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化学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讲义及答案)

高考化学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讲义及答案)

高考化学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讲义及答案)
高考化学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讲义及答案)

高考化学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讲义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将Mg、Cu组成的26.4g混合物投入到适量的稀硝酸中,固体完全溶解,将产生的气体和6.72L(标准状况下)氧气混合通入水中,恰好全部被水吸收.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4mol/L﹣1的NaOH溶液,使金属离子完全沉淀.则形成沉淀的质量是

A.63.8 g B.53.6 g C.46.8 g D.43.2 g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Mg、Cu与稀硝酸发生反应变为Mg2+、Cu2+,硝酸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NO,在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硝酸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NO与氧气反应又转化为硝酸,则转移的电子就是氧气得到的电子,氧气是6.72L÷22.4L/mol=0.3mol,则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是n(e-)=0.3mol×4=1.2mol。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时,金属形成Mg(OH)2、Cu(OH)2沉淀,结合的OH-的物质的量与金属单质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因此形成沉淀的质量就是金属质量与氢氧根离子的质量和,m(OH-

)=nM=1.2mol×17g/mol=20.4g,所以沉淀的质量是26.4g+20.4g=46.8g,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守恒方法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中的应用的知识。

【名师点晴】许多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如果能够巧妙地运用守恒规律可以达到快速解题的目的,常见的守恒关系有:①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某种原子总数不变的原子守恒;②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守恒、原电池或电解池中两极通过的电子总数相等;④从守恒思想出发还可延伸出多步反应中的关系式,运用关系式法等计算技巧巧妙解题。

2.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CO-+2H+=CO2↑+H2O

A.在稀盐酸中投入大理石粉末:2

3

B.1mol氯气通入含1molFeBr2的溶液中:2Fe2++2Br-+2Cl2=2Fe3++Br2+4Cl-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2Na+Cu2+=2Na++Cu

HSO-

D.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SO2+ClO-+H2O=HClO+

3

【答案】B

【详解】

CO-的形式,A不正确;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3,难溶于水,不能改写成2

3

B.0.5molCl2先与1molFe2+反应,另外0.5molCl2再与1molBr-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Fe2++2Br-+2Cl2=2Fe3++Br2+4Cl-,B正确;

C.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产物再与硫酸铜反应,而钠不能与Cu2+发生置换反应,C不正确;

HSO-还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者不能D.过量SO2通入NaClO溶液中,产物中HClO与

3

共存,D不正确;

故选B。

3.下列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及方法均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详解】

A .NaBr 溶液(NaI)中加入氯水,不仅除掉了I -,也除掉了Br -,最后所得溶液为NaCl ,A 不正确;

B .NaHCO 3溶液(Na 2CO 3)中加入石灰水,NaHCO 3、Na 2CO 3都转化为CaCO 3沉淀,最后得不到NaHCO 3溶液,B 不正确;

C .SO 2(HCl)中加入饱和食盐水,HCl 溶解于溶液,SO 2也会有大量溶解,C 不正确;

D .MgCl 2溶液(CaCl 2)中加入石灰水,虽然MgCl 2转化为Mg(OH)2沉淀,但加入盐酸后,又会生成MgCl 2,D 正确;

故选D 。

4.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生铁和钢都是铁和碳的合金

B .氯化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C .玻璃、水泥属传统硅酸盐产品

D .氧化铝陶瓷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答案】B

【详解】

A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含有的杂质元素主要是碳,因此二者都是铁和碳的合金,A 正确;

B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次氯酸钙,有效成分是次氯化钙,B 错误;

C .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因此都属于传统硅酸盐产品,C 正确;

D .氧化铝陶瓷、高温结构陶瓷、生物陶瓷都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

5.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足量相应气体后,各离子组还能大量存在的是

A .二氧化碳:K +、Na +、2-3CO 、Cl -

B .氨气:Mg 2+、Al 3+、Na +、-3NO

C .氯化氢:Ca 2+、Fe 3+、-3NO 、Cl -

D .氯气:Na +、Ba 2+、-3HCO 、-

3HSO 【答案】C

【详解】

A .CO 2、2-3CO 、H 2O 会发生反应产生3HCO -

,不能大量共存,A 不符合题意; B .NH 3·H 2O 与Mg 2+、Al 3+会发生反应产生Mg(OH)2、Al(OH)3沉淀,不能大量共存,B 不符合题意;

C .HCl 溶于水电离产生H +、Cl -,与选项离子之间不能发生任何反应,可以大量共存,C 符合题意;

D .氯气溶于水,反应产生HCl 、HClO ,HCl 与-3HCO 会反应产生H 2O 、CO 2;HClO 与

-3HSO 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不能大量共存,D 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C 。

6.下列反应在指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A .HClO ???→光照HCl

B .Fe 2H O ???→高温Fe 2O 3

C .S 2O ???→点燃SO 3

D .S Fe

Δ??→Fe 2S 3 【答案】A

【详解】

A .HClO 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分解,生成HCl 和O 2,A 正确;

