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
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途径

摘要: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具有延续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可从建设理念、规章制度、环境文化、创新氛围、国际化水平五个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关键词:实验室文化建设内涵途径

实验室作为大学的心脏,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协同创新、服务地方的重任,是高校建设发展的基石。以往,高校实验室建设重点倾向于硬件投入,呈现体量发展模式,自从国家将“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文化建设命题后,高校开始逐渐重视和发展实验室文化建设,并不断凝练实验室文化品质和特色。

一、实验室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持续增长,大多用于采购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条件保障,有效提升了教学科研水平。但是,实验室建设也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发展理念不清晰、发展目标不明确、资源购置重复浪费、协同合作意识淡薄、实验环境脏乱等,严重影响到实验室整体形象和师生认同感。文化建设的功能恰恰是解决精、气、神的问题,通过不断挖掘治学传统,培育符合时代精神和现代科学发展规律的实验室文化,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室精神;破除陈旧制度,坚持合理制度,不断创新制度的措施、方法和条件,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优化环境建设,集中展示实验室的发展历程、文化底蕴、研究成果及人才培养质量等内容,体现实验室特色,增强软实力的感召力,从而吸引汇聚社会多方资源,推动实验室跨越式发展。

二、实验室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实验室文化是大学文化的一种延伸,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精神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灵魂,集中表现在实验室的治学理念、发展战略和价值观念,它是一种追求科学真理、崇尚学术、求真务实的文化;制度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保障,集中表现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它是约束和规范成员的行为准则;环境文化是实验室文化的气质,集中表现在工作环境、建筑风格和学术氛围,它是展现综合实力和物质形态的标志。

实验室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第一,它具有延续性,实验室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往往通过几代人的坚持与发展,形成历史积淀,并不断影响着新成员的思想与行为;第二,它具有全面性,实验室文化是多维度的集合体,体现在建设过程的方方面面,涵盖范围广泛;第三,它具有发展性,技术的革新必定会带来变化,实验室文化在保持传统和主流的基础上,要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丰富文化体系内容。

三、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1.明确建设理念和目标,形成实验室品牌与特色。

建设理念是主线,工作目标是方向,实验室只有按照既定思路建设和发展,才能避免出现方向混乱、人员分流、经费分散的现象,坚持发展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建设理念和目标,不能急功近利,为追求短期效应而改弦更张,导致工作没有积累和延续,更不能因人事变动而改变建设思路,导致发展方向不集中,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任何实验室建设都不可能涵盖所有内容,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需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整合资源,集中突破若干方向,形成品牌和特色。国家提出“双一流”发展战略,将大力推进实验室品牌与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

规章制度是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必要保障,是监督和约束成员行为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管理水平的依据。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保证实验室良好运转并健康发展,才能保证更好地为教学科研服务。当前,大部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内容陈旧、流于形式、不易操作,已无法适

应工作需求,师生必然不会重视和遵循执行,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有效的制度完善是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同时,规章制度的内容要通俗易懂、全面具体,方便师生理解和执行,最关键还是在于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执行不到位就是一纸空文,毫无意义。奖惩激励机制是规章制度顺利实施的保障,有助于形成有章可循的工作氛围,奖励先进,惩戒违规,可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更能促进实验室文化行为的养成。

3.重视实验室环境文化建设,增强师生的认同感。

4.营造创新氛围,鼓励改革和团结协作。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催生新思路与新成果。在初期,创新想法是不容易被接受的,如果没有良好的氛围,则很有可能会在质疑中退缩,因此要大力倡导创新精神,允许出现改革思维和自由探索,并提供必要的条件支持和保障,增强大胆创新的自信心;团队协作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个体发展时代已经过去,任何成就都是一系列研究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实施跨团队、跨校、跨国的合作机制,有助于碰撞产生学术观点,形成竞争合作的健康环境。

5.提高国际化交流水平,寻找差距和对策。

相对而言,国外实验室建设水平更完善科学,有可学习借鉴之处。因此,每年可组织开展境外实验室学术交流活动,这样有助于开阔视野,改善观念,帮助形成新思路;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考察培训,掌握最新前沿动态,带动国内理念的更新完善;同时,可以邀请实验室建设和管理领域专家来校交流访学,传授先进管理经验。

