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动物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动物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动物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寄生虫病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专业发展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熟悉掌握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制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使学生了解兽医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科学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兽医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等。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满足岗位需要,为从事兽医、畜牧兽医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含了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是以多种学科为其基础的。譬如寄生虫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同时也包括病因学、症状学、病理解剖学、诊断学、治疗学、药理药物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时数

45学时(含3个机动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教学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尽教师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其它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每堂讲授完毕,布置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根据畜牧业发展现状,适当增加犬、猫等伴侣动物、珍稀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介绍学科的新进展和新动态。

二、本文

第一章总论

教学要点:

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和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1.寄生、寄生虫和宿主

2.寄生虫的命名和分类

3.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

4.寄生虫的生理生化

5.寄生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

6.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7.寄生虫病学概念

8.寄生虫病的诊断要领

9.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要求:

本章是动物寄生虫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和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了解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及寄生虫的命名和分类。

考核要求:

熟记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和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章吸虫病

教学要点:

片形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形态特征。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片形吸虫病

2.前后盘吸虫病

3.分体吸虫病

4.歧腔吸虫病

5.槽盘吸虫病

6.双士吸虫病

7.并殖吸虫病

8.后睾吸虫病

9.异形吸虫病

10.双穴吸虫病

11.微口吸虫病

12.前殖吸虫病

13.棘口吸虫病

14.背孔吸虫病

15.环肠吸虫病

16.枭形吸虫病

17.嗜眼吸虫病

教学要求:

掌握重要吸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了解其它吸虫病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考核要求:

熟记重要吸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第三章绦虫病

教学要点:

莫尼茨绦虫病、猪囊尾蚴病、多头蚴病、棘球蚴病;形态特征。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裸头绦虫病

2.双壳绦虫病

3.中绦绦虫病

4.双叶槽绦虫病

5.戴文绦虫病

6.膜壳绦虫病

7.绦虫蚴病

教学要求:

掌握重要绦虫病及绦虫蚴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了解其它绦虫病及绦虫蚴病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考核要求:

熟记重要绦虫病及绦虫蚴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第四章线虫病

教学要点:

猪蛔虫病、马圆线虫病、猪后圆线虫病、猪冠尾线虫病、旋毛虫病、犬恶丝虫病;形态特征。

教学时数:

7学时

教学内容:

1.蛔虫病

2.尖尾线虫病

3.杆虫病(类圆线虫病)

4.圆线虫病

5.毛尾线虫病(毛首线虫病)

6.旋尾线虫病

7.丝虫病

8.龙线虫病

9.犬肾膨结线虫病

教学要求:

掌握重要线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了解其它线虫病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考核要求:

熟记重要线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第五章棘头虫病

教学要点:

猪棘头虫病。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内容:

2.鸭棘头虫病

教学要求:

掌握猪棘头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考核要求:

熟记猪棘头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第六章蜘蛛昆虫病

教学要点:

螨病、胃蝇蛆病、牛皮蝇蛆病、羊鼻蝇蛆病;形态特征。

教学时数:

5学时

教学内容:

1.蜱螨类疾病

2.蝇蛆病

3.虱病

4.蚤病

5.其它昆虫类疾病

教学要求:

掌握螨病、蝇蛆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了解蜱的形态及其危害。

考核要求:

熟记螨病、蝇蛆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第七章原虫病

教学要点:

伊氏锥虫病、双芽巴贝斯虫病、环形泰勒虫病、鸡球虫病、弓形虫病;形态特征。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2.梨形虫病

3.孢子虫病

教学要求:

掌握重要原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了解其它原虫病的病原特征、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考核要求:

熟记重要原虫病的病原特征、传播规律、致病机理、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方法和治疗、预防措施。

三、参考教材

1.杨光友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2.孔繁瑶主编,《家畜寄生虫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

四、本课程使用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指导性意见

1.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2.要把握好教学的深广度,根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着重讲授理科基本概念、规律和重要知识,介绍一般性知识。

3.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演示实验,根据条件安排学员实验;重视科学方法教学,培养学员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外学习

(一)课外读书

1.目标

鼓励学生课外读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扩充性资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较好的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学生独立学习的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动物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排疑解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阅读书目

(1)汪明主编,《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

(2)宁长申主编,《畜禽寄生虫病学》,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

3.学习要求

(1)阅读与思考相结合。

(2)阅读中,学生既能了解一些传统的防治技术,又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防治技术和手段,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基本关系。

(3)阅读不同类型的动物免疫学材料,应掌握正确的阅读思路。

(4)浏览与精读、通读有机结合。

4.时间安排

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5.评价方式

让学生做读书笔记,学期末写出读书心得,并适当进行小测试和小论文。

(二)课外讨论

1.目标

为了培养基础扎实、适应性强、富有创造精神的基础教育师资,动物寄生虫病学的教学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上进行认真地探索;对于学生来说应该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过程等方面进行提高。

2.讨论内容

(1)浅谈动物寄生虫病学与动物传染病学关系。

(2)动物寄生虫病学在畜牧业的地位以及目前的发展趋势。

3.讨论要求

要求教师在开展讨论活动之前给学生讲清楚讨论目的、方向,学生应提前准备相关资料,结合教师的教学及自己学习该门课程的体会进行讨论,教师应该将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总和归纳,通过讨论使教师和学生都有所收益。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验技术;熟悉常见动物寄生虫病学的临床特征、发病机理及诊断与防治等。

