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州民间信贷现状分析

温州民间信贷现状分析

温州民间信贷现状分析
温州民间信贷现状分析

摘要

近年来,民间借贷活动异常活跃,民间借贷问题成为金融界乃至全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民间借贷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突出,极大地弥补了正规金融的不足,促进了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缺乏民间借贷的专门法律法规对其加以监管及引导,民间借贷活动产生了巨大风险,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因此,民间金融活动一直受到政府的压制。对民间借贷严格压制、打击的现状,不仅无益发挥金融深化、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迫使民间借贷长期处于非法边缘,蕴藏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民间借贷该何去何从,应该怎样对其监管,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本文通过以温州民间借贷为案例切入问题关键,剖析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并阐述本文的研究方法。从民间借贷的发展现状以及对其监管的必要性出发,结合现实,分析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存在的缺陷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制度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监管;策略

目录

1 引言 (1)

2 我国民间借贷现状 (1)

3 民间借贷的作用及影响 (2)

3.1多隐蔽、少监管,难以实现有效治理 (2)

3.2高利率、弱规范,民间借贷风险加大 (3)

3.3多样化、高级化,民间借贷活力增强 (3)

4 温州民间借贷存在问题 (4)

4.1冲击了正规金融秩序 (4)

4.2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效果 (4)

4.3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4)

5 温州政府应对民间借贷问题的策略 (5)

5.1明确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 (5)

5.2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6)

5.2.1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6)

5.2.2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7)

5.3建立民间借贷监管的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 (8)

结论 (10)

1 引言

民间借贷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最初出现于建国后的近三十年里,在我国民间地区自发的小规模的开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民间借贷也逐渐的活跃起来;到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民间借贷在我国达到了一个繁荣时期;九十年代中期以后,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化和金融监管的加强,民间信贷活动纷纷转入地下,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进入二十一世纪一直到现阶段,民间借贷逐渐复苏其规模呈现不断上升的势头,尤其是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的民间借贷已经有了不容忽视的规模和影响。

民间借贷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成长和发展以及农户的生产经营等民间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由于民间借贷游离于官方金融体制之外,长期以来得不到官方的重视,加上民间信贷具有自发性,缺乏外部约束,一旦发生资金链断裂等事故,会引发连锁不良反应,可能会危害社会安定,具有很大的风险。

最近,关于温州中小企业和民间借贷陷入困境的报道充斥了各个新闻媒体。温州是中国沿海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以富于活力的民营经济、活跃的民间资本市场、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投资以及对各类最流行的资产的投资而著称。温州超过40万家的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融资。最近,由于实体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且正规银行贷款持续收紧,一些企业老板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出逃。这些问题的出现,激发了投资者们的焦虑情绪,同时也对民众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我国民间借贷现状

民间借贷,从本质上讲是现有金融体系和市场需求之间相互矛盾的产物。在正规金融体系无法满足社会生产对资金需求的时候,民间资金乘隙而入,为企业特别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经过 30 多年的改革开放,民间资本更加充足和富余,民间借贷更加活跃,为发展农村经济、壮大民营经济提供一定程度上的资金支持,特别是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民间资本在促进社

会发展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民间借贷发源于农村,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如浙江、福建、民间借贷逐渐盛行。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间借贷规模从 1986 年首次超过正规金融借贷规模后,民间借贷每年保持平均 19%的高速增长。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企业之间,特别是民营企业之间的直接临时资金拆借或高于银行固定利率性质的民间借贷数量巨大,有学者估计仅 2000 年企业之间直接拆借或借贷的金额高达 800~1000 亿元人民币。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以举世瞩目的高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民间借贷活动发展更加迅速,规模不断壮大。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 2004 年对全国 20 个省实地调查显示:“ 2003 年全国地下金融的绝对规模在 7405~8164 亿元之间,被调查省份的地下金融业务规模占正规金融机构业务规模的比重平均达 28.07%。”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4 年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透露了 2004 年浙江、福建、河北三省民间融资规模,分别约在 550 亿、450 亿元和 350 亿元,相当于各省当年贷款增量的 15%一 2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04 年,我国游离于金融管制体外的民间金融数额达到为 9500 亿元,相当于 GDP 的 6.96%左右,且其中还不包括私人钱庄和私募资金的数额。”据保守估计:“2005 年国内民间资本超过 12 万亿元,己从剩余资本发展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2010 年的统计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的外部融资中,民间金融所占比重已达到 50%之多,融资量达到 1 万亿。”

3 民间借贷的作用及影响

虽然民间借贷在民间融资和满足一部分人的生活生产需要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对民间借贷的认识不统一,定性不准确,对其进行规范的法律法规的缺位或很不健全,加之金融监督机关服务或监督的不到位,致使我国当前的民间借贷秩序比较混乱,迫切需要进行制度规范。主要表现在:

3.1多隐蔽、少监管,难以实现有效治理

民间借贷游离于正规金融制度之外,有很强地域性和隐蔽性。官方对民间借

贷的规模也只是停留的一定程度的调查基础上,到底有多少民间资本在正规金融市场之外运作,并没有非常准确的数字统计,仅此足见民间借贷隐蔽性之强。事实上,一方面,出借方出于对借贷风险的考虑,另一方面,出借方出于对自身的保护,实践中已经形成对出借人身份保密的惯例。大量的民间资金在正规金融市场之外流动,极大地削弱了正规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影响正规金融机构的融资能力,民间借贷灵活性凸显的优势的同时其非正规化、不用缴纳利息税等运作流程,直接减少了到国家收入。

3.2高利率、弱规范,民间借贷风险加大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08 年一个月,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年利率达到 11.77%。2010 年一月份,温州地区的民间借贷的年利息在 14.124%以上,这一利率水平比同期银行贷款 7.47%的年利率高出了一倍,”而据台州市发改委的检测:“2 月份民间借贷年利率加权平均高达 17.42%,短期临时性的周转资金的年利率更是高达 36-60%,有些甚至达到了120-300%。”在高额利率的利诱下,金融资本和实业资金的平衡关系似乎也在发生一些变动,民间借贷的风险性和不稳定性也在相应的增加。然而,民间借贷规范性普遍较弱,管理不善、运作不科学。层次较低的民间借贷活动,大多仅以口头约定为准,没有正式的交易依据,如合约或借条。甚至在较高级的民间借贷活动(如合会、银背等)中,同样缺乏规范,无合约的民间借贷活动大致可以占到80%以上。规范的缺乏加剧民间借贷风险性,容易引发社会纠纷。

3.3多样化、高级化,民间借贷活力增强

城乡个体农、工、商、贸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以及民营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有增无减,金融体系滞后发展客观上造就了民间借贷的崛起,随着民间融资的发展,民间借贷形式呈多样化,管理不断完善,私人募集和私人银行等高级民间借贷形式不断涌现,在更大范围、以更快的速度满足了个人、民营企业等的资金需要。不容忽视的是,民间资本逐利性决定了民间借贷活动追求高额本质特性。民间借贷活力增强的情况下,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增加。