实验室文化建设水平是决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衡量标志,需要紧跟国家发展形势,大胆改革创新,营造和谐发展的积极氛围,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和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更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为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快学校内涵发展,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结合本校教育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精神培养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宗旨,以素质拓展为目的,以“四风”建设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重点,立足职业教育实际,突出“以人为本、和谐育人”的办学特色,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创建符合职业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又能培育专业技能人才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 二、总体要求 以先进的思想引领学生,以科学的精神鼓舞学生, 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学生,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 以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以崇高的典范激励学生, 以扎实的课程发展学生,以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 以现代的理念武装学生,以创新的思维启迪学生。

三、目标任务 坚持远期规划和适度建设的原则,以“秉承传统文明,为生存和发展奠基”为主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从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文化入手,促进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依法执教,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促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以各种生动活泼、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树立文明新风,促进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按照“校园建设营造整体美、绿色植物创造环境美、名人佳作锻造艺术美、人际和谐打造文明美”的思路,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重点的校园文化活动,培育校园精神,积淀校园文化,实现“六高两发展”(即:在校园建设上,要有高规格;在设施设备上,要有高标准;在学校管理上,要有高目标;在队伍建设上,要有高素质;在课堂教学上,要有高效率;在教育教学上,要有高质量。“两发展”是指教师德才学识的综合发展,学生德智体美、专业技能的全面发展),努力把学校办成先进文化的传播阵地和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进而达到高水平办学。 四、重点工作 1. 以校风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精神文化。校风是校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班风、学风为核心,通过狠抓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形成勤政、敬业、务实的工作作风;通过狠抓师德师风教育,形成严谨、精业、求实的教风;通过狠抓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形成浓厚、乐业、进取的学风。要结合学校实际,扎实开

校园文化建设设计方案(大全)

一个学校,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和引领,就会失去活力、动力和方向。我校与百年一中一脉相承,追根求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一中超拔的气质与恢宏的气度。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传承并出新,是我校成就百年经典的重大课题。为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拓展学校的内涵建设,培养良好的校风和品牌特色,特制订本规划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题 引领精神,培养习惯,彰显个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构想 1、力求主题突出。紧紧围绕学校育人观念和管理理念,着眼于学校整体,根据不同区域功能集中体现一个主题,力求避免随意性,确保系统、科学和有效。 2、设计力求创新。坚持师生参与和专家指导相结合,挖掘学校内涵与更新教育观念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个性,丰富内涵,形成本校文化特色。 3、内容力求丰富。校园文化氛围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营造,根据学生接受教育的实际,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全面进行文化熏陶和渗透。 1具体建设规划设计 (一)物质文化建设 校园的自然环境、校园规划格局以及校园建筑、雕塑、绿化和文化传播工具等方面构成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从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精心创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文化,加强校园的卫生保洁工作,办公室、教室、实验室、图书报刊阅览室要干净整洁,宿舍、食堂、厕所等生活设施干净卫生,宣传橱窗等设施要整洁、有序。校园以绿色植物造景为主,花坛为辅,凸现校园春有花、夏有果、秋有香、冬有绿的自然景致,突出高品位的美

化原则。校园内的各种设施都力求美观、大方、精致,强化其育人功能。 1、在学校大门入口处彰显校训、校风、校歌和建校志铭文字,四块文字要渗透与一中同宗同源的渊薮,以此振奋师生精神,指明励志方向。 2、在校园内教学区、办公区、生活区、运动区、广场分别设置主题雕塑、各种提示牌、激励牌;在校园绿化带,标明设计主题、树木花卉名称;在校园醒目处布置好宣传栏、阅报栏、校务公开栏。 3、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在说话。各年级附近的走廊大墙面设黑板报、宣传栏,目的是对各年级展开针对性宣传。 4、各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学生守则等,要充分利用班级黑板报这块宣传主阵地,营造读书的氛围,力争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老师办公室统一张贴教师工作条例,优秀教育家语录等。 6、大小会议室、校长室等室内装饰:悬挂字画,色彩庄重。 7、餐厅门口立菜谱牌、宣传栏,餐厅内张贴养成警句、相关条例等。 8、宿舍楼:门厅立分布图示、宣传栏、住宿管理制度等。 (二)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必须建立一个套凸现本校优势,体现本校理念,具有特有文化的规范、高效、完整的组织管理系统和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使学校运营走向依法依规管理的轨道。要制订学校发展规划和办事章程,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制度,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学生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后勤保障管理制度,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校产管理制度,档案管理条例,实验室管理条例,图书馆管理条例,阅览室管理条例,食堂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条例,班主任工作管理条例,各类奖惩细则和预案等等。各项规章制度要简明实用,文字规范,以学校名义下发的规章制度必须经校长办公会讨论定稿后下发,全校规章制度要汇编成册,强调贯彻执行。

