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职业安全的定义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中的安全

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

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

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二、职业暴露定义

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三、职业暴露分类

生物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

物理性职业暴露

其他

四、生物性职业暴露

是指暴露在致病微生物的危险因素中,有被感染的潜在危险。

五、生物性职业暴露传播性疾病

(1)病毒性疾病:HBV、HCV、HDV、HGV、TTV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

(3)其他病毒:HCMV、HTLV、EBV

(4)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5)寄生虫病:疟原虫、弓形体虫

(6)细菌性疾病:结核等

六、生物职业暴露的途径

经粘膜(眼、口、鼻)

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烂、擦伤)

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

组织、体液接触?5min)

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

锐器伤是主要方式

被HBV血液的针头扎伤又未经免疫的话,感染机率为6-30%;如果该病人的乙肝e抗体阳性,感染的机率将会27-43%。被HCV污染的器具损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有研究结果表明,被HIV污染的针头扎伤受感染的机率为0.29%。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1075名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情况调查,80.6,发生过针刺伤,年人均3.5次,其中74.5,是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护士取静脉血及输液时带手套率7.7,,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达36.0%,回套针帽率57.0%;刺伤发生后报告10.2,

在一项统计的326起针头扎伤调查中显示,一次性注射器针刺事故发生比率为

6.9%,套管针为18.4%。最危险的用具就是静脉留置针与取血装置。

七、刺伤感染的相关因素

刺伤深度深度刺伤引起感染几率大于浅度刺伤

不同器械和被污染液体的量中空针头沾染的血量大引起感染几率大于缝针和刀接触路径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

时间长短被与病人刚接触后的锐器刺伤引起的感染几率大于放置数小时后锐器

八、医务人员相关因素

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健康状态决定接触后造成感染的几率

接触的频率接触频率高的人感染几率大

安全措施采用安全措施和正确方式

自我保护接触感染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实施

九、患者相关因素

疾病阶段被重度患者污染的锐器刺伤感染机率大

血液中病毒存在的浓度与病人所接受抗病毒治疗类型和用药剂量有关潜在威胁病源携带者无症状,但能够通过血液或其他体

液的接触传染

十、生物性职业暴露预防

严格正确使用个人保护设备

(执行标准预防)

执行有效的消毒隔离制度

防止锐器伤

十一、手卫生的定义

手卫生: 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洗手:指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擦手的过程。

外科手消毒:指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十二、标准预防措施-手套

戴手套指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

吐物及污染物品时——清洁手套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进行手术等侵袭性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无菌手套

手部有破损时——清洁手套

十三、标准预防措施-口罩

戴口罩指征

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

一般诊疗活动,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

罩——纱布口罩

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

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外科口罩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

患者时——防护口罩

十四、标准预防措施-护目镜、面部防护罩

应用指征

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

为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

应戴全面型防护面罩

注意事项

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

佩戴装置有无松懈

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戴防护口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应进行面部密合性试验

十五、标准预防措施-隔离衣与防护服

隔离衣应用指征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患者

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防护服应用指征

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污染物喷溅时

防水围裙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

用于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性能

重复使用的围裙; 一次性使用的围裙

注意事项

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

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

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

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

帽子

注意事项

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

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

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

鞋套

性能

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一次性应用

应用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

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

注意事项

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

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

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

十六、医务人员穿防护用品程序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有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

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可能被患者的分泌物及体内物质喷溅的诊疗、护理工作前为患者进行吸痰、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应戴防护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

十七、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程序

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

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屏?脱隔离衣或防护服 ?脱鞋套?洗手/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

洗手或手消毒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清洁区前

洗手/或手消毒?脱工作服?摘医用防护口罩?摘帽子? 洗手/或手消毒后,进入清洁区

离开清洁区

沐浴、更衣?离开清洁区

十八、执行有效的消毒隔离制度

消毒制度

如血液或体液污染了环境,立即用有效消毒剂将血液或体液覆盖消毒,并做标记,1小时后再行清洁处理。

空气隔离措施

N95口罩

洗手

飞沫隔离措施

与病人近距离时,应屏蔽,如正压面罩

洗手

接触隔离措施

洗手和手套;

隔离衣、塑料围裙;

为病人更换伤口敷料或冲洗伤口时应采用“不触摸”技术(即不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和敷料)

血液或体液隔离

该隔离方式适用于任何病人

侵袭性操作戴手套

在接触血液、体液、粘膜和破损皮肤、以及处理受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用具时,或双手有机会被污染时应戴手套。

