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隧道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方案

隧道施工方案一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概况

1.2 隧道地质

(1)工程地质

A 地形、地貌及地层岩性

隧址位于侵蚀构造中低山,地面标高500-775m,高差275m,地面坡度10-15度,植被不发育,岩石多裸露。隧道围岩前段为下寒武系泥岩夹薄层泥灰岩、石灰岩,后段为中寒武统中厚层状石灰岩,缓坡地带覆盖0.5-1.0m的碎石土。

B 地质构造

隧址位于太行拱断束,总体构造走向NE-NNE岩层为主要结构面,产状平缓,倾角15°,成层状结构。洞口处裂隙发育,倾角74-84°为强风化;洞身为中风化。

(2)水文地质

本隧道位于山岭高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灰岩透水性好,雨季有滴水现象。出口为中厚层石灰岩,地形坡度50°左右,风化裂隙较发育,有轻微崩塌不良现象。洞内的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裂隙水和基岩裂水,地下水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较大,在时空上分布极不均匀。

1.3 结构形式及支护参数

隧道结构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时采用复合衬砌,以管棚、注浆小导管为超前支护,以锚杆、挂钢筋网、湿喷混凝土等为初期支护,并辅以钢拱架、中空注浆锚杆、药卷锚杆、等支护措施,充分调动和发挥围岩的自承能力,在监控量测信息的指导下施作初期支护和二次模筑衬砌。

五龙洞隧道衬砌长度表

序号衬砌类型衬砌长度(m)适用地段及主要支护措施

1 复合右 16 Ⅴ级围岩加强段,拱部主要为泥岩强风化带(大管棚超前支护,工字钢钢架全封闭)锚杆、挂网、喷砼、模筑砼左 16

2 复合右 26 Ⅴ级围岩段,拱部主要为基岩强风化带(小导管超前支护工字钢钢架全封闭)锚杆、挂网、喷砼、模筑砼

左 41

3 复合右 878.5Ⅳ级围岩段,拱部主要为基岩强风化带(带小导管超前支护,工字钢钢架全封闭)锚杆、挂网、喷砼、模筑砼

左 1106

4 复合右 1245Ⅲ级围岩段,拱部主要为基岩强风化带(带小导管超前支

左 1040护,工字钢钢架全封闭)锚杆、挂网、喷砼、模筑砼

5 整体右 24明洞位置为Ⅳ、Ⅴ级围岩段,拱部主要为泥岩强风化及强风化基岩带,采用明挖及整体模筑砼

左 23

注:初期支护喷射砼均采用湿喷法喷射,严禁采用干喷法喷射。

2 施工组织安排

2.1 工期安排

隧道在日开始进场准备,2 31 日完工。施工准备:日至 2 年1月10日。各分项工期如下:

2.2 劳力组织

五龙洞隧道组建四个作业队(进出、口共四个作业面)每个队134人,共536人负责施工。作业队队设有掘进、衬砌、综合三个工班。掘进工班负责隧道开挖、支护、出渣、运输。衬砌工班负责钢筋、钢拱架的制作与安装、防水板、管的铺设、立模、砼浇筑、折模及养护。综合班负责水、风、电的供应及设备维修、保养,场外材料的转运等工作。本工程使用商品混凝土均有拌和站负责运至现场。施工生产按三班制安排,作业人员每天工作时间为8个小时。施工队劳力具体安排见下表:

一个施工队劳力组织及分工表

序号名称人数职责

1 队长 1 负责施工组织指挥工作

2 班长9 负责本班组的施工组织与管理

3 安全员9 负责安全工作,发现和排除事故苗头

4 钻爆14 负责钻孔工制做药卷、运送炸药、装药、联线、起爆

5 装渣 2 负责装渣

6 扒渣(洞内) 4 负责洞内扒渣

7 出渣运输 6 负责出渣运输

8 支护16 负责支护、注浆堵水加固地层等

9 库管员 4 看守雷管、炸药库、保管发放火工材料

10 风水电 6 高压风水电的供给管理,高压风水管的安装

11 通风排烟等 3 通风机、风管、排水管路安装维修

12 钢筋工12 负责钢筋制作安装及拱架制作

13 电焊工 6 焊接作业

14 混凝土工12 操作砼输送泵及装拆管和砼输送车运输砼

15 防水板工10 安设防水板铺设盲沟

16 台车就位和辅助

4 台车的移动,定位及模板轮廓尺寸

17 修理工 4 一般维修工作

18 机加工 6 作业区的所有机加工工作

19 洞外运输 6 洞外材料装卸及其他辅助工作

20 合计134

2.3 场地布置

施工场地及队伍驻地的设置主要考虑离洞口较近,上下工方便,避风、防洪、环保要求等因素。

2.4 临时工程

(1)施工便道

隧道进口左、右洞两个施工队共用一条施工便道,施工便道由s226省道sk49+100m处为起点修至隧道进口处,便道长100m。隧道出口左、右洞两个施工队共用一条便道,施工便道由s226省道sk46+400处为起点修至隧道出口,便道长900m.路面均采用泥结碎石进行处理,建设标准为路面宽度为8米。施工便道指定专人负责对施工便道进行日常检查、保养和维修,做到雨天有人清沟排水,晴天有车洒水除尘,保证路面平整,行车舒适,并确保全天候畅通。隧道场地布置见“五龙洞隧道进口施工平面布置图”。

(2)高压供风系统布置

在在隧道两端每个洞口设置3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计12台),高压风管采用φ120mm的无缝钢管,设置于与通风管同一侧的墙脚,施工过程中严格加强管理,确保防止漏风。

隧道进、出口施工平面布置图

1

1

11、便道。

10、水池;9、料场;8、拌和站;7、高位水池;6、空压站;5、变压站;4、炸药库;3、值班房;2、钢筋加工棚;1、施工队伍驻地;说明:

470

460

460

450

440

430

420410

400

440

450

450

440430

420

410

400

23

4

75

68910

11

(3)供水系统的布置

根据五龙洞隧道附近的水文地质情况拟定在隧道进口(K33+400)线路左侧,隧道出口(K35+

700)线路左侧,钻井取水,铺设水管将水引至洞口。在洞口附近的山上(每个洞口)各修建一座60m

3

的高位水池(储存从井内引来的水),高度高于洞口拱顶标高50米左右,铺设水管,安设高压水泵供隧道施工使用。

(4)供电系统布置

根据林州市电网分布情况,进口的两个作业面利用五龙镇大车辋村西的既有线路就近驳接高压电线到隧道口,每个作业面各设置一台800KVA 的变压器;出口的两个作业面利用五龙镇大虎山村西(预制场)的施工专用线路驳接高压电至隧道口,每个作业面各设置一台800KVA 的变压器。且在隧道进、出口的洞口各设置一台200KVA 的内燃发电机为备用电源,以保证施工用电。

(5)施工通风系统的布置

在进、出口均采用长管路压入式通风。每个作业面选用2台(计8台)SDA110AD 型,功率为1200m 3/min 通风机,每两台为一组串联后使用;采用防静电阻燃增强型PVC 软风管(φ1.4m )组成隧道通风系统。

通风机设在离洞口外30m ,以避免洞内流出的污浊空气重新进洞。风管出风口离开挖面30~40m ,风管悬挂于拱顶处。为解决台车处风管的阻风问题,在台车顶部设置硬管,以便风管顺利穿行,避免软管缩径和弯曲变形。见“洞内管线布置示意图”。

(6)弃渣场

拟将本隧道的弃渣场设在s226省道sK47+100m处右侧的山涧,该弃渣场距隧道进口约3公里,距出口约2公里,可容纳弃渣100万方。

2.5 主要机械设备安排

隧道施工采用管棚钻机(MGJ-50型)及YT28型气腿式凿岩机钻孔。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出渣运输,湿喷混凝土支护、整体衬砌台车模注、砼拌和站拌和、砼运输车运输、砼输送泵泵送的施工方法,配合施工所需机械装备详见前表“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3 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的明洞采用明挖法自上而下开挖。暗洞部分的V级围岩加强段及V级围岩均台阶采用三步台阶分步法开挖;Ⅳ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隧道施工以新奥法的基本原理为依据,以“早预报、勤量测、管超前、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紧衬砌”为指导进行施工,出渣采用无轨运输,排烟采用压入式通风。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施工见“新奥法施工工艺框图”。在隧道进洞及洞口加强段、断层破碎带地段,为改善围岩状态,提高围岩自身的自稳能力,防止可能发生的坍塌,采用大管棚管超前支护,对围岩进行预加固。根据地质情况,对于四、五级围岩地段先施作注浆小导管超前支护,再进行开挖。台阶法掘进(上台阶超前3—4m),施工中初期支护紧随

其后完成。开挖作业由上而下,衬砌施工由下而上,及时施作。台阶法作业时采用凿岩机钻眼、光面爆破进行开挖。上台阶出渣采用人工翻渣至下台阶,再由装载机配合自卸车运往弃渣场。下台阶出渣由装载机配合自卸车运往弃渣场。衬砌采用衬砌台车及自制的端头模板,砼由拌和站拌和,专用拌和式运输车运输,砼输送泵泵送入模灌筑。二次衬砌全断面一次完成。掘进作业循环进尺控制在1.0m—2m。

本隧道按钻爆法施工,开挖采用自制台车和凿岩机、风枪钻孔,拱部、边墙均采用光面爆破,以控制开挖轮廓,减少超欠挖;初期支护采用迈式锚杆、钢筋网和湿喷混凝土联合支护,设工字钢钢架予以加强;防水板采用背吊式无钉铺设工艺,确保无顶眼,防止渗漏水;出碴采用ZC50型装载机装碴,15t以上自卸汽车运碴;衬砌采用洞外30-60m3/h自动计量拌和站供料,12m3混凝土输送车运料,30-60m3/h混凝土输送泵灌筑,配以12m衬砌钢模台车;施工排水,进口顺坡施工,采用两侧临时排水沟顺坡排水排出洞外;施工通风采用管路压入式通风,各洞口外配置两台SDA110AD(1200m3/min)型转速可调式轴流通风机。

4主要施工方法与施工工艺

4.1 洞口施工

洞口及明洞工程施工顺序

洞口施工包括洞口土石方开挖、洞口截排水系统的施工、洞口边仰坡的防护等项目的施工。进洞方案包括进洞时采取的防护措施,进洞时的开挖方法及支护类型等。

(1)截水沟施工。隧道洞口开挖前,在洞口开挖边坡线5米以外施工截水沟,截水沟通向路基边沟,以防雨季山坡汇积水冲洗已开挖的坡面。截水沟人工开挖,用7.5#浆砌片石牢固砌筑。截水沟按正方形断面施工,沟底宽80cm,沟深80cm。截水沟的上游进水口与原地面衔接紧密、或略低于原地面,下游出水口与路堑排水系统顺接。

