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素养概述-精选.pdf

职业素养概述-精选.pdf

职业素养概述-精选.pdf
职业素养概述-精选.pdf

职业素养

编辑锁定

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

中文名

职业素养

外文名

professional quality

类别

职业道德

使用人群

在职人员等

目录

.1包含内容

.2培养方向

.3员工必备

职业素养包含内容

编辑

1、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

(一)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职业素养的核心。那么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涵了那些的职业信念呢?应该包涵了良好的职业道德,正面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意识,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良好的职业信念应该是由爱岗、敬

业、忠诚、奉献、正面、乐观、用心、开放、合作及始终如一等这些关键词组成。

(二)职业知识技能

“职业知识技能”是做好一个职业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没有精湛的职业技能,就无法把一件事情做好,就更不可能成为“状元”了。

所以要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必须坚持不断的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未来的趋势走向;就要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

懂得上传下达,左右协调从而做到事半功倍;就要有高效的执行力,我们研究发现:一个企业的成功30%靠战略,60%靠企业各层的执行力,只有10%的其他因素。中国人在世界上都是出了名的“聪明而有智慧”,中国人不缺少战略家,缺少的是执行者!执行能力也是每个成功职场人必修炼的一种基本职业技能。还有很多需要修炼的基本技能,如:职场礼

仪、时间管理及情绪管控等等,这里就不一一罗列。

各个职业有各职业的知识技能,每个行业还有每个行业知识技能。总之学习提升职业知识技能是为了让我们把事

情做的更好。

(三)职业行为习惯

“职业行为习惯”,职业素养就是在职场上通过长时间地学习-改变-形成而最后变成习惯的一种职场综合素质。

信念可以调整,技能可以提升。要让正确的信念、良好的技能发挥作用就需要不断的练习、练习、再练习,直到

成为习惯。

2、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职业道德

(二)职业思想(意识)

(三)职业行为习惯

(四)职业技能

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在衡量一个人的时候,企业通常将二者的比例以 6.5—3.5进行划分。

前三项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后一项,是通过

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例如,计算机、英语、建筑等属职业技能范畴的技能,可以通过三年左右的时间令我们掌握

入门技术,在实践运用中日渐成熟而成专家。可企业更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一个人基本的职业素养不够,比如说忠诚度

不够,那么技能越高的人,其隐含的危险越大。

那当然做好自己最本质的工作,也就是具备了最好的职业素养。

所以,用大树理论来描述两者的关系比较直接。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

业素养的表象。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职业素养培养方向

编辑

如何培养大学生素养?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比较重要的社会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个难题。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先不说

找到好工作,即便是找到一份工作就已经比较困难了。高校把毕业生的就业率作为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的一大指标:毕业

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同时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及培养计划。而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很多企业又在

叹息“招不到合适的人选”。很多事实表明,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学生的职业素养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有关。“满足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的目的之一。既然社会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的毕业生,那么,高校教育应该把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作

为其重要目标之一。同时,高校也不是关起门来办教育,社会、企业也应该尽力与高校合作,共同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

养。

一、职业素养及其在工作中的地位

中国知网(CNKI)将职业素养定义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

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很多企业界人士认为,职业素养至少包含两个重要

因素: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不管做什么工作一定要做到最好,发

挥出实力,对于一些细小的错误一定要及时地更正,敬业不仅仅是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好公司分配给的每

一份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好的态度比如负责的、积极的,自信的,建设性的,欣赏的,乐于助人等态度是决

定成败的关键因素。敬业精神就是在工作中要将自己作为公司的一部分,

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量化而成“职商。”英文career quotient 简称CQ。也可以说一生成败看职商。

那么,职业素养在工作中的地位如何呢?

《一生成就看职商》的作者吴甘霖回首自己从职场惨败者到走上成功之道的过程,再总结比尔·盖茨、李嘉诚、牛根生等著名人物的成功历史,并进一步分析所看到的众多职场人士的成功与失败,得到了一个宝贵的理念:一个人,能

力和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在职场要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他的能力与专业知识,而在于他所具有的职业素养。

提出,一个人在职场?中能否成功取决于其“职商”,而职商由以下l0大职业素养构成:工作中需要知识,但更需要智慧,

而最终起到关键作用的就是素养。缺少这些关键的素养,一个人将一生庸庸碌碌,与成功无缘。拥有这些素养,会少走

很多弯路,以最快的速度通向成功。

前面已经提到,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毕业生,可见,企业已经把职

业素养作为对人进行评价的重要指标。如成都大翰咨询公司在招聘新人时,要综合考察毕业生的5个方面:专业素质、职业素养、协作能力、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好身体是工作的物质基础;职业素养、协作

能力和心理素质是最重要和必需的,而专业素质则是锦上添花的。职业素养可以通过个体在工作中的行为来表现,而这

些行为以个体的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意志等为基础。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企业必需的,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

是大学生进入企业的“金钥匙”。

二、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

“素质冰山”理论认为,个体的素质就像水中漂浮的一座冰山,水上部分的知识、技能仅仅代表表层的特征,不能区

分绩效优劣:水下部分的动机、特质、态度、责任心才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关键因素,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大学生

的职业素养也可以看成是一座冰山:冰山浮在水面以上的只有1/8,它代表大学生的形象、资质、知识、职业行为和职

业技能等方面,是人们看得见的、显性的职业素养,这些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证书、职业证书来证明,或者通过专业考试

来验证。而冰山隐藏在水面以下的部分占整体的7/8,它代表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职业态度等方

面,是人们看不见的、隐性的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共同构成了所应具备的全部职业素养。由此可见,大部分的职业素养是人们看不见的,但正是这7/8的隐性职业素养决定、支撑着外在的显性职业素养,显性职业素养是

