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2018年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历史试卷

2018年秋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分值:50分时间:45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翻开南京的近代史,累累伤疤让人触目惊心……近代南京的第一道伤疤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虎门条约》2.漫漫回家路在屈辱曲折中延伸。2016年11月8日,中国新闻网报道圆明园十二件生肖兽首铜像至今还有五件没有回归,这些珍贵国宝是在下列哪一事件中被迫离开故土的?

A. 鸦片战争

B. 俄国割占东北领土

C. 太平天国运动

D. 第二次鸦片战争3.“洪王首义于金田,建制于永安,定京于建康。”洪王建制封号与人物对应错误的是A. 杨秀清—东王 B. 石达开—西王 C. 冯云山—南王 D. 韦昌辉—北王4.李鸿章:“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哪一史实能印证这一思想?

A. 安庆内军械所

B. 轮船招商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福州船政局

5.“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A. 天神帮助

B. 中原闹鬼

C. 列强侵略

D. 为了练拳

6.1900年7月英国一本漫画杂志登载了题为《中国就要崩溃

了》的漫画,同一时期,法国报纸也登载了题为《中国蛋糕》

的绘画。他们这么认为的主要依据是

A. 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

C. 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

D.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中国蛋糕

7.学习历史要学会抓住关键信息,和“民主革命先行者、振兴中华、兴中会”等关键词密切相关的著名人物是

A. 孙中山

B. 章炳麟

C. 邹容

D. 陈天华

8.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送给一副“主义扬中外,精灵炳日月”的挽联。其中的“主义”是指

A.人文主义B.三民主义C.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

9.2017年10月25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敦义致电祝贺习近平连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表示未来盼望两党再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中国国民党最初组建的基础党派是

A.中国同盟会

B.中国民主党

C.中国民进党

D.中国共盟会

10.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这里的“变局”是指通过中华民国的成立开创了有别于封建体制的共和政体。2017年是中华民国。

A.104年

B.105年

C.106年

D. 107年

11.下列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防止袁世凯独裁、维护民主共和而制定的宪法是

A. B. C. D. 12.1916年的北京街头出现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袁世凯死了”,下联是“中国人民万岁”,围观者说,上下联对不起来,作者说:“袁世凯就是对不起中国人民。”他这样说最主要是因为袁世凯

A. 篡夺革命果实

B. 镇压二次革命

C. 出卖了维新派

D. 复辟称帝13.“它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活动。从云南开始的……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国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材料评价的是

A. 二次革命

B. 护国战争

C. 黄花岗起义

D. 武昌起义

14. 袁世凯死后,北京的人民依然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奸商抬高粮价,大多百姓买不起粮食只能挨饿。当时掌握着北京政府的军阀首领是

A. 段祺瑞

B. 冯国璋

C. 张作霖

D. 唐继尧15.“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中央局书记。”材料中的“他”是A. 胡适 B. 陈独秀 C. 蔡元培 D. 鲁迅

16.在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

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

题。下列最符合100年前“时代新人”的新青年标准是

A. 具有民主科学思想

B. 主张军阀统治

C. 宣传儒家传统道德

D. 用文言文写作

17.“学生激扬焚贼府,商人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国民革命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18.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它之所以这么评论主要是因为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B. 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 北洋政府罢免了曹汝霖职务

D.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态度非常蛮横

19.中国共产党建党时期有一位著名人物因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而被誉为“为中国引来天火的人”,他是

A. 陈独秀

B.李大钊

C. 周恩来

D. 毛泽东

20.《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

A. 发动了辛亥革命

B. 建立了中华民国

C. 爆发了五四运动

D.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二、材料分析和问答题(本题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扬厉,备极一时之盛。——《藏园群书题记》材料二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三《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对列强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来惩办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人教版八上教材(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判断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国内歌舞升平时,哪个国家的侵略魔爪伸向了中国?(2分)

(2)材料二中“割地求和”的条约名称是什么?和《南京条约》相比,该条约使外国侵

略势力的方向发生了怎样进一步的扩展?(4分)

(3)和材料二的条约相比,材料三的《辛丑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着怎样更严重的危害?从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22.(10分)近代社会中国危机重重,一些有识之士面对困难和危机从未沉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1)材料一中“本大臣”指何人?他将收缴的鸦片在何处海滩当众销毁?(4分)

(2)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该文件“平分土地”的要求虽然最终没有实现但却反映了哪个阶级的强烈愿望?(2分)

(3)材料三中的“革命”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这场革命重大的历史贡献。(3分)

(4)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社会有识之士在危机面前有着怎样的共同举动?(1分)

23.(10分)在中国共产党最近召开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了进一步重大指示,而回顾历史,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是比较艰难曲折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四幅图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

(1)图一喻指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根据图一指出其失败的主要原因。(2分)(2)根据图二内容指出梁启超认为变法最关键的是改变什么?和梁启超共同领导了变法运动的另一位著名领导人是谁?(2分)

(3)图三是《五四运动》(绘画),这场运动发生于哪一年?为什么说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分)

(4)图四是中小学生们喜迎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的情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一个城市召开(后转移到嘉兴南湖)?她和党的“二大”都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什么?(2分)

(5)综上所问,谈一谈近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给你的感想和启示。(2分)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分)

1-5、ADBBC 6-10、CABAC 11-15、DDBAB 16-20、ADBBD

二、材料分析和问答题(共30分)

21.(10分)

(1)日本(2分)

(2)《马关条约》(2分);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2分)

(3)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分);清腐朽制度(2分,言之有理即可)

22.(10分)

(1)人物:林则徐(2分);地点:虎门(2分)

(2)文件:《天朝田亩制度》(1分);农民(1分)

(3)事件:辛亥革命(1分)。历史贡献: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答“专制政体灭”“清朝灭”也可酌情得分)(2分)

(4)主题:面对困难和危机而奋起抗争(1分)

23.(10分)

(1)洋务运动(1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或: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而只把西方技术机械地嫁接于封建肌体之上,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1分)

(2)官制(政治制度)(1分);康有为(1分)

(3)1919年(1分);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1分)

(4)上海(1分);建设(实现)共产主义(1分)

(5)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下面附上主观题网上阅卷时批改的关键得分点】【注意:错别字不给分!】21.(10分)

(1)日本(2分)

(2)马关(2分);深入内地(2分)

(3)完全沦为(2分);清腐朽(2分,言之有理即可)

22.(10分)

(1)林则徐(2分);虎门(2分)。

(2)天朝田亩制度(1分);农民(1分)

(3)辛亥革命(1分);推翻了清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抄材料意近也可)(2分)(4)抗争(1分)

23.(10分)

(1)洋务运动(1分);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1分,意近即可)

(2)官制(政治制度)(1分);康有为(1分)

(3)1919年(1分);因为无产阶级(或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开始登台(1分)(4)上海(1分);共产主义(1分)

(5)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等等(2分,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