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干地支读音

天干地支读音

天干地支读音
天干地支读音

干支纪年是中国传统纪年方式的一种,它分别采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来表示年、月、日、时,每六十为一个循环,“甲子”为首,以下依次为“乙丑”、“丙寅”……“癸亥”为尾,故又称“六十花甲子”,老人六十岁称“花甲之年”亦源与此。

十天干及读音对照表:

十二地支及其读音对照表:

另外,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

干支纪年,每年对应一个干支,计算方法如下:

年天干:以四位公历年份数值除以10,取其余数,查下表即可得到该年的年天干:

年地支:以四位公历年份数值除以12,取其余数,查下表即可得到该年的年地支:

干支纪月,以农历月份为准,每月对应一个干支,闰月干支与所闰月份相同,故每年12个月对应的地支是固定的,其对应关系如下:

月天干推算方法:

1.根据年天干推算该年1月份的月天干,其对应关系见下表:

2.根据年份推算以四位公历年份数值除以5,取其余数,查下表即可得到该年1月份的月天干:

得到1月份的月天干后,其余各月即可顺次下推,推到癸后从甲再开始。

日干支:每日对应一个干支,60天一个循环,由于其推算复杂,此处不再叙述,人们一般也从专门的历书中查询日干支。

干支纪时:每天24小时,每2小时对应一个地支,其对应关系如下表:

时天干确定方法与月天干类似,其方法(又称日上起时诀):甲己还加甲;乙庚丙作初;丙辛从戊起;丁壬庚子居;戊癸壬子行。其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用干支表示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时,则称为生辰八字,其在古代具有明显的迷信色彩,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天干地支的读音及含义

天干地支的读音及含义 一、天干地支读音 (1)十天干:甲(jiǎ)、乙(yǐ) 、丙(bǐng)、丁(dīng )、戊(wù)、己(jǐ )、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 (2)十二地支:子(zì)、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 二、天干地支顺序 天干是十个,地支是十二个,干为主干,支为分支,两个相对的命名应当是一起出现的。在商朝开始出现天干与地支配和用以纪日,使用干支纪年要更晚一些。 天干的次序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的次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三、天干地支的含义 (1)天干,干者犹树之干也。 甲:像草木破土而萌,阳在内而被阴包裹。 乙:草木初生,枝叶柔软屈曲。 丙:炳也,如赫赫太阳,炎炎火光,万物皆炳燃着,见而光明。丁:草木成长壮实,好比人的成丁。 戊:茂盛也,象征大地草木茂盛繁荣。 己:起也,纪也,万物抑屈而起,有形可纪。 庚:更也,秋收而待来春。 辛:金味辛,物成而后有味,辛者,新也,万物肃然更改,秀实新成。 壬:妊也,阳气潜伏地中,万物怀妊。 癸:揆也,万物闭藏,怀妊地下,揆然萌芽。

(2)地支,支者犹树之枝也。 子:孳也,阳气始萌,孳生于下也。 丑:纽也,寒气自屈曲也。 寅:髌也,阳气欲出,阳尚强而髌演于下。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 辰:伸也,万物舒伸而出。 巳:巳也,阳气毕布已矣。 午:仵也,阴阳交相愕而仵。 未:眛也,日中则昃,阳向幽也。 申:伸束以成,万物之体皆成也。 酉:就也,万物成熟。 戌:灭也,万物灭尽。 亥:核也,万物收藏,皆坚核也。

阴阳天干地支与五行对照表分析

阴阳天干地支与五行对照表分析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的论述:阴阳的含义:我们人是由细胞构成,细胞就是我们人组合的基本元素。当然可以细分,细胞核、原子、等等,我不太懂,只是打个比喻来给大家论述。我们就把人看作是细胞元素构成。八字的构成基本元素有: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共10个;十二个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一共12个。我们任何人的八字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按照不同的组合构成,形成了我们的八字。我们人类,分为男、女。男的叫阳,女的叫阴。八字天干和地支也是此原则,分阴阳。十个天干与十二个地支又分阴阳。对天干而言:分为阳干、阴干;对地支而言:分为阳支和阴支。 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共10个; 五个阳干:甲丙戊庚壬 五个阴干:乙丁己辛癸 划分规律:相间隔的。 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一共12个; 六个阳支:寅辰午申戌子 六个阴支:卯巳未酉亥丑 划分规律:相间隔的。 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 阳干甲丙戊庚壬 阴干乙丁己辛癸