4 温州民间借贷存在问题

4.1冲击了正规金融秩序

一方面,民间借贷活动多处于合法化边缘,金融监管机构难以实行监管,加之民间借贷存在组织结构松散、管理方式落后等严重问题,这些都导致民间借贷带有很高的风险性。另一方面,在民间借贷分流存款、分隔贷款业务,形成黑市利率,对国家利率政策不利,扰乱正规金融秩序。国家财富总量一定的情况下,民间借贷资金与正规金融资金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近年来,民间借贷活动的活跃异常,在利益的驱动下,许多人心存侥幸心理,为追逐高利率,非法吸收存款、发放高利贷,不惜触犯法律,办起非法“地下钱庄”,冲击了正规金融秩序。

4.2影响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执行效果

由于民间借贷的隐蔽性、非法性和不稳定性,决定着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民间借贷活跃使大量资金在体外循环运作,增加了宏观调控难度,甚至加剧局部经济过热。近如席卷各地楼市的“炒房团”,新疆的“炒煤团”、“炒棉团”,它们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当地行业的价格虚涨,影响当地经济的正常发展,削弱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效果。

4.3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民间借贷整体上来说,手续简便,规范性低,而且缺少必要的信贷担保机制与相应的法律程序和手续,交易极具风险,从而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为减少违约情况的发展,一些地下金融组织依靠暴力手段维护地下信用体系的正常运转,演变成具有黑涩会性质的经济组织。在利益的驱动下,存款人将资金存入非正规金融组织或机构,其安全性得不到保障,不少“会头”携款潜逃的事件频有发生,给金融和社会稳定造成极大危害。2003 年发生在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标会倒会事件,据称因标会的会头到澳门、缅甸赌博,落得个血本无归,致使资金链骤然断裂,几个会头经不住资金短缺的压力外逃了,而后透支现金的会头和会脚们也纷纷逃离溪口,标会倒塌,涉及的金额就超过 3 亿元,数十人受害者未

能取回本金。由此可见,应坚持辩证的观点看待民间借贷在经济社会的所扮演的角色。其一,民间借贷作为正规金融的一种补充,它与正规金融机构间的此消彼涨关系和替代效应,对满足企业资金需求、弥补银行信贷的不足在客观上起到积极作用;其二,由于缺乏法律、制度规范约束和监管,民间借贷本身存在的隐患或由此引发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因素显而易见。规范民间借贷、实施必要监管已势在必行。

5 温州政府应对民间借贷问题的策略

民间借贷合规范化后,民间资本被允许合规流入金融市场,个人、非金融企业可依法成立民间借贷机构,从事信贷活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民间借贷机构的监管制度。民间借贷机构将作为金融市场主体与正规金融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会面临内部和外部风险。因此,温州政府有必要正确对待和处理民间借贷在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不断加强政策引导、鼓励金融创新、强化民间借贷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法律是监管的主体,也是监管的手段,通过立法设定民间借贷机构的设立登记、准入和退出机制、业务范围,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是完善我国民间借贷监管制度重要举措,有利于实现民间借贷乃至整个金融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

5.1明确民间借贷的监管主体

由于关于民间借贷活动处于立法空白,合法化后要实现对民间借贷的监管,首先应确立监管主体,法律应明确规定其法律地位、组织机构、职责和监管方式等。从目前温州金融监管体系来看,实行的是“机构监管,分业监管”金融监管模式,金融监管主体是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它们分别负责存贷款类市场、证券期货市场、保险市场的监督与管理,三者分工明确,保证了较高的监管效率。民间借贷机构设立主要是为中小企业及城乡居民提供存贷款业务,其业务类似于银行,因此可以将民间借贷机构纳入银行监管系统,即由中国银监会统一监管,具体来说,在中央,银监会下开设一个专管民间借贷机构的局级部门,主要对民间借贷活动的负责;在温州,各级银监局也设立专门的民间借贷机构监管部门。

形成中央到地方统一监管系统。民间借贷监管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有:(1)民间借贷机构设立登记和注销登记。(2)监督民间借贷机构的业务活动,监测风险。(3)指导民间借贷活动,提供政策和法律咨询意见。(4)发布相关金融信息。

5.2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

金融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性行业,但金融业发展很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变的脆弱,对经济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世界经济危机给我们敲响了加强金融监管的警钟。通过设立民间借贷机构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金融市场,但与市场化竞争,给民间资本和金融行业带来不可回避的风险,所以完善温州民间借贷机构的市场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显得非常必要。

5.2.1 完善市场准入机制

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是指自然人或企业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设立民间金融机构,取得法律上的主体资格,并以自己的名义从事金融活动的行为。市场准入机制制定应体现审慎监管原则,法律规范应力求全面而具体,把好入口关,以减少行政监管的随意性,降低经营中风险;同时,应坚持公平、公证,为民间借贷机构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平台。鉴于,民间借贷相对正规金融,存在规模小、规范差等先天劣势,所以应考虑适当降低其准入门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民营借贷机构市场准入进行法律规制并加以监管:

首先,考察主体成员的合规性。民间借贷合法化后,个人或非金融性企业就可以设立民间借贷机构,法律规定设立者的最大人数上限、注册资金最低限额、信用等级、企业管理结构等具体的方面。监管部门应依法加以审查,对信誉低、经济实力不强、企业管理结构不合理的设立者不予以设立登记,以防范风险和防止民间借贷机构成为别有用心者牟取暴利的工具。

其次,审查民间借贷机构注册资金来源的合法性。法律可以规定民间借贷机构的注册资金只能是个人或肥非金融企业的自有资金。监管部门应从源头上审查

民间借贷机构资注册资金,排除非法所得资金和借贷资金注入的可能性。非法资金的所得缺乏法律依据,其注入往往是投资者出于洗钱或者非法牟取利益的目的。而借贷资金,投资者多只顾短期利益,存在极大的抽逃资金风险。相比之下,而自有资金,投资者必然会用心谨慎经营,安全性高。

再次,审查机构的业务范围,实行等级评估制度制度。民间借贷机构的主要业务应是贷款、代理收付款和买卖国债等业务,严禁向社会公众吸收存款,此为与非法集资、非法吸公众存款的非法行为。随着金融混业的发展,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相互交错是未来的趋势,以后可适度放宽民间借贷机构业务范围。监管部门依民间借贷机构设立时自有资金规模、组织机构、信用度、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等指标,授与其相应等级的业务经营许可证,等级直接决定了业务范围,而后定期对民间借贷机构进行等级评估。