(2)洞口土石方的施工。首先清除地表草木植被等影响施工的地面植物。第二步,按设计图纸的坡度进行施工测量,精确测设出边、仰坡开挖轮廓线。第三步,履带式挖掘机进入施工场,并沿路修筑车辆通行的道路。第四步,进行开挖作业。对坡积亚粘土、残坡积砂质粘性土等土质直接用挖掘机开挖,从坡顶开始自上而下进行刷坡,用装载机装土,汽车运输。岩石爆破开挖地段,采用密眼、少药光面爆破,以减小对洞口围岩的扰动。第五步,清理坡面上的浮泥、虚碴,并修整坡面凹凸不平的地方。

(3)洞口边仰坡的防护。坡面防护为锚网喷结构,在已清理好的岩质坡面上钻孔施作Φ22普通砂浆锚杆,锚杆长3.5m,间排距为1.5m;然后挂φ6.5、网孔间距30×30cm的钢筋网,钢筋网与锚杆头采用焊接连接。钢筋网挂好后,湿喷C20混凝土10cm厚将钢筋网与锚杆头进行覆盖包裹,并及时进

行养护。

(4)进洞方法,采用三导坑及上下台阶法施工。进洞前首先以洞门为起点向洞内浇筑一道长2m ,厚80㎝的钢筋混凝土环形套拱以确保施工安全。套拱(内埋设直径127㎜孔口管)兼做长管棚的导向墙在复合式衬砌外轮廓线以外施做。然后施做长管棚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完成管棚施工后,在管棚支护的保护下,方可进行台阶钻爆开挖。

4.2 洞身开挖

进洞前根据围岩状况采用超前注浆小导管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即沿开挖轮廓线边沿施工一环注浆小导管,固结围岩提高岩体的支承能力。当所有超前预支护施作完毕后,方可进行台阶钻爆开挖。 (1)开挖方法

A 、Ⅴ级围岩地段开挖方法

由于Ⅴ级围岩以松散低液限粘土及强风化泥岩为主,岩性呈松散及碎裂结构。围岩稳定性差,易坍塌。Ⅴ级岩加强段开挖时采用三台阶分步法法,每次开挖进尺控制在1-2m 左右。主要采用密布眼、少装药、短进尺的光面爆破法施工。施工台阶长度为4m ,上台阶出渣采用人工将渣翻到下到坑,其余均用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运输的方法施工。

开挖顺序见Ⅴ级围岩地段“施工工序图”。

B 、Ⅳ级围岩地段开挖方法

由于Ⅳ级围岩为中度风化及中度风化石灰岩、局部有粉质粘土填充的裂隙状溶洞,岩体较完整、坚硬,裂隙较发育--不发育局部地段较破碎,呈块状砌体结构及块石状镶嵌结构。围岩基本稳定,由于岩层倾角平缓,层间结合一般--较差,加之裂隙切割,洞室开挖后拱部无支护时易顺层面塌落,小坍塌,

LⅠ.左洞超前支护;

L2.左洞右半断面上台阶开挖;

LⅢ.左洞右半断面上台阶初期(临时)支护;L4.左洞右半断面下台阶开挖;

LⅤ.左洞右半断面下台阶初期(临时)支护;LⅥ.左洞右侧岩柱自进式锚杆支护;RⅠ.右洞超前支护;

R2.右洞左半断面上台阶开挖;

RⅢ.右洞左半断面上台阶初期(临时)支护;R4.右洞左半断面下台阶开挖;

RⅤ.右洞左半断面下台阶初期(临时)支护;RⅥ.右洞左侧岩柱自进式锚杆支护;

L7.左洞左半断面上台阶开挖;

LⅧ.左洞左半断面上台阶初期支护;L9.左洞左半断面下台阶开挖;

LⅩ.左洞左半断面下台阶初期支护;LⅪ.左洞仰拱砼施工;LⅫ.左洞拆除中壁;

LⅩⅢ.左洞拱墙二次衬砌施工;R7.右洞右半断面上台阶开挖;

RⅧ.右洞右半断面上台阶初期支护;R9.右洞右半断面下台阶开挖;

RⅩ.右洞右半断面下台阶初期支护;

RⅪ.右洞仰拱砼施工;RⅫ.右洞拆除中壁;

RⅩⅢ.右洞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Ⅱ类小净距段施工工序:RⅩⅢ 

LⅥ(RⅥ) 

RⅧ 

RⅫ LⅫR Ⅺ 

R9 R7 

R2 R4 

RⅩⅢ 

RⅤ 

RⅠ 

RⅢ 

RⅩ 

LⅤ 

LⅩ 

LⅧ 

LⅢ 

LⅠ 

L Ⅺ

L4 

L9 

L2 

L7 

LⅩⅢ

后掘进

先掘进

侧壁基本稳定。采用上下台阶法,台阶长度为4m ,每次开挖进尺控制在2.5m ,主要采用光面爆破掘进作业。出渣使用侧卸装载机装渣,自卸汽车运输。

采用台阶法施工时,开挖方法适时调整,上台阶采用全断面开挖,施作初期支护;下层台阶先挖中间核心土,后挖侧槽,及时初期支护,再灌筑仰拱,形成封闭环开挖。

开挖顺序见ⅳ级围岩段施工工序图”。 (2)钻爆设计 A 、炮眼布置、起爆网络

见“Ⅳ级围岩台阶法炮眼布置图”。

Ⅲ类小净距段施工工序图

(2)钻爆设计 A 、炮眼布置、起爆网络

见“Ⅳ级围岩台阶法炮眼布置图”。

Ⅳ级围岩台阶法炮眼布置图

LⅧ 

RⅢ.右洞左半断面上台阶初期(临时)支护;R4.右洞左半断面下台阶开挖;

RⅤ.右洞左半断面下台阶初期(临时)支护;RⅥ.右洞左侧岩柱加长锚杆支护;R7.右洞右半断面上台阶开挖;

RⅧ.右洞右半断面上台阶初期支护;R9.右洞右半断面下台阶开挖;

RⅩ.右洞右半断面下台阶初期支护;RⅪ.右洞仰拱砼施工;RⅫ.右洞拆除中壁;

RⅩⅢ.右洞拱墙二次衬砌施工;

LⅠ.左洞超前支护;L2.左洞上半断面开挖;

LⅢ.左洞上半断面初期支护;L4.左洞下半断面开挖;

LⅤ.左洞下半断面初期支护;LⅥ.左洞右侧岩柱加长锚杆;LⅦ.左洞仰拱砼施工;

LⅧ.左洞拱墙二次衬砌施工;RⅠ.右洞超前支护;

R2.右洞左半断面上台阶开挖;

Ⅲ类小净距段施工工序:RⅩⅢ 

LⅥ(RⅥ) 

R4 

R9 

R7 

R2 

RⅫ R Ⅺ 

LⅦ 

L4 

L2 

LⅢ 

LⅤ 

LⅧ 

RⅩ 

RⅠ 

RⅧ 

RⅢ 

RⅤ 

LⅤ 

LⅢ 

LⅠ 

先掘进

后掘进

584

最小抵抗线W(cm)眼数(个)10光面爆破参数

上台阶药量分配表(进尺1.5m)

60

4

80

3

80

80

580

80

序号3

213内圈眼掏槽眼辅助眼12雷管

段别46炮眼名称60

6

750

周边眼间距E(cm)50

65

6.22.725.13小计

(kg)0.620.855单孔药量(kg)

1.71.9眼深(m)0.68采用斜眼掏槽。每循环爆破方量:56.22×1.5=84.33(立方)备注

装药集中度q(kg/m)

0.77

相对距离E/W 0.26

1.7

B、掏槽

采用中空直眼掏槽形式,中空眼使用φ102钻头钻成。

C、爆破器材

采用非电毫秒雷管(1~20段),炸药采用2号岩石硝铵炸药,规格分别为φ32×20cm和φ25×20cm药卷。周边眼用φ25×20cm药卷,间隔装药,其它眼均用φ32×20cm药卷,连续装药。起爆系统采用导爆管传爆,以集束为主的混合联接引爆网络。

(3)钻眼爆破

隧道钻眼采用2台钻孔台架配合10台YZ28型凿岩机钻眼。

在施工中根据光面爆破设计结合现场地质变化情况进行爆破试验,不断修正爆破参数,实行、定人、定岗、定标准的岗位责任制,达到最优爆破效果。

A、钻眼前放出开挖断面中线、水平和断面轮廓线,并根据爆破设计标出炮眼位置,经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钻眼。。

B、周边眼采用φ25的小直径药卷间隔装药方式,其余采用φ32药卷连续装药、密集堵塞方法。爆眼方向要与线路纵向平行,周边眼则以5°的外插角略向外扩散,掏槽眼则略向内倾斜。

C、采用1~20段非电毫秒雷管起爆。

D、除掏槽眼外,其余爆眼眼底应位于同一垂直面上,如开挖面凹凸较大时,可适当调整钻眼深度及其用药量。

E、钻眼完成后,详细记录实际爆眼布置图,有不符合要求的爆眼应重钻,所有炮孔经检查合格后才能装药。

F、装药前应用高压风管向爆孔内吹气清孔,将炮眼内泥浆、石屑吹洗干净,确保爆孔内无掉碴堵塞。已装药的炮眼及时用炮泥堵塞密封。

G、爆破时,所有人员均撤至安全地点,爆破后待有害气体排出后方可进至开挖面工作。

H、爆破后由专职安全员对危石清理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4)出碴与运输

A、装碴采用侧卸式装载机进行,自卸汽车运输出渣。

B、洞内道路平坦,坑洼不平地段可铺设碎石进行修整,洞内施工机具、材料摆放整齐妥当,不得影响运输车辆的通行

C、弃碴至指定的弃渣专用弃渣场。

4.3 初期支护与超前支护

本隧道锚喷支护类型根据围岩类别的不同,具体有如下几种组成结构。喷射混凝土、中空注浆锚杆、药卷锚杆、砂浆锚杆、钢筋网片、工字钢架、花拱架、超前小导管、大管棚。

锚喷支护施工程序如下:清理掌子面危石、清洗岩面——初喷3~5cm厚混凝土并补平超挖——架立钢拱架——施工锚杆——挂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到设计厚度。

(1)喷射混凝土施工

材料:水泥拟选用42.5级普硅水泥,速凝剂要求初凝不超过5min,终凝不超过10min,砂采用机制砂,干净无污染,适宜用于隧道内喷射混凝土。石料采用质地坚硬的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大于15mm。

为提高喷射混凝土的效果,减少回弹量和粉尘对人体的危害,喷射混凝土全部采用重庆生产的TK-961型砼喷射机施喷。

在喷射混凝土之前,用水或风将受喷面粉尘和杂物清除干净。

拌料时严格掌握规定的速凝剂掺量和混凝土配合比,其水灰比一般控制在0.4~0.5,喷射距离一般为0.8~1.2m,且垂直于岩面。初喷厚度3~5cm,复喷每次7~10cm,直至设计厚度。

