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年3月29日城固县第十六届人民

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我县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按照中省市“十二五”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城固实际,编制本规划纲要。本纲要描绘了今后五年城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全县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一、城固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成功克服汶川大地震、暴雨、洪涝等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为我县“十二五”快速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77.53亿元,年均增长13.7%;地方财政收入9271万元,年均增长2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26亿元,年均增长38%,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45亿元。

图1-1 城固县“十一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图1-2 城固县“十一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情况

图1-3 城固县“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二)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产业水平不断提升

“十一五”末,全县三产比重由“十五”末31.5:31.2:37.3调整为32.4:32.3:35.3。

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荣获“中国柑桔之乡”、“全国生猪基地县”、“陕西果业十强县”、“全国粮油生产先进县”、“全省一村一品先进县”等称号。通过结构调整,已形成粮、油、桔、猪、药、菜、茶、蚕桑、水产养殖九大主导产业。“十一五”末,全县农业总产值完成42.64亿元,年均增长18.7%;粮油总产量达18.1万吨;柑桔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10万亩柑桔顺利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基地认证;生猪饲养量109万头,出栏68.9万头;蔬菜复种17.6万亩;以元胡、乌药、黄姜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15.1万亩;茶园面积3.86万亩;大鲵驯养繁殖40万尾,成为全国最大的大鲵养殖基地。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78.38亿元,年均增长16.1%,其中县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4亿元。现已形成装备制造、建材、化工、医药、绿色食品、矿产加工、纺织、能源加工八大产业22个门类的工业体系,柳林航空工业园区、三合循环经济园区和五郎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我县荣获“全省工业化发展单项奖”称号。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十一五”末,第三产业增加值达27.4亿元,年均增长16.4%。商贸物流网络不断完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7.79亿元,年均增长18.9%。文化旅游业实现突破发展,获得“陕西省旅游强县”荣誉称号,连续三年成功举办桔子花节和柑桔旅游文化节,“张骞故里〃神奇桔乡”品牌效应日益显著,形成了以桔园景区生态观光游、南沙湖景区休闲度假游、张骞纪念馆文化观光游为主的三条旅游精品线路。2010年,全县接待游客96.4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4亿元。

(三)基础建设步伐加快,城乡面貌显著改观

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4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4万人,城市主干道长度32公里,排水管网长度42公里。城市供水规模不断扩大,建成日供水能力3万吨自来水厂2个;实施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成张骞文化广场和博望绿化

广场,“省级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通过考核验收,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2%。

交通建设再创历史新高。“十一五”期间,全县交通建设投资达7亿元,建设公路347条共计1223公里。其中,投入资金3.46亿元,建成14条266公里县乡公路以及西河桥、堰沟桥、南沙河桥等5座550延米的大中桥梁,投资8200万元建成通达工程72条411公里,投资2.73亿元建设通村水泥路261条546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729公里。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建成各类水利工程7268处,各类渠道总长1435公里。完成震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4处,农田灌溉面积达到23.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平方公里,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

广电通讯发展迅速。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无线基站、光缆传输工程、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站建设不断推进,建设山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项目40个自然村,安装设备9939套;城乡有线电视用户5.5万户,全县广播覆盖率达到97.9%,电视网络覆盖率达到97.8%。

(四)招商引资成绩喜人,重点项目规模扩大

“十一五”时期,全县招商引资项目共165个,总投资81.4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95亿元。实施重大建设项目133个,实际完成投资60.8亿元,是“十五”期间的6.2倍。重点实施马家沟水电站、白云制药公司GMP达标

改造、张骞丝绸厂农产品深加工、高硼硅玻璃拉管及相关制品生产、生物柴油提取、振华公司双烯下游产品扩建、秸秆生物饲料等工业项目70个,涉农建设项目17个,科教文卫项目16个,城市基础设施项目15个,交通类项目15个。项目建设有力拉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五)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保障日臻完善

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十一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25元,年均增长19.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898元,年均增长18.6%,分别是2005年的2.44倍和2.35倍。教育事业稳固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全县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社保体系逐步健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医保等五种保险累计参保85129人,较“十五”末净增31375人,增长5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3.14%。建设廉租房4.67万平方米,解决120户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难。扶贫救灾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县城市4554户8161人和农村11181户31787人低保对象得到低保救助,1.8万灾民得到有效救助,678户贫困户进行了异地搬迁,使2918人脱离恶劣的生存环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3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劳务输出成效显著。农村劳动力年均转移就业10.8万人,累计创收45.3亿元。计生工作保持平稳。

荣获“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4‰以内。科技水平逐年提高。五年组织实施中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59项,申报专利139件,获得授权专利42件,取得科技成果36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2项,县科技进步奖16项。

(六)生态建设明显加强,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十一五”末,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与“十五”末相比下降20%,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控制3982吨、2745吨,实现总量控制目标,圆满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中心城区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浓度年均值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造林绿化步伐加快,森林资源稳步增长,森林覆盖率达65.4%,比2005年净增3.3个百分点。

