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ED模组(光引擎)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LED模组(光引擎)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LED模组(光引擎)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LED模组(光引擎)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光引擎国内市场需求分析报告

一、国内市场最新动态

(一)LED照明市场动态

2016年光亚展,xxxx光电参会同仁一行5人,分别就客户信息、竞品情况、供应链资源对A、B两区共20个展区进行了地毯式搜索,收集行业相关企业信息资料550余份。会后形成附表1信息类客户统计表;附表2竞争对手信息表;附表3光引擎客户沟通情况表;竞争者分析报告;光引擎国内市场需求分析报告。展会直观感受有几点:

1、参展人数减少、大牌来的少;

2、LED照明企业炒概念少了,市场推广行为更加务实理性;

3、各自聚焦自身长处做推广、竞争促使营销行为更加积极;

4、智能与控制在室内与户外照明都逐渐被作为产品诉求;

5、LED照明应用于植物、医疗照明开始起步。

(二)光引擎市场新动向

光引擎在光亚展没有专设的展区,各竞品厂家分散于20个区。展会收集竞品资料36份,多数竞品厂家做了沟通和信息收集。完成整理与分析报告。(详见附件2及竞争者分析报告。)

光引擎市场新动向:

1、光亚展展会介绍已把光引擎明确列为LED技术的第三层级;

2、大量封装企业进入光引擎领域;

3、光引擎产业层级门栏低,进入企业多数注册资金不高;

4、部分竞品厂家有灯具应用的针对性解决方案;

5、了解光引擎的LED灯具应用企业越来越多。

二、国内市场需求分析

(一)光引擎客户分析

这次光亚展,我们依据参会计划及实际展会情况,分三个区域选择性收集光引擎信息类客户资料438家。部分客户进行了交流沟通,发出公司光引擎简介及产品规格书100余份。

展会后,根据客户的潜力量推断和现有产品或技术的匹配性两个主要方面,分区域制定了信息类客户的分类标准。

为有效推进客户的跟进对接工作,我们暂时采用注册资金作为潜力量推断数据,以现有产品及技术覆盖灯具和经验判断作为产品匹配性判定依据,分区域对438家信息类客户进行了筛分,因各区域LED应用灯具客户类型与客户规模的不同,华东华南的客户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经信息资料整理和注册资金查证、客户产品资料判定,形成A重点客户40家;B一般客户62家;C信息类客户336家。(详见附件1)

达成率不高的原因:1、展商目录和实际参展不一致,差异大;2、达成客户做了产品匹配性筛分判定。

A 级40家客户产品类型:

家数8%34%18%

32%5%

3%室内外灯具筒射灯、天花灯吸顶、面板、三防灯

投光、工矿、路灯

防爆灯具

装饰灯具

我们对A 、B 两类客户的资料做了初步的分析,部分企业做

了交流沟通,与光引擎较适配的LED 应用灯具企业类型具有以下

特征:

1、A 级客户多数属于室内商照、户外景观、工业照明。其中,

注册资金大于1000万的有18家,注册资金100-1000万的22家。

注册资金3000万以上为:广州达森、深圳三鼎、深圳耀嵘、江

家数占比

苏豪迈、江苏生辉、上海奇光、弗朗电气、江苏宜美、宁波前风9家。产品多涉及户外、工矿照明;

2、B级客户注册资金大于1000万的多数涉及大功率LED户外、工矿照明;或者产品结构里包含球泡、灯管;

3、大量光源方案外购且产品适配性好的客户集中在C级,企业规模小,根据灯具应用方向和市场方向呈区域集群化分布;

4、LED应用灯具客户的市场细分更加明显,包括展厅风格、产品系列、应用方向、市场区域、推广策略,都有各自较鲜明的特点。

(二)客户需求分析

展会后一周,我们对A级和部分B级客户做了电话沟通并初步建立和相关客户对接人的工作联系。(详见附表3光引擎客户沟通情况表。)

其中,做了公司与光引擎推荐和产品资料传递的61 家,已和客户技术、采购或总经理建立电话、QQ或邮箱联系的有38家。根据现阶段客户沟通与部分客户反馈情况,我们了解到客户的一些指向—客户寻求突围,追求细分领域产品优势。关注新技术、新方案实际的应用解决和影响,光引擎替换能带来什么?

客户需求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性价比需求

这类企业以室内商照、工矿、户外为主,关注光引擎替换开关电源后带来的性价比变化。室内价格敏感性高(嘉美、达美、

科泰、三优田、国惠),工矿、户外对稳定性、可靠性更敏感,更加关注光引擎驱动方案(华荣、斯奥特、豪迈)。

2、应用性需求

从灯具设计角度考虑光电方案选择,多以室内室外灯饰类客户为主。(罗姆尼光电、维度灯饰)

3、过认证需求

外销型客户对是否过认证较关注,包括安全与寿命认证,比如ERP。(上虞星源、余姚立鑫)

4、智能型需求

关注光引擎智能控制接口,调光调色。(江门睿弈、深圳思坎普、深圳酷灯、宁波莱索)

我们将持续跟进重点及一般客户,通过各种形式传递产品信息,增加用户体验,收集客户反馈,寻找需求对接。为公司产品规划提供更多数据支撑,通过产品与市场的双向工作推进提升我们的核心优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