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读陈毅安烈士家书

读陈毅安烈士家书

读陈毅安烈士家书

读陈毅安烈士家书

陈毅安烈士是我党早期的军队领导者,黄埔军校毕业后,即投身革命斗争,在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担任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长沙战役前敌总指挥的陈毅安,不幸于1930年8月7日,在长沙保卫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

陈毅安是一个斗志坚强的革命者,也是一位感情炽烈的好男儿。1926年,在给妻子李志强的信中,他写道:“情魔情魔,你把我们的革命性消磨了。我们是有阶级觉悟性的青年,担负了世界革命的重大使命,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没有一点牺牲的精神吗?我们绝不是这样!”他继续写道,待到“把一切旧势力铲除,建设我们新的社会,这个时候才能实现我们真正的恋爱”。从这封信中,我们分明看出,陈毅安不是不爱妻子、不要家庭,而是把革命事业、民族大义放在更高的位置。由此想起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名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不正是陈毅安烈士的真实写照吗?!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

《曾国藩家书》读书笔记摘抄与心得感悟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曾国藩家书》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曾国藩家书》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曾国藩家书》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家书》 胸襟广大,宜从“平”“淡”二字用功,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庶几胸怀日阔。 ——《曾国藩家书》 古来豪杰,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无刚”四字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惟数万人困于坚城之下,最易暗销锐气。弟能养数万人之刚气而久不销损,此是过人之处,更宜从此

加功。 ——《曾国藩家书》 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 ——《曾国藩家书》 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曾国藩家书》 勤俭节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国藩家书》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看一个家族的兴败,看三个地方】第一,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第二,看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第三,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观人四法:讲信用、无官气、有条理、少大话。

读《一封家书》有感

读《一封家书》有感 单位工会女职委组织的“一封家书”活动,我很荣幸的读了《一封家书》这本书,让我感慨万千。这本书编录了满载血脉亲情与爱意的一封封家书:写给爷爷奶奶,写给爸爸妈妈,写给爱人丈夫,写给子女。这本书几乎涵盖了家里的所有成员。这本书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封封家书集合,这本书更是一种爱与感恩的传递。读完这本书,思绪万千。 我的爷爷,他的人生旅程是忙忙碌碌的,但生活却精彩而充实。春夏秋冬,严寒酷暑,风里雨里,靠自己平凡的双手,换来一份不平凡的生活。他的生活态度教会了我:好生活就要靠自己来奋斗;不怕苦不怕累,只要自己有手有脚,照样能生活得很好;相信自己的努力,有付出就有收货。他们这一辈很平凡,但是生活却不平凡。 我的奶奶,她裹着小脚,生活简朴。她的一生也是平凡的,但她是我的人生小课堂。“勤俭节约、自尊自爱”是她给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一课教会我该大方得体,穿着符合我身份的衣服,其实也恰恰是一个女人勤俭持家的表现。她还教会了我遇事要独立自主不依赖他人,还要教会了我如何做一个好女人。好女人不一定漂亮,但一定要有素养。 我的父亲,父亲应该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小时候总以为父亲总是严厉不通情理的。如今我也已经长大,也有自己的家庭,也为人父母。常言道:不养儿不知道父母恩。现在我也已经明白了:父爱是严峻和伟大的,父爱如太阳般温暖,似春风一样和煦,像清泉一样甘甜,父爱是最最伟大的,最无私的。 我的母亲,母亲应该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母亲在家里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将我养大,把我培养成一名大学生。她含辛茹苦,付出了大量血汗。我每年都有新的棉鞋穿,那都是你一针一线给我缝的。至今,我鞋柜都还有好几双呢。如今,你又得不远千里从老家来照看你的宝贝孙女。这就是我的母亲,我谢谢你,你的恩情,我这辈子也还不了。 我的女儿,您是我生命的传承,也是我们家风的传承。我会将长辈教给我们的善良、真情、朴实、勤劳、正直等美德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将亲情相容,将家庭挚爱与真情守护,让爱的主题曲在我们的生命中奏响! 作为一名女职工,我从《一封家书》中汲取了很多对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知识。从今往后我会认真细致地对待学习、一丝不苟地对待工作,处理好家庭关系。我会以长辈为榜样,努力做一名孝敬父母、关爱孩子的好女人。

读英雄革命家书有感

读英雄革命家书有感 “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这是抗日烈士赵一曼就义前一刻留给儿子的家书。 “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因还有儿女得您照应。”这是共产党员、抗日名将吉鸿昌在走上刑场前,写给其妻胡红霞的遗书。 穿越历史硝烟,经历战火洗礼,在波澜壮阔的抗战画卷中,一封封家书,就这样让我们窥见那个永不磨灭的时代,靠近那些至情至性的抗战英灵。岁月可以抹去各色记忆,却永远抹不去情感上的共鸣。虽然时间流逝70多年,今天细细品读这些英烈的家书,依然能感受到流淌其间炽热的温度,赤诚的情怀。 一封封抗战家书,既是抗日英雄舍家救国的正气书,亦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警世洪钟。“我们要中国打胜仗,必须全中国四万万同胞都团结起来,同心合力去打鬼子,才能把鬼子赶出中国。”新四军烈士胡孟晋的辞别书道出了当时国人的心声。 一封封抗战家书,既是坚定信念牢记使命的教科书,亦是面向未来振兴中华的强军战歌。“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

