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3、1 我国得三大自然区

——井冈山中学彭长春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就是我国得一个基本国情。本节从总体上介绍我国得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国土得基本特征,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得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得主要特征,理解东部季风区得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2、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两个自然地区得基本特征,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地区性差异主要就是东西差异;

3、了解青藏高寒区得垂直差异与水平分异,理解青藏高寒区得主导性差异因素就是由高度决定得水热条件。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地理环境得分异规律,正确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不同得分异规律。

2、能运用有关地图熟悉掌握我国七个自然地区得空间范围、基本特征。

德育目标

通过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特点得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得自然地理国情,树立因地制宜得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自然区得内部差异,掌握并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地区性差异得变化规律:东部季风区就是由纬度决定得南北方向与变化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就是由经度决定得东西方向得变化规律,青藏高寒区就是由高度决定得垂直方向得变化规律。

难点

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得因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得指示作用。

四、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小组讨论、探究教学。

1、投影片: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东部季风区得四个自然地区分布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两个自然地区分布图,青藏高寒地区分布图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比较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东西差异比较表

3、热带季雨林景观照片,内蒙古草原景观照片,西北荒漠景观照片,绿洲农业景观图片

根据我们课改班得小组讨论得特殊性,把这个知识点分成9个模块,分别交给9个小组,小组自己来讲,各小组组长就是评委,择出最优得3个小组,来讲接下了得中国三个经济带。讲得好得小组加小组分,老师适时点评总结。

五、教学过程

老师讲授:

3、1 中国自然区域差异

●区域与区域差异

●区域比较得方法

一、三大自然区得划分

自然地理环境就是一个统一得整体,各自然要素,如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都就是相互影响、共同联系得,其中一自然要素得地域变化,必然会引起其她自然要素与整个自然地理环境得变化。

在我国,地形与气候就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得两个基本因素,土壤与植被则就是反映地理环境得两面“镜子”。

总结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得依据。

1、依据:地貌、气候

2、划分

东部季风区暖湿——近海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干旱——内陆

青藏高寒区高寒——高

想让A,B,C三组分别讲完东部、西北、青藏三个自然区得概况老师总结,点评,

三、三大自然区得内部差异

3、青藏高寒区

垂直地带性得特点

河谷低地耕作业

山地草原、草甸牦牛

让D、E、F三个小组讲解三个自然区里面得内部差异。

老师总结点评。

三、三个自然区相互比较,更深刻,全面得掌握我国得三大自然区由G、H、I三个小组分别讲解

老师补充完善。

小组组长完成评分后,上交评分结果,老师课后统计。

四、小结,及时表扬各小组得优秀表现。

板书

中国得三大自然区

一、概况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二、三大自然区得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3、青藏高寒区

三、三大自然区相互对比

1、东部季风区对比西北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比青藏

3、青藏高寒区对比东部

中国的三大自然区

第二节中国的三大自然区和三大经济地带 巩固夯实基础 一、三大自然区 1.划分的主要依据 2.划分界线 (1)东部季风区——400 mm等降水量线——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东部季风区——3 000 m等高线——青藏高寒区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青藏高寒区3.三大自然区的特点

