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促织》知识概要

《促织》知识概要

《促织》知识概要
《促织》知识概要

促织

重点难点突破

《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整个小说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在阅读时注意故事的高潮部分——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从失虫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

文末有“异史氏曰”一段文字,这是作者对故事所作的评论,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讲解】

成名是封建社会的下层知识分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这一形象,我们要认识封建统治者从皇帝到官吏迫害人民的反动本质。小说的线索“促织”以及紧扣这条线索,按其“得失”造成的文章的波澜是文章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及心理、场面描写的艺术技巧是本文的又一重点。

核心知识

选自《聊斋志异》。促织,蟋蟀。作者蒲松龄。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他出生于“累代书香”之家,早岁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中年时期,曾随友人在宝庄作幕宾数年,后居乡以授徒自给。他刻苦好学,知识广博,工于诗文,善制俚曲。

在清初,像蒲松龄这样出身的士人,进身之途惟在科举,科场的失败使他悲痛万分。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他把满腔思绪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才写成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十六卷,四百余篇。这部小说集托笔于虚幻世界,借助想像谈狐论鬼以讽喻社会,熔铸着蒲松龄一生的心血。

《促织》是蒲松龄最优秀的笔记小说之一。它以明代皇室盛行斗促织的游戏,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为背景,描写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文章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学习时要注意理解掌握下列文言实词:庠裨抢审靡集掭悚翕啻怍售陵疏造俾龅

掾讷迂觇黠发爽跬敛业赉掇。文言虚词:以顾然。通假字:直—值裁—才

【课文背景知识】

蒲松龄(公元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至其父蒲弃儒经商,后家境衰落,生活清寒。《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从20岁开始搜集各类传说故事,并加以润饰创作,经过20多年苦心勤作,至40岁前后初步写成。这部小说集包括近五百则故事,它们分别暴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豪绅的作恶,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摧残。《聊斋志异》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里面的故事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蒲松龄以其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从社会批判角度观察,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它揭示人世的辛酸悲凉和人物的偃蹇惨痛。从美学理想角度观察,这个幽冥世界是人世理想的梦幻体现,它揭示出对人世善恶的最后清算和对人生憧憬的重新开始。因此聊斋故事无论从情节曲折跌宕,环境幻化奇妙,还是从人物遭遇辛酸和场景朦胧迷离等角度欣赏品味,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政治义愤、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蒲松龄不愧为一代高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对蒲松龄高度的艺术概括和评价。

【字词综合运用】

1.词语解释:

不中(zh?ng)于款:中,符合;款,款式,规格。

靡(mǐ):无,没有。

薄产累(lèi)尽:一点点家产渐渐地赔光。累,亏累,亏欠,这里是“赔”的意思。

诣(yì):到,去。

展玩:察看观赏。

不当(dàng)意:不合心意。当,中,合。

掇(duō):拾取。

赉(lài):赏赐。

2.字义辨析:

【知识延伸检索】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异”是说记载的全是奇闻异事。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我国文言小说的特殊贡献,是“用传奇法以志怪”。鲁迅先生是这样解释“用传奇法以志怪”的:“《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进然,用法传奇,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课文阅读指导】

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阅读这篇小说,应首先弄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把握人物的性格,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其次,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属虚构,但它又真实地反映了清初的社会现实。阅读中要理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学习运用通过心理、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文结构分析】

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编写故事结构提纲。全文共九段,各段内容可概括为:

①祸源宫中戏促织,县令媚上害民间。

②童子成名报充役,家产赔尽遭杖刑。

③成妻备钱问巫卜,神灵示成猎虫所。

④按图索虫佛阁后,猎得俊虫喜笼归。

⑤成子好奇窃发盆,虫死人悲祸临头。

⑥儿用魂灵化蟋蟀,以供为父塞官责。

⑦试斗不意显奇才,鸡败更令成惊喜。

⑧遍斗名虫龙颜悦,成名家富儿复苏。

⑨春秋笔法史传体,微言大义予褒贬。

依据上述内容,结构提纲可编成:

交代故事起因①——故事的开端②——故事的发展③④——故事的高潮

⑤⑥⑦——故事的结局⑧——作者的评语⑨。

【课文内容剖析】

小说以明代宫廷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以蟋蟀为线索,描写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朝政昏暗、吏治腐败以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罪恶,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

【课文写作特色】

1.借古讽今的曲笔叙述。

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对现实的不满。作者所揭露的是清初时期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用了曲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在明代“宣德间”,借古讽今。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小说围绕一只小虫,紧扣人物生活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写出了成名一系列心理变化。一只小虫和人物命运休戚相关,是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有力控诉。通过心理刻画,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小说主题鲜明突出。

3.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报充里正,严遭杖刑(一落) 按图索虫,终获佳品(一起)

毙虫失子,陷入绝境(二落) 魂化促织,出现转机(二起)

比之他虫,惭怍不已(三落) 虫显异能,惊喜万分(三起)

进献令宰,令宰怒呵(四落) 呈献皇上,裘马扬扬(四起)

4.伏笔和暗示的巧妙运用

文章多处用伏笔和暗示,使故事于情于理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在结构上彼此呼应。

第一段中,“此物故非西产”,句中的“故”字既是伏笔,又是暗示。“故”通“固”,“本来”的意思。促织本来不是陕西一带出产的,而上至宫廷,下至县令却每年在民间强征,这不是逼着“公鸡下蛋”,强人所难吗?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昏庸,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蛮横无理由此可见一斑。同时也为成名一家悲剧的必然性埋下了伏笔。在不产促织的地方去寻找促织,可想而知是十分困难的。正因为在陕西一带稀有,才使得成名之子因好奇而使小虫误毙于掌下,误毙之后,另找一只不就得了吗?因“故非西产”,另找一只很难啊,这样才有成子魂化促织,以供父塞官责。由此可见,“故非西产”一句在文中的暗示实在是妙不可言。

另一处值得品味的暗示是对成名第二次猎得的那只劣小蟋蟀的形象的描写。那只小蟋蟀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其形体瘦弱不堪。因它是成子的魂灵所化,透过这只小虫的形象,似乎隐约看到,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因长期生活在艰难困境中而瘦削不堪的儿童形象。这一形象是人吃人的封建社会里千千万万儿童的缩影。它暗示出,在封建社会里,无论妇孺老幼都难逃被剥削被压迫的厄运。

【语句品味鉴赏】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这是全文总结段中的一个关键语句,其含意深刻,讽谏之意明显。成名一家的灾难是封建统治造成的。宫廷崇尚促织游戏,由于最高统治者荒淫腐化,下层各级官吏加紧敲诈勒索,遂使成名一家苦不堪言。作为下层知识分子尚且如此,何况更下层的劳苦大众呢!这就揭示了造成人民灾难和痛苦的根源。“一跬步”微不足道,事虽小,但事关老百姓的性命,不可轻忽啊!此句确实是诤诤之言。

典型例题

读下列文段,回答1~4题。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令以责之里正。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例1解释加点的词语()

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A.宫中尚促织之戏 B.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C.里胥猾黠 D.假此科敛丁口 E.辄倾数家之产

导析:A.盛行流行 B.巴结讨好 C.狡猾奸诈 D.征收摊派 E.往往。

★例2给下列词类活用分类()

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②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之

③进城梯而下之④二月草己芽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⑦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掌握词类活用。

导析:①②/③④/⑤/⑥/⑦

★例3选出与“岁征民间”句式相同的一项()

A.试使斗而才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C.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D.事又不济,反为所笑

掌握文言句式。

导析:A.省略句 B.倒装(定语后置) C.判断句 D.被动句。

★例4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对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

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导析:在内容上,本段为全文提供了当时社会的概貌、故事发生的背景,以极精炼的笔触对封建官僚机构的面貌作了勾勒,“宫中尚促织之戏”,这是祸根。也表现出了官府的贪鄙:趁机搜到刮百姓,以求升官发财,连不务正业的“游侠儿”也乘机做乱,牟求利益。通过这些,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黑暗现实的较为完

整的画面,为成名悲剧的展开做了铺垫。在结构上,它属于小的起因部分,起必要的交代作用,因此看似廖廖的数语,作用不凡。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5~8题。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辗转反侧,惟思自尽。