B .Fe 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 3O 4和H 2,B 不正确;

C .S 在O 2中点燃,只能生成SO 2,不能生成SO 3,C 不正确;

D .S 与Fe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只能生成FeS ,D 不正确;

故选A 。

7.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

L -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L (标况)。将反应液稀释至1 L ,测得溶液的c(H +)=0.1mo1·L -1,则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气体A 为SO 2和H 2的混合物

B .气体A 中SO 2与H 2的体积之比为4︰1

C .反应中共消耗97.5g Zn

D .反应中共转移3 mol 电子 【答案】B

【分析】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3.622.4=1.5mol ,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2

=0.05mol ,参加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8.5-0.05=1.8mol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ol 二氧化硫,ymol 氢气,则有 x+y=1.5 2x+y=1.8 ,解x=0.3,y=1.2;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2n (Zn )=2n (SO 2)+2n (H 2)=2×0.3+2×1.2,所以n (Zn )=1.5mol ,据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3.622.4=1.5mol ,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2

=0.05mol ,参加反应是硫酸的物质的量为0.1×18.5-0.05=1.8mol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设生成xmol 二氧化硫,ymol 氢气,则有 x+y=1.5 2x+y=1.8 ,解x=0.3,y=1.2;根据电子得

失守恒可知:2n(Zn)=2n(SO2)+2n(H2)=2×0.3+2×1.2,所以n(Zn)=1.5mol,

A、由以上分析可知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正确,不选A;

B、气体为二氧化硫和氢气,体积比为0.3:1.2=1:4,错误,选B;

C、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中共消耗金属锌的质量为1.5×65=97.5g,正确,不选C;

D、由以上分析可知,根据金属锌计算转移电子数为1.5×2=3mol,正确,不选D;

故答案选B。

8.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氢氧化钠可以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粘性的硅酸钠所以要用橡胶塞,表述I、II 都正确;

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生成次氯酸,不是氯气具有漂白性;

C.酸性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酸,二者有联系;

D.漂白粉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漂白原理是次氯酸钙与酸反应产生的次氯酸生效,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加入白醋能增强漂白能力,D正确。

9.将51.2g Cu完全溶于适量浓硝酸中,收集到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的混合物共0.8mol,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两种盐溶液,其中NaNO3的物质的量为0.2mol,则NaOH的浓度为

A.2mol/L B.1.8mol/L C.2.4 mol/L D.3.6 mol/L

【答案】A

【详解】

试题分析:n(Cu)=51.2g÷64g/mol=0.8mol,由于Cu是+2价的金属,所以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n(e-)=0.8mol×2=1.6mol;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与硝酸变为氮的氧化物(含NO、N2O4、NO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由于这些气体恰好能被500 mL NaOH溶液完全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两种盐溶液,在Na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5价,与硝酸中N的化合价相同,所以产生NaNO2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就是Cu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n(NaNO2)×2=1.6mol,n(NaNO2)=0.8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n(NaOH)= n(NaNO2)+ n(NaNO3)= 0.8mol+0.2mol=1mol,所以c(NaOH)=1mol÷0.5L=2mol/L,选项是A。

10.标况下,将一盛有等体积NO、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设试管中的溶质不往试管外扩散)

A.此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B.试管内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2.4mol/L

C.溶液体积占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二

D.若将试管中的气体换为氯化氢或者氨气,则水充满试管

【答案】C

【详解】

A、将一盛有等体积NO、N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发生的反应为

3NO2+H2O===2HNO3+NO,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A正确;

B.试管内溶液中溶质是硝酸,设试管容积为V浓度为12

23

22.4

12

23

V

V

?

?

=1/22.4 mol/L,B正确;

C.溶液体积占试管容积的12

23

V?,C错误;

D.若将试管中的气体换为氯化氢或者氨气,则水充满试管,D正确。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侧重于考查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注意一氧化氮与水不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有一氧化氮生成,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考查,掌握反应的原理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11.由MgO、A12O3、SiO2、Fe2O3组成的混合粉末。现取一份该混合粉末试样进行实验,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得到沉淀X和滤液Y。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从组成看,其成分皆是碱性氧化物

B.沉淀X的成分是SiO2

C.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Fe3+、H+

D.在溶液Y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先产生沉淀后全部溶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混合粉末加入过量的盐酸,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氧化铝反应生成氯化铝,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二氧化硅不反应。A、氧化镁和氧化铁是碱性氧化物,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错误,不选A;B、二氧化硅不溶于盐酸,沉淀X为二氧化硅,正确,选B;C、溶液Y中含有镁离子,铁离子,氢离子和铝离子,错误,不选C;D、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铝沉淀能溶解,其他沉淀不溶解,错误,不选D。

