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上课讲义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上课讲义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上课讲义
《古代汉语》上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全网最全,精心整理)上课讲义

《古代汉语》郭锡良版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A.练习一

一查阅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辞源》修订本)中所属的部首:

丹(丶部)之(丿部)亚(二部)常(巾部)

卍(十部)受(又部)严(口部)隣(邑部)

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

怡(心部)攻(攴部)书(曰部)民(氏部)

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贰(贝部)

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术(行部)

按:繁体字“隣”与“鄰”为异体字,都简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辞源》修订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

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辞源》中各有几种读音?两者是否一致?“行窳”的“行”读什么音?

“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种读音,在《辞源》中有4种读音。其中xíng、xìng、háng 、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还引了《集韵》的一条注音“乎监切”(读音为xián)。

“行窳”的“行”读xíng。

三从《词诠》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在句中的意义: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曾,副词,乃、竟。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则……则……,承接连词,表文中对举关系,就、那么。

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渊明《桃花源记》)

既,时间副词,表过去,已经。

4.或圆如箪,或方似笥。(《水经注?巫山、巫峡》)

或,无定代词,有的。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经注?巫山、巫峡》)

自,假设连词,苟、如果。常“自非”连用。

6.广袤丰杀,一称心力。(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一,副词,皆、都。

四什么是六书?每类主要特点是什么?分别列举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各五例。

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古人对汉字的形体构造与使用规律所作的理论总结。

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如:目、舟、鸟、手、网。

指事的主要特点是用记号指出事物的特点。如:亦、寸、本、刃、上。

会意的主要特点是组合两个以上的形体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如:从、北、莫、休、明。

形声的主要特点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如:吐、忙、胡、破、故。

关于转注,学术界看法还不一致。一般认为,它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同部,字义同源。如:考与老,呻与吟,讽与诵,空与窍,谀与谄,忧与愁等。它不是一种造字方法,而是一种释义条例。假借的主要特点是有词无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义是燃烧,后假借为代词“然”;“新”是“薪”的古字,本义是砍柴,后假借为新旧之“新”;“莫”是“暮”的古字,后假借为无定代词;“其”是“箕”的古字,本义是簸箕,后假借为代词;“而”本义是胡须,后假借为连词。

五什么是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有什么意义?怎样辨别词的本义?

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由于汉语历史久远,我们所说的本义只能是有语言文字材料所证明的本义。所谓引申义,就是从本义发展、演化出来的意义,它是造成一词多义的根本原因。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重要意义是:

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词义的异同,精确地掌握词义。

其二,可了解词义演变的不同情况及其规律,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其三,可详知一个词意义的古今演变情况,明白它为什么有这样的意义。

其四,可以了解字形与意义、古义与今义的联系,理性地掌握词的意义。

辨析词的本义,首先要从分析字形入手。因为汉字的形体结构与意义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字形所反映出来的意义往往是其本义。这就需要了解字形演变的历史,特别要当心字体传讹的情形。其次,确定词的本义,还必须要有实际的语言资料加以证实。一般说来,一个字的字形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与实际语言中作为词的意义相符合时,就是它的本义。必须把以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较为准确地辨别词的本义。

六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属于六书的哪一类?根据字形判断它们在句子中是本义还是引申义?

1.北山愚公长息曰。(《列子?汤问》)

息,会意字,从自从心。“自”即“鼻”,古人认为心气必从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义是呼吸。此处是“叹息”义,为引申义。

2.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列子?汤问》)

尾,象形字,本义是尾巴。《说文解字》分析为从尸从毛(篆文毛字倒写),认为是会意字。此处是“岸、边”的意思,为引申义。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英,形声字,从艸,央声。本义是花。这里的“落英”即落花,用的是“英”的本义。

4.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范仲淹《岳阳楼记》)

景,形声字,从日,京声。本义是日光。这里的“景明”即阳光明亮,用的是本义。

惊,形声字,繁体字“驚”从马,敬声。本义是马受惊。这里用于形容波浪,为引申义。5.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集,会意字,从木从隹。本义是鸟聚集,这里说沙鸥飞落在一起,用的是本义。

锦,形声字,从帛金声。本义是丝织物上的花纹,引申出色彩艳丽义。这里用来形容鱼的色彩艳丽,用的是引申义。

6.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水经注?巫山、巫峡》)

旦,会意字,日在地平线上,本义是早晨。这里的“霜旦”即有霜的早晨,用的是本义。7.而河间王琛最为豪首。(《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豪,形声字,从豕,高省声,本义是豪猪。豪猪的毛长而硬,有强横、不好惹等特点,故引申出“有权势的”、“豪奢”的含义。这里的“豪”是豪华奢侈的意思,为引申义。

首,象形字,本义是头。后引申出“开端”、“第一”等含义。这里是首位、第一的意思,为引申义。

8.盖本不足以记斯楼。(汪琬《传是楼记》)

本,指事字,本义是树根部,引申出“本来”、“原来”等含义。这里是本来的意思,为引申义。

七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些是引申义。

(A)组: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间,参与。引申义。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史记?陈涉起义》)间,暗地里,秘密地。引申义。

3.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史记?管晏列传》)间,缝隙,空隙。本义。

4.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小的,偏僻的。引申义。

5.间命工斫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汪琬《传是楼记》)间,隔些时候。引申义。

6.对曰:“愿少间。”(《史记?淮阴侯列传》)间,避开别人。引申义。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间,乘间,暗中。引申义。

8.郤至曰:“楚有六间,不可失也。”(《左传?成公十六年》)间,破绽、漏洞,可以乘虚而入的空子。引申义。

9.韩信使人间视。(《史记?韩信破赵之战》)间,秘密地,暗地里。引申义。

10.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间,中间。引申义。(B)组

1、发使使燕。(《史记?韩信破赵之战》)发,派遣。引申义。

2.途有饿莩而不知发。(《孟子?梁惠王上》)发,发放仓粮赈济灾民。引申义。

3.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上》发,射箭。本义。

4、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战国策?齐策四》)发,启封。引申义。

5、夫鵷鶵发于南海。(《庄子?秋水》)发,出发。引申义。

6、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发,开放。引申义。

7、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告子下》)发,兴起。引申义。

8、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发,发挥。引申义。

9.文物以记之,声明以发之。(《左传?桓公二年》)发,发扬。引申义。

10、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老子?第三十九章》)发,震动,爆发。引申义。

八解释下列各句中加△词或词组,并说明它们古今意义的变化,指出其中哪些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哪些是词义感情色彩和轻重的变化(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1.饮于河渭。(《山海经?夸父逐日》)

河,古代专指黄河,今泛指一切河流,词义范围扩大。

2.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论语?子路从而后》)

丈人,古代是对老年人的尊称,今专指岳父,词义范围缩小。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水经注?巫山、巫峡》)

响,古代指回声,今泛指声音,词义范围扩大。

4.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恨,古义遗憾,今义仇恨,词义程度古今不同,古义轻,今义重。

5.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货,古有钱财、货币、出卖、货物等意义,今义为货物,词义范围缩小。售,古义卖出去,今义卖,词义范围扩大。

6.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所以,古代是词组,表示凭借、手段、方式、方法、原因、结论等,今义是连词,用于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引出结果或结论,词义范围缩小。