★例5下列科举名称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秀才童子举人进士贡士 B.童子举人贡士进士秀才

C.童子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D.秀才童子进士贡士举人

古代有关科举类的文化常识。

导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县、府一级的考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乡试,省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分三甲出榜,统称进士。选C。

★例6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B.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行道之人弗受 D.而君幸于赵王。

文言句式的掌握。

导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文言句式之一——被动句的掌握情况。C项是主动句,A.B、D均为被动句式。故选C。

★例7对“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到石头、洞穴中去发掘,实在没有办法,迄今没有找到。

B.到石头、洞穴中去发掘,没有什么办法不用的,还是没有找到。

C.挖石头、掏土洞,各种办法都用尽了,终究没有找到。

D.挖石头,掏土洞,实在没有办法,还是没有找到。

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掌握。

导析:“探石发穴”是两个动宾短语,“靡”读mí解释为“无”、“没有”,“靡”和“不”构成双重否定,表肯定;“迄”,释为“终究”,“济”,释为“成”。答案:C。

★例8本段描写了成名深刻的心理矛盾,对此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一方面是忠厚老实,受人欺负;一方面是看到希望,想改变命运。

B.一方面是苦无生路,忧闷欲死;一方面是在痛苦中挣扎,百般找寻,“冀有万一之得”。

C.一方面是百般找寻,“冀有万一之得”;一方面又深知,“苛政猛于虎”,无法应付官差,“惟思自尽”。

全面准确理解文意。

D.一方面想改变命运,考试得中,一方面又看不到希望,“惟思自尽”

导析:成名“薄产累尽”,“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经妻子开导后才“然之”,“早出暮归”,“靡计不施”,“冀有万一之得”。选B。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9~11题。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儿涕而去。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稿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例9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一句正确的意思是()

A.而翁回来自然给你算账罢了!

B.你父亲回来,自然会跟你算账!

C.而你父亲回来,一定亲自跟你算账!

D.老翁回来,亲自跟你算账罢了!

把握语境和主要文言实词。

导析:“而”,你,你的,第二人称代词。“自”:“自然”。“耳”,语气词,表肯定,不译为妥。选B。

★例10 “母闻之,面色灰死”的原因是()

A.(子)窥父不在,窃发盆 B.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

C.(虫)已股落腹裂,斯顺就毙D.业根,死期至矣

导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蟋蟀的死活关系到成名的一家的命运。由此“母”面色灰死的原因不难判断。选C。

★例11 第二段写成名与妻子悲痛绝望心情最生动传神的一句是()

A.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B.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

C.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默然,不复聊赖。

D.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从含蓄产生的效果来思考。

导析:题干中明确指出的是成名与妻子两人,故A、D不妥。B与C比,B 写两人大悲,是外表,C项则写出人物内心的悲痛绝望,更为生动传神。选C。

【课本难题解答】

第一大题参见“课文结构分析”

第三大题:

这四个句子是写成名“失俊虫”“复得劣虫”“欲将劣虫献公堂”的动作和心理的。第1句写成名“失俊虫”后的动作,表现成名深深的焦虑之情,寄寓了作者对成名的深切同情。第2句第3句写成名“失俊虫”后,再次发现并获得“劣虫”的心理,表现成名的欣喜之情。第4句“惴惴”写成名惧怕的心理,对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软弱,逆来顺受的性格予以讽刺,同时,有力地揭露封建官吏的荒淫、残暴。

《促织》知识点整理(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促织》知识点整理 一、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大腿。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离开。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6.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抵押、典当。②今义: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3)以塞官责(责任,差使)(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4.发 (1)窃发盆(打开)(2)探石发穴(掏、挖开)(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2)成有子九岁(年龄)(3)后岁余/不终岁(年)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见虫伏壁上(上面)(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折过墙隅(经过)(2)裘马过世家(超过)(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2)少年固强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7.逼 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18.进 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19.为 ①为人迂讷(对待)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

