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五、教学(学习)总体设想

通过个人的大量反复阅读和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形成了基本教学(学习)框架。

本单元共三课8篇诗词,从魏晋到宋代,可比较之处有很多,主题也比较集中——都可以探究个人经历与人生思考问题。教学(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基于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接受水平、教材文本及三大“提示语”(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单元学习任务)、《课程标准》中关于核心素养和评价要求的表述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说明”中关于学科核心能力和问题情境设计的表述)、教材编写者的编写意图、自身的长处或优势等五个方面的要求。这里需要再次呈现的是《课程标准》中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第3、4等级的表述——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本单元安排10个课时,根据阅读的一般流程——自主阅读——探究阅读——主题阅读安排阅读的层级和环节,每一个环节围绕单元学习任务分解设置若干个必须研讨的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阅读鉴赏活动,以达成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师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达成设定的目标,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学生则需要个性阅读与思考、愿意进行团队合作和分享,独立或合作开展各种文学文本鉴赏和探究活动。

为此,本单元安排了五个环节,主要考虑是:

第一个环节,重在整体感知,梳理文本,培养直觉思维。

第二个环节,重在通过诵读把握诗歌的节奏,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第三个环节,重在通过单元阅读,进行比较鉴赏,对开放性问题展开探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品质和审美情趣;通过创作活动,提升文学评论的能力。

第四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让分享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习惯。学习任务”的要求,根据现行教学课时数的安排,确定了本设想。

6六、教学过程

(一)环节1:第1——2课时:自主阅读。

前置作业:布置学生预习本单元诗歌,一方面熟读诗歌,

一方面了解诗人的相关信息。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尔曾说过:人应该诗意的活在

这片土地上,这是人类的一种追求理想。诗意,是诗人用一

种艺术的方式,对于现实或想象的描述与自我感受的表达,

对于自身经历的思考。今天,让我们走进古代诗词,去感受

古代诗人生命中的诗意吧!

二、自主阅读,完成下面的任务。

任务1:结合单元说明、诗词、注释、学习提示等教材资

料对八首诗词进行自主阅读,并反复诵读。初步感知诗歌,

获得第一感受。

任务2:找出八首古诗词中蕴含独特文化内涵(隐含义)

的特殊词语或诗句,并结合诗词的语境进行阐述,然后制成

卡片。

示例:

青青子衿:原写姑娘思念情人,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

有才学的人。

羁鸟:表面指被关在笼中的鸟,这里喻指陷身与世俗束

缚中的诗人自己。

三、课后作业

任务3:请使用贴贴纸将自己觉得的困惑之处或问题写在

上面,当天下课后提交学习小组组长,组长汇总、整理后交

给老师。

第二课时

一、小组交流整合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找出的具有隐含义的词语

或诗句,并进行汇总整合。

二、分享汇报

以小组为单位,派一位代表上台分享汇报隐含义的阐述

(投影)

三、问题展示与释疑

教师投影整理好的学生们提出的困惑或问题,先由学生

思考解答,最后学生解答不了的再由教师解答。

培养直觉

思维,训练

粗浅阅读

能力,培养

提出问题

的能力和

习惯;

培养学生

合作探究

的能力,语

言表达的

能力和解

四、课后作业

反复诵读八首诗词,选择其中一位诗人从个人经历、思想风格、所写作品、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写在作业本上。

任务4:课外拓展阅读

篇目建议:曹操《龟虽寿》《蒿里行》,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李白《将进酒》杜甫《秋兴八首》苏轼《定风波》《临江仙送钱穆父》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整本书建议:梁衡《把栏杆拍遍》林语堂《苏东坡传》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阅读设计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和知识视野。

(二)环节2:第3——4课时:诗词演诵比赛。品味语言,感受诗人情感。

第三课时

一、诵读指导。

1、教师从八首诗词中选一首进行配乐朗诵。

2、古诗词诵读技巧指导:整体把握(作者、文学常识、注解、

字词读音)、停顿规律(四言诗一般2/2停顿、五言诗一般2

/3停顿、七言诗一般2/2/3停顿)、细节处理(重读点、转

韵处、结尾句)

二、自由诵读

任务1:要求学生根据指导,小组成员各选一首诗词(不得

重复)结合理解先自我诵读,再进行小组内的诵读展示。

三、课后作业

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选择一首诗词设计演读

脚本,准备参加班级演诵大赛。

第四课时

一、诗词演诵大赛

任务3:举办班级诗词演诵大赛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参赛,展现各组诗词演诵风采。选出最佳演诵

小组。

二、课后作业

反复诵读第七课《短歌行》《归园田居》,结合注释及相关

资料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感情。

重在通过

不同形式

的诵读培

养学生的

语感和感

受美、欣赏

美、创造美

的能力。

(三)环节3:第5——9课时:单元比较阅读——通过单元若干文本比较,深入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艺术特色,体悟作者情感。通过创作活动,

第五课时

一、导入

说到“志”,不知同学们会想到哪些成语或句子呢?(胸

怀大志、志同道合、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也,非淡泊无

以明志……),确实,人生在世,都会有着自己的志向,今

人有今人之志,古人有古人之志,今天,让我们穿越到魏晋

时期,去看看曹操和陶渊明又有着怎样的志向吧!

二、诵读

先自由诵读,然后请两位同学分别诵读两首诗。(若读得不

够好,教师进行引导,再请同学诵读)

立足单元

阅读,从适

应高考要

求的角度,

根据《课程

标准》中“学

业质量水

平4”的要

求设计问

题和读写

三、独立思考

任务1:出世与入世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两大选择,曹操《短歌行》体现的是积极入世,决心建立一番功业,而陶渊明《归园田居》体现的是厌倦官场,决心归隐田园。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如果是你,处在今天的时代潮流中,你会选哪一种?为什么?

四、课后作业

1、背诵两首诗。

2、反复诵读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感情。

第六课时

一、导入

说起唐代的诗人,不知同学们会想到谁呢?(李白、杜甫、白居易……)那么,说到浪漫主义诗人,大家认为是谁?(李白),现实主义诗人呢?(杜甫、白居易)。让我们今天就来领略下他们的浪漫与现实吧!