5.2.2完善市场退出机制

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指按照法律程序剥夺原有的独立法人主体资格或对机构并购、重组,使金融机构退出金融市场退出金融市场的行为。当前我国的正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大多采取重组、合并的等方式,而这些基本由政府主导实现,有很强的行政干预色彩,问题金融机构的退出影响广大的存款人的利益,政府出于社会稳定的考虑,往往不惜出资或借用中国人民银行的再贷款代位全额清偿存款人的债务,这样政府替代金融机构承担了损失,实质上是将金融机构的风险损失转嫁给国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金融自身的发展。民间借贷机构进入金融市场,显然不能再用以上方式里处理市场退出问题。民间借贷机构私有性质,不同于国有金融机构,如果用政府买单的方式势必使民间借贷机构成为助长投机主义的温床。在金融市场化的条件下,对民间借贷机构退出应按市场原则来处理,可借鉴《公司法》、《破产法》中股份制企业的市场退出机制。首先,构建起并购、撤销、破产三者相配套的退市方式,法律应明确各种方式适用的原因和条件。在实施并购、撤销或破产时,应秉持损失最小化原则,最大限度维护民间借贷机构成员利益。并购优先原则,在出现撤销、破产的原因可能使机构面临退市风险时优先采取并购方式。其具体运作过程设置如下:在民间借贷机构出

现问题时首先由监管机构接管,设定接管期,接管期内情况好转达法定营业标准,转入正常营业。接期满后资信状况未见好转则转入并购程序,如果该机构情况恶化无法实施并购或在规定的期限内并购不成功则进入撤销清算或者破产清算程序。

5.3建立民间借贷监管的风险预警和处理机制

建立民间借贷风险预警制度,使得风险处理有具体标准和依据,从而实现民间借贷由事中或事后监管转为事前监管、由被动监管转为主动监管,把风险扼杀在萌芽阶段。构建民间借贷机构风险预警机制,第一时间实现风险的甄别并发出预警等级,必须建立一整套相当完备的制度和机制,凭借此第一时间判断出风险的类别与严重程度,各种风险其相应的处理方式也不同。具体来说,温州国民间借贷机构的风险预警,可根据管理能力、营业水平、资本充足率、清偿能力等指标,将民间借贷机构分为正常机构、一般问题机构和严重危机机构。然后通过风险评估系统来再次确认风险等级,确定需要一般监管或重点监管的问题机构,对其作相应的监督并作监管记录,形成监管档案,长期对其考察,直至正常营业。、做好民间借贷监管的风险预警和风险处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温州民间借贷发展状态的监测和预警。温州监管部门要密切关注民间借贷机构的运营,定期对民间借贷机构进行调查,在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建立的民间借贷定点监测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民间借贷动态,增加监测样本数量,扩大监测范围,提高监测准确性,做好借贷风险防范工作;二是温州政府深入探索适合民间借贷的监管手段。利用电脑分析、数据库汇总、频谱分析等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监管,对民间借贷利率实行定期监测、分析、通报,为提高风险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三是温州要加强法律法规、经济金融政策等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四是建立与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温州人行、工商、税务等各部门的监管协调机制和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全方位做好民间借贷监测。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之间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加大执行力度,严厉打击恶意逃避债务的行为。建立民间借贷机构信用基础数据库,把信用差、恶意逃避债务企业列入“黑名单”,联手打击,依法制裁,共建“诚信社会”和“金融安全区”。此外,建立民间借贷机构自律组织,加强自律管理,健全监管

机构内部审计机制都可以参照正规金融的监管。

结论

看待民间借贷,应从有利于经济社会的繁荣的大局出发,而不是仅仅从维护目前国有金融体制出发。民间借贷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激活金融市场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因此,需要正确对待我国民间借贷的利和弊,规范民间借贷本身是法制的创新,而民间借贷监管制度更是立法的缺陷。在制度构建和完善方面,大力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益做法,改变以往单纯采取遏制的做法,加快民间借贷立法规范,使积极的民间借贷从阴暗的“角落”走向“台前”,而将危害社会经济发展的民间借贷形式逐步“挤出”市场。规范民间借贷,完善民间借贷监管制度,趋利避害,充分发挥民间借贷积极作用,实现民间借贷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温州借贷案例分析

中小企业应当何去何从? ——温州借贷危机带来的启示 2011年9月20日,温州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失踪,并于9月21日确认由于负债过高、资金链断裂而逃跑,号称“眼镜大王”的胡福林跑路掀起了轩然大波。而此前,温州已经频频传出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倒闭,企业主及担保公司老板逃走的消息。据统计,仅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网上还爆出了一份《温州老板跑路清单》,涉及金额从几千万到十几亿不等。 对于本次温州借贷危机的根源,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货币政策过紧,有人认为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困难,有人认为是民间金融缺乏监管,还有人认为是温州投机之风盛行、借高利贷炒房地产。在要不要救以及如何救温州方面更是产生很大争议。本文通过对此次温州借贷危机的发生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简单描述,并就借贷危机本身存在的问题加以识别和分析,从而概括出此次温州借贷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一、温州借贷危机发生的背景与发展历程 1、国内外的经济环境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就如同被推入万劫不复的深渊,无论发达的欧美国家还是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都深陷危机之中难以自拔。全球金融危机之下的中国也是难以逃脱,作为世界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是举步维艰。世界经济不景气,各国都在努力整顿本国经济,中国对外出口因此遭受重创,尤其遭到美国的强力反抗。同时,中国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来自美元的升值压力,更是让我国政府左右为难。近期,虽然人民币汇率略有反弹,但是其今后的中长期走势也是很难把握。不仅如此,欧债危机更是让世界经济雪上加霜,也更让我国中小出口企业饥寒难耐。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经济,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都是一种严峻考验,民营企业在这种内外经济环境下,生存更加艰难。 2、民营经济的发展——温州模式 温州模式是指浙江省东南部的温州地区以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的方式发展非农产业,从而形成“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格局。小商品是指生产规模、技术含量和运输成本都较低的商品。温州模式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以浙江温州地区为代表,涵盖台州地区在内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该模式是一种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市场经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无为”的模式。 温州模式发展以来,得到了许多来自国内外的好评,认为这种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同时也不乏一些对温州模式进行的批判的声音,认为温州模式下,由于缺乏必要的监管和引导,温州模式导致了假冒伪劣横行,而且温州模式粗放的发展方式,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破坏。2008年以来,受制于全球金融危机,温州的经济发展速度下降,造成外界对于温州模式持续发展能力的质疑。 由于独特的经济发展历史,温州一直是一个“二元金融”明显的地区,一方面是现代正规金融,另一方面是民间非正规金融,二者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地区的民营中小企业发展很快,但是正规金融对这些企业的支持力度却远远不够。据统计,温州现有中小企业30-40万家,真正能够从正规金融体系融到资的不足20%,也就是说有80%的企业要通过民间借贷来解决资金问题,因此民间借贷比较发达。近期,尤其是银根紧缩以后,温州的民间借贷处于活跃阶段。根据人行温州支行的指数监测,2010年以来五个季度账户交易分别为208亿元,327亿元,262亿元,335亿元,396亿元,总体呈上升态势。

