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已审)[2]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已审)[2]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已审)[2]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已审)[2]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Physi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及五年制全科医学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1.课程基本信息:

总学时/总学分:108/6 理论学时/学分:108/6 实验学时/学分:0/0

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

2.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病理生理学是在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及其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

3.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注意科学思维方法与科学态度的培养,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

4.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讨论(TBL或CBL)以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学和在线练习。

5.课程地位: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又是承上启下的桥梁课程。

6.参考教材:

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朱大年及王庭槐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八版《生理学》(2013年)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建枝及殷莲华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八版《病理生理学》(2013年)配套使用。

7.考核方法:

课终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课终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在线练习、阶段性在线考核及期中考试等内容。期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

参考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生理学绪论 3 0

细胞的基本功能9 0

血液 6 0

血液循环12 0

呼吸 6 0

消化和吸收 3 0

能量代谢与体温 3 0

尿的生成和排出9 0

神经系统的功能15 0

内分泌与生殖 6 0

病理生理学绪论 1 0

疾病概论 2 0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5 0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5 0

缺氧 3 0

发热 2 0

休克 3 0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2 0

心功能不全 3 0

肺功能不全 3 0

肝功能不全 3 0

肾功能不全 4 0

合计108 0

生理学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及负反馈的概念;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

2.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体内的控制系统。

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

教学内容

1.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生理学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2. 机体的内环境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及其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3.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体液调节:激素,旁分泌和神经分泌的概念;自身调节。

4.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

细胞的基本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兴奋性,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机制,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

2.熟悉: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及其收缩机制。

3.了解: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教学内容

1.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和载体的概念;主动转运:Na+-K+泵;继发主动转运(联合转运):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

2.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促离子型受体(自学) 。

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概念、机制及其特点,局部电位,可兴奋细

胞及其兴奋性、阈强度、阈电位等概念。

4.肌细胞的收缩横纹肌: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量子式释放,终板电位。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滑行学说,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收缩的过程,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概念和基本过程。

5.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及肌肉收缩能力;骨胳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血液

目的要求

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白细胞功能,生理止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以及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ABO血型系统和输血的原则。

2.熟悉: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和血浆的化学成分,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Rh血型系统。

3.了解:造血过程和调节,抗凝、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

教学内容

1.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浆的化学成分。

2.血液的理化特性血液的比重、黏度,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等渗溶液和等张溶液,血浆的pH值等。

3.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成的部位、过程和调节。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可塑变形性,悬浮稳定性,渗透脆性。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4.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维生素B12,叶酸,铁等;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5.白细胞的数量和各类白细胞所占百分数,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血小板的生成和调节;血小板的生理特性:粘附,聚集,释放,收缩,吸附。

6.生理性止血生理性止血的概念和基本过程。

7.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的概念;凝血因子;凝血基本过程;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抗凝系统;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原)的降解;纤溶抑制物及其作用。

8.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与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凝集,凝集原,凝集素。红细胞血型:ABO血型系统:ABO血型的分型、发生与分布、检测。Rh血型系统:Rh血型的分布、抗原与分型、特点与临床意义。输血的原则:交叉配血试验,成分输血。

血液循环

目的要求

1.掌握:心脏的泵血过程及其调节;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P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形成机制;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概念;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

2.熟悉:心音;影响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因素;微循环的组成及血流动力学。

3.了解: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及血流阻力的概念,器官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教学内容

1.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与心率的概念;心脏泵血的过程:心脏泵血过程中,心室、心房内压力、容积、瓣膜活动和血流的变化,心房、心室舒缩和瓣膜在心脏泵血活动中的作用。

2.心音的产生:第一和第二心音的特点和产生机制。

3.心泵功能的评定:每搏输出量(搏出量)和射血分数,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和心指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泵功能的调节):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心率。心泵功能的储备。

4.心脏的生物电活动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和浦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慢反应自律细胞和慢反应动作电位的概念,起搏离子流。

5.心肌的生理特性:(1)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及与心肌收缩活动的关系;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影响兴奋性的因素;(2)自动节律性: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及其影响因素,正常起搏点,窦性心律,异位心律,窦房结对于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机制;(3)心肌的传导性和兴奋在心脏的传导:心肌细胞的传导性;兴奋在心脏内的传导过程和特点(房室延搁),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6.体表心电图正常心电图的波型及生理意义,心肌动作电位和心电图的关系。

7.血管生理各血管的功能特点;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相互关系;血压,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8.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和外周静脉压,重力对脉压的影响;静脉血流,静脉对血流的阻力,静脉回心血量及其影响因素。

9.微循环微循环的组成,微循环通路:营养通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毛细血管壁的结构和通透性。

10.组织液的生成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扩散,滤过和重吸收。组织液和淋巴液:组织液生成及其影响因素。

11.心血管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递质与受体)对心肌生物电活动和收缩功能的影响;交感缩血管神经(递质与受体)的作用,交感舒血管神经、副交感舒血管神经、脊髓背根舒血管神经和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及其递质、受体和作用;心血管中枢的概念;心血管反射: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2)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等。

12.器官循环冠脉循环:解剖特点、血流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肺循环:生理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脑循环:特点和血流量的调节(自学)。

呼吸

目的要求

1.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基本肺容积、肺容量和肺通气量,肺换气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氧容量、氧含量及氧饱和度的概念,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2.熟悉: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呼吸中枢。

3.了解:,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

教学内容

1.呼吸的三个环节外呼吸,气体运输,内呼吸。肺通气: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肺内压,胸膜腔内压,胸膜腔负压的形成及意义;肺通气的阻力:肺和胸廓弹性阻力和顺应性,肺泡表面张力与肺表面活性物质,非弹性阻力,气道阻力及其在呼吸时的变化。

2.肺容积和肺容量肺容积: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残气量;肺容量: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用力呼气量,肺总量;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随意通气量,肺泡通气量,解剖无效腔和生理无效腔。

3.肺换气和组织换气气体交换的原理:气体扩散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呼吸气体和人体不同部位气体的分压。肺换气:肺换气过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的厚度和面积,通气/血流比值。组织换气。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O2和CO2在血液中存在的形式: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氧的运输:Hb与O2结合的特征,氧容量,氧含量,氧饱和度的概念,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二氧化碳的运