4.时间安排

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5.评价方式

要求每位学生写出讨论心得,制作一定的教学模型,并将起纳入该门课程的考核当中。(三)实践活动

1.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动物寄生虫病学的基本理论设计试验。

2.实践内容

诊断和检测常见的各种动物寄生虫病。

3.实践要求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各种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的诊断和检测方法。

4.时间安排

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5.评价方式

结果与过程相结合。

(四)课外作业

1.目标

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能力。

2.作业内容

对几个典型实际现象,进行解释理解。

3.作业要求

解释合理、透彻,知识点描述正确。

4.时间安排

与课外讨论同时进行。

5.评价方式

老师要对学生的课外作业进行批阅、打分,纳入该门课程的考核当中。

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寄生虫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寄生虫学 授课专业:五年制预防医学专业 学时与学分:总学时数为47学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21学时),3学分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医学寄生虫学(medical parasitology)也称人体寄生虫学(human parasitology),是一门研究与医学有关的寄生虫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科学。作为病原生物学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 根据本科医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教学应强调三基、加强基础与临床联系,同时介绍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与方法,以启发学生思维、拓宽科研思路及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掌握医学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基础。 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掌握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和宿主对寄生虫的反应;掌握寄生虫病的流行和传播及预防和控制的原则。 熟悉寄生虫生活中致病和诊断时期的形态特征。 了解寄生虫的分类学、寄生虫生活史中其它各期基本形态。 基本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堂讲授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有关资料,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突出讲课的层次和思路,阐述形态和机能,生态与流行,免疫与致病等容,使学生系统掌握寄生虫学的基本理论以及防治寄生虫病的原理,引导学生把寄生虫的形态与病原学诊断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 基本技能训练:根据寄生虫标本制作和诊断方法的特殊性,强化训练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技能提高操作的熟练程度。掌握病原学诊断、实验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等操作技术。了解免疫学诊断技术及高新技术诊断方法。 科学态度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寄生虫的标本观察和实验流行病学、实验动物的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验设计的分析和开展学生业余科研小组活动,体会科研设计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专业外语:要求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的学名,熟悉主要专业英文词汇。 本大纲适用于我校五年制本科的临床医学(含全科医学方向)、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总学时为47学时(理论课26学时,实验课21学时),2.5学分。 二、理论课教学容及基本要求 总论学时分配:2学时 掌握:寄生关系中的寄生虫与宿主的含义;生活史的含义及其类型、寄生虫类别、宿主类别;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与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寄生虫感染期(感染阶段)的含义;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熟悉:慢性感染、隐性感染、多寄生现象、幼虫移行症及异位寄生的含义;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教学大纲 前言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课程。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医学节肢动物学及寄生虫检验技术。主要讲述寄生虫形态结构,生活史,致病机理,实验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寄生虫病的发生及流行规律,掌握常用的寄生虫病检验技术,提高实验诊断水平,为正确治疗、预防寄生虫病提供可靠依据。 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数量专业外文词汇,适当介绍国内外有关寄生虫学及寄生虫病的文献。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42学时。实验课开出实验项目14项,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验教学中综合性实验1个。 第一部分理论部分 第一篇总论 目的: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生活史、感染阶段、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专性寄生虫、兼性寄生虫、机会致病寄生虫、带虫免疫、伴随免疫等概念;掌握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及其意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因素及特点、寄生虫病的诊断及防治原则;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范围、寄生虫的分类及寄生虫的营养代谢特点、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的特点、我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研究现状、进展、成就及任务。 学时:2学时 教学内容: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寄生现象——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定义。 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寄生虫的分类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病的特点。 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流行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第二篇医学原虫学 第八章原虫概论 目的:掌握原虫、世代交替、滋养体、包囊的概念;医学原虫形态结构、生理及生活史的基本特征;原虫、世代交替、滋养体、包囊的英文专业名词;了解原虫的致病特点。 学时:0.5学时 教学内容: 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原虫的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 医学原虫的致病特点。 医学原虫的分类及其常见种类。 第九章叶足虫 目的: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和病原诊断方法, 注意溶组织内阿米巴与其他非致病阿米巴的形态鉴别;了解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特征、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 学时:1.5学时 教学内容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与生活史: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单核、双核、四核包囊的形态特征;基本生活史过程;肠腔型滋养体侵入肠壁组织的机制。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与表现。

