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资料

中国古代史的主流是祖国统一与民族融合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

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二、大运河的开凿

1.时间:605年隋炀帝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促进南北交通,下令开凿大运河。隋大运河

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天杭州),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大运河由.北到南

...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促进沿河两岸经济的发展,在以后的历史过程一直发挥着作用。

三、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隋炀帝时,创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科举制度以才能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作用:打破了门第的限制,有利于国家选拔有用的人才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读书风气的盛行。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所杀,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1)626年唐太宗李世民称帝,627年,改年号为“贞观”。

(2)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1.轻徭薄赋,休养生息: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此多次减免租税,保证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任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3.进一步完善隋朝时创立的三省六部制

(3)贞观之治的含义: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三、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

1、690年武则天自称皇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的统治“贞观遗风”的表现:重用有才能的人,如狄仁杰,(武则天实行武举,首开殿试);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徭役。“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武则天,也称“贞观遗风”。

四、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为“开元”。开元年间,政局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

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杜甫的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说的就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盛唐经济的繁荣:①农业:唐朝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②手工业:邢州的白瓷,越州的青瓷,巩县的“唐三彩”负有盛名。③商业:都城长安建筑宏伟,布局严整,商业繁荣,人口达百万,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

二、天可汗。

1.唐朝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周边少数民族密切交往。

2.唐太宗认为自古皆贵中华(汉族),贱夷狄(少数民族),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各族的拥护,.唐太宗被北方各族尊为“天可汗”。

3.唐朝和东厥的关系:唐太宗派兵攻打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还授予官职,设立都督府。

二、唐蕃和亲与会盟

1.松赞干布统一吐蕃: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各部,建立政权,定都逻些。

2.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时派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和亲。促进藏族和汉族经济、文化上的往来。

3.金城公主入藏:唐中宗时派金城公主入藏与尺带珠丹和亲。尺带珠丹说“唐朝与吐蕃合同为一家”

4.唐蕃会盟:9世纪初,吐蕃与唐朝会盟,唐蕃会盟碑坐落在拉萨,是汉族和藏族友好的象征。

三、开放的的社会风气

1、唐朝时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相比以前有所提高。

四、多彩的社会风气

(-)唐诗:(1)李白:①特点:生活在盛唐时期,主要歌颂国家的强盛、河山的壮美,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手法夸张,李白被称为“诗仙”;②代表作:《蜀道难》、《望庐

山瀑布》、《行路难》。

(2)杜甫:①特点: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烈变化,他的诗感情真挚,沉郁雄浑,语言锤炼,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②代表作:“三

吏”、“三别”、《春望》表现了强烈的忧国忧民意识,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3.白居易:①唐代诗歌作品最多的诗人,他的诗通俗易懂,②白居易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

(二)唐朝书法:唐朝书法代表人物有: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其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是继王羲之以后最杰出的书法家;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和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碑》(三)唐朝绘画:有初唐的阎立本《二十四功臣图》以及盛唐时“画圣”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第4课:唐朝时中外交流

一、唐朝的对外交往:

2.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使唐朝当时中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局面。

(1)表现;日本遣唐使:日本200年共13次派遣唐使来中国,推动了日本的社会改革,促进了日本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2)鉴真六次最终东渡日本,①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绘画传给日本;②在日本奈良

精心设计并建造唐招提寺;③传授医学,用鼻嗅的方法辨别药物,

日本药学界奉鉴真为始祖;④传播佛法,增进了中日友谊。(3)玄奘西游天竺:玄奘,贞观初年,玄奘到天竺(今天的印度)取经。贡献:①弘扬了中华文明;②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③玄奘的作品《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佛教的典籍.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1、唐朝从盛到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

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唐,直到763年才得以平息。安史之乱

....标志唐朝从此由盛到衰.。

2、黄巢起义:875年,黄巢在山东起义,建立大齐政权,884年,黄巢兵败自杀。极大的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3、唐朝灭亡:907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4.五代十国:唐朝灭亡的50年间,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总称“五

代”;南方出现“十国”。后周世宗改革:发展经济、严肃法纪,整顿军队,影响:

后周国力大增,为后来的统一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6课北宋的统治

1、陈桥兵变: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

2、北宋的统一:979年,北宋基本上完成对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统一。但北宋并没有统一全国。

3、北宋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

措施(1)军事上:剥夺武将军权(通过杯酒释兵权),建立由皇帝控制的禁军。

(2)在中央:削弱相权,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宰相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三司使掌管财政。

(3)在地方,废除节度使,派文官任知府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

(4)财政上:地方财赋大部分收归中央。

(5)监察上:地方设立通判,牵制并监察知府知州。

(6)文化上: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重用文人,压制武将。重视文教事业,完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序,实行糊命制,增加录取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7、影响:积极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重用文臣,削夺武将权力,基本消除唐末藩镇割据的隐患,有利于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发展。

第7课:辽、西夏、北宋政权的并立

一、北宋、辽的战与和

1、契丹的兴起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北宋和辽的澶渊之战:1004年秋,辽军进攻北宋澶州,宰相寇准

..力劝宋真宗亲征,打退辽军。

3、澶渊之盟(北宋与辽)

1005年,辽宋达成和议:双方约定各守边界,互不骚扰北宋每年给辽绢20万匹,银10万两,史称为“澶渊之盟”。澶渊之盟的影响: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

屈辱的条约,加重了北宋和人民的负担;但在客观上,给边境地

区人民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生产环境,加强了边疆地区和内地

的联系。

四、宋夏和战

1.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庆,史称西夏。

2.1044年,宋夏订立和议,夏对宋称臣,以后几十年间,双方在边境地区进行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第8课宋金对峙

一、靖康之变

1.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2.1125年,金灭辽。

3、东京保卫战:1126年,金军进攻北宋东京,李刚带军拼死抵抗,打退金军。

4.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金灭北宋,史称“靖康之变”。

二、岳飞抗金

1.1127年,赵构(宋高宗)称帝,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①1140年,岳飞带领“岳家军”郾城大败兀术统领的金兵,取得大捷。

3:岳飞被害:原因:宋高宗一心求和,担心抗金将领权力过大威胁到自己的统治,下令岳飞退兵,岳飞愤怒的说:“十年之功,毁于一旦”。不久,岳飞被秦桧一莫须有

罪名杀害。青山有幸埋忠骨(指岳飞),白铁无辜铸佞臣(指秦桧)

三、宋金和议(南宋和金)

1141年,南宋和金达成和议,历史称为“绍兴和议”:①双方以东自淮水中流、西至大散关为界;

②宋向金称臣,每年向金贡送银25万两、绢25万匹。宋金和议(绍兴和议)标志着南宋与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重心南移

1.时间: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表现:①南方人口是北方人口的两倍多。②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③“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仓。

二、农工商业的发展

1.农业: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产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宋朝出现了新农具“秧马”;棉花种植已推广到江淮、川蜀一带。

2.手工业:①北宋时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②宋朝造船技术领先世界,船上还配备了指南针。

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享有“东方第一大港”

3.商业方面:宋代商业繁荣,打破了居住区与商业区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饮酒、喝茶

成为社会风气。城市出现了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瓦子

..,演出场所“勾栏”;

北宋时期

....,四川地区

..”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10-11课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

...........

13世纪初,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尊称铁木真为“成吉思汗”。

二、元朝大统一

1.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王朝。1276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统一全国。

2、抗元英雄文天祥:南宋末年,组织军民抵抗元朝的军队,文天祥

...被俘后,宁死不屈,写下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诗句。岳飞和文天祥都不是........,.留取丹心照汗青

民族英雄,岳飞抗金和文天祥抗元是反对民族压迫与奴役的正义战争。

3.元朝的统治措施:①元朝地方上建立行省制度;②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管辖吐蕃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③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标志台湾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的管辖。

4.社会经济的发展:元大都是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泉州是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族、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

元朝

..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回民族。

第12课宋代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

1都市繁荣:宋代商业繁荣,打破了居住区与商业区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饮酒、喝茶成为

社会风气。城市出现了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瓦子

..,演出场所“勾栏”