(七)精神文明得到加强,法制建设成果显著

五年来,全县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深化,爱国主义、形势政策、理论学习和爱家乡思想教育凝聚了全县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蓬勃开展,累计创建成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单位12个,市级文明单位36个,县级文明单位45个,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县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改进,道德素质和文明素质明显提升。全县“三级联创”水平有序提高、“依法

治县”得到有效贯彻,民主法制建设有序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被命名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和“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

总体来看,“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困难:经济总量不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处于产业化初级阶段,重大产业类项目偏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文化、旅游等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创新意识不强,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缺乏,加快发展任务迫切;城镇化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维护稳定任务还很艰巨。这些问题需要在“十二五”期间加以克服和解决。

二、城固县“十二五”发展环境与趋势

“十二五”及今后更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促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强,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我县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环境。

(一)发展机遇

综合分析,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六大机遇”:

1、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

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对西部地区政策转向基础设施投资和产业发展并重的阶段,强调要帮助包括秦巴山区在内的7个贫困片区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之路,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西成高速铁路、柳林军民合用机场、阳安复线扩能改造等重点项目将顺利推进,资金、项目与发展政策的支持为我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

新的发展机遇。

2、汉中“双百”城市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时期,根据汉中“双百”城市发展战略,城固撤县设区,作为汉中市两个副核心之一。随着汉中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柳林航空新城建设,我县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将大幅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我县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带来新机遇。

3、消费需求转变带来的机遇。

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经突破4000美元,居民消费需求加快向旅游、休闲娱乐转变。为我县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陕南和关中为辐射范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开展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区域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农业产业化大县提供了机遇。

4、航空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我国航空产业处于黄金发展时期,根据《陕西航空产业2008-2020年发展专项规划》,柳林航空工业园区是陕西省构建的“一基地五园区”航空产业格局中重要的航空装备制造园区。中航工业与省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提出:将陕飞打造成中型运输机、特种机研发基地。这为我县以柳林航空工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壮大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利机遇。

5、张骞墓申遗带来的机遇。

推进张骞墓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扩大对外宣传,提升城固对外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为全县招商引资、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有利机遇。

6、镇巴油气资源开发带来的机遇。

随着镇巴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市上提出合理布局油气石化产业、打造陕南油气石化产业基地的战略。为我县发挥区位优势,发展天然气初级加工和精深加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实现经济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二)发展优势

我县发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我县距省会西安212公里,距汉中市区28公里。阳安铁路穿境而过,可直达北京、上海、武汉、青岛、成都、广

州等大中城市。西汉(西安—汉中)、十天(十堰—天水)高速公路交汇相通、108国道、316国道与境内70余条通乡公路联通成网,境内有军民两用机场,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相互配合的便捷立体交通网络,是陕、甘、川毗邻地区的重要物资聚散地。

2、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20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藏。汉白玉石、硅石、蓝晶石、钾长石、花岗石等储量大、品位高,极具工业开采价值。

水量资源丰富,全县水资源总量11.57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2.6万千瓦,水资源可开发量9.3万千瓦,能为全县农业灌溉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中药材资源种类多、分布广,素有“天然药库”之美誉,是全国著名产药带之一。全县具有采挖收购价值的野生药材资源品种有10类530多种,目前常年收购的约230种,仅元胡种植面积达到5.5万亩,产量达到5000吨(干),占全国元胡总量的60%以上。

旅游资源丰富,现有桔园生态观光园、南沙湖风景区2处3A级景区,并有张骞纪念馆、湑水河生态水景区、地母庙、五门堰景区等一批极具开发价值的旅游景区。

3、山川秀美,生态环境优良。

我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被繁茂,县城空气质量达到功能区Ⅱ级标准,桔园、南沙湖、张骞纪念馆三大景区分别列入全省最美生态景区、山水景区、历史文化景区,是投资、居住、生态旅游的理想之地。

4、基础坚实,发展前景广阔。

我县粮油、柑桔、生猪、中药材、蔬菜、水产养殖、区域特色等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以柑桔为主的果业和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享有“中国柑桔之乡”和“全国生猪基地县”称号。化工、轻纺、建材、食品、医药、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较快,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陕飞公司、燎原公司等大中型航空装备企业落户柳林航空工业园。振华生物公司、白云公司、天然谷公司等生物医药企业发展迅速,培育了城化公司、酒业公司、丰泰纺织等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骨干企业。

(三)面临挑战

“十二五”期间,我县发展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1、区域产业趋同,同质竞争日趋激烈。

我县与周边各县区产业重点趋同、发展环境相似,各县区之间资金、技术、项目以及人才等资源争夺加剧,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为我县快速发展带来较大挑战。