输:CO2的运输形式:物理溶解,碳酸氢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

5.呼吸运动的调节呼吸中枢的部位,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起步细胞学说和神经网络学说。呼吸的反射性调节:化学感受性呼吸反射:外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CO2、H+和O2对呼吸的调节,PCO2、H+和PO2在调节呼吸中的相互作用。肺牵张反射;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防御性呼吸反射:咳嗽反射,喷嚏反射。

消化和吸收

目的要求

1.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胃液、胰液和胆汁的作用及其分泌,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胃和小肠的运动形式。

2.熟悉:基本电节律,胃肠神经支配及其作用,胃肠激素其及作用,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3.了解:口腔和大肠内的消化。

教学内容

1.概述消化和吸收的概念及消化的两种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一般特性和电生理特性;消化腺的分泌功能;胃肠的神经支配:内在神经系统和外来神经系统;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胃肠激素,脑-肠肽的概念。

2.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咀嚼和吞咽,蠕动的概念,食管下括约肌的作用(自学)。

3.胃内消化胃的分泌: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粘液-碳酸氢盐屏障;胃液分泌的调节:影响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乙酰胆碱,胃泌素,组胺,生长抑素),消化期的胃液分泌特点(头期,胃期,肠期),胃液分泌的抑制性调节(盐酸,脂肪,高渗溶液);胃的运动:容受性舒张、紧张性收缩和蠕动;胃的排空及其控制:迷走-迷走反射和肠-胃反射。

4.小肠内消化(1)胰液的分泌: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蛋白酶抑制物;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及反馈性调节。(2)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神经、体液调节。(3)小肠液的分泌:小肠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肠激酶,小肠液分泌的调节。小肠的运动:消化期小肠的运动形式:紧张性收缩,分节运动,蠕动。

5.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大肠内细菌的活动,食物中纤维素对肠功能的影响。

6.吸收吸收过程概述,吸收的部位,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水,无机盐,糖,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的吸收形式和途径。

能量代谢与体温

目的要求

1.掌握:食物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

2.熟悉:体温调节机制。

3.了解:能量代谢和基础代谢的测定原理。

教学内容

1.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概念;食物的能量转化;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的概念。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和基础代谢率的概念,基础状态和测定方法。

2.体温及其调节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主要产热器官、产热形式和产热活动的调节;散热器官及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散热和蒸发散热,

循环系统在散热反应中的作用。体温调节: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学说。

尿的生成和排出

目的要求

1.掌握: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球的滤过及其影响因素;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及特点;尿生成的调节。

2.熟悉:肾血液循环的特征,尿液的浓缩和稀释机制,排尿反射。

3.了解: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1.尿的生成和排出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肾的功能解剖和肾血流量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球旁器;肾的神经支配和血供;肾血液循环的特征: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和神经体液调节,管-球反馈。

2.尿生成的过程,肾小球的滤过功能: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转运功能各段肾小管与集合管中的物质转运特点,近端小管对Na+、Cl-、水、HCO3-、和葡萄糖的重吸收及肾糖阈的概念;H+的分泌;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和K+的重吸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Cl-、HCO3-和水的重吸收,以及对K+、H+和NH3的分泌。

4.尿液的浓缩和稀释尿液浓缩和稀释的概念;肾髓质渗透梯度,内、外髓质部渗透梯度的形成机制,直小血管在保持肾髓质高渗中的作用,逆流交换现象。

5.尿生成的调节肾内自身调节: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定比重吸收;神经和体液调节:肾交感神经的作用,抗利尿激素,渗透压感受器,水利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心房钠尿肽。

6.尿的排放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排尿反射。

神经系统的功能

目的要求

1.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传递过程及其特征,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突触抑制;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视觉和听觉,神经系统对姿势、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

2.熟悉:神经递质和受体基本概念;周围神经系统中的胆碱能和肾上腺素能递质受体系统;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觉醒与睡眠的机制,睡眠的时相;脑的高级功能。

3.了解: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皮层诱发电位和脑电图;本能行为和情绪反应的调节。

教学内容

1.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和分类,神经元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2.神经元间功能联系—突触传递突触的概念,经典的突触传递:突触的分类和微细结构;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动作电位在突触后神经元的产生;突触的抑制:突触后抑制(传入侧支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突触前抑制;突触传递的特征。非突触性化学传递和电突触传递。

3.神经递质和受体:递质和受体的概念;主要的递质、受体系统:乙酰胆碱及其受体,去甲肾上腺素及其受体,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氨基酸类、肽类递质。

3.反射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和聚合原则,链锁状和环状联系。

4.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感觉概述: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的一般特性:感受器的适宜刺激、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编码作用和适应现象。躯体和内脏感觉:感觉传导通路:脊髓与脑干,丘脑的核团(感觉接替核,联络核,髓板内核群),感觉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部位和功能特征:第一体表感觉代表区,本体感觉代表区,内脏感觉代表区;皮肤痛觉:快痛和慢痛;躯体深部痛,内脏痛与牵涉痛。

5. 感觉器官: 眼的视觉功能:眼的折光系统组成,简化眼,眼的调节(晶状体变凸、瞳孔缩小和双眼球会聚),瞳孔对光反射,眼的折光能力异常(近视、远视、散光)和调节能力异常(老视)。视网膜的结构,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杆系统和视锥系统,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三原色学说和色觉。视敏度,暗适应和明适应,视野。耳的听觉功能人耳的听阈,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廓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和共鸣腔作用,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音效应,咽鼓管的功能,声音的传导途径。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耳蜗的结构,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前庭器官的功能及其适宜刺激。

6.神经系统对姿势和运动的调节(1)运动调节的基本机制:脊髓运动神经元和运动单位;牵张反射:腱反射和肌紧张,牵张反射的机制。(2)运动调节系统的功能:大脑皮层主要运动区及其功能特征,其他运动区;运动传导通路。(3)姿势调节系统的功能:脊休克,脊髓对姿势的调节(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去大脑僵直,网状结构的抑制区和易化区,去皮层僵直。(4)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功能及损害时的主要表现和中枢递质改变:震颤麻痹和舞蹈病。(5)小脑的功能,前庭小脑、脊髓小脑和皮层小脑。