浅谈当前温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浅谈当前温州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王汉军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经过市场洗礼后的一批民营企业,累积了巨大的财富和市场能量,成为市场上举足轻重的企业,如联想、新希望、奥康、正泰等企业都是民营经济的杰出代表。据资料统计显示,民营经济已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中国经济增量的70%—80%来自民营经济。浙江省民营企业总量达到了68.4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到1.9万亿元,成为浙江省内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温州一直被视为中国创业活力和激情最强的地方,是中国的实业聚集地,从皮革、眼镜、鞋服、电器、阀门、打火机等行业兴起,后来被誉为“中国低压电器之都”、“中国鞋都”、“中国纽扣之都”。 1978年至2000年,温州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15.6%,比全国的9.5%高出6.1个百分点,比浙江省的13.2%高出2.4个百分点。然而,从90年代末开始,温州经济已经开始出现增长缓慢,在浙江的增长中已不再具有领先的地位。2003年温州市虽然经济增幅为14.4%,但这个增幅在浙江11个地级市中仅排列第九位。今天的温州,处在一个非进即退的抉择关口,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着多重考验和困境 近几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温州不少企业在发展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切实感受到了发展的“制约之痛”,体会到了“成长的烦恼”。由于多种因素,当前温州企业面临着资金成本、人民币升值、环境成本、土地资本、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困境。据统计,今年温州仅劳动力成本一项就上升15%—20%之多。使企业进入“高成本时代”,企业出现市场疲软、资金困难、人才难留、企业难管的现象。 在这一系列问题出现的时候,充分暴露出民营企业在发展中自身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自今年4月以来,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的温州企业主仅9月以来就高达25人。他们要么借了高利贷,但营业利润抵不上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或者自己担保的巨额资金连本带息难以收回。温州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很可能导致“多米诺”效应,最后倒霉的,是实体经济。本文从风险分析的角度来对本次温州民间借贷资本的危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关键字】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方案 一、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现状 温州是中国沿海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以富于活力的民营经济、活跃的民间资本市场、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投资以及对各类最流行的资产的投资而著称。温州GDP虽占全国总量不到1%,但却拥有超过40万家企业,这些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融资。从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温州近90%的家庭和60%的企业都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据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称,温州的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已经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现今温州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很可能导致“多米诺”效应,最后倒霉的,是实体经济。由于银根收紧,房企缺钱,加上实业制造持续不景气,于是越来越多缺钱的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民间借贷,从而抬高了利率水平,高息诱惑下,不少原本投资于实业的资本也开始发生了转向。而因利益的驱使,尽管明知道风险巨大,很多人还是乐此不疲,“利息会随着资金的倒手,越变越高,只要链条不断,参与其中的人都会稳赚不赔,何乐而不为呢?”也成为很多放贷者的理由。 然而由于实体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且正规银行贷款持续收紧,一些企业无法履行债务。今年4月份以来,据媒体报道有90多名企业老板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出逃,仅在9月份就有20多个。围绕这些案件的媒体炒作,进一步激发了已然对银行资产质量和房地产市场放缓产生了担忧的投资者的焦虑情绪。有关民间借贷信息的缺乏更是让问题显得更严 重。 二、温州民间借贷活跃的原因 “温州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民营经济占市场主导地位,而温州现有大部分企业的初始资金几乎都来自民间借贷。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丰厚的民间资本,不仅孕育了一大批本土的民营企业,也孕育了一支闯荡全国市场的经商队伍。目前至少有160多万温州人在外经商,投资办企业,这些在外投资者的原始资本大都靠自筹,并主要来自于民间借贷。 目前温州大多民营企业,其资金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企业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在温州中小企业融资和发展过程中一直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1998年之后,温州的民间金融进入了活跃发展时期。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支行于2002年1月进行的一次调查,按2001年末温州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00亿元计算,中小企业借入的民间信用约为170亿,企业创业资本中以业主个人名义借入的民间借款约为125亿元。究其原因,主要

温州民间借贷

温州民间借贷风险分析 摘要:温州是我国典型的依靠民间资本发展的地区,民间资本在改革发展中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资本要素发挥作用。表现出了良好的增长性和贡献率。高回报带来的高风险。高利贷轰然崩盘、中小企业深陷融资困局……近期,温州金融风波集中爆发,民间借贷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甚至被多方舆论“妖魔化”。温州民间借贷真的是洪水猛兽?缺乏制度与法律保障的民间借贷,更像是一场饮鸩止渴的资本游戏。本文旨在探究温州民间借贷风险原因、分析弊病、寻找解法,为民间资本阳光化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民间金融;民间借贷;阳光化 一、问题的提出 民间借贷,是相对于正规金融的借贷行为而言的,它是指非金融机构的社会个人、企业及其他经济主体间进行的以货币资金为标的的价值让渡及本息偿付。据中央财经大学课题组估算,2003年全国民间借贷总规模达7405亿元—8164亿元。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年全国民间融资规模达9500亿元。2011年初以来,国内的民间借贷已然呈现井喷之势。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近8万亿元全社会融资总量中半数以上来自银行以外的部门。温州是较早利用民间资本发展的地区之一,民间资本在其整个资本结构中占据重要的角色。神话般的“温州模式”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补充。然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的暴露出他的脆弱性。2011年由于银行停贷,出现了部分老板“跑路”、担保人自杀这些社会现象,人们在看到这一社会现象的同时,往往忽略了推动这一波金融动荡的多重复杂因素:实体经济的盈利率下降、炒作之风盛行;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国有银行的利率不能反映真实水平,资金更蜂拥到利率更高的民间借贷;骤松骤紧的货币调控放大了金融波动的影响,货币调控的工具选择也加大了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不公平。正是这一系列加在钱上的扭曲,最终带来了温州等地的金融紊乱。面对复杂的融资环境,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民间借贷的发展需要一场制度性的改革,这也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一种完善的需要。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分析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93559049.html,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分析与建议 作者:张超李海勇 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74期 摘要:2011年4月初,温州知名民企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逃往国外。自此,接 二连三的开始出现温州民企老板“跑路”、甚至自杀事件,温州中下企业倒闭如潮。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彻底爆发。那到底民间借贷是怎么产生,发展的,危害为什么这么巨大,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民间借贷危机调控 温州民间借贷依靠的是熟人圈子里的知根知底和个人信用来维系,这导致这种以“会”为形式的的民间借贷形式具有一定的风险。因为先得会款者如果后来逃离,未得会款者将无法取回投入的资金。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推动民间借贷愈演愈烈,利息越来越高,最后资本链一旦断裂,造成了不可估量的连锁效应,使得民间借贷危机迅速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通过分析与考察,我认为造成民间借贷危机的原因如下: 1.民间借贷、次贷的利率过高。经过反复的借贷,导致民间借贷的利率过高,大概相当于高利贷,有些甚至高于高利贷,这势必增加了企业的支出成本,使原本实力就不强的中小企业承担过高的债务利息。 2.民间借贷的不规范危害了权益人的利益。民间借贷缺乏必要的监管和适用的法规支持,放贷人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主,一旦出现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的情况,容易引起纠纷。 3.面向遗体企业的金融体制不完善。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国有商业银行近年来实际上转向了面向大企业、大城市的发展战略,对中企业没有政策上的扶持。中小企业要想运作起来,只能采用其他的渠道融资,这就为非法集资提供了滋生的土壤。 4.民间资本大,中小企业投资环境差。浙江省是经济大省,民间资本巨大,但小资本的投资环境较差,导致民间游资额大,这为民间集资提供了条件。 2012年3月经过国务院批准核发了《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在 温州设立了金融综合改革实验区,对温州的借贷危机进行调控,此方案是从宏观方面进行了讲述,但应该更加细化,提出建议如下: (一)制定详细、完备的民间借贷法律法规。国家及地方应该制订微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把温州民间借贷的情况固定下来。国家可以设立专业部门,招聘专业人士,并通过法律赋予此部门、专家以相应的权力。通过法律法规,来规范民间借贷的行为、流程、手续的办理,确保民间借贷走上正确的运行轨道。

