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概论

王柯蒙

1、土地:土地是地表上下一定幅度的空间及其中的自然物和经济无所组成的自然-经济综合体。

2、土地资源:指土地中能够被人类利用、为人类创造财富的部分。

3、土地资产:就是明确了权属关系的土地,简称地产,区别于作为自然物或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的土地。

4、土地的类型:是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5、土地的人口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6、土地管理:是指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对土地资产的流转、收回等各项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7、土地管理的原则

(1)土地管理的总体原则:是指从土地管理的总体出发,对在土地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都起作用的客观规律进行概况而形成的原则,这些原则从宏观上指导一切土地管理活动,制约着整个土地管理活动过程。包括责任原则、法律原则、利益原则、效率原则。

(2)土地管理的分类原则:是指对土地管理活动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环节起规范、指导作用的原则。

8、土地管理的手段:是指为实现土地管理目的,完成土地管理任务而采取的各项措施。主要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等。

9、地籍管理:是国家为获得土地信息,科学地管理土地资源,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二采取的以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分等定级等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10、土地利用管理:是指国家通过一系列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确定并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布局和方式,以保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一种管理。

11、土地综合管理:是指为土地权属、土地利用以及实施国家的政策法规的需要,对土地信息、土地税费、国外土地管理科学等开展的研究和管理。包括土地税费管理、土地信息管理、国外土地经验借鉴、土地管理科学的发展管理等。

12、土地信息系统:是对“土地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存储、处理、管理、保护、转换、传输和应用的基于空间的信息系统。

13、土地信息系统与相关系统P89

1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内容:

(1)查清单位之间的行政管辖界与土地权属界;

(2)查清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3)汇总各分类面积与总面积;

(4)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权属界线图等;

(5)总结土地利用方面的经验与教训。

15、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的原因?

16、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程序:

(1)准备工作:包括组织准备、资料准备和仪器设备准备。

(2)外业调绘与补测:野外工作前要做好室内准备,图件资料准备齐全,对航片要划好调绘区域,确定调绘路线。

(3)内业工作:包括①航片转绘;②土地面积量算;③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

④编写调查报告。

(4)成果验收归档: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实行省、县、作业组三级检查和省、县二级验收制度。

17、土地权属调查的基本要求

(1)土地权属调查单元:土地权属调查的单元是一宗地。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一宗地。一个地块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权属界限的也称为一宗地。

(2)地籍编号:地籍编号以行政区为单位,按街道、宗两级编号,对于较大城市可按街道、街坊、宗三级编号。

(3)基本地籍图及比例尺:基本地籍图包括分幅铅笔原图、着墨二底图。基本地籍图比例尺一般为1:500或1:1000。

(4)实施单位:土地权属调查、登记的具体工作由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18、界址调查的原则?

19、土地定级因素选择及权重确定

(1)选择定级因素的原则:

①选择影响大,对分级有重要作用的因素;

②选择覆盖面广,适用于城市各类用地的因素;

③选择能反映土地质量差异的因素;

④不同类型的土地定级应分别选择相应的定级因素。

(2)定级因素权重确定的原则:

①权重大小与因素对土地质量的影响程度予以鉴定,作用大的

权重值高,作用小的权重值低;

②各因素权重值在0~1之间变化,所选因素的权重值之和为1。

(3)定级因素选择和权重确定的方法:常用的因素选择和权重确定方法有特尔菲测定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

20、土地评价与土地估价的关系?

土地估价就是估价人员依据土地估价的原则、理论和方法,在充分掌握土地市场交易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土地的经济和自然属性,按地产的质量、等级及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一般收益状况,充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土地利用方式,土地预期收益和土地利用政策等因素对土地收益的影响。综合评定出某块土地或多块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某一时点的价格的过程。

土地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科学和技术科学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它可按不同的地区范围进行(全世界、一国、一地区、一生产单位),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土地评价的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而有所差别,有从某项生产出发对土地质量的评价,有关于土地生产潜力的评价,也有着重于对某项生产适合或限制程度的评价等。

21、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指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社会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22、基准地价:是指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对现状利用条件下不同级别或不同均质地域的土地,按照商业、住宅、工业等用途,分别评估确定的某一估价期日上法定最高年期土地使用权区域平均价格。

23、宗地地价:是指具体宗地在某一期日的土地使用权价格。

24、地价管理措施:(1)基准地价、标定地价评估制度;(2)基准地价、标定地价定期公布制度;(3)土地交易价格申报制度;(4)对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最低限价制度;(5)政府对土地使用权的转译有优先购买权制度;(6)政府对地价上涨采取必须的行政手段进行干预。

25、土地权属管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通过各种手段对土地权属关系进行调整,以维护土地所有制,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土地权属流转,发挥市场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6、土地权属管理制度: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制度、土地权属争议调处制度、土地登记发证制度、土地权属统计制度、土地等级评定制度、土地价格评估与申报制度、土地税收制度。

27、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者对其所有的土地主张的权利。分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和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两类。

28、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对其使用的土地拥有的权利。根据土地所有权主体不同分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和集体土地使用权;根据是否支付使用费用的不同分为有偿土地使用权和无偿土地使用权;根据地块用途不同分为农用地使用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

29、土地他项权利:是指土地权利中,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以外的其他权利。包括地役权、空中权、地下权、租赁权、抵押权、借用权、耕作权等。

30、土地所有权特点:(1)主体的特定性(2)交易的限制性(3)权属的稳定性(4)权能的分离性。

31、土地使用权特性:派生性、从属性、直接性、可转让性、有期性。

32、土地他项权利特点:

(1)土地他项权利是在他人土地上享有的权利;

(2)土地他项权利不受一物一权的限制;

(3)土地他项权利是对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一种限制;

(4)土地他项权利是长期存续的权利。

33、土地登记的特点:(1)登记规则的统一性(2)登记机关的惟一性(3)登记时间的连续性(4)登记效力的一致性。

34、土地登记的内容:

(1)宗地权属:包括土地权属性质、土地权属来源、土地权属界址。

(2)宗地位置:指宗地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位置。

(3)宗地面积:是指一宗地权属界线范围内的土地面积。

(4)宗地用途:宗地用途必须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的土地用途分类体系进行登记。

(5)宗地质量等级和价格:土地质量等级反映土地对于某特定用途的适宜性和限制程度。对宗地的相关价格也应予以登记,便于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地价进行监督和管理。

35、土地登记的分类:

(1)初始土地登记:又称土地总登记,是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普遍的登记。

(2)变更土地登记:又称日常土地登记,是对已进行过初始土地登记的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他项权利或宗地用途发生变化而进行的及时更新的登记。

36、土地征收: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补偿后,将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37、土地征用: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补偿后,

将集体土地使用权收归国有的行为。

38、征收土地的审批权限:P167--168

39、土地产权违法行为的查处:181--182(了解)

40、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对辖区内的土地资源作为的宏观布局和统筹安排。

4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和意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基本依据和基础,也是规范土地管理者行为的尺度。

4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

(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2)提高土地利用率;

(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4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研究的内容:

(1)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结合本地的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对本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和布局、结构、程度、效益等所作的分析。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

②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动态变化分析;

③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分析;

④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分析;

⑤土地利用问题与经验总结。

(2)土地适宜性评价:是通过对土地的自然、经济属性的综合评定,阐明土地对农、林、牧、渔等产业的适宜性、限制性和生产潜力,为土地规划和利用提供依据。

(3)土地供需预测:包括土地供给量测算和土地需求量预测。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

①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②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③环境影响的结论。

44、基本农田:是指按照一定时期入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45、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内容:

(1)搞清规划区耕地利用现状、特点、耕地的生产力状况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明确基本保护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

(3)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确定保护的数量指标,分类分级保护和布局安

排;

(4)保护面积指标逐级分解下达;

(5)制定保护措施;

(6)设立保护标志,建立基本农田保护档案;

(7)整理成果资料,请上级政府组织验收。

46、土地整理、复垦与开发规划的内容:

(1)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土地整理规划包括农村土地整理和城市土地整理。城市土地整理主要指旧城改造。农村土地整理规划的内容包括:①规划的母的、原则和要求;②村庄搬迁集并方案;③灌排水系方案;④农村道路方案;⑤田块规整方案;⑥生态防护方案;⑦资金筹集方案;⑧权属调整方案。

(2)土地复垦规划的内容:①规划的母的、原则和要求;②土地复垦工程技术方案;③土地复垦生物方案;④土地复垦资金方案;⑤土地复垦的生态影响评价;

⑥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3)土地开发规划的内容:①规划的母的、原则和要求;②未利用地开发的工程技术方案;③未利用地开发的生物方案;④未利用地开法的生态影响评价;⑤利用地的权属确认。

47、土地用途管制: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条件,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48、土地用途管制的内容:对土地利用的定性、定量、定位、定序管制。P197(了解)

49、建设用地:指人们通过一定的物质投入和工程措施,使其具备专一用途的建设条件,用来进行工程营造和资源开发的土地。

50、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以土地变更调查的数据和土建的基础,运用遥感图像处理与识别技术,从遥感像上提前变化信息,从而达到对耕地及建设用地等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的定期监测目的的工作过程。

51、土地利用监督检查: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使用土地的合法情况进行检查,对非法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行政处分的行为。52、土地利用监督检查的原则:(1)预防为主,事前防范与事后查处相结合;(2)全程监督和巡回检查相结合;(3)卫片检查与地面巡查相结合。

53、土地利用监督检查的内容:

(1)现状土地利用是否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在城市、村庄、集镇、江河湖泊治理区内,土地利用是否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江河湖泊综合治理规划等相应规划;

(3)是否扩建、重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

(4)现状土地利用是否合理,是否造成土地资源破坏,是否造成土地闲置、荒芜;

(5)权属、用途变更是否按规定办理变更审批、登记手续;

(6)造成土地破坏的是否按照规定办理履行土地复垦义务;

(7)是否在临时用地上修建永久建筑物、构筑物;

(8)是否以合法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9)是否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等规定的用途、期限开发利用土地等;

(10)是否未经批准或采取诈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等。

《土地资源管理》复习要点

一.土地的概念、特性、功能 1.土地的概念:土地为多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学科定义不同。 2.土地的特性: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沃度的差异性;土地利用的可更新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①生产力属性: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生产关系属性:土地占有是土地关系的基础)。 3.土地的功能: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经管功能。 二.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内容 1.地籍的概念: 2.地籍的类别: 3.地籍的历史沿革:明代鱼鳞册(重点) 三.土地调查 1.调查方法的选择 (1)简单丈量法(2)航天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的数据库网络通信技术,采用业外、业内相结合的调查方法。 2.航空外业调绘的基本方法:(教材P64.) 3.界址点的选定:(教材P68.) 四.土地评价 1.土地评价的概念: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天文)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 2.土地适宜性评价:(教材P86.) 3.权重的确定方法:德尔菲法。 五.土地登记 1.土地登记的概念:土地登记或称不动产登记,是指土地及地上建筑物的所有权、使用权与他项权利的登记。(教材P107.) 2.土地登记制的类型:契约等机制:法国制;权利登记制:德国制; 托伦斯等级制:澳大利亚制。(详见教材P107—108)。 3.设定登记: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土地的他项权利设定登记是指对一宗土地上新设定的土地使用权、所有权和土地他项权利进行的土地登记。 4.权利设定登记与出示土地登记的区别:(教材P114.) 5.土地权利确定的原则: (1)城市土地国有化原则;(2)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的划分原则; (3)集体所有土地之间的划分原则; (4)国家建设征用集体土地、集体之间使用土地的权属问题分阶段处理原则; (5)国有土地所有权性质不可变更原则;(6)重复征用和划拨一般以后者稳准原则;(7)界限和面积不吻合的一般以界限为准。(教材P121—122) 6.不合理权属界线的调整方法:(教材P123.) 六.土地产权 1.土地产权的概念:土地产权是指存在于土地之中的排他性完全权利。包括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租赁权、抵押权、继承权、地役权等多项权利。 2.罗马法对体内各一块土地不同部分所有权的规定:(教材P167.) 七.地价及评估(教材P251.) 1.地价的概念和内涵: 2.地价的特点: 3.地价的种类: 4.地价的评估方法: 八.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问题 1、土地承包经营权得不到落实。农村妇女离婚后,土地往往仍依附于前夫,无法单独分出来;如户口移回娘家,夫家所在地将承包土地给再婚妻子,而娘家所在地也不给或无法落实其承包土地;有的村强制将出嫁女户口迁出。如木脚乡、陇城镇前几年就将农嫁居、农嫁农妇女

