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用药管理措施

安全用药管理措施

安全用药管理措施
安全用药管理措施

安全用药管理措施

安全用药管理措施

一、序号名称

二、1 胰岛素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三、2 10%氯化钾注射液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四、3 浓氯化钠注射液安全使用管理

二、重点药物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1 强心甙类药物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2 硝酸甘油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3 盐酸头孢替安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4 盐酸肾上腺素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5 多巴胺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6 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胰岛素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主要作用是降低血浆葡萄糖。

二、剂量与用法 1.动物胰岛素包括正规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2.人胰岛素中性短效可溶性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NPH中性预混人胰岛素-30R和50R 。 3.人胰岛素类似物超短效胰岛素和超长效胰岛素门冬胰岛素、甘精胰岛素。三、用药后观察要点 1.未开封的胰岛素2-8℃冷藏不能冰冻。静脉应用胰岛素开瓶7天后不再使用。2.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打开一周后不再使用胰岛素笔芯在25℃的室温下可保存4周。 3.短效和长效胰岛素同时使用时应先抽短效后抽长效并充分混匀。预混胰岛素和鱼精蛋白锌胰岛素使用前一定要摇匀。4.冰箱取出的胰岛素应在室温下放置15-30分钟后使用。5.胰岛素使用前要注意效期、外观和剂型剂量准确注射准时。

四、不良反应1血糖反应。2.过敏反应。3.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五、意外情况处理措施低血糖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1.首次应用胰岛素的患者当班护士要向其宣教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表现、处理方法、预防要点。 2.定时监测血糖。 3.观察有无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低血糖表现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生测血糖遵医嘱予以甜食或50%的葡萄糖应用。4.15-30分钟巡视一次病人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输液滴数。5胰岛素强化治疗病人大夜班注意观察23:00的血糖值若血糖小于5.6mmol/L,嘱患者睡前加餐并加强巡视特别是凌晨1-3时必要时叫醒病人观察有无凌晨低血糖或无感知性低血糖发生。发生低血糖者要及时记录严格交班。

10%氯化钾注射液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治疗、预防低钾血症。

二、剂量与用法 1.严重低钾血症和不能口服者将5%GS+10%KCL注射液10-15ml

静脉滴注。

三、用药后观察要点 1.口服本品溶液后出现腹部不适、腹痛等消化道刺激症状服用

氯化钾片时有造成胃肠溃疡、坏死或狭窄等并发症的可能宜采用本品的10%水溶液稀释于饮料中在餐后服用以减少刺激性。 2.静脉用药时一般每小时滴入氯化钾不超过1g 。3.注意观察排尿情况尿畅补钾尿量在30ml/h。4.观察输液情况针头有无脱出、移位局部有无红肿疼痛。5.观察低钾血症、高钾血症临床表现。 6.告知患者补钾注意事项勿随意调节滴数。7.补钾期间监测血钾的变化正常值 3.5-5.5mmol/L 。

四、不良反应 1.口服氯化钾对胃肠道有较强的刺激性可能出现腹部不适、恶心、呕

吐等。2.静脉滴注过量可出现疲乏、肌张力减低、反射消失、周围循环衰竭、心率减慢、甚至心脏停搏。

五、意外情况处理措施 1.补钾过多发生高钾血症时的处理1禁钾立即停止含

钾药物、食物。2转钾遵医嘱静脉滴注葡萄糖-胰岛素溶液、5%碳酸氢钠。3抗钾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20ml。

浓氯化钠注射液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补充能量和液体、药物稀释剂等。

二、剂量与用法静脉滴注临用前稀释当血钠低于120mmol/L时治疗使血钠上升速

度在每小时0.5mmol/L不得超过每小时1.5mmol/L。补钠量mmol=[142-实际血钠浓度mmol/L]×体重(kg) ×0.2。待血钠回升至120-125mmol/L以上可改用等渗溶液中酌情加入高渗葡萄糖注射液或10%氯化钠注射液。

三、用药后观察要点 1.由于输液过多、过快可致水钠潴留甚至出现急性左心衰竭

应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和量儿童和老年患者尤应注意。2根据临床需要协助检查血清中钠、钾、氯浓度变化血液中酸碱浓度平衡指标、肾功能及血压和心肺功能等以指导补液。 3.药物过量可导致高钠血症和低钾血症并能引起碳酸氢盐丢失应严格控制用量。

四、不良反应输液过多、过快可导致水钠潴留引起水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胸闷、呼吸困难。

五、意外情况处理措施 1.出现水钠潴留时应改用等渗盐水予5%葡萄糖液。同时用排钠

利尿药以增加排钠可用呋塞米速尿或依他尼酸钠利尿酸钠。 2.出现水肿时应抬高下肢。

强心甙类药物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正性肌力、增加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心排血量、利尿作用等。

二、用法用量 1.片剂地高辛剂量目前多采用维持量疗法0.125-0.25mg/d地高辛宜用小剂量0.125mg每日1次或隔日一次。 2.针剂西地兰每支0.4mg静脉注射每次0.2-0.4mg。

三、用药后观察要点 1.观察药物的中毒表现教会病人自测脉搏。1心脏毒性反应是洋地黄中毒最严重的表现。快速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以