施喷时由下而上、分段进行。台阶法开挖中拱部喷混凝土时,先喷拱脚、后喷拱顶,每段长度不大于4m。如岩面凹凸不平时,先喷凹处找平。喷嘴缓慢呈螺旋形均匀移动,一圈压半圈,行与行之间搭接20~30cm。后一层喷射则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后进行。若终凝后间隔1h以上且初喷表面已蒙上粉尘时,则在后一层施喷前要将受喷面用高压气体、水清洗干净。

漏水地段先用塑料管将水引出,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增加水泥用量,再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采用自动计量拌合机搅拌,施工时将已过筛的砂、碎石、水泥依次加入,然后加入水开始搅拌,待混凝土拌和料搅拌均匀后,由混凝土输送车运至湿喷机,湿喷机在开始喷射混凝土之前,要先开动机器,将高压风送入,然后加入一些水用来润滑管道,同时也可以用来冲洗受喷面,当湿喷机工作正常后,加入混凝土开始喷射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要求:

A、支护紧随开挖面及时施作,以控制围岩变形和减少围岩暴露时间。

B、水泥采用普硅水泥,水泥标号不低于42.5级,使用前做强度复查试验。

C、细骨料与粗骨料的级配要符合GBJ86-8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的规定。

D、细骨料中的含水量定期检查、测试。

E、喷射混凝土的用水采用清洁的饮用水,PH值不小于4。

F、喷射设备需连续均匀混料并喷射。混料设备要严格密封,以防外来物质侵入。

G、空压机要能适用于所选用的喷射设备,并具有足够的气压和流率,且可以保持连续优质作业。

H、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物不得重复利用,所有回弹料均从工作面清除。

I、喷嘴与受喷面保持垂直,同时与受喷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可取1m。

J、喷射混凝土料要确保密实填充格栅或钢架内的空隙及格栅、钢架与围岩之间的空隙。

K、喷射混凝土终凝24h后,要进行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小于7d。

L、喷射混凝土作业时的气温不得低于5℃。

喷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理:

A、材料检验工作要连续进行,以保证产品满足规范要求,非规定的和非批准的材料不准使用。

B、混凝土试件的强度试验按GBJ86-85附录六的规定进行。若混凝土试件的试验结果未能达到设计强度、未能满足规范要求时,则要研究其原因,并报监理工程师,同时采取补救措施。

C、工地现场有专职工程师负责喷射混凝土的质量管理。负责混凝土的测试、制作、操作及验收。

(2)锚杆施工

采用管棚钻机钻孔,锚杆为普通砂浆锚杆或药卷锚杆时,施工工艺为:A、在岩面上标出锚杆位置;B、钻孔;C、清除孔内粉尘;D、孔内注浆或安放药卷,注浆压力控制在0.4~0.6Mpa之间;E、打入锚杆;F、安设挡头板,其尺寸为150×150×5mm;G、挂钢筋网。

锚杆为中空注浆锚杆时,施工工艺为:A、在岩面上标出锚杆位置;B、钻孔;C、清除孔内粉尘;

D、打入锚杆;

E、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4~0.6Mpa之间;

F、安设挡头板,其尺寸为150×150×5mm;

G、挂钢筋网。

锚杆施工要求

A、锚杆安设后不得随意敲击,其端部3天内不得悬挂重物。

B、锚杆材料、类型、规格、质量以及性能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C、锚杆孔位准确,孔位允许偏差为15mm,孔洞保持直线,孔深不得小于图纸设计锚杆长度,杆体露出面长度,不得大于喷层厚度。

D、钻孔方向与岩面垂直。

E、砂浆制作符合设计要求。

F、按规范规定进行锚杆抗拔力试验,对锚杆拉拔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要分析原因,报监理工程师,并进行补打锚杆。

(3)钢支撑的加工与安装

A、钢支撑的加工在专设的加工场地进行。

B、加工场地表面用混凝土铺筑。加工场地根据设计图纸准确测放出拱架的大样,用油漆绘出其轮廓线,每隔2m安装一个定位装置,定位装置要牢固可靠。

C、加工场地施工完成请监理工程师检验认可后,才能进行拱架的加工。

D、拱架加工完成后,进行试拼,其平面扭曲不得大于20mm,尺寸偏差不得大于10mm,轮廓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

E、加工拱架所用的型钢必需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每批进场材料均要进行抽样检查,检查合格后方能使用。

F、型钢支撑各单元之间用连接板、螺栓及螺母连接,其连接材料要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连接牢固。

H、每榀拱架之间采用纵向连接筋进行连接,以加强支护的整体效果。

I、钢架安装前在其安装位置施工设定位钢筋,以便临时固定各单元。钢架安装在围岩面已进行初喷3cm厚混凝土后进行。

J、钢拱架安装时要保证与隧道纵向垂直,其上下、左右允许偏差为5cm,钢架倾斜度不得大于2度。若拱脚标高不足时,不得用土、石回填,而要设置钢板进行调整,必要时可用混凝土加固基底。

K、钢架与围岩之间的间隙用喷射混凝土充填密实。空隙处可用混凝土垫块顶紧,钢架每单元按一处计列数量,每处采用槽形垫块一块,楔形垫块二块,施工时酌情调整。喷射混凝土时要由两侧拱脚向上对称喷射,并将钢架覆盖,并保证钢架保护层不小于4 cm。

(4)超前支护

A、超前小导管注浆

超前小导管设置在Ⅳ、Ⅴ级围岩石质地段,在掌子面超前施作后可以为后续初期支护的施工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安全保护。超前支护采用φ42mm、壁厚4mm(Ⅳ围岩),φ50mm、壁厚5mm(Ⅴ围岩)的无缝钢管制作而成的小导管,管壁梅花形布置8mm的注浆孔,注浆孔间距15cm,导管端部预留30cm止浆段。导管环距 35㎝,长4.5m(中导坑)、40㎝,长3.2m(Ⅳ围岩)、 50㎝,长4.5m(Ⅴ围岩),外插角5~10度,搭接长度大于1米,拱部120°(中导坑)、140°(Ⅳ、Ⅴ围岩)范围布置。前后两排

导管水平投影的搭接长度大于1.0m,呈梅花型布置。

其施工步骤为:

钻孔前先对开挖面5m范围内的坑道喷射5㎝-10㎝厚混凝土进行封闭。

○1沿开挖面周边布置注浆眼,钻孔直径应交管径大20㎜。

○2按布置的注浆眼位置钻眼,眼深4.5m(中导坑)、3.2m眼深2.2m (Ⅳ围岩拱部)、眼深4.5m (Ⅴ围岩拱部)将压浆管顶入岩层。

○3孔口止浆封堵。导管打入后用塑胶泥封堵孔口导管与孔壁间隙,并在导管附近及工作面喷砼,以防工作面上岩土坍塌,同时作为注浆止浆岩墙。

○4压注浆液。注浆压力控制在0.5~1.0Mpa,

终压2.0Mpa,注浆达到设计注浆量和注浆压力时可结束注浆。注浆过程中随时观察注浆压力,分析注浆情况,防止堵塞、跑浆,做好注浆记录,以便分析注浆效果。

小导管注浆工艺流程图见“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框图

B、管棚超前支护

φ108大管棚超前支护设置在Ⅴ级围岩加强地段。管棚施做前首先以洞门为起点向洞内浇筑一道长2m,厚80㎝的钢筋混凝土环形套拱,套拱(内埋设直径127㎜孔口管)兼做长管棚的导向墙在复合式衬砌外轮廓线以外施做。然后施做长管棚对围岩进行预加固,即沿开挖轮廓线外50cm处施工一环注浆导管,导管采用外径为φ108mm,壁厚为6mm的热轧无缝钢管,导管节长4m、6m,管的环向间距中对中50㎝,管棚施工使用xy-2B-300型电动气压钻机2台,钻孔及推进钢管。使用BM-250型注浆泵2台完成注浆。管棚施工先施做有孔钢花管,注浆后再施做无孔钢管,无孔钢管可作为检查孔检查注浆质量,管棚施工时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长管。拱部管棚在施工平台上进行。为保证钻孔方向准确,钻进时应用光耙测斜仪,量测成孔斜度以便及时矫正。钢管接头采用丝扣链接,丝扣长15㎝,为使钢管接头错开编号为奇数的第一节钢管采用6m长钢管,最后一节采

用4m.编号为偶数的第一节钢管采用4m长管最后一节采用6m.奇数号孔为有孔注浆钢花管,偶数号孔为无孔钢管。施工时导管轴线外插角1°(不包括路线纵坡);方向与路线平行。钢管打入地层后,对相应地段进行注浆处理,通过注入的水泥浆将洞口松散的土层固结为整体性较强的岩体。注浆常采用纯水泥浆(w/c=1.0),当地下水大时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浆液,其参数为:水泥浆/水玻璃=1:0.8(体积比),水泥浆w/c=1.0,水玻璃模数m=2.6,浓度Be=35,注浆压力在1-2.0Mpa,注浆所用水泥为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完成后可用C30水泥砂浆填充钢管以增强管棚的刚度与强度。超前小导管的端部与洞口型钢支撑焊接。完成管棚施工后,在管棚支护的保护下,方可进行台阶钻爆开挖φ108大管棚外径108mm,壁厚6mm,管壁梅花形布置12mm的注浆孔,注浆孔间距15cm,导管端部预留300cm 止浆段。环向间距40cm,外插角1~2度,搭接长度1米,拱部140度范围布置。

○1管棚制作:φ108大管棚采用热扎无缝钢管,按设计要求制作成型。

○2管棚定位

按设计要求布好定位并设置仰角。为保证大管棚的施工质量,施工前先试钻2个试验孔,找出岩层特性,同时进行注浆和砂浆填充试验,通过试验调整施工组织。

○3钻孔及管棚打设

钻孔采用管棚钻机钻孔,钻孔时根据地质条件及断层的破碎情况采用不同的钻进速度,以防止坍孔、卡钻、缩孔。钻孔过程中用测斜仪测量钻孔斜度保证钢管的正确施工方向。

管棚施工工艺见“管棚施工工艺框图”。

4.4 洞身防排水

(1)隧道防排水原则

以排为主,防、排截、堵相结合。

(2)防水系统组成

A、全洞满铺防水层,环向封闭,防水层采用EVA防水卷材和无纺布,采用热风双焊缝无钉施工工艺,防水卷材厚1.2mm,无纺布400g/m2(无纺布设于围岩一侧);隧道衬砌变形缝应设置橡胶止水带,施工缝应设置膨胀橡胶止水条。

B、模筑砼采用防水砼浇筑,砼中应加入UEA-H膨胀剂,以达到衬砌密实、防裂及防水目的,其抗渗标号不低于S8。

(3)隧道排水系统的组成

A、墙背有集中股水流处设φ50HDPE环向排水管,间距为20m。墙背渗水处设橡塑排水板一道,间距为10m。

B、隧道内两侧路缘带下埋设φ200PVC纵向排水管,每隔30m设一处沉沙池。

C、隧道左右边墙背后设置φ100HDPE单壁打孔波纹排水软管各一道,其纵坡与路面纵坡一致。

D、隧道左右边墙底部横向每隔10m各设置一道φ50HDPE单壁无孔波纹排水软管,使墙背水排入路面两侧暗埋的纵向排水主管内。

(4)防排水系统施工要求

A、防排水系统必须安排有经验的、经过专门培训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B、防排水系统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C、防水层施工要在初期支护变形基本稳定后,二次衬砌施工作前进行。

