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并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明白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结合生活情境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10℃,零下10℃,零下30℃.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和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1)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2)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1)能用我们已学过的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

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

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以温度为例,通常规定零上为正,零下为负;零上10℃就用10℃表示,零下5℃则用-5℃来表示.

(2)怎样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你们能否从天气预报出现的标记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例1中,我们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则为负.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作3千米,向西2千米应记作

-2千米.

后面的例子让学生来说(注意词的表达).

在以上的讨论中,出现了哪些新数?

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面我们引进了-5,-2,-237,-0.7等数.像这样的一些新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过去学过的那些数(零除外),如10,3,500,1.2等,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正数前

面有时也可放一个“+”(读作“正”),如5可以写成+5.

注意: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三、例题讲解

【例1】(1)与去年相比,某乡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扩大了10hm2(公顷),小麦的种植面积减少了5hm2,

油菜的种植面积不变,写出这三种农作物今年种植面积的增加量;

(2)某市12315中心2011年国庆期间受理消费申诉件数:日用百货类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0%,家用电子电

器类比上年下降了20%,写出这两类消费商品申诉件数的增长率.

【答案】(1)与去年相比,该乡今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增加了10hm2,小麦种植面积增加了-5hm2,油菜种植

面积增加了0hm2.

(2)与上年同期相比,消费商品申诉件数:日用百货类增长了10%,家用电子电器类增长了-20%.

【例2】(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

增长值;

(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

美国减少6.4%, 德国增长1.3%,

法国减少2.4%, 英国减少3.5%,

意大利增长0.2%, 中国增长7.5%.

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

【答案】(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增加-1kg,小强体重增加0kg.

(2)六个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是:

美国-6.4%, 德国 1.3%,

法国-2.4%, 英国-3.5%,

意大利0.2%, 中国7.5%.

四、巩固练习

1.-10表示支出10元,那么+50表示;如果零上5度记作5℃,那么零下2度记作;如果

上升10m记作10m,那么-3m表示;太平洋中的马里亚纳海沟低于海平面达11 034米,可记作海拔

米(即低于海平面11 034米).比海平面高50m的地方,它的高度记作海拔;比海平面低30m的地方,

它的高度记作海拔.

2.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10±0.05(单位:mm),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10mm,加工要求最大

不超过标准尺寸,最小不超过标准尺寸.

【答案】 1.收入50元,-2℃,下降3m,-11034,+50m,-30m; 2.0.05mm,-0.05mm.

五、课堂小结

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哪种意义的量为正是可以任意规定的.如果把一种意义的量

规定为正,则相反意义的量规定为负.常将“前进、上升、收入、零上温度”等规定为正,而把“后退、下降、支出、零下温度”等规定为负.

1.2 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

第1课时数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知道数轴上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数轴画法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类比、猜想,初步理解数与形的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提几个问题,看大家学得怎样.

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类似于这种用带有刻度的物体表示数的东西还有哪些(直尺、弹簧秤等)?

教学中,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

演示从温度计抽象成数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同时把类比的思想方法贯穿于概念的形成过程.

二、讲授新课

1.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7页,思考并讨论:

(1)25℃用正数表示;0℃用数表示;零下10℃用负数表示.

(2)数轴要具备哪三个要素?

(3)原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4)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3的点在什么位置?

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5)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11

2

2.数轴的画法.

师生共同总结数轴的画法步骤:

第一步:画一条直线(通常是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O,叫做原点,用这点表示数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这条直线的一个方向为正方向(一般取从左到右的方向,用箭头表示出来).相反的方向就是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适当地选取一条线段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也就是在0的右面取一点表示1,0与1之间的长就是单位长度(相当于温度计上1℃占1小格的单位长度).

在数轴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这些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它们依次表示-1,-2,-3,…….

3.数轴的定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位置的选定、正方向的选择、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人为规定的,此外,直线也不一定是水平的.

动态演示各种类型的数轴,认识并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的依据.

三、例题讲解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几个例题.

【例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

分析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数轴的这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案】都不正确,(1)缺少单位长度;(2)缺少正方向;(3)缺少原点;(4)单位长度不一致.

【例2】说出下图所示的数轴上A、B、C、D各点表示的数.

【答案】点C在原点表示0,点A在原点左边与原点距离2个单位长度,故表示-2.同理,点B表示-3.5.点D在原点右边与原点距离2个单位长度,故表示2.

【例3】把下面各小题的数分别表示在三条数轴上:

(1)2,-1,0,-32

,+3.5;

3

(2)-5,0,+5,15,20;

(3)-1 500,-500,0,500,1 000.

【答案】略.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并不是数轴上的所有点都表示有理数.

2.画数轴时,原点的位置以及单位长度的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取,注意不要漏画正方向、不要漏画原点,单位长度一定要统一,数轴上数的排列顺序(尤其是负数)要正确.

第2课时相反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2.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会对含有多重符号的数进行化简.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

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相反数的代数定义与几何定义,熟练地求出一个已知数的相反数.

【难点】多重符号的数的化简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出几个题目考考大家.

1.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6与-6,-312与31

2,-1.5与1.5.

想一想:在数轴上,表示每对数的点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观察数6与-6,-312

与312

,-1.5与1.5有何特点.观察每组数所对应的两个点的位置关系有什么规律. 学生归纳:每组中的每个数只有符号不同,它们所对应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侧,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二、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1.发现并总结相反数的定义.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理解:

代数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定义:在数轴上原点两旁,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说明:“互为相反数”的含义是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因而不能说“-6是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是相反数定义的一部分.这是因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到原点的距离就是0,0是唯一的相反数仍等于它本身的数. 三、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例题.

【例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5是5的相反数.( ) (2)5是-5的相反数.( ) (3)5与-5互为相反数.( ) (4)-5是相反数.( )

【答案】 (1)√ (2)√ (3)√ (4)×

【例2】 (1)分别写出5、-7、-31

2、+11.2的相反数;(2)指出-2.4是什么数的相反数. 【答案】 (1)5的相反数是-5.-7的相反数是7.-31

2的相反数是31

2.+11.2的相反数是-11.2. 我们通常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的相反数.例如-(-4)=4,-(+5.5)=-5.5;同样,在一个数前面添上“+”号,表示这个数本身.例如+(-4)=-4,+(+12)=12.

(2)-2.4是2.4的相反数. 【例3】 化简下列各数:

(1)-(+10); (2)+(-0.15); (3)+(+3); (4)-(-20).

【答案】 (1)-(+10)=-10;(2)+(-0.15)=-0.15;(3)+(+3)=+3=3;(4)-(-20)=20. 四、巩固练习

课本P 10练习的第1~3题.

【答案】 1.5,-1,3,2.6,-1.2,0.9,-1

2. 2.(1)2.8 -

3.2 (2)4 -7 (3)-8 9 3.C 五、课堂小结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从数轴上看,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就是找一个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

2.相反数是表示具有特定关系(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单独一个数不能被称为相反数,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3.正号“+”的功能是对一个数的符号予以确认;而负号“-”的功能是对一个数的符号予以改变.