阳支寅辰午申戌子 阴支卯巳未酉亥丑 古人不仅把八字的基本元素划分为阴阳(上面刚刚讲过的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五行对照表),还讲八字的基本元素划分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 金木水火土 天干庚、辛甲、乙壬、癸丙、丁戊、己 地支申、酉寅、卯子、亥午、巳辰、未、丑、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需求在增加,传统文化也逐步成为人们需求范围之列。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关注、学习传统文化。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生辰八字五行查询表分析”本来很简单的问题,别搞得复杂化,今天通过几个命例给大家再说说:如何测算八字五行缺什么。随便找一个八字,暂时称之为命例一: 坤造己丁庚戊 未丑子寅 (日空辰、巳) 藏干乙己丁癸辛己癸甲丙戊 这个就是一个完整的八字,很多朋友一看,不知道什么意思。在易人老师的学算命-课前必读资料一中论述了八字的结构,无命理学知识的朋友可以去查看,很简单。这里不再对八字结构做解析。生辰八字分析测算五行缺什么查询表分析以及如何测算八字五行缺什么,就需运用到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 金木水火土五行查询表、结合命例一: 第一步:己属土、丁属火、庚属金、戊属土、未属土、丑属土、子属水、寅属木;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左传。骰之战》:“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指鲁僖公三十三年。《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 方法二 (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石钟山记》“元丰七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指南录>后序》“德祐二年”、《雁荡山》“祥符中”(“祥符”是“大中祥符”的简称,宋真宗年号)等。 方法三 (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丁卯”指公元1627年;《〈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辛亥”指公元1911年;《与妻书》“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辛未”应为辛亥。近世还常用干支纪年来表示重大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方法四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扬州慢》“淳熙丙申”,“淳熙”为南宋孝宗赵昚(shen)年号,“丙申”是干支纪年;《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纪年;《祭妹文旷乾隆丁亥冬”,“乾隆”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年号,“丁亥”是干支纪年;《梅花岭记》“顺治二年乙酉四月”,“顺治”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乙酉”是干支纪年。 这是由天干地支简称“干支”而来的。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天子死为“崩”或“驾崩”,也有成天子死为“星驾”,诸侯死为“薨”,大夫死为“卒”,一般官员死称“逝”,士死为“不禄”,庶人(平民)死为“死”。不满20岁死曰“殇”,青壮年死谓之“夭亡”,老年死谓之“寿终”。

八卦和天干地支的正确读音

八卦和天干地支的正确读音 八卦读音:乾qián、坎kǎn、艮ɡèn、震zhèn,巽xùn、离lí、坤kūn、兑duì 《周易》中用两短画“--”表示阴,用“一”长画“—”表示阳。“--”称为阴爻(yáo),“—”称为阳爻。以阳或阴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六十四卦读音如下: 1.乾卦:读qián2.坤卦:读kūn3.屯卦:读zhūn 4.蒙卦:读méng5.需卦:读xū6.讼卦:读sòng 7.师卦:读shī8.比卦:读bì9.小畜卦:读xiao xù 10.履卦:读lǚ11.泰卦:读tài12.否卦:读pǐ 13.同人卦:读tóng rén14.大有卦:读dà yōu15.谦卦:读qiān 16.豫卦:读yǜ17.随卦:读suí18.蛊卦:读gǔ 19.临卦:读lín20.观卦:读guān21.噬嗑卦:读shì hé 22.贲卦:读bì23.剥卦:读bō24.复卦:读fù 25.无妄卦:读wú wàng26.大畜卦:读dà xù27.颐卦:读yí 28.大过卦:读dà guò29.坎卦:读kǎn30.离卦:读lí 31.咸卦:读xián32.恒卦:读héng33.遁卦:读dùn 34.大壮卦:读dà zhuàng35.晋卦:读jìn36.明夷卦:读míng yí

37.家人卦:读jiā38.睽卦:读kuí39.蹇卦:读jiǎn 40.解卦:读xiè41.损卦:读sǔn42.益卦:读yì 43.夬卦:读guài44.姤卦:读gòu45.萃卦:读cuì 46.升卦:读shēng47.困卦:读kùn48.井卦:读jǐng 49.革卦:读gé50.鼎卦:读dǐng51.震卦:读zhèn 52.艮卦:读gèn53.渐卦:读jiàn54.归妹卦:读guī mèi 55.丰卦:读fēng56.旅卦:读lǚ57.巽卦:读xùn 58.兑卦:读duì59.涣卦:读huàn60.节卦:读jié 61.中孚卦:读zhōng fú62.小过卦:读xiǎo guò63.既济卦:读jì jì 64.未济卦:读wèi jì 天干地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共十个字,其排列顺序和读音为: 甲(jiǎ)、乙( 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地支共十二个字,其排列顺序和读音为: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 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 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天干地支读音和算法详解

天干地支读音和算法详解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 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 读音依次读作 十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干支还是阴阳之分: 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任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己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 为什么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还要减去3? 答:公元元年不是甲子年差3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到1989年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

