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信息理论基础第四版 七,八,九章课后答案

信息理论基础第四版 七,八,九章课后答案

信息理论基础第四版 七,八,九章课后答案
信息理论基础第四版 七,八,九章课后答案

第五版物理化学第九章习题答案

第九章 统计热力学初步 1.按照能量均分定律,每摩尔气体分子在各平动自由度上的平均动能为2RT 。现有1 mol CO 气体于0 oC、101.325 kPa 条件下置于立方容器中,试求: (1)每个CO 分子的平动能ε; (2)能量与此ε相当的CO 分子的平动量子数平方和( ) 222x y y n n n ++ 解:(1)CO 分子有三个自由度,因此, 2123 338.314273.15 5.65710 J 22 6.02210RT L ε-??= ==??? (2)由三维势箱中粒子的能级公式 ()(){}22222 23 223222 22 2221 23342620 8888828.0104 5.6571018.314273.15101.325106.626110 6.02210 3.81110x y z x y z h n n n ma ma mV m nRT n n n h h h p εεεε-=++??∴++=== ??? ??????? = ???????=? 2.2.某平动能级的()452 22 =++z y x n n n ,使球该能级的统计权重。 解:根据计算可知,x n 、 y n 和z n 只有分别取2,4,5时上式成立。因此,该能级的统计权重 为g = 3! = 6,对应于状态452245425254245,,,,ψψψψψ542ψ。 3.气体CO 分子的转动惯量2 46m kg 1045.1??=-I ,试求转动量子数J 为4与3两能级的能量 差ε?,并求K 300=T 时的kT ε?。 解:假设该分子可用刚性转子描述,其能级公式为 ()()J 10077.31045.1810626.61220 ,8122 46 23422 ---?=????-=?+=πεπεI h J J J 222 10429.710233807.130010077.3--?=???=?kT ε 4.三维谐振子的能级公式为 ()ν εh s s ?? ? ?? +=23,式中s 为量子数,即

信息传输理论与编码复习提纲及习题参考答案 (1)

《信息传输理论与编码》复习提纲 第2章、信息的统计度量 1、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平均自信息量(熵)、平均条件自信息量(条件熵)等物理量的含义理解和计算; 2、互信息量、条件互信息量、平均互信息量、平均条件互信息量等物理量的含义理解和计算; 第3章、离散信源 1、离散无记忆信源及其扩展信息的熵的计算; 2、离散平稳信源的熵的计算;(极限熵) 3、马尔可夫信源的熵的计算;(利用极限熵) 第4章、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1、离散无记忆信道及其扩展信道的相关概念; 2、二进制对称(BSC)信道、无损信道、确定信道、无损确定信道、离散对称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 第5章、无失真信源编码 1、唯一可译码的判别及码树; 2、香农、费诺、哈夫曼二进制编码; 第6章、有噪信道编码 1、最大后验概率译码规则、最大联合概率译码规则; 2、极大似然译码规则; 3、最小距离译码规则 第7章、限失真信源编码

1、失真测度 2、信息率失真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的计算; 第9章、纠错编码 1、线性分组码的检错、纠错的能力; 2、线性分组码的编码、译码。 课后习题 教材:《信息理论基础(第4版)》,周荫清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1 2.10 2.18 3.1 3.7 3.10 3.16 4.1 4.20 5.1 5.7 5.9 5.10 6.1 7.2 9.1 9.2 9.10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1 解:同时掷两个正常的骰子,这两个事件是相互独立的,所以两骰子面朝上点数的状态共有6×6=36种,其中任一状态的分布都是等概的,出现的概率为1/36。 (1)设“3和5同时出现”为事件A,则A的发生有两种情况:甲3乙5,甲5乙3。因此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1/36)*2=1/18 故事件A的自信息量为 I(A)=-log2p(A)=log218=4.17 bit (2)设“两个1同时出现”为事件B,则B的发生只有一种情况:甲1乙1。因此事件B发

第9章习题答案

习题 1. 在HTML中,

,method表示( A ) A. 提交的方式 B. 表单所用的脚本语言 C. 提交的URL地址 D. 表单的形式 2. 增加表单的文本域的HTML代码是( B ) A. B. C. D. 3. 以下关于定义的表单元素在一个下拉菜单中显示选项 B. rows和cols属性可以定义其大小 C. 定义的表单元素通过改变其multiple属性取值可以实现多选 E. 一般情况下, B. C. D. 5. 标记中,_____ action ____属性的作用就是指出该表单所对应的处理程序的位置;______ method ___属性用于指定该表单的运行方式。 6. method属性的取值可以为_____ get ____和___post______之一,其默认方式是__get_______。 7. 标记中,____name_____属性的值是相应处理程序中的变量名;___type__属性用于指出用户输入值的类型。 8. 标记中,type属性有九种取值,分别是:text,submit,reset,password,checkbox,radio,image,hidden,file。 9. 当type=text时,标记除了有两个不可默认的属性____name_____和_____type____外,还有三个可选的属性:___maxlength______、__size_______和_____value____。 10.当type=____image_____时,浏览器会在相应位置产生一个图像按钮,其中,___src______属性是必需的,它用于设置图像文件的路径。 实验参考程序 留言