从温州民营企业老板“跑路”谈民间借贷市场发展-2019年精选文档

从温州民营企业老板“跑路”谈民间借贷市场发展 、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发展现状 备金的缴存范围。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和自身经营不善的影响, 温州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困难加大, 个别企业因盲目扩张 规模、借贷高利资金等原因出现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跑 开始的温州民营企业老板“跑路”风潮, 再一次将温州资本这个 名词推上风口浪尖。据不完全统计, 2011 年初至今,至少有 80 多位老板“跑路”,仅在 9 月份,便发生 26起民营企业老板抽 资“跑路”的事件。 一)温州民间资本的规模 目前,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 据人行温州 支行的报告显示,民间借贷在温州的活跃程度非常高,有 家庭个人和 59.67%的企业参与民间借贷。目前温州民间借贷规 模高达 1100 亿元,占全市银行贷款的 20%。温州各类担保公司、 投资公司、寄售行、典当行、旧货调剂行等社会融资中介的数量 温州资本的符号意义, 早已超过民间资本的概念, 而已经成 为游资、热钱的代名词。在 CPI 高位徘徊的严峻形势下,货币政 策转向紧缩, 2010 年以来, 央行 5次加息, 12次提高存款准备 金率至 21.5%的惊人比例。 8 月底央行再发通知,将商业银行的 保证金存款(包含承兑汇票、 信用证、保函三部分)纳入存款准 路”已经成为围绕温州企业的一个新名词。自 2011 年的上半年 89%的

超过 1000 家。2010 年,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建立了温州民 间借贷交易活跃指数监测。 监测手段为通过抽样调查, 从资金借 入方和资金借出方双向测试,并互相验证。该项监测以全市近 1000 家融资中介的 1300 多个银行账户为样本,定期采集这些 账户的资金流动方向, 作为民间借贷市场的活跃指数, 反映市场 交易规模变化和资金流动走势。根据检测结果,从 2010 年初到 2011 年第一季度末,五个季度的账户交易额指数分别为 157、126、161 和 190,规模总体呈增加态势。其中, 2011 年第 一季度的交易量是上年度同期的 1.9 倍,是上年度均值的 1.4 倍,从中可得知,近期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 借贷规模有一定的增长, 而民间资金的流动也趋于频繁性, 性。 二)民间借贷的作用 民间借贷市场在发挥着像资金配置、 资源整合、 促进竞争等 正规金融功能的同时, 也发挥着民间信用所具有的灵活方便、 速 度快捷等独有的特点。 各地民间借贷的发展, 不仅维系着部分普 通家庭的正常生产生活,也维系着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 展。民间借贷市场的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 民间借贷能够有力支持温州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 银行机构 贷款手续繁杂, 而温州大多民营企业的投资计划并未得到充分市 场论证,缺少有效的市场计划,再加上国家对银根的紧缩,企业 从银行借款存在周期长、 借款不灵活、 难度大、资金量小等缺陷。 而民间借贷的灵活性与时效性, 能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短期内资 金的需求, 助企业渡过短期内的资金难关。 民间借贷有助于传统 金融机构的服务的提升。随着民间资本流动性和活跃性的增加, 传统金融机构势必会认识到服务上的不足,从而进行结构的优 化,简化借贷程序,提高服务质量。 二、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本利用率偏低 从表 1 可得知,温州庞大的民间资本流向一般性经营生产的 比例仅为 35%,剩余 65%的资金则是用于房地产、股市等各种投 100、 多元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第一小组成员: 张亮 20100240610 段金强 20100240611 唐丰凯 20100240603

【摘要】自今年4月以来,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的温州企业主仅9月以来就高达25人。他们要么借了高利贷,但营业利润抵不上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或者自己担保的巨额资金连本带息难以收回。温州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很可能导致“多米诺”效应,最后倒霉的,是实体经济。本文从风险分析的角度来对本次温州民间借贷资本的危机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案。 【关键字】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方案 一、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现状 温州是中国沿海浙江省的一个地级市,以富于活力的民营经济、活跃的民间资本市场、在各地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性投资以及对各类最流行的资产的投资而著称。温州GDP虽占全国总量不到1%,但却拥有超过40万家企业,这些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融资。从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看出,温州近90%的家庭和60%的企业都参与民间借贷市场。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7月21日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据里昂证券的民间借贷调研报告称,温州的民间未偿贷款总量可能已经高达8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由于一些本地企业开始破产,估计今年有10%~15%的未偿贷款将会变成坏账。 现今温州民间借贷“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一旦某个环节出问题,很可能导致“多米诺”效应,最后倒霉的,是实体经济。由于银根收紧,房企缺钱,加上实业制造持续不景气,于是越来越多缺钱的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民间借贷,从而抬高了利率水平,高息诱惑下,不少原本投资于实业的资本也开始发生了转向。而因利益的驱使,尽管明知道风险巨大,很多人还是乐此不疲,“利息会随着资金的倒手,越变越高,只要链条不断,参与其中的人都会稳赚不赔,何乐而不为呢?”也成为很多放贷者的理由。 然而由于实体经济放缓、房地产市场降温,且正规银行贷款持续收紧,一些企业无法履行债务。今年4月份以来,据媒体报道有90多名企业老板因无法偿还债务而出逃,仅在9月份就有20多个。围绕这些案件的媒体炒作,进一步激发了已然对银行资产质量和房地产市场放缓产生了担忧的投资者的焦虑情绪。有关民间借贷信息的缺乏更是让问题显得更严重。 二、温州民间借贷活跃的原因“温州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民营经济占市场主导地位,而温州现有大部分企业的初始资金几乎都来自民间借贷。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丰厚的民间资本,不仅孕育了一大批本土的民营企业,也孕育了一支闯荡全国市场的经商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倒逼”金融综合改革的启动] 民间借贷2020新规定