2、资源瓶颈凸显,生态保护任务艰巨。

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成为发展趋势,国家节能减排目标明确,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提出了较高的环保要求,使我县发展所需资金、土地和环境约束日益刚性化,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因素增加,可持续发展压力大。

3、二元结构突出,协调发展挑战较大。

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未根本改变,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资源分布不合理等社会问题依然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任务仍很艰巨。

综上所述,“十二五”期间,我县机遇与挑战并存,全县上下要强化机遇意识,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抢抓重大机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谱写城固富民强县新篇章。

三、“十二五”发展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富民强县”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思想大解放、创业大气魄、落实大举措、发展大突破”为动力,始终把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建设的主攻地位,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农业产业化大县、旅游名县、城镇化名县”的总体战略。着力调整经济结构,注重发展循环经济,壮大特色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信息化进

程,打造一流航空产业园,深化各项改革,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构建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生态美好的和谐城固,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科学规划,实现跨越发展。

深化对县情的认识,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合理实施。把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到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轨道,把社会发展方向转换到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的轨道,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2、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加快城镇化步伐,提高城市化水平;积极扩大就业,引导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社会保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3、结构转型,倡导绿色发展。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以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方向,推进经济增长向高效益、低能耗、低排放的模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展。

突出城固特色,实施重点开发,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换。大力发展粮油、柑桔、生猪、中药材、蔬菜、水产

养殖、区域特色等七大农业主导产业;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矿产加工、食品加工、油气、化工、新型建材、纺织、水电开发等九大工业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商贸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房地产业等三产服务业。

(三)战略定位

根据现实基础和发展形势,对我县提出的战略定位是:——一流航空产业园

以柳林航空产业园为载体,依托陕飞公司、燎原公司等军工企业优势资源,发展航空装备制造业,围绕中型运输机、特种机、支线客机、大飞机零部件、航空标准件生产,形成以航空文化、军民融合为特色,生态环境优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的一流航空产业园。

——区域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按照三大板块布局,加快建设三大景区,提升“张骞故里、神奇桔乡”品牌效应,大力建设“一日游、两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以张骞墓景区为重点,积极开展文化体验旅游;以桔园、湑水河水景区为重点,积极开展生态休闲旅游;以南沙湖景区为重点,积极开展观光度假旅游;以地母庙、斗山、洞阳宫等为重点,积极开展宗教文化旅游。突出文化特色和生态特色,打造区域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西部生态宜居魅力城

以打造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为契机,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城市绿化和生态景观园林建设,完善基础,积极推进“一江两岸”生态景观带建设,将城固建设成显山露水、依山傍水、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的西部生态宜居魅力城。

——现代物流服务区

以阳安铁路、西成高速铁路、柳林军民合用机场、西汉高速、十天高速等立体交通网络为支撑,形成北上关中、南下川渝、东进汉江、西联陇南的重要交通节点,加快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流动速度,打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物流服务区。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大提升、城乡环境大优化、民生工程大改善,建成生态园林相依相融的陕南明星县城。

2、主要经济社会目标。

我县主要经济目标实现“6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全县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十一五”末相比分别实现翻番。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5%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1.1%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6.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亿元,年均增长19.9%。

产业结构得到新提升。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1%以上;农业总产值59亿元,年均增长6.7%。全县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27:39:34。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幅提升,工业结构持续优化,三产服务业产业层次不断提高。

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建成汉中柳林机场、西成高速铁路城固段、阳安铁路复线城固段,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得到缓解;城乡建设管理水平得到极大提升,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一体化全面推进。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2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2万人,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

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6%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7%以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社会民生达到新水平。全县总人口控制在55.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全民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全县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以上;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建设廉租房18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4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21万平方米;文化艺术、广播电视、文物、体育、出版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控制在省市节能计划之内,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完成市上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森林覆盖率达到66.9%,县城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主要河流水质达到Ⅱ级以上;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理能力不断增强,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好转。

表3-1 城固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

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突出“项目建设和园区建设”,创新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工艺,着力培育骨干企业、名牌产品,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全县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24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5.1%以上。

(一)培育壮大支柱产业

1、装备制造业。

以陕飞公司、燎原公司为龙头,充分利用军工企业人才、技术优势,大力发展以飞机及配套产品为主的装备制造业。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发展民品配套加工,逐步形成以大飞机、汽车及配套产品生产为主,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的发展格局。重点抓好陕飞公司技改扩能转包等项目。到2015年,全县装备制造业年产值达140亿元以上。其中,陕飞公司年产值达到100亿元,燎原公司年产值达到10亿元,5户企业年产值过1亿元,10户企业年产值达5000万元。

2、矿产品加工业。

立足我县硅矿资源储量丰富、品位高的优势,加强勘探与开发,大力发展硅石、硅砂、硅微粉、硅钙、硅铁、多晶硅、单晶硅、玻璃制品、光伏产业等加工业,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形成科技含量高、附加价值高、产业链条长的矿产加工业发展格局,重点建设鑫海公司玻璃制品生产扩建、合兴硅砂、蓝天矿业、万隆公司硅微粉、硅砂生产等项目。到2015年,全县矿产品加工业实现年产值25亿元,形成年产值达6亿元以上集团公司3个,产值达2亿元企业1户,产值过亿元企业3户,产值5000万元企业3户。