第9章习题解答

第9章思考题及习题9参考答案 一、填空 1. 扩展一片8255可以增加个并行口,其中条口线具有位操作功能; 答:3,8 2. 单片机扩展并行I/O口芯片的基本要求是:输出应具有功能;输入应具有 功能; 答:数据锁存,三态缓冲 3. 从同步、异步方式的角度讲,82C55的基本输入/输出方式属于通讯,选通输入/输出和双向传送方式属于通讯。 答:同步,异步 二、判断 ~ 1. 82C55为可编程芯片。对 2. 82C55具有三态缓冲器,因此可以直接挂在系统的数据总线上。错 3. 82C55的PB口可以设置成方式2。错 4.扩展I/O占用片外数据存储器的地址资源。对 5.82C55的方式1是无条件的输入输出方式。错 6.82C55的PC口可以按位置位和复位。对 7.82C55的方式0是无条件的输入输出方式。对 三、单选 1.AT89S52的并行I/O口信息有两种读取方法:一种是读引脚,还有一种是。 A.读CPU B. 读数据库 C. 读A累加器 D.读锁存器 # 答:D 2. 利用单片机的串行口扩展并行I/O接口是使用串行口的。 A.方式3 B. 方式2 C. 方式1 D. 方式0 答:D 3. 单片机使用74LSTTL电路扩展并行I/O接口,输入/输出用的74LSTTL芯片为。 A. 74LS244/74LS273 B. 74LS273/74LS244 C. 74LS273/74LS373 D. 74LS373/74LS273 答:A

4. AT89S52单片机最多可扩展的片外RAM为64KB,但是当扩展外部I/O口后,其外部RAM 的寻址空间将。 A. 不变 B. 变大 C. 变小 D.变为32KB * 答:C 四、编程 1.编写程序,采用82C55的PC口按位置位/复位控制字,将PC7置“0”,PC4置“1”(已知82C55各端口的地址为7FFCH~7FFFH)。 答:本题主要考察对82C55的C口的操作。其方式控制字的最高位为0时,低四位控装置对C口置复位。由题目可知方式控制寄存器的地址为7FFFH。 ORG 0H MAIN: MOV PTR,#7FFFH ;控制字寄存器地址7FFFH送DPTR MOV A,#0EH ;将PC7置0 MOVX @DPTR,A MOV A,#09H ;将PC4置1 MOVX @DPTR,A ! END 2.AT89S52单片机扩展了一片82C55,若把82C55的PB口用作输入,PB口的每一位接一个开关,PA口用作输出,每一位接一个发光二极管,请画出电路原理图,并编写出PB口某一位开关接高电平时,PA口相应位发光二极管被点亮的程序。 答:电路图可参见图9-10,PA口每一位接二极管的正极,二极管的负极接地。PB口每1位接一开关和上拉电阻,开关另一端直接接地。这样只需要将读到的PB口的值送给PA口就可以满足题目要求了。 ORG 0100H MIAN:MOV A,#B ;设置PA口方式0输出,PB口方式0输入 MOV DPTR,#0FF7FH ;控制口地址送DPTR MOVX @DPTR,A ;送方式控制字 MOV DPTR,#0FF7DH ;PB口地址送DPTR MOVX A,@DPTR ;读入开关信息 MOV DPTR,#0FF7CH ;PA口地址送DPTR : MOVX @DPTR,A ;PA口的内容送PB口点亮相应的二极管 END 五、简答 1.I/O接口和I/O端口有什么区别I/O接口的功能是什么 答:I/O端口简称I/O口,常指I/O接口电路中具有端口地址的寄存器或缓冲器。I/O接口是指单片机与外设间的I/O接口芯片;