快速心律失常多见。2胃肠道反应最常见食欲不振是出现最早的中毒症状继之可出现恶心、呕吐偶有消化道出血。3神经系统症状可出现头痛、失眠、眩晕、黄视、绿视、视物模糊等。 2.护士应注意病人有无洋地黄制剂的毒性反应。3.慎重静脉注射西地兰静脉用药时要稀释后缓慢注射静脉注射需10-15分钟以上并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率、心律反应。静脉推注不可与酸碱类药物配伍。忌与钙剂合用。注意补钾。 4.易中毒诱因老年人、心肌缺血、缺氧、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尤其是低钾、低镁、高钙、肝功能不全、正在使用一些可与洋地黄相互作用的药物如胺碘酮、维拉帕米等。

四、适应症与禁忌症适用于治疗急性或重症心力衰竭、阵发性室上速、快速房颤、房扑。

五、意外情况处理措施 1.洋地黄中毒应暂停给药并立即报告医生予抢救。 2.有低血钾者应给予补充钾盐暂停排钾利尿剂纠正心律失常。 3.快速心律失常首选苯妥英钠或利多卡因缓慢性心律失常可用阿托品治疗或安置临时起搏器.。

硝酸甘油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二、剂量与用法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注射开始剂量为5ug/min最好用输液泵恒速输入。

三、使用观察要点 1.药物一经开封立即使用配制后放置不超过24小时。2.避光、密封、在阴凉处保存。3.静脉使用本品时须采用避光措施。 4.应使用能有效缓解急性心绞痛的最小剂量避免过量。

四、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出汗、虚脱等。

五、不良反应的处置措施 1.常规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要平卧休息。如果出现视力模糊或口干应停药。 2.轻度过量导致低血压和心动过速时可通过抬高下肢减少用药或停药改善。3.明显过量可给予盐酸甲氧胺或肾上腺素。

盐酸头孢替安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用于呼吸道、耳、鼻、喉科、泌尿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等。

二、剂量与用法静滴或静注1日1-2g分2-4次用。

三、使用观察要点 1.只可用于静脉内注射。2.注意观察输液速度避免过快。3.观察局

部有无皮疹等过敏反应。4.查看口腔注意有无口腔炎、舌炎等症状、5.观察大便性状询问有无腹痛、恶心等症状。6.本品与速尿等利尿药并用时应注意肾功能。7.溶解后的药液应迅速使用若贮存亦应在8小时内用完。

四、不良反应偶见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血象改变及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

可致肠道菌群改变造成维生素B和K缺乏。偶可致继发感染。大量静脉注射可致血管疼痛和血栓性静脉炎。

五、意外情况处理措施 1.过敏性皮疹可放慢滴速严重皮疹要立即停药。2.严重静脉

炎立刻停止输注该药经皮肤科会诊予以25%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冰敷等综合措施指导患者抬高患肢加强护理等一系列措施。应用自制软膏金黄散、白玉膏分别外敷及对症处理。3.过敏性休克时立即通知医生予平卧遵医嘱予抢救。

盐酸肾上腺素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α受体激动收缩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β受体激动扩张冠状血管、兴奋

骨骼肌、心肌心率增快松弛胃肠道和支气管平滑肌、解除支气管痉挛。规格

1ml:1mg。

二、用法与用量1.抢救过敏性休克时皮下注射或肌注0.5-1mg。2.抢救心脏骤停使用

0.25-0.5mg+0.9%NS10ml静脉注射或心内注射。3.少量加入局麻药中或外用有止血作

用治疗鼻或牙龈出血的局部用药。

三、不良反应与禁忌1.心悸、头痛、血压升高、震颤、无力、眩晕、呕吐、四肢发凉。2.

有时可有心律失常严重者可由于心室颤动而致死。3.用药局部可有水肿、充血、炎症。

4.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器质性心脏病、甲亢、及分娩时禁用。

四、观察要点1.使用肾上腺素时应随时观察病情及血压变化。观察病人有无心悸不安、

面色苍白、头痛、震颤等不良反应大剂量或静注过快应注意观察病人神志变化手指、脚趾等肢体末端部位慎用。 2.心脏术后低血压静脉使用肾上腺素时需进行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观察尿量及末梢温度、时间等。 3.肾上腺素静脉使用时宜从中心静脉输入浅表静脉如不慎输入皮下组织可用25%硫酸镁湿敷。4.肾上腺素见光易分解失效应避光存放变色后禁用。

五、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血压骤升诱发脑溢血1.立即停止用肾上腺素药物嘱其卧

床休息。 2.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及血压变化如有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3.病情平稳后用微量泵注射药物严格遵医嘱执行给药剂量与速度。4.对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消除其紧张、焦虑的心理。

多巴胺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提高心率、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增加心肌耗氧量收缩皮肤和黏膜血管。规格每支20mg。二、用法及用量治疗心衰时2-10ug/kg.min治疗休克时10-20 ug/kg.min。三、不良反应与禁忌1.不良反应较轻常见的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心律失常、心搏快而有力、心跳缓慢、头痛、恶心、呕吐等停药或减慢滴数可缓解。 2.长期或大剂量输注时可引起末梢缺血和坏疽有时甚至肢端截除。对肢端循环不良的病人须严密监测注意坏死及坏疽的可能性。3.嗜络细胞瘤患者不宜使用。 4.闭塞性血管病包括动脉栓塞、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冻伤如冻疮、糖尿病性动脉内膜炎、雷诺病等慎用。四、观察要点 1.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避开关节、静脉瓣和下肢血管