二、三大经济地带 1.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异

三大经济区练习 1.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西部经济地带位于青藏高原上 C.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D.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是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划分的 2.关于工业结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三角洲是综合性工业基地B.珠江三角洲是重要轻工业基地 C.环渤海经济区是基础工业很发达的地区D.环渤海经济区是轻工业基地 3.东部经济地带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严重②能源、原材料不足③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④部分城镇环境污染较 重⑤长江中游洪涝问题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4.位于中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省区是() A.陕西、河南、重庆B.山西、河南、四川 C.内蒙古、河北、山东D.湖北、吉林、江西 5.关于东部三大经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 B.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自然条件优越 C.都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都临海,区位条件优越 世纪之交,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并开始实施。据此回答11~13题。 6.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为了() A.实现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跨越式发展 B.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C.促进城乡结构调整,逐步消灭城乡差别 D.实施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7.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重点是() ①生态环境建设②发展出口加工工业③基础设施建设④发展科技教育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③⑤ 8.图为我国某经济区,读后请回答。 (1)写出城市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图中D地是________(全称),虚线内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称)。 (3)目前本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中国地理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复习目标: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的疆域(高考几次命题要求对中国疆域的感悟,地图、地球知识的结合。) 1、从世界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大致与北京同纬度) 思考:①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距5500km 。 ②我国跨经度60°多,跨5个时区,最大时差4小时。 ③我国西端点日出比北京迟: 2小时52分钟。 3、中国濒临的海洋 ①东临西海一洋:(图中分析) 北至南:渤海(我国内海)——120°E经线穿过,长芦盐场,海滨浴场,油气资源, 海洋污染。 黄海——与渤海全是大陆架,朝鲜半岛 东海——包括台湾海峡,油气与海洋渔业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资源 太平洋: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中国的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1海里约 1.85千米) 专属经济区:至200海里。 ③海岸与岛屿: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屿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

4、中国的陆界与邻国(中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 平周边环境和加强经济贸易往来。) ①陆界长达2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15个: 东:朝鲜(鸭绿江,图们江) 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 西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③隔海相望的6国家:东:韩、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5、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a、光热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b、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思考:纬度位置特点:a、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b、纬度跨度大。 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海陆兼备的国家。 a、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b、陆上海岸线长,大陆架广阔,利于海洋事业发展。(航运,贸易,水产,矿产) c、陆上邻国多,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①三级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市) 乡(镇) ②特别行政区:香港(1997.07.01)澳门(1999.12.20) 2、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认识:(多翻地图) ①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②地图上的位置,轮廓的记忆 a、临海省、区、市

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教案 晋教版

四大地理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4.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班请来了四位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课前安排好四位同学穿好新疆维吾尔族、西双版纳傣家族、东南沿海特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特色服装并通过预习掌握本章四地情况),现在请他们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他们的家乡情况好吗? 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 分别把课前挂好的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工业生产流水线景观图和长江三角洲农业及工业景观图与四位扮演者(学生)口述台词(课文中的叙述)配套,依次打开(注意:不要一齐打开,这样可能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 这项活动完毕后,再叫一、两名同学试着描述自己家乡的特点。 教师带领同学们一起总结:以上同学的描述,说出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大屏幕依次显示) 至此,同学们已经或多或少地了解了一些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认识我国的地理差异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地理区域呢?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可做点拨,最后总结:它们是根据不同的需要划分的。(板书)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本图5.1) 按学生座位分成四组,每个组负责在其中一个地理区域中找出有关区域的术语,最后每组选一名代表,陈述结果,教师汇总:(大屏幕显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牧区 东南沿海——经济特区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热带——旅游区 长江三角洲——农业区——工业区 想一想:(大屏幕显示) 一个地区只能属于一个地理区域吗,可以同时兼有多重“身份”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可以。(板书) 活动1:(课文第3页活动第1题) 做完后,让同桌的同学相互交换划分结果。教师问:你们是不是发现划分结果不完全一致呢?(是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划分区域要有明确的指标。 同学们,假如美国有一位朋友想给你寄信,你能告诉他你的详细地址吗?(提问一到两名同学)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市)××乡(镇) 几位同学都是首先说明自己所在的省(自治区)然后是县(自治县、市),再者是××乡(镇)等,大家想一想,这个顺序有什么意义呢?不这样可以吗?请同学说明,若学生有疑问,教师举例说明。 (大屏幕显示) ××省(自治区)——一级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二级行政区 ××乡(镇)——三级行政区 总结:(大屏幕显示) 同一类型的区域,还可以划分出不同尺度或不同级别的区域。(板书) 板书:第一节四大地理区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原因及区域位置和范围。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活动,探究)——做第5页活动题,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交流活动结果,最后教师总结,把区域界线、位置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活动题目参考答案: 1.有相似性。 界线A的确定,主导因素是夏季风的影响,大致与400 mm等降水量线一致——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很难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少、干燥。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较多,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半湿润区。 2.①界线B大致与1月0℃等温线的分布最接近。 ②界线B大致与800 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③界线B的确定,主导因素是气温和降水——综合的气候方面影响。 ④秦岭—淮河。