二、诵读。

分组诵读三首诗,第一组诵读《梦游天姥吟留别》,第二组诵读《登高》,第三诵读《琵琶行并序》前半部分、第四组诵读《琵琶行并序》后半部分。

三、合作探究

任务2:《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三首诗都对景物有较突出的描写,请小组内进行合作,按照下表概括三首诗的意境特点。

任务3:结合三首诗,谈谈李白的浪漫,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体现在何处?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整合。

四、课后作业

1、背诵三首诗。

2、反复诵读第九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三首词的内容和感情。

第七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宋词有哪些流派吗?(豪放派、婉约派),那么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你们知道有谁呢?(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豪放和婉约到底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

二、诵读。

先自由诵读三首词,然后找三位同学分别朗诵三首词。

三、合作探究

任务4:《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声声慢》三首词代表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的风格,请阅读后分析,三首词的豪放或婉约的风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先结合词从题材、主题、手法、语言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整理出一份书面答案进行展示汇报。

示例:①从题材上看,苏词描写的是古战场情形,表现作者对古代豪杰的凭吊,字里行间透露出豪壮雄浑之感;辛词由京口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李词则以眼前庭院内秋景写出了处境的冷清,心境的清冷,悲苦愁绝。②从主题上看,苏词反映了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尽管壮志难酬,但词中并未露出哀婉之情;辛词表达了雄心犹在但不受朝廷重用,难以尽展其才的苦闷心情;李词则流露出强烈的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偏居之苦。③从表现手法上看,苏词和辛词都是借古抒怀,托古喻今;李词则用细腻的白描、委婉抒情。④从语言上来看,苏词和辛词都是读来豪气干云,壮丽之情油然而生;李词读来感伤婉转,是一种怨苦凄悲之感。

四、课后作业

1、背诵三首词。

2、尝试从内容、形象、情感、意境等角度找出八首诗词的共同点。

第八课时

一、合作探究

任务5:小组合作,借助相关资源,结合对八首诗词的理解,从内容、形象、情感、意境等角度,概括八首古诗词的共同特点,并结合诗意阐述理由。请用书面形式体现。

示例:从情感上看,八首诗词都表达了一个“叹”字。

《短歌行》“人生几何”“去日苦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曹操对人生苦短的忧叹,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久在樊笼里”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悔叹,回归田园生活的。《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怀”表达了诗人对国难当头,自己却年事已高,疾病缠身,虽忧国忧民却无能为力的悲叹。《梦游天姥吟留别》“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李白对人生及现实的感叹,对权贵的蔑视。《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抒发了白居易对琵琶女遭遇的同情及自身被贬的憤叹。《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苏轼对自己年长功业未成的感叹,对人生短促,无可奈何,只好借酒浇愁,寄情江月的喟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任务4结合诗句理解豪放和婉约两大风格的特点。

任务5、6理解诗歌内涵的多

谋处”“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达了辛弃疾对江山依旧、英雄已逝,对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哀叹,对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叹。《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表达了李清照对国破家亡夫死晚年孤独凄凉的悲叹。

任务6:请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八位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按照思想情感、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题材对八首诗词重新进行分类,并写出重新分类的依据,列出分类表。任务7:优秀的古诗词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匠心,请概括八首诗词各自最突出的艺术特色。

示例: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比兴手法和典故表述心志,陶渊明在《归园田居》里用白描手法呈现日常生活画面,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用瑰丽的想象描绘梦境,《登高》中杜甫紧扣秋景体现深沉厚重的情感,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等。

二、课后作业:

1、背诵八首诗词。

2、结合课堂的学习探究进一步理解八首诗词的内涵和作者的情感。

第九课时

文学短评写作课

一、文学短评的概念。

文学短评是文学评论的一个分支,主要以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学现象为评论对象,并对对象的某一点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进行深入品析和阐发,进而得出某个评论性观点的篇幅相对短小的文章。

二、文学短评写作的方法

1、精读作品,仔细揣摩。

结合作者经历、风格、写作背景等精读作品,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获取较深的感受和独到的发现。

2、选好角度、从小处切题。

(1)赏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分析作品的形象。揭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及典型意义。(3)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叙述方式、描写技法、抒情方式、意象意境的创设等。

(4)鉴赏作品的语言或风格。

3、观点鲜明,角度新颖。特别要注重评论与说理。

4、结构完整。

三、名家赏析

著名文学评论家傅庚生的评论:

《声声慢》中叠词之妙

……《词苑丛谈》云:“李清照《声声慢·秋闺》词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辞亦不甚了种表现形式。

任务7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了,若论其音韵,似稍有所会矣;若论其字之重叠,错落如珠,则只是皮相观耳,未尝搔到痒处也。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之情,三也。良人既已行矣,而心似有未信其即去者,用以“寻寻”。寻寻之未见也,而心似仍有未信其便去者,用又“觅觅”;觅者,寻而又细察之也。觅觅之终未有得,是良人真个去矣,闺闼之内,渐以“冷冷”;冷冷,外也,非内也。继而“清清”,清清,内也,非复外矣。又继之以“凄凄”,冷清渐蹙而凝于心。又继之以“惨惨”,凝于心而心不堪任。故终之以“戚戚”也,则肠痛心碎,伏枕而泣矣。似此步步写来,自疑而信,由浅入深,何等层次,几多细腻!不然,将求迭字之巧,必贻堆砌之讥,一涉堆砌,则迭字不足云巧矣。故“觅觅”不可改在“寻寻”之上,“冷冷”不可移植“清清”之下,而“戚戚”又必居最末也。且也,此等心情,惟女儿能有之,此等笔墨,惟女儿能出之。设使其征人为女,居者为男,吾知其破题儿便已确信伊人之不在迩也,当无寻寻觅觅之事,男儿之心粗故也。能词之士,多昂藏丈夫勉学莺莺燕燕者,故不能下如此之十四迭字耳。

分析:从行文的构思来看,对叠词的分析更深入且渐次分层,从三个方面层层推进论述,不蔓不枝。文学短评在文体范畴上属于议论文,所以要求论点明晰,论证有条理性和逻辑感,这种逻辑推进可依托一些连词或者关联词来实现,如“不然”“且也”。论证方式多样,比如对比论证、正反论证、假设论证,由浅入深,有深度与见地。

