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Technology of Power Electronic

课程负责人:高艳玲执笔人: 高艳玲编写日期:2012年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L08111

2.学分:3.5学分

3.学时:56(理论44,实验12)

4.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属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分析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培养计划中列为必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结构、原理及其特性,掌握典型线路的工作原理分析和波形分析的方法,掌握基本实验的调试方法等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基本实验技能,了解该领域出现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毕业后为从事本专业范围内的科研和电力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绪论(2课时)

主要内容: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电力电子技术的分类;本课程的教与学的方法,即学习本课程的方法与技巧。

1. 基本要求

(1)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概念,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领域的作用。

(2)理解电力电子器件、电力电子电路、控制技术之间的关系。

(3)理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4)了解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掌握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2学时,其中,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电力变换电路的种类、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史、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100分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基本要求(10分钟);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方法(10分钟)。

(二)电力电子器件(6课时)

主要内容:电力电子器件概述;不可控器件、半控器件、典型全控器件的构造与原理、特性、主要参数;

1. 基本要求

(1)掌握晶闸管的构造、开通关断的原理、参数的定义方法及计算方法。

(2)掌握三GTO、GTR、电力MOSFET、IGBT、及其它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多元集成结构、符号、特性。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6学时,其中,电力电子器件概述、不可控器件—电力二极管(2学时);半

控型器件—晶闸管(2学时);典型全控型器件(2学时)。

(三)整流电路(14课时)

主要内容:单相可控整流电路;三相可控整流电路;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电容滤波的不可控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整流电路相位控制的实现。

1. 基本要求

(1)掌握各种整流电路带不同负载时的基本原理、波形分析方法、公式推导计算方法。

(2)掌握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波形分析方法、公式推导计算方法。

(3)掌握电容滤波的不可控整流电路的基本原理、波形分析方法。

(4)掌握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的基本概念、各种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的分析方法。

(5)掌握有源逆变电路基本原理、波形分析方法、逆变失败的原因与最小逆变角的限制方法。

(6)掌握整流电路相位控制的实现方法。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4学时,其中,各种整流电路基本原理、波形分析方法、公式推导计算(6学时)变压器漏感对整流电路的影响(2学时);电容滤波的不可控整流电路、整流电路的谐波和功率因数(2学时);整流电路的有源逆变工作状态(2学时);相控电路的驱动控制(2学时)。

(四)逆变电路(4课时)

主要内容:换流方式;电压型逆变电路;电流型逆变电路;多重逆变电路和多电平逆变电路。

1. 基本要求

(1)掌握各种换流方式的原理和作用。

(2)掌握电压型逆变电路的特点、工作原理、波形分析方法。

(3)理解电流型逆变电路、多重逆变电路和多电平逆变电路的基本原理。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各种换流方式、电压型逆变电路(3学时);电流型逆变电路、多重逆变电路和多电平逆变电路(1学时)。

(五)直流斩波电路(4课时)

主要内容:基本斩波电路、复合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

1. 基本要求

(1)掌握基本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

(2)掌握复合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波形分析。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降压斩波(2学时);升压斩波、复合斩波电路(2学时)。

(六)交流-交流变流电路(4课时)

主要内容:交流调压电路;其他交流电力控制电路;交-交变频电路。

1. 基本要求

(1)掌握单相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工作原理、波形分析方法。

(2)掌握其他交流电力控制电路工作原理。

(2)掌握单相和三相交交变频电路工作原理、波形分析方法、接线方式、优缺点。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单相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2学时);其他交流电力控制电路;交-交变频电路(2学时)。

(七)PWM控制技术(4课时)

主要内容:PWM控制的基本原理;PWM逆变电路及控制方法;PWM跟踪控制技术。

1. 基本要求

(1)掌握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2)掌握PWM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3)了解PWM跟踪控制技术。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其中,PWM控制的基本原理(2学时);PWM逆变电路及其控制方法、PWM跟踪控制技术(2学时)。

(八)软开关技术(2课时)

主要内容:软开关的基本概念;软开关电路分类;典型软开关电路。

1. 基本要求

(1)掌握软开关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典型的软开关电路的基本原理。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2学时,其中,掌握软开关的基本概念、软开关电路分类(1学时);典型软开关电路(1学时)。

(九)电力电子器件应用的共性问题(2课时)

主要内容: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1. 基本要求

(3)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驱动电路工作原理。

(4)掌握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电路工作原理。

2. 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2学时,其中,电力电子器件驱动电路概述(1学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1学时)。