3.2-1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2-1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3.2.1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我专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为加强会计电算化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根据《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期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针对本专业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建设的现状与建设的目标,特制定本规划。 一、师资队伍现状 (一)专任教师遇资队伍现状 本专业的师资队伍有比较好的年龄梯度和比较好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偏低,队伍精干,教学力量比较年轻,正在形成学科和课程结构群体,专业发展的后续力较好。专业带头人、教研室负责人、教学骨干三支队伍建设较好,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中发挥了较好的带动作用。已经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对专业教学起到了的补充作用,特别是在加强和完善实践教学方面收到了好的效果。在学院的统一部署和规划下,建立了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机制,队伍建设富有成效。学生管理队伍健全,工作成效显著。师生比例略高。今后将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提高教科研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方面进一步努力,取得更好的发展。 1.职称结构:现有专任教师22人(其中含财务处双肩挑教师2人)。职称结构:副教授5人,高级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 2.73%;讲师8人,占36.36%;助教10人,占45.45%;专业教师队伍数量适当,梯队结构合理,队伍整体较年轻,有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

2.学历结构:学历结构:硕士(含在读)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36%;(2)学历结构:学历结构:硕士(含在读)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6.36%;本科学历占95.45%。 3.年龄结构:年龄结构:教师平均年龄34岁,其中副教授平均年龄41岁,讲师平均年龄32岁。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40.91%,年龄在40岁以内的占77.28%。 4.学缘结构:没有本校、本市院校毕业的教师,省内院校毕业的教师20人,占90.91%,省外院校毕业的教师2人, 占9.09%。 5.教学、科研水平:近五年,本专业教师先后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55余篇,其中教研教改发论文5篇,著作教材15部;先后承担了共19个课题,其中省级2个,省社科联、厅级课题6个,院级课题2个,其中教研课题4项。 6.双师素质:9人具备双师素质,占专任教师的比例41%。 7.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规模比较适宜,教师的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基本合理,教学和科研水平在不断提高,基本能够适应目前本、专科教育教学需要。但还存在着以下8个问题: (1)职称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副教授比例偏少; (2)没有博士教师; (3)青年教师比例偏大,梯队结构不合理; (4)没有注册会计师; (5)教研教改的课题偏少; (6)年轻教师的教研科研能力弱; (7)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 ——天水市2009年初中校长岗位培训学习工作总结 天水市秦州区杨家寺中学王鸿举 胡锦涛主席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教育需要教师赋予学生知识和智慧,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工作。有什么样的教师,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而有什么样的校长,也就会带出什么样的教师队伍。一所学校办得好不好,责任在校长,关键在教师。一个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教师队伍。在此,本人结合这次培训和考察经历,立足学校实际,现就目前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加强师德建设,唤醒教师的责任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和首要任务。 “以德育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乃立人之本,成事之魂”。可见,道德素质是一个人素质的核心,抓教师队伍建设,要首先从加强师德建设入手,师德高尚的教师才会积极敬业,乐于奉献,才能育人育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的重要性,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一种人格完善和全面发展的过程,是世界观和人生观逐步形成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本身人格力量的影响。当前,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市场经济冲击了宁静的校园,不少教师产生了困惑、