卢雪冰:

在中国的音乐里,琵琶是最宜于抒发幽怨情感的乐器。《琵琶行》中的歌女,她在琵琶弦上所抒发的忧郁凄苦的心情,引起了远谪异乡,忧愤深广的白居易的无限感慨,于是把听到的音乐,用美妙的诗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音乐的描写之所以成为《琵琶行》艺术上最突出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它“善于从各个不同角度,把歌女的动作,音调的变化,演奏的场景,当时的环境,人物的感情恰当的糅和在一起加以细致的描写,写出了琵琶音乐的复杂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音乐的形象是难以捕捉的,怎样用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这是描写音乐常遇到的困难,而诗人却写得灵活自如,使人读着他的诗,仿佛听到了音乐一般。他之所以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我认为,作者主要是在写法上突出以下三点:

其一,是作者运用了许多新鲜的比喻,使语言具有听觉感,令人读后如闻其声。如以骤然而至的“急雨”比喻大弦的声势,乐器的繁密;以款款而谈的“私语”比喻小弦声韵的幽细。“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这两句话

形象地表现了琵琶形象多变的音响。以“珠落玉盘”比喻清脆圆滑,雨弦齐奏的和谐,好像听到了琵琶抑扬顿挫,清脆动听的声音。“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句诗用珠玉相碰击的声音,来模拟交错拨动粗弦、细弦这种弹技乐器的声音效果,非常恰切。人们常以“珠圆玉润”形容声音的婉转,这里“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以圆滑之感。

再如以“莺语花底”比喻音乐的明快,给人的印象是无比婉转幽美;冰下“流泉”比喻音乐的冷涩,给人以凝绝凄苦的感觉;以“水浆迸”“刀枪鸣”来比喻乐声激越雄健,则给人以昂然亢奋的感受。

诗人就是这样运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听到过的声音,比拟各种不同的音响,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从而使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昂,或低回呜咽的音乐,而且感到在音调上也有区别,热闹而不絮乱,复杂而有层次,看到了这一系列巧妙比喻,就像听到了一支完整的乐曲,并使自己沉浸在美妙的境界之中,感情汹涌澎湃,不能自已。

其二,是善于运用语言的声音,直接模拟音乐。如“茫茫”、“声声”、“续续”、“嘈嘈”、“切切”等重字。“嘈嘈切切”、“大珠小珠”、“无声有声”等叠词,“间关”、“幽咽”等双声叠韵词,和幽美明快而富有音乐美感的语言的运用,都加强了悦耳的听觉或韵律的节奏,表现了诗歌的音乐美,使这首诗的声调、音韵、节奏、旋律组合的异常完美,达到了非常和谐的境地。

其三,这首诗在精彩动人的音乐的描写中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如:“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就在这万籁俱静的时刻,琵琶女表现的隐恨,幽愁,却在潜滋暗长,无声的间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甚至比有声的演奏还要丰富,还要动人。“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在演奏进行中,诗人迷于乐曲忘记观察环境。这时他举首四望,只见周围聚集着层层大船小舫,人们仍然沉浸在乐曲之中,毫无声响,月白江清,更给这绝妙的音乐增添了无穷的诗意。这都是以无声衬托有声,用音乐休止的余韵来强调乐曲的效果。这种虚中见实的表现方法,具有中国古代艺术的传统特色

四、课后作业

任务8:从八首诗词中自主选择一首,从语言、内容、情感或写法等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具体的诗句和自己的理解思考,写一则800字左右的文学短评。

任务8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学评论能力。

(四)环节4:第10课时:展示分享活动。分享自己研读的成果;提出新的困惑与问题。

第十课时

一、展示汇报:

任务1:交流汇报会:分享交流各自的作品活动。优选7

篇学生创作的作品在班级里交流。要求:(1)每个学习小组

推荐一篇最优秀的作品;(2)每人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

(3)每个学习小组推荐一位同学担任评委,负责评价展示的

作品;(4)可以制作PPT或打印成word文档,也可以上课

前先扫描到一体机里;(5)由全体学生推选一位同学做主持,

负责所有分享活动事宜。

条件许可的话,将联合全年级各班,把优秀作品结集编

印出来。

任务1培养

学生分享

的意识和

习惯,明确

创作的要

求和标准,

能够正确

评价和修

改他人以

任务2:完成学习反思表2

本表于第一个学习环节结束后发给学生,再于单元学习结束1天后上交读书小组组长,再统一提交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学习反思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品质、习惯、成效等。

六、教学过程

:8首诗词都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学生们自己初步阅读,整体理解作品。

任务1: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及

创作背景等,了解中国诗歌的发展简要面貌。做好读

书笔记。

明确:根据课文选定的诗词,从《诗经》开始,追溯

诗歌的发展,明确诗歌的发展面貌。

任务2:小组合作,找出各首诗词的意象、及含义复杂的词语,探究诗词阅读的疑难点,共同解决问题。并在班里分享成果。

明确:注意诗词中含义复杂的词语的解读,结合注释,小组合作,揣摩诗意,理解作品大意。

如《短歌行》里的“慨当以慷”“子衿”“契阔谈宴”等。《归园田居》里的“余闲”等。任务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

(二)环节2:第3—4课时第1课时:个人诵读8首诗词,反复品味诗歌语言的

凝练之美,感受古诗词的魅力。选出表现突出的同学

参加个人朗诵比赛。

任务1:第7课曹操《短歌行》和陶渊明《归园田居》

分别是四言诗和五言诗,而且节奏停顿不一样,请同

学们找出来并揣摩其中情感的不同。

明确:《短歌行》是汉乐府的旧题,属于《相和歌辞

?平调曲》。这种乐曲的唱法已经失传。但乐府《相

和歌?平调曲》中除了《短歌行》,还有《长歌行》,

像《琵琶行》。长歌和短歌的不同在于歌词长短不同,

长歌比较热烈奔放,短歌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

适合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

朗诵时要注意停顿的地方:《短歌行》“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

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第8课朗诵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要注意情感的

奔放、豪迈。杜甫的《登高》要读出沉郁忧时伤世之

诵读可以让学生充

分品味古诗词的语

言凝练之美。

感。

第9课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要读出豪迈之感,李清

照的《声声慢》要读出内心的忧伤惨痛和情感的缠绵

悱恻。

第2课时:举行个人和小组诵读比赛,选出优秀朗诵

选手和表现突出的小组。参赛人员自己准备相关配乐

音频和视频。老师颁发奖状和鼓励优秀选手参加学校

的朗诵比赛。比赛的形式可以有

促进作用,增加竞

争效果。

(三)环节3:第5—6课时从8首诗词不同的形式特征入手,精读,鉴赏诗词的

艺术手法。

任务1:精读第7课曹操《短歌行》和陶渊明《归园

田居》,请同学们找出相关词语,并揣摩其中体现作

家情感的不同。

问题1:找一个字概括出《短歌行》里的情感?从哪

些词可以体现?

