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数据库原理期末总结word版本

最新数据库原理期末总结word版本

最新数据库原理期末总结word版本
最新数据库原理期末总结word版本

第一章绪论:

1.信息:信息是关于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的综合,是一种被加工为

特定形式的数据,有意义和价值。

2.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3.数据库: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的数据集合。

4.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较小的冗余度、较高的数

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可共享。

5.数据库管理系统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数据定义、组织、存储、操纵,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建立和维护。

6.数据库系统是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的系统。

包括: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用户。

7.数据处理:对各种数据进行收集、储存、加工和传播等。

8.数据管理: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对数据进行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

9.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阶段。

10.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根本区别:数据结构化。

11.在数据库中,不仅文件内部数据彼此相关,而且文件之间在结构上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12.数据的独立性包括:a.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

是相互独立的。b.逻辑独立性: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13.数据的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象功能来保证的。

14.DBMS必须提供的控制功能:安全性保护、完整性检查、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15.模型现实世界特征的模拟和抽象;数据模型是现实世界数据特征的抽象。

16.两个不同层次的模型:a.概念模型(数据库设计)b.逻辑模型(DBMS的实现)和物理

模型(系统内部的表示和存取方法)

17.抽象过程: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8.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

19.数据结构: 组成数据库的对象类型的集合、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

20.数据操作:检索(查询)和更新(包括插入、删除、修改)两大类操作。

21.完整性约束:数据及其联系所满足的制约和依存规则,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22.码(Key):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

23.E-R图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实体型——矩形;联系——菱形;属性——椭

圆。

24.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概念之上的,它的数据结构是一张二维表。

25.关系:一个关系对应一张二维表。元组:一行。属性:一列。

主码:可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组,也称为关系的键。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一般表示为:关系名(属性1,属性2,…,属性n),如:学生(学号,姓名,年龄,性别,专业,年级)。

26.数据操纵主要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数据。

27.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28.两层映象: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

29.外模式/模式映像:当模式改变时,外模式/模式的映像要作相应的改变,以保证外模式

保持不变。保证了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30.模式/内模式映像:定义数据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当数据库的存储结

构改变时,模式/内模式的映像也必须作相应的修改,使得模式保持不变。保证了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31.模式: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性的描述。只是对记录型的描述,而与具体的

值无关;不仅要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还要定义数据间的联系,安全性、完整性要求。

32.外模式: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注:一个应用程序只能使用一个外模式。

33.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

示方式。

注:一个数据库只能有一个内模式。

第二章关系数据库:

1.关系的三种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2.域: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域中值的个数成为基数。

3.域表示属性的取值范围。

4.笛卡尔积:给定一组域D1,D2,…,D n,这些域中可以有相同的。D1,D2,…,D n的笛

卡尔积为:D1×D2×…×D n={(d1,d2,…,d n)| d i∈D i ,i=1,2,…,n},其中每一个元素(d1,d2,…,d n)叫做一个n元组(n-tuple)或简称元组(Tuple)。元素中的每一个值d i叫做一个分量(Component)。

例如:给出三个域:

i.D1=导师集合SUPERVISOR={张,刘易}

ii.D2=专业集合SPECIALITY={计算机,信息}

iii.D3=研究生集合POSTGRADUATE={李勇,刘晨,王敏}

则D1×D2×D3= {

(张,计算机,李勇),(张,计算机,刘晨),

(张,计算机,王敏),(张,信息,李勇),

(张,信息,刘晨),(张,信息,王敏),

(刘易,计算机,李勇),(刘易,计算机,刘晨),

(刘易,计算机,王敏),(刘易,信息,李勇),

(刘易,信息,刘晨),(刘易,信息,王敏)}

5.关系:D1×D2×…×D n的子集叫做在域D1,D2,…,D n上的关系。n是关系的目或度。

6.由于域可以相同,为了加以区分,必须对每列起一个名字,称为属性(Attribute)。

7.候选码: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该属性组就是候选码。

8.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主码的属性称为主属性

9.关系的三种类型:基本关系、查询表、视图。

注:基本表是实际存在的表;查询表式查询结果对应的表;视图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

10.实体完整性规则:若属性A是基本关系R的主属性,则属性A不能取空值。

用户定义的完整性:针对某一具体关系数据库的约束条件。

11.并:R∪S={t|t∈R∨t∈S} 差:R-S={t|t∈R∧t S} 交:R∩S={t|t∈R∧t∈S}

广义笛卡尔积:R×S={t r⌒t s|t r∈R∧t s∈S}

例如:给定两个关系R和S

则有:

12.选择:在关系R中选择满足给定条件的诸元组。σF(R)={t|t∈R∧F(t)=‘真’}

例:查询信息系(IS)全体学生:σSdept=‘IS’(Student)

查询年龄小于20岁的学生:σSage<20(Student)

13.投影:关系R上的投影,是从R中选择出若干属性列构成新的关系。

πA(R)={t[A]|t∈R}

例:查询学生的姓名和所在的系:πSname,Sdept(Student)

查询学生关系中有哪些系:πSdept(Student)

14.连接:从两个关系的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

R?S={t r⌒t s|t r∈R∧t s∈S∧t r[A]θt s[B]}

AθB

15.等值连接:θ为“=”的连接为等值连接

16.自然连接: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去掉结果中重复的属

性列。

例5 对于下面的两个关系R和S,考虑三个连接

17.除运算:给定关系R(X,Y)和S(Y,Z),其中X,Y,Z为属性组。R中的Y与S中

的Y可以有不同的属性名,但必须出自相同的域集。R与S的除运算得到一个新的关系P(X),P是R中满足下列条件的元组在X属性列上的投影的集合。

R÷S={t r[X]| t r∈R∧πY(S)?Y x}

例6 对于下面的关系R和S,计算R÷S。

对于关系R,A可以取四个值:{a1,a2,a3,a4},其中:

a1的象集(B,C)a1 ={(b1,c2),(b2,c3),(b2,c1)}

a2的象集(B,C)a2 ={(b3,c7),(b2,c3)}

a3的象集(B,C)a3 ={(b4,c6)}

a4的象集(B,C)a4 ={(b6,c6 )}

S在(B,C)上的投影为:{(b1,c2),(b2,c1),(b2,c3)}

R÷S的结果为:

?几个例子关系:

例7查询选修2号课程的学生的学号

πSno(σCno=‘2’(SC))

例9 查询至少选修了一门其直接先行课为5号课程的学生姓名。

πSname(σCpno=‘5’(Course)?SC?πSno,Sname(Student))

例10 查询选修了全部课程的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πSno,Cno(SC)÷πCno(Course)?πSno,Sname(Student)

18.元组关系演算以元组变量作为为此变元的基本对象。典型的关系演算语言:ALPHA。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

1.

2.SQL的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视图和部分基本表、模式——基本表、内模式——存

储文件。

3.定义模式:CREATE SCHEMA <模式名> AUTHORIZATION <用户名>

CREATE SCHEMA “S-T” AUTHORIZATION WANG;为用户wang定义了一个模式S-T。

4.删除模式:DROP SCHEMA <模式名>

注:CASCADE和RESTRICT两者必选其一。

CASCADE—级联删除:把该模式中所有的数据库对象全部一起删除。

RESTRICT—限制删除:如果该模式中已经定义了下属的数据库对象,则拒绝该删除语句的执行。没有下属对象时才能执行。

例:DROP SCHEMA ZHANG CASCADE;删除模式zhang,同时已经定义的表也被删除。

5.模式实际上定义了一个命名空间,在这个空间可以进一步定义该模式包含的数据库对象:

基本表、视图、索引等。

6.创建了一个模式,就建立了一个数据库的命名空间,一个框架,这个空间中首先应定义

的是该模式包含的基本表。

7.非空值约束:不知道、不确定或无法填入的值。

唯一性约束:指明基本表上的某个列或某些列的组合在不同的元组中的取值不能相同。

主键约束:用于定义基本表的主键。

外键约束:是指一个表(称从表)的一个列或列组合,它的值需要引用另一个表(称引用表)的主键或唯一性键的值。

8.ON DELETE选项是设置当引用表中具有外键约束的行被删除时,系统所做的处理。有三

种可能的处理办法:

RESTRICT:缺省选项,引用表中凡是被从表所引用的行都不准删除;

CASCADE:从表中所有引用了引用表中被删除行的行也随之被删除;

SET NULL:外键的值被设置为NULL。

9.定义基本表:CREATE TABLE <表名>;

注:“< >”中的内容是必选项“[ ]”中的内容是可选项;DEFAULT选项是列指定缺省值。

例1建立一个学生表Student,课程表course,选课表sc。

CREATE TABLE Student (

Sno CHAR(5)PRIMARY KEY,

Sname CHAR(20)UNIQUE,

Ssex CHAR(1),

Sage INT DEFAULT 18,

Sdept CHAR(15));

CREATE TABLE Course (

Cno CHAR(2)PRIMARY KEY,

Cname CHAR(30)NOT NULL,

Cpno CHAR(2),

Ccredit SMALLINT));

CREATE TABLE SC (

Sno CHAR(5),

Cno CHAR(2),

Grade SMALLINT,

PRIMARY KEY(Sno,Cno),

FOREIGN KEY(Sno)REFERENCES Student(Sno),

FOREIGN KEY(Cno)REFERENCES Course(Cno)ON DELETE CASCADE));

10.修改基本表:ALTER TABLE <表名>+[ADD [<新列名> <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

[DROP<完整性约束名>]

[MODIFY <列名> <数据类型>];

例2向Student表增加“入学时间(Scome)”列。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Scome DATE;

例3将Student表Sage的数据类型改为INT

ALTER TABLE Student MODIFY Sage INT;

例4 删除Student表学生姓名(Sname)的唯一性约束。

ALTER TABLE Student DROP UNIQUE(Sname);

11.删除基本表:DROP TABLE <表名>;连同数据及视图一同被删除。

例5 删除Student表。DROP TABLE Student;

12.建立索引: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列名> [<次序>] [,

<列名>[<次序>]]…);

索引提供多种存取路径,加快查询速度。建在表的一列或多列上,各列名之间用逗号分隔。列名后面还可以用次序选项指定索引值的排列次序,可选ASC(升序)或DESC(降序),缺省值为ASC;UNIQUE表明要建立唯一索引;CLUSTER表示要建立聚簇索引。13.聚簇索引是指索引项的顺序与表中记录的物理顺序一致的索引组织,并且表中的数据与

索引一同存储。可以在最常查询的列上建立簇聚索引以提高查询效率。

14.唯一索引是指每一个索引值只对应唯一的数据记录。

CREATE CLUSTER INDEX Stusname ON Student(Sname);

例为学生-课程数据库中的Student,Course,SC三个表建立索引。其中Student表按学号升序建唯一索引,Course表按课程号升序建唯一索引,SC表按学号升序和课程号降序建唯一索引。

CREATE UNIQUE INDEX Stusno ON Student(Sno);

CREATE UNIQUE INDEX Coucno ON Course(Cno);

CREATE UNIQUE INDEX SCno ON SC(Sno ASC,Cno DESC);

15.删除索引:DROP INDEX <索引名>;

例7 删除Student表的Stusname索引。

DROP INDEX Stusname;

