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准备工作

纵坡设计前,应根据中桩和水准记录点绘出路线纵断面图的地面线,绘出平面直线、平曲线示意图,写出每个中桩的桩号和地面标高以及沿线土壤地质说明资料,并熟悉和掌握全线有关勘测设计资料,领会设计意图和要求。

2.标注控制点

所谓控制点,就是指影响纵坡设计的高程控制点。“控制点”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属于控制性的“控制点”,控制路线纵坡设计时必须通过它或限制从其上方或下方通过。这类控制点主要有:

①路线起、终点;②越岭哑口;③重要桥涵;④最小填土高度;⑤最大挖深;⑥沿溪线的洪水位;⑦隧道进出口;⑧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点;⑨铁路道口;⑩城镇规划控制标高以及受其它因素限制路线必须通过的标高控制点等。

第二类是属于参考性的“控制点”,叫经济点。对于山岭重丘区的公路,除应标出控制性质的“控制点”以外,还应考虑各横断面上横向填挖基本平衡的经济点,以降低工程造价。横断面上的经济点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地面横坡不大时,可在中桩地面标高上下找到填方和挖方基本平衡的标高,纵坡通过此标高时,在该横断面上挖方数量基本等于填方数量。该标高为其经济点,如图a)。

2)当地面横坡较陡时,填方往往不宜填稳,有时坡脚伸得较远,采用多挖少填甚至全部挖出路基的方法比砌石护坡经济,这时多挖少填或全挖路基的标高为经济点,如图b)。

3)当地面横坡很陡,无法填方时,需砌筑挡土墙,此时宁愿全部挖出路基或深挖,该全部挖出或深挖路基的标高为其经济点,如图c)。

当地面横坡很陡,必须作挡土墙时,当采用某一设计标高使该断面按1m长度计施工的土石方与挡土墙费用总和最省,该标高为其经济点。设计时“经济点”通常用“路基横断面透明模板”来确定,如下图所示。

“路基横断面透明模板”可用透明描图纸或透明胶片制成,其上按横断面图的比例绘出路基宽度(挖方路段尚应包括两侧边沟的宽度)和各种不同坡度的边坡线(上为挖方,下为填方)。使用时将“路基横断面透明模板”扣在绘好地面线的横断面图上,使中线重合,根据地面横坡的大小,上下移动“模板”,使填方和挖方面积大致相等或工程造价最经济,此时,“模板”上的路基顶面与该中桩的地面高之间的高差就是经济填挖值。将此值按比例点绘到纵断面图的相应中桩位置上,即为该断面的“经济点”。纵坡线通过的经济点越多,则工程量就越少,投资就越省。

4.调坡

调坡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结合选线意图进行

调坡。将试坡线与选线时所考虑
的坡度进行比较,两者应基本相符。若有脱离实际情况或考虑不周现象,则应全面分析,找出原因,权衡利弊,决定取舍。

2)对照技术标准或规范进行调坡。详细检查设计最大纵坡、坡长限制、纵坡折减以及平纵线形组合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或规范的要求。特别要注意陡坡与平曲线、竖曲线与平曲线、桥头接线、路线交叉、隧道及渡口码头等地方的坡度是否合理,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修正。

调整坡度线的方法有抬高、降低、延长、缩短纵坡线和加大、减小纵坡度等。调整时应以少脱离控制点、少变动填挖为原则,以便调整后的纵坡与试定纵坡基本相符。

5.核对

核对主要在有控制意义的特殊横断面上进行。如选择高填深挖、挡土墙、重要桥涵及人工构造物以及其它重要控制点的断面等。其做法是:在纵断面图上直接由厘米格读出相应桩号的填挖高度,将此值用“路基横断面透明模板”套在相应横断面地面线上,检查若有填挖过大、坡脚落空、挡墙过高、桥涵填土不够以及其它边坡不稳现象,则需调整坡度线。核对是保证纵面设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对某些复杂地段,如山区横坡陡峻的傍山线,这一工作尤为重要。

6.定坡

经调整核对合理后,即可确定坡度线。所谓定坡,就是把坡度值、变坡点位置(桩号)和高程确定下来。坡度值一般是用三角板推平行线的办法,直接读厘米格子得出,要求取值到千分之一,即0.1%。变坡点的位置直接从图上读出,一般要调整到整10米桩位上。变坡点的高程是根据路线起点的设计标高由已定的坡度、坡长依次推算而来。由于现在内业设计都由道路CAD系统来完成,因此,坡段的坡度也可以由CAD系统确定的变坡点标高进行反算。

7.设计竖曲线

根据道路等级和情况,确定竖曲线半径,并计算竖曲线要素。

8.高程计算

根据已定的纵坡和变坡点的设计标高及竖曲线半径,即可计算出各桩号的设计标高。中桩设计标高与对应原地面标高之差即为路基施工高度,当两者之差为“+”,则是填方;两者之差为“—”,则是挖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