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试大纲-古代汉语(本)(1)

考试大纲-古代汉语(本)(1)

考试大纲-古代汉语(本)(1)
考试大纲-古代汉语(本)(1)

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古代汉语

课程负责人王桂珍王金萍李艳药立霞开课系部文学院

教研室语言和逻辑教研室

二0 一四年二月十日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DJX014103DJX014104

中文名称:古代汉语

英文名称:Ancient Chinese Language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

考试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课

总学时:144

总学分:8学分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高等院校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工具课。本课程为通识课程,其先修课程是现代汉语。一方面,它要较系统地讲授关于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知识,阐述有关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通过对这一具体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语言科学的理论素养。另一方面,它要在这些基础理论的指导下,阅读一定数量的文言作品,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考试目标

为了考核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古代汉语知识及其能力,特制定了古代汉语考核大纲。遵循数量大、题型多样、难度适宜的原则,既考核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及理论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1.能熟练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结合古代汉语常识熟练掌握精讲篇目及指定的阅读篇目中的字、词、句等

知识点,并能通畅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3.能利用所学古汉语知识,标点并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短文。

四、考试依据

1、考试内容所依据的教材

郭锡良、唐作藩等编著,《古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

2、考试内容所依据的教学大纲:参见本教研室编写的《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3、考试内容所依据的基本阅读素材:

郭锡良《古代汉语》(上、下册)所含的文选篇目

五、考试方法与考试时间

1、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2、考试题型、题量及分值

考试题型:一般有八种(或七种)

一、名词解释二、填空三、单项选择四、判断

五、解释加点的词的意义六、翻译句子七、简答题

八、给短文加标点、翻译并回答问题。

题量及难易程度:

题量适中,易:30﹪,中40﹪,难30﹪。中等学生能在110分钟内基本答完,各题型的分值比例大致如下:

名词解释占10%,填空、选择、判断占42%,解释加点词的意义、翻译句子占16%,简答题占16%,给短文加标点翻译占16%。

3、成绩评定方式、等级等(闭卷考试满分为100分)

最终的成绩评定由两项组成: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卷面成绩占70%,平时成绩以作业、小测、课堂出勤率等为考核内容,占30%。

4、考试时间:110分钟

六、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细目

绪论

1.什么是古代汉语(重点掌握)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文言文;古白话。古代汉语学习的对象是文言文,重点是先秦两汉的作品。

2.学习古代汉语课的目的、要求。(了解)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典籍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古汉语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感性知识,能够依靠工具书和古注,阅读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原著,胜任将来的古文教学。

3.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一般掌握)

古代汉语课的基本内容包括文选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文选以先秦两汉的作品为主,知识部分包括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诗律等。4.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了解)

4.1理论学习与文选阅读并重,不可偏废

4.2学习理论知识要抓重点,辨异同,多练习

4.3学习文选要多读、多背、多翻译

考试要求:

明确古代汉语的内涵,即文言文和古白话。

第1章工具书及其使用

第一节文选

1.1《精卫填海》

1.1.1《山海经》的性质、内容以及历代注解情况(了解)

1.1.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北、文、喙、赤足、詨、东

特殊句式:是炎帝之少女

1.1.3文章翻译(应用)

1.2《夸父逐日》

1.2.1常用词(重点掌握)

常用词:逐、走、饮、河、北、道

1.2.2文章翻译(应用)

1.3《女媧补天》

1.3.1《淮南子》的作者、成书以及历代注解情况(了解)

1.3.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爁焱、颛民、攫、虫

特殊句式:於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苍天补、四极正

1.3.3文章翻译(应用)

1.4《蝜蝂传》

1.4.1文章作者及背景(了解)

1.4.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辄、卬、踬、厚、已、病、艾、高、大

特殊句式: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

1.4.3文章翻译(应用)

1.5《钴鉧潭西小丘记》

1.5.1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寻、西北、西、下、角、上、笼、货、售、烈、枕席、陋、遭

特殊句式: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1.5.2文章翻译(应用)

第二节工具书及其使用

2.1查检工具书的几种方法(一般掌握)

2.1.1音序检字法

2.1.2部首检字法

2.1.3笔画检字法

2.1.4四角号码检字法

2.2工具书的常用注音方法(重点掌握)

2.2.1反切法

2.2.2直音法

2.2.3叶音法

2.2.4汉语拼音法

2.3古汉语常用工具书介绍(应用)

2.3.1查检字音、字义:

《说文解字》《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2.3.2查检词语、典故:

《辞源》《辞海》《汉语大词典》

2.3.3查检虚词

《经传释词》《词诠》《助词辨略》《古汉语虚词通释》《经籍籑诂》

考试要求:

1、掌握重点字、词、句。

2、掌握检字法及几种常用古汉语工具书的内容、体例。

3、明确三种注音方法的特点。

第2章汉字

第一节文选

1.1《郑伯克段于鄢》

1.1.1《左传》的作者、性质以及历代注解情况(识记)

1.1.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寤、亟、岩、佗、城、国、厌、图、毙、鄙、贰、厚、暱、完、启、封、羹、阙

特殊句式:惊姜氏、佗邑惟命、叁国之一、何厌之有、为之所、无生民心、夫人将启之、公赐之食、敢问何谓也、隧而相见、君何患焉 1.1.3文章翻译(应用)

1.2《齐桓公伐楚》

1.2.1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处、风、虞、涉、履、共、徵、次、如、徼、社、稷、绥、池特殊句式: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寡人是征、寡人是问、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1.2.2文章翻译(应用)

1.3《鞌之战》

1.3.1常用词及特殊句式、修辞手法(重点掌握)

常用词:陈、御、介、病、鼓、辟、礼、毙、肘、俛、轏、奉、辱、属、忝、难、免、劝

特殊句式:郤克伤於矢、岂敢言病、若之何以病败君之大事也、三周华不注、君子也、骖挂於木而止、故不能推车而及、自今无有代其

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将为戮乎、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修辞手法:并提

1.3.2文章翻译(应用)

第二节汉字的结构和发展

2.1汉字的性质:表意性,“因形示意,意寓形中”是其特征。(了解)

2.2汉字的结构(重点掌握)

2.2.1传统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识记)