隐性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因此,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应该着眼于整座“冰山”,并以培养显性职业素养为基础,重点

培养隐性职业素养。当然,这个培养过程不是学校、学生、企业哪一方能够单独完成的,而

应该由三方共同协作,实现“三方共赢”。

三、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

做为职业素养培养主体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学会自我培养。

首先,要培养职业意识。雷恩·吉尔森说:“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买穿了

一年就会扔掉的衣服上的心思要少得多,这是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未来的幸福和富足要全部依赖于这份工

作时。”很多高中毕业生在跨进大学校门之时就认为已经完成了学习任务,可以在大学里尽情地“享受”了。这正是他们在就业时感到压力的根源。清华大学的樊富珉教授认为,中国有69%一80%的大学生对未来职业没有规划、就业时容易

感到压力。中国社会调查所最近完成的一项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75%的大学生认为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就业。50%的大学生对于自己毕业后的发展前途感到迷茫,没有目标;41.7%的大学生表示目前没考虑太多:只有8.3%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目标并且充满信心。培养职业意识就是要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因此,大学期间,每个大学

生应明确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来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环境能支持我做什么?着重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以及自己的个性倾向,包括兴趣、动机、需要、价值观等。据此来确定自己

的个性是否与理想的职业相符: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结合环境如市场需要、社会资源等确定自

己的发展方向和行业选择范围,明确职业发展目标。

其次,配合学校的培养任务,完成知识、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比较

容易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学校的教学及各专业的培养方案是针对社会需要和专业需要所制订的。旨在使学生获得系统

化的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和知识的运用,并使学生获得学习能力、培养学习习惯。因此,大学

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培养计划,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尽可能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包括教师、图书馆等获得知识和技能,做为将来职业需要的储备。

再次,有意识地培养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作风等方面的隐性素养。隐性职业素养是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

内容。核心职业素养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操守等。事实表明,很多大学生

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有记者调查发现,缺乏独立性、会抢风头、不愿下基层吃苦等表现容易断送大学生的前程。如厦

门博格管理咨询公司的郑甫弘在他所进行的一次招聘中,一位来自上海某名牌大学的女生在中文笔试和外语口试中都很

优秀,但被最后一轮面试淘汰。他说:“我最后不经意地问她,你可能被安排在大客户经理助理的岗位,但你的户口能否

进深圳还需再争取,你愿意么?”结果,她犹豫片刻回答说:“先回去和父母商量再决定。”缺乏独立性使她失掉了工作机会。而喜欢抢风头的人被认为没有团队合作精神,用人单位也不喜欢。如今,很多大学生生长在“6+1”的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在独立性、承担责任、与人分享等方面都不够好,相反他们爱出风头、容易受伤。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在学

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主动培养独立性、学会分享、感恩、勇于承担责任,不要把错误和责任都归咎于他人。自己摔倒了不

能怪路不好,要先检讨自己,承认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自我培养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思想、情操、意志、体魄等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同时,还要培

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善于从逆境中寻找转机。

四、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对策

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高校或高等教育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以满足社会需要:首先,将大学生职业素

养的培养纳入大学生培养的系统工程,使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就明白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学习与职

业的关系、自己与职业的关系。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并把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做为重点。

其次,成立相关的职能部门协助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如以就业指导部门为基础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中心,并开设相

应的课程,及时向大学生提供职业教育和实际的职业指导,最好是要配合提供相关的社会资源。再次,深入了解学生需

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对本专业各门课程的求知需求,尽可能向学生提供正确、

新颖的学科信息。

五、社会资源与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学校和学生本身,社会资源的支持也很重要。很多企业都想把毕业生直接投

入“使用”,但是却发现很困难。企业界也逐渐认识到,要想获得较好职业素养的大学毕业生,企业也应该参与到大学生

的培养中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

(1)企业与学校联合培养大学生,提供实习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基地。

(2)企业家、专业人士走进高校,直接提供实践知识、宣传企业文化。

(3)完善社会培训机制,并走入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专业的入职培训以及职业素质拓展训练等。

总之,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这一任务的进行,需要大学生、高校及社会3方面的协同配合才能有效。

职业素养员工必备

编辑

员工必备的职业素养

1、像老板一样专注

作为一个一流的员工,不要只是停留在“为了工作而工作、单纯为了赚钱而工作”等层面上。而应该站在老板的立场上,用老板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像老板那样去专注工作,以实现自己的职场梦想与远大抱负!

以老板的心态对待工作

不做雇员,要做就做企业的主人

第一时间维护企业的形象

2、学会迅速适应环境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当今社会,不能够迅速去适应环境已经成了个人素质中的一块短板,

这也是无法顺利工作的一种表现。相反,善于适应环境却是一种能力的象征,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手中也握有了一个可

以纵横职场的筹码。

不适应者将被淘汰出局

善于适应是一种能力

适应有时不啻于一场严峻的考验

做职场中的“变色龙”

3、化工作压力为动力

压力,是工作中的一种常态,对待压力,不可回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疏导、去化解,并将压力转化为自己前进

的动力。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高压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取得巨大成就

的兴奋剂。

别让压力毁了你

积极起来,还有什么压力不能化解

生机活力PK压力

4、表现自己

在职场中,默默无闻是一种缺乏竞争力的表现,而那些善于表现自已的员工,却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

那些善于表现自己的员工是最具竞争力的员工,他们往往能够迅速脱颖而出。

善于表现的人才有竞争力

把握一切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

善于表现而非刻意表现

5、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工作中,学会低调做人,你将一次比一次稳健;善于高调做事,你将一次比一次优秀。在“低调做人”中修炼自己,在“高调做事”中展示自己,这种恰到好处的低调与高调,可以说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

略。

低调做人,赢得好人缘

做事要适当高调

将军必起于卒任

6、设立工作目标,按计划执行

在工作中,首先应该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去致力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船没有罗

