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葡萄沟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葡萄沟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葡萄沟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葡萄沟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葡萄沟》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教材简析:

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会认12生字,积累优美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2.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教学难点: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如果我们到新疆去旅游,有一个地方我们一定不能错过,因为那里是沙漠中的绿洲,是美味瓜果的故乡。它就是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葡萄沟》一课(板书课题。)

2、师:老师说一首民谣,大家猜猜说的是什么地方,好吗?“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

这首民谣道出了新疆有名的四个水果之乡,其中吐鲁番排名第一,这和葡萄沟有很大的关系

3、交流葡萄沟资料

4、出示资料

二、出示中心段

1、如果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赞美葡萄沟,那就是——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板书:真是个好地方)

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语句。(学生交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生:(汇报预设。)葡萄沟那里水果特别多,从五月到七八月,再到九月十月,一年中有大部分时间你都能品尝到香甜可口的新鲜水果,所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师:多么令人向往啊!所以,书上用一个词说那里——(盛产)水果。

抓住“盛产”一词指导朗读。

2.让我们带着对这个水果之乡的喜爱之情,一起放声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

3.总结:在荒凉的戈壁中,能有这样一个四季瓜果飘香的地方,所以我们要说,引读——“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过渡:葡萄沟盛产那么多的水果,人们为什么对葡萄情有独钟呢?(自读第二段)

(二)学习第2自然段。

你还从哪里感受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1.学习描写枝叶的语句。理解“茂密、一个个、凉棚”

(1)出示:葡萄种在山坡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2)同学们看看课文中的插图,你觉得怎样的树叶,能称之为“茂密”呢?

总结学习方法:有时候,借助插图也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

正因为这葡萄藤长得枝繁叶茂,才让我们感觉到这是一个大凉棚。

(3)同学们看看这两句话,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出示: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4)朗读指导

夏天,那里最高温度达到了49度。所以,当你走进葡萄沟,看到满山遍野都是绿色的海洋。一个个凉棚遮住了阳光,你最想干什么?现在,你再来读这句话,相信你一定有更多的感受。指名读,齐读。

站在这茂密的树下,你想到了什么?那茂密的枝叶预示着什么吗?现在

枝叶茂密,以后呢?是啊,到了秋季,葡萄一定会大丰收的。那么这一个个凉棚呢?这叶子、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读出来吗?

2.学习描写葡萄的语句。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

(1)到了秋季,葡萄果然丰收了!“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是不是只有两串啊?(读)

(2)有几种颜色啊?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都见过吗?认识哪种颜色的葡萄?(课件出示)让孩子认识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读)

(3)这么多颜色,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可以换吗?看图,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出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读)

小结:成熟的葡萄那么多,那么美,红的像玛瑙,白的像珍珠,绿的像翡翠,简直是上天赐给吐鲁番人的一串串珍宝!你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板书:五光十色,让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3、学习写维吾尔族老乡的句子。

(1)葡萄沟的葡萄一大串一大串的,五光十色,真诱人呀,如果此时你到葡萄沟去,你最想干什么?

你们的想法一定会实现的,因为那里的老乡——,他们准会——让你——。吃到你——,吃到你——这里的老乡真是热情好客呀!课件演示(板书:老乡热情好客)“吃个够”吃到你……吃到你……

(三)学习第3段。

1、葡萄沟的葡萄不但好吃,而且还有很多被制成美味的葡萄干,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呢?

2、自由读第三段

晾房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这样设计?葡萄干又有哪些特点?

晾房是什么样的?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修。(晾房是用泥土砌成了的一个有许许多多小孔的四四方方的房子。葡萄成熟以后,人们就把成串成串的葡萄挂在;晾房里的木架子上,关上门,不让它们淋雨晒太阳,又可以促进空气

的流动,这样才能制作出颜色鲜味道甜的葡萄干来。。由于葡萄沟就在火焰山附近,葡萄沟干热又多风。晾房里的葡萄经过四十多天,就能变成葡萄干了!