四、实验内容和要求

序号实验编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

实验

类型

选择

类型

上机

学时

实验

学时

1 锯齿波同步移相

触发电路实验

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各点波

验证必做 2

2 单相桥式全控整

流电路实验

在电阻和阻感时的波形验证必做 2

3 单相桥式有源逆

变电路实验

有源逆变波形

逆变颠覆现象

验证必做 2

4 三相桥式全控控

整流电路及有源

逆变电路实验

整流及逆变电路和波形验证必做 2

5 单相交流调压电

路实验

电阻和阻感负载时波形验证必做 2

6 直流斩波电路的

性能研究

观察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形验证必做 2

五、课程的考核

课程考核由出勤、平时作业及实验和期末考试成绩2部分组成,分别占课程总成绩的20%和8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范围和要求应符合本教学大纲对各章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前修课程是电气工程学科门类基础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机学》。这些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建立了必要的专业理论基础。依据目前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生培养计划,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将本课程列为必修课程,也为后续《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提供理论支持。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电力电子技术》(第五版),王兆安,刘进军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建议参考书:

(1)邵丙衡,《电力电子技术》(第一版),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年

(2)叶斌,《电力电子应用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

(3)张力,《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科学出版社,1992年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模拟电路; 所属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模拟电路》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半导体器件、模拟电路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应开设在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未开设)课程之后,是微电子专业本科生系统学习电子技术知识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后续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实验、集成电路分析与设计等课程的先修课程。 (四)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童诗白华成英主编(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书目:《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室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于技术基础》(模拟部分)康华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元器件(要求列出章节名) 第一节半导体基础知识 第二节半导体二极管 第三节双极型晶体管 第四节场效应管 第五节晶闸管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8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半导体基础知识;二极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双极型晶体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场效应管的结构、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晶闸管的结构、

伏安特性及主要参数。 【重点掌握】:PN结特性及PN结方程;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了解】: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结构及主要参数。 【难点】:二极管、晶体管、场效应管、晶闸管的伏安特性。 第二章基本放大电路 第一节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二节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三节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第四节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 第五节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12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放大的概念;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甲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 电路;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重点掌握】: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稳定;晶体管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场效应管放大 电路。 【了解】:放大的概念。 【难点】: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 第三章多级放大电路 第一节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 第二节多级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课堂教学,4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教学大纲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维修方向传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专业课,它是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与一体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处理电气控制线路各种问题的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拆装与维修;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达到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中级)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基本原理、选用原则及其拆装维修方法。 (2)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3)掌握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本课程按照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安排,教学中应加强直观教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由具体到抽象讲授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充分运用实物、教具和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力

度。 (4)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5)注重操作规程的标准化和执行情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实训任务。从各个方面强调安全生产,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重的观念。 二、学时分配表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方向) (共80 学时)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和教学目标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课程为高低压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组成、运行特点、分析方法有全面的了解;熟悉电力系统各元件的特点、数学模型和相互间的关系,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分析分析的物理概念、原理和方法;并在工程分析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得到训练和培养,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应用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力系统稳态、暂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门课程前,应掌握“电路”、“电机学”等课程中的相关理论。通过学习,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组成和运行有全面、深刻的了解。掌握电力系统稳态运行、电力系统电磁和机电暂态过程、电力系统控制的各种分析和计算方法。对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分析和计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简单应用。 二、课程教学环节组成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习题,答疑,