2.2.2“四体二用”说:在六书之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

法;转注、假借并不是造字的方法,而是用字的方法。(理解及应用)

2.2.2.1象形:定义及例字

2.2.2.2指事:定义及例字

2.2.2.3会意:定义及例字

2.2.2.4形声:定义及例字

2.2.2.5转注:定义及例字

2.2.2.6假借:定义及例字

2.3汉字的形体演变(重点掌握)

2.3.1汉字形体演变的概况(识记)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今文字阶段:隶属→楷书

2.3.2各类字体的主要特点(理解)

2.4 形声字的结构和汉字的部首(理解)

2.4.1形声字通常由两个部分构成:

形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2.4.2部首的分类

2.4.2.1文字学部首

2.4.2.2检字法部首

第三节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假借字

3.1古今字(重点掌握)

3.1.1定义:古今字就是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识

记)

3.1.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同源分化形成;同音假借形成。(理解)

3.2异体字(重点掌握)

3.2.1定义: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只是形体不同的字。(识记)

3.2.2异体字的类型(理解及应用)

3.3假借字(重点掌握)

3.1.1定义:也称借字,与本字相对而言,是只考虑语音因素而不考虑形

体因素而造成的。(识记)

3.3.2本无其字的假借字(理解)

3.3.3本有其字的假借字,即通假字(理解)

3.4繁简字(重点掌握)

3.4.1定义:繁简字就是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合称。一个字如果有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形体,而且笔画有多有少,那么笔画多的叫繁体,

笔画少的叫简体。(识记)

3.4.2汉字简化的方法(了解)

考试要求:

1、正确理解和解释选文中的文字、词汇及词类活用现象及宾语前置句式。

2、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能通过结构分析辨

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

3、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歧异的各种常见现象。

第3章词汇

第一节文选

1.1《勾践灭吴》

1.1.1《国语》的性质、内容以及历代注解情况(了解)

1.1.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棲、号令、知、资、爪牙、行成、赂、女、左右、服、宦、免、政、洁、美、饱、庙、礼、衣、耻、而、旅、劝、郊、次特殊句式:无乃后乎、何后之有、与其杀是人也,宁其得此国也、纳子

太宰嚭、美于此者、何求焉、此则寡人之罪也、纳宦其子、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寡人礼先壹饭矣

1.1.3文章翻译(应用)

1.2《触龙说赵太后》

1.2.1《战国策》的性质、内容以及历代注解情况(了解)

1.2.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强、揖、趋、曾、郗、殊、少、耆、填沟壑、异、踵、祝、反、微、奉、尊、山陵崩、恣、约、质

特殊句式:日食饮得无衰乎、没死以闻、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於长安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赵主之子孙侯者、长安

君何以自托於赵

1.2.3文章翻译(应用)

1.3《燕昭王求士》

1.3.1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即、卑、厚、币、詘指、默、冯、眄、指、涓人、反、市、期年、远、宫、师、佚

特殊句式:欲将以报仇、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百己者至、恣睢奋击、跔籍叱咄、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寡人将谁朝而可、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千里之马至者三、隗且见事、齐城之

不下者

1.3.2文章翻译(应用)

第二节古今词义的异同

2.1古今词义异同的概况:(一般掌握)

2.1.1古今词义完全相同。

2.1.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

2.1.3古今词义同中有异。

2.2古今词义的差异(重点掌握)

2.2.1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理解及应用)

2.2.1.1词义的扩大

2.2.1.2词义的缩小

2.2.1.3词义的转移

2.2.2古今词义感情色彩的差异(理解及应用)

2.2.2.1古今词义褒贬色彩不同

2.2.2.2古今词义程度轻重不同

第三节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3.1词的本义(重点掌握)

3.1.1词的本义及其特点(识记)

3.1.2怎样探求词的本义(应用)

3.2词的引申义(重点掌握)

3.2.1词的引申义其及特点(识记)

3.2.2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理解)

3.2.2.1直接引申

3.2.2.2间接引申

3.2.3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理解)

3.2.3.1由具体到抽象

3.2.3.2由个别到一般

考试要求:

1、掌握选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一词多义现象。

2、正确认识古汉语的复音词。

3、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异,并能对常用词进行古今词义辨析。

4、明确词的本义和探求本义的方法,并能在众多义项中分析出本义。

5、明确词的引申义及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

第4章语法

第一节文选

1.1《孙膑》

1.1.1《史记》的作者、性质以及历代注解情况(了解)

1.1.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阴、疾、刑、黥、隐、见、数、弟、质、与、辈、再、谢、罷、獘、西、趣、蹶、白

特殊句式:膑亦孙武之后世子孙也、庞涓恐其贤於己、齐将田忌善而客

待之、驰逐重射、田忌信然之、齐威王欲将孙膑、解杂乱纷

纠者不控捲、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善战者

因其势而利导之、

1.1.3文章翻译(应用)

第二节词类的活用

2.1使动用法(重点掌握)

2.1.1动词的使动用法

2.1.2形容词和名词的使动用法

2.2意动用法(重点掌握)

2.2.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2.2名词的意动用法

2.3名词用如一般动词(重点掌握)

2.4名词用作状语(重点掌握)

2.4.1表示方位或处所

2.4.2表示工具或依据

2.4.3表示对人的态度

2.4.4表示比喻

2.5 词类活用的条件(应用)

第三节古汉语的词序

3.1宾语前置句的类型(重点掌握)

3.1.1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1.2否定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3.1.3宾语用代词“是”“之”复指,宾语前置3.2古代汉语物量与动量的表示法(重点掌握)

3.2.1一般不用动量词

3.2.2数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前

第四节判断句

4.1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定义、特点(了解)

4.2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类型(一般掌握)

4.2.1主语+谓语+也

4.2.2主语+者+谓语+也

4.2.3主语+者+谓语

4.2.4主语+谓语

4.2.5主语+副词+谓语+也

4.2.6主语+副词+谓语

4.3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灵活运用(重点掌握)

4.3.1表示比喻。

4.3.2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有某种逻辑关系。

4.3.3判断句还常用来解释原因,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第五节古代汉语的被动的表示法

5.1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也称作意念被动句(一般掌握)

5.2古代汉语被动句式的类型(重点掌握)