7.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结构特征和功能特征,对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脊髓、低位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8.脑电活动及觉醒和睡眠自发脑电活动和脑电图,皮层诱发电位;觉醒和睡眠:觉醒状态的维持,睡眠的时相。

9.脑的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学习的形式,经典条件反射,操作式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人类的条件反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记忆的过程:感觉性记忆,第一、二、三级记忆;遗忘和记忆障碍;学习和记忆的机制。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大脑皮层功能的一侧优势。

内分泌和生殖

目的要求

1.掌握:激素的概念;几种主要激素(生长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旁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胰岛素等)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卵巢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变化及其与卵巢和月经周期的关系。

2.熟悉:激素的作用方式,激素的分类;男、女性激素的作用。

3.了解:激素的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1.概述激素的概念和作用方式。激素的分类(按化学性质分):含氮激素,类固醇激素。激素作用的一般特性:信息传递作用,相对特异性,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相互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允许作用)。激素作用的机制:激素受体的分类和调节,含氮激素──第二信使学说,类固醇激素──基因表达学说。

2.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九种下丘脑调节肽。

3.垂体的内分泌功能腺垂体的七种激素,生长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催乳素的作用。促黑激素。神经垂体激素:升压素和催产素的产生和贮存部位,催产素的生物学作用。

4. 甲状腺的内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学作用,甲状腺功能的调节。

5.甲状旁腺与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甲状旁腺激素、降钙素和1,25-二羟维生素D3的生物学作

用及其分泌调节。

6.肾上腺的内分泌肾上腺皮质的内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类及其产生部位,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肾上腺髓质的内分泌: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应激和应急反应。

7.胰岛的内分泌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分泌的调节。胰高血糖素的生物学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8.男性生殖睾丸的生精作用和内分泌功能,睾酮的生理作用,睾丸功能的调节。

9.女性生殖卵巢的生卵作用和内分泌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卵巢周期性活动的调节。

病理生理学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

2.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未来趋势,病理生理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

1. 病理生理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

2. 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未来趋势

3. 病理生理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理论课主要教学内容;实验课程的特点;学习方法。

疾病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病因、条件、诱因和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的判断标准。

2.熟悉:病因的分类;病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相互关系;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基本机制。

3.了解: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疾病的相关概念疾病、健康、亚健康的概念。

2. 病因学病因、条件和诱因的概念,病因的分类,病因和条件的关系。

3. 发病学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细胞机制和分子机制。

4. 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的概念,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目的要求

1.掌握: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及对机体的影响;水中毒、水肿、积水的概念;水肿的发病机制;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

2.熟悉:水中毒的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水肿的分类、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钾平衡的调节。

3.了解: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和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水、钠代谢紊乱及钾代谢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教学内容

1. 水、钠代谢紊乱正常水、钠平衡: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体液的电解质成分、体液的渗透压、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脱水: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水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水肿:水肿和积水的概念、水肿的分类、水肿的发病机制,水肿的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

2. 钾代谢紊乱正常钾代谢:钾平衡的调节,钾代谢紊乱: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原因和机制、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1.掌握:酸碱平衡的调节;常用检测指标的概念、意义及正常值;四种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原因和机制、机体的代偿调节及其对机体的影响;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2.熟悉:酸碱的概念及来源;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缓冲碱、碱剩余的概念及意义;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3.了解: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酸碱平衡紊乱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原因和特点。

教学内容

1. 酸碱的概念及酸碱物质的来源和调节酸碱、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的概念,体液中酸碱物质的来源,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液的缓冲作用、肺的调节、组织细胞的调节和肾的调节和作用。

2.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及常用指标酸碱平衡紊乱的分类;常用检测指标及其意义:pH、动脉血CO2分压、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缓冲碱、碱剩余和阴离子间隙的概念、意义及正常值。

3.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呼吸性酸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代谢性碱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呼吸性碱中毒:概念、原因和机制、分类、机体的代偿调节、对机体的影响、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4.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双重性酸碱失衡和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原因、特点。

5. 分析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方法及其病理生理基础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的判断方法。

缺氧

目的要求

1.掌握:缺氧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的概念、意义;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和组织性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缺氧的机制;低张性缺氧时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的代偿性反应和损伤性变化。

2.熟悉: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低张性缺氧时机体中枢神经系统及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和损伤性变化。

3.了解:常用血氧指标的正常值;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教学内容

1. 常用的血氧指标缺氧的概念;血氧分压、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概念、意义及其正常值,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

2. 缺氧的原因、分类和血氧变化的特点低张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循环性缺氧、组织性缺氧的概念、原因、血氧变化的特点及缺氧的机制。

3.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低张性缺氧时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中枢神经

系统及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和损伤性变化。

4. 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缺氧的治疗原则、氧中毒的概念及机制。

发热

目的要求

1.掌握:发热的概念;发热和过热的区别;内生致热原的概念;内生致热原的来源。

2.熟悉:发热激活物和外致热原的概念;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和发热中枢调节介质;发热时相及各个时相的热代谢特点、机制和表现;发热时机体的代谢与功能的改变。

3.了解:发热的利弊及发热的处理原则和区别对待。

教学内容

1. 概述发热的概念,发热和过热的区别。

2. 病因和发病机制发热激活物:发热激活物和外致热原的概念、种类及体内产物,内生致热原:概念、种类、产生和释放,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体温调节中枢、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途径、发热中枢调节介质、体温调节的方式、发热的时相和各期的热代谢特点。

3. 代谢与功能的改变物质代谢的改变,生理功能的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防御功能改变。

4.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休克

目的要求

1.掌握:休克的概念、病因及分类;休克发生的微循环机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概念。