进行预料有血液或深层体液溅出的操作前应戴口罩及眼罩,穿隔离衣。

十九、预防锐器伤

应用操作控制:

是指以将潜在的刺伤事故发生的可能降至最低的一种操作模式。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控制工作环境

评价病人

了解你的病人是否处于以下情形:

侵犯性

不接受引导、不清醒

酗酒

老人、儿童

感情障碍

二十、意外暴露后预防

锐器伤的局部处理

挤压伤口—肥皂水+流动水反复冲洗(黏膜被污染时,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消毒(2%碘酒、75%酒精)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未接种疫苗者

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以前接种过疫苗

1、已知有反应者,无需处理

2、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反应者,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3、抗体反应未知者进行抗原抗体检测,检测结果不充分,应采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的措施

HBV

1.立即检测HBsAg、抗-HBs、ALT等,并于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2.如已接种过乙肝疫苗,且已知抗-HBs?10mIU/mL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

3.如果未接种过乙肝疫苗,或虽接种过乙肝疫苗,但抗-HBs<10 mIU/mL者或抗-HBs水平不详,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20ug)、1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肝疫苗(各20ug)。

HCV

没有推荐采用接触后预防措施

HIV

酌情进行预防性服药(尽量在6小时以内)

1.表浅针刺伤或被少量血液污染破损皮肤或粘膜采用二联疗

法:ddI200mg+d4T40mg,Bid,疗程4周。

2.被大量血液或HIV载量较高的血液污染破损皮肤或粘摸、深部刺伤等采用三联疗法:佳息患800mg,1次/8小时+双肽芝2片,2次/日,疗程4周。

3.于即刻、6周、3个月、6个月各检查一次HIV载量和抗-HIV。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二十一、建立锐器伤报告制度

评估新产品的安全

使用安全性能好的护理器材

化学性职业暴露

是指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危险因素中,有造成机体损害的潜在危险。

化学职业暴露的途径

主要化学性物质:

消毒灭菌剂和清洁剂

化疗药物

麻醉性气体

水银

粉尘等

进入体内主要途径:

经气雾或气溶胶由呼吸道吸入

皮肤接触直接吸收

二十二、污染后经口摄入

化学职业暴露的预防

消毒灭菌剂防护

选择对人体伤害低的消毒灭菌剂

做好有害气体排放

做好防护工作,如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做好麻醉废气的管理

化学职业暴露的预防

化疗药物防护

重金属污染防护

二十三、沉重的肌肉骨骼负载及防护主要是应用力学应用。采用省力原理,减轻肌肉紧张,增加舒适和安全,减少疲劳。

工作面降低的操作

正确站立和行走姿势

正确持物姿势

正确提取重物姿势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和紧急处理流程

医院感染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一、预防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得诊疗与护理损伤性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得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得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得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得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得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得锐器应当直接放状入耐刺、防渗漏得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得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得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得针头、刀片等锐器。 沈北维康医院 院感部

二、处理流程 1、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与流动水清洗污染得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得血液,再用肥皂液与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得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得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乙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得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2、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及时到医院感染部报告并填写锐器伤登记表,保证在24小时内并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相关得化验检查及疫苗接种。 3、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在上级医院及专家得指导下,应当对其暴露得级别得暴露源得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与确定,并做出相应处置。 沈北维康医院院感部 医务人员意外职业暴露报告卡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护理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以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降低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方法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2010年~2013年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调查显示,医务人员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培训的调查结果并不如人意,95%的医护人员有期望接受职业防护知识及技能培训的要求。发生职业暴露后不报告或报告不及时现象普遍,尽管医院设立相关部门对医护人员锐器伤害进行管理,建立损伤报告和登记制度,但在一月内只收到职业暴露报告2例,与实际的发生数相差甚远。部分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麻痹大意,对发生感染存侥幸心理,认为既然暴露已经发生,报与不报无所为,导致漏报或超时(48h)报告严重。主要暴露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结论职业暴露及职业防护是目前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问题,必须加大防范力度。 标签:护理人员;职业暴露;职业防护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日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因素(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社会心理等)之中,在临床中往往仅注重患者的安全而忽略了护士自身的职业安全,护士的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调查方法:护理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害职业群体[1]为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现状及危险因素,自行设计半开放性问卷现场调查并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不同岗位,均为女性,年龄20~50岁。 2 结果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薄弱,对工作中危险因素评估及认识不足,未严格遵守职业操作规程等。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针刺伤和患者分泌物喷溅。50例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为98%且2次及以上的针刺伤发生率为70%。职业暴露后护士行正确紧急处理的有50%,100%的护士担心职业暴露后会感染相关疾病[2]。 3 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3.1 生物因素最常见的是针刺伤。针刺伤是主要危险因素,多发生在操作前、中、后。多见于分离使用后的注射器或输液器的针头。是职业损伤引发血源性感染危险中最严重,其中最常见的为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 3.2 化学性损伤在配置化疗药物时没有密闭操作台,排风不良,易吸入化疗药物造成损伤,长期接触化学消毒剂(过氧化氢、戊二醛、含氯消毒液等)导致损伤。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职业安全的定义 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中的安全 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 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 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二、职业暴露定义 职业原因暴露在某种危险因素中,有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的潜在危险。 三、职业暴露分类 生物性职业暴露 化学性职业暴露 物理性职业暴露 其他 四、生物性职业暴露 是指暴露在致病微生物的危险因素中,有被感染的潜在危险。 五、生物性职业暴露传播性疾病 (1)病毒性疾病:HBV、HCV、HDV、HGV、TTV