天干地支年月日时五行纳音十神

天干、地支、年、月、日、时、五行、纳音、八字十神 天干 地支 年的干支 方法一: 首先要能记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纪年法首先是天干在前,地支在后,比如今年2005就为-乙酉年。 天干算法: 数字为年代的最后的一位数字,比如2005年,最后一位是5,对应的天干就是乙; 余数分别为: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 代表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2005年为例:年代末尾数为5,对应的天干为乙,2005除以12,余数为1,对应的地支为酉,所以2005年为乙酉年。

方法二: 算法: 公元年份-3,除以10得余数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为甲; 公元年份-3,除以12得余数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为子; 所以公元1984年为甲子年。 方法三: 用一个你知道的年份的天干地支来推算,比如用2006年算1955年的天干地支,先要知道2006年是丙戌年,用2006-1955=51,再用51除以10,余数为1,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着用51除以12,余数为3,表明地支是戌往前推三位,答案是未,那么1955年就是乙未年。 方法四:

六十甲子表 1、比如,记住几个特殊的年份如1984年为甲子年,类推1924,1864,1804,……均为甲子年。提到的壬戌是第59顺位,那么用甲子年份加上59减1得到的1982,1922,1862,1802……都是壬戌年! 2、比如,《辛亥革命》的辛亥年是1911年(48号干支),《戊戌变法》的戊戌年为35号干支,比辛亥年早13年,则“1911-13=1898”故《戊戌变法》是1898年。 3、比如,2008年:2008-3=2005,2005÷60,余数为25,查六十年甲子(干支表)25号干支,得知是戊子年。 4、比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3=8。查干支表知该年为辛未年。(如能诀六十甲子表就太好了) (注意:年干支的是以立春为分界的,正月立春以后出生的,用本年干支;在立春前出生的,用上一年的干支) 月的干支 月的地支是固定不变的:正月是寅,二月是卯,三月是子,依次类推..... 月的天干记忆比较简单,只要在你年干的基础上记住几句歌诀就可以了: 甲己之年丙做首;乙庚之年卯为头; 丙辛必定寻庚起;丁壬壬位顺流行; 还有戊癸何方觅,甲定之上好追求。 意思就是说,若遇甲或己的年份,正月是丙寅;遇上乙或庚之年,正月为戊寅;遇上丙或辛之年,正月为庚寅;遇上丁或壬之年,正月为壬寅;遇上戊或癸之年,正月为甲寅。依照正月之干支,其余月份按干支推算即可。有表如下: (注意:农历的闰月是不记干支的)

天干地支

任何一个研究易学的人,无不对干支五行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包括大师级的。干支五行似乎成为千古之迷。这些误区包括:1、河洛的来源;2、五行“土”之定位;3、阴阳顺逆;4、干支阴阳;5、纳音五行;6、神煞;7、先后天八卦及纳甲 我是一个易学爱好者,目前也并未完全弄清楚,但有一些心得,愿与同道探讨。 以前我一直以为干支五行是阳历或者阴历的象数表述,但现在认为:干支为阴阳的表述(较之阳历阴历更加深刻),这种阴阳,并非我们目前所认识的简单的阴阳。 我们都清楚,阴阳是相对的概念,没有绝对的阴阳存在,即孤阴不存,孤阳不长。 因黄道诸星众多,古人面南而考诸星运转,白天记日之行,夜晚记星月之行,以白天为阳,夜晚为阴。 在此基础上,将阴阳细分,即南(上)为阳,北(下)为阴,左为阳(日出之地),右为阴(月出之地)。进而再分,左为少阳、太阳,右为少阴、太阴。此为“四象”,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这时,对阴阳方位的理解开始出现误区,即我们现在普遍认为的玄武为地平线以下的部分(北方)。 对人们生活起作用的,是地平以上的部分,而不包括以下部分。 白天存在“阴”,夜晚也一样存在“阳”。这样,古人将青龙,朱雀(少阳、太阳),白虎、玄武(少阴、太阴)再次以阳中阴,阴中阳分之,即原始“八卦”,亦即干支阴阳。 青龙(白天甲、夜晚乙),朱雀(白天丙、夜晚丁),白虎(白天辛、夜晚庚),玄武(白天癸,夜晚壬)。亦即东方甲乙,南方丙丁,西方庚辛,北方壬癸(地平线上)。这就是原始“河图”,当然,中五与中十,随后言之。 古人在阴阳,阴阳消长及阴中阳、阳中阴的基础上,已经将天地一分为四,进而以同位不同时(昼夜更替)将其再一分为八,其中: 青龙(木--少阳):细分之,甲阳(白天),乙阴(夜晚) 朱雀(火--太阳):细分之,丙阳(白天),丁阴(夜晚) 白虎(金--少阴):细分之,辛阴(白天),庚阳(夜晚) 玄武(水--太阴):细分之,癸阴(白天),壬阳(夜晚) 将甲、丙、庚、壬赋与黄道一周,为阳为动,白天为甲丙,夜晚为庚壬; 将乙、丁、辛、癸赋与地平一周,为阴为静,白天为辛癸,夜晚为乙丁。 现在不少学者反对五行,不认可阴阳,实为不了解古人对阴阳的认识。下面,将对争议最大的五行,进行讨论。 在讨论五行之前,尚有一个准备工作,就是对黄道运行的了解。 黄道运行,在面南时,为从左(木)至上(火)至右(金)再至上(水,此处非下,而是北方诸星运转到南天),这点是我们认识五行的一个大误区。 左方(东)为太阳升起之处,为阳生,右方(西)为太阳落下之处,为阳死。同理,右方为月亮升起之处,为阴生(暂时这么理解,其实是黄道运行的结果),左方为月亮落下之处,为阴死。 此即“阳生之处为阴死之处,阴死之处为阳生之处”,其实就是昼夜(二至)变化之处。 了解了以上的规律,就会明白为什么“乙庚”,“丙辛”,“丁壬”合的原因。在夜晚时,黄道“北方”的庚金,处于面南时左方“木”的位置,夜晚左方“木”为阴木,即乙木,故乙庚合。其他亦然。 古人在发现了“四象”的规律后,又发现面南时,黄道的度数为216度(地平线为弧型),而不是圆周的一半(180度),这样,出现了白天夜晚四象的“空缺”,这个“空缺”,古人名之曰“土”,意为其处于阴阳交汇的地平之处。 共工怒触不周山,不周者,即216度(432度),不与360度同步。天倾,实为地球自转轴(南北)与冬夏二至点不完全吻合,这是地支三合的部分成因。 女娲炼五色石补天,亦为发现二者的不同步而形成的神话传说。