盘一样。每一份富有成效的工作,都需要明确的目标去指引。缺乏明确目标的人,其工作必将庸庸碌碌。坚定而明确的

目标是专注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目标是一道分水岭

工作前先把目标设定好

确立有效的工作目标

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

7、做一个时间管理高手

时间对每一个职场人士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拥有相同的时间,但是在同样的时间内,有人表现平平,有人则取

得了卓著的工作业绩,造成这种反差的根源在于每个人对时间的管理与使用效率上是存在着巨大差别的。因此,要想在

职场中具备不凡的竞争能力,应该先将自己培养成一个时间管理高手。

谁善于管理时间,谁就能赢…

学会统筹安排

把你的手表调快10分钟

8、自动自发,主动就是提高效率

自动自发的员工,善于随时准备去把握机会,永远保持率先主动的精神,并展现超乎他人要求的工作表现,他们

头脑中时刻灌输着“主动就是效率,主动、主动、再主动”的工作理念,同时他们也拥有“为了完成任务,能够打破一切常规”的魄力与判断力。显然,这类员工才能在职场中笑到最后。

不要只做老板交代的事

工作中没有“分外事”

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

想做“毛遂”就得自荐

9、服从第一

服从上级的指令是员工的天职,“无条件服从”是沃尔玛集团要求每一位员工都必须奉行的行为准则,强化员工对上司指派的任务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在企业组织中,没有服从就没有一切,所谓的创造性、主观能动性等都在服从的基

础上才能够产生。否则公司再好的构想也无从得以推广。那些懂得无条件服从的员工,才能得到企业的认可与重用。

像士兵那样去服从

不可擅自歪曲更改上级的决定

多从上级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10、勇于承担责任

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认为:“没有人能够想当然地,保有?一份好工作,而要靠自己的责任感去争取一份好工作!”世界上也许没有哪个民族比得上德国人更有责任感了,而他们的企业首先强调的还是责任,他们认为没有比员工的责任心所

产生的力量更能使企业具有竞争力的了。显然,那些具有强烈责任感的员工才能在职场中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工作就是一种责任

企业青睐具备强烈责任心的员工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摘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注重生物科学史,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方法;引典激励,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变革评价方式。 【关键词】培养加强注重引典变革 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新课标四大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要想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教师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 科学素养教育的第一特点在于其基础性,即使所有受教育者都具备一种最基本的学识、能力、思想和品质,发展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基础在于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依照课标的要求,力求通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进行基础知识教育,通过“师生互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掌握生物科学知识。还应充分运用多媒体优势解决教学中难点,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的。比如,在学习“细胞减数分裂”这一节课时,可以通过设计三维动画来显示染色体有规律变化,并通过音频、

色彩的辅助,变抽象为直观,化静为动,学生感知鲜明,印象深刻,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人机互动的手段获得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和思维的积极活动,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知识倾注极大热情,形成对科学执着追求的意志品质。还要充分挖掘生物科学的成就在生活中运用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兴趣。从而实现基础知识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科学品质(对科学的兴趣、情感、意志和作风)相统一。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 1、通过验证实验培养操作技能 科学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基础要素。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要求,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教学中,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中学教师如何坚持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的理念,如何提高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一.深入学习,提高认识。 1.深入教育一线调查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梳理、分析、提炼、升华——即调查研究,这是教育科研必需的也是基本的内容和方法。 2.如果说科研是教育生命的源泉,那么,课题便是教育科研的起点、旗帜和抓手。课题的能量是巨大的、神奇的。因为它有智慧的能量。名师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名校走的是课题研究之路,课题研究也是区域性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由之路。 3.教育经验来自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及时地认真地科学地总结,并上升到理性的高度,才能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已明确地指出——“理论的概念必须要由大规模积累的实际经验来完成。4.台湾诗人痖弦有句绝美的诗——“海,蓝给自己看”。就像那只破水罐,悄然为自己开一朵花,教育科研工作者以缄默淡泊自己的美丽,只要立足于学生、教师、课堂和学校,关爱生命、关照心灵、关注成长,走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之路,管理必然有新视野,课堂必然有新天地,课改必定有新干线,家庭教育必定有新亮点。 5.教育科研其实很简单,她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拓宽基础、专一深入、痴情关注、大胆设想、艰苦奋斗,都需要我们比平常人晚睡早起、按照规律下笨功夫,不仅需要积极地入迷、奋发、获得,大部分时间里还需要在宁静平和的状态下反思,在教育科研中寻觅理味、趣味、情味、艺术之味,乃至人生之味。 6、用握过粉笔、教鞭的手,用批改过考卷、作业的笔,记录下、整理出教育生活中一个个专题,诸如“教育现代化”、“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等等,从而走过亘古走过蛮荒,走过森林走过雪原,与那些高尚的人们和思想进行心灵沟通。如此不断沟通,不断蒸馏,不断品味,即是教育科研工作者的臻妙心境和生活享受。 一、分析问题,寻求对策。 1、教育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学校层面:申报课题多,深入研究少.检查汇报多,平时落实少.装门面赶新潮多,联 系实际少.追求短期效应多,持之以恒少,应付上级检查多,解决问题少.