(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HIV2 (3)其他病毒:HCMV、HTLV、EBV (4)螺旋体:梅毒螺旋体 (5)寄生虫病:疟原虫、弓形体虫 (6)细菌性疾病:结核等 六、生物职业暴露的途径 经粘膜(眼、口、鼻) 经不完整皮肤(裂开、溃烂、擦伤) 长时间接触(完整的皮肤与血液 组织、体液接触?5min) 经皮损伤(针刺、利器损伤) 锐器伤是主要方式 被HBV血液的针头扎伤又未经免疫的话,感染机率为6-30%;如果该病人的乙肝e抗体阳性,感染的机率将会27-43%。被HCV污染的器具损伤而感染HCV的比率为1.8%。有研究结果表明,被HIV污染的针头扎伤受感染的机率为0.29%。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 ----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可以编辑修改,等待你的下载,管理,教育文档----------------------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护理职业暴露与防护 一、什么是护理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的护理活动中,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还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光、热、电磁辐射等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即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如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因中毒而死亡,白求恩大夫手术中感染破伤风,2003年SARS流行中医生护士感染SARS 而牺牲,2005年12月14日安徽省三医院神经外科34岁护士长丁艾梅身患重病坚持工作,以身殉职等。 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由空气、土壤、水、阳光各种植物等组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体系,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受到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二)护理职业暴露环境危险因素 构成护理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有: 1、生物危险因素:主要指细菌、病毒等。细菌主要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细菌可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血液、尿液、粪便、积液、脓液等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可存在病人的衣物及用过的器具中。 病毒常见的有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中。 细菌与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呼吸道、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环境,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2、化学因素 主要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如氯制剂、醛类、细胞毒类化疗药等。 3、物理因素 主要有噪声、高温、光、电离辐射。如:X线、非电离辐射、微波、超声波、紫外线等以及锐器切割伤、针刺伤等。 4、运动功能性因素 护理工作中由于负重过度,搬病人、用物。用力不当,不正确的弯腰,造成肌肉骨骼损伤。超时静立、走动,引起静脉曲张等。 5、社会心理因素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及防范对策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职业暴危险因素,以制订有效防护措施,降低职业 暴露风险。方法:对2017年本院的37例上职业暴露登记报告表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2017年本院在职临床护士共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职业暴露37例,发生率为10.16%;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9.19%(锐器仿中针刺仿占94.12%),皮肤黏膜暴露占10.81%,其他锐器仿5.58%。暴露源类型乙肝病毒15例次占39.47%,丙肝病毒3例次占7.89%,艾滋病毒2例次占5.26%,梅毒螺旋体2例次占5.26%,不确定12例次占31.58%,未发现血源性感染病毒3例次占10.53%,暴露人员中27人经过半 年以上、其余10人已经过3个月以上追踪随访和随访,目前尚未发现一名护土 因职业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护理人员是锐器伤特别是针刺伤暴露的高危群体,应该制定更加有效的方法进行预防。 关键词:护理人员;锐器伤;危险因素:防范措施 在临床的医疗护理工作中,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针刺伤是由注射 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医疗利器造成的意外伤害,导数皮肤深 层破损和出血[1].近年来国内外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日益受到广泛关注[2],在临床工作中,护土由于缺乏经验护理技术不果练、职业防护意识薄弱、欠缺自 我防护知识等[3].许多研究表明,临床护理人员是职业暴露特别是针刺伤暴 露发生的高风险人群也是引起血源性疾病职业感染最主要的原因[4],每年全球约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案例,本文通过对本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探 讨其发生的危脸因素及防护对策,以降低护土职业暴露的发生,尽力保障其职业 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本院2017年1-12月感染管理科收集到的37例 护士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中记录的信息、年齢17~45岁。病区分别有急诊科、 妇产科、手术室、1CU、外科、内科、检验科、五官科、血透室、供应室。 1.2方法对2017年1-2月本院医生、检验师、护士、工人共609人进行 调查,对发生的职业暴露报告表中的55例数据采用统计描述。 1.3统计学处理使用Exce工作表进行数录入,并进行逻辑检错和严密核查, 应用统计软件进行統计分析,计算成比和百分比。 2结果 2017年本院在护士364人(含实习护士),发生业暴露37人,职业暴露发 生率为10.16%。暴露种类为锐器伤和血液体液喷溅皮肤黏膜暴露,其中锐器伤 发生率最高33例占89.19%,锐器伤中针刺伤31例占83.78%,清洗手术器 械2例占5.41%:皮肤膜暴露4例占10.8%。 护士职业暴露的年龄分布以5年以下工作最多共28人占75.68%,5年以 上9人占24.32%。职业暴露科室分布情兄:护士职业暴露以神经内科、神经外料、诊科、1CU和呼吸内科居前,针刺伤环节及构成比最高为给患者输液、注射 或者采血过程中及拔针后到分类处置前被裸露的针刺伤13例占39.40%,其次 为对医疗废物进行二次分拣针头、玻璃等锐器伤9例占27.27%,分离或者更换 针头时被针刺伤5例占15.15%,回套针帽时被被刺伤4例占12.12%,清洗手术 器械被伤2例占6.06%。 主要暴露源为HBV、HCV、HIV、梅毒,居暴露源首位的是HBV共15例次占