明确:“忧”。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

忧,唯有杜康”等。

问题2:《归园田居》里“归园田居”前和“归园田

居”后情感的不同?从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归园田居前:不自由。如“误”字体现作者内

心的无奈和痛苦,用“羁鸟”“池鱼”比喻自己的不

自由。

归园田居后:悠闲自在。作者笔下的农村风景的闲适、

“有余闲”体现作者内心的悠闲自在。

任务2:精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高》

和白居易《琵琶行》,从中找出体现不同作家风格的

用词。比如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顿挫和白居易的

平实浅近特点,分别体现在作品的哪些地方?

问题1:在李白笔下,仙境是怎样的?请同学们从诗

歌中找出相关诗句。

明确:从仙境的描绘可见李白的豪放飘逸的风格特

点。

问题2:杜甫诗歌沉郁顿挫,被称为“七言律诗之冠”,

你最欣赏哪一句?

明确:答案示例: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

独登台”,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凄也。作

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

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

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罗大经《鹤林玉露》)

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结句)

软冷收之,而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胡应麟《诗

薮》)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

而且含蓄隽永。引

导学生关注各篇的

不同形式特征,包

括对偶、平仄、押

韵等语言形式,掌

握古诗词的基本鉴

赏方法。理解文学

作品丰富的内涵和

语言的独特表达,

提升审美能力。同

时学生可以结合自

己的生活经验和阅

读写作经历,发挥

想象,加深对作品

的理解,力求有自

己的独特发现。

问题3:琵琶女技艺高超,一曲琵琶曲精妙婉转,曲尽仍让人回味不已。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琵琶曲的精彩部分。

任务3:比较苏轼与辛弃疾怀古词的异同点,概括豪放词二人分别有哪些特点,如用词、设景或运用艺术手法等;结合婉约词的特点,李清照《声声慢》里哪些地方体现了婉约特点?

任务4:理解并掌握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如比兴、用典、白描、想象等艺术手法及其效果。结合8首诗词,鼓励学生进行分类总结。

(四)环节4:第7—8课时8首诗词体现了作家不同的人生状态和人生的诗意,

请同学们归纳出作家的不同人生体会,并结合自身的

经历进行思考:你会用怎样的态度面对人生的不如意

时刻?

任务1:《短歌行》和《归园田居》都是乱世中的作

品。曹操是三国时期,陶渊明是魏晋时期,在乱世中

他们分别有哪些不同的人生感受?请学生找出《短歌

行》和《归园田居》里最能体现作者写作意图的诗句,

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老师可以联系初中学过的曹操的《观沧海》和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帮助同学们

了解作家的内心世界。虽然都是身处乱世,但是两人

的人生感受不同,人生追求也不一样。曹操对“天下

归心”的渴望,体现了他积极进取,建功立业。陶渊

明“复得返自然”体现了他追求淡泊闲适的生活。不

同的人生追求也可以从二人的不同的年龄可看出,我

们可以得出启示:人生前半场要向曹操学习,积极进

取,有所作为。人生后半场可以学习陶渊明的淡泊名

利,追求闲适自然。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可以

活得精彩,追求不一样的人生。

任务2:比较鉴赏第8课。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著名

诗人,李白“梦游天姥山”与杜甫“登高”,一个是

梦中之景,一个是现实之景,有何不同?(也可以联

系白居易被贬谪他乡偶遇琵琶女,他们有不同的人生

际遇,归纳作者的感悟及思考)

明确:李白和杜甫年龄相隔11岁,联系两人的不同

人生经历,尤其是杜甫历经安史之乱。不同的人生经

历会导致不同的人生感受。两首诗歌,前者写梦境,

写游仙,李白的梦境就是他浪漫瑰丽的想象,也寄寓

着他深沉的慨叹,是他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心声。

杜甫登高望远,忧国伤世、悲秋苦病,沉郁顿挫。前

者是梦幻中醒来,从仙境回到人间,后者是品人间疾

苦,写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深沉悲凉。

白居易也是借听琵琶曲发出自己内心的感叹“同是天

古诗词抒发了不同

时代的作者对社会

的思考和对自己人

生的感悟,通过比

较阅读,感受作者

丰富的精神世界,

提高自身的思想修

养和文化品味。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任务3:第9课由欣赏宋词的豪放和婉约不同风格入手,通过三位词人苏轼和辛弃疾的“怀古”词和李清照“怀念过去”,比较三位作家的不同人生际遇,思考人生的不同选择带来的感悟。

明确:结合第一课时学生在“知人论世”环节查找资料做的笔记,联系作家作品,学生谈自己的感想或体会。为接下来写文学短评做好准备。

(五)环节5(第9课)任务1:老师讲“单元学习任务”下面的《学写文学

短评》,按照要求来创作。

任务2:选择一位你最有感触的作家,结合他(她)

的作品,课内作品或者课外其他作品,写作文学短评,

800字左右。要求书写整洁。课内完成,如果时间不

够可以利用一点课外时间。

任务3:推荐篇目或书目:曹操《龟虽寿》、《蒿里

行》、《苦寒行》;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至其

五)《归去来兮辞》;李白《将进酒》《行路难》;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三吏三别”;白居易