3、生物医药业。

以骨干企业为支撑,依托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加快开发中药保健品和中西药制剂,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培育“ZHSW(振华生物)”等品

牌。加快培育6户年产值5000万元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到2015年,全县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达20亿元。振华公司年产值达到10亿元,其中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白云公司年产值达到5亿元,天然谷公司年产值达到2亿元。

4、食品加工业。

利用我县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名、优、新、特产品。一是依托酒业公司重点开发饮料白酒、桔子酒及营养型、保健型非酒精饮品,到2015年年产值突破3亿元;二是以龙宴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粮油加工业,到2015年年产值达到4亿元,其中2亿元企业1户,5000万元企业4户;三是以顺鑫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肉食品加工业,到2015年,产值达到2亿元;四是以山花茶业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茶叶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2户以上年产值过2亿元企业,2户年产值过1亿元企业。到2015年,全县食品加工业实现年产值20亿元。

5、化工产业。

通过低成本扩张和技改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城化公司规模和产品优势,到2015年,公司实现年产值11亿元以上,其中新增年产值7亿元;加快宏达公司塑料制品扩建项目建设,到2015年,实现年产值达2亿元;全力抓好年产8万吨钾肥项目建设。到“十二五”末,全县化工产业产值达13亿元。

2020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乌额格其牧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2016.9-2020.8 ) 一、学校概况 乌额格其牧场学校位于扎鲁特旗东部,背靠巍峨的黄花山, 前面是坦荡如砥的大草原,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始建于1959 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校园占地面积85000 平方米,有12 个教学班,一所中心幼儿园,在校学生500 余人,住宿生287 人。教职工125 人,教师的专业合格率100%。 自2010 年校安工程以来,乌额格其牧场学校的校园环境和办 学条件得到逐年的改善,伴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春风,2015 年学校代表内蒙古自治区接受并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检阅,以此翻 开了乌额格其牧场学校蓬勃发展的新篇章。 学校始终遵循“为家长着想,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 展”的原则,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以李森校长为核心的领导班 子的引领下,反复思辨,在传统中继承和突破,提出了以“争创 全旗农村牧区一流学校,造就未来高素质合格小公民”的办学目 标和“知感恩、讲节俭、学知识、懂礼仪”的育人目标,形成了 “为学生体验健康成长的快乐,让教师感受工作的幸福”的办学 理念。以“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为宗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努力构建学生健康成长 的精神家园。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1、学校的校园环境明显改观,尤其是硬件建设得到全面的改善,教学设备齐全,信息化的教学资源得到全面的应用。 2. 学校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各项制度完备科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内涵的不断发展。 2. 有爱岗敬业、善思创新的教师队伍。学校中层领导班子善于思考,精于管理,想大事,有本事,能创新,做实事,干成事。教师队伍中,老教师工作经验丰富,乐于奉献;中青年教师思维新,工作扎实,成效显著。 3.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以来在全旗的抽测考试中成绩优秀。 4. 办学特色逐步凸现。学校的常规管理和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剪纸和各类兴趣班等特色项目成果初显。 (二)存在问题 1. 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对确立新理念,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性认识不足,主动发展的意识不够强烈。 2、教师的个人业务能力和基本功水平还有待提升。 3. 学校的办学特色虽已形成,但还不够鲜明,特色项目不特别强。 三、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办学思想 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为家长着想,对学生负责,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思想,培养“知感恩、讲节俭、会学习、

(发展战略)五年规划对我国国名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之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特别是“十一五”期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我国坚持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相结合,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吸收外资水平不断提高,对外经济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开放环境日趋优化,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 一、对外贸易实现新发展,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发展对外贸易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需的主要途径,也是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渠道。“十一五”期间,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着力解决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质量明显提高,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 (一)货物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累计116806亿美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6倍。其中,出口总额63997亿美元,增长1.7倍;进口总额52809亿美元,增长1.4倍。5年间,进出口贸易年均增长15.9%,其中,出口年均增长15.7%,进口年均增长16.1%,高于预定目标。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保持23%以上的快速增长,2007年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迈上2万亿美元台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大幅下滑、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经受住了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2008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7.8%,其中,进口增长18.5%,进口总额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09年进出口总额虽然下降13.9%,但我国依然是全球对外贸易表现最好的国家之一,降幅远低于全球贸易降幅。2009年我国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出口比重由“十五”末的7.3%提高到9.6%;进口总额上升至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进出口再创历史新高,进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010—2020年) 到2020年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2%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60人年 百万人年专利授权量达到3000件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5% 人才贡献率达到60% 12大重点工程 ●汇聚500名人文社科大师 ●培育100位国际级科技领军人才 ●打造一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绿色产业人才队伍 ●建立1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培养资助千名“长城学者” ●培养选拔引进100名卫生学科带头人 ●培育10至20名世界级产业领袖 ●全面推行首席技师制度 ●建立农村实用人才等级评价体系 ●社会工作人才总量将达到8万人 ●开展大规模党政干部教育培训 ●每年扶持培养千名青年拔尖人才 【目录】 一、首都人才发展面临的形势