质疑和期末考试。 三、课程教学内容纲要 第一章电力系统基本概述和基本概念 【目的和要求】:了解电力系统及其发展情况;掌握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掌握电能生产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额定电压的概念、电力系统的负荷和负荷曲线。 【重点和难点】:电力系统的概念和电能生产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各元件的额定电压;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力系统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和负荷 第三节电力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第二章电力系统元件参数和等值电路 【目的和要求】:了解电力线路结构;掌握线路等值电路、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发电机及负荷的等值电路;掌握有名制和标幺制的计算。 【重点和难点】:以有名制和标幺制表示的等值网络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力线路参数和等值电路 第二节变压器、电抗器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第三节发电机和负荷的参数及等值电路 第四节电力网络的等值电路 第三章简单电力网络潮流的分析与计算 【目的和要求】:掌握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了解运算负荷和运算功率;掌握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了解环形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重点和难点】:环形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运算负荷和运算功率。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功率损耗和电压降落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概要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 The 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of Electric Drives 课程代码:020354 学时:48 学分:3 讲课学时: 48 上机/实验学时:0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电力拖动基础》,《电力电子学》,《自动控制原理》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开课院系:电子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 教材:陈伯时主编.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第三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主要参考书: 刘竞成主编. 交流调速系统.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 陈坚主编. 交流电机数学模型及调速系统.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1990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主要研究直流电机和交流电机调速时的数学模型,控制规律,交直流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各种稳态和动态分析及工程计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综合运用电机学, 电力拖动基础,自动控制原理和电力电子学所学的基础理论, 学习并掌握交直流电机调速时的系统的构成,数学模型,控制规律及交直流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各种稳态和动态分析及工程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闭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1.可控直流电源和V-M系数的特殊问题 2.稳态与动态分析 3.PI调节器设计 4.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的控制规律 5.电压反馈,电流补偿直流调速系统 第二章: 多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特性 3.调节器的工程设计 4.典型Ⅰ型和典型Ⅱ型系统 5.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第三章: 直流可逆调速系统 1.可逆调速系统的线路 2.可逆调速系统中的环流 3.有环流可逆调速系统 第四章: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类型和调压调速 1.交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类型 2.转速闭环调压调速系统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类别:职业基础课 学时: 88 学分: 4.5 适用专业:机械类所有专业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含线代) 一、课程教学目标 《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职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和专业课打好基础,也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课程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路 (1)了解电路的作用和组成,电路的三种状态。 (2)了解电路主要物理量的定义。 (3)掌握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2、电路的基本元件 (1)了解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的特性。 (2)掌握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外特性。 3、电路的基本定律 (1)了解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主要内容。 (2)掌握用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分析电路的方法。 4、电路的分析方法 (1)掌握用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 (2)学会运用电压源、电流源的互换方法。 5、正弦交流电路基础 (1)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 (3)掌握分析单一参数元件的交流电路。 6、正弦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 (1)了解谐振的基本概念以及RLC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谐振条件和特点。 (2)掌握RLC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关系及功率的计算。 (3)掌握阻抗串、并联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7、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了解了解三相交流电的产生。 (2)掌握三相交流电的表示方法。 (3)掌握负载两种连接形式的相、线电压,相、线电流的关系。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 PowerSystemAnalysis 课程编 号:2000131 适用专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业: 学时数:40 学分数: 2.5 执笔人:刘平竹编写日期:2002.05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的性质: << 电力系统分析>> 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必修课。 课程的任务:培养本科生 1、了解电力系统的基本内容,基本概念。 2、熟悉电力系统的基本运行方式,调节方法。 3、熟练掌握电力系统的基本分析和计算方法。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及难点安排,学时分配第一章电力系统的 基本概念( 2 学时)理解并掌握电能生产的特点及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电力系统的概念、电力系统的负荷、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 第二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参数和等值电路( 5 学时)掌握电力线路结构及等值电路、变压器的等值电路、发电机及负荷的等值电路、标幺制。重点和难点:标幺制 第三章电力网的潮流计算(7 学时)掌握网络元件的压降和功率、开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闭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 重点和难点:闭式网络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第四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

整( 3 学时)了解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的概念。掌握:电压调整的方法和调压措施。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3 学时)掌握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和频率调整、有功功率的平衡和系统负荷在各类电厂间合理分配。第六章短路计算的基本知识(7 学时)掌握短路计算的概念、恒定电势源电路的三相短路分析计算。 重点和难点:恒定电势源电路的三相短路分析计算第七章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和等值电路(7 学时)掌握对称分量法、序阻抗、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电力系统元件的序阻抗(发电机、变压器、输电线路、综合负荷)和等值电路、电力系统正负零序网络的制定。 重点和难点:序阻抗、对称分量法在不对称短路计算中的应用。第八章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和计算( 6 学时)掌握简单不对称短路、不对称短路时网络中的电流和电压的计算、非全相断线的分析和计算。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述 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和培养学生自学;在保证课程内容的 完整性下,重点和难 点精讲细讲;通过适量的习题来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内容。 2、教学手段: 以讲述为主,辅以课堂讨论,学生讲述。 (二)、习题课、课外习题 1 、习题课不单独设立,采用针对问题随堂解决。 2 、课外习题: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章

电力拖动试题库带答案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及复习习题库 版本:中国电力出版社 主编:程建龙 定价:29.80元 适用班级:13电大二 代课人:田芳于长超 出题人:田芳于长超 制定时间:2014年 审核人:

电力拖动》教学大纲 第一章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常用低压电器 掌握:低压电器的使用维护、型号命名、选择、安装。掌握手动、点动、连续等常规电路的原理、分析方法。 重难点:低压电器的范围及应用、低压电器的分类、常用低压配电电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常用低压控制电器及其使用注意事项,电路原理分析。 第二章直流、同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及控制线路设计方法了解:直流电动机的结构与原理 重难点:他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删除: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串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第三章常用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 了解:常用控制线路电路分析、生产机械电器控制设备的维护及检修方法。重难点:生产机械电器控制设备的原理分析。 第四章电动机的自动调速及其调试与维修概述(删除)

电力拖动试题库 重点部分 绪论 一、填空 1、电源分交流电源和()。 二、名词解释 2、电力拖动 三、简答 3、电力拖动装置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4、电力拖动装置中电动机的作用是什么? 5、按电动机的组合数量来分,电力拖动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第一章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常用低压电器 第一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手动正转控制线路 一、填空 6、低压断路器类型品种很多,常用的有()、框架式、()、漏电保护式。 7、低压熔断器广泛用于低压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中,主要用作()保护。 8、低压熔断器在使用时()联在被保护的电路中。 9、负荷开关分为()负荷开关和封闭式负荷开关两种。 10、负荷开关一般在照明电路和功率小于() KW的电动控制线路中。 11、低压断路器又称()。 13、低压控制电器依靠人力操作的控制电器称为 ( ) 。 14、低压控制电器根据信号能自动完成动作的称为 ( ) 。 15、断路器的文字符号是 ( ) 。 17、熔断器文字符号是()。 18、负荷开关分为()负荷开关和封闭式负荷开关两种。 19、开启式负荷开关文字符号是()。 20、封闭式负荷开关文字符号是()。 21、组合开关文字符号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Foundamentals of Analog Electronic Technology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模拟电子技术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对象是半导体器件及其组成的各种基本单元电路和由基本单元电路组成的电子装置。单元电路包括分立元件单元电路和集成单元电路。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模拟电子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对各种由集成电路或(和)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电路单元进行分析和设计,并能够根据实际要求应用这些单元电路构成模拟电子系统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课程内容先进,及时反映了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在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始终将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该门课程使学生逐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逐步学会和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思维 方法和研究方法。 三、教学基本要求 1器件方面: ①掌握常用的半导体器件的基本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并能合理选择和正确使用; ②了解模拟集成电路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其主要性能和使用方法。 2、电路方面: ①掌握共射与共集放大器、差动放大器、基本运算放大器等电路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②熟悉功率放大器、振荡器、整流器、稳压器以及由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某些功能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 ③熟悉放大器中的负反馈,振荡电路中的正反馈,掌握负反馈的基本形式及其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④了解阻容耦合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3、分析方法方面 ①掌握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能确定放大电路的工作点,掌握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能求放大 倍数、输入和输出电阻; ②能对放大电路单元进行近似估算。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本科)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限选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述电力系统的电磁暂态过程、故障分析和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有关的概念、分析及计算等。其先修课程主要为《电路》、《电机学》等。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熟悉电力系统的有关基本概念。 2、掌握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3、掌握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4、掌握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5、掌握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6、了解电力系统静态、暂态稳定的基本概念及分析方法。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1、同步发电机及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的分析和计算: 电力系统基本概念;电力网元件的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 发电机稳态运行的方程、参数及等值电路。恒定电势源的三相短路的周期分量与非 周期分量、冲击电流、短路电流最大有效值及短路功率。 发电机的暂态参数;发电机的暂态电势及次暂态电势。自动励磁调节对短路电流的 影响。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 2、电力系统简单不对称故障的分析计算: 对称分量法;发电机、电网各元件的负序及零序阻抗;综合负荷的序阻抗;电力系 统各序网络的建立。单相接地短路、两项短路和两项短路接地故障的计算;不对称 短路时的电流电压分布;断路故障的分析等。 3、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的潮流计算及计算计算法: 开式网及简单闭式网的电压和功率分布计算;电力系统潮流的计算机算法(牛顿- 拉夫逊法及P-Q分解法)。 4、电力系统电压调整、频率调整的方法和计算: 无功功率平衡及电压调整的有关概念;电压调整的方法及有关计算;有功功率平衡 及频率调整的基本概念;频率一次调整、二次调整的有关计算。 5、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及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线损的计算及减少线损的方法;系统的静态、暂态稳定性的概念及有关分析方法。 6、高压交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简单介绍)。 四、学识分配的建议 总学时为64,具体分配参见下表: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与知识点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我校电工电子专业的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及其拆装与维修;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生产机械的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变频调速系统。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技能等级标准要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基本原理、选用原则及其拆装维修方法;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掌握常用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方法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熟悉变频器的分类、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主要功能,掌握通用变频器的选用、安装、调试、维护及常见故障检修。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中应注意明确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直观教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使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总学时为理论224,实训24周。 二、学时分配表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绪言 教学要求: 1.了解电力拖动的组成、优点和发展概况。 2.明确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要求以及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 一、电力拖动。 二、学习目标。 三、注意事项。 教学重点: 1. 了解电力拖动组成及特点。 2. 明确本课程学习目标,并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 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 教学要求: 1.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种类、型号组成形式。 2.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功能、结构及原理。 3.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选用和拆装维修方法。 4.熟记常用低压电器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教学内容:(知识点) 课题一低压电器的分类和常用术语 一、低压电器的分类