《物业管理概论》习题与答案

《物业管理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物业管理:是指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的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 业的房屋建筑及其设备、市政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 2、业主:指物业所有人,即房屋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权人。 3、物业管理企业:是指按合法程序成立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经营物业管理业务的企 业经济实体。 4、物业的接管验收:是物业管理企业接管开发企业、建设单位或个人委托管理的新建 房屋或原有房屋时,以物业主体结构安全和满足使用功能为主要内容的接管检验。 5、业主委员会:是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实施自治管理的组织。 6、业主大会:是由全体业主组成,决定物业重大管理事项的业主自治管理组织。 7、非业主使用人:指不拥有物业的所有权,但通过某种形式(如签订租赁合同)而获 得物业使用权,并实际使用物业的人。 8、可能毛租金收入:物业可以获得的最大租金收入称为可能毛租金收入,它等于物业 内全部可出租面积与最大可能租金水平的乘积。 9、有效毛收入:从可能毛租金收入中扣除空置和收租损失后,再加上其他收入,就得 到物业的有效毛收入。 10、净经营收入:从有效毛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后就可得到物业的净经营收入。 11、物业管理综合服务:指除房屋建筑主体管理和房屋设备、设施管理之外的各项 服务与管理工作,包括公共服务中的环境卫生管理、绿化管理、治安管理、消防管理、车辆道路管理和专项服务、特约服务。 12、赔偿金:是违约方的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损害事实时,单纯处理违约金仍不足 以补偿其经济损失,则应由违约方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损失补偿费。 13、违约金:指违约方按照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应该付给对方的一定数量的货 币。 14、物业管理服务费:指物业管理单位接受物业产权人、使用人委托对小区内的房 屋建筑及其设备、公用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容貌等项目开展日常维护、修缮、整治服务及提供其它与居民生活相关的服务所收取的费用。 15、维修基金:指用于小区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更新与大、中修基金。 16、租赁住宅:指使用人不具有房屋的产权,通过房屋租赁的形式取得在一定时期 内使用权的住宅。 17、商品房住宅:指国家或开发企业投资建造的,按市场价全额出售给购房者住用 的住宅,以及其他以市场价格交易的各类住宅。 18、业主公约:由全体业主承诺的,并对全体业主(也包括非业主使用人)有共同 约束力的,有关业主在物业使用、维护和管理等方面权利义务的行为守则。 19、物业管理委托合同:明确物业管理委托方和授托方的权利、义务的契约。 20、房屋完好率:完好房屋的建筑面积加上基本完好房屋建筑面积之和,占总的房 屋建筑面积的百分比。 二、简答题 1、物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答:其基本内容按服务的性质和提供的方式可分为:常规性的公共服务、针对性的专项服务和委托性的特约服务三大类。 一、常规性的公共服务:指物业管理中的基本管理工作,是物业管理企业面向所 有住用人提供的最基本的管理与服务,目的是确保物业的完好与正常使用, 保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和净化、美化生活工作环境。

土地管理学试卷

土地管理学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 题纸相应的位置。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 1.5分,共18分) 1. 土地肥力从形成看可分为 ______ A. 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B.经济肥力和人工肥力 C.自然肥力和经济肥力 D.有效肥力和潜在肥力 2. 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 A. 土地的稀缺性和经营权的垄断 B. 土地质量的差异性 C. 农业资本的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 3. 根据《土地管理法》,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用于非农建设的,由 _______ 登 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建设用地使用权 A. 县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 C.县级土地管理部门 D.以上都不对 4. 土地调查可分为 _____ A.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B.地籍调查 C.土地条件 调查 D.以上都 对 5. 地籍调查按照区域功能不同,可分为城镇地籍调查和 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市、县人民政府 ________ A. 有权无偿收回权 B. 有优先购买权 C. 对双方进行处罚,并令其按正常价格交易 D. 无权干涉 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 。 A. 初始地籍调查 C.农村地籍调查 6. 土地证书由土地管理部门填写,并代表 A. 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 C.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 7. “GIS ”的全称是 _____ A. 土地信息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B. 变更地籍调查 D.地籍测量 ____ 颁发。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D.以上答案都不对 B. 全球定位系统 D.以上都不对 规定:土地使用权转让