第3课时绝对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2.明确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和几何意义,会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会在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条件下求这个数.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一个已知数的绝对值的方法及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

【难点】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定义的导出与对“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几个题目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

1.在数轴上分别标出-5,3.5,0及它们的相反数所对应的点.

2.在数轴上找出与原点距离等于6的点.

3.相反数是怎样定义的?

引导学生从代数与几何两方面的特点出发回答相反数的定义.从几何方面可以说在数轴上原点两旁,离开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从代数方面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由此引入新课,归纳出绝对值的定义.

二、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1.发现、总结绝对值的定义.

我们把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数-6与表示数6的点与原点的距离都是6,所以-6和6的绝对值都是6,记作|-

6|=|6|=6.同样可知|-4|=4,|+1.7|=1.7.

2.试一试: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由绝对值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

|= ;

(1)|+2|= ,|1

5

(2)|0|= ;

(3)|-3|= ,|-0.2|= .

师引导学生概括:通过对具体数的绝对值的讨论,并注意观察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的数(负数)的绝对值又有什么特点.由学生分类讨论,归纳出数a的绝对值的一般规律:

(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0的绝对值是0;(3)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即①若a>0,则|a|=a;

②若a<0,则|a|=-a;

③若a=0,则|a|=0. 3.绝对值的非负性.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不论有理数a 取何值,它的绝对值总是正数或0(通常也称非负数),绝对值具有非负性,即|a|≥0. 三、例题讲解

【例1】 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71

2

,+110

,-4.75,10.5. 【答案】 |-712

|=712

;|+

110|=1

10

;|-4.75|=4.75;|10.5|=10.5 【例2】 计算:(1)|0.32|+|0.3|; (2)|-4.2|-|4.2|; (3)|-2|-(-2).

分析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必须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然后由绝对值的性质得到.在(3)中要注意区分绝对值符号与括号的不同含义.

【答案】 (1)0.62; (2)0; (3)43

. 四、巩固练习

课本P 11~P 12练习的第1~5题.

【答案】 1.略 2.3,1.5,0,5,0.02,34,16

,100 3.(1)17 (2)1 (3)0 (4)6 4.D 5.8,8,14,14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可以从其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两方面考虑,从几何方面看,一个数a 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它具有非负性;从代数方面看,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求一个数的绝对值时注意先判断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1.3 有理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借助数轴直观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两个负数大小比较的推理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比较大小的法则. 【难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1.任意写出两个正数,在数轴上画出表示它们的点,较大的数与较小的数的对应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2.1℃与-2℃哪个温度高?-1℃与0℃哪个温度高?这个关系在温度计上表现为怎样的情况?

二、讲授新课

1.发现、总结:

(1)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发现上面的温度总比下面的高,与之类似,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在数轴上,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右边,这说明了什么? (3)由学生归纳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在数轴上,画出表示-2和-5的点,这两个数中哪个较大?再找几对类似的数试一下,从中你能概括出直接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法则吗?

(5)我们发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这样,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只要比较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就可以了.

2.例如:(1)比较-3,0,2的大小;(2)比较两个负数-34

和-23

的大小.

(1)解法一 先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3,0,2的点,由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得到-3<0<2. 解法二 直接由“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的规律得出-3<0<2. (2)①先分别求出它们的绝对值:|-34

|=34=912

,|-23

|=23=812. ②比较绝对值的大小:∵9

12>8

12 ∴34>23 ③得出结论:-34

<-23

. 3.归纳: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法则:

(1)负数小于0,0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2)两个正数,应用已有的方法比较; (3)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三、例题讲解

师:下面一起来做几个例题巩固一下吧! 【例1】 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 (1)-1与-0.01; (2)-|-2|与0; (3)-(-0.3)与-13; (4)-(-19

)与-|-1

10|. 【答案】 (1)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1|=1,|-0.01|=0.01,且1>0.01, ∴-1<-0.01.

(2)化简:-|-2|=-2,因为负数小于0,所以-|-2|<0. (3)这是一个正数、一个负数比较大小, ∵-(-0.3)=0.3,正数大于负数, ∴-(-0.3)>-1

3. (4)分别化简两数,得: -(-1

9)=1

9,-|-1

10|=-110,

∵正数大于负数,∴-(-19)>-|-1

10|.

说明:①要求学生严格按此格式书写,训练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②注意符号“∵”、“∴”的写法、读法和用法;

③对于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可以不必再借助于数轴而直接进行; ④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要通分,将分母化为相同. 【例2】 用“>”连接下列各数: 2.6,-4.5,110

,0,-223

.

分析 多个有理数比较大小时,应根据“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和0,负数小于一切正数和0,0大于一切负数而小于一切正数”进行分组比较,即只需正数和正数比、负数和负数比.

【答案】 2.6>1

10>0>-22

3>-4.5. 四、巩固练习

课本P 15练习第1~3题. 【答案】略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先由学生叙述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实际上是由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来确定.学习了绝对值以后,就可以不必利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了.

2.要求学生严格按格式书写,训练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提醒学生注意符号“∵”、“∴”的写法、读法和用法.

1.4 有理数的加减

第1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导出和运用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口头表达以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归纳、比较,体验数学学习交流的探索性和创造性,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在小学里我们已经学过了正整数、正分数(包括正小数)及数0的四则运算.现在引入了负数,数的范围扩大到了有理数,那么如何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呢?

2.问题:

一位同学沿着一条东西向的跑道,先走了20米,又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我们知道,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可以用加法来解答.可是上述问题得不到确定的答案,因为问题中并未指出行走方向. 二、讲授新课

1.发现、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必须把问题说得详细些,并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

(1)若两次都是向东走,很明显,一共向东走了50米,写成算术就是:(+20)+(+30)=+50,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50米处.这一运算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2)若两次都是向西走,则他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50米处,写成算式就是:(-20)+(-30)=-50. 思考:还有哪些可能情形?你能把问题补充完整吗?

(3)若第一次向东走20米,第二次向西走30米.我们先在数轴上表示如图:

写成算式是(+20)+(-30)=-10,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10米处.

(4)若第一次向西走20米,第二次向东走30米,写成算式是:(-20)+(+30)=( ),即这位同学位于原来位置的( )方( )米处.

后两种情形中两个加数符号不同(通常可称异号),所得和的符号似乎不能确定,让我们再试几次:

你能发现和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4)+(-3)=( ); (+3)+(-10)=( ); (-5)+(+7)=( ); (-6)+2=( ). 再看两种特殊情形:

(5)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向东走了30米.写成算式是:(-30)+(+30)=( ).

(6)第一次向西走了30米,第二次没走.写成算式是:(-30)+0=( ).我们不难得出它们的结果. 2.概括.

师:综合以上情形,我们得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意:

一个有理数由符号和绝对值两部分组成,所以进行加法运算时,必须分别确定和的符号和绝对值.这与小学阶段学习加法运算不同. 三、例题讲解

教师出示例题. 【例1】 计算:

(1)(+2)+(-11); (2)(+20)+(+12); (3)(-11

2)+(-2

3); (4)(-3.4)+4.3. 【答案】 (1)原式=-(11-2)=-9; (2)原式=+(20+12)=+32=32;

(3)原式=-(112+23)=-21

6; (4)原式=+(4.3-3.4)=0.9.