遭,古义为遇上时机,今义一般指遇上了不幸的事情。词义感情色彩古今不同,古褒义,今贬义。

7.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范仲淹《岳阳楼记》)

排,古义冲击,今义排列。词义转移。

8.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范仲淹《岳阳楼记》)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词义转移。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词义范围扩大。

9.由汉氏以来,人主往往重官赏以购之。(汪琬《传是楼记》)

购,古义悬赏征求,今义购买,词义范围扩大。

10.则又跧伏穷山僻壤之中。(汪琬《传是楼记》)

穷,古义指不通达,今义贫穷,词义范围转移。

九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第六》)按:教材引文误“默然”为“默默”,今正。

译文:谢安和客人下棋。过了一会儿,谢玄从淮上派来的使者到了。谢安看完了书信,沉默无语,慢慢地把脸转向棋局。客人问淮上战局的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已经大破敌人。”意色举止与平时没有什么不同。

标点: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列子?说符第八》)

译文:从前有一个想要得到金子的齐国人,一大早,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卖金子的地方,抓了人家的金子就跑。官吏捉到了他,问他说:“人们都在那里,你为什么拿人家的金子?”他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没有看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标点:予谒告南归,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抵大柳树驿,时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须晚,尚可及滁州也。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颇险恶,多虎。心识之。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挟铜钲束燎以行。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仰视不极。石栈岖崟,悉下马,累肩而上。仍相约,有警即前后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閧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抵滁阳。(程敏政《夜渡两关记》)

译文:我告假回到南方去,在成化年间戊戌年的冬天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当时天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只走到这里就停下,问驿站里的官吏,官吏欺骗我说,到傍晚的时候,还可以到达滁州。上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跟从的人说前面有一个清流关,地势很险,有很多老虎。我心里记住了这件事。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个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头。

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B.练习二

一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的词哪一个是本义,哪一个不是?请说明理由(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曹刿论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鄙”在第二句中义为“边邑”,是本义。从字形看,其意符为“邑”,旧注训为“边”,字义与字形相合。在第一句中义为“浅陋”、“见识短”,为引申义。

2.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左传?齐桓公伐楚》)

备欲呼鲁肃等共会语。(《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共”是“供”的古字,在第一句中义为“供给”,是本义。在第二句中用的是副词“共同”义,是引申义。

3.故不能推车而及。(《左传?鞌之战》)

郤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鞌之战》)

从字形看,“及”的甲骨文和金文字形都像一只手抓住了一个人。《说文解字》:“及,逮也。”“及”在第一句中义为“赶上”,字形与字义相合,与《说文》释义相合,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到”、“至”,是引申义。

4.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史记?孙膑》)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三国志?华佗传》)

《说文解字》:“疾,病也。”“疾”字在第二句中义为“病”,与字形以及《说文解字》释义相合,是本义;而在第一句中义为“快”、“急速”,是引申义。

5.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汉书?张骞传》)

“乡”字甲骨文像两人对食之状,上古时代同一氏族部落的人在一起共食,故其本义是在一起生活的人或地方,即今所谓“家乡、乡里”。“乡”在第一句中义为“乡里”、“同乡”,是本义;在第二句中义为“朝向”,是“向”的通假字,不是本义。

二什么叫词类活用?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而使其具有另一类词的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例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手”本是名词,句中是动词“拿”的意思,还带了宾语“剑”,临时具有了动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就是词类活用。《水经注?巫山、巫峡》:“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句中的“东”字本来是个方位名词,这里临时具有了动词义“向东流”,作谓语,是词类活用。又如《蝜蝂传》:“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句中的“高”、“大”原是形容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临时具有了动词义,用作谓语,也都是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是:

1.两者表达的含义不同。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而意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是“(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如《史记?鸿门宴》:“项伯杀人,臣活之。”《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前例的“活”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臣(指张良)”使宾语“之(指项伯)”活了下来;后例的“美”是意动用法,其含义是主语“吾妻”认为宾语“我(指邹忌)”长得漂亮。

2.两者的使用范围不同。能够有使动含义的词有动词与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等,而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名词的活用。

三举例说明古代汉语的几种被动句式。

1.“于”字被动句式

将介词“于”放在动词的后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如《孙子兵法?行军篇》:“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擒于人”即被他人擒获。

2.“为”字被动句式

将介词“为”放在动词的前面引进行为动作的主动者,有时“为”后的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韩非子?五蠹》:“而身为宋国笑。”“为宋国笑”即被宋国人耻笑,出现主动者“宋国”;又《战国策?燕策三》:“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戮没”即被杀戮,“为”后没有出现主动者。

3.“为……所”被动句式

“为”字被动句式的动词前加“所”字构成。主动者置于“为”与“所”之间,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如《汉书?霍光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为江充所败”即被江充败坏,“为”与“所”之间出现了主动者“江充”;又《张中丞传后叙》:“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为所杀”即被杀害,“为”与“所”之间没有出现主动者。

4.“见”字被动句式

将“见”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式,不能引进主动者。如《韩非子?说难》:“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见疑”即被怀疑。

5.“见……于”被动句式

是“见”字被动句与“于”字被动句的结合,“见”放在动词前表被动含义,“于”放在动词

后引入主动者。如《史记?楚世家》:“必见欺于张仪。”“见欺”即被欺骗,又用“于”引入主动者“张仪”,“见欺于张仪”即被张仪欺骗。

6.“被”字被动句式

将“被”放在动词的前面构成被动句,也可由“被”直接引进主动者。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被谤”即被毁谤,“被”不引入主动者;又蔡邕《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被尚书召问”即被尚书召去问话,“被”引入主动者“尚书”。

四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是不是判断词,为什么?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乃”、“即”、“维”、“惟”、“非”都不是判断词。因为它们都不具备判断词的性质。“乃”、“即”是副词,在判断句中起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就”、“便”等,所以当汉语中出现判断词“是”以后,它们还可以用在“是”前,构成“乃是”、“即是”等,可理解为“就是”、“便是”。“维”也可写作“惟”,它是句中语气词,起引出谓语作用,不仅可以用于判断句中,也可以用于其他类型的句子中。如《尚书?吕刑》:“蚩尤惟始作乱。”“惟始作乱”即开始作乱,不能理解为“是开始作乱”,故“维”不是判断词。“非”也经常用于判断句的谓语前,它是否定副词,不是判断词。

五指出下面的句子,哪些是被动句,哪些不是被动句,被动句有什么不同形式:

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前句是,无标志。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是,“见……于”式。

3、今单于新困于汉,而昆莫地空。(《汉书?张骞传》)

前句是,“于”字式。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史记?鸿门宴》)

后句是,“为……所”式。

5.城陷而虏,与巡死先后异耳。(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前句是,无标志。

6、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汉书?张骞传》)

后句是,“为……所”式。

7、才高见屈,遭时而然。(《论衡?自纪》)

前句是,“见”字式。

8、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许行》)

后句是,“于”字式。

六下列句子哪些是宾语前置?哪些不是?说明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

1、虽梁王兔苑,想之不如也。(《洛阳伽蓝记?王子坊》)

不是。之,代词,指代梁王兔苑。用作“想”的宾语。

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是。“何厌”作“有”的前置宾语。之,代词,复指前置宾语。