护理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及处理流程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制度 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标准防护措施。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6、医务人员发生血源传播性疾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采取以下局部处理措施(在发生科室完成),并登记上报: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7、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要进行登记备案,指导预防用药,观察不良反应,做好心理疏导,并定期随访。

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李芳(610017) 【摘要】医务人员的职责是治病救人,从而注定了医疗工作的高危险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无论是生物因素(病毒、细菌等)引起传染性或感染性疾病,或是物理因素(射线、激光、超声波等)及化学因素(酸、碱、麻醉剂、消毒剂等)引起的物理损伤或化学伤害等危险性因素,都给医务人员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艾滋病(AIDS)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医务人员正面临着严峻职业暴露感染的危险[1],而大多数艾滋病人首发症状为皮疹,就诊途径是皮肤科,因此,皮肤科医务人员成为高危人群中的高危。本文结合多年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探讨了皮肤科护士职业损伤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关键词】皮肤科;护士职业暴露;防护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称之谓职业暴露。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又分感染性职业暴露,放射性职业暴露,化学性(如消毒剂、某些化学药品)职业暴露,及其他职业暴露。 1. 职业健康危险因素 1.1 物理因素引起的损伤 1.1.1 器械损伤在临床工作(包括手术室中的紧急救治和日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要和各种类型的金属器械接触,对各种针刺伤、器械刮伤等也司空见惯。在手术中的器械刮伤、护理工作中的各种针刺伤等都是医务人员比较常见的金属器械伤。美国CDC监测报道[2]: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每年因血源性传播疾病造成医务人员死亡人数超过几百人,由于护理职业行为的特殊性,临床护士经常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及各种分泌物,被污染的几率相当高,国内大量研究证实[3]:护士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发生的最高职业群体,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79.36%~9 2.3%,被乙肝污染的针或锐器伤后的相应感染率为6%~30%.由于近年来经血液传播的传染病,如艾滋病、各种肝炎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器械损伤所引发血液感染和病毒感染的潜在威胁日趋严重,这直接威胁着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 1.1.2 辐射损伤皮肤科常用治疗仪器有UVA、UVB、半导体激光、氦氖激光、毫米波治疗仪、微波治疗仪,主要应用于银屑病(牛皮癣)、白癜风、带状疱疹、斑秃、湿疹、玫瑰糠疹等疾病。其危害是因为它的热效应,对皮肤和眼睛的损害。光疗是一种无痛性的治疗手段,但光波、射线持续作用于人体,能损伤机体组织,严重的可造成慢性病。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由于接触射线及电脑操作的时间长、频率高、距离近,受辐射的强度也比较高,对身体的损伤相应也比较严重。辐射损伤成为严重的皮肤科职业危害因素之一。 1. 2 化学因素引起的伤害 1.2.1 医用灭菌剂危害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各种化学消毒剂而使自身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据美国国家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院资料显示[4]:医院至少使用159种对皮肤或眼有刺激的物品,135种具有潜在危害的化学物品。调查证实[2]:1.0PPm浓度的甲醛可刺激皮肤、眼、鼻、咽、喉及