考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2.浓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可以加热),既体现酸性、又体现氧化性的是( )

A.铜B.炭C.五水硫酸铜D.氧化铜

【答案】A

【详解】

A.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酸性和强氧化性,A符合题意;

B.炭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B不符合题意;

C.五水硫酸铜中加入浓硫酸,生成无水硫酸铜,浓硫酸表现吸水性,C不符合题意;D.氧化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浓硫酸表现酸性,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氯气和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和氯离子,氯气的氧化性比碘单质强,碘遇到淀粉显蓝色,故正确;B、铜和硝酸反应不是置换反应,故错误;C、溶液中可能是硫酸根离子,或亚硫酸根离子,故错误;D、铝常温下在浓硝酸中钝化,故错误。

考点:氧化性的比较,硝酸的性质,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14.将19.2g的铜屑投入到400 mL浓度均为0.5mol/L HNO3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溶液增加的质量为

A.4.5 g B.9.9 g C.13.2 g D.14.7 g

【答案】B

【详解】

Cu与稀硫酸、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Cu+2NO3-+8H+=3Cu2++2NO↑+4 H2O,据题可知

Cu的物质的量=19.2g

64

=0.3mol,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4×(0.5+1.0 ) =0.6mol,硝酸根离子

的物质的量是0.4×0.5 =0.2mol,所以氢离子不足,当转移0.45mol的电子时参加反应的Cu

的物质的量=0.45

2

=0.225mol,产生NO的物质的量=

0.45

3

=0.15mol,参加反应的Cu的质量

是0.225×64=14.4g,生成NO的质量是0.15×30 =4.5g,所以溶液增重14.4-4.5=9.9g,故B正确;答案选B。

15.在1L溶液中含有Fe(NO3)3和H2SO4两种溶质,其浓度分别为0.2mol·L-1和1.5 mol·L-1,现向该溶液中加入39.2 g铁粉使其充分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Fe3+物质的量为0.8 mol

B.反应后产生13.44 L H2(标准状况)

C.由于氧化性Fe3+>H+,故反应中先没有气体产生后产生气体

D.反应后溶液中Fe2+和Fe3+物质的量之和为0.9 mol

【答案】D

【分析】

硝酸铁和硫酸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2摩尔和1.5摩尔,铁的物质的量为39.2/56=0.7mol,氧化性比较,硝酸氧化性最强,先反应,然后铁离子反应,最后氢离子反应。

Fe+4H++NO3-=Fe3++NO+2H2O

1 4 1 1

0.6 2.4 0.6 0.6

Fe+2Fe3+=3Fe2+

1 2 3

0.1 0.2 0.3

铁完全反应,没有剩余,溶液中存在0.6mol铁离子,0.3摩尔亚铁离子。

【详解】

A.反应后溶液中铁离子为0.6mol,错误,不选A;

B.没有产生氢气,错误,不选B;

C.先硝酸反应,错误,不选C;

D.铁离子与亚铁离子物质的量和为0.9mol,正确,选D。

答案选D。

16.蛇纹石由MgO、Al2O3、SiO2、Fe2O3组成。现取一份蛇纹石试样进行实验,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在所得的沉淀X和溶液Y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X的成分是SiO2

B.将蛇纹石试样直接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可得到红色颜料Fe2O3

C.在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得到沉淀是Fe(OH)3

D.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Al3+、Fe3+

【答案】A

【分析】

金属氧化物MgO、A12O3、Fe2O3会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氯化铝以及氯化铁,过滤后,得的沉淀X是二氧化硅,溶液Y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铝以及氯化铁以及过量的盐酸,向Y 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偏铝酸钠等。

【详解】

A、沉淀X的成分是SiO2,A正确;

B、将蛇纹石试样直接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可得到MgO、Fe2O3的混合物,B错误;

C、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偏铝酸钠,沉淀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

D、溶液Y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铝以及氯化铁以及过量的盐酸,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

Mg2+、Al3+、Fe3+、H+,D错误;

答案选A。

17.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c(H+)=0.1 mol·L-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H2SO4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97.5 g Zn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答案】B

【分析】

Zn和浓硫酸发生:Zn+2H2SO4(浓)=ZnSO4+SO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浓度减小,

稀硫酸与Zn发生:Zn+ H2SO4(稀)=ZnSO4+H2↑,则生成的气体为SO2和的H2混合物,根据反应的有关方程式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列方程组计算。

【详解】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33.6

22.4/

L

L mol

=1.5mol,溶液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为

1

2

×1L×0.1mol/L=0.05mol,

参加反应的n (H 2SO 4)=0.1L×18.5mol/L-0.05mol=1.8mol ,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设反应生成xmolSO 2,ymolH 2,