八卦和天干地支的正确读音

八卦和天干地支的正确读音 八卦读音:乾qián、坎kǎn、艮ɡèn、震zhèn,巽xùn、离lí、坤kūn、兑duì 《周易》中用两短画“--”表示阴,用一长画“—”表示阳。“--”称为阴爻 (yáo),“—”称为阳爻。以阳或阴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由八个单 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 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六十四卦读音如下: ,(乾卦:读qián ,(坤卦:读kūn ,(屯卦:读zhūn ,(蒙卦:读méng ,(需卦:读xū ,(讼卦:读sòng ,(师卦:读shī ,(比卦:读bì ,(小畜卦:读xiao xù ,,(履卦:读lǚ ,,(泰卦:读tài ,,(否卦:读pǐ ,,(同人卦:读tóng rén ,,(大有卦:读dà yōu

,,(谦卦:读qiān ,,(豫卦:读yǜ ,,(随卦:读suí ,,(蛊卦:读gǔ ,,(临卦:读lín ,,(观卦:读guān ,,(噬嗑卦:读shì hé ,,(贲卦:读bì ,,(剥卦:读bō ,,(复卦:读fù ,,(无妄卦:读wú wàng ,,(大畜卦:读dà xù ,,(颐卦:读yí ,,(大过卦:读dà guò ,,(坎卦:读kǎn ,,(离卦:读lí ,,(咸卦:读xián ,,(恒卦:读héng ,,(遁卦:读dùn ,,(大壮卦:读dà zhuàng ,,(晋卦:读jìn ,,(明夷卦:读míng yí ,,(家人卦:读jiā ,,(睽卦:读kuí ,,(蹇卦:读 jiǎn ,,(解卦:读xiè ,,(损卦:读sǔn ,,(益卦:读yì ,,(夬卦:读guài ,,(姤卦:读gòu ,,(萃卦:读cuì ,,(升卦:读shēng ,,(困卦:读kùn ,,(井卦:读jǐng ,,(革卦:读gé

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

如何用天干地支计算年月日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 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称十二地支。干支还是阴阳之分: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我国人民过去就是以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1.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 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 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 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 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 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 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干支纪年法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一周完了,再由甲子年起,周而始,循环下去。例如1929年是农历己巳年,1930年是农历庚午年 (1989) 又是农历己巳年。我们在日历上看到的己巳年、庚午年,就是按干支纪年这种方法排列下来的。阳历年份除以60的余数减3便得该年农历干支序号数,再查上面的干支便是干支年纪。如果序号数小于、等于零则于支序号数加60。例如,求1991年干支;1991÷60=33余11,年干支序号数=11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前二千六百九十七年,於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西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过去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於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

