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向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之路

通向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之路

通向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之路
通向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之路

通向和谐世界的和平发展之路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

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做出的战略选择。十七大报告明确地把走和平

发展道路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方针大略,既展现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格局和未来世界发展

趋势的深刻理解与科学把握,也展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实现我

国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深入思考与战略定位。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时至今日,和平之所以还是

一个问题,是因为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因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因为局部冲突

和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因为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和平对人类福祉的

重要意义,还在于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在一个一艘战略核潜艇拥有的核打击能力及

其可能造成的破坏超过两次世界大战之和的时代,和平的价值尤其珍贵。值得欣慰的是,

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力量对比正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方

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商品

和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资本跨境流动规模巨大;技术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和扩散;全球

问题与全球治理问题日趋紧迫;国际规则的适用范围和执行力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拓展和强化。经济全球化的一个自然结果,便是世界各国及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度大大提高。也正

是在经济全球化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而使得

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利益统筹考虑,力争寻求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共赢,是十七大报告反复强调的一项主张,一种理念,一个目标。当今与未来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各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与全人类的利益已经交织在一起。在协调国家利益和全球利

益关系问题上,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中国人民的利益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

起来。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

国人民的根本利益。鉴于此,我们便看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和”在中国古语里指的是木制乐器。“谐”讲的是乐队演奏时各种乐器之间的配合。作为一个组合词,和谐至少包含了以下四

种含义:一是多样性。组成乐队的应该是多种乐器而非单一乐器。这其中体现的是对多样

性的肯定与包容。二是平等。在一个乐队中,每一种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各位演奏

者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这里不存在上下级或谁重谁轻的问题。这其中蕴含的是对平等的

崇尚。三是共同利益。对任何一位乐队成员而言,演奏出优美的旋律赢得听众的赞赏是目

标所在。这其中展现的是对利益的分享与追求。四是合作。拥有共同利益并不意味着共同

利益的自然实现,除非大家精诚团结、相互配合。这其中凸显的对团队精神的敬重。

今天我们在使用“和谐”这一概念时,其内容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十七大报告用精当

的语言全面地勾勒出了和谐世界蓝图本身,即在国际关系中全面体实出了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而推动建立和谐世界的路径具体说就是:在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在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在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

文明繁荣进步;在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

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

的地球家园。实际上,上述五个方面的政策主张和行为目标,也同时构成了和平发展道路

的基本内涵。

十七大报告特别把互利共赢作为和平发展道路的一项重要内容。当人谈论发展或增长时,主要说的是人均收入的增长。从长期看,人均收入的增长,关键在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分工和专业化;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则又决定

于市场规模的大小。换言之,一国经济的发展或增长和市场规模大小高度相关。这样一种

经济发展或长期增长的逻辑,便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出的著名论断。此论断在

经济学界被广为接受,并成为经济全球化的理论支柱。中国坚定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推进贸易和投资自