3、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不是。之,连词。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后一个“之”用于定中之间。

4.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左传?齐桓公伐楚》)

是。“不谷”作“为”的前置宾语,“先君之好”作“继”的前置宾语。之,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5、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论语?公冶长》)

是。“之”作“行”的前置宾语。之,代词,代指所闻之事。

6、守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汪琬《传是楼记》)

不是。两处的两个“之”,前一“之”字是代词,代指书籍,用作宾语;后一“之”字是连词,用于定中之间。

7、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奚以”是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奚”作介词“以”的前置宾语。之,动词,到、去。

七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序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1.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论语?子罕》)

古:何陋之有。“何陋”作动词“有”的前置宾语。今:有何陋。宾语后置。

2.子思曰:“如伋(子思的名)去,君谁与守?”(《孟子?离娄下》)

古:谁与守。“谁”作介词“与”的前置宾语。今:与谁守。宾语后置。

3.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论语?里仁》)

古:未之见。“之”作动词“见”的前置宾语。今:未见之。宾语后置。

4、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莫之能一。“之”作动词“一”的前置宾语。今:莫能一之。宾语后置。

5、古之人不余欺也。(苏轼《石钟山记》)

古:不余欺。“余”作动词“欺”的前置宾语。今:不欺余。宾语后置。

6.君奚为不见孟轲也?(《孟子?梁惠王下》)

古:奚为。“奚”作介词“为”的前置宾语。今:为奚,即为什么。宾语后置。

7、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我杀。《商君书?画策》)

古:弗敢我谋,弗敢我杀。“我”作动词“谋”、“杀”的前置宾语。今:弗敢谋我,弗敢杀我。宾语后置。

8、荀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左传?襄公十四年》)

古:唯余马首是瞻。“余马首”作动词“瞻”的前置宾语。今:唯瞻余马首。宾语后置。

9、圣王有百,吾孰法焉?(《荀子?非相》)

古:孰法。“孰”作动词“法”的前置宾语。今:法孰,即效法哪个。宾语后置。

10.敢问夫子恶乎长?(《孟子?公孙丑上》)

古:恶乎长。“恶”作介词“乎”的前置宾语。今:乎(于)恶长,即在哪方面擅长。宾语后置。

八指出下列各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属于哪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状语)

1.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陋:形容词意动用法。“陋之”即“认为它(小丘)不好”。

2、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子路从而后》)

食、见:动词使动用法。“食之”即“让他(子路)吃”,“见(现)其二子”即“使他的两个儿子出来相见”。

3、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朝:动词使动用法。“朝秦楚”即“使秦国、楚国来朝拜”。

4、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来:动词使动用法。“不能来”即“不能来之”,也就是不能使“远人”归顺的意思。5.城陷,贼以刃胁降巡。(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降:动词使动用法。“降巡”即“使张巡投降”。

6、诸将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弱:形容词使动用法。“弱秦”即“使秦国变弱”。

7.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后一个“君、臣、父、子”名词活用为动词。“君君”即国君要像个国君,“臣臣”即大臣要像个大臣,“父父”即父亲要像个父亲,“子子”即儿子要像个儿子。

8、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膑》)

善:形容词意动用法。省略了宾语“之”,“善之”即“认为他(孙膑)好”。客:名词作状语。“客待之”即“像对待客人一样地对待他(孙膑)”。

9.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10.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云、响、景:名词作状语,表示比喻。“云集”即像云一样地聚集,“响应”即像回音一样地应和,“景从”即像影子一样地跟从(“景”是“影”的古字)。

九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或词组,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性、意义和用法有什么不同?

1、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菟。(《汉书?匈奴传》)

少:古义为稍,程度副词;今义为少,形容词。

2.子尾多受邑而稍致诸君。(《左传?昭公十年》)

稍:古义为逐渐,时间副词;今义为略微,程度副词。

3、纣贵为天子,死曾不若匹夫。(《史记?淮南王传》)

曾:古义为竟然,情态副词;今义为曾经,时间副词。

4.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直:古义为只、仅,范围副词;今义为不弯曲,形容词。

5、齐因乘胜尽破其军。(《史记?孙膑》)

因:古义为就,副词;今义为因为,连词。

6.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汉书?张骞传》)

竟:古义为最终,时间副词;今义为竟然,情态副词。

7.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传》)

但:古义为只,范围副词;今义为但是,转折连词。

8、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韩非子?十过》)

虽然:古义为虽然如此,词组;今为让步连词。

按:教材引文误“璧”为“壁”,今正。

十阅读下面一段短文,说明文中“以”的词性、意义和用法:

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于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这段文字中共有六个“以”字,分别解释如下:

1.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

以,动词,认为,在句中作谓语。

2.必以倦而归也。

以,介词,因,与“倦”构成介词词组作“归”的状语,引入“归”的原因。

3.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

以,介词,用、靠。与“其力”构成介词词组作“攻”的状语,引入“攻”的凭依。

4.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

前“以”字是介词,把,与“其力之所不能取”构成介词词组作“送”的状语,引入“送”的东西。后“以”字是连词,相当于“而”,连接状语与中心语。

5.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

以,介词,把,与“虞卿之言”构成介词词组作“告”的状语,引入“告”的内容。

十一说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代词的用法:

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

所:辅助性指示代词,与“学”构成所字结构,指代学的东西。

2.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孟子?许行》)

诸:兼词,相当于“之于”,“注诸海”即“注之于海”。

3.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论语?为政》)

或:无定代词,作主语,意思是“有的人”。

奚:疑问代词,用作状语,意思是“为什么”。

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者:辅助性指示代词,用于数词之后构成者字结构,“五十者”即五十岁的人。

5.“斯道也,何道也?”曰:“斯吾所谓道也。”(韩愈《原道》)

斯:指示代词,用作定语,意思是“这”。

何:疑问代词,用作定语,意思是“什么”。

所:辅助性指示代词,与动词“谓”构成所字结构,指代所说的事情。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其:第三人称代词,作定语,意思是“他们的”。

之:代词,作“望”的宾语,指代溃逃的齐军。

十二把下面的短文加上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标点: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

译文: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康肃公也以此自负。他曾经在家中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用眼睛斜视很久没有离去。看见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康肃公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术不是很精湛吗?”老人说:“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很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箭技术!”老人说:“根据我的舀油就知道。”于是就拿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了油滴进葫芦里,油从钱孔滴入而钱却没有湿。老人于是说道:“我也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康肃公笑着打发他走了。

标点:平公射鴳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君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鴳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君忸怩,乃趣赦之。(《国语?晋语八》)

译文:晋平公射鴳没有射死,命令仆人襄去抓它,没有抓到。平公很生气,把襄抓起来要杀了他。叔向听说了,晚上赶去拜见晋平公,晋平公告诉了他这件事。叔向说:“您一定要杀了他。从前我们的先君唐叔在徒林射犀牛,射死了以后,用犀牛皮做了一副铠甲,因此被封在晋。如今您继承我们的先君唐叔,可是射鴳射不死,抓又抓不到,这件事是宣扬我君的耻辱啊。您一定要赶快杀了他,不要让这事传扬出去。”晋平公很不自在,就赶快放了竖襄。

标点: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慄。京师号为卧虎。歌之曰:“枹鼓不鸣董少平。”(《后汉书?酷吏列传》)

译文:后来特地征召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谢罪,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不震惊害怕的。京师百姓称他为卧虎,歌颂他说:“董少平做洛阳令,鸣冤之鼓不再响。”

C.练习三

一古代的“姓”和“氏”、“名”和“字”,是什么关系?

