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改革开放30年唐诗研究的态势及走向(1)

改革开放30年唐诗研究的态势及走向(1)

改革开放30年唐诗研究的态势及走向(1)
改革开放30年唐诗研究的态势及走向(1)

第32卷第1期2009年1月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L iaoning No rmal U niver sity (Social Science Edit ion)

Vo l.32 N o.1

Jan. 2009

改革开放30年唐诗研究的态势及走向

王志清

(南通大学文学院,江苏南通226019)

收稿日期:2008 11 16

作者简介:王志清(1953 ),男,江苏南通人,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及文论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唐诗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了世所瞩目的辉煌成就。唐诗研究30年的历程分3个时期,由兴奋期、拓展期到新变期,每一个时期都精彩纷呈、标新立异。唐诗研究30年的成果及经验,表现在资料建设上的几乎无所不包的深广;最深刻的变化是思路、视野的宏观化、思维的多元化,而从方法论的视角审视则是多注意整体的、宏观的把握,跨学科的、整合性的研究。唐诗研究30年的态势及走向,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诚然也存在着发展中的不足与缺憾。关键词:

唐诗研究;辉煌30年;分期;态势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1751(2009)01 0082 07

The Situation and Trend of Tang Poem S tudy During the Past Thirty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WAN G Zhi qing

(College of Chinese L ang uage and L iter atur e ;N antong Univer sity ,N antong 226007,China)

Abstract:During the past 30years o f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study of Tang poetr y,implementing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f dev elo p ment,has been dr aw ing the w orld s attention by the brilliant achievements.T he procedure of the thirty years of Tang poetr y stud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eriods,from the periods of ex citement and extension to the per iod of change,and each period is colorful and un conventional.T he achievements and exper ience of the 30year s study of the Tang poetry are shown in the follow ing aspects:the range of the collection of the constr uctio nal infor mation includes almost every field;the most profound change is that the idea and viewpoint has been becoming comprehensiv e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thoug hts.T he scholars examining the study from the methodology per spective not only pay mo re attention to the unity and comprehension of the resear ch,but also take a multidisciplinary and integ rative ap proach to the study.T he situatio n and trend of the thirty years study of Tang poetry displays a dramatically increasing trend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some shor tage in the develo pment.

Key words:T ang poetr y study ;brilliant 30years;st ag es;situatio n 自1978年至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唐诗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渐入佳境,突飞猛进,进入了一个高潮期、全盛期、黄金期,无论是横比还是纵比,其成就之骄人,其业绩之卓著,众所公认而世所瞩目。(唐诗研究30年,论文数以万计,文中所举例均为著作,是为说明)。

一、唐诗研究30年的历程及分期

1.普及期与兴奋期(1978 1989)。三中全会以后,思想上拨乱反正,禁锢和禁区被逐一打破,新老研究者们扬眉吐气,摩拳擦掌,唐诗研究进入了兴奋期,其研究表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

从普及开始,在整理上着力,具体说来有3个特点:

第一,普及读物大量涌现。研究的 普及!和起步,先是再版以前的读物,如詹锳的?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傅庚生?杜诗散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重版),以及复旦中文系的?李白诗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唐诗选#等。此后一段时期,多唐诗鉴赏辞典之类,多旧版翻印或新选,譬如?唐诗三百首#就新注迭出,百余家教育、文艺类出版社蜂拥争先?。鉴赏为主的唐诗研究,也成为普及的最有效和最风行的形式。

第二,古籍整理成果丰硕。古籍整理首先是影印出版,或

%

82%

点校古本。北京中华书局编辑了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则分别针对唐代的大家和中、小家出了两套丛书:一是收集大家的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等;?唐诗小集#则专门选择唐代诗人中的中小诗人如王绩、杜审言、贺知章、钱起、王之涣、卢纶等,或一人一册,或几人合成一册,在5年内出版了30多位作家小集。而对前人的资料进行考证、辑补、汇编、索引。考证方面,则有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唐诗人行年考续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987)、郁贤皓的?李白丛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和?唐刺史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中华书局1987)等;资料索引和汇编方面有傅璇琮等的?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综合索引#(中华书局1982),唐诗补遗如王重民的?全唐诗外编# (中华书局1982)、孙望的?全唐诗补逸#、童千养的?全唐诗续补遗#21卷收诗1000余首、河南大学唐诗研究室的?全唐诗重篇索引#(河南大学出版社1985)等,这些重要的基础建设,后经陈尚君整理形成?全唐诗续拾#的规模,60卷收诗4300余首,进一步删繁订误,汇编为?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共得诗6300余首,新见作者800多人。

第三,传论专论方兴未艾。随着资料整理的大量工作,专论传论也初见繁荣,特别是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北京中华书局1980)和程千帆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对后来的唐代文学研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时期的传论写作似乎特别发达,如缪钺1964年即定稿的?杜牧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陈贻焮的?杜甫评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王拾遗?元稹传#(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和?白居易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傅璇琮?李德裕年谱#(齐鲁书社1984)、金启华?杜甫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董乃斌?李商隐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卢渝?王维传#(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刘光裕?柳宗元新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左云霖?高适传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杨柳?骆宾王评传#(北京出版社1987)等。此外,高质量的专题性、专著性的通论也大量涌现,如陈贻焮?唐诗论丛#(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刘开扬的?唐诗研究论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任半塘?唐戏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和?唐声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姜亮夫?唐宋诗论稿#(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屈守元、卞孝萱?刘禹锡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等。

80年代被称之为方法论年!,西方新思想和方法大量引进,不少研究者开始不满足于单一的作家作品论以及考据笺证等传统的研究方式,开始移植和实验新的方法。研究方法上的新尝试,促发了论文的递增。同时,学术论争激活了学术研究,这些论争的论题如关于盛唐气象!的理解、李白出生地及清平乐的考辨、新乐府运动的评价、?二十四诗品#作者的真伪,等等。其中有关唐代的边塞诗的论争,从20世纪60年代持续到80年代末,全国几十家报纸、杂志卷入其中,产生了百余篇论文。

2.纵深期与高潮期(1990 1999)。与第一个时期相比,此时期的唐诗研究集中表现出以下特征:

第一,文献资料更趋完善。这表现在辑佚整理、索引编目上,更带有总结性质,也更加大型化和系统化,如上文已提及的陈尚君等人的?新编全唐诗#、?全唐诗补编#,还有如曾昭岷、王兆鹏等人的?全唐五代词#、陈抗和林沧等人的?全唐诗索引#(中华书局1994),别集方面有裴斐的?李白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4)、吴企明的?李贺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994)、周勋初的?唐人佚事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等。而在别集的疏证笺校、编年考论等方面,有吴汝煜和胡可先的?全唐诗人名考#(江苏人民出版社1990)、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湖南人民出版社1994)、项楚?王梵志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康金声?王绩诗编年校注#(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贾晋华?皎然年谱#(厦门大学出版社1992)、王定璋?钱起诗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傅义?郑谷诗编年校注#(华东师大出版社1993)、张志烈?初唐四杰年谱#(巴蜀书社1993)、祝尚书?卢照邻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巴蜀书社1995)、吴在庆?唐五代文史丛考#(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和?唐五代文史丛考#(江西人民出版社1995)、潘慧惠?罗隐集校注#(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中华书局1996)、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校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佟培基?全唐诗重出误收考#(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百花文艺出版社1997)、钱仲联和马茂元?韩愈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中华书局1997)、陶敏、王友胜的?韦应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等,还出现了不少修订补正的著作,如钱学烈在80年代初出版的?寒山诗语言研究#基础上,1993年起开始补正, 1998年出版了?寒山拾得诗校评#(天津古籍出版社)。

第二,专论通论日见精深。较之前期,90年代的专论更加精深,更多新见,如刘学锴的?李商隐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涉及对李诗的本体、源流研究、李商隐诗歌研究史和行年考辨。还有专论如陈铁民?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胡先可?杜牧研究丛稿#(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王拾遗?元稹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储斌杰?白居易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朱金城和朱易安的?李白的价值重估#(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5)、肖瑞峰?刘禹锡诗论#(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卞孝萱的?刘禹锡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等。通论在标新之际,思考方式上也有创新,如蒋寅?大历诗人研究#以地域文化和诗人群体为切入点,考索和析论了刘长卿等30多位大历诗人。类似的还有钟优民?新乐府诗派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葛晓音?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李华珍和傅璇琮的?河岳英灵集研究#(中华书局1993)等。

第三,诗史诗学数量猛增。陈伯海对其此前出版的?唐

%

83

%

诗学引论#重新修订,进一步系统地考察。朱易安的?唐诗学史论稿#也在理论建构上以重新思考。诗史的专著如赵谦?唐七律艺术史#(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许总?唐诗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和?唐诗体派论#(文津出版社1994)、杨世明?唐诗史#(重庆出版社1996)、阮忠?唐宋诗风流别史# (武汉出版社1997)、木斋?唐宋词流变史#(京华出版社1997)等。而如王士菁?唐代文学史略#(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李从军?唐代文学演变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罗宗强和郝世峰主编?隋唐五代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乔象钟和陈铁民主编的?唐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王运熙和扬明?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傅璇琮主编的?唐五代文学编年史#(辽海出版社1998)等,虽然不是唐诗史专门著作,但是,这些文学史、编年史多是以唐诗及其唐诗理论为主体和主线的。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其中唐诗研究部分,也新意迭出。