和幸福。”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程雄向双亲袒露了自己的革命理想。“你应该立即奔上抗日的战场,在战斗的环境中创造你的人生,开辟你的前途!”面对残暴的敌人,共产党员王孝慈为国捐躯、效命疆场之志涤荡人心。 透过抗战家书,看到一种滚烫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透过抗战家书,升腾一种激越豪迈的民族气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透过抗战家书,感受一种久违的英雄气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透过抗战家书,感到一股力透纸背的必胜信念:百折不挠、坚忍不拔。 会有一种情怀令人泪流满面,会有一种力量让人心潮澎湃。重温抗战家书,我们捧读壮怀激烈的绝笔,聆听殷殷期盼的嘱托,铭记拳拳相报的誓言……在那些朴实的文字、纯真的情感、高尚的理想中,体会革命志士博大胸襟、浩然正气。 重温抗战家书,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接受一次深入骨髓、直抵灵魂的心灵净化与洗礼,深情缅怀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宝贵生命,缅怀那些为我们创造今天一切的革命先烈。 重温抗战家书,我们以史为鉴,补足精神之钙、补齐能力短板、清除作风之弊,成长为担当强军重任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们共产党人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心得体会15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心得体会1500字 导读:读书笔记读《曾国藩家书》有感心得体会15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心得体会1500字: 最近无意中在书架发现了一本《曾国藩家书》,好书!目前只看了十几篇,内心颇为触动。我觉得曾国藩家书就像是我的公众号文章一样,虽说是家书,但是表达了很多曾国藩对事物的看法,我的公众号表达了我的见解。书里的信件是按时间序列排序,通过他写给父母、兄弟的信,可以窥到他个人成长进步的轨迹。 我倒不是因为想在仕途干一番大事,是我认为牛人自有他牛之处,能学习到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方法对一个人自我提升有很大帮助。像这种牛人,从入职翰林院当科员,十年内干到一把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肯定有非常人之处。恰好他重视交流与记录,且装订成册,警示曾家后人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成长的机会。 从他的书信中,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古人对于孝的重视,像我们写信顶多加个“尊敬的”或“亲爱的”,但是他呈祖父母、父母的,都是“男国藩跪禀父母亲大人万福金安”。我们只有在逢年过节才会出现此类的祝福语,但是他是融入到平时生活点点滴滴的,非常虔诚。可能有人会说形式主义,杠精请绕道而行,生活就是需要仪式感,有时连形式都懒得走,更别提更深层次的了。 他还提了一点关于婆媳关系的事情,“又闻四妹起最晏,往往其

姑反服事他,此反常之事,最足折福。天下未有不孝之妇而可得好处者,诸弟必须时劝导之,晓之以大义”,引发了我对于婆媳关系的思考。的确若是以长辈示之,必恭敬之,还是要扭转一下自己的待人方式。看完这句第二天我特意早起煮了一顿早餐,略略表达了心意,就没有然后了。 第二就是他对兄弟姊妹的关心,从我看到的第一篇信时他就是已婚状态,作为长子,他对于兄弟们的课业关心程度赶得上父母了,还时不时寄给弟弟们学费。他认为自己年长,父亲倾尽心血培养他,他汗颜不能把父亲所教授传给弟弟们。很有趣的是,在开始几篇信中,他批评弟弟们,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当时我也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但是我想作为他的弟弟们估计不会开心。 果不其然,后面弟弟们回信“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自容”。 曾及时开导“为人子者,若使父母见得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及我,这便是不孝;若使族党称道我好些,谓诸兄弟俱不如我,这便是不悌。读后感何也?盖使父母心中有贤愚之分,使族党口中有贤愚之分,则必其平日有讨好意思,暗用机计,使自己得好名声,而使兄弟得坏名声,必其后日之嫌隙由此而生也。但愿兄弟五人,各各明白这道理,彼此互相原谅。兄以弟得坏名为忧,弟以兄得好名为快......”。 从他的信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开明,可以很快接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人,他们兄弟之间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来来往往的过

赵一曼读后感_读后感

赵一曼读后感 巾帼英雄的赞歌 “蜀中巾帼富英雄,石柱犹存良玉踪。四海今歌赵一曼,万民永忆女先锋;青春换得江山壮,碧血染将天地红。东北西南齐仰首,珠河亿载漾东风。”打开书的扉页,一页一页记录着抗日英雄赵一曼短暂辉煌的一生。 女战士赵一曼一生都投入在抗日战争中,她面对战士们的严刑拷打下保持了共产党人宁死不屈的气节,赵一曼面对敌人乌黑的枪口,她没有丝毫的畏惧。她迎着敌人的枪口挺胸抬头,视死如归。她举起带着手铐的右手,高声地喊着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年仅三十一岁的赵一曼英勇地牺牲了,但她崇高气节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赵一曼女士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让我敬佩。她是女中豪杰,她也是我心目中的大英雄。她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洒热血,不怕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她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事迹,给我们传播了正能量,播撒了真善美。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脑海中浮现出千千万万的像赵一曼一样的革命烈士,他们用鲜血染红了那随风飘扬的五星红旗。 我想对他们说:“烈士们啊!我们会牢记你们的。如果没有你们当时的奋斗,就没有我们和平的今天!我们会带上你们的决心,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让我们唱一首英勇的赞歌,献给我们的先烈们吧!读《保卫延安》有感天宁小学五(3)班顾夏添在每个中国 1/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人的心上都烙印着那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屈辱史,在那时,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受尽了屈辱。然而悲愤的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了中国勇士们的精神,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如今美好的和平生活。在清明期间,我们总会伴着“上帝的眼泪”,在无数座烈士的墓碑前纪念他们。 而这次,我还阅读了《保卫延安》这本书,让我不禁再次感叹烈士们的英勇顽强与永不放弃的精神。 2/ 2——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读抗战家书》有感