古代的“姓”和“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姓是一种旧的族号,在古代有“别婚姻”的作用,而且它是不能改变的;而氏是姓的分支,往往隔一两代甚至本人就可能改变。上古时期,姓也是区分阶级地位的标志,贵族有姓,平民无姓。战国以后,人们往往以氏为姓,姓和氏逐渐合而为一。到了汉代,通称为姓,而且自天子至平民都可以有姓了。另外,由于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所以在战国以前,男子只称氏,而女子却必须称姓。

古人有“名”,有“字”,二者都是古人的名字。旧说上古时期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和“字”之间往往在意义上有同义或相关联的关系。上古时期,名和字连着说时,通常是先称字,后称名;对平辈或尊辈则不能称名,只能称字,甚至连字都不能称(如对父母),弟子自称也称名,弟子当着老师称呼其他弟子也称名。

二简述历代中枢机构的变化。

我国古代的中央官制,影响较大的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

秦汉以前,我国还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官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三公九卿,组成中枢机构。三公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是中央最高军政长官。九卿是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制粟内史、少府。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制粟内史管的是政务,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宫廷的事务。以九卿为主的各中央行政长官都各有属官。九卿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重要的中央行政长官,如中尉、将作少府等。

汉初沿袭秦制。武帝时废去太尉,改为大司马。西汉末年又把丞相改称大司徒,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与大司马合称“三公”(又称三司),都是宰相。汉代九卿中的名称也有变化。另外还有所谓加官,即本官之外另加的官职。大臣得到加官,就可以经常接近皇帝。

到东汉时,三公已无实权,尚书机构尚书台(即台阁)反而成为实际上的宰相府了。

魏文帝时,把权势过大的尚书台改为外围的执行机构,另设中书省,参掌中枢机密。南北朝时,又设门下省,对中书省加以限制。这样,就形成了皇朝中央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分职的制度,这又是隋唐时期中央官制的基础。

隋唐开始实行三省六部制。唐代三省首长的权力后来日渐削弱,徒具虚名。隋朝由原来的行政总负责机构——尚书省(或尚书台)分演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部下设司),属于尚书省。唐避太宗讳,改民部为户部。此后,作为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制一直沿袭到清代,基本未变。六部成立后,诸卿的职权逐渐变小,有的后来就裁撤了。

宋代中央由中枢和枢密院分掌文武二柄,号称二府。元代以尚书省、中书省为宰相府,以尚书令、左右丞相、平章政事为宰相。后废尚书省,归并于中书。明代废中书省,皇帝亲理国政,大学士逐渐成为实际上的宰相。清沿明制,到雍正时成立军机处,大学士就没有什么职权了。

三“州”这一级行政单位历代有什么变化?

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几个监察区,称为州(或部),其辖境很大。东汉末年,州成为郡以上的一级行政单位,魏、晋、南北朝一直沿袭。隋朝废郡存州,唐代因之,县以上的行政单位称为州(或称郡)。宋代的州也是县以上的行政单位,州上设路。元代的州也在路或府以下。明清时的州在县以上,府以下,京都所在的直隶州地位略等于府。也有一些散州,虽隶属于府,但实际地位和县相当。

四古代有几种主要的纪年法?

古代有岁星纪年、太岁纪年、甲子纪年等三种主要的纪年法。

最早采用的是岁星纪年法。岁星即木星,约十二年一周天。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由西向东分为十二个星次,以此纪年。

由于岁星纪年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不便,古人又假设一个岁星,叫做“太岁”,使其运行方向与真岁星相反,而把黄道附近由东向西分为十二等分,以太岁的运行纪年。这就是太岁纪年法。甲子纪年始于东汉。甲居十干首位,子居十二支首位,干支依次相配,以此纪年。

五解释下列名词:

夏历:我国以建寅之月为岁首的历法,始于夏代,故称夏历。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直到清末一直沿用。今天所谓旧历,也指夏历。

行中书省:简称“省”或“行省”,是始于元代的一级行政区划单位。“行中书省”的意思是中书省的行署。本来是临时设的,后来成为固定的行政区划。

二千石:汉代对郡守的通称。因汉代郡守的俸禄为二千石,故称。

谥号: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死后,朝廷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个称号,称为“谥”或“谥号”。一些有名望的学者死后,其门人或亲友往往也为其加谥号。

闰月:阴历一年实际上不到一个太阳年,约三年相差一个月,为解决阴阳历的矛盾,历法上需置闰,即三年闰一个月,五年闰两个月,十九年闰七个月。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做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叫闰某月。

知府:官名。宋代命朝臣出守列郡为府的行政长官,称为权知(意思是“临时主持”)某府事,简称知府。明代始以知府为正式名称,管辖州县,为府一级行政长官。清代相沿不改。

六利用工具书查出柳宗元的字、籍贯、生卒年、曾任的官职以及他的文集的名称和他的传记资料。

查《中国古今人名大辞典》可知:

柳宗元(773—819),唐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县西北)人,字子厚。曾任监察御史、蓝田尉、礼部员外郎、永州司马,柳州刺史等职。著作有《柳河东先生集》。

查《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可知:

柳宗元的传记资料在“旧唐13/160/4213”(即《旧唐书》第13册、第160卷、第4213页)和“新唐16/168/5132”(即《新唐书》第16册、第168卷、第5132页)。

七利用工具书查出“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这两句诗的作者,并说明“金陵”和“白下”是今天什么地方,解释“祖”的意义。

据日本人编唐诗索引可以查出,这两句诗出自李白《留别金陵诸公》。金陵和白下都是今天的南京市。“祖”的意思是饯行。

八《史记?汲黯传》:“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请根据《说文解字》说明“郊”的本义,根据《经籍纂诂》说明“郊”的句中意义。

《说文解字?邑部》:“距国百里为郊,从邑交声。”据此知“郊”的本义是指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经籍纂诂》:“郊,郊道要冲之处也。”据此知“郊”在句中指交通要道。

九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的词的意义,并说明哪个是本义,哪个是引申义(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A)组

1、素所自树立使然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树:建立、树立,引申义。

2、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史记?孙膑》)

树:树木,引申义。

3、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孟子?许行》)

树:种植,本义。

(B)组

1.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左传?齐桓公伐楚》)

涉:进入,引申义。

2.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吕氏春秋?察今》)

涉:趟水过河,本义。

3.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苏轼《教战守策》)

涉:经历,引申义。

(C)组

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

信:诚实,本义。

2、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信:相信,引申义。

3、俄而谢玄淮上信至。(《世说新语?雅量》)

信:使者,引申义。

十阅读《史记?万石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说出万石君的姓名,给文中加△的人名、地名、官名、年号作注,并把全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教材引文下加△处,本书改为下加点):

