはり上あ

げて、

「百年待ひゃくねんまっていて下ください」と思おもい切きった声こえで云い

った。

「百年ひゃくねん、私わたしの墓はかの傍そばに坐すわって待まっていて下ください。きっと逢あいに来き

ますから」 自分じぶんはただ待まっていると答こたえた。すると、黒くろい眸ひとみのなかに鮮あざやかに見みえた自分じぶんの姿すがたが、ぼうっと崩くずれて来きた。静しずかな水みずが動うごいて写うつる影かげを乱みだしたように、流ながれ出だし

たと思おもったら、女おんなの眼めがぱちりと閉とじた。長ながい睫まつげの間あいだから涙なみだが頬ほおへ垂た

れた。――

もう死し

んでいた。

自分じぶんはそれから庭にわへ下おりて、真珠貝しんじゅがいで穴あなを掘ほった。真珠貝しんじゅがいは大おおきな滑なめらかな縁ふちの鋭するどい貝かいであった。土つちをすくうたびに、貝かいの裏うらに月つきの光ひかりが差さしてきらきらした。湿

しめった土つちの匂においもした。穴あなはしばらくして掘ほれた。女おんなをその中なかに入いれた。そうして柔やわら

かい土つちを、上うえからそっと掛かけた。掛かけるたびに真珠貝しんじゅがいの裏うらに月つきの光ひかりが差さ

した。

それから星ほしの破片かけの落おちたのを拾ひろって来きて、かろく土つちの上うえへ乗のせた。星ほしの破片かけは丸

まる

かった。長ながい間大空あいだおおぞらを落おちている間まに、角かどが取とれて滑なめらかになったんだろうと思おも

た。抱だき上あげて土つちの上うえへ置おくうちに、自分じぶんの胸むねと手てが少すこし暖だん

くなった。

自分じぶんは苔こけの上うえに坐すわった。これから百年ひゃくねんの間あいだこうして待まっているんだなと考かんがえ

ながら、腕組うでぐみをして、丸まるい墓石はかいしを眺ながめていた。そのうちに、女おんなの云いった通とおり日びが東

ひがし

から出でた。大おおきな赤あかい日ひであった。それがまた女おんなの云いった通とおり、やがて西にしへ落お

ちた。赤あかいまんまでのっと落おちて行いった。一ひとつと自分じぶんは勘定かんじょう

した。

しばらくするとまた唐

紅からくれないの天道てんどうがのそりと上のぼって来きた。そうして黙だまって沈しず

んでしまった。二ふたつとまた勘定かんじょう

した。

自分じぶんはこう云いう風ふうに一ひとつ二ふたつと勘定かんじょうして行いくうちに、赤あかい日ひをいくつ見みたか分

わか

らない。勘定かんじょうしても、勘定かんじょうしても、しつくせないほど赤あかい日ひが頭あたまの上うえを通とおり越

して行いった。それでも百年ひゃくねんがまだ来こない。しまいには、苔こけの生はえた丸まるい石いしを眺ながめて、自分

じぶんは女おんなに欺だまされたのではなかろうかと思おもい出だ

した。

すると石いしの下したから斜はすに自分じぶんの方ほうへ向むいて青あおい茎くきが伸のびて来きた。見みる間あいだに長なが

くな

ってちょうど自分じぶんの胸むねのあたりまで来きて留とまった。と思おもうと、すらりと揺ゆらぐ茎くきの頂

いただき

に、心持こころもち首くびを傾かたぶけていた細長ほそながい一輪いちりんの蕾つぼみが、ふっくらと弁はなびらを開ひらいた。真白

まっしろな百合ゆりが鼻はなの先さきで骨ほねに徹こたえるほど匂におった。そこへ遥はるかの上うえから、ぽたりと露つゆが落おち

たので、花はなは自分じぶんの重おもみでふらふらと動うごいた。自分じぶんは首くびを前まえへ出だして冷つめたい露つゆの滴

したた

る、白しろい花弁はなびらに接吻せっぷんした。自分じぶんが百合ゆりから顔かおを離はなす拍子ひょうしに思おもわず、遠とおい空そらを見みた

ら、暁あかつきの星ほしがたった一ひとつ瞬またた

いていた。

「百年ひゃくねんはもう来きていたんだな」とこの時始ときはじめて気き

がついた。

文学翻译报告模板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研究生 翻译报告(文学翻译2012秋季) 姓名:XXX 学号:XXX 方向:笔译(英语) 任课教师:黄际英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