中图版中国地理必修教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 【课标要求】 ·正确理解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 ·掌握并理解不同区域的特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并探讨差异成因。 ·结合我国时事背景,探究我国三大自然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三大经济地带的差异、区际联系和协调发展等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第一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与中国三大自然环境的差异 遂川中学李田古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 2.掌握并理解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会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分析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并能根据提供的文字、图表等材料找出区域差异,分析区域特征。 3.尊重客观差异,并探讨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差异的成因,掌握辩证、动态、科学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区域与区域差异的含义,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运用文字、图表等材料找出区域差异,分析区域特征,探讨差异成因。 【教学用具】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方法】探究讨论法、比较分析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知识梳理】三大自然区的形成 1.一般依据哪些自然地理要素来划分自然区域差异?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主要特征 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地势海拔较低,属于地势第 二、三级阶梯 海拔较高,差别显著, 属于地势第二级阶梯 海拔很高, 为地势第一级阶梯 地形平原、低山丘陵高原或高山和盆地高原,边缘的高山峡谷 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年降水量大于400mm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气温 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年降 水量少,小于400mm 高寒气候;气温低,冻 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 风力强大 植被 以森林和 森林草原为主 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荒漠、草原和 高山草甸灌丛 土壤多为森林土壤, 淋溶作用强 多为草原、荒漠土壤,有机质含量 较低,可溶性盐分含量较高 土壤发育程度差, 土层浅薄 水文多为外流河(区)和淡 水湖,地表水以雨水补 多为内流河(区)和咸水湖, 径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多冰川、湖泊,是许多 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1.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1 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一、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1)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2)特点: (3)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研究 (1)研究重点????? 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会发展的 影响 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区域和区 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2)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判断 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 ) 二、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1.三大自然区 (1)三大自然区:图中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2)自然区域一般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地域差异来划分,其中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因素的影响。 2.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东部季风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差异的主导因素:随纬度位置变化的气温状况。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距离海洋远近而变化的干湿状况。 (3)青藏高寒区 ①主要特征:

②决定该区内部自然区域变化的主导因素:随海拔而变化的水热组合状况。 连线 三大自然区的突出区域特征 三、中国三大自然区人类活动的差异 思考 为什么青藏地区的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答案 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不利于人类活动的开展;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有利于人类开展生产活动和居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课型综合课 ※教具准备地图、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 板书: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 板书: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 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活动:

我国三大自然地理区

中国地理景观三大自然地理区的 自然地理特征 由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势高低、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从宏观上中国可以分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地理区(如图a)。三大自然地理区景观各异,有着各自的自然地理特征。 图a 东部季风区在大兴安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以东地区,背靠内陆高原,面向海洋。夏季受海洋季风影响显著,普遍高温多雨,冬季受北方冷气流影响,大部地区寒冷干燥,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这是中国的东部季风区。本区包括地形上属于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的沿海广大平原和丘陵地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5%。 本区的湿润程度较高,特别是东南部湿润程度更高,河流均为外流河。中国主要的大河: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海河等,大多自西向东,由本区入海。地貌的外营力主要是常态的风化、物质移动、水力侵蚀和堆积、溶蚀等作用。地势很少有超过2000米以上的高山,没有冰川和雪线。在沿海沉降地带,因河流所夹泥沙的堆积作用,形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平原,一些没入海中的山岭,露出海面的部分,则成为分布于沿海的众多岛屿。