【例2】 足球循环赛中,红队胜黄队4∶1,黄队胜蓝队1∶0,蓝队胜红队1∶0,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 分析 (1)每队进球总数记为正,失球总数记为负,这两个数的和为该队的净胜球数.

(2)比赛双方中一方的进球数也是对方的失球数.三场比赛中,红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数为 + = ;黄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 ;蓝队共进 球,失 球,净胜球数为 + = . 四、巩固练习

课本P 19练习的第1、2题. 【答案】 略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从实例出发,经过比较、归纳,得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今后我们经常要用类似的思想方法研究其他问题.

2.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要同时注意确定“和”的符号与计算“和”的绝对值这两个问题.

第2课时 有理数的加法(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加法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作用,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优化运算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优化运算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使运算简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1.指名学生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计算:(1)6.18+(-9.18); (2)(+5)+(-12);

(3)3.75+2.5+(-2.5); (4)1

2+(-2

3)+(-1

2)+(-1

3).

说明:通过练习巩固加法法则,突出计算简化问题,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发现、总结.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这两个运算律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也是成立的吗?

(2)探索:

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和○+□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和□+(○+◇)

(3)总结:

让学生总结出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 这样,多个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加,使计算简化. 三、例题讲解

教师板书例题并和学生共同完成. 【例1】 计算:

(1)(+26)+(-18)+5+(-16); (2)(-123

)+112

+(+714

)+(-213

)+(-812

).

【答案】 (1)原式=(26+5)+[(-18)+(-16)]=31+(-34)=-(34-31)=-3.

(2)原式=[(-123

)+(-213

)]+[112

+(-812

)]+714

=(-4)+(-7)+714

=(-4)+[(-7)+714

]=(-4)+14

=-(4-14

)=-334

. 从几个例题中你能发现应用运算律时,通常将哪些加数结合在一起,能使运算简便吗? 【例2】 运用加法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1)(+66)+(-12)+(+11.3)+(-7.4)+(+8.1)+(-2.5); (2)(+325

)+(-278

)+(-3512

)+(-118

)+(+535

)+(+5512

); (3)(+614

)+(+12

)+(-6.25)+(+13

)+(-79

)+(-56

).

分析 利用运算律将正、负数分别结合,然后相加,可以使运算比较简便;有分数相加时,利用运算律把分母相同的分数结合起来,将带分数拆开,计算比较简便.一定要注意不要遗漏括号.相加的若干个数中出现了相反数时,先将相反数结合起来抵消掉,或通过拆数、部分结合凑成相反数抵消掉,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答案】 (1)原式=(66+11.3+8.1)+[(-12)+(-7.4)+(-2.5)]=85.4+(-21.9)=63.5.

(2)原式=(3+2

)+(5+3

)+[-(2+7

)]+[-(1+1

)]+(5+5

)+[-(3+5

)] =3+5+25+3

5+(-2)+(-1)+(-7

8)+(-1

8)+5+(-3)+5

12+(-5

12)=7. (3)原式=(+614

)+(-6.25)+(12+13

)+(-56

)+(-79

)=-79

.

【例3】 10袋小麦的质量(单位:kg)分别如下: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这10袋小麦一共多少kg?如果每袋小麦以90kg 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kg 或不足多少kg?

【解】 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905.4(kg). 90×10=900(kg),905.4-900=5.4(kg).

答:这10袋小麦一共905.4kg.如果每袋小麦以90kg 为标准,10袋小麦总计超过5.4kg. 四、巩固练习

课本P 20练习的第4、5题. 【答案】 略

五、课堂小结

师引导学生小结:

三个以上的有理数相加,可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任意改变加数的位置,简化运算.常见技巧有:

1.凑零凑整: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结合先加;和为整数的加数结合先加.

2.同号集中:按加数的正负分成两类分别结合相加,再求和.

3.同分母结合:把分母相同或容易通分的结合起来.

4.带分数拆开:计算含带分数的加法时,可将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拆开,分别结合相加.注意带分数拆开后的两部分要保持原来分数的符号.

第3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

2.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

【难点】法则本身的推导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问你们几个问题,看大家对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怎么样.

1.指名学生叙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2.计算:(1)(-2)+(-6);(2)(-8)+(+6).

3.问题:

在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达127℃,太阳落下后的“月夜”气温竟下降到-183℃,请问在月球上温差是多少度?(310℃.)

通过分析启发学生应该用减法计算上题,从而引出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发现、总结.

(1)回忆: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例如计算(-8)-(-3)也就是求一个数,使这个数与-3相加等于-8.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有(-5)+(-3)=-8,所以(-8)-(-3)=-5.①

减法运算的结果得到了.

试一试:再做一个填空:(-8)+( )=-5,容易得到(-8)+(+3)=-5.②

比较①、②两式,我们发现:-8“减去-3”与“加上+3”结果是相等的.

(2)再试一次:10-6=(4),10+(-6)=(4),得10-6=10+(-6).

(3)概括:上述两例启发我们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来进行计算.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如果用字母a、b表示有理数,那么有理数减法法则可表示为:a-b=a+(-b).

三、例题讲解

【例1】计算:

(1)(-32)-(+5); (2)7.3-(-6.8);

(3)(-2)-(-25); (4)12-21.

【答案】(1)(-32)-(+5)=-32-5=-37.

(2)7.3-(-6.8)=7.3+6.8=14.1.

(3)(-2)-(-25)=(-2)+25=23.

(4)12-21=12+(-21)=-9.

【例2】某次法律竞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20分,答错一题扣10分,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

【答案】20-(-10)=20+10=30(分),

即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相差30分.

四、巩固练习

课本P21~P22练习的第1~4题.

【答案】略

五、课堂小结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

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把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不变.

第4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并了解代数和概念.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有理数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进行计算,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并体会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难点】将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回顾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

教师指名学生说出: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4.符号“+”和“-”各表达什么意义?

5.指名化简:+(+3);+(-3);-(+3);-(-3).

6.学生口算:

(1)2-7; (2)(-2)-7; (3)(-2)-(-7); (4)2+(-7); (5)(-2)+(-7); (6)7-2; (7)(-2)+7; (8)2-(-7). 二、讲授新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新课. 1.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

以上口算题中(1),(2),(3),(6),(8)都是减法,按减法法则可写成加上它们的相反数.同样,(-11)-7+(-9)-(-6)按减法法则应为(-11)+(-7)+(-9)+(+6),这样便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算式.几个正数或负数的和称为代数和.

再看16-(-2)+(-4)-(-6)-7写成代数和是16+2+(-4)+6+(-7).既然都可以写成代数和,正号可以省略,每个括号都可以省略,如:(-11)+(-7)+(-9)-(-6)=-11-7-9+6,读作“负11、负7、负9、正6的和”,运算上可读作“负11减7减9加6”;16+2+(-4)+6+(-7)=16+2-4+6-7,读作“正16、正2、负4、正6、负7的和”,运算上读作“16加2减4加6减7”.