06044100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017版)教学大纲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2017版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60441002 课程英文名称:Relay protection of power system 课程总学时:40 讲课:40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构成及运行分析方法,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继电保护相关领域工作打下理论及实践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的基本原理,了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知识,了解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熟悉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的实验方法。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 掌握输电线路的电流保护、距离保护、高频保护的基本原理 2. 了解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基本知识 3. 掌握发电机、变压器保护的基本配置及主要保护的基本原理、母线保护的基本原理 4. 掌握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的整定计算原则;熟悉功率方向继电器、阻抗继电器实验方法。 (三)实施说明 1.本课程重点讲授内容: 电力系统中的各种线路保护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整定计算,相间短路电流保护、多侧电源网络相间短路的方向性电流保护、方向性零序电流保护、距离保护、纵联保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的单相接地保护;电力变压器保护的基本原理和构成及动作电流的整定计算;发电机的主要继电保护;微机型保护及控制装置的硬件原理、软件实现的保护算法;电力系统典型自动控制装置的作用、工作原理、构成等。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实践和自学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讲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可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应注意理论学习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培养联系工程实际的能力;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电力系统知识,建议在学完电力系统分析、发电厂电气部分、电机学等相关课程后开始开课。 (五)对习题,实验,实践环节的要求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典型例题,加深对本课程主要内容的理解,做一定数量习题是掌握和巩固基本概念的有力手段。利用授课及习题课给学生讲解典型例题,每章习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适当数量,并对学生完成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讲解纠正。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试

(完整word版)汽车电子技术教学大纲2018版

黄淮学院《汽车电子控制系统》课程教案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3321201814 课程名称:汽车电子控制系统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电路》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黄辉编写日期:2012年12月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编号:94L120Q 2.课程体系/类别:专业类/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 3.学时/学分:96 /6 4.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 5.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二、课程教学目标及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讨论线性、集总参数、非时变电路的基本理论与一般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分析电路的思维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学习后继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掌握电气工程专业电路方面的基础,获得良好的电路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具体的,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能对一般交直流电路的稳态进行分析、求解; 3.掌握含耦合电感电路、三相及非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 4.掌握一般交直流电路动态过程的时域、频域分析法; 5.掌握现代电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四、课程教学安排 1.本门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 课堂讲授:82学时,(含19学时习题课——知识点的巩固与应用)采用多媒体与黑板相结合

的手段对电路基本内容进行课堂讲授教学,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网上教学:22学时,根据需要,部分内容采用网上教学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教学:14学时,对相应理论内容进行设计或验证实验。学生课堂演讲:选取适当内容采用学生课堂演讲的方式,以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2.外语的要求(英语) 掌握电路相关的名词术语。 3.作业安排要求 作业的作用在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每次课后布置适量(4-5个)与内容相应的作业题目,努力使作业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手段之一。 五、课程的考核 1.考勤、平时作业、小测验(10%):每次作业、测验评分,作业抄袭或没有及时交作业者以当次作业计零分; 2.大作业(10%):研究性教学以大作业形式提交; 3.实验(15%):以完成实验、实验报告质量为基本依据; 4.期末考试(65%):闭卷考试,考试题型以计算题为主。作弊者以总成绩零分计。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微积分、几何与代数、大学物理等。本课程需要必要的数学、物理基础:如复数、傅里叶分解、一阶及二阶微分方程的求解、矩阵计算等。 后续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本课程为这些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电路分析计算基础。 七、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建议教材: [1] 中文:邱关源.电路(第五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2] 英文:James W. Nilsson等. Electric circuits(第八版).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教学参考书: [1] 王仲奕.蔡理编著. 电路习题解析.西安.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7. [2] Charles K. Alexander. 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circuits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 尼而森著.周玉昆等译. 电路(第八版).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8.