本区内自然界的地域分异,主要因素是随纬度而变化的温度,由北而南,气候逐渐变暖。由北起大兴安岭北端的寒温带,向南为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温度带,其中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幅员最广。天然植被以森林为主,也有一部分温带草原。但因本区农业生产的历史悠久,人口稠密,除东北山地、横断山区、台湾东部山地尚保留有较大片原始森林,黑龙江省北部尚有一些未开垦的荒原外,绝大部分可耕地均已开垦为农田。平原地区村落和城镇广布,原来的自然面貌已大大改观。 本区的秦岭—淮河一线,是南北地域分异的重要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河流、土壤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雨量集中在夏季,春季常枯旱,部分地方有盐碱土。代表性的森林,在寒温带为由兴安落叶松组成落叶针叶林;在中温带为由红松和槭属、椴属、桦木属等阔叶树种组成的针阔混交林;在暖温带为由栎属和赤松、油松等松属组成的针阔混交林。由于这一带受人的干扰很大,天然森林保存很少,在华北常见的桦、杨、柳林主要是次生林或河岸林。作物多为旱作,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为主,南部可种植棉花、甘薯等。东北地区除北部外多为一年一熟,华北可二年三熟,有水灌溉地亦可一年二熟。果树有苹果、梨、桃、杏、柿、核桃、板栗、枣、葡萄等。 中国北方,一年四季的景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不同。冬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一片银装素裹的洁白世界。春季冰雪消融,农田翻耕后,东北平原富含腐殖质的暗棕壤、黑土、黑钙土,呈现黑色。华北大地的基本色调则为黄色,西部有堆积很厚、面积广大的黄土高原。夏季炎热多雨,树木葱笼,庄稼茂盛,大地呈现着一片青绿色彩。秋季是红叶满山、庄稼黄熟、棉桃银白、果实累累的色彩绚丽的收获季节。 中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南方,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河流、土壤基本不冻结,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土壤无盐碱,全年都有作物生长,主要作物为水稻,一年二熟至三熟。森林以亚热带常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分析该线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人类生产和生活等方面的差异,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重点: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有没有看过央视的纪录片《航怕中国》,这档节目播出后深受观众喜爱,因为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祖国各地的壮美风光,还可以领略到当地的风土人情,学习很多课本上没有的地理知识。欣赏几组图片:黑龙江雪乡、云南普者黑、甘南风光、黄土高原、西北大漠。 同学们想一想,造成这种地理差异的原因都有哪些? 讲授新课: 学生回答:气温、降水、地形等因素。 教师总结转折:我国的地理差异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请同学们阅读图5.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等方面呈现的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中国地势三级阶梯、年降水量和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学生: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本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熟悉的,以小组为单位读图、讨论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对这部分知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师:植被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 教师多媒体展示:典型景观的植被图片。 学生: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设计意图】气温、降水变化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自然景观对比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理解,知识更容易掌握。 承转: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请你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经济发展的分布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刚上课的时候我们同学们已经举了很多例子,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图5.2和阅读材料,感受不同地区人们生活的差异。 【设计意图】课堂上要动静相结合,静下心来阅读,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再次理解。 总结转折: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请同学们对比图5.3和图5.4,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该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班内展示。 教师多媒体展示: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展示。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世界 __ 第一节疆域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培养读图能力;形成地理位置空间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运用资料,分析、对比,获得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其优越性。 【教学难点】 1. 地理位置空间感的建立。 2. 地理位置优越性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回顾七年级地理学过的知识,还记得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学生回答、更正) (教师补充、归纳)主要从经纬度位置(包括半球位置与五带位置)、海陆位置(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等方面来分析,有时还从与邻国或邻区的相对位置来描述。

二、展示目标 识记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三、问题引导自学探究 1、猜一猜:“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 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请同学们猜一猜:描述了我国的哪些位置? (学生回答、更正)半球位置和海陆位置 2、“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两分它居东”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1)在地图上指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2)在地图上指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说出中国在哪个半球?