2.加法运算律的运用: 既然是代数和,当然可以运用有理数加法运算律:a+b=b+a,(a+b)+c=a+(b+c). 三、例题讲解

【例1】 把(+23

)+(-45

)-(+15

)-(-13

)-(+1)写成省略正号的和的形式,并把它读出来. 【答案】 原式=(+2

3)+(-4

5)+(-1

5)+(+1

3)+(-1)=23-45-15+1

3-1=-1. 读作:“23

、-45

、-15

、13、-1的和”. 【例2】 计算:

(1)(+7)-(+8)+(-3)-(-6)+2; (2)3

4+(-1

6)-1

3-(-1

8).

【答案】 (1)(+7)-(+8)+(-3)-(-6)+2 =(+7)+(-8)+(-3)+(+6)+2(减法法则) =(7+6+2)+(-8-3)(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15-11=4. (2)34

+(-16

)-13

-(-18

)

=3

4+(-1

6)+(-1

3)+(+1

8)(减法法则) =(34+1

8

)+(-16-13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78-12=38.

【例3】 一批大米,标准质量为每袋25kg.质检部门抽取10袋样品进行检测,把超过标准质量的千克数

这10袋大米总计质量是多少千克?

【答案】1+(-0.5)+(-1.5)+0.75+(-0.25)+1.5+(-1)+0.5+0+0.5

=[1+(-1)]+[(-0.5)+0.5]+[(-1.5)+1.5]+[0.75+(-0.25)]+0.5=1(kg)

25×10+1=251(kg).

答:这10袋大米的总计质量是251kg.

四、巩固练习

(1)课本P25练习题.

(2)-3,+5,-7的代数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多少?

【答案】(1)略(2)(|-3|+|+5|+|-7|)-(-3+5-7)=20

五、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1.有理数的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

2.因为有理数加减法可统一成加法,所以在加减运算时,适当运用加法运算律,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使运算简便.但要注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

1.5 有理数的乘除

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熟练进行两个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加深对法则的理解并能熟练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交流合作,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面所学的知识.

1.指名计算:(-2)+(-2)+(-2).

2.师:你们知道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吗?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生讨论并发言.

3.师:那么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所学的运算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学生讨论并发言.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讲授新课

1.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1)研究实际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1:一只小虫沿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向东爬行2分钟,那么它现在位于原来的位置的哪个方向,相距多少米?

我们知道,这个问题可用乘法来解答:3×2=6① 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东方6米处.

注意:这里我们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如果上述问题变为:

问题2:小虫向西以每分钟3米的速度爬行2分钟,那么结果有何变化? 这也不难,写成算式就是:(-3)×2=-6② 即小虫位于原来位置的西方6米处. (2)引导学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 当我们把“3×2=6”中的一个因数“3”换成它的相反数“-3”时,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一般地,我们有: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3)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论,3×(-2)=? (-3)×(-2)=? (学生答)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此外,把(-3)×0=0同3×0=0作比较.

(4)综合上面的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5)继而教师强调指出:

“同号得正”中正数乘以正数得正数就是小学时期学习的乘法,有理数中特别注意“负负得正”和“异号得负”.

用有理数乘法法则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由于介入了负数,使乘法变得较复杂了,但并不难,关键仍然是乘法的符号法则:“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一旦确定,就归结为小学的乘法了.

因为,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更需时时强调:先定符号后定值.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1)(-5)×(-6); (2)(-3

)×1

; (3)(-35

)×(-53

); (4)8×(-1.25). 【答案】 (1)(-5)×(-6)=+(5×6)=30. (2)(-32

)×16

=-(32

×16

)=-14

. (3)(-3

5)×(-5

3)=+(3

5×5

3)=1. (4)8×(-1.25)=-(8×1.25)=-10.

【例2】 用正负数表示气温的变化量,上升为正,下降为负,登山队攀登一座山峰,每向上攀登1km 气温的变化量为-6℃,向上攀登3km 后气温有什么变化?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四、巩固练习

课本P 31练习第1~3题. 【答案】 略 五、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要牢记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就是“负负得正”.

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2.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由具体实例抽象概括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过程,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善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谁能叙述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指名口算:

(1)5×(-6); (2)(-6)×5;

(3)[3×(-4)]×(-5); (4)3×[(-4)×(-5)].

二、讲授新课

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运算律:

(1)问题:

在小学里,我们曾经学过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这三个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运算中也是成立的吗?

(2)探索:

任意选择两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和○×□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和□×(○×◇)

任意选择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算式的运算结果.

□×(○+◇)和□×○+□×◇

(3)总结:让学生总结出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即ab=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即(ab)c=a(bc).

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即

a(b+c)=ab+ac.

(4)根据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出:三个以上有理数相乘, 可以任意交换乘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相乘.

(5)师:多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时,积是多少?因数都不为零时,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生:①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零,积为零.②几个不为零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2.问题:

(1)计算:(-2)×5×(-3),有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好? (2)计算:(14+16-12

)×12,有几种不同的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好? 三、例题讲解

【例1】 计算:

(1)(-10)×13×0.1×6= ; (2)(-10)×13×0.1×(-6)= ; (3)(-10)×(-13)×(-0.1)×6= ; (4)(-10)×(-13)×(-0.1)×(-6)= . 【答案】 (1)-2 (2)2 (3)-2 (4)2

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地,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例2】 计算:

(1)8+(-0.5)×(-8)×3

4; (2)(-3)×56

×(-145

)×(-0.25); (3)3

4×(8-113-1415);

(4)4×(-12)+(-8)×(-5)+16.

【答案】 (1)原式=8+12

×34

×8=8+3=11.(先乘后加) (2)原式=-3×56

×95

×14

(先定符号) =-11

8. (后定值)

(3)原式=34

×8-34

×43-34

×1415

=6-1-710

=4310

.

(4)原式=8×(-6)+8×5+8×2=8×(-6+5+2)=8×1=8.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应用运算律,可使运算简便.有时需要先把算式变形,才能用分配律.如(3),还有时需反向运用分配律. 四、巩固练习

课本P 32练习第1~3题. 【答案】 略 五、课堂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精读多个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并强调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3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理数倒数的意义.

2.掌握有理数的除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除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有理数除法法则及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合作交流,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除法法则.

【难点】商的符号的确定以及对零不能作除数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前面的知识. 1.教师指名学生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2.叙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3.计算: (1)(-6)×12

;

(2)(-0.5)×(-1)×3

16×(-8)×11

3; (3)(-3)×(+7)-9×(-6); (4)6

25÷(4

5). 二、讲授新课

1.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除法法则: (1)问题:

“一个数与2的乘积是-6,这个数是几?”你能否回答?这个问题写成算式有两种: 2×(?)=-6,(乘法算式) 也就是(-6)÷2=(?) (除法算式)

由2×(-3)=-6,我们有(-6)÷2=-3.另外,我们还知道:(-6)×12

=-3.所以,(-6)÷2=(-6)×12

.这表明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来进行计算.

