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两小儿辩日》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两小儿辩日》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两小儿辩日》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最新沪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两小儿辩日》优秀学案第二课时(精品)

《两小儿辩日》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

1.重点: 感受古文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难点: 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三、导学问题

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2.两个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四、参考资料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

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潼川二小勾小玉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潼川二小勾小玉 [教材简析] 《两小儿辩日》是人教版教材第十一册中的一篇文言课文。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执一词争执不下。就连象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渗透了要勇于探索、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课文动画朗读,课文内容,重点词语、句子及其意思。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起学生辩论: 教师:同学们,你们猜猜老师今年多少岁?要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说出理由。 2、导入: 教师:大家刚才辩论得真激烈,不过答案老师会在下课时告诉大家,而且要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与辩论有关的文章-----《两小儿辩日》。(教师板书题目,学生读题。) 二、质疑:从课题中你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过渡:教师: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进那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相信聪明、

爱动脑筋的孩子一定会找到满意的答案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此环节根据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通过一个看似不经意的话题,激起了学生的辩论,自然引入课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了课文后,文中除了写了两个小孩,还有谁?(教师板书:一儿、一儿、孔子) 3、以前你对孔子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吗?(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可以是孔子生平、言论等。) 4、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5、教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 学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6、教师:大家在学习中能善于发现问题,很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想不想听。(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教师: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7、教师:有收获吗?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8、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优质课教案《两小儿辩日》

优质课教案 《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语文 李立峰 淮滨县王店二中 2017-3

《两小儿辩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 猜一猜:——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请同学给大家补充介绍有关他的文学常识。孔子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可这位以博学多闻而著称的伟大哲人在往东方各国游历的路上却被两个小孩的争执给难倒了。到底是什么难题难倒了这位对中国历史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去看个究竟。。 二、温故知新 1.(出示幻灯片2 温故知新)辨析“辩、辨、辫”并简释文题中的“辩”。 2. “日”与“曰”区分,你能背诵有“日”的诗句吗?。 3.释题:两小儿辩日(出示幻灯片3常识简介) 4.质疑: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4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二)有韵味地朗读课文。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出示要求:出示幻灯片5读对、读通、读懂.。(出示幻灯片6课文)(三)小组合作,理解重点词语。 1.结合课下注释,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两小儿辩日》精品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1.提出要求,学生尝试读准确、读通顺、读出停顿和韵律。 2.同桌互读,互查互帮。 3.展示自己读得好的一段或一句,相机指导。 4.师范读。 5.齐读。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5.学生回答上述问题,并注意重点语句的朗读指导。 6.分组齐读3、4小节。 7.他们争执不下,就去问谁?孔子给他们怎样判决的? 四、研读课文,感悟寓意。 1.两小儿争辩的问题究竟怎样解答?能难倒古代的圣人孔子,而难不倒掌握了现代科学知识的孩子们,你们愿意根据自己收集的资料帮他们解答吗? 2.学生汇报自己查找的资料和对问题的解答。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和讨论,你们从课文中受到什么启示?

一儿:远(凉)近(热)

语气。) 5.全班放声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义。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几个人,讲了他们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线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4.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带着这四个问题再读课文,并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1)释带点的字,并说出这句话的意思。 a.问其故。 b.及其日中如探汤。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孰为汝多知? (2)课文讲的是两个小孩在争辩()问题。 a.太阳离人的远近问题。 b.太阳在不同时候的大小问题。 c.太阳的不同时候的冷热问题。 (3)对这一问题,两个小儿的看法截然想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画出来。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S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两小儿辩日》 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洛阳伊滨区诸葛镇司马小学张秀丽 10.《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 2、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以“辩”为眼,初识“辩日”。 1、板书“辩”字,学生组词。 争辩辩论辩斗辩驳等 2、出示课件图片,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中“辩斗”的人是谁?辩斗的话题是什么? 3、适时补充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 二、明确目标,回顾方法。 讲述:这是一篇文言文,之前学习《夸父逐日》时我们总结过文言文的

