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内容

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内容

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内容
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学业水平考试要点复习

第1课

1、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主要生产工具还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4)两汉时期:西汉推广代田法和耦犁;西汉还出现犁壁。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5)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6)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很少商品交换),这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④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⑤农民负担沉重,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第2课

1、商周冶铸业发展的表现:

①冶铜业: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

②冶铁业: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2、唐宋制瓷业发展的表现:中国是瓷器的故乡, 西方国家称中国为“瓷器大国”。

唐代: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唐三彩和秘色瓷有名。唐代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欧洲、非洲)宋代: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汝、定、钧、官、哥窑)。

3、汉唐丝织业发展的表现:著名的“丝绸之路”。

西汉:在长安设东西织室,工人数千。

唐朝:以轻盈精湛著称,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4、元明清时期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使用花楼机,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清朝继续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原因:明朝中后期,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出现: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特征: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雇佣关系

第3课

1、“商人”的来历: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因此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柜坊和飞钱:隋唐时期,由于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的发展,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柜坊的用途:储存金银财物,类似于银行。飞钱的用途:票券(取钱的凭证)、飞钱类似于汇票。

3、“交子”:两宋:商业空前繁荣,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四川)

4、“商帮”:明清时期出现“商帮”(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如徽商和晋商:从经营盐业起家;商业活动涉及金融领域;活动范围涉及国外;积累起巨额财富。

柜坊、飞钱、交子、商帮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有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北宋城市发展的表现:

①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②市的时间地域被突破: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普遍;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③出现数十座较大市镇:以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最著名。

④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时间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最主要表现在“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它

反映了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第4课

1

2、“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商、农争劳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4.)评价:

①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②封建社会初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③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不利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漫长的重要原因。

3、“闭关锁国”的影响

积极:曾起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消极: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阻碍了中外交流,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5课

1)经济方面:

⑴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①加强欧洲同亚、非、美洲的联系,结束了各地相对孤

立的状态;

②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汇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③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

⑵引发商业革命: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多,经营方式变化,贸易中心转移。

⑶引发价格革命:物价上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⑷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行早期殖民扩张。

2)政治方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科技思想: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了神学理论。

第6课

17世纪“海上马车夫”:荷兰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早期殖民侵略带来的影响:

⑴对殖民地的影响:

①破坏性——给殖民地人民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

②建设性——带来先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殖民地的进步(客观)。

⑵对欧洲的影响:殖民扩张和掠夺来的大量财富,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⑶对世界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欺诈贸易、商品输出)。

第7课

工业革命的开始——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工业革命进入新阶段------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生产力,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②生产组织形式: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

式。

③经济结构: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

④生活方式:工业城市形成,地位日益重要,城市化进程加快。

⑤阶级关系: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政治: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各国通过改革,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3.)思想:自由主义兴起——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重商主义被自由放任政策所取代。

4.)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的加快,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中后期)。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如: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等。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显著成就)

2).内燃机创制和使用。如:汽车、飞机。以煤气、汽油和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问世,大大提高工业生产力,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的革新。

3).化学工业的发展。如:塑料、炸药、人造纤维等。多种化学合成材料,大大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4.)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如: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报。为远距离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便捷,加强与各地的联系。

5.)钢铁工业的发展。钢材取代木材和铁,进入“钢铁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力:①促进生产力的又一次飞跃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②诞生了新兴工业;推动了传统工业进步。

③生产结构发生变化,重化工业占主导地位,工厂规模扩大。

2.)生产关系:垄断组织的出现。19C末20C初,主要资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国际关系:①列强在全世界划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随着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基本形成;19世纪末20世初,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9课、

质。)

破产: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失败标志)

失败原因:不彻底改革封建制度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影响:

⑴不足:(失败说)洋务运动的破产,说明洋务运动不能使中国富强,也无法实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民族危机并未得以解除,中国仍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中。

⑵积极:(成功说)

①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③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1.)产生原因: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②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③外商企业的刺激。④洋务企业的诱导。

2.)时地、人物: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南沿海地区,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成为早期资本家。

3.)早期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沅)、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朱其昂)。

4.)历史意义:它们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第10课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原因:⑴西方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

⑵清政府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一战”期间(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春天

原因:

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⑵“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⑶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如“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⑷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曲折发展——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1).较快发展——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1927—1936年) (理解)

原因:①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②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沉重打击——抗战期间(1937-1945年)

⑴沦陷区:原因: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表现)

⑵国统区:①原因: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

近代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先天不足。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相比,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它未能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受近代社会形态的制约)。

③后天畸形(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大部分是轻工业)。由于先天不足,使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因而投资方向主要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而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呈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启示:国家(民族)独立是民族经济振兴的基本前提。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⑴经济上,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有利于社会进步;

⑵政治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质和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来和中共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⑶思想上,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与近代化进程。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

软弱和妥协,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11课、

一五”计划开始实施的时间:1953~1957年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一五”计划的成就:①超额完成。②建成四大重点企业(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③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中共“八大”: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

背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

大会的正确决策有:

第一、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提出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第二、大会提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第三、大会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评价:八大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八大确定的路线并未能坚持下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经验教训:

大跃进的教训主要是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不能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农村人民公社的错误主要体现在生产关系的调整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适应,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大跃进”失误在于: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特别是工业生产的高速度、高指标,以钢为纲,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根源:严重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2)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误在于:片面追求公有化的程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根源:片面理解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

(3)两者的教训:

①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

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③经济建设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集中发展生产力。

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健全民主与法制。

第12课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

主要内容:

⑴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⑵政治路线: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⑶经济方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⑷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历史意义: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⑴原因: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②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管理高度集中,分配平均主义,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严重挫伤农民积极性)

⑵过程:

1978年安徽、四川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政治上: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和村民委员会。

①经营方式:集体生产—分户经营

②分配方式:平均主义—按劳分配

③管理方式:人民公社—乡、镇政府--生产大队—村民委

员会

⑶性质: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没有改变所有制形式)

⑷作用:①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分配中平均主义弊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②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③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3课

1、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80年,深圳、珠海、汕头(广东)、厦门(福建)。深圳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

2、对外开放的新发展——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条件:上海雄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等。

2.)目的:⑴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⑵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⑶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3.)时间:1990年,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

4.)意义: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14课

近代以来,近代中国社会的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

物质生活方面:

①环境——大城市近代化基础设施发生变化;

②服饰——断发易服;

③饮食——西式餐饮出现并逐步为老百姓接受;

④居住——西式住宅不断增加。

社会风俗方面:

①妇女解放——废止缠足、倡导婚姻自由

②婚丧礼仪——由铺张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

③社交礼仪——西式握手、鞠躬取代等级界限鲜明的跪

拜礼,“先生”、“同志”取代了尊卑贵贱森严的“老爷”“大人”。

④增添了国庆、元旦等新节日。

影响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主要因素:

1.)主要因素:

①西方国家的侵略,使西方国家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传入中国;(西方国家对中国侵略的客观影响)

②近代中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也积极主动地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方式;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最主要因素)

④近代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⑤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⑥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2.)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例、西装流行原因:(举例说明)

①从穿着的角度来讲,西装适体、潇洒;

②从中国社会政体的转变角度看,是民国成立后剪发易服的产物;

③从社会思潮的角度来讲,民国初年服饰崇洋风气受西化思潮的推动。

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什么影响?

⑴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⑵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总之,丰富并方便了人们的多姿多彩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提高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效率。

⑶但也有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能源危机等。

(4)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变化,将全球的人类紧密的

联系在一起,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显得“越来越小”成为“地球村”。

第16课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的标志:

1905年,《定军山》电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中国电视业诞生的标志:

1958年,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第17课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理解)

⑴根本: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⑵主要:生产与销售的矛盾,生产相对过剩。具体表现:

①贫富差距扩大→限制实际消费能力增长。②分期付款、银行信贷→市场虚假繁荣。③股票投机过度→金融市场不稳定。

⑶直接:股票市场崩溃。

2.)标志: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

3.)特点:⑴范围特别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原因);

⑵时间相当长:1929至1933年;⑶破坏性特别大:工业下降1/3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被称为大萧条、大危机。

4).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5.)影响:

⑴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①示威游行、罢工频繁,阶级矛盾空前尖锐。②法西斯分子乘机兴风作浪,社会动荡不安。

⑵加剧了世界局势紧张:①加紧在国际市场的争夺,彼此矛盾日趋尖锐。②加强对殖半殖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更强烈的反抗。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及重要影响