(2)探索:

填空:

8÷(-2)=8×( ); 6÷(-3)=6×( ); -6÷( )=-6×13

; -6÷( )=-6×23. (3)总结:

让学生总结除法法则、倒数的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 注意:0不能作除数.

2.探讨总结出有理数除法类似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因为除法可化为乘法,所以有理数的除法有与乘法类似的法则: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 1.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是从实际需要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并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常用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难点】明白学习负数的必要性,能结合生活情境举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或听过广播中的天气预报吗?中国地形图上的温度阅读.(可让学生模拟预报)请大家来当小小气象员,记录温度计所示的气温:25℃,10℃,零下10℃,零下30℃. 为书写方便,将测量气温写成25℃,10℃,-10℃,-30℃. 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哪些数,它们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在生活中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产生了数1,2,3,…;为了表示“没有”,引入了数0;有时分配和测量的结果不是整数,需要用分数(小数)表示.总之,数是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和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讲授新课 1.相反意义的量: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事情): 例1: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和向西行驶2千米. 例2:温度是零上10℃和零下5℃. 例3:收入500元和支出237元. 例4:水位升高1.2米和下降0.7米. 例5:买进100辆自行车和卖出20辆自行车. (1)试着让学生考虑这些例子中出现的每一对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具有相反意义,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下降、买进和卖出都具有相反意义.) (2)你能举出几对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 2.正数和负数: (1)能用我们已学过的数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吗?例如,零上5℃用5来表示,零下5℃呢?也用5来表示,行吗? 说明:在天气预报图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一般地,对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把其中一种 意义的量规定为正,用过去学过的数来表示;把与它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用过去学过的数(零除外)前面放 一个“-”(读作“负”)号来表示.

沪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制定日期:20##-

教学进度表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教材内容: 本册内容是精选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些,本学期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时整式、分式、图形的运动等。根据课程标准,在学生对数的通性、通法充分理解和掌握了解方程(组)的基础上再学习整式,使学生逐渐体会代数的思想。通过数到式的学习提高学生抽象表述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在分式这章中,主要学习分式的概念、基本性质与运算,而在数学思想上主要学习类比的思想,通过类比分数的有关运算法则,得出分式的运算法则。图形的运动这一章的学习,定位在操作感知、试验几何的阶段,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例、操作试验,理解图形和图形运动的有关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平行、全等等几何概念作好数学知识的准备。 二、教材目标: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理解代数式的意义。 2、通过列代数式,初步掌握文字语言与符号语言之间的转换,领悟字母“代”数 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3、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及乘方的运算法则,掌握平方差公式、两数和 (差)的平方公式及其简单的运用。 4、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分组分解法、公式法和二次项系 数为1时的十字相乘法等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 5、理解分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基本性质,通过与分数运算法则的类比,掌握分式 的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6、展现整数指数幂的扩展过程,理解正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的概念,掌握有关整数指数幂的乘(除)、乘方等运算法则。 7、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描述,理解图形平移的意义。 8、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图形的旋转及其基本特征,知道旋转对称图形,知道 中心对称图形是旋转对称图形的特征,理解中心对称的意义。 9、通过操作活动,认识平面图形的翻折过程,理解轴对称的意义。 10、在认识图形基本运动的过程中,感知几何变换思想,知道在经过平移、旋 转、翻折等运动过程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保持不变。 三、总体设想: 1、为全体学生学习数学构建共同基础; 2、提供现实、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背景材料; 3、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4、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 5、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 9.1 字母表示数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试卷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有理数测试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在2 1 5-,0,-(-,-│-5│,2,411,24中,整数是 . 2、A 地海拔高度是-30米,B 地海拔高度是10米,C 地海拔高度是-10米,则地势最高的与地势最低的相差__________米. 3、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 4、已知P 是数轴上的一点4-,把P 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后再向右移1个单位长度,那么P 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 5、31 1-的相反数是_______,它的倒数是_______,它的绝对值是______. 6、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_________,其相反数是________. 7、最大的负整数是 _____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____ . 8、若│x -1│+(y+2)2=0,则x -y= 。 9、() 1 -2003 +() 2004 1-=______________。 10、有一次小明在做24点游戏时抽到的四张牌分别是3、4、1、7,他苦思不得其解,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帮他解除困难,请你写出一个成功的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11、计算:1– 2 + 3 – 4 +5 – 6 +······+2003– 2004 = 。 12、观察下列数据,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43-,95,167-,25 9, ,… 13、一列数71,72,73 … 723,其中个位数是3的有 个. 14、760340(精确到千位)≈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有理数测试题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在21 5-,0,-(-,-│-5│,2,411,24中,整数是 . 2、A 地海拔高度是-30米,B 地海拔高度是10米,C 地海拔高度是-10米,则地势最高的与地势最低的相差__________米. 3、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 4、已知P 是数轴上的一点4-,把P 点向左移动3个单位后再向右移1个单位长度,那么P 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_. 5、31 1-的相反数是_______,它的倒数是_______,它的绝对值是______. 6、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_________,其相反数是________. & 7、最大的负整数是 _____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_____ . 8、若│x -1│+(y+2)2=0,则x -y= 。 9、() 1 -2003 +() 2004 1-=______________。 10、有一次小明在做24点游戏时抽到的四张牌分别是3、4、1、7,他苦思不得其解,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帮他解除困难,请你写出一个成功的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11、计算:1– 2 + 3 – 4 +5 – 6 +······+2003– 2004 = 。

¥ 12、观察下列数据,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43-,95,167-,25 9, ,… 13、一列数71,72,73 … 723,其中个位数是3的有 个. 14、760340(精确到千位)≈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 15、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座席数是91000个,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二、选择题(共20分) 1、在2 1 1-,2.1,2-,0 ,()2--中,负数的个数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比较4.2-, 5.0-, ()2-- ,3-的大小,下列正确的( )。 A.3- >4.2- > ()2--> 5.0- B.()2-- > 3->4.2-> 5.0- 】 C.()2-- > 5.0- > 4.2-> 3- D. 3-> ()2-->4.2-> 5.0- 3、乘积为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负倒数,则2-的负倒数是( ) A.2- B.21- C.2 1 D.2 4、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 .a + b <0 B .a + b >0 C .a -b = 0 D .a -b >0 5、绝对值大于2且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 ) A. 7 B. -7 C. 0 D. 5 6、()3 4--等于( ) A .12- B. 12 C.64- D.64 % 7、下列个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1 1 a b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 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 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有:正数和0,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有:负数和0)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等于其本身的有1和-1 1.3 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沪科版七年级上数学概念汇总