学习方法,谁来说一下?出示课件 1、读通全文 2、读懂意思 3、明晰道理 三、检查预习,读通全文。 1、指名朗读 2、正音; 孰为汝多知乎 3、听范读,注意断句、停顿。 4、学生试着练习读 5、同桌互读,评价。 6、齐读 四、深入理解,读懂意思。 1、提出学习要求: 讲述:课文你们读得真好,现在看书,结合书下注释和你自己查阅的资料,想想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可以提出来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说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词语或句子的意思。 3、总结方法:你们是怎么理解到这些句子的意思的? 学生:交流方法。(如结合课后注释,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已有知识、多读等。) 4、还有不理解的词句吗?谁来帮帮他?(让学生知识资源互补。) (学生回答时,教师课件出示“车盖”、“盘盂”图片、“汤”的拓展词语“赴汤蹈火”) 5、增加难度、讲述故事。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三个生字盂、沧、汤。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每句话及全文的意思。重点了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4、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好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了解课文每句话及全文的意思. 教学难点: 了解两小儿争辩的问题是什么,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课前准备: 学生: 1、收集孔子的有关资料。 2、收集有关资料,试着用科学的道理解释太阳距离地球远近的问题。教师:制作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们对他了解有多少? 2、的确是这样,(幻灯片出示)孔子不但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而且他满腹经纶,学富五车。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有成就者就有七十二人;他是“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他先进的教育思想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直到今天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的圣贤名早已飞出国门,扬名世界。除此之外,他说的一些话,也被后人广为传颂: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还说过:“听其言,关其行”也就是说评价一个不但要看他是怎样说的,更要看他是怎样做的,也就是说做人要言行一致,我们的万事之表孔子,是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呢?刚好,<列子>中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的答案.(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二、预习检查: 同学们,课前我们都预习了课文,并且完成了导学稿中预习检测部分的练习题,题做的怎么样呢!老师来检查一下,我们来看预习检测第一题?(幻灯片出示预习检测部分的两个问题。)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小黑板)出示三个生字(盘盂、沧沧凉凉、 探汤)。 过渡:字词掌握的这么好,课文读的怎么样呢?我们来接着看第二题吧。 2、师(小黑板)出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请同学们用斜线划出 这句话的停顿、节奏. A、指名画节奏,读出来。 B、大家认为应该这样停顿吗?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课文精讲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辩斗()()车盖()盘盂()探汤() 沧沧凉凉()孰()汝()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见两小儿辩斗辩斗: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去: ③及日中如探汤汤: ④孔子不能决也决: ⑤孰为汝多知乎孰:汝: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该书相传为战国时的______所作。 5、《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点击思维〗 1、注意“斗”是多音字,此处不要读成了三声;“汝”不要误读为“nǚ”。 2、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不能混为一谈。如:“去”现在一般指到某个地方,而在本文中却是“距离”的意思。 3、第一句注意“日初远”“日中时近”翻译要具体;第二句注意“为”的意思;第三句注意“探汤”的翻译方式。 4、你知道吗?《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寓言。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都出自该书。 5、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两小儿辩日 日初:车盖→近者大日初近 孔子日中:盘盂→远者小日中远孰为汝 不能日初:沧沧凉凉→远者凉日初远多知乎 决也日中:如探汤→近者热日中近 〖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把握重点〗 一、重点文言词语 (1)辩斗:辩论,争论。

初中语文_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小儿辨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理解重点语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参考注释读懂每句活的意思。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搜集有关太阳离我们远近的科学资料。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课文,指出朗读有困难的地方。教师帮助解决。

3.再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学生自学。 ⑴先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在文中记下来。 ⑵通过看注释、查字典理解它们的意思;如果还有不理解的就记下来。 ⑶小组内交流讨论:讲自己对词和句子的理解,再连起来说一说课文的内容;对不理解的地方共同讨论解决。 2.全班交流,理解大意。 ⑴学生汇报自学结果,老师对难理解的词句或学生理解有误的地方给以点拨指正。 ⑵能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课文的内容。 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还可以分角色读;通过读来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点拨。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辩斗:辩论,争辩。其:他们(指两小儿)。故:缘故,原因。 句意: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②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以:认为。去:距离。日中:正午,中午。句意: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一些,而中午时离人远一些。”