最新第九章 西方经济学 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什么地方? 解答:第一,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第二,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2.试评论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定。 解答:第一,拍卖者假定意味着,在拍卖人最终喊出能使市场供求相等的价格以前,参与交易的人只能报出他们愿意出售和购买的数量,但不能据此进行实际的交易。只有当拍卖人喊出的价格恰好使得供求相等时,交易各方才可以实际成交。 第二,拍卖者假定是瓦尔拉斯均衡和现在的一般均衡论赖以成立的基础。 第三,很显然,拍卖者假定完全不符合实际。因此,以该假定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果容许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 3.试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福利经济学可以说是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配置资源的最优状态。 第二,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来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除了“是什么”的问题之外,西方经济学家还试图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即他们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这些便属于所谓规范经济学的内容。 第三,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具体来说,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4.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解答:第一,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 5.为什么说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解答:第一,交换的最优只是说明消费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的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两者的简单并列只是说明消费和生产分开来看时各自独立地达到了最优,但并不能说明,当将交换和生产综合起来看时,也达到了最优。 第二,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是要将交换和生产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讨论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高等数学 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习题九 1. 求函数u =xy 2+z 3-xyz 在点(1,1,2)处沿方向角为 πππ ,,343αβγ=== 的方向导数。 解: (1,1,2)(1,1,2) (1,1,2)cos cos cos u u u u y l x z αβγ ????=++???? 22(1,1,2)(1,1,2)(1,1,2)πππ cos cos cos 5.(2)()(3)343xy xz y yz z xy =++=--- 2. 求函数u =xyz 在点(5,1,2)处沿从点A (5,1,2)到B (9,4,14)的方向导数。 解: {4,3,12},13.AB AB == u u u r u u u r AB u u u r 的方向余弦为 4312cos ,cos ,cos 131313αβγ= == (5,1,2)(5,1,2)(5,1,2)(5,1,2)(5,1,2)(5,1,2)2105u yz x u xz y u xy z ?==??==??==? 故4312982105. 13131313u l ?=?+?+?=? 3. 求函数22221x y z a b ??=-+ ??? 在点处沿曲线22 2 21x y a b +=在这点的内法线方向的方向导 数。 解:设x 轴正向到椭圆内法线方向l 的转角为φ,它是第三象限的角,因为 2222220,x y b x y y a b a y ''+==- 所以在点 处切线斜率为 2.b y a a ' ==- 法线斜率为 cos a b ?= . 于是tan sin ??== ∵2222,, z z x y x a y b ??=-=-??

模拟电子技术第九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九章功率放大电路 自测题 一、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空内。只需填入A、B或C。 (1)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是在输入电压为正弦波时,输出基本不失真情况下,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 A.交流功率B.直流功率C.平均功率(2)功率放大电路的转换效率是指。 A.输出功率与晶体管所消耗的功率之比 B.最大输出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之比 C.晶体管所消耗的功率与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之比 (3)在OCL乙类功放电路中,若最大输出功率为1W,则电路中功放管的集电极最大功耗约为。 A.1W B.C. (4)在选择功放电路中的晶体管时,应当特别注意的参数有。 A.βB.I C M C.I C B O D.B U C E O E.P C M F.f T (5)若图所示电路中晶体管饱和管压降的数值为│U C E S│,则最大输出功率P O M=。

A. L 2 CES CC 2 ) ( R U V- B. L 2 CES CC ) 2 1 ( R U V- C. L 2 CES CC 2 ) 2 1 ( R U V- 图 解:(1)A (2)B (3)C (4)B D E (5)C 二、电路如图所示,已知T1和T2的饱和管压降│U C E S│=2V,直流功耗可忽略不计。 图 回答下列问题: (1)R3、R4和T3的作用是什么

(2)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输出功率P o m 和电路的转换效率η各为多少 (3)设最大输入电压的有效值为1V 。为了使电路的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值达到16V ,电阻R 6至少应取多少千欧 解:(1)消除交越失真。 (2)最大输出功率和效率分别为 %8.694πW 162)(CC CES CC L 2 CES CC om ≈-?= =-= V U V R U V P η (3)电压放大倍数为 3.1113.1121 6i omax ≈+=≈=R R A U U A u u && R 1=1k Ω,故R 5至少应取 k Ω。 习 题 分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凡对者在括号内打“√”,凡错者在括号内打“×”。 (1)在功率放大电路中,输出功率愈大,功放管的功耗愈大。( ) (2)功率放大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是指在基本不失真情况下,负载上可能获得的最大交流功率。( ) (3)当OCL 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为1W 时,功放管的集电极最大耗散功率应大于1W 。( ) (4)功率放大电路与电压放大电路、电流放大电路的共同点是

第九章习题详解

习题9 选择题 (1)正方形的两对角线处各放置电荷Q,另两对角线各放置电荷q,若Q所受到合力为零, 则Q与q的关系为:() (A)Q=-23/2q (B) Q=23/2q (C) Q=-2q (D) Q=2q [答案:A] (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没有净电荷; (B)若高斯面内没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为零; (C)若高斯面上的电场强度处处不为零,则该面内必定有电荷; (D)若高斯面内有电荷,则该面上的电场强度必定处处不为零。 [答案:A] (3)一半径为R的导体球表面的面点荷密度为σ,则在距球面R处的电场强度() (A)σ/ε0 (B)σ/2ε0 (C)σ/4ε0 (D)σ/8ε0 [答案:C] (4)在电场中的导体内部的() (A)电场和电势均为零;(B)电场不为零,电势均为零; (C)电势和表面电势相等;(D)电势低于表面电势。 [答案:C] 填空题 (1)在静电场中,电势梯度不变的区域,电场强度必定为。 [答案:零] (2)一个点电荷q放在立方体中心,则穿过某一表面的电通量为,若将点电荷由中 心向外移动至无限远,则总通量将。 [答案:q/6ε0, 将为零] (3)电介质在电容器中作用(a)——(b)——。 [答案:(a)提高电容器的容量;(b) 延长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4)电量Q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的球体内,则球内球外的静电能之比。 [答案:1:5] 电量都是q的三个点电荷,分别放在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试问:(1)在这三角形的中心放一个什么样的电荷,就可以使这四个电荷都达到平衡(即每个电荷受其他三个电荷的库仑力之和都为零)?(2)这种平衡与三角形的边长有无关系? 解: 如题图示 (1) 以A处点电荷为研究对象,由力平衡知:q 为负电荷