迷茫和消极的情绪,许多教师甘于平凡,最终走向平庸。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因此,我认为目前前抓师德教育应做到: 1、抓好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带领教师认真学习解读并理解党的重要思想及相关教育方针政策,要明白国家对人的培养目的和目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教育法律法规,学习省、市、区对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及学校制订的师德规章制度,使教师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抓好目标导向,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确立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远近期办学目标等代表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对此学校除了有醒目的条幅和内容丰富的宣传橱窗之外,还应有形式多样的一些宣传、学习活动,做到教师人人心知肚明,以求造就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得学校办学目标既是校长、学校行政心中的一把尺子,更是全体教师共同追的最高目标。 3、抓好活动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学校通过开展“师德模范评选”、“师德评议”、“师德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力求小中见大,朴素中见真情,真正让教师从中受感染,激励教师以身边的典型为榜样,让教师经常自我反思、自我督查、自我整改,不断向模范看齐,并且超越模范。从而达到育人先育己,真正唤起教师对教育工作的激情。 4、抓好师德讨论,努力培养“明”师。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立足教师工作实际,努力培养明白之师,明辨之师,明天之师。 5、建立科学合理考评机制,让奖惩制度成为教师工作内趋力。评

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教师是高校所有资源中最具有创造力、能动性的资源,是决定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最为关键的要素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获得了举世注视的成绩。短短几年,高校扩招满足了国家对高层次人材的需求和大众接受高水平教育的迫切欲望。作为1种新情势下的教育改革的探索,各高校广纳人材,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增强办学范围和办学实力,教育资源重组后的范围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单1性学科被复合型学科取代,结构更趋公道,为实现从多学科大学到综合性大学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旺的标记。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落实教育计划纲领,建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坚定不移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转变。同时党的108大报告再次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强调发展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和效益的提升。要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高等教育就要发挥好人材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4大功能。其中,加强教师队伍培养培训建设是提高质量、增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工作重点,建立健全、实用、有效的制度机制是重要的保障和基础环节。 1建立健全严格的培养机制 为适应高等教育综合化、信息化、国际化、大众化的需要,全国

各高校都10分重视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工作,总结出很多好的经验和办法,如普遍实行的导师负责制、集体备课制,尽1切可能,采取种种措施,分批分层次地对广大教师进行理念和业务培训。其目的是让教师在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均能适应教学需要,培养其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全面善悉各教学环节,掌握教学规律,并能独立、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逐步成为教学骨干或教学带头人。但由于高校教育的特殊性,教学科研任务沉重,对某些政策理解的偏颇致使很多院校没能很好的坚持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或流于情势或名存实亡,教师培训不到位。“满堂灌”是培训方式的首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脱节,与落后的培新方式不符合,没能构建成高校教师毕生教育体系。为此,我们要落实好“师德为先、教学为要、科研为基”的要求,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健全严格的培养机制,制定公道的培养目标,既要合适各高校的本身需求,也要从全社会的发展趋势综合斟酌;认真分析挑选培养内容,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实际的教学工作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匹配,求实与创新并重;制定包括培养方式、手段、监管、考核在内的有效措施和制度,充分调动教师本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益于人材的可延续发展。对高校教师来讲,这不但是1个毕生学习的进程,也是1个不断自我提高的进程。 2 建立健全有效的转化机制 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高校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是掌控时期契机,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必定选择。立足于国内,以在职培训为主,情势多样,强化实践性。侧重于加强师德教育,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努力研究探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2020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 校园文化具有文化传承、价值导向、人格塑造及文化激励等综合性育人功能。下面是有20xx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欢迎参阅。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对于推进我校改革与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 ___、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___》(教社政[20xx]16号)的要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党的“xx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精神文化建设

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传承“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坚持“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理念,塑造民大精神,提高学校品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传承优秀大学文化,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同时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挖掘学校办学 ___优秀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 ___世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教育教学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期教育转型,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树立良好教师形象,促进校风、班风、学风、教风好转的有效途径。结合我校实际,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一、思想道德建设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敬业是教师的天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邓小平同志说过: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担负起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近年来,我校一直把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采取“学习、讨论、活动”三步走的方法,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活动、有检查、有评比、有总结,实现了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由于学校对师德教育常抓不懈、措施得力,教师的师德修养不断提高,全校教职工“讲师德,比奉献,争做师德标兵”已蔚然成风,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好评和信赖。 二、业务素质建设 在学校工作中,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教师的素质。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必须有一桶水。”实际上这还远远