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血管。 2.在滴注本药时应用输液泵控制匀速输入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及尿量根据血压、心率、心律及尿量外周血管灌流情况调整输液速度。

3.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药物的作用、副作用、注意事项告知病人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滴速

以免发生意外如有异常及时联系护士。4.建立输液巡视卡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穿刺血管局部皮肤颜色有无苍白等缺血表现有无肿胀疼痛如有应及时根据严重程度给予更换穿刺部位、局部封闭液体外渗部位等不同处理出现静脉回流或针头不通畅时应用注射器将头皮针内液体包括血液抽出后用生理盐水冲切忌用生理盐水直接冲管防止血压骤升。5.发生液体外溢时立即更换穿刺部位。外溢区可用5-10mg酚妥拉明稀释液硝酸甘油局部封闭局部予硝酸甘油纱布湿敷同时做好护理记录班班交接皮肤情况。五、意外情况的处理措施局部缺血坏死1.一旦发现穿刺处局部皮肤苍白、肿胀等现象立即拔针局部用5-10mg酚妥拉明稀释液硝酸甘油局部封闭硝酸甘油纱布湿敷。2.更换穿刺部位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做到一针见血。 3.加强巡视建立输液巡视卡告知病人及家属如穿刺处不适应立即报告及时给予处理避免发生药物外渗引起坏死或坏疽。

4.严密观察皮肤情况做好护理记录与交接班。

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安全使用管理措施

一、作用机理:1.胺碘酮对心脏多种离子通道均有抑制作用为广谱抗心律失常药。2.

伊布利特特异性钾通道阻滞剂。3.异丙肾上腺素激动心脏β1受体加快心率、加速传导。

二、用法与用量1.胺碘酮急诊情况10分钟内静脉注射150mg随后6小时静脉点滴

速度为1mg/min继以0.5mg/min滴入18小时。 2.伊布利特通常静脉注射1mg注射时间大于10分钟。给予首次后如心律失常持续存在可再次给予1mg。3.异丙肾上腺素1-3mg/min维持冠心病、心梗和心衰者慎用。

三、不良反应与禁忌1.胺碘酮1心血管系统窦缓、房室传导阻滞、静脉注射时至

低血压。2甲状腺甲亢或甲减。3肺脏长期大量使用者主要产生过敏性肺炎肺纤维化。4禁忌严重窦房结功能异常者、Ⅱ或Ⅲ房室传导阻滞者等。2.

伊布利特1不良反应Q-T间期延长和尖端扭转型室速发生率2%。2禁忌过敏者。3.异丙肾上腺素1心悸、头晕。2禁用于冠心病、心肌炎和甲亢患者。

四、观察要点1.观察药物的疗效包括症状的改善、心律、血压和心率监测。 2.观察

药物的副作用传导阻滞、低血压、心律失常加重或新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 3.伊布利特的不良反应常发生在用药后4-6小时故用药后8小时内应进行心电监护。

五、意外情况及处理措施1静脉注射至低血压措施必要时使用多巴胺维持血压。

2肺纤维化措施一旦发现应停药并用激素治疗。2.异丙肾上腺素出现恶心、心悸、头痛等中毒症状时措施1立即停药。2给予酚妥拉明10mg+NS100ml 缓慢静滴。3出现室颤首选电除颤。4对症处理吸氧等。

最新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精品收藏)

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经院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院办公会研究决定,制定此办法。 一、组织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暨抗菌药物监督管理小组",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工作小组设在办公室设于医务科,由黄勇兼任工作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对日常事务的处理。 2.工作小组职责: (1)工作小组应在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2)贯彻执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定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3)制定医院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技术性文件,并监督实施; (4)对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情况进行检测,定期分析、评估监测数据并发布相关信息,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 (5)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培训,组织对公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宣传教育; (6)定期向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工作; 二、监督管理基本原则 1.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比例≦30% 2.自费药品采购金额比例占总药品采购金额≦5% 3.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强度不得高于我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制定的目标值,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静脉用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7%,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基本药物使用率(品规和金额)不低于50%。 4.遵循合理用药原则临床合理用药的目的是为了在充分发挥药物疗效的同时,尽量避免或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一、遵医嘱及时准确用药。 二、用药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准确掌握给药剂量、浓度方法和时间。必要时病人参与确认。 三、口服药按时发放给病人,看服到口。 四、注射药物须两人核对:静脉用药应在药瓶上注明患者姓名、床号、药物名称和剂量, 注明加药者姓名和时间,由另外一名护士核对并签名后方可应用于病人。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认真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工作明确分工,团结协作,结合各科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2、科室设安全员,每周进行安全检查。护士长每月组织科内人员进行安全护理分析,发现事故隐患及时处理。 3、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制度与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认真观察病情变化。 4、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5、每天进行安全评估,做好标识。对危重、手术、老年及小儿患者应加强护理,必要时加床档、约束带、以防坠床,定时翻身,预防褥疮的发生。 6、剧、毒、麻、贵重药品专人保管,加锁,账物相符。 7、抢救器材做到四定(定物品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存、定人管理)三及时(及时检查、及时维修、及时补充) 抢救器械做好应急准备,一般不准外借。 8、抢救器材及用物保持性能良好,按时清点交接,严防损坏和遗失。 9、做好安全防盗及消防工作,定期检查消防器材,保持备用状态。 10、对科室水、电、气加强管理,保证不漏水、漏电、漏气;如有损坏及时维修。 11、内服药和外用药标签清楚,分别放置,以免误用。 用药后观察制度 一、护士应熟练掌握常用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二、对易发生过敏的药物或特殊用药应密切观察,如有过敏、中毒反应立即停止用药,并报告医生,必要时做好记录、封存及检验等工作。 三、应用输液泵、微量泵或化疗药物时,应建立巡视登记卡,密切观察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确保用药安全。 四、定时巡视病房,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调整输液滴速,观察有无发热、皮疹、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五、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使其了解药物的一般作用和不良反应,指导正确用药和应注意的问题。 六、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各班工作,注意巡视病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剧、毒、麻、高危险药品管理制度 一、剧、毒、麻、高危险药品专人保管,数量固定,班班交接并签名。 二、病房毒、麻药品只能供应住院患者按医嘱使用,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取用、借用。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活动记录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 活动记录 科室: ╳╳年度