《读抗战家书》有感 有一种爱,超越陪伴 ——《读抗战家书》有感 刘娟 在这个世界上,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是最无私的爱。只有做了母亲后,才会对这句话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我爱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生命,对孩子的教育、衣食住行总是尽量亲力亲为,工作之余尽量陪伴她。我坚强的认为,陪伴就是最佳的爱。 但是,在战争年代,却有这样一群父母,他们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他们忙于自己的事业,他们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亲自教育儿女成才。他们的事业就是拯救我们的民族于危难之际,他们把热血、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国家,他们甚至在自己生命的最后,还把自己全部的希冀寄托在儿女身上,希望自己的儿女能肩负起民族存亡的重任,替他们完成未竟的事业,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抗战家书》中,我读到民族英雄赵一曼在生命的尽头留下的一封家书,这封绝笔信只有短短一百多个字,却字字流露着对儿子的思念与羞愧,满溢着自己以身殉国的坚强意志和对儿子的迫切希冀。她遗恨却不后悔,勇往直前毫无畏惧。信中这样写道:“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恨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 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心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最后一封信带着满腔的爱与希望,将她短促而璀璨的生命以另一种方式永远延续下去……她,是一位宏伟的母亲!她对子女的爱不会比今天的我们少一丝一毫。 同样的深情,显现在烈士左权的家书中。

这位八路军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对刚出生才几个月就离别的女儿,从一个深厚刚毅的军事指挥员一变而为慈父,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女儿北北冷暖关爱的骨肉亲情。在1942年写给妻子的一封信里,他这样写道:“我担心着你及北北,你入学后望能好好的恢复身体,有闲暇时多去看看太北,小孩子极需人照顾的。……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更多事情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暇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上,一时爬着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闹个不休,真是喜悦。可惜三个人分在三起,假如在一块的话,真怡悦极了。“短短几句话,却无不透漏着一位父亲对孩子无限的爱和思念。 然后此后的好久,就在同年,37岁的左权将军壮烈牺牲,未能等到抗战胜利与妻女团聚的那天,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小北北。 试问一句,谁不愿享尽天伦之乐?可是自1937年到1945年,八年抗战期间,多少新鲜的生命被凶残地剥夺了,多少美满的家庭被狠狠的拆散了。这场战争中,无数先烈以生命为代价驱逐侵华日军,用忠诚的热血染红了新中国的五星红旗。看看这一封封的家书,到处倾诉着战士们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母的责任与感情,凝聚着他们对家人的羞愧与深爱,更挥洒着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但他们却毅然决然的踏上了最长的旅途,走上了不能回头的路。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在战场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宏伟的胜利,换来了父母子女与兄弟姐妹们的和平与安详!他们以血肉之躯在那场战争中砌成最坚韧的长城,守护着我们宏伟的祖国,守护这我们脚下的这片热土。让家人再也不用担心有一天谁会提着刺刀冲进家门,抢走财物,肆意的中华大地上杀戮…… 穿越过历史的硝烟,穿越过时代的隔阂,翻看着这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书,却足以令我动容。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需要铭记这段历史,要在血与泪的凄惨经历中发愤图强,永远记住一个国家“如果落伍,就要挨打“,甚至是妻离子散的灭顶之灾;铭记这段历史,更是为了铭记在那场暴虐战争中牺牲的无数生命,无数宏伟的父亲、母亲们!

读曾国藩家书

读《曾国藩家书》 近读《曾国藩家书》,诚获益匪浅,感悟至深者,欲行“有志,有恒,有胆,有量”八字。 曾国藩者,晚晴中兴名臣,湘军统帅,官至总督、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出将入相,有千古完人之誉。李鸿章说过:吾师道德功业,固不待言,即文章学问,亦卓绝一世。盖曾氏志慕圣贤之道,常以“进德”、“修业”自勉,故垂不朽。 笔者观其家书,大抵曾国藩论及两个大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格修炼,二是须躬行实践修齐治平之道。其思想核心在于格物与诚意,所谓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则大器可成。 原本以为修身自律是迂腐之举,殆读曾氏家书,诚觉律己严苛则可成伟事,人格建构与修养境界直接影响到个人道德事功的成就。曾国藩性本愚钝,三十岁以前也是一个浮躁、傲慢、虚滑的人,然而后来痛下内在修炼工夫,故能立能达而德业并茂。 人格修炼之第一要务,即欲立坚卓之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曾国藩深受儒家“修齐治平”文化熏陶,立志不甘居下流,而欲求高世独立,崇德广业的圣贤之道。曾国藩志之所行,“莫问收获,只问耕耘”,此谓拿得起、放得下;曾国藩常言其有“好汉打脱牙和血吞”咬牙之举,有“本其素志,死而无憾”慷慨之愿,此足见其坚忍。志之立,犹如金丹换骨,而困而勉,而知而行,则日进无疆,终有理想达成之一朝。 有志更须有恒,有恒谓日积月累,如愚公之移山,终久必有豁然