2.熟悉:休克时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及发生机制。

3.了解:休克发生的细胞分子机制;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教学内容

1. 病因与分类休克的概念;病因;分类:按病因分类,按始动环节分类。

2. 发生机制微循环机制:微循环的结构及神经体液调节,微循环缺血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机制、代偿意义和临床表现,微循环淤血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机制、失代偿机制和临床表现,微循环衰竭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机制、严重后果和临床表现;细胞分子机制: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活化及炎症介质表达增多。

3.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物质代谢紊乱;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器官功能障碍:肺、肾、胃肠道、肝、心、免疫系统、脑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4. 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失血性休克的特点;感染性休克:高动力型休克、低动力型休克的概念、临床表现、发生机制;过敏性休克的发生机制;心源性休克的分型及发生机制。

5.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目的要求

1.掌握: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引起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及贫血的机制。

2.熟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因。

3.了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诊断与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 原因和发病机制DIC的概念、原因和发病机制。

2. 影响DIC发生发展的因素。

3. 分期和分型

4. 功能代谢变化出血、休克、脏器功能障碍、贫血的机制。

5.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心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心功能不全的概念、病因、诱因;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功能不全时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2.熟悉: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

3.了解:心力衰竭的分类、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教学内容

1. 病因与诱因心力衰竭的概念;病因:心肌收缩性降低、心室负荷过重、心室舒张及充盈受限;诱因。

2. 分类按发生部位分类,按心肌收缩与舒张功能障碍分类,按心排血量的高低分类,按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分类。

3. 机体的代偿神体液调节机制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激活、RAAS激活的机制及意义;心脏本身的代偿反应:心率加快、心脏紧张源性扩张、心肌收缩性增强、心室重塑的发生机制及意义,心脏以外的代偿反应的发生机制及意义。

4. 发生机制正常心肌舒缩的分子基础;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心脏各部分舒缩活动不协调。

5. 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心排血量减少:心脏泵血功能降低,器官血流重新分配的发生机制及表现;静脉淤血:体循环淤血、肺循环淤血的发生机制及表现。

6. 心功能不全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肺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呼吸衰竭时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2.熟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呼吸衰竭时肾功能变化、胃肠道变化。

3.了解: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教学内容

1. 病因和发病机制呼吸衰竭的概念、分类;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和血气变化;肺换气功能障碍:弥散障碍、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解剖分流增加导致呼吸衰竭的发生机制和血气变化;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导致呼吸功能衰竭的机制:ARDS、COPD导致呼吸衰竭的机制。

2. 主要的代谢功能变化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呼吸系统变化、循环系统变化、中枢神经系统变化、肾功能变化、胃肠变化。

3.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肝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肝性脑病的概念;氨中毒学说(血氨增高的原因;氨对脑的毒性作用);假性神经递

质学说(假性神经递质的概念及其导致肝性脑病的机制);氨基酸失衡学说(芳香族氨基酸增多导致肝性脑病的机制);肝性脑病的常见诱因。

2.熟悉: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常见病因与分类;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肝性脑病的分类与分期;脑干网状结构与清醒状态的维持;血浆氨基酸失衡的原因;GABA增多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

3.了解:其他神经毒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肝性脑病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教学内容

1. 病因及分类肝功能不全的常见病因,分类。

2. 肝功能不全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 肝性脑病概念、分类与分期;发病机制:氨中毒学说中血氨增高的原因,氨对脑的毒性作用,假性神经递质学说中假性神经递质的概念及其导致肝性脑病的机制,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中血浆氨基酸失衡的原因、芳香族氨基酸导致肝性脑病的机制,GABA学说中GABA增多引起肝性脑病的机制,其他神经毒质在肝性脑病发病中的作用;诱因;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肾功能不全

目的要求

1.掌握:肾功能不全的概念;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分类和病因;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制;少尿型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概念、病因和功能代谢变化;尿毒症的概念。

2.熟悉: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展过程及发病机制。

3.了解:尿毒症毒素;尿毒症的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与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教学内容

1.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肾功能不全的概念、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肾小管功能障碍、肾脏内分泌功能障碍。

2.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ARF的概念、分类和病因:肾前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发病机制:肾血管及血流动力学异常、肾小管损伤、肾小球滤过系数降低,发病过程及功能代谢变化:少尿型ARF的发病过程及各期功能代谢变化的发生机制,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CRF的概念,病因,发展过程,发病机制,功能代谢变化:泌尿功能障碍、氮质血症、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高血压、出血倾向、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

4. 尿毒症尿毒症的概念,尿毒症毒素,功能代谢变化及其机制,CRF和尿毒症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授课对象:研究生总学时数:36学时 第一章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及途径; 2.掌握受体异常的信号转导异常; 3.熟悉G蛋白异常在疾病中作用; 4.熟悉多环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5.了解细胞内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6.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调控与疾病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概述 一、传导的基本过程和机制 1.接受和转导(通过配体调节;通过G蛋白调节;通过可逆磷酸化调节)信号对靶蛋白的调节。 2.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举例(通过刺激型G蛋白(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并引发cAMP-PKA通路;通过抑制型G蛋白(Gi),抑制AC活性,导致cAMP水平降低,导致与Gs相反的效应通过Gq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β),产生双信使DAG和IP3;G蛋白-其他磷脂酶途径激活MAPK家族成员的信号通路PI-3K-PKB通路离子通道途径) 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调节 受体数量的调节受体亲和力的调节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一、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 生物学因素;理化因素;遗传因素(信号转导蛋白数量改变;信号转导蛋白功能改变—失活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免疫学因素(受体抗体的产生原因和机制;抗受体抗体的类型—刺激型抗体和阻断型抗体);内环境因素。 二、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环节