最新促织知识点整理

十九、促织 蒲松龄【一】《促织》文言文字词知识整理归纳 一、通假字 1、昂其直 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 6、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  二、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 3、顾 (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2)徘徊四顾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 (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令以责之里正县令(2)急解令休止使,让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裘马过世家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然睹促织然而 (2)俨然类画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1)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必修3 《蜀道难》知识点梳理 实词归纳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去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到…去 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可以横绝蛾眉巅越过 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陡峭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世隔绝 △解释加点的字 1.猿猱欲度愁攀援为…发愁,为动用法 2.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凋谢,使动用法 3.砯崖转石万壑雷使…滚动,使动用法 4.侧身西望长咨嗟向西,名作状 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6.西当太白有鸟道面对 7.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8.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 9.猿猱欲度愁攀援越过 10.青泥何盘盘多么 11.但见悲鸟号古木只 12.雄飞雌从绕林间跟随 13.连峰去天不盈尺离满 14.枯松倒挂倚绝壁靠 15.飞湍瀑流争喧豗急流 16.砯崖转石万壑雷拟声词用如动词,冲击 1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人挡 18.所守或匪亲同“非” 19.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互文见义 20.锦城虽云乐虽然 21.侧身西望长咨嗟深深 《琵琶行》知识点梳理 〔1〕浔阳江:即流经浔阳境内的长江。索索: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回灯:移灯。重:再。 〔3〕转轴拔弦:将琵琶上缠绕丝弦的轴,拧动以调音定调。 〔4〕掩抑:掩蔽,遏抑。思:读去声。 〔5〕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抹:向左拔弦,也称为“弹”。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6〕大弦:指最粗的弦。小弦:指最细的弦。嘈嘈:沉重舒长。切切:细促轻幽。〔7〕间关:莺语流滑叫“间关”。幽咽:遏塞不畅状。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 〔8〕迸:溅射。 〔9〕曲终:乐曲结束。拔:奏弹弦乐时所用的拔子。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10〕舫:船。 〔11〕敛容:严肃矜持而有礼貌的态度。 〔12〕虾蟆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13〕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4〕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五陵:在长安城外,汉代王个皇帝的陵墓。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妓女。 〔15〕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 〔16〕钿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击节:打拍子。 〔17〕颜色故:容貌衰老。 〔18〕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 〔19〕来去:走了以后。 〔20〕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阑干:形容流泪。 〔21〕重(读平声):重新,重又之意。唧唧:叹声。 〔22〕呕(音欧)哑(音呀)嘲(音招)哳(音扎):形容声音噪杂。 〔23〕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24〕却坐:退回到原处。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25〕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26〕青衫:唐朝八品、九口文官的服色。 一、实词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促织》知识点归纳练习及答案(8k3栏)

《促织》文言文知识归纳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尚: 宫中尚促织之戏 2.居: xx货 3.比: 宰严限追比 4.啻: 虽xxxx不啻也 5.造: 径造庐访成 6.固、强: 少年固强之 7.庠: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8.过: xx过世家焉 9.贴: 民日贴妇卖儿 二.通假字

1.昂其直 2.手裁举 3.而xx 4.翼日进宰5.虫跃去尺有咫6.两股间脓血流离7.而高其直8.牛羊蹄躈各千计三.一词多义1.责 ①因责常供 令责之里正 ②每责一头 ③以塞官责 ④受扑责时 2.靡 ①靡计不施 ②虫尽靡 3.顾 ①成顾蟋蟀笼 徘徊四顾

②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4.发 ①窃发盆 ②探石发穴 ③无毫发xx 5.售 ①久不售 ②亦无售者 6.岁 ①岁征民间 ②成有子九岁 ③后岁余 不终岁 7.故 ①此物故xx产 ②故天子一跬步 8.令①有xx令欲媚上官 令以责之里正②急解令休止 9.上 ①有华阴令欲媚上官②见虫伏壁上③上于盆而养之④以金笼进上10.xx

①死何裨益 ②成益愕 成益惊喜 11.掷 ①帘内掷一纸出②虫跃掷径出12.异 ①xx卓异闻②成述其异13.过 ①折过墙隅 ②xx过世家③未必不过此已忘14.强 ①乃强起扶杖②少年固强之15.中 ①又劣弱不中于款②中绘殿阁16.然 ①成然之 ②然睹促织 ③俨然类画 ④庞然xx 相对默然 17.逼