信息论习题

信息理论基础习题集【考前必看】 一、判断: 1、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自信息量都是0 。 2、自信息量是p(x i)的单调递减函数。 3、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自信息和信源熵都具有非负性。 4、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自信息和信源熵都是一个确定值。 5、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联合自信息量和条件自信息量都是非负的和单调递减的 6、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和联合自信息量之间有如下关系: 7、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和互信息量之间有如下关系:8当随机变量X和丫相互独立时,条件熵等于信源熵。 9、当随机变量X和丫相互独立时,I (X; Y) =H (X)。 10、信源熵具有严格的下凸性。 11、平均互信息量1(X;Y)对于信源概率分布p(X i)和条件概率分布p(y j/x i) 都具有凸函数性。 12、m阶马尔可夫信源和消息长度为m 的有记忆信源,其所含符号的依赖关系相同。 13、利用状态极限概率和状态一步转移概率来求m 阶马尔可夫信源的极限熵。 14、定长编码的效率一般小于不定长编码的效率。 15、信道容量C是I (X;丫)关于p (X)的条件极大值。 16、离散无噪信道的信道容量等于log2n,其中n是信源X的消息个数。 17、信道无失真传递信息的条件是信息率小于信道容量。 18、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即:选择某一信源的概率分布(p (X),使信道所能传送的信息率的最大值。 19、信源的消息通过信道传输后的误差或失真越大,信宿收到消息后对信源存在的不确定性就越小,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小。 20、率失真函数对允许的平均失真度具有上凸性。 21、信源编码是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的编码。 22、信源编码通常是通过压缩信源的冗余度来实现的。 23、离散信源或数字信号的信源编码的理论基础是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24、一般情况下,哈夫曼编码的效率大于香农编码和费诺编码。 25、在编m (m>2)进制的哈夫曼码时,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概率为0的码字,以使平均码长最短。 26、对于BSC信道,信道编码应当是一对一的编码,因此,消息m的长度等于码字 c 的长度。 27、汉明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 28、循环码也是一种线性分组码。

高等数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习题九 1. 求函数u=xy2+z3-xyz在点(1,1,2)处沿方向角为的方向导数。 解: 2. 求函数u=xyz在点(5,1,2)处沿从点A(5,1,2)到B(9,4,14)的方向导数。 解: 的方向余弦为 故 3. 求函数在点处沿曲线在这点的内法线方向的方向导数。 解:设x轴正向到椭圆内法线方向l的转角为φ,它是第三象限的角,因为 所以在点处切线斜率为 法线斜率为. 于是 ∵ ∴ 4.研究下列函数的极值: (1)z=x3+y3-3(x2+y2); (2)z=e2x(x+y2+2y); (3)z=(6x-x2)(4y-y2); (4)z=(x2+y2); (5)z=xy(a-x-y),a≠0. 解:(1)解方程组 得驻点为(0,0),(0,2),(2,0),(2,2). z xx=6x-6, z xy=0, z yy=6y-6 在点(0,0)处,A=-6,B=0,C=-6,B2-AC=-36<0,且A<0,所以函数有极大值z(0,0)=0.在点(0,2)处,A=-6,B=0,C=6,B2-AC=36>0,所以(0,2)点不是极值点. 在点(2,0)处,A=6,B=0,C=-6,B2-AC=36>0,所以(2,0)点不是极值点. 在点(2,2)处,A=6,B=0,C=6,B2-AC=-36<0,且A>0,所以函数有极小值z(2,2)=-8. (2)解方程组 得驻点为. 在点处,A=2e,B=0,C=2e,B2-AC=-4e2<0,又A>0,所以函数有极小值. (3) 解方程组 得驻点为(3,2),(0,0),(0,4),(6,0),(6,4).