贯通之候。曾国藩谓其“生平坐无恒之弊,致万事无成”,而针对无恒这一致命伤,曾国藩终生攻伐不懈,后来即使是在军旅生活中,每天只要有闲暇,他都坚持读书写字。其后来家书有了交代:“四十六岁以前作事无恒,近五年深以为戒,现在大小事均尚有恒。”曾国藩深谙事物发展规律,认为欲成大事,须如种树畜养一般,日见其大而不觉,终可脱胎换骨。故曾氏务积劳而不急于求功,务耕耘而不问收获,持之有恒,量的积累终致质的飞跃,曾国藩的付出终究得到丰厚的回报。 曾国藩善于论“气”,于个人修养中,常论及“人身之气”,气者,有阴阳邪正之分。笔者所悟:立身行事,欲有强毅之气,而务力戒骄气惰气。读曾国藩之家书,感受到曾国藩之人格充斥着阳刚不屈之气,内敛而不虚浮,畜之其内而不外泄。盖强志之所帅,气自浩然,曾氏志气归一,明强而致圣贤之道。曾国藩亦常诫其诸弟子侄要力戒骄逸惰散之气,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败。”骄气惰气,于成事有大碍,为曾国藩所痛诫,故不可不慎,不可不猛然反省而决然去之。 曾国藩人格中最大亮点是一个“诚”字,“诚”字位于曾国藩修身五字诀之首,曾国藩提出“血诚”两字,即言诚欲发自内心。他涉世倡导推诚守正,抱朴守拙,以诚愚应对巧诈,以笃实浑含应对权机。盖曾氏之“诚”论及三个方面:一是慎独而不欺己。意诚心正,老老实实做好自己,所知之则行之,俯仰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二是敬恕而不欺人。内仁外礼,以至诚待人,言忠信、行笃敬,有云“以诚待

曾国藩家书-赏析

曾国藩家书-赏析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让我们看到,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和凌乱的制度背景下,可以走到怎样的高度。我们草根一族,似乎在他身上,看到了方向。 在《罗辑思维·成大事者不纠结》一书中,老罗讲了历史上很多名人的故事。在第一章里,老罗谈到了曾国藩,详见我的读书分享《未来不迎,过往不恋》;今天读到第六章,老罗又再一次提到了曾国藩,给予极高的评价,不由得引起了我的重视。 为什么曾国藩这个人,让毛泽东、蒋介石以及百年后的我们都如此推崇尊敬呢?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牛人大咖,有着怎样的故事? 首先,曾国藩的官当得很大,他最后封了一等毅勇侯,相当于侯爵当中的一等爵。

其次,曾国藩后来功成身退,得到了善终。在帝制时期,一个功高盖主的大臣如果还能有善终,是非常不容易的。 再次,曾国藩的人格精神和道德境界很高,他自己真正践行着儒家的君子标准。 更重要的是,曾国藩不属于高智商高情商的学霸大牛或者官富二代,他出身普通,资质平平,智商情商都是中等,一辈子“不以才气见长”。 所以,品读曾国藩,让我们看到,一个资质平平的普通人,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和凌乱的制度背景下,都可以走到那样的高度,我们草根一族,似乎在他身上,看到了方向。 当然,今天,我不是来给大家品读曾国藩的,我这样一篇小文章,是不足以读完曾老这本大书的。今天,只是撷取曾国藩身上的一个特点,借为己用而已。

老罗说的好: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关键不取决于你自己有多牛、多能干,关键取决于你能调动多少资源来帮助你。 1. 曾国藩从来就不属于才气纵横的人。晚清的著名人物中秀才普遍都很早,比如左宗棠,14 岁就中了秀才,而且是全县第一名。梁启超,11岁中秀才,16岁就中举人了;李鸿章晚一点,也是17岁中了秀才。而曾国藩考了七次才中,还是全县倒数第二名。就相当于,你高考复读了七年,才考上一个末流的985,这真的不算聪明的。 不聪明也就罢了,这个人还轴得很,钻牛角尖不说,还硬要用自己的道德标准要求别人。他刚刚训练湘军农民兵的时候,就带着队伍跑到湖南长沙,要求跟当时的正规军——绿营一起训练。这就相当于,公司刚刚招聘了一名外聘员工,他就仗着自己还有点本事,硬要跟正式员工享受同等的待遇。不仅提条件,还讲大道理,振振有词,说我们都是为了公司的更好更快发展做贡