Times New Roman, 小二号,居中,加粗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Dawn 空一行 “意译法”在《拂晓》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黑体三号,居中,加粗, 位于本页上四分之一处 姓名:XXX

Abstract This thesis is a translation project. Dawn is an inspirational short novel in America. The author explores the most crucial element in our lives, and shows his attitude for life.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author expresses his opinion about marriage through the conversation of a couple. There is also complicate emotion with a quirky twist due to the pass of wife and the birth of dawn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language of the first chapter is simple but powerful, including lots of philosophical views and implied meanings. The translation of Dawn is meaningful both in education and in language study.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sentence patterns, expressions, and in thinking mod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hich leads to in-equivalence in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sometimes can causes mechanical translation and mistransl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essay mainly talks about in which three circumstances a translator should adopt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of Dawn, giving a general idea to readers when to adopt free translation. (a) When literal translation is difficult to be understood. (b) When literal translation is unable to express implied meaning of the original. (c) When the source language comes down to religion cultures. In this three circumstances, the application of free translation make readers get a comprehension understanding of original novel, which is difficult for readers to reach with literal translation. Key Words : D awn ; Translation project; free translation; literal translation 空一行 空一行 Times New Roman 小二号,加粗,居中 每段 开头 空4个 字母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 空一行 Times New Roman 小四号,加粗 Times New Roman 小 四号,中间用分号隔开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万正发 (11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21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 412008)3 摘 要: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体再现又是翻译标准的核心。对翻译标准文体理论的系统再认识,有利于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从而明确文体学对翻译标准确立的意义。 关键词:翻译标准;文体特征;文体再现 On Tran sl a ti on St andards from the Angle of Stylisti cs Abstract:Regarding translati on standards,the key point of translati on theory,the p resent article syste m ically analyzes the theory of translati on standards in style.It points out rep r oducti on motivati on of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in target language,and the significance of sty2 listic study t o translati on standards. Key words:translati on standards;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style rep r oducti on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5757(2008)0920053202 1.引言 翻译标准和原则,在翻译界可谓众说纷纭,其中很多翻译标准都提到了对文体的要求。Tytler在Princi p les of Translati on中提出译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特征;奈达在Translati on Theory and Practice中也提出:翻译要从语义到文体,用最贴近的自然对等语在接受语言中再现源语信息[1];我国学者严复的“信、达、雅”、鲁迅“要保留原文的风姿”等理论也表达了对翻译标准文体论的探讨。 2.文体探微 文体对我们来说可能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英语style 一词源于拉丁语的stilus,原指古人在蜡板上写字用的一种用金属或骨头制作的“笔”。随着时间的推移,style一词的词义不断扩大,以至《牛津英语词典》曾在该词下面列出26个义项。[2] 现英文Style既可指某一时代的文风,又可指某一作家使用语言的习惯;既可指某种体裁的语言特点,又可指某一作品的语言特色。它包含文体、语体和风格等方面的意思。因此stylistics这个词便译为“文体学”、“语体学”或“风格学”。 随着文体学的发展和完善,它已经成为研究翻译理论和翻译标准的重要理念。一些学者曾指出运用文体学确立翻译标准的意义,并作出了一些精辟论述,集中在语体、语言常规与变异以及语言结构与功能等方面。但笔者认为这些论述对文体所蕴涵的意义不够系统和全面。根据泰特勒、奈达等学者翻译标准中的要求,文体style至少应包括语体、文类体裁、功能文体、修辞与篇章等多个层面。 3.文体多层面对翻译的要求 3.1语体(f or mality) 语体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距离,与语域即使用语言的主体、场合和情景相关。语体在作品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描写话语环境、展示人物身份、反映社会文化、体现原作的文体风格等。译者应了解作者的语体使用意图,在译文中设法去再现这些方面的效果,以求获得语用等值。如:[3] a.H is bel oved parent has j oined the heavenly choice. b.H is dear father has passed a way. c.H is father died yesterday. d.H is old man has kicked the bucket. 根据所表达的拘谨、正式、商议及随意等不同文体,宜分别译为: 他慈父已登仙界。 他亲父已去世。 他父亲昨天过世了。 他的老家伙已经翘辫子了。 对语体的翻译须辨析词汇所归属的语体等级,以做到选词准确。词汇的语体色彩除了可以在相关词典中查找外,还可以根据语言环境推断,注意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语体使用相应的语言,完成不同语体之间的对应翻译。翻译标准文体理论体现在语体上贵在“信”,即保持原语与译语在语体上的一致性。 3.2.翻译与文类题材(types of writing or genre) 35 第24卷 第9期Vol.24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 CHUAN C OLLEGE OF E DUCATI O N 2008年9月 Sep.2008 3收稿日期:2008205211  作者简介:万正发(1982—),男,湖北监利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分子生物学文献翻译