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 一名词解释 1土地评价:是一门揭示土地在各种用途条件下土地质量高低及其在区域内空间分布的学科。 2土地的适宜性:是指土地对一定的用途是否适宜以及适宜程度高低的特性。 3比配:是土地评价单元的土地质量与一定土地利用的土地用途要求相比较的过程。 4标准样地:在农用地分等定级的区域内,当技术与管理水平一定或处于区域内的平均状况时,从该区域内常种植作物产量水平属于最高范围的那一类土地中随机选取出的若干个农用地分等顶级单元。 5土地利用系统:由土地评价单元与土地利用类型组成的动态系统。 6因素法:通过对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因素,因子体系及影响权重,计算单元因素总分值,以此为依据客观评定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7修正法:实在农用地分等指数的基础上,根据顶级目的,选择区位条件,耕作便利度等因素计算修正系数,对分等成果进行修正,评定出农用地级别的方法。 8基准作物:理论标准的折算标准,指全国比较普遍的粮食作物。例如小麦、玉米、水稻 9指定作物:行政区所属耕作区标准耕作制度中所涉及的作物。 二填空 1土地评价的方法:定性土地评价方法,半定量评价方法(农业生态带方法,参数法,模型法)样地法,定量土地方法。 2FAO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有四个层次:土地适宜性纲,土地适宜性级,土地适宜性亚级,土地适宜性单元。P41图 3土地潜力评价系统包括潜力级,潜力亚级,潜力单元。 4农用地分等定级标准样地的分级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级标准样地,省级标准样地,县级标准样地。5标准样地地块设置中的实质是三定“定量,定位,定质”P72-74 6土地定量评价的研究对象为土地利用系统。 7土地评价的研究对象:土地质量状况 8土地评价位于土地学科的中心地位 9标准样地的基本特点:农用生产条件最好、综合条件最优 10农用地分等基本思路:进行逐级修正 11土地评价的发展趋势:综合化、精确化、定量化、生态化、动态化 12土地评价因素:气候、土壤、地形地貌、灌溉与排水、社会经济因素、农田基本情况、水文地质、产量水平 三简答 1土地评价的作用? 1为土地税收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基础资料3为土地改良与土地质量监督提供基础资料4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基础5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提供基础6为判别耕地占补是否平衡提供依据7为征地补偿标准的确定提供依据8为农用地的流转提供价格依据9显化了土地资产的属性。 2土地评价的原则? 1土地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用途为原则2土地评价重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比较3要因地制宜地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4必须以土地用途的可持续性为前提。 3土地评价单元产生的几种方法? 1以土壤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2以土地类型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3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确定土地评价单元4是采用网络方格作为土地评价单元5采用综合方法划分土地评价单元。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资源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个3 分,共15 分) 1.土地资源: 2.土地资源评价: 3.土地的经济生产潜力: 4.土地退化: 5.可持续土地利用: 二、填空(每个1 分,共20 分) 1.地貌类型是具有共同形态特征和成因的地貌单元。按地貌形态可以粗略地分为 、、、、和等五大类。 2.土地资源调查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主要表现为:、、 、 四个方面。 4.农业生态区是指按、、、等土地自然特征的异同原 则而划分的一个区域,每个生态区内的。 5.土地利用类型的分类系统一般采两级制,其中第一级类型划分主要是依据 ,

第二级类型的成分主要是依据。 三、选择(每个1 分,共10 分) 1.土地资源学研究体系中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与土地类型 B.区域土地资源 C.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 D.土地资源保护与政治 2.对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的核心内容是() A.土地资源的数量特征评价 B 土地资源的质量特征评价C. 土地资源的性状和肥力评价 D.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整治评价 3.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是根据()划分的 A.光照强度 B.光照质量 C.光照程度 D.光照长度 4.我国的气候类型中没有的一类是() A.季风型 B. 海洋型 C.地中海型 D.干旱荒漠型 5.在分析某一局部区域的土地资源特征时,往往将()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加以重点剖析 A.气候 B.地学 C.生物 D.经济 6.一般而言,海拔高度每升高一百米,气温下降() A.1 B.0.5~0.6 C。1~2 D.0.8~1 7.地貌类型按()可以分为平原、丘陵、ft地、高原和盆地五大类型 A.海报高度 B.地貌形态 C.相对高差 D.坡度 8.能作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标的是() A.土地厚度 B.土地质地 C.土地有机质含量 D.土壤PH 9.土地资源调查中的土壤调查重点是() A.土壤肥力因素 B.土壤质地 C.土壤障碍因素 D.土壤侵蚀 10.土地资源调查工作的核心是() A.准备阶段 B.内业阶段 C.外业阶段 D.验收阶段 四、简答题(共40 分) 1.什么是土地评价指标体系? 制定评价指标体系一般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2.土地资源退化的防治应遵循哪些原则?(8 分)

物业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物业管理概论试题及答案 《物业管理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物业管理企业依照(C )收取管理费。 A、业主公约 B、国家规定 C、物业服务合同和有关规定 D、物价局规定 2、装修人在装饰装修前,必须向(C )提出申报登记。 A、业主委员会 B、物业建设单位 C、物业管理企业 D、行政管理部门 3、房屋日常养护可分为(B )。 A、零星养护 B、零星养护和计划养护 C、计划养护 D、翻修 4、因施工原因造成的质量问题,应由(B )负责。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物业管理企业 D、政府主管部门 5、影响房屋结构安全和设备使用安全的质量问题,必须约定期限由( A )负责进行加固补强返修,直至合格。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政府主管部门 D、物业管理企业 6、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达标考评标准规定,三北地区,冬季供暖室内温度不低于(A )摄氏度。 A、16 B、18 C、20 D、22 7、特约服务是应某些业主的特殊需要而开设,特约服务费用的收取应按(B )的原则。 A、按面积计算 B、谁受益、谁付钱 C、按每个单元计算 D、象征性收取 8、根据政府有关规定属特种作业(如电梯、电焊、锅炉、配电等)需( C )上岗。 A、竞争 B、指定 C、统一考核后持证 D、考试 9、凡属使用不当或人为造成房屋损坏的由(D )负责修复或给予赔偿。

A、业主 B、物业管理企业 C、开发商 D、行为人 1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B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物业管理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A、物业管理企业 B、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 C、技术监督部门 D、建设单位 11、(A )应当按照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配置必要的物业服务用房。 A、建设单位 B、施工单位 C、房地产主管部门 D、业主委员会 12、物业服务用房属于共享设施,其所有权归(B )。 A、建设单位 B、全体业主 C、业主委员会 D、物业管理企业 13、全国城市物业管理示范小区达标考评标准规定,物业服务费用收缴率达(D )以上。 A、80% B、90% C、95% D、98% 14、设备的三级保养制度包括(A )、一级保养、二级保养。 A、日常维护保养 B、零星维护 C、三级保养 D、设备点检 15、招标方对未中标企业的投标书及相关资料(D )。 A、完全享有投标资料所有权 B、自行保留投标资料 C、可退可不退 D、完整退还投标资料或在投标方同意的情况下,留作项目参考 16、(E )不是招标文件中的内容。 A、招标公告 B、招标邀请书 C、招标书 D、招标项目说明书 E、招标结果通知书 17、前期物业服务合同由(C )与物业管理企业所签订。 A、物业建设单位或社区委员会 B、业主大会或业主委员会 C、物业建设单位 D、物业建设单位或居委会 18、物业管理费做为服务产品(C )的货币表现,主要是用来进行对物业服务