Zn+2H 2SO 4(浓)=ZnSO 4+SO 2↑+H 2O

x 2x x

Zn+ H 2SO 4(稀)=ZnSO 4+H 2↑

y y y

x+y=1.5

2x+y=1.8

解之得 x=0.3,y=1.2

所以反应会生成0.3mol 的二氧化硫和1.2mol 的氢气。

A .由以上计算可知,反应中共消耗1.8mol H 2SO 4,故A 正确;

B .气体A 为SO 2和H 2的混合物,且V (SO 2):V (H 2)=1:4,故B 错误;

C .反应中共消耗金属Zn 的质量m (Zn )=(0.3mol+1.2mol )×65g/mol=97.5g ,故C 正确;

D .在反应Zn+2H 2SO 4(浓)=ZnSO 4+SO 2↑+H 2O 中,生成0.3mol 的二氧化硫转移电子为0.6mol ,反应Zn+ H 2SO 4(稀)=ZnSO 4+H 2↑中,生成1.2mol 氢气转移电子2.4mol ,所以反应中共转移3mol 电子,故D 正确。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方程式的相关计算,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计算能力的考查,注意浓硫酸和稀硫酸性质的不同,从质量守恒的角度解答该题,计算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关系是解答该题的关键。

18.10mLNO 、CO 2 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 2O 2后,气体的体积变为6 mL (相同状况),则NO 和CO 2的体积比为( )

A .1:1

B .2:1

C .3:2

D .1:2

【答案】D

【分析】

发生反应有:①2Na 2O 2+CO 2==Na 2CO 3 + O 2 ,② 2NO+ O 2==2NO 2,问题的关键在于NO 与氧气反应存在着三种可能性,一种情况是恰好反应,一种情况是NO 过量,另一O 2种情况可能是过量,据此讨论计算。

【详解】

发生反应有:①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②2NO+O 2═2NO 2,

假设参加反应的CO 2为x mL ,NO 为y mL ,则x+y=10, 2222322mL 1222mL

xmL 1xmL 2CO Na O Na CO O +=+?①

2

2+=2mL 1mL

2mL ymL 122xmL 2NO O

NO ②

(1)当反应②恰好反应时,即当y=x 时(此时x 、y 都等于5),生成的NO 2的体积为5mL ,不符合题意,所以选项A 错误;

(2)当y >x 时,NO 有过量,O 2反应完,此时反应掉的NO 为xmL ,则剩余的NO 为(ymL-xmL),生成的NO 2气体为xmL ,因此,反应最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为NO 和NO 2,其体积和为:(ymL-xmL)+xmL=ymL ,故y=6ml ,即NO 体积6ml ,结合x+y=10,x=4ml ,则CO 2为4 mL ,故NO 和CO 2的体积比为6ml :4ml=3:2,故B 错误,C 正确;

(3)当y <x 时,NO 不足,O 2过量,此时反应掉的O 2为2y mL ,剩余的O 2为(2x mL-2y mL),生成的NO 2气体为ymL .因此,反应最后得到的混合气体为O 2和NO 2,其体积和为:(

2x mL-2y mL)+ymL=2x mL+2

y mL=5mL ,这与题意“气体体积缩小为6mL”不符合,这表明如果y <x ,这种情况不符合题意,所以选项D 错误;

故答案为C 。

19.某固体X 可能含有Na 2O 2、Fe 2O 3、Al 2O 3、SiO 2、K 2SO 4、Na 2SO 3、NH 4NO 3、MgCl 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进行如下实验以确定其组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 .溶液1中不可能含有Cl -

B .气体1可能是二种气体的混合物

C .固体1可能是二种固体的混合物

D .固体X 中,K 2SO 4和Na 2SO 3两种物质至少含一种

【答案】D

【详解】

固体X 可能含有Na 2O 2、Fe 2O 3、Al 2O 3、SiO 2、K 2SO 4、Na 2SO 3、NH 4NO 3、MgCl 2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Fe 2O 3、Al 2O 3、SiO 2都难溶于水且与水不反应,K 2SO 4、Na 2SO 3、NH 4NO 3、MgCl 2都为溶于水的盐;加入足量水,有气体1产生,则X 中一定含有Na 2O 2,Na 2O 2与水的反应为2Na 2O 2+2H 2O=4NaOH+O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

A.因为MgCl 2与NaOH 反应生成Mg(OH)2沉淀和NaCl ,Mg(OH)2不溶于NaOH 溶液,而固体X 中加入足量水得到的固体1能与NaOH 溶液反应得到溶液2,故固体1中不含Mg(OH)2,X 中不含MgCl 2,溶液1中不可能含Cl -,A 正确;

B.若X中还含有NH4NO3,则固体X加入足量水后还会发生反应:

NH4NO3+NaOH Δ

NaNO3+NH3↑+H2O,气体1可能是O2、NH3的混合物,B正确;

C.若X中还同时含有Al2O3、SiO2,X与足量水反应后可能溶解部分Al2O3、SiO2,还有未溶解的Al2O3、SiO2在固体1中,Al2O3、SiO2都能溶于NaOH溶液,C正确;