Z xx=-2(4y-y2), Z xy=4(3-x)(2-y) Z yy=-2(6x-x2) 在点(3,2)处,A=-8,B=0,C=-18,B2-AC=-8×18<0,且A<0,所以函数有极大值z(3,2)=36.在点(0,0)处,A=0,B=24,C=0,B2-AC>0,所以(0,0)点不是极值点. 在点(0,4)处,A=0,B=-24,C=0,B2-AC>0,所以(0,4)不是极值点. 在点(6,0)处,A=0,B=-24,C=0,B2-AC>0,所以(6,0)不是极值点. 在点(6,4)处,A=0,B=24,C=0,B2-AC>0,所以(6,4)不是极值点. (4)解方程组 得驻点P0(0,0),及P(x0,y0),其中x02+y02=1, 在点P0处有z=0,而当(x,y)≠(0,0)时,恒有z>0, 故函数z在点P0处取得极小值z=0. 再讨论函数z=u e-u 由,令得u=1, 当u>1时,;当u<1时,, 由此可知,在满足x02+y02=1的点(x0,y0)的邻域内,不论是x2+y2>1或x2+y2<1,均有 . 故函数z在点(x0,y0)取得极大值z=e-1 (5)解方程组 得驻点为 z xx=-2y, z xy=a-2x-2y, z yy=-2x. 故z的黑塞矩阵为 于是 易知H(P1)不定,故P1不是z的极值点, H(P2)当a<0时正定,故此时P2是z的极小值点,且, H(P2)当a>0时负定,故此时P2是z的极大值点,且. 5. 设2x2+2y2+z2+8xz-z+8=0,确定函数z=z(x,y),研究其极值。 解:由已知方程分别对x,y求导,解得 令解得, 将它们代入原方程,解得. 从而得驻点. 在点(-2,0)处,B2-AC<0,因此函数有极小值z=1. 在点处,B2-AC<0,函数有极大值. 6. 在平面xOy上求一点,使它到x=0,y=0及x+2y-16=0三直线距离的平方之和为最小。 解:设所求点为P(x,y),P点到x=0的距离为|x|,到y=0的距离为|y|,到直线x+2y-16=0的距离为

第九章 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选项中不能正确把cl定义成结构体变量的是( ) A)typedef struct B)struct color cl { int red; { int red; int green; int green; int blue; int blue; } COLOR; COLOR cl; }; C)struct color D)struct { int red; { int red; int green; int green; int blue; int blue; } cl; } cl; 2.有以下说明和定义语句 struct student { int age; char num[8];}; struct student stu[3]={{20,"200401"},{21,"200402"},{10\9,"200403"}}; struct student *p=stu; 以下选项中引用结构体变量成员的表达式错误的是( ) A) (p++)->num B)p->num C)(*p).num D)stu[3].age 3.有以下结构体说明、变量定义和赋值语句 struct STD {char name[10]; int age; char sex; }s[5],*ps; ps=&s[0]; 则以下scanf函数调用语句中错误引用结构体变量成员的是( )。 A)scanf(“%s”,s[0].name); B)scanf(“%d”,&s[0].age); C)scanf(“%c”,&(ps->sex)); D)scanf(“%d”,ps->age); 4.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以通过typedef增加新的类型 B)可以用typedef将已存在的类型用一个新的名字来代表 C)用typedef定义新的类型名后,原有类型名仍有效 D)用typedef可以为各种类型起别名,但不能为变量起别名 5.有以下程序段()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next; } *NODE; NODE p;

第九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九章练习题及答案 录入: 第九章资本结构与杠杆原理 一、单选 1、某公司经营杠杆系数为 1.5,财务杠杆系数为 1.8,该公司目前每股收益为2元,若使销售量增加20%,则每股收益将增长为(A)元。 A.3. 08B.0. 54C.1. 08D.5.4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每股收益增长率/销售量增长率= 1.8× 1.5= 2.7,由此可知,每股收益增长率= 2.7×20%=54%,答案为2×(1+54%)= 3.08(元)。 2.某公司当期利息全部费用化,其已获利息倍数为3,则该公司的财务杠杆系数是()。

A.1.25 B.1.5 C.1.33 D.1.2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3,息税前利润=3×利息费用,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3×利息费用/(3×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1.5。 3.关于总杠杆系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能够起到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综合作用 B.能够表达企业边际贡献与税前利润的关系 C.能够估计出销售变动对每股收益造成的影响 D.总杠杆系数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总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财务杠杆系数=边际贡献/税前利润=每股利润变动率/销售量变动率。总杠杆系数越大,不一定说明企业经营风险越大。经营杠杆系数越大,说明企业经营风险越大。 4.认为负债比率越高,企业价值越大的是()。 A.净收益理论 B.营业收益理论 C.传统理论

【参考答案】A 5.在最佳资本结构下()。 A.资本成本最低 B.每股收益最高 C.经营风险最小 D.财务风险最低 【参考答案】A 6.企业财务风险的承担者应是( C ) A.优先股股东 B.债权人 C.普通股股东 D.企业经理人 7.如果企业存在固定成本,在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不变,只有销售量变动的情况下,则(A) A.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一定大于销售量变动率 B.息税前利润变动率一定小于销售量变动率 C.边际贡献变动率一定大于销售量变动率 D.边际贡献变动率一定小于销售量变动率 8.经营杠杆产生的原因是企业存在( A ) A.固定营业成本