2.词出现于唐代,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北宋苏轼

..开创了豪放词风,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是杰出的女词人,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南宋词人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轼的词风,代表作《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4、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反映北宋东京、汴河两岸商品

经济繁荣的景象。

5、元曲是元代文学创作的主流。最杰出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散曲作家马致远,

代表作《天净沙·秋思》。王实甫的《西厢记》。元曲四大家:马致远、郑光祖、、关汉卿、白朴。

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的是从战国到五代

十国之间的历史。

13、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

一、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发明与运用

1、造纸术:西汉时,我国人民已经能够造纸。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用树皮、破布、

麻头和旧渔网做原料,制成质优价廉纸。造纸术的意义: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

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战国时期制成的“司南”是我国最早的定向工具。北宋时期发明了指南针,用于海上交

通,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

3.火药是战国时期炼丹家发明的,唐末开始用火药制造武器,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

用,出现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和火铳等火药武器。意义:引起了世界军事史上的革命,宣告热兵器时代的到来。

4.隋朝时,我国发明雕版印刷术,11世纪中期,北宋毕昇

..发明活字印刷术。意义: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传播

5.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经由阿拉伯

...人.传入西方,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二、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

..时期。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4课明朝的建立和明初统治

1、1351年,元末农民大起义: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红巾军起义。

2、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1368年,朱元璋攻

..。他就是明太祖破大都,元朝灭亡。

3、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废丞相,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废除了在中国沿袭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六部长官直

接听命于皇帝;在地方,废行省,分权于三司(承宣布政使司主管行政、提刑按察使司主管司法、都指挥司主管军事、),三司互不统属,分别归中央有关部门管辖。

②实行厂卫制度。明太祖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太祖死后,又设立东厂和西厂,是明朝君权空前加

强的表现

4、科举之弊

明朝实行八股取士,科举考试内容仅限于四书五经,不能发表个人见解,文体限于八股文。

影响:束缚了知识分子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第15课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1、郑和下西洋:

条件: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业先进,指南针运用于航海。

目的:为了扩大明朝政治影响;加强于海外的联系。

经过:明成祖派郑和于1405 年— 1433 年,先后 7 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 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影响:促进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比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早半个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促进南洋的开发;反映了中国对外友好、和平外交的传统。

2、戚继光抗倭

1、原因:倭寇侵扰东南沿海,烧杀抢掠。

2、事迹:16世纪中期,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先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倭寇。后入福建、

广东与俞答猷共同作战,取得最后胜利。戚继光曾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

平”诗句。

3、意义:戚继光立志报国、抗击侵略、保卫海疆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被人们称为“民族英雄”。

三、1553年,葡萄牙人攫取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一、明朝时期的科学技术

1、明长城:目的:抵御蒙古的进攻,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约6300千米,气魄雄伟。

2、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造的故宫(由宫城、皇城、京城组成)雄伟壮丽,布局严整,是我

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都市建筑的最高成就。

3、李时珍是明朝的医药学家。他著成的《本草纲目》是我国医药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4、宋应星是明末科学家。他的代表作《天工开物》详尽的技术了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

生产过程,还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手工作坊的生产面貌,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5、徐光启是明朝杰出的科学家,编著的《农政全书》记述我国古代农学的理论和农作物种植、

农具制作的方法。

二、明朝时期的小说和艺术

1、元末明初,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是我国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叙述的是三国时期曹操、

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历史故事

2、施耐庵和罗贯中著的《水浒传》是一部描写梁山民众反抗北宋斗争的长篇小说。

3、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是一部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叙述的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4:绘画;涌现出董其昌、徐渭等著名画家。

5戏剧: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描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一、明末农民起义

1627年,陕北饥民发生暴动,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1636年,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被推举为闯王,提出‘均田免粮”口号,受到人民的拥护,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1644年,起义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二、清朝建立:

1、1616年,女真族的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

1644年,清统治者联合吴三桂进入关内,占领了北京,随后顺治帝迁都北京,平定各地的反清斗争,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西藏:、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册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时,在拉萨设驻藏大臣。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地位平等,