在旱地土壤中产甲烷古菌活性对养牛业的影响 维维安radl1,5,安德烈亚斯gattinger1,5,艾莉卡时ˇ一′可娃′2,3,安娜NEˇmcova′2,3,Jiri Cˇuhel2,3,米洛斯拉夫的ˇimek2,3,让查尔斯munch1,4,迈克尔schloter4和Dana elhottova′2 1土壤生态学,慕尼黑工业大学,上施莱斯海姆,慕尼黑,德国;2生物中心,土壤生物学研究所,Cˇ艾斯克′不得ˇjovice,捷克共和国;3生物科学,南波西米亚州大学,Cˇ艾斯克′不得ˇjovice,捷克共和国;4gsf国家研究中心环境与健康,土壤生态,Neuherberg学院,德国。 在本研究中,我们测试的假设是动物的行走与作为越冬牧场土壤中的甲烷有机物有关。因此,捷克共和国指出,在波西米亚南部的一个农场中,甲烷排放量和产甲烷菌种群对牛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春天,甲烷排放与动物影响的梯度相一致。分析应用磷脂,该古细菌量最高的影响,发现部分(SI)对其有影响,其次是温和的影响(MI)没有影响。对于产甲烷菌的实时显示甲基辅酶M还原酶(MCRA)基因的定量PCR分析观察到了相同的趋势。检测单不饱和脂肪酸异戊烯基侧链的碳氢化合物(i20:1)表示的乙酸分解的存在影响牛产甲烷菌。这个结果是由mcrA基因序列分析证实得到的,这表明,所分析的克隆的33%属于甲烷。克隆序列的大部分(41%)与未培养瘤胃有关。由此可得到的假设是,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放牧本身产生甲烷的区域。相比于春天采样,在秋天,古细菌的生物量和mcrA数显著减少主要用于截面MI基因观察。可以得出结论,5个月后没有牛的影响,严重影响了部分保持其产甲烷的潜力,而在温和的冲击后甲烷生产潜力。期刊名称(2007)1,443,452–;DOI: 10.1038/ismej.2007.60;网上公布19七月2007 学科类别:微生物生态学和自然栖息地的功能多样性 关键词:多样性;甲烷排放;甲基辅酶M还原酶 引言 农业对于在土壤和植物生物量的二氧化碳(OCA,2006)气体减排和系统隔离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在这方面,山地草原在低投入农业系统中被认为是作为温室气体甲烷(CH4)(胡¨tsch等人。,1994)和只有微弱的来源的氧化亚氮(N2O)(莫西尔等人。,1991)。 然而,当草原用作牧场放牧时这些减排潜力可以改变。例如,克莱顿等人(1994)发现, 一个放牧的牧场的N2O排放量比不放牧的草地高三倍,并且推测踩踏和排泄的相互作用会刺激这个过程。动物踩踏时通过土壤压实造成土壤通气减少,从而增强的反硝化率(menneer等人,2005)。此外,踩踏可以使丰富的有机碳物质从粪便进入土壤,刺激微生物代谢,从而增加在较低的土壤深度氧的需求(Sˇimek 等人,2006)。厌氧环境和可用的有机碳可能有利于甲烷碳。事实上,一些研究表明,在施用有机肥后,甲烷排放量的时间会增加。

浅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简析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 propose,Heaven disposes”;或者是‘‘Man Dropose,God 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 in God’s 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 embrace Buddha’s feet in one’s hour of need——seek help at the last 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

文体学第二章翻译总结

文体学第二章翻译总结 一五五零七一二〇八 第二章文体分析的步骤 文体分析通常按照语言描写、文本分析、语境因素分析的顺序进行。 一、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对给定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的研究和分类。语言特征通过在文本中出现的相对频度表现出来。通常来说,当我们说一篇文章有特定的语言特征,就指这些特征在文章中出现的很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对一篇文章中特定语言特征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另外,在一篇文章中,局部特征和主导特征的安排可能暗示着写作人的态度意图。这就是文体学的关注点。并不是说出现频次最少的就不值得关注,有可能也是文章的一个特殊之处。 文章风格的塑造者用最常出现或最少出现的语言特征代表一种特定的文风文体。利奇和肖特在阐述问题分析的方法时,列出了四个语言学和文体学目录,分别是:词汇学种类、语法种类、修辞以及衔接和语境。 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一个从五方面进行语言描写分析的目录:音韵学、笔迹学、词汇学、语法学和语义学。 语言描写分析目录:

【音韵】这里的音韵学指一种语言的发音系统,包含以下方面: 1. 2. 3. 4. 5. 音的省略语音象征组音押韵节奏 6. 7. 8. 9. 停顿重音速度语调 10. 头韵 11. 谐音 12. 尾韵 13. 拟声 14. 音高 【笔迹学】这里的笔迹学指书写形式,在文章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 2. 3. 标点符号的使用字母大写段落划分 4. 5. 6. 7. 【词汇】词汇的选择包含以下角度: 斜体印刷布局图解标志拼写 一五五零七一二〇八 1. 词汇选择 2. 高级或低级 式 词源是古英 准 6. 正式或非正9. 直白或委婉

10. 讨喜与否 7. 标准或非标 词 8. 动态或静态 12. 常用词还是稀有词 13. 抽象或具体 11. 新词还是旧 语还是拉丁语 3. 生 4. 5. 音节的多少描述或评价本义还是衍 【语法】句中连接和排列词汇的方式。 1. 2. 3. 4. 5. 句子类型句子长度句子的复杂程度名词短语从句类型 6. 7. 8. 9. 短语类型语法结构词语顺序时态 10. 主被动 11. 是否符合语法性 【语义】主要讨论修辞手法,可分为八种类型。 1. 2. 3. 4. 5.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

第一章名词解释 1.基因(gene)是贮存遗传信息的核酸(DNA或RNA)片段,包括编码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转录调控序列两部分。 2.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指基因中编码RNA和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它们在原核生物中连续排列,在真核生物中则间断排列。 3.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编码区与非编码区间隔排列。 4. 外显子(exon)指在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及其成熟RNA中都存在的核酸序列。 5.内含子(intron)指在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中出现,但在成熟RNA中被剪接除去的核酸序列。 6.多顺反子RNA(polycistronic/multicistronic RNA)一个RNA分子上包含几个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和真核生物的个别基因可转录生成多顺反子RNA。 7.单顺反子RNA(monocistronic RNA)一个RNA分子上只包含一个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和原核生物的个别基因可转录生成单顺反子RNA。 8. 核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转录初始产物,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转录的序列,分子量大小不均一,经一系列转录后加工变为成熟mRNA。 9.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mRNA分子上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碱基)序列,编码一个特定的多肽链。 10.密码子(codon) mRNA分子的开放读框内从5' 到3' 方向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碱基)为一组,编码多肽链中的20种氨基酸残基,或者代表翻译起始以及翻译终止信息。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英语翻译与中外文化差异的关系研究 伴随中外学术交流的频繁展开,英语作为中外交流的桥梁,越来越受到关注。翻译工作者只有把握好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才能让英语翻译表达更为准确,才能从根本上提升英语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更好地展现语言的魅力。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标签:英语文化;翻译效果;影响 一、文化和翻译的内涵 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经历长期的历史沉淀。其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此外,文化也是不同的。基于流畅性和准确性的翻译是一种改变语言信息的文化行为。翻译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迫切需要沟通和交流的背景下,同时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任何翻译都与文化密不可分,英语也不例外。经验丰富的英语翻译和翻译研究人员都重视翻译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虽然理解了原文的意义,但远不止简单的语言理解,因为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言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在英语翻译过程中,译者对段落理解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他或她对文化的理解程度。 翻译是语言转换的过程,但由于翻译具有许多社会功能,是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时期的翻译功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译者必须在翻译过程中理解翻译的功能及其相关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只有这样,译者才能正确处理英语文化因素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并在英语翻译中成功传达。否则译者很容易犯下社会语用错误。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文化因素,翻译工作无法进行,没有文化的翻译将是苍白无力的。 二、英语文化对英语翻译效果影响 1.社会历史背景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每个国家的历史都不同,所以不同国籍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和態度。与此同时,民族语言的发展是由社会发展过程和民族的一切历史文化背景决定的,尤其是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更加突出。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强调“和谐”,主要体现在句型流畅。英语更加侧重分析,句型主要是基于主语和谓语为主,再加以短语及从句。译者应注意用英语句子表达的文化含义,而不是字面翻译,以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2.环境对英语翻译效果的影响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全