由化便利化等,其最终结果便是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而实现互利共赢。

对从事国际问题研究的人员而言,对和平发展道路与和谐世界这两个范畴的深入理解

与准确把握,不仅应当成为理论思考的基本坐标,而且还直接关系到我们研究成果的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不比谁弱谁强,不求利多名扬,寻一知心挈友,戏青山绿水,观鸟语花香,说人生真谛,换快乐良方,潇洒度时光。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范作军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为了消除世界对中国崛起的恐慌,从而为自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对我国国际战略做的新概括。它是对我国原油外交政策和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一条在社会注意条件下既通过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区维护世界和平,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白皮书 1、2005年《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①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回顾历史,阐述和中国平发展道路必要性 ②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数据 ③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坚持观念创新和体制创新、立足开拓国内市场和增加国内需求、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快科技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如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④实现与各国的护理共赢和共同发展 ⑤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和谐世界 2、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 ①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19世纪中叶~1911年辛亥~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探索,成功。 和平发展道路归结起来: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强调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的同时,坚持对外开放,学习借鉴别国长处,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潮流,寻求与各国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和谐世界。特征:科学、自主、开放、和平、合作、共同。数据 ②中国和平发展的总体目标:三步走,2020全面小康、十二五规划、经济转变方式:坚持扩大国内 需求,又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像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有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③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外方针政策 ④中国和平发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⑤中国和平发展的世界意义 三、十八大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 十七大和十八大变化,三个国际战略取向: ①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潮流,根本利益,宣传,不通过掠夺方式。安倍。 ②积极推进,推动建设一个持续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解决矛盾方式:两种,美国多样性 ③始终不移的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新情况,新背景,新思维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政策的积极意义 新中国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我国政府在同印度代表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依然成为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中国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第一,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创造了和平的环境。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期间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为新中国初期的和平建设争取了有利的环境。我国实施了一五计划,建立了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70 年代我国的外交关系取得了重大突破,中国与世界多个国家建立了和平友好的外交关系,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国开始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制建设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第二,为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外交史。腐败无能的清

政府在国际上毫无地位可言,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北洋政府时期,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由此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1971 年第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国正式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70 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联合国的事务全面参与,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三,推动了世界和平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各国间的交往与合作。在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呼吁各国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合作,赢得了与会各国的普遍赞扬。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坚定地站在世界和平力量一边,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一切国家的关系。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联盟进行了78 天的空袭。中国等国表示强烈谴责,迫使北约停止轰炸,显示了中国等国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在新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中国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促进了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中国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相继加入了亚

关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

关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 摘要:这篇论文从一个学生历史角度分析了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的现状(为何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还有讨论了有关将来的趋势,以及在这样的形势下,各个国家相应的政策,中国在此政治趋势下的表现和态度。最重要的是在将来,和平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关键词:和平与发展,趋势,原因,未来展望,关系,中国态度 当代国际问题纷繁复杂,各国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难题,如资源枯竭、生态失衡、毒品贩卖等,种种问题困扰着世界的发展与进步,而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的主要矛盾、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和平发展已成为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 以我的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来看和平与发展或许不太深刻,但是至少我们深刻的了解到战争使人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特别是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已经经历了两次灾难深重的世界大战,先后有几十个国家卷入战争,几千万人死于战争,4亿万美元的社会财富毁于战火;但二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核武器这样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如果爆发新的世界大战,无疑将给人类造成更加惨重的浩劫,使人类的文明面临毁灭的危险。因此,世界战争与和平问题成为战后各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 (一)、在翻阅以前历史书上对于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经济十大趋势,我精简摘抄了以下十点。 一、世界各国经济上相互依存将日益加深 二、高科技要求各国联合攻关 三、生态环境不分东西和南北 五、民族国家的作用将逐步削弱。出现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四、跨国经营将打破国内与国际业务之间的界限 六、探索适应新时代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解体、华约解散标志着持续达半个世纪的冷战结束。西方国家一度得意洋洋地宣称资本主义不战而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终结。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国际社会出现了一种对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乃至对资本主义体制产生怀疑的思潮。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美欧实行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经济造成社会贫富分化现象日益严重,社会不满情绪上升,劳资关系紧张,犯罪问题越来越多。在此形势下,公众要求政府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实现社会公正的情绪日益增强。为了寻找解决这一主要发生在欧美发达国家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西方国家一些领导人提出了“第三条道路 七、全球文化在流动中相互交融 八、各国共同着手解决具有全球性的问题 九、全球化成为遏制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因素 十、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以渐进的方式逐步形成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聚少成多的过程。随着全球化的深人发展,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正从双边到多边、从地区到全球的各层次,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贸易、金融、科技等各领域综合推进。预计,一个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框架将会出现在21世纪的地平线上。 从以上十点看来,和平与发展注定是当今世界的最主要的讨论对象。 (二)、之后的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多极化在继续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第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两极格局终结之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或美日欧联合主宰世界的局面,世界舞台上的几大力量都在继续发展,都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邈移的大小。 考点三:速度与速率的关系 考点四:速度、加速度与速度变化量的关系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 —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基本公式 ⑴速度一时间关系式:v二V o at 1 2 ⑵ 位移一时间关系式:x =v0t at2 2 2 2 ⑶ 位移一速度关系式:V -V o =2ax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v、a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常用推论 1 j (1) 平均速度公式:v v0v 2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 2 v o v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 T)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x = X m - X n 二m - n aT2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研究运动图象 (1)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2. x —t图象和v—t图象的比较 如图所示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x —t图象和V—t图象中,