万石君名奋,其父赵人也,姓石氏。赵亡,徙居温。高祖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

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大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为太子太傅,免。选可为傅者,皆推奋,奋为太子太傅。及孝景即位,以为九卿;迫近,惮之,徙奋为诸侯相。奋长子建,次子甲,次子乙,次子庆,皆以驯行孝谨,官皆至二千石。于是景帝曰:“石君及四子皆二千石,人臣尊宠乃集其门。”号奋为万石君。……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以文学获罪。皇太后以为儒者文多质少,今万石君家不言而躬行,乃以长子建为郎中令,少子庆为内史。

万石君的名字是石奋。

河内,黄河从潼关向东经今河南省河段的北部地区。

长安,古都城,名始于汉,在今西安市西北。

孝文,即汉文帝。

大中大夫,即太中大夫,汉代郎中令的属官之一,其职责是“掌议论”,即对朝政提出意见或建议。虽是散官性质,但能接近皇帝,提出意见。大:“太”的古字。

九卿,秦汉时期中央行政机关的长官,即奉常(汉景帝时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汉武帝时改称光禄勋),管宫廷侍卫;卫尉(汉景帝时一度改称中大夫令),管宫门近卫军;太仆,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有时改称大理),掌刑法,是最高法官;典客(汉景的时改称大行令,汉武帝时又改称大鸿胪),掌管各少数民族和外国来朝事宜;宗正,管理皇族事务;治粟内史(汉景帝时改称大农令,汉武帝时又改称大司农),管理租税赋役;少府,管宫廷总务。九卿之中,廷尉、典客和治粟内史管的是政务,其余六卿管的是皇帝宫廷的事务。

诸侯相,即诸侯王的相。

建元二年,“建元”是汉武帝使用的年号,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135年。建元二年即公元前139年。

郎中令,九卿之一,掌管宫廷侍卫。

译文:万石君名字叫奋,他的父亲是赵国人,姓石。赵国灭亡后,迁居到温县。汉高祖攻打项羽,经过河内,那时石奋十五岁,做小衙吏,服侍高祖。高祖与他谈话,喜欢他的态度恭敬,问他说:“你家中有什么人?”他回答说:“我现在只有母亲,不幸眼睛失明。家里很穷。还有个姐姐,会弹琴。”高祖说:“你能听从我吗?”他说:“愿竭尽全力。”于是高祖召他的姐姐入宫为美人,任命他为中涓官,处理文书和大臣进谒的事情,把他的家迁到长安中的戚里,那是因为她姐姐为美人的缘故。他的官职到孝文帝时,累积功劳做到太中大夫。他不懂经学儒术,但恭敬谦谨没有人能跟他相比。文帝时,东阳侯张相如做太子太傅,被免去官职。文帝要选拔可以做太子太傅的人,大家都推举石奋,石奋于是做了太子太傅。到孝景帝时,又任命他九卿这样的官职。因他的职位太接近皇帝,景帝惧怕拘谨,又把他的官职改为诸侯相。石奋的长子名建,次子某、三子某,四子名庆,都因性情柔顺、孝敬谦谨,官位都达到俸禄二千石,于是汉景帝说:“石君和他的四个儿子官位都做到二千石,人臣的尊贵光荣就集中在他们一家了。”就称石奋为“万石君”。……建元二年,郎中令王臧因儒术经学而犯了罪。皇太后认为读书的人多外在的气质而少内在的品质,现在万石君家不喜言谈但能亲身力行,就用万石君的

长子石建做了郎中令,小儿子石庆做了内史。

十一把下面一篇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越巫》——方孝孺

标点: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委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沙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沙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译文:有一个越地的巫人,自己诈称擅长驱鬼。有人病了,他便设立起坛场,吹角摇铃,跳跃叫喊,并跳着胡旋舞,祈求免灾。如果病侥幸好了,他便享用一顿人家的酒饭,拿了人家给的财物离去;如果人死了,就拿别的原因来推托,始终不认为自己的巫术是虚妄的。常常向人夸耀说:“我善于治鬼,鬼没有敢反抗我的。”有几个好搞恶作剧的少年,对他的欺妄非常恼火,就窥伺他夜里回家时,五六个人分开,藏在路边的树上,每人相隔一里左右,等到那巫人经过时,就往下投砂子石块打他。巫人以为是真鬼,马上吹起他的角来,边吹边跑。他心里非常害怕,被吓得脑袋胀闷,也似乎比平时沉重了许多,走起路来也不知道自己的脚在哪里。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惊慌的心情稍微安定下来,可是树上又像开始那样往下落砂石。他又马上吹角,吹角也吹不出声音了,于是跑得更快。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情形又跟原先一样。吓得他两手发抖,连气也喘不过来了,更不能吹角了。角掉到了地上,只好摇起他的铃。一会儿铃又掉了,只好大喊着往前跑。一路上,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以及树叶的响声、山谷的回音,都以为是鬼。大声呼喊着向人求救,喊声非常悲凄。半夜才到了家,大声哭喊着敲门。他妻子问他是什么缘故,他被吓得舌头僵硬而说不出话来,只是指着床说:“赶快扶我休息,我遇上了鬼,今天要死了!”妻子把他扶到床上,他胆裂而死,肤色像蓝草的青色一样。这个巫人到死也不知道那树间的响声并不是鬼。

D.练习四

一解释下列名词:

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互联网应用试题和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网络教育 2010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题(一) 课程名称:互联网应用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Internet术语中,Internet网关是指( ) A.终端计算机 B.中间计算机 C.客户机 D.微型计算机 2.TCP协议在两台计算机之间提供可靠的( ) A.比特 B.包 C.段 D.数据流 3.最基本的Internet服务是不可靠的,是因为它并不保证正确的传输( ) 帧B.A.比特段D.C.分组) 4.Internet上从服务器到服务器传递邮件的协议是( B.FTP A.HTTP D.SMTP C.POP ) 5.PPP帧的数据长度是可变的,默认字节值是( B.256 A.128 D.1500 C.512 ) 地址的前导码是( IP6.D类B.110 A.10 D.11110 C.1110 ) ( 7.IP报文的第三个字段是A.版本号长度B. 协议服务类型D.C.) 8.IPv6分组的流标记的位数是( B.24 A12 D.128 C.64 ) 用户想要拨号上网得先找一个9.( A.ISP B.账号 C.密码 D.账号和密码) COM10.PC机主机箱的后面的接口的中文意思是( B.A.并行通讯端串行通讯端口 C.数字电路端口模拟电路端口 D.) 计算机的显示界面是图形方式的操作系统是11.( B.Linux A.Dos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Windows D.Unix ) ( 12.网络适配器也称为B.网板A.匹配器 D.网路C.转发器 13.现存TCP/IP邮件系统的扩展协议是( )

土地整理工程验收资料表格全套

第一章项目资料的分类 A类表(监理规范上要求的施工单位用表) 1、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3、分包单位报审表 4、施工测量报审表 5、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6、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审表 7、工程质量报验表 8、工程计量报验单 9、计日工工程量签证单 10、用工、料、机动态表 11、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12、工程延期报审表 13、监理通知回复单 14、竣工移交证书 B类表(监理单位用表) 1、监理通知 2、旁站监理记录表 3、工程暂停令 4、工程款支付证书 C类表(各方通用表) 1、工作联系单 2、工程变更单 D类表(监理用报表)