3.新变期与深化期(2000 2008)。此时期的特征是新变,也可以概括为3个特征:

第一,新诗普及极度升温。普及性的诗选本遍地开花,如陈铁民的选注就有?王维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王维诗注#(三秦出版社2004)、?岑参集校注#修订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高适岑参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等,诸出版社对普及性选本更是推波助澜,以丛书的形式出版,如2002年12月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的新世纪古典文学经典读本!系列,陈铁民、孙昌武、葛晓音、赵昌平、吴在庆等选注;如三秦出版社2004年7月名家注评古典文学丛书!,陶文鹏、林继中、孙昌武、吴文治等选注;如詹福瑞主编由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推出的中国诗体丛书!,葛景春、胡大雷、王长华、韩成武等选注。这类选本还有陈允吉?李贺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杨军等?元稹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王强?唐诗选注汇评#(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师长泰?白居易诗选评#(三秦出版社2008)等,徐中玉主编?唐代诗歌评点#(中华书局2001)、宋金鼎?李商隐诗歌警句点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方智范、方笑一?唐代诗歌评点#(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吴万刚?塞上风光战地歌:唐代边塞诗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等也属于普及的性质。

唐诗研究的工具书也大量出现,如陈增杰编著?唐人律诗笺注集评#(浙江古籍出版社2003),设简传、笺注、集评、附论、摘句诸目,合校释、评论、考证于一体。再如施蛰存?唐诗百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张忠纲?全唐诗大辞典# (语文出版社2001)、周啸天?隋唐五代诗词鉴赏#(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陈伯海?历代唐诗论评选#(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张占国?中国历代诗词分类品读#(学苑出版社2006)、徐晓莉?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赋选讲#(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尚永亮主编?唐宋诗分类选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陈才智?唐宋诗词鉴赏#(语文出版社2007)等。

第二,文献整理再度高潮。相比较而言,此时期的疏证、笺校、编年、考论的工作,更为细化,也更加完善。譬如,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诗歌集解#由中华书局2004增订重排本重出,此前中华书局1988年12月曾经初版,台湾洪叶文化有限公司1992年再版。又如,继瞿蜕园?刘禹锡集笺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蒋维崧等?刘禹锡诗集编年笺注#(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之后,对刘禹锡今存诗800多首、文200余篇全部加以编年和校勘和注释,广收传记、评论、序跋、著录、同时代人有关诗文等资料,并附有编年。再有如陶敏、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岳麓书社2003)、项楚的?王梵志诗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其他如李更、陈新?分门类纂唐宋时贤千家诗选校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孙望?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中华书局2002)、黄鹏?贾岛诗集笺注# (巴蜀书社2002)、杨军?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三秦出版社2002)、刘学锴、余恕诚?李商隐文编年校注#(中华书局2002)、刘学锴?汇评本李商隐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靳极苍??长恨歌(及同题材诗详解#(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郑文??温飞卿诗集笺注(补#(甘肃文化出版社2002)、聂安福?韦庄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齐涛?韦庄诗词笺注#(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杨文生?王维诗集笺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张忠纲?杜甫诗话六种校注#(齐鲁书社2002)、王友胜、李德辉?李贺集#(岳麓书社2003)、周相录?元稹年谱新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孙安邦?白居易集#(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阎琦?韩昌黎文集注释#(三秦出版社2004)、傅璇琮?五代史书汇编#(杭州出版社2004)、廖立?岑嘉州诗笺注#(中华书局2004)、吴文治?柳宗元诗文十九种善本异文汇编#(黄山书社2004)、刘天文?薛涛诗四家注评说#(巴蜀书社2004)、陈耀东?唐代诗文丛考#(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吕光华?今存十种唐人选唐诗考#(崇文书局2005)、胡嗣坤、罗琴?杜荀鹤及其<唐风集>研究#(崇文书局2005)、陈冠明?杜甫亲眷交游行年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刘学锴?温庭筠全集校注#(中华书局2007)、陈耀东?寒山诗集版本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等。

第三,传论专论精品迭出。此类著作求新求变,理论性加强,创新意识也明显突出,并带有总结性质。从数量上看,几乎是前两个时期的总和,现逐年列数如下:吴相洲?唐代歌诗与诗歌#(北京大学出版2000)、王小舒?神韵诗学论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田耕宇?晚唐诗研究#(巴蜀书社2001)、王明居?唐诗风格论#(天津古籍出版社2001)洪丕谟?唐诗与人生#(中华书局2001)、朱炯远?唐代通俗诗研究#(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罗时进?唐诗演进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张海沙?初盛唐佛教禅学与诗歌研究#(辽海出版社2001)、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里仁書局2001)、傅道彬、陈永宏?歌者的悲欢:唐代诗人的心路历程# (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杨义?李杜诗学#(凤凰出版社2001)、于汉唐、梁媛?千古绝唱:登峰造极的唐诗#(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于唐编?朱自清、胡适、闻一多解读唐诗#(巴蜀书社

%

84 %

2001)、谭德晶?唐诗宋词的艺术#(学林出版社2001)、莫砺锋?唐宋诗论稿#(辽海出版社2001)、刘学锴?李商隐传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中华书局2002)、吴相洲?唐诗十三论#(学苑出版社2002)、聂永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刘宁?唐宋之际诗歌演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姜剑云?审美的游离:论唐代怪奇诗派#(东方出版社2002)、徐青?唐诗格律通论#(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范震威?李白的身世、婚姻与家庭:兼质疑郭沫若等的李白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葛景春?盛唐骄子李白传#(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韩成武?杜诗艺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吴怀东?杜甫与六朝诗歌关系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蒋先伟?杜甫夔州诗论稿#(巴蜀书社2002)、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李德辉?唐代交通与文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陈文华?唐诗史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胡可先?政治兴变与唐诗演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孙琴安?唐诗与政治#(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赵望秦?唐代咏史组诗考论#(三秦出版社2003)、陈炎、李红春?儒释道背景下的唐代诗歌#(昆仑出版社2003)、李亮伟?涵泳大雅:王维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3)、胡可先?杜甫诗学引论#(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阎琦、周敏?韩昌黎文学传论#(三秦出版社2003)、谭朝炎?红尘佛道觅辋川:王维的主体性诠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王胜明?李益研究#(巴蜀书社2004)、康怀远?李白批评论#(巴蜀书社2004)、郭锋?杜佑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孙微?清代杜诗学史#(齐鲁书社2004)、宋开玉?杜诗释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金性尧?夜阑话韩柳#(中华书局2004)、刘梦初?刘禹锡朗州诗文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王锡九?皮陆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任海天?韦庄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傅璇琮?唐宋文史论丛及其他#(大象出版社2004)、蔡镇楚、龙宿莽?唐宋诗词文化解读#(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陈忻?唐宋文化与诗词论稿# (重庆出版社2004)、刘洪生?唐代题壁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吴相洲?唐诗创作与歌诗传唱关系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王辉斌?唐代诗人婚姻研究#(群言出版社2004)、吴怀东?唐诗流派通论#(新华出版社2004)、张安祖?唐代文学散论#(北京三联书店2004)、崔际银?诗与唐人小说# (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尚永亮?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以中唐元和五大诗人之贬及其创作为中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赵荣蔚?晚唐士风与诗风#(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王兆鹏?唐代科举考试诗赋用韵研究#(齐鲁书社2004)、刘航?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学苑出版社2004)、陈伯海主编?唐诗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赵睿才?唐诗画谱#(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阎艳??全唐诗(名物词研究#(巴蜀书社2004)、阎艳?唐诗食品词语语言与文化研究#(巴蜀书社2004)、勾承益?唐诗感悟#(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张少康?司空图及其诗论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金圣叹?金圣叹选批唐才子诗#(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孙琴安?唐诗选本提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耿仲琳?李贺歌诗愚解稿# (学林出版社2005)、宋再新?千年唐诗缘:唐诗在日本#(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陶瑞芝?杜甫杜牧诗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邓中龙?唐代诗歌演变#(岳麓书社2005)、刘洁?唐诗题材类论#(辽海出版社2005)、房日晰?唐诗比较研究#(辽海出版社2005)、廖明君?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江苏古籍出版社2005)、方瑜?唐诗论文集及其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尚永亮?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崇文书局2005)、徐有富?唐代妇女生活与诗#(中华书局2005)、冷成金?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史仲文?大唐诗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刘士林?床前明月光:唐诗阅读笔记# (济南出版社2005)、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书局2005)、李建昆?韩孟诗论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洪楩?唐诗纪事#(学林出版社2005)、王辉斌?唐代诗人探赜#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西渡?名家读唐诗#(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2005年岳麓书社还推出插图本中国诗词经典:当代著名学者诠释古代经典名作!系列,如杨义的?李白#、?杜甫#和?王维#三部等。此后,论著仍然逐浪高起,如吴在庆?唐代文士与唐诗考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薛天纬?唐代歌行论#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郑晓霞?唐代科举诗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张震英?寒士的低吟%%%贾岛诗歌艺术新探#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中华书局2007)、张本志?律诗规范及其辨析#(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尚永亮主撰?唐五代逐臣与贬谪文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胡遂?佛教禅宗与唐代诗风之发展演变#(中华书局2007)、王志清?盛唐生态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戴伟华?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傅道彬?晚唐钟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吴相洲?中唐诗文新变#(学苑出版社2007)、蒋寅?大历诗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陈才智?元白诗派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陈国球?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金生奎?明代唐诗选本研究#(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王纲怀、孙克让?唐代铜镜与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莫砺锋?杜甫诗歌讲演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于年湖?杜诗语言艺术研究#(齐鲁书社2007)、赵海菱?杜甫与儒家文化传统研究#(齐鲁书社2007)、顾建国?张九龄研究#(中华书局2007)、齐文榜?贾岛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许连军?皎然?诗式(研究#(中华书局2007)。吴怀东?唐诗与传奇的生成#(学苑出版社2008)、罗宗强?唐诗小史#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叶嘉莹?叶嘉莹说中晚唐诗#和?叶嘉莹说初盛唐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8)、黄炳辉?唐诗学史述论#(东方出版社2008)、诸葛忆兵?唐诗解读#(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夏昆?唐诗的江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王志清?纵横论王维(修订版)#(齐鲁书社2008)等等。