5.2.1由“于”构成的被动句。

5.2.2由“为”构成的被动句。

5.2.3由“见”构成的被动句。

5.2.4由“为……所”构成的被动句。

5.2.5用“被”构成被动句。

考试要求:

1、掌握选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宾语前置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式。

2、掌握动词、形容词、名词的词类活用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予以准确辨

认并说明其语法特点、作用及意义。

3、明确宾语前置及前置的语法条件,正确分析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句。

4、明确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及含义,正确分析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及判断句的

活用。

5、明确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正确分析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式。

第六节副词

6.1副词的性质及语法作用(了解)

6.2副词的分类,共分八类(重点掌握)

6.2.1程度副词

6.2.1.1表程度高:最、至、绝、大、太、殊、尤、良、甚、特

6.2.1.2表程度浅:少、略、微、颇

6.2.1.3表程度加深:愈、益、更、弥、加

6.2.2范围副词

6.2.2.1表总括:皆、尽、咸、悉、毕、俱、举

6.2.2.2表示限制:但、独、第、徒、特、直、止、唯、仅

6.2.3时间副词

6.2.3.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在过去:既、已、业、曾、尝

6.2.3.2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方、正、适、会

6.2.3.3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将、且、垂、行

6.2.3.4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快慢长短:常、素、俄、姑、旋、立、即

6.2.3.5表示频率:数、亟、屡、仍、复

6.2.3.6表示终结:终、竟、卒、迄

6.2.4情态副词:俱、并、间、故、固、相

6.2.5否定副词

6.2.5.1表示一般否定用“弗”和“不”

6.2.5.2表示禁止性否定用“毋”和“勿”

6.2.5.3表示对尚未施行的某种动作行为,或对过去某种状况的否定,用

否定副词“未”

6.2.5.4否定名词性成分,用否定副词“非”和“微”

6.2.6谦敬副词

6.2.6.1表敬副词:请、谨、惠、敬、幸

6.2.6.2表谦副词:窃、忝、敢、猥

6.2.7语气副词

6.2.

7.1表肯定语气:乃、即、必、诚

6.2.

7.2表猜测语气:其、盖、殆

6.2.

7.3表反问语气:岂、其、宁、庸、独

6.2.

7.4表祁使语气:其

6.2.8指代性副词:相、见

第七节代词

7.1代词的性质及语法作用(了解)

7.2代词的分类(重点掌握)

7.2.1人称代词

7.2.1.1第一人称代词:吾、我、余、予

7.2.1.2第二人称代词:女(汝)、尔、若、而、乃

7.2.1.3第三人称代词:之、其、彼(上古没有,用它们来代)

7.2.1.4人称复数:两种表达形式

7.2.1.5谦称和敬称:

7.2.2 指示代词

7.2.2.1近指代词:是、兹、之、此、斯

7.2.2.2远指代词:彼、其、夫

7.2.2.3特殊指示代词:焉、诸

7.2.3 疑问代词

7.2.3.1指人的疑问代词:谁、孰

7.2.3.1指事物的疑问代词:何、胡、奚、曷

7.2.3.3指处所的疑问代词:安、恶、焉

7.2.4 无定代词

7.2.4.1肯定性无定代词:或

7.2.4.2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7.2.5 辅助性代词

7.2.5.1者

7.2.5.2所

第八节介词、连词

8.1介词的语法作用及几个常用介词的用法(重点掌握)

8.1.1于(於、乎) 8.1.2以 8.1.3为

8.2连词的语法作用及几个常用连词的用法(重点掌握)

8.2.1与 8.2.2而 8.2.3以 8.2.4之

8.2.5则,然则 8.2.6虽,虽然 8.2.7然,然而

考试要求:

1、要明确每一个虚词的词性、意义和用法。会应用,能够翻译具体语言环

境中出现的虚词意义。

2、词性辨析(以、与、为、责、之、其等)。

第5章古书的注解

第一节文选

1.1《谏逐客书》

1.1.1文章作者及背景(了解)

1.1.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修辞手法(重点掌握)

常用词:窃、昔、来、施、蚕食、向使、说、所以、是以、适观、却、明、黔首、藉、赍、益仇

特殊句式:判断句:真秦之声也、异国之乐也、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等

修辞手法:引用、排比

1.1.3文章翻译(重点掌握)

1.2《报任安书》

1.2.1文章背景(了解)

1.2.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修辞手法(重点掌握)

常用词:牛马走、曩者、望、剖符丹书、文史星历、祝、就、用、趋、太上、婴、渐、圜墙、强颜、引决、绳墨、以、陵迟、引节、缧绁、

臧获、没世、表、倜傥、厄、修列、空文、见(xiàn)、稽、究、

通邑、负下、乡党、垢、闺閤、岩穴、狂惑、下流、剌谬、曼辞通假字、古今字:罢、说、卒、指、常、趣、徇、以、媒孽、詘、剔、枪特殊句式:谁与语、谁为为之,孰令听之、身非木石、重为天下观笑、西伯,伯也。

修辞手法:谦敬语、引用、排比、同义连用

1.2.3文章翻译(重点掌握)

第二节古书的注解

2.1古书注解的历史及著名的注解家(一般掌握)

2.2古注的类型(重点掌握)

2.2.1传 2.2.2笺 2.2.3疏(正义)

2.2.4集解 2.2.5章句

2.3古注的体例(重点掌握)

2.4古注的术语(重点掌握)

2.4.1曰、为、谓之 2.4.2谓 2.4.3貌、之貌

2.4.4犹 2.4.5之言、之为言 2.4.6读曰、读为

2.4.7衍文、脱文

考试要求:

1、掌握古书注释的编排体例和常用术语。

2、能够阅读简短的有古注体例的文献。

3、能够标点并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短文。

第6章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第一节文选

1.1《季氏将伐颛臾》

1.1.1《论语》及孔子知识背景(了解)

1.1.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修辞手法(重点掌握)

常用词:有事、无乃、过、何以……为、陈、列、兕、舍曰、欲之、来、相、萧墙之内

特殊句式: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修辞手法:引用、比喻

1.1.3文章翻译(重点掌握)

1.2《子路从而后》

1.2.1常用词(重点掌握)