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乾隆帝创设“金瓶掣签制”。

2、漠北:17世纪,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勾结沙俄,企图分裂中国,康熙平定噶尔丹的叛乱。清朝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进行漠北地区管理。

3、新疆:乾隆时期,清朝平定了回部首领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整个新疆地区

4、台湾:郑成功从收复台湾:

目的:为了取得反清复明的根据地,郑成功决定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过程:1661—1662年,郑成功率军打败了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郑成功也开发了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

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清政府收复台湾:1683 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氏政权归顺清朝。1684年,清设置台湾府,有

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海防的巩固

5、西南:清初,康熙帝平定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叛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6、回归:乾隆帝时,蒙古土尔扈特部回归。得到乾隆帝妥善安置,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向心力。

7、东北:雅克萨之战:(1)17世纪中期,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沙俄强占了东北地区的

雅克萨和尼布楚地区。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1685年和1686年取得两次雅克萨之战的胜利。

(2)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规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第19课清朝前期的社会经济

一、农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原因:明清时期,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康熙帝将新开垦的土地免税时间由3年延长到10年),表现:明清时期,玉米、番薯、马铃薯、花生、烟草、向日葵于明朝传入我国。

二、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的表现:清朝康熙末年,人口超过1亿,乾隆末年超过三亿,道光年间超过4亿。影响:人口增长的弊端:造成人口没有土地,加重了社会弊端。人口增长好处:许多人进入城市,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或者从内地迁往山区、边疆迁移,促进了山区或者边疆的开发。

三、康乾盛世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乾隆都积极吸收汉文化,勤于政事,奖励农桑,兴修水利,严惩贪污,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局面,被称为“康乾盛世”。

第20课、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1、军机处的设立:①目的:强化专制统治,进一步加强皇权。②过程: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大

臣组成,完全听名于皇帝。③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我国封建专制到达顶峰,

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办事效率。

2、文字狱文化专制:清朝大兴文字狱。强化了集权统治,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造成万马齐喑的局面/

3、清朝统治者提倡尊孔读经,借信奉孔子,竭力宣扬忠君思想和儒家伦理道德,并继续推行八股

取士,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

4、闭关锁国

1、原因:(1)由于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使清朝产生自足自骄情绪,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

自居,认为国内“物产丰盈”,不需要对外贸易;(2)西方侵略者的侵扰活动

日益猖獗。

2、政策: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严格控制外国商人

来华贸易,又限制中国商民出海,只允许广州十三行一地对外通商。

3、影响:积极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起了自卫作用,

消极影响: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接触外国先

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1、小说:清代曹雪芹著的《红楼梦》代表了明清小说的最高成就,主要讲述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2、昆剧:昆剧起源于江苏昆山,代表作汤显祖《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人教版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 1、 社区: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交往的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区可以是村庄、小城镇、街道,也可以是市区、郊区、大都市等)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也是绘制平面图不可缺少的) A.方向:地图上常用的定向方法有三种。 “一般定向法”是地图上普遍采用的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指向标定向法”:再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采用此方法。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做“缩尺”。 公式:比例尺= (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1米=100厘米) 地图上的比例尺,通常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例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千米” 。 数字式。例如,1:10000 。 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地图范围 描述的内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C.图例和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地图上用作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做注记。(常见图例—见P6) 3、社区的功能:社区具有政治功能(如,选举,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超市购物),文化功能(如人们可以在社区内进行健身和学习,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活动及各种讲座和培训)和管理功能。 4、社区分:功能社区(例如:工业区,大学区,高科技园区,农场,生活小区,商业区等) 自然社区(例如:村落,城镇等) 行政社区(例如:街道,乡,镇,县,市等) 社区的差异:社区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包括城乡之间及城市内部之间的差异。 5、聚落是人类生活和聚居的场所。乡村和城市是聚落两大类型。先有乡村聚落后才有城市聚落。 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林场和渔村。 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城市聚落规模宏大,建筑林立,街道交通便捷,文化娱乐设施完善,就业机会多、教育等等条件优越。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图上距离 实地距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填空题精选(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填空题精选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_它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连接了、、、和五大水系。在位时修筑的。 2.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__(人物)时,__的创立,标志着__的正式确立。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__。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4.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和,重视兴修水利。 5.唐朝手工业: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_______,造型精美;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6.唐朝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都城_______规模宏伟,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7.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8.唐太宗时,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_______。唐太宗把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9._______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0._______年间,高僧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1._______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逼近。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______。 12.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__ _的局面。 13._______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_______年,朱温建立了_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14.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_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_,史称“_______”。 15.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局面的延续。此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6.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赵匡胤夺 取政权,建立北宋,以为东京,作 为,他就是。 17.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解除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派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作业本答案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第15课 【想一想】“推恩令”巧妙在哪里? “推恩令”巧妙在汉武帝不费一兵,不费寸土,就削弱了诸侯封国的势力,使之无力与中央对抗,而且得到封地的诸侯子弟,对此不仅没有反对,还对皇帝感恩戴德。