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机遇和挑战并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经济全球化、中国的基本国情等给我们提供了难得的和平发展机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地缘政治环境的制约、国内一系列制约性的根本因素、如何面对现有国际秩序、如何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能否成功化解国际上"中国威胁论"的疑虑等是我们走和平发展之路要迎接的挑战. 关键词:和平发展,机遇,挑战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上升,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疑虑。于是,中央决定研究和平发展道路问题和加强和平发展道路的宣传。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走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民之路。 一、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 l、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朝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方向积极变化。 由于国际力量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已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加速从两极走向一超多强;国际上遏制冲突和战争的和平力量将继续发展壮大,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各种冲突和战争,其规模、目标、强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现代战争的巨大破坏性。这些因素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中国目前也没有明显的、直接全面的军事威胁。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赶上了经济全球化时代,赶上了第三次技

术革命——信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稳定发展的道路。 3、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和平发展的优势。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人才的素质较高而且使用成本较低。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带来政局稳定、民族团结。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度支持。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强了13亿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支持。 二、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挑战 1、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 随着冷战的结束,美苏两极霸权的世界力量结构宣布“瓦解”。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曾宣扬要单独领导世界。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的持续高速发展也大大增强了其综合国力。“一超多强”的世界力量结构逐渐形成。“一超多强”意味着“多强”可以崛起为“多超”,这种担心权利的转移与再分配是美国遏制中国的根本原因,在他们看来中国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响力方面向西方挑战的国家。 美国一直明里暗里,把中国视为一个潜在的战略对手,非常提防中国。美国全方位对中国进行打压遏制。在经济上,借口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将其国内经济衰退归咎于中国的货币政策,利用知识产权问题在WTO起诉中国并扬言经济制裁等等;在科技上,限制美国高新技术及产品输入中国,阻止中国加入国际空间站,阻止其盟国对中国的技术输出;在政治上,利用人权问题打压中国,支持中国的民族分裂主义等;可以说,美国过去没有、现在没有、将来也不会放弃对中国的遏制政策,对此我

谈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论断。科学观察和分析时代的特征,正确估量和把握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形势发展的总体趋势,直接影响到我们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也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战略的选择和确定 正文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世界各种矛盾发展变化和世界抑制战争因素不断增长的合力作用的结果。 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给人类留下深重灾难和沉痛教训,世界大战是20世纪前半期留给我们的时代印记。20世纪以前,人类从未有过“世界级”的大战,但是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却将30多个国家卷入其中。这场从欧洲开始的冲突,使约185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3000亿美元,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结束一切战争的战争”。然而,仅仅过了20年,大战再次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全世界的独立国家几乎无一幸免,约6000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超过40000亿美元,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几乎毁于一旦。二战后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冷战对世界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空前增强,走上了世界权力的顶峰,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成为超级大国,充当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它先后提出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实行“第四点计划”,与许多国家签订了一系列军事同盟条约,建立海外军事基地。50年代发动侵朝战争,60年代参加越南战争,80年代则出兵入侵格林纳达和巴拿马。谋求全球利益是美国对外政策的主旨。