医学寄生虫学名解重点整理

医学寄生虫学名解重点整理 1.四个宿主四选一: 1)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能寄生于人体,也能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条件 下可传播给人,这些动物起到保存寄生虫的作用,故称保虫宿主。 例:感染血吸虫的牛和猪均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2)终宿主: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例: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在人体门脉系统内,故人为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 3)转续宿主:有些蠕虫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虽能存活,但仍保持幼虫阶段,不能发育为成虫,只有 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其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为转续宿主。 例:肺吸虫的是人,野猪是其非适宜宿主,肺吸虫进入野猪体内后,长期保持幼虫阶段,当人食入含幼虫的野猪时,幼虫即可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 4)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阶段寄生的宿主。 例:华枝睾吸虫幼虫阶段先后寄生在淡水螺和淡水鱼体、淡水虾体内,所以淡水螺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鱼为第二中间宿主。 2.机会致病原虫:某些寄生虫在健康的人群体内寄生时,常不表现明显致病性,但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或免 疫缺陷时,可引起人体急性感染或严重发作甚至致死。 例: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等。 3.疟疾三选一: 1)疟疾发作:表现为周期性寒战、高热和出汗退热三个连续的临床症状。发作周期和红内期疟原虫裂体增殖周期一致,成熟裂殖体涨破红细胞完成一次裂体增殖,疟疾发作一次。发作次数越多,病程越长,贫血越严重。 例:恶性疟原虫 2)疟疾再燃:急性疟疾患者停止发作后,患者若如无重复感染,仅是体内残余的少量红内期原虫因抗原变异或宿主的抵抗力对疟疾原虫的特异性免疫力下降,而大量增殖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疟疾再燃。 例: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 3)疟疾复发:患者疟疾初发停止后,红内期原虫已被消灭,未再被蚊媒传播感染,原先侵入肝细胞内迟发型子孢子,经过数月或年余的休眠后复苏,发育释放裂殖子再进入红细胞繁殖,这时引起疟疾的发作称为复发。 例: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 4.中绦期:绦虫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阶段为中绦期。各种绦虫中绦期的形态结构各不相同,假叶目的中 绦期为裂头蚴,圆叶目的中绦期为囊尾蚴、棘球蚴、似囊尾蚴等。 5.棘球蚴砂:从棘球蚴的囊壁上脱落的原头蚴、生发囊和生发碎片,以及小的子囊悬浮在囊液中,这些物体 称为棘球蚴砂。 6.夜现周期性:丝虫病患者体内的微丝蚴,一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间出现在外周血液,这种微 丝蚴在外周血中表现为夜多昼少的现象称作为夜现周期性。 例:班氏微丝蚴10p.m.-2a.m.,马来微丝蚴8pm-4am 7.虫媒病:由医学节肢动物携带病原体或寄生虫,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疾病。这种疾病称为虫媒病。病原 体包括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细菌、原虫及蠕虫等。 例:乙脑的病原体为乙脑病毒,经蚊虫传播给人和其他动物。 8.世代交替:有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发育过程时需要有性生殖世代和无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即为世代交 替。 例:疟原虫红内期的裂体增殖是无性生殖,疟原虫在按蚊内进行有性生殖。

兽医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兽医寄生虫病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兽医寄生虫病学 课程编号:0311031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课 学时学分:总学时50 总学分2.5 实验学时20 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年级:五~六学期 适用专业:动物医学、动物检疫、植物检疫、食品安全、旅游管理 先修课程:普通动物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免疫学 大纲主撰人:张龙现宁长申菅复春大纲审核人:张玉龙张书松 一、实验课程简介 兽医寄生虫学实验室为动物医学专业开设的实验课程主要是配合课堂讲授内容,课堂讲授以面向21世纪教材课程教材《兽医寄生虫学》为蓝本的基础上,不断增补新的内容和新的研究进展。双语教学内容以《Veterinary Parasitology》(GM Urquhart主编,第二版,1993)和《Foundation of Parasitlology》(LS Roberts主编,第七版,2004)辅助教材。双语讲授内容力求与《兽医寄生虫学》讲授主线一致。实验内容以国内经济意义较大的虫种,部分考虑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流行的虫种。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兽医临床寄生虫病诊断技术、虫种鉴别要点,同时开设综合性实验“家畜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和设计性实验“鸡球虫人工感染试验”。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识别主要家畜寄生虫病原,并作出鉴定;掌握进行寄生虫病调查的方法;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从事寄生虫病的诊断和防治。

注:本大纲适合于动物医学专业,动植物检疫、检验专业,食品安全专业;其中1、2、3、4、5、6、7、8、9、10、11、12适合于动物医学专业;1、2、3、4、5、6、7、8、9、 10、12适合于动植物检疫检验专业和食品安全专业。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每次实验时,由指导教师先讲解各种虫卵及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对于较为复杂的实验,由老师先做示范,再由学生具体操作;学生实验时,不懂之处,可随时询问。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实验操作,对于观察性内容,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自己观察,自己绘图,写实验报告。达到学生掌握虫体结构特征并知道主要器官名称。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占总成绩的20%,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每次上实验课作业成绩,二是课程结束后20个浸渍标本或玻片标本的识别,学生现场识别,根据识别结果打分。 六、教学参考书目 汪明主编.兽医寄生虫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秦建华李国清主编.动物寄生虫病学实验教程.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 河南农业大学编写.家畜寄生虫病学实验指导.2002 七、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蠕虫学粪便检查法 一、实验学时:2学时 二、实验目的: 掌握用于虫卵检查的粪便材料的采集、保存方法及要领;掌握粪便中虫卵或球虫卵囊检查、计数及幼虫分离法的操作技术;学会在显微镜下识别寄生虫虫卵、球虫卵囊的基本方法。 三、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讲解粪便采集、保存的方法及要领;各种检查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操作方法和要点及注意事项;镜下识别虫卵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用显微图像分析处理系统演示粪中的虫卵、球虫卵囊、幼虫。然后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 1、每人操作1份饱和盐水漂浮法─静置滤液30分钟─取表膜液制片镜检; 2、每人操作1份直接涂片法; 3、每2人操作1份离心沉淀法;