(完整版)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赵恒伯教授 讲学内容: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二、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现状 三、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概况 职业教育又称职业技术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四大教育类型地位平行。 职业教育是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远古时代,人类生存所需要的衣、食、住、行、制造和使用工具等知识,主要以言传身教代代传授。如果把人类的此类活动称为教育的话,那么它就是职业教育,可以称之为职业教育的发端。手工业经济时代,以手工技艺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教育在劳动现场开展,父子相继、世代“薪火相传”。农业经济时代,有技术的能工巧匠通过设学授徒等方式在工作中传授技艺,是一种学徒教育形式,其职业教学内容与生产内容高度一致,教具即生产用具,教师即师傅。16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出现了形式各异的讲习所和讲座等,通过讲习所和讲座向工人传授自然科学知识、劳动技能和机器工作原理,它们可以看作是学徒教育转向学校职业教育的过渡形式。18世纪初,俄、德、英、法等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办了现代意义的职业学校,在我国,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建了福建船政学堂,并逐渐发展为农业、工业、商业和商船四大类实业学堂。这标志着学校职业教育的正式形成。 由言传身教、父子相继、师徒相授、讲座传授发展到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呈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形式与规模在逐步拓展,由单一教育形式向集体传递形式演变,为适应工厂对大量技术性专门人才的需求,学校职业教育改变了千百年来的传统教学形式,采取夸美纽斯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构成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以下四个方面: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像内容。前三项属世界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至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职业技能是通过学习、培训获得的。我们用“大树理论”来描述两者的关系比较直接。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像。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大学校园是培养学生文化知识和基本素养的基地,高校教师不仅教会了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个很大的概念,专业是第一位的,但是除了专业,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体现到职场上的就是职业素养;体现在生活中的就是个人素质或者道德修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是学生工作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我的计划不是一层不变的,所以不想制定出详细的计划,但计划是有原则的:1、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2、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努力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3、融会贯通,学以致用。通过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来提高干部的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实践来丰富工作经验,把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升华为思维模式的更新,进而转化为工作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通过学习,有效解决在组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真正使思想有明显提高,作风有明显转变,工作有明显推进。 4、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用学习来提高实践能力,用实践来验证学习效。大概的计划如下:1、每天坚持学习英语一个半小时,并在入睡前听英语听力。现在的考试听力占很大的比重,而听力的提高又是一个比较慢的过程,所以在大学一年级的下半年要加强英语的学习,争取在六月份的四季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2、每周要打网球至少两次。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另一方面也能使自己的网球技术得到提高。此外还要到健身房去两次,观察学生们喜爱的体育活动,自己也可以锻炼出健美的身体。身体是本钱,在未来的创业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就没有创业的基础。所以一定在大学的生活中为自己积攒下一个良好的身体基础。网球是个很热门的活动,因为自己十分喜爱网球,多了解点这方面的知识,在运动中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新媒体用户媒介素养论文

新媒体用户媒介素养论文 1媒介素养的概述 虽然世界上各个国家对媒体素养的定义都不相同,但是分析各国对媒体素养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差别。德国学者巴克认为媒体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力,批判力、灵活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创造力。批判力即指人们能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概括和反思;理解能力即指人民对媒体所传达出来的知识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创造力即指人们针对出现的各种媒体内容,可以运用自己现有的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和改变,包括对内容的创新以及对媒体形式的创新。有部分学者还总结出了媒介素养所具有的三种常见模式,即“知识型模式”,即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价值方面的认识;“能力型模式”,不同的人获取信息的方式、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传播信息的方式;“理解型模式”,该模式比较侧重于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其强调人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文化知识、技术能力来更好地理解信息。 2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上很多国家(地区)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已将在正规的教育体系当中纳入了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如本,教育部门将媒介素养纳入了学生日常文化知识的学习课程当中;香港在学生的英语课学习当中,纳入了媒介素养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很多民众并不知道“媒介素养”一词的基本含义,更谈不上对它的深入了解。面对我国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媒体信息量的不断增多,我国的媒体素养缺失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对媒介素养教育意识的淡薄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对媒体信息的看法也有所改变,更多的人喜欢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媒体信息。批判性思维固然是好,但是很多群众却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这一种模式当中。在微博当中,拒绝对立的思维模式经常出现,很多人喜欢怀疑一些信息,但本身却缺乏这常识性,有的群众对媒体更多地是采取一种功利的心理。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文化知识的缺乏、媒介素养的淡薄对分析问题能力的影响,这种批判性的思维一方面容易使群众的思维出现局限,同时也可能为社会带来一些动乱。同时,我国的一些政府部门也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将其纳为自己研究的一个课题。 2.2媒介素养教育规划的空白 在新媒体发展的这几年当中,有学者分析了我国的媒体素养的教育情况,很多机构、学校在开展这一方面的教学时,仅将内容停留在了理论层面。在我国很多的小学,并没有将媒体素养的教育当做一门正是的课程来开展,而青少年所谓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其正处于思维方式的养成使其,缺乏一个良好的媒体素养教育,会使青少年对媒介信息产生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2.3缺少专业媒体的支持媒体作为向大众传播社会信息的主要平台,其的职责是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报导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种新闻、信息。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媒体为了追求自己的商业利益最大化,放弃了作为一个媒体人应当有的职业操守,虚假、夸大新闻的事情频繁发生。随着我国媒介产业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很多媒介开始走进市场,在市场利益的诱使之下,很多媒体为了满足少数群众的趣味,信息的播放呈现低级化的趋势。很多媒体播送的新闻都显得庸俗、愚昧,对于社会的重要新闻不播送,反而寻找一些低级趣味比较重的小事,大众对媒体