D、防水层铺设前,喷混凝土层表面不得有锚杆头或钢筋端头外露,钢纤维表面的钢纤维要清除干净。对凹凸不平部位要进行修凿、补喷,使混凝土表面平顺。喷层表面漏水时,要及时引排。

E、防水板与无纺布要密切叠合,整体铺挂。

F、止水带在安装时以及在混凝土浇捣作业过程中,要注意止水带的保护,不得被钢筋、石子和钉子刺破,如发现有被刺破、割裂现象,必须及时修补。

G、防排水系统施工要以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为原则,达到防水可靠、排水畅通,经济合理,施工方便的目的。

H、防排水系统施工完成后,洞内要达到如下标准:洞内无渗漏水;安装孔眼不渗水;洞内路面不冒水、不积水。

4.5 模筑衬砌及仰拱施工

在隧道进口洞口附近分别设自动计量拌和站生产砼,采用砼泵和砼输送车输送砼。隧道左右洞共设1台衬砌台车,衬砌由洞口向洞身推进,台车长度12m。

为便于衬砌台车准确就位和拆摸,在两侧边墙底部预先灌筑矮边墙,其顶面标高与水沟盖板底面齐平。

衬砌台车下留有一定空间以利于车辆的通行,以保证衬砌施工的同时,其他工序的施工能正常进行。衬砌台车采用I24号工字钢加工制作而成,拱架采用工字钢或轻型钢轨制作,模板采用大块组合钢模板并与拱架焊接牢固。衬砌台车模板长12m。立模时台车模板紧贴事先打好的矮边墙。拆模时,依靠台车的伸缩装置,收缩拱架,使模板脱离混凝土,然后行走台车,达到新的位置,灌筑下一段混凝土。

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除洞口加强段和断层破碎带二次衬砌及时施作外,其余地段根据围岩和

支护量测的变化规律,确定二次衬砌和仰拱的施作时间。二次衬砌施作时初期支护变形要满足下列条件:A、各测试项目所显示的位移率明显减缓并已基本稳定。B、已产生的各项位移已达预计位移量的80%~90%。C、周边位移速率小于0.1~0.2mm/d,或拱顶下沉速率小于0.07~0.15mm/d。当上述条件满足时,则要尽快施作二次衬砌。二次衬砌施作前,应做好防排水的施工,当防排水系统经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二次衬砌的施工。

钢模台车由台车、拱架、模板及动力系统四大部分组成。通过动力装置立、拆模板,台车由电动机驱动,在轨道上行走,一次可完成隧道全断面衬砌9m。台车设计预留直径1.4m通风管穿越空间,以防风管弯曲缩径,影响通风效果。二次衬砌施工工艺流程图见“衬砌施工工艺框图”。

(1)立模

A、根据测量的隧道中线及标高,铺设台车运行轨道。台车运行轨道中心与隧道中心线一致,其误差不得大于3cm。

B、将钢模台车运行到待浇混凝土地段,紧贴矮边墙调整就位。

C、钢模台车就位后,锁定卡轨器,交替启动垂直油缸和侧向油缸,使模板立于设计要求位置。

D、调整基脚千斤顶使其支顶于垫木和木楔上。然后安装并固定基脚模板。

E、检查模板的位置,如发现有偏差,采用千斤顶进行调整,如偏差过大,则需移走台车,重新定位运行轨道,重新立模。

F、安装并固定堵头板和接缝模板。

G、安放基脚模板,下部紧靠基脚千斤顶下的垫木外侧,上部用木撑使其与边墙模板密贴。

(2)钢筋加工

A、材料要求;带肋钢筋要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的规定,光圆钢筋要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的规定。

B、向监理工程师提供拟用于工程的钢筋的一式三份工厂试验报告。工厂试验报告要有具有法律资格且能制约制造商的保证人(如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签字,且提供以下资料:轧制钢筋的生产方法;每炉或每批钢筋的鉴定(包括拉力试验,弯曲试验结果);每炉或每批钢筋的物理化学性能。

C、进场后的钢筋每批(同品种、同等级、同一截面尺寸、同厂家生产的每60t为一批)内任选三根钢筋,各截取一组试样,每组3个试件,一个试件用于拉力试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及延伸率);一个试件用于冷弯试验;一个试件用于可焊性试验。

D、钢筋贮存于地面以上0.5m的平台、垫木或其他支承上,并要做使其不受机械损伤及由于暴露于大气而产生锈蚀和表面破损的保护措施。

E、所有钢筋的截断及弯曲均在工地现场内进行。

F、钢筋要按图示的形状尺寸进行弯曲。所有钢筋均采用冷弯。

G、所有钢筋要准确安设,当浇混凝土时,用支承将钢筋牢固地固定。钢筋要可靠地系紧在一起,不允许在浇注混凝土时安设或插入钢筋。

H、环向钢筋需在加工棚先弯制成形,然后搬到待浇筑地段进行绑扎。纵向钢筋与环向钢筋间采用焊接连接,内外层钢筋与架立筋之间也采用焊接连接。

I、钢筋安装完毕后需经监理工程师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J、钢筋安装加工时不得损坏防水卷材,如防水板出现划破,需立即进行焊补。

(3)灌筑混凝土

A、混凝土灌筑采用泵送浇筑的方法进行施工。混凝土浇筑方法在施工前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B、混凝土对称分层连续进行。

C、采用插入式震动棒进行震捣,台车整体模板周壁有规律的布设浇灌窗口(30cm×30cm),用于混凝土输送泵的泵管及插入式振动棒的伸入,窗口在混凝土浇筑到该标高之前,予以关闭,然后使用下一层窗口进行施工。

D、混凝土施工前,检查防排水系统、模板、钢筋及预埋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E、在混凝土浇筑时,施工现场设置足够的照明设施,以便观察模板拱架的变形以及在浇筑过程中防排水系统是否有损坏,钢筋骨架是否有变形。

F、在浇筑开始之前,先泵送一部分水泥砂浆,以润滑管道。而后将最先泵出的混凝土废弃,直到排出监理工程师认可的、质量一致的、和易性好的混凝土为止。

G、泵送混凝土作业,要使混凝土连续不断的输出,且不产生气泡。泵送作业完成后,管道里面残留的混凝土要及时排出,并将全部设备彻底进行清洗。

H、混凝土泵机开始工作后,中途不得停机,如非停机不可,停机时间一般不超过30min,炎热气候不能超过10min。停机时间内要每隔一定时间泵动几次,防止混凝土凝结堵塞管道。

I、当混凝土面超过拱顶时,泵管出口埋设在混凝土面以下,以保证能填满、填实拱顶所有空间。

J、整体式衬砌必需一次浇筑完毕,中途不得停顿,整体式衬砌内不允许存在水平或倾斜的施工缝。

K、有仰拱地段先施工仰拱,并在抑拱施工完毕后立即施工边墙和拱圈,以尽早形成封闭的衬砌断面。

L、衬砌浇筑10~20 h后立即进行养护,养护一般持续7~14d。

(4)二衬质量管理

A 、准确测量放样,定出隧道的中心线及标高。

B 、按测量定出的中心线和标高,铺设台车运行轨道。

C 、台车就位、模板安装后均要进行拉线检查,确保衬砌浇筑后表面平整度在20mm 以内。

D 、混凝土拌和严格按配合比下料,定时测定砂、石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能达到设计要求。

E 、砂、石料使用前均需进行筛分。

F 、振捣器窗口布局合理,确保每个地方都能震到,避免出现蜂窝麻面。

G 、防水剂按规定添加。

H 、每次浇筑混凝土时均要制作抗压试块2组和抗渗试块1组。

I 、混凝土拆模后要加强洒水养护,养护用水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基本相同。 (5)仰拱、铺底施工工艺 A 、仰拱的施工

隧道衬砌采用先做仰拱后做墙拱的施工顺序。

仰拱采用架空道路就地灌注砼的方法,即仰拱底部挖够后,将防干扰平台架设在边墙的下部,支顶运输道路,其下捆扎钢筋灌筑仰拱和仰拱填充,待仰拱砼达到设计强度后,撒出平台恢复运输道路,然后再进行下一环节的施工。

合理长度

A-A剖面图

已施工仰供及填充

2

钢板与工字钢之间,肋板与钢板及工字钢之间均焊接.

已开挖待施工仰供

3

1

3-肋板(14mm钢板)4-坡道(坡度为1:3)

2-14mm钢板

注:1-I16型钢

围岩

12

3

A

A

4

B 、铺底

隧道铺底待衬砌工序施工一段时间后与水沟一同施工。铺底铺设标高通过在已衬砌的边墙上标出

路面设计标高线进行控制。

4.6 内部装饰施工

(1)隧道全断面喷涂防火涂料;拱部喷涂浅色(米黄色)防火涂料,边墙(检修道以上 5.0m)喷涂象牙白色防火涂料。防火涂料采用隧道专用厚型防火材料,厚度根据具体性能确定。

(2)防火涂料性能要求:砼耐火极限的试验升温曲线采用HC曲线,判断标准为受火2小时后,距离砼底面25mm处钢筋的温度不超过250℃,砼表面温度不超过380℃。

(3)内部装饰的施工工艺

A、砼表面去尘除污;

B、按1~2次喷涂防火涂料达到设计厚度;

C、对防火涂料作抹平处理;

D、均匀涂抹面层涂料1mm。

4.7 隧道路面及其它附属工程施工

主洞水泥砼路面面层厚度为24cm(砼路面采用人工摊铺),其设计弯拉强度不小于5.0Mpa。纵缝为施工缝,设置相应的φ16拉杆;缩缝采用锯缝形式。每个洞口各设一道胀缝;紧邻胀缝的三条缩缝设置φ32传力杆,传力杆间距不大于30cm。胀缝均设角隅钢筋补强。每日施工终了,或浇筑砼过程中因故中断浇筑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宜设在胀缝或缩缝处。隧道路面的施工安排在全部隧道的二衬施工完成,隧道的铺底接近完成时开始,目的是尽量减少施工干扰。

施工工艺详见“水泥砼路面板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注意事项:A、路面混凝土严格按设计配料施工,大小碎石分开堆放。B、混凝土浇筑24h后,要及时洒水养护。B、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采用切缝机进行切缝。然后压注填缝料。D、横向缝的传力杆长度的一半固定于混凝土中,另一半涂沥青,能够滑动。传力杆要与缝壁垂直,且与中线平行,并要与支承体一起安设。E、路面拉毛压槽采用专用工具,并在水泥硬结前做好。拉毛时严禁水泥浆体剥离路面,不得形成水泥渣。