3、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当小导游带大家参观晾房,介绍葡萄干的做作过程

4、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

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指名读,齐读

5、一些外国人来葡萄沟考察,对这种天然晾制葡萄干的办法大为惊奇,于是就到处拜师求教,回去后也学着用这种方法晾制葡萄干,结果都失败了,因为他们那里没有吐鲁番干热多风的独特的自然条件。所以中国葡萄沟的葡萄干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6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学习第4自然段

是啊,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让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我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机会到葡萄沟,亲眼看一看那里的美景,亲口尝一尝盛产的水果,亲自感受一下老乡的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欣赏课文动画,让我们走近新疆,亲眼目睹一下葡萄沟的景象

五、拓展

新疆不只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还有许多地方景色宜人,请大家欣赏。

学生欣赏风景,欣赏完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师:不光新疆是个好地方,我们的家乡三门峡也是个物产丰富,景色迷人的地方。你能说说我们家乡的特产吗?

灵宝大枣、苹果。卢氏木耳、大营麻花。美景:天鹅湖、双龙湾

相信同学们长大以后会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

水果多

葡萄沟葡萄美真是个好地方

人热情

热爱

《葡萄沟》案例分析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呢?我紧扣“读”、“悟”二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读,在读中发生感悟,启发学生由浅入深地悟,并巧用多媒体VCD助学生进入良好的意境,让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轻松、愉快的对话,获得审美体验。

1.巧用多媒体VCD激趣,初读感悟。

“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课的开头,我用多媒体VCD播放歌曲《新疆好》,学生边欣赏边手舞足蹈。孩子们都问:“新疆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再播放“吐鲁番简介”,生动精彩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他们情不自禁地说:“这个地方真好。”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自读课文,并让他们在喜欢的句子或不懂的地方分别作上记号,他们以高涨的热情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2.巧用多媒体VCD导学,细读领悟。

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文章是*语言文字塑造形象抒发感情的,而要使小学生通过文字来体会文中的情境,先得尽量让学生把书中描绘的画面与具体形象挂起钩来,增强文字的形象性学生才会想读。我借助多媒体VCD 给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的教学环境,再采用双读、小组读、议读、品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读出形象,悟出葡萄沟好之所在。

“吐鲁番的瓜果熟了”的介入让学生看到许多诱人的瓜果,孩子们忍不住发出“真美!”、“真香!”、“真想咬一口!”的赞叹。抓住孩子们的激情,我再采用双读法,让学生读出葡萄沟五月、七八月、九十月有哪些水果,从而知道葡萄是最惹人喜爱的,体会出葡萄沟好,好在水果多而鲜。

我播放“走进葡萄沟”,硕果累累、五光十色的葡萄的画面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欢呼了,有的甚至拍手跳起来。我抓住这个契机说:“作者描绘得更美,想听吗?”孩子们高呼:“想!”我播放“朗读示范”,孩子们仔细听着,有的还小声跟着读。我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在四人学习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到班上朗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葡萄沟。

由于学生没见过阴房,对第三自然段介绍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很难理解,这段我采用议读形式,先质疑再读文。学生提出了许多问题如“为什么要制成葡萄干?”“阴房到底是什么样的?”“葡萄干是分几步制成的?”我用多媒体VCD播放“葡萄干的制作”片断,直观形象的制作过程使学生豁然开朗了,也进一步体会到葡萄沟真好。

3.巧用多媒体VCD拓思,品读生悟。

在学生兴趣盎然时,我播放“课文朗读”,让学生回顾全文。屏幕上美丽的景色,晶莹剔透的葡萄,热情好客的维吾尔老乡深深感染了他们。“读出你们最喜欢的句子吧。”我一说完,孩子们满怀激情地读了起来。欣赏中学生拓展了思路,加上品读优美句子,孩子们尽情发挥想象,用“内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绘的美景,用“内在的耳”去听作者的心声,领悟到作者对葡萄沟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学生沉浸其中时,我鼓励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他们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孩子们创造性的用诗、用画、用歌、用舞、用导游等形式来抒发他们的感情。课在他们的欢笑声中、赞美声中结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