1、监理用报表(见目录) E类表(竣工验收类汇总表) 1、单位(标段)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2、单位(标段)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记录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F类表(记录类表) 1、图纸会审记录 2、设计交底记录 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G类表(施工记录类表) 1、施工测量放线记录表 2、技术交底记录 3、地基验槽记录 4、地基处理记录 5、隐蔽工程检查表 6、砼施工记录 7、砼强度验收记录 8、施工试验记录(通用) 9、管道通水试验记录 10、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 H类表(施工单位质量验收检验评定记录表)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Ⅰ)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Ⅱ)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回填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浆砌石、挡土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土开挖沟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砖砌体(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田水利砼模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钢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浇筑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制U型槽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板(构件)制作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面板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涵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伸缩缝及止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扩堰增容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倒虹吸进、出口段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道段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田间道路路面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板、生态孔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石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砖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互联网+复习试题和答案

互联网+公共服务创新 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43个) 1.在(A )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 联网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行动计划。 A. 2015年3月5日 B. 2015年3月15日 C. 2015年6月27日 2?“互联网+”背景下传统产业如何转型升级,(B )成为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重要趋 势,也是“互联网+”发挥重要作用的立足点。 A. 跨界制造 B. 跨界融合 C. 跨界生产 3. 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A )模式。 A. 公共服务 B. 政府服务 C. 益民服务 4. 推进“互联网+”行动,必须坚持开放共享的原则,营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将互联网 作为生产生活要素共享的重要平台,最大限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以(C)为特征的经 济社会运行新模式。 A. 开放 B. 共享 C. 开放、共享 5. 依据“互联网+”发展程度,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形成了六个梯级。重庆市与广 西、吉林、新疆、黑龙江排在第(B)梯级,互联网梯级指数仅为 6.09。 A. 三 B. 四 C. 五 6. 大数据(big data)或称(A ),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A. 巨量资料 B. 大量资料

C. 巨量数据 7. 大数据技术是指在成本可承受的条件下,通过非常快速的采集、发现和分析,从大量化、多类别的数据中(C),是IT领域新一代的技术与架构。 A. 提取信息 B. 提取数据 C. 提取价值 8. (C)是具有高期望值、高影响力、高成长性的新兴技术。 A. “互联网+” B. 云计算 C. 大数据 9?“互联网+”核心是(B )的净化与扩展。 A. 物联网 B. 互联网 C. 大数据 10. (A)是互联网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 A. 云计算 B. 大数据 C. 数据 11.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 盖面,促进教育(B )。 A. 均衡发展 B. 公平 C. 改革 12.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探索新型教育服务供给方式,要推 动开展学历教育在线课程资源共享,推广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学习模式,探索建立网络学习学分认定与学分转换等制度,加快推动(A)服务模式变革。 A. 高等教育 B. 基础教育 C. 职业教育 13. 新“ 24孝”行动标准中,其中第九项是(B )。 A. 经常为父母拍照 B. 教会父母上网 C. 亲自给父母做饭

土地整理验收资料表格模板

第一章项目资料的分类 A类表(监理规上要求的施工单位用表) 1、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3、分包单位报审表 4、施工测量报审表 5、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6、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审表 7、工程质量报验表 8、工程计量报验单 9、计日工工程量签证单 10、用工、料、机动态表 11、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12、工程延期报审表 13、监理通知回复单 14、竣工移交证书 B类表(监理单位用表) 1、监理通知 2、旁站监理记录表 3、工程暂停令 4、工程款支付证书 C类表(各方通用表) 1、工作联系单 2、工程变更单 D类表(监理用报表)

1、监理用报表(见目录) E类表(竣工验收类汇总表) 1、单位(标段)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2、单位(标段)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记录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F类表(记录类表) 1、图纸会审记录 2、设计交底记录 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G类表(施工记录类表) 1、施工测量放线记录表 2、技术交底记录 3、地基验槽记录 4、地基处理记录 5、隐蔽工程检查表 6、砼施工记录 7、砼强度验收记录 8、施工试验记录(通用) 9、管道通水试验记录 10、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 H类表(施工单位质量验收检验评定记录表)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Ⅰ)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Ⅱ)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回填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浆砌石、挡土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土开挖沟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砖砌体(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田水利砼模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钢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浇筑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制U型槽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板(构件)制作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面板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涵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伸缩缝及止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扩堰增容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倒虹吸进、出口段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道段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田间道路路面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板、生态孔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石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建筑物)砖砌体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 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 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

网络考试试题与答案

网络试题 (答题时间:90分钟) 答题人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每空2分,共20分) 1.IPv6是下一代IP协议。IPv6的基本报头包含( C )个字节。A.16 B.32 C.40 D.60 2.IPV6基本报头中的哪个字段指明了一个特定的源站向一个特定目标站发送的分组序列,各个路由器要对该分组序列进行特殊的资源分配,以满足应用程序的特殊传输需求。( B ) A.负载长度B.数据流标记C.下一报头D.8h数限制 3.1965年科学家提出“超文本”概念,其“超文本”的核心是( A )。A.链接 B.网络 C.图像 D.声音 4.信息系统的容灾方案通常要考虑的要点有哪些?(ABCDE) A 灾难的类型 B 恢复时间 C 恢复程度 D 实用技术 E 成本 5.以下哪些是防火墙的基本功能?(ABCD) A.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 B.管理进出网络的访问行为; C.封堵某些禁止的业务;

D.记录进出网络的信息和活动; E.对所有的网络行为进行监测。 7.信息安全有以下哪些常见的威胁?( ABC )。 A.非授权访问、信息泄露、破坏数据完整性。 B.DDOS拒绝服务攻击。 C.恶意代码。 D.机房被破坏 8.以下只属于OSI7层模型的是( D )。 A.应用层 B.数据链路层 C.传输层 D.表示层 9.下列不属于IDS的基本功能的是( E )。 A.监测并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查找非法用户和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 B.核查系统配置和漏洞并提示管理员修补漏洞。 C.评估系统关键资源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D.识别已知的攻击行为,统计分析异常行为。 E.断开异常连接。

2019年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全)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以下简称“规划设计”)工作 、提高规划设计得科学性以及更 好地实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与国土地管理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需要制定本标准得补充规定,报国土资源部备案。补 充规定不得与本标准相抵触。
本标准从 2000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本标准得附录 A、附录 B、附录 C、附录 D 都就是标准得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协作单位:浙江省国土管理局、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范树印、吴次芳、叶艳妹、叶剑平、胡江、吴昌洋、童菊儿、梁进社、 张占录、彭群、王爱民。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中华人民共与国国土资源部部标准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1012—2000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得总则、内容、程序、方法及成果得基本要求与项目设计得原则、 内容及技术要求。 1.2 本标准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得编制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得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得概预算、 审批等方面得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得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得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 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得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得可能性。
GBJ 7—198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3838—1988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T5791 一 1993 1:5000 1:10000 地形图图式 GB/T7929 一 1995 1:500 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 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T 15772—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规划通则 GB/T16453、1—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坡耕地治理技术 GB/16453、3—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沟壑治理技术 GB/T 16453、4—1996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技术规范 小型蓄排水工程 GB 50162—1992 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GB 50188—1993 村镇规划标准 GB/T 50265—1997 泵站设计规范 GB 50286—1998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SDJ 217—1987 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平原、滨海部分) SL 18—1991 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 721994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SL 73—199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JT/J 021—1989 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LY/J002—1987 林业工程制图标准
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
3、1 总则 3、1、1 本标准所称土地开发整理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土地复垦。 3、1、2 规划得基本原则
a)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与切实保护耕地。 b) 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通论! 古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你打我。 打你、我。你、我打。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二、谓语前置 所谓“谓语前置”,是指为突出或强调谓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这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 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 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吕览·重言》) 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 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展矣君子。(《诗·邶风·雄风》) 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匈奴列传》) 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 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 助哉!夫子。(《史记·周本纪》) 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雎》) 三、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可以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现象叫做“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主语——谓语——宾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主语——宾语——谓语 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语法条件a.句子是疑问句 b.宾语是疑问代词 古汉语中的常见疑问代词:谁、孰、奚、曷、胡、何、安、焉、恶等