教育技术习题2

现代教育技术导论 (1) 网络课程强调以()为中心,侧重于学习情境、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活动的设计。 A:学习者B:教师 C:媒体D:网络 (2) 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变革有:学习空间与方式的变革、()、教学过程要素关系的转变、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 A:教育过程与内容的变革B:教学方式与内容的变革 C: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变革D:教学空间与方式的变革 (3) 着重营造网络协作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的是()网络课程。 A:课堂授课型B:自主学习型 C:协作性D:小组合作型 (4) 声音的数字化是通过对声音信号进行()、量化和编码来实现的 A:收集B:采样 C:分辨D:测量 (5) 以下选项中,LanStar 不适用的操作系统是()。 A:Windows 98 B:Windows 2000 C:Linux D:Windows 2003 (6) 专题学习网站的特点:网站的专题性、对象的特定性、()、功能的综合性。 A:内容的可行性B:内容的整合性 C:内容的科学性D:内容的完整性 (7) 下面的()不属于网络课程的形式。 A:课堂授课型B:自主学习型 C:协作探究型D:互动教学型 (8) 常用的图像搜索方法:基于图像分类的搜索、()、基于关键字的搜索。 A:基于图像内容的搜索B:基于图像技巧的搜索 C:基于图像结构的搜索D:基于图像类型的检索 (9) 能帮助学习者在课下复习所学知识,解答学习者的疑问,检查学习效果,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课件类型是()。A:自主学习型课件B:自测辅导型课件 C:互动教学型课件D:小组学习型课件 (10) 下列()文件不是声音文件。 A:*.MP3 B:*.WAV C:*.WMA D:*.BMP

分析化学第9章课后习题

第九章思考题与习题 1.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是什么? 答:要求沉淀要完全、纯净。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溶解度要小]纯净、易于过滤和洗涤。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沉淀的组分必须符合一定的化学式、足够的化学稳定性、尽可能大的分子量。 2.解释下列名词: 沉淀形式,称量形式,固有溶解度,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聚集速度,定向速度,共沉淀现象,后沉淀现象,再沉淀,陈化,均匀沉淀法,换算因数。答:沉淀形式:往试液中加入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沉淀出来,所得沉淀称为沉淀形式。 称量形式:沉淀经过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之后所得沉淀。 固有溶解度:难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以分子状态或离子对状态存在的浓度。 同离子效应: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入与沉淀组分相同的离子,以增大构晶离度,使沉淀溶解度减小的效应。 盐效应:由于强电解质盐类的存在,引起沉淀溶解度增加的现象。 酸效应:溶液的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 配位效应:溶液中存在能与沉淀构晶离子形成配位化合物的配位剂时,使沉淀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聚集速度:沉淀形式过程中,离子之间互相碰撞聚集成晶核,晶核再逐渐长大成为沉淀的微粒,这些微粒可以聚集为更大的聚集体。这种聚集过程的快慢,称为聚集速度。 定向速度:构晶离子按一定的晶格排列成晶体的快慢,称为定向速度。 共沉淀现象:在进行沉淀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 后沉淀现象:当沉淀析出后,在放置过程中,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漫漫在沉淀表面上析出的现象。 再沉淀:将沉淀过滤洗涤之后,重新溶解,再假如沉淀剂进行二次沉淀的过程。 成化:亦称熟化,即当沉淀作用完毕以后,让沉淀和母液在一起放置异端时间,称为陈化。 均匀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使加入沉淀不能立刻与被测离子生成沉淀,然后通过一种化学反应使沉淀从溶液中慢慢地均匀的产生出来,从而使沉淀在整个溶液人中缓慢地、均匀地析出。这种方法成为均匀沉淀法。 换算因数:被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沉淀形式摩尔质量之比,他是一个常数。若分子、分母中主体元素的原子数不相等,应乘以适当的系数,这一比值称为“换算因数”,亦称“化学因数”。 3.活化积、浓度积、条件浓度积有何区别? 答:活度积:在一定温度下,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各构晶离子活度的乘积为一个常数。此常数称为活度积常数,简称活度积,用K ap表示之。 浓度积:在在一定温度下,难溶化合物的饱和溶液中各构晶离子浓度的乘积为一个常数。此常数称为浓度积常数,简称浓度积,用K sp表示之。 当溶液中离子强度很小时,K ap=K sp若溶液中离子强度大时,则两者不相等,而是K ap 小于K sp。 4.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主要有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和配位效应。此外还有温度、溶剂、沉淀颗粒的大小和沉淀的结构等。