①鸡健进,逐逼之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18.进 ①以一头进 ②径进以啄 19.为 ①为人迂讷 ②遂为猾xx报充里正役 20.自 ①自昏达曙 ②不如自行搜觅③自与xx复算耳 21.尚 ①宫中尚促织之戏②虫xx尚在 22.复 ①成反复自念②亦不复以儿为念③成子精神复旧 23.举①举家庆贺 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一切异状遍试之②手裁举 24.意①即道人意中事②意似良③惴惴恐不当意④岂意其至此哉?25.信①成述其异,宰不信②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26.即①即道人意中事②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27.顿①xx前物②顿足失色 28.得①得其尸于井②市中游侠儿得其佳者笼养之③冀有万一之得

促织-知识点整理

促织-知识点整理

十九、促织 蒲松龄【一】《促织》文言文字词知识整理归纳 一、通假字 1、昂其直 而高其直(通“值”,价值) 2、手裁举(通“才”,刚刚) 3、而翁归(通“尔”,你的) 4、翼日进宰(通“翌”,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又”) 6、两股间脓血流离(通“淋漓” )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噭” ) 二、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5)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 3、顾 (1)成顾蟋蟀笼回头看 (2)徘徊四顾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只是,但是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 (3)无毫发爽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令以责之里正县令(2)急解令休止使,让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裘马过世家超过 (2)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然睹促织然而 (2)俨然类画形容词词尾 (3)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每天】 (6)力叮不释【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用杖打 (3)大喜,笼归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装、放置 (5)儿涕而去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7)细疏其能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穿着皮衣;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受穷;变富(11)仙及鸡犬成仙 3、使动用法 (1)昂其直【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4、意动用法 (1)成然之【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劣/差】 (3)益奇之【认为…奇特】

促织文言知识点整理

促织 一、文学常识: 1、作者: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文中自称:“异史氏”。 2、本文选自《聊斋志异》,古代文言短篇小说集。如《画皮》、《阿宝》、《婴宁》。 “聊斋”:书斋名。 志异:专记奇闻异事。 二、通假字 ①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值②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③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④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⑤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三、古今异义 ①两股间脓血流离股,古义:大腿今义:臀部 ②儿涕而去涕,古义:眼泪(文中是名词作动词流眼泪),今义,鼻涕。 四、一词多义 1、益死何神益(名词,好处,利益) 益奇之(副词,更加) 2、逼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非常) 3、然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成然之(意动用法,以之为然) 4、故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 故天子一畦步(连词,所以) 5、售操童子业,久不售(动词,考取) 亦无售者(动词,买) 6、岁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名词,年)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 7、顾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副词,表转折,但) 成顾蟋蟀笼虚(动词,“看”) 8、以以一头进(介词,用) 能以神卜(介词,凭借) 成以其小(介词,因为) 欲居之以为利(连词,来) 9、靡靡计不施(副词,无,不,没有) 虫尽靡(动词,失败) 五、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岁征民间(每年) (2)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用笼子)

(3)早出暮归(在早上,在傍晚) (4)日与子弟角(每天) (5)力叮不释(用力) (6)民日贴妇卖儿(每天) 2、名词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有才能) (2)杖至百(用杖打) (3)儿涕而去(流泪) (4)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传诏) (5)裘马扬扬(穿着裘衣,骑着马) (6)仙及鸡犬(成仙) (7)笼归,举家庆贺(用笼子装) (8)细疏其能(陈述) (9)取儿藳葬(用草席裹) (10)上于盆而养之(放进去,放置) (11)自名“蟹壳青”(命名) 3、形容词作动词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献媚,讨好,巴结) (2)薄产累尽(赔光) (3)而心目耳力具穷(用尽) (4)宰严限追比(严定) (5)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变穷,变富) 4、、使动用法 (1)辄倾数家之产(使……倾,用尽) (2)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使……高,抬高) (3)昂其直(使……高,抬高) (4)不如拼搏一笑(使……拼一下) 5、意动用法 (1)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2)益奇之(以……为奇) (3)成然之(认为……对) 6、、形容词作名词 1、成述其异,宰不信:异,特殊的本领 六、本文中表时间的词语 ①少间,帘内掷一纸出(一会儿) ②食顷,帘动,片纸抛落(一顿饭功夫) ③及扑入手,已段落腹裂,斯须就毙:斯须,(一会儿,一刻工夫) ④既而得其尸于井(过一会,不久)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 9. 皆为龙虎,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1.范增说项王曰(说:古义:劝说,劝告;今义:说话)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 3.亡去不义(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固:古义:本来;古义:坚固) 5.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古义:交往;今义:游往,游览) 6.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寿:古义:敬酒并祝人长寿;今义:祝寿。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 系) 7.所以遣将守关者(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8.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 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今人: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 对) 10.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北:古义:黄河以北;今义:指河北省。河南: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指河南省)