16.查询:SELECT[ALL|DISTINCT] <列名或表达式> [别名1][,<列名或表达式> [别名2]]…

FROM <表名或视图名> [表别名][,<表名或视图名> [表别名]]…

[WHERE <条件表达式>]

[GROUP BY <列名1>] [HAVING <条件表达式>]

[ORDER BY <列名2>] [ASC|DESC];

17.单表查询:

例1 查询全体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

例2 查询全体学生的详细记录。

SELECT * FROM Student;

例3查询全体学生的姓名、出生年份和所在系,要求用小写字母表示所有系名。

SELECT Sname,‘Year of Birth:’,1996-Sage,ISLOWER(Sdept)

FROM Student;

SLEECT Sname Name,‘Year of Birth:’BIRTH,1996-Sage BIRTHDAY,ISLOWER(Sdept) DEPARTMENT(查询并将列重命名)

FROM Student;

18.消除取值重复行:SLEECT DISTINCT Sno FROM SC;

19.查询满足条件的元组:=,>,<,>=,<=,!=,<>,!>,!<;NOT+上述比较符

BETWEEN AND,NOT BETWEEN AND确定范围

IN,NOT IN确定集合(查找属性值属于指定集合的元组)

LIKE,NOT LIKE进行字符串的匹配

IS NULL,IS NOT NULL空值

AND,OR多重条件

注:当LIKE后面的匹配串中不含通配符时,可以用=取代LIKE谓词。

数据库原理简答题总结

数据库原理简答题总结第一章数据库概论 1.人工管理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不保存在机器中 (2)无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3)只有程序的概念,没有文件的概念 (4)数据面向程序 2.文件系统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数据可长期保存在外存的磁盘上 (2)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有了区别 (3)文件组织已呈多样化。有索引、链接和散列文件 (4)数据不再属于某个特定的程序,可重复使用。 3.文件系统显露出三个缺陷: (1)数据冗余性 (2)数据不一致性 (3)数据联系弱 4.数据库阶段的管理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1)采用复杂的数据模型表示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用户接口 (4)系统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 (5)对数据的操作既可以以记录为单位,又可以以数据项为单位 5.数据描述三个领域之间的关系: 从事物的特性到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经历了三个领域:现实世界、信息世界、机器世界。 (1)现实世界:存在于人们头脑之外的客观世界,称为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 (3)机器世界:信息世界的信息在机器世界中以数据形式存储。 信息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 机器世界中数据描述的术语有: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它们的对应关系是: 在数据库中每个概念都有类型和值之区分,类型是概念的内涵,值是概念的外延 6.数据描述的两种形式: 数据描述有物理描述和逻辑描述两种形式。 物理数据描述指数据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方式,物理数据是实际存放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 逻辑数据描述指程序员或用户用以操作的数据形式,是抽象的概念化数据。 数据管理软件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逻辑数据转换成物理数据,以及把物理数据转换成逻辑数据。 7.物理存储介质层次: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标准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代码:PE123037 参考学分:3 参考学时:48 课程管理系部:计算机系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开发人员: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系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团队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1.课程性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数据库管理及开发人员的基础支撑课程。 2.课程定位 根据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培养学生基于当今主流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开发能力,确立了本课程作为开发后台数据库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如今各类信息系统、动态网站、移动应用的开发都需要使用后台数据库,数据库已成为当今计算机时代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关系型数据库的开发过程,为软件开发、动态网站的创建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前导课程:程序设计基础 后续课程:网页设计、JSP动态网页开发、.NET编程技术、高级编程技术 (二)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采用“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一体化课堂”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整个课程通过一个实际数据库应用开发项目驱动,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讲练结合教学过程。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数据库的应用技术、原理和工具的使用。 本课程的理论安排在多媒体教室,实践环节安排在设施先进的多媒体机房进行,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负责讲授知识,指导项目设计,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以达到教学目标。 (1)项目贯穿教学

以学生管理系统等数据库为载体开展教学,贯穿数据库的整个开发过程,包括:概念模型设计、关系模型设计、创建与维护数据库、创建与维护表、对表的查询、建立存储过程、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数据库安全等。 (2)任务分解知识点 明确每堂课的任务、子任务,教学就是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融入相关知识,以达到“任务完成,知识掌握,本领学会”的教学目的。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在一体化教室完成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讲练结合的教学过程。教师讲解项目、分解任务、传授知识、演示示范;学生重复操作过程,学习知识技能;做拓展项目,如“选课管理”数据库、“图书管理”数据库、“活期存单”数据库等可供学生选做。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表1 四、课程内容与要求 选取难易度适中的案例、项目,加以分解、序化,兼顾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载体,以项目为导向,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按照工作流程,合作完成一个小型项目的后台数据库的设计工作。

(完整版)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试题 1. 组织层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 ]。 A.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 B.关系模型,网络模型,层次模型 C.1:1的联系,1:n的联系,n:m的联系 D.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2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必须满足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 ]和用户自定义完整性。 A.动态完整性 B.数据完整性 C.参照完整性 D.结构完整性 3 SQL Server 中的角色是[ ]。 A. 一个服务器登录 B. 一个数据库用户 C. 一组权限的集合 D. 一个服务器用户 4.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应用程序无需改变,这样的特性称为数据的[ ]。 A.逻辑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程序无关性 D.物理无关性 5.下列哪个不是以处理大量数据为中心的应用程序的特点[ ]。 A.涉及的数据量大 B.数据需长期联机保存 C.数据的计算复杂 D.数据可被多个应用所共享 6.E-R图适用于建立数据库的[ ]。 A.概念模型 B.结构模型 C.逻辑模型 D.物理模型 7.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关系模型属于[ ]。 A.需求分析 B.物理结构设计 C.逻辑结构设计 D.概念结构设计 8.[ ]记录了对数据库中数据进行的每一次更新操作。 A.后援副本 B.日志文件 C.数据库 D.缓冲区 9. [ ]是用户定义的一组数据库操作序列,是一个基本的不可分割的工作单元。 A.程序 B.进程 C.事务 D.文件 10.信息世界中,实体是指[ ]。 A.客观存在的事物 B. 客观存在的属性 C. 客观存在的特性 D. 某一具体事件 11. 数据库系统中, DBA表示[ ] 。 A.应用程序设计者 B. 数据库使用者