4.8 隧道内施工用水及渗水的排出

本隧道进口位于上坡地段在洞内集水坑与沟槽排水,必要时采用水泵抽排, 出口位于下坡地段,采用自然排水,排水时注意排水沟保持顺畅。

4.9 施工通风及防尘

(1)通风: 采用管路压入式通风方式。

a通风系统的布置与使用:

.选用能够满足洞内通风需求的大功率风并风机配备与之相匹配的供电设备及送风管道。

根据选定的风机,在洞口外30m左右灌筑风机的基础,安装支架和风机。左右洞各设一个通风机。在软风管的安装位置,每隔5m施设一根锚杆用以紧拉铁丝吊装软风管。安装风管。风管安设做到平、紧、直。衬砌台车设计时,预留软风管的穿越空间,防止风管缩径、弯曲,影响通风效果。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与方法

工程特点:××隧道全长185m,为双连整体式,段落从K261+440 ~K261+625,隧道位于垅岗坳谷区,沿丘陵山坡坡角带展布;一般埋深20-50m,最深100m。隧道穿越地区,大部分为硬砂岩,节理发育;岩体破碎,表层覆盖 1.0~4.0m的碎石亚粘土,围岩以Ⅱ、Ⅲ类围岩为主,施工难度较大,地下水为基层裂隙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贫乏。 由于本隧道为双连整体式隧道,施工时开挖向两洞相联,跨径较大,因此不能按正常的施工顺序开挖,我们采用三导洞正台阶上下半断面分部先墙后拱的新奥法施工。先将中隔墙超前导洞贯通,随后衬砌中隔墙,再分单洞施工。 一、洞口开挖 根据地势特点,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口处交通方便,远离居民区,洞口开挖方量少)。为尽早进洞,我采用出口处为进洞口,洞口开挖自上而下分台阶开挖。边开挖、边支护、边验收,防止危石坠落和岩面在外界影响下继续风化变质。在洞口接近设计边坡附近时,谨慎选择开挖方法。在洞口部位爆破根据开挖面形状选择光面,预裂或微差爆破方法,并采取适宜装药量,以保护洞口围岩稳定。同时,综合治理地下水和地表水,设置天沟,防止地表径流流向洞口。洞口边坡按图纸要求施工。 二、洞身开挖 综合大洋滩隧道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工程工期以及本单位的施工经历技术能力,装备情况,对于本隧道采用三导洞先墙后拱开挖,参见隧道图。 开挖时间为T+1年2月15日~T+1年12月15日,共计10个月,因隧道开挖受天气影响面较小,有效工作日按250天计,平均每天进尺185×2/250=1.48m。

本隧道围岩基本上以Ⅱ、Ⅲ类为主,围岩自稳定性差,为确保开挖洞室稳定和安全,在施工中严格遵循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勤测量,早封闭的基本原则。 a 中隔墙导洞采用上下半断面短台阶(台阶长3-5m,进洞口处稍短)开挖,Ⅱ、Ⅲ类围岩拱部必要时进行超前预支护,开挖结束后按照设计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b 侧壁超前导洞,采取上下半断面短台阶开挖,台阶长度不大于3m,Ⅱ、Ⅲ类围岩拱部必要时进行超前预支护,侧壁导洞随开挖在外侧按设计随安装中空锚杆、压浆、钢拱架喷射砼,其余部分按导洞设计要求进行支护。 c 中部部分断面开挖,每次长度 1.2m,采用上下半断面正阶法施工,台阶长度3-5m。其中Ⅱ类围岩采用上半断面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按设计施工将外缘成形后安装中空锚杆压浆钢拱架喷砼,形成一个骨架体,再挖核心土。 1、超前管棚施工方法: 采用钻孔台车辅助施工,步骤如下: ①管件制作:管棚采用φ108普通钢管制作,管节长6-7米,管棚长12米,管棚需用管节联接套焊在钢管的两端接长,第一根钢管前端焊上合金钢片空心钻头,以防止管头顶弯或劈裂相邻管的接头前后错开,避免接头在一断面受力。 ②顶管作业:先将钢管安放在大臂上后,凿岩机对准已钻孔好的引导孔,低速推进钢管,其冲击力控制在18-20mpa,推进压力控

隧道初支侵限换拱方案

目录 1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1) 1.3编制范围 (2) 2工程概况 (3) 2.1隧道概况 (3) 2.2XXX隧道开挖及支护工程概况 (3) 2.3工程地质 (4) 2.4水文地质 (5) 3初支侵限情况 (6) 4原因分析 (7) 4.1地质原因 (7) 4.2施工原因 (7) 5换拱方案 (7) 5.1总体方案 (7) 5.2施工方法 (8) 6资源配置 (10) 7施工注意事项 (10) 8安全保证措施 (11)

XXX隧道进口初支换拱专项方案 1 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1 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3-2010); (2)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 9604-2015); (3)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4)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规程(Q/CR 9217-2015); (5)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 9218-2015); (6)铁路隧道钻爆法施工工序及作业指南(TZ231-2007); (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印发的《隧道施工安全九条规定》; (8)《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 (9)《湖北汉十城际铁路有限责任公司首件工程评估实施细则》; (10)本公司积累的施工经验,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 (11)投标人依据GB/T19001质量标准体系、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建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 (12)新建武汉至十堰铁路孝感至十堰段XXX隧道施工图。1.2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有关法律、规

隧道施工流程及方案

隧道施工流程及方案 3.1、总体施工思路 3.1.1、掘进方式:本身隧道拟从隧道出口向进口方向单面掘进。 3.1.2、施工安排:施工顺序安排主要考虑本合同段所处地理位置、工期要求等因素,合理安排各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施工,尽量安排轮流作业,优化资源配置,保证质量、安全与工期目标,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隧道施工顺序 土方开挖初期支护隧道防水二次衬砌隧道排水隧道路面隧道装饰 3.3、隧道施工方案、方法 隧道起点桩号为K11+200,终点桩号K12+910,全长1710m,线位走向北西,均位于直线上,隧道纵坡为人字坡:进口段为+2.8%,其余为-1.0%的下坡。隧道遵循“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锚、网、喷砼作为初期支护手段,在洞口段及隧道各级围岩参数详见: 隧道各级围岩衬砌长度表 隧道名称线位 衬砌级别长度(m) 合计(m)明洞S4 S3 炉山隧道隧道长度10 155 **** **** 3.3.1、隧道施工方法 隧道拟采取弱爆破、短进尺、少扰动、勤量测、勤支护、早成环的方式进行施工,并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及时调整开挖方法和适当调整设计参数。 3.3.2、隧道施工前准备 隧道属全线控制工程,施工准备应本着“高速、高效、充分”的原则进行,抓紧组织施工人员进驻,机械设备进场,对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完成施工图审查复核,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技术交底。完成线路控制桩交接及复测。

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进行风土民情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尊重业主和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图、施组和规范进行学习考核。 3.3.3、洞口工程 3.3.4洞口土石方开挖 隧道采用台阶式及端墙式洞门,施工前应做好洞口仰坡防护措施。 隧道洞口土方用挖掘机挖装,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分台阶进行开挖,台阶高度2-4m,台阶成型后,在其上搭建施钻平台进行超前支护施工。遇孤石难以人工开挖时采用预裂爆破成块状,再由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渣。严禁掏底取土或使用大爆破,施工应尽量减小对原地层的扰动。洞口开挖工序流程如下: 边坡及仰坡放样→砌筑截水沟、排水沟→边坡仰坡清表→开挖最高级边坡、仰坡→检查坡度及稳定情况→搭设简易钻孔工作架、安装卷扬机→钻孔→安装系统锚杆→挂设钢筋网→喷射砼→开挖下一级边坡、仰坡(进入下一个循环)→测量放样定出洞的轮廓→钻孔→安装系统锚杆及锁口锚杆→喷射砼→锚喷支护成品验收→准备进洞。 开挖过程中注意事项: (1)隧址附近降雨较多,在土方开挖前要做好洞口排水系统; (2)按设计要求进行边坡、仰坡放线,自上而下逐段开挖,不得掏底开挖或上下重叠开挖; (3)清除洞口上方有可能滑塌的表土、灌木及山坡危石等,不留后患; (4)洞口施工避开降雨期和融雪期; (5)不得采用深眼大爆破开挖边仰坡; (6)开挖中随时检查边坡和仰坡,如有滑动、开裂等现象,应适当放缓坡度,保证边仰坡稳定和施工安全; (9)开挖中对地层动态进行监控量测,检查各种处理措施的可靠性。 3.3.5、洞口边仰坡施工 1)、洞外截水沟 洞外截水沟采用M7.5浆砌片石砌筑,设置于边仰坡坡顶外5m处,开挖前按设计图纸进行测量放线,使截水沟位置精确合理;开挖采用人工开挖,由中间向

矿山法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矿山法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工程概况 第一节编制依据 (1)某工程矿山法隧道设计图纸和其他相关设计文件; (2)该段隧道工程的地质条件及所处环境、施工现状,结合我单位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3)合同条款; (4)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 (5)业主批复的相关施工方案及会议精神。 第一节工程范围及工程数量 (1)左线ZDK0+645.801~ZDK0+726.815,计81.014m 的矿山法隧道施工,右线YDK0+645.8~YDK0+728.118 ,计82.318m 矿山法隧道施工。 (2)该段里程地表加固:施喷桩、袖阀管、摆喷桩等施工管理。 (3)工程数量见工程数量表(略)。 (4)本施工组织设计的重点是实施B 断面,里程为YDK0+729.418~694.365。 第一节工程地质条件 天河客运站至华师站区间北段矿山法隧道穿过花岗石残积土层,隧道顶部为淤泥质土和砂层。砂层为主要含水层,透水性强。根据地质钻孔资料及始发井开挖揭露的地层情况知,该段隧道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 1.3.1 隧道左线洞口段地质情况从上往下依次为: ①人工填土层<1>,为杂填土,厚2~3m。 ②河湖沉积层<4-2>,为淤泥质土,厚2~3m。 ③冲积-洪积砂层<3-2>,为中砂层,厚3~5m。 ④花岗石残积土<5H-2> ,为砂质黏性土,厚7~10m 。 ⑤下部为花岗石全风化层<6H>见图1-1。 1.3.2 隧道右线洞口段地质情况从上到下依次为: ①人工填土层<1>,为杂填土,厚4~5m。 ②冲积-洪积土层<4-1>,主要为粉质黏土,厚3~4m 。 ③冲积-洪积砂层<3-2>,为细砂层,厚1~2m。 ④花岗石残积土<5H-2> ,为砂质黏性土。 ⑤下部为花岗石全风化层<6H>,该段地下水丰富,更为不利的是隧道拱顶约1m进入冲积-洪积砂层,稳定水层埋深1.45~3.30m,冲洪积砂层更为饱含水层。岩土<5H-1>、<5H-2>、<6H>等地质残积土遇水极易软化崩解,甚至发生流砂现象。由于上层地质砂层为饱含水层,下伏的残积土会受到地下水的浸泡而软化,施工时易发生崩解和流砂,甚至塌方,造成地表