谈姓名学的数字与天干地支

谈姓名学的数字与天干地支 笔者认为,凡研究易学的应用,应当以三圣之学为基础,而后根据原理,在不同领域,结合各该领域的核心理论,实现创新与应用。在之前,我谈了象数思维、科学精神、哲学灵魂、人类良知与宇宙道种,以及诸多体用之学。最近感到有点机缘,可以谈点人们比较关心的姓名学。但我认为凡是创新与应用,都应当以象数的辩证和系统为框架。本文所做的讲解,并不打算为任何一位网友,起卦或数算。所以,将不会和网友讨论这方面的问题,除非对笔者的学术性探索,有所纠错。 按我们在前面,曾谈到河图洛书是《易经》八卦、阴阳五行之源,它们既指明太极为体,八卦为用的关系,也提到伏羲八卦是以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为数。此卦序又被称为先天八卦,其中乾、兑、离(未来)、震,为逆时针数;巽、坎(过去)、艮、坤顺时针而数。在这里先天是指在宇宙万物形成之前。所以,“数往者顺,若顺天而行(由西向东),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数往也;知来者逆(由东向西),若逆天而行,是右旋也,皆未生之卦也,故云知来也。夫《易》之数由逆而成矣。”它们的方位布置的顺序是从天地定位开始,雷风相搏,山泽相通,水火不相射。整个先天八卦系统就是一个天道,是四维概念。而所谓的后天八卦,则指文王画卦,乃坎一居北方;艮七居东北方;震三居东方;巽四居东南方;离九居南方;坤二居西南;兑七居西方;乾八居西北。它的图式与洛书相通。它是先天八卦与大衍之数的运用结果。因此,我们也可以说先天卦是指八个自然界物质,后天卦是指自然界物质的八个功用或能量,它们定义了人事的变化。 然而,姓名学与八字学相关,它们皆是遵从天干地支,讲述人生乃相生相克而能持续发展,认为万物通过生克之道,因而能在辨证中前进发展。此辨证前进的法则,是以“宇宙中道理论”为基础。所以两学都以平衡和中道为主;它的数算是在一种融合干支的应用与创新性预测。也就是说,它们假定姓名与八字都是取象干支和五行生克之道。因而,姓名学的数字与先后天的数字有所不同。它是先论干支的五行,例如十天干: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葵水;又如十二地支:亥子水,丑(土)寅卯木,辰(土),巳午火,未(土),申酉金,戌(土);凡以奇数出现为阳,以偶数出现为阴,所以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若论其方位,则木在东方,犹如一阳生的震为长子;火在南方,犹离中虚为次女;土在中,犹一阳在上的艮为少男;金在西方,犹如一阴在上的兑为少女;水在北方,犹次男的坎卦。 又姓名学乃取姓名之象,依天地人两两相成之道,得出天地人之数,而有天格,地格,人格,以及天地人合一的总格。而且它在论数时,和蓍草起卦相同,都是置一为体,所以在“姓”之上置一。所以1+姓=“天格”(遇姓为复姓如“司马”等,就不再置一,而是以复姓的笔画为天格);姓氏最后一字+名字的第一字=“人格”;名字的笔画相加=“地格”(若是遇单名,则第二字+1=“地格”);将姓名总其数,象征天地人的“总格”。外格将最后一字加1而成。但一般可以忽略不算。 有了根据前述原则,则天地人总格的数算和五行方位,就可以得出来,并据此可以产生节气和颜色。它的计算原则与方式如下: 1.数算时,取数个位数,即0-9。 2.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若相生而有循环,则为吉数;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若相克而无循环,则为凶数;然五行生克,乃 尚中和,所以生克以中道为吉,论偏格则要随取时势与生态的中和。 3.①数算1、2为木,方位在东,节气在春,色绿(或青); ②数算3、4为火,方位在南,节气在夏,色红(或赤); ③数算5、6为土,方位在中,节气在四季(土,即立春-坤,立秋-艮,立夏,立东),色黄;

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方法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注: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用为纪历之符号。 我国历法以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29.5306天)为一月,以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 365.2419 天)为一年,为使一年的平均天数与回归年的天数相符,设置闰月。据记载,公元前六世纪中国开始采用十九年七闰月法协调阴历和阳历。 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对古代的中国人而言,天干地支的存在,就像阿拉伯数字般的单纯,而且后来更开始把这些符号运用在地图、方位及时间(时间轴与空间轴)上,所以这些数字被赋于的意思就越来越多了。 古人(一说黄帝)观测朔望月,发现两个朔望月约是59天的概念。12个朔望月大体上是354天多(与一个回归年的长度相近似),古人因此就得到了一年有12个月的概念。在搭配日记法(十天干),产生阴阳合历,发展出现在的天干地支;较为成熟时应该是在夏商周三代。 【来源】 它源自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是为“河图”。 河图和洛书,乃由天象观察中产生的,在三代时期就成为帝王的宝贵之物。河图和洛书构造简明,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基石之一。清代经学家廖平,曾将诗经,易经,内经三者反复印证,证实了内经的理论本于易经,而易经之数理又取则于河洛。 河图以十数合五方,五行,阴阳,天地之象。图式以白圈为阳,为天,为奇数;黑点为阴,为地,为偶数。并以天地合五方,以阴阳合五行,所以图式结构分布为: 一与六共宗居北方,因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二与七为朋居南方,因地二生炎,天七成之;三与八为友居东方,因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四与九同道居西方,因地四生金,天九成之;五与十相守,居中央,因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河图乃据五星出没时节而绘成。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由此可见,河图乃本五星出没的