1.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2.实质: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3.进步性:

⑴直接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危机对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⑵间接影响: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势力。

⑶深远影响: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

4.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未能完全消除经济危机。

19、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主张: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

⑴目的:①直接:减少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

②根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⑵实质:国家干预社会财富的分配;

⑶阶段:①早期:罗斯福新政;②兴起:二战后;

③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1973年危机后受挫但仍发展;④缩小规模:财政不堪重负,八十年代以后缩小。

⑷评价:①积极:A.保障低收入阶层的生活,有利缓和社会矛盾;B.扩大消费,推动经济的发展;②消极:A.政府财政不堪重负;B.降低人们工作积极性。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内容(识记)

1936年,英国凯恩斯出版《就业、信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凯恩斯主义是对传统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次革命,并造就了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

2.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理解)

(1)概念:福利政策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以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概况:针对30年代经济大危机,罗斯福采取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政策的发展日益完善,到六七十年代达到顶峰。八十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3)“福利国家”政策在促进了会平等,缩短富差距,杜绝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福利国家政策也存在一些弊端,它培植社会惰性,降低社会发展效率,使国家沉重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

第20课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1.)原因:⑴根本:“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⑵直接:1921年2月苏俄水兵兵变。2).目的:⑴直接: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带来的危机;

⑵根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3.)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的《关于以实

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议。

4.)内容:

⑴农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剩下的归农民自己支配;

⑵工业:①解除了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②对一些国家暂时无力开发的矿产、森林、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

⑶商业:改变由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⑷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5.)评价(影响):①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稳定了政治形势;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6.)实质: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7.)特点:⑴管理手段: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⑵经济体制: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

⑴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⑵农业: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⑶经济体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⑷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干部委任制和终身制,个人崇拜。⑸文化上:高度集中,行政干预,思想学术问题政治化。

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建成,标志着斯大林体制的形成★。

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本质: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经济方面)。

“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⑴功绩:①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②它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③在当时的环境中曾有效地调配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较短

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④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⑤苏联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⑵弊端:僵化的体制与苏联的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

②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③长期指令性计划,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④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⑤这种体制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⑥对东欧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过很大影响。

6.启示:⑴制定政策时一定要坚持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原则;⑵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农、轻、重按适当比例平衡发展。⑶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第21课

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农业:A.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B.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C.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

勃列日捏夫改革的重点:重工业、军事工业

2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⑴积极: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统一标准,稳定秩序,恢复经济)。

⑵消极:以美元为中心,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提供了条件。二战后出现的世界三大经济支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FM)、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WB)、关贸总协定(1995年改为世贸组织)

第23课

欧洲联盟

欧盟成立的时间:

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欧洲联盟成立的意义:

⑴对欧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促进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发展,提升了欧洲国际地位。

⑵对世界:起到区域经济集团示范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主要成员国: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亚太经合组织(APEC) 成立的时间:1989年,澳大利亚等12国在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

性质:是一个经济贸易合作论坛。

亚太经合组织的特点:⑴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⑵地跨亚洲、大洋州、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

⑶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

世界主要经济区域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第24课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⑴对全球: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⑵对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⑶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但由于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因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⑴对世界: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完善的

世界贸易体系。

⑵对中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机遇:①有利于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和竞争,加快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③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④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挑战:市场进一步开放,关税大幅度降低,使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强的竞争和冲击。

策略:

①提高自身竞争能力,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②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③主动熟悉经济全球化规则,积极倡导建立全球化新规则,加强国家经济安全防范。

④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民族企业,扶持民族品牌。

⑤加大科教投入,培养各方面人才。

2016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资料

2016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冲A 复习资料(最新) 一、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要求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 =(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 A t x v v 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 x v v v =+=20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12.自由落体运动 A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 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