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寄生虫学 一.各种动物寄生虫病(各种寄生虫病只要大概的了解其病原、流行特征、 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治) (一)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6): 1.弓形虫病:终末宿主是猫,磺胺类药物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滋养体、包囊及 卵囊有很强的感染力。常有显著全身症状,如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呕吐、谵妄,并发生脑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肠炎等。 2.利什曼原虫病:又称黑热病,虫体寄生于网状内皮细胞内,由吸血昆虫—白蛉传播,是流行于人、犬以及多种野生动物的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引起的病症可分为内脏型和皮肤型,临床表现为皮肤型利什曼原虫病的病变常局限在唇和眼 睑部的浅层溃疡;内脏型利什曼原虫病由于眼圈周围脱毛形成特殊的“眼镜”,然后体毛大量脱落,并形成湿疹。可用锑制剂治疗。 3.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感染人和牛、羊、猪、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动物,寄生 于门静脉和肠系膜静泳内。日本分体吸虫病的基本病变是由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 引起的虫卵结节。 4.猪囊尾蚴病:病原体是寄生在人体内的猪带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猪与野猪是最主要的中间宿主,犬、骆驼、猫及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人是猪带绦虫的终末宿主。该囊尾蚴寄生于人、猪横纹肌及心脏、脑、眼等器官。 5.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的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的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和人的肝、肺及其他器官内。致病作用 为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及过敏反应等。 6.旋毛虫病:由旋毛形线虫寄生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为肌旋毛虫。检测时即当发现肌纤维间有细小白点时,撕去肌膜,剪下麦粒大小的肉样24块,放于两玻片间压薄,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 (二)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10): 1.伊氏锥虫病:虫体寄生在动物的血浆和组织液中亦称苏拉病。由虻及吸血 蝇类(螫蝇和血蝇)在吸血时进行传播。临床上皮下水肿和胶冻样浸润为本病的显著症状之一。 2.新孢子虫病:主要危害是引起孕畜的流产或死胎,以及新生儿的运动神经障碍,其生活史中包囊(组织囊)、卵囊、速殖子是已知的三个重要阶段,犬作为终末宿主。 3.隐孢子虫病:引起哺乳动物(特别是犊牛和羔羊)的严重腹泻和禽类剧烈的呼吸道症状。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孢子生殖三个阶段 4.肉孢子虫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腹泻、截瘫等症状。 5.华支睾吸虫病:寄生于猪、犬、猫等动物或人的胆囊和胆管。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某些淡水鱼虾。生前诊断可用沉淀法粪检虫卵(虫卵上端有卵盖,下端有一小突起,内含毛蚴)。常用吡喹酮、阿苯达唑、丙酸哌嗪治疗 6.类圆线虫病:十二指肠和近段空肠的感染可损害粘膜和粘膜下层,引起的症状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为一门医学基础与临床检验密切结合的一门课程,其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该课程以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寄生虫其形态特征、生活史特点、致病性(免疫性)为基础,重点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与血清学诊断的方法,为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寄生虫病防治奠定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寄生虫种类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与寄生虫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等方法。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掌握和了解寄生虫病的病原学和免疫学诊断方法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医学检验本科 二、总体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掌握寄生人体的原虫、吸虫、绦虫和线虫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寄生虫生活史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3.掌握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病原学检查的特点 4.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寄生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检验和预防医学。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时数分配(按上课内容顺序) 授课内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总论 2 肠道寄生虫 4 4 组织和胆道寄生虫 4 1 血液和淋巴系统寄生虫 4 3

考试 2 14 8 四、考核要求 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和平时成绩占20%。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总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期。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 熟悉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和影响流行的因素。 了解人体寄生虫学的性质、范畴和任务。’ (一)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范畴和学习目的 (二)寄生关系、寄生虫和宿主的概念。寄生虫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三)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影响流行的三个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四)常用的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三、考核知识点 1.寄生虫和宿主概念,各类宿主,生活史及其基本阶段。 2.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影响流行的三个因素,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3.常用的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四、考核要求 识记寄生虫、宿主及相关概念。寄生虫病实验诊断方法。

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寄生虫学 一.各种动物寄生虫病(各种寄生虫病只要大概得了解其病原、流行特征、 症状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治) (一)人畜共患病寄生虫病(6): 1.弓形虫病:终末宿主就是猫,磺胺类药物有很好得治疗效果,滋养体、包囊及卵 囊有很强得感染力。常有显著全身症状,如高热、斑丘疹、肌痛、关节痛、头痛、呕吐、谵妄,并发生脑炎、心肌炎、肺炎、肝炎、胃肠炎等。 2、利什曼原虫病:又称黑热病,虫体寄生于网状内皮细胞内,由吸血昆虫—白蛉传播,就是流行于人、犬以及多种野生动物得重要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引起得病症可分为内脏型与皮肤型,临床表现为皮肤型利什曼原虫病得病变常局限在唇与眼睑部得浅层溃疡;内脏型利什曼原虫病由于眼圈周围脱毛形成特殊得“眼镜”,然后体毛大量脱落,并形成湿疹。可用锑制剂治疗。 3、日本血吸虫病:主要感染人与牛、羊、猪、犬、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动物,寄生于门静脉与肠系膜静泳内。日本分体吸虫病得基本病变就是由虫卵沉着在组织中所引起得虫卵结节。 4、猪囊尾蚴病:病原体就是寄生在人体内得猪带绦虫得幼虫—猪囊尾蚴,猪与野猪就是最主要得中间宿主,犬、骆驼、猫及人也可作为中间宿主。人就是猪带绦虫得终末宿主。该囊尾蚴寄生于人、猪横纹肌及心脏、脑、眼等器官。 5、棘球蚴病:又名包虫病,就是由寄生于犬、狼、狐狸等动物小肠得细粒棘球绦虫中绦期—棘球蚴,感染中间宿主而引起得一种严重人兽共患病。棘球蚴寄生于牛、羊、猪、马、骆驼等家畜及多种野生动物与人得肝、肺及其她器官内。致病作用为机械性压迫、毒素作用及过敏反应等。 6、旋毛虫病:由旋毛形线虫寄生引起得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旋毛虫成虫寄生于小肠,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为肌旋毛虫。检测时即当发现肌纤维间有细小白点时,撕去肌膜,剪下麦粒大小得肉样24块,放于两玻片间压薄,低倍镜下观察有无包囊。 (二)多种动物共患寄生虫病(10): 1、伊氏锥虫病:虫体寄生在动物得血浆与组织液中亦称苏拉病。由虻及吸血 蝇类(螫蝇与血蝇)在吸血时进行传播。临床上皮下水肿与胶冻样浸润为本病得显著症状之一。 2、新孢子虫病:主要危害就是引起孕畜得流产或死胎,以及新生儿得运动神经障碍,其生活史中包囊(组织囊)、卵囊、速殖子就是已知得三个重要阶段,犬作为终末宿主。 3、隐孢子虫病:引起哺乳动物(特别就是犊牛与羔羊)得严重腹泻与禽类剧烈得呼吸道症状。包括裂殖生殖、配子生殖与孢子生殖三个阶段 4、肉孢子虫病:主要表现为全身淋巴结肿大、腹泻、截瘫等症状。 5、华支睾吸虫病:寄生于猪、犬、猫等动物或人得胆囊与胆管。华枝睾吸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某些淡水鱼虾。生前诊断可用沉淀法粪检虫卵(虫卵上端有卵盖,下端有一小突起,内含毛蚴)。常用吡喹酮、阿苯达唑、丙酸哌嗪治疗 6.类圆线虫病:十二指肠与近段空肠得感染可损害粘膜与粘膜下层,引起得症状