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科学素养主要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和应用生物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禀特质,包括人们所掌握的生物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物科学能力、科学观以及科学品质等方面。 生物课程能力目标中的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包含哪些方面的要求? 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 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 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 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什么是课程资源?生物学科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 一、建设目标 课程资源是指课程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高中课程资源建设的基本目标是: 1、学校的人力、物力和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课程资源基本满足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需求。 2、学校人力资源配置更为完善和优化,形成数量适当、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和运用能力切实增强,并实现教师这一重要课程资源对其它课程资源建设的有效带动。 3、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等各类教学场地、设施设备等的配置更为完备,使用更为充分,潜在的各类物力资源得到更为积极的挖掘和利用。 4、教材、教辅等教学素材得到科学、灵活地开发、加工和利用,以学科为单位的教学素材的建设与利用有效支持和保障课堂教学。 5、全省城乡间、区域内、校内外各种有利于课程实施的人力、物力资源得到有效挖掘、整合和利用,初步形成校内外有机结合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6、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等部门对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规划、统筹、管理和指导作用充分发挥,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建设、利用、共享制度。 二、建设要求 1、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优秀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适应课程改革发展需要,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要根据课程要求,认真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抓好薄弱学科和新增科目的教师队伍建设,保证所有学科必修模块有专任教师。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选修模块的任课教师可采用校际共享的办法,提高选修模块的开设率和开设质量。通用技术课程选修模块教师可采取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和高等院校或其它相关机构选聘共享的办法予以解决。各级师训部门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对课程方案的理解程度和对新增内容的掌握程度。教研部门要加强教研培训和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的能力。高中学校要强化校本教研工作,以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为突破口,促进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切实服务课程实施。

弘扬科学精神 提升科学素养(范文)

范文一: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先驱们为我国引进了“赛先生”,从此开始了我国的科学进程。时至今日,科学依然在我国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成为了我国既定的国策。然而尽管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国不断取得突破,却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科研学术浮躁、“伪科学”盛行、公民科学素养低下都成了我国科学进程的绊脚石,因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就尤为重要。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一个国家的发达进步必须要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推动力,而科学精神便是指引科学技术走向正轨的指路明灯。只有弘扬科学精神才能在全社会树立人人懂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才能进一步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国家方方面面的发展。因此,要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科协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指示,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弘扬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就是要弘扬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实质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崇尚理性、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也是科学技术与生俱来的秉性,它要求人们在对待任何事情的时候必须从实际出发,摒弃浮躁,以务实的态度探索未知的世界,去揭示事情的本质以获求真理。而我国目前学术界及科研领域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夸大研究成果以骗取国家经费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素有“象牙塔”称号的高校校园里,也出现了师生共同炮制泡沫论文、虚假奖项等学术浮躁现象。这些具有欺骗性质的行为反映出科学工作者浮躁、不踏实的工作作风,明显违背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无法在学术上进行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着力弘扬实事求是的精神,脚踏实地地专注于科学与学术研究,创造新的科学成果。 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就是要弘扬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由“加碘盐可抵抗日本地震引发的辐射”这样一条假新闻引发的全国抢盐潮以及下岗工人张悟本的“绿豆养生说”引发全民喝绿豆汤这些“闹剧”,无不显示出我国国民科学素养之低下。究其原因,是我国国民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但更重要的是缺乏理性探索的科学精神。面对社会上的传闻和所谓“专家”的论断,公众不是进行理性的思考而是盲目的跟风,媒体舆论也不进行科学的查证就进行吹捧炒作,造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概述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概述 2011-09-19 08:19 职业教育分级制度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种制度设计和改 革探索。在综合考虑我国职业资格制度、学校教育制度、企业培训制度和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与趋势的基础上,按照“从职业出发”和“服务人们终身职业发展”的理念,提出了以初中后教育分流为起点、以5级架构为主体并能够纵向发展的职业教育分级模型,建立了职业教育分级标准、不同层级之间的内在联系机制和同其它类型教育的沟通转换机制,形成面向职业需求和求学需求的教育管理制度和运行规则,用于指导职业教育机构开展教育活动、受教育者接受职业教育、企业或社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管理。 现代化建设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层次性、专业性和发展性,构成了职业教育分级的客观基础。从分级标准可以反映出社会分工的复杂性和用人结构的层次性对职业人才应当具备的职业素养、技能水平和文化知识的具体要求。职业教育一般从1级到5+级,分六个级别。 职业教育的1级和2级,属“基础性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初、中级劳动者。职业教育1级主要为义务教育阶段之后的职业准备教育,目的是帮助社会新增劳动力达到基本的职业资格准入条件,培养具有必要的职业素养和基本技能的初级劳动者,可以从事非技术类岗位或简单技能型岗位工作。职业教育2级相当于现行制度下的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一定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的中级劳动者,可以从事一般技能型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3级和4级,属“提高性职业教育”,培养实用型、应用性高素质技能人才。职业教育3级属于高中后的职业准备教育,培养具有较好职业素养和一定管理能力的技能型劳动者,可以从事一般复杂程度的技能型岗位和辅助管理岗位。职业教育4级相当于现行制度下的高等职业教育,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以从事比较复杂的技能及管理岗位工作。 职业教育5级和5+级,属“发展性职业教育”。职业教育5级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的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以从事复杂的技术及重要管理岗位工作。职业教育5+级培养具有职业精神、开拓意识、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能够解决重大生产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关键技术问题的拔尖人才,可以从事设计研发、工程技术及高级管理岗位工作。其中,5+级别为开放级别,对某些专业,随着科学技术发展,