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二知识点全览

必修二(一、遗传因子的发现)必会知识点 1、遗传学中常用概念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的长毛和 短毛;人的卷发 和 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 隐性性状的现象。 显性性状: 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 高茎。 隐性性状: F1未表现出来 的性状;如矮茎。 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 相同的个体。如 DD 、dd 。其特点:无性状分离 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 不同的个体。如 Dd 。其特点是自交后代出现 性状分离 现象。 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 ×dd Dd ×dd DD ×Dd 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 DD ×DD Dd ×Dd 等 测交: F1(待测个体)与 隐性纯合子 杂交的方式。如: Dd ×dd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3、(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 =3 :1,则双亲一定都是 杂合子 。 Dd ×Dd (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 =1 : 1 ,则双亲一定是 测交类型。 Dd ×dd (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 显性 纯合子。 4、配子类型 如: 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 2×2×2=8 种 基因型类型 如: AaBbCc ×AaBBC ,c 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3 ×2×3=18 种 表现型类型 如: AaBbCC ×AabbCc ,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2 ×2×1=4 种 必修二(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必会知识点 1、概念和关系 同源染色体: 形状和大小 相同,一条来自 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在减Ⅰ两两 配对的一对染色体。 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 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 染色单体 。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 配对 的现象。 关系: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 DNA 分子。 交叉互换:指 四分体 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 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 多个基因,他们在染色体上呈 线性 排列。 非等位基因— —包括 非同源 染色体上的基因及 同源染色体的 不同位置的基因。 符 号类: P 亲本 ♀母本 ♂父本 ×杂交 ×○自交 F1 子一代 F2 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一)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 : 高豌豆×矮豌豆 P :AA × aa 显性 AA 、 Aa 3/4 ↓ ↓ 隐性 aa 1/4 F1 : 高 豌豆 F1: Aa 纯合子 AA 、 aa 1/2 ↓×○ ↓ 杂合子 Aa 1/2 F2 :高豌豆 矮豌豆 F2: AA Aa aa 显性中纯合子 AA 1/3 3 :1 1 : 2 : 1 显性中杂合子 Aa 2/3 F2中有 3种基因型, 2种表现型, 比例 3:1 (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 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 的基因。如:D 和 d 是等位基因 子二代 合计 基因型通式 YYRR 1/16 基因型 比例 表现型 YYRr 2/16 双显 ( Y_R_) YyRr 4/16 纯隐 ( yyrr ) YYrr 1/16 单 显( Y_rr ) yyRR 1/16 单显 ( yyR_) YyRR 2/16 yyrr 1/16 1/16 9/16 3/16 3/16 F2中有 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比例 黄色圆粒 绿色皱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9:3:3:1 亲 本 类 型 重组 类 型 2/16 2/16

2018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模拟试题一

2018 年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一 生物 分100分。考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 。 交回 试限定用时 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 :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籍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和 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 效 3.第∏卷必须用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 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后写上新答案;不能使用涂改 。 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共50分) 是 一.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截止2017 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多达5946 万人。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因此, 的现 检测病人的尿液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下列可以用来检测糖尿病人尿液的试剂及出现 象为 A.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B.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C.斐林试剂.紫色反应D.碘液.蓝色 2.利用高浓度N aCl 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A.由于食盐中氯有杀菌作用 B.由于NaCl 溶液是中性,不适于细菌生长 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脱水而死亡 D.由于高浓度N aCl 溶液的水分不足,以致细菌不能生存 3.保证活细胞按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的跨膜 运输方式是 A.自由扩散B.渗透作用C.主动运输D.协助扩散 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生物必修二学考知识点汇总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自花传粉 植物,且是 闭花授粉的植物; (2)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 实验现象 P : DD 高茎X dd 矮茎 F i : J Dd 咼茎(显性性状) F i 配子: D 、d J F 2: 咼茎 矮茎(性状分离现象) F 2的基因型: 3 i (性状分离 比) DD : Dd : dd =i : 2 : i 3、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P-5) 4、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 Dd 高茎 X dd 矮茎 _Dd dd_ (基因型) 一高茎 矮茎(表现型) 二、相关概念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F i 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F i 没有表现出来 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 、 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 的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 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 D 与d 基因。 3、 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不发生性 状分离):分为显性纯合子(如 AA_的个体)和隐性纯合子(如 aa 的个体) 杂合子:由丕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的遗传,自交后代会发生 性状分离) 4、 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 基因组成。(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 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 测交:让F i 与隐性纯合子 杂交。(可用来测定 F i 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三、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减I 分裂后期,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 的分开而分离。 四、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1、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 不同表现类型。