科室合理用药管理小组名单组长: 组员: 秘书:

╳科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 一、病区抢救药品 1、科室根据自身特点配备相应品种的抢救药品。 2、抢救药品备有一定的基数,使用后及时补充,并有记录。 3、每月定期检查抢救药品的效期,距离有效期半年的药品标记明显标识,距离有效期3个月的药品,到药房更换,并有记录。 4、抢救药品管理责任人为科护士长。 二、常用药品 1、常用药品基数合理,摆放整齐有序,有明显标识。 2、高危药品专柜加锁保管,有明显标识。 4、生物制品放置于冰箱中2-8℃冷藏。 5、常用输液分类摆放整齐有序,先进先出。 6、每月定期检查常用药品效期。 三、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2、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病灶、基础疾病等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 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4、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5、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a. 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 b.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 c.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d.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深部真菌病。 e. 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此外必须注意联合用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将增多。 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每百人天╳DDDs以下。(注意:上述数据根据科室责任状填写)

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

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做法与效果 目的:研究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的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临床用药的380例患者,由医护人员成立专门的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小组,找出临床用药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专门的药品管理手册,对各种药品标识实施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护理工作制度,建立一套临床用药护理安全培训制度,同时选择实施管理前的3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结果:经过实施临床用药护理安全管理,用药缺陷及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药物过期数量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用药实施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clinical medication care safety management methods and how effective.Method:The hospital choice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3 380 patients with clinical medicine medication by medical staff set up a special nursing clinical drug safety management team to identify nursing clinical drug safety hazards exist,develop specific Drug management cards,identification of various drugs implement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improve the care system,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de of clinical medicine care safety training,and selecting 380 cases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served as controls.Resul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linical drug treatments,the incidence of defects and errors in medica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expired drugs,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nursing clinical drug safety management can provide ah clinical drug safety,should be introduc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Care safety management;Implementation process;Effect 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药物治疗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与临床药物的安全使用密切相关[1]。国内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护理缺陷中,与药物安全相关的缺陷约为33.5%,怎样才能够有效安全的应用药物,这是临床护士的责任,同时也是监督管理的重点问题[2]。本文选择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临床用药的380例患者,组织医务人员成立专门的药物安全管理小组,制定药物管理制度,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内科临床用药的380例患者,其中210例为男性,170例为女性;年龄15~79岁,平均(53.9±4.8)岁;同时成立临床药物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负责药物安全的管理工作。同时选择实施管理前的380

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冋题。 三、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使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做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四、医师在使用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时应告知患者,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 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

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使用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和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 五、中、西药剂科应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对药品进行拆零调配,并加强管理,杜绝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中、西药剂科必须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报告。 六、严格控制门诊大处方 门诊处方注射剂为1日用量,口服及外用制剂为3?7日用量;急诊处方一般不得超过一日用量;慢性病口服制剂处方用量可延长到15?30日用量,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门诊处方每张处方金额不得超过50 元;如超过必须经过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的记录。违反上述规定的处方,药师应当告知处方医师,请其重新开具处方。如果医师拒绝重新开具处方,药师有权拒发,并向病人说明情况。 七、实行处方点评和病历点评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和 《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每月由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抽查处方和病历,对不合格处方、不合格病历进行汇总分析,尤其对不合理用药进行每月点评和院内公示。合理用药 指标如下: (一)处方指标 1.每次就诊人均用药品种数 2.每次就诊人均药费 3.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一、优先合理使用基本药物规定及监督考评办法 根据《关于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卫药政发[2009]78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为在我院进一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要,减轻患者医药费用负担,同时,强化监管机制与考核工作,确保基本药物的优先合理使用,特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药物的范围 1.基本药物是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够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 2.本办法所称基本药物,是指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版)中的化学药品、生物制品317种,中成药203种,以及所有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的中药饮片与山西省基本药物增补品种目录(化学药物123种、中成药75种) (二)、组织管理 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组负责我院基本药物的使用管理。 2.职责及分工 (1).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建立健全基本药物的引进、使用、评价及监管等各项制度; (2).医务处负责组织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的宣传、培训及监管; (3).药剂科提供技术支持,负责基本药物的供应、处方专项点评、对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情况进行督查、分析及《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基本药物处方集》等相关知识的资料收集。 (三)、基本药物的配备及引进 1.医院优先配备基本药物,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在遴选本院基本药物目录时,在满足临床需要的原则上,优先选择基本药物进入本院基本药物目录。 2.新品种的引进:药剂科根据临床需求、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等相关要求拟定需要增补的基本药物品种、品规目录,报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然后按照山西省基本药物中标厂家进行引进。 3.品种的调整:我院现有基本药物品种予以保留,对于国家和山西省动态调整新增补基本药物品种,在满足一品两规的情况下,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根据我院基本药物使用品种及金额达标情况和医院及科室合理用药情况提出意见,交主管院长批准执行。 4.药品采购人员合理制订药品采购计划,应适当增加基本药物的采购量,保持药库有充足的库存,尽可能防止基本药物短缺。并通过省药品采购平台“药品网上采购系统”进行网上采购,采购价不得高于网上最高价限。药品验收入库人员,对基本药物应优先验收,优先入库,优先发放。 (四)、基本药物优先合理使用相关措施