隧道施工方案45919

隧道工程施工工艺 一、总体方案 (一)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不)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施工布置 隧道根据施工现场场面状况,采用单向掘进,隧道进口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从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三)总体方案 根据磐南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确定Ⅲ类围岩采用正台阶开挖法施工,Ⅳ类采用全断面开挖法施工。隧道出渣采用侧翻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初期支护施作及时可靠,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及时处理分析数据,高速支护参数。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 二、隧道施工测量控制 为保证隧道贯通精度,拟定如下测量控制方案: 1、地表平面控制 (1)为保证洞口投点的相对精度,平面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和实地地形情况布设精密控制网,并保证洞口附近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精密控制网点。 (2)地表控制网经过多次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引线进洞的测量工作。 2、洞口联系测量 为保证地面控制测量精度很好地传递到洞内,采用如下洞口控制测量方案: (1)在洞口仰坡完成及洞口施工至设计标高后,在洞口埋设二个稳固的导线控制点。 (2)洞口附近在基础稳定处埋设2~4个水准点,与地表水准控制网级网观测及平差计算,以便于隧道进洞水准测量。 3、测量方法及措施 (1)地表平面控制测量选用全站仪施测,建立四等导线控制网,并把隧道中线和横向轴线纳入控制网内以保证放样精度。 (2)高程控制按四等网施测,用自动按平水准仪施测,精度至毫米。 (3)洞内控制测量与地表控制测量按同等精度建网,施工中线测量使用全站仪。 (4)具体要点: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南龙铁路扩能工程NLZQ-3标 城关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NLZQ-3标段城关隧道设计图(南龙施(隧)17)。 2、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3、新建时速200公里客货共线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4、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二、工程概况 起讫里程为DK62+905~DK70+211,隧道全长7306m。 隧道设置单车道斜井一座,斜井位于线路前进方向左侧,与左线线路中线相交于DK65+904处,与线路小里程方向夹角为45°,综合坡度7.85%,长度395m。 隧道DK64+913.87~DK68+631.90段3718.03m位于右偏曲线上,纵坡为单面上坡,进口段坡度3.0%,出口段坡度9.408%,变坡里程DK65+900。 隧道围岩分级,Ⅱ级围岩5865延米,占整个隧道80.28%,Ⅲ级围岩895延米,占整个隧道12.25%,Ⅳ级围岩385延米,占整个隧道5.27%,Ⅴ级围岩161延米,占整个隧道2.20% 。 隧址区地层主要为,白垩系沙县组(K2S)粉砂岩、侏罗系兜岭群(J3dl)凝灰熔岩、喜马拉雅期侵入(γ∏)花岗岩,此外零星分布有第四系坡积层及杂填土。粉砂岩、凝灰熔岩主要分布在隧道进口段,花岗岩主要分布在出口段。 隧道区埋深≥350m的地段DK69+619~DK69+654段地温温度≥28°,属存在地温危害的区域。 隧道埋深≥340m的深埋段凝灰岩、花岗岩地段,构造简单,较不利于围岩应力释放,为高应力-极高应力区。 隧址区发育有2条断层,F1断层,位于DK63+484附近,断层破

隧道施工方案(新)

1.5施工队伍部署及任务划分 1.5.3隧道工程 本标段的隧道工程安排了7个施工队伍施工,任务划分遵照设计意图,充分利用隧道弃碴进行路基填筑。 隧道施工一队依次驻扎于灵川隧道出口、四分山隧道出口,配备100人,负责两座隧道的施工。 隧道施工二队驻扎于何寨隧道进口,配备120人,负责该座隧道的施工。 隧道施工三队驻扎于天马山隧道进口,配备150人,负责该座隧道进口的施工。 隧道施工四队驻扎于天马山隧道出口,配备150人,负责该座隧道出口的施工。 隧道施工五队依次驻扎于花园山隧道出口、驿板隧道进口配备120人,负责该两座隧道的施工。 隧道施工六队驻扎于尾岭隧道进口,配备150人,负责该座隧道进口的施工。 隧道施工七队驻扎于尾岭隧道出口,配备150人,负责该座隧道出口的施工。 1.7.1施工总体方案 隧道施工设置7个施工队,何寨隧道进口、天马山隧道的进、出口、花园山隧道出口、驿板隧道进口、尾岭隧道进、出口各安排一个施工队。花园山隧道出口、驿板隧道进口施工由一个施工队完成;灵川隧道出口、四分山隧道出口施工由一个施工队完成。 开工后,天马山隧道的进、出口、花园山隧道出口、尾岭隧道进、出口、灵川隧道出口、何寨隧道进口同时展开平行作业施工。四分山隧道出口待灵川隧道施工完成后展开施工,驿板隧道进口待花园山隧道施工完成后展开施工。 2.3施工进度安排 2.3.3隧道工程进度安排 隧道施工分为7个作业面展开,计划开工日期为2006年6月1日,完工日期为2008年5月2日,施工工期23个月。接触网预埋件、电缆槽、通风及照明等附属设施与隧道同步施工。 各个施工段的时间安排如下: 天马山隧道:2006-06-1至2008-05-12; 尾岭隧道:2006-07-03至2007-07-17; 何寨隧道:2006-06-1至2007-04-14; 灵川隧道:2006-06-1至2006-10-26; 四分山隧道:2006-10-27至2007-08-26; 花园山隧道:2006-6-1至2007-05-26; 驿板隧道:2007-05-27至2007-12-12。 四分山隧道工期安排: 总长:440m 明挖:37m 30d (包括洞口处理) 暗挖: Ⅳ级围岩地段195m 掘进70m/月84d 衬砌106 m/月

隧道施工方案、方法说明

隧道施工方案、方法说明 1 隧道总体概述 本合同段隧道共两座:南石壁隧道、坪山隧道。下面主要以南石壁隧道为主进行介绍: 1.1工程概况: 南石壁隧道位于上高县南港镇南港水库与新余市分宜县洞村乡苍上村之间,设计为分离式隧道,里程为ZK172+136~ZK173+060(YK172+136~YK173+100)处,全长924m(964m),最大埋深110米。隧道走向N-S。隧道左幅位于交点号ZJD7左偏圆曲线上,曲线半径R=2100m,右幅位于交点号YJD7的左偏圆曲线上,曲线半径R=2025m。隧道,纵面线型:左线2.096%;右线2.211%的单向坡。断面净宽8.12+0.32+0.56=9m,净高5.7+1.113=6.813m。 设计围岩级别为Ⅲ、Ⅳ、Ⅴ级围岩,其分布情况见表6-1 表1 南石壁隧道、坪山隧道围岩及衬砌型式 隧道衬砌采用曲墙式复合衬砌。隧道进、出口采用台阶式洞门和削竹式洞门,边仰坡开挖采取锚、喷、网支护加固措施。洞门仰坡永久防护采用人字骨架护坡种草。 南石壁隧道构造上位于蒙山复背斜的南翼,地层单斜向南西倾,产状2150∠260左右。同时位于区域性构造—萍乡-新建大断裂的断裂带内。该断裂带在本隧道内有两条平行的逆冲断层,倾向1900左右,倾角500-600,地形上形成长达数百米、高数十米的陡崖(断层坎),大致与隧道相交于

K172+290及K172+350处。 隧道岩层除进口段被岩层覆盖,基岩出露较好外,其余地段表层多为残坡积层覆盖,基岩零星出露,为石炭系上统船山组及二叠系下统栖霞组地层。隧道的不良地质条件主要表现为岩溶和裂隙发育。围岩级别见表2、3 表2 隧道围岩级别分段一览表(左洞)

小断面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小断面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总体施工方案 (1)总体施工思路 坚持采用综合的超前地质预报措施;努力提高隧道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坚持围岩监控量测、实施隧道信息化动态设计施工。 (2)总体施工方案 本标段隧道采用小型运输机械无轨运输方案。根据工期安排,隧道全部安排平行施工。 隧道按新奥法组织施工,严格遵循“超前探、管超前、弱(不)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用先进的探测和量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判定地质变化,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实行动态管理信息化施工。 施工准备阶段完成临时施工便道,架设供电线路,铺设供水管路;洞口场地开挖完成后,安装和修建隧道供风、供水、供电、混凝土生产、钢构件加工等设备与设施;砌筑洞顶截排水沟,进行洞顶地表加固,开挖洞口土石方;尽早修建洞口段衬砌及洞门,以策安全。 明洞按明挖法施工,暗洞按锚喷构筑法施工,加强超前地质探测与预报,加强围岩量测,实现施工信息化,并实施掘进(钻、爆、装、运)、锚喷(拌、运、锚、喷)、衬砌(拌、运、灌、捣)等三条机械化作业线。 运用开挖掌子面地质素描、TSP203地震波反射法、超前水平钻探等对崩塌、黄土、膨胀土、采空区等进行综合超前地质探测和预报,提前预测地层情况,根据不同的岩层和岩性及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处理以改善围岩状况,达到安全、高质量施工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针对隧道各种围岩级别选定出合理的钻爆及支护方案。保证隧道每次开挖进尺及超欠挖控制,在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控制支护循环时间,并做到经济合理。 (2)根据隧道空间断面的特点,隧道单口掘进小于1Km时采用压入式通风。隧道单口掘进长度大于1km,采用混合式通风。两台轴流风机分别供风、抽风的通风方式。尽量减小通风系统所占空间,又能满足通风要求。 (3)由于隧道净空小、宽度窄,不能满足大型施工机械的操作场地要求,考虑了采用小型运输机械无轨出渣方案,避车洞的设置数量和间距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选择合适的运输方法运输,使之做到车辆转换间不消耗施工时间。 (4)对施工每循环进尺所需用的机械、人员等配备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出每月、每年的施工进度,保证工期要求。 (5)以类似隧道施工经验为基础,保证该隧道施工的各种方法、安全管理、文明施工等满足工期、质量、环保要求。 主要工序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方案 隧道开挖方案详见“表2-2-1隧道总体开挖方案表”。 隧道开挖作业施工工艺流程:开挖爆破→出渣→初支→下一循环。

隧道初支侵限处理方案

新建铁路标 (DK + ~DK + ) 某某隧道初支变形处理专项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2012年3月19日

隧道初期支护变形 换拱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隧道设计图》第一、第二、第三测设计施工图 《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铁路隧道喷锚构筑法技术规范》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铁路混凝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 2.适用范围 《某某隧道变形段换拱施工方案》适用于隧道DK + ~DK + 段初期支护变形段处理。编制内容主要包括:局部换拱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艺,施工机械设备、劳动力组织、进度和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管理措施。3.变形段地质及水文情况: 该段水文地质情况:该段处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坡洪积粉质黄层,含卵、碎石土夹层,厚度50-70m。粉质黄土具I级非自重湿陷性及低压缩性。掌子面围岩揭示为:拱部为第四系塑状黏性土,较软,潮湿;中间为1~2米厚砂砾石土夹层,渗水较大;下部为强风化云母片麻岩、伟晶岩,岩体极破碎,强度低,渗水较大。 隧址区属低山剥蚀丘陵地貌,地貌形态复杂,沿线地形起伏较大,其中DK147+600处为冲沟端头,其次小里程方向有5处深沟,经现场测量,隧道线路中线走向均跨越深沟。所经之处山势陡峻,冲沟发育,切割较深,山