2018最新版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 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P5)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 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即噬菌体)和RNA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和逆转录病毒HIV)。 3、常见的RNA病毒有: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P8)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 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 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 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及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 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蓝线支细衣)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磨菇等食用菌) 等。 蓝藻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异养生物,但也有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等少数种类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P9)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罗伯特。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活细胞的发现者是列文虎克;新细胞的产生是细胞分裂的结果;“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魏尔肖的名言。 1、细胞学说的主要建立者: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 2、细胞学说的要点:(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 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这一学说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 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一、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初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doc

基础义务教ff资料 2017年地理学业水平测试考点整理 地理1 宇宙中的地球 ★考点1 :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1)天体系统的含义: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天体系统由高到低的层次: 「地月系 太阳系彳 总星系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系成员:太阳、行星及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行星际物质;中心天体是太阳。八大行星按距日由近到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考点2 :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1)普通性体现在: ①八大行星绕日公转运动的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②八大行星根据距日远近、质量、体积等特征分为三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

海王星) (2)特殊性体现在:地球存在生命物质 ★考点3: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大气、水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 )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直接和间接的能源。(石油、天然气) ★考点4: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由内至外可以分为光球、色球、日冕层。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和色球,其活动的平均周期为11 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①影响无线电短波信号,导致通讯衰减或中断。②产生〃磁暴"现象,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③两极 地区高空大气产生极光现象。④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相关性。 ★考点: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生物必修二学业水平考试测试题

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二测试题 一.(选择题,25个,每空2分,共50分) 1.人类肤色的正常基因(A)与白化基因(a)的根本区别是 A.所控制的性状不同B.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 C.所含碱基种类不同D.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 2.用纯种圆粒豌豆(RR)和纯种皱粒豌豆(rr)杂交,子一代全为圆粒。用子一代与豌豆甲个体杂交,所得豌豆中圆粒与皱粒数量相等。则豌豆甲的基因型是 A.RR或Rr B.RR C.Rr D.rr 3.基因型为AaBbCC(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豌豆自交,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及比例 A.两种,3:1 B.四种,l:1:1:1 C.四种,3:1:3:1 D.四种,9:3:3:1 4.豌豆子叶的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和y控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和r控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其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图所示,则亲代的基因型为() 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 5.某双链DNA分子(第一代)在适宜条件下经过2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分子中,含有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DNA分子有() A.1个B.2个C.4个D.8个 6.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如图)说明了() A.RNA是遗传物质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DNA是遗传物质D.核苷酸是遗传物质 7.已知双链DNA分子一条链上的部分碱基排列顺序为:…一A—T—G—C一…,那么以该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子链相应碱基排列顺序是 A.…一A—T—G—C—… B.…一T—A—C—G—… C.…一A—U—G—C一… D.…一U—A—C—G—…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生物知识点归纳——必修1 非实验部分 一、 (B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基本单位及其功能 蛋白质 由C 、H 、O 、N 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 、S 基本单位:氨基酸 约20种 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 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同点:R 基不同) 氨基酸结构通式: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有关计算: 脱水的个数 = 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n – 链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氨基酸个数 – 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18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构成蛋白质多肽链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功能:1、有些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 2、催化作用,即酶 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5、免疫作用,如 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二、 (A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 由C 、H 、O 、N 、P5种元素构成 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 、T 、C 、G 、U 构成DNA 的核苷酸:(4种) 构成RNA 的核苷酸:(4种)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极其重要的 作用 三、 (B )糖类的种类与作用 a 、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b 、糖类 C 、H 、O 组成 构成生物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c 、 种类: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构成RNA )、脱氧核糖(构成DNA )、半 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 糖元(动物) 2H | NH COOH C |R ———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资料资料