D.溶液1中加入盐酸/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1中可能含SO42-、SiO32-等,即溶液1中不一定含SO42-,则原固体X中不一定含有K2SO4、Na2SO3,D错误;

答案选D。

20.将18.0 g由Cu、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合金质量减少了5.4 g。另取等质量的合金溶于过量稀HNO3中,生成了8.96 L NO(标准状况下),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则沉淀的质量为

A.22.8 g B.25.4 g C.33.2g D.无法计算

【答案】A

【详解】

将18.0克由Cu、Al、Fe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只有铝参与反应,则合金质

量减少的5.4克为Al,物质的量为

5.4g

=0.2mol

27g/mol

;将合金溶于过量稀硝酸中,分别生

成Al3+、Fe3+、Cu2+离子,根据电子守恒,金属共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8.96L

×3=1.2mol

22.4L/mol

,其中0.2mol铝完全反应失去0.6mol电子,则Cu、Fe完全反应失去电子为1.2mol-0.6mol=0.6mol,反应中Cu、Fe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碱的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则n(OH-)=0.6mol,从金属单质转化为其氢氧化物,增加的是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所以反应后沉淀的质量(包括氢氧化铝)等于18.0g+0.6mol×17g/mol=28.2g,但是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后,不会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开始合金质量减少了5.4g,所以反应后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的质量为28.2g-5.4g=22.8g,答案选A。

21.白色固体混合物A,含有KCl、CaCO3、Na2CO3、Na2SiO3、CuSO4中的几种,常温常压下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可溶于硝酸)。

①A溶于足量水,最终得到无色溶液B和固体C

②固体C与过量稀硝酸作用得到无色气体D,蓝色溶液E和固体F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无色溶液B的pH≥7

B.固体F中有H2SiO3

C.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Na2SiO3、CuSO4和CaCO3

D.溶液B加HNO3酸化,无沉淀;再加AgNO3,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A中有KCl

【答案】C

【分析】

由实验可知,混合物加水得到无色溶液B和固体C,且固体C不能完全溶解于硝酸中,不

溶于硝酸的只有H2SiO3,无色气体D为CO2,蓝色溶液含有Cu2+,则溶液A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iO3、CuSO4;无色溶液B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碳酸钠或硅酸钠,实验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Cl、CaCO3。

【详解】

A.溶液B中一定含有硫酸钠,可能含有碳酸钠和硅酸钠,因此溶液B可能是中性或碱性,故pH≥7,A正确,不选;

B.根据分析,硅酸不溶于硝酸,则F中含有H2SiO3,B正确,不选;

C.根据分析,A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iO3、CuSO4,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Cl、CaCO3,C 错误,符合题意;

D.无色溶液B中加HNO3酸化,无沉淀,可排除Na2SiO3,再滴加AgNO3,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为AgCl,说明A中含有KCl,D正确,不选;

答案选C。

22.A是一种正盐,D相对分子质量比C相对分子质量大16,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如图转化关系。当X是强酸时,A、B、C、D、E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生成E的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

B.当X是强碱时,C在常温下是气态单质

C.当X是强酸时,E是H2SO4

D.当X是强碱时,E是HNO2

【答案】B

【分析】

D的相对分子质量比C的相对分子质量大16,且观察C是由B+Y→C,D是由C+Y→D,可知C和D含有的元素相同,且相对分子质量相差一个O的相对原子质量;在中学化学中很容易想到是NO,NO2或者是SO2和SO3等,推知Y一定是O2,E是酸,当X无论是强酸还是强碱时都有以下转换关系:;且A是正盐,很容易想到NH4+的正盐。再根据当X是强酸时,A、B、C、D、E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强酸则要想到是HCl、H2SO4、HNO3,再根据当X是强碱时,A、B、C、D、E均含有另一种元素。由NH4+的性质与碱反应生产NH3,则可推出;当X是强碱时E是HNO3;当X是强酸时,E 是H2SO4,综上推出A的离子中含有NH4+离子,且含有S元素,可推出A为(NH4)2S。【详解】

A.当D为SO3 时,E为H2SO4,SO3与水化合成H2SO4,没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D为NO2时,E为HNO3,NO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当X是强碱时,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当X是强酸时,B为

H2S,C为SO2,D为SO3,E是H2SO4,B不正确;

C.当X是强酸时,B为H2S,C为SO2,D为SO3,E是H2SO4,C正确;

D .当X 是强碱时,B 为NH 3 ,C 为NO ,D 为NO 2 ,

E 为HNO 3,D 正确;

故选C 。

23.下列图示箭头方向表示与某种常见试剂在通常条件下发生转化,其中6步转化均能一步实现的一组物质是( ) 选项 W

X Y Z A

Cu 4CuSO 2CuCl 2Cu(OH) B

Na 22Na O NaOH 2Na O C

Al ()243Al SO 3AlCl 2NaAlO D S 2SO 3SO

24H SO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详解】

A .Cu 不能一步生成Cu(OH)2,所以W 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 ,故A 不选;