【材料阅读】表明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第16课 【材料阅读】(1)同意第一种看法。因为长城的修筑是一种消极被动的防守,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闭关锁国的作用;同时长城把游牧区和农耕区隔开,阻碍了游牧民族同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2)同意第二种看法。因为在西域中列置亭障,称为西汉在西域的政治军事据点,称为中原先进经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站;对匈奴的进攻起了屏护作用,保证了汉朝同西域的交通畅通,所以说具有关键意义。 【自我测评】 (1)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汉族和西域各族人民的生 活。(2)促进了汉朝和中亚,西亚,欧洲等地的经济文化交流(3)奠定了我国对西域管辖和开发的基础 第17课 【议一议】

(1)造纸术发明以前,世界各国的书写材料,有的坚硬,有的笨重,有的价格昂贵,都不是理想的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2)造纸术的发明,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特别是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使纸日益成为普遍的书写材料。(3)造纸术的对外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 第18课 【说一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当年秦国军队统一六国的宏大场面和威武雄姿,生动地表现了秦始皇的煊赫军势,展现了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材料阅读】 《史记》由五部分组成:本纪12篇----记述帝王的事迹;世家30篇----记述诸侯的事迹;列传70篇----记述重要人物;表10篇----编排时间和事件;书8篇----记述典章制度。 第20课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

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 班级____姓名______座号_____得分_______ (全卷60分钟完成,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1、郭沫若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称的是() A、唐高祖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2、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A."开元盛世"时期B."贞观之治"时期C."文景之治"时期D."光武中兴"时期 4、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有才能的人做官 D、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耧车 B、翻车 C、筒车 D、曲辕犁 6、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唐三彩 7、对完善科举制作出突出贡献的关键人物不包括()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8、下列历史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⑴开元盛世⑵贞观遗风⑶贞观之治 A、⑴⑵⑶ B、⑶⑵⑴ C、⑵⑶⑴ D、⑵⑴⑶9、"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A、吐蕃 B、突厥 C、南诏 D、靺鞨 10、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D.南宋与金的争战11、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12、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A、南宋定都临安 B、宋军收复建康 C、宋金达成和议 D、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13、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14、中国封建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A、唐玄宗统治前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唐高祖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15、宋代时发明的新农具是() A、耧车 B、筒车 C、曲辕犁 D、秧马 16、两宋时都市中的“瓦舍”是() A、夜市 B、商业区 C、娱乐场所 D、居住区 17、澶渊之盟是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西夏与辽 18、明经科举考试中的"帖经"类似于今天历史考试中的() A、选择题 B、问答题 C、作文题 D、填空题 19、下列政权没有出现并立现象的是() A、五代和契丹 B、辽和北宋 C、金和北宋 D、辽和南宋 20、"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2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邢窑 C、哥窑 D、越窑 22、宋代农民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和改善的原因有() ①雕版印刷的普及②书籍文化用品的流行③社会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期末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1、我的家在哪里 ①构成社区的要素: P6 ②地图的三要素:P7-8 A.方向:“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注出正北方向。 “经纬网定向法”是最准确的定向方法。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叫经线,与赤道平行的线叫纬线。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B.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又叫做“缩尺”。有三种表示形式。 线段式。文字式。数字式。 比例尺越大,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地理事物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地图包括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地理事物越粗略。 注意单位的换算,1千米=100000厘米。 计算公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③社区的主要功能: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功能。 2、多种多样的社区 P10-13 ①社区的主要类型:功能社区、自然社区、行政社区。 见书P10 表格划分标准和举例 ②社区的差异:一是规模不同;二是特色各异 ③社区间的联系:不仅表现在物产方面,还表现在经济、文化、信息等各个方面。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P14-17 ①常见地图:政区图、地形图、常见的地形图有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海拔、坡度、线路)、旅游图、中国铁路干线图P15 第二单元 1、地球上海洋占据了71%,而陆地只占据了29%。P20 2、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是欧亚大陆。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最大的群岛是马来群岛。 3、世界七大洲的面积大小顺序和在地图上的位置P21。世界上最大的洲是亚洲,最小的洲是大洋洲。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都在东半球,北美洲和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在东西半球各一半。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北半球,大洋洲、南美洲和南极洲在南半球。非洲则刚好在南北半球一半。P21 4、明确洋与洲之间的位置。如被欧洲、北美洲、亚洲所包围的洋是北冰洋等。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洋是北冰洋。跨经度最广的是北冰洋和南极洲。 5、请掌握世界上的一些海峡名称及它们的位置、沟通的水域。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白令海峡、台湾海峡 6、世界上洲与洲之间的分界线、洋与洋之间的分界线。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分界线(白令海峡)、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阅读课后世界地图) 7、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它位于中国与尼泊尔之间。世界上最大的高原是巴西高原(南美洲),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亚洲)。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带答案)