合理用药监控实施方案

合理用药监控实施方案 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经济、有效,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法律、规章和指南,经院药事管理委员会、院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组织管理 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成立“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 ,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一)合理用药督查领导小组: 组长:董均先6、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对科室或个人的奖惩决定。 二、合理用药检查范围与判断标准检查范围:我院所有具有处方权医师开具的门诊处方和所有管床医师所下达的医嘱,以抗菌药物、中草药及其他药物的临床应用是否合理为主要内容。 判断标准:用药合理性评价结论分为合理、不合理。 (一)用药完全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为合理,具体要求为:1、因病施治,对症下药,所用药物有相应适应症;2、药物选择适当; 3、药物剂量、给药方法、时间及疗程适当; 4、符合处方管理办法规定; 5、符合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分级使用管理原则、一类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相应管理办法。能导致患者不良后果的情况); (7)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 2、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为超常处方:(1)无正当理由的大处方的(门诊处方一次性金额超过(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的;

(3)无适应证用药,无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的;(4)根据医保患者点药开具处方,而患者疾病又无治疗需求的;(5)医保患者的处方中自费药品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的;(6)门诊医师开具止痛药,同一患者超过一盒的;150元的);(7)出院带药时,保险患者超过一周用量,自费患者超过2周用量的。 三、管理措施: 1、管理方式以总量控制(全院及各科室药品使用比例)、分级管理、 室合理用药实施管理职责。 (二)合理用药督查领导小组负责监控全院用药情况,并定期将结果汇总上报。临床药师必须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临床合理用药管理督导组报告。 (三)临床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疗程、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用药方案应强调个体化原则,要充分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病情和药物特点进行必要检验和影像监测,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四临床医生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和剂量范围,进行督查一次,对每位医师的病历或处方进行分析,将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向院领导汇报,并反馈给各相关科室。 (二)对有异议的用药情况,将由督查领导小组向院领导汇报,请专家做出最终评价。 (三)由临床合理用药督查小组根据考核标准对各科室进行考核,每月将四次的考核结果进行汇总,对各科室进行打分。 四、奖惩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示 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安全用药相关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安全用药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 保管、调配、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为加强药品管理,坚持 “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年服务理念,促进临床合理 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 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 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特制订我院安全用药管理制 度。 1.科学、规范我院药事管理工作。药事工作是医疗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将医、药、护三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 来,建立医师—药师—护士、药库—药房—病区的立方体 空间体系,建立药剂科与医务科、护理部等管理部门的沟 通机制,制定包括药品采购、储存保管、调配及使用等每

一个环节的相关管理制度。全面保证用药安全。 2.执行《药品采购管理制度》和《新药采用管理制度》,执行“新药遴选程序”,坚持“质量第一,按需进货,择优采购”的原则,确保药品质量和购进的合法性。 3.执行《药品储存、保管管理制度》、《效期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相似药品管理制度》等,遵守药品储存管理规范,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药品性能,对药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对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根据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环境(0~30℃)、阴凉环境(≦20℃)、冷柜(2~10℃)中,并保持相对温度达标。 4.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保持合理库存。入库验收必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药库、药房要做到“五专”。

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流程

医院合理用药管理制度为了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 二、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室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三、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说明书范围使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及时修订和完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四、医师在使用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时应告知患者,并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使用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和有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 五、药房应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对药品进行拆零调配,并加强管理,杜绝药品质量事故的发生。 药房必须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进行适宜性和合理性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告知开具处方的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向医院合理用药专家督导组报告。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安全用药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保管、调配、使用等一系列环节。为加强药品管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管理年服务理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根据《药品管理 、 管理规范,执行各项工作程序,按照药品性能,对药品实行分区、分类管理。对高危药品做好醒目标示,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根据药品储存条件的要求,将药品分别存放于常温环境(0~30℃)、阴凉环境(≦20℃)、冷柜(2~10℃)中,并保持相对温度达标。 4.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按照有关规定购进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保持合理库存。入库验收必