体植被繁茂,相对高差达10m~30m不等。 4.设计围岩情况 变形段原设计为IV级围岩,开挖过程中实际掌子面围岩为:拱部为第四系塑状黏性土,较软,潮湿;中间为1~2米厚砂砾石土夹层,渗水较大;下部为强风化云母片麻岩、伟晶岩,岩体极破碎,强度低,渗水较大。由于围岩稳定性较差,开挖过程中渗水、股状涌水现象严重,经与设计、监理现场勘查变更为V级围岩支护施工。 5.初期支护变形情况 根据设计图纸,隧道DK + ~DK + 段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在拱部120度范围内采用长3.5m、壁厚3.5mm的Ф42小导管进行超前支护;纵向每2m施作一环;初期支护施作格栅拱架,纵向间距1.0m(其中DK + - 纵向间距0.75m),边墙设置长3.5m的砂浆锚杆;钢筋网为环向Ф8×纵向Ф6钢筋加工制作,网格间距为20cm*20cm,喷射混凝土厚度22cm。 DK + ~段于2011年12月18日至2011年12月30日完成上台阶的开挖、初期支护施工,2011年1月10号完成中、下台阶开挖、初期支护施工。 在开挖过程,实际揭露围岩与设计围岩有一定出入,隧道两侧主要为老黄土及风化岩,掌子面中部主要为黏土充填层,围岩自稳能力差,两侧拱脚部位有基岩裂隙水下渗,岩体遇水较易产生软化,围岩整体稳定差。 由于隧道埋深较浅,且存在一定的偏压现象,加上围岩情况较差,通过监控量测发现该段的拱部下沉及周边水平围岩收敛变形较大,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了超前支护的施工,纵向每1.2m施作了一环超前小导管,增加了锁脚导管的数量,确保了施工安全。通过监测,目前该段初期支护已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DK147+ ~DK147+ 左侧拱腰部位变形过大,导致拱腰至起拱线部位初期支护侵入二衬设计厚度,为确保二次衬砌厚度和施工质量,

隧道开挖CD法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施工方案 (1) 1.施工参数 (1) 2.施工方法 (2) 3.施工注意事项 (7) 三.人员机械组织 (8) 1.机械设备 (8) 2.劳动力组织 (9) 四.质量控制 (9) 1.质量控制标准 (9) 2.质量检测 (10) 3.质量保证措施 (10) 五.安全、环保措施 (12) 1.安全保证措施 (12) 2.环保措施 (12)

CD法开挖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马家坡隧道出口位于渭源县七圣乡境内,隧道起讫里程DK116+137~DK119+052,全长2915米,为双线隧道,洞内线路为-0.3%、-1.28%、-1.3%、-1.28%的单面下坡,隧道除洞身DK115+303.216~DK117+329.375两段位于直线上外,其余均位于R=4500米的曲线上。由于马家坡隧道出口处于浅埋段,在目前施工中围岩级别较差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较大,拱顶下沉最大值达到 1.6m,因此经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现场勘查后 将从目前掌子面DK118+649至DK118+629由原设计开挖工法大拱脚加临时仰拱法变更为CD法。 二.施工方案 CD法又称中隔壁法,用于浅埋及比较软弱地层中,而且是大断面隧道的开挖。CD法是在用钢支撑和喷射混凝土的隔壁分割开进行开挖的方法,是在地质条件要求分部开挖及时封闭的条件下采用。CD法适用于双线Ⅳ级、Ⅴ级、Ⅵ级围岩隧道,地质条件困难,围岩软弱,覆盖层薄,含水量大,基底承载力低等条件。采用CD法开挖,减小软弱围岩隧道及大跨度隧道分部开挖跨度和开挖高度,通过增加中壁墙等临时支护构件,形成分部开挖初期支护快速封闭环,使分部开挖环环相扣,最后完成全部断面开挖与初期支护 1.施工参数 ①超前支护:拱部采用双排小导管超前预支护,并注水泥浆。

城市下拉槽隧道施工方案

明挖隧道施工方案 明挖隧道施工方案 本标段区间隧道明挖段起讫里程:右线CK13+250.0~CK13+435.0长185m、左线CK13+250.0~CK13+ 437.5长187.5m及车辆段出入段线,采用明挖法施工,断面形式为矩形钢筋砼框架结构。车辆段出入段线沿区间隧道左右线之间以3‰、34.35‰的坡度上坡,前行至左CK13+547.141处从区间隧道左线上方穿出地面,区间隧道左右线从CK13+250.0开始以3‰上坡,到CK13+290转为-25‰下坡至明暗分界里程后暗挖进洞。 7.1.1围护结构施工 (一)人工挖孔桩施工 在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先将桩顶冠梁标高以上1~3m厚的土体按1:1 放坡开挖并作土钉支护,其施工工艺见“土钉墙支护”。φ1200人工挖孔桩密排布置,桩芯相切,护壁咬合,基坑右侧共设置156根,其排列布置如下图: (1)孔桩的开挖及支护 人工挖孔桩,采用间隔三孔跳挖方式进行,每开挖1.0m高度,立模灌注一次护壁砼,在砾质粘性土及砂质粘性土易塌壁地段,分段开挖高度控制在0.5~1.0m范围内,采用插板法开挖。孔内出土采用小型电动卷扬机提升吊桶出土,护壁模板采用外八字型钢模板,拆上节立下节循环周转使用。根据地质资料,挖孔桩未入岩,成孔由人工配合风镐、铁铲开挖。(3)挖孔桩的安全措施 ①为防止地面施工人员和物体坠落桩孔内,孔口护壁高出地面150mm,同时在孔口四周设置0.8m高的护栏进行围护。 ②供人员上下井所使用的电葫芦、吊笼等应安全可靠并配有自动卡紧保险装置,不得用人工拉绳子运送工作人员或脚踩护壁凸缘上下桩孔。电葫芦宜用按钮式开关,使用前必须检验其安全起吊能力。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并随挖孔深度放长到工作面。 ③当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m时,每日开工前应进行有毒气体的检测,并向孔内送风5min,使孔内混浊空气排出,才准下人。孔深超过10m时,地面应配备向孔内送风的专门设备,风量不宜小于25L/S。 ④挖出的土石方应及时运走,孔口四周2m范围内不得堆放淤泥杂物,机动车辆的通行不得对井壁的安全造成影响。 ⑤当桩孔挖至5m以下时,应在孔口设置半圆形的防护罩,防护罩可用钢木板或密眼钢筋(丝)网做成,

隧道初支注浆施工方案

***隧道初支径向注浆堵水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⑴隧道设计图纸; ⑵****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⑶《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⑷公司及项目相关技术文件。 二、工程概况 **隧道是**至**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位于***市境内,为上、下行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左线起讫桩号ZK90+120~ZK94+040,长3920m;右线起讫桩号YK90+125~YK94+065,长3940m。 隧道防水主要是利用混凝土的自防水能力,混凝土的的抗渗等级不得低于S8。隧道V、IV级围岩断层破碎带水头压力小于0.3Mpa地段,抗渗等级不低于S10,拱墙砼掺加防水剂,仰拱砼掺加高效抗裂防水膨胀剂。拱墙背后设置厚度不小于1.5mm单面自粘式HDPE复合防水卷材。隧道变形缝采用橡胶止水带止水,隧道施工缝采用膨胀橡胶止水条止水。 ***隧道渗漏水集中在两侧排水沟排出,旱季开挖过后实测渗漏水量较小,但渗点明显。由于隧道岩溶、断层垂直发育,渗水量、水头压力与气候气象、地形条件有直接的关系,地表水下渗是造成雨季渗漏水量和水头压力主要因素,水量和水头压力无法预估。 三、水文地质概要 ***隧道地表水:出口端从ZK93+500开始,沿线路左侧地表有一条溪沟,从出口端ZK94+050处转向线路右侧,流入沟谷,常年有水流,枯水期流量约为1~2升/s,丰水期0.5~1 m3/s,暴雨季节1~3 m3/s;ZK91+440~ZK91+640北侧发育岩溶洼地,形成落水洞,两条沟水汇于该洼地,顺落水洞,沿地下暗河向下游排泄。地表水主要为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面流,地表径流条件较好,隧道进、出口位于斜坡中部,分布标高较高,但汇水面积大,水量多,地表水对隧道施工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应注意暴雨期间地表面流对洞口的冲刷破坏作用,宜采取截流、疏排措施。 ***隧道地下水:表层为残坡积粉质黏土、碎石土中的孔隙水、基岩风化带内的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及岩溶水,水量大小受空隙率、溶蚀、裂隙发育程度及季节变化影响,

盾构隧道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地质描述 第一节概述 一、概述 二、线路段工程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 (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三)、水文地质特征 区间地质描述 区间地质描述详见表7-1-1、表7-1-2;土体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表7-1-3、7-1-4。。 一、科技路站 第三节补充地质勘察

第二章工程特点 第一节工程主要技术难点及对策 第二节工程的主要特点 一、交叉多,干扰大 集中体现在结构交叉多、工序交叉多、接口界面交叉多、专业交叉多、前期与后期交叉多,施工相互干扰较大。执行关键工期计划所发生的各规定部分的工期偏差,会影响其它作业。结构的多交叉,存在空间效应与体系转换问题。 二、地处市区,环境特殊 主要体现在地面建筑物密集,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必须严格控制,文明施工要求严格,环境保护标准高。 三、任务重,系统性强 全部工程要求在33个月内完成。其中,盾构机需要引进,鉴定、安装、调试,前期试掘进进度会放缓,中间加快,出洞又会放缓,还要调头、转场,工序复杂,任务重。采用盾构机施工,这是隧道工厂化施工的模式,其系统性特别强,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衔接、匹配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施工效率,直接影响施工的安全、质量、速度。四、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 地铁隧道主要穿越Ⅱ4、Ⅲ1层。Ⅱ4层以上主要为砂性土,其渗透性强,富水性好,围岩稳定性极差。Ⅱ4、Ⅲ1层水平分层,盾构机易磕头;且局部地区覆盖层过浅。施工中容易造成地面隆起或沉降。 第三章施工准备 施工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到位,将直接影响施工总体安排,影响主体工程能否按时开工,影响到工程开工后能否顺利进行,施工前必须做好各项准备。我局中标后,迅速组成项目部开展各项工作。在最