2012年3月18日,国务院正式通过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有可能成为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最引人注目的重大突破。这项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有赖于政府职能转变。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政府为了使经济增长服从于其特定的发展目标,必然要直接控制很大一部分金融资源,这就决定了我国现阶段的银行业必然具有高度垄断的特点。与其相联系,也就必然对民间金融采取歧视、排斥,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取缔的政策。民间金融的存在与发展,必然会与国有银行争夺资金来源,侵犯国有银行既得的垄断利益,因此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这是温州为什么产生了数以百万计的民营企业(制造业)家,却始终产生不了一个民间银行家的根本原因之所在。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既是坏事,但可以转化为好事,即有利于加快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使民间金融逐步走上阳光化、规范化、制度化,使民间借贷危机从我国金融领域消失,使民营企业得到健康发展。 一、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根本原因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从根本上说,是源于资本逐利的本性,或资本追求利润的冲动,以及资本运动的自发性、盲目性和信息非对称性。 综观国内外的金融危机,无一不是虚拟经济恶性膨胀的结果。2001-2004年,美联储连续13次降息,利率水平从5%降至1%。在低利率的刺激下,美国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大量资金进入次级债这一高风险、高收益市场。美国次级贷款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宏观经济向好、房价持续上涨,借款人可以按期还贷,抵押物有稳定收入流。但2005年下半年以后,美国经济周期发生逆转,第四季度GDP增长率仅1%。2004年至2006年底,美国连续17次加息,基准利率的提高导致抵押贷款利率提高,令购房者还款压力增加。同期,美国住房市场出现低迷,新建房和存量房的销售开始下降。2006年底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衰退,2006年第三季度至2007年第三季度房价下跌超过10%,其结果是,一方面贷款人违约率上升,另一方面抵押的房产价格缩水。在双重打击下,放贷机构的资金循环出现断裂,连锁反应接踵而来,次贷危机便因此爆发。 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的导火线,也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关节点。面对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推动着房地产、煤矿等资产价格的猛涨,诱惑着制造业企业家为追求高利润而转战房地产、煤矿等行业,强化了虚拟经济,弱化了实体经济。2010年温州百强民营企业排行榜中,50%以上的企业涉及房地产。温州民营企业投资房地产已超越“炒房”阶段,房地产已经成为温州许多民营企业不可缺少的产业。“卖商品不如卖资本”已经深深地被温州企业家所推崇。在温州的传统服装业,有一定品牌和知名度的企业都直接介入房地产。包括雅戈尔、杉杉、太平鸟、报喜鸟等等。全国知名的鞋业企业奥康集团也是老百姓叫得出来的房地产开发商。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是不可持续的。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向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为填补因扩张冲动而形成的“资金窟窿”,一些民营企业被迫大规模向高利贷借款。与此同时,政府因担心房地产泡沫而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包括“限购”、“限贷”,导致房地产卖不出去,资金周转中断,同样迫使企业家大规模借助于高利贷,推动民间借贷利率的大幅度上扬。当企业的经济效益无法承受高利贷的高昂利息,必然出现资金链断裂。民间借贷危机便因此爆发。由此可见,民间借贷危机的爆发,是资本所固有的逐利性,即追求高利润,资本运动的盲目性、自发性,以及信息的非对称性所造成的。只要存在着地下金融,周而复始的民间借贷危机,便是不可避免的。民间借贷危机的周期性,与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是相辅相成的。

论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以浙江为例

论民间借贷的法律规制——以浙江为例 马诗铭 摘要: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下,私营中小企业起着日渐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近几年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银行紧缩银根,信贷减缓,使得急需资金周转的中小企业处境更为艰难。在这里,一直在地下存活的民间借贷便顺势发展壮大,一方面成功的成为民间闲置资金疏散的另一途径,另一方面解决了中小企业对于周转资金的需求。但是,对于缺少监管的民间借贷,任其发展,不但会冲击本不稳定的国内金融秩序,甚至会影响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危害。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加强专门立法,进行金融创新并加强综合监管,深化资源配置,从而有效的规制民间借贷,使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关键词:民间借贷;金融改革;监管;中小企业 “放贷人的江湖游自己的规则和道义,也有更残酷直接的弱肉强食。有时候,老A也不知道自己是羊还是狼。”这是一段《商界道德》中话,很好,也非常恰当的描述了现在存在的盛行的民间借贷的残酷与疯狂。 一、浙江民间借贷的现状 随着现在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的个人收入也在与日俱增;但是基于对财富的不断追求和积蓄的闲置资金,人们开始去寻找好的高效率投资机会,借贷,趁机便开始盛行起来。根据人民银行温州支行11年7月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温州地区民间借贷规模高达1100亿元1;借贷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2%;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参与了民间借贷。由此可见,对于较为发达的浙江来说,温州并不是特例,借贷正在浙江火爆发展。同时,进一步细致的看,民间借贷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镇中小企业,根据网上的一份调查,城乡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参与民间借贷的比例都在80%以上,由此可见一斑。再就全国来说,06年9月的《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称,近年民间借贷总量基本维持在GDP的6%至7%水平,相当于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的4%至5%。更不用说尚未纳入调查的巨大的地下资金链。“因贫富差别,从比例上说,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银行资金充足,民间借贷所占比例相对量弱些,反之则强。从量上来说,经济发达,市场活跃的地方,民间借贷发生额就大,反之则弱。”2民间借贷,是指不通过已经存在的金融机构,而在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 1张佳玮:“温州民间借贷规模约1100亿元”《温州日报》2011年7月22日。 2张欣邻淮钮明民间借贷:现状与抉择《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08期

温州民间借贷问题剖析

温州民间借贷情况分析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连续上调,导致银行的可贷资金减少,促使各企业民间借贷逐渐升温。现在以温州企业民间借贷升温最快。故我以温州为例,来分析我国企业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温州借贷融资问题一直很困难,自2011年九、十月份以来,因资金链断裂而“跑路”甚至跳楼的温州企业主仅一年多以来就高达数十人。他们大多数都是因为染指高利贷,但营业利润抵不上所需偿还的高额利息;或者自己担保的巨额资金连本带息难以收回。温州民间借贷事件虽然已经有所平息,不再受社会时刻的高度关注,但是其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消失过。本文就主要分析对温州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 关键词:民间借贷;需求影响;因素 Wenzhou private lending Analysi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national macro-control, the statutory deposit res erve ratio raised. It leads to reduced the bank lending gold, prompting all private enter prises’ lending become gradually warming up. Private enterprises lending in Wenzho u warming fast. I use Wenzhou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enterprise private lending i n our country requirements influencing factors. Wenzhou borrowing facilities always been very difficult, since April last year, due to funding strand breaks "on foot" Wenz hou business owners and even jumping up dozens of people since a year. Most of the m to encroach on usury, but operating profit is not worth the required repayment of hi gh interest; or guarantee huge amounts of money with interest is difficult to recover. Wenzhou private lending event has subsided, no longer subject to the great concern of the social moment, but its problems have not disappeared.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 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Wenzhou private lending needs.