《(学弈)(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文言文两则 《学弈》、《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学习准备: 学生可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初步了解孔子、孟子的生平。 课时:建议两课时,也可以根据学情适当划分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课文导读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杨氏之子》、《伯牙绝弦》这两篇文言文吗?课文短小精悍,却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深刻的启发。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曾经是怎样学习的?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还要继续学习两则新的文言文,看看从这两个小故事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明白怎样的道理呢? 基础达标 1、结合课文语言环境,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学弈.()惟.()鸿鹄.()缴.()弗.()矣.()与.()盘盂()沧.()沧凉凉 孰.()为汝.()多知乎?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的意思,再回答问题。 弈.( )秋,通国 ..( )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 ) 二人弈,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 )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 ..(hú)( )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 )俱.( )学,弗(f ú)若之矣(yǐ)。为是其.( )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3、联系课文注释,理解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②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 ③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⑤:“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4、我知道《学弈》写了 《两小儿辩日》写了 。我的疑惑:通过读书我有疑惑要和同学、老师探讨: 疑惑一: 疑惑二: 挑战自我:如果你学有余力,可以尝试完成下面内容。 1、背诵课文。 2、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从故事中悟出的道理。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一)郑人买履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佛山市南海区西樵第一小学潘彩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3个。 2、能根据注释梳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梳通全文,了解故事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课激疑 在上课之前老师迫切想了解一个问题:咱们班是女生聪明还是男生聪明……(板书:辩)大家辩论的非常激烈,老师发现我国的汉字非常有趣,大家看这个“辩”字,中间是个什么部首,两边像是什么?是谁聪明,事实胜于雄辩咱们在下面学习课文时一见高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一篇有关辩论的故事,看到这个“辩”字你想知道些什么问题? (由“辩”这一中心词入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出示上节学文言文的方法) 二、掌握读法,读通全文。 1、自由通读全文,再认读生字:盂、沧、汤 2、读课文——要求读准确、通顺。 3、出示全文按停顿自由朗读。 三、借助注释理解全文。 1、理解文言文最快捷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交流:1)说说你认为难理解的字词? 2)老师抽问较难得词:去、汤、孰、汝、日初出、日始初等 3)交流对句子的理解,说全文的意思。 4、说说课文中修辞的用法。 四、合作探究拓展深化。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练习。(1用一个字填写;2用现代语言填写;3用原文填写) 五、谈收获,明道理。 你从课文故事中两个小孩身上明白什么道理?对于小孩的争论孔子表现怎样。你又明白了什么? 六、作业:(自选两题) 1、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向家人讲述这个故事。 3、查阅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堂表演作准备。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公开课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 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

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点: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预习单 一、熟读课文,日积月累 1.根据注释和字典,给下列字注音。 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 2.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 辩斗:故:以:去:日中: 车盖:及:盂:为: 沧沧凉凉:探汤:决:孰:汝: 3.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可以适当加上动作。 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三要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附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二、我的视角 1.读了课文,针对文章题目和内容,我最想研究的问题是: 2.我查找相关科学资料,能帮助孔子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三、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列子》本来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后期成书。

共学单

延学单 1.自己策划一个话题,学习“两个小儿”提出挑战性的问题,邀请老师、同学或家长参与辩论。 2.延伸阅读 学弈(1) 弈秋(2),通国(3)之(4)善弈者也。使(6)弈秋诲(7)二人弈,其(8)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9);一人虽(10)听之(11),一心以为有鸿鹄(12)将至,思援(13)弓缴(14)而射之。虽与之(15)俱(16)学,弗若(17)之矣。为(18)是其(20)智弗若与(20)?曰(22):非(23)然(24)也。 注释: 弈:下棋。(2)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3)通国:全国。(4)之:的。(5)善:善于,擅长。(6)使:让。(7)诲:教导。(8)其:其中。(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10)虽:虽然。(11)之:指弈秋的教导。(12)鸿鹄:天鹅。(13)援:引,拉。(14)缴:本课指有丝绳的箭。(15)之:他,指前一个人。 (16)俱:一起。(17)弗若:不如。(18)矣:了。(19)为:谓,说。(20)其:他,指后一个人。(21)与:吗。(22)曰:说。(23)非:不是。(24)然:这样。 1.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 2.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实录_教案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及实录[教学简案] 学习目标: 1.学生能利用课后注释和查字典的方式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文言文的能力和比较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的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索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韵味,理解孔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两小儿勤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 学法引导: 读熟课文,看注释理解句意,不懂得意思教师点拨,体会课文内容,两儿争辩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结合资料,用科学知识回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做学问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教法: 乐读趣学自主感悟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引题、释题。 1.两个辛字中间加上什么分别可构成一个怎样的字?

2.区分“分辩”和“分辨”的意思,引出课题,生读课题,释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课前预习课文。能说一说读古文的感觉吗? 2.想听老师读读吗?师范读,提出倾听要求(课件出示原文)3.听懂些什么吗?(从读法上) 4.教师领读,(课件出示有停顿提示的原文) 5.学生自由练读,选择自己认为读的最好的一句或一段读给大家听[师随机点拨]全班大声齐读课文。 6.读通顺后,解决刚才学生读古文时困难中难读这一点,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老师并相机板书 三、质疑,指导学法。 1.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会怎样?”而通过刚才咱们那么几遍的读,你知道他们在辩论太阳的什么呢?你是怎么读懂的? 2.让学生区分文言文和白话文不同之处,从而总结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师板书] 3.让学生总结出完成学习目标所要采用的方法,更进一步指明如何学习文言文。 四、精读课文,解疑全文。 1.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 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 ①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