读《曾国藩家书》感悟

读《曾国藩家书》感悟 博文收藏 2010-02-08 1017 51fa76350100gy7o 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读《曾国藩家书》感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引人注目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 他早期主要熟读四书五经,练习八股应试作文。不过,在第二次落榜后,借钱买了一部二十三史。也许正是这部二十三史使他的人生发生重大的转变。在家境不是很宽裕的情况下,借钱买书确实需要较大的勇气。好在有父亲表示全力支持,只希望儿子能扎扎实实地把它研读完毕。为了报答父亲的支持,特意立下誓言“嗣后每日点十页,间断不孝。”发愤攻读一年,不仅把这部二十三史读完,把每日点十页史书的读书习惯保持了下来,而且,也养成了对古文与历史的爱好。通读二十三史,可能也是第三次参加科举金榜题名的基础,当然,也是他以后学术研究与治理国家的基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阅读历史书籍具有很大的学术与实用价值。思想导致行为,读书改变命运。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了解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理财类、济急类、交友类、用人类、行军类、旅行类、杂务类,共10大类。很难想像,平常人眼里亲戚朋友之间的书信,既然包括这么多的知识。用这句话“吾最服曾公!其思想之深,非常人所能窥视!况如今民风日下,传统文化断层,吾人思绪普遍迷茫、空虚、偏激,故曾公之雄才伟略岂我辈所能一睹其芳颜!”来说明自己对于此书的评价应该更确切不过了。 曾国藩的家书行文从容镇定,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看似平淡的家常中蕴藏真知灼见,极具说服力和感召力。文字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可谓字字良言,句句妙语。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并使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四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四篇 【篇一】 假期中我读了《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随想而至,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史上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读书 曾国藩一向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在致诸弟的信中反复提到读书的重要性和读书的方法。教育儿子和兄弟子侄读书要勤勉,安于居家苦学,坚持早起,拥有恒心。 在讲到怎样读书时,他在一封信中写到“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甘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看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

一不可。”他勉励兄弟自立课程,还为他们设立了课程表,从早到晚,从读到写,从史到经,从读书到修身养性,详细至极。 很多人让孩子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走上仕途,但曾国藩却不愿孩子做官。他在写给儿子纪鸿的信中曰:“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 很多人家长让孩子读书是为了让孩子通过考试入“仕途”,为自己和家人长脸面,谋福利。殊不知,我们的读书理念培养出了很多有文化没有教养的自私自利的人,只注重学习分数忽略做人的教育使很多孩子丧失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不能不说这已经成为社会的悲哀。 待人 帮助邻里族人是曾氏家族的传统门风。 尽管曾国藩在京生活曾一度很窘迫,靠借钱度日过年,但仍旧寄钱给族人以资助。在谈到为什么接济亲戚族人时,曾国藩写到“家中之债,今虽不还,后尚可还,赠人之举,今若不为,后必悔之!”“君子之处顺境,兢兢焉常觉天之过厚于我,我当以所余补人之不足,君子处蔷境,亦兢兢常觉天之厚于我,非果厚也,以为较之尤蔷者,而我固已厚矣。古人所谓境地须看不如我者,此之谓也。”道光年间,曾国藩越四级而超升,托叔父将黄金十两兑钱送与最亲最苦之人。节俭用度,置义田以济贫民,捐银修祠堂。 曾国藩在家书中教育子女和诸弟过日子要能勤能俭,略

从点滴中看曾国藩为人处世——读曾国藩家书一封

从点滴中看曾国藩为人处世——读曾国藩家书一封 也许是因为时代相隔不远,也许是因为确实是位著述颇丰的大儒,总之,现世流传的曾国藩所写文章极多,而其中以曾国藩的家书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曾国藩家书内容丰富,有修身之道、理财之方、治学之法、交友之辩、为政之理等诸方面。由于是家书,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对亲人眷属敞开心扉,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论军政国是,或述伦理纲常;言之凿凿,情之绵绵,感人至深,实为后人吟诵捧读、认真思索的佳作。因此,我选择了曾国藩家书其中的一封——《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致沅甫九弟》来进行品读与赏析,从一封几百字的家书中看出曾国藩的为人处世,从他对自己的兄弟的谆谆教诲和循循善诱中得到一点启发。 《咸丰八年四月初九日致沅甫九弟》原文部分摘录如下: 1沅甫九弟左右: 四月初五日得一等归,接弟信,得悉一切。兄回忆往事,时形悔艾,想六弟必备述之。弟所劝譬之语,深中机要,“素位而行”一章,比亦常以自警。 今年有得意之事两端:一则弟在吉安声名极好。一则家中所请邓、葛二师品学俱优,勤严并著。第声闻之美,可恃而不可恃,兄昔在京中,颇著清望,近在军营,亦获虚誉。善始者不必善终,行百里半九十里。誉望一损,远近滋疑。弟目下名望正隆,务宜力持不懈,有始有卒。 治军之道,总以能战为第一义。倘围攻半岁,能爱民为第二义,能和协上下官绅为第三义。精神愈用而愈出,不可因身体素弱,过于保惜,智慧愈苦而愈明,不可因境遇偶拂遽尔摧阻。此次军务,如杨、彭、二李、次青辈皆系磨炼出来,即润翁、罗翁亦大有长进,几于一日千里,独余素有微报,此次殊乏长进。 求人自辅,时时不可忘此意。弟常常以求才为急,其阊冗者虽至亲密友,不宜久留。 书信第二段开头,曾国藩便说到自己今年有两件两件得意的事情,本以为是曾国藩在向家人亲族报告自己今年所遇喜事,然而,一段读完却发现两件事无一涉及曾国藩自己的成就。古代封建社会“长兄为父”是对家中小辈的要求,更是在伦理道德方面对年长的家族成员要求他们承担教育、培养的责任,从曾国藩的书信中我清楚的看到曾国藩作为长兄严谨的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文章中没有所谓的矫揉造作、不饰辞藻,这只是一封信而已,但出自他之手,我们看到他对自己家族赤诚的关心与热爱。一个家庭造就了他,他也造就了一个家族。很简单的理由,他希望他的家族,他的父母,他的兄弟,他的儿子,他的叔伯能够很好地生活,能够以一种近乎完美的面貌呈现在自己或者世人面前。由于时代的原因,我与我的同辈们大多为独生子女,曾国藩当年对自己的弟弟的心情我们已经难以体会,然而,曾国藩对自己弟弟负责的态度并不过时,相反,它极其适用于我们。在家,我们还有表堂兄弟姊妹;在校,我们还有学弟学妹;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还会有自己的晚辈,他们都需要我们去对其负责,以他们的忧烦为自己的忧烦,以他们的喜乐为自己的喜乐。 他在第一段的后半段又写到他关于名声的思考:只是虽然声望是好的,是令人陶醉并且让人极力追求的东西,但它可以依靠的同时又不能过于依赖,如果过于依赖,则如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般,曾经好的名声让大家对你有极高的期望值,而如今,一旦你的名声稍有不正,则会谣言四起。曾国藩虽然过去 1《曾国藩家书笔记杂著卷》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