《观刈麦》《梦仙》;苏轼《定风波》《江城子(十

年生死两茫茫)》;林语堂《苏东坡传》;辛弃疾《南

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

夫》;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夏日绝句》

等。

任务1明确创作要

求。第一次写,老

师可以展示别人的

文学评论,供学生

参考学习。

任务2学生自己结

合本单元的学习,

原创作品。

任务3推荐篇目或

书目,用以拓宽学

生的视野。学生可

以在每个作家的篇

目里选择一至两篇

来阅读,因时间有

限,不要求全部读

完。

(六)环节6(第10课)分享展示课

任务1:读书交流会:小组内分享交流各自的文学评

论。每组选出一篇学生作品在班级里进行展示活动。

任务2:(1)推荐一篇优秀的作品上台展示;(2)

每人展示时间不超过5分钟。

任务3:将本班的优秀作品抄写正稿或打印出来,张

贴在教室,供大家学习和欣赏。由相关学生课后完成,

不超过一天。

任务4:完成学习反思表

任务1培养学生分

享的习惯,能够正

确评价他人的作品

以及修改自己的作

品。

任务2锻炼学生的

胆量,以及培养学

生乐于展示自己的

习惯。

任务3培养学生学

会欣赏别人的作

品,学习他人的长

处。

任务4让学生学会

学习了“学习任务

群”的文本之后如

何进行总结反思。

7七、教学反思

英语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Unit 3教学案例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够听、说,认读Let’s read 部分的短文。 2、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短文后的练习。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良好的阅读习惯、正确的阅读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是能理解并会朗读Let’s read 部分的短文。 2、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泛读、精读技巧。 三、课前准备 1、CAI课件和图片 2、录音机和本课录音带 教学设计: 一、以旧带新——巩固旧知 在上课之前,打预备铃之后,上课铃之前,还有几分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让英语科代表带领学生复习旧知,不断巩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以便更灵活地运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二、激趣导入——感知文本(Reading for fun) Step One: Pre-reading 1. Warming—up Let’s chant. (on page 26) 2. Everyday English T: I love weekend very much .Do you like weekend? 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3. Guide the students to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teacher’s last weekend. T: Well, do you want to know my last weekend? T: I have a good friend , I spent my last weekend with him .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happened to us ? Let’s read the text on Page 33. Step One设计意图: 小学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主要任务,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是让学生先喜欢读,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感兴趣,变阅读为“悦读”。在这一环节,我以旧知作为支架,从师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设计问题,以师生自由交流的形式精心导入,一下子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起了学生阅读的渴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三、阅读文本——获取信息(Reading for information) Step Two : In-reading 1. Look and listen T: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he key words . Listen to the tape. Guess what happened last weekend? The teacher shows the pictures of the text and the key words on the screen. Key words on the screen: Past Present was is,am walked walk

2019年部编人教版初三上册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教案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 第1课时延续文化血脉 1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中华文化的意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年来,中央电视台联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精心举办了《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传统文化节目,播出以来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 想一想:不断掀起亲近经典、热爱诗词、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潮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传统文化独具魅力,传统文化传承也十分重要。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传统文化的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华文化根 (一)中华文化的形成 1.材料呈现:中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由于有了从甲骨文一脉相承发展到今天的汉字,才使中华文明发展至今没有中断,这为研究中国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史和早期国家与社会形态提供了独特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2.思考:中华文化是怎样形成的? 3.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二)中华文化的内容 1.指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相关链接”材料。 2.总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三)中华文化的意义 1.阅读教材第61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2.共同总结: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四)中华文化的发扬 1.阅读教材第62页“探究与分享”。 2.思考:(1)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2)日益密切的国际文化交流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怎样的时代机遇?我们肩负着怎样的文化使命? 3.共同总结:(1)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文化的优秀、国家的强大、人民的力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强大底气,是文化自信的水之源木之本。(2)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优秀传统文化根基,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又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中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目标导学二:美德万年长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1.阅读教材第64-65页“探究与分享”。 2.问题:(1)扶危济困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有机会见到“顺其自然”,你最想问他什么问题?(2)青岛有“微尘”,宁波有“顺其自然”,你身边有这样的中国好人吗?分享他们的故事,共同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3.共同总结:(1)中华民族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传的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代代相传、世世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力量。 (2)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中,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道德规范,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等。(3)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也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精华所在。 (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1.问题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风好家道和,家风是一个家庭精神面貌的潜在气质,也是家庭兴衰的隐性因子。”传文明家风,做美德少年是对青少年的希望,许多地方正在评选美德少年,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问题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一起解决问题。 3.问题解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青少年必须身体力行。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 4.作业布置:选择教材65-66页“拓展空间”中推荐的作品,认真阅读经典,在好书中涵养品格,亲近道德人物,提升人生境界,与同学交流读后体会。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中华文化的形成、内容、意义和怎样发扬中华文化;知道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和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多的认识,增强了民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含单元备课)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含单元备课) 三测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了解了一些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以后学习测量长度、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比较丰富,这就为分米和千米以及吨的认识奠定了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掌握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认识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能进行简单的估测和测量活动,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这些都为进一步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实践能力。 5.通过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养成认真观察,仔 细测量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二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与厘米,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且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可以说,学生已有的经验是比较丰富的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灵活