文学接受史的研究也迅速升温,如刘学锴?李商隐诗歌接受史#(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白爱平?姚贾接受史#(科学出版社2006)、查清华?明代唐诗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

85

%

2006)、米彦青?清代李商隐诗歌接受史稿#(中华书局2007)。

此时期论文结集也大量出版,合集全集更加厚重,如胡戟主编?二十世纪唐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傅璇琮、罗联添主编?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三秦出版社2004)、董乃斌主编?聚沙集:上海大学文学院古代文学研究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王永宽主编?李商隐与中晚唐文学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刘明华?杜甫研究论集#(重庆出版社2004)、张忠纲主编?山东杜诗学文献研究# (齐鲁书社2004)等,还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专题研究的论文选集。个人论文专集还有谢思炜?唐宋诗学论集#(商务印书馆2003)、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杨胜宽?杜学与苏学#(巴蜀书社2003)、莫砺锋?唐宋诗歌论集#(凤凰出版社2007)等。

二、唐诗研究30年的成果及经验

1.观念领先,境界超逸。唐诗研究的重大成果,首先是观念的变革和更新。以前的唐诗研究,其诗学观念的核心不外是以儒家政教思想为基础的美刺说、正变观、人民性以及文学与时代同步的盛衰论,人为地设定一条现实主义与反现实主义!界线,划定一些思想禁区,研究往往是先剔除其糟粕!而再吸取其精华!的程序和套路,最后对诗人、作品作一种定性!的政治归属。三中全会后的拨乱反正,学术观念的变革,首先在于对文学从属于政治的研究模式的反拨,开始了唐诗研究的转型,唐诗研究的学者们突破禁区,突破禁锢,以唯物主义史观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唐诗研究走出了一片灿烂的新天地,学术研究进入了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学风的转变,也是唐诗研究重大成果里的深刻内容,是唐诗研究所以辉煌的重要原因。在唐诗研究领域,突破了各自为政的闭守,精诚团结、通力合作。譬如唐诗学资料整理,其涵盖面甚为博大,陈伯海主持的唐诗学系列研究!包括?唐诗学引论#、?唐诗书录#、?唐诗评论类编#、?全唐诗汇评# 4个子项目,共400多万字,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等近10所大学的20多位专家通力合作完成。周勋初的?唐诗大辞典#过程浩大,集结了80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全书共设辞条6200余条,其中诗人条目3900条,比清编?全唐诗#的作者多出1700人,这当中还不包括在选目中剔除的?全唐诗#中误收和滥收者。

加强中外学者的交流合作,也是观念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唐诗学者具有开放性的学术交流的理性自觉,唐诗学者踊跃去海外讲学,海外学者被邀请来大陆开会交流。唐代文学年会从1991年第5届年会起,每届都有一批国外、海外的唐诗学者前来参会。?唐代文学研究年鉴#从1990年创刊起就开设了国外研究动态!。创刊号上即刊有尹锡康?唐代文学在苏联#、王丽娜?美国对李白诗歌的翻译和研究#、董乃斌?日本学者李商隐研究的新收获%%%<李义山七绝、七律集释稿>简介#以及美国学者李珍华的?美国学者与唐诗研究#。海内外学者合作的研究成果有代表性的如缪钺和叶嘉莹?灵谿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李华珍和傅璇琮的??河岳英灵集(研究#(中华书局1992)等。

2.兵马强壮,阵容豪华。自拨乱反正以来,唐诗研究先觉先行,形成了唐诗研究风起云涌的态势。一者,学界巨擘如缪钺、林庚、陈贻焮、傅璇琮、程千帆、霍松林等一流学者身先士卒、力作示范;再者,学会建设,起到组织上的整合与导向的作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1981年在西安成立,不久,中国李白研究会、杜甫研究会相继成立,90年代又陆续成立了隶属于唐代文学学会的王维、韩愈、柳宗元、李商隐研究分会,骆宾王、陈子昂、张九龄、孟浩然、齐己等都先后举办了研讨会;同时,北京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在聚合研究兵力方面也起了极大作用。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当代的唐代文学研究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规模研究时期。因此,唐诗研究队伍齐整,骨干辈出,涌现了一大批的学术精英,如邓绍基、刘开扬、詹瑛、郁贤皓、安旗、裴斐、王运熙、袁行霈、罗宗强、孙望、卞孝萱、王重民、陈允吉、葛晓音、张明非、董乃斌、陈铁民、王达津、谭优学、陶敏、陶文鹏、孙昌武、赵昌平、陈尚君、陈伯海、罗联添、朱金城、刘学锴、余恕诚、陈良运、贾晋华、吴在庆、朱易安、詹福瑞、阎琦、王兆鹏、葛景春、莫砺锋、肖占鹏、吴庚舜、张忠纲、张清华、韩理洲、谢思炜、吴相洲、蒋寅、李浩、孟二冬、胡可先、许总、尚永亮、戴伟华等等(信手拈来,难免有万漏之虞也)。

3.成果巨硕,佳绩辉煌。资料建设空前加强,古籍整理优长突出,这既是研究成果,又是研究特点。其中点校出版的唐人别集、合集或重印清以前学者的唐人诗集笺注本200余种。疏证、笺校、编年、考论之类的专著的出版,每年都数以百部计,修订、补编之类的善本也不断出版。清编全唐诗存诗一卷以上的诗人240位,大陆自1990年以来,已有150位诗人进行了主题研究[1]。资料书、工具书、大全之类的书籍,不胜枚举。如?全唐诗作者索引#、?全唐诗重篇索引#、?唐五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唐诗纪事校笺#、?唐才子传校笺#。经陈尚君统一整理、汇编为?全唐诗补编#(中华书局1992),共得诗6300余首,新见作者800多人。傅璇琮主编的?唐代文学#(两年一辑、?唐代文学年鉴# (一年一部)正常出版,其中80%的是唐诗研究。傅璇琮、罗联添主编?唐代文学研究论著集成#(三秦出版社2004)第一次对两岸三地50年来唐代文学研究成果加以系统整理,成为新世纪对唐代文学学术史的检阅和展示。全书8卷10册,400万字,收文上限为1949年,下限至2000年,全面展现了成就最辉煌的唐代文学研究全貌,主要的是唐诗研究的成就。周勋初编?李白研究#广泛集萃20世纪以来李白研究的论文,收录了陈寅恪、郭沫若、俞平伯、胡小石、李长之、林庚、詹瑛、郁贤皓、安旗、裴斐、王运熙、周勋初、袁行霈、罗宗强等专家学者的30余篇重要论文。

检阅30年唐诗的研究成果,最大收获是作家研究,研究的覆盖面、纵深度都达到了几乎无以复加的地步。另外,在唐诗学、唐诗史学、唐诗文化学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唐诗研究的各类课题研究在不断推陈出新,研究方法日渐求变,研究广度和深度拓展掘进。据不完全统计,30年共出版各类有关唐诗论著近3千种,论文3万余篇。