浅谈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浅谈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摘要: 民间借贷作为温州模式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温州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虽然其规模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正在不断缩小,但其在温州民营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依然是不可替代的,我们应该对此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发展的新趋势和规律,引导其健康发展,让其在温州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Wenzhou modelof private lendingasan important elementandpart ofthe process ofeconomic developmentin Wenzhouhas played an extremelyimportant role.Despiteits sizeas the financialdeepening of structural reformsis shrinking, butin theWenzhou privatestatus ofthe developmentprocessis stillirreplaceable, we shouldhave in-depthanalysis andstudyits developmentof newtrends and patterns, guidethe healthy development, so that in the process ofeconomic development inWenzhou,continue to playan important role. 关键词:温州模式、民间借贷、借贷危机、货币需求、投机性需求 KEY:Wenzhou model, private lending, lendingcrisis, the demand for money, speculative demand 国庆节刚刚过去,温总理就直飞到温州,调查处理温州民间借贷问题。温州民间借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惊动了总理?事态究竟是否严重? 一、温州民间借贷的产生及发展 温州民间借贷产生的历史悠久,在清朝以前就出现了。最初是以互助、非利息制的形式存在。改革开放之后温州民间借贷更是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在温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投资非常少,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的30年时间内,国家对温州的投入不到6个亿。改革开放后,国家的投入也没有明显的增加,温州的外资投入也少得可怜。可以说温州经济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发展起来的,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自费改革”。温州大量的民营企业就是依靠私人借贷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创造出了闻名中外的温州模式。

关于温州市六年来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温州市民间借贷涉诉情况的调查与思 考 □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课题组2011年下半年以来,温州市的民间借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和高层的重视,境内外新闻媒体对此也进行了连篇累牍的报道,或褒或贬,莫衷一是,温州民间金融已然被推到风口浪尖。 民间借贷的涉诉情况是民间金融市场的“晴雨表”。在目前对民间金融市场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的情况下,通过分析研判涉诉情况来了解掌握民间金融市场的真实状况,不失为一条重要而又较为有效的渠道。为了准确把握民间借贷涉诉情况的发展变化轨迹,掌握这一非正规的金融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应对民间借贷纠纷高发的严峻形势,温州中院成立了课题组,对全市民间借贷涉诉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温州市民间借贷涉诉基本情况与特点 (一)收、结案数和案件标的额逐年大幅增大,但增幅从历史高位已开始有所滑落 为了较为全面准确地了解全市民间借贷涉诉情况的发展变化的趋势,课题组对全市二级法院在2006年至2011年间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收案数、结案数、收案标的额、结案标的额四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全市两级法院每年受理

的一审民间借贷纠纷案件数从2785件,增加到12052件①,收案标的额从3.2714亿元增加到达113.434亿元②,审结案件数从2815件增加到10371件,收案标的额从3.2714亿元增加到113.434亿元,结案标的额从3.9498亿元增加到 53.8689亿元,各项数据的增幅均非常巨大。 但从各年度的数据来看,不同年度案件的收案数、结案数和收案标的额、结案标的额的增长幅度则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见图1、图2),2006——2007年收、结案数相对平稳,但收案标的额已经开始大幅上升,从2008年开始四项数据均开始大幅度上升,2006年至2011年六年间收案数与结案数与上年相比,增幅分别为:2007年3.99%、-1.42%;2008年76.42%、71.96%;2009年29.38%、32.42%;2010年24.54%、26.36%;2011年46.40%、29.88%。收案标的额、结案标的额的上升幅度远大于收、结案数量的增长幅度,2007年结案标的额2008年、2009年分别比上年增长 261.43%、232.25%,2010、2011两年虽然结案标的额增加的绝对数仍然巨大,但增长势头已大大趋缓,增幅已开始大幅下滑,2010年比上年增长41.22%,2011年比上年增长54.93%,2010年的增幅比上年下滑了191.03个百分点,2011年虽然比上年增幅高出13.71个百分点,但比起2008、2009两年的增幅,增长势头也已大为趋缓。 图1:收、结案数情况 ①另有上年留存1183件,共计13235件。 ②因统计口径原因,收案标的额不包括12月29至12月31日的数据。

[温州民间借贷融资现状、影响及规范]民间借贷利率多少合法

[温州民间借贷融资现状、影响及规范]民间借贷利率多少合 法 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温州是我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之一。在温州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民间借贷兴起和发展、民间金融的崛起与以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机构一起构成支撑温州经 济发展的二元金融结构。然而,从xx年开始,温州出现多起企业经营者因无法归还借款而“出逃”事件,曾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民间借贷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人们进一步认识到民间借贷的作用和风险。本文在此背景下,对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的过程加以描述,并对温州民间借贷的现状及其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规范民间借贷发展的建议。 一、温州民间借贷危机 (一)“温州模式”的困境改革开放以来,温州的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逐步形成闻名全国的“温州模式”。这一模式是指在我国浙江省东南地区(以温州为代表)通过众多的、规模小的、技术含量低的家庭工业和专业化市场方式发展起来的非农产业。“温州模式”下发展起来的中小企业在推动温州和江浙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发展 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中小企业从正规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比较困难,因此,民间借贷就承担起为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任务,伴

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而壮大。在此背景下,温州形成了二元金融结构,即以银行为主的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市场并存。 xx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波及全球金融和经济。国际市场需求骤减,国内出口受到抑制,江浙一带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到巨大打击。其次,由于美国 __,美元贬值,人民币迅速升值,这对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无疑是雪上加霜。再次,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升,又成为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xx年,为了抑制国内快速的通货膨胀,货币政策不断紧缩,温州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基本贷不到款,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一方面,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作为民营经济重镇,温州虽然积攒着大量的民间资本,但面临的却是非常有限的投资渠道。实体经济利润率低,房地产行业受到国家政策影响,房价上涨幅度变慢,通过炒房来增值的渠道受阻。在这样的背景下,民间资本无处可去,只能进入民间金融市场。尽管民间借贷的利率高,但中小企业为了解决融资难题,不得不以此来保证资金链不断裂。 (二)温州民间借贷危机温州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和大量的民间游资,推动民间借贷的巨大发展。温州陷入“全民炒钱”的疯狂之中,类似于“炒房”,温州此次的民间借贷危机很大程度上也是“炒作”的结果。民间借贷分为三个部分:放款人、担保公司(担保人)和借款人。其中,担保公司起着中介的作用,担保公司将人们手中的