后、蓧、五谷、芸(通假字)、拱、止、食、见、反、潔、之

1.2.2文章翻译(重点掌握)

第二节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2.1几种常见的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重点掌握)

2.1.1引用 2.1.2譬喻 2.1.3代称 2.1.4并提

2.1.5互文 2.1.6夸饰 2.1.7倒置 2.1.8委婉 2.1.9省略

2.2几种常见的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的应用及例证(重点掌握)

考试要求:

1、掌握修辞的含义以及分类。

2、掌握古代汉语常用的几种修辞方式:

互文、并提、委婉、比喻、夸张、倒置

3、能够对具体语言材料进行分析,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

第7章音韵

第一节文选

1.1《小国寡民》

1.1.1作者介绍(了解)

1.1.2常用词(重点掌握)

小、寡、伯(通假字)、甘、美、安、乐、相

1.1.3文章翻译(重点掌握)

1.2《逍遥游》

1.2.1作者介绍(了解)

1.2.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冥、怒、抟、苍苍、且夫、坳、而后乃今、夭阏、抢、控、奚以、果然、莽苍、朔、晦、腾跃、辩、彼其

特殊句式: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之二虫又何知、奚以知其然也、此小年也、彼且奚适也、此亦

飞之至也、彼且恶乎待哉

1.2.3文章翻译(重点掌握)

1.3《秋水》

1.3.1常用词及特殊句式、修辞手法(重点掌握)

常用词:辩(通假字)、泾流、涘、于是焉、旋、野语、少、轻、殆、大方之家、虚、笃、曲士、比(通假字)、泄、礨空、自多、辞特殊句式: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修辞手法:引用、排比、比喻

第二节古今语音的异同

2.1古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一般掌握)

2.2古今语音的差异:(重点掌握)

2.2.1古韵与今韵不同:

2.2.1.1中古韵研究概况。中古韵有六十一个韵类,二百零六个韵目。

2.2.1.2上古韵研究概况。上古的韵部,目前认为有三十个。

2.2.2古今声母不同:

2.2.2.1中古的声母研究概况:中古的声母有“三十六字母”。

2.2.2.2上古声母研究概况:上古声母有三十二个,按照五音来归类。

2.2.3古今声调不同:中古的声调有四种:平、上、去、入。

第三节古书读音问题(一般掌握)

3.1诗歌韵文的读音:原则上读今音

3.2通假字的读音:原则上读本字之音

3.3破读的问题:通过改变读音区别意义和词性。原则上读本音。

3.4专用名词的读音问题:应按古音读。

考试要求:

1、掌握古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分期及其代表音系。

2、掌握中古音的声、韵、调的情况;上古音的韵的研究。

3、掌握古书读音的几条原则,注意破读现象。

第8章诗律

第一节文选

1.1《许行》

1.1.1作者介绍(了解)

1.1.2常用词及特殊句式(重点掌握)

常用词:为、踵门、廛、氓、衣、屨、饔飱、恶、奚冠、路、敷治、中国、決、有(通假字)、劳、来、德、则、荡荡、贾、相若、伯(通

假字)、相率

特殊句式: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是亦圣人也、滕君,则诚贤君也、奚为不自织、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劳力者治于人、天下之通义

也、大哉,尧之为君、物之情也

1.1.3文章翻译(重点掌握)

第二节诗律

2.1律诗的结构(重点掌握)

2.1.1句数固定 2.1.2字数固定 2.1.3各联的名称

2.2律诗的押韵非常严格(重点掌握)

2.2.1押平声韵 2.2.2双句必须押韵

2.2.3要一韵到底 2.2.4“平水韵”简介

2.3律诗的对仗(一般掌握)

2.3.1对仗的位置和要求

2.3.2特殊的对仗:借对;流水对。

2.4律诗的平仄:要求平仄相间(重点掌握)

2.4.1平仄的基本格式

2.4.1.1五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2.4.1.2七律平仄的基本格式

2.4.2五律、七律的基本篇式

2.4.3粘对规则

2.4.4拗救规则

2.4.4.1对句相救 2.4.4.2本句自救

考试要求:

1、掌握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含义。

2、掌握近体诗的特点:

(一)句数固定。(二)押韵严格。

(三)讲求平仄。(四)讲求对仗。

3、近体诗的押韵。(重点掌握)

4、近体诗的平仄规律。(重点掌握)

5、了解对仗。

6、能够区分古体诗和近体诗,能够分析一首近体诗的平仄规律。(应用)执笔人:王桂珍教研室主任签字:王桂珍系部主任审核签字:

古代汉语试题及标准答案.doc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是会意字的一组是15 、按照传统的为异体字的是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六书”体例,“牟”() 是() A 采明北晶 B 耳字应属() A 佗——他 B 翦A 八卦说 B 结绳林从解 C 治星炊 A 象形 B ——剪 C 说——说 C 仓颉造字信 D 自文蚕进指事 C 会悦 D 反——返 说 D 图画说9、下列四组形声字中,意 D 形声23、下列各组字,关系2、《周易 ?系辞》和《说属内形外声的一组是16、下列四组字中,全为通假字的是()文解字》认为“八卦”()是会意字的一组是 A 陈——阵B 赴为()所作 A 超街碧冈 B 风()——讣 C 矢—— A 神农瓣闻闽 C 阁围屈 A 亦街炎伐 B 涉屎 D 曾——增 氏 B 伏牺觉 D 辩凤国裹崔莫私 C 安24、我国目前收集汉字 氏 C 仓10、“辟”和“避”的即和牧 D 鸣最多的字典是颉 D 郑樵关系是()步武益() 3 、按照传统的“六 A 古今字 B 通假17、下列四组字中,全A《康书”体例,“益”字应字 C 繁简是形声字的一组是熙字典》 B《汉语大字 属()字 D 异体字()典》 C《中华字海》 D A 象形 B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 A 修约菜苗 B 保《词源》 指事 C 会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禄私空 C 寐融照25 、“北”是一个意 D 形声构相似的图形符号,这哀 D 问娶分笺()字。 4 、按照传统的“六几个符号属于大汶口18 、下列四组形声字 书”体例,“亦”字应文化早期,距今约中,属左形右声的一组 A. 象形 B. 指事 C会意 d 属()()年至 5000 是()形声 A 象形 B 年 A 攻期江棋 B 郊26、下列形声字的结构 指事 C 会 A 2000 B 胡鸽邵 C 河诂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意 D 形声3000 C 超 D 滑株鸠功( ) 5 、按照传统的“六40000 D 4500 19、“说——悦”这组 书”体例,“眉”字应12 、按照传统的“六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 a 桃 b 属()书”体例,“保”字应的关系是()雅 c 洗 d A 象形 B 指属() A 改换意符 B 增室 e 篇 f 事 C 会 A 象形 B 指加意符 C 读音相贼g 颖h 意 D 形声事 C 会同 D 意义同源彩 6 、按照传统的“六意 D 形声20、《经传释词》的作 书”体例,“吹”字应13 、按照传统的者是() A a b c /d e /f g 属()“六书”体例,“自” A 王引之 B h A 象形 B 指字应属()张玉书 C 阮 B a b /c h /d e /f 事 C 会 A 象形 B 指元 D 许慎g 意 D 形声事 C 会21、下列各组汉字,象 7、下列四组字中,全意 D 形声形字、指事字、会意字、 C a c /b h /d e /f 是象形字的一组是14 、按照传统的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g ()“六书”体例,“星”组是() D a b c g /d e /f h A 丘皿行回 B 人字应属() A 止末行锦 B 目27、《说文解字 ?叙》 血象舟 C 山雨 A 象形 B 指曰戒哀 C 又甘受中所谓“视而可识,察目本 D 果州考豆事 C 会朝D皿亦眉疆而见意”,指的是“六8、下列四组字中,全意 D 形声22、下列各组字,关系书”中的()