《土地评价与管理》课程总复习资料

1、土地评价的概念:为了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 配,进行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对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或土地利用效益、效果等方面作出评估。 实质:对土地质量的评价,对土地生产力高低的鉴定。 土地评价是对土地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属性的综合鉴定,是对土地功能的综合评价。第二节土地评价单元土地评价单元的划分方法1、以一定行政单元内的土地为评价单元2、以权属界限形成的宗地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3、以土壤发生学分类系统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4、以土地类型体系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5、以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确定评价单元6、采用评价所用的几种图件叠置所形成的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土地利用现状评价1、土地利用背景分析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生态条件 2、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数量分析结构分析布局分析 3、土地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4、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 5、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6、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第三节土地评价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分析、1.气象气候2.地形3.水文4.土壤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区位)2.农作物产量 3.经济生产水平4.经营管理水平 三、选择评价因素的基本原则 1.选择的因子:对土地质量有较大影响,在评价区内变异较大,具有一定稳定性,具有较强针对性,可获取、定量化 1、土地利用背景分析(自然、经济、生态条件) 2、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布局分析 3、土地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分析(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土地利用经济效果) 4、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分析 5、关于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6、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土地潜力:又称土地利用能力,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利用方面的潜在能力,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实质:土地潜力评价就是对这种潜在能力的等级划分或数量评定。 评价方法:经验 一、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二、以土壤为主的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综合评价四、土地潜力评价的步骤土地适宜性:某种土地类型满足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要求(气候、土壤、地貌、水文等)的程度。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某块土地针对特定利用方式是否适宜及适宜程度如何所作出的等级评定。评价方法:经验法,调查法,统计模型,机理模型一、FAO的《土地评价纲要》(一)评价系统(二)评价步骤二、中国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一)《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的土地适宜性评价1、评价系统:五部分组成 土地潜力区:根据水热条件,全国划分9个潜力区,同一区内具有大致相同的土地生产潜力和适宜作物、牧草、林木 土地适宜类:依据农林牧业生产的适宜性进行划分,共8种适宜类,主要是主宜性划分 土地质量等:分别根据农、林、牧的适宜程度和生产力高低分为三等地,用1、2、3表示,为一个三位数;不宜则用0表示 土地限制型:10种,用英文小写字母标于土地质量等的右上方;10种限制因素,限制强度则用阿拉伯数字1、2、3表示,放在英文字母(土地限制型)的右下角 土地资源单位:土地类型,用1、2、3……表示,标于土地质量等的右下方 2、评价系统的特点:评价与制图的结合、评价体系与《纲要》 的相似、主宜性评价,带有一定主观性,并降低了评价成果的应用价值第四章土地利用可持续评价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一)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 1、土地利用:指农业、林业、牧业和城市发展等人类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土地覆被:耕地、林地、草地、公路、建筑及土壤、冰雪和水体等地表物质组成。土地覆被变化的表现:(二)土地利用/覆被研究计划(P151---158)(三)土地利用/覆被研究认识的发展和研究内容概括(四)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特点二、土地质量体系指标(一)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研究背景土地质量:土地的状况或条件,包括人类需求有关的土壤、水及生物特性。关系到生产、保护及环境管理为目的的土地的条件与能力,是一种量度或量变产生的数值。广义的土地质量:包括种植业、畜牧业生产、放牧管理及林业。(二)土地质量指标模型:PSR模型、DPSR模型 三、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综述土地持续利用定义:侧重经济、土地供需;关注生态、经济与社会综合效益 FAO的五大准则评价框架P171第五章土地生态评价 土地生态评价:在一般土地评价的基础上,选择对环境最有意义的生态特性进行补充评价,尤其着重对土地生态价值和功能的评价,它直接服务于土地生态设计和土地生态规划。一、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二、土地生态系统安全及其评价 三、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包袱评价生态足迹: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按空间面积计量的支持一个特定地区的经济和人口的物质、能源消费和废弃物处理所要求的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本的数量。生态足迹主要包括3个常用的衡量指标:1、生态足迹(EF),指特定区域在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这些人口自然资源消费、能源消费和吸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EF表征人类的生态需求,人类社会发展对环境造成的生态负荷,其值越大对环境的破坏越大。2、生态承载力(EC):—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总和;EC表征区域生态系统供给人类自然资源和生态服务的能力。3、生态赤字(ED)或盈余(ER: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足迹之差;反映该区域人口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和计算时刻该区域的生态可持续性。四、土地生态管理及影响评价第六章土地经济评价一、土地经济评价概述(一)土地自然评价与经济评价的区别:1、土地自然评价是反映各种土地利用方式潜在能力或土地诸要素对不同土地利用的适宜程度和限制强度; 2、土地经济评价则主要展示土地利用方式的经济效果

物业管理概论.