二、指导思想、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指导方针 (三)战略目标 三、战略部署 (一)确立向人才发展倾斜的资源配置格局 (二)确立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格局 (三)确立人才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格局 (四)确立人才工作综合配套推进格局四、重大任务 (一)发挥教育在人才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二)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推进人才国际化发展 (四)推进人才集群化发展 (五)推进人才一体化发展 (六)完善人才投入体制机制 (七)完善人才引进和社会保障制度 (八)优化引才聚才的地方品质 (九)建立人才优先发展工作体系 五、重点工程 (一)“人文北京”名家大师培养造就工程 (二)“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三)“绿色北京”人才支撑工程

广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 年规划纲要 本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战略性、纲领性、综合性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 第一篇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广东深入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必须承前启后抢抓科学发展战略新机遇,紧紧围绕“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全面开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新局面。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广东发展极不平凡和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全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成功战胜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及洪涝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推进科学发展新征程上迈出了重大步伐,为“十二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继续居全国前列。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超过4.5万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2%以上。人均生产总值于2007年提前三年实现比2000年翻一番的目标,预计2010年约为4.7万元,五年年均增长11%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10年为4516亿元,是2005年的2.5倍。

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摘要)

广州发布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年,广州GDP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力争提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到2020年,广州都有哪些目标?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以上,到2020年达到2.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万元左右(编者注:2015年广州GDP总量是1.8万亿元,超过了新加坡),力争提前实现全市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成效显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70%左右,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创新驱动:到2020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9%,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达3%,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 城市功能:到2020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250万吨,广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6亿吨和2500万标准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16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2%。 改革开放:到2020年,商品进出口总值达2000亿美元。 城乡环境:到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达86%,可吸入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低于30微克/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8平方米。 民生福祉:“十三五”期间,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00万人,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含租赁补贴)累计5.75万套。到2020年,平均期望寿命达到82岁以上,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0张,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8%以上。 文明程度: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 要实现这些目标,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如何在“十三五”时期形成新的动力源?纲要给出的答案是,坚持“三大战略枢纽、一江两岸三带、多点支撑”发展格局。 “三大战略枢纽”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纲要

小学三年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章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立足本校发展实际,根据杏花岭区“创宜居环境,建和谐城区”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区教育局“规范管理、彰显特色、促进均衡”的总体思路,以“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建家长信赖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体目标,坚持“规范管理提质量、彰显特色求发展、促进均衡做贡献”的工作思路,以“上好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为具体行动,以质量效率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内涵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将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润校、特色名校。”为办学思想,以“做好身边小事,成就快乐

人生。”为办学目标。我们深信:做好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身边的小事,就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大事,就是成就孩子快乐人生的大事。 总目标------创立省级特色学校、进入市级特色名校。 --- 目标:教育管理精细,教学质量良好,学生行为文明,校园环境优美,形成积极、向上、求新、和谐的校园文化,创立区级特色学校。 ---- 目标:学生形成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文明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良好,创立市级特色学校 目标:打造一个学生行为习惯好,教育质量高、管理有特色,校园文化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学。 第二章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简况 xx小学是两规制普通小学,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校园面积约41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400多人。在职公办教师37人,其中中级教师26人,初级教师11人,学历合格率100%。

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 ~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前言 (1) 一、发展现状 (2) 二、形势要求 (3) 三、发展思路...........................................5(一)指导方针.................................................5(二)总体目标. (6) 四、主要任务...........................................7(一)重点加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7(二)大力加强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培养........................10(三)继续支持中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17) 五、保障措施..........................................18(一)完善人才领导体制........................................18(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19) (三)开展人才资源统计........................................20(四)强化人才资金保障. (20) 前言 交通运输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人才是国家人才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目前以至今后十年是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关键时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人才保障能力,将深刻影响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进程和效率。