数据库原理知识总结和期末试卷

数据库知识要点归纳 第1章数据库基础知识 1.数据库(DB)是一个按数据结构来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计算机软件系统。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管理数据两个特征:1.数据整体性 2.数据库中的数据具有数据共享性 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专门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计算机系统软件 3.数据库应用系统是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支持下建立的计算机应用系统,简写为DBAS。数据库应用系统是由数据库系统、应用程序系统、用户组成的。 例如,以数据库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成绩查询系统等等。 4.数据库系统DBS是一个实际可运行的存储、维护和应用系统提供数据的软件系统,是存储介质、处理对象和管理系统的集合体。它通常由软件、数据库和数据管理员组成。 5.数据库中数据独立性数据和程序之间的依赖程度低,独立程度大的特性称为数据独立性高。1、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存储结构的依赖程度。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对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依赖程度。 6.数据库的三级模式是模式、外模式、内模式。1.模式(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2.外模式(External Schema)一个数据库有多个外模式。3.内模式(Internal Schema)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7.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象技术 第2章数据模型与概念模型 1.实体联系的类型:一对一联系(1:1)一对多联系(1:n)多对多联系(m:n) 2.E-R图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提供了表示实体集、属性和联系的方法。 长方形表示实体集椭圆形表示实体集的属性菱形表示实体集间的联系 3.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约束条件 数据结构分为:层状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 常见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后答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后答案 第一章 选择题 1、A。 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通常分为三级模式的总体结构,在这种模式下,形成了二级映像,实现了数据的独立性。其中三级模式结构指的是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二级映像指的是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对于外模式/模式映像,当模式改变时,相应的外模式/模式映像作相应的改变,以使外模式保持不变,而应用程序是依据数据的外模式来编写的,外模式不变,应用程序就没必要修改,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逻辑独立性。对于模式/内模式映像,当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变了,模式/内模式映像会作相应的改变,以使模式保持不变,而模式不变,与模式没有直接联系的应用程序也不会改变,这保证了数据与程序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逻辑独立性指的就是当模式改变时,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需要改变,所以选项A正确。C选项的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指的是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所以C选项不正确,B选项中前后两句与C选项相比顺序不符,所以B选项不正确。D选项中,应为“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不应为“外模式”,所以D选项不正确。 2、B。 DB指的是数据库(DataBase),DBMS指的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S指的是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A指的是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ata指的是数据。

由书中概念易得DBS(数据库系统)包括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和控制DB(数据库),而DB载入、存储、重组与恢复Data(数据)。所以B选项正确。 3、C。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有:⑴、实现数据共享;⑵、减少数据冗余度;⑶、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⑷、数据的独立性;⑸、安全保密性;⑹、并发控制;⑺、故障恢复 由以上可得C选项错误,应改为数据冗余度“低”。 4、C。 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DBMS 是把用户对数据的操作转化为对系统存储文件的操作,有效地实现数据库三级(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转化;MIS指的是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由以上概念可知,位于用户和数据库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DBMS。所以C选项正确。 5、C。 书中图1.6明确指出模式/内模式映像把概念数据库与物理数据库联系起来,所以C选项正确。 6、C。 数据库有这样三层关系,第一层和第三层不能直接发生关系,所以D选项不正确,内模式与外模式没有直接关系,应改为“模式与应用程序不变”。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期末测试题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 期末测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___数据库管理系统__。 2.在关系模型中,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__关系(二维表)____来表示的。3.设关系模型R(A,B,C),F是R上的函数依赖集,F={A→B,C→B},则R的候选码为__(A,C)_______。 4.层次模型用“树结构”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网状模型用“___图状结构______” 来表示数据之间的联系。 5.SQL Server2005中,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可以只有一个___数据______文件和一个日志文件。6.聚集索引和非聚集索引的存储结构都采用___B树____索引结构。 7.一个事务必须具有的四个属性是原子性、一致性、__隔离性__和持久性。 1、8.在T-SQL中,查询表中数据时,可用_____DISTINCT______关键字滤掉重复行。9.调用标量函数时必须提供至少由两部分组成的名称,即___拥有者_____. 函数名。10.DML 触发器是当数据库服务器中发生数据操作语言事件时会自动执行的存储过程。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数据管理的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阶段() (A)文件系统(B)数据库系统 (C)人工管理(D)统一管理 2、一个学生可以同时借阅多本书,一本书只能由一个学生借阅,学生和图书之间是什 么样的联系() (A)一对一(B)一对多 (C)多对多(D)以上全不是 3、如果事务1将数据库中的A值从200改为300,事务2读A值为300,事务1又将 刚才的操作撤销,A值恢复为200,那么事务2读取了“脏”数据。这种情况 是由于数据库保护中的那方面不当而引起的() (A)并发控制 (B)完整性约束 (C)安全性控制(D)数据库的恢复 4、在关系模型中,“元组”是指( B ) (A)表中的一行(B)表中的一列 (C)表中的一个数据(D)表中的一个成分 5、有学生、选修和课程三个关系,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课程C(课程号,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2版)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数据概述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数据库管理系统与操作系统有关,操作系统的类型决定了能够运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类型 B.数据库管理系统对数据库文件的访问必须经过操作系统实现才能实现 C.数据库应用程序可以不经过数据库管理系统而直接读取数据库文件 D.数据库管理系统对用户隐藏了数据库文件的存放位置和文件名 2.下列关于用文件管理数据的说法,错误的是D A.用文件管理数据,难以提供应用程序对数据的独立性 B.当存储数据的文件名发生变化时,必须修改访问数据文件的应用程序 C.用文件存储数据的方式难以实现数据访问的安全控制 D.将相关的数据存储在一个文件中,有利于用户对数据进行分类,因此也可以加快用户操作数据的效率 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数据库管理系统特征的是C A.提供了应用程序和数据的独立性 B.所有的数据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因此是相互关联的数据的集合 C.用户访问数据时,需要知道存储数据的文件的物理信息 D.能够保证数据库数据的可靠性,即使在存储数据的硬盘出现故障时,也能防止数据丢失 5.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之间的关系是D A.相互调用 B.数据库管理系统调用操作系统 C.操作系统调用数据库管理系统 D.并发运行 6.数据库系统的物理独立性是指D A.不会因为数据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B.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C.不会因为数据存储策略的变化而影响数据的存储结构 D.不会因为数据逻辑结构的变化而影响应用程序 7.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它负责有效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它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属于A A.系统软件B.工具软件 C.应用软件D.数据软件 8.数据库系统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下列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组成部分的是B A.数据库B.操作系统 C.应用程序D.数据库管理系统 9.下列关于客户/服务器结构和文件服务器结构的描述,错误的是D A.客户/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库存储在服务器端,文件服务器结构将数据存储在客户端 B.客户/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处理后的结果数据,文件服务器结构返回给客户端的是包含客户所需数据的文件 C.客户/服务器结构比文件服务器结构的网络开销小 D.客户/服务器结构可以提供数据共享功能,而用文件服务器结构存储的数据不能共享