1.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隋朝时修筑的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A.大运河 B.赵州桥 C.长城 D.故宫 2.唐太宗有句名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①重视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3.“自古男人掌朝纲,谁料女杰作俊贤。重拳击碎贪腐吏,玉手托起清廉官。”诗中提到的皇帝历经千年,褒贬不一,但还是有人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的突出贡献是:①戒奢从简,虚心纳谏②增设殿试和武举,完善科举③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④选拔贤才 A. 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农民在长安的坊里出售农产品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A. 对外开放 B. 经济繁荣 C. 政治清明 D. 交通发达

6.某班同学围绕“唐朝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这一主题进行探究学习,收集的相关史实中与该主题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玄奘西游天竺B.文成公主入藏C.设置安西都护府D.册封南诏首领 7.下列历史现象能够说明隋唐社会“繁荣与开放”的有:①贞观之治 ②“唐蕃和同为一家”③鉴真东渡④发明雕版印刷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 A. 祖国统一 B.中外交往 C. 民族团结 D. 抵抗侵略9.进行研究性学习需要针对性地收集资料,下列收集到的图片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宋代针铺商标清明上河图交子南宋海船A.宋代商业繁荣B.民族政权并立C.元朝国家统一D.大都闻名世界 10.“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是该盟约的影响?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11. 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分类专题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分类专题复习 【一、时代特征】 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宋元: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盛世危机) 【二、统治措施】 一、隋朝: 隋炀帝奢侈、残暴。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 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终在618年,隋朝灭亡。 二、唐朝: 1.唐太宗统治措施: (1)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 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称为“贞观之治”。 2.武则天统治措施: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整顿 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影响: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 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安史之乱: 唐玄宗在位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各地的节度使势力日益 膨胀。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三、宋朝: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a.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 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集中行政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长 官,并三年一换;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重文轻武政策: 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 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四、元朝: 1.在中央,设置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 2.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在其他地区,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3.今天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来源于元朝。 五、明朝: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4.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六、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南书房(康熙)—军机处(雍正)—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 1.军机处: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政 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 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目的、影响 3.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1.统治者认为…… 2.当时西方殖民者…… 实施只开放广州,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 第?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正确的。 1.隋朝的统治繁荣一时,但很快便因隋炀帝的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所覆灭,它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2.“赵州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河北民歌《小放牛》的歌词,它是根据当地民间传说编成的,并广泛流传到今天。其实,赵州桥并不是鲁班修建的,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D A.祖冲之 B.贾思勰 C.僧一行 D.李春 3.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吐蕃赞普是A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尺尊东赞 D.骨力斐罗 4. 我国封建社会最为繁盛的治世局面是D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康乾盛世 D.开元盛世 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A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你要查找五代的历史,需要阅读A A.《资治通鉴》 B.《马可·波罗行纪》 C.《梦溪笔谈》 D.《贞观政要》 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时期的D A.山东 B.东京 C.杭州 D.四川 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B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9.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A.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B.直到明朝末年才被废除