读《抗日英雄赵一曼》有感(二)

读《抗日英雄赵一曼》有感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 烂一片天地,增添一份温暖,“誓志为民不为家,涉江渡海 走天涯 读《抗日英雄赵一曼》有感_1000字 生命如花,芳香四溢,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灿 烂一片天地,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方向就会沁人心脾, 一次亲切的关怀,一次无偿的付出……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 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芳香。当你凝视 那些普通的生命,你会发现他们的生命正在静静地开放,把 芳香留给了世界,当你追想那些远去的生命,你会发现虽然 斯人已逝,芳香依旧弥散。“誓志为民不为家,涉江渡海走 天涯。男儿若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着旌旗红似花”。一首《滨江述怀》,这是一首再典型不过的明志诗,从他冲出牢笼,投身革命之日起,就已立下了终身的宏志:愿以一腔热血,沃我中华大地,以刷新故国,造福我人民。它就是我国 伟大的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赵一曼烈士是东北抗日联 军的一位杰出的女战士,牺牲时候年仅30岁,她把自己年 轻的生命贡献给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她从小就抵制封建 陋习,从小就有远大的志愿,进步的思想。她于1932年春

被派往东北,先在沈阳做了一年多的工运工作,后又被调到哈尔滨任哈尔滨工会的代理党团书记,还记得那次,他正领着工会的几个同志,在太阳岛一个白俄的住房里开会,桌上放着麻将做掩护,赵一曼掏出文件向大家传达,这时,一个巡逻的警察刚好经过这里,看到里面打麻将便想去抓赌,警察忽的闯了进来,看到桌上的文件伸手就抓,大家一时被这突来的情况惊呆了,她急中生智,端起窗台上的一盆米汤就往警察头上扣,然后大家蜂拥而上吧警察按在地上,有人找出绳子把他紧紧地绑了起来,装进了麻袋,塞到桌下,继续开会,会议进行到晚上结束,赵一曼又派人把麻袋悄悄地扔进了深水里。由于赵一曼的机智、果敢、沉着、冷静,便简单妥善的处理了此事,真可谓是智勇双全的女将军啊!赵一曼进过不让须眉的风范也令人敬佩,他多次参加战斗,曾一夜之间端掉敌人数个警察、哨所,缴了二十多条枪,他曾率领自己地方上的队伍杀死无数个鬼子,她遇事沉着冷静,机智果断,不怕困难,这些精神也正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当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想一想赵一曼前辈,要坚持不懈,运用智慧战胜困难,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她有一个儿子,但由于革命事业,却托给亲人抚养,他也曾不止一次思念儿子,但为了人民她甘愿舍小家顾大家,现在的我们不需要舍己为人,只要在细节上多为他人着想,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充满爱。赵一曼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她自幼