《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电力拖动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6631019 课程名称:电力拖动基础 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Electric Drive 总学时:48 讲课学时:38 实验学时:10 上机学时:0 课外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方向) 先修课程:电工技术、电路基础、微机原理及应用、控制工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数控加工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相关电路基础课程、微机原理及应用和控制工程的基础上,以电机为主导,以控制为线索,了解机电控制技术的一般知识,掌握其工作原理、特性、应用方法,了解最新控制技术在数控机床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数控技术中伺服技术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工程设计和科研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机电传动系统基本的力学计算,熟悉交、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理解交、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动静态性能特点。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机电控制概述 (1)了解机电控制技术的目的和任务; (2)了解机电控制技术及系统的发展概况。 2.机电传动系统力学基础 (1)掌握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方程式,并学会用它来分析与判别机电传动系统的运行状态; (2)理解在多轴拖动系统中为了列出系统的运动方程式,必须将转矩等进行折算,掌握其折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了解几种典型生产机械的机械特性n=f(TL); (4)掌握机电传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5)理解机电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以及缩短过渡过程的方法。 3.直流电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1)在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着重掌握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特别应掌握转矩方程式、电势方程式和电压平衡方程式; (2)掌握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特别是人为机械特性; (3)理解直流电动机启动、调速和制动的各种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场合; (4)理解用机械特性的四个象限来分析直流电动机的运行状态; (5)掌握根据他励直流电动机的铭牌技术数据,确定电动机相关数据。 4.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1)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理解旋转磁场的产生; (2)掌握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机械特性,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电工电子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电工电子技术》是高职专科层次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2、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从使用的角度能够掌握电路基础知识,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本专业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电路中的相关基本概念、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及分析方法。具体内容有: 1、熟练掌握电路中的基础概念; 2、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相关计算; 3、掌握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实际运用; 4、电工仪表的运用; 5、电子电路的原理及分析方法。 三、教学条件 1、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 2、实践教学在电工实验室进行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五、教法说明 本课程要实现教、学、做相结合,采用电路实例和理论教学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和出发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精讲多练,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际的操作能力。让学生针对上课使用的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加强学习效果。注重理论和实际的联系。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本课程考核采用平时成绩和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出勤、课后作业提交和课堂提问三个部分,平时考核着重于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掌握,通过平时作业和课堂提问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本课程采用闭卷形式考试,主要考察学生对电工电子电路基础知识、电路分析方法相关知识的考核,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 七、教材与参考书 1、教材:《电工电子技术》林平勇髙嵩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二版 2、主要参考书: (1)《计算机应用基础上机操作》齐向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2年(2)《计算机应用基础》管会生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年(3)《计算机应用基础》彭宣戈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电机与拖动》教学大纲