隧道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隧道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内有1座隧道(铁锁关隧道),为带中墙的整体式双连拱结构隧道。隧道全长257 m,隧道净空(宽×高):2×9.75×5m,隧道位于半径R=3435.91m的圆曲线内,该隧道为泥质粉砂岩夹砂质泥岩,围岩类别为Ⅱ类。隧道的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量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和降水方式的控制。隧道区内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差,地下水贫乏。隧道涌水量不大,但分布不均匀,一般呈渗水滴水状态,局部可能形成富水地段,如断层破碎带,裂隙发育地带等,会出现淋水或股流状态。 本隧道为Ⅱ类围岩,地质条件较差,施工中以“弱爆破、少扰动、强支护、早封闭、适时衬砌”为原则,并根据围岩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保证工程质量。 2.施工组织及主要施工方法 隧道由有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负责施工,根据洞内不同工序,隧道施工队分为:测量班、掘进班、锚喷班、衬砌班等工班,分别负责各工序的施工。本隧道是本合同段控制工期的主要工程,拟配备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主要机械设备有:电动压风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砼喷射机、水平钻机、钻孔(衬砌)台车等。详见拟投入本合同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表3)。 隧道按新奥法施工,出碴采用无轨运输方式,自制简易钻爆台车配

合7655型风动凿岩机钻孔,实施掘进(钻、爆)、出碴(装、运)、锚喷(拌、运、锚、喷)和衬砌(拌、运、灌、捣)等四条机械化作业线。 3.施工进度安排 根据现场调查和招标文件工期要求,拟采用单口掘进的施工方法,从隧道进口开始掘进。隧道路面为2%的纵向上坡,从进口端掘进也有利于洞内排水。根据隧道的结构特点及地质情况采用三导坑半断面,先墙后拱法施工(隧道开挖采用中导洞+侧壁导洞+上下导坑开挖法)。本工程拟2001年1月10日开工,2002年2月10日完工,施工时间为13个月。 4 .临时工程 4.1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按7m宽、0.2 m厚泥结碎石路面新建和整修。施工便道主要利用原有乡间道路,对旧路进行调直,加宽整修,以保证施工运输的需要。 4.2施工用电 隧道进口端安装一台500KVA电力变压器,保证生活及生产用电,同时配备一台250KW的柴油发电机以备电网停电时使用。 4.3施工用水 隧道进口紧邻玉带河,安装二组变频恒压供水装置,利用河水,供施工使用。 4.4高压供风 隧道进口建压风站一座,安装2台20m3/min电动空压机,供应进口施工用风。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中交四公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重庆三环铜永段 土建三标项目经理部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2012年2月重庆

隧道开挖施工方案 1.目标 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2.编制依据 ⑴重庆三环铜永段玉龙山隧道设计图纸; ⑵《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3.适用范围 适用于重庆三环铜永段土建三标项目经理部玉龙山隧道开挖。 4.隧道开挖施工 4.1 方案设计 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要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石质隧道破碎带按照“先支护、后开挖、短进尺、弱爆破、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进行组织施工。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台阶)防护一段(台阶)。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随后立即做好明洞衬砌,随后进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暗洞开挖根据围岩情况:隧道浅埋、V级围岩地段采用留核心土的台阶法开挖,IV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开挖,Ⅲ级围岩地段采用上下台阶法或全断面开挖,每循环进尺控制在2.5m

以内。 石质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 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隧道施工安全。开挖方法的改变,要严格按程序申请设计变更。 洞身开挖中,记录开挖的地质情况,并绘制地质描述图(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别围岩类别及稳定性。当发现围岩地质情况发生变化时通知设计单位及时现场核实。若实际地质情况与设计地质情况出入较大时,设计单位应进行补充勘察。 4.2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 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剩余部分的施工方法。此方法主要应用于隧道V级围岩的开挖。 4.2.1岩石隧道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 工艺流程见图1, 施工工序见图2。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2.3.5.隧道工程施工方案 2.3.5.1.隧道工程概况 2.3.5.1.1.隧道里程长度及围岩状况 本标段共有隧道17座, 全长41141m,占本标段线路总长的82.44%。设计行车速度为120km/h,长度1km及以上的隧道单线铺设无砟轨道,新正阳隧道洞内局部设置重型有砟轨道,铺设碎石道床。其中新细塘湾隧道全长4817m,占标段总长的50.24%,是控制本标段工期的关键,新正阳隧道全长3508.5m,占标段总长的36.59%,是本标段的重难点工程。隧道工程概况详见表2.3.5-1。 表2.3.5-1 隧道工程概况表 新正阳隧道全长3508.5m,隧道洞身通过地层为白垩系上统正阳组(K 2 z) 砾岩;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 1j)灰岩,大冶组(T 1 d)灰岩夹页岩;二叠系上 统长兴组及吴家坪组(P 2c+w)灰岩加煤层,下统栖霞组及茅口组(P 1 q+m)灰岩, 下统梁山组(P 1l)页岩加煤层;泥盆系上统水车坪组(D 3 s)页岩夹砂岩;志留 系上统罗惹坪组(S 2l r)页岩。隧道整体上为单斜构造,P 1 q+m地层中发育姚家盖 正断层。地下水以岩溶水为主,可溶岩段落地下水发育,进口段志留系地层及二叠系梁山组地层中地下水不发育,水质具有侵蚀性。洞身位于岩溶水垂直循环带。不良地质为岩溶、采空区及瓦斯,隧道岩溶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方家湾隧道全长240m,隧道洞身覆盖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4 dl+el) 粉质粘土,下伏基为白垩纪上统正阳组(K 2 z)砾岩。区内地质结构简单,隧道处于地下水不发育,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受大气降雨量影响明显,不良地质主要为岩溶,隧道出口端岩溶发育。动身工程地质较差。隧道进出口端地质较陡,基岩出漏广泛,岩层产状平缓,节理较发育,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新细塘湾隧道全长4817m,隧道区内上覆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 (Q 4dl+el)粘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正阳组第二段(K 2 z1)砾岩;侏罗纪中 下统珍珠冲组綦江组(J 1-2q+z)泥岩、灰岩;三叠系上统须家河(T 3 x)页岩夹灰 质页岩、泥岩夹砂岩;中统巴东组2段、3段及4段(T 2b2、T 2 b3+4)白云质灰岩、 灰岩及泥岩。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无较大的含水层,主要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 松散土层中的空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整体地下水不发育。地表水有侵蚀性,侵蚀等级为H1, 高家堡隧道全长1023m,隧址区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 4 dl+el)粉 质粘土,滑坡堆积体(Q 4 del)粉质粘土、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纪中下统珍 珠冲组,綦江组(J 1-2q+z)泥岩夹砂岩,东岳庙组(J 1-2 d)泥质灰岩夹页岩。地 表水主要以塘水、水田水及沟水为主。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内的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上部土层中,水量有限主要受大气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模板

隧道工程 山岭隧道的常规施工方法 开挖、出渣运输、初期支护、量测与监控、二次支护盾构法施工、浅埋隧道施工、全断面掘进机施工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实例 总体方案 ( 一) 施工原则 采用大型施工机械配套施工, 开挖出渣机械配套作业线、初期支护砼机械配套作业线与二次衬砌砼施工作业线相配合一条龙作业。软弱围岩坚持”短进尺、弱( 不) 爆破、快封闭、强支护、紧衬砌”的原则, 开挖后仰拱及时跟上封闭成环。施工中进行超前地质预报, 采用先进的量测探测技术对围岩提前做出判断, 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 二) 施工布置 土家湾隧道左右洞均采用对头单向施工, 左、右洞口各布置一个隧道专业机械化施工队。隧道施工安排在冬季前完成洞门的开挖, 并完成进洞施工。洞内施工开挖、出渣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模筑砼平行作业。隧道路面待贯通后中间向两侧洞口反向施工。根据地形地貌及工期要求, 本隧道不设施工支洞。

( 三) 总体方案 根据土家湾隧道围岩情况及断面设计, 结合本承包人现有技术装备力量和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 确定对于I、Ⅱ类围岩采用上弧导预留核心法施工, 格栅钢架辅助支护。隧道出渣采用无轨运输。初期支护设施做到及时可靠, 衬砌砼采用机械化作业, 二次衬砌采用砼输送车、输送泵和全断面液压衬砌台车相配合的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 及时处理分析数据( 高速支护参数等) 。开挖前做好超前地质预报、探测工作, 根据围岩情况采取相应的施工方案。洞口工程 ( 1) 洞口施工工序 施工工序见洞口施工工序框图 ( 2) 洞口开挖 隧道施工便道修至洞口附近后, 近洞口侧60M范围内及两洞口中间地带, 用装载机辅以挖掘机整平压实, 修建供风、供水、供电设施, 并用作材料存放场地和机械停放场地。 洞口及明洞在开挖过程自上而下分层开挖。施工机械以挖掘机为主, 遇地层坚硬石质人工打眼松动爆破, 运输采用15t太脱拉自卸车。 ( 3) 边坡防护 洞口开挖后的边仰坡面按设计整修平整, 及时按设计进行防护, 以防风化、雨水渗透而坍塌或滑坡。

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6.7隧道工程施工方案、方法及工艺 6.7.1概述 本标段隧道共有8座,总长19454m,隧道占本标段总长的72.5%。隧道均为单洞双线隧道,内线间距5.0m,最大埋深343m,最小埋深37m,超4Km长度隧道3座。长大隧道多个工作面同时施工,施工组织难度大;单工作面掘进长度大,通风困难。地质构造复杂,部分隧道存在承压水、断裂破碎带,基岩裂隙水较发育等不良地质存在,隧道埋深较浅,对超前地质预报、监控量测及施工过程控制要求高。本标段的隧道暗挖段采用复合式衬砌,隧道明挖段采用明洞式衬砌结构。 6.7.2总体施工方案 (1)隧道暗挖段均按喷锚构筑法原理组织施工,隧道施工方法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大小、衬砌类型、隧道埋深、隧道长度、工法转换的难易、机械设备的配置、工期要求及环境制约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横撑法和三台阶七步法施工、Ⅳ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施工,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施工。 (2)隧道明洞段采用整体式衬砌,隧道暗洞采用复合式衬砌。复合式衬砌由初期支护、防水隔离层与二次衬砌组成,采用拱墙加仰拱结构型式。初期支护采用喷射混凝土,二次衬砌采用模筑混凝土。隧道洞口段及偏压浅埋地段进行结构加强。 (3)斜井与正洞连接处路面标高=正洞对应里程轨面标高-0.6m;双车道斜井井身间隔300m和井底处设置30m长缓坡段,以利会车及安全;斜井变坡处均设置半径100m的竖曲线,以使路面平顺;斜井与正洞连接段,设30m长衬砌结构加强段。 斜井Ⅱ、Ⅲ级围岩地段采用曲墙式(双车道)喷锚衬砌,Ⅳ、Ⅴ级围岩地段采用曲墙式(双车道)复合式衬砌,斜井与正洞连接段结构加强衬砌采用复合式衬砌。洞口Ⅴ级围岩地段采用超前小导管预支护,格栅钢架加强,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地段采用超前锚杆预支护,格栅钢架加强,台阶法施工。 6.7.3施工准备 在工程开工后,首先进行征地拆迁、修筑临时施工便道、架设施工供电线路、修筑供水设施和铺设供水管道、砌筑洞顶截水沟、开挖洞口段土石方。洞口场地开挖完成后,安装和修建隧道供风、供水、发电、混凝土生产、钢构件加工等设备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