精品文档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②人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③把频率低于20Hz的年学业水平考试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官寨中学2017制作人:张金福声音叫做次声波。 4、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声呐、B超)又能传递能量(清洗钟表、除去结石)。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提纲 5、蝙蝠采用回声定位的方法确定目标的位置。1、分度值:刻度尺上最小一格所表示的长度。 、刻度尺的读数: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对齐刻度26、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 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 cm为单位结果一定是一个两位小数。时估读0占位。若以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提纲 、错误: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测量错误。采用3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 胀冷缩规律制成的。正确的测量方法,就可以避免错误的产生。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由于测量工具不精确,测量环境变化,测量方法不同4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37℃。 等对测量结果都会有影响,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3、温度计的使用规则: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5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sv、速度6(①路程与时间之比;②单位时间内物体所走的路程。公式:): v4、体温计能离开人体读数,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0.1℃。t 5、①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例子:冰棒熔化、铁块变为铁水等;②物质从液态变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特点是:①物体7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例子:水结成冰;③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例子:湿衣服变干;④物的运动路线是直线;②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变;③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④其速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例子:白气、雾、露、易拉罐出汗;⑤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度—时间图象(如甲图所示)和路程—时间图象(如乙图所示)都是一条直线。化,例子:樟脑丸变小、钨丝变细、干冰升华;⑥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例子:霜、冰花、雪、雾凇的形成、灯的内壁变黑。

(完整版)教学计划高中生物必修二

高一下学期教学计划 郭玉梅 2013/2/21 新学期伊始,我继续担任4、5、6、7四个班级生物教 学任务,根据半年来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情况特点的了解,认真总结经验,努力在这学期使四个班的学生对生物学科进一步的了解,进而喜爱这个学科,学好这个学科,现拟定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利用网络资源、各类相关专业的书报杂志了解现代生

物科学的动向,搜集一些新的生物学成果介绍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开拓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维。在教学中,同时也鼓励学生收集身边有关生物的问题,在课堂上开辟一片互相交流、互相讨论关注问题的天地。通过这样的资料互动形式把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体现生物学科的社会性一面。 二、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反思,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 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 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

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 改进工作。 五、本学期共二十一周,经组内讨论现对教材内容教学进度做如下安排; 第1、2周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3、4周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5周复习检测、 第6、7周基因的本质 第8、9周基因的表达 第10周基因的本质、表达复习、期中复习备考 第11、第14、第17、第20、 13周 15、16 周 18、19周 21周 12 、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复习检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期末复习备考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及题型总结讲解学习

第五章曲线运动 一、知识点 (一)曲线运动的条件:合外力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 (二)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三角形法则) (三)曲线运动的分类:合力的性质(匀变速:平抛运动、非匀变速曲线:匀速圆周运动) (四)匀速圆周运动 1受力分析,所受合力的特点:向心力大小、方向 2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文字、定义式) 3向心力的公式(多角度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五)平抛运动 1受力分析,只受重力 2速度,水平、竖直方向分速度的表达式;位移,水平、竖直方向位移的表达式 3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位移与水平方向的夹角 (五)离心运动的定义、条件 二、考察内容、要求及方式 1曲线运动性质的判断:明确曲线运动的条件、牛二定律(选择题)2匀速圆周运动中的动态变化:熟练掌握匀速圆周运动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选择、填空) 3匀速圆周运动中物理量的计算:受力分析、向心加速度的几种表

示方式、合力提供向心力(计算题) 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 4平抛运动相关:平抛运动中速度、位移、夹角的计算,分运动与和运动的等时性、等效性(选择、填空、计算) 5离心运动:临界条件、最大静摩擦力、匀速圆周运动相关计算(选择、计算)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一、知识点 (一)行星的运动 1地心说、日心说:内容区别、正误判断 2开普勒三条定律:内容(椭圆、某一焦点上;连线、相同时间相同面积;半长轴三次方、周期平方、比值、定值)、适用范围(二)万有引力定律 1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表达式、适用范围 2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成就 (1)计算中心天体质量 (2)发现未知天体(海王星、冥王星) (三)宇宙速度:第一、二、三宇宙速度的数值、单位,物理意义(最小发射速度、最大环绕速度;脱离地球引力绕太阳运动;脱离太阳系)

2018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整理

2018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资料 一、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考要求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若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 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位移公式: 位移速度公式: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静止;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12.自由落体运动 A

生物必修二学考必背知识点

生物必修二考前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得基本规律 一、填空题 1、亲本( )、父本()、母本()、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举例:自交( ):举例: 测交():举例: 2、相对性状:举例: 3、纯合子:举例:杂合子:举例 4、豌豆就是严格得与得植物,所以自然情况下获得得后代均为;豌豆具有得相对性状;实验时对 去雄(花蕾时),然后套袋。授以(另一植株)花粉(成熟后)。 5、孟德尔被称为,她采用法研究基因得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6、判断一个显性性状就是纯合子还就是杂合子时,如果就是植物,就用,如果就是动物,就用。 7、一对相对性状得杂交 8、写出以下基因型个体产生得配子 AAbb()AaBb( ) AaBB()aaBb() 第二章、基因与染色体得关系 一、填空题:

1、精原细胞在中形成精子,一个精原细胞可以形成个精子。 2、卵原细胞在中形成卵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可以形成个卵细胞。 3、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复制次,细胞分裂次。最后得到得子细胞中染色 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此过程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 4、联会: 两两配对得现象叫做联会。 5、精细胞在形成精子时要通过过程。 6、受精作用就是与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得过程。 7、萨顿假说得内容就是:基因就在上, 8、萨顿提出假说得理由就是: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得关系,提出假说所用得方法就是. 9、摩尔根用得眼色遗传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其研究方法就 是。 10、一条染色体上有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排列。 11、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遗传病 女性男性基因型XbY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 12、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遗传病 女性男性基因型XD X D X dY 表现型患病正常患病 13、白化病:常染色体性。多指、并 指:常染色体性。二、填图题 时期: 特点: 同源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DNA数目: 时期: 特点: 同源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数目: 染色单体数目: DNA数目: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学进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继续承担高一年级2班物理教学,根据上学期的期未成绩分析,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必修1内容掌握比较好的学生不多。学生基本知识点落实不够好,学习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方法欠缺。故需在必修2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回顾。加强基础教学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开始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必修2是共同必修模块的第二部分,大部分内容是必修1模块的综合或运用,也是学业水平考试要求的教学内容之一。故对学生的基础要求比较高,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太难,要以新课程的理念转换教学的难度与重点。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学年的教学重点为在巩固必修1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必修2的 教学。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与物理规律,并能在解题中有所运用。在平时的练习,注重以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来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复习手段; 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

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 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5.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做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其感 性认识,加深理解; 6.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 同促进。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1 5.1曲线运动;5.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2 5.3抛体运动的规律;5.4实验探究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 3习题课;5.5圆周运动;5.6向心加速度; 4 5.7向心力;5.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5习题课;复习评估;单元测试; 67.1追寻守恒量;7.2功;7.3功率; 7.4重力势能;7.5探究重力势能的表达式;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 7 系; 8习题课;7.7动能和动能定理;

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背知识点汇总 生物必修 1 复习提纲(必修)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6 种元素是 C、H、O、N、P、Ca(98%)。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 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 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占细胞总重量的 60%-90%.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 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⑤体温调节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
(如 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如钙离子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第二节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 C、H、O 3 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念

种类
分布
主要功能
核糖
组成核酸的物质
单糖
不能水解的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
动植物细胞 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
二糖 多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二分子 单糖的糖
水解后能够生成许多个
蔗糖 麦芽糖
`
乳糖 淀粉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材料

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行星地球 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主要知识点: 1、天体的类型有、、、、、等。 2、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相互,形成天体系统。 3、请归纳天体系统的层次。 总星系 4、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5、请用图示意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 6、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是、、。 7、八大行星按照结构特征可以分为行星(包括、、、 )、行星(包括、)、行星(包括、)。 8、地球是太阳系中特殊行星的原因是。 9、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1)太阳光照;(2)八大行星。内部条件:(1)适宜的(原因:日地距离); (2)适合生物呼吸的(原因:地球有适中的和; 大气经过漫长的演化); (3)有水(原因: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不断产生的水汽逸出地表,形 成,最终形成原始的)。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考试说明要求: 1、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2、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主要知识点: 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球,主要成分是和。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成为。 3、太阳能量来源于。请写出反应过程。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直接为地球提供、资源; (2)维持地表,促进地球上的、运动和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太阳能。 5、太阳大气层的结构,从里向外依次是层、层、层。请用图示意。 太阳内部 6、太阳活动最主要的标志是(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层)。 7、太阳活动的平均周期是年。 8、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干扰大气中的层,使地球上通讯受到影响,甚至;(2)使地球磁场出现“”现象; (3)两极地区出现。

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二模拟试题(人教版) (7)