《电机与拖动》教学大纲 学分:4.5 总学时:81 理论学时;72 实验学时:9 面向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大纲执笔人:郗忠梅 大纲审定人:李有安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电机与拖动》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变压器、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和一般运行分析问题以及电力拖动系统的运行情况,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必要的基础。 电机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对变压器和各类电机的工作特性,基本原理和理论计算加以验证,使学生掌握电机基本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初步掌握对电机进行一般操作的动手能力和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并提高实验技能和熟练程度。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本课程宜安排学生在学完电路、电子等有关基础课程之后的第四学期,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 实验技能方面:熟练掌握电工仪表的使用方法和各种电机线路的正确接线方法等。 3、课程教学改革 总体设想: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多传授给学生有关电机学方面的理论知识。为了与后继课程的连续性,多增加同步电机的理论知识的讲述学时数。 二、教学大纲内容 (1) 课程理论教学 第一章 绪论 (2学时) 第一节 教材内容与课程性质 第2节 本课程常用的物理概念和定律 本章重点、难点:1、安培环路定律 2、变压器电动势。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 思考题: 1、变压器和电机的磁路常采用什么材料制成,这种材料有哪些主要材料? 2、磁滞损耗和涡流损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它们的大小与哪些因数有关? 第二章 电力拖动系统动力学(2学时) 第一节 电力拖动系统转动方程式 第2节 负载的转矩特性与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负载的转矩特性、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本章重点、难点: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条件。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要力求少而精,采用启发式与形象化相结合。 思考题:1、电力拖动稳定运行的条件 2、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负载转矩特性是如何配合的? 第三章 直流电机原理(10学时) 第一节直流电机的用途及基本工作原理 直流电机的用途、直流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2节直流电机的主要结构与型号 直流电机的主要结构、电机的铭牌数据、电机的主要系列产品。 第3节直流电机的磁路、空载时的气隙磁密与空载磁化特性直流电机的磁路、空载时气隙磁通密度的分布波形、空载磁化特性和直流电机的励磁方式。 第4节直流电机的电枢绕组 电枢绕组的几个节距和单叠绕组。 第5节电枢电动势与电磁转矩 电枢电动势、电磁转矩和直流电机的电枢反应。 第6节直流发电机 直流发电机稳态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功率关系、他励直流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并励直流发电机。 第7节直流电动机运行原理 他励直流电动机稳态运行的基本方程式、功率关系、工作特性。 第8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机械特性的一般表达式,固有特性,人为特性。 第九节串励和复励直流电动机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doc

《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的专业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包括: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进而说明各种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重点介绍常用基本器件、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等,同时介绍集成运算放大电路和数字电路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育,为学习专业课和实际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二极管、三极管、晶闸管、集成运算放大器等主要参数及应用。 (2)了解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3)理解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稳压电路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分析方法。 (4)掌握常用器件的识别和简单测试。 (5)掌握单级小信号低频电压放大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6)掌握整流电路的输出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7)掌握本门电路的符号及逻辑功能、基本触发器的符号及逻辑功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维修电工技能训练等技能训练课程的衔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环节,充分发挥模型、实物、示教板、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的作用,激发 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注意因材施教,对部分内容的应用实例可适当取舍,充分提高课 堂教学的效果。 (2)在教学叙述时,注意前后呼应和一致性。例如,在介绍器件时,可依结构、原理、特性、主要参数、具体应用这一思路进行;讲放大电路时,可将典型电路讲清讲透,然后再延伸到一般电路、实用电路。以典型带动一般;对整流电路,注意二极管整流和晶闸管整流的对比,突出其区别,以加深印象;对集成运算放大器和数字电路,强调其外部特性和功能。教师备课时适当参阅相关参考书,吃透教材。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Theory of circuit 课程编号:1510064002 课程计划学时:80(授课学时:64 实验学时:16) 学分:4.5 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通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对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本章重点是电流和电压参考方向的概念、功率的计算、电路元件特性、以及基尔霍夫定律,难点是参考方向的概念及应用、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全章课堂讲授6学时,实验1学时。 第一节电路及电路模型 要求了解电路的作用(考核概率1%),理解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考核概率1%),掌握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考核概率80%)。 1.电路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 2.电路的作用:实现电能的传输和变换,实现信号的传递和处理。 3.实际电路的电路图和电路模型。 第二节电流、电压参考方向 理解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含义(考核概率50%)。 第三节电功率和能量 理解功率的定义(考核概率50%),掌握功率的计算方法(考核概率80%)。 1.功率的定义 2.功率计算方法 第四节电路元件 要求了解电路集总参数的概念(考核概率1%)。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教学大纲概要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C3601610 课程名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英文名称:Automatic Control System for Electric Drive 总学时数:120(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8、自学学时88) 学分:5 开课单位:仪器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电气系 授课对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函授) 前置课程: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机学、计算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硬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 教材:《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陈伯时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6年 参考书:1、李正熙、白晶主编:《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0年 2、史国生主编:《交直流调速系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方向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交直流电机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运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关的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电力拖动基础(2学时)第一节电力拖动系统的动力学 第二节负载的转矩特性及电力拖动系统稳定运行的条件 第三节电力拖动系统的过渡过程 第四节电力拖动系统的电动机选择 第二章单闭环直流调速系统(3学时)第一节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转速负反馈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 第三节转速负反馈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 第四节其他反馈形式在调速系统中的应用 第三章多环调速系统(3学时)第一节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第二节转速超调的抑制——转速微分负反馈 第三节单闭环调速系统的设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