天干地支五行属性

天干地支五行属性 2010-02-27 15:03 古人以天为干以地为支。 天干为十个,计有: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地支为十二个,计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戊、亥。 天干地支用以记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成六十个单位,以天干的单数配地支的单数,天干的双数配地支的双数,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终止共计云十,称为云十甲子。古人用这一方法记载年、月、日,因而复始循环不断。 时间与地支对照表 23 ─ 1 点子时 1 ─ 3 点丑时 3 ─ 5 点寅时 5 ─ 7 点卯时 7 ─ 9 点辰时 9 ─ 11点巳时 11 ─13点午时 13 ─15点未时 15─ 17点申时 17 ─19点酉时 19─ 21点戌时 21─ 23点亥时 <<五行大义>>中说, 干支是大挠创制的. 大挠"采五行之情, 占斗机所建, 始作甲乙以名日, 谓之干, 作子丑以名月, 谓之枝. 有事于天则用日, 有事于地则用月. 阴阳之别, 故有枝干名也." 十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十二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天干的含义: <<群书考异>>中说: 甲是拆的意思, 指万物剖符而出. 乙是轧的意思, 指万物出生, 抽轧而出. 丙是炳的意思, 指万物炳然著见. 丁是强的意思, 指万物丁壮. 戊是茂的意思, 指万物茂盛. 己是纪的意思, 指万物有形可纪识. 庚是更的意思, 指万物收敛有实. 辛是新的意思, 指万物初新皆收成. 壬是任的意思, 指阳气任养万物之下. 癸是揆的意思, 指万物可揆度. 由此可见, 十天干与太阳出没有关, 而太阳的循环往复周期, 对万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小学数学 数学故事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咱们中国虽然是以十进制为主流,不过也还有其他的一些。比如,咱们古代记时辰,也是分一天为12个时辰。 这记时用的12个字分别就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这十二个字就叫“地支”。 夜里11点到1点,就叫子时,每个时辰合现在两个小时。依次类推,就能出丑时、寅时、卯时等等。哪位同学有兴趣,也不妨算一算,自己是何“时”出生的。 亥时一过,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就又是新子时。这12个字循环往复,轮回使用,正反映了一种周而复始的现象,一种周期性的运动。 不过,它也可以看作是“逢十二进一”,是一种十二进制记数法。 可能有人会说,这“逢十二进一”,进的那高一位的“数”在哪呢? 这里给大家打个比方。比如说有一块自动日历表,那么每到夜里12点(也就是“子夜”)就会咔嚓一声,日历框里换了个新的日子。而时间呢,依然是从0点开始重新往前去。您看,这新的一天不就等于往前进的一位吗? 不过我国古代最早是把一日分为百刻,是用十干来记时。后来才把一日分为12辰,用地支(12支)来表示。 十干,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天干,一共有10个字: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魏晋时还有“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的说法,就相当于后世的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这就说明了记时是用过天干的,因为一日百刻,甩十干比较方便。 那么记日又怎么办呢?早在夏代,就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这10个字来记日。 不过,大家也可以看出来,这种词法十天一轮换,太短,容易把日子弄混了。 后来,人们就想了个办法,把天干的10个和地支的12个字配合起来,依次组合,比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等等。 有心人动手亲自这么一搭配,就会发现点小问题: 天干只有10宇,而地支有12个字,等到天干的最后一个字“癸”和地支中的第10个字“酉”搭配成“癸酉”后,天干的10个字已经用完了,地支还余两个字“戍”,“亥”。 怎么办呢?就把天干10个字依次重新再使用,配合成“甲戌”,“乙亥”,“丙子”,“丁丑”,等等。以后不管是“干”,还是“支”,用到最后一个字了,就都 这么从头循环使用。 那么,这么一搭配,会出现多少个不同的情况呢?什么时候再出现一开头的“甲子”呢? 这个问题倒也不复杂,是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 因此,上面的正确答案就是60,共能配合成六十组,循环使用,就叫做“六十甲子”。 这种干支搭配最早是用来记日的,殷商武乙时期(约公元前13世纪)的一块牛胛骨上,就刻有完整的六十甲子。 后来到了东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就开始用来记年了。直到现在,咱们中国的日历上,还有这种记年方法。这记年,也是60年一轮换,所以叫“六十花甲子”。因此,如果一个人一辈子遇到两个甲子年,或者是其他两个相同名称的农历记年,那他肯定超过了六十花甲。 不用我说,大伙也明白,这六十次一轮回,当然也可以看作是“六十进位制”。