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组织学生测量硬币、教材的厚度,测量课桌的长、宽;利用多媒体显示公路路标,距离是1千米的两地,质量是1吨的物体等。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 2.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 建立相应的长度概念和质量概念,是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感受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1吨的质量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认识清、感受深,而“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又比较强,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尽量安排学生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对1毫米、1分米、1千米和1吨进行充分的感知,形成正确的表象。 3.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估测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也是用“测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体现。所以教师要注意结合这部分内容,培养学生自觉地对常用物体进行估测的意识。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组织学生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使之逐步养成估测的习惯,达到提高学生估测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 1 毫米的认识...................................................... 1课时 2 分米的认识...................................................... 1课时 3 千米的认识...................................................... 1课时 4 米与千米的单位换算.............................................. 1课时 5 吨的认识........................................................ 1课时 6 长度、质量计量单位综合练习...................................... 1课时 1 毫米的认识 一课时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教材第21、第22页)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它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加强对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市教育局以多年将信息技术课纳入毕业和升学考试中,所以本学期要着重学习教育部门规定的考试内容。 一、学生基本情况: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水平,基本掌握了计算机的一般操作方法和使用常用软件,但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 二、教学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考试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和电子表格四个模块。本学期将着重对这四部分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能够较熟练的掌握对计算机操作的基础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信息技术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方法措施: 在设定了教学内容的同时,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措施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3、对每个班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4、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第1.2课时 启动frontpage2000建立站点和图片收集 教学目的:掌握站点的建立,学会软件的启动和素材的收集,了解站点的打开和关闭。 教学重点:创建站点,收集图片,启动frontpage2000。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讲解、示范 1、启动FrontPage 2000 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从“程序”菜单中选择“Microsoft FrontPage”单击。 2、FrontPage 2000的界面说明 FrontPage 2000的界面可以分成菜单栏、工具栏、视图栏和主编辑窗口4大部分。 ①、菜单栏包括”文件”、”编辑”、”查看”、”插入”、”格式”、”工具”、”表格”、”框架” 、”窗口”、”帮助”等10个菜单。 工具栏单击”查看”菜单,选择”工具栏”,在出现的下拉菜单中列出了几种不同的工具栏,如果菜单 项前面有一个对钧号“√”,表明在界在上已显示此菜单项。如果再单击一下,将取消这一项的显示。 ②、主编辑窗口在编辑网页时,有3种显示方式,即普通、HTML和预览。 普通显示方式是最常用的显示方式,一般是在此方式下工作。 HTML显示方式在需要直接编辑或查看网页文件的HTML代码时使用,一般是为了实现某种特殊效果(如在网 页中动态显示时间)而经常使用。 预览显示方式在需要预先观察网页的显示效果时使用。当使用管理功能时,主编辑窗口相应地会显示各种 任务下的文件或站点信息。 3、新建站点 实例:使用”只有一个网页的站点”模板创建一个Web站点。 操作步骤: (1)打开”文件”菜单,选择”新建”菜单项,在子菜单中选择”站点”菜单项,出现一个”新建”对 话框,在对话框的”指定新站点的位臵”项中输入新站点的存放位臵。 (2):新站点的存放位臵选择是磁盘存储方式,是因为考虑到实践操作中的方便。而一个站点要让在 Internet上的用户正常浏览的话,应该通过FrontPage的站点发布功能或FT文件传送方式,把该站点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课提要课时 8 匆匆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 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 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无法挽 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深深的留恋之情。 2 9 那个星期天 《那个星期天》主要写了妈妈答应星期天带 “我”出去,到了星期天,妈妈一会儿买菜,一会儿翻 箱倒柜,一会儿洗衣服,“我”的希望最后化为泡影 的一件事。 1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 通过阅读交流平台,学生进一步了解表达感情的 方法。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感情的方 法。 1 习作例文 习作例文:两篇例文为写作做准备,学习文章的 写法。 例文《别了,语文课》重点感悟作者对语文课的 情感变化,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例文《阳光的 两种用法》引导学生体会阳光的两种用法,体会两位 母亲勤俭、朴实、有智慧的形象。 1

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 首先引导学生把心事说出来,然后再指导学生写 出自己生活中的委屈、高兴、难过的事情,写事离不 开写人,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把情感融入人、 景、事中。 2 教法与学法 这一单元有两篇课文,两篇都是精读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学习这两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文章表达感情的方法,可以通过写人、景、事等方法来表达情感。 授课方法探究 8 匆匆 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感悟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并拓展关于时间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进一步体会时间的一去不复返。 9 那个星期天 由“星期天是如何度过的”引入课文的学习,然后抓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由希望到失望的心情变化。最后再体会《匆匆》和《那个星期天》的异同点,感悟文章的写法。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为文言诗文单元,包括《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这三篇文言散文和《诗词三首》。这四篇课文,既描绘了亭台楼阁、湖光山色等自然美景,又表达了作者个人的政治理想、志趣抱负。古人寄托于山水名胜之中的思想情感和忧乐情怀,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时需要关注到的。 《岳阳楼记》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醉翁亭记》通过对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的描写和对游宴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湖心亭看雪》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湖心亭看雪的经过,表现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以及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以巧遇知己的愉悦化解了怀恋前朝往事的淡淡愁绪。 《诗词三首》中,《行路难(其一)》描写了诗人在政治上遭遇挫折后内心的强烈苦闷和抑郁不平之情,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写了诗人被贬的不幸遭遇,抒发了诗人二十多年转徙巴山楚水的悲愤心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意志和乐观精神。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借赏月抒发了丰富而乐观的思想情感,写出了作者以理遣情,以超然的思想排解政治上的失意,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战胜抑郁惆怅之情的心理过程。 “写作议论要言之有据”要求学生将议论写得言之有据,具有说服力,提高写议论文的能力。 “课外古诗词诵读”旨在让学生积累古代诗歌,培养鉴赏品味诗歌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做到正确识音、辨字、释义。 2.培养学生借助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大意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把握诗文的丰富内涵,感受舒缓自如的风格。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王庆华

课题第1课vb 开发环境简介课类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 ●熟悉vb开发环境 ●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 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前提诊测1、如何打开并关闭vb程序 导入新课软件开发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 来掌握程序开发。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认识vb开发环境 教学难点Vb界面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启动与退出vb 1.1启动vb: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命令 1.2 退出vb:执行“文件——退出”命令,点击标题栏的关闭按钮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三、设置vb工作环境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vb程序进行相关设置,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命令,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窗口。 四、运行示例程序 演示“泡沫”、“飞舞的蝴蝶”、“计算器”。

形成性测试1、把vb工具箱中的每个控件的英文名对应的中文名标注出来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vb程序的基本知识: 一、启动与退出vb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板书设计第一课vb 开发环境简介 一、认识vb 二、演示示例程序 作业P8、1.练习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并将其归纳。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组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学生能够会认18个生字。学生正确读写“书籍、含糊、精兵简政、死得其所、审阅、陈设、极其”等词语,并理解意思。 2.学生能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揣摩、品味语言,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3.学生能够通过联系上下文,搜集相关资料,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5.学生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进行习作。 6. 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2、通过多种方法读课文,拟定小标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的特点及作用,在打写中并迁移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解本课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单元学习 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第三组课文为我们展现的就是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带我们一起去缅怀革命先辈。 二、从旧引新,交流材料。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你知道它的创始人有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教学设计