读赵一曼家书有感

读赵一曼家书有感 刘国凤 革命烈士赵一曼,把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都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战之中。不幸被俘后,她依然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残忍杀害。就义之前,她给嗷嗷待哺的三岁儿子留下如下家书:宁儿: 母亲对于你没有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今日读来,字里行间依然充满浩然正气和慈母大爱,令无数人不禁潸然泪下,大家无不为这位伟大母亲的大爱而感动着、教育着。 自古至今,每一位父母都深深地疼爱着自己的子女。赵一曼女士,也不例外。但是,为了革命,为了民族,为了水火之中的劳苦大众,为了让更多父母有条件照看孩子,她毅然决然地把身心投入到漫漫的抗战斗争中。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华丽辞藻,赵一曼女士用朴实无华但包含深情的话语,告诉她最深爱的儿子:"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赵一曼不是一名合格的母亲,她没有尽到父母的日常职责,没有给孩子穿衣做饭,更没有抽出大量时间陪伴孩子。她忍痛割舍亲情,含泪离开幼子,只身投入抗战之中,只为点燃心中那团熊熊燃烧的革命圣火。 毋庸置疑,赵一曼女士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对儿子的爱,已经超越了千千万万个普通母亲的爱。她没有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粮食,却用投身革命的具体行动给了儿子最好的精神粮食。在这种最好的粮食喂养下,她的儿子一定是世界上最棒的儿子。 当年,正是千千万万个像赵一曼女士这样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近日的和平盛世。我们现在不需要像她一样上战场,浴战火,冒弹雨,洒热血,抛头颅,只需要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尽好父母的职责。 现在,我们教育子女具备爱国情操之前,先让自己拥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坚决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坚决拥护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拥护国家的大政方针…… 如今,我们还要学习赵一曼女士用自身行动教育子女的精神,要做到爱岗敬业、踏实勤奋、无私奉献等,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对他人、对单位、对社会有用的人,再教育子女成为一个对他人、对单位、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句话,赵一曼家书饱含母爱深情,不仅一直感动着你我,还时刻教育着你我。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读《曾国藩家书》的几点想法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是近代中国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借用唐浩明先生的评价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然读完曾氏家书,忽感伯涵亦是教育大师,为人处世之圣者也。毛主席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此言非虚,读罢,方有所感。 学曾子做人之道 曾国藩有太多的东西值得学习,我想在其中挑出做人这一方面来讲。原因源于曾国藩的一句话:“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财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虽然曾国藩在这里谈到的是读书学习,但是我觉得这说的也是做人。其一有志,所谓志者,是各人之理想,各人之追求,因此,这“志”也是做人;其二讲有识,此乃是一种对于学问的态度,普天之下,即使是学贯古今的大家,谁又能说自己已经穷尽了学问呢?天下之大,学问之大,若是大言不惭说自己“学尽”,只怕是井底之蛙。所以知“学问无尽”着乃是一种谦逊,亦是做人;其三有恒,凡事若是不能持久,坚持不懈,何事可成?相反来讲,所谓“水滴石穿”,我们若是“有恒”,又有什么做不到?那么作为一个学生,勉强可称为“读书人”,曾文正如此之言,可是在谈做学问之时谈做人? 另一点对我而言,对我们学生来说,大学学习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更重要的学习做人。会做人才会做学问,或者做人与做学问是相通,而会做学问不一定会做人。看看现在总体的学生素质便可知道,大学老师应该教会学生们做人,而不仅是知识。 君子当自强不息,明强为本 从曾国藩身上,我学到的最深的一点就是“自强不息”。他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谈到,一个人要想成就大事,一定要内心有股倔强的精神。不过,光是这还不够。曾国藩终生信条便是:“欲成大事,”明强“为本“。他谈到中庸中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即要有智慧才行。我觉得这一点对我启示很大。我觉得要做到这些,就要有明智。而这个”智“,不只是单纯的解决事情本身的方法,还应该包括一种精神,一种遇到困难时的毅力,敢于迎难而上,这也是”智“,亦或是寻求另辟一条道路的智慧。只要学会自强不息,永不放弃,遇到困难之时多想办法,也不一味屈服,便是一种明智之举。联系到我们实际,现在很多学生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想放弃,谈个恋爱失败就要跳楼,学个专业不好就自暴自弃,这些都是愚昧之举。想想当年曾国藩在九江兵败,石达开总攻湘军水营,火烧湘军战船100多艘,曾国藩坐船被俘,后来他硬着头皮逃到江西,又弹劾了江西的巡抚、按察使;第二年当他被围困南昌时,江西省的官绅人人都幸灾乐祸。他与江西官员的关系,更是到了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容得下他的地步。曾国藩形容自己处境困窘是:“一听到春风的怒号,心就要碎了;一看见敌人的战船开过来,就急得绕着房子转圈,没有好办法。”但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放弃,重新整顿旗鼓,最后剿灭太平军。他能取得大成就应该和他的”明达“密不可分。 虚怀若谷,谦逊待人 做人的第二条,我学到的便是“谦逊”之道。做人一定要谦逊,他告诫弟弟“满招损谦受益”,做官时要谦虚谨慎。我感觉这一点是曾国藩的现身说教,因为曾国藩年轻时,年轻气盛,依仗自己的才华横溢,便“好与诸有大名大位者为仇”。在长沙当团练时,动则指责别人,与巡抚结怨;在江西战场上又与地方官员有隔阂,正因如此,年轻时曾国藩人际关系很差。后来他自我反思后,改掉了这一毛病,朝中人也逐渐认可了。所以“人要谦逊”这是他切身的体会。魏人李康《运命论》言:“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说的是同一个道理。“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之由,未尝不是此二者为枢机”。那么联系我们自身,做官如此,做人亦如此,要谦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读《曾国藩家书》有感2000字 初读《曾国藩家书》,是在2006年,我正读大二,虽然专业是历史,但本科所学毕竟有限,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也实在肤浅。有一次到旧书店淘书,不经意发现书架上放着一本岳麓出版社的《曾国藩家书》。这本书,是曾国藩去世后,李鸿章、李鸿藻兄弟二人编辑而成,收录曾国藩家书435封,比较全面。书的品相九成新,书页有点泛黄,但仍能嗅到出厂时的淡淡墨香。那时捧读《家书》,只觉得曾国藩是个异常心细又贫困交加的人,从北京运往湖南的几两白菜种子,都要在信里反复询问收到了没有?关于兄弟子侄的教诲,也常常苦口婆心,甚至有点喋喋不休。在京城已是朝廷二品官,居然有不少书信是向家人借钱,真有点"啃老族"的感觉。那时候,身在象牙塔,年少无知、阅历较少,虽然通读《家书》,但不求甚解、感触不深。 再读《曾国藩家书》,已是毕业之后的第五年。有了家,有了孩子,有了压力责任,有了对工作生活浅显的思考和感悟。静夜之时,便常常将《曾国藩家书》置于床头,圈圈点点、细细品味。读书的过程,让我渐渐了解到,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他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多延续了60多年,但他处理"天津教案"受到荣禄欺骗,杀人割地,开了"就地正法"的先河,致使晚节不保,成为时人眼中的"卖国贼";他地位显赫、修养精湛,但他也镇压农民起义、手段老辣,被民众冠以"曾剃头"的恶名…… 当然,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对曾国藩这样的历史人物,史家自有公论。但无论关于他的争议多大,我们都无法否认他的《家书》平淡中蕴含着真知良言,那些关于修身齐家、为学处世、用人交友、理财带兵的感悟,是他一生治政、治家、治学、治军的思想精华。 因此,品读《曾国藩家书》,就像与一位历尽沧桑、充满智慧的老者晤谈,字里行间书写着他对世事变迁的独到见解、对人生浮沉的深邃思考、对学养修为的孜孜不倦。这些,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比如,关于治学,他力求有志向、有见识、有恒心。他说,"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让我想到自己读书时常半途而废,貌似博览群书,实际未通一本、未精一门;更让我联想到,读书治学如此,为人做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作为年轻人,我们往往在做事上"常立志"而做不到"立长志",往往在业务上"囫囵吞枣"而做不到 "如琢如磨",这些浮皮潦草的不良习惯,想来怎能不让人觉得惭愧?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_读后感_模板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一) 陈亭(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审计局) 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从4月1日开始播出系列报道”重读抗战家书”,我有幸观看了家书戴安澜: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瞬间,我们的视线被带入到那个”祖国受侵略,母亲受凌辱,人民身陷水生火热的抗战年代,爱国人士抛妻弃子,远离家乡,义无反顾地走向战场,把一腔热血、青春无悔熔铸成永远的丰碑。 重读抗战家书,能让我们得到心灵的滋养、思想的引导和精神的激励。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正能量。让我们一同感受赤子的爱国热忱,感受普遍战士的为国为家一往无前的豪情,感受亲人血浓于水的柔情。让我们一同怀念那些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奉献的年轻生命,怀念那些为我们创造幸福生活的先烈们。让我们一同坚守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守光荣传统,坚守和平与幸福。 从戴安澜将军爱国中,我们应该可以体会到: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始终保持着爱国爱家的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史中,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击倭寇,有林则徐虎门销烟、抗日战争等可歌可泣的史事和无数的英雄人物。我们每个人的情感往往是和具体的人物、事件相系的,因此要在全面了解中华民族对人类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全面客观地分析我国近代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和未来美好蓝图,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自己勤政爱民、奋发有为、国之栋梁。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发扬起来,中国才真正地进步。”所以,重读抗战家书,可以深刻感受到:一封封家书,呈现出爱国先烈报效祖国的矢志不渝,置个人生死于不顾,面对亲情时柔情似水的镜头,让我们永远缅怀,值得学习和敬仰。 在价值观念日趋多元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缅怀烈士彪炳史册的功绩,追寻烈士们永垂不朽的精神,通过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来校正我们的价值观取向,校准我们的人生坐标。”重读抗战家书”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一种契机。 烈士远行,英名不朽。今天,我们从抗战家书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家国情怀是一面震撼人心的镜子,都应对照审视自己,照亮前进的方向。在灵魂深处有所触动,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感受到学习和弘扬优秀家风家训的同时,作为一名国家工作人员要担当起应有的爱国责任义不容辞。(陈亭) 重读抗战家书心得体会(二) 又是一年清明节。这几天,央视正在播放一个特别系列节目――”重读抗战家书、祭拜壮士国魂”,来缅怀在70多年前的抗日战场上,为民族存亡而奋不顾身的先辈们。在这些先烈中,有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左权,有”为国战死、事极光荣”的戴安澜将军,也有”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的赵一曼女士。从这些抗战先烈们留下的家书中,笔者感受到了他们强烈的壮志报国情怀。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书》 1