古代汉语试题6及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6)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10) 1、在古汉语中有许多谦词,如:辱、敝、孤等,除此之外,下列是谦词的有:() A 不谷 B 惠 C 令 D 陛下 2、许慎所谓“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指的是:()A 象形B 指事C 会意D 形声 3、从古汉语词汇复音化的语言现象分析下列句子的加点词,不属于联绵词的是:() A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B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C凡民有丧,匍匐救之D子慕予兮善窈窕 4、下列句中不属于判断句式的句子是:() A 制,严邑也。 B 是皆秦之罪也。 C 南冥者,天池也。 D 颖考叔为颖谷封人。 5、下列汉字中,形符相同的一组形声字是:() A 然煮烹烧 B 遵道建造 C 鄙阶阵都 D 物特牢牺 6、《说文解字》的作者是东汉() A 贾逵 B 郑玄C许慎D 马融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之“已”的用法或意义是:() A 动词“停止”B同“矣”,语气词。C 副词“已经”D 而已、罢了 8、下列几组字中属于异体字的有:() A 迹、跡 B 知、智 C 详、佯 D 沽、酤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属于意动用法的有:() A 王者贵乎?士贵乎?B德厚之道,得贵士之力也。C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D 小国寡民 10、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A姜氏何厭之有?B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C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D莫之夭阏者。 二、填空题(把正确的答案写在空格上)(1ⅹ10) 1、我国第一部专门解释词义的辞典是(),它共分十九篇,包括: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等等。 2、《老子》一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所以又称为()。 3、在《北冥有鱼》一文里,庄子运用()的艺术手法刻画了鲲鹏的高大形象,使之与渺小的斥鴳形成强烈对比。 4、词义引申的方式主要有链条式引申和()。 5、《诗经》的语言以()为主,兼用杂言,显得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有一种形式美。 6、汉字产生的途径有记号和()。 7、“为酒甚美,縣帜甚高”的“縣”与()构成古今字。 8、《郑伯克段于鄢》这篇文章选自(),原书本无题目,这一题目是选者后来加的。 9、尽管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是汉字的(),而不是源。 10、“離毁辱之非,堕先王之名者”的“離”与()构成通假字。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10) 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2、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3、寡人有疾,寡人好货。 4、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5、宋人有酤酒者。 6、泾以渭浊,湜湜其止。 7、多行不义,必自斃,子姑待之。8、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9、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0、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四、指出下列汉字属于“六书”中的哪种类型(1×10) 自:北:眉:上:莫:吠:雲:三:其:霜:

王力古代汉语第一册复习提纲PDF.pdf

书山有路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选 (一)《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楚归晋知茔祁奚荐贤子产不毁乡校 (二)《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赵威后问齐使江乙对荆宣王 (三)《礼记》:大同 复习要求: 1、所有文章要能逐句翻译、并能解释句中的重点词、文中的重点句; 2、识别其中的通假现象,即指出通假字并写出对应的本字。 3、齐桓公伐楚祁奚荐贤大同要求能够背诵(即默写) 二、通论 (一)汉字 1、什么是“六书”?它是如何分类的?象形自与指事自如何区分?形声自与会意字如何区分?前四书与后两书如何区分? 2、举例说明什么是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三者如何相区分? 3、《说文解字》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作者是谁?什么时代的人?此书共收字多少? 4、《说文解字》是怎样解说一个字的?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汉语中的词 5、可以将汉语的词按照哪些角度作不同的分类? 6、举例说明什么叫单音词、复音词、单纯词、合成词? 7、举例说明单纯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8、举例说明合成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9、举例说明如何区分古汉语中的同义词? 10、举例说明古汉语中的代词又可细分为哪几类? 11、在王力的语法系统中,“者”、“所”属于什么词?它们与一般代词有何不同之处? 12、如何区分“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 13、什么是谦称和尊称?古书中有哪些常见的谦称和尊称? (三)词类活用知识 14、什么叫词类活用?主要有哪几类词存在着词类活用现象? 14、什么叫动词的使动用法?它与动词的一般用法有什么不同? 15、什么叫名词的使动用法? 16、什么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7、什么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什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9、什么叫名词直接作状语?怎样区分名词是作主语还是作状语? 20、名词作状语又可细分为哪四种情况?试举例说明。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特别是词义的发展和演变 1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1、汉字起源有种种传说,不属于起源传说的是() A八卦说 B结绳说C 仓颉造字说 D图画说 2、《周易?系辞》和《说文解字》认为“八卦”为()所作 A神农氏 B伏牺氏 C 仓颉 D 郑樵3、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益”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4、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亦”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5、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眉”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6、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吹”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7、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象 形字的一组 是() A丘皿行 回 B人 血象 舟 C 山雨目 本 D果 州考豆 8、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会 意字的一组 是() A采明北 晶 B耳 林从 解 C治 星炊 信 D 自文蚕进 9、下列四组 形声字中,属 内形外声的 一组是