C.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D.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10.生活在两宋之交,其词具有:“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用口语,清新自然”特点的是A A.苏轼 B.关汉卿 C.辛弃疾 D.李清照 11.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开始于 B A.战国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2.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C A.他对皇帝忠心耿耿 B.他遭奸臣谋害 C.他训练出纪律严明的岳家军 D.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 13.王安石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写了哪个朝代的节日欢乐气氛 C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4.明太祖所设立的直属中央的三司中,分管民政和财政的是D A.按察司 B.都司 C.民政司 D.布政司 15.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D A.创立八旗制度 B.在中央设置内阁 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立军机处 16.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D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17.明朝的倭寇是指当时A A.骚扰我国沿海的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 B.侵扰黑龙江流域的俄国人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分类梳理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1、历朝历代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历代王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措施。 北宋—军事:1、解除军队将领的兵权。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地方: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2、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利。 3、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 4、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元朝—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并将山东、山西、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书省;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在地方:设置行省制度。 明朝—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巩固皇室。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秦朝确立了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直接向皇帝负责;分散兵权,将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司法:明朝设立了厂卫等特务机构,其中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了东厂。 思想:改革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 清朝—政治: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思想:为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实行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许多人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5、科举制的演变过程与评价 创立: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 完善:唐太宗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进一步完善: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僵化:明朝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评价: 积极: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消极:随着明朝八股取士,科举制脱离实际,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6、隋唐明清时期的著名帝王及活动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5 新人教版

期终考七年级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泽题(40分) 1.从605年起,隋朝开凿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为中心,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 长安 B. 涿郡 C. 洛阳 D. 余杭 2.右图:“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是描述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 哪座桥?() A. 玉带桥 B. 赵州桥 C. 泸定桥 D. 卢沟桥 3、唐太宗时,先后进谏达200多次的名臣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后世对唐代哪位皇帝的评价。()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其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是() A.设节度使 B.抗击突厥 C.重用人才 D.建立行省制度 6、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A.唐太宗统治时期 B.唐高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央视百家讲坛播出了袁腾飞主讲的《两宋风云》,介绍了从北宋灭亡到南宋与金国交战多年,最后达成和议的这段历史。其中最有可能涉及的内容是() A.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B.陈桥兵变 C.郾城大捷 D.马可-波罗来华 8、王教授在介绍我国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到“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个朝代的市民生活()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9、宋元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以下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应当()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0、为我国美术史上,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不朽作品的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2019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