须货到即验,至少双人开箱,清点验收到最小包装,验收记录双人签字。药库、药房要做到“五专”。 5.医师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根据医疗、预防、保健需要,按照诊疗规范、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请注意事项等开具处方。并使用级药品通用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按照卫生部制定的 《用药咨询制度》。 10.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除医方责任外,不得退换。 11.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保健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师要深入临床科室,积极参加

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等工作,合理用药,提高用药水平,确保病人用药安全有效。 12.加强护士执行医嘱时的管理,严格执行医嘱,执行《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关规程,保证用药安全。 13.所有医务人员均有责任监测和报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根据《重点药物观察制度》、《用药后观察制度》、《药品不良反应

安全用药管理规定

安全用药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一)病区药品管理 1、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 药严格分开放置,各专科用药分类,抢救 药、麻醉药和一般性用药分开放置。 2、高浓度电解质(10%KCL、10%NaCL) 注射液、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物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警示标记。 3、不得使用变质、过期、标签模糊的 药品,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4、毒麻药品应做到专人保管、专人负 责、专柜枷锁、专用处方、专用登记本、班班交接。毒麻药品使用后应由医师开具专用处方,及时领回。 5、抢救车药品做到“五定”:定数 量、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 菌、定期检查维修,班班交接、签名。 6、需冷藏的物品要放入冰箱。

(二)加强用药环节控制,保证用药安全 1、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护士应熟练掌握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 2、严格执行用药原则,及时、准确执行医嘱,除抢救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不得不执行口头医嘱时须复述一遍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对有疑问的医嘱,应加以了解,核实后方可执行。 3、规范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4、科学、合理配药、溶药,注意配伍禁忌,加强静脉用药现配现用,防止药品效价降低,减少感染发生。 5、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按照医嘱的要求准确调节输液的速度,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置并按流程上报。 6、使用抗生素时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注意给药间隔时间,维持血液中药物浓度。

7、护士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用药、特殊药的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及观察要点,尤其是新药,必须组织学习,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给药途径用药。 8、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9、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有无药物外渗,如有药物外渗需按相应流程给予处理。 10、对因各种原因换着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做好记录。 (三)高危险药品管理制度 1、高危险药品包括高浓度电解质剂、肌肉松弛剂及细胞毒性药品等。 2、高危险药品不得与其他药品混 合存放,存放地点应标识醒目,设置警示标记提醒护理人员注意。 3、高危险药品配置要实行双人复核,确保准确无误。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正式版)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临床合理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温馨提示:该文件为本公司员工进行生产和各项管理工作共同的技术依据,通过对具体的工作环节进行规范、约束,以确保生产、管理活动的正常、有序、优质进行。 本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临床用药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 临床用药管理的终结目的是合理、安全用药。 二、临床医师、药师、护师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尊循合理、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 加强合作, 知识互补, 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三、认真执行国家规定的书写处方权限, 没有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医务人员一律不准开写处方。 四、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和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在医疗过程中, 需使用自费药品的, 要经患者或患者家属签字同意。 五、在临床诊疗中, 医生要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超出药品使用说明范围的用药, 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六、药房设有处方权签字留样, 药品发放人员须在核对处方签字后方可发药。 七、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制度 1、护士、医生和临床药师一旦发现可疑药物不良反应, 立即报告病人的主管医生, 并通告医务科及药房。 2、药房在接到通告后, 药师应即时前往调查, 要与临床医师沟通, 降低病

中医院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检查制度及措施

中医院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检查制度及措施XX县中医医院 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管理制度 为规范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和用药行为~减轻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以科学诊治为原则~以合理为核心~以规范行为为目的~以降低费用为目标~重点针对诊治过程中对医疗费用影响较大的检查、用药、耗材及治疗措施制定本制度。 1、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临床诊疗指南》和《医院临床路径工作规范》进行检查、用药和治疗。 2、某些单纯或典型的疾病~检查项目要适可而止~能不做的检查不做~如最常见的普通感冒、临床症状典型~胸部摄片检查并非必须。 3、对疑难复杂患者的申请检查应有针对性、阶梯性~可检查可不检查的~尽量不检查或少检查~以降低病人不合理检查费用。如病人确需进行CT等大型仪器检查~取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方可实施。 4、在诊疗过程中~给病人的检查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费用较低的检查能明确诊断的~不得再进行同一性质的其他检查项目。 5、严格落实“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制”~在同级医院已作的检查认可~不再进行该检查~尽量为患者节省检查费用。 6、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医生在手术和诊疗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低中值耗材~以减少浪费~降低耗材费用~凡包括在手术费以内的消耗材料~不另行收费。 7、在检查、诊断和手术过程中的特殊材料和高值耗材~应掌握适应症~保证质量~不可滥用~且预先要将使用的必要性和材料的价格向患者或家属交代清楚~征得其同意并签字后报医务科审批方可使用。