%

86 %

4.方法创意,理论标新。方法上的科学和先进,是研究者成熟的标志,也是研究成果的重要内容。唐诗研究30年,越来越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也创新出不少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研究思路、表现方法以及知识积累、学科建设等各方面都具有开创性和建设性的最新成就。此前的唐诗研究,闻一多?唐诗杂论#是民俗学方法,陈寅恪的?元白诗笺证稿#诗史互证方法著称于世。30年来,傅璇琮和陈千帆的考论型与多学科结合性研究,影响深远。傅璇琮的?唐代诗人丛考#,对唐代27位以中小为主的诗人生平、交游作出考订,有意识地运用丹纳的地域学说和诗人群体理论,用一种编年方式,把不同地区作家的不同活动,放在同一时空背景下加以考察,首开了群体研究之风。从此丛考!式的群体研究蔚成风气,继之有陈尚君的?唐代文学丛考#、吴在庆的?唐代文史丛考#、谭优学的?唐诗人行年考续编#、王达津的?唐诗丛考#等。傅璇琮在?文学遗产#(1998年5期)发表?唐初30年的文学流程#,对这种在传统研究方法上的新变的方法作了总结。程千帆的?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倡导了一种研究唐代文学的新的思维方式,以大量篇幅从行卷的制度、历史和文化背景等方面,讨论了行卷与唐代文学发展的关系。此后,傅璇琮的?唐代科举与文学#、戴伟华?唐代幕府与文学#、葛晓音?论盛唐文人的干谒方式#等都属于此类研究。唐诗研究,跳出了乾嘉学派只重文字考据的传统,表现出文献文论两兼两重的研究的范围和思路,并逐步形成了多角度观照途径和多学科思维方式。

唐诗在研究方法上更加强调学术性,注重文学性,既反对以政治分类来代替研究的做法,也反对恢复到以感悟式的旧有研究来代替研究的方式,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广阔而深厚的背景,寻求与此相契合的表达体系,并注重各种方法的交替使用,形成了唐诗与考古学相结合的文学研究,文学、文化学、文献学相结合的研究范式。在新的研究方法的具体运用上,接受美学、比较研究、心理分析法、语言学批评、原型批评和结构主义等研究比较常见,部分学者采用统计学等方法,甚至出现了唐诗生态理论的研究等,展现一幅立体交叉的唐诗研究的广阔大全景。

改革开放以来的唐诗研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研究者的主体独立意识大大增强,大胆发表见解,积极进行理性思辨,极大地增强了研究的思想性。专题和个案研究,更注重通过考证与理论的内在融合,不少著述表现出高阔雄迈的论辩气势和理论深度。

三、唐诗研究30年的态势及走向

1.视野开阔,巨细不遗。首先从研究对象看,形成了大小作家研究并举的态势。除了李白、杜甫、王维、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贺、李商隐等大家继续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外,非主流诗人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中小作家研究也普遍展开,还专门召开过张九龄、骆宾王、陈子昂、胡曾等人的研讨会。张说、綦毋潜、皇甫冉、李百药、李治、鱼玄机、薛逢、方干、权德舆、吕温等,都有了填补空白性!的研究成果,而过去很少触及甚至没有触及的小家也开始了研究,如郭元振、可朋、窦群、牟融、李廓、郑嵎、李洞、郑遨、崔致远、胡曾、徐寅等。上海古籍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唐诗小集#丛书,专门选择唐代诗人中作品流传不多而别具风格的中小诗人为对象。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第一部?唐诗鉴赏辞典#中,对100多位中小诗人的生平和诗作进行了介绍和赏析。一批对中小作家研究的论文也陆续问世,如霍松林、邓小军?韩偓年谱#(?陕西师大学报# 1988年3期,4期;1989年1期)等。但是,从研究现状来看,大家!仍是研究者们重点研究的重点对象,对历代唐诗总集、大诗人的别集整理研究得多一些,小家资料的汇集,以及历代关于唐诗的时段、流派、群体研究的研究却显得沉寂。唐代有3000多位诗人,目前我们研究到的包括接触到的约250位。以中唐而言,研究者的目光专注的仍是韩愈、白居易、柳宗元等几位大家[1]。诚然,我们也反对小题大做!,把沉寂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一些藏在历史旮旯里的小作家、小作品都拿出来捣腾一番,且美其名曰)填补文学史空白 。![2]

2.思路纵横,文化探进。唐诗的文化研究,正日渐成为主流。随着研究者知识结构的逐步更新和日渐完善,跨学科研究,真正打通文史哲的大文学!(或文化研究)研究,正在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追求。探讨文化制度与文学创作的关系的研究,如傅璇琮?唐代科举与文学#、戴伟华?唐代幕府与文学#和?唐代使府与文学研究#等,结合文化、历史、制度等文学外部因素来探讨文学现象。探讨某种文化形式对文学的影响的研究,如朱易安的?唐诗与音乐#、王小盾的?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张明非?唐诗与舞蹈#、陶文鹏?唐诗与绘画#等。唐诗与文化学、民俗学和史学的结合的,如李浩的?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刘航?中唐诗歌嬗变的民俗观照#、傅绍良的?盛唐文化精神与诗人人格#、邓志方?浙东唐诗之路#、程蔷和董乃斌的?唐帝国的精神文明%%%民俗与文学#、葛景春?李白与中国传统文化#等,都展示了这种研究的宽阔前景。

佛教、道教对唐诗影响的研究,也喜获丰收。如孙昌武的专著?唐代文学与佛教#,以柳宗元、王维、白居易、杜牧、颜真卿、李端等为个案,论述了佛教对他们思想、生活方式上的影响。陈允吉的专著?唐音佛教辨思录#涉及王维、杜甫、白居易、韩愈、李贺5位大家,立论多从绘画、佛经、偈颂等人们很少涉及的文化学角度。佛禅研究,开始出现了对一些僧人生平作品的新论,而且已不限于贾岛、皎然等影响较大者,还涉及寒山、拾得、贯休、齐已、灵一等知名诗僧,甚至涉及若虚、澹交、栖蟾等不知名的诗僧。道家与唐诗方面的综论有孙昌武?唐代道教与文学#、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葛景春?李白与唐代文化#和郁贤皓?天上谪仙人的秘密%%%李白考论集#等。道家与唐诗方面的综论还有很大的纵深可以探索。

3.学科拓展,多元整合。30年唐诗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的主要标志是:学科领域得到了极大开拓,多学科联袂的研究局面已经形成。特别是90年代以来,思路、思辨宏观化,突破了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成就3大块这种机械、单一的分析方法,注意文学与多种因素的关联,研究领域延伸到史

%

87

%

学、美学、文化学、经济、艺术、哲学、神学、民俗等领域。余恕诚的?唐诗风貌#,注重讨论唐诗的总体风貌形成的本身及外部诸因素,谈到的民族精神变迁和地域文化差异,强调了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从人地关系的理论前提出发,运用地域%%%家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与文学发展具有关联性的关中地域文化和关中士族的历史事实进行整理,对本地域文学的发生机制重新诠释和定位。李德辉的?唐代交通与文学#,也是从文学外部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探索交通对唐诗形式、内容乃至传播的深刻影响。王志清的?盛唐生态诗学#开新学科,以生态的系统观和生态的价值观,揭示盛唐山水诗派生成的生态原因!及其作品的生态关系,比较深刻地涉及了文学发生的许多本质性问题。这种跨学科的研究,涵盖面广泛,更注意整体的、宏观的把握。研究者在对史料作深刻的发掘和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更注意一种历史文化的横向思考和人文精神的总体探究,这是更为重要的一种横向拓展。就研究层面而言,开始把关注的焦点由外向内,深入作家心灵世界。譬如廖明君的?生死攸关: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借鉴心理学、美学、社会学、宗教学及神话学等理论,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切入,全面而系统地展开对李贺诗歌的哲学解读,揭示李贺诗歌内在的哲学意蕴和精神实质乃在于生命哲学的诗化,求证李贺东方人的思维和中国人的诗性智慧,围绕人、鬼、仙三种生命不同的状态,通过过去、现在、未来以及尘世、鬼蜮、天国的建构来完成特定的时空转换,解密李贺诗歌的生命奥秘和文化内蕴。

总之,最深刻的是思路、视野的宏观化,而从方法论的视角审视,唐诗研究表现出3个特征:一是史料学研究带有文化学的色彩;二是历史文化学研究有了重大突破;三是理论著作带有综合性的特点[3]。

四、唐诗30年研究的不足与缺憾

唐诗研究30年,道路越走越宽广,离不开对自身发展的不断反思,因此,回顾与总结我们的研究历史,甚至检讨唐诗研究中的不足和缺憾,对于落实唐诗研究的科学发展观,使唐诗研究加速度发展,显得格外必要。