第三节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受体、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雄激素受体缺陷与雄激素抵抗征(男性假两性畸形;特发性无精症和少精症;延髓脊髓性肌萎缩);胰岛素受体与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二、受体、信号转导过度激活与疾病(生长激素过多) 三、多个环节的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1.肿瘤(促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强—生长因子产生增多;受体的改变,某些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异常增多和突变使受体组成型激活;细胞内信号转导蛋白的改变。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过弱)。 2.高血压心肌肥厚(激活PLC-PKC通路;激活MAPK家族的信号通路;使细胞内Na+、Ca等阳离子浓度增高)。 3.炎症(导致炎细胞激活和放大的信号转道通路:LPS受体介导的激活炎细胞的信号转导—激活转录因子NF-KB;激活多种磷脂酶信号转导通路;激活MAPK 家族成员;TNFα受体和IL-1受体介导的炎细胞的信号转导。参与炎症反应的粘附分子及其信号转导通路。信号转导与炎症的调控:抗炎因子的作用;受体水平的抑制物;糖皮质激素(GC)的抗炎作用)。 4.其他疾病。 第二章细胞增殖分化异常与疾病 【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2.熟悉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3.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机制和调控; 4.熟悉细胞分化调控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教学内容】6学时 第一节细胞增殖的调控异常与疾病 一、细胞周期与调控 1.细胞周期的概念、分期和特点。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最新病理生理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病理生理学就是研究()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得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得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与机制得科学 D、疾病得临床表现与治疗得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得科学 2、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疾病得概念、疾病发生发展得一般规律 B、疾病得原因与条件 C、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得机制 D、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得发生机制 E、疾病得经过与结局() 3、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得最主要方法就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得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得分子与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得主要任务就是什么? 2、什么就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得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一章绪论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 2、 A 3、B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得任务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 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得本质,为疾病 得防治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 2.所谓循证医学主要就是指一切医学研究 与决策均应以可靠得科学成果为依据, 病理生理学得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 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 段,获取、分析与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 与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 平与分子水平上获得得研究结果,为 探讨人类疾病得发生发展规律、发病 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3.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得形态上 与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 类神经系统 得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与思维相联 系得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 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得区别。人类 得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 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得反应 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得 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 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与临床资料 相互比较、分析与综合后,才能被临床 医学借鉴与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 得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得概念就是指() A.在致病因子得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得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得作用下出现得共同得、成套得功能、代谢与结构得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得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得协调发生障碍得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得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得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得概念下列哪项就是正确得() A.引起疾病发生得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得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得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得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得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得叙述哪一项就是错误得() A.条件就是左右疾病对机体得影响因素 B.条件就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得因素 C.条件就是影响疾病发生得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得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得发生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病理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外科学总论及手术学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 专业课必修考试 总学时:34 学分: 2.0 理论课学时:20 实验课学时:14 适用对象: 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 一、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外科学是对医学科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临床医学学科。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与基础医学和其它临床医学学科密切相关。外科学总论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基础理论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在外科学学习过程中加深理解、加深认识,为学习其它临床医学学科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为从事临床外科工作奠定基础。 手术学是研究外科手术方法和操作技术的学科。外科手术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树立外科无菌观念,掌握外科手术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外科学和其它与手术有关的课程及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外科学总论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实习、考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将板书、挂图、实验模型、幻灯和多媒体等各种方法手段运用到指定教材的讲授当中,使用启发式的教 学方法向学生传播外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通过实验实习向学生传授外科无菌观念和基本技能,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过程,使学生较全面地学好外科学,并通过考试来检测对外科无菌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 手术学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在课堂讲授中,教师运用板书,幻灯、挂图及CAI 课件等多种方法,协助教师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教材相关的章节进行讲解;实验是在动物实验室内结合电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在动物身体上练习各种外科手术的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外科手术器械及无菌术的应用,强化学生对手术学的感性认识,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熟悉各种消毒方法及加强外科基本技能的训练;考试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通过理论考试对手术学理论知识进行总体测试,通过实验考试检验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是本学科重视实验教学的具体表现之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外科学总论 1、绪论 【掌握】外科疾病的分类;现代外科学的内容;外科学范畴的相对性。 【熟悉】欧美外科学发展的简史;传统医学外科学的发展和成就。

2.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脑死亡( brain death ) :是指全脑机能永久性丧失,即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因此,脑死亡成了近年来判断死亡的一个重要标志。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 称高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水多于失 钠,血清钠浓度>150m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 又称低渗性脱水,其特征是失钠多于失 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低于280mmol/L ,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 。 水中毒 (water intoxication ):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 ,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mol/L , 但体钠总量正常,患者有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故称水中毒。 水肿( edema):是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一种常见病理过程。 心房利钠多肽( atrial natriuretic polypeptide ANP ) :由心房组织释放,可增加回 心血量、提高心房内压。其作用为抑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使尿钠与尿量增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而抑制醛固酮分泌,减少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 阴离子间隙( anion gap AG ):是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量与未测定的阳离子量的差值。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mixed acid-base disturbances ) :是指同一病人有两种或两种以 上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存在。 肾小管性酸中毒( 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 ) :是一种肾小管排酸或重吸收碱性物质 障碍而产生酸中毒的疾病,有RTA-1型和RTA-H型等多种类型。 缺氧( hypoxia ):凡因氧供应不足或用氧障碍,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及形态结构发生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称为缺氧。 低张性缺氧( hypotonic hypoxia ):由吸入气氧分压过低、外呼吸功能障碍及静脉血分流入动脉等原因引起动脉血养分压降低,使动脉血氧含量减少的组织供氧不足,称为低张性缺氧。 等张性低氧血症( isotonic hypoxemia ):血红蛋白数量减少或性质改变,使血氧容量降低而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但动脉血氧分压正常,故称为等张性低氧血症。 肠源性紫绀( enterogenous cyanosis ):食用大量含硝酸盐的腌菜后,经肠道细菌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后者吸收后导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如血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至 20%—50%,患者出现头痛、无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昏迷以及皮肤黏膜呈青紫色。循环性缺氧( circulatory hypoxia ):由休克、心力衰竭、血管病变、栓塞等原因引起全身或局部循环障碍,组织血流减少导致组织供氧减少,称为循环性缺氧。其血氧变化特点是动- 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而其他血氧指标正常。 发热( Fever ):是指在致热源作用下,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 高,当体温上移超过正常值的0.5 C时,称为发热。 热惊厥( febrile convulsion ):发热时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在小儿易出现全身或局部肌肉抽搐,称为热惊厥。 内生致热源(en doge nous pyroge n EP ):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称为内生致热源。 应激(stress ):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称为应激。 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 ):在热应激原或其他应激时细胞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称为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A型题 1.病理生理学是 A.以动物疾病模型阐述人类疾病规律的学科 D.解释临床症状体征的桥梁学科 B.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E.多种学科综合解释疾病规律的边缘学 C.从形态角度解释病理过程的学科科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主要教学任务是讲授 A.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 D.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B.动物身上复制的人类疾病过程 E.疾病的症状和体征及其机理解释 C.临床诊断治疗的理论基础 [答案]D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共同规律和机制,也研究各种疾病的特殊规律和机制。但病理生理学的教学任务是讲授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共同规律)。 3.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 A.流行病学调查 D.推理判断 B.动物实验研究 E.临床实验研究 C.临床观察病人 [答案]B [题解]病理生理学研究成果可来自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及流行病学调查等,但主要来自动物实验。 4.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 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 B.病理过程 E. 病理表现 C.病理反应 [答案]B [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5.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A.诊断疾病