不够。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师必须有一条永不枯竭的知识和信息的长河,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真正有创造力的人才。为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我们坚持“学、练、研”三位一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学”字上做文章。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方法,使他们更新教育观念,了解未来教育发展趋势。努力为青年教师参加自学、函授、进修学习创造条件。在教师自修业务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倡导拜师学艺,结合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以老带新,结对互学,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帮助青年骨干教师尽快成长。同时,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请教育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教研部门举办的学术研讨会、交流会,或到兄弟学校参观学习等,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在“练”字上下功夫。教师的基本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因此,我们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大练基本功:三笔一话一画?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备课、制作教具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等基本功。学校每年都举行板书比赛、演讲比赛、优质课评比等活动,从中选拔出一批基本功过硬的青年教师,帮助他们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 (三)在“研”字上求实效。一个优秀教师必须能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教法灵活,上好每一节课,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天

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第二部分师资队伍建设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学科兴校、人才强校”的理念,以学科建设为依托,人才培养、引进并举,面向国内外,聚集高层次创新人才。以学术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努力造就一支教学业务精湛、科学研究先进、创新思维活跃、能参与国际合作的师资队伍,为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建设目标 (一)项目建设目标 至2011年,专职教学科研人员达到2300人左右,具有高级职称人数达到1495人,占65.0%;新增在全国同行中具有知名度较高、学术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学术带头人40名以上,新增具有较高学术水平、能在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中起到关键或重要支撑作用的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200名左右;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700人以上,占30%以上,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达到1850人,约占专职教学科研人员总数的75.0%—80.0%,形成一支教学业务精湛、科学研究先进、创新思维活跃、能参与国际合作的师资队伍。 要实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培养、引进”并举的建设措施。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第一层次,通过培养、引进聚集10名左右,我们称之为“高端人才”计划;学术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第二层次,通过培养造就15名左右,通过引进聚集15名左右,我们称之为“高级人才”计划;学术骨干队伍建设作为第三层次,通过培养造就100名左右,通过引进聚集100名左右,我们称之为“青年高层次人才”计划。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人才是兴国之源,强校之本,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则是学

龙小-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弘扬“龙桥”精神建设特色文化创建特色学校 ——龙脑桥中心小学校创建特色学校规划方案立教育品牌,创特色学校,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拓展深化学校的内涵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促进学校优质的、可持续的发展,根据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和校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 一、历史积淀 1.概况与现状 泸县福集镇龙脑桥中心小学校,位于321国道干线,地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国家级文物“龙脑桥”畔,省级文物“玉蟾山下,依山傍水,交通便利,校园环境优美,是育人的好地方。 我校是一所从九年一贯制学校,于2012年7月分离出来的一所小学,有学生1000余人,21个教学班,有教职工43个。目前,我校有市级骨干教师 8名,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有1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思想,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本着“关爱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构建丰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和健康体魄、具备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办学目标,坚持以“宽

容、感恩、竞争、笃行”为校训;“团结、守纪、勤奋、进取”的校风;“博学、严谨、爱生、善导”的教风;“刻苦、自律、合作、创新”学风;“廉洁、高效、团结、务实”的领导作风;以“人人有才,人人成才”的育人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课程改革,开拓进取,依法治校,依法治教,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和办学条件,强化内部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逐步形成了“以校本培训为主,致力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乐学”为主,致力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丰富社团建设,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共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使学生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发展,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深化,校园内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先进的办学思想,科学的管理方法,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优异的教育教学成绩,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获得:县“校风示范学校”、泸州市“市级校风示范学校”;泸县“最佳文明单位”;四川省和泸州市“示范家长学校”;县“科技教育示范校”;泸县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示范学校”;泸州市“青年文明号”;泸州市体育锻炼“先进单位”;泸县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三等奖;泸县教育质量提升年“先进学校”;泸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泸县控制学生辍学“先进单位”;泸县教育宣传“先进单位”;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估连续四年获得县一等奖,成为全县为数不多的几所学校之一;泸县2007年度安全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4篇(1)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4篇Implementation plan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act ivities

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4篇 小泰温馨提示:报告是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 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本文档根据申请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 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2、篇章2: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3、篇章3: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4、篇章4: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篇章1: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 为落实隽教文【xx】7号《xx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xx学校校园文化建 设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为导向,建设良 好的校风、学风,以优化、美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开展丰