(3)观看教材第3页图1.2标出的五个国家,说说从东、西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从南、北半球看,与中国在同一半球的是哪些国家? (学生回答、更正)(1) __、蒙古、日本(2) __、 __、蒙古、日本 3、综合比较以上五个国家,说说从经度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三者来看,最能体现我国位置优越性的是什么位置? 4、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及北纬30°、60°纬线的大致位置。探讨下列问题: (1)在地图上指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界线,并说出中国所处的纬度范围。 (2)在地图上指出五带的划分界线,说出中国位于哪个温度带? 5、与 __、 __、巴西相比,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总结出分析纬度位置优越性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纬度位置→气候(气温)→农业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

高中地理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第1课时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的差异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区域的概念、特点和及划分依据。2.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位置、范围及特征。(重点) 3.学会分析比较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及其人类活动的差异,掌握分析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重点、难点) 1.区域和区域差异 (1)区域 ①概念:指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它具有一定的地理位置,是一个可度量的实体。 ②特点:

③划分的指标:可以是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某一方面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 (2)区域和区域差异研究 ①研究方法:比较法。 ②研究重点?????比较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 条件 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区域社 会发展的影响 探讨区域内部自然与人文要素之间、 区域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 ③研究目的:为选择区域发展的方向、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提供依据。 (1)产生的原因 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等。 (2)自然区的划分 地形和气候是决定自然区域差异的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自然区域的标志。 (3)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

(1)农业活动 ①东部季风区:中国最主要的农业区,以种植业为主。 ②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也有部分灌溉农业区。 ③青藏高寒区:以畜牧业为主,少数地区可以发展林业和种植业。 (2)交通 ①东部:交通发达,路网稠密。 ②西部:交通不便,阻碍发展。 (3)经济和文化 ①东部季风区经济和文化发达。 ②西部地区经济落后,直接影响教育和文化。

(1)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 ) (2)区域的边界都是明确的。( ) (3)区域内部各环境要素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区域的整体性,而区域之间的地理差异则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 ) (4)三大自然区之间的自然差异显著,但在每个自然区内部则表现出完全一致的自然特征。( ) (5)下列关于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 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 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 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 提示:1.√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可分为次一级不同区域。 2.×区域的边界具有过渡性,只有行政边界是明确边界。 3.√区域内部保持相对一致性,表现为整体性,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 4.×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 (5)B[东部季风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是干旱,青藏高寒区最突出的区域特征则为“高”和“寒”。]

八年级地理下册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人教版

中国的地理差异 时间2016 年月日第周第课时 课题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区域划分的原因及相应的地理区域类型;2.在简单地图上进行区域划分;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教学重点 (1)区域的划分方法与依据(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及自然地理差异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谈谈生活中你了解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提示:从气候、农业等方面,分析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自主探究 小组合作交流,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秦岭—淮河以北地 区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一月平均气 温 低于0度高于0度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高于800毫米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 地 高原,盆地,平原, 丘陵 我们了解到了南方地区降水量大于800mm,北方地区降水量小于800mm,所以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为水稻,耕地类型为水田,