1.理论创新相对薄弱。唐诗理论构架和体系,毕竟是唐诗研究的核心问题及终极追求。虽然一些新方法在唐诗研究中已被广泛地运用,但是,比较而言,唐诗研究的现状是理论研究相对贫弱。因为理论不足,手法陈旧,造成了研究思路呆板,视野闭塞,能力低下,不少研究者满足于静态分析,专注于发微钩沉,其研究多属于考据学或阐释学范畴的研究,有些名曰专论却并不专深,通论则空洞浮泛,虽然冠以新考!、新说!、新探!,却并无精到识见,研究无实质性的突破。胡明在?关于唐诗%%%兼谈近百年来的唐诗研究#中回顾了近百年来唐诗的研究历程后认为:当前唐诗研究的现状是唐诗史料学规模完备,唐诗学还在踽踽独行,应该是改变这种格局失衡的时候了!。[4]理论创造是学术研究的生命,没有理论创造的研究是难以将学术推向深入的。我们以为,唐诗研究,既不可忽略材料考据而空泛作论,又不应该迷恋于考证,而以考据自娱,以标榜博闻多识!。应该以传统!性研究为主,而参照和化入其他多种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文献学与文艺学研究并重,文学与文化、历史研究并行,诗性研究与考订研究并用,特别是要注重理论创新,真正提高唐诗研究的学术性。

2.本位理念不太自觉。从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文学本位在唐诗研究中还意识性不强。唐诗的文献研究的优长,在30年研究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因为过于突出或强化文献学研究而轻薄了文艺学研究,轻薄了唐诗研究的文学性,使研究停滞于研究的初级!阶段,影响了唐诗研究的整体水准。郭英德认为古典文学研究界有一种考据至上!和制谱成风!的私人化!倾向,而热衷于为一位位大大小小的文学家编制年谱,排比他们的陈年往事、仕迹交游、作品系年,并以此为终极目的!,这简直就是从根本上斫丧学术的生命![2]。唐诗研究不能只以考据作为研究的终极目的,忙于寻章摘句的评点,更不是刻意将唐诗研究变为历史学研究、考古学研究、音韵学研究,而放弃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大问题的关注,忽略对文学本体的价值研究。陶文鹏在?唐诗艺术研究的现状和思考#里大声疾呼:古代文学研究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以文学为本位,以整理文献研究为基础??![5]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老一辈学者,一般而言,乃作家与学者同兼,如梁启超、王国维、胡适、鲁迅、闻一多、朱自清、冯沅君、苏雪林等。研究者不会吟诗作赋,在研究中所表现出来的与唐诗本文的隔膜也是显见的。因此,坚持文学本位,解决好唐诗研究中文学性与文献性的结合问题,提高研究者自身的文学素养,则是唐诗研究面临突破的一个重要课题。

3.粗放型研究仍多干扰。唐诗研究应该以解决有价值的问题为目的,以研究的有效性为准则。而当下唐诗研究,不少是粗放型的,形成了千篇一律的研究模式,形成了研究的低层次重复,难以使研究别开生面。原因主要是,部分研究者急于求成,怕下苦功,态度浮泛,研究精神也疲弱,因此,选题重复,唐诗研究论著内容重复、论点相似,甚至连构思和语言都仿佛,成批生产出虚空浮泛而无突破之实质的文章。这里还有个利益驱动的问题,有的学者忙于走穴,频频出镜,或者不惜以浅薄搞笑来迎合时尚,或者凭借自己的名气,选些诗文,加几句不着边际的评语而赚取稿费,故而,翻新名目的大型集成!、大全!、大观!之类的丛书,泛滥成灾。从研究层面上看,鉴赏多、选注多、介绍多、描述性的表达方式多,而艺术无多,学术稀薄。

?此后30年间,出版社大量组织和出版鉴赏、词典、选读、注析之类的普及读物,造成此类出版物的重复和撞车,而一些精品则面临出版困难。

参考文献:

[1]陈友冰.五十年来海峡两岸唐代文学研究比较[J].文学评论,2000(6).

[2]郭英德.论古典文学研究的私人化!倾向[J].文学评论,2000(4).

[3]胡可先.唐代文学文化史研究方法论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3(5).

[4]胡明.关于唐诗%%%兼谈近百年来的唐诗研究[J].文学评论,1999(2).

[5]陶文鹏.唐诗艺术研究的现状和思考[J].文学遗产,2005(1).

+责任编辑:都 媛,

%

88 %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精选.

1 / 4word.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三个代表的指导下,我们党和人民坚持改革,努力奋斗,整个国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社会生产力获得新的解放,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不断巩固。我国经济建设上了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上了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在世界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与此同时,中国农村产业也正蓬勃的发展着。从以下几点不难看出,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农村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公路建设的变化 以前窄小的土路一到下雨就变成了“水泥路”,现在变成了真正宽阔的水泥马路,中间三四辆车可以并排通行,在街道上畅通无阻,路两边的人行道栽满了高大的树。下雨天也不怕出不去了。所以,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也支援了农业生产,把农民的致富路铺到家门口。为农村经济发展,为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了服务;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也就是促进了农村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全方位的发展。所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落脚点就是要更好的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物流增加,商品经济逐渐活跃,农业和农村经济逐步向社会化方向发展,旧的以拖拉机和人力、畜力、自然力为主的运输方式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尽快改变农村落后的交通现状已变得适分迫切,同时也对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交通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来说,农村公路建设直接关系到农业整体水平的提高;离开了农村公路的跨越式发展,也不可能完成新的跨越式发展。所以对农村来说,加强公路建设是必要的改变,也就是加快农业发展的保障。特别是近几年来,公路建设的速度更是惊人,一条条的公路就如一条条蜿蜒盘旋的巨龙一样,一直延伸到家门口。 二农用工具及交通工具的变化 以前农村人劳作耕田全都是用水牛,尤记小时候我常常跟着爷爷去犁地,用的都是黄牛拉的小车,即费时又费力。而现在,先进的耕田机器代替了简单的劳作,农忙的时候都是用农用专用的收割机、插秧机、犁地机等。以前我们用黄牛耕地,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好。现在我们用先进的耕田工具,不但省力,而且耕种快捷,节俭了劳动力,可以出去打工挣钱,加快了农民致富速度. 以前我们都是用人力小板车或者再先进一些用牧畜拉车去办事,而如今家家都是用拖拉机了,更甚至都使用私家车了。现在随着公路建设的进步发展,公交车随处都有了,四通八达的,到哪儿都有。 三农村住房的变化 “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要争气,要看变化有多少,住房条件少不了”。与过去相 比,当今的住房条件简直是今非昔比!改革开放前的农村家家户户住的房子全都是毛草房。 2 / 4word.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修订稿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们文化生活的变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着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的就是改革开放。 我们知道,从七八年末到90年代初,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使全国城市和农村的整体面貌也有了很大改观,于此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那一代人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因此在农村来说,他的文化发展当时受到了很大的制约。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仅仅有看大戏、听说书等一些。 从九十年代开始,在改革开放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带领下,大多数的农村经济便开始了长期迅猛的发展,不少农民的物质生活也上了一个台阶,在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改善了农民们原有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欣喜的看到,自九十年代后期到现在,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发展到现在,大部分的农村家庭都有彩色电视,各个城镇也有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多媒体的网络传播也迅速的发展普及。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不可忽视的是,改革,不但让民众单纯的解决了温饱,对于文化的普及,各级政府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东方书报亭,到各个社区的活动中心,从露天电影到露天舞会,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为的就是让人们的生活过得舒坦,过得开心,过得丰富。而现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人们的日子也是过的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姿多彩。文化领域在改革开放30年中,无论风雨都是向多元文化发展的。文化,在改革开放30年来,像我们的经济发展一样,它是比较顺畅的回归到了自然的地位。 三十年的改革,三十年的变迁,我们有理由相信,改革的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利!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改革开放30年征文 约会春天,沐浴春风 夜空,是那么的神秘。凝视着那轮弯弯的月亮,妈妈和我谈起祖国的变化,妈妈回忆起过去——那时候,哪有什么柏油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让人们踩成了狭窄的马路,一下雨,就泥泞不堪,路上到处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只脚就会陷进去,好不容易把脚拔出来,可鞋子却留在了泥潭里……。还有那时的学校很多都是一座座破旧的土木结构房屋,土墙斑驳脱落,窗户上一块玻璃都没有,一到冬天,呼呼的寒风凛冽刺骨,遇到下雨,雨点从破瓦片上的窟窿里落下“滴答”的声音与朗朗的读书声凑成了不和谐的曲子……往事不堪回首。 听到这些话,我不禁泯然一笑。眼前的景象,和妈妈的故事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异!只见,成千上万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把笔直平坦的交通公路照射得光彩耀人;再看,纵横交错的立交桥上行满了一辆又一辆各式各样的小汽车……低矮的平房消失了,泥泞的小路没有了,破烂的农用车鲜见了! 我们这一代人,是出生在改革开放的茁壮时期而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我们不曾经历苦难和战争,我们还有些许张扬和稚嫩,但是我们每个人身上,却流淌着祖辈们英雄的鲜血,却矗立着一根中华的脊梁,见证着伟大的祖国历史性的变革。 是什么?是什么使中华民族从一个贫穷的国家发展成一个发达