1.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做模板,以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半保留复制。 2.复制子replicon:由一个复制起始点构成的DNA复制单位。 57. 复制起始点(Ori C)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序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 24.(35)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是DNA复制时在DNA链上通过解旋、解链和SSB蛋白的结合等过程形成的Y字型结构称为复制叉。 3. Klenow 片段klenow fragment:DNApol I(DNA聚合酶I)被酶蛋白切开得到的大片段。 4. 外显子exon、extron:真核细胞基因DNA中的编码序列,这部分可转录为RNA,并翻译成蛋白质,也称表达序列。 5.(56)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指保证RNA聚合酶Ⅱ转录正常起始所必需的、最少的DNA序列,包括转录起始位点及转录起始位点上游TATA区。(Hogness区) 6. 转录(transcription):是在DNA的指导下的RNA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硷基配对的原则,以四种核苷酸为原料合成一条与模板DNA互补的RNA 的过程。 7. 核酶(ribozyme):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 8.(59)信号肽signal peptide:常指新合成多肽链中用于指导蛋白质的跨膜转移(定位)的N-末端的氨基酸序列(有时不一定在N端)。 9.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真核生物DNA中与转录调控有关的核苷酸序列,包括增强子、沉默子等。 10.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分子中,使正常核苷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主要用来纠正DNA双螺旋上错配的碱基对,还能修复一些因复制打滑而产生的小于4nt的核苷酸插入或缺失。修复的过程是:识别出正确的链,切除掉不正确的部分,然后通过DNA聚合酶III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合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直接修复direct repair:是将被损伤碱基恢复到正常状态的修复。有三种修复方式:1光复活修复2、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修复3单链断裂修复。

文体学第二章翻译总结

第二章文体分析的步骤 文体分析通常按照语言描写、文本分析、语境因素分析的顺序进行。 一、语言描写 语言描写是指:对给定文本的语言特征进行的研究和分类。语言特征通过在文本中出现的相对频度表现出来。通常来说,当我们说一篇文章有特定的语言特征,就指这些特征在文章中出现的很多,这就意味着,我们应当对一篇文章中特定语言特征的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另外,在一篇文章中,局部特征和主导特征的安排可能暗示着写作人的态度意图。这就是文体学的关注点。并不是说出现频次最少的就不值得关注,有可能也是文章的一个特殊之处。(比如口语词汇不会出现在书写的法律文件中) 文章风格的塑造者用最常出现或最少出现的语言特征代表一种特定的文风文体。利奇和肖特在阐述问题分析的方法时,列出了四个语言学和文体学目录,分别是:词汇学种类、语法种类、修辞以及衔接和语境。 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一个从五方面进行语言描写分析的目录:音韵学、笔迹学、词汇学、语法学和语义学。 语言描写分析目录: 【音韵】这里的音韵学指一种语言的发音系统,包含以下方面: 1.音的省略 2.语音象征 3.组音 4.押韵 5.节奏 6.停顿 7.重音 8.速度 9.语调 10.头韵 11.谐音 12.尾韵 13.拟声 14.音高 【笔迹学】这里的笔迹学指书写形式,在文章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1.标点符号的使用 2.字母大写 3.段落划分 4.斜体 5.印刷布局 6.图解标志 7.拼写 【词汇】词汇的选择包含以下角度:

1.高级或低级词汇选择 2.词源是古英语还是拉丁语 3.本义还是衍生 4.音节的多少 5.描述或评价 6.正式或非正 式 7.标准或非标 准 8.动态或静态 (动态动词包括:①持 续的活动。比如“走” “读”“说”②过程或转 化。比如“成长”“到达” “成为”③瞬间动作。 “跳”“踢”;静态动词 包括:①关系或者存在 状态。“属于”“拥有” ②看法角度。“听”“看” 以及情感态度比如“爱” “恨”) 9.直白或委婉 10.讨喜与否 11.新词还是旧 词 12.常用词还是 稀有词 13.抽象或具体 【语法】句中连接和排列词汇的方式。 1.句子类型 2.句子长度 3.句子的复杂程度 4.名词短语 5.从句类型 6.短语类型 7.语法结构 8.词语顺序 9.时态 10.主被动 11.是否符合语法性 【语义】主要讨论修辞手法,可分为八种类型。 1.比较的手法(明喻、暗喻、类比、拟人、通感) 2.替换的手法(转喻、提喻、换称、用典、夸张、委婉语、轻描淡写) 3.重复的手法(头韵) 4.对比和并置的手法(对照) 5.双重含义的手法(双关)