苏联作为超级大国也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入侵阿富污、向第三世界扩张、攫取战略要地;在中国边境集结重兵、制造事端;支持越南侵略柬埔寨等。在全球范围内,苏联打破由美国独霸世界的局面,在军事、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同美国展开激烈的争夺。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激烈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和紧张。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争夺霸权是对世界和平与各国安全的严重威胁。 经历了那么多的战争,世界人民慢慢的认识到了和平与发展的重要。两次战争让世界人民认识到了和平的可贵,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追求十分强烈,这就对霸权主义和世界大战形成越来越大的遏制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出现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即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深刻地改变了当代经济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使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的生产、流通、投资等日益联结为一个整体,各国经济发展只有在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同时,各国之间又充满了矛盾和激烈竞争,而矛盾和竞争的核心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与此同时,世界政治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都开始出现分化,矛盾趋向缓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尽管世界并不太平,局部地区的战争仍有发生,但制止战争的因素也在逐步增长,在较长时期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大战是有可能的。总之,世界要和平,人民要合作,国家要发展,社会要进步,成为时代的潮流。这就是世界人民

高一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试题A卷

高一物理单元测试试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时间40分钟,赋分10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 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某校高一的新同学分别乘两辆汽车去市公园游玩。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甲车内一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一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那么,上述观察说明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都向东运动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所以,引入这个概念没有多大意义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3.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 A.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4.甲、乙两小分队进行军事演习,指挥部通过现代通信设备,在屏幕上观察到两小分队的具体行军路线如图所示,两小分队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分队行军路程s甲>s乙 B.小分队平均速度v甲>v乙 C.y-x图象表示的是速率v-t图象 D.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s-t图象 5.某中学正在举行班级对抗赛,张明明同学是短跑运动员,在百米竞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为10.4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10.4 m/s B.10.3 m/s C.10.2 m/s D.10m/s 6.下面的几个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A.子弹射出枪口的速度是800 m/s,以790 m/s的速度击中目标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结果(88分)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结 果(88分) 本次测试,您的得分为88分 ?判断题部分共有10题答对10题得分:30 ?单选题部分共有10题答对10题得分:30 ?多选题部分共有10题答对7题得分:28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全面从严治党,前提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2题.中国梦的宣传和阐释,要与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紧密结合起来。(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3题.“一带一路”这一倡议一亮相便成为高频词。(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4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国际文化交流。(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5题.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6题.经贸合作并不能解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和文化互信问题。(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7题.中国文化“走出去”既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外交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8题.我们可以短期内与周边各国建立高水平的政治互信。(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9题.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0题.大国理念,即大国对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的基本判断。(是否题)(3分) A.对 B.错 第11题.“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单选题)(3分) A.一中一台原则 B.一个中国原则 C.互利共赢原则 D.维持现状原则 第12题.()是落实新型国际关系和新型大国关系的抓手和路径。(单选题)(3分) A.“一带一路”倡议 B.“和平与发展”理念 C.“提高软实力”理念 D.“四项基本原则”理念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如何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人类社会前进的方向。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各国人民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只有创造和平环境,各国才能具备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加强交流,扩大合作,各国才能实现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既有利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稳定和繁荣。 如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呢?首先,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进行了不懈努力,十分珍惜世界上爱好和平与追求进步的国家和人民共同奋斗得来的和平国际环境。中国发展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以自身的发展,不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增添积极因素,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事业的发展。 其次,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实行对外开放。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从根本上要靠中国自己。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也是对世界人民负责,是保证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国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把发展的基点放在立足本国实际上,同时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实现更为均衡的发展。 再次,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努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向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中国努力推动多边经贸关系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参与制定和实施国际经贸规则,与各国共同解决合作中出现的分歧和问题,促进世界经济平衡有序发展。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给世界各国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巨大的市场。 最后,坚持和平、发展、合作,与各国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既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目标。多年来,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的政策主张,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本着民主、和睦、公正、包容的精神,为建立和谐世界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符合世界人民的共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政治生活》第十课第一框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主题,危及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理解建立国际新秩序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和平与发展问题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联系有关历史地理知识和实例,让学生感悟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代主题,以及世界人民如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当前的国际社会仍然是十分复杂,一些国家和地区会发生冲突,甚至战争,也有些国家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协调下,解决了一些国际冲突、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我国面对这一现实,应如何看待当今国际的总体形势?如何开展对外交往,以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是本课要学习的内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1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20世纪下半叶,世界和平形势有了很大变化,避免了世界性战争的发生这是世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世界并不太平,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突出,战争的隐患依然存在。 (二)讲授新课 每个历史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试题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练习题(新课标有答案).docx