七年级沪科版数学基本概念天才在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 1.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整数;任何数和0相加得这个数本身,任何数和0相乘得0; 2.有理数分为整数和分数;整数分为正整数、负整数和0;分数分为正分数,负分数; 3.数轴是规定了原点、单位长度和正方向的直线。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相反数是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0的相反数是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5.数a的绝对值指的是: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7.有理数的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的时候和为零,也就是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绝对值不等时候,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任何数和0相加,仍然得到这个数本身。 8.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9.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 10.有理数除法法则:(1)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除。(2)0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得0,0不可以做除数。(3)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得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运算结果叫幂。幂有底数和指数组成。 12.正数的任何次的乘方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数次方是负数,负数的偶数次方是正数。0的任何次方是0; 13.科学计数法:把一个数写成的形式,其中1a10,n等于原数的整数位减去1. 14.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那个数为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15.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偶数,表示为2n,n是整数;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叫做奇数,表示为2n+1,n是整数 16.单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代数式书写的时候要注意:数字与字母相乘得时候,数字写在字母前面,并且一般省略乘号;如果出现除法,一般写成分数形式。 17.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的乘积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18.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多项式的项就是在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连同符号)叫做多项式的项。 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指的是在多项式里,次数最高次项的次数。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9.代数式的值: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20.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单项式。 21.合并同类项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2020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2020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篇一 单项式与多项式 1、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习题集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常考题型归纳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的运用 : 1、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则该药品在(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A .18℃~20℃ ; B .20℃~22℃ ; C .18℃~21℃ ; D .18℃~22℃; 2、我县2011年12月21日至24日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下表: 其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 】; A .12月21日; B .12月22日; C .12月23日; D .12月24日 ; 二、数轴: (在数轴表示数,数轴与绝对值综合) 3、如图所示,A ,B 两点在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为2.若线段AB 的长为3,则点B 对应的数为【 】; A .-1; B .-2 ; C .-3 ; D .-4; (思考:如果没有图,结果又会怎样?) 4、若数轴上表示2的点为M ,那么在数轴上与点M 相距4 个单位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 5、b a 、两数在数轴上位置如图3所示,将b a b a --、、 、用“<”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A .a <a -<b <b -; B .b -<a <a -<b ; C .a -<b <b -<a ; D .b -<a <b <a -; 6、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7、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且 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 ; 三、相反数 :(相反的两数相加等于0,相反数与数轴的联系) 8、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1(--与1 ; B .(-1)2 与1; C .1-与1; D .-12 与1; 四、倒数 :(互为倒数的两数的积为1) 9、-3的倒数是________; 0ab >0a b +<1a b <0a b -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24.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有理数测试题 一、填空(共 20 分,每空 1 分) 1、在 51 ,0,-(-1.5) ,-│-5│,2,141,24中,整数是 . 2、A 地海拔高度是- 30米,B 地海拔高度是 10米, C 地海拔高度是- 10 米, 则地 势最高的与地势最低的相差 ___ 米. 3、在数轴上距原点 3 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_ . 4、已知P 是数轴上的一点 4,把P 点向左移动 3个单位后再向右移 1个单位长 度, 那么 P 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__ . 1 5、 1 1 的相反数是 ______ ,它的倒数是 _____ ,它的绝对值是 _____ 3 6、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 _______ ,其相反数是 _______ . 7、最大的负整数是 ________ ,最小的正整数是 8、若│x -1│+(y+2)2=0,则 x -y= 。 10、有一次小明在做 24点游戏时抽到的四张牌分别是 3、 4 、 1、 7 ,他苦思不 得 其解,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帮他解除困难,请你写出一个成功的算式: 11、计算: 1– 2 + 3 – 4 +5 – 6 + 班级 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 评价 _______ 9、 2003 + 1 2004 +2003– 2004 =

12、观察下列数据,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3 5 7 9 1, , , ,? 4 9 16 25 13、一列数 71,72,73 ? 7 23,其中个位数是 3的有 个. 14、760340(精确到千位) ≈ ;640.9(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 15、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座席数是 91000 个,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为. 二、选择题( 共 20 分) 3、乘积为 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负倒数,则 2 的负倒数是( ) A. 2 B. 1 C. 1 22 D. 2 4、 有理数 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 A . a + b < 0 B .a + b >0 C a - b = 0 D .a -b >0 a b 5、 绝对值大于 2 且小于 5 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1 01 () A. 7 B. - 7 C. 0 D. 5 6 、 4 3 等于( ) A . 12 B. 12 C. 64 D. 64 7、 下列个组数中, 数值相等的是 ??? ??????? ( A 、 32 和23 B 、 23 和 ( 2)3 C 、 32和 ( 3) 2 D 、 (3 2)2 和 3 22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个 B. 3个 C. 4 个 D. 5个 2、比较 2.4, 0.5, 2, 3的大小,下列正确的( ) A. 3 > 2.4 > 2 > 0.5 B. 2 > 3> 2.4> 0.5 2 中,负数的个数有( ) C. 2 > 0.5 > 2.4> 3 D. 3> 2 > 2.4> 0.5 1 1、在 1 ,1.2, 2, 0 , 2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整理---绝对好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结合数轴和一元一次方程出题),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⑥非负数就是正数和零;非负整数就是正整数和0。 ⑦“基准”题:有固定的基准数,和的求法:基准数×个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平均数的求法:基准数+与基准数相比较的数的代数和÷个数(写出原数,也可用小学知识解答);“非基准”题:无固定的基准数,如明天和今天比,后天和明天比。 -------------1.2 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和为零)。(例:2的相反数是-2,如:2+(-2)=0;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从几何意义上讲,数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无方向性,有两个点)。 ⑥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M—N|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a|≥0(即非负性);绝对值等于一个正数的值有两个(两个互为相反数)如:|a|=5,a=5或a=-5 -------------1.3 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

七年级上册数学沪科版课后习题

6.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其中是否存在这样的数,它既不是整数,也不是负数? 8, -8.34, -54, 302, -207, 32 1, 42.5, 2513, -6.5, 0, 28, -79. 7.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0.1, 21 , -9, 2, +1, -2 5, -2, 3.5. 整数: { } 分数{ } 正数: { } 负数{ } 1. 点A,B,C,D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 (第1题) 点A 表示_____,点B 表示_____,点C 表示_____,点D 表示_____. 2.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3, +2, -1.5, -6.5的点. (第2题) 1. 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5,1,-3,-2.6,1.2,-0.9, 2 1 . 2. 填空: (1)2.8是___ 的相反数, ___ 的相反数是3.2;(3)-(+4)是___ 的相反数, -(-7)是___ 的相反数; (3)-(+8) =___, -(-9) =___. 3.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一个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B)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但不重合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一定互为相反数 (C) 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D) 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有可能相等 1.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点,并分别指出它们的绝对值: -4, + 2 3, -2, 0, 3.2, -0.5, 7 1. 填空: ∣-3∣=___, ∣1.5∣=___, ∣0∣=___, ∣-5∣=___,