对民间借贷的认识

对民间借贷的认识 ——以温州老板跑路为例 摘要:近几年民间借贷发展速度较快,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借贷不规范等问题。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和自身经营不善的影响,温州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困难加大,个别企业因盲目扩张规模、借贷高利资金等原因出现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本次研究以温州老板跑路为例,对民间借贷发达的现状和温州老板跑路进行分析,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现状和解决措施提出意见。 关键词:民间借贷;跑路;原因分析;解决措施 一.序言 民间借贷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和公民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 去年10月份开始,温州居民储蓄余额环比一直大幅度缩水。较为可信的说法是,在低利率、高通胀下,很多居民把资金拿出来投资,其中更多流入民间借贷领域,估计与楼市、股市投资三分天下。 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各种因素和自身经营不善的影响,温州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困难加大,个别企业因盲目扩张规模、借贷高利资金等原因出现企业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如今,“跑路”成为围绕在温州企业身边的新名词。 二.问题分析与总结 (一)民间借贷发达的原因分析 民间借贷如此发达,分析总结,原因有以下几点。

1.资金荒 今年上半年,人民银行六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钱袋子捂得越来越紧,市场开始感受到资金紧张的压力。 东南沿海城市,多项成本上涨,制造业首当其冲,导致企业利润摊薄,不少企业持续亏损。在这种情况下,低端制造业企业和作坊式的小企业,难以承受经营压力,首先面临倒闭风险。东南沿海城市中小企业运营情况整体呈现出销售下滑、成本趋升、毛利下降、融资需求和缺口加大等特点,融资难普遍存在。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不少知名民企纷纷倒闭。而问题不在于没有订单,而是原材料、劳动力、汇率、资金等多座“大山”一起压来,利润巨降,资金周转困难。 银行收紧银根后,由民间资本构成的贷款公司或典当行会成为融资者在短时间融到大额度资金的首选渠道,所以即便利息上涨,许多急需大额资金的人还是纷纷选择小额贷款公司或典当行。 2.规模歧视 对于融资,大型企业的选择几乎完全集中在工农中建等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这三类正规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虽然也对这三类金融机构有较多选择,但对其他资金来源的选择也不在少数,更加倾向于非正式渠道融资等渠道。民间借贷就是其中比例非常大的一项。 3.供不应求 当前银行信贷收紧,一些地方的民间借贷生意火热升温,小额贷款公司却面临着钱荒,在排起长队的客户面前却无钱可贷。在银行贷款门槛比较高的情况下,一些民间借贷公司的生意非常火爆。小额贷款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制度性的问题。首先,现在由于企业缺钱,银行贷款难,所以很多企业也去找他们了,但他们没有那么多钱;其次,民间借贷只贷不存,那么它没有吸收存款的功能,只可以得到一些融资,但是它的融资规模不能大于注册资本的50%。在这种情况下,它没有那么多的钱可以贷,所以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二)温州老板跑路的原因分析 1998年全国取消福利房,推行商品房制度,敏锐的商业嗅觉让温州人感到

目前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分析概要

我国民间借贷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 民间借贷问题成为了目前我国金融界讨论的热点, 因为处于正规金融体制之外的民间借贷已经对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导致政府经济政策失控,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解读一下当今我国民间信贷的现状。 第一章、了解民间信贷及其特点 一、什么是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又称“民间信用”或“个人信用” ,是指公民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公民与其它组织之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 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 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民间借贷分为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和公民与金融企业之间的借贷。民间个人借贷活动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 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我国的民间信贷的存在由来已久, 近年来随着国家利率政策的调整以及受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难的影响,民间借贷市场更趋活跃,呈现出借贷规模日趋扩张、借贷用途日趋多样的形式, 对金融业的影响日渐加深, 已经逐步引起社会上尤其是金融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二、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及业务流程 (一民间借贷中介代理业务有关规定 民间借贷中介代理业务指担保公司不参与借贷双方的借贷行业, 不承担担保责任, 仅为借贷双方提供供求信息, 并协助借贷双方完成借贷行为的业务。 出资人:必须是合法拥有一定自有资金的自然人。

借款人:要求是依法成立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公民。 收费标准:担保公司可向出资人收取放款金额1%― 2%的中介信息费;向借款人收取借款金额2%― 5%的中介代理费。 (注:中介代理业务在实际操作如何有效地收取中介费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民间借贷担保业务的有关规定 1、出资对象:凡合法拥有人民币 5万元以上的自然人,担保公司可代为理财,寻找安全可靠之借贷项目。 2、关于借贷对象: A 、依法成立的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或具有完全民事能力的中国公民; B 、信誉良好,还款意愿强,有还款能力; C 有物业或其他可靠的抵押; D 、有证券或其他有价单证作质押; E 、稳定而资信良好的个人作为担保。 3、条件:出资人、借款人可自行选择或由担保公司推荐业务合作对象; 借贷双方同意平等协商签订借款合同;借贷资金用途、借款利息标准必须合法; 借贷双方须同意无条件配合担保公司履行担保义务。 4、借款人需提供的资料: A 、申请人的担保申请书; B 、申请人的身份证、户口本、婚姻证明、家庭主要资产证明材料、收入证明;私营业主与个体工商户需提交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机构代码证、近三个月的税单;

温州成立民间借贷中心

温州成立民间借贷中心 从温州鹿城区瓯江路往东明路上开,尚需费一些周折,才能找到这家门牌被红布掩盖着的民间借贷中心,与之相去不远的,是一群等待被拆迁的颇为老旧的城中村。 这家民间借贷中心位于温州东明路东明锦园一号楼一至二层的商铺,总共有2000多平方米,注册资金为600万元,由14家法人、8个自然人投资建立。目前装修已经进入尾声,工人们正等待着电子显示屏的进场。 原定于三月底开业的民间借贷中心因“额外的一些原因”推迟到了四月中旬,但更多人认为中心的成立是“生逢其时”。 前生今世 2011年12月中旬,温州市鹿城区工商联首次就成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召开会议,并确定由鹿城区工商联牵头、区主席、会长级企业组建主导,当时商定初期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左右,并于3月底正式挂牌运营。 但事实上,成立登记服务中心的想法早于2010年。但直到2011年初,温州市政府才明确在《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中提出,“探索组建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平台”。 进展一直缓慢,直到2011年,民间借贷危机集中爆发、

众多温州企业主逃跑,在众多呼吁之声下,这一设想才开始以被动的姿态推向政府的建设意向内。 2011年2月初,《关于开展温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试点的实施意见(暂行)》(下称《实施意见》)的文件下发,温州市市政府指定在鹿城区政府进行先行试点的具体工作。 对于为何最终选在鹿城区,温州市金融办监管处官员解释道,除了考虑到鹿城区为主要城区之外,区内民营企业集中、民间借贷活跃也为其中一大因由。 此次的温州综合试点方案中,规范发展民建融资,制定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被列为第一项,但是温州市金融办亦认为,“无论是否获批,民间借贷登记中心的筹备和推进始终会进行。” 根据《实施意见》,民间借贷登记中心初期考虑在市区以及瑞安、乐清等先行试点,而后逐步推广。 2011年11月8日,温州市政府提出“1+8”方案,作为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热身。民间借贷登记中心作为“8”中间的附件,也已经明确提出“筹办民间借贷登记服务中心”,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在进行当中。 3月29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获批仅一天之后,民间借贷等级服务中心即在鹿城区工商局领取营业执照。 缓慢的认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