(整理完)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兽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寄生生活 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两个生物个体的相互关系中,其中一方永久地或暂时地寄居在另一方体内或体表,并以对方的体液、组织作为自己的营养来源,同时给对方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甚至可以引起对方死亡,这种现象叫做寄生生活。 2、寄生虫 在寄生生活中寄居的的一方为寄生虫,是暂时或永久的在宿主体内或体表寄生生活的动物。 3、宿主 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暂时或永久地寄生的动物称为宿主。 4、兽医寄生虫学 兽医寄生虫学是包含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是以多种学科为其基础,阐明动物的各种寄生虫及其对动物所产生的影响和所引起的疾病的科学。 5、寄生虫病流行病学 从群体的角度出发,来研究寄生虫病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从而制定防治、控制及消灭寄生虫病的具体措施和规划。 6、专性寄生虫 在其生活史中,寄生关系中的那部分时间是必须的,没有这一部分,寄生虫的生活史就不能完成。专性寄生虫必然就是长久性寄生虫,如日本分体吸虫。 7、兼性寄生虫 是指既可以营寄生生活,也可以营自由生活的种类,如类圆线虫。 8、中间宿主 寄生虫的幼虫阶段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叫做中间宿主。寄生虫在中间宿主体内以无性方式进行繁殖,或者处于未成熟阶段。 9、生物源性传播 病原体要在传播者体内进行一个阶段的发育以后才具有感染性,此时才能感染健康家畜,这种方式的 传播称为生物源性传播。 10、带虫宿主 某种寄生虫在感染宿主体内,随着机体抵抗力增强或通过药物治疗,宿主处于隐性感染阶段,宿主 对寄生虫保持一定的免疫力,临床上无症状,但体内仍保留有一定数量的虫体,这样的宿主称带虫宿主。 11、终末宿主 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叫做终末宿主。在终末宿主体内寄生虫达到性成熟阶段,并以有性方式进行繁殖。如猪是猪蛔虫的终末宿主。 12、隐性感染 动物感染寄生虫后,没有出现明显临床表现,也不能用常规方法检测出病原体的一种状态,只有当动物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寄生虫才大量繁殖,导致发病,甚至造成患畜死亡。

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学检验课程大纲

《寄生虫学与寄生虫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临床寄生虫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主要的专业课程之一。是研究与疾病有关的寄生虫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规律的科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学习寄生虫检验的目的是根据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生态)、致病机制、流行规律和免疫遗传特征等,利用各种检测技术,对寄生虫感染进行病原的或者辅助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得以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地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保护人类健康。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技能,为学生以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并对临床检验结果的正确分析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思维分析能力和对寄生虫病诊断及防治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之间的关系,各类寄生虫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其发育阶段,寄生虫感染人体的特点,传播的媒介,致病机制和致病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特征与防治的原则,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与原则,特别是病原学检查的方法。能对各种检测方法进行选择,把握检测过程中的要点并进行控制,能独立完成常见寄生虫病的实验室诊断。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篇绪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熟悉临床寄生虫学基本概念,临床寄生虫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学习医学寄生虫的目的和任务。了解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寄生虫病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状况,热带病特别规划防治的7类寄生虫病。寄生虫病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我国寄生虫病防治所取得的成就,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临床寄生虫的概念,目的和任务。学习的难点是我国寄生虫病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食源性寄生虫病。 第一节寄生虫与宿主 一、寄生现象与寄生虫 1、共栖 2、互利共生 3、寄生 二、寄生虫分类 寄生虫按不同的分类依据所分的类型 三、寄主的分类 四、寄生虫的生活史 第二节寄生虫的感染及致病作用 一、寄生虫的感染方式 1、经消化道感染 2、经皮肤感染 3、经媒介昆虫叮咬感染 4、经接触感染 5、经胎盘感染 二、寄生虫对人体的致病作用 1、夺取营养 2、机械性损伤