分子生物学 翻译习题

翻译习题 一选择题 1 多数氨基酸都有两个以上密码子,下列哪组氨基酸只有一个密码子() A 苏氨酸?甘氨酸 B 脯氨酸?精氨酸 C 丝氨酸?亮氨酸 D 色氨酸?甲硫氨酸 E 天冬氨酸和天冬酰胺 2 tRNA分子上结合氨基酸的序列是() A CAA-3′ B CCA-3′ C AAC-3′ D ACA-3′ E AAC-3′ 3 关于遗传密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20种氨基酸共有64个密码子 B 碱基缺失?插入可致框移突变 C AUG是起始密码 D UUU是终止密码 E一个氨基酸可有多达6个密码子 4 tRNA能够成为氨基酸的转运体?是因为其分子上有() A -CCA-OH 3′末端 B 3个核苷酸为一组的结构 C 稀有碱基 D 反密码环 E假腺嘌吟环 5 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终止密码是( )? A UAA B UAU C UAC D UAG E UGA 6 Shine-Dalgarno顺序(SD-顺序)是指() A 在mRNA分子的起始码上游8-13个核苷酸处的顺序 B 在DNA分子上转录起始点前8-13个核苷酸处的顺序 C 16srRNA3'端富含嘧啶的互补顺序 D 启动基因的顺序特征 7 “同工tRNA”是( )

A 识别同义mRNA密码子(具有第三碱基简并性)的多个tRNA B 识别相同密码子的多个tRNA C 代表相同氨基酸的多个tRNA D 由相同的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的多个tRNA 8 反密码子中哪个碱基对参与了密码子的简并性(摇摆)( ) A 第—个 B第二个 C第二个 D 第一个与第二个 9 与mRNA的GCU密码子对应的tRNA的反密码子是( ) A CGA B IG C C CIG D CGI 10 真核与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的相同点是( ) A 翻译与转录偶联进行 B 模板都是多顺反子 C 都需要GTP D 甲酰蛋氨酸是第一个氨基酸 11 下列选项中翻译延长所必需的是( b );氨基酸与tRNA连接需要( d );遗传密码的摆动性是指( a ) A 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不一定严格配对 B 转肽酶 C 氨酰-tRNA合成酶 D 磷酸化酶 E N-C糖甘键 12 蛋白质生物合成时( ) A mRNA与核糖体的大亚基结合 B mRNA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 C tRNA与核糖体的大亚基结合 D tRNA与核糖体的小亚基结合 13 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受很多因素影响,其中SD序列的作用是( ) A 提供一个mRNA转录终止子 B 提供一个mRNA转录起始子 C 提供一个核糖体结合位点 D 提供了翻译的终点 14 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复合物在何处形成?( )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试论文化与翻译的关系(一) 论文摘要:如何破除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障碍,更有效地传达原作所表达的意思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西方文化在思维差异、文化心理、宗教信仰、自然环境及生活习俗等几个方面,阐明文化差异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论文关键词:翻译文化意识文化与思维 1.引言 朱光潜先生认为,外国文学中的联想意义在翻译中最难处理。因为它在文学语境中有其特殊的含义,这种含义在词典中是查不到的,但对于文学来说却又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一国的风俗习惯和历史文化背景,否则在做翻译的时候就会有无法下手的感觉。(朱光潜,1996:184)。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出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翻译之所以不那么容易,乃是因为语言反映文化,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并受文化的制约。一旦语言进人交际,便存在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表达问题。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特别是要对两种语言的民族心理意识、文化形成过程、历史习俗传统、宗教文化及地域风貌特性等一系列互变因素均有一定的了解。正是以上这些互变因素,英汉民族的语言文化才体现出各自特有的民族色彩。 2.影响翻译的文化元素 2.1宗教 大家都知道,《圣经》在西方的文化生活中扮演着源头的角色。相关数据表明:绝大多数的美国人仍然信信仰宗教。而中国人则长期受到儒家学说的影响,即使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佛教,也是一种受到深刻世俗影响的多神论,这就不同于西方人大一统的一神论宗教观念。中国人信仰佛教·道教,在语言中就有“玉帝”、“佛祖’’等词语,而西方则人信仰基督教,所以就有“上帝”一词。汉语中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在英语中就有两种不同的译法,即“Manpropose,Heavendisposes”;或者是‘‘ManDropose,Goddisposes”。它们的差异就在于对“天”字的不同翻译。“天”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具有浓厚的佛教·道教色彩,而“God”则具有明显的基督教色彩。后者的归化变译法固然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但不利于“天”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的传播。英语深受宗教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成语中,如ItsinGodshands(听天由命)等。翻译中对于宗教知识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以汉语中的“临时抱佛脚”这个成语为例,如果简单地翻译成“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就会让西方读者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有需要时要抱佛主的脚呢?这样做有什么用呢?如果我们稍加处理的话,西方读者理解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toembraceBuddha’sfeetinone’shourofneed——seekhelpatthelastmoment”。(包惠南,2003:20)。 2.2文化心理 由于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历史和文化也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各具特色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这对一个民族的心理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历史文化的不同主要在一些历史典故以及许多忌讳和好恶的差异上得到体现。以数字“9”为例。这个数字在中国古代的意义很特别,因为它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意义:即九九归一,一统天下之义。而“4”这个数字由于和汉语中的“死”读音相近,所以很多人现在还是不喜欢这个数字,尤其是电话号码。相当多的人不愿意要以“4”为尾号的号码。至于“8”这个数字由于与发财的“发”谐音而深受一些人的热捧。而在西方人的意识里,4、8和9只是极普通的自然数符号,并不具备这些特殊的意义。众所周知,在西方人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含解释