为统筹规划、稳步推进交通运输人才发展,按照中组部关于编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部署,根据2010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部编制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人才工作。 1 一、发展现状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随着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的大建设大发展,全行业深入实施“人才强交”战略,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人才总量不断增加,人才结构不断改善,人才素质不断提升。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共有从业人员3429万人,其中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1142万人,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员571万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303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17万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6万人;共有技能人员1420万人,其中具有初级工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800万人,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人员38万人;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受到国家级和省(部)级表彰、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技能竞赛奖励、享受国务院和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政府特殊津贴”的人数达到14142人;与此同时,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也加大人才评价与发现力度,评选出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级的优秀人才。大批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已成为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行业人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相对短缺。面对日趋复杂的自然条件和更加严重的资源环境制约,解决交通运输重大工程建养、运输服务、安全保障、节能环保等重点领域科技难题的科技领军人才相对匮乏;高 2 技能人才严重不足,具有技师及以上技能等级的高技能人才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有关目标要求。二是人才的专业与地区分布不够合理。现有人才尤其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高层次人才主要集中于交通工程科技研发、勘察设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 案)》 更新:2011-01-23 10:11:58作者:jiadoo来源:点击:328次【字号:大中小】 提要:城市地铁项目: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新增地铁通车里程400公里。城中村改造项目:改造大中城市城中村200个。城市河涌整治项目:整治城市河涌100条。 今天,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审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规划纲要(草案)》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本报从《规划纲要(草案)》中摘录部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读者先睹为快。 报告摘要 ●综观国内外形势,我省既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总体上仍处于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经济结构进入大调整阶段,新一轮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社会政治大局稳定;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雄厚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市场优势和成功经验,这都为下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环境。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曲折复杂,贸易保护主义继续升温;我国经济进入转型期,我省原有优势逐渐弱化。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克服不利因素,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体,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谐共享战略,全面落实珠三角《规划纲要》,推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朝着建设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的目标迈出重大步伐,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必须更加注重科学发展、先行先试、更加注重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更加注重城乡一体、区域协调,更加注重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更加注重民生优先、和谐共享。 ●突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外经贸战略转型,完善内外需协调拉动、消费投资相互促进的增长格局。坚持制造和创造相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发展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原始创新并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 “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总投资22302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15230亿元。 现代产业建设工程:总投资8448亿元,“十二五”期间投资5360亿元。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XXX镇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XXX 镇“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理清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明确工作原则、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组织动员全镇人民,步调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全面实现XXX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XXX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十三五”期间XXX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十二五”简要回顾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XXX镇党委、政府在X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甘共苦、攻坚克难,不断克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坚定不移的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为“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到2015年底,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农业总产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农民纯收入达到XX元,年均递增X%;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公共预算收入XX万元,年均递增X%,全镇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土地整理为重点,大力优化土地经营管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业基础设施显著加强,粮食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以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龙头企业、特色品牌不断壮大。 (三)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十二五”以来,全镇工业以XXX开发区为载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工作力度,先后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XX个,涵盖建筑材料、钢铁加工、卫生洁具、电力工程等行业,为全镇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镇围绕XXX开发区园区建设和企业用工需求,注重发展运输、工程建设、餐饮、劳务输出等行业,第三产业稳步增长。预计到2015年底,全镇各类服务网点达XX户, 从业人员达到XX人。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镇初升高的入学率一直位居全区前列;以弱势群体救助为核心,社会保障再上新台阶,全面铺开居家养老工程,并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规范了孕前型管理模式,强化了服务质量,加大了新型生育文化宣传,全面落实了利益导向机制。全镇人口出生率X X‰,人口自然增长率XX‰。此外,文化、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六)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我国“五年规划”简介及时间表 五年计划(The Five-Year Plan),后改称“五年规划”,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纲要,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制定背景 五年计划作为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形式最早并非源于中国,也非中国所独有。 20世纪30年代,苏联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自己的国情出发,通过五年计划取得了辉煌的经济建设成就。战后,随着欧亚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五年计划被社会主义阵营中很大一部分国家所借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五年计划不仅深刻影响了苏联的经济发展,还对战后所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深远影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五年计划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体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回顾五年计划/规划的历史,不仅能描绘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大体脉络,也能从中探索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通过对比与检视过去,可以从历史的发展中获得宝贵的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经济发展。 中国从1953年开始制定并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十一五”起,“五年计划”改为“五年规划”。到2015年结束已经完成总共十二个五年计划/规划。 《2016-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于2016年3月17日正式发布,规划分为二十篇共八十章。 制定过程 中期评估、前期研究、形成思路、建议起草、通过建议、制定纲要、专家论证、争取意见、审议批准、正式公布、规划实施 执行时间 直到1950年底,大陆才基本统一(49年新中国成立时大陆的大部分还没有解放),直到1953年,才完全从大规模战争状态中解脱出来。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1949年10月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1970(三年经济困难,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期)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1975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0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 第五、六个五年计划:1976-1985年,其间经过调整,实际是按照10年规划执行的。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五个五年计划纲要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1985)简介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5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作了修正。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财政收入和支出连续两年大幅度增加,但收入略有节余,扭转了1974年到l975年连续三年财政赤字、财政收支恶化的状况。但此时表现出明显的冒进倾向,对经济发展要求过急,规定的具体指标过高,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出现新的失误。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会议强调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初步提出了调整、改革的任务和措施,预示着国民经济发展即将摆脱困境,进入新的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时期。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正式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新八字方针),并从这一年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1975年,国务院讨论和规划“五五”和“六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同年,召开了多次计划工作的务虚会,研究和确定经济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