山东省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二生物模拟试题(人教版)7 一、选择题 1.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 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2.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有一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某种遗传病的女孩。如果该男孩与一个母亲为该病患者的正常女子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个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为()A.11/18 B.5/9 C.4/9 D.3/5 3.(2010年高考山东理综)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 ) 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 4.美与丑、聪明与愚蠢分别为两对相对性状。一个美女对箫伯纳说:如果我们结婚,生的孩子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明,像我一样漂亮。箫伯纳却说:如果生的孩子像你一样愚蠢,像我一样丑,那该怎么办呢? 下列关于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美女和箫伯纳都运用了自由组合定律 B.美女和箫伯纳都只看到了自由组合的一个方面 C.除了上述的情况外,他们还可能生出“美+愚蠢”和“丑+聪明”的后代

D.控制美与丑、聪明与愚蠢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5.下列有关核酸与遗传物质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 B.有的生物种类的遗传物质是RNA C.在真核生物中,DNA和RNA都是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核酸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其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下图甲、乙表示水稻的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 ⑦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①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③→⑥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相同 7.在含有四种碱基的DNA区段中,有腺嘌呤x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y,则()A.y≤0.5 B.y≥0.5 C.胞嘧啶为x(1/2y-1)个 D.胞嘧啶为y(1/2x-1)个 8.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引起的。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其DNA 分子是一个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双链DNA。如图所示为乙肝病毒在肝脏细胞中的增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018年高一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总结

2018年高一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总结 【摘要】高中学生在学习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困惑,查字典物理网的编辑为大家总结了高一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各位考生可以参考。 高一高中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二教学计划? 一、关于教学计划的说明: 本学期使用《必修二》,共五章,分别为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和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完成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以平抛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为例,研究物体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规律; 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功和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方法目标:学会运动合成和分解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思路和方法。? 3.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能量的观点和守恒的观点来处理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一章《抛体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讲述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和曲线运动的特点. 第二单元第二节、第三节,讲述研究曲线运动的基本方法─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并用这个方法具体研究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这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可分为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第二节,讲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方法和基本规律. 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以及离心现象. 第二单元第三节、第四节,讲述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章可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学习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描述的有关知识. 第二单

元第二节和第三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的知识. 第三单元第四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有关知识. 第四章《机械能》可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讲述功和功率。第二单元第三、四、五节,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重力势能。第三单元第六、七节,讲述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只有一个单元,即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四、教学进度表: ?教学进度周计划安排表课次 ?一二三四五六曲线运动及习题课运动的合成及分解、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及习题课第一章测试及讲解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及习题课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 五、具体实施:? 1、精讲精练圆周运动部分练习及单元测试天体运动及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及习题课期中复习期中考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题

重点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将答案填涂在答卷答题栏中。每小题1分,共60分) 1.人的激素、维生素和酶三者相比,相同点有 ①都是蛋白质②由活细胞产生③需要量很少④由内分泌腺分泌⑤缺少时都会引起疾病⑥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不可缺少⑦对新陈代谢的各种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 A.①②⑦ B.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③⑥⑦ 2. 炭疽杆菌之所以在两年前能引起美国人大恐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能产生两种化学成分为蛋白质的外毒素。有些科学家将该菌拟核的大型DNA分子破坏,该菌仍然能产生上面说的外毒素。请分析推断一下,应继续破坏该菌的什么结构,才能使它从根本上不再产生外毒素? A. 线粒体 B. 核糖体 C. 贮藏颗粒 D. 细胞核 3. 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下图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图中箭头所示),图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请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 是 A. 给药的最初30天内,两种细胞的数量都明显减少,然 后又回升 B. 给药后,正常细胞数目的减少量明显多于癌 细胞 C. 给药后,癌细胞数目的回升量明显少于正常细胞 D. 临床上可以通过加大给药剂量,来有效地控制癌细胞 4.依据下图三个圆型,其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A.当三个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空间范围时,最容易绝种的是③ B.可代表蛋白质、酶、激素三者的关系,能产生物质③的细胞肯定能产生物 质① C.①②③可代表三种物质,其分别是激素、蛋白质和酶 D.若三个圈代表的是3种生物,它们之间的关系一定是①捕食②,③捕食 ① 5、.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兴奋在神元之间的传导需要能量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 胞传导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 细胞传导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⑤ 6.细胞膜、核膜及细胞器膜统称生物膜,下列对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 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