天干地支的别称

天干地支的别称 天干 甲:阏逢,(yān f?ng) 乙:旃蒙, (zhān m?ng) 丙:柔兆, (r?u zhào) 丁:强圉, (qiáng yǔ) 戊:著雍, (zhe yōng) 己:屠维, (túw?i) 庚:上章, (shàng zhāng) 辛:重光, (ch?ng guāng) 壬:玄黓, (xuán yì) 癸:昭阳。(zhāo yáng) 地支 子:困敦, (kùn dūn) 丑:赤奋若, (chìfan ru?) 寅:摄提格, (shatíg?) 卯:单阏, (dān a) 辰:执徐, (zhíxú) 巳:大荒落, (dàhuāng lu?) 午:敦牂, (dūn zāng) 未:协洽, (xi?qià) 申:涒滩, (tūn tān) 酉:作噩, (zu?a) 戌:阉茂, (yān mào) 亥:大渊献。(dàyuān xiàn) 天干中的别称解释: 阏逢 yān f?ng 阏逢(阏逢) 《史记?历书》作“焉逢”。十干中“甲”的别称,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阏逢。”《淮南子?天文训》:“寅,在甲曰阏蓬。”高诱注:“言万物锋芒欲出,拥遏未通,故曰阏蓬也。”清洪亮吉《晋太康三年地志王隐晋书地道志后叙》:“先生以亮吉麤知湛浊,稍别广轮,每成志地之书,辄预校讐之役,阏逢执徐岁,壮月,所校《太康志》、《地道志》二卷刊成,授简宾筵,命书后序。” 旃蒙 zhān m?ng 旃蒙

十干中乙的别称。古代用以纪年。《尔雅?释天》:“太岁在甲曰阏逢,在乙曰旃蒙。”清恽敬《答董牧唐》:“旃蒙之春,东上象湖,士女盛殷,礼文亦富。” 柔兆 r?u zhào 柔兆 1.岁阳名之一,指太岁在"丙"。古代岁星纪年法用岁阳和岁阴相配合以纪年。 强圉 qiáng yǔ 强圉 解释: 1,天干中丁的别称。 出处:李峤《神龙历序》:“序临安宁,岁次强圉,皇帝抚天下之三载也。”也作“强梧”。《史记.历书》:“强梧大悲落四年。” 2,强暴。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圉。’”(按:今《诗经.大雅.蒸民》作“强御”。) 3,强壮有力。 出处:《楚辞.离骚》:“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浇:人名) 4,豪强;有权势的人《汉书?叙传下》:“曾是强圉,掊克是雄。”《汉书?公孙贺刘屈氂等传赞》:“九江祝生奋史鱼之节,发愤懑,讥公卿,介然直而不挠,可谓不畏彊圉矣。” 著雍 zhe yōng 著雍(著雍) 亦作“著雝”。岁阳名。十干中戊的别称。《淮南子?天文训》:“午在戊曰著雝。”明郎瑛《七修类稿?天地一?岁月阳名》:“﹝太岁﹞在戊曰著雍。戊在中央,主和养万物也。” 屠维 túw?i 屠维(屠维) 天干中己的别称,用以纪年。一作“徒维”。《尔雅?释天》:“﹝太岁﹞在己曰屠维。”《淮南子?天文训》:“未在己曰屠维。”高诱注:“在己,言万物各成其性,故曰屠维。屠,别;维,离也。”参见“岁阳”。 上章 shàng zhāng 上章 1.十干中“庚”的别称,用以纪年。 《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 隋许善心《神雀颂》:“岁次上章,律谐大吕,玄枵会节,玄英统时。” 清钱谦益《闻母邹太君七十序》:“谨书之以为序。时上章困敦十一月初五日。”

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2) 天干地支纪年法,源于中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u第一声)、亥。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天干地支纪年法 ? ? 源于 中国

取义于 树木的干和枝 ? ? 能 功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介绍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wù)、己、庚、辛、壬(rén)、癸(guǐ); 地支十二:子、丑、寅、卯(mǎo)、辰(chén)、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天干地支组合成如下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 名称,叫“干支纪年法”。天干地支纪年法 折叠编辑本段六十甲子 1 ~10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11~20 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 21~30 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 31~40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41~50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