医学寄生虫学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大纲

《医学寄生虫学》五年制本科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医学寄生虫学》 英文名称:《Medical Parasitology》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4 学时(理论课:30学时;实验课:24学时) 学分:3学分 适用对象:五年制临床医学、临床肿瘤、医学影像专业 医学寄生虫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学科,属于病原学范畴。根据教学计划,医学寄生虫学共安排54学时,其中大课讲授30学时,实验课24学时。 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人体寄生虫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为寄生虫病防治,为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打下病原学基础。本大纲是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结合目前我国、我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而编写的。 教学内容以我国、我省重要的人体寄生虫为主。原虫、蠕虫以形态特点、生活史、致病机理和病原诊断为重点,适当介绍原虫病、蠕虫病的临床特点,同时简述我国、我省流行概况、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医学节肢动物以与传病有关的形态结构、生态学及传播疾病的关系为重点,简述防制原则。重点虫种要讲深讲透,少见或次要虫种作简要介绍。 在教学中,适当介绍祖国医学对寄生虫及寄生虫病的认识,以及我国重要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巨大成就。要有选择地介绍国外寄生虫学的新成就。适当介绍常见寄生虫的外语学名。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动手,独立操作,要多看活的寄生虫标本,辅以电视录像教学。 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课堂讲授、实验课讨论和课外自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第一篇总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 1、寄生虫、宿主的概念,宿主的种类 2、寄生虫的生活史、感染阶段、寄生部位;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 二、熟悉:

人体寄生虫学考试题库

人体寄生虫学 (JP_JISHENGCHONGXUE) 总论、线虫概论、蛔虫、蛲虫* 一、名词解释 1 世代交替 2 保虫宿主 3 感染阶段 4 带虫免疫 5 幼虫移行症 6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7 土源性线虫 8 生物源性线虫 二、选择题 A型题 1 下列哪种寄生虫病不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A 疟疾 B 利什曼病 C 蛔虫病 D 钩虫病 E 日本血吸虫病 2 下列哪种生物是营互利共生(共栖)生活 A 疥螨 B 弓形虫 C 人虱 D 结肠内阿米巴 E 自由生活阿米巴(棘阿米巴) 3 寄生虫对寄生生活最主要适应性的表现是: A 对气候的适应 B 对宿主体内环境的适应 C 体表结构功能的改变 D 生殖能力增强 E 对中间宿主适应性的加强

4 机会致病寄生虫是指: A 偶然致病的体外寄生虫 B 偶然机会引起疾病的寄生虫 C 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 D 暂时性寄生人体的寄生虫 E 偶然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 5 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 A 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 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 温度、湿度、地质 E 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6 线虫幼虫在发育过程中最显著的特征是: A 都经自由生活阶段 B 都有蜕皮过程 C 幼虫只在宿主体内蜕皮 D 幼虫均需经宿主肺部移行 E 虫卵孵出的幼虫就有感染性 7 下列哪种寄生虫的生活史中不需要中间宿主: A Trichinella spiralis B Ascaris lumbricoides C Wuchereria bancrofti D Brugia malayi E Taenia solium 8 全国各地凡是个人与环境卫生差而气候适宜的地方都可能流行的线虫病是: A onchocerciasis B trichuriasis C trichinelliasis D ascariasis E hookworm disease 9 蛔虫性哮喘的免疫学反应是: A Ⅰ型变态反应 B Ⅱ型变态反应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归纳

人体寄生虫学 一、定义 医学寄生虫学也称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人类健康、疾病有关的寄生虫的科学。包括医学原虫学、医学蠕虫学和医学节肢动物学。 二、主要概念 1、共生:两种生物之间的共同生活方式 2、片利共生(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从共同生活中获利,另一方既不获利,也不受害。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存,共同受益,这种关系称为互利共生。 4、寄生: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其中一方获利,而另一种生物受到损害,这种关系称为寄生。 5、寄生虫:寄生生活中获得利益的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等低等动物。 6、宿主:在寄生生活中被寄生虫寄生,提供寄生虫营养和居住场所,并受其伤害的人或动物为宿主。 7、终宿主:寄生虫的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8、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9、保虫宿主(储存宿主):作为人体寄生虫病传染源的受染哺乳动物。 10、转续宿主:寄生虫的非正常宿主。 11、生活史: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称为寄生虫的生活史。 12、感染阶段: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后能继续发育和/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13、带虫者:体内带有寄生虫而未表现临床症状的人。 14.寄生虫:一类失去外界自由生活能力,暂时/永久地寄生在另一生物的体表/体内,获取营养, 给被寄生物带来损伤的低等动物 15.带虫免疫:人体感染某些原虫后,产生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这种免疫力可杀伤体内大部 分原虫,但还不能彻底消灭,体内仍存有少量原虫,并对再感染的原虫有一定抵抗力,无虫 体免疫力消失,这种免疫现象称带虫免疫 10.带虫者:寄生虫进入人体,可在体内长期生存,把这种人称为带虫者 11.隐性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体感染某些寄生虫后,不出现临床症状,用常规的病原学诊 断方法不易查到病原体,称为隐性感染 12.夜现周期性:微丝蚴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的现象 13.疫水:疫水是指被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以及寄生虫所污染的,具有传染性的水源 14.变态:从卵变为成虫要经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行为和本能的 一系列变化的总称。 15.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16.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17.伴随免疫:初次感染血吸虫后,体内活成虫产生特异性免疫,对己存在体内的活成虫不 起作用,但可杀伤入侵的早期童虫,这种现象称为伴随免疫 18.机械性传播:病原体在节肢动物体表或体内,无发育无繁殖(数量/形态不变),虫媒 对病原体只起传递运载作用 19.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需在一定种类节肢动物体内发育至感染期或(和)繁殖至一定数 量后才能传播给宿主 20.免疫逃避:在免疫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而存活、寄生 21.旅游者腹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主要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上部,引起腹疼、腹泻和吸收 不良的症状,此病在旅游者中多见

