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据管理方法

数据管理方法

数据管理方法
数据管理方法

1 目的

规范产品设计过程数据管理,确保数据安全性、完整性及一致性,特制定本办法。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研究院产品设计过程数据的管理。

3 职责

3.1 各专业部门

负责根据“项目完整性要求”,将设计过程产生的数据储存至对应的G-PLM系统项目中。3.2数据信息部

负责对数据进行统一归口管理。

4 术语与定义

4.1 数据管理

以软、硬件技术为基础,以产品为核心,实现对产品相关的数据、过程、资源一体化集成的管理。

4.2 数据

包括研究院内部产生的和外部提供的产品图样、三维数模、工艺文件和设计文件。

4.3 CAD数据(即产品图样、三维数模)产品开发过程中通过CAD软件生成的产品图样、三维数模,是直接反映整车零部件的内外形状与尺寸等信息,可用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

5 工作程序

5.1 数据管理模式

数据管理模式分为内网服务器及G-PLM系统下的数据管理。

5.2 内网服务器数据管理

5.2.1 内网服务器主要存放各项目、各专业系统所产生的原始或过程数据及工作过程中的交流数据。同时根据内网服务器磁盘使用空间情况,数据管理工程师与各专业部门确认,对使用频率低并具有保存意义的数据进行磁带等形式保存。

5.2.2.1 项目数据库

a) 存储管理规范

数据管理工程师依据【数据查看及目录新建申请流程】GL(QY)W1808 ,由项目经理提供项目立项资料和项目组织机构(联络员)表单,由数据管理工程师建立对应存储库和目录结构并分阶段分权限管理。设计工程师每天将产生的最新项目数据上传至服务器对应的目录中并及时清理废旧数据。项目关闭后数据管理工程师对其转移处理。

b) 目录结构要求

在项目数据库的目录结构中,各车型按“01_WORK、02_CHECK、03_REVIEW、04_RELEASE、05_STYLING”五部分分类管理。各项目各系统(部门)子目录结构均参照附件1.数据目录结构层级划分表执行。

以下对项目数据库的目录进行说明:

①01_WORK

各项目按研究院整车系统划分为整车、车身、内外饰、附件、动力、底盘、电器、安全七大系统,各项目中相应专业系统的产品设计工程师对所负责系统的CAD数据进行存放和管理。

②02_CHECK

CHECK目录下设立数据检查部门,主要划分为:CAE、总布置整车、工艺、试验、试制试装等部门,分析后的数据由对应部门工程师按照各项目各部门相应的结构写入数据并共享于整车各系统。

③03_REVIEW

REVIEW主要存放需要检查部门检查的CAD数据,各检查部门可根据设计工程师提起的“数据检查申请流程”根据数据审查阶段的要求采集指定目录中的数据。相应数据由设计工程师自行写入(不可删除),目录文件夹以“流程号_申请人CPC用户名”命名系统分类编写名称。

④04_RELEASE

RELEASE的目录结构同WORK工作区,主要存放冻结、发放的数据,此数据为检查部门检查合格的有效数据,由数据管理工程师写入。

⑤05_ STYLING

造型数据分为CAS面、A面两部分,造型部工程师根据项目计划节点将相应数据按目录结构存放。

c) 路径:\\share1,见附件2.项目数据库目录结构。

5.2.2.2 专业数据库

a) 存储管理规范

各专业部门(或科室)根据自身的数据情况制定规范的专业数据库数据目录结构及存储内容(如:试验数据库、工艺数据库、竞品数据库等)。

数据管理工程师根据“数据查看及目录新建申请流程”中专业数据库的目录结构和人员权限名单建立好目录结构并设置相应权限,专业部门将数据存放至对应目录中。

b) 目录结构及路径

专业数据库前2层目录结构见附件3.专业数据库目录结构。

5.2.2.3 部门内部文件交流区

a) 存储管理规范

数据管理工程师根据研究院组织机构,在内网服务器建立“部门内部文件交流区”,并以文件夹形式分部门分科室权限管理。该交流区用于部门内部文件共享,各部门可存放与工作相关的文件,同时定期清理废旧文件(半年以上未访问)。

b) 目录结构及路径

部门内部文件交流区前2层目录结构按:

部门名称--->科室名称命名,具体见附件4.部门内部文件交流区目录结构;