数据库原理总结

第一章数据库概论 1.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高级数据库阶段(对象数据库技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开放数据库互连技术,xml数据库技术,现代信息集成技术) 2.数据描述:概念设计中:实体,实体集,属性,实体标识符; 逻辑设计中:字段,记录,文件,关键码; 物理设计中:位,字节,字,块,桶,卷; 3.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层次,网状,关系,对象),外部模型,内部模型; 4.三层模式(外模式,逻辑模式,内模式),两级映像(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 5.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硬件,软件,数据库管理员 第二章关系模型和关系运算理论 1.超键:能唯一标识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 候选键:不含有多余属性的超键 主键:用户选作元祖标识的候选键。 外键:是其他模式的主键。 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 关系模式的三层体系结构:关系模式,子模式,存储模式 2.关系代数的5个基本操作:并,差,笛卡尔积,投影,选择; 关系代数的4个组合操作:交,连接,自然连接,除法。 关系代数的7个扩充操作:改名,广义投影,赋值,外连接,外部并,半连接,聚集操作3.关系代数表达式的启发式优化算法: 尽可能早的执行选择操作; 尽可能早的执行投影操作; 避免直接做笛卡尔积 第三章关系数据库语言SQL 1.SQL的组成: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嵌入式,数据控制语言 2.数据定义:数据类型ok,数据库,数据表,索引的创建等ok。 3.数据查询,数据更新ok。 4,视图,嵌入式,动态SQL语句,存储过程。 第四章关系数据库的规范化设计 1.定义1:函数依赖:设有关系模式R(U),U为属性集,x、y为U的子集,函数依赖(FD)是形为X→Y的一个命题,只要r是R的当前关系,对r中任意两个元组t和s,都有t[X]=s[X]蕴涵t[Y]=s[Y],那么称FDX→Y在关系模式R(U)中成立。 定义2:如果X→Y和Y→X同时成立,则可记为X←→Y。 定义3:设F是在关系模式R上成立的函数依赖的集合,X→Y 是一个函数依赖。如果对于R 的每个满足F的关系r也满足X→Y ,那么称F逻辑蕴涵X→Y,记为F ? X→Y。 定义4:设F是函数依赖集,被F逻辑蕴涵的函数依赖全体构成的集合,称为函数依赖集F 的闭包(closure),记为F+。即F+ ={X→Y | 记为F ? X→Y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程第版习题参考答案