8、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对各类药物的使用应坚持“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对临床用药应进行动态监控。 9、医生应尽量做到早期诊断、正确诊断、正确选用、合理使用~提高药物使用效益~减少浪费~节约资源。同一类或同一性质的药品应严格控制重复使用。 10、医务人员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过程中~针对具体病人选用适宜的药物~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人体~达到有效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保护人体不受或少受与用药有关的损害。 11、医生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12、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13、医生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时间、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 14、抗菌药物使用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分级应用管理办法》执行。各临床科室严格掌握抗菌药物治疗联合应用和预防应用的指征~严格抗菌药物分类分线管理~严格二线、三线抗菌药物审批签字制度~严格控制抗菌药物滥用和重复使用。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经济性、有效性,避免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药品管理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的合理用药监督管理工作。具体督导工作由医务科、药械科及临床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负责全院合理用药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 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本院合理用药的要求;组织对全院临床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对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并对违规事例、人员进行惩罚。 三、医务科、药械科及专家小组深入科室检查临床用药情况,及时反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提交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决策。药剂科应定期公布全院抗菌药品和活血化瘀药物的使用情况。 四、各临床科室主任为科室合理用药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医师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医师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 五、科室当月药品使用比例超过规定,处罚当事人及科主任(按抽查结果执行)。 六、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临床科室不合理使用同一个药物,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有权做出停药处理。 七、医师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要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制定合理用药方案,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范围或更改、停用药物,必须在病历上作出分析记录,执行用药方案时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根据必要的指标和检验数据及时修订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门诊用药不得超出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范围。

八、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等,因医疗创新确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审批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含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九、医师在使用毒性药品时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使用肝、肾毒性药品前应先进行肝、肾功能的检查,使用中应定时监测肝、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其变化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十、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应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情况,强调用药个体化。要充分考虑剂量、疗程、给药途径,同时考虑药物的成本与疗效比。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坚决不用,可用低档药的就不用高档药,尽量减少药物对机体功能的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降低药品费用,用最少的药物达到预期的目的,对较易导致严重耐药性或不良反应较大以及价格昂贵的药物实行审批制度。 (一)严格控制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的比例,医院每年根据药品和诊疗价格的调整情况确定各临床科室药品与诊疗收入的比例。逐年降低药品收入比例,从而确保抗菌药物和活血化瘀药物等使用趋于合理。 (二)使用贵重药品、自费药品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因未取得患者同意引发用药纠纷的,其经济赔偿由责任医师承担。 (三)除抢救病人和抢救药品外,医保处方每张处方金额不得超过40元,普通处方每张处方金额不得超过35元;如超过必须经过科主任审批,并在病程记录中有使用目的的记录,如无科主任审批,无使用目的记录或依据不充分的扣发当事人当月奖金100元,并扣科室管理分5分。 (四)医院实行药品超常预警与动态监测制度,每月对医院使用排名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和排名前五位的活血化瘀药物进行公示,同时还对其排名前两位的医生进行公示,并做好抗菌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的超常预警动态监测图,对监测到得不合理用药积极进行干预。

临床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临床用药安全管理制度 1.为规范我院药品临床使用,促进药物合理使用,保证医疗安全、保障医患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和《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特制定我院临床用药管理规定。 2.临床用药是指使用药物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疗过程,临床用药管理的目的是合理用药。 3.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适宜的原则加强协作,知识互补、共同为病人用药的安全性负责。 4.医师应按疾病诊疗规程、临床用药指导原则及指南,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个体差异等为患者开具处方或医嘱,杜绝过度用药和过度治疗。医护人员在给患者使用药品诊疗时,要遵循合理用药原则,按规定仔细核对处方、医嘱、药品与患者身份,并按正确的方法调配和给药。 5.医院根据国家规定的“基本药品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制定医院“处方集”和“医院药品供应目录”。药剂科在“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内组织有效地供应。临床使用的药品由药剂科统一采购供应。其他科室不得从事药品采购、调剂工作,原则上不得在临床使用非我院药剂科采购供应的药品,特殊情况需要使用的,必需按医院“患者自备药品使用管理制度”执行。 6.医院制定有相关的处方权限制的规定 ①抗菌药物处方权限 ②麻醉药品处方权限 7.使用自费药品或乙类药品,以及扩展用药须经患者或家属签字同意。在临床诊疗中,医生要制定合理用药方案,给患者开具处方时,应熟悉药品的说明书内容,医师、护士按药品说明书规定使用药品。超出说明书使用药品的医师必须在病历中做出分析记录。 8.医院制定有处方权确认的程序与规定。医院医务科、各药房设有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14628

安全用药管理制度 (一)病区药品管理 1、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各专科用药分类,抢 救药、麻醉药和一般性用药分开放置。 2、高浓度电解质(10%KCL、10%NaCL)注射液、肌肉松弛剂、细胞毒性药物 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并有警示标记。 3、不得使用变质、过期、标签模糊的药品,保证药品安全有效。 4、毒麻药品应做到专人保管、专人负责、专柜枷锁、专用处方、专用登记 本、班班交接。毒麻药品使用后应由医师开具专用处方,及时领回。 5、抢救车药品做到“五定”:定数量、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 灭菌、定期检查维修,班班交接、签名。 6、需冷藏的物品要放入冰箱。 (二)加强用药环节控制,保证用药安全 1、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护士应熟练掌握这些观察 制度和程序,并能执行。