《物业管理概论》 发布时间:2013-04-15 1.从物业管理角度讲物业是指建成并投入使用的( B )及其相关的设备、设施和场地。 A 居住的建筑物 B 各类建筑物 C 工业建筑物 D 构筑物 2.酒店及写字楼属于( C )物业。 A、工业 B、居住 C、商业 D、构筑物 3住宅商品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形成了住宅产权( A )的格局。 A、多元化 B、私有化 C、分散化 D、单一化 4.物业服务企业的产品是( B )。 A.管理 B.服务 C.物业 D.基础设施 5. ( A )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A. 物业管理 B. 房产管理 C. 物业服务 D. 小区管理 6. 1981年3月,全国第一家物业服务企业在( C )成立。 A. 北京市 B. 上海市 C. 深圳市 D. 广州市 7. 我国第一家物业服务企业成立于( B )年。 A. 1985 B. 1981 C. 1991 D. 1978 8.业主大会是由( C )组成,决定本物业重大事项的业主自治管理组织。 A 产权人和使用人 B 出租人 C 全体业主 D 承租人 9.物业所有人即产权人,系指( C )人,也称业主。 A 房屋所有权和土地所有权 B 土地所有权 C 房屋所有权 D 物业使用10.按《公司法》规定,物业服务企业的设立须向( B )进行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后,方可开业。 A、房地产行政管理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 D、税务部门 11.物业服务企业注册登记时,必须制定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即( C )。 A、管理规约 B、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C、企业章程 D、物业管理方案 12.物业服务企业与物业业主及使用人是物业管理法律关系中最主要的主体,两者间属( A )的民事法律关系。 A、平等 B、对立 C、从属 D、管理与被管理 13.除首次“业主大会”外,以后每年召开的业主年度大会均由( C )负责召集、主持。 A、开发企业 B、物业服务公司 C、业主委员会 D、居民委员会 14.物业服务企业,应依照( C )收取管理费。 A、管理规约 B、国家规定 C、物业管理服务合同和有关规定 D、物业管理行业主管部门规定 15、业主委员会的人数,应该是( A )。 A、单数 B、偶数 C、两者均可以 16.物业管理人员的《岗位合格证书》实行动态管理、复检制度。复检工作每( C )年进行一次。

土地管理学 复习资料.

《土地管理学》习题 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一. 填空题 1. 生活的根本源泉,后者指作为财产,具有了经济(价值)和法律(独占权)意义。 2. 功能和储蓄和增值的功能等几个方面。 3. 为生产三要素,尤以土地与劳动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 4.土地与其他生产资料一样具有两重性,它一方面是 产资料,另一方面还是土地关系的客体。 5. 6.土地管理的主体是 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7. 理。

8.土地管理目标按管理层次的不同, 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 (土地管理目标按实现时间的幅度,又可分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和年度目标。) 9.土地管理的原则: 经济、社会三效益的统一原则;3. 坚持依法、统一、科学地管理土地的原则 10 11.1998年,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由地矿部、土地局、海洋局、测绘局4个单位组建成国土资源部,建立相对集中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并对它们的职能作了相应的调整。 12.土地管理的方法有 二. 名词解释 1.土地:是指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它是由气候、地貌、土壤、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 2.土地资源:土地作为自然要素,于现在或可预见的将来,能为人们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那部分土地。 3.土地资产:是指土地财产,即作为财产的土地。 4.▲土地管理:是国家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监督土地利用,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综合性活动。

土地管理学课后题解

第二章土地管理原理 1、如何正确运用土地管理原理管理好土地? 答:土地管理工作的质量,首先取决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对实现管理目标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相互间的紧密合作。在管理过程中,要做到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根据人的行为规律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由动力来推动管理。要达到管理目标,必须掌握控制人的行为,这就需要了解人们的需要和动机,以便及时调节人们的行为。任何一个管理都是对一个系统的管理,同时管理本身也是一个可控系统。为了实现优化管理,一方面,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被管理系统的普遍规律;另一方面,还要掌握系统本身的共性与特性。要贯彻系统原理,必须把握住系统的目的性、整体性和层次性三个环节。在土地管理系统中,被管理的对象——土地关系与土地利用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之中,管理系统本身也随着管理目标、管理对象、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而变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备考资料历年真题考试心得模拟试题化。所以,早管理系统中,要加强信息工作,随时掌握事物的动态变化,使管理决策不断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运用动态动态原理,提高管理工作的效应。管理是为了获得效益。效益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将三者统一起来就需要通过管理,是整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产生促进作用,以使整体取得最佳效益。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有规律的,要使管理具有效益,必须充分了解构成整体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间的作用及其对整体的作用。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如何正确地设置土地管理的宏观、中观、微观目标? 答:宏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全国的土地管理总目标,它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特点。宏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要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宏观目标为依据,并与之相协调。中观土地管理目标指地区的土地管理目标。中观土地管理目标的制定,既要与全国土地管理总目标相衔接,为其实现提供保证,又要结合本地区特点,提出具有本地区特色、切实可行的目标。微观土地管理目标是指县级土地管理目标。各个分目标要与县土地管理目标相结合,各个目标尽可能数量化,便于考核。土地管理目标应具有先进性和实现的可能性。我国土地管理的宏观目标应是确保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切实保护耕地,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使有限的土地持续的满足人们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达到土地供求的持续平衡。 3、结合土地管理实际工作,描述土地管理的一般过程,并提出建议。

物业管理概论第2章参考答案

物业管理概论第2章参考答 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二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委托服务型和租赁经营型两种 2 50%以上或者自第一个业主入住之日起满2年 3 50%、15天 4 业主公约和业主委员会章程 5 500万元以上、300万元以上和50万元以上 二、多选题 1 ABCDE 2 ABC 3 ABC 4 ABC 5 ABCDE 三、简答题 1、委员的权利: ①参加业主委员会组织的有关活动; ②选举权、被选举权和监督权; ③参与业主委员会有关事项的决策; ④对业主委员会的建议和批评权。 委员的义务: ①遵守业主委员会章程; ②执行业主委员会的决议,完成交办的工作; ③参加业主委员会组织的会议、活动和公益事业; ④向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提供有关资料和建议。 2、物业管理企业的权利: a.根据有关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物业管理办法; b.依照物业管理合同和管理办法对物业实施管理; c依照物业管理合同和有关规定收取管理费; d有权制止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 e有权要求业主委员会协助管理; f有权选聘专营公司承担专项管理业务; g可以实行多种经营,以其收益补充管理经费。 3、物业管理企业的义务:

a履行物业管理合同,依法经营; b接受业主委员会和业主及使用人的监督; c重大管理措施应提交业主委员会审议批准; d接受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指导; e至少每6个月应向全体业主公布一次管理费用收支账目; f提供优良生活工作环境,搞好社区文化; g发现违法行为要及时向有关行政管理机关报告; h物业管理合同终止时,必须向业主委员会移交全部房屋、物业管理档案、财务等资料和本物业的公共财产,包括管理费,公共收入积累形成的资产,同时,业主委员会有权指定专业审计机构对物业管理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四、案例分析题 案例一: [案例分析] 业主委员会委员是由业主(代表)大会选举的,这是业主(代表)大会的权利,物业管理公司作为物业管理辖区的一员,是受业主委员会委托为该辖区提供管理服务,充当的是“管家”的角色,对业主(代表)大会的任何选举结果无权干涉。 从权利和义务的角度看,权利和义务对等是一个整体概念,是并列的关系,业主交费和当选业主委员会委员既不存在对等关系,也不存有因果关系。如不能说一个人偷税,没有尽公民的义务,就可以剥夺他的公民权一样。公民权不是谁都可以剥夺的,即使是犯过罪的人,如果法院没有剥夺他的公民权,他仍然可以参加选举。业主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不是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可以剥夺的,也不是某个政府主管部门可以剥夺的。 至于该业主拖欠物业管理费,物业公司可以《物业管理条例》、《业主公约》等为依据经济催缴。业主仍不交纳,就要承担违约责任。 [解决方法] 物业管理公司应向该业主及业主委员会为自己的干涉行为道歉,但同时提醒该业主应交纳物业管理费,否则将会给业主委员会带来工作上的阻力,影响该业主及业主委员会的形象。还希望在该业主交纳物业管理费的问题上,能够得到业主委员会的理解和支持,配合物业管理公司做好工作。

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土地评价复习资料 1.土地的功能 ①生产性功能②承载性功能③原料性功能④观赏性功能⑤储蓄和增值型功能 2.土地的性质 ①土地的自然综合性②土地的空间尺度性③土地的动态演替性 ④土地的利用价值性⑤土地的社会经济性⑥土地的永续利用性 3.辨析土地和土壤、生态系统、国土概念的异同 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的自然综合体,是指上自大气对流层的下部而下至地壳一定深度的风化壳这一立体空间的,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和植被等全部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土壤是指能够产生植物收获的疏松表层。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土地的本质是生产力。土壤是土地地表层的一部分。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段中全部生物(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国土是一个包含有政治学、经济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意义的综合概念 4.论述土地各组成要素与土地农业利用的关系 (1)气候因素①光能条件:光能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生物运动发展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不同植物对太阳辐射的需要求量不同。日照,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 ②热量条件: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常用的积温指标有活动积温、有效积温和负积温。日平均气温>=10为多数植物活跃生长的温度。

积温<1000,基本上无农作物生长。 ③降水条件:谁是土地资源最根本的因素之一。衡量降水多少常用降水量、湿润指数或干燥度来表示。湿润指数为年降水量与年蒸发量之比。湿润指数大于1为湿润地区,湿润指数为1.0~0.6为半湿润地区,湿润指数为0.6~0.3为半干旱地区,湿润指数小于0,3为干旱地区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400mm等降水量线北起大兴安岭、通辽、张北、呼和浩特、榆林、兰州、玉树、那曲、日喀则。此线以西以北是中国主要牧区,以东以南是中国主要旱作农业区。800mm等降水量线是长江黄河分界线。此线以北是华北和东北区旱作农业发达,以南以水田农业为主。 (2)地形因素①地貌类型,一般分为山地、丘陵、平原、高原和盆地等。②海拔③地面坡度④地面坡向 (3)土壤因素 (4)水文及水文地质因素 (5)植被因素:自然、人为 (6)社会经济因素 5.土地利用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技术水平和社会需求下,人类对土地所施加的各种活动,是一个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复杂过程。 土地利用系统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土地利用者(人)和利用对象(土地)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

土地资源学复习资料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学院土管专业复习 第一、二章 土地:土地是由地球陆地表面一定立体空间内的气候、土壤、基础地质、地形地貌、水文及植被等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地理综合体,同时还包含着人类活动对其改造利用的结果。因此,它又是自然经济综合体。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性有资源特性(生产性、区域性、动态性、可更新性、多功能性、有限性)和资产特性(商品性、产权特性、增值性、不动产性)。 积温:积温是指日平均温度的累积值,农业生产种常用的积温指标是≥10℃积温,即一年内活动温度的总和或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的温度总和。 平原:平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进一步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 地表水: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土层厚度:一般而言,土层厚度是指土壤剖面中能够被作物利用的、母质层以上的土体总厚度,即真正发生了成土过程的土层厚度,但从生产方面而言,多指有效土层厚度,尤其是耕作层的厚度,即植物根系发育所能伸展的厚度。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根据不同粒径的土壤矿质颗粒百分数组成而划分的土质粗细类型,如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等。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值某一区域内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总和 土地所有制:指人们在一定社会条件下拥有土地的经济形式。它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地关系的基础。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制体现形式。 土地使用制:指对土地使用的程序、条件、和形式的规定,是土地制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土地经济生产潜力:在土地自然生产潜力的基础上,考虑人工控制因素对植物产量的影响而得到的植物第一性生产力。 填空: 2、影响土地资源特征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要素,它们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原是由于地壳运动过程中相对下降而形成的负地形,根据沉积物的堆积形式不同,进一步分为山前平原、冲积平原、湖积平原和滨海平原等。 4、地表水是指存在于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冰川和沼泽等水体的水分。 5、土壤质地是指根据不同粒径的土壤矿质颗粒(石砾、沙粒、粉粒、黏粒)百分数组成而划分的土质粗细类型,如沙土、沙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和黏土等。 简答题: 1.土地的含义: (1)土地是由土壤、气候、地形、、岩石、水文、植被等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和演变规律。 (2)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具有一定立体空间它可分为土地上层、地表层和地下层。(3)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 (4)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 2.降水量的时空分布 (1)空间分布由于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降水量大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从东南到西北,全国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各区面积占比不同,可见,全国水资源丰

土地管理学复习题.