互联网的试题与答案

广西专业技术人员 2017年“互联网+”开放合作的试题及答案 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李顺萍总分:100 及格线:60 考试时间:2017-09-29 21:20-2017-09-29 22:40 ? 1.2015年3月,()在杭州推出“一键叫船”服务。(单选题2分)得分:0分 ? A.Etsy ? B.Uber ? C.Yahoo ? D.Ebay ? 2.在我国,()年谢平在其研究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互联网金融”的概念。 (单选题2分)得分:2分 ? A.2015 ? B.2012 ? C.2014 ? D.2016 ? 3.2015年3月,()在两会上呼吁,我们需要持续以“互联网+”为驱动,鼓励产业创新、促进跨界融合、惠及社会民生,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单选题2分)得分:2分

? B.马云 ? C.潘石屹 ? D.任正非 ? 4.不属于即时通讯工具的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 A.QQ ? B.Email ? C.微信 ? D.MSN ? 5.工业4.0(InDustrie4.0)是()政府《高技术战略2020》确定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单选题2分)得分:0分 ? A.德国 ? B.日本 ? C.美国 ? D.中国 ? 6.2007年至()年是传统企业互联网时代。(单选题2分)得分:2分 ? A.2015 ? B.2010 ? C.2013 ? D.2009 ?7.“互联网+()”将促进公共交通服务效率、治理能力大幅提升。(单选题2分)得分:2分

? B.益民服务 ? C.绿色生态 ? D.有机农业 ?8.直接为人类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称为互联网()时代。(单选题2分)得分:2分 ? A.1.0 ? B.4.0 ? C.3.0 ? D.2.0 ?9.中国大陆的第一个BBS站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 A.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 ? B.南京大学的“小百合” ? C.北京大学的“一塌糊涂” ? D.曙光BBS站 ?10.共享经济其实就是构建一个由第三方创建的、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市场平台,以下()不是这个第三方机构。(单选题2分)得分:2分 ? A.个人 ? B.组织 ? C.商业机构 ? D.政府 ?11.人类社会以来零售业态的起点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古代汉语通论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 1、关于《墨子》的注本中,清代孙诒让的《墨子间诂》最为详备 2、古代汉语中的否定性无定代词是莫 3、上古韵部中以塞音[P]、[t]、[k]作为韵尾的韵属于入声韵;[m]、[n]、[g]属于阳声韵 4、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齐养新录》中提出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说法 5、近代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 6、三平调是专门针对仄仄仄平平的句式而言的 7、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8、《尔雅》属于“十三经” 9、从中古汉语四声到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演变规律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和入派四声。 10、中古音是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的,由于《切韵》失传,我们现在考察的中古音的依据主要是《唐韵》(这句话是错的考判断题) 11、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其材料是《诗经》入韵字、上古其他韵文入韵字和谐声系统,其研究方法是系聊法。 二、填空题 1、清代学者钱大昕在《十驾齐养新录》提出来古无轻唇音和古无舌上音的观点。 2、《毛诗正义.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XXXXXXXXXX乐土乐土爱得我所XXX[疏]XXXXXX中“贯”事也是毛亨的注,笺 云之后是郑玄的注,圆圈之后“贯,古乱反”是陆德明的注音,[疏]字以下是孔颖达的注。 3、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作韵尾的韵称之为阴声韵;以鼻音[m]、[n]、[g]作为韵尾的韵称之为阳声韵;以塞音[P]、[t]、[k]作为韵尾的韵属于入 声韵。 4、朱熹在《诗经集注》一书中没有认识到语音的发展演变,而是为了说明《诗经》押韵和谐,主观的临时的改变某字的读音以求押韵,这种做法 称之为叶韵。 5、古书备注中见到“屯,音肫(zhun)”的注解,这是采用了直音的注音方法,而“东,德红切”,则是采用了反切的注音方式。 6、《十三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穀梁传》、《周礼》、《仪礼》、《论语》、《孝经》、《尔雅》、《孟 子》。 7、在校勘中,古籍因传抄、刻印而误加上的文字在校勘术语中被称为衍文;专指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的术语是脱文。 8、“恶”主要用作形容词,意为“丑恶”,读e,但当用作动词表示“厌恶”时,则改为wu。这种改变一个字的原来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作法, 称作破读。 三、解释字义及说明用法题 解释字义题:(太多而杂乱了全是老师讲过的文章得复习课本) 说明用法题:(以下是去年考的5个) 1、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2、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以…..为贱 3、射之,豕人立而啼。 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像人一样 4、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名词用作动词,杀 5、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酒。 通假字,通“早” 四、翻译(前两年考的) 1、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徙,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物品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它们的价值)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把它们放在一起等同看待,这是搅乱天下罢了。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有了危险,不去扶助,跌倒了不去搀扶,那还要辅助的人干什么呢?而且你说的话错了。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出来,龟甲、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 3、且夫我当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赌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说孔子的学问少,认为伯夷的义气轻,刚开始我不相信,如今我目睹了您的浩瀚远闻,无边无际。我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 声相闻,民之老死不相往来。 百姓认为他们的饮食很甜美,服装很漂亮,居住很安定,民俗淳朴欢乐。邻国之间可以相互望见,能听到鸡犬声。(两国居民)到老死都不相往来。 5、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言辞有很多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是非的界线,不可不分辩清楚,这是圣人需要特别慎重对待的问题。虽然这样,那末靠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慎重呢?遵循着事物的规律和人的情理,用这种方法来审察所听到的传闻,就可以得到真实的情况了。 5、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暮春时节,春服已经穿好,我会同五六个青年,六七个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来。 6、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王力《古代汉语》(通论)笔记(精华梳理版)(九~十) 通论(九) 1、否定句:表示否定的句子。必须有否定词,古代汉语中否定词可以是副词“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可以是代词如“莫”。 2、上古汉语里,“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最正常的结构,不是“倒装”。如: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3、不能将代词宾语前置的否定句: A、“弗”“勿”“非”“无”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 B、宾语不是代词的。“君”“子”一类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词,也大多不用此结构。如“若不许君”、“吾不能早用子”。 4、“不”“弗”:词汇意义相同,都表示一般的否定。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a、“不”后的动词可以是及物也可以是不及物;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宾语。如:勇者不惧。老妇不闻也。 b、“弗”后的动词一般是及物,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带宾语的非常少见)。如: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都不能否定名词。因此: 1)“不”后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 2)“弗”后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 5、“毋”“勿”:词汇意义相同,通常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于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古书上“毋”常写作“無”。语法意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a、“毋”和“不”相当,“毋”后面的动词一般带宾语。 b、“勿”和“弗”相当,“勿”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带宾语的少见)。 c、“毋”“勿”后面的名词都用如动词。如:毋友不如己者。王無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d、有时候,“勿”字用于陈述句,意义和“不”差不多。如:齐侯欲勿许。 6、“未”: “未”和“未尝”的区别: a、“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于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 b、“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表示“不曾”或“没有……过”的意思。 c、“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 d、“未尝”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 e、“未”有时并非用来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意义和“不”差不多。如:是未可知也。 7、“否”: a、“否”和作为应答之词的“然”是对立的。常用于单词句,等于现代汉语的“不”或“不是的”。 b、“否”又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它表示否定的一面。如: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8、“非”: a、“非”用于判断句里,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注意:这种“非”虽可译为“不是”,但语法意义完全不同。“不是”是系词“是”前面加否定词“不”;“非”在上古汉语里不是系词,而是一个简单的否定副词,否定的是整个谓语。如:是非君子之言也。