“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 1、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诗人表达的情感。 3、准确、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一、教学重难点 1、自主熟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引导品赏诗歌,探究学习、背诵古诗词的方法。 3、迁移延伸,激发积累兴趣,养成诵读习惯。 二、教学设想 统编教材的“课外古诗词诵读”板块,以四首诗为一组,配合注释和精要的赏析语段,分置于两个单元之后,是对有限的古诗词课文内容的重要补充。对于这一板块,本设计试着将第三单元后的四首课外古诗词与第三单元古诗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分散到课内课文的学习中去,引导学生自主发掘每一首古诗与课文的相关点(不作要求,可以是在内容上、情感上、表达技巧上等等各方面),依“读、解、赏、诵、评”五个环节,先自主学习诗歌,再以小组为单位,整合和总结,随第三单元课文的学习利用课堂或课外碎片化的时间,进行班级小展示。旨在期望对这些经典的优秀古诗词做不止于简单的积累背诵要求。 我国的古代诗文,无论作者何人,朝代何时,在写作内容、表达情感、表达技巧等方面,均能找到诸多相通点。尤其是同一册同一单元的诗文,更容易找到相关之处。四首诗歌分散教学一则可以减轻集中背诵的压力。二则为学生构建了更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多层面的实践学习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更利于实行课内外延伸,帮助学生培养积累兴趣和养成诵读习惯。三则给予一个赏析点,能放中有收,利于学生勾连前后所学,较科学地做整合和总结。 由于第一单元是诗歌探究活动单元,探究活动和背诵任务均较重,而第二单元识记内容相对较少,所以设计从第二单元课文学习开始,布置自主学习任务。当然,提前到暑假布置也可。 三、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任务单 1、读 独立朗读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诵读”的四首诗歌,不参考任何资料,初步感受音韵和意境之美。 2、解 依旁注和赏析短文,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或者网络,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背景资料,初步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并在此基础上做到准确熟读,力争背诵。(此环节可落实到摘抄本上)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全套教案

第三单元 单元概述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 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本单元课文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 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深切情感。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我”盼着母亲兑现 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 程。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 家务的辛劳。《别了,语文课》讲了“我”由开始“厌恶”语文课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 生的教导而对语文课产生了“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记叙了“冬天, 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趣事,表现了母亲和 毕大妈生活的智慧和温暖的心,说明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 和感恩的来源。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 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重点 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 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 在习作中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资料和联系生活实际来感悟人生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同时,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匆匆》2课时 《那个星期天》2课时 习作例文2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习作《介绍我自己》教学设计 设计者、执教者:从化市温泉镇第三中心小学欧阳翠宜 教材分析: 习作主题为“说说我自己”,向别人介绍自己,可以说说自己的性格、爱好,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总之,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说,要说真话。教学中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紧密结合。教材对如何介绍自己提出了要求,“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要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 教学目标: 1、激发兴趣,愿意把自己介绍给别人,使学生能主动动笔写作文。 2、能比较清楚地把自己的特点写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主动写作文 3、乐于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主动写作文。 教学准备:课件,稿纸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点拨写法。 1、互动游戏:猜一猜。(课件出示)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2、展示自我,点拨写法。 (1)展示几位学生描写自己外貌的作品,猜作者。 (2)你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点拨描写外貌的方法) 二、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1、围绕选材,拓展思维 (1)课件出示:有关爱好方面的动态图片。 (2)师生交流:你们平常最爱做什么?为什么?你平常都是怎样去做的? 2、欣赏片段,领悟写法。 (1)出示描写爱好的片段:这段话写了什么?小作者到底怎样爱唱歌?

(2)小结写法并板书:中心句+具体事例 3、我是小作家:用一段话写写自己的爱好。(出示好词句) 4、集体评析(投影仪出示几个学生写好的习作) 三、回顾题目,明确要求 四、指导成篇,总结写法。 1、温馨小提示 题目 第一部分:重点写外貌特点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写爱好(性格、优缺点) 第三部分:结尾(总结赞美一下自己,或表达自己愿意交朋友的心情。) 2、儿歌作尾,总结写法。 自我介绍并不难, 姓名年龄女或男, 长相性格不要繁, 画龙点睛谈一谈, 兴趣爱好盘一盘, 择其一二可深谈, 一篇美文就写完。 五、布置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完成这篇习作,写完后可以读给身边熟悉你的人听一听,再根据他们的建议好好修改自己的作文。 板书设计: 介绍我自己 外貌特点爱好特点(性格、优缺点) 中心句+ 具体事例

人教版九年级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信息技术教案 九 年 级 ***

任课老师姓名:*** 日期:2013.9.6-9.10 第-----1--课时. 总-2------节课题第1课vb 开发环境简介课类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了解程序设计的一些术语 ●熟悉vb开发环境 ●掌握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 欲,在不断摸索中陶冶情操。 前提诊测1、如何打开并关闭vb程序 导入新课软件开发是一门新兴的朝阳产业,而期中程序设计就是它的最基础部分,这学期我们通过学习vb 来掌握程序开发。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操作法 教学重点认识vb开发环境 教学难点Vb界面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一、启动与退出vb 1.1启动vb:桌面上双击快捷图标,执行“开始——程序——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中文版”命令 1.2 退出vb:执行“文件——退出”命令,点击标题栏的关闭按钮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 三、设置vb工作环境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对vb程序进行相关设置,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命令,可以打开或关闭相应的窗口。 四、运行示例程序 演示“泡沫”、“飞舞的蝴蝶”、“计算器”。

形成性测试1、把vb工具箱中的每个控件的英文名对应的中文名标注出来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vb程序的基本知识: 一、启动与退出vb 二、认识vb工作环境 Vb工作环境包括: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工具箱以及窗口。板书设计第一课vb 开发环境简介 一、认识vb 二、演示示例程序 作业P8、1.练习启动与退出vb的方法,并将其归纳。 课后反思