11.而听细说(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的肉) 13.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走:古义:逃跑;今义:步行) 14.再拜献大王足下(再: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 三词类活用(指出下列有活用现象的词并分析。) 1.沛公军霸上(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沛公欲王关中/秦地可尽王也(王:名词用作动词,统治,称王) 3.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 4.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言: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5.范曾数目项王(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示意) 6.若入前为寿(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 7.寿毕,请以剑舞(寿:名词用作动词,敬酒并祝人长寿) 8.樊哙侧其盾以撞(侧:名词用作动词,偏过) 9.道芷阳间行(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10.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 11.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夜:名词作状语,连夜) 12.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13.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名词作状语,每日每夜) 14.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翅膀一样) 15.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6.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17.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危急之事) 18.君安于项伯有故(故: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交情) 19.此亡秦之续耳(续:形容词用作名词,后续者) 20.拔剑撞而破之(破: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 2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触,沾染) 22.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用作动词,与……交好) 23.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24.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25.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动词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26.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四一词多义 1 军:1)沛公军.霸上/封闭宫室,还军.霸上解释:名词作动词,驻军 2)为击破沛公军./项王军.在鸿门上解释:军队 3)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解释:军营 2 得: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解释:能够 2)吾得.兄事之解释:要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 1-6 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 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 女:通“汝” ,你。知:通“智” ,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 ,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 .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 ,牵,引。 .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 .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 ,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 ,放置。 ..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 ,怎么。 .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 .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 ,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 ,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 ,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 ,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 ,岂。 .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 ,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 ,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 .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完整版促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7、 牛羊蹄躈各千计 (通“噭” 、重点词语 1、 尚:宫中尚促织之戏 (崇尚,爱好。 2、 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 比:宰严限追比 (追征 4、 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比 5、 造:径造庐访成 (到 6、 固、强 :少年固强之 (坚持,一定;强迫。 7、 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学校。 8、 过:裘马过世家焉 (超过。 9、 贴:民日贴妇卖儿 (抵 押。 、通假字 1、 昂其直 /而高其直 (通“值”价, 值 2、 手裁举 (通“才”刚, 刚 3、 而翁归 (通“尔”你, 的 4、 翼日进宰 (通“翌”明, 天 5、 虫跃去尺有咫 (通“又” 6、 两股间脓血流离 (通“淋漓” 三、一词多义

1、责:①因责常供(动词,责令②每责一头(动词,索取③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 (动词, 责罚④以塞官责(名词,差使 2、进: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3、益:①死何裨益(名词,好处②益奇之(副词,更加 4、逼: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②与村东大佛阁逼近(副词,极 5、故: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 6然: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②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③成然 之(动词,认为 . 是对的 7、售:①久不售(动词,考取②亦无售者(动词,买 8、岁:①后岁余(名词,年②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8、咼:欲居之以为利,而咼其直(形容词使动,使咼,抬 咼

四、词类活用 1、岁: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才: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有才能 3、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4、倾: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 倾尽,用尽 5、然:成然之(形容词意动,认为.. 是对的 6、笼: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 7、日: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名作状,每天 9、又试之(于鸡 (省略句

人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 1、通假字: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虚御风(“”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2、一词多义: 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1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白:1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2不知之既白(亮,形容词) 歌: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3、词类活用: 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渔樵于江渚之上(樵:名词作动词)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 乌鹊南飞:名作状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朗者乎:被动句 下荆州:名作动