B .氢氧化钠一步不能生成生成氧化钠,所以Y 不能发生图中转化生成Z ,故B 不选;

C .Al 与硫酸反应生成X ,Al 与HCl 反应生成Y ,Al 与过量NaOH 反应生成Z ,Z 与过量硫酸反应生成X ,X 与BaCl 2反应生成Y ,Y 与过量NaOH 反应生成Z ,反应均可进行,故C 选;

D .硫不能一步变为三氧化硫,D 不选;

答案选C 。

24.将11.2 g 的Mg —Cu 混合物完全溶解于足量的硝酸中,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x (假定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再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产生21.4 g 沉淀。根据题意推断气体x 的成分可能是( )

A .0.3 mol NO 2和0.3 mol NO

B .0.2 mol NO 2和0.1 mol N 2O 4

C .0.6 mol NO

D .0.1 mol NO 、0.2 mol NO 2和0.05 mol N 2O 4

【答案】D

【分析】

向Mg —Cu 混合物与足量的硝酸反应所得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产生21.4 g 沉淀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所以沉淀中m (OH -)为21.4 g -11.2 g =10.2 g ,物质的量为10.2g 17g mol

? =0.6 mol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11.2 g 的Mg —Cu 提供的电子为0.6 mol ,据此

分析;

【详解】

A. 生成0.3 mol NO2和0.3 mol 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3 mol×(5-4)+0.3 mol×(5-2)=1.2 mol,得失电子不相等,A错误;

B. 生成0.2 mol NO2和0.1 mol N2O4,N元素获得电子为0.2 mol×(5-4)+0.1 mol×2×(5-4)=

0.4 mol,得失电子不相等,B错误;

C. 生成0.6 mol NO,N元素获得电子为0.6 mol×(5-2)=1.8 mol,C错误;

D. 生成0.1 mol NO、0.2 mol NO2和0.05 mol N2O4,N元素获得电子为0.1 mol×(5-2)+0.2 mol×(5-4)+0.05 mol×2×(5-4)=0.6 mol,得失电子相等,D正确;

答案选D。

25.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陈述Ⅰ陈述Ⅱ

A.Fe3+ 有氧化性FeCl溶液可用于回收旧电路板中的铜

B.SiO2有导电性SiO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C.氯水、SO2都有漂白性氯水与SO2混合使用漂白效果更好

D.铝制容器表面有氧化膜保护可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2Fe3+ +Cu= 2Fe3++ Cu2+,故A正确;SiO2不导电,故B错误;

SO2+Cl2+2H2O=H2SO4+2HCl,氯水与SO2混合使用漂白效果差,故C错误;氧化铝、铝都能与稀硫酸反应,不能用铝制容器盛装稀硫酸,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元素、化合物性质。

二、实验题

2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探究NO2、NO与Na2O2反应的情况,提出假设并进行相关实验。

Ⅰ.从理论上分析Na 2O 2和NO 2都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Na 2O 2氧化NO 2;

假设2:NO 2氧化Na 2O 2。

(1)甲同学设计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

①试管A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待试管B 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关闭旋塞a 和b ;取下试管B ;向其中加入适量Na 2O 2粉末,塞上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

③仪器C 兼有防倒吸的作用,仪器C 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甲同学认为假设2正确。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缺陷,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 、B 之间应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得出结论:假设1正确,则NO 2和Na 2O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还认为NO 易与O 2发生反应,应该更易被Na 2O 2氧化。查阅资料:2NO+Na 2O 2=2NaNO 2;2NaNO 2+2HCl=2NaCl+NO 2↑+NO↑+H 2O ;酸性条件下,NO 能与

-

4MnO 反应生成-3NO 和Mn 2+。

(3)丙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略)探究NO 与Na 2O 2的反应。

①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 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②B 中不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b.有红棕色气泡产生

c.有无色气泡产生

③C 、E 中所盛装的试剂不能是________(填字母编号)。

a .无水硫酸铜

b .无水氯化钙

c .碱石灰

d .生石灰

④F 中发生反应的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__。

⑤充分反应后,检验D 装置中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则产物是NaNO 2。

【答案】Cu+4H ++2-

3NO =Cu 2++2NO 2↑+2H 2O 球形干燥管 除去生成NO 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 Na 2O 2+2NO 2=2NaNO 3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b a 3:5 取D 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产生红棕色气体

【分析】

装置A 中是铜与浓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硝酸铜、二氧化氮、水,B 装置中收集二氧化氮,C 装置防止倒吸;将B 中的气体加入过氧化钠,由于二氧化氮气体中混有水蒸气,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也能释放出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乙同学改进装置,在A 、B 之间应增加一个干燥装置,得出结论1正确;验证NO 易与O 2发生反应,应该更易被