路径:\\share2。

5.2.2.4 临时交流区(Temp)

a) 存储管理规范

临时交流区用于研究院跨部门的数据交流,各需求人员自行建立目录进行传输交流。此交流区不作任何数据备份,且每周日将自动清空。

b) 路径:\\share2,见附件5.临时交流区目录结构。

5.3 G-PLM系统数据管理

G-PLM 系统主要以项目为单位,分别对整车、发动机、变速器设定固定的产品模块。对产品研发过程中的所有数据进行管理(如创建、搜索等),包括产品CAD数据、工艺文件、设计文件、工艺数据等,具体操作可参考“G-PLM 系统操作手册”。此外,所有设计数据将永久保存。

5.3.1 G-PLM产品模块建立

全新产品平台下新项目启动,项目经理需通过CPC【数据查看及目录新建申请流程】申请G-PLM系统产品库,同时流程附带项目立项资料和项目组织机构(联络员)表单,数据管理工程师将在G-PLM系统建立对应产品库。各部门设计工程师负责及时将产生的最新的项目数据检入至该系统对应目录中。

5.3.2 G-PLM系统中CAD数据的管理

a) CAD 数据一旦产生,设计工程师直接在G-PLM 系统下操作(产品数据的命名见《数模命名规则》JLYY-BZ2-08),产品数据生成的版本为“版本.版次”(如:A.1),数据状态为正在工作,此时的数据可由设计工程师自行更改;

b) 数据归档由设计工程师按照项目计划,提交签审流程归档产品数据,签审流程一旦完成后数据状态成为已批准;

c) 当签审数据需要发生变更时,由设计工程师在G-PLM下提起变更流程,并按《设计更改管理办法》GL(QY)W46执行;

d) 数据的质量要求:设计工程师必须按照《CATIA V5R16 三维零部件设计应用规范》Q/JLY J811039-2008、《CATIA V5R16 工程制图应用规范》Q/JLY J811002-2009、《CATIA数模、产品图样的检查规范》Q/JLY J811001-2009进行数据设计,数据信息部将对数据进行规范检查。

5.3.3 G-PLM系统中工艺文件、设计文件的管理

工艺文件、设计文件的形成、签审、整理、保管/防护、利用、处置等按《技术文件管理办法》GL(QY)W54及《档案管理规定》GL(QY)W18执行。

5.3.4 G-PLM系统文件存储路径:见附件

6. G-PLM产品库。

5.4 数据权限

数据管理工程师根据“数据查看及目录新建申请流程”设置权限后,相应人员可获得相应权限(例如:项目联络员可获得所负责系统的读取、下载、删除权限,同时对其他系统数据可读取权限,若联络员变更则提交【数据查看及目录新建申请流程】申请替换原联络员),权限到期后由数据工程师将其关闭。

有相应权限的人员自行建立所负责目录中的子文件夹,所有目录结构需符合本办法中的规定或者已通过“数据查看及目录新建申请流程”审批。

5.5 数据完整性

根据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开发流程,相应部门按照项目进度要求在每个阶段将依据BOM 结构和部件属性产生相应的2D/3D数据,要求工程验证阶段所产生的2D图纸和3D数模均与BOM结构保持一致。

5.6 数据完整性的统计

5.6.1 由数据管理工程师根据项目阶段和数据完整性的要求,进行统计和数据汇总。

5.6.2 由数据管理工程师将最终结果汇总后反馈给项目经理进行统计。

5.7 数据发放

5.7.1 数据发放

数据信息部负责数据发放工作,相关规定参照《技术文件发放管理规定》Q/JLY J811015-2009。

5.7.2 IT设备出门的数据安全管控

凡是进入研究院的IT设备,在出院门的,由各申请人填写【研究院IT设备放行单】GL(QY)W0501,数据管理工程师将对IT设备进行数据检查,放行单签署完成后方可出门。

5.8 数据备份

数据信息部按《档案管理规定》对电子数据进行备份。

5.9 保密措施

所有产品设计的数据必须在内网服务器管理;离线备份的数据都将存放在防磁柜中,一人保管密码,一人保管钥匙。

5.10 处罚措施

若发生数据泄密现象,根据泄密内容及实际情况,按相关制度处罚,重则追究其刑事责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