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校园文明新风尚,创建“洁净校园”、“和谐教室”、“文明寝室”,努力打造高品位的“书香校园”,高质量的“绿色校园”,安全有序的“和谐校园”,形成特色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1、着力打造以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 建设; 2、以主题活动为目标,开展“知守则,背守则,行守则”活动; 3、以班级建设为切入点,建立温馨活泼的学校文化; 4、以美化、绿化、净化、亮化为载体,实现校园环境园 林化。 (一)精神文化:围绕“尽可能让每天一个学生健康发展”办学目标,形成“实活乐”的良好校风。 (1)以正确的班级舆论感染学生。营造团结协作的班级 气氛,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关系和谐。 (2)融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鼓励、 互相关怀。

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内涵发展的意见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 (修改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学校第五次党代会已经明确了新时期发展总目标:把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建设成为办学理念先进、队伍素质优良、基础设施完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质量过硬、管理科学、综合实力较强的国内一流开放大学。要建设一流开放大学,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回归大学、回归教学、回归教师”的重要标志。为此,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文化立校、质量兴校、人才强校”发展战略,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培养学科、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建立起教师资源共享和优秀人才遴选机制,整合系统资源,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为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办好开放大学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建设目标 (一)整体目标:以学科和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培养为重点,培引并举,专兼结合,造就一批在省内外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和能够引领重点学科发展的学术骨干、教学名师,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构建国内一流的开放大学教学团队和学术团队。

(二)具体目标:依据学校整体发展规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合理配臵教师,增加师资数量,提升师资素质,优化师资结构。 1.总量目标:经过3-5年努力,学校师资队伍总量达到880人;其中,专职教师达到440人。 2.结构目标:经过3-5年努力,学校整体人员结构更趋于合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占70%,专任教师占55%;教师职称结构更趋于合理,教师队伍中,副高及以上职称人员比例占37%,中级职称比例占45%,初级职称比例占18%;专兼职教师结构更趋于合理,远程开放教育责任教师队伍专兼比例为3:1,高职教育专兼比例为1:1;生师比当量更趋于合理,远程开放教育生师比当量稳定在50:1以下,高职教育生师比当量达到16:1。 3.质量目标:经过3-5年努力,培养出一批饶有建树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力争每一个一级学科、重点二级学科有1名学科带头人,高职重点专业有专业双带头人;培养省级学科、专业带头人8名以上;省级教学名师8名以上;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0名以上。 三、主要措施 (一)立足培养,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 1. 学校提供相应支持条件,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提高学历层次。学校制定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相关制度,明确在职或脱产攻读学位教师的工资待遇、奖励等事项。 2. 立足在岗进修。按照专业对口、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的原则,积极开展进修、访学、交流、下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不断丰富培训工作内容,改进培训方式、方法,提高培训工作效果。 3. 明确培训重点,有计划的开展教师培训。教师培训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要培训对象,优先培训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重点学科、重点专业的教学骨干,定期进行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及教学、科研与管理能力培训,每年组织1-2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到国内外学习考察、进修提高。

媒介文化是近年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媒介文化是近年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文化的范畴,涉及到了包括文学艺术、价值体系、制度建设在内的诸多边界,甚至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媒介文化的话语也从公共领域转向私人领域、从精英阶层转向普通大众、从社会政治经济转向日常生活、从严肃价值观念的推广和道德的教化转向审美体验甚至功能的快感。可以说,媒体文化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塑着人类当下的生存境遇,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形态。 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文化,高调追捧者有之,怀疑批判者有之,但一味的追捧和批判并无益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媒介文化。本文拟对当代媒介文化所表现出来的后现代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媒介文化与当代审美观念转变之间的关系。 一、理解媒介文化 对媒介文化的关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the Frankfurt Sch001)。该学派诸多成员,如本雅明(Walter Benjamin)、阿多诺(Theodor w.Adorno)、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等人,对所谓“文化工业”的批判就已经包括了大众媒介这一维度。后来,伯明翰学派(theBirmingham School)的先驱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又进一步拓宽了对大众媒介研究的视域;“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第二届主任霍尔