2、严格执行用药原则,及时、准确执行医嘱,除抢救外,不得执行口头医嘱,不得不执行口头医嘱时须复述一遍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对有疑问的医嘱,应加以了解,核实后方可执行。 3、规范护理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4、科学、合理配药、溶药,注意配伍禁忌,加强静脉用药现配现用,防止药品效价降低,减少感染发生。 5、加强输液安全管理,按照医嘱的要求准确调节输液的速度,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处置并按流程上报。 6、使用抗生素时应询问有无过敏史,注意给药间隔时间,维持血液中药物浓度。 7、护士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用药、特殊药的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及观察要点,尤其是新药,必须组织学习,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给药途径用药。 8、发药或注射时,如患者提出疑问,应及时查清,无误并向患者解释后方可执行,必要时与医生联系。 9、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有无药物外渗,如有药物外渗需按相应流程给予处理。 10、对因各种原因换着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做好记录。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临床合理用药管理办法 为了加强我院药事管理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全面提高医疗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本办法。 一、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 1、医师和药师在药物临床应用时须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指导原则。 2、医师在诊疗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各种疾病临床诊疗指南和各种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根据临床诊断按照药品说明书所列的适应症、药理作用、用法用量、禁忌症、药物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执行用药方案时医师、护士要密切观察疗效,注意不良反应。医师要根据临床观察指征和检验结果及时修正和完善原定的用药方案。 3、医师制定用药方案时要根据药物作用特点,结合患者病情和药敏结果给以个体化用药,充分考虑到剂量、次数、疗程、给药途径和药物经济性。同时,应该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相关规定。 4、临床各科室应该按照病种临床路径管理标准和方法实施临床

路径管理,遵循各病种的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流程,并同步填写病例临床路径表。 二、临床合理用药的组织机构 由管理部门、临床科室、药学部的专家组成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分管院长任组长,定期组织进行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评议。 三、临床合理用药的监督管理 1、临床合理用药监督小组每季度对督查结果进行分组讨论、汇总、确认存在的问题,最后结果进行通报公布,对确认存在不合理检查、用药情况的个人视情节轻重给予惩罚,对因不合理检查、用药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及事故等,按相关规定处理。 2、临床科室主任为各临床科室合理用药第一负责人,具体负责对本科合理用药、大处方进行督导管理,及时纠正本科室临床用药中存在的问题,督查结果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并与科主任考核、责任意识考核挂钩。 3、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处方管理办法》的要求对处方用药适宜性进行审核,发现不合理用药情况要告知用药医师,情况严重的应拒绝调配并登记,定期向临床合理用药评议小组报告。 4、建立超说明书用药的监控和干预机制,诊疗过程中医师不得随意扩大药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适应症,如因医疗创新需扩展药品使用规定的,应报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并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使用中药饮片、中成药时,要根据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注意配伍禁忌,合理选药。

护士安全给药管理规定流程

护士安全给药管理规定 流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护士安全给药管理制度 一、经过资格认定及相关培训的护理人员方可执行给药医嘱。 二、用药医嘱抄(转)录须经核对,确保准确无误,并有转抄者签名。 三、护士根据处方或医嘱给药时应先核对以下内容: (一)药物名称是否与医嘱相符。 (二)给药时间和次数是否与医嘱相符。 (三)药物剂量是否与医嘱相符。 (四)给药途径是否与医嘱相符。 (五)询问病人姓名及核对住院号以确认身份。 (六)病人是否对该药物过敏。 四、给药应做好记录: (一)医师给予病人的所有用药必须做好记录。病人用药可记录于门急诊病人的病历及住院病人病历或病历中的给药记录单。 (二)门急诊病历用药记录包括就诊日期,病人的疾病描述、诊断;药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等。 (三)病历中应存有给药记录单。给药记录单记录病人的每日用药情况,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床号、药物名称、给药时间、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 (四)护士在给药前后应当观察患者用药过程中的反应并记录。 (五)医师、护士和其他相关医务人员应向病人宣教用药知识,同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必要时调整给药方案。 四、凡住院患者治疗需要的药品均由药学部门供应,一般不得使用患者自带药品。确需使用应符合规定。

五、病人给药时间管理细则 (一)长期医嘱的给药应在规定时间前后2小时内完成,后一次给药时间按相应时间间隔调整,不能按时给药的以给药错误处理。如特殊情况(手术、检查等)延误给药,待医师评估后,方可用药;如不能使用,应由医师在临时医嘱单上开具停用医嘱。 (二)根据医嘱需准点给药(如每4小时给药、每6小时给药、每8小时给药等)的应在规定的时间内给药。 (三)特殊用药遵具体医嘱执行。 (四)紧急抢救医嘱给药:开医嘱后即刻给药。 (五)口服给药 1、原则上当天常规医嘱,下午给药。如有特殊情况,应由医师在医嘱单上加开临时医嘱(st)。 2、每日一次给药(qd)给药时间为:8:00。相同药物与次日的给药时间应间隔12-24小时。 3、每日二次给药(bid)给药时间为:8:00-16: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6-12小时。 4、每日三次给药(tid)给药时间为:8:00-12:00-16: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4-6小时。 5、每日四次给药(qid)给药时间为:8:00-12:00-16:00-20:00。相同药物每日每次给药时间应间隔3-6小时。 6、一般临时医嘱(st):在医师开具医嘱后2小时内执行。 (六)静脉给药 1、首次给药时间:原则上在医师开具医嘱后2小时内执行。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如有多组静脉输液,根据轻重缓急,按序使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