1.cDNA library:cDNA文库。是以细胞总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合成与mRNA互 补的cDNA单链,再将其复制成双链,然后与合适的载体连接后转入受体菌中所建立的含多克隆cDNA片段的混合体。理论上包含一种细胞中的全部mRNA信息。 2.DNA denature:DNA变性。双链DNA在变性因素(如加热、过酸性条件、过碱性条件 等)影响下,解离成为两条单链的过程,被称为DNA变性。 3.Klenow fragment:Klenow片段。是原核生物DNA—polI经特异的蛋白质酶水解后产生 的大片段,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和聚合酶活性。实验室合成DNA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上,常用Klenow片段代替DNA聚合酶。 4.RNA replication:RNA复制。由RNA依赖的RNA聚合酶催化合成RNA的过程,常见 于病毒,是逆转录病毒以外的RNA病毒在宿主细胞以病毒的单链RNA为模板合成RNA 的途径。 5.RNA interference:RNA干涉。指短双链RNA以序列同源互补的mRNA为靶点,通过 促使特定基因的mRNA降解来高效、特异地阻断体内特定的基因表达的现象。该现象揭示了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机制,可以作为基因功能研究的有力工具。 6.RNA splicing:RNA剪接。发生在真核生物转录后,切除初级RNA转录物中内含子, 连接外显子的过程,是转录后加工的形式之一。剪接的过程称为二次转酯反应,不消耗能量。 7.RNA cleavage:RNA剪切。发生在真核生物转录后,剪去RNA中的某些内含子,并在 上游的外显子3’端直接进行多聚腺苷酸化,不进行相邻外显子之间连接的过程,是转录后加工的形式之一。 8.RNA polymerase:RNA聚合酶。以DNA或RNA为模板,以5′三磷酸核苷为原料, 能催化合成RNA的酶。可分为DNA依赖的RNA聚合酶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 其中DNA依赖的RNA聚合酶较为广泛,原核生物中有一种,真核生物有三种,在转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9.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以dNTP 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互补链的过程。这样形成的两个子链与原来的母链完全相同,故称之为复制。又因子代DNA分子的双链其中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是新合成的,故名半保留复制。 10.Asymmetric transcription:不对称转录中。DNA链是有极性的。RNA聚合酶以不对称的 方式与启动子结合,使得转录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一个基因的两条互补链中也只能有一条作为模板链被转录成RNA。这种现象称为不对称转录。 11.Monocistron:单顺反子。真核生物的mRNA分子即为单顺反子。与多顺反子相比,其 起始AUG上游没有S—D序列,但两端有帽、尾结构,依赖帽子结合蛋白复合物在核糖体上定位结合,翻译后只生成一种多肽链。 12.Second messenger:第二信使。细胞对细胞外信号,如激素(第一信使)产生应答时合 成的能扩散、调节信号转导蛋白活性的小分子或离子。例如钙离子、cAMP、cGMP、DAG、IP3、NO等等。 13.Telomeres:端粒。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富含T,G短序列的多次重复结构。 形态学上,DNA末端与它的结合蛋白质紧密结合,像两顶帽子那样盖在染色体两端,使染色体DNA末端膨大成粒状。功能上,对维持染色体稳定性和DNA复制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 14.Translation:翻译。细胞内以mRNA为模板,按照mRNA分子中核苷酸组成的密码信 息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由于mRNA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是两种不同的分子语言,所以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称为翻译。