() A超街碧冈 B风瓣闻闽 C阁围屈觉 D辩凤国裹 10、“辟”和“避”的关系是() A古今字 B通假字 C 繁简字 D 异体字 11、大汶口文化中发现有四个与早期汉字结构相似的图形符 号,这几个符 号属于大汶 口文化早期, 距今约 ()年 至5000年 A 2000 B 3000 C 40000 D 4500 12、按照传统 的“六书” 体例,“保” 字应属 ()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3、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自”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4、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星”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5、按照 传统的“六 书”体例, “牟”字应 属() A象 形 B指 事 C会 意 D形 声 16、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会 意字的一组 是() A亦街炎 伐 B涉 崔莫 私 C安即和 牧 D鸣步武益 17、下列四组 字中,全是形 声字的一组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模拟题和答案

九、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大案 古代汉语试题(A) 一.填空题(每空2分,10空,共20分) 1.许慎六书“假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异体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汉字的本义主要依靠汉字的_________。 5.我国第一部字典是东汉许慎着的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句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作谓语。 7.上古汉语判断句很少用判断词_______来表示。 8.教材第一篇文章《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十三经》中的_______。 9.“莫”的本义是______,“莫”的今字是________。 二.解释下列词语意义并指出词性(每题1分,共20题,共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雉: 2.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诸: 3.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其: 4.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 5.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焉: 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克: 7.贼民之主,不忠。 贼: 8.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 殿: 9.虽然,必告不谷。 不谷: 10.晋侯问嗣焉,称解狐。 称: 11.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过: 12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 发: 13.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 顾: 14.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 诚: 15.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 息: 16.君子于其言,无所茍而已矣。 茍:

古代汉语试卷及答案1

《古代汉语》模拟试卷一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 站点: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号:— 一、选择题(共20分) (以下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括号里) 1下列各组字,都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 ) A、條倍脩休 B、特牧福祈 C、盆簋益孟 D、颖颍顿颈 1 2、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阿) A 说——悦 B 矜——鳏 C 歌——謌 D 昏一一婚 2、3、下列各组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 遁一一遯B脩一一修 C 辟一一避D罢一一疲 3、4、下列句子,有疑问代词做介词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 A A姜氏何厌之有? B B 敢问何谓也? C C谁为为之?孰令听之? D D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4、5、下列句子,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A A 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B B 上帝临女,无贰尔心。 C C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 D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 A A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B B 从左右,皆肘之。 C C 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120分钟 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请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入题后的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

D D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6、7、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B)

A B C D A B C D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盍各言尔志? 7、8、下列句子,“于”为介词引进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B ) A A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B 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 C C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 D D百里奚举于市。 89、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D) A A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B B是非君子之言也。 C 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 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9、10 、 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A) A A惠等哭,舆归营。 B 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C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 D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 、填空题(共20分) 1、清人张玉书等奉诏编撰的《康熙字典》按照部首和笔画分卷,全书共分为 12 ____ 卷。 2、清代学者王引之所撰的一部古代汉语虚词专著是《助字辨略》_____________ 。 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 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4、古书旧注中见到“屯,音肫”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至于“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 ______ 的注音方式。 5、根据“四书”分析,“戒”字的构造类型是会意________ ,本义是戒备,警戒__________ 。 6、根据“四书”分析,“逐”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________ ,本义是洎赶、竞争_________ 。

古代汉语试题库含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名词解释:(10分)引申义、笺、读为、脱文、传 二、说明下列字的结构,并指出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10分) 本、裁、从、象、徒、泪、刃、堵、鼠、莫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1分。请将所选择的答案填入括号内。) 1.许慎的“六书”解释中“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是对()所作的解说。 A.象形 B.指事 C.会意 D.形声 2.下列句子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楚人为食,吴人及之。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敌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D.及前王之踵武。 3.下列句子中宾语前置用“之”复指的是()。 A.我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B.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语曰:“唇亡而齿寒”,其斯之谓与? D.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 4.《说文解字》分析字形的主要依据是()。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5.先秦汉语中宾语前置规则最严格的是()。 A.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前置 B.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 C.宾语前置用“之”、“是”复指 D.介词“以”的宾语前置 6.下列句子中为形容词意动用法的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B.君子之学以美其身。 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D.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 7.下列句子中为名词做状语表示比喻的是()。 A.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B.童子隅坐而执烛。 C.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D.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8.近体诗一般在()使用对仗。 A首联、颈联B.颈联、颔联C.颔联、尾联D.首联、尾联 9.《孟子滕文公上》:“树艺五谷。”赵岐注:“五谷____稻黍稷麦菽也。”赵岐所使用的术语是()。A.曰B.为C.谓D.谓之 10.下列句子中“间”用作本义的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C.愿足下假臣奇兵三千,从间路绝其辎重。 D.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 四、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它古今词义的变化是属于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还是感情色彩不同。(10分) 1、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2、数以王命,取赂而还。 3、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也,未尝君之羹。 4、饮于河渭。 5、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宫室之时,因陵丘掘穴而处焉。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是本义还是引申义。(10分) 1、振长策而御宇内。 2、惟草木之零落兮。 3、君子引而不发。 4、臣伏读圣旨。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王力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 一、使用说明 (一)课程性质 古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工具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专业提高课知识打基础。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需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必备的古代汉语基楚知识,培养阅读和欣赏浅近文言文的能力,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文化。 (二)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1)掌握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性质、编排方法和使用方法;(2)掌握汉字的构造、形体演变、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等知识,学会分析一定数量常用汉字的基本构造和本义;(3)掌握古汉语词汇知识以及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4)掌握古代汉语语法(句法和词法)知识及其特点;(5)理解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与注解体例,常用的注解术语;(6)理解古代汉语语音知识及语音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的古汉语音韵学知识解释古代有关的语言现象;(7)学会给古书标点断句和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培养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8)了解古代汉语常用的修辞格;(9)理解古代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特点,培养欣赏阅读古诗文的兴趣和分析浅近诗歌格律的能力;了解古代词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时数 上课时间:第一、二学期;总课时:132学时;总学分:8学分。 (四)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讲练结合,重视口头训练和课外作业;使用多媒体课件。 (五)面向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六)使用原则 本课程采用的教材为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共1,4册。本教材为全国高等学校文科统编教材之一。其内容包括文选、常用词和通论三部分。其文选部分,精选了历代典范作品,教学中以先秦作品为主;其常用词部分,共收一千多个,但教学中应重点选择最常用的几百个常用词,要求学生切实掌握;其通论部分,又包括了工具书、文字、词汇、音韵、语法、修辞、古书注解、古代文化常识、文体知识、诗律、词律、曲律等,其重点应放在语言知识方面,尤其是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知识。 本课的教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力求使文选、常用词、通论三部分紧密结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选的基础上,讲授通论,使学生把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同时,学习文选,应以解释词句为主,尤其是文选中涉及到的常用词,应抓住古汉语词义的细微差别以及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培养学生的古代汉语的语感,注意体现语言课的特点。这是本门课的难点所在。要攻破这个难点,就是坚持少而精,循秩序渐进,注重练习,培养技能等项原则。为使学生加深印象,提高教学质量,应确定重点篇章段落,要求学生熟读和背诵。并通过习题课、课堂提问与课外作业等环节检查教学效果。 因所选教材份量大,教学时数有限,故采取以下措施弥补:一是讲读与自学相结合。重点讲授第一、二两册、第三、四两册主要由学生自学。另,第一、二册中的文选、通论部分皆由教师讲读,而常用词部分则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在一年的教学时间内基本完成教材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二是与其他课程互补。古代汉语课,历来以散文为主,韵文