浅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题

浅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主题新华社16日受权全文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部《纲要》?它又有哪些重点和亮点呢?它给老百姓带来哪些鼓舞人心的重大信息? 首先,《纲要》是集中民智反映民意的发展蓝图,《纲要》具体描绘了我们国家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主要阐述国家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的重点,是未来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也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一个重要的依据。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在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过程中,针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入研究,期望在今后五年的发展进程中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也就构成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 最突出的特点是规划纲要通篇贯穿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主题主线确定政策导向、设置规划目标、明确战略重点。二是力求做到五年与十年、当前与长远的有机结合,做好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巩固和扩大应对危机成果;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为实现奋斗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三是努力体现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导向,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四是坚持民生优先原则,在收入分配、就业、基本公共服务、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要求。五是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六是在体现规划战略性、前瞻性的同时,努力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民生优先,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规划纲要首次明确了今后五年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重点,列出了公共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人口计生、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九大项。这些内容,涉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与百姓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重点提升这些领域的公共服务水平,充分体现了“民生优先”,是让百姓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关键之举。“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是百姓最强烈的期盼;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正是“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我们可以看出,从“篇、章、节”结构上看,与“十一五”规划相比,社会管理内容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首次单独设立一篇。社会管理篇分为5章,分别从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组织建设、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和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等方面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社会财富的“蛋糕”怎么分,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十二五”规划纲要专门拿出一章的篇幅,就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作出具体要求。

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纲要doc资料

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五年发展规划 目录 一、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分析 (一)发展历程 (二)主要业绩 (三)公司存在的主要竞争优势 (四)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五)加快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握好“发展”这一主旋律,抢抓机遇、占领先机,将公司的各项事业向纵深推进,努力实现公司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战略和竞争策略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战略和竞争策略 三、总体规划和产业规划要点 (一)总体规划目标 (二)产业调整和重组的基本思路 四、实施规划纲要的保障措施 (一)提升公司的战略控制和管理能力,夯实基础管理 (二)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力度,防范和化解公司财务与经营风险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加强企业业文化建设

一、发展基础和外部环境分析 (一)发展历程 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6月,由某实业有限公司与日本三井株式会社共同投资设立,注册资本20420万元。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公司规模由小到大,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06年5月18日,公司股票在中国深圳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某省第一家上市的中外合资企业。 (二)主要业绩 某公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座落于某省某市,现有员工近2000人。公司拥有194条从德国、日本进口的电脑控制流水线,CAM 自动裁剪系统及5套进口的CAD电脑辅助设计系统,所有设备均达国际先进水平。公司拥有年产各式高档服装2000万件(套)的强大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500家合资企业之一,于1999年在同行中率先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并于2002年顺利通过2000版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2003、2007年连续两次获得某省质量管理奖。公司历年荣获中国外商投资“双优”企业称号,公司还是第三届中国服装协会八名副理事长单位之一,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女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单位,中国服装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设计师协会理事单位。公司的某品牌服装连续五年获得某省名牌产品,并且获得第二届中国时装文化奖的最佳女装设计奖,某品牌被中国服装协会评为2000年春夏中国女装流行趋势发布主导品牌。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及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中的核心要素:“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厘清学校办学思路,明确学校办学方向,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并为教师生涯规划的制定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引导达成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凝心聚力,规范管理,使师生、校园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2013——2018年学校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以创办让人民满意的学校,争做人民满意好教师为目标,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学生终生发展负责,提升特色学校创建品味,促进实验小学内涵不断提升和发展。 二、工作思路 总体工作围绕“六个一”开展,即秉承一个思路——传承、创新;弘扬一种精神——追求卓越,敢为人先,求真务实,善做善成;追求一种境界——真、善、美;遵循一个原则——精简、节约、低调、高效;树立一个育人理念——健康、习惯、学业;执行一个工作标准——高、严、细、实。 三、发展愿景 我们的愿景就是把实验小学建设成豫西地区有特色的学校,经过五年的努力初步彰显以学术素养、专业精神、行动能力、服务意识见长的学校特色,使学校逐步成为精神文明的校园,培养人才的学园,发展个性的乐园,优美整洁的花园;使我们的教师成为有高尚的职业品质,有精湛的业务水平,有科学的创新精神,有崇高的精神追求的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使

