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快速作文素材:从“胸有成竹”谈作文构思语文.doc

2019快速作文素材:从“胸有成竹”谈作文构思语文.doc

让学生“胸有成竹”写作文,就是要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构思习惯,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可以相信,当学生总是以一种“胸有成竹”的状态进入写作活动,不但有利于消除他们因难以下笔而对作文产生厌倦甚至畏惧的情绪,减少作文中存在的毛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技能,流利、准确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

作文构思胸有成竹写作能力

宋朝有一个叫文同的人善画竹,苏轼说他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他在下笔之前,胸中已有竹的全貌。这便是成语“胸有成竹”的由来。其实,写作文也如画竹,应该在下笔之前,明了全篇文章的轮廓,这便是构思。它是一个有条理的,逐渐推进逐渐清晰的运用心思过程。如果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先考虑要确定什么主题,选择什么材料,什么角度来写,按什么顺序来写,如何安排详略,怎样开头和结尾等等,从而使其要写的作文框架清晰起来,形成一篇胸中之文,再动笔写作,肯定就会让他们有一种得心应手,一气呵成的感觉。

但笔者发现,由于赶时间、急于求成、只注重结果等原因,使得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及学生往往忽略了构思这一重要环节。这样仓促下笔,作文完成之后,常有立意不明,选材不当,

顺序混乱或句意不明等毛病。这样不仅使老师在批改是十分费时费工,更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让学生“胸有成竹”写作文。然而,如何具体实施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提出几点建议:

一、引导观察,感悟生活

进行写作练习时,总会有不少学生瞪着作文题目发呆;作文形成之后,总会发现有不少抄袭之作。为什么呢?因为他们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找不到可写的材料。究其原因,正在于他们日常缺乏用心去观察、感悟生活,脑子里积累的材料太少,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如果说构思是使学生“成竹在胸”,为画好“竹”打好基础,那么,首先还应该让学生多去观察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千姿百态的“竹”的不同神韵,这样,才可能在下笔前“胸有成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现实生活从来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文章写得好不好,虽然决定于构思、动笔、修改那一连串的功夫。但是再往根上想,就知道那一连串功夫之前,还有许多功夫,所起的决定作用更大。那许多功夫都是在平时做的,并不是为写东西做准备的。一到写东西的时候却成了极为重要的基础。”这就说明了平时的素材积累才是写作的源泉。

好的文章,正在于它具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应鼓励学生用心观察生活的多姿多彩、感悟生活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例如观察每一个同学在课间的活动情况、家人在晚餐时各自不同的表现、不同老师上课的神态举止等等,要从众多的人、物、景中抓住特点,然后及时描述下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并与同学交流评品,不断修改。这无疑是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为构思打好基础的最好途径。

当然,平时养成阅读和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也是积累素材的一个重要方法。“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要充分积累作文素材,进行广泛阅读同样不可或缺。

二、启动思维、构思立意

古人说“意在笔先”、“文以意为主”,就是告诉我们作文落笔之前首先要考虑立意问题。有了写作材料之后,还需进一步理清写作思路,启动思维,构思立意,使眼见之“竹”成为胸中之“竹”。这也是作文构思最关键的一步。

首先,要把握原则。引导学生在构思时从确立主题、选取材料、选准角度、理清顺序、安排详略、设计开头和结尾这几个方面入手,使作文框架因而清晰起来。这样,让学生掌握作文构思的一般原则,可避免他们在构思时分不清头绪,抓不找要领而不着边际地胡思乱想,从而提高构思成效。

其次,要创新思维。构思是一种思维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极有益处。对于同一作文命题或话题,如果作者写作目的不

同、立场不同、情感不同、处境不同的话,他们构思的角度肯定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平时的写作构思训练中,应根据思维多向性的特点,有意引导学生对同一文题进行多角度构思。

记得在一次作文练习中,我给学生们一道文题:我的校园。同时,首先要求他们将这一文题构思成一篇描述校园风光的写景记叙文;其次,再要求他们将之构思成叙述校内趣事叙事记叙文;再次,构思成介绍学校历史的说明文;最后,构思成介绍学校建设格局的说明文。学生对此感到十分新鲜,构思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于是,我有要求他们应再依据不同的文体寻找新的角度进行构思。

同时,某些较有争辩性的名言警句,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名师出高徒”,“知足常乐”等等;或者续写,改写之类的文题,也适合培养学生从多个不同角构思作文的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多角度构思作文的技巧之后,不但可消除写作是无从下笔的错觉,而且还可以将文章写得比较巧、比较好。

再次,要抽象演变。作文构思之后,并非就万事大吉了,而应该再加以检查修改。那么,作为抽象形式存在的构思成果如何演变呢?可以用口头或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其构思直观化,然后进行修改。口头方式,可以试把自己的构思结果告诉他人,听取意见,在交流中进行调整改进;文字形式,即写成提纲,更方便自己或他人予以修改。对构思结果呈现成为口头或文字形式,

目的在于进一步优化写作构思,为作文的成功打下更扎实的基础。

最后,要兑现成文。对学生进行写作构思训练,无疑是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一种十分便捷有效的方式,可以经常性、多量性地进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灵敏性”。但“胸有成竹”终归应变成为“手中之竹”才有价值。正是这样,在构思训练中,虽不必每次都写成作文,但对于自己满意或较为成熟的构思,就应不失时机的将其兑换成文,勤于练笔。在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每周至少写一篇“小作文”,体裁不限,题目自拟,要求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思想积极健康。学生通过“小作文”练笔,不但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而且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达到立竿见影之效。

做到这一点,不但可以真正检验构思的的优劣,而且还可以纠正应强调作文构思练习而可能造成学生耽于想象而忽略表达的偏差,从而使“想”与“做”结合起来,巩固构思的实效。

总而言之,让学生“胸有成竹”写作文,就是要学生形成良好的作文构思习惯,提高作文训练的效果。可以相信,当学生总是以一种“胸有成竹”的状态进入写作活动,不但有利于消除他们因难以下笔而对作文产生厌倦甚至畏惧的情绪,减少作文中存在的毛病,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写作技能,流利、准确的表达能力,从而达到我们的作文教学目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