D.研究疾病的归转 B.研究疾病的表现 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 C.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 [答案]C [题解]病理生理学属于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 6.下列哪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A、缺氧 B、创伤性休克 C、酸碱平衡紊乱 D、呼吸衰竭 E、水肿 [答案]D [题解]呼吸衰竭属于临床综合征,不是病理过程。 二、名词解释题 1.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 [答案] 属于病理学范畴,是从功能、代谢的角度来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学科。 2.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 [答案]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3.综合征(syndrome) [答案] 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成套的有内在联系的体征和症状,称为综合征,如挤压综合征、肝肾综合征等。 4.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答案] 在动物身上复制与人类疾病类似的模型,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之一。 三、简答题 1.病理生理学总论的研究范畴是什么 [答题要点]主要研究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中的普遍规律。 2.什么叫基本病理过程 [答题要点]基本病理过程又称典型的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3.什么是病理生理学各论 [答题要点]各论又称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主要叙述几个主要系统的某些疾病在发生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病理过程,如心衰、呼衰、肾衰等。 四、论述题 1.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题要点]病理生理学研究的范畴很广,包括:①病理生理学总论; ②典型病理过程;③各系统的病理生理学;④各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和⑤分子病理学。 我国病理生理学目前的教学内容是研究疾病共性的规律,仅包括病理生理学总论、病理过程及主要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2.为什么说医学研究单靠临床观察和形态学研究是有局限性的?试举例说明。 [答题要点]①临床观察与研究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故有局限性;②形态学研究一般以病理标本和尸体解剖为主,难以研究功能和代谢变化。 举例:休克的微循环学说、肿瘤癌基因研究、酸碱失衡的血气分析等。 五、判断题 1.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病理生理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 一、多选题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 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 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 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答案]D [题解]在病因学中条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起促进或迟缓疾病发生的作用。 4.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5.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6.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7.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8.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 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 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体分析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 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 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 2CO 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 H 2CO 3在肾脏解离为CO 2和H 2O ,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 + 以CO 2和H 2O 的形式进入肾小管 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 2CO 3释放H + 进入肾小管腔; 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 被肾小球滤出; 进入肾小管腔的H + 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 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 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 因素均可代偿: 酸碱平衡的调节: 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 值剧烈变动; 同时使[HCO3-]/[H 2CO 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 2CO 3的浓度; 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 2CO 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 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 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 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 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 可达高峰;但仅对CO 2起作用; 肾 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 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 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 pH值:7.35-7.45(动脉血) 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 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 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 碱剩余(BE):-/+3.0mmol/L 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休克(张静)

第十二章休克 一、名词解释 1.shock(休克) 2.hypovelemic s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 3.hyperdynamic shock(高动力型休克) 4.hypodynamic shock (低动力型休克) 5.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 6.autobloodinfusion(自身输血) 7.autotransfusion(自身输液) 8.hemorheology(血液流变学) 9.lipopolysacharide(LPS,脂多糖) 10.shock lung(休克肺) 11.shock kidney(休克肾) 12.hemorrhagic shock(失血性休克) 13.infectious shock(感染性休克) 14.myocardial depressant factor(MDF,心肌抑制因子) 15.cardiogenic shock(心源性休克) 二、选择题 A型题 1.休克的现代概念是 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 B.剧烈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 C.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降低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病 理过程 D.血管紧张度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 E.对外来强烈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 2.临床最常用的休克分类方法是 A.按休克的原因分类 B.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 C.按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 D.按患者的皮肤温度分类 E.按患者的血容量分类 3.下列哪一类不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失血 B.脱水 C.感染

D.烧伤 E.挤压伤 4.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指 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微静脉 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 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 5.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是 A.交感神经 B.动脉血压变化 C.平滑肌自律性收缩 D.血液及局部体液因素 E.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6.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 A.儿茶酚胺 B.血栓素A2 C.血管紧张素II D.内皮素 E.心肌抑制因子 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强烈兴奋 B.强烈抑制 C.先兴奋后抑制 D.先抑制后兴奋 E.改变不明显 8.休克早期“自身输血”的代偿作用主要指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脾脏血库收缩,释放储存血液 D.R 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 E.缺血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 9.休克早期“自身输液”的代偿作用主要指 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C.R 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 D.A 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加强 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 10.下列哪一项不是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

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前言 病理生理学作为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发挥着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的桥梁作用。病理生理学范畴非常广泛,主要讨论研究大多数疾病的共有的规律和常见病理过程,以及各器官系统疾病的一般规律和某些常见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生理学是以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病理解剖学、病原学等学科为基础,以患病机体为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条件、规律、发病机制以及疾病过程中功能和代谢变化的专业基础学科。病理生理学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医学专业必修的一门基础医学课程,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见病理过程及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理生理学知识,为学习以上专业课程、认识和防治疾病奠定理论基础。病理生理学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认识、分析及处理疾病的正确思维方式,它的后继课程是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等学科课程,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为这些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我院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及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主要由前言、学时安排、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要求(目的要求、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复习思考题)、参考书籍和常用网址等四个部分组成。“教学内容”中的下划线部分为重点掌握内容,是“目的要求”中“掌握”的细化或补充。该课程为2.5学分,计划学时为5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6,讨论课学时6。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的讲授方式为主。同学们在认真学习本学科的同时,还应复习有关临近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科学的思维来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不断提高综合分析能力。讨论课以典型病例为中心进行,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方式为闭卷理论考试,题型多样化,主要有名词解释、选择、简答、论述、判断及病例分析等,占总成绩的100%。