& 鑫达捷致力于精品文档精心制作仅供参考&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单元练习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不定项) 1.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地球很大,不能看作质点 B、原子核很小,可以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公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自转时可把地球看作质点 2.一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A ) A、5m,3m B、4m,1m C、4m,3m D、 5m,5m 3.某人坐在甲船看到乙船在运动,那么相对河岸两船的运动情况不可能的是( D ) A、甲船不动,乙船在运动 B、甲船运动,乙船不动 C、甲、乙两船都在运动 D、甲、乙两船都以相同的速度运动 4.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甲车内的人看见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的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 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D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质点一定是体积很小、质量很小的物体 B、地球虽大,且有自转,但有时仍可将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什么情况下,自行车都不能看成质点 D、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把火车视为 质点 6.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D ) A、位移的大小和路程的大小总是相等的,只不过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 B、位移是描述直线运动的,路程是描述曲线运动的 C、位移取决于始末位置,路程取决于实际运动的路线 D、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7.如图所示,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当质点由A点运动到B点时,其位移大小和路程分别是( C ) A.R R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意义 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经济的发展,正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已成为中国的国家意志。 中国的和平发展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同时坚持对外开放;中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 莀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里,中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实现和平,建设独立富强、民生幸福的国家,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今天的中国虽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始终是中国的中心任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中国人民最需要、最珍爱和平的国际环境,愿尽自己所能,为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羆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的。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再次,是由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决定的。中国现代化建设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平发展道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 螄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中华民族历来就是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是一种和平的文化。渴望和平、追求和谐,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立足当代,中国的发展不仅造福13亿中国人民,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机遇。中国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求和平、促发展、谋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篇力学基础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教学时间:5学时 本章教学目标:理解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理解位置矢量和位移的不同含义;能够根据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能够根据速度和加速度求运动方程的表达式;掌握伽利略变换公式,能够根据相对运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运动方程求速度和加速度,能够根据速度和加速度求运动方程的表达式。 在经典力学中,通常将力学分为运动学、动力学和静力学。本章只研究运动学规律。运动学是从几何的观点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即研究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不涉及引发物体运动和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1.1 参考系坐标系物理模型 一、运动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从这种意义上讲,运动是绝对的。 但我们所讨论的运动,还不是这种哲学意义上的广义运动。 即使以机械运动形式而言,任何物体在任何时刻都在不停地运动着。例如,地球就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太阳又相对于银河系中心以大约250 km/s。的速率运动,而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又相对于其他银河系大约以600 km/s。的速率运动着。总之,绝对不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然而运动又是相对的。