∣-0.02∣=___, ∣+ 43 ∣=___, ∣-6 1∣=___, ∣-100∣=___. 2. 计算: (1) ∣-8∣+∣9∣; (2) ∣-12∣÷∣12∣;(3) ∣0.6∣-∣-5 3 ∣; (4) ∣-3∣×∣-2∣. 4. 下列等式中不成立的是( ) (A) ∣-5∣=5 (B) -∣5∣=-∣-5∣ (C) ∣-5∣=∣5∣ (D) -∣5∣=5 5.求8, -8, 41,-4 1 的绝对值. 1. 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2 1 ,-0.61,16,∣-8∣,2.5. 2. 写出一个正数,两个负数,指出它们的相反数,并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 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绝对值是3,1.5,0的数. 4. 在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是-3,与点A 距离2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什么? 5. 下列每题的各对数中,哪些是相等的,哪些互为相反数? (1) +(-4)与-(+4); (2) -(-4)与-4; (3) +(+4)与-(-4); (4) -(+4)与-(-4); 6.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 -25,0.08,-7,1.5,0,- 11 9. 7.(1)绝对值是5的数有几个,各是多少? (2)绝对值是0的数有几个? (3)是否存在绝对值是-4的数,为什么? 8.一座桥梁的设计长度为810m ,建成后,测量了5次,测得的数据是(单位:m ): 814, 812, 809, 807, 808. 如果以设计长度为基准,试用正负数表示各次测得的数值与设计长度的差(填表).哪次测得的结果最接近设计长度?你说的最接近是根据什么说的? 9. 填空: (1)当a 是正数时, ∣a ∣=______; (2)当a 是负数时, ∣a ∣=______;(3)当a 是0时, ∣a ∣=______ 1. 填空(填“﹥”或“﹤”); (1)2___12; (2)2___﹣3; (3)0___0.25; (4) -15___0. 2. 把下列各数表示在数轴上,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数学期末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一组是() A.3与1 3 B.2与2 C.(-1)2与1 D.-4与(-2)2 2.据统计,苏州旅游业今年1至10月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5%,创下历年来最好成绩.亿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1011 B.×1010 C.×109 D.×108 3.下列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2x-3=4 B.x2-3=x+1 C.1 x -1=3 D. 3y-x=5 4.下列四个图中,是三棱锥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5.如图,∠AOB=130°,射线OC是∠AOB内部任意一条射线,OD、OE分别是∠AOC、∠BOC的角平分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DOE的度数不能确定 B.∠AOD=1 2 ∠EOC C.∠AOD+∠BOE=65° D.∠BOE=2∠COD 6.下列计算结果为负值的是() A.(-3)÷(-2) B. 0×(-7) C. 1-9 D. -7-(-10) 7. 一款新型的太阳能热水器进价2000元,标价3000元,若商场要求以利润率不低于5%的售价打折出售,则售货员出售此商品最低可打() A. 六折 B. 七折 C. 八折 D. 九折 8. 小红家的冰箱冷藏室温度是3℃,冷冻室的温度是-1℃,则她家的冰箱冷藏室比冷冻室温度高() A. 2℃ B. -2℃ C. 4℃ D. -4℃ 9. 下列方程的变形中正确 ..的是() A. 由x+5=6x-7得x-6x=7-5 B. 由-2(x-1)=3得-2x-2=3 C. 由 3 1 0.7 x- =得 1030 10 7 x- = D. 由 13 93 22 x x +=--得2x=-12 10. 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3倍,则这个角为() A. 75° B. 60° C. 45° D. 30°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正数和负数(2)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会根据要求把给出的有理数分类. 3.了解“0”在有理数分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及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有理数包括哪些数. 难点: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填空: ①正常水位为0m ,水位高于正常水位0.2m 记作 ,低于正常水位0.3m 记作 。 ②乒乓球比标准重量重0.039g 记作 ,比标准重量轻0.019g 记作 ,标准重量记作 。 2.一个物体沿东西两个相反的方向运动时可以用正负数表示它们的运动,如果向东运动4m 记作4m ,向西运动8m 记作 ;如果―7m 表示物体向西运动7m ,那么6m 表明物体怎样运动? 二、讲授新课 1.数的扩充: 数1,2,3,4,…叫做正整数;―1,―2,―3,―4,…叫做负整数;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整数;数32,41,854,+5.6,…叫做正分数;―97,―7 6,―3.5,…叫做负分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0”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②“―2”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③自然数就是整数吗?是正数吗?是有理数吗? 要求学生区分“正”与“整”;小数可化为分数. 3.有理数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有理数进行不同的分类: ① 先将有理数按“整”和“分”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正”、“负”分,即得如下分类表: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正整数整数有理数0?????? ②先将有理数按“正”和“负”的属性分,再按每类数的“整”、“分”分,即得如下分类表: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①大于0的数叫正数。 ②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 ③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是唯一的中性数。 ④搞清相反意义的量:南北;东西;上下;左右;上升下降;高低;增长减少等。 ⑤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 数轴 ①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 ②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③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是表示有理数。 ④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⑤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从几何意义上讲,数 的绝对值是两点间的距离。(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有:正数和0,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有:负数和0) ⑥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⑦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⑧倒数:如果两个数的乘积为1,则这两个数互为倒数。倒数等于其本身的有1和-1 1.3 有理数的大小 ①数轴上不同的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点表示的数大。 ②负数小于零,零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 ③两个负数的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4 有理数的加减法 ①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 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完整)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习题集

a b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常考题型归纳 第一章有理数 一、正负数的运用 : 1、某种药品的说明书上标明保存温度是(20±2)℃,则该药品在( )范围内保存才合适; A .18℃~20℃ ; B .20℃~22℃ ; C .18℃~21℃ ; D .18℃~22℃; 2、我县2011年12月21日至24日每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如下表: 日期 12月21日 12月22日 12月23日 12月24日 最高气温 8℃ 7℃ 5℃ 6℃ 最低气温 -3℃ -5℃ -4℃ -2℃ 其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 】; A .12月21日; B .12月22日; C .12月23日; D .12月24日 ; 二、数轴: (在数轴表示数,数轴与绝对值综合) 3、如图所示,A ,B 两点在数轴上,点A 对应的数为2.若线段AB 的长为3,则点B 对应的数为【 】; A .-1; B .-2 ; C .-3 ; D .-4; (思考:如果没有图,结果又会怎样?) 4、若数轴上表示2的点为M ,那么在数轴上与点M 相距4个单位的点所对应的数是______; 5、b a 、两数在数轴上位置如图3所示,将b a b a --、、、用“<”连接,其中正确的是( ); A .a <a -<b <b -; B .b -<a <a -<b ; C .a -<b <b -<a ; D .b -<a <b <a -; 6、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如图所示,则下列不等式中错误的是( ); A . B . C . D . 7、有理数a 、b 、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3所示,且 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 ; 三、相反数 :(相反的两数相加等于0,相反数与数轴的联系) 8、下列各组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 .)1(--与1 ; B .(-1)2 与1; C .1-与1; D .-12 与1; 四、倒数 :(互为倒数的两数的积为1) 9、-3的倒数是________; 0ab >0a b +<1a b <0a b -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专项练习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专项练习 代数式(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共100分) 1. 当时,代数式的值等于2002,那么当时,代数式 的值为() A. 2001 B. -2001 C. 2000 D. -2000 2. 当a= ,b= ,c= 时,代数式(a-b)(a-c)(b-c)的值是() A. B. C. D. 3. 当x=时,代数式的值为(). A. B. C. 1 D. 4. 当x=时,代数式的值为(). A. B. C. 1 D. 5. 已知代数式【】 A. 18 B. 12 C. 9 D. 8 6. 代数式的值为9,则的值为() A. B. C. D. 7. 已知代数式x+3y的值是4,则代数式2(x+3y+1)-1的值是() A. 10 B. 9 C. 8 D. 不能确定 8. 若代数式3x-5比代数式x+7的值大-3,则x是()