《病理生理学》作业1、2、3、4参考答案

《病理生理学》作业1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2、疾病: 是指在一定病凶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 凡是能引起致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都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4、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 是指失水多于失钠,血Na + 浓度>150mmol /L ,血浆渗透压>310mmol /L 的脱水。 5、代谢性碱中毒: 是指以血浆HCO 3 浓度原发性升高和pH 呈上升趋势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体内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并不都是原始病冈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由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出现的连锁反应。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相互转化,推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例如,车祸时机械力造成机体损伤和失血,此时机械力是原始病冈,创伤和失血是结果。但失血又可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心输出量的降低,心输}H 量降低又与血压下降、组织灌注量不足等变化互为凶果,不断循环交替,推动疾病不断发展。疾病就是遵循着这种因果交替的规律不断发展的。 在因果交替规律的推动下,疾病可有两个发展方向:①良性循环:即通过机体对原始病因及发病学原因的代偿反应和适当治疗,病情不断减轻,趋向好转,最后恢复健康。例如,机体通过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兴奋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以及血管收缩,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得到维持,加上清创、输血和输液等治疗,使病情稳定,最后恢复健康;②恶性循环:即机体的损伤不断加重,病情进行性恶化。例如,由于失血过多或长时间组织细胞缺氧。可使微循环淤血缺氧,但回心血量进一步降低,动脉血压下降,发生失血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2、试分析低渗性脱水早期易出现循环衰竭症状的机制? 低渗性脱水时,由于细胞外液低渗,尿量不减,也不主动饮水,同时细胞外液向渗透压相对高的细胞内转移。因此,细胞内液并末丢失,主要是细胞外液减少,血容量减少明显,易出现外周循环衰竭症状。 3、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血浆H +浓度增高对心脏和血管的损伤作用主要表现在: (1)心肌收缩力降低:H +浓度升高除使心肌代谢障碍外,还可通过减少心肌Ca 2+内流、减少肌浆网Ca 2+释放和竞争性抑制Ca 2+与肌钙蛋白结合使心肌收 缩力减弱。 (2)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出现的心律失常与血钾升高密切相关,高钾血症的发生除了细胞内K +外移,还与酸中毒时肾小管细胞泌H +增加而排K +减少有关。重度的高钾血 症可发生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室纤颤,甚全造成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 (3)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H +增高可抑制心肌和外周血管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使血管的紧张度有所降低,尤其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最为明显,但单纯性酸中毒不致引起明显的血管容量扩大和血压降低,而主要表现在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减弱。例如,在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使用缩血管药,往往会收到较好的升压效果。 4.运用第二章所学知识分回答问题(临床案例2—1) 一位3l 岁的公司职员,工作非常努力。经常加班到深夜,有时回家后还要准备第2天要用的文件,感到很疲劳,慢慢地养成了每天抽2—3包烟,睡觉前还要喝2杯白酒的习惯。在公司经营状态不好时,他非常担心自己工作的稳定性,晚上有时失眠。在公司刚刚进行过的体检中,他的各项体格检查和化验检查都是正常的。 问题:你认为这位职员是健康的吗? 这位职员身体不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该职员时常感到很疲劳,晚上有时失眠,这些都与健康的标准不符合,而是出于一个亚健康状态。亚健康是指有各种不适的自我感觉,但各种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为阴性的状态。如果亚健康状态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任其发展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该职员养成了每天抽2—3包烟,睡觉前还要喝2杯白酒的习惯,这些都是产生疾病的条件,当多个条件共同作用时,他将会出现身体上的疾病。 这仅仅是答案要点,希望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继续丰富内容。 《病理生理学》作业2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缺氧: 向组织和器官运送氧减少或细胞利用氧障碍,引起机体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病理过程。 2、乏氧性缺氧: 当肺泡氧分压降低,或静脉血短路(又称分流)人动脉,血液从肺摄取的氧减少,以致动脉血氧含量减少,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动脉血供应组织的氧不足。由于此型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故又称为低张性低氧血症。 3、内生致热原: 是指产致热原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4、应激: 机体在受到各种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反应,又称应激反应。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是指在多种原因作用下,以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激活、凝血酶生成增多为共同发病通路,以凝血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病理过程。