因为我们所研究的物体的运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特定的条件下运动。例如,当我们说一列火车开动了,这显然是指火车相对于地球(即车站)而言的因此离开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条件谈论运动没有任何意义正如恩格斯所说:“单个物体的运动是不存在的——只有在相对的意义下才可以谈运动。” 二、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但运动的描述却是相对的因此,在确定研究对象的位置时,必须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或相对静止的几个物体)作为基准;那么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物体群,就称为参考系。 同一物体的运动,由于我们所选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 从运动学的角度讲,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通常以对问题的研究最方便最简单为原则。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以地球为参考系最为方便(以后如不作特别说明,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但是。当我们在地球上发射人造“宇宙小天体”时,则应以太阳为参考系。 三、坐标系 要想定量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就必须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在力学中常用的有直角坐标系。根据需要,我们也可选用极坐标系、自然坐标系、球面坐标系或柱面坐标系等。 总的说来,当参考系选定后,无论选择何种坐标系,物体的运动性质都不会改变。然而,坐标系选择得当,可使计算简化。 四、物理模型 任何一个真实的物理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为了寻找过程中最本质、最基本的规律,我们总是根据所提问题(或所要回答的问题),对真实过程进行理想化的简化,然后经过抽象提出一个可供数学描述的物理模型 现在我们所提的问题是确定物体在空间的位置。若物体的线度比它运动的空间范围小很多时,例如绕太阳公转的地球和调度室中铁路运行图上的列车等;或当物

中国的和平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中国的和平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白皮书从道路、目标、方针政策、必然选择和对世界的意义上对中国和平发展进行了全面、翔实、深入的阐述,为我们临摹了一副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画卷,描绘了一张中国未来坚定走和平发展之路的美好蓝图。学完白皮书,心潮澎湃与心平气和兼而有之,民族自信与民族自省兼而有之,现实认识与未来期待兼而有之。 《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的发表,是中国在21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以新的视角来阐释自己对和平发展道路新认识的体现。正如白皮书所说,走和平发展之路,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中国发展的内生需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和重大战略机遇期新十年的开启之年,又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发布这一统领内政和外交的战略性文件,对外宣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对内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实属必要。

从国际视角看,中国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更加关注中国走向,担心中国走上“国强必.霸”的老路,有的大国怀有战略疑虑,一些周边国家心存畏惧。中国需要向外界进一步宣示自己的战略意图与方针政策,用以增信释疑,排除干扰。 我国作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有诸多因素。 从内因上讲,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治制度不允许搞对外侵略和掠夺。另外,我国人民历来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和为贵”的道德传统。再者,我国曾长期遭受外来入侵和压榨掠夺之苦,一向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绝不能把自己曾遭受过的苦难加到他国人民身上,这是我们的基本道德观念。 从外因讲,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朝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现实,一方面不允许包括我国在内的任何新兴国家重走西方列强靠武力征服而崛起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沿着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主要是依靠党的

2020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第9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知识点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1.确立依据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尽管发生了冷战和多次局部战争,但是70多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新的世界大战,一些局部冲突也得到政治解决。 (2)由于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社会、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惊人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各国和整个世界的面貌。 (3)二战后亚非地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纷纷获得独立,经过几十年的和平发展,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政治生活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是指世界的总体和平,发展是指世界的繁荣与发展。 (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和平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 3.制约战争的因素: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各国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 [特别提醒] 和平与发展是从世界的角度分析的,和平与发展是趋势,目前并未完全成为现实。 知识点二人类发展面临的问题 1.发展方面 (1)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 (2)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2.和平与安全方面 (1)地区热点问题此起彼伏,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发生的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的争端、叙利亚内战造成了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等等。 (2)核扩散、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跨国刑事犯罪、生态环境恶化、气候变化等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3)海洋权益和极地资源争夺等日趋激烈。 (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特别提醒] 当今世界,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途径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改变国际旧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包括:平等享有主权(内政不容干涉)、平等参与权(国际事务)、平等发展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权(各民族、各种文明)。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含答案)