土地管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1、在土地管理学中如何理解土地这一实体? 答:土地管理学中的土地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水面的总称,是由气候土壤地貌水文岩石植被等构成的自然历史综合体,并包含人类活动的成果(物化劳动和活劳动),以上要素都是土地的一部分,土地的质量和用途取决于全部构成要素的综合影响。 此外,对土地含义的进一步解释: A、土地是有限的、稀缺的自然产物(资源),涉及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B、土地是稀缺的自然产物,在人类的利用中赋予其经济属性。会产生经济收益,凝聚劳动使土地增值 C、土地也是不动产,是有形的土地实体与无形的土地权利的统一体。必须准确界定其产权关系,包括产权类型、归属和期限等 D、不光是地表,还有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在土地管理中要准确界定土地的四至和上下空间,地上地下空间的权属关系,地上的通行、采光等关系等。 E、主要是陆地和内陆水域。 2、如何理解土地的职能? 答: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理解: A、土地作为资源的职能:具养育、支撑、储藏等功能,是人类的立足场所,生存条件,是实现任何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B、土地作为资产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能为拥有者产生收益或增值。土地所有权乃是一切财富的最初源泉。。。。b:土地作为财产能体现拥有者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不动产,始终是利益集团和个人追求的对象。c:土地作为财产可作为投资的手段:招商引资,抵押融资,不动产的融资信用。 3、按土地用途分,土地可分为三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其他用地 4、土地管理:土地管理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国家通过立法机构将意志规范化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由国家管理机关(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来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从而达到国家管理土地的目的。 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地籍管理、权属管理、市场管理、利用管理、督察管理、税务管理。其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利用管理是核心。

2020年整理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复习提纲.pdf

1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地貌、土壤、岩石、水文、气候、生物及社会经济要素等组成的自然、经济和历史的综合体,包括人类过去和现在的种种活动结果。 土地基本特性: ·自然特性: 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质量差异性;永续利用的相对性 ·社会经济特性: 供给稀缺性;用途多样性;增值性;区位性;权属性;政策法规性等社会经济特性 2国土地资源共分类: 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3 土地评价:为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进行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土地,根据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或其它方面利用潜力的高低对土地的质量作出评估。 土地管理:国家为保护和开发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而采取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和工程技术的综合性的手段和措施。 二者关系: 1)都是土地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土地评价作为土地资源调查的组成部分,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依据,为土地管理服务3)土地评价是进行土地管理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4)土地的管理和利用是土地评价的主要目的 1、简述《土地评价纲要》中土地评价的原则。 (1)要将土地利用对土地的要求与土地的质量进行比较(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地质量要求不同) (2)要将土地利用的效益和所需的投入进行比较(投入水平相同) (3)因地制宜,根据研究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价(风景林地资源的评定依赖不同区域;土地的适宜性在不同经济条件地区有所不同) (4)要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作出比较(一般为单一土地利用方式评价,不宜比较和优化;在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时,应作多种土地利用方式评价) (5)要以土地的持久利用为前提(评价时应确保不因这种利用而导致生态环境退化或恶化,一般要进行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评价) 2、简述土地性状和土地质量的异同和关系。 土地特性:可以直接量测或估测的土地属性。 坡度、等 气候特性:总辐射、短波辐射、日照时数、年降雨、蒸散量、温度等。 土壤特性:土壤质地、有效深度、 pH值、土壤容重等。 水文及地质:洪害频率、洪水量、地下水埋深、地下水矿化度 地貌、地形:海拔、坡度、坡向、坡长、相对起伏 土地质量:由一种以上土地特性构成的、反映一定方面土地性质的综合属性。 土壤水分有效性:土壤质地、土壤孔隙度、降雨量、土壤水分蒸散量 扎根条件:土壤有效厚度、石砾含量、土壤质地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需要不同的土地质量 农地:水分有效性、扎根条件,养分有效性 草地:牧草生产能力、牧草营养价值、草地退化状况、饮水条件 土地质量与土地特性 (1)一种或几种土地特性决定某种土地质量,例如土壤水分有效性是由降雨量、土壤质地、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考试ABC卷

试题(A)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土地管理:土地管理又称地政管理。它是指一个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 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施的各种管理措施的总称。 地籍:是区域内反映土地的位置、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 也称土地广籍。 土地市场:是指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 土地用途管制: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土地用途区,确定土地使用限制条件, 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确定的用途利用土地的制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土地的资源特性,是土地能成为资产的主要原因。 2、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的是土地的土地空间承载功能。 3、产生土地报酬递减原理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容量。 4、在土地管理系统中,地籍管理是基础,土地权属管理和市场管理是核心,土地利用 管理是目的。 5、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县。 6、土地使用权转让与出租的主要区别是所有权是否转移。 7、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土地管理应着重于土地利用再生产和再开发及防治土地污染。 三、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结合土地资源的特点,及与人口、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明土地资源管理的 重要性。 答:土地资源特性包括:客观性、生产性、面积有限性、位置固定性、地域分异性、 可持续发展性、多功能性; (1)土地与人口 土地以其养育功能为人类提供食物和生存、发展、繁衍的环境。土地生产能力决定着其能养活的人口数量,土地与人口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2)土地与环境 土地作为人类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的好坏。 (3)土地与可持续发展 土地的功能和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强调土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如果只强调向土地索取,而不重视保护和改善土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土 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土地的功能、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将与人们的期望越来越远。 2、简述我国农用地管制的内容和意义。 答:农用地用途管制就是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的农业用地区,根据规定的使用 条件和方式,对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田区、林业用地区、水产养殖区等进行用 途管制。对农用地利用进行管理,要针对农用地的资源和利用特性,采用适当的措 施,对农用地的开发、利用、治理、跋扈进行有效管理,具有以下意义: (1)建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土地管理方式的重大改革,也是管地方式、用地方式的一个大变革;是深入贯彻中国土地基本国策,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 理,推动土地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使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得以全面提高的根本举 措; (2)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