国民经济和社会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社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 要(要点) 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规划纲要草案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后五年,要确保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要求是: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小学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第一章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立足本校发展实际,根据杏花岭区创宜居环境,建和谐城区的发展目标,紧紧围绕区教育局规范管理、彰显特色、促进均衡的总体思路,以做学生爱戴的老师,建家长信赖的学校、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总体目标,坚持规范管理提质量、彰显特色求发展、促进均衡做贡献的工作思路,以上好每一节课、善待每一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为具体行动,以质量效率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注重内涵发展,促进学校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学校将以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文化润校、特色名校。为办学思想,以做好身边小事,成就快乐人生。为办学目标。我们深信:做好简单的事就是不简单,做好身边的小事,就是成就孩子一生的大事,就是成就孩子快乐人生的大事。 总目标------创建省级特色学校、进入市级特色名校。 201*---201*目标:教育管理精细,教学质量良好,学生行为文明,校园环境优美,形成积极、向上、求新、和谐的校园文化,创建区级特色学校。 201*----201*目标:学生形成一声问候,两个轻声,三处整洁,八个自觉文明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保持良好,创建市级特色学校 201*目标:打造一个学生行为习惯好,教育质量高、管理有特色,校园文化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学。 第二章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简况 xx小学是两规制普通小学,已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校园面积约4100平方米,现有1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数400多人。在职公办教师37人,其中中级教师26人,初级教师11人,学历合格率100%。 xx小学地处城乡交界区,居住人口复杂,来并打工或做小生意的外来务工子女较为集中,加之,周边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没有良好的活动场所,学生入学前大多没有接受较好的学前教育,基本素养较差,生活、学习习惯不好,不少单亲家庭子女或留守孩子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教育管理等,这些客观因素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我校的进一步发展。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是摆在学校面前的一条艰难而必行之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们的学生勤劳朴实;我们的地理环境优越北临太原市动物园和森林公园;我们的教师吃苦耐劳、勇于奉献、敢于创新;我们还有一位生物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赵韩生老师,所有这些宝贵财富都是我校办出特色、闯出品牌的保证,同时也是落实杏花岭区委、区政府小校办优,办出特色,区教育局规范管理、彰显特色、促进均衡的具体行动。为此,我们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齐心协力,精心思考,科学安排、周密策划,确立了以生物科技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领导力度,加强制度保障,重视科研及校本教材的开发,建设校园文化,边活动、边总结、努力走特色学校建设和发展之路。

最新韩宁--十三五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十三五”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青江小学韩宁随着“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提出,对教师自身发展也是一个积极的挑战。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经发展成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主流。为保证教育改革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特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 一、个人现状分析 了解并认清自我是教师职业规划的首要步骤。认识自己很难,要清醒地认识自己,这是追求教师人格力量的前提。 1.优势 (1)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尊重、信任、理解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工作之余不忘充实自己,喜欢阅读与研究,包括理论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较容易接受新事物。勇于探索,能吃苦,有上进心。 (2)善于采集教学资源,能充分利用各方面的信息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并能熟练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3)能独立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并能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保持频繁、有意义的支持性交流。 (4)考虑问题能从多角度去思考,周到细致且能集中注意力深入某个问题或观点,创新意识强。 5)作为班主任,有较丰富的教育经验,对于班级管理有自己的思路与做法,能较好的培养学生的习惯,形成良好班风。 2、劣势 (1)对学生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这对我自身的教学经验的积累是不好的。 (2)在授课过程中,对教材外延度的把握不够,因而在课堂教学上不能那么得心应手,借鉴他人和外地教学经验不够。 (3)缺乏开拓创新的科研意识,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对于科研还是停留于表面,没有能够深入的实施,还走在科研型教师的起点上。 (4)常规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经验。至今为之,我班主任工作经历较少,因此对学生和班级的常规管理缺乏相关经验。

浅谈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2

浅谈五年规划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 “五年规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了十个“五年计划”。从2005年中国“十五计划”最后一年,从中央到地方,众多部门、专家、学者、各界人士都热情参与“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从此计划变为规划。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颁布并且开始实施。下面我开始着重谈谈自己对十二五规划的一点看法。 2010 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中国经济是否能够延续2009 年的复苏趋势的关键性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年,因此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国家每个五年规划的编制工作一般都要经过前期研究、形成基本思路、研究提出规划框架和起草规划草案几个阶段。前期重大问题研究是基础,是否能够做到充分和扎实,直接影响到基本思路的提出,影响到最后形成的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在“十二五”规划中,把结构调整定为首要目标,社会建设则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制定,是在根据国内国际的各方面情况,广泛征求多方面的意见,经过慎重的、长期的反复研究。并具有上下结合性、反复研究性、国际比较性、国内基础性、发展前瞻性。是考虑的非常细致全面周到的一个宏伟蓝图。因此,我认为这样制定出来的“十二五”规划,是符合我国的国情,是实事求是的规划。 “十二五”规划的基础:高度评价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使我进一步认识到“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多变和金融危机的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控制,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越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过五年努力奋斗,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以及党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展。我认为这就为“十二五”规划制定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我深刻的认识到“十二五”时期有两个特点很重要: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的新特点,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为此,我认为就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十二五”规划的展望:我认为“十二五”规划蓝图已经成就,那么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就在于全党全社会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统筹协调、提高发展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党的群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