二、四大地理区域 2.请大家思考四大地理区域的气候类型、地形等自 南方,北方差异 类型 差异特征主要 原因农 耕 制 度 土地利用类 型 北方:旱地为主 南方:水田为主 地形, 气候 主要农 作物 北方:小麦,大豆等 南方:水稻,油菜等 气候 作物熟 制 北方:一年一熟或两年三 熟 南方:一年二熟或一年三 熟 气候 传统运输方式北方:陆路运输为主 南方:水运 地形, 气候传统民居北方:坡度较小,墙体较 厚 南方:屋顶坡度大,墙体 高 气候其他不同 与范围都落实到图上,并做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目标 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培养尊重差异的意识,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2.能在地图上确定“秦岭—淮河”的位置,并能从气温、降水、农业生产、人们生活、区域划分等方面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3.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4.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能够举例说明我国地理差异显著。(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3)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教学难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关于中国年俗的资料。 自主学习 读课本P2-4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我国地域辽阔,自南往北,纬度逐渐_______,气温逐渐_______。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_____,降水越来越______。 3.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_______状分布,逐级______。 4.在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例如,我国农业具有东_____ 西_____、南_____北____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____西____的分布特点。 5.秦岭—淮河以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__为主;秦岭—淮河以南的农田多为________,以种植_______、________为主。 6.秦岭—淮河以北的民居屋顶坡度________,墙体_______;秦岭——淮河以南的民屋顶坡度______,墙体______。 ■教学策略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引入新课,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数据和文字材料,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的合作,可以更及时地解决学生的疑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能力。 2.教学过程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3、1 我国得三大自然区 ——井冈山中学彭长春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就是我国得一个基本国情。本节从总体上介绍我国得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国土得基本特征,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得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得主要特征,理解东部季风区得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2、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两个自然地区得基本特征,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地区性差异主要就是东西差异; 3、了解青藏高寒区得垂直差异与水平分异,理解青藏高寒区得主导性差异因素就是由高度决定得水热条件。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地理环境得分异规律,正确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不同得分异规律。 2、能运用有关地图熟悉掌握我国七个自然地区得空间范围、基本特征。 德育目标 通过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特点得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得自然地理国情,树立因地制宜得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自然区得内部差异,掌握并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地区性差异得变化规律:东部季风区就是由纬度决定得南北方向与变化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就是由经度决定得东西方向得变化规律,青藏高寒区就是由高度决定得垂直方向得变化规律。 难点 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得因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得指示作用。 四、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小组讨论、探究教学。 1、投影片: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东部季风区得四个自然地区分布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两个自然地区分布图,青藏高寒地区分布图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比较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得东西差异比较表 3、热带季雨林景观照片,内蒙古草原景观照片,西北荒漠景观照片,绿洲农业景观图片

人教初中地理八下《中国的地理差异》教案_8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1.四大地理区域及其划分 2.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重点:1能够说出四大地理单元的名称,并在地图上通过重要的自然地理界线(如山脉、河流等)2.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教学难点:1.说出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突出地理特点和彼此间主要的地理差异。 2.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突出的特点。 安排: 第二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复备栏一、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 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农村生活景观图。 学生小组讨论,班内展示。 设计意图:“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差异内容很多,知识点 较为琐碎,利用小组的交流,可以将知识系统化,让学生对知识整体把 握。 要求: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代表在班内展示。 二、引导自学新课: 教师:“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很形象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既然存在差异,自然就会划分出一个个的区域,请 你回忆上学期学习过的区域划分,列出来说一说! 学生回答:温度带、干湿地区、气候类型区等。 教师多媒体展示: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图。 承转: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 为四大地理区域。请同学们阅读图5.5,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名

称、位置和范围,并且结合活动分析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 学生按要求完成,交流展示: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划分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划分界限: 1.北方和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一线,及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3.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大地区:一、二阶梯分界线,即昆仑山祁连山横 断山 设计意图:这里属于旧知识穿新衣服的问题,学生能够很快得出结论。在这一环节要充分读图,结合已有知识,理解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建立完善的知识结构。 课堂总结: 三、迁移探究: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差异显著,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了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请同学们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四、课堂反馈: 完成活动二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五、板书设计: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四大地理区域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划分依据:气温、降水、地形 六教学反思:

中国地理教案设计

中国地理教案设计 【篇一: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设计.doc】 《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中国地理的第一课,要认识和了解祖国,首先 要明确中国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意义。我国特定的空间位置,影响 着自然环境的特点和人们的经济活动。掌握我国的地理位置是学习 中国地理其他各章节的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2015年全区初 中毕业暨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地理学科)命题说明》(以下简称中 考说明)为依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可从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 位置三方面说明,并且都需要落实在地图和地球仪上。我国地理位 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特点正反映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例如,跨热带至寒温带 的纬度位置,为发展多种多样的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海域辽阔、海岸线绵长、多优良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国际贸易;领 土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众多的邻国发展边境贸易。 【学情分析】 学生的学习基础:学生经过七年级学段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的的 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 学生的能力基础:具备一定搜集和整理地理资料的能力,能够对地 理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归纳。初步掌握了阅读地图、地理图表的 技能。 【教学重点】 认识我国的位置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方法。 课时计划:1课时 【学习目标】 (1)读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图,描述我国的半球位置;在中国政区图上指出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说出我国领土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2)根据我国领土的范围,描述我国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特点及由此产生的差异。 (3)学会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学习活动】

2016-2017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1课时 地理差异显著)教案 (新版)

第1课时地理差异显著 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学过的中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列举出我国各地在自然和人文方面存在的差异。 2.试运用地图简单分析我国东西部、南北方地理差异形成的原因。 3.知道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能够列表比较该线南北两侧的诸多差异,理解其形成的原因。 重点:通过课本的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各地在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地理差异,理解这种差异的形成原因。 难点:利用图表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地理差异的主导因素。体会这种差异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导入素材】 素材1 提前安排四位同学,分别扮演来自新疆、西藏、云南、黑龙江等不同省份的选手,进行“家乡美”的演讲。 新疆选手:我的家乡沙漠广布,但是在绿洲地区瓜果飘香。 西藏选手:我的家乡在雪域高原,有成群的牦牛和甘甜的酥油茶。 云南选手:我的家乡四季湿热,少数民族风情独特。 黑龙江选手:我的家乡冬季冰天雪地,有广阔的黑土地。 素材2 展示新疆高山牧区景观图、西双版纳热带风光傣家竹楼景观图、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景观图和湖荡星罗棋布的长江三角洲农业景观图。 【预习内容】 1.自然环境差异 (1)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2)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3)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人类活动差异 (1)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北麦南稻的分布特点。 (2)我国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 (3)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 西部低。

【师生交流】 探究活动1 我国各地的地理差异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词语的含义: 南高北低,东多西少,西高东低,南稻北麦。(见课件) 答案:南高北低指的是我国气温的特征,东多西少指的是我国人口的分布,西高东低指的是我国地势的特征,南稻北麦指的是我国农业的差异。 过渡总结: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各地存在显著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差异,而有些自然地理事物,尤其是山脉,由于其两侧的地理差异明显,往往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南北两侧在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方面均有明显的差异。下面我们就看看具体有哪些差异。 探究活动2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及影响因素 图、中国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相关地图 (

中国自然区域的差异教案

§3、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井冈山中学彭长春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就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本节从总体上介绍我国的区域差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国土的基本特征,为后面讲述我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专题提供背景知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主要特征,理解东部季风区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差异; 2、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两个自然地区的基本特征,理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地区性差异主要就是东西差异; 3、了解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与水平分异,理解青藏高寒区的主导性差异因素就是由高度决定的水热条件。 能力目标 1、能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正确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不同的分异规律。 2、能运用有关地图熟悉掌握我国七个自然地区的空间范围、基本特征。 德育目标 通过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特点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自然地理国情,树立因地制宜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掌握并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地区性差异的变化规律:东部季风区就是由纬度决定的南北方向与变化规律,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就是由经度决定的东西方向的变化规律,青藏高寒区就是由高度决定的垂直方向的变化规律。 难点 理解三大自然区内部差异的因素,掌握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地理区域分异中的指示作用。 四、教学方法及教具准备 主要采用小组自主学习,启发式读图分析法,及小组讨论、探究教学。 1、投影片: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东部季风区的四个自然地区分布图,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两个自然地区分布图,青藏高寒地区分布图 2.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比较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比较表 3、热带季雨林景观照片,内蒙古草原景观照片,西北荒漠景观照片,绿洲农业景观图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