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C 2. B 3. D 4. C 5. D 6. B 7. A 8. B 9. D 10. B 11. C 12. D 13. D 14. D 15. B 16. C 17. D 18. A 19. D 20. A 21. D 22. D 23. C 24. A 25. C 二、填空题 1. 数据库系统阶段 2. 关系 3. 物理独立性 4. 操作系统 5.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6. 一对多 7. 独立性 8. 完整性控制 9. 逻辑独立性 10. 关系模型 11. 概念结构(逻辑) 12. 树有向图二维表嵌套和递归 13. 宿主语言(或主语言) 14. 数据字典 15. 单用户结构主从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16. 现实世界信息世界计算机世界 三、简答题 1、简述数据库管理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答:数据库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 (1)、人工管理数据的特点: A、数据不保存。 B、系统没有专用的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 C、数据不共享。 D、数据不具有独立性。(2)、文件系统阶段的特点: A、数据以文件的形式长期保存。 B、由文件系统管理数据。 C、程序与数据之间有一定的独立性。 D、文件的形式已经多样化 E、数据具有一定的共享性 (3)、数据库系统管理阶段特点: A、数据结构化。 B、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底。 C、数据独立性高。 D、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2、从程序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答:数据管理的规模日趋增大,数据量急剧增加,文件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要求,数据库管理技术为用户提供了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和更高的数据独立性,进一步减少了数据的余度,并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华南师范大学《数据库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 1 ( )将访问许可权分配给一定的角色,用户通过饰演不同的角色获得角色所拥有的访问许可权. A、强制存取控制 B、自主存取控制 C、视图机制 D、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答案:D 2 SQL的默认策略是任何与( )约束相违背的更新均为系统拒绝. A、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B、实体完整性 C、参照完整性 D、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 答案:C 3 用户标识与系统鉴别属于( )技术. A、访问控制 B、接入控制 C、完整性约束 D、恢复 答案:A 4 ( )是相互矛盾的,数据库物理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它们进行折中权衡. A、时间效率,维护代价 B、时间效率,空间效率 C、时间效率,空间效率,维护代价 D、空间效率,维护代价 答案:C 5 在关系演算中,元组变量的变化围是( ). A、某一命名的关系 B、数据库中的所有关系 C、某一个域 D、数据库中的所有域 答案:C 6 下列聚合函数中不忽略空值(null) 的是() A、SUM (列名) B、MAX (列名) C、COUNT ( * ) D、AVG (列名) 答案:C 7 SQL中,下列涉及空值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B、AGE IS NOT NULL C、AGE = NULL D、NOT (AGE IS NULL) 答案:C 8 SQL的全局约束是指基于元组的检查子句和() A、非空值约束 B、域约束子句 C、断言 D、外键子句 答案:C 9要保证数据库逻辑数据独立性,需要修改的是( ) A、模式 B、模式与模式的映射 C、模式与外模式的映射 D、模式 答案:C 10 ( )是关系代数的基本运算之一. A、交 B、除 C、关系模型 D、广义笛卡儿积 答案:D 11 设关系R有M个元组,关系S有N个元组,则关系R和S的笛卡尔积有( )个元组. A、M B、N C、M*N D、M+N 答案:C 12 单个用户使用的数据视图的描述称为() A、外模式 B、概念模式 C、模式 D、存储模式 答案:A 13 判断对并发事务正确的调度是( ). A、并发事务的执行结果与并行化执行结果事务是否一致 B、事务间无冲突 C、并发事务的执行结果与串行化执行结果事务是否一致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期末复习总结含试题及其答案

数据库原理综合习题答案 1.1名词解释 (1) DB:即数据库(Database),是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2) DBMS:即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面向对象型DBMS。 (3) DBS:即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采用了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4) 1:1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的每个实体最多只能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对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5) 1: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6) M:N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E1对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7) 数据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它可分为两种类型:概念数据模型和结构数据模型。 (6) 概念数据模型:是独门于计算机系统的模型,完全不涉及信息在系统中的表示,只是用来描述某个特定组织所关心的信息结构。 (9) 结构数据模型:是直接面向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现实世界的第二层抽象。这类模型涉及到计算机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所以称为“结构数据模型”。结构数据模型应包含: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完整性约束三部分。它主要有:层次、网状、关系三种模型。 (10) 层次模型:用树型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1)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2) 关系模型:是目前最流行的数据库模型。其主要特征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达实体集,用外鍵表示实体间联系。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13) 概念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它由若干个概念记录类型组成。概念模式不仅要描述概念记录类型,还要描述记录间的联系、操作、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等要求。 (14) 外模式:是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15) 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定义所有的内部记录类型、索引和文件的组成方式,以及数据控制方面的细节。 (16) 模式/内模式映象:这个映象存在于概念级和内部级之间,用于定义概念模式和内模式间的对应性,即概念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一般在内模式中描述。 (17) 外模式/模式映象:这人映象存在于外部级和概念级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概念模式间的对应性,即外部记录和内部记录间的对应性。此映象都是在外模式中描述。 (18) 数据独立性:在数据库技术中,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和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不受影响。数据独立性分成物理数据独立性和逻辑数据独立性两级。 (19)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进行修改,即数据库的存储设备和存储方法有所变化,那么模式/内模式映象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使概念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也就是对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概念模式。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考试..