媒介素养概述 - 媒介素养研究所

媒介素养概述 一、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回顾 媒介素养教育发展与媒介发展并不同步,直到电子媒介尤其是电影出现以后,媒介素养教育才开始起步。其中最著名的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美国佩恩基金会(民间慈善机构)资助的电影与青少年研究(1929-1932年),该研究开始了关于媒介对儿童影响的研究。随着以电影和广播为媒体的大众文化在欧美各国日渐流行,它做传播的价值观和审美情趣与传统的文化理念多有抵触和冲突。1933年,英国学者ER.利维斯和他的学生丹尼斯.桑普斯发表了文化评论论著《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该书首次就学校引入媒介素养教育的问题作了专门的阐述并提出了系统的教学建议。他们认为,新兴的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往往推销一种“低水平的满足”,这种“低水平的满足”将误导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尤其会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各种负面的影响,因此,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这一时期,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媒介素养教育。丹麦的一些教师开始倡导并尝试在中小学开设媒介素养课程或讲座。英国倡导媒介素养教育,开辟了文化教育的一个新领域。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都将媒介素养教育列入了学校教育的课程。然而,各国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似乎都是为了保护人们尤其是儿童免受媒介的消极影响。对此,1998年,美国知名的媒介素养教育家瑞妮.霍布斯在美国《传播杂志》上表表了题为《媒介素养教育运动中的七大分歧》的论文,归纳分析了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主要分歧:1、媒介素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否在于保护儿童免受大众传播的消极影响? 2、媒介素养教育是否应该将媒介产品的生产、制作等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3、媒介素养教育应否以大众文化的文本作为主要的分析对象? 4、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应否设置更多的具有明显政治和意识形态色彩的议题? 5、媒介素养教育应否以中小学生为主要的教育对象? 6、是将媒介素养教育增设为一门独立的的教学科目,还是将其放在其它学科中讲授? 7、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学校或组织可否接收媒介产业的财政资助?霍布斯认为,人们对上述问题的争议与选择,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未来走向与格局。与此同时,英国著名媒介教育专家——伦敦大学教育学院的大卫.帕金翰博士也于1998年发表了一篇综论英国媒介素养教育思潮更迭的论文。在这篇题为《英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超越保护主义》的论文中,帕氏提出从两种不同的倾向上理解英国媒介素养教育的思想脉络。一种倾向将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作为一场更广泛的民主化运动的一部分。在这一运动中,学生的“校外文化”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学校的课堂教育中获得合法的地位。另一种倾向则是一种保护主义的倾向,这种倾向代表了教师试图保护学生,帮助学生抵制媒体不良、消极影响的努力。 在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起步较晚。如今,媒介素养教育的外延不断扩大,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被认为是媒介素养教育,但这只是从媒介传播者角度触发的,关于受众的媒介素养教育却是始终未能引起重视。从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来看,中国大陆的媒介素养教育起步于199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卜卫的第一篇系统论述媒介素养教育论文的发表。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还停留在教育观念的介绍和引入方面。媒介素养教育的现状还处在“研究时间短,成果少,尚未引起充分、广泛的重视”,对其研究尚处于“定性分析多、定量调查少,媒介素养状况值得认真研究”阶段;至于应用,至今“仅限于理论研究和介绍,媒介素养教育缺乏有效实践”。

如何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

谈一谈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使自己能够更好的从事教研、教学,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很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能够与时俱进,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只有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才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才能更好的从事教育。以下是我的简单认识: 一、如何提高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科学文化素质的一部分,所谓科学素养也叫科学素质。我个人认为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师科学素养应包括:1、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吃透教材,结合自己班的情况,把复杂教学简单化,具体化,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2、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有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3、新时代要求教师也要具备新技能,所以我们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大部分学校,都已经安装电子白板,我个人认为教师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 二、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作用,“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是就是我们教师日常生活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操、性格等等各方面的修养,所以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我们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以身示范,做好学生的榜样。1、我们自己

可以提高自身的修养,通过读书,不断提高修养。2、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与领导、同事、家人和谐相处,给自己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3、我们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旧观念,加强与时俱进。 4、在教书之余,可以利用闲暇时间出去旅游,开拓眼见等等。 总之,我相信教师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方面有所改变,有所提高,那么我们在处理教学,师生问题时候也就更加和谐,我们也能以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情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很多时候不喜欢听老师的一大堆道理,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一身说教,我觉得这样的效果更明显。

提升当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途径

提升当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途径 ---------------------------------------------------------------范文 最新推荐------------------------------------------------------ 提升当代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途径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信息呈大 爆炸发展趋势,各种信息和无处不在的噪声不断颠覆 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而大学生在新媒介环境下是一 个特殊受众群体,面对新媒体的狂轰乱炸很容易迷失 方向。因此,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 高当代大学生对新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探索媒介素 养教育的新途径是很有必要的。本论文试图全面分析 我国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 期对我国本土的媒介素养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 意见。关键词:新媒介,媒介素养,大学生 7937 Improve Wa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 New Media Literac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1 / 5 technology, new media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formation explosion, a variety of information and the ubiquitous noise constantly subverting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s a special audience group, their mind is still relatively immature, the information to identify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 A 阶段。 B .文件系统 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 A .数据库系 C .人工管理 D .数据项管理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 .具体的机器和 DBMS A 。 B .E-R 图 C .信息世界 D .现实世界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A.(1)数据结构化 B 。 (2)数据独立性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大,易移植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统一管理和控制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结构化 C.(1)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小,易扩充 4. B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 .数据库系统 B .数据库 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结构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 C 。 B.数据模型 C.数据及数据间的联系 D.信息 6.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C 。 A .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7.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D 。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 8.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B 。 B.数据库管理系统C.数据模型D.软件工具 9.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A 。 C.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 10.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B①和B②。 ①A.数据独立性 ②A.数据独立性B.逻辑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管理规范性 C.逻辑独立性 D.数据的共享 D.管理规范性 11.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A.DBS包括DB和DBMS B.DDMS包括DB和 DBS