护理_职业暴露的防护

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知识 一、什么是护理职业暴露 护理人员工作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周围存在着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在为病人的护理活动中,经常暴露(置于、显露)于感染病人的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污染的环境中,如:接触污染的注射器、针头、各种导管等,还有各种理化损伤因子,如:光、热、电磁辐射等及工作压力的影响,有感染某种疾病的危险,即职业暴露。 自有医疗护理事业后,就有职业暴露,如古代的神农尝百草,因中毒而死亡,白求恩大夫手术中感染破伤风,2003年SARS流行中医生护士感染SARS而牺牲,2005年12月14日省三医院神经外科34岁护士长丁艾梅身患重病坚持工作,以身殉职等。 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 (一)环境的概念 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条件的总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由空气、土壤、水、各种植物等组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长期有意识的社会劳动所创造的物质体系,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医务人员暴露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二)护理职业暴露环境危险因素 构成护理职业暴露环境的危险因素有:

1、生物危险因素:主要指细菌、病毒等。细菌主要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常见的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病原菌。 细菌可广泛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血液、尿液、粪便、积液、脓液等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中,也可存在病人的衣物及用过的器具中。 病毒常见的有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冠状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消化道及血液中。细菌与病毒可通过病人的呼吸道、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环境,医务人员受到感染。 2、化学因素 主要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如氯制剂、醛类、细胞毒类化疗药等。 3、物理因素 主要有噪声、高温、光、电离辐射。如:X线、非电离辐射、微波、超声波、紫外线等以及锐器切割伤、针刺伤等。 4、运动功能性因素 护理工作中由于负重过度,搬病人、用物。用力不当,不正确的弯腰,造成肌肉骨骼损伤。超时静立、走动,引起静脉曲等。 5、社会心理因素 护理工作面对病人呻吟、意外伤害、死亡等社会环境,影响护士情绪,病区普遍存在护士编制少、工作量大、超负荷的工作。病人对护理服务要求逐日提高,医疗纠纷的增多,给护士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频率 医务人员因职业关系,接触致病因子的频率高于普通人群,2003年SARS引起医务人员发生的院感染是普通人群的2倍,据卫生部统计,确诊为SARS的患者中18.8%为医护人员,位居各职业发病率的首位。因针刺伤接触HIV的频率为0.19%,其中护士占67%,、外科医生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处理流程 由于护理工作特殊环境,护士极易发生职业暴露,感染疾病。在工作中树立安全意识,提高防护能力,有效预防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因职业暴露而感染疾病,保障身体健康显得非常重要。因此,作为护理人员,强化防护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规范工作行为,是十分必要。 1加强院感控制知识学习,强化防护意识护理人员上岗前要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强调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常年工作后,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可能松懈,因此,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职业暴露防范措施》、《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等知识,进一步强化防护意识。 2认真执行各项操作规程,预防职业暴露护理工作琐碎量大,同时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十分必要。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能确保在繁忙的工作中忙而不乱;在危险面前镇定自若,不慌不惊。操作时,认真仔细,小心谨慎,杜绝职业暴露,防止感染、损伤发生。 3护理人员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3.1护理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操作时必须戴手套。

3.2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护人员的面部,应当戴口罩防护眼睛;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污染我们身体时,应当穿隔离衣。 3.3护理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3.2使用合格利器盒,防止刺伤。使用后的刀片针头要及时放入利器盒,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头套;护理人员的手禁止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3.5污染后的物品器具要及时清洗消毒。 3.6重视洗手,保证手的卫生。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大量的护理工作都是通过护理人员的双手去完成的。因此,手是传播、感染疾病的重要途径。所以,操作前后要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保证手的卫生。 4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我们的免疫力频繁暴露在乙肝、甲肝病中及高危科室的护理人员要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并进行血清抗体追查。 5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要做如下的处理。 5.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