古代汉语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古代汉语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上册) 练习一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 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汇总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和答案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 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 A错措B睹覩C置寘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为之所”是双宾语句。 B “无”与“勿”是古今字。 C “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 ()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这是中国—的奠基之作,收字—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 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________ 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__ 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 ,声符为________ 。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 ,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__ 。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__ 。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五、简答(每题3分,共9分) 1、古汉语动量表示法有何特点? 2、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有哪些活用形式? 3、介词“于”有哪些用法? 九、给下面的短文加标点,并翻译。(15分) 陈涉之初起王楚也使周市略定魏地北至狄狄城守田儋详为缚苴 丿奴从少年之廷欲谒'杀奴见狄令因击杀令而召豪吏子弟曰诸侯 皆反秦自\立齐古之建国儋田氏当1王遂自立为齐王发兵以击周市周市军还去田儋因率兵东略定齐地。 参考答案 试题(1 )

古代汉语大纲及考核目标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来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书中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理解类: 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2.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3.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应用类: 1.掌握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体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字予以正确分析。 2.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辨它们的相互关系。 3.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4.了解本字、后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对于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见通假字能够正确辨识。 5.了解分化字的类型,对于教材中所举的分化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分化字能够正确辨识。 6.了解异体字的类型,对于教材中所举的分化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分化字能够正确辨识。 二、词汇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情况。掌握多义词的义项分析方法及句中词义的辨认方法。识记教材中通论和文选注释部分所举的词例。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识记类: 古代汉语多义词及义项的概念。 理解类: 1.理解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复合词等概念,并能指出它们的区别、 2.多义词中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及其辨析方法。 应用类: 1.能辨认古代汉语文句中的单纯词、复合词、词组,准确理解文意。 2.了解古今词义差异的几种情况:古代汉语词汇义项的消失、古今义项的意义微殊。 3.掌握教材中所涉及的古今词义有差异的常用的实词词例,能说出它们在古书中的意义和用法。 4.掌握古今词义的沟通。 5.对于教材中所举的探求本义的例字和分析引申义的例字能够正确分析。 6.能辨认常用多义词在具体文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7.掌握教材中同义词分析举例中所涉及的同义词,能简要说明其意义的异同,并能在具体文句中区分其用法。 8.对于教材中提示的单音词在古书中的常用意义、古今意义的差别及其在现代汉语中存留的情况能够正确辨识。 三、语法部分 (一)基本要求 在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重点掌握古代汉语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

(完整版)古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加答案

目录(打印版) 古代汉语试题(1) (2) 试题(1)参考答案 (3) 古代汉语试题(2) (5) 试题(2)参考答案 (6) 古代汉语试题(3) (8) 试题(3)参考答案 (8) 古代汉语试题(4) (10) 试题(4)参考答案 (10) 古代汉语试题(5) (12) 试题(5)参考答案 (13) 古代汉语试题(6) (15) 试题(6)参考答案 (16) 古代汉语试题(7)及答案 (18) 古代汉语试题(8)及答案 (21) 古代汉语试题(9)及答案 (24) 古代汉语试题(10)及答案 (26)

古代汉语试题(1) 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下列关于《康熙字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书按部首排列,共分540部。B全书按照地支分成十集。 C采用了直音、反切和叶音三种注音方法。D王引之《字典考证》纠正了五千多条错误。2、注重分析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是--------------------------() A《经传释词》B《词诠》C《助字辨略》D《古汉语虚词通释》 3、许慎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是指----------------------() A会意B形声C假借D转注 4、下列各组中完全属会意字的是---------------------------() A莫、休、甘、武B炎、寒、贼、朱C从、信、秉、亦D友、及、伐、取 5、下列各组字中是古今字关系的是-------------------------() A错措 B睹覩 C置寘 D沽酤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了本义的是-------------------------() A孟尝君顾谓冯谖。B天帝使我长百兽。C途有饿莩而不知发。D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7、下列句中“孰与”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吾孰与城北徐公美。B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C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D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8、“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之所”是双宾语句。B“无”与“勿”是古今字。C“何厌之有”是宾语前置句。D两个“之”用法不同。 9、“说文四大家”中注重分析字义来源和发展的是-----------() A段玉裁B桂馥C王筠D朱骏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与例句“童子隅坐而执烛”用法不同的是-------() A其后秦稍蚕食魏。B舜勤于民事而野死。C良庖岁更刀,割也。D子路拱而立。 二、填空(每题1分,共10分) 1、《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___。这是中国___的奠基之作,收字___个,另有重文1163个。2《诗词曲语辞汇释》由近人_________所著,这是一部研究诗词曲中________的一部专著。 3、形声字“裁”的意符为______,声符为________。 4、文字学家辨别本义主要是凭_________,如“叔”的本义是__________。 5、“以劝事君者”中,“劝”的意义为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6分) 1、转注 2、偏义复词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词性、意义或用法。(每题1分,共20分) 1、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2、亟请於武公,公弗许。 3、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 4、晋不可启,寇不可翫。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6、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7、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8、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9、师进次于陉。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 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