信息论习题

信息理论基础习题集【考前必看】 一、 判断: 1、 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的自信息量都是0 。 2、 自信息量是)(i x p 的单调递减函数。 3、 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自信息和信源熵都具有非负性。 4、 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自信息和信源熵都是一个确定值。 5、单符号离散信源的联合自信息量和条件自信息量都是非负的和单调递减的 6、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和联合自信息量之间有如下关系: 7、自信息量、条件自信息量和互信息量之间有如下关系: 8、当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时,条件熵等于信源熵。 9、当随机变量X 和Y 相互独立时,I (X ;Y )=H (X ) 。 10、信源熵具有严格的下凸性。 11、平均互信息量I (X ;Y )对于信源概率分布p (x i )和条件概率分布p (y j /x i ) 都具有凸函数性。 12、m 阶马尔可夫信源和消息长度为m 的有记忆信源,其所含符号的依赖关 系相同。 13、利用状态极限概率和状态一步转移概率来求m 阶马尔可夫信源的极限熵。 14、定长编码的效率一般小于不定长编码的效率。 15、信道容量C 是I (X ;Y )关于p (x i )的条件极大值。 16、离散无噪信道的信道容量等于log 2n ,其中n 是信源X 的消息个数。 17、信道无失真传递信息的条件是信息率小于信道容量。 18、最大信息传输速率,即:选择某一信源的概率分布(p (x i )),使信道所 能传送的信息率的最大值。 19、信源的消息通过信道传输后的误差或失真越大,信宿收到消息后对信源 存在的不确定性就越小,获得的信息量就越小。 20、率失真函数对允许的平均失真度具有上凸性。 21、信源编码是提高通信有效性为目的的编码。 22、信源编码通常是通过压缩信源的冗余度来实现的。 23、离散信源或数字信号的信源编码的理论基础是限失真信源编码定理。 24、一般情况下,哈夫曼编码的效率大于香农编码和费诺编码。 25、在编m (m>2)进制的哈夫曼码时,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概率为0的码 字,以使平均码长最短。 26、对于BSC 信道,信道编码应当是一对一的编码,因此,消息m 的长度等 于码字c 的长度。 27、汉明码是一种线性分组码。 28、 循环码也是一种线性分组码。

物理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九章

物理化学习题解答(九) 习题p109~116 1解: (1) Pt︱H2(p H2)︱HCl(a)︱Cl2(p Cl2)︱Pt 正极:Cl2(p Cl2)+ 2e-→2Cl-(a) 负极:H2(p H2) –2e-→2H+(a) 电池反应:H2(p H2) + Cl2(p Cl2)==2HCl(a) (2) Pt︱H2(p H2)︱H+(a H+)‖Ag+(a Ag+)︱Ag(s) 正极:Ag+(a Ag+)+ e-→Ag(s) 负极:H2(p H2) –2e-→2H+(a H+) 电池反应:H2(p H2) + Ag+(a Ag+)==2H+(a H+)+ Ag(s) (3) Ag(s)︱AgI(s)︱I-(a I-)‖Cl-(a Cl-)︱AgCl(s)︱Ag(s) 正极:AgCl(s) + e-→Ag(s) + Cl-(a Cl-) 负极:Ag(s) + I-(a I-)– e-→AgI(s) 电池反应:AgCl(s) + I-(a I-)==AgI(s) + Cl-(a Cl-) (4) Pb(s)︱PbSO4(s)︱SO42-(a SO42-)‖Cu2+(a Cu2+)︱Cu(s) 正极:Cu2+(a Cu2+) + 2e-→Cu(s) 负极:Pb(s) + SO42-(a SO42-)–2e-→PbSO4(s)

电池反应:Pb(s) + Cu2+(a Cu2+) + SO42-(a SO42-)==PbSO4(s) + Cu(s) (5) Pt︱H2(p H2)︱NaOH(a)︱HgO(s)︱Hg(l) 正极:HgO(s) + H2O (l)+ 2e-→Hg(l) + 2OH-(a OH-) 负极:H2(p H2)+ 2OH-(a OH-) –2e-→2H2O(l) 电池反应:HgO(s) + H2(p H2)==Hg(l)+H2O(l) (6) Pt︱H2(p H2)︱H+(a H+)︱Sb2O3(s)︱Sb(s) 正极:Sb2O3(s) + 6H+(a H+)+ 6e-→2Sb(s) + 3H2O(l) 负极:H2(p H2) –2e-→2H+(a H+) 电池反应:Sb2O3(s) + 3H2(p H2) ==2Sb(s) + 3H2O(l) (7) Pt︱Fe3+(a1),Fe2+(a2)‖Ag+(a Ag+)︱Ag(s) 正极:Ag+(a Ag+)+ e-→Ag(s) 负极:Fe2+(a2) – e-→ Fe3+(a1) 电池反应:Ag+(a Ag+) + Fe2+( a2)==Fe3+( a1)+Ag(s) (8) Na(Hg)(a am)︱Na+(a Na+)‖OH-(a OH-)︱HgO(s)︱Hg(l)