(stuart Hall)的论文《编码,解码》更是成为大众媒介研究的经典之作。虽然上述对大众媒介的关注产生的时间比较早,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媒介文化却直到晚近才出现。在西方研究界(主要是英语研究界),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媒介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专著才不断问世,媒介文化逐渐成为显学。而在中国内地,20世纪90年代以前,学界基本上没有使用过媒介文化一词。可见,无论是对西方还是对中国学界来说,媒介文化都算是一个新生事物。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学界对媒介文化的研究成果可谓不计其数。但是,如何理解和界定媒介文化却一直众说纷纭。在法兰克福学派看来,媒介文化是一种压制性的意识形态,它不但不能提升大众的精神境界,反而以虚假的自由误导大众,让大众沉醉于单向度的感官享受中。而费斯克(JohnFiske)则倾向于从消费实践角度理解媒体文化。他认为,媒介文化是动态的,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地选择适合他们的文化产品,并能动地创造他们所需要的意义和陕感。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突出强调了媒介对社会文化的形塑力量。他认为,正因为有了媒介,人类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社会活动;媒介的不同决定了社会文化样态的不同;媒介会消灭一种文化,同时引进另一种文化。而在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看来,媒介文化创造出了一个超现实的“拟仿”世界,它使一切真实失去稳定性,并最终促使主体趋向多重化、离散化;它的存在就是填充人们不断变换的、不确定的需要。显然,媒介文化的开放性与超越性给它的理论界定带来了难度,因为我们既可以从意识形态角度理解媒介文化,也可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完整版)

方案编号:YT-FS-5032-30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完整版) Develop Detailed Rules Based On Expected Needs And Issues. And Make A Written Plan For The Links To Be Carried Out T o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heme.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完整版) 备注:该方案书文本主要根据预期的需求和问题为中心,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步骤。并对将要进行的环节进行书面的计划,以对每个步骤详细分析,确保方案的顺利执行。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内容提要]为创建特色学校,提高办学品位,丰 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和落实教育 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 育,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构建和实施思路以及保 障机制。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方案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文件精 神,根据《福州三十七中三年规划》,创建特色学校, 提高办学品位,丰富办学内涵,促进教师学生健康和 谐发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校园文化建设理念 整合时代校园文化精华,构建健康和谐文化氛围, 充实师生校园生活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推进

素质教育深入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背景 1、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发展背景:文化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各种文明成果均以文化来传递、延续。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以学校文化活动为主体,由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创建的,它以良好的校风和校园精神为标志,充满时代气息和校园特点的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的能量,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教育改革的强劲动力。 2、校园文化建设的教育发展背景: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其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通过学校健康向上的精神因素以及优美的物质环境所施加给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感染、熏陶而实现教育的目的,具有情境性、渗透性、持久性、暗示性、愉悦性等特点,对学生的健

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个人认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主要还是如何提升教师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的问题,也包括教师个人学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等等的其他的问题。 以我们昌国小学为例,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跟城里的学校比起来,我们是农村学校,学校规模小,师资力量薄弱。 2、教师队伍成分复杂,素质参差不齐。现有的这支教师队伍中,年龄分配不均衡,老的老,少的少。年龄大的教师是凭借个人的直观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老化、观念落后、教法陈旧,不少人甚至连教学常规都难以掌握。而年轻的教师,大多是刚分配的大学生,工作经验少,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差,工作热情,工作积极心也欠缺。这对我们学校的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业绩的提高,造成很大的困惑。 3、究其原因是,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不方便,离家较远,一部分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的老师都调往城里工作,就算目前的教师队伍中,也有部分教师一心往城里发展,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够。这也造成了,学校里缺少教育教学的业务精英、骨干,能带领大家一起进步的业务领头羊。 有这些问题存在,教师的队伍建设就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毕竟,教育教学工作,好的教师队伍才是保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几条策略,下面我就来谈谈我采取的一些策略和看法,不成熟之处,还希望同行指正: 1、从校长层面看: 我认为,教师队伍建设,校长是关键因素,校长首先应该是教师的领导者,从思想和理念上引领教师队伍,用文化凝聚教师队伍。要有一个核心办学理念,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就是“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个性育人才”。在启迪教师智慧的同时,也要用实际的行为来关心教师队伍,比如,结合学校工会活动,在工作之余搞一些集体活动,凝聚教师的团结之心,让老师慢慢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校长还要引领教师的价值取向,坚定教师的教育信仰,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培养观和成长观。