A. B. 6 C. -6 D. 9. 代数式x 2+2x+7的值是6,则代数式4x 2+8x-5的值是() A. -9 B. 9 C. 18 D. -18 10. 已知代数式x+2y的值是3,则代数式2x+4y+1的值是 A. 7 B. 4 C. 1 D. 9 11. 已知代数式 ,当x=1时值为1,那么该代数式当x=-1时的值是 ( ) A. 1 B. -1 C. 5 D. -5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x =时,代数式 x2+1的值是1B. 当a=4时,代数式 a2-的值是12 C. 当a=0时, 代数式 +1的值是1 D. 代数式x2的 值恒为整数 13. 如图,表示这个图形面积的代数式是() A. ab+bc B. c(b-d)+d(a-c) C. a d+cb-c d D. a d-c d 14. 代数式 的最小值为() A. 12 B. 13 C. 14 D. 11 15. 当 =2时,代数式 - 的值是() A. 1 B. 2 C. 3 D. 4 16. 下列代数式书写正确的是() A. xy B. 1 a C. 2x÷y D. (a+b) 17. 若 ,则代数式 的值为( ) A. 6 B. 8 C. -8 D. -6 18. 下列代数式中: ,整式的个数是() A. 3 B. 4 C. 5 D. 6 19. 在代数式 中是整式的有()个. A. 3 B. 4 C. 5 D. 6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综合素质测评卷及答案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综合素质测评卷及答案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0分) 1.-3的绝对值是( A ) A .3 B .-3 C.13 D .-13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C ) A .3a 2+4a 2=7a 4 B .8a 3-9a 3=-1 C .-2a 2b 3-12a 2b 3=-52a 2b 3 D .3a 2b 3+4a 3b 2=7a 2b 3 3.上海世博会有11项纪录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其中直接投资为286亿元,将286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D ) A .286×108元 B .28.6×109元 C .2.9×1010元 D .2.86×1010元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若a =b ,则a c =b d B .若a =b ,则ac =bd C .若a =b ,则ac =bc D .若ac =bc ,则a =b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x +y 是一次单项式 B .多项式3πa 3+4a 2-8的次数是4 C .x 的系数和次数都是1 D .单项式4×104x 2的系数是4 6.某项工作甲单独做4天完成,乙单独做6天完成,若甲先做1天,然后甲、乙合作完成此项工作,若甲一共做了x 天,则所列方程为( C ) A.x +14+x 6=1 B.x 4+x +16=1 C.x 4+x -16=1 D.x 4+14+x +16=1 7.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AB ,CB 均落在对角线BD 上,得折痕BE ,BF ,则∠EBF 的大小为( B ) A .60° B .45° C .30° D .15° 8.设方程组?????ax -by =1,(a -3)x -3by =4的解是?????x =1,y =-1, 那么a ,b 的值分别为( A ) A .-2,3 B .3,-2 C .2,-3 D .-3,2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总结 第一单元有理数 一、有理数分类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正整数 整数 0 正有理数 负整数 有理数有理数 0 正分数 分数负有理数 负分数 二、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 1、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任意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三、相反数、绝对值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这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规定:0的相反数是0。数a的相反数是 -a。 a的相反数是﹣a,0的相反数还是0; 特点: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商为﹣1。 2、绝对值: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特点:(1)绝对值恒大于等于0 即│a│≥0; (2)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当a>0时,|a| =a;当a=0时,|a| =0;当a<0时,|a| =﹣a; (3)两个绝对值的和为0,当且仅当两个绝对值都为0时成立。 因为|a|+|b|=0 所以|a|=0,|b|=0 四、有理数大小 1、正数>0>负数; 2、两个负数相比,绝对值大的反而小;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五、有理数的运算 1.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也可以表示成:a – b = a + (-b) 3、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达式是:a+b=b+a 4、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达式是:(a+b)+c=a+(b+c) 5、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沪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第一单元有理数测试题 班级 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评价 ________一、填空(共20 分,每空 1 分) 1、在1,,-- 1.5),-│- 5│, 2,11 ,24中,整数是. 50( 4 2 2、A 地海拔高度是- 30 米, B 地海拔高度是10 米, C地海拔高度是- 10 米,则地势最高的与地势最低的相差 __________米. 3、在数轴上距原点 3 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__. 4、已知 P 是数轴上的一点 4,把 P 点向左移动 3 个单位后再向右移个单位长度, 1 那么 P 点表示的数是 ______________. 5、1 的相反数是,它的绝对值是 ______. 1_______,它的倒数是 _______ 3 6、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 _________,其相反数是 ________. 7、最大的负整数是 _____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 _________ . 8、若│x-1│+(y+2)2=0,则 x-y=。 9、12003 + 1 2004=______________。 10、有一次小明在做24 点游戏时抽到的四张牌分别是 3 、 4 、1、 7 ,他苦思不得其解,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帮他解除困难,请你写出一个成功的算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 . 11、计算: 1– 2 + 3–4+5– 6 + ······+2003– 2004 =。

12、观察下列数据,按某种规律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1, 3,5 , 7,9 , ,? 4 9 16 25 13、一列数 71,72, 73 ? 7 23,其中个位数是 3 的有 个 . 14、760340(精确到千位) ≈ ;640.9( 保留两个有效数字) ≈ 。 15、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的座席数是 91000 个,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为 . 二、选择题( 共 20 分) 1、在 1 1 ,1.2, 2,0 , 2 中,负数的个数有( ) 2 A.2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2、比较 2.4 , 0.5 , 2 , 3 的大小,下列正确的( )。 A. 3> 2.4> 2 > 0.5 B. 2 > 3 > 2.4> 0.5 C. 2 > 0.5 > 2.4 > 3 D. 3> 2 > 2.4 > 0.5 3、乘积为 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负倒数,则 2 的负倒数是( ) A. 2 B. 1 C. 1 D. 2 2 2 4、有理数 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 A .a + b <0 B .a + b >0 C .a -b = 0 D .a -b >0 a b -1 1 5、绝对值大于 2 且小于 5 的所有整数的和是 ( ) A. 7 B. - 7 C. 0 D. 5 6、 4 3等于( ) A . 12 B. 12 C. 64 D. 64 7、下列个组数中,数值相等的是?????????????????? ( ) A 、32和23 B 、 23和 ( 2)3 C 、 32和( 3)2 D 、 (3 2)2和 3 2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