而今安在哉:介宾结构倒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 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4、古今异意: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 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 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我是从以前的笔记中总结的,《氓》、《采薇》、《离骚》两段、《诗三首》我没有你要的那些重点,《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学了,我会再帮你总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师 1.实词: 1) 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2) 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军)。 3)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 4) 焉用亡以陪邻。陪:动词,增加。 5) 敢以烦执事。敢:怎敢。 6) 又欲肆其西封。肆:动词,扩展。 7) 若不阙。阙:使动用法,使……亏损,缺损。 8) 失其所与。与:动词,结交。 9) 烛之武退师。退:使动,使……撤退 10) 若亡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11) 阙以利晋。利:使动,使……获利 2.虚词: 1) 之: a) 子犯请击之。②代词,代军。 b) 许之。②代词,(退)这件事。(事) c) 公从之。②代词,代佚之狐。(人) d) 是寡人之过也。③结构助词,的。 e)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促织》知识点整理

《促织》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 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 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 二、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大腿。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离开。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6.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抵押、典当。②今义: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3)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 (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 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挖开) (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 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后岁余/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 (2)见虫伏壁上(上面) (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 (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 (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折过墙隅(经过) (2)裘马过世家(超过) (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 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 (2)少年固强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 (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 (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 (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7.逼 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 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 18.进 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 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19.为

(完整版)促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一、重点词语 1、尚:宫中尚促织之戏(崇尚,爱好。 2、居:居为奇货(积,储存。 3、比:宰严限追比(追征 4、啻:虽连城拱璧不啻也(比 5、造:径造庐访成(到 6、固、强:少年固强之(坚持,一定;强迫。 7、庠: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学校。 8、过:裘马过世家焉(超过。 9、贴:民日贴妇卖儿(抵押。 二、通假字 1、昂其直 /而高其直(通“ 值” ,价值 2、手裁举(通“ 才” ,刚刚 3、而翁归(通“ 尔” ,你的 4、翼日进宰(通“ 翌” ,明天 5、虫跃去尺有咫(通“ 又” 6、两股间脓血流离(通“ 淋漓” 7、牛羊蹄躈各千计(通“ 噭” 三、一词多义

1、责:①因责常供(动词,责令②每责一头(动词,索取③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动词, 责罚④以塞官责(名词,差使 2、进: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3、益:①死何裨益(名词,好处②益奇之(副词,更加 4、逼: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②与村东大佛阁逼近(副词,极 5、故:①此物故非西产(副词,本来②故天子一跬步(连词,所以 6、然:①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②俨然类画(副词词尾, …… 的样子③成然之(动词,认为…… 是对的 7、售:①久不售(动词,考取②亦无售者 (动词,买 8、岁:①后岁余(名词,年②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四、词类活用 1、岁: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才:试使斗而才(名作动,有才能 3、笼: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名作状,用笼子 4、倾:辄倾数家之产(使动用法,使…… 倾尽,用尽 5、然:成然之(形容词意动,认为…… 是对的 6、笼:大喜,笼归(名作动,用笼子装 7、日:日与子弟角,无不胜(名作状,每天 8、高: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形容词使动,使…… 高,抬高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2、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促织知识点总结

促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昂其直/而高其直(直,通“值”,价值、价格) 2而翁归(而,通“尔”,你的) 3手裁举(裁,通“才”,刚刚) 4虫跃去尺有咫(有,通“又”) 5翼日进宰(翼,通“翌”,次于“今”的) 6牛羊蹄躈各千计(躈,通“噭”,口) 二、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大腿。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②今义:鼻涕。去:①古义:离开。②今义:与“来”相对。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 6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抵押、典当。②今义: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 (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 (3)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 (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 (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4发 (1)窃发盆(打开) (2)探石发穴(掏、挖开) (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 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 (2)成有子九岁(年龄)

(3)后岁余/不终岁(年) 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 (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 (2)见虫伏壁上(上面) (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 (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 (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 (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 (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促织》知识点整理

