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由贵族垄

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借鉴。这种局面带来的效果是

A.维护了社会新秩序,倡导了个性解放 B.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文化的觉醒

C.各派势均力敌,社会得以安定 D.实行法治,建立起理性社会

2.春秋战国时期一位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该思想家的核心观点应是

A.仁政治国 B.以法治国 C.清静无为 D.“兼爱”“非攻”

3.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理先气后

C.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D.格物致知

4.王阳明认为:“良知致人于平等,亦即使之得自由。盖人求得心,则一切外在之标准悉丧失其威权,而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材料表明

A.将权威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 B.继承了程朱理学的纲常礼教

C.追求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 D.为进步思潮产生奠定了基础

5.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文艺复兴时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在本质上共同反映了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B.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C.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D.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6.梁启超说“黄宗羲……在过去二百年间,大家熟视无睹”,但近代以后,却被誉为“中国的卢梭”,是“过去民主思想的伟大代表”。导致黄宗羲思想不同境遇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他的思想主张脱离时代要求 B.近代兴起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C. 反君主政体成为国人的共识

D.救亡图存成为近代思想主题

7.正是有这样的对夷情零碎、模糊的了解,使经世思想家们在鸦片战争之后能够正视对手即来自异邦的夷人…… 在西方殖民者入侵压力下开出的“外来药”,较之先前的“古时丹”无疑是变革性的进步。”文中的“外来药”在当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 B.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为维新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D.传播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

8.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在“抗拒”与“接受”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与上述观点一致的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立民国,实现共和

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9.晚清公使郭嵩焘旅居英国时感叹:“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中国士大夫知此义者尚无其人,伤哉!”据此分析,郭嵩焘

A.沉醉于西方的物质文明 B.固守着天朝上国的观念

C.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突破了中体西用的认识

10.《胡适口述自传》中说:“那个以鼓吹‘中国文艺复兴’和‘文学革命’为宗旨的《新青年》杂志,就逐渐变成中国共产党的机关报,我们北大之内反而没有个杂志发表文章了。”这段话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披着传统文化的外衣

B.新文化运动阵营思想日趋分化

C.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失败

D.胡适公开否定新文化运动

11.陈独秀在1921年发表《青年的误会》-文,其中说:“你说要打破偶像,他就连学行值得祟拜的良师益友也蔑视了。你说学生要有自动的精神、自治的能力,他就不守纪律、不受训练了。……你说要脱离家庭压制,他就抛弃年老无依的母亲……长久这样误会下去,大家想想,是青年的进步还是退步呢?”陈独秀意在

A.反对青年继续追求独立自治

B.纠正西方文化中的消极成分

C.修正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D.批评新文化运动中的极端倾向

1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A.武装反抗的策略 B.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策略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 D.井冈山道路

13.毛泽东曾经指出:“在抗日时期,我们才制定了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这时候,中国民主革命这个必然王国才被我们认识,我们才有了自由。”这里的“合乎情况的党的总路线和一整套具体政策”属于

A.国民革命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D.“三个世界”理论14.“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民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5.90年代初,国务院放开了国家管理的737种生产资料和交通运输价格中的648种,同期也放开了国家管理的农产品收购60种价格中的50种。与此直接相关的是

A.南巡讲话与十四大召开 B.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C.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D.重新启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

16.1952年至1956年4年间,北大定出的科研项目有100项,1956年至1957年有400项。从1958年8月1日开始算起,只用了40天的时间,北大完成的科研项目达到了3406项。材料说明 A“双百”方针推动了科技发展 B.科技领域出现了“大跃进”

C.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优越性 D.向科学进军”热潮初显成效

17.1956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称:“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国家活动和文化科

学的指导思想,这是已经确定的。但是,在学术问题上,在科学研究中,如果有人不采取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或达到了和马克思主义不一致的结论,他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评论围绕的主题是

A.“双百”方针的实施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18.“×××,教授。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至黑龙江上山下乡;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6年到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履历反映了:

A.“教育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紧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的受教育权利,为后来此人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19.为了装饰神庙,希腊人开始更多地采用神像。按照古希腊“神人同形同性”的观念,神是被道德化了的人,所以经常被塑造成最魁伟、最完美的人的形象。这反映出古希腊人

A.追求崇尚美的价值观念 B.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实现

C.主张人对自然的改造 D.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观念

20.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用单一的物质元素来解释世界本原,后来,苏格拉底等思想家则以思想作为解释世界本原的主要因素,并认为物质是占第二位的因素。这反映出

A.自然哲学是西方人文主义最初体现 B.苏格拉底对世界的认识更加科学合理

C.古希腊哲学研究从自然向社会转变 D.客观真理是古希腊哲学家的共同追求

21.对人的强调使智者学派谴责奴隶制度和战争,并支持民众的大部分事业。但另一方面,又有许多希腊人,特别是那些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令保守派“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的主要原因是智者学派

A.反对迷信,强调人的自由 B.认为世间没有是非之别,忽视道德

C.强调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 D.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22.在信仰问题上,普罗塔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A.公开反对原始神灵

B.强调理性的重要性

C.注重对人的思考

D.因违法遭到了惩罚

23.苏格拉底曾说:“我认为,想要得到正确的判断,要根据知识,而不应根据多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苏格拉底批判雅典民主制的弊端

B.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C.苏格拉底反对雅典民主制度

D.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

24.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有权利告诉别人应该信仰什么,也没有能够剥夺别人自由思考的权利。……没有对每一个问题利弊的详尽调查,任何人都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所以人们必须拥有公开讨论一切问题的完全自由,而不必担忧受到政府的干预。”这里苏格拉底旨在强调