的强国?是什么?是什么使中华民族从那古朴的建设演变成了一个科技式发展中国家?是什么?是什么使中华民族从天地走出,而奔向新时代的步伐?让中国人民一起告诉你:“是改革开发30年!” 记得,拿破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中国是一只沉睡中的雄狮;一旦醒来,将震惊世界!是的,这个预言成真了,中华民族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超长智慧,使一个泱泱大国从沉睡中觉醒,向全人类庄严宣布:“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中国;遥远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中国人!人民站起来了!” 香港、澳门回归,神七”升天,“嫦娥”奔月,青藏天路的竣工,“雪灾”“震灾”的考验,从金牌零的突破到金牌总数第一,中国人都用自己的汗水与心血一一完美的征服了!这意味着,这证明着,中国人不再是“东亚病夫”! 随着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与发展,老百姓的生活也日益充实而美满,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大鱼大肉吃上了,羽绒棉衣穿上了,名牌服饰买上了,上网聊天——时尚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人们现在的日子,越过越美好,越过越有滋味!人们的梦想,从幻想到现实,从绝望到期望,高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人民生活充实美满! 祖国还在不停地向前奔跑着,前进的步伐依然没有停止。在前进的跑道上我放飞心中的梦想,梦想祖国有自己的航空母舰,梦想神八载人飞船遨游月球,梦想…… 今天听着《春天的故事》这首经典老歌,伴着那恢弘旋律的节拍,我们迈着矫健的步伐去迎接一个又一个又春天的故事,在春天的故事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2.

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 (一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起了推动的作用。通过解放思想,逐步打破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改革开放就能够深入发展,取得成功。 正是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对此有明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相伴随,党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和实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与分析资料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与分析 内容摘要: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头了。30多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是我们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多年。我们通过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了解到改革开放为我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它的具体成就,学校在寒假中组织了这次实践调查活动,而本文就是这次实践调查的具体结果与分析。以数据和论述的方式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关键词:改革开放发展小康生活解决温饱问题历史转变 调查地点: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 调查时间:2012年1月15日

调查对象:村委书记及部分党员领导人及部分村民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访问调查。。查阅本村有关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文件资料。。 调查者:李田田地质(科本10-1) 正文: 调查背景:汶上县位于济宁市北部,是历史悠久的佛都之城,因有佛牙舍利而闻名。这里的农民朴实善良,大多数以农业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村庄以聚民为主,每家每户挨在一起,房子大多都是以前那种形式,有几户盖起了二层小楼房。左邻右舍处的都很熟,很有感情,不像城市的住宅小区,大家彼此也不是很熟悉。有的住了好几年都不知道隔壁住的是谁。最有意思的是,村民家几乎家家都会开垦一小块菜地,种些时令蔬菜,等到成熟时相互赠送些,这样又加深了村民之间的感情。 调查目的:改革开放至今已走过三十三个年头,历史的发展和实践的效果,已经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轫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鲜明的特征。无论是让腰包鼓起来还是让脑袋鼓起来,其实都是有道理的,时代的不同,政策的指向性和致富的方法上必然也就不同。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理念,“两个大局”的思想也对于加速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最终实现了小康的目标。胡锦涛主席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

2018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家的变化

2018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家的变化 第一篇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世事变迁,绸都盛泽就像一面镜子,映照了时代的风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让绸都人振奋不已。年近花甲的我,真真切切地经历和感受着,是改革开放让绸都人经济富裕、生活幸福。 从黑白电视到智能手机 在我孩提时,盛泽唯一的电影院(当时称大戏院),在我依稀的记忆中,规模之大、气势之昂,在当时的江南小镇堪称一流。在那个娱乐匮乏的时代,电影可真是稀罕物,偶尔跟随父亲看一场电影,那可是天大的娱乐享受。 上世纪80年代初,电视还没普及,一般家庭很少拥有电视机,我们只得早早吃好晚饭,到附近的学校、工厂抢占位置,有时去晚了,只好挤在最后几排。虽然听不清声音,但也看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过了几年,家庭条件改善,终于有了第一台电视机,虽然只是一台很普通的14吋黑白电视机,但已经让我们兴奋不已。每天,全家总是

开开心心地观看电视节目,那台电视机一看就是十余年,一直不舍得更换。1998年,家里又换上了一台29吋的飞利浦彩电,如今60吋的高清液晶电视也搬进了我们平常百姓家,让我们仿佛踏进了高清影院。 那台曾经伴随我们多年的14吋黑白电视机,至今仍十分想念,那是上海阿姨费尽周折托人从上海带来的。它就像一本历史书,记载着时代的变迁,镌刻着时代的印迹,想起它,就让我回忆起青春少年,感慨万千。如今,每当坐在明亮的客厅里看着电视,想着四十年来的变迁,想到它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这就是历史的见证、时代的缩影啊。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视机早已风光不再。如今,亲戚、朋友、同学都建立了微信群,在虚拟的空间里打趣戏谑、谈古论今,畅所欲言,大家尽情地谈笑人生。事实证明,我们虽然年近花甲,但我们还是与时俱进的,紧跟着时代的步伐,尽享人生的快乐。 “忧、有、优”的三级跳跃 多少年,多少人,为了“居” 这个梦想而努力,从最初的福利房、房改房,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房、产权房,人们不懈追求,改善了自己的居住条件。居住环境的变化,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40年间,我自己的住房完成了“忧、有、优”的三级跳跃,正是因为这段置换经历,让我一生的居住梦想变成了现实。

【最新】改革开放30年桥梁征文

改革开放30年桥梁征文 大跨径桥梁建设技术被誉为世界桥梁技术的桂冠。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大跨径悬索桥和斜拉桥,1982年建成的主跨径为220米的山东济南黄河桥在当时被视为典范。 30年后的今天,我国桥梁的最大跨径已达1490米,已建的梁桥、拱桥、斜拉桥的最大跨径均位居世界同类桥梁之首,而且这些桥梁的身上中国标准的分量越来越重。正是凭借着这样一大批世界级水平的桥梁,我国成功跻身于世界桥梁强国之列。 “三大战役”引领桥梁复兴 1978年起,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交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大跨度斜拉桥的建设。上世纪80年代末,当中国桥梁的跨度已经突破200米,向400米跨度迈进的时候,政府和建设者同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挑战,“中国人有能力建400米以上的特大跨径桥梁吗?”1988年,桥梁界迎来了机遇——上海将兴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一跨423米过江,中国人有了施展才智的舞台。 1991年12月,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主跨径在400米以上的大桥——上海南浦大桥建成通车,建设周期之短,工艺之复杂,让世人感叹!90年代初开始,以浦东开放开发为龙头带动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大战略,打响了长江干流3000公里的桥梁建设大战。 进入新世纪,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改革开放活跃的长江三角洲与发展潜力巨大的西部崇山峻岭、雪域高原、黄土高坡,同时打响了路桥建设的第三战役。一批堪称“桥梁建筑奇迹”的特大桥应运而生。

至2008年6月底,我国主跨400米以上的桥梁已建成54座,在建18座;主跨1000米以上的桥梁建成6座,在建5座。已建的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的最大跨径分别达到了330米、550米、1088米和1490米。 “自主创新”编织桥梁美誉 盛世建桥。在建设跨江、跨河、跨海的大跨径桥梁的热潮中,桥梁成为中国建设者施展才华的宏大舞台,响当当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成为建设者们献给祖国的最好礼物。科技部原部长徐冠华曾充满激情地感叹,“中国的桥梁建设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和建造的中国第一座千米悬索桥是江阴大桥。它以1385米的跨径,一跨越过长江,在1999年国庆50周年前夕顺利建成通车。这个项目建立起以建设单位为中心,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科研、咨询共同协力的“一桥六方”建桥团队。 新世纪以来,我国桥梁建设在关键技术的攻关中不断成长,科技研发实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桥的建设不仅收获了高品质的桥梁实体,还带动了我国工程的标准规范、计算理论、结论分析、模型实验、材料科学、施工工艺、监测控制、专业设备等方面的长足进步,中国桥梁不断在国际上摘取桂冠。 2005年建成的长江南京三桥,成功解决了枯水季中完成桥梁深水基础施工的世界性难题,以“在技术与材料创新、美学价值、环境和谐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桥梁建设工程”获得了2007年度美国国际桥梁会议“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奖。 次年,美国国际桥梁协会授予了我国建设标准最高、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超大型桥梁工程——苏通大桥“乔治·理查德森奖”,这是当今世界桥梁界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改革开放30年之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为381元,按照1980年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基本经验在于中国遵循了经济增长“四色定理”。中国和世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经济增长“四色定理”——和平稳定、开

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我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家乡变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系别: 专业:

国有经济投资所占比重由1978年的67.5%下降为2007年的24.7 %,而非国有经济投资占投资总额的比重则由32.5 %上升为75.3 %。(五)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商业的"桥梁纽带"作用,凸现于生产与消费全过程。特别是随着商贸流通体制和商贸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营的主体快速分化演变,新的经济成分不断发展壮大。国有、集体、股份制、私营和个体经营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改革开放30年,经过不断的努力、探索、创新和发展,一个多层次、全方位、多种运行方式并存的现代流通网络在运城基本形成;(六)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随着我国加入WTO,对外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外经、外贸、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都有较大发展,横向经济联合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在向全方位、高层次、优化型的新格局迈进。截至2007年底,对外出口的国家包括日本、美国、香港、台湾及欧盟一些国家在内的85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5510万美元,比1993年增长232倍。(七)旅游业发展成为新的亮点。进入新世纪以来,全市旅游业迅速兴起,一个冉冉升起的朝阳产业,迅速成为我市最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八)城乡居民钱包日鼓,社会保障全面覆盖。改革开放30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贯彻落实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稳定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减轻农民负担,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2007年,全市农民纯收入达到3388.9元,比1978年翻了5番多。30年来,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全市各个角落。一是养老保险逐步健全。二是失业保险构筑了职工生活的减压阀;(九)交通邮电事业迅猛发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征文 :改革开放对我家的影响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征文:改革开放对 我家的影响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主题征文:改革开放对我家的影响 心怀梦想,是人类天性使然。从远古到现代,从蒸汽机时代到电气化时代,再到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也是追寻梦想的历程。0年前的今天,对于每个国人来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是梦的追求。如今,大彩电、大冰箱、大住宅不再是人们神秘的话题。电脑、小汽车、小别墅个人所有将越来越多,生活水平每年都在提高,如今家电产品从无到有、从短缺到普及的不断升级、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见证了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从一个侧面折射出改革开放这场波澜壮阔伟大实践的历史进程。记得有句俗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谓的梦想就是期望与现实的结合。我们生活的年代就属于一个梦想成真的年代,也许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前的期望,用不着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就会慢慢的转化为现实,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我们的身边。我们属于幸运的一代,我们这一代人是祖国巨大历史成就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因为我们有幸见证了祖国和个人双重梦想融合成真的时代步伐。我们这一代人都经历了祖国改革的过程,都是祖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可以说感受最真,情意最切,体会最深。1978年,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经济开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在我的脑海里还留存着计划经济的烙印,什么粮票、油票、肉票、布票、火柴票等具有浓郁计划经济特征的产物我有幸见识过。那时候流行即使有钱也未必能保证买到商品,但是,老百姓手里也确实没有钱,一亩三分地,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也没有别的收入。但是,在父母的心里总是盼望着有一天能见到市场放开的情景,购买物品不再受票据的束缚。 进入80年代中后期,计划经济的影子已经消失,市场经济的氛围逐渐盛行,商店里的商品逐渐丰盛,但依然是凭“票”购物,只不过这时的“票”不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粮票、油票,而是实实在在的钞票。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对落后,记得那时候如果谁家有了电视,那这户人家就如同天天在放免费电影,有时几十人围着一个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看的不亦乐乎,“凤

改革开放40年教育的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a11448722.html, 改革开放40年教育的发展 作者:黄飞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8期 摘要:40年前,中国共产党义无反顾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古老而饱经沧桑 的东方国度一举开啟了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路。如今,她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历史性跨越。今天,将改革进行到底。回眸历史,中国教育、娄底教育是怎样一路发展至今。 关键词:改革开放、教育发展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40年不过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我国教育发展而言,这40年的变革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40年来,教育的每一步变迁,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显著成 就在教育领域的一个印证与缩影;教育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中国改革开放交响乐中不可或缺的音符。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四十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四十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四十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的四十年。四十年的教育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来,13亿多人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梦正逐步成为现实。 来自重庆开县的黄琪,6岁时父亲去世,下岗的母亲打零工供她读书。考上北大后,黄琪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学校免除了她的学费,并提供了一份勤工助学岗位。品学兼优的她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保送为博士生。 万方玉是重庆市云阳县上坝乡人,受益于国家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2015年高考 后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录取。此前,他的同乡李勇、喻仁伟也受惠于该项计划,圆梦北大,结束了这个乡一直无人考上知名大学的历史。乡亲们用修路来表达心中的喜悦,他们希望娃儿们都能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广阔天地。 改革开放以来,如黄琪、万方玉这样,受益于教育公平举措的孩子有很多。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共享发展新理念,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努力扩大多样化高质量教育服务供给,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全体人民平等受教育权利,教育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教育发展水平和公平程度迈上一个新台阶。 从“没学上”到“有学上”再到“上好学”,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教育大步向前。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保持在4%以上。人人都有学习途径、人人享有出彩机会,学有所教真正落到了实处。

改革开放40年家乡变化征文_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

改革开放40年家乡变化征文—纪念改革开 放40周年家乡巨变征文 1978 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重新确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 回望祖国大地,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个年头了。四十年来,从城市的景色面貌到普通人的着装,饮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目睹和感受到了遂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巨变。 四十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现在人们的居住向着“更高大、更宽敞、更环保”发展,舒适成了人们选择时的第一要务,“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生活就在今天,处处折射出人们住房条件的极大改善,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缝纫机、黑白电视机、自行车”等 “老三件”,如今都已被彩电、冰箱、洗衣机、电话、空调、音响、电脑所取代,并向是人工智能化发展。 四十年前,普通居民上班,出门只能靠两条腿,家庭环境很好的才有可能自行车代步。如果去稍远的路程,只能挤“臃肿不堪”的公

交车。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坐小汽车出门,简直就是个“神话”。如 今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大发展,大飞跃,城市基础道路建设,交通设施大大改善,现在,交通工具多种多样。单是流通在城市各血脉中的“公交车”就让你应接不暇。出远门,火车、飞机、客车、长途车, 随您挑选,使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方便、快捷。 四十年前,人们的思想非常简单。改革开放后,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年轻人结婚进影楼、拍摄婚纱照已屡见不鲜,连“金婚”、“银婚”的老太太也“浓妆艳抹” 补拍婚纱照;现在招待客人往往上酒店,差的也上大排挡,在家一个电话,热菜美食送上门; 超前消费,车贷、房贷已经被大部分人接受; 各种健身器材进入家庭,花钱流汗买健康。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国家医疗制度的改革,从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再到遍及城乡的卫生服务体系、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得到了较好的诠释,“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成为可能。许多居民家庭没有后顾之忧,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条件飞速提高,居民平时从细微之处开始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从过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现象有了较大改变。 我的家乡,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健康、快乐的成长着!时代在前 行,中国在进步,我的家乡,随着中国这个崛起的大家庭的脚步, 会越走越勇敢,越走越幸福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