“人体寄生虫学”习题(带答案)护理要点

“人体寄生虫学”习题 一、单选题 1、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繁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 A、终宿主 B、保虫宿主 C、中间宿主 D、转续宿主 E、传播媒介 2、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称为: A、终宿主 B、中间宿主 C、转续宿主 D、保虫宿主 E、储存宿主 3、终宿主是指寄生虫的: A、无性生殖阶段或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B、无性生殖阶段或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C、有性生殖阶段或幼虫期寄生的宿主 D、有性生殖阶段或成虫期寄生的宿主 E、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最重要的宿主 4、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是: A、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播媒介 B、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C、自然因素、生物因素、社会因素 D、温度、温度、地质 E、寄生虫的种类、数量、致病性 5、中间宿主是指: A、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B、成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C、幼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D、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E、含有滞育状态寄生虫幼虫的非适宜宿主 6、蛔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以半消化的食物为食属于下列哪种致病作用: A、夺取营养 B、机械损伤 C、毒性作用 D、致敏作用 E、压迫作用 7、感染血吸虫后,可抵抗血吸虫童虫再感染,但对体内成虫无清除作用这属于: A、先天性免疫 B、被动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消除免疫 8、钩虫卵应与下列哪种卵相区别() A、蛔虫受精卵 B、蛲虫卵 C、蛔虫脱蛋白质受精卵 D、鞭虫卵 E、以上均不是 9、蛔虫引起肠穿孔属于下列哪种致病作用: A、夺取营养 B、机械损伤 C、毒性作用 D、致敏作用 E、压迫作用 10、感染疟原虫后,对同种疟原虫再感染有免疫,但不能清除原有疟原虫属于: A、先天性免疫 B、被动免疫 C、带虫免疫 D、伴随免疫 E、消除免疫 11、蛔虫进入人体的途径是() A、经口 B、经皮肤 C、经虫叮咬 D、经输血 E、经鼻腔吸入 12、蛔虫受精卵的特点是()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教学总学时分配原则 教学内容理论课实验课总论 2 2 医学原虫10 10 医学蠕虫16 16 医学节肢动物8 8 合计36 36 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篇总论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四章): 1. 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性。 2. 寄生现象: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关系的概念,寄生虫与宿主的定义。 3. 寄生虫的生物学: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寄生 虫的分类及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4. 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宿主对寄生虫的影响,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特点,寄生虫感染和寄生虫病的特点。 5. 寄生虫病流行与防治:流行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寄生、寄生虫、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寄生虫生活史、感染阶段、感染途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概念。 2. 通过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关系的学习,掌握寄生虫的致病机理,了解 宿主对寄生虫的抵抗机制。 3. 了解常见人体寄生虫的种类。 4. 了解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影响因素、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第二篇医学原虫 第五章原虫概论 主要教学内容: 1. 原虫的形态结构及生理特点。 2. 原虫的生活史类型:人际传播型,循环传播型,虫媒传播型。 3. 医学原虫的致病特点。 4. 医学原虫的分类及其常见种类。 教学要求: 了解医学原虫的形态、生理特点及常见种类和医学原虫的生活史类型及致病特点。 第六章叶足虫(阿米巴原虫) 主要教学内容: 1.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与生活史:组织型滋养体,肠腔型滋养体,单核、双核、四核包囊的形态特征;基本生活史过程;肠腔型滋养体侵入肠壁组织的机制。 2. 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致病机制:阿米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类型与表现。 3. 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的实验诊断:病原检查,组织检查,免疫学检查。 4. 阿米巴病的流行病学与防治原则。 5. 简述非致病性阿米巴和致病的自由生活阿米巴。 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机制和病原诊断方法, 注意溶 组织内阿米巴与其他非致病阿米巴的形态鉴别。 2. 了解阿米巴病的临床类型与临床表现特征。 3. 了解阿米巴病的流行与防治。 第七章鞭毛虫 第一节杜氏利什曼原虫 主要教学内容: 1.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 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3. 杜氏利什曼原虫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杜氏利什曼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 了解杜氏利什曼原虫的致病、病原诊断、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第三节蓝氏贾第鞭毛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 蓝氏贾第鞭毛虫的致病、病原诊断及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 主要教学要求: 掌握蓝氏贾第鞭毛虫的形态、生活史特点,了解其致病、病原学诊断方法及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 第四节阴道毛滴虫 (一)主要教学内容: 1. 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 2. 阴道毛滴虫的致病、病原诊断、流行情况、流行因素及防治原则。 3. 简介其他毛滴虫。 (二)主要教学要求: 1. 掌握阴道毛滴虫的形态、生活史要点,致病机理及病原诊断方法。 2. 了解阴道毛滴虫的流行因素和防治原则。课堂讲授1学时实验课1学时。 第八章孢子虫 第一节疟原虫 主要教学内容:

Hc-ffdj《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临床医学等).doc

%1我们II打〈败〉了敌人。 %1我们II 〔把敌人)打〈败〉了。 《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等专业使用) I刖a 人体寄生虫学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控制或消灭人体寄生虫病,以及防制与疾病有关的医学节肢动物,保障人类健康。人体寄生虫学实验课是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寄生虫学实验,可以验证理论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对部分理论内容加深理解;通过寄生虫标本的观察和基本实验技术操作,使学生掌握具有诊断价值的寄生虫形态特征和常见寄生虫的病原学检杏方法;通过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法医学、急救医学及妇产科学专业(方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1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 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更点学习。 %1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里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1总教学参考时数为20学时。 %1使用教材:《人体寄生虫学实验指导》,寄生虫学教研室自编教材,万启惠,2006年。 II正文 实验一总则吸虫 一教学目的 在掌握寄生虫学实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学习各吸虫形态、中间宿主及病理标本。 二教学要求 (一)了解寄生虫学实验的基本要求;熟悉技术操作及生物学绘图法的要求。 (二)巩固显微镜低、高倍镜使用法,进f步掌握油镜使用法;熟悉寄生虫学标本观察法。 (三)熟悉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成虫的形态特征,掌握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血吸虫虫卵的形态;掌握它们中间宿主(媒介)的形态特征及病理标本。 (四)了解两种并殖吸虫的形态差异;了解肝吸虫尾蝴、肺吸虫尾蝴及囊蝴、血吸虫尾蝴及毛蝴的形态特征。 (五)了解姜片虫与肝片虫的形态区别。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病原生物学 Pathogenic Biology 课程编码:00412018 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其中实验学时:18 )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组织胚胎学》,《医学生物学》,《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七年制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病原生物学是研究病原微生物、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学习有关临床学科打下基础。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学(11学时) 医学微生物学概论 目的要求 【掌握】⑴正常菌群的概念。 ⑵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⑶微生态失调的原因及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熟悉】⑴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⑵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了解】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内容 1. 微生物的定义、分类(三大类微生物的分类依据及种类)。 2. 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人体常见的正常菌群。 3. 病原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学的范畴、研究对象。 4. 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现代医学微生物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一篇细菌学 第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第一节细菌的形态;第二节细菌的结构;第三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检查法 目的要求 【掌握】⑴细菌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⑵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熟悉】细菌的大小(测量单位)与形态。熟悉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实验课内容)。 【了解】⑴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 ⑵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的不规则形态(衰退型);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的功能、主要成分,G+菌与G-菌细胞壁的不同点及意义。细菌L型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意义。细胞膜与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的组成与功能。 2. 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致病性。鞭毛的定义、化学组成,抗原性及其功能。菌毛的定义、化学组成、种类及其与致病力的关系。芽胞的定义、形成、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二章细菌的生理 第一节细菌的理化性状;第二节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 第三节细菌的新陈代谢;第四节细菌的人工培养 目的要求 【掌握】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其意义。 【熟悉】⑴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及生长曲线。 ⑵细菌常见的生化反应及分解代谢产物的意义。 ⑶专性厌氧菌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理。 【了解】⑴细菌的理化性状。了解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课内容)。 ⑵细菌的属、种、型、株的概念。 教学内容 1. 细菌的理化性状与新陈代谢:细菌的理化性状,细菌的新陈代谢。营养物质,营养类型及营养机理。 2. 细菌生长繁殖与生长繁殖: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实验课内容)。细菌的分类和命名。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与自学结合。 第三章消毒与灭菌 第一节物理消毒灭菌法;第二节化学消毒灭菌法

动物寄生虫学教学大纲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动物寄生虫病学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动物寄生虫病学是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专业发展课。 (二)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该课程,使学生熟悉掌握常见寄生虫病的病原体形态特征、病原生活史、疾病流行规律、致病机理、特征性临床症状、诊断技术、治疗和综合防制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使学生了解兽医寄生虫病的免疫机理、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的研究进展,了解寄生虫的分类、科学命名、地理分布等,了解我国兽医寄生虫病的研究现状和取得的成就等。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满足岗位需要,为从事兽医、畜牧兽医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含了一般生物学和兽医学内容,是以多种学科为其基础的。譬如寄生虫的形态学、分类学、生物学和生态学等,同时也包括病因学、症状学、病理解剖学、诊断学、治疗学、药理药物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时数 45学时(含3个机动学时)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教学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授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尽教师的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其它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课外阅读为辅,每堂讲授完毕,布置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根据畜牧业发展现状,适当增加犬、猫等伴侣动物、珍稀动物的重要寄生虫病。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介绍学科的新进展和新动态。 二、本文 第一章总论 教学要点: 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和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教学时数: 6学时

教学内容: 1.寄生、寄生虫和宿主 2.寄生虫的命名和分类 3.寄生虫的形态和生活史 4.寄生虫的生理生化 5.寄生与宿主间的相互关系 6.寄生虫感染的免疫 7.寄生虫病学概念 8.寄生虫病的诊断要领 9.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 教学要求: 本章是动物寄生虫学的基础知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重点掌握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和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了解寄生虫感染的免疫及寄生虫的命名和分类。 考核要求: 熟记寄生虫与宿主及其类型和相互关系;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诊断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章吸虫病 教学要点: 片形吸虫病、日本血吸虫病;形态特征。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片形吸虫病 2.前后盘吸虫病 3.分体吸虫病 4.歧腔吸虫病 5.槽盘吸虫病 6.双士吸虫病 7.并殖吸虫病 8.后睾吸虫病 9.异形吸虫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