九年级英语unit3教案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s are? 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话题为得体礼貌地运用语言索取信息及提供信息。Section A 以购物和去游乐园游玩等日常生活为切入口,通过问路及指路引入语言操练及学习,让学生通过模拟日常真实场景体会、感受及领悟目标语言内容。Section B 部分突出帮助学生扩充自己的描述性词汇语库,训练他们运用形容词描述相关场所的品质特征,以及对形容词句型(to be +adj.)的正确应用,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训练学生在不同场合用词用句的礼貌性及得体性。 单元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重点单词和短语。 2. 学会礼貌性地询问信息;能正确使用含有wh-问句的宾语从句。 3. 培养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个人独立思考,两人或多人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策略,积极创设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利用教学图片、录音机或多媒体课件来展开课堂的听力和口语交际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在不同场合下礼貌性地使用语言并能结合不同文化背景得体使用语言。 教法导航 采用直观教学法,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学法导航 采用Using contest guessing和Role playing的学习策略, 课时支配 第1课时:Section A 1a-2d 第2课时:Section A 3a-4c 第3课时:Section B 1a-2d 第4课时:Section B 3a-Self Check 课时教案

教案I 第1课时Section A 1a-2d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掌握重点词汇和短语:restroom,stamp,bookstore,beside,postcard,pardon,bathroom,rush 2. 理解并掌握重点句型: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3. 能听懂有关问路的对话。 二、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语言使用的礼貌性和得体性。 教学重点 礼貌地运用句型: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Excuse me,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能听懂有关问路的对话。 教学难点 能抓住录音中的关键词。 教法导航 课上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老师少讲,鼓励学生多练。 学法导航 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积极回答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Greet the students as usual. Step 2 Presentation 1. Guessing game Show pictures to the whole class, one student explains the places in English and another one who doesn’t look at the blackboard guesses what place it is. For example, one student says: We can save money or exchange money in this place, another one guesses it is a bank. Get students to guess the places like bank, post office, bookstore, museum, bathroom, washroom, mall and so on.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 1.教学内容:Unit 3 Teenagers should be allowed to choose their own clothes. 2.教学方法和目标: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谈论一下学校制度或家庭制度,以练习“允许做某事”(allow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应该被允许做某事”(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omething )的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校或其他制度的讨论,培养学生自我判断是非的能力,作为学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要做到心中有数,同时针对一些社会的不良现象,也应该有极强的判断力和正义感。 4.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情态动词和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should be allowed to do something )结构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和观点。 5.探究活动(任务):结合班上的实际情况,分小组分别讨论,编写一份行之有效的、受同学们欢迎和认可的班级规章制度,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修改,最后将之作为正式的班规张贴起来。 【教学过程】 1.导入: T:Do you love our class? Ss:Yes. T:Did you do anything bad for our class?Do you have any bad manners? Ss:Yes. T: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S :Some students often make noises. S :Someone sleeps in class. S :Someone is often late for school. S :Someone often throws litter on the ground of our classroom. S :someone often draws on the wall and make it very dirty.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也谈论起来,只不过他们用中文,英语好的学生帮助他们用英语表达。)2.分组讨论。 T:What should you do to make our class better?Discuss in groups. (全班分成10个小组,每组有4 个人,人人参与,各抒己见。小组长主持并作笔录。教师巡查指导)以下是第一小组的讨论情景。 Group 1 S :I think students should keep quiet in class. S :I agree with you.We should listen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Students shouldn’t be allowed to make noise in the classroom. Group Leader:Have you ever been sleeping in class?(问一个上课经常睡觉的学生)Do you know “sleep ”?(做睡觉状) S :(不好意思地说):Yes.yes,sometimes… Group Leader :What should you do from now on? S :No sleep.(其他组员帮他纠正。) Ss:Are you sure you will not sleep in class?We don’t think you should be allowed to sleep in class from now on.(大家鼓掌认可,那位同学红着脸表示接受。) Group Leader :Do you know who often throws the rubbish in the classroom or from the window?(随手做扔垃圾状。)

部编版新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2018---2019第一学期正安一小集体备课教案 科目:语文 年级:三年级 主备:叶昌慧 副备:

2018年9月 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花儿会跳舞,星星在歌唱,童话的王国真奇妙。本单元以“童话”为主题,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篇编童话的习作,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去年的树》讲述了一个关于“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故事。《那一定会很好》写了一粒种子成为一棵大树、一辆手推车、一把椅子、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在牛肚子里旅行》讲述了蟋蟀青头和红头这一对好朋友之间的动人故事。《一块奶酪》则通过蚂蚁队长处理一丁点儿奶酪残渣,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蚂蚁队长。围绕本单元的体裁,本单元的习作安排为编童话,通过一些词语的提示,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编写属于自己的故事。《快乐读书吧》编排了世界著名的童话集《安徒生童话》,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学习目标: 1.会认、会写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心情,感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 3.能表演童话,根据词语编童话。 4.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学习童话的收获。

5.学习三种常用的修改符号,能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6.有阅读童话书的兴趣,能完整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童话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人物的心情。 2.感受童话中的人物形象,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学习童话的收获。难点: 根据给出的词语自编童话。 单元课时分配: 《去年的树》-----------------------------------------2--3课时 课时-----------------------------------1--2《那一定会很好》 《在牛肚子里旅行》--------------------------------2--3课时 《一块奶酪》-----------------------------------------1--2课时 《习作:我来编童话》-----------------------------2--3课时 《语文园地》-----------------------------------------2--3课时 《快乐读书吧》--------------------------------------1---2课时

青岛版九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九年级共20个班,据了解,大部分学生的家里有电脑,而且在小学都学过计算机,又经过七、八年级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对计算机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也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本领,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比较感兴趣,培养起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从学生上课情况看来,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人接受水平不一,所以今后要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在上课时,还要注意各班的上课纪律,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保证上课顺利进行。 二、教材分析: 本套教材是青岛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教材中设有一些固定栏目。 [阅读与思考]栏目是给学生提供了与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发大家进行思考,进而引出个性化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习目标]明确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与探究]本栏目设置了范例精讲、加油站等是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主要环节。 [实践与创新]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灵活运用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自我评价。 [我的收获]本栏目是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分析问题、语言表达、与人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四、拟定本学期教学目标: 教学强调基础知识,重视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注重教学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中注重小组互助合作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上机实践操作管理和引导教育加强学生上机纪律管理,完善机房管理条例,约束学生不良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