综合题 一、 1.使用Transact—SQL语言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创建两个表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性别,籍贯,班级编号)和成绩表(学号,课程编号,成绩,是否重修)。其中,学生信息表中学号为主键,其他信息都不允许为空。通过学号与成绩表形成一个一对多的关系,成绩表中的成绩的默认值为0,但必须在0~100之间。注:将学号设置为主键,主键名为pk_xh; 为成绩添加默认值约束,约束名为df_xb,其值为“0”; 为成绩添加check约束,约束名为诚恳ck_xb, 在0~100之间。 CREATE DATABASE 教学管理 use 教学管理 go create table 学生信息( 学号 varchar(20) NOT NULL PRIMARY KEY, 姓名 varchar(20) NOT NULL , 性别 varchar(10) NOT NULL, 籍贯 varchar(20) NOT NULL, 班级编号 varchar(20) NOT NULL ) go create table 成绩表 ( 学号 varchar(20) NOT NULL FOREIGN KEY REFERENCES 学生信息(学号), 课程编号 varchar(20) NOT NULL, 成绩 numeric(5,2) DEFAULT (0) CHECK(成绩)=0 and 成绩<=100) , 是否重修 varchar(8) NOT NULL ) go 2.写出实现各查询功能的SELECT语句。 (1)统计班级编号为1002的学生人数。 (2)查询课程编号为“003”的课程成绩高于该门课程平均分的学生信息。(3)在“学生信息”表中找出姓“王”的学生信息。 (4)将“成绩”表中的课程编号为“001”的成绩增加10分。 (5)列出每个同学的学号、姓名及选修课程的平均成绩情况,没有选修的同学也列出。 3.创建一个名为stud_view2的视图,该视图可以用来查看每个学生的选修课程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技术简介 数据库技术产生于六十年代末,是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它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向各行各业的渗透。 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一章绪论 1.1 数据库系统概述 1.1.1 四个基本概念 数据(Data)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系统(DBS) 一、数据 数据(Data)的定义 数据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表现形式——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 各类数据必须数字化后才能加工处理。 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例如:93是一个数据 语义1:学生某门课的成绩 语义2:某人的体重 语义3:计算机系2007级学生人数 例如:学生档案中的一条记录:(李明男1982 江苏计算机系2000) 二、数据库(续) 数据库的定义 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什么是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DBMS的用途 组织和存储好大量的数据,并提供方便、高效地检索数据和维护数据的手段。 DBMS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数据组织 存储和管理 数据操纵功能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其它功能 四、数据库系统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数据库管理员(DBA) 1.1.2 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数据管理:是指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查询和维护等活动,是数据处理的中心环节。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收集、组织、存储、加工、抽取和传播等一系列活动的总和。其目的是从大量的、原始数据中抽取、推导出对人们有价值的信息。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动力:应用需求的推动、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 人工管理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 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 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现在) 一、人工管理 时期 40年代中--50年代中 产生的背景 应用需求科学计算 硬件水平纸带、卡片、磁带 软件水平没有操作系统 处理方式批处理 特点:数据不保存、数据由程序各自管理(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法、输入方式等) 数据不共享: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 数据不具独立性:数据的结构发生变化后(物理或逻辑上),应用程序必须做相应的修改。 应用程序与数据的对应关系(人工管理阶段) .. 二、文件系统 时期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目录未找到目录项。 一数据库基础知识(第1、2章)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Access 桌面DBMS VFP SQL Server Oracle 客户机/服务器型DBMS MySQL DB2 4.数据库系统(DBS) 数据库(D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开发工具 应用系统 二、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数据管理的三个阶段 概念模型 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图),E-R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 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 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2.同一实体集内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m:n联系 四、概念模型(常用E-R图表示) 属性: 联系: 说明:① E-R图作为用户与开发人员的中间语言。 ② E-R图可以等价转换为层次、网状、关系模型。 举例: 学校有若干个系,每个系有若干班级和教研室,每个教研室有若干教员,其中有的教授 和副教授每人各带若干研究生。每个班有若干学生,每个学生选修若干课程,每门课程有若干学生选修。用E-R图画出概念模型。

《数据库原理》期末试卷(A)

班 姓 学 考试时 考场(教室 装 线 一、单项选择题:(将每小题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弧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目前市场上常见的DBMS 90%以上都是基于( )数据模型的。 A .层次 B .网状 C .关系 D .面向对象 2. 下列各种模型中不是数据模型的是( )。 A .概念模型 B .层次模型 C .网状模型 D .关系模型 3.E-R 图是在数据库设计中用来表示( )的一种常用方法。 A .概念模型 B .逻辑模型 C .物理模型 D .面向对象模型 4.数据库的三级结构之间存在着两极映象,使得DBS 具有较高的( )。 A. 事务并发性 B. 数据独立性 C. 资源共享性 D. 设备独立性 5. 实体集书店与图书之间具有( )联系。 A . 一对一 B. 一对多 C. 多对多 D. 多对一 6.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 A .数据存储量太大 B .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 .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的控制 D .数据冗余 7.在关系数据库中,实现表与表之间的联系是通过( )。 A.实体完整性规则 B.参照完整性规则 C.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 D.属性的值域 8. 关系表A 的属性个数为5,元组个数为10;关系表B 的属性个数为6,元组 个数为20,.则A 与B 的笛卡尔积A ×B 的属性有多少个,元组个数有多少个? ( ) A .30;200 B .11;30 C .30;30 D .11;200 9. 在SQL 语言中,为关系模式增加一个属性要用什么动词,以及为关系表增加 一行或多行元组要用什么动词?( ) A .insert ,insert B .add ,insert C .insert ,add D .add ,add 10.参照完整性约束和SQL 语言中的( )相对应。 A .primary key B .foreign key C .check D .都不是 11. 现有关系表:医疗(患者编号,医生编号,医生姓名,诊断日期,诊断结果, 恢复情况)的主码是( )。 A .患者编号,医生编号,诊断日期 B. 医生编号 C. 诊断日期 D. 患者编号 12. 假如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来实现应用,在数据库的逻辑设计阶段,需将 ( )转换为关系数据模型。 A .E-R 模型 B. 层次模型 C. 关系模型 D. 网状模型 13. 用于数据库恢复的重要文件是( )。 A. 数据库文件 B. 索引文件 C. 日志文件 D. 备注文件 14. 当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数据库管理系统应保证一个事务的执行结果不受其 他事务的干扰,事务并发执行的结果与这些事务串行执行的结果一样,这一 特性被称为事务的( )。 A . 原子性 B. 一致性 C. 持久性 D. 隔离性 15. 若事务 T 对数据 D 加上 S 锁,则( )。 A.只允许 T 读取和修改D ,其他事务不能对D 进行访问; B.只允许 T 读取和修改D ,其他事务也能对D 进行访问; C.只允许 T 读取D ,不能修改D ,其他事务也只能读取D ,不能修改D ; D.只允许 T 读取D ,不能修改D ,其他事务不能对D 进行访问;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

.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数据(Data): 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种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 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 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基本特征: 1) 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2) 可为各种用户共享、易扩展、冗余度较小; 3) 数据独立性较高。 数据库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 1) 数据定义功能; 2)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3) 数据操纵功能; 4)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5)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 其他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 定义: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系统构成。 5、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 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 数据结构化:不仅数据内部结构化,整体也是结构化的; 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 数据独立性高(物理逻辑性和逻辑独立性); 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精选文档. .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4)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7、数据模型: (1)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2)两类数据模型:

《数据库原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欢迎阅读 数据库系统概述 一、有关概念 1.数据 2.数据库(DB )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 Access 桌面DBMS VFP 4 1一、模型的三个世界 1.现实世界 2.信息世界:即根据需求分析画概念模型(即E-R 图),E-R 图与DBMS 无关。 3.机器世界:将E-R 图转换为某一种数据模型,数据模型与DBMS 相关。 注意:信息世界又称概念模型,机器世界又称数据模型 二、实体及属性 1.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 2.属性: 3.关键词(码、key ):能唯一标识每个实体又不含多余属性的属性组合。

一个表的码可以有多个,但主码只能有一个。 例:借书表(学号,姓名,书号,书名,作者,定价,借期,还期) 规定:学生一次可以借多本书,同一种书只能借一本,但可以多次续借。4.实体型:即二维表的结构 例student(no,name,sex,age,dept) 5.实体集:即整个二维表 三、实体间的联系: 1.两实体集间实体之间的联系 1:1联系 1:n联系 2 ② ① ② ③ ① ②可以处理多对多的实体关系。 ③查找网状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最快。 三、关系模型:用二维表表示实体之间的联系。 1.重要术语: 关系: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 元组:二维表的一行,即实体; 关系模式:在实体型的基础上,注明主码。 关系模型:指一个数据库中全部二维表结构的集合。 2.特点: ①关系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的基础上的;

②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 ③查找关系数据库中的记录,速度最慢。 小结:数据有三种类型,DBMS就有三种类型,DB亦有三种类型。 数据库系统结构 一、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 ①单机结构: DBMS、数据库、开发工具、应用系统安装在一台计算机上。 ②C/S结构:局域网结构 客户机:装开发工具、应用系统 ③ 1 ① ② ③ 2 ① ② 3 ① ② 1. ① ② ③数据控制:包括安全性控制、完整性控制、并发控制、数据库恢复。 2.DBMS的组成: DDL语言 DML语言 DCL语言 实用程序 注意: ①SQL集DDL,DML,DCL功能于一体; ②所有应用程序通过SQL语句才能访问数据库 一、基本概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完整版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 设计 《图书馆管理系统》 数据库设计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班级:09级二班 姓名:谢泽勇、彭广川、彭圆圆、肖玲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已成为全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面对成千上万的图书和众多的借阅者,妥善的管理图书 和借阅者的资料是及其重要的,借助计算机信息系统可大大减 轻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根据《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要求而做。 课程作业要求如下: 1、严格按照数据库设计步骤,完成该系统的需求分析、概念模型设计、逻辑结 构设计; 2、需求分析分需求调查和需求分析两部分。其中需求调查应首先明确调查对象 (即,图书馆)。然后按照课程讲授的需求调查内容、步骤与方法,对图书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通过需求分析得到“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并严格按照数据字典和数据流图的标准格式与图符进行描述。 3、在得到的数据字典和数据流程图基础上,通过概念模型设计方法,得到“图 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E-R图。 4、将“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E-R图转换为SQL Server2000支持的关系模式, 并按标准关系模式格式描述。 5、通过SQL Server2000对数据库物理结构进行设计;组织数据入库,利用SQL 语言进行简单、连接、嵌套、组合、统计等查询操作,将SQL代码及其运行结果保存;利用SQL语言对数据进行更新、删除和修改操作。 一、功能分析 (1) 读者信息的制定、输入、修改、查询,包括种类、性别、借书数量、 借书期限、备注。 (2) 书籍基本信息制定、输入、修改、查询,包括书籍编号、类别、关 键词、备注。 (3) 借书信息制定、输入、修改、查询,包括书籍编号、读者编号、借 书日期、借书期限、备注。 (4) 还书信息制定、输入、修改、查询,包括书籍编号、读者编号、还 书日期、还书期限、备注。 (5) 有条件、多条件查询各种信息.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1:ER图是表示概念模型的有效工具之一,在ER图中的菱形框表示 1.联系 2.实体 3.实体的属性 4.联系的属性 2:()完成对数据库数据的查询与更新 1.DCL 2.DDL 3.DML 4.DQL 3:如果关系模式R中的每一个非主属性既不部分依赖也不传递依赖于键,则称这个关系模式属于 1.第一范式 2.第二范式 3.第三范式 4.BC范式 4:SQL语言中,删除记录的命令是 1.DELETE 2.DROP

4.REMORE 5:数据库三级模式体系结构的划分,有利于保持数据库的 1.结构规范化 2.数据安全性 3.数据独立性 4.操作可行性 6:数据的管理方法主要有 1.文件系统和分布式系统 2.批处理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 3.数据库系统和文件系统 4.数据库系统和实时处理系统 7:下列哪一个不是数据库开发的可选数据库。 1.mysql 2. DB2 3.Oracle 4.Excel 8:绝大多数数据库系统的总体结构,都具有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三级模式结构。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是 1.模式和内模式

3.模式 4.外模式 9:如果在关系的分片过程中使用了选择操作,则不可能是 1.水平分片 2.垂直分片 3.导出分片 4.混合分片 10:以下关于E-R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1. E-R图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的假设上 2. E-R图使用过程和数据的关系清晰,实体间的关系可导出应用过程的表示。 3. E-R图可将现实世界(应用)中的信息抽象地表示为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4. E-R图能表示数据生命周期。 11:SQL语言中,创建一个表的命令是 1.View 2.DROP 3.CLEAR 4.Create 12: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是 1.DB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