部编本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两小儿辩日》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注释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大致内容,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说话要有理有据和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 借助注释理解《两小儿辩日》的大致内容,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说话要有理有据和实事求是的道理。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请生背诵《学弈》。 2.板书课题: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 3.介绍资料:《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列子》相传为列御寇的论集。列御寇,战国时郑国人,《列子》共8篇,其中保存了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歧路亡羊,杞人忧天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4.理解课题,质疑问难:(1)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些什么?(知道了文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孩;知道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写两个小孩辩日这件事)(2)看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①他们为什么争辩?②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③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教师及时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总结学法,明确目标 1.回顾学习《学弈》一文的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1)理解课题,提出问题。 (2)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4)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5)复述故事,熟读成诵。 2.明确方法,自主学习 ⑴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①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速要慢,适当停顿,到读通顺为止,。 ②学生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 ⑵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①对照注释,弄懂词句,理解故事的内容。 ②同桌互相解疑释惑,合作学习,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 ③请学生参考注释,用现代口语复述故事,并根据学生复述的状况进行即时疏通点拨。 (译文如下: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3.解疑释惑,体会道理 ⑴两小儿为什么争辩?(太阳是远是近) ⑵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①一小儿的观点是:“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依据是:“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近,中午离人远,他是[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https://www.doczj.com/doc/4510990912.html,]根据形状大小来判断的。②另一小儿的观点是: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依据是:“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早上离人远,中午离人近,他是根据温度来判断的。) ⑶他们辩论的结果是什么?(孔子不能决也――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⑷对两小儿所持观点,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引导学生积极发表看法,保护他们大胆发表自己见解的积极性。) (教师适时补充资料供学生阅读:其实太阳早上和中午离我们的距离是一样的。①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②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4.学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标 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 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可是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两小儿辩日》教案 下面是整理提供的苏教版《两小儿辩日》教案,欢迎阅读。 《两小儿辩日》教案(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吗?你能讲讲他的故事吗?(学生讲述,老师结合学生的讲述补充孔子的生平,介绍他是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等)孔子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对“辩”质疑,初知大意 1.师:看课题,你还能就“辩”字提出哪些问题呢? (预设问题:a、两小儿是怎么争辩的?b、他们争辩的结果怎样?) 2.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读课文。 a、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读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把课文读通读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b、师:刚才同学们第一次读课文,读的时候有什么困 难吗? 生:说说朗读中的困难。(如:不易断句,有些不顺口等。) C、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课文朗读,大家认真听朗读,看看别人是怎么停顿、断句的,认为必要的,还可以在书上作上记号。(课件:动画情景,课文朗读) 学生:听朗读,作记号。 师:有收获吗?学生:交流在朗读上的收获。(如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d、教师对个别难的地方重点指导。 课件出示:画有停顿符号的课文(略) 强调:知=智读音Zhl e、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d、检查读课文 现在请几位同学一起来把课文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开个头,叫到谁,谁就接下去读。

师: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生1:一儿曰。而日中时近也。 生2:—儿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又有两个学生继续读下去。 3、再读课文,初知大意 师:我们连起来把课文念一遍,注意生字的读音,根据注释能不能说说故事的大意。 三、明“辩”字义,初步理解 Io师:课题为《两小儿辩日》,现在你们找出课文中写到“日”的句子。 师:课题不算,有几个“日”? 生:八个“日”。 2.师:找八名学生分别读写“日”的句子 3.师:我们一起把这几个带“日”的句子连起来读一遍。(生齐读。) 师:把这八个带“日”的句子合在一起,讲的就是一个字,什么字?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这是一篇蕴含深刻道理的文言文故事,第一课时主要是了解作者孔子的生平,学习本文的生字,读准字音;第二课时重点分析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水平目标 学习本文的生字. 3.情感目标 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齐读课题 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 (孔子,两个小孩) 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 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很多"卑贱"的杂活.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理解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