(一)基本要求 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1.汉字的形体结构 (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子予以正确分析。 (4)应用: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2.汉字本义与形体结构的关系 (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3.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情况 (1)理解: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2)应用:了解本字、后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见通假字能够正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10)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汉语期末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分) 1、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A ) A、目甘伐哀 B、又受劣都 C、鱼牧末戒 D、日亦修疆 2、下列各组字,关系为通假字的一组是(C ) A、州——洲 B、襍——雜 C、罢——疲 D、雕——彫 3、下列各组字,关系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 ) A、暱——昵 B、昏——婚 C、赴——讣 D、信——伸 4、下列句子,属于介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 ) a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b是以远至迩安。c之二虫又何知?d君何患焉? 5、下列句子中具有动词用作使动用法的一句是( C ) a众人匹之,不亦悲乎?b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c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6、下列句子,具有名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 ) a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b象有齿以焚其身。c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d今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7、下列句子,具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句是(B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b从左右,皆肘之。 c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d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8、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C )a彼且奚适也?b何以知其然也?c姜氏何厌之有?d去以六月息者也。 9、下列句子,具有名词作状语表示处所意思的一句是(D )a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b乃幽武,置大窖,绝不饮食。c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d于是秦王廷见相如。 10、下列句子,属于语义上的被动句的一句是(B ) a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b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c见犯乃死,重负国。d终不得归汉,空自苦无人之地,信义安所 见乎? 二、填空题(共20分) 1、清代学者刘淇所著、专门解释古代汉语中虚词的一部工具书是《助字辨略》。 2、近人张相所著、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Lala期末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 [完善版]

Lala完善版-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文字 1.何谓“六书”?辨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法。(P73-79) 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象形。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日、月、鸟、鱼、鹿、羊、耳、门、马、禾、鼎、壶、网、手、象。 (2)指事。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如:上、下、亦、本、末、寸、丹、十、刃、甘、二。 (3)会意。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如:步、逐、斗、莫、牧、涉、既、旦、粪、伐、采、春、朝。

(4)形声。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如:杞、物、江、里、旌、歌、悲、视、疆、闻、诚、指、问、础、载、防、帛、都、徒。 2.汉字的形体变化有哪些表现?(P79) 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即“笔势”,或称“笔画的姿态”)和字形结构(简称“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固然有结构上的变化,但主要是一种笔势的变革。 3.隶书的产生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何影响?(P79) 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 (2)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是一次重要的简化。 4.异体字的类别、形体分歧以及异体字的判定。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大学《古代汉语》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1、下列字具有相同义符的一组是(A)A、條脩倏修B、福视神祈C、脾胡肺胃 D、颖颍顿颈2、下列字属于异体字的一组是(D)A信——伸B遁——遯C说——悦D距——拒3、下列各组字属于通假字的一组是(C)A矜——鳏B歌——謌C辟——避D昏——婚4、下列句子,属于疑问代词做宾语而前置的一句是(B)A姜氏何厌之有?B敢问何谓也?C夫执舆者为谁?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下列句子具有形容词用作意动用法的一句是(D)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B上帝临女,无贰尔心。C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6、下列句子,属于双宾语句的一句是(C)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盍各言尔志?7、下列句子,属于被动句式的一句是(B)A象有齿以焚其身。 B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 C 空自苦无人之境,信义安所见乎。D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8、下列句子为判断句的一句是(B)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B是非君子之言也。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9、下列句中,“于”引进比较对象的一句是(D)A克于先大夫,无能为役。B卻克伤于矢,流血及屦。C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下列句子,属于名词用作状语表示工具的一句是(C)A惠等哭,舆归营。B文人相轻,自古而然。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 D 君为我呼入,吾将兄事之。二、填空题(共20分)1、《说文解字》的编排方式是按照部首,全书共分540个部首。2、《经传释词》的作者是王引之。3、近人张相所编,汇集唐宋元明清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语辞并加以解释的一部工具书是《诗词曲语辞汇释》。4、古书旧注中见到“东,德红切”的注解,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法,其中“东”和“红”两字在语音上具有叠韵的关系。4、根据“四书”分析,“綱”字的构造类型是形声,本义是鱼网上的总绳。5、根据“四书”分析,“亦”字的构造类型是指事,本义是腋窝。6、《说文解字叙》关于“六书”中的“象形”的解释是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7、从造字结构分析“之”字的本义,可以知道在“姜氏欲之,焉辟害”句中,“之”用的是它的假借义;至于在“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句中,“之”字用的是它的本义。8、在《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句中,“之”的词性是代词,其语法功能是复指前置宾语无贿无令名。9、在“文以五月五日生”句中,“以”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是表示凭借某种原因。10、在“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句中,“与”的词性是介词,其语法作用或意义是介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11、在“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句中,“其”的词性是代词。三、释词题(共30分)(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20分)1、收族陵家,为世大戮。戮:羞耻2、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3、载玄载黄,我朱孔阳。阳:鲜明4、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贿:财物5、有先君之明与先大夫之肃,故捷。肃:敏捷6、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焚:毁灭7、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物故:死亡,“物”通“殇”,死8、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绝:穿过9、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则:效法10、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贳:赦免,宽大(二)说明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无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共10分)(1)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莫:莫:否定性无定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2)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所以:介词“以”和辅助性代词“所”结合构成的习惯格式表示用来……的方式、手段(3)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乎:表示处所(4)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为:介词在被动句中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被”。(5)吾孰与徐公美?孰与:疑问代词“孰”和介词“与”组合,表示比较,“哪一个更”。四、古文标点题(共10分)给下面一段短文加上新式标点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