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30002

学时:54

学分:3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课程内容由旅游资源概述和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两大块构成,强调旅游资源的序列性、完整性基础上,突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重要意义,并介绍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旅游资源保护等内容。

课程的任务:通过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学会调查和评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了解规划的基础理论和具体操作步骤,形成对规划的总体认识,并掌握一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的技能。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

后续课程:《导游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内涵,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开发的概念和原理。

理解:各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和功能,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原则、方法,规划和开发的原则、方法,以及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等。掌握:旅游资源调查和规划的内容,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和旅游规划的规划文本等。

三、教学条件

1.多媒体课件授课

2.案例教学法

3.讨论式教学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一)概论篇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旅游资源的内涵

2.了解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3.理解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原则和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2.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原则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

理论教学内容:

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

2.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

3.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

(二)第二章自然旅游景观资源

教学总时数:6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区域性自然景观、垂直自然景观地带的定义;

2.掌握主要的水平地带自然景观系统分布区域、气候特征等

3.理解区域性自然景观的特征和构成

4.了解山地垂直带的自然景观特征和构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区域性自然景观、垂直自然景观地带的定义;

2.掌握主要的水平地带自然景观系统分布区域、气候特征等

3.理解区域性自然景观的特征和构成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举例法

理论教学内容:

1.水平地带的自然景观系统

2.区域性自然景观系统及自然旅游景观资源的构成

3.地垂直带的自然旅游景观资源世界旅游客源市场

(三)第三章人文旅游景观资源

教学总时数:6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人文旅游景观的分布规律及特征

2.掌握历史遗产旅游景观资源的构和特征

3.了解现代人文旅游景观资源的构成与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人文旅游景观的分布规律及特征

2.掌握历史遗产旅游景观资源的构和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举例法、图示法

理论教学内容:

1.人文旅游景观资源特征及分布规律

2.历史遗产旅游景观资源

3.现代人文旅游景观资源

(四)第四章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旅游景观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旅游景观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2.掌握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针

3.了解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针

2.了解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措施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

理论教学内容:

1.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旅游景观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3.旅游环境建设与管理

(五)第五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

教学时数:理论 8学时,实践6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旅游调查的意义、类型与内容

2.理解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3.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4.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5.理解国家标准规定的综合打分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旅游调查的意义、类型与内容

2.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3.理解国家标准规定的综合打分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对比法

理论教学内容:

1.旅游资源调查

2.旅游资源评价

实践教学内容:分组完成马鞍山旅游资源调查、评价

实践一:旅游资源调查

[课时安排]4个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内容提要]

1.分小组设计一份景区资源调查表并根据校外实习的结果填写调查表内容;

2.根据填写好的调查表内容各小组编写一份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3.课堂对学生的调查表及调查报告进行评讲、答疑,使学生加深对资源调查原则、方法及内容的理解和认识。

[实践地点及形式]

地方景区以小组为单位

实践二:旅游资源评价

[课时安排]2个学时

[目的要求]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内容提要]

1.根据分小组完成的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设计完成一份景区旅游资源的评价结果和及其采用的方法。

2.各小组学生对本小组的评价方法、内容及结果进行分析、讲解,现场同学们进行评讲、答疑,加深对资源评价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的掌握。

3.每位同学撰写一份实践报告。

[实践地点及形式]

采取动手操作的形式,地点:情景展示厅。

[主要仪器设备]

电脑,投影仪

(六)第六章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规划理论

教学时数:10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及原则

2.了解旅游开发的程序

3.掌握旅游规划的概念、目的、原则

4.理解旅游规划遵循的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旅游资源开发的定义及原则

2.掌握旅游规划的概念、目的、原则

3.理解旅游规划遵循的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

理论教学内容:

1.旅游资源开发

2.旅游规划及其理论基础

3.旅游规划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七)第七章旅游规划的编制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目标:

1.熟悉旅游规划工作的五大组成部分

2.了解旅游结构规划的编制

3.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原则及分类

4.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及其过程

5.了解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

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旅游规划工作的五大组成部分

2.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原则及分类

3.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可行性分析的内容及其过程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

理论教学内容:

1.旅游规划的工作程序

2.旅游结构规划的编制

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4.旅游总体规划的编制

(八)第8章旅游专项规划设计

教学时数:6学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旅游项目的概念、分类及设计原则

2.了解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主要内容

3.掌握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类型及设计原则

4.掌握旅游区(点)的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设计理念、构成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旅游项目的概念、分类及设计原则

2.了解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主要内容

3.掌握旅游线路规划设计类型及设计原则

4.掌握旅游区(点)的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设计理念、构成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

理论教学内容:

1.旅游项目规划设计

2.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3.游景观区规划

4.旅游线路规划设计

5.旅游区(点)的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设计

6.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规划

7.旅游人力资源规划

(九)第9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要端及热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的意义

2.掌握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含义、特点、内容构成及定位方法

3.理解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及区域旅游布局

4.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要热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旅游目的地旅游形象的含义、特点、内容构成及定位方法

2.理解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及区域旅游布局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

理论教学内容:

1.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

2.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3.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要热点

(十)第10章实验实践教学-制图软件的基本介绍(arcview )教学时数:理论2学时实践4学时

教学目标:

初步学会使用arcview软件制作旅游地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

理论教学内容:使用arcview软件制作旅游地图

实践教学内容:上机操作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考核方式及评分办法

(一)考核方式及形式

本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课;形式为笔试。

(二)成绩评定方式

本课程成绩满分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以教学大纲和本课程的考核复习要求为依据,其中以讲授部分(包括补充知识)为主,难度适中,题量适度。平时成绩根据学生按质按量完成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及端正学习态度、遵守纪律等情况综合评定。

七、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实验指导书):陈兴中,方海川,汪明林:《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科学出版社,2008年。

建议参考书: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广东旅游出版社。

八、说明

1.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学习本课程应具有基本的旅游知识、地理知识,同时也需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

旅游资源调查、评价;旅游开发与规划相关理论与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