《促织》知识点整理一、古今异义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①古义: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②今义:行侠仗义的人。 3.两股间脓血流离 ①古义:大腿。②今义:事物的一部分;量词。 4.儿涕而去 涕:①古义:哭泣,流眼泪。(作名词用则意为眼泪)②今义:鼻涕。 去:①古义:离开。②今义:与“来”相对。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①古义: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②今义:十二岁到十六岁这一时期。6.民日贴妇卖儿 ①古义:抵押、典当。②今义:粘贴、贴补。 三、一词多义 1.责 (1)因责常供/令责之里正(要求,责令)(2)每责一头(索要,索取)(3)以塞官责(责任,差使)(4)受扑责时(责罚) 2.靡 (1)靡计不施(无,没有)(2)虫尽靡(败退,失败) 3.顾 (1)成顾蟋蟀笼/徘徊四顾(看,动词)(2)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但、只是、不过,连词)4.发 (1)窃发盆(打开)(2)探石发穴(掏、挖开)(3)无毫发爽(毛发,头发)5.售 (1)久不售(考试中第,考取)(2)亦无售者(买) 6.岁 (1)岁征民间(名作状,每年)(2)成有子九岁(年龄)(3)后岁余/不终岁(年)7.故 (1)此物故非西产(本来)(2)故天子一跬步(所以) 8.令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令以责之里正(县令,名词)(2)急解令休止(让,动词) 9.上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上级)(2)见虫伏壁上(上面)(3)上于盆而养之(放置)(4)以金笼进上(皇上) 10.益 (1)死何裨益(好处)(2)成益愕/成益惊喜(更加) 11.掷 (1)帘内掷一纸出(抛,扔)(2)虫跃掷径出(腾跃) 12.异 (1)宰以卓异闻(与众不同)(2)成述其异(奇特本领) 13.过 (1)折过墙隅(经过)(2)裘马过世家(超过)(3)未必不过此已忘(用过)14.强 (1)乃强起扶杖(勉强)(2)少年固强之(迫使) 15.中 (1)又劣弱不中于款(符合,适应)(2)中绘殿阁(当中) 16.然 (1)成然之(意动用法,认为…是对的)(2)然睹促织(连词,表转折,然而)(3)俨然类画(副词词尾,……的样子) (4)庞然修伟/相对默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17.逼 ①鸡健进,逐逼之(动词,逼近)②与村东大佛阁逼似(副词,极) 18.进 ①以一头进(动词,进献)②径进以啄(动词,前进) 19.为 ①为人迂讷(对待)②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被) 20.自 ①自昏达曙(从,介词)②不如自行搜觅(自己,代词)③自与汝复算耳(自然,副词)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 ..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23、饰以玫瑰,辑.以翡翠。(《买椟还珠》)辑:通“缉”,连缀。 24、此何遽.不为福乎(《塞翁失马》)遽:通“讵”,岂。 25、……子黑子九距.之。(《公输》)距:通“拒”,挡。 26、公输盘诎.,而曰……(《公输》)诎:通“屈”,折服。 2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有:通“又”。 28、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衡:通“横”。 困于心,衡.于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衡:通“横”,梗塞,这里指不顺。

精心整理版-初中语文全部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 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 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亡:通“无”。 7、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为学》)屏:通“摒”。 8、对镜帖花黄。……火伴皆惊忙。(《木兰诗》)帖:通“贴”。火:通“伙”。 9、无他,但手熟尔。(《买油翁》)尔:通“耳”,相当于“罢了”。 10、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李清照)争:通“怎”。 11、路转溪头忽见。(《西江月》辛弃疾)见,通“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见:通“现”。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见:通“现”。 1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通“座”。 1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扳:通“攀”,牵,引。 1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反:通“返”。 15、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聪明。 16、一厝逆东,一厝雍南。(《愚公移山》)厝:通“措”,放置。 17、问渠那得清如许。(《观书有感》)那:通“哪”,怎么。 1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三峡》)阙:通“缺”。 19、昂首观之,项为之强。(《闲情记趣》)强:通“僵”,僵硬。 20、傧者更道,从大门入。(《晏子故事两篇》)道:通“导”,引导。 2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