51 ~60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 戌癸亥 用六十甲子依次纪年,六十年一个轮回。干支纪年法的新一年由立春开始,2009年的立春是二月四日,所以2009年2月4日立春之后才是己丑年,在此之前应是戊子年。公元纪年的一年以立春为界前后分属不同的干支纪年,这一点不熟悉的人容易搞错,应特别注意。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和发展 早在公元前2697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察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 一些学者从中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中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含义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含义 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那么,干支纪法的发明者究竟是谁呢? 虽然有以下一些说法来考证干支的起源,但是究竟是谁发明?最早出现于何时?始终都是一个谜。 大约在战国末年,依据各国史官长期积累下来的材料编成的史书《世本》说:“容成作历,大桡作甲子”,“二人皆黄帝之臣,盖自黄帝以来,始用甲子纪日,每六十日而甲子一周”。看来干支是大挠创制的,大挠“采五行之情,占斗机所建,始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有事于天则用日,有事于地则用月,阴阳之别,故有枝干名也。”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释干支》中认为,以往人们对干支的解释,都是望文生义的臆测,“十天干”纯属十进位记数法的自然发生,其中多半是殷人所创制。至于“十二地支”,起源于古巴比伦,在比较中国古代的十二时辰和古巴比伦的十二宫后,指出中国古代的十二辰和十二地支,都是从古巴比伦的黄道十二宫演变而来。其传入中国的途径,可作大胆推测,也许商民族“本自西北远来,来时即挟有由巴比伦所传授之星历知识,入中土后而沿用之”,或许“商室本发源于东方,其星历知识乃由西来之商贾或牧民所输入”。 一些学者从我国上古的夏代帝王世系和商代汤王以下所有帝王的名字中,探究十天干中的字已被用于名号这一特有现象。为驳干支外来说,陈遵妫在《中国天文学史》中指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产生了”。郑文光在所著《中国天文学源流》一书中认为,十天干起源于我国古代伏羲和“生十日”的神话传说,是十进位法概念在纪时中的反映,应当产生于渔猎时代的原始社会;“十二地支”则由常羲“生月十有二”的神话传说演变而来,产生于殷商之前,后逐渐演变为十二辰。所以,郑文光推断:“十二支宜乎是夏人的创作。”杜石然等则在编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一书中,主张夏代已有十天干纪日法,商代在夏代天干纪日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干支纪法,从而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合在一起形成六十循环的纪日法。

中国古代天干地支纪年法

天干地支纪年法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简称“干支”, 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天干地支,是古人建历法时, 为了方便做60进位而设出的符号。天干地支纪年 法同时可纪年、月、日、时,分别称为“年柱、月 柱、日柱、时柱”。天干地支纪年法,是中国文化 的集中体现,它是先贤们智慧的结晶。 天干地支纪表我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 支,简称“干支”,取义于树木的干和枝。 十天干即:甲、乙、丙、丁、戊(wù)、己、 庚、辛、壬(rén)、癸(guǐ); 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mǎo)、辰、巳(sì)、午、未(wèi)、申、酉(yǒu)、戌(xū)、亥。 十二地支又与十二生肖对应: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10和12的最小公倍数是60,所以10位天干和12位地支相搭配(奇数位配奇数位,偶数位配偶数位),最小可组成60位,由此形成了六十个干支,称为“六十干支”,又因以甲子开头而又称“六十甲子”,或“六十花甲”,即 1. 甲子 2.乙丑 3.丙寅 4.丁卯 5.戊辰 6.己巳 7.庚午 8.辛未 9.壬申 10.癸酉 11.甲戌 12.乙亥 13.丙子 14.丁丑 15.戊寅 16.己卯 17.庚辰 18.辛巳 19.壬午 20.癸未 21.甲申 22.乙酉 23.丙戌 24.丁亥 25.戊子 26.己丑 27.庚寅 28.辛卯 29.壬辰 30.癸巳 31.甲午 32.乙未 33.丙申 34.丁酉 35.戊戌 36.己亥 37.庚子 38.辛丑 39.壬寅 40.癸卯 41.甲辰 42.乙巳 43.丙午 44.丁未 45.戊申 46.己酉 47.庚戌 48.辛亥 49.壬子 50.癸丑 51.甲寅 52.乙卯 53.丙辰 54.丁巳 55.戊午 56.己未 57.庚申 58.辛酉 59.壬戌 60.癸亥 后来六十甲子被用以记录时间,即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其中纪年法使用最广泛,如今仍然是我国夏历(农历)的纪年方法,即“干支纪年法”,称为农历(夏历)某某干支年,农历年与公历年并不重合,如2013年是农历癸巳年(西元2013年2月10日春节至2014年1月30日除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