Na2O2氧化的实验,先通入氮气排尽装置中的氧气,A中的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进入B装置中,B装置中产生出大量一氧化氮气体,经过C装置的干燥,进入D装置与过氧化钠反应,E中加入干燥剂防止空气中的气体进入,用酸性高锰酸溶液吸收多余的一氧化氮,由此分析。

【详解】

(1)①试管A中铜和浓硝酸反应,其离子方程式是Cu+4H++2NO3-=Cu2++2NO2↑+2H2O;

②待试管B中充满红棕色气体,关闭旋塞a和b;取下试管B;向其中加入适量Na2O2粉末,塞上塞子,轻轻振荡试管内粉末,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再将带火星的木条迅速伸进试管内,木条复燃;

③仪器C兼有防倒吸的作用,仪器C为球形干燥管;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存在缺陷,为达到实验目的,在A、B之间应增加一个装置,该装置的作用是除去NO2气体中混有的水蒸气,防止其干扰实验。乙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复了甲同学的实验操作,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迅速消失;带火星的木条未复燃。使带火星的本条复燃的氧气是水蒸气与过氧化钠反应得到,由此得出结论:假设1正确,N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2O2+2NO2=2NaNO3;

Ⅱ.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还认为NO 易与O2发生反应,应该更易被Na2O2氧化。查阅资料:2NO+Na2O2=2NaNO2;2NaNO2+2HCl=2NaCl+NO2↑+NO↑+H2O;酸性条件下,NO 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3)①在反应前,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目的是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出,防止氧气干扰实验;

②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铜片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有无色气泡产生,不能观察到的现象选b;

③无水硫酸铜通常用于检验水,不用于吸收水,所以C、E 中所盛装的试剂不能是a;

④F中发生的是一氧化氮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其中的氧化剂高锰酸根被还原生成+2价锰离子,锰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5价,还原剂NO被氧化成硝酸根,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了3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

⑤由题中信息可知,2NaNO2+2HCl=2NaCl+NO2↑+NO↑+H2O。因此,检验D装置中产物的方法是:取D装置中产物少许,加入稀盐酸,产生红棕色气体,则产物是NaNO2。

【点睛】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5是难点。

27.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

NO,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2

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 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 反应,能与2NO 反应:

23222NO +2NaOH=NaNO +NaNO +H O 。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mol/L 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通入2CO 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3222Cu+4HNO ()=Cu(NO )+2NO +2H O 浓 将2NO 转化为NO 2233NO +H O=2HNO +NO 装置③中液面上方的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的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分析】

(1)结合实验目的,根据装置特点分析各装置的作用,再根据物质的性质的判断; (2)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 而对实验产生干扰;

(3)Cu 与浓HNO 3反应生成Cu(NO 3)2、NO 2、H 2O ;

(4)根据实验目的及装置图可知,装置②产生NO ;

(5)根据对比实验与性质判断装置③、④的实验现象。

【详解】

(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是收集NO ,装置⑥中盛放NaOH 溶液吸收NO 2,因为要验证稀HNO 3不能氧化NO ,所以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④盛放浓硝酸,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应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答案为:3mol/L 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 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 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 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 气体逸出,故答案为:通入2CO 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装置①中是Cu 与浓HNO 3反应,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4HNO 3(浓)

=Cu(NO 3)2+2NO 2↑+2H 2O ,故答案为:Cu+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4)根据实验目的,装置①中没有生成NO ,故装置②中可以盛放H 2O ,使NO 2与H 2O 反应生成NO :3NO 2+H 2O=2HNO 3+NO ,故答案为:将2NO 转化为NO ;

3NO 2+H 2O=2HNO 3+NO ;

(5)NO 通过稀HNO 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O 2产生,说明稀HNO 3不能氧化NO ,所以盛放稀HNO 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 3,若浓HNO 3能氧化NO 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故答案为:④中液面上方气体变为红棕色,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不变色。

28.化学小组为探究2SO 在酸性KI 溶液中的反应,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I.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减缓2CO 的流速,向丁装置中通入2CO 和2SO 的混合气体。 Ⅱ.一段时间后,溶液变黄并出现浑浊。摇动锥形瓶、静置,苯与溶液边缘呈紫红色。 Ⅲ.持续向丁装置中通入2CO 和2SO 混合气体,溶液变为无色。

Ⅳ.再静置一段时间,取锥形瓶中水溶液,滴加2BaCl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作用为__________。排出装置内空气的具体操作为_________。

(2)向装置丁中缓慢通入2CO 的作用是__________。

(3)步骤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步骤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4)实验的总反应为_________,KI 和HI 在反应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_。