1、谁来拯救笨小孩 成大事者不不拘小节,成大业者不拘小败自我教育--切实自我反省和学习最大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仁 2、无一日不读书 读书有两个好处:一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人生信仰,是进德;二是学得自己的专业特长,以求在社会上安身立命 一个人只有精神世界强大,才能在现实世界强大 买书---读书---书痴读书习惯---一生读书 买书的初衷是为了读书,细心研读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只有靠读书可以培养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读书最大的作用 读书获得特长及专业,才可以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可以存活下去,形成立足的根本 读书可以养生,保养我们的形体 气质天生本难改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气质 沉浸读书法,读书不能死记硬背,要理解,最好做札记 一定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和方向 3、撑起两根穷骨头 勤俭节约是兴旺的根本,骄奢懒惰是失败的温床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曾国藩的“穷”:穷是保身之道;能穷不贪说明没有野心;穷是善身之道;权钱是最危险的两样东西;赏识教育;和人生信仰有关;生活简约 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受不得穷,立不得品,受不得屈,做不得事-----曾国藩 4、养得胸中一种恬静 节欲节劳节饮食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 食色性也----《孟子·告子》 戒多言、戒怒、戒忮求(嫉妒贪婪) 记日记;要敬、要慎独;静 养成静坐的习惯;临事淡泊守志、淡定守静 能甘淡泊,便有几分真学问-----曾国藩 安静的守住时光、打磨岁月,那就可以创造人生的价值 把简单做到纯粹,自然有人生的成就 人生守静 5、最败人的两个字 静能生慧,静能思虑空明 败人两字,非傲即惰------曾国藩 志大时最怕才疏 诚 懒--无所事事;惰---做无聊的事 勤 早起的好处:学习的时间多了;思路清晰,工作有效率;早起就是勤,养成一个人优良的品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