2.交流汇报.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个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第一个孩子的想法是什么读一读原文. (2)始出:刚刚,开始升起来. (3)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成解释的语气. (4)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个孩子的看法.(他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很近,不过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远.) (5)再说说第二个孩子的想法.(他认为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不过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很近.) 第三自然段: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 (1)第一个孩子为什么会认为太阳初升时离人近,中午时离人远读一读他的理由. (2)如:好像.此:这.乎:助词,表示疑问,跟"吗"相同. (3)说一说他有这样看法的理由.(太阳刚初升时大得就像车盖,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盂,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 (4)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最新九-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九两小儿辩日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的意思,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课文 2、学习两小儿对自然奥秘的精神和孔子、的态度 【基础学习】(15分钟内完成) 1、在文中标注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可以借助注释和字典) 盘盂.沧.沧凉凉孰.为汝多知.乎 2、自由朗读课文一遍。 3、学习文下注释①,了解《列子》这本书,并用“”划出有关信息。 4、理解文意。 (1)结合文下注释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口头翻译全文,把你认为重要的词语解释标注在文中,有疑问的词语用△标出,有疑问的句子用“()”标出(尽可能做到字字落实)特别关注:问其故。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2)完成下列表格中的填空 5、从“孔子不能决也”这个结果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可以有多个启示,把你想到的都

可以写下来) 【合作交流】 1、小组成员一起朗读读课文一遍,由组长领读。(朗读时注意问句的朗读语气) 2、小组内交流有疑问的字词和句子。若仍不能解决疑问,请组长汇总。 3、重点交流表格的填写和第5题,并把第5题的答案请组长进行汇总,并确定好发言代表1名。 4、请组长安排好小组解答疑问和提问的代表各1名。 【析疑解难】 1、提问、解答,适时点拨 2、提出新疑,讨论、解答。 【达标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1)问其故.(2)则如探汤. (3)及.其日中(4)孰为汝多知.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孔子东游.(游历) B、一儿以.日初出远(认为) C、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D、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离开) 3、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见两小儿辩斗 B、日初出打入车盖 C、孔子不能决也 D、孰为汝多知乎 4、对本文的中心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与反思_教

《两小儿辩日》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3、激发学生学习和欣赏古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意思。 教学准备: (学生)1、预习课文,记录下不懂的问题。2、搜集孔子有关资料。 (教师)1、设计与课文内容有关的cai课件。2、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1、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出示xx画像) 师:同学们看,他是谁? 生:这位是xx爷爷。 师:下面我们来听听有关孔子爷爷的介绍。(听录音介绍)师:介绍听完了,告诉老师,你对孔子还了解多少?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还有一句名言:“诲而好学,不耻下问”。 师:真好,连孔子说的话你都记得。谁再来说说? 生:孔子自幼好学,熟读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 师:说得真精彩,你是位爱读书的孩子。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孔子的文章《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提醒学生“辩”中间是个言字旁。)

师:在课题中,“辩”是什么意思? 生:“辩”在课题中是辩论、争论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两个小孩在争辩太阳。 (齐读课题) 师:读完课题,你从课题中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们在辩xx的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两个小孩是怎么辩的? 生:我想知道他们辩的理由是什么? 生:我还想知道他们辩的结果怎样?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别急,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文言城里。 今天,咱们就和孔子爷爷一起来玩个闯关游戏,好吗? 生:好! 2、游戏闯关,学习课文 第一关:走向文言城(初读,读顺课文) 师:那我们就来闯文言城的第一关,第一关的通行指令是:读准字音、读顺课文。师:同学们,平时你们是怎样读课文的,谁来说说?生:平时我们读课文是咬准字音,并有感情地读。 师:哦,你是这样读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在读古文的时候,要用古人的语气去读。 师:方法都不错,老师也告诉大家一种读的方法,这是一篇文言文,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字词,咱们重点读;不熟悉的句子要注意它的停顿,再连起来多读几遍,开始自由读吧!

五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公开课教案优质教学设计

《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3.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感受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所写的事情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了解两小儿观点都不正确的原因。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并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引题释题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两小儿辩日》。(板书课题,强调“辩”字)请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书写“辩”这个字,左边是一个“辛”字的变形,中间是言字旁,右边是一个辛字。你能给

它组个词吗?(辩论争辩辩护辩驳) 发现了吗?这些词语都与什么有关?(都与说话、言语有关)所以中间是“言字旁” 两小儿在辩什么?(板书:日)“日”就是什么? 请齐读课题。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呢?(两个小孩争论太阳) 两小儿在争辩太阳的什么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这个故事。 二、简介作者与作品 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知道它选自哪本书吗?(课件出示)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是一本书的名字,也是一个人的名字。他的真实名字叫列御寇。 《列子》一书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一共八篇,其中一篇叫《汤问》。该书保留了不少古代的民间、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隽永味长,读来妙趣横生,发人深思。 《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 老师知道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们再把课文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并注意断句和停顿。 2. 检查读词语(课件出示) 读一读,注意加点字的读音。 辩斗盘盂探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