《运动的描述》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有的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答案正确)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诗描述的运动的参考系分别是() A.竹排,流水 B.流水,青山 C.青山,河岸 D.河岸,竹排 2.以下几种关于质点的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才可发看作质点 B.只要物体运动得不是很快,物体就可以看作质点 C.质点是一种特殊的实际物体D.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的问题中起的作用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我们就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时间10点整”,指的是时间,一节课是40min,指的是时刻 B.列车在上海站停了20min,指的是时间 C.在有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时刻,时刻就是时间 D.电台报时时说:“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整”,这里实际上指的是时刻 4.短跑运动员在100m竞赛中,测得75m速度为9m/s,10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10.2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 9 m/s B . 9.6 m/s C . 10 m/s D. 10.2 m/s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位移相同的质点,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 .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6.氢氢气球升到离地面80m的高空时从上面掉落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则物体从掉落开始至地面时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为() A.80m,100m B.-80m,100m C.80m,100 m D.-90 m,180 m 7.如图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在四条水平运动的纸带上打出的点,其中a , b间的平均速度最大的是哪一条? 8.以下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0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其速度必随之减小C.物体的加速度增加,其速度不一定增大 D.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其速度变化越快9. 关于速度,速度改变量,加速度,正确的说法是: A.物体运动的速度改变量很大,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速度很大的物体,其加速度可以很小,可以为零 C.某时刻物体的速度为零,其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D.加速度很大时,运动物体的速度一定很大

新形势下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新形势下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论文摘要]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这是我们党和政府长期治国理念的重大突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和历史意义。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作了更加深入具体的分析。习近平同志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他同时指出,我们要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要树立世界眼光,更好地把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联系起来。 他更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他的这些论述,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统一起来,高度概括了我国当前的国际战略和外交方针,为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 在当前条件下,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坚持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相统一的 方针,适时、适当增强有所作为的力度 韬光养晦反映了中国面对世界的一种基本态度,是中国谋求国家和平发展、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策略权谋。坚持

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统一,是由中国文化的历史传统、中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古今中外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中国现实的国际处境和未来发展目标共同决定的,是中国作为新兴大国,通过和平发展,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最终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 坚持维护周边环境稳定与维护国家 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两手抓,两手相协调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周边国家对华的焦虑和不适应感有所增强,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开始凸显。如何处理好维护周边稳定与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的关系,成为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在维护国家主权和权益的问题上,我们要树立长期斗争的观点,既不自缚手脚,也不急于求成,设定阶段性目标,逐步寻求解决。同时要落实底线思维,做到有备无患。对于与邻国的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要实行以我为主的方针,更多注重于采取实际有效的行动,言论避免过激,行动扎实有力,分别不同情况,采取确保前沿存在、力争实际控制、保持适当热度、欢迎共同开发等不同方式,力争对方与我谈判解决问题。 经济利益与战略利益并重, 更加注重战略利益的经营 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一方面,作为快速增长的经济体,需要充分利用国外的资源和市场,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中国作为世界性大国,在国家安全、国际地位和国家长远发展等方面,也有着自身广泛的战略利益。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义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10级软件工程 E01014348 乔瑞 【摘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的世界早已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然而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在面对日益趋近的其他民族和其他文化时,是接受,是拒绝,都会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影响。中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势必会在这场全球文化大碰撞,大融合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也势必会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 【正文】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与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 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

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即便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还是以开放的姿态实现了对外来佛学的兼容,三是经世致用之学,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促进自然、社会的人文之化,中国传统文化突出儒家经世致用的学风,它以究天人之际为出发点,落脚点是修身、治国、平天下,力求在现实社会中实现其价值,经世致用是文化科学的基本精神。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又有着怎样的应用呢? 我们可以很快就找到一个距离我们最近的例子——日本。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日本,因为兼顾多个战场,持久的军备物资的消耗几乎使本国的经济完全崩溃,加之美国的两颗原子弹的毁灭性打击几乎彻底将日本从世界抹去。然而,战后的日本并没有就此没落,反而是在吸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继续在家庭、学校、公司、政府部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制,以兼收并蓄的方式得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强国。不否认日本在发展过程中确实得到了很多西方国家的帮助,但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体制才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如果不是日本能够长期坚持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基本体制,那么估计也就没有今天的日本了。 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不止是在亚洲有着广泛的追随者,在非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