模电第九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九章习题参考答案 注:习题9.1、9.3、9.4、9.8和9.9都略有改动。 9.1分别判断图9.42所示各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并简述理由。 解:注:该题各图改为 C O u ()a () b 2 O u () c (a )不能振荡。在1T 的栅极断开反馈回路,加极性为正的信号,则由2T 射极反馈得到的信号极性为负,不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b )不能振荡。虽然电路能够满足相位平衡条件,但是电路中放大电路的放大系数等于1,故不能同时满足幅度平衡条件。 (c )可能振荡。在1T 的栅极断开反馈回路,加极性为正的信号,则由2T 集电极反馈得到的信号极性为正,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9.2解: (a )原边线圈上端和副边线圈上端为同名端; (b )原边线圈下端和副边线圈下端为同名端; (c )原边线圈上端和副边线圈下端为同名端; (d )原边线圈左端和副边线圈右端为同名端。 9.3分别判断图9.44所示各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并简述理由。 注:该题各图改为

0.01 V +3 C CC V +()a () b () c () d CC V +1 C 3 (a )可能振荡。在晶体管射极断开反馈回路,加极性为正的信号,则由1C 反馈得到的信号极性为正,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b )不能振荡。在晶体管基极断开反馈回路,加极性为正的信号,则由1C 反馈得到的信号极性为负,不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c )可能振荡。在晶体管射极断开反馈回路,加极性为正的信号,则由2N 反馈得到的信号极性为正,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d )不能振荡。在晶体管基极断开反馈回路,加极性为正的信号,则由2N 反馈得到的信号极性为负,不满足振荡的相位平衡条件。 9.4已知RC 振荡器如图9.45所示,已知215k ΩR =,3410k ΩR R ==,1215pF C C ==。求: (1)振荡频率0f ; (2)1R 的取值范围。 解: (1)频率03142 11 1kHz 22f R C R C ππ= =≈ (2)由放大倍数21 13R A R =+> ,得到1 7.5k R <Ω。 9.5解: 由题01 1kHz 2f RC π= =,其中0.03μF C =,得 5.3k ΩR ≈。设计电路如图9.1所示,其中2R 为负温度系

微积分(曹定华)(修订版)课后题答案第九章习题详解

第9章 习题9-1 1. 判定下列级数的收敛性: (1) 11 5n n a ∞ =?∑(a >0); (2) ∑∞ =-+1 )1(n n n ; (3) ∑∞ =+1 31 n n ; (4) ∑∞ =-+12)1(2n n n ; (5) ∑∞ =+11ln n n n ; (6) ∑∞ =-12)1(n n ; (7) ∑∞ =+1 1 n n n ; (8) 0(1)21n n n n ∞ =-?+∑. 解:(1)该级数为等比级数,公比为1a ,且0a >,故当1 ||1a <,即1a >时,级数收敛,当1 | |1a ≥即01a <≤时,级数发散. (2 ) (1n S n =++ ++ 1= lim n n S →∞ =∞ ∴ 1 n ∞ =∑发散. (3)113 n n ∞ =+∑是调和级数11n n ∞=∑去掉前3项得到的级数,而调和级数11 n n ∞ =∑发散,故原 级数 11 3 n n ∞ =+∑发散. (4) 1112(1)1(1)22 2n n n n n n n ∞ ∞-==?? +--=+ ???∑∑ 而1112 n n ∞ -=∑,1(1)2m n n ∞ =-∑是公比分别为1 2的收敛的等比级数,所以由数项级数的基本性质

知111(1)2 2n n n n ∞ -=??-+ ???∑收敛,即原级数收敛. (5) ln ln ln(1)1 n n n n =-++ 于是(ln1ln 2)(ln 2ln 3)[ln ln(1)]n S n n =-+-+-+ ln1ln(1)ln(1)n n =-+=-+ 故lim n n S →∞ =-∞,所以级数 1 ln 1 n n n ∞ =+∑发散. (6) 2210,2n n S S +==- ∴ lim n n S →∞ 不存在,从而级数 1 (1) 2n n ∞ =-∑发散. (7) 1 lim lim 10n n n n U n →∞ →∞+==≠ ∴ 级数 1 1 n n n ∞ =+∑发散. (8) (1)(1)1 , lim 21212 n n n n n n U n n →∞--==++ ∴ lim 0n x U →∞≠,故级数1 (1)21n n n n ∞ =-+∑发散. 2. 判别下列级数的收敛性,若收敛则求其和: (1) ∑∞ =??? ??+13121n n n ; (2) ※ ∑∞ =++1)2)(1(1n n n n ; (3) ∑∞ =?1 2sin n n n π ; (4) 0πcos 2n n ∞ =∑. 解:(1)1111, 23n n n n ∞ ∞==∑∑都收敛,且其和分别为1和12,则1112 3n n n ∞ =?? + ???∑收敛,且 其和为1+ 12=3 2 . (2) 11121(1)(2)212n n n n n n ??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