古代汉语通论

一、怎样查字典辞典 1、按音序排列;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按编码排列(四角号码检字法) 2、《康熙字典》:①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奉敕编纂,在《字彙》和《正字通》的基础上 编成; ②字头按部首排列,是清代以来收字最多的一部字典。释字体例是先音(反) 后义,还引用古注; ③错误较多,后王引之《字典考证》,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3、《中华大字典》:①陆费达、欧阳溥主编,在《康熙字典》基础上整理; ②用部首排列,继《康熙字典》后出现的第二部字典,,注音采取《集韵》的反切,加注直 音; 4、《辞源》:①陆尔奎、方毅等人; ②用部首排列,这是近代出版最早的一部以语词为主,兼顾百科常识的大辞典; ③《辞源》基本上奠定了汉语现代词典编纂的体例格局; 5、《辞海》:更注意吸收现代科学的词语,删除了《辞源》收录的较为偏僻的古代词语,百 科性内容比《辞源》比率达; 6、《汉语大字典》:①湖北、四川两省合力编纂; ②注重字音、字形的历史演变关系,但是字义方面过于求细,忽视了词 义的概括性,加之书成众手,释义不确。 7、《汉语大词典》:①五省联编,上海书局出版社出版第一卷; ②这是一部大型的、历史的汉语语文词典,收录的复音词丰富,单字按部首排列; 8、《说文解字》:①东汉许慎,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 ②先列小篆形体,先释字义,后说形体结构; 9、清说文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王筠《说文句读》;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10、词义的不同表现在:古今词义基本相同;(人,手,日) 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找”古义划,“该”古义完备) 词义有异有同;(“劝”古义鼓励,“给”古义供给) 11、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型:词义范围的不同:词义范围扩大;(菜,“皮”古指兽皮) 词义范围缩小;(“金”古义指金属的总称, “臭”古义指各种气味) 词义范围转移;(“墳”由指土堆到墳墓,) 12、掌握古义的方法:从字形上分析;从语境上分析;从成对使用的反义词、同义词上分析; 从成语上分析; 13、辨析古今词义时应该注意的问题:①在异同问题上,难处不在同,而在异,不在迥别而 在微殊; ②词义变化的历史性; ③词义变化的地区性; ④词义变化是有迹可循的; ⑤词义异同的系列性问题; ⑥社会发展对词义发展的影响;

郭锡良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郭锡良般古代汉语复习重点总结 说明:按照该提纲复习,基本通论知识点与词句部分可以熟练掌握,内部资料,请勿外传此版本教材是商务出版社的三册套教材,与现在的两册套教材可以通用,页数稍有出入,请 使用者自行注意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 《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 《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臵、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2017年“互联网+”开放合作考试试题和答案

? 1.(易)国内最早提出“互联网+”理念的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马化腾 o B.李克强 o C.于扬 o D.马云 ? 2.(易)物联网的基础实际上是一个()。(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移动通讯技术 o B.互联网 o C.电子传感器 o D.电子计算机技术 ? 3.(易)在互联网技术发展方面,()拥有技术创新优势。(单选题2分)得分:0分 o A.德国 o B.美国 o C.中国 o D.朝鲜 ? 4.(易)日本提出了()计划,将物联网列为国家重点战略。(单选题2分)得分:0分 o A.E-Japan o B.U-Japan o C.I-Japan o D.F-Japan

? 5.(易)()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深度融合,推进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云计算 o B.大数据 o C.“互联网+” o D.物联网 ? 6.(易)()不属于共享流量和用户的开放平台。(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AppStore应用商店 o B.Facebook o C.腾讯开放平台 o D.百度开放平台 ?7.(易)世界最大的住宿提供者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Airbnb o B.Yahoo o C.Ebay o D.Etsy ?8.(易)射频识别系统(RFID)属于物联网的()。(单选题2分)得分:2分o A.业务层 o B.网络层 o C.感知层 o D.应用层

?9.(易)()年在美国芝加哥开发出一套基于8080芯片的最早的一套BBS系统。(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1978年 o B.1979年 o C.1980年 o D.1981年 ?10.(易)互联网思维中最重要的是()。(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用户思维 o B.极致思维 o C.创新思维 o D.改革思维 ?11.(易)2015年网络零售市场出现拐点,()份额首次超过C2C份额,成为市场主体。(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C2B o B.P2P o C.O2O o D.B2C ?12.(易)京东的出现对线下终端模式发起了挑战,那些依靠终端站着挣钱的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这是()的互联网化。(单选题2分)得分:2分 o A.营销 o B.渠道 o C.产品

土地整理项目过程管理全套资料表格

附表1: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项目名称:编号: 致: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承包单位(章)_____________ 项目经理____________ 日期 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总监理工程师审核意见: 项目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____日期 监理单位(章)______________日期

附表:2 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项目名称:编号: 致: 我方承担的工程,已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具备了开工/复工条件,特此申请施工,请核查并签发开工/复工指令。 附:1.开工报告 2.(证明文件) 承包单位(章)_____________ 项目经理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A.审查意见: 监理单位(章)______________日期 总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____日期

附表:3 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项目名称:编号: 致: 报上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请审批。 附:施工进度计划 承包单位(章)_____________ 项目经理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

B.审查意见: 监理单位(章)______ _______日期______ 总监理工程师_______ ______日期______ 附表:4 成品、半成品构(配)件、供应单位资质报审表 项目名称:编号: 致: 根据工程需要,经我方审查,(供应单位)可提供产品,现将有关该企业的资质证书资料送上,请审查批准。 附:企业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等有关资料(复印件)。 施工承包单位(章)日期 项目负责人_______ ______日期

古代汉语通论复习资料.docx

古代汉语逼俺复习诲料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 )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 )按音序排列。3 )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 )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啲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相拼,是“号”或懷好啲“好”。3 )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 )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 )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 )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 )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 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岀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 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 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训“。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