A.自由平等的重要性

B.公民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的

C.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D.思想自由和理性探索的合理性

25.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控诉不敬城邦认可的神灵而判处死刑;普罗塔戈拉因在《论神》中说“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其著作被焚毁;悲剧家欧里庇得斯也因“不敬神”被起诉,被迫离开雅典,客死异乡。对此表述最准确的是

A.神在雅典人心中地位提高

B.人文精神并非是雅典主流思想

C.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繁荣 D.统治阶级利用神权来巩固统治

26.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明确提出了“哲学王”的思想:“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柏拉图提出这一思想的背景是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暴露 B.雅典民主正处于鼎盛时期

C.雅典的政治民主化改革尚未彻底完成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激化

27.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到“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一观点产生于

A.智者运动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28.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是矛盾的。彼特拉克曾这样讲过:“当这颗心灵思考或谈到宗教时,即在思考和谈到最高真理、真正幸福和永恒的灵魂的拯救时,我肯定不是西塞罗主义者或柏拉图主义者,而是基督徒。”通过这则材料能说明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然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仍主张听命于天主教教士说教

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顺从人性追求现实幸福

D.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主张追求自然赋予的各项权利

29.英国学者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里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属于个人主义的,它既不是一种信条,也不是一种哲学体系;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也不想把自己组织成一种运动,它只以受过教育的阶级为对象,这是人数有限的城市或贵族精英”。据此,阿伦·布洛克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运动的局限性主要是

A.对思想解放作用有限 B.是无组织的少数人行动

C.局限于上层知识分子 D.对政治领域的影响有限

30.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之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

A.人文主义因信称义 B.人文主义因行称义

C.民主政治蒙昧主义 D.城邦文明因信称义

31.马丁·路德提出:“让每个知道自己是基督徒的人确知:我们都是祭司,我们彼此没有分别,即是说,我们对于圣道和一切圣礼都有同等的权利.”这一主张在当时最主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神学的迷信

B.顺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C.有利于各民族国家的形成

D.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特权

32.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这最能说明宗教改革的本质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33.哥白尼的日心说曾遭到路德的恶毒咒骂,而著名的西班牙人文主义者塞尔维特,在正要发现血液循环的时候,虽然逃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监狱,却最终惨死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这说明

A.宗教改革发展了人文主义 B.教会对人文主义爱恨交加

C.宗教改革具有反理性特点 D.新教反对宗教信仰的自由

34. 宗教改革前,关于教皇和皇帝的权力,有这样一种形象的比喻;教皇是太阳,皇帝是月亮;宗教改革后,人们换了一种说法:上帝的归上帝,凯撒(泛指皇帝)的归凯撒。这种认识的改变反映了

A.教皇和皇帝的权力一直是平等的 B.教皇的权力在上升,皇帝的权力在下降

C.教皇的权力始终大于皇帝的权力 D.皇帝的权力在上升,教皇的权力在下降

35.马克思在谈到宗教改革时说:“它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封建统治和人文主义

C.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D.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二、材料分析题。(共30分)

3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在书(《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中国儒家的“三世”说附会在一起,……。他认为时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统治的中国社会是“据乱世”,而要达到所谓的“太平世”,即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的社会,就必须先对“据乱世”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升平世”。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通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表示,“若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

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制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 ——萧功秦《危机

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材料三 甲午一战……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了一层次。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之构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三世说”明显受到西方哪一思想的影响?康有为认为中国

怎样才能实现“太平世”的理想?(4分)

(2)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

力是什么?(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在文化自觉上又上一层次”的主要表现。列举近代前期(1840~1919年),中国知识精英向西方学习的另外两个层次。(6分)

(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知识精英寻求救国道路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因素。(6分)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解放前最高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7年合计100100100100100

工科17.831.634.837.737.0

农科 6.6 6.2 6.9 6.17.7

林科— 1.6 1.1 1.2 1.4

医科7.713.913.013.711.1

师范13.511.916.518.826.0

文科10.57.87.1 6.7 4.4

理科 6.4 5.1 5.0 5.8 6.5

财经11.416.511.5 6.4 2.7

政法24.4 2.8 2.0 1.8 1.9

体育0.40.10.20.50.7

艺术 1.6 2.5 1.9 1.30.6

——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特征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表格中的一种或多种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历史参考答案

1-10 BAADA DAADB 11-20 BDBCA BABDC

21-30 BCADB ACACA 31-35 DDCDC

36.(1)达尔文进化论。(2分)政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分)

(2)《孔子改制考》的出版;冲击了传统儒学思想。(2分)封建守旧势力强大。(2分)

(3)变革中国政治制度。(2分)科学技术(器物);思想文化。(4分)

(4)民族危机、专制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西方文化。(6分)

37.【答案】示例一:特征:高等教育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一五”计划重点开展工业化建设,国家需要大批专业化的工科技术人员,因而高等院校中1952年后工科的学生数量大幅增加,这反映了高等教育为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服务的特征。

示例二: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提高国民文化素质。

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国民文化素质水平普遍较低,国家建设需要大批的教师队伍来推动全民教育的发展,因而此时期为落实“全民教育”的方针,高等院校中师范类学生的数量增加相对较多。

示例三:特征:高等教育发展注重改善国民生活。

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医疗条件极差,广大百姓得不到医疗保证,国家需要大批的医护人员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状况,因而高等院校中医科学生数量相对稳定。(注:“示例”仅作参考,且答出一个“示例”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