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

2013.06济南37中初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七下历史期末测试题 2013.5 (37中) 一.单项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请选出填入表格内。每题2.5分,共50分) 1.“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 A.郑国渠 B.白渠 C.大运河 D.都江堰 2. 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这部电视剧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 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人藏③玄奘西游④任姚崇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唐朝时创制的新型灌溉工具是( )。 4.唐代,我国境内生活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为当地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下面有关民族关系的史实属于唐朝的有( )。 ①修筑长城抵御匈奴②在今新疆地区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③“金瓶掣签”④文成公主人藏⑤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5.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陵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下面哪位历史人物亲自经历了如此险恶的状况( ) A.玄奘 B.鉴真 C.-行 D.法显 6.“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7.以学习主题统揽各阶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很好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统揽的是( )。 A.秦汉时期的历史 B.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C.宋元时期的历史 D.明清时期的历史 8.下列各项活动与成吉思汗有关的是( )。 ①统一蒙古各部②建立蒙古政权③定都大都④定国号为元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9、宋高宗说:“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着说明南宋() A.农业发展迅速 B.手工业发达 C.商业繁荣 D.对外贸易兴盛 10.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下列人物的航海活动中较早使用指南针的是( )。 A.三国时吴国派卫温率船队到夷洲 B.鉴真东渡日本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1.“今我朝罢丞相……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材料中的“我朝”是指(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2.明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当时管理地方的机构是( )。 A.节度使 B.中书省 C.行中书省 D.三司 13.明清时期君主集权空前强化,下列不利于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是( )。 A,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B.实行八股取士 C.设立军机处 D.分封藩王 14.许多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600多年前从刘家港出发,远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万余里的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不正确的是() A、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B.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发生在明成祖时期。 C.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 D.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要早半个多世纪。。 15.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的统一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建立后的政策: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隋文帝的政策促进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开通大运河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610年 中心:洛阳。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时期:官吏选拔看门第,不看才能。 隋文帝时:初步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隋朝的灭亡 灭亡原因: 1、征发大批劳动力,修大运河,长城驰道等。 2、加强各地的统治,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3、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当兵役,使人们无法正常生产。 因为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爆发农民起义,618年隋朝统治被推翻。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进一步发展,称为“贞观之治"。 4、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大臣魏征敢于纳谏。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谋杜(如晦)断。 >推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轻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改国号周,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完整版)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人在社会中生活 不同区域的生活环境,有不同的特征,其中最显著的差异莫过于乡村和城市。所以,区域的特征和差异,就成为我们观察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角度。 1.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方向的三种表示方法: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经纬网定 向法(最准确) 3.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又叫缩尺。 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和文字式 在相同图幅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地图表示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粗略。即“大小详,小大略”。 4.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对地图上各种符号和注记的说明,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文字说明。 5.社区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6.乡村聚落,即村落,是乡村地区人们的居住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7.乡村聚落的分布、形态等反映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平原地区村落规模大, 一般呈团状分布,山谷村落呈条带状分布。 8.由于所处自然条件的差异,乡村里的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各不相同,有农村、渔村、林 场和牧村等。 9.一般来说,城市聚落是在乡村聚落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随着乡村聚落里逐渐出现了商 业,成为所在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居民中增加了许多从事农业以外职业的人,这样,城市聚落就出现了。

10.步入一些大城市会看到那里有规模宏大的公共建筑,密集分布的住宅楼群,纵横交错的 交通网络,人群熙攘的商业中心,错落有致的园林绿地,还有看不见的地下管道系统。 11.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 等方面的工作。 12.为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多样化的需求,各区域之间就会发生联系,实现优势互补,不仅 限于物产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和人才等各个方面。 13.地形图包括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 14.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能够直观地告诉我们地势的起伏状 况。平原一般用绿色表示,高原山地一般用褐色表示,海洋用蓝色表示,而且颜色越深,表示海洋深度越深。 15.地形剖面图可以帮助我们对某一地区沿剖面线地带的起伏状况有准确的了解。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 1.人类生活的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其中,地形、气候、水文、动植物、土壤和 光照等构成了自然环境;人口、人种、语言、历史宗教和生产活动的等地球上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和现象构成了人文环境。自然条件和人文特色是认识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两个最基本的着眼点。 2.从太空看,海洋占据地球表面71%的面积,陆地占据29% 3.大陆和其附近岛屿合起来成为大洲,全球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 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4.海洋的主体部分是大洋,海是大洋的边缘部分,按照面积大小依次是太平洋(最大、最深、最多岛 屿)、大西洋(“S”状)、印度洋(热带海洋)和北冰洋(最小、最北、最冷)。(掌握其特征) 5.海洋对人类的影响:1.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淡水资源、盐类资源、鱼类资源、矿产资源(石 油)、旅游资源、空间资源等;2.人们修建运河、建设港口,开辟了众多海上交通航线,促进世界各地之间的物资交流。 6.在一个大洲内,还可以分为若干个地区。亚洲,按照地理方位,可以分为东亚、东南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