浅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浅谈高校师资队伍 建设

浅谈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摘要:师资队伍“为大学的第一要素”,是学科建设的依托,更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术水平的先决条件。师资队伍的质量,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经过总结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和解决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 1.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1学术文化环境日趋恶化,人事分配制度不公[1] 高校需要杰出人才,但杰出人才的出现具有不确定性,她们不是经过评选或刻意培养造就的,也不是用钱堆出来的。杰出人才贵在学术原创,需要学术同行的认可。杰出人才成长最需要的是宽松自由的学术文化环境。高校的最大优势在于一个安全且有保障的环境。教师收入与岗位挂钩,进而拉大不同工资级别之间的差距,教师收入以教师的岗位津贴作为主要部分。然而被聘者岗位等级的确定,有时并非与学术贡献或学术能力有关,而是较多地受行政级别高低或资历深浅的左右。高校教师岗位级别不再完全体现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人事分配制度缺乏公平性。 1.2教师结构与比例失衡[2]

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的比例存在严重失衡,专业教师中的学术带头人也严重短缺,往往一个专业或一个院系的教学质量依靠于一名或几名杰出的学术带头人的学术水平,甚至一所高校师资队伍水平的保持和提高来源极少数的学科带头人或著名科学家院士的学术水平。这种失衡与短缺不但影响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也不利于大学生和人才的培养。 1.3师资队伍的评价方法不科学 当前的教师的评价方法侧重于对教师教学情况、科研情况和学生培养情况的定量考核,单纯强调有多少门优秀课程、有多少研究成果,培养出多少高水平学生。特别是在科研成果方面追求数量大过质量,简单的经过在哪些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多少学术论文,承担了多少科研项目来衡量一名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高校为了追求更高的数量指标,加强了一年一度的科研考核,并采取重奖利诱等措施,迫使教师多出成果。在高压和利诱下,教师失去了沉静下来进行沉淀"累积和反思的机会,也无暇顾及研究工作的质量,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尽可能选择能得到资助、能短期出成果的领域[5]。 1.4师资队伍的素质有待加强 有的院校缺少专业教师,因此采取了一些不可取的应急措施,这就导致高校师资队伍素质的下降。有的学校让从事文化教育的教师担任文化课教师的角色,虽然这样的教师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可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还有一些并不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是指在知识、人才比较集中的学校群体中所共同创造和形成的校园精神风貌和文化气氛,它是一个学校精神风貌及个性特征的集中体现。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校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承、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既是一个教养环境,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它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社会观念、政治原则与价值规范体现在自己的传统结构中,通过课堂中传授、机制的规范、校风、教风、学风的熏陶和潜移默化,形成了教育性、规范性、多样性、超前性、辐射性等特点,从而对整个社会文化起到引领和导航的作用,为社会孕育出新的思想观点、理论学说和精神食粮,为社会提供新的文化规范和输送大批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人才。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以师生价值观(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核心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包括学校的教育目标、校园环境、校园思想、校园学风以及学校教育为特点的文化生活、教育设施、学生社团组织,学校的历史积淀和制度规范、人财物管理等内容,但其最主要内容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是一种潜在心理力量,一种在学校中普遍认可,接受和推崇的风尚、习惯、准则,它一方面以制度规范形式,依存于校风;另一方面,又以价值观念形式存在于个人身上,体现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性心理特征上,可以振奋人的情绪,激励人的意志,调节人的心理,规范人的行为,发挥着社会规范和风气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一种融爱国、科学、伦理、民主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文

化新模式。一所高校的发展过程中必然包含了校园文化的发展,校园文化的发展会有力的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我院建校历史不长,但自2002年提出“立足地方,以人为本,崇尚品位,办出特色”的办学理念以来,一直有意识的强调要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这是实施教育创新的有力保障;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胡锦涛同志《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周济部长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以及示范校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青年学子的人文修养的必经之路。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 大学是高等科学文化的殿堂。校园文化是校园中所有成员共同形成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通过营造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每个成员潜移默化地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上产生认同,形成凝聚力。为进一步推动学院良好育人环境的形成,尤其是对我院这样一个办学历史不长、新建校园不久的学校来说,必须全力进行校园文化再造,使之逐渐成为人文荟萃之地。基于此,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为,以复兴人文精神,人文化成为旨归,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自然美,凸现人文美,让师生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文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要坚持宁缺勿滥的原则,做到有领导、有规划,有思路,力争实现五个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继承与创新的结合;自然与人文的结合;物质与精神的结合;具象与抽象的结合。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大学为百年树人之地,大学校园须为百年大计。校园文化建设要高起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