浅谈文化与翻译的关系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Translation Abstract: Each language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its culture. Language reflects cul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language is restricated by culture. In different culture the same words or expressions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On the other hand, different words and expression can have the same meaning. In technique of expression, idioms have intens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nucleus and cream of language when translating idioms, we must correctly handl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nd culture .Handing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is becoming the key point of the succeeding in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s. There are six ways of translating idioms. Keywords: culture; translation; idiom

文化与翻译

《外语与外语教学》(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第11期(总第127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教 授 孙致礼 文化与翻译 以前,人们常说我国翻译界存在两大流派: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前者强调传达原作的艺术意境,因而把“传神”、“入化”视为翻译的最高境界;后者则将语言学的某些理论运用到翻译研究上,要求译作与原作“等值”、“等效”。但是,令人可喜的是,近些年来,我国翻译界又悄然崛起了一个新的流派:文化学派。他们认为,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既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又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两种不同的民族语言相交流,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的交流。在语言的交际过程中,两个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人能否相互沟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于语言本身的理解,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蕴意的理解。因此,他们主张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来考察翻译。① 中外学者对翻译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其中张今先生的定义尤为惹人瞩目:“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品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中译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②进行文化交流,促进社会进步,这正是翻译的根本任务和最大意义所在。 从我国翻译界目前的状况来看,文化学派似乎尚未形成堪与文艺学派和语言学派并驾齐驱的势头。但笔者认为他们的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下面,笔者就从文化与翻译的角度,谈谈自己的一点肤浅体会。 一、“文化传真”是翻译的基本原则 鲁迅说:“如果还是翻译,那么,首先的目的,就在博览外国的作品,不但移情,也要益智,至少是知道何地何时,有这等事,和旅行外国,是很相像的:它必须有异国情调,就是所谓洋气。”③什么叫“异国情调”呢?显然,鲁迅指的不是在语言上“一味仿效西洋”,而是尽量保存原文所蕴含的异域文化特色。这就是说,翻译不仅要考虑语言的差异,还要密切注视文化的差异。文化差异处理的好坏,往往是翻译成败的关键。语言可以转换,甚至可以“归化”,但文化特色却不宜改变,特别不宜“归化”,一定要真实地传达出来。因此,“文化传真”应是翻译的基本原则。 “文化传真”可以说是在“更大语境”下做翻译。有时,从语言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一个译法,而从文化的角度考虑,可能得出另一种译法,而且可能是更高一筹的译法,例如: (1)“Y ou don’t want to lose Larry altogether,do you?” She shook her head.(S.Maugham:The Razor’s Edge, p.256) “你不想完全失掉拉里,是吗?” 她点头。(周煦良译《刀锋》,p.245) 在回答否定疑问句时,英美人着眼于所问的内容是否属实,而中国人则着眼于问话本身是否正确。如果仅仅从语言的角度考虑,周先生的译文无可指摘;然而,从文化的角度考虑,似乎有些“失真”:原文明明是“摇头”,译文为何改成了 “点头”?笔者认为,这两句话改一个译法,则可达到“文化传 真”的效果: “你并不想完全失掉拉里吧?” 她摇摇头。 “文化传真”的反义词是“文化误导”。如果我们光在文 字上作文章,不考虑其文化内涵,有时难免会破坏原文的“异 国情调”,代之以不伦不类的“本国情调”。例如: (2)“I bet you can’t spell my name,”says I. “I bet you,what you dare I can,”says he. “All right,”says I,“go ahead.” “G eorge Jaxon-then now,”says he.(Mark Twain:The A 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Ch.17) “我敢说你准不知道我的名字是哪几个字,”我说。 “我敢说你这可难不住我,我知道,”他说。 “好吧,”我说,“你说说看。” “荞麦的荞,自治的治,清洁的洁,克服的克,孙子的孙— 怎么样,”他说。(张友松、张振先译《哈克贝利?费恩历险 记》,p.116) 上面两位译者用心虽好,结果却是弄巧成拙:使不懂洋 文的读者误以为英文用的也是方块字。如果这种译法在50 年代还可说得过去的话,现在却是万万要不得的,而应老老 实实译成: ①王宁:文化研究语境下的翻译研究,《外语与翻译》,1998年第2期。 ②张今:《文学翻译原理》,第8页。 ③《翻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第246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