美国职业教育概况和特点

美国职业教育概况和特点 美国职业教育概况 美国长期实行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所以对人才的需求也带有明显的市场竞争的特点。职工教育的积极性来自职工本人与企业(公司)两个方面。为适应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需要及本人追求升职、提薪、良好的工作环境,许多在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自赞参加专业学校、企业或社会举办的各种专业、文化技术培训,以适应和提高自身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企业为职工组织的培训形式多种多样,完全是从提高职工岗位技能,满足本企业总目标需要,为提高竞争能力而进行。美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极少的人力闲置,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美国发展职业教育非常得力。 美国职业教育特点 一、职业教育讲究实效 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企业办的职业技术培训,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都紧密结合本专业的生产和工作实际,针对性强,学习和应用结合,吸引力大,效果好。 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的教学内容都是先进的实用性技术,立足于基本技能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教学环节实践性强,采用现场教学、实物教学、模拟训练、电化教学等。总之,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上,特别注重理论密切联系实际,重点是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着重技能的培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技术工人上岗前通过培训,必须掌握本岗位必备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到工作现场参加专门技能的研修培训。通过一系列基础教育、培训并通过考核,使其成为真正合格的本企业职工。又如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首先接受如何做人及管理人的训练,以增强管理企业的责任感。其次抓组织能力的训练,再抓专门技术培训,如经营核算能力、安全生产能力、质量意识、决策能力等。又如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相当于我国的“继续教育”),除掌握尖端技术的应用外,还要求可以从事信息搜集处理、电子器件的研制、设备制造方面的工作。低层次岗位培训重视操作能力,而高层次岗位培训更重视综合决策、管理和创新能力。 二、面向市场办学,引进竞争机制 在美国,无论是专业学校还是企业办学,都特别重视市场需求,面向市场办学,根据生产发展需要确走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成人教育突出市场急需的高新技术培训,如精密机械和工具制造技术、自动化工程技术、光学工程技术、电子与电脑等。美国社会和企业用人充满竞争,人才选拔聘用也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所以常把培训、实践、考核、晋升一体化。培训效果的考核,对技术和管理人员主要从其实际工作能力与业绩进行考核,对工人则以实际操作技能、完成产品的质量数量为主要考核内容。培训、考核、晋升一体化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经过培训后工作能力提高、完成工作出色,经考核后晋升是很自然的结果。同时,高、中、低级别的技工和技术管理人员,工薪的级差也较大,通过物质利益来激励职工的学习热情。为了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增加工薪收入,职工都自觉参加业务、技术培训。 美国的职工教育还十分重视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强调职工的工作态度,认为训练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比训练技能更重要。企业特别注意教育职工树立为顾客服务的思想,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需要,并贯彻于人才选拔的竞争机制中。 三、普教、职教、成教相互渗透贯通 美国的普通中学都开设职业技术课程,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大规模向普教渗透。培养中学生具有初步的专业技能,以利分流。学历性质的工艺院校,又是成人职业技

课题申报范文:2060-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问题的提出】进入信息时代以来,媒介技术的发展,重新构建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与之相伴,媒介素养也成为这个时代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而为人们所关注,90年代,这一概念开始引入我国。尽管这期间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但仍未能从我国媒介生态大环境中对媒介素养教育实践提出有益的建议。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的媒介素养开始呈现出一些问题,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逐渐由隐性向显性发展。本课题旨在研究作为新媒体受众主力军和我国未来建设者的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现状,同时针对其媒介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的提升路径与科学对策。【课题界定】“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首先是由英国学者提出来的。我国学者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关注这一问题。这里,本课题所说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指:在大众传媒时代,针对多种媒介对人的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法。它以培养人的媒介素养为核心,使人们具备正确使用媒介和有效利用媒介的能力,有效创造和传播信息的能力,并能理解信息意义以及独立判断其价值的认知结构。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国外研究现状:“媒介素养”的概念是英国学者利维斯等于1933年提出来的。此后,媒介素养受到各国重视,对其研究也逐渐增多,国外研究现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媒介素养理论的研究。对媒介素养理论的研究,集中表现在对媒介定义和内涵的界定上。关于媒介定义和内涵的认识,国外学者大致形成了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媒介素养就是指人们对媒介信息的处理和应对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认为媒介素养是旨在帮助人们学会和掌握有效使用媒介表达自己思想的能力。二是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探索。1989年,美国率先成立了“媒介素养研究中心”,系统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实践活动。与此同时,西方的英国、德国、法国、芬兰、挪威、加拿大等逐渐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中来。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在此影响下,也陆续重视起媒介素养教育,其中以日本最为突出。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媒介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对于该领域的研究才初露端倪。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媒介素养定义以及内涵的研究。一些学者从能力上入手,认为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媒介的利用能力;还有人从研究对象入手,对媒介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细分,认为,媒介素养包括传者素养、受者素养、媒介素养和媒体素养等。还有学者从层次关系入手,将媒介素养分为几个依次递进的的层次,第一个层面就是能够合理分配媒介的使用时间;第二个层面是掌握具体的、批判性的媒介使用能力;第三个层面是能够深入认识各种传媒的本质。二是对媒介素养提升的研究。随着人们对媒介素养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媒介素养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提上了日程。国内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媒介素养欠缺原因的分析以及提升对策等。通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的分析以及产生原因的论述,部分专家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媒介素养提升的措施。 这些对媒介素养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没有走向实践探索。面对当前发展迅猛的新媒体,结合新媒体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也不够。 【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新媒体以其信息资源丰富和交流便捷,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广泛影响。新媒体迎合了价值多元化、凸显个性的时代需要,但是也给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发展带来了挑战。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缺乏相应的社会阅历和独立思辨能力,对媒介及其传递的信息往往会产生严重的误读和误用。本项目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选题,有利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国内媒介素养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的情况下为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和研究价值。