【答案】萃取碘单质,隔绝空气防止I -被氧化 关闭2K ,打开3K ,打开1K 防止倒吸

222SO 4I 4H 2I S 2H O -+++=+↓+ 22224SO I 2H O 4H SO 2I +--++=++

22243SO 2H O 4H 2SO S +-+=++↓ 催化剂

【分析】

为探究2SO 在酸性KI 溶液中的反应,由于酸性KI 容易被O 2氧化,所以加苯液封,同是萃

取碘单质,并且在反应前先用二氧化碳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在反应中分二步进行,第一

步,222SO 4I 4H 2I S 2H O -+++=+↓+,第二步,

22224SO I 2H O 4H SO 2I +--++=++;最后用氢氧化钠进行尾气处理,四氯化碳防倒

吸。

【详解】

(1)根据分析,装置丁中苯有二个作用:萃取碘单质,隔绝空气防止I -被氧化;用二氧化碳排出甲、乙、丙中的空气,打开3K ,打开1K ,关闭2K ;

(2)若只将2SO 通入丁中,2SO 反应后压强减小,会倒吸,通入2CO 和2SO 混合气体,2CO 不反应,始终有气体排出,起防止倒吸的作用,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3)步骤Ⅱ中,溶液变黄并出现浑浊,说明生成了硫单质,摇动锥形瓶、静置,苯与溶液边

缘呈紫红色,说明生成了碘单质,离子方程式为222SO 4I 4H 2I S 2H O -+++=+↓+;步

骤Ⅲ通入2CO 和2SO 混合气体,溶液变为无色,说明碘单质被消耗,离子方程式为:

22224SO I 2H O 4H SO 2I +--++=++;

(4)根据222SO 4I 4H 2I S 2H O -+++=+↓+和22224SO I 2H O 4H SO 2I +--++=++反

应,将后者的系数扩大2倍,与前一个反应叠加,得总反应为:

22243SO 2H O 4H 2SO S +-+=++↓; KI 和HI 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没有发生改变,故

其为催化剂。

29.摩尔盐[(NH 4)2Fe(SO 4)2?6H 2O]是一种浅绿色晶体,广泛应用于电镀工业。为探 究其分解产物,某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隔绝空气加热至500°C 时,摩尔盐能完全分解,分解产物中有铁氧化物, 硫氧化物,氨气和水蒸气等。

(1)对A 装置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N 2的目的是_______。

(2)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装置B 中的现象为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D 始终无明显现象,装置C 中和E 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①写出E 中SO 2与H 2O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②甲同学根据C 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判断产物中一定含有SO 3。请对甲同学的判断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_____。

(4)实验结束后,装置A 中的固体变为红棕色,请补充完整检验该残留固体中是否含 FeO 或Fe 3O 4的实验方案:取A 中少量残留固体,加入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向 溶液中滴加

________,若观察到 ______,说明残留固体中不含FeO和Fe3O4。(提供的试剂有:NaOH溶液、氯水、硫氰化钾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氧气干扰 B中白色固体变蓝 SO2 + H2O2 =H2SO4甲同学的判断不正确。若摩尔盐分解产生的NH3溶于C瓶,溶液呈碱性,则可能生成BaSO3沉淀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未褪去

【分析】

由题给实验装置图可知,装置A为摩尔盐受热分解装置,装置B为水的检验装置,装置C 中盐酸吸收氨气,氯化钡用于检验三氧化硫,装置D中氯化钡用于证明三氧化硫被完全吸收,防止三氧化硫干扰二氧化硫的检验,装置E中双氧水用于氧化二氧化硫,氯化钡用于证明二氧化硫生成。

【详解】

(1)对A装置加热前,先通一段时间N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氧气干扰实验,故答案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氧气干扰;

(2)装置B无水硫酸铜是检验分解产物水,所以看到的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色,故答案为:B中白色固体变蓝色;

(3)①装置E中SO2与H2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 + H2O2 =H2SO4,故答案为:SO2 + H2O2 =H2SO4;

②装置C中盐酸吸收氨气,若盐酸不足,极易溶于水的氨气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硫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表示沉淀,则甲同学的判断不正确,故答案为:甲同学的判断不正确。若摩尔盐分解产生的NH3溶于C瓶,溶液呈碱性,则可能生成BaSO3沉淀;

(4)若A中少量残留固体完全溶于稀硫酸所得溶液中不含有亚铁离子,则说明残留固体中不含FeO和Fe3O4,由提供的试剂可知,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未褪去,说明不含有亚铁离子,故答案为: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紫色未褪去;【点睛】

装置C中盐酸吸收氨气,若盐酸不足,极易溶于水的氨气溶于水使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硫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亚硫酸钡表示沉淀是分析的难点和易错点。

30.某中学化学实验小组为了证明和比较SO2与氯水的漂白性,设计了如下装置:

(1)实验室常用装置E制备Cl2,反应中浓盐酸所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发现B、D两个容器中的品红溶液都褪色,停止通气后,给B、D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