病理生理学人卫版题库

1.试述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因 [答题要点] 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有:①原发性心肌收缩、舒张功能障碍:多由心肌炎、心肌病、心肌梗死等引起的心肌受损和由维生素B1缺乏、缺血缺氧等原因引起的代谢异常所致;②心脏负荷过重,包括动脉瓣膜关闭不全、动静脉瘘、室间隔缺损、甲亢、慢性贫血等原因引起长期容量负荷过重和高血压、动脉瓣膜狭窄、肺动脉高压、肺栓塞等原因引起的长期压力负荷过重。 2.试述心衰患者心肌收缩性减弱的基本机制 [答题要点] ①与心肌收缩有关的蛋白(收缩蛋白、调节蛋白)被破坏:包括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细胞凋亡;②心肌能量代谢紊乱:包括能量生成障碍和能量利用障碍;③心肌兴奋-收缩耦联障碍:包括肌浆网Ca2+处理功能障碍、细胞外Ca2+内流障碍、肌钙蛋白与Ca2+结合障碍;④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 3.什么叫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试述其发生机制 [答题要点] 心肌肥大的不平衡生长是指过度肥大的心肌使心肌重量的增加与心功能的增强不成比例。 其发生机制:①肥大的心肌重量的增加超过心交感神经元轴突的增长,肥大心肌去甲肾上腺素合成相对减少,从而导致心肌收缩性减弱;②心肌线粒体数量不能随心肌肥大成比例的增加,以及肥大心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水平下降,导致能量生成不足;③肥大心肌毛细血管数量增加相对不足,导致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④肥大心肌的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下降,心肌能量利用障碍;⑤肥大心肌的肌浆网Ca2+处理功能障碍,肌浆网Ca2+释放量和胞外Ca2+内流均减少导致兴奋-收缩耦联障碍。 4.试述心功能不全时机体有哪些心脏代偿反应和心外代偿反应? [答题要点] 心脏代偿反应有:①心率加快;②心脏扩张,包括紧张源性扩张和肌源性扩张;③心肌肥大,包括向心性肥大和离心性肥大。 心外代偿反应有:①血容量增加;②血流量重分布;③红细胞增多;④组织细胞利用氧能力增强。 5.试述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机制 [答题要点] ①钙离子复位延缓,即Ca2+不能迅速移向细胞外或不能被摄入肌浆网内;②当ATP不足时,肌球-肌动蛋白的复合体解离障碍;③心室舒张势能减少:凡是使收缩性减弱的病因均可通过减少舒张势能影响心室的舒张;④心室顺应性降低:常见原因有室壁增厚、心肌炎、水肿、纤维化及间质增生等。 6.心衰患者为什么会引起血容量增加? [答题要点] 主要通过肾的代偿来增加血容量:(1)降低肾小球滤过率:①心输出量减少,肾血液灌注减少,直接引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②血压下降,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以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均可使肾动脉强烈收缩,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减少;③肾缺血导致PGE2合成释放减少,肾血流进一步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减少。(2)增加肾小管的重吸收:①肾内血流重新分布,使髓袢重吸收增加;②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使近曲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增加;③醛固酮合成多,加之心衰并发肝功能损害,醛固酮灭活减少,远曲小管、集合管对钠水重吸收增多;④PGE2和心房肽合成分泌减少,也能促进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 7.心功能不全时为什么会出现心率加快? [答题要点] 心率加快是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一种快速代偿反应,启动这种代偿反应的机制是:①当心输出量减少引起动脉血压下降,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上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减少,反射性引起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减弱和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心率加快;②心功能不全时心房淤血,刺激“容量感受器”,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 8.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扩张有哪两种类型?各有何临床意义? [答题要点] 有紧张源性扩张和肌源性扩张两种类型。紧张源性扩张是肌节长度增加时使有效横桥数增多致收缩力增加,有明显的代偿意义。而肌源性扩张是肌节超过最适长度(2.2μm),反而使有效横桥数减少,故虽然心肌拉长反而收缩力减弱,已失去代偿意义。 9.心肌肥大有哪两种类型?各有何特点? [答题要点] 有向心性肥大和离心性肥大两种类型。向心性肥大的特点:由长期压力负荷增大所致,心肌纤维呈并联性增生,肌纤维变粗,心室壁厚度增加,心腔无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小于正常。离心性肥大是由长期容量负荷增加所致,心肌纤维呈串联性增生,肌纤维长度增加,心腔明显扩大,室腔直径与室壁厚度的比值等于或大于正常。 10.心功能不全时心外代偿有哪几种代偿方式? [答题要点] ①血容量增加;②血液重分布;③红细胞增多;④组织细胞利用氧能力增强。

《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

《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专业使用)Ⅰ前言《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主要任务是从功能与代谢变化来探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规律和基本病理机制,科学地揭示疾病的本质,为防病、治病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病理生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医学生通过学习病理生理学以掌握疾病的共同规律,为临床医学各科的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疾病防治开辟新思路和新方向。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眼耳鼻喉科学、妇产科学、急救医学、医学美容、医学影像学、法医学、临床心理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每一章节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掌握内容下划实线、熟悉内容下划虚线、

了解内容不标示,便于区别)。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三总教学参考学时:52学时(理论)。四教材:《病理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金惠铭,6版,2004年1月。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了解病理生理学任务、内容、性质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二教学要求(一)掌握基本病理过程的概念及与疾病的区别。(二)熟悉病理生理学概念及与其他医学学科间的关系;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三)了解病理生理学的学科发展简史与展望。三教学内容(一)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1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2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3 研究疾病过程中机体机能、代谢变化及发生机制。(二)病理生理学内容: 1 疾病概论(总论); 2 基本病理过程; 3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三)病理生理学性质:与多学科密切相关的综合性边缘学科,既是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又是一门实验性学科,是医学教育中

病理生理学模拟试题2

生理学模拟考试试题 姓名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总分________________ 题号 1-40 41-45 46-49 50 51 分数 一、A型题(选1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40分)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反应 C.适应 D.正反馈 E.负反馈 2.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途径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自身调节 D.正反馈 E.负反馈 3.一般情况下,Na+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 A.泵出3个Na+,泵入2个K+ B.泵出3个Ca2+,泵入2个K+ C.泵出2个Na+,泵入3个K+ D.泵出3个K+,泵入2个Na+ E.泵出3个K+,泵入3个Na+ 4.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之和 5.Na+平衡电位值约等于 A.静息电位值 B.超射值 C.动作电位上升支幅值 D.动作电位下降支幅值 E.C+D 6.神经-肌接头的终板膜上有 A.N1受体 B.N2受体 C.M受体 D.β受体 E.α受体 7.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 A.Na+ B.K+ C.白蛋白 D.球蛋白 E.葡萄糖 8.肝硬化病人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 A.血小板减少 B.血中抗凝物质增加 C.凝血因子Ⅲ不足 D.VitK缺乏 E.凝血因子Ⅰ、Ⅱ、Ⅶ、Ⅸ、Ⅹ不足 9.关于心室肌细胞快钠通道的描述,错误的是 A.激活快,失活快 B.只有Na+可以通过 C.激活时通透性很高 D.被河豚毒阻断 E.去极化到-40mV时被激活 10.期前收缩的出现是由于刺激落在兴奋性变化的 A.绝对不应期 B.有效不应期 C.局部反应期 D.相对不应期 E.以上都不是 11.我国健康青年人安静时的舒张压(mmHg)为 A.30~40 B.40~60 C.60~80 D.100 E.100~120 12.下列物质升压作用最强的是 A.肾上腺素 B.肾素 C.血管紧张素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