如何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

如何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 发表时间:2018-11-17T18:21:34.943Z 来源:《青年生活》2018年第7期作者:刘洋 [导读] 现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使用,生物学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当代高中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例如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基础不够扎实等, 摘要:现阶段,随着生物技术的广泛使用,生物学知识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当代高中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不足,例如在思想上不够重视、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基础不够扎实等,所以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如何提高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以期能为高中学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 生物科学素养 引言: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培养高中生科学素养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对学生的高中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为将来的学术研究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其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生物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在生物科学方面的探究发现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和运用水平[1]。高中生物是高中生踏入探索生命科学研究大门的第一步,为了学生将来可以更好的发展,拥有更多的专业选择,培养其生物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的,本文将对于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和培养策略展开讨论。 1.当代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1.1思想上不够重视,态度不够端正在高中生生物学习过程中,存在有学生对生物的学习不够重视的现象。生物在高考中的比分相较于其他学科略低,导致有些高中生对待生物这门学科的态度不够端正,认为其重要性低于其他科目,所以将学习重心放在了数学、物理等分值略高的科目上;还有些学生觉得生物学科的难度不大,自认为已经背诵了知识点,就是掌握了知识点,即学好了生物这门学科。 1.2说教式教学方法抑制自主思考能力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的生物教学普遍采用的方式还停留在课堂上的一对多说教式教学,对于许多中学生物教师来说,这种教学方法可快速提高学生成绩。但是“填鸭式”教学方式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提高,使得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听懂了课堂内容,背会了课本重点,考到了好成绩便是学好了生物这一门学科。 1.3生物学习的自主选择少,课堂方式单一在我国大多数高中学校中,生物的学习仍然是由理论课与课后刷题组成。然而,日复一日的理论学习与枯燥无味的课后练习使得一些学生对生物这门学科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甚至反感,更不要说主动地进行课外拓展,自然无法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高中生长期处于单一的理论知识学习,较少亲身感受实践与理论的联系,缺乏对生物科学前沿技术的接触和感悟,自然无法培养其自身对生物科学研究的热情,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由此观之,高校单一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自主选择少,也是当下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的一个难点。 2提高高中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 2.1学生夯实基础,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高中生要想将来在生物科学领域进行更深入地拓展,高中阶段拥有扎实的生物理论基础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在兼顾成绩的同时在课堂外开阔自己的眼界,主动学习、接触更深入更前沿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的生物科学素养。另一方面,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高中生在日常的生物实验教学课堂上,主动培养自身的观察意识,拥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一个科学研究者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高中生需要培养的科学素养。 2.2 设置问题情境,实现探究性学习科技不断前进的动力是人们的好奇心,而这也是每个人的天性使然。说教式的课堂看似实用高效,实则枯燥而不易使学生激发与生俱来的探索热情。学生们在课堂上接受理论知识是被动的,并且学生学习能力与老师不相同,难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如果教师能够在这时充分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并对其进行引导,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者搭建学习环境,比如说组织学生一些常见但并未深入学习的生物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则更易使学生印象深刻,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从而培养其洞察力和创新力,激发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科学素养。 2.3注重生物实践的学习,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中学生的生物学习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基础上,而没有加以实践的话,学生与生物科学研究的距离感会越来越大。生物这门课其实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关联性很强,并不是只重视理论的一门课,大自然中的一切动植物与场所都是可以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场所,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校园也可以开展实践学习,例如组织生物趣味活动、开设实验课等。注重实践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高考,更是为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提升。而在实验室里,学生们应该把握机会,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激发对生物学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2.4 提供必修和选修课程,改变学生过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人类本能是趋向于控制周围情况并把握主动权,因此长时间的被动学习十分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校可以在适当的放手,提供多种途径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例如为他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引入大学生的上课方式,高中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对课程进行选择。选修课程的内容可以是组织一场专题报告,对某种生物现象组织讨论会,或者对理论知识进行实验性论证。可供选择的空间越大,越有利于改变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化被动为主动,培养生物科学素养。 结语:提高中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通过合适的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的热情,培养其主动探索科学技术的好奇心,这是一个未来的科技工作者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这对高中生来说,是尝试迈向生物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

科学素养心得体会

发展教育个性,提高科学素养 ——教师科学素养的心得体会近段时间学习了《科学素养读本》,还是受益匪浅的。首先纠正了一个错误认识:还以为是关于科学的一个素养学习,真是天大的笑话。接着我想结合书本谈些自己想法。 在第一章第二节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坚信,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段话简单的来概括就是说学生要有良好发展,教师必须是一个高素质的人。这里让我想到前段时间90学时培训时天长小学的楼朝晖校长讲的课跟这段话的观点很契合。他跟我们讲做教师一定要有教育个性,其实简单的理解我觉得就是要有特长,这种特长就是教师自身良好素养的一种体现吧。再如,楼校长讲要给十个年轻教师去北师大脱产学习两年,学费一共50万,都由学校负担。这五万作为待遇给老师看似不多,但对教师自身反展这种无形资产来说是不可估量的。还有他们学校的英语老师都要在国外学习半年,鼓励中年教师考研、考博等等。楼校长这些做法不就是要想学生发展,必须教师先发展的理念。可见,楼校长的观点是站在前沿的,同时说明科学素养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价值。 看来科学素养还是蛮重要的,那么如何来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呢?科学素养的重点又是什么呢? 重点在于提高教师的科学知识、科学品质、科学意识、科学方法

和科学能力。 具体就是通过以下措施: 普及科学知识是摆脱愚昧、提高人民的科学素养。 培养科学品质,科学品质主要指科学态度、科学精神以及对科学的兴趣、情感、动机等内容。其中,科学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探索精神;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创新的教学观。 增强科学意识,课程改革的成败在于教师,教师能否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关键在于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培养教师的科学意识不仅可以促进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扩大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和发展教师的各种能力。 掌握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方法是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正确思维和行为方式,是人们认识、利用和保护自然的有效工具。 培养科学能力,科学能力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它包括使用现代教育手段的能力;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科学教育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总之,提高教师科学素养应该是发展教师教育个性的有效途径,为了孩子(学生和自己的孩子)我们必须下功夫,努力提高科学素养来完美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