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 (一)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起了推动的作用。通过解放思想,逐步打破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改革开放就能够深入发展,取得成功。 正是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十七大对此有明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相伴随,党不断取得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建设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30年是新中国建立以来经济持续发展成就最大、国力增长最为显著、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经济和社会生活欣欣向荣,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 在经济增长方面,破天荒地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增长。1979年-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在基数大大提高的情况下,比1953年-1978年年均增速6.1%要高出3.7个百分点,年均增速提高了60%。2008年上半年经济增速为10.4%。据国外有的学者计算,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有11个国家和地区在长达25年的时间内,年均经济增速达到7%以上。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已有29年实现了年均增速9.8%。看来,中国经济增速达到9%左右,还要延续一段时间。所以,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增长,在中外经济发展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成为同期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中国奇迹”。 2003年至2007年保持年均增长10.6%的增长速度,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长4.9%高出5.7个百分点。国家外汇储备,2002年是2864.07亿美元;2006年增加到10663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不仅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增长,而且实现了平稳增长。这里所说的经济平稳增长,主要就是指经济周期实现了由建国以来多次发生的超强波周期(波谷年与波峰年经济增速落差在20个百分点以上)、强波周期(落差在10个百分点以上)、中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上)到轻波周期(落差在5个百分点以下)的转变。 现在,中国GDP是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十几倍,2005年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4大经济体,2005年底中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 万亿元。相应的人均收入2006年超过2000美元,达到201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标志着我国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正是整个经济的发展,国家财力的增强,让我们办成了许多大事,如: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三北防护林等,结束了600年历史的农业税,党的“多予、少取、放活”的惠农政策,让广大亿万农民兄弟感到党的温暖和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升 第一,居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这是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来源。第二,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物质生活提高的重要指标。第四,住宅水平有所提高。第五,现代交通通讯的广泛运用以及交通通讯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的提高,是居民生活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第六,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是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第七,国内旅游的蓬勃发展。第八,闲暇时间大幅增加。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实行由改革前的每周单休日改为双休日。第九,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提高的一个综合指标。 (四)经济大国地位总体确立 第一,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452亿美元;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十位上升到2005年、2006年和2007年的世界第四位,居美国、日本、德国之后。与此相联系,中国经济总量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增长。 第二,作为主要农产品的谷物、肉类和籽棉1978年分别居世界的第二、第三和第二位,1990年以后三者均居世界第一位。作为主要原材料的钢和水泥1978年分别居世界第五位和第四位,200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作为主要能源的煤、原油和发电量1978年分别居世界第三位、第八位和第七位。其中,煤在199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一位,原油在1990年以后上升到第五位或第六位,发电量在2000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的第二位。当前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的第四位。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第三,2007年我国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1855万,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超过7000万人。我国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其三,目前专利申请受理总量突破400万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3年超过国外申请量,2006年达到53.4%,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居世界第四位。 第四,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738.0亿元,按当年美元价格计算,增长了105.3倍。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世界位次1978年为二十七位,2004年以后一直居世界第三位。另据2007年8月韩国贸易协会国际贸易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称,中国有958种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占有率排名第一,是拥有占有率位居第一的商品种类最多的国家。第五,据国外有的单位测算,2006年我国消费额占世界消费额的5.4%,居世界第五位。但在这里也需说明:第一,上述中国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是从总体上说的。这就意味着:一方面中国在有些领域(比如第三产业的某些领域)还没有成为经济大国;另一方面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不只是经济大国,还是经济强国。其突出表现,就是继人造卫星上天、航天飞船发射成功之后,2007年又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具体变化的社会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30年来家乡具体变化的社会调研报告摘要:在暑假时间里,我在8月4日至8月10日,通过和村里老人面谈以及和村里干部座谈的形式,充分了解了改革30年以来,我的家乡所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同时发现了伴随着家乡的迅速发展,一些问题例如家乡环境污染问题和孩童管教问题逐渐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在和村干部认真讨论,以及网上查阅相关了资料后,为了更好实现家乡的可持续发展,我向村干部建议了针对这些问题,作为家乡人的我们所应该有的态度以及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通过这次的社会调研,我不仅仅增进了对自己家乡的认识,还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自己,学到了很多在学校里所学不到的东西。关键词:改革开放家乡变化问题建议 8月4日至8月10日,在这一个星期里我从村里老一辈人的口中了解到了瑶琼村近30年的变化。瑶琼村位于晋江市磁灶镇,它随着晋江这个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磁灶镇现在正在力图打造一个大规模的生产加工基地,而在这里面有着瑶琼村很大的功劳,是瑶琼村淳朴的村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造就了这个伟大的成绩。在这7天里,我拜访了村中老一辈的人,在他们眼中,瑶琼村的变化是巨大的。以前,村里没有水泥路,至多就只有柏油路,而且非常的少见,但现在水泥路随处可见。在30年前,全家能够吃饱是非常困难的,但现在吃饱已经是最基本的事情,而且还能够买一点别的东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以前,在瑶琼村中基本没有工厂的存在,每个人都是以务农为主,但现在瑶琼村的工厂到处可见。这表明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中的人都开始了自己的小事业,虽然工厂不算大,但这让村中人民的生活更加丰富。每个人都为了自己的事业去奋斗。我也拜访了瑶琼村的领导干部,他们也认为瑶琼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介绍瑶琼村的一些情况,让我更了解自己的家乡。虽然家乡的变化让我对家乡的未来发展充满期待,但其中也存在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2020 我家的变化

优秀心得体会范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XX 我家的变化《优秀心得体会范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征文:我家的变化》是一篇好的范文,觉得有用就收藏了,这里给大家转摘到。 从1978----XX年,这30年间我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衣、食、住、行上也都有了根本的改观,的美好,让都激情满怀的把事业、家庭、子女教育、生活质量提到了更高的层面上,家庭里其乐融融,充满温馨。 我已经退休16年了,亲身经历了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感受到30年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人们的精神、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喜悦和健康,从而延长了人的寿命,百姓生活有了保障。从衣着上看,日渐靓起来的各种服饰,把人们打扮得五彩缤纷,我也解放了思想,加入了时尚队伍,只要是穿上就显年轻,我就先打扮老伴,选择很阳光的服饰,虽然老啦,也要让人看起来好像比实际年龄小10岁,心中别提多高兴啦。不再是过去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法,这样也显得精神多了。 从住与行上来对比,那更是翻天复地的变化。我们在70年代末仍然住在“一明两暗”的小北屋里,人口多、孩子小,就都挤在一个大床上,另一间屋有两个单人床,那是两个孩子的空间,他们就在床头上钉个板子,放自己的学习用具,我们好的经济条件去买

傢具,什么都凑合,屋里乱七八糟的,好像明天要搬家似的。尤其是冬天,取暖就成了问题,只在堂屋点个铁炉子,使用的蜂窝煤,质量很次,常常是那煤气味儿熏得人头昏脑胀,就这样还买不上那煤,得到清早4--5点钟去煤厂排队,经常是煤还是软摊子哪,就被买主抢走,我也只有去抢,拉回来300斤里没有几块是整的,我学会了团煤球,这就好办了,但可累坏了我。有一次我中了煤气,非常历害,三天不省人事,医生说:血液里有毒。结果输输液就好啦!可把孩子们吓坏了。后于85年搬到石家庄,又相继买了三室两厅的大房子,有了暖气,这回可舒心了。在职时,想都想不到的事,在退休后实现了。在人们鼓起来的“钱袋子”里也改变了出行乘车难的问题。因此,私人轿车日渐增多。就我家而言,大儿子及儿媳各有自己的汽车,小儿子两口也各有车,女儿那边及外孫子都是摩托车、助力车,一来:方便快速,二来:节约时间有利,休假日旅游也方便。 最让我体会深刻的是:儿子、孫女圆了我的出guo梦。他们通过自己的刻苦勤学,分别去了大洋彼岸读书或工作,这在30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如今都一一如愿,而且工作出色,学习优秀,屡屡受到表扬和提升。当今快捷的通信方式,让我们可以“视频交流”如同在身边一样,让人样样满意。因此没有理由不好好的活着,享受这美好生活,这就必须注重科学饮食,从钱袋子里吃出营

改革开放30年征文范文

从我家电脑看变化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二年三班陈宇桓 说到变化,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我家的电脑的变化,那叫一个字――“快”! 关于电脑的变化经过,爸爸是最有发言权的了。 听爸爸说,他的第一台电脑是在十二年前配置的。那一天,他花了所有的积蓄(2000块钱),兴冲冲地从别人手里抱回了一台大家伙――586电脑,这可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宝贝”呀!为此他心里偷偷美了好几天呢!因为当时对其他人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奢侈罕见的物品了。爸爸说,他的好多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来我家看稀奇。没办法,爸爸只好出来维持秩序,说:“别急,别急,排好队伍,慢慢看,慢慢看!”说这话时,他心里暗暗得意,想:这么贵重的东西起码也要用个十年八年的。 可是好景不长,刚用了不到一年,爸爸就发现电脑的速度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了,市场上的电脑又升级了,爸爸的心也又痒了,就咬咬牙,把586电脑卖了,换了一台新的“奔三”电脑。据他说,这下玩起游戏,过瘾多了。 就这样,我家的超级电脑王——老爸,换电脑换上瘾了,只要电脑市场上一有新玩意儿,他就以旧换新,从“奔三”到“奔四”,从普通显示器到液晶显示屏,从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短短几年时间,我家的电脑家族成员不断地“旧貌换新颜”,而且“队伍”也越来越壮大。现在我家的电脑实在是“好又多”:三台液晶显示器电脑和两台笔记本电脑,全家人人手一台,互不争抢。随着电脑的更新,处理速度更快了,而且还安上了刻录机,储存数据更方便快捷。可以下载电影看,就能省下买光盘的钱了。家里还买了路由器,这样家里的几台电脑可以同时上网,互不干扰,只要有客人来,都会开玩笑说我们家是个“小网吧”了。 现在,我家的电脑由原来的打字、玩小扑克等游戏发展到了可以上网,上网方式也有了变化:不再像以前是拨号上网,不仅速度很慢,上网时也不能打电话。现在已经变成了宽带上网,速度快多了,周末完成学习任务后,我也会在神奇有趣的网络海洋里尽情冲浪一番。 听了爸爸的话,看了我家电脑的变化,我忍不住说:“科学家们可真厉害啊!”旁边的妈妈也说:“科技的进步真快啊!” 我和爷爷看族谱 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二年三班孙伟峪 寒假里的一天,我在爷爷的书房里看到了一本大红色的厚厚的书。因为是用繁体字写的,我不大认得所有的字。只看到里面收藏了许多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内容也很丰富,有人物活动照片,有建筑物,有粮票、有奖状等。于是,我奇怪地捧着这本书跑去问爷爷:“爷爷,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呀?”爷爷说:“那是我们孙家的族谱——《孙氏十六世祖家槌家谱》。上面记载了我们孙家海内外几十代人的生活经历。” 爷爷搂着我,我们小心翼翼地翻着。突然,我指着首页上一张黑白照片好奇地问:“这是谁呀?我怎么没见过?”“这是你祖